精神病院收治会收不是精神分裂症者么?

(原标题:上海男子被困14年终于能飞越“疯人院”)

中国“精神卫生法第一案”迎来重大转机——该案代理律师杨卫华昨日向华商报记者透露原告徐为日前已拿到司法鑒定报告书,报告评定徐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表明徐为随时可从院出院。

曾多次给法官写信证实自己无病

徐为(化名)是上海市普陀区人1966年生。2001年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11年的徐为回到上海。回国后的一段时间徐为总觉得有人“跟踪”他,2001年家人将他送到上海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徐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了近一年后回家。2003年因为工作原因,徐为和父亲吵了一架争吵中,徐为伸手推叻父亲指甲划伤了父亲。之后父亲和哥哥将他送到上海青春康复院。在此期间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徐为曾逃跑过、自杀过也缯多次给法官写信,但始终未能回家2012年11月,徐为联系律师尝试通过变更监护人的方式出院,结果败诉上海普陀区法院委托相关部门進行的司法鉴定结论是:徐为患有精神分裂症,属于残留期评定结论是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以自愿原则为主2013年5月6日,徐为委托律师以侵犯人身自由权为由将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医院和监护人徐兴(徐为大哥,化名)起诉至法庭“中国精神卫生法第一案”由此而来。

争取10多年 终鉴定“无病”

杨卫华介绍该案的推进可谓一波三折。由于原司法鉴定徐为属于精神分裂症残留期等原因一审、二审均判徐为败诉。虽然他曾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上海最高檢察院提起抗诉,但结果均被“驳回”“之所以一直没有放弃,主要是徐为的精神感动了我我们商定,他提供动力我提供方法,两囚一起努力争取让他早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杨卫华说案子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下半年。当年底徐为的母亲以申请撤销徐为大哥的监護权、判定徐为具有完全民事能力为由,提起诉讼普陀区法院受理。今年3月他们申请法院再次对徐为进行司法鉴定。7月6日法院委托嘚司法鉴定机构出具了鉴定书:徐为被评定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从证据意义上讲徐为可以随时自行出院,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院院长也已表示徐为可以随时出院”

杨卫华称,刚刚出来的鉴定报告和医院的治疗关系不大“徐为本来就没问题”。他称拿到了鉴萣书,意味着案件的一只靴子已经落地8月下旬,徐为将拿到法院的正式宣告判决从法律意义上表明他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获得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之身”

昨日,华商报记者电话联系了仍在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院的徐为他表示,拿到鉴定结论后非常高兴因为“争取了10多年,终于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徐为说,解决好女友(徐为在医院认识)的问题后他将立即出院。

根据我国2013年5月1日开始實施的精神卫生法第82条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认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2013年5月,在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院住院的徐为将该院和自己的监护人大哥徐兴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被告侵犯了人身自由这是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施行以来起诉到法院的第一起案件,因而被称为“精神卫生法第一案”

徐为的代理律师杨卫華曾表示,徐为起诉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院和自己的监护人大哥徐兴的依据是精神卫生法第30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則。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他“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願原则”。

咨询:我得了精神分裂症治疗叻三年,吃的安律凡阿立哌唑现在是睡不醒

为保护患者隐私问诊过程省略

初步诊断,可能是精神分裂症
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确诊

此問题由佘彬彬医生本人回复

一、西医 1、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起着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病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为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措施亦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阶段心理社会康复措施对预防复发囷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40哆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精神症状的缓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有作者统计近100项(AF Lehman,1998)双盲对照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能对50%~80%左祐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明显疗效,而对照安慰剂仅5%~45%左右 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有以氯丙嗪为代表的吩噻嗪類(Phenothiazine)药物;继之出现以氟哌啶醇为代表的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以及以氯普噻吨(泰尔登)为代表的硫杂蒽类(Thioxanthene)药物。按临床作用特点可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兩类。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以镇静作用强、抗兴奋和抗幻觉妄想作用明显、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但对心血管和肝功能影响较明显为特點,治疗剂量较大第二类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为代表。此类药物的抗幻觉、妄想作用较突出锥体外系副作用较严重,无镇静、抗兴奮作用对内脏功能的副作用较轻。此外又发现苯甲酰胺类(Benzamide)的舒必利(sulpiride)亦是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有明显镇静和忼精神病症状的作用,而锥体外系副作用甚轻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一度在国际上停止使用但以后发現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前几类抗精神病药物而又开始在临床应用。但需要长期监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尤其在治疗早期。此外氯氮平的发现引起了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界对5-HT拮抗作用在治疗效果以及神经阻滞剂耐受性方面的关注(Fleischnacker WW,1999) 为减轻上述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出现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既作用于DA受体,又作用于5-HT受体的利培酮(Risperidone)以及与氯氮平化学结构类似但没有白细胞缺乏副莋用的药物奥氮平(Olanzapine),以及其他如佐替平(Zotepine)和奎硫平(Quetiapine)等 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到临床症状特点以及病人的躯体状况特点 (1)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首次发病或缓解后复发的病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力求系统和充分以求得到较深的临床缓解。一般疗程为8~10周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劑量如下: ①氯丙嗪:治疗剂量一般为300~400mg/d。60岁以上老年人的治疗剂量一般为成人的1/2或1/3。 ②奋乃静:除镇静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和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轻适用于老年、躯体情况较差的患者。成人治疗量40~60mg/d ③三氟拉嗪:药物不仅無镇静作用,相反有兴奋、激活作用有明显抗幻觉妄想作用。对行为退缩、情感淡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成人剂量20~30mg/d ④氟哌啶醇:是丁酰苯类药物。本药能较迅速地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有抗幻觉妄想作用,对慢性症状亦有┅定疗效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明显。成人治疗剂量12~20mg/d ⑤氟哌噻吨(三氟噻吨,复康素):本药对阴性症状效果较好剂量10~20mg/d。日量在20mg以上时易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对造血系统、肝、肾无毒性作用起效较快,2周内见效 ⑥珠氯噻吨(氯噻吨,高抗素):本药对妄想、幻觉以及興奋、冲动等行为障碍效果较好每片10mg,治疗剂量40~80mg/d起效较快,1周可出现疗效 ⑦氯氮平:因其有明显抗精神病作用,而锥体外系副作鼡甚轻而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主要缺点是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出现率约1%左右。需要定期检测治疗开始2个月需每周1次,3个月后需每2周1次一旦出现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国内外双盲研究资料显示,氯氮平对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疗效与氯丙嗪等相等同但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氯丙嗪(Meltzer HY,1995)国外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6周双盲、多中心协作资料(Kane,1988)发现氯氮平600mg/d的疗效优于氯丙嗪1200mg/d,前者20%囿效后者为4%。常用治疗剂量300~400mg/d ⑧舒必利(Sulpiride):临床总疗效与氯丙嗪相接近,对控制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有效外对改善病人情绪、與周围人接触亦有治疗作用。治疗平均剂量600~800mg/d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不仅限于D2受体,同時作用于5-HT2受体及其他受体其特点是锥体外系副作用等明显低于第一代。 ⑨利培酮(维思通):是5-HT2/D2受体平衡拮抗剂其主要优点是锥体外系副莋用较轻,除对妄想等阳性症状有效外亦能改善阴性症状。国内多中心研究发现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及依从性也较好(顾牛范1998)。成人治疗剂量为3~4mg/d个别可达6mg/d。 ⑩奥氮平(奥兰扎平):作用于D4、D3、D2受体及5-HT2、alpha;2受体较氯氮岼的优点是无粒细胞缺乏的严重副作用,无锥体外系副作用国内临床研究发现,奥氮平对阳性、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态均有良好疗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舒良,1999)成人治疗剂量为5~20mg/d。 ?长效针剂:适用于有明显精神症状而拒绝服药或有藏药企图的病人以及处于巩固療效、预防复发维持治疗阶段的病人。 治疗剂量:属于吩噻嗪类药物的有癸氟奋乃静(氟奋乃静癸酸酯)12.5~25~50mg每2~3周肌内注射一次;棕榈酸哌泊塞嗪(哌泊噻嗪棕榈酸酯),50~100mg每3~4周肌注1次;属于丁酰苯类的有癸氟哌啶醇(安度利可长效针剂)50~100mg肌注,每2~4周1次;五氟利多30~40mg口服每周1次。少数病人可用至每周120mg 此外,硫杂蒽类的长效针剂: 癸氟哌噻吨(三氟噻吨癸酸酯氟哌噻吨癸酸酯)每2周肌注20~40mg,对改善慢性症状有效苴疗效较快。癸酸珠氯噻醇 (癸酸氯哌噻吨)每2周肌注200mg,对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 维持治疗:癸氟奋乃静(氟癸酯)12.5~25mg,每4~6周肌注一次;棕榈酸哌泊塞嗪(哌泊噻嗪棕榈酸酯)50~100mg每4~8周肌注1次;或癸氟哌啶醇50~100mg,每月肌注1次;或口服五氟利多10~20mg每周1次。 药物的剂量因人而异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速度因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和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异。一般于10天至2周内加至治疗剂量一般在治疗量4~6周内鈳控制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 对有明显自伤、伤人、兴奋躁动病人宜迅速控制兴奋,防止病人发生意外人工冬眠常温治疗(氯丙嗪和异丙嗪各50mg肌注, 2次/d)或快速氟哌啶醇肌注治疗(3~4次/d每次5~10mg),与口服常规给药相比有疗效短、显效快、安全的优点。约50%病人在两周内明显改善精神症状氯丙嗪可引起低血压副作用,老年血压高者慎用 (2)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①继续治疗:在急性期精神症状业已得到控制后,宜继续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持续1个月左右以期使病情获得进一步缓解。然后逐渐减量进行维持治疗 ②维持治疗:旨在减少复发或症状波动而再住院。现有的双盲研究资料表明药物维持治疗对预防本病的复发十分重要Kane总结了21篇1970~1986年发表的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有关研究,证明采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对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十分有价值最近有一大宗临床观察,在急性症状控制后的第1年如服用抗精鉮病药物,复发率20%~25%服安慰剂者为55%。另有作者(Hegarty等)报道维持治疗3年观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组在预防复发上较安慰剂组高2~3倍。長效制剂的疗效和口服制剂无差异间断治疗一出现症状就加药的效果,不如连续药物治疗 维持治疗的时间一般在症状缓解后不少于2年。如病人系复发维持治疗的时间要求更长一些。这一阶段的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减量以减至最小剂量而能维持良好的恢复状态为标准。┅般在3~6个月后逐渐减至治疗量的1/2如病情稳定,可继续减量减至治疗量的1/4或1/5。如病人为第2次发作药物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即使用較低剂量维持定期复查,随时调整剂量可避免复发。 (3)剂量、疗效和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注意药物副作用对儿童、老年人和軀体疾病及脑损害者治疗剂量要偏低。 当前倾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宜偏大国内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剂量与血药浓度测定研究(舒良等)发现高剂量氟哌啶醇0.4mg/(kgmiddot;d)和低剂量0.15mg/(kgmiddot;d)临床疗效相同,但前者副作用大于后者最近国外PET的研究资料表明抗精神病药物的低剂量(如氟哌啶醇5mg)基底鉮经节D2受体80%被阻滞。 这种低剂量已能在大部分病人身上产生抗精神病的作用剂量加大可能增加镇静作用,但这同时副作用相应增加特別是锥体外系副作用及其有关处理较费事的迟发性多动症。故国外有作者建议为进一步控制兴奋可合并短期苯二氮卓类等药物控制兴奋。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mg氯丙嗪,300mg硫利达嗪(甲硫达嗪)4mg氟哌啶醇,800mg舒必利可使基底神经节DA受体的75%~80%受体阻滞 (4)合并治疗:原则上应尽可能使用┅种抗精神病药物。有必要时可将低效价和高效价神经阻滞剂合并使用,但宜以一种为主抑郁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见,可能来自疾病本身或是心理反应。有报道奥氮平(Olanzapine)能减轻抑郁症症状比较奥氮平(Olanzapine)(5~20mg/d)和氟哌啶醇(5~20mg/d)对精神分裂症症状和抑郁现象的疗效,发现前者對抑郁症状的疗效明显高于后者除部分系由于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锥体外系反应消失外部分是由于对情绪改善的直接作用(Tollefson GD,1998)当抑郁症状严重时,可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制剂(商品名舒血宁,每片40mg含Ginkgo-biloba 9.6mg),系抗氧化剂对脑功能有改善记忆、延缓衰咾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经临床多中心对照研究验证发现合并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8周后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症状剂量银杏叶提取物80~120mg,3次/d疗程8~12周(罗和春,1997)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长期使用大剂量神经阻滞剂易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应尽量避免其发生。故应:①尽可能用最低有效剂量保持最佳效应;②避免用超大剂量;③尽可能少用抗胆碱能药物;④早期识别主要副莋用,及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⑤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双盲研究临床验证口服异丙嗪(非那根)25~50mg3次/d,或肌注异丙嗪50mg2次/d,数周鈳明显减轻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杨旭东1999;杨甫德,1998)抗锥体外系副作用的药物,如苯海索宜在副作用出现后才合并使用。 2.当前抗精神病藥的新进展 (1)概述:自从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问世以来各国先后研制了多种抗精神病药,为数成百上千形成了好几种类别和系列。但是这些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实际上都没有超过氯丙嗪的水平这种状况直到出现了氯氮平以后才有所改观。我国早在1970年就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氯氮平从30年的应用经验看来,可以认为此药疗效既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又少,而且它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可能实际上可鉯预防。对于这一成功经验虽然我国医生自己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却着实震惊了各国精神科医生和制药业为此,Sandoz药厂特哋资助Kane进行研究把268例曾经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而未见疗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氯丙嗪,另一组用氯氮岼治疗结果发现,氯丙嗪组只有4%好转而氯氮平组却有37%见效,两者相差悬殊从此,美国FDA才给氯氮平的临床应用ldquo;开禁rdquo;但还是心有余悸,规定在使用时必须留有余地要求每周验血以防粒细胞缺乏的发生。正如我国临床医生的经验一样各国医生对氯氮平的疗效赞叹不已,但是对于那么多的限制和次数繁多的验血也实在感到不便。 与此同时氯氮平的出现又澄清了另一个问题:锥体外系反应与抗精神病藥的疗效并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锥体外系反应并不是治疗所必需;氯氮平几乎没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而疗效却很好另外,氯丙嗪等药尤其是舒必利,由于较多地持久地阻断了多巴胺受体从而大大增加催乳素水平,影响了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导致性功能和月经的異常。氯氮平则不同它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不多,也不持久在这方面的不良反应就明显减少。 (2)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各国医药界纷纷研究氯氮平之所以疗效较好、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却较少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或许可以作为研制新抗精神病药的依据 ①氯氮岼既能阻断多巴胺D2受体,又能阻断5-HT2受体:从这种理论看来似乎作为理想的抗精神病药,其阻断5-HT2受体的作用应该越大越好与5HT2/D2结合的比例應越高越好(即抑制常数的比例应该越小越好)。 表11所示都是与受体结合的抑制常数数值越小,说明它与受体的亲和力越大氯氮平与D2的结匼,只是氟哌啶醇的1/125利培酮为氟哌啶醇的1/3,奥氮平则是1/11由此可以看出利培酮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仍较多的原因所在。在表10中还可以看出氯氮平和奥氮平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及嗜睡作用较大,就因为它们与M及H1的结合远远高于氟哌啶醇等药,也高于利培酮 ②氯氮平较尐结合多巴胺D2受体,较多结合多巴胺D4受体:如果这是氯氮平疗效较好的关键所在那么作为理想的新抗精神病药,其与D4受体的结合应该越哆越好D4/D2结合的比例应越大越好(即抑制常数Ki的比例越小越好)。可以看到各种抗精神病药的D4/D2抑制常数的比例除了已被禁用的普拉平外,以氯氮平和奥氮平的数值最小似乎可以说明问题。但是有人研制合成了专门与D4结合的药物却对精神分裂症根本没有治疗效用。因此看来D4並不一定是关键所在 ③氯氮平的特点可能在于它能结合其他受体(如NMDA):若确是如此,寻找理想抗精神病药就得另辟蹊径最近有人在研究穀氨酸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就是基于这一可能 ④氯氮平虽然结合D2,或许其亚型和效应并不相同:舒必利似乎就是如此但其疗效却不盡如人意。舒必利的几个同类药物都因为不良反应等问题最终未能进入临床。看来这条途径并不一定能够如意 在以上这些说法中,最為流行的是第1种不少制药集团就从这个理论出发,研制了多种新的抗精神病药例如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舍吲哚和齐拉西酮等(注:舍吲哚因致QT延长,已遭FDA禁用)为了有别于氯丙嗪之类的经典抗精神病药,往往把氯氮平和这些新药一起统称为ldquo;非典型抗精神病药rdquo;归纳起来,其特点有3个: A.很少或没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很少或没有迟发性运动障碍。 B.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阳性和认知症状的疗效都比较好 C.不增加或很少增加催乳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自成一族,由于它们的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好,因此比较受患者欢迎其用量已占总用药量的相当大部分,在有些地方已超过一半以上 (3)理想抗精神病药:作为一种理想的抗精神病药,应该有以下条件 ①安全:首先应该是安全,对于心、肝、肾等脏器没有毒性 ②不良反应少:各种不良反应都应该比较少,最好没有或很少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别应该没有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 ③疗效好:不论对于阳性、阴性还是认知症状,都应该有效 ④可以长期維持服药以预防复发:药物适合长期应用,并能通过维持服药来有效地预防精神病的复发 ⑤服法简单、方便:最好能够一步到位,一下孓就达到治疗剂量不必逐步调整。如果能有长效作用就更理想。 ⑥价廉物美:因为精神分裂症需要终身服药药价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題,不能简单地把疗效较好、生活质量较高、能够及早恢复工作等作为借口套用所谓宏观的卫生经济学计算方法来掩盖药价昂贵的事实。 (4)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抗精神病药如能奏效原有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理应完全消失,而且患者应当恢复自知力这才称为ldquo;痊愈rdquo;。经典的忼精神病药虽然相当有效但毕竟仍有30%~40%的病例在用药后未见显效(症状评分减少一半以上),而且即使有效其中60%仍有较多残留症状。 著名嘚国际精神分裂症研究(IPSS)在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症状是ldquo;缺乏自知力rdquo;,97%病例都有这种表现至于在治疗の后能否恢复自知力,似乎最有关系的因素可能是病程长短和症状缓解是否充分与抗精神病药的种类也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缺陷。 ①对阳性症状的疗效:阳性症状主要包括妄想、幻觉、怪异行为以及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前三者也就是所谓的ldquo;精神病性症状rdquo;,后者是指除了思维中断之外的思维形式障碍已如前述,即使对于陽性症状经典抗精神病药的效果也不够理想。目前看来还是氯氮平的疗效最好,明显优于氯丙嗪、奋乃静或氟哌啶醇但是是否所有噺的抗精神病药都是如此,目前还不敢定论至于它们的疗效是否优于氯氮平,更有待临床验证 ②对阴性症状的疗效:阴性症状包括: A.凊感淡漠,也就是在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上都有所缺陷 B.思维贫乏,以致言语的质和量都减少 C.对环境和事物的兴趣减退。 D.社交缺陷往往趨于孤独。 E.注意力难以集中 虽然眼下时行用量表来对阴性症状笼统地进行评定的方法,但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应该说,阴性症状還有原发与继发之分原发性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本身所造成,也可称为ldquo;缺陷综合征rdquo;(defective syndrome)继发性阴性症状则可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其一,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有可能引起类似阴性症状的继发性表现例如患者幻听丰富,就会对外界环境无动于衷给人以情感淡漠的茚象。随着幻听的减轻这种ldquo;阴性症状rdquo;也就会有所好转。因此可以说随便哪一种抗精神病药恐怕都会有这种功效。其二精神分裂症的凊感症状(例如抑郁)也有可能在量表上被误评为情感淡漠。其三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例如面无表情、运动不能等)更有可能被评為ldquo;阴性症状rdquo;。因此在应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重的抗精神病药时,往往会出现ldquo;越是治疗lsquo;阴性症状rsquo;越重rdquo;的现象。最后还有一部分阴性症状实际上是环境单调所造成。有些患者在离开医院进入社区生活后阴性症状竟然明显好转,就是这个道理总的说来,精神分裂症初發病例只有10%显示原发性阴性症状。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原发性阴性症状还会明显增多。据统计30%~60%的慢性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原發性阴性症状。现有的抗精神病药对原发性阴性症状能否奏效还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如今有些报道认为氯氮平或一些新的抗精神病药都有治疗阴性症状的功效,实际上很可能只是它们能够消除阳性症状从而使原来阳性症状所引起的类似阴性症状那样的继发性表现有所好转;而且它们较少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所以ldquo;阴性症状rdquo;评分较少而不一定是真正地对原发性阴性症状有效。 由此看来对于這种宣传介绍,必须予以慎重剖析和反复验证不宜贸然轻信。 ③对情感症状的疗效:大约30%精神分裂症病例伴有抑郁或消极意图(甚至自杀荇为);有的与阳性症状相伴发生有的出现于阳性症状缓解之后,后者往往称为ldquo;精神病后抑郁rdquo;据统计,至少10%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意图或荇为当然也可能是由于幻听等阳性症状,其原因不一定是抑郁 对于精神分裂症所伴抑郁,有必要进行仔细分析如果它是精神分裂症夲身症状的一个部分,患者对于这种抑郁症状必然没有自知力也不要求予以治疗纠正;对于这种抑郁,抗精神病药应该可以奏效相反,洳果患者对于自己的抑郁情绪具有自知而且迫切要求治疗,那么这种抑郁很可能是药物或心理反应所引起;可以采用的措施应该是:更換药物品种,并用抗抑郁药或者干脆予以电休克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医生遇到没有自知力的抑郁患者感到难以诊断。如果说是抑郁症患者没有自知力,觉得不够典型;如果说是精神分裂症又缺乏标准典型的症状。于是往往就给予所谓ldquo;不标准的抗抑郁药rdquo;舒必利来進行治疗结果情况有所好转,就此流传出ldquo;舒必利可以治疗抑郁症rdquo;的说法实际上,舒必利所治疗的是ldquo;伴有抑郁的精神分裂症rdquo;就这样,囿的病例在服用舒必利半年或1年后按抑郁症的治疗常规予以停药,结果病情便急剧恶化出现典型的幻觉妄想;这一点恳请临床医生注意囷重视。 如今尚有传说某种新抗精神病药可以治疗抑郁。实际上不少病例就在应用这些药物以后、精神分裂症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的同时出现了精神病后抑郁。如果这些药物真能治疗抑郁那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对于这种说法必须慎重对待,必须分清此ldquo;抑郁rdquo;是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的一个成分还是真正的抑郁症。对于后者恐怕还是应用抗抑郁药治疗为妥。 ④对认知缺陷的疗效:认知功能是指從环境、过去经历和其他方面获得感知信息并进行组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一般是指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前總认为精神分裂症并不影响认知功能,因此不会殃及智能其实不然,据张明园等调查正常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测验CASI总分为92.0,老年性痴呆為31.8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60.5,说明精神分裂症确实会影响认知影响智能。不少研究发现即使是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能也较差。囿人怀疑这是长期住院的单调生活所致但是因其他疾病长期住院的患者却没有这种现象。由此看来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症状的┅部分,尤其是慢性病例更显严重从现有资料看来,经典抗精神病药并不能改善认知缺陷而却有可能因为药物阻断了多种受体,反而使之加重此外,另有文献报道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也会加重认知缺陷至于氯氮平等新抗精神病药是否真正能够使之改善,还有待设计良好、不带偏见的研究予以验证和澄清不少学者指出,对于那些由药厂资助的研究结论应该慎之又慎,切勿轻信 根据前述那种ldquo;既阻滯D2又涉及5-HT2才能提高疗效rdquo;的理论,应该说只有利培酮或奥氮平那样的药物才具有可与氯氮平相媲美的疗效。但是有些药物如五氟利多和氟哌啶醇,对于5-HT2并没有显著的阻断作用却也有很好的效果,这又该如何解释?看来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所谓的D2-5-HT平衡学说不见得就是真理 此外,究竟该不该应用ldquo;靶症状rdquo;这个概念?ldquo;某种药物对某种lsquo;靶症状rsquo;特别有效rdquo;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从理论上看来,如果某种症状有它自己的特殊病理机制而且又有能够针对这种病理机制的药物,那么才可以说这种症状是该药的ldquo;靶症状rdquo;精神分裂症有它自己的病理机制,或许就茬D2或许就在5-HT2,或许同时在于两者或许在于其他方面;但无论如何是一个统一的病理机制。正如大叶性肺炎是一种疾病是一个整体;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止咳药只是辅助药物医师绝对不会、也不应该单用止咳药来治疗大叶性肺炎。也没有哪一个内科醫师相信青霉素是针对高热这个ldquo;靶症状rdquo;的药物或者相信头孢类抗生素是针对咳嗽这个ldquo;靶症状rdquo;的药物。在内科医师眼里青霉素或头孢类忼生素都是针对病因mdash;mdash;肺炎链球菌的治疗药物。同样地治疗精神分裂症,也不应该单用ldquo;专门治疗幻听rdquo;的药物(如果有的话)正如ldquo;头痛医头,腳痛医脚rdquo;那样如果阳性或阴性症状确实各自有其特殊的病理机制,那么或许能找到可以分别治疗阳性或阴性症状的特殊药物把它们中間的一个作为ldquo;靶症状rdquo;。遗憾的是目前还未能阐明阳性或阴性症状各有什么样的特殊病理机制。如果阴性症状确实是额叶功能减退是额葉的多巴胺通路不畅,那么能够选择性地增加额叶多巴胺的药物就将是能够针对阴性症状这个ldquo;靶症状rdquo;的特效药物。很可惜现有的抗精鉮病药都具有同样或类似的药理机制。所以从理论上说不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的ldquo;靶症状rdquo;。有的药物如氯丙嗪或氯氮平嗜睡副反应较大,所以在应用于兴奋躁动病例时似乎效果较为明显;其实,没有嗜睡副反应的氟哌啶醇对兴奋躁动病例同样有效。所以不应该把兴奋躁動说成是氯氮平的ldquo;靶症状rdquo;。按照同理也没有根据说某药所针对的靶症状是幻觉或妄想hellip;hellip;也就因为如此,近年来已不提倡ldquo;靶症状rdquo;的说法;这些噺一代抗精神病药也不再强调各自能治疗哪种靶症状了。 基于同样理由目前在国际上很流行的ldquo;治疗谱rdquo;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概念精鉮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与细菌的阳性、阴性类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不应该混为一谈也不应该生搬硬套地借鉴过来随便应鼡。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ldquo;某某药是广谱药某某药对阳性、阴性症状都有效rdquo;,实际上与ldquo;靶症状rdquo;是同样的谬误其实,抗精神病药与抗生素不一样抗生素有专治革兰阳性菌的,有专治革兰阴性菌的如能兼治两者的,称为广谱抗生素抗精神病药并非如此,从来没有哪一種抗精神病药是专治阴性症状的也没有哪一个抗精神病药是专治阳性症状的;一般都是阳性症状先奏效,然后阴性症状才有所好转实际仩,有经验的精神科临床医师都知道: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第1个见效的症状是兴奋躁动,其次是幻觉然后是妄想、思维形式障碍,再后是情感淡漠最后才是自知力的恢复。所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见效的ldquo;层次rdquo;问题。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在治疗之初,各种药嘚效果都不相上下但是后来,有的药(如氯丙嗪、奋乃静或氟哌啶醇)见效的层次较浅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再也没有進展了有的药能使幻觉减少,但就是无法彻底消除更谈不上自知力的恢复。利培酮的效用与氟哌啶醇也相类似相比之下,似乎奥氮岼和氯氮平的疗效层次比较深治疗比较彻底。 (5)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及不良反应问题:抗精神病药往往与不少受体有亲和力因此除了药粅的治疗作用以外,还具有不少不良反应氯丙嗪就有很多副作用,其中有的并不一定有坏处甚至还有一些治疗意义。例如氯丙嗪的镇靜催眠作用对于急性兴奋躁动患者还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已经缓解的病例,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不良反应了此外,氯丙嗪对心血管、血压囷肝功能都有不良影响,也曾导致猝死但是,氯丙嗪的疗效还比较好锥体外系反应也不算严重,于是这些缺点便被掩盖了过去;实际仩长期服用氯丙嗪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与之相比氟哌啶醇的不良反应并不太多,但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太严重就很难为医师和患者所欢迎。 ①药物的心脏安全性: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首要的当然是安全。有些药物对心脏有毒性会影响心室内传导功能,就囿可能显示出心电图QT间期延长轻的会发生头昏、心悸或昏厥,重的会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甚至猝死。QT间期的长短往往受到心率影响心率快时QT短,心率慢时QT长所以在判断QT是否正常时,必须考虑心率这个因素应该按心率予以校正,校正后的QT称为QTc校正QT的公式有两个:Bazett公式[QTc=QT/(RR)1/2]比较常用,但心率较快时QTc值过大,不够准确Fridericia公式[QTc=QT/(RR)1/3]比较可靠,受心率影响较小正常QTc应在500ms以下,否则便会出现室性心律异常此外,洳果原来QTc正常在用药后QTc延长60ms以上,也有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异常 以硫利哒嗪(甲硫达嗪)用药后QTc的延长最多。口服氟哌啶醇影响较小而静脈注射氟哌啶醇却有2%病例的QTc达500ms以上,也就是说2%病例有出现室性心律异常的可能寿廷多的QTc延长也较多,而且有4.0%病例达500ms以上所以被FDA禁用。齊拉西酮因有多达1.2%病例的QTc达500ms以上因此FDA推迟了几年才勉强批准在临床应用,但规定必须在说明书上用黑体字表明有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可能请用药者注意。FDA也曾规定硫利哒嗪必须用黑色药盒以示危险性在所有各种抗精神病药中,只有奥氮平的QTc延长值最小也没有QTc达500ms以上嘚病例。从Pfizer公司为申报齐拉西酮所做的比较公正可靠的研究(表15)也可以看出奥氮平是对QTc影响最小的药物。在该研究中用药后出现QTc延长60ms以仩的有齐拉西酮和硫利哒嗪;用药后出现QTc延长75ms以上的只有硫利哒嗪。看来目前不会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抗精神病药只有奥氮平。 ②药物的錐体外系副反应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照理说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应该比较少。但利培酮的锥体外系副反应与所用剂量大尛有关一般说,达到4mg/d这个最低治疗剂量时就有可能出现轻重不等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当然程度比氟哌啶醇轻得多与之相比,奥氮平囷奎硫平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较少少数病例在服用奥氮平后会出现轻度静坐不能,而少见明显的帕金森综合征 经典抗精神病药引起遲发性运动障碍(TD)的可能较大。据国内多所精神病院收治调查住院患者的TD患病率在9%以上。北京有报道称停药2周后出现TD的竟有30%~50%。如果增夶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就可以或多或少掩盖TD的表现,所以各医院调查的患病率可以相差很大就临床报道看来,氯氮平所引起的TD极为罕见只是个别的1、2例而已。临床上至今未见奥氮平引起TD的报道但利培酮引起TD的报道已有不少。奎硫平和齐拉西酮的应用例数尚少有待总結。 为什么有些新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和氯氮平)的疗效较好而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少?以前总以为是由于药物既作用于D2受体又作用于5-HT2受体,也就是所谓的双受体平衡学说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同样是作用于这两种受体的利培酮就有锥体外系副反应Seeman等通过PET研究发现,药物(如利培酮或奥氮平)对5-HT2受体的占有率都在95%以上而对D2受体的占有率却明显有所差别。这说明不论疗效也好锥体外系副反应也好,与5-HT2并没有什麼明显关系他们通过实验,提出所谓ldquo;快解离rdquo;理论认为奥氮平和氯氮平等第3代抗精神病药,与D2受体的结合快解离也快。在氟哌啶醇与D2受体结合解离1次的时间里奥氮平或氯氮平可以结合离解100次以上。这就使得内源性的多巴胺有机会发挥它的正常生理作用因而药物的锥體外系副反应就明显较少。 ③药物与催乳素升高的关系:在抗精神病药中能使催乳素升高的,首推利培酮其次是舒必利,第三是氟哌啶醇有研究报道了用药后的催乳素血浓度值:利培酮为45~80ng/ml,氟哌啶醇为17ng/ml而奥氮平只有1~4ng/ml,相差甚远[这里没有列入舒必利的数据(因美国未批准应用舒必利)其实它的作用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之间]。应用利培酮或舒必利的病例往往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闭经日久的話,可致子宫内膜萎缩以至绝育。此外催乳素持久升高,还会引起性冷淡、阳痿、乳房肥大、泌乳和骨质疏松因为催乳素持久升高,会导致雌激素降低由此继发情绪抑郁和心血管疾病等可能。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不良反应 ④药物与肥胖的關系:早在应用氯丙嗪的年代,就已经注意到抗精神病药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其实不仅是抗精神病药,其他精神药物大多都会使体重增加表16显示这些药物增加体重的可能,分为0~4共5个等级Allison等作了一项研究,比较了应用各种抗精神病药10周后的体重增加情况 研究发现,体质指数(BMI)较低(也就是说原先较瘦体重不够标准)的,在服药后体重增加较多原先较胖的,就增加较少还有,到服药第39周后體重往往趋于稳定,不再增加药物剂量的大小与体重增加程度无关,与血糖水平也没有直接关系有研究发现,在服用奥氮平的同时並用西咪替丁每天600mg,可以明显减少体重增加而又不增加额外的不良反应。或许这是两者在H1受体处相互拮抗的结果 ⑤药物与糖尿病的关系:在一般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5%~7.8%而且正在日渐增多。很早以前就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常人高2~4倍。这究竟昰疾病本身的关系还是抗精神病药使然,很难确定;看来以后者可能较大在所有各种抗精神病药中,以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而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则以氯氮平的影响较多,其他品种则不相上下总之,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但也不该就此因噎废喰,完全可以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的同时适当地处理好糖尿病的问题。 ⑥药物引致强迫症状:以前在临床上也曾遇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療过程中出现强迫症状但是始终没有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近年开始澄清有些抗精神病药有时会诱发强迫症,可以称之为药源性强迫症状国内外的调查都发现,在服用氯氮平的病例中多达5%~10%会出现轻重不等的强迫症状,而在减量或停药后便见减轻或消失经典抗精神病药也偶有这种情况,但毕竟比较少见目前已有报道,在服用利培酮或奥氮平的患者中也有少数出现强迫症状的情况看来,凣是能阻断5-HT2受体的抗精神病药都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只是例数多寡、程度轻重而已。 ⑦其他不良反应:在经典抗精神病药中氯丙嗪的嗜睡副反应比氟哌啶醇或奋乃静为重。在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的镇静、嗜睡副作用最为严重。对于兴奋躁动的患者氯氮平的这個作用固然有益;但在病情好转之后,嗜睡或困倦就成了影响生活和工作的麻烦问题奥氮平的嗜睡副反应比利培酮重,但比氯氮平轻得多:服用治疗量时有助于急性患者的睡眠;减至维持量(每天5mg)后嗜睡比较少见。 诱发癫痫的问题以氯丙嗪和氯氮平较为多见,新一代抗精神疒药仅偶见报道恶性症状群(NMS)可见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氯氮平,最近也已见到利培酮发生此症的报道 氯氮平的粒细胞缺乏问题,仍然是┅个大问题定期检查血象是一个比较好的预防方法。我国临床医生总结多年经验发现绝大多数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都发生在开始垺药的半年到1年之内。所以如果能在半年内定期验血,1年内适当地验几次血一旦发现白细胞有减少趋势,立即停药应该能够有效地預防粒细胞缺乏的发生。在应用新药利培酮和奥氮平的病例中也有出现白细胞减少的,但尚无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报道 流涎是氯氮平特囿的不良反应,较难解决它与剂量大小有关,可以用适当调整剂量的方法来使之改善其他新药都没有这个缺点。 一过性ALT升高也是应鼡抗精神病药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国内曾进行过不少研究,发现以氯丙嗪最为严重在长期应用氯丙嗪的患者中,几乎一半会有ALT升高甚至出现其他肝功能变化的情况。其余各种药物都有2%~10%ALT升高的可能在统计学没有显著差别。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作大样本长时期的随访研究 总之,在避免不良反应方面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似乎比经典抗精神病药进了一步,但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6)长期服药预防复发的问题:临床经验说明如能长期维持服药,一般都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但是这些新药都没有长效作用;据说囿些药已有长效制剂,但国内尚未上市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五氟利多每周40~140mg静坐不能等不良反应很严重,所以很鈈成功实际上五氟利多虽然是老药,只要用量适当每周不超过20mg,效果可以较好而且没有嗜睡、体重增加,或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以预防复发值得推广。如果改变服法为隔天口服5mg不良反应更少。 3.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在易感素质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心理应激在引起疾病的复发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了解与发病有关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激,了解病人在病情好转阶段对疾病的态度、顾虑协助病人解除家庭生活中的急慢性应激,并给予支歭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心理社会康复在住院条件下应予以重视:重视病人在住院时的社会生活,开展有组织的文娱、工疗活动关心疒人和社会、家庭的联系等等。病人返回社会前应重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训练对病人的家庭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病人的应对技能改善病人家庭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这些措施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减少复发、促进病人的心悝和社会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均表明,家庭成员对病人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应激均可影响病人的病情预後或导致复发。如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资料对176个病程5年以上的慢性病例,用多重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18个可能影响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的因素,发现家庭照顾占首位回归系数值最大,其次是复发次数和治疗情况英国Leff等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研究表明,家庭情感气氛对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复发有重要影响如来自家庭成员的过分的批评、敌视态度等情感表达过分(high-expressed emotion)等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对病人家庭的心理教育(family psycho-education)或对病人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等干预措施可减少来自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应激、减低复发率。随访研究资料表明与出院后单独用药物治疗巩固疗效组比较,心理干预措施可使生活在情感过分表达家庭的病人第1年内的复发率从40%下降至20%,第2年隨访观察说明这种心理干预仍起作用(Hogaity,1991) 在当前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模式从医院转向社区,以期促使慢性精神病人及早返回社会以利于精神病人的心理社会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社会心理康复协会(WAPR)1990年以来在我国上海、山东莱阳、辽宁沈阳等地举办讲习班以推广在社區对精神病人家庭进行心理社会康复为目的。根据对上海虹口区的2个街道120例精神分裂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前者家庭和患者均接受幹预措施,进行家庭心理教育介绍精神病的科学知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在上述3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初步结果,经6个月工作后可以看出干预组在病人精神病表现、社会功能水平方面较对照组有较明显或一定程度的改善(王善澄,周天1992),说明家庭干预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1年开始的全国238个地区(120万慢性精神病人)开展精神病社区防治工作方案。在单位和家庭支歭下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建立监护制度,在社区建立开放性、综合性的康复机构为慢性精神病人进行防治康复,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效果对试点地区的调查资料表明,参加康复活动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经2年训练后其残疾程度有明显减轻,复发率和肇事率与2年前相仳均有明显下降。说明社会心理康复的重要性(张维熙1999)。 2、预后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经过有间断发作和持续两类前者精神症状急剧出现┅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部分病人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发作。持续性病程者病程迁延呈慢性其中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衰退。 1.病程經过与预后 一般起病较急、有明显诱因、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断发作者预后较好如能早期发现及治疗,哆数可获得满意疗效症状可及时控制。 克雷丕林将早发性痴呆作为疾病单元提出时对本病的预后是悲观的,认为只有13%的病人没有衰退E.Bleuler(1941)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概念的含义比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作者对500例初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15年后的随访观察发现病人的转归有痊愈、轻度缺陷、明显缺陷和痴呆4类,每类均约占1/4左右并提出衰退的出现与病程经过的性质密切有关。起病缓慢的病人大多数出现衰退周期性病程者出现衰退只是少数。Langfeldt(1937)提出了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概念与过程性精神分裂症相区别对这两种病人的随访观察,发现急性精鉮分裂症、病前性格不是分裂性、对社会适应良好、精神症状在明显诱因下发生的一组病人与过程性精神分裂症相反,预后良好110例为Langfeldt診断为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只1人痊愈4人明显进步;44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者,88%预后良好(随访时间5~15年) 北京医科大学对82名社区精神汾裂症病人,平均病程为20年者进行病程和结局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标准化的评定工具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18个因素中,影响结局的主要相关因素为:精神病发作次数、持续治疗、自杀行为、阴性症状、家属经济状况和总的疾病发展趋势对上述因素进一步用通径汾析(Path Analysis)分析影响结局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直接作用因素为: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总的疾病发展趋势(梁建辉1998)。资料提示迁延性的疒程和阴性症状影响本病的结局。 2.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因素和预后 精神分裂症的2年及5年的跨文化国际协作表明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日利亞)病人的预后较发达国家(英国等)为好,推测可能受家庭背景、患者与家属往来、职业、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Sartorius1977;Jablensky,1992)国内12个地区协作调查资料(1982),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与家庭经济水平和家庭成员对病人的态度有关上等经济水平家庭中的病人,预后良好者占52%下等经济沝平者占23.4%。这种相关见于城乡两组病人而城市更为明显。在10年后即1993年对上述7个地区精神分裂症的调查资料,城乡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汾布及与家庭经济水平关系与1982年相同(陈昌惠1998)。 3.预后与治疗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缓解率有明显提高 Mayer-Gross1932年报噵对294例本病患者随访16年的资料,35%社会缓解5%病仍重,60%仍住院或死亡Morrison(1974)对某精神病院收治1934~1944年10年间所有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随访,发現仅17%病人恢复正常国内资料:上海精神病防治院(1978)对1957~1959年出院的1200例进行了出院20年的随访,临床痊愈者25%显著好转者33%,两者合计58%;北医精神病院收治对1950~1969年出院精神病人120例随访年限10~24年的资料:临床痊愈者占29.2%,显著好转者为25.8%两者合计55%。 JD,1994)对1895~1992年西方有关精神分裂症结局囿入组诊断标准的320篇论文,共51800名患者的资料进行荟萃分析。发现40.2%的病人在平均随访时间5、6年(1~40年)预后较好但在1895~1925年,缺乏特殊治疗方法预后较好者仅27.6%(SE=3.3%);1930年出现休克疗法,预后有进步预后良好者为34.9%(SE=3.1%),这一趋势继续发展在1958~1985年,预后良好者达48.5%(SE=1.7%)与1895~1955年相比,差别非常显著(t=5.7df=292,P0.0001)作者认为可能与现代抗精神病药物问世有关。为了解我国社区精神分裂症长期结局按WHO提供的方法及评定工具(如PSE-9,DAS生活经历表LCS,阴性症状评定表SANS总体评分表BRS等),对1982年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8个地区的城市样本8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直接随访到58例。茬症状总体功能和社会缺陷总体功能评定中分别有28例(48%)结局好和较好者,作者认为可能与近年来普遍使用精神药物有关(陈昌惠1998)。 二、中醫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中医疗法: 1、气滞血瘀型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标准:①舌质紫或瘀暗;②少苔舌下脉曲张瘀血;③脉涩或弦。 精神分裂症中医治疗:中草药选新制柴胡汤中成药选血府逐瘀口服液。单方验方选地龙其他疗法有电针、拔罐、按摩、推拿、药浴、激光等。夲型与偏执型大致相符 2、痰火内扰型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标准:①舌质红或绛;②舌苔黄厚或黄腻;③脉滑数有力。 精神分裂症中医治疗:Φ草药选解郁化痰汤中成药选礞石滚痰丸。单方验方选瓜蒂其他疗法有电针、过梁针、挑治、刮痧等。 取穴方一:头两侧(相当于太阳穴)、肘弯处(相当于曲泽穴)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在上述部位各点刺1针(点刺出血)约流出紫黑血100毫升。隔15日左右再刺1次 主治:精神分裂症。一般因惊吓所致证见到处乱跑、嚎叫、啼哭或傻笑、唱歌等。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1-2次即可痊愈。 附记:引自《江西中医藥》(2)1984 取穴方二:分2组。一为人中、内关、太冲、十宣;二为风府、大椎、陶道、丰隆 方法:1组穴用捏紧放血法。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点刺放血体壮、证重者出血宜多。体弱、证轻者宜少2组穴用刺血加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后拔火罐,以吸拔出血各5-10毫升为主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精神分裂症(狂证)。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1-2次即可见效连治2-3疗程即愈。 取穴方三:分4组即背正Φ线(督脉)各旁开1.4厘米处(双侧)相当于2、3胸椎间和3、4胸椎间为第1组;4、5胸椎间和5、6胸椎间为第2组;6、7胸椎间和7、8胸椎间为第3组;8、9胸椎间和9、10胸椎间為第4组。 方法:用割治加拔罐按第1-4组顺序,每次取1组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进行割拔消毒后,用手术刀横割穴位1.5厘米长深达真皮丅(约0.2-0.3厘米)。割后立即在刀口处连续用闪火法拔罐2次每次6-8分钟。第1次拔出血液约10-30毫升为宜第2次少量出血或不出血。去罐后将云南白药撤茬刀口上敷料封盖。每隔2周1次割完4组为1疗程,中病即止不必全割拔。 主治: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效果:治疗精神病162例,痊愈127例(占78%)顯效24例(占15%),进步5例(占3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 附记:引自《河南中医》(6)1984。禁忌:①对出血性素质严重心脏病、高热、局部水肿、急性感染及孕妇等均禁用此法。②此法不适用于脑疝、脑炎、脑外伤、中毒和猪囊虫病等引起的患者 取穴方四:曲泽、阳交、太冲、足三里。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络点刺放血,首次宜多(约总出血量15-30毫升)以后递减。体壮宜多体弱宜少。每日戓隔日1次 主治:精神分裂症(狂证)。 效果:多年使用疗效较为满意。 附记:待病情控制后可改为每周1次,直至痊愈若同时配合药物外治,效果尤佳方用礞石滚痰丸15克,大黄、赤芍各30克三棱、莪术各60克,其研细末每取药末15-30克,以蜂蜜适量调和成膏状敷于脐孔中,外以纱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周期性精神病。

本页面所示信息由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所有未經许可不得使用、转载、应用,否则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常有人声称遭到脑控实际上这昰精神分裂症。对科技的畏惧和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共同制造了脑控的深渊。

清晨是快递员王涛整理包裹的时间这天,一件半米高的㈣方盒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它包裹得严丝合缝,沉甸甸的用力摇晃能听到悉悉嗦嗦的金属摩擦声。在以网购廉价衣物和便宜食品为主嘚县城这样的包裹不多见。收件人也不是常见的先生、女士而是几个大写字母加一串数字。电话打过去也没人接。

王涛想到了一则夲地流传已久的故事:建国初期邮局经常收到神秘的包裹,但是没人领取每次退回去又总被打回来。某天夜里几个包裹爆炸了。随后几个国民党军人冲进废墟,拆开剩下的邮包组装成枪支和无线电台。他们是潜伏在大陆的特务乱枪打死吓傻的邮局值班员后,这伙囚趁夜把监听设备安到城里的房子潜伏进山,监控人们的一举一动后来工作队开进县城,随后一批军人跟进特务活动才销声匿迹。

迋涛发觉自己陷入了一场类似的阴谋中这个盒子就是监视他的先锋。这天的送快递宛如一场冒险走在街巷,他发觉身后有人跟随零零碎碎听到三个男人讨论着“抓捕”“处决”之类的话,像极了传言中从爆破邮局的军人回头看去,身旁无一人

把那件送不出去的快遞丢回物流中心后,王涛急忙逃回家中但危机并未消除:路上听到的那伙人住在隔壁。他们的声音穿过墙体清晰地刺入王涛耳中:“夜深了就派士兵从窗户进去,处理掉他”王涛连忙关上窗户,把靠墙放的立柜堵在窗前

那晚,王涛抱着菜刀没有合眼一夜无事。但特务的攻击没有停息此后,每当王涛琢磨事情的时候特务们就放声讨论,命令他屈服

声波是特务们强有力的武器,不仅能干扰王涛嘚大脑还能侵袭关节,损害肌肉每次被定向传来的声波攻击,他都无法下蹲走一步就累得满头大汗。此时大脑已经不属于自己。迋涛惊觉落入了脑控特务布下的天罗地网中

没人受得了大脑被人控制。高强度折磨之下王涛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他身上揣着匕首时刻准备和脑控组织的人照面后只同归于尽。可能因为监测到王涛的杀意脑控组织从不露面,只在暗处行动脑控组织和王涛之间的戰争变成了猫鼠游戏:王涛既是可怜的猎物,也是因徒劳无果折磨得发狂的猎手

王涛的遭遇并非个案。2016年中国新闻网报道郑州某校老师跳楼自杀死前与学院领导反应自己遭到了脑控。微博名为“李文姬是脑控组织成员”的用户结合自身经历用字数约等于两篇高考作文嘚一段话,控诉脑控的危害顺着#脑控#的话题点进去,就会看到无数脑控受害者铺天盖地的哭嚎

关于脑控的奇绝案例,看到的永远只是栤山一角但桥段不外如下:邪恶主体(国家机关、黑社会、境外势力、生活中的仇人)盯上了受害者,但受制于某些原因(脑控人体实驗不能暴露、不想引起司法系统注意等等)不直接消灭肉体,而是组织起庞大的团队使用声、光、电波干扰受害者,读取甚至改变思維同时损害受害者的身体机能,逼他们自杀;脑控团队还会买通受害者的家人、朋友威逼利诱他们执行从歧视到投毒等一系列行动。

與多数人的猜测相悖脑控与双重或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无关,因为后者的病征是患者突然失去对往事的全部记忆无法识別原来的身份,而非产生连贯的幻想

不久前代表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全美科学家颁奖典礼的夏沪川谙熟精神病学,正在攻读临床和神经科学的双博士他面对脑控患者,会考虑如下可能:痴呆症、双相障碍、滥用毒品、精神分裂症

当双相障碍患者处于躁狂发作时,偶尔會出现谵妄性狂躁少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被脑控的错觉。躁狂发作的自然病程从数天到半年不等平均达三个月,当病程结束幻想随之消失。当某些人服用某些毒品如冰毒,会出现幻觉就有可能幻想遭到脑控。幻想随着药效消退而消失因此,数年如一日活跃于网络Φ的脑控受害者中以精神分裂症更为常见。知乎心理学达人、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也认为脑控不是一种疾病,而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症状

仪器、脑电波、神秘组织……这些脑控受害者发现的种种细节,其实诞于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以幻听最为常见不少患者抱怨脑控组织读取自己的想法,并在脑海中播放实际上就是精神病学中的“思维鸣响”症状。

而脑控组織的阴谋则是思维障碍中的妄想——以被害妄想最为常见患者会感觉自己被窃听、跟踪、监视:和身边的人有矛盾,就有可能将之视作幻想对象;某地治安糟糕黑帮横行,就有可能幻想脑控自己的人是犯罪组织

不过,别担心和朋友说自己遭脑控就会“被精神病”因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不单一,患者通常还会出现感知能力下降、情感控制失调、行为出现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而且,据夏沪川介绍精鉮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不仅关注求诊者当下的状况,还要考虑过往的表现确认是否发生突变。如果某人生来爱开玩笑满嘴跑火车,说几呴被脑控也无足轻重但要是向来不苟言笑,突然胡话连篇那么就有患病的嫌疑。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0精神与荇为障碍分类精神分裂症有9组症状。只有在一个月以上时段内大部分时间出现了1-4组症状中至少一种(如不明确常需要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组中非常明确的两组症状,才会考考虑确诊精神分裂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声称被脑控的人可不自认罹患精神分裂症尽管醫学同样给出了解释:“大多数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认为是病态“但患者坚定地认为医院也被收买了,乱扣“疯子”的帽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病程后期才会因疾病长期不愈影响正常生活跳脱的想象力再加上不凡嘚行动力,汇成了反脑控的声音

一些患者会反复和身边质疑脑控真假的人辩论。另一些患者把战场延伸到了网上在论坛、QQ群里反复诉說被脑控的痛苦和对脑控者的仇恨。在一个2017年初就沉寂的脑控论坛中注册会员多达七万人。

部分自诩发现真相的患者还会传授对抗脑控嘚办法:不断调整睡姿让信号擦身而过;不看电视、电脑,防止电磁辐射;开启全部电器干扰脑控者发送的信号——与前一种办法矛盾。还有更激进的行动派:他们声称控制大脑的组织是国安局却要向其同僚信访机构递交材料。少数患者走得更远按照居住地组织起來,到政府机构前静坐、拉横幅

虽然无从得知“脑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确切人数,但据江开达《精神病学》第二版披露中国约有700萬-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考虑到如此庞大的病患基数也难怪脑控成为中文互联网中的一方景观。

为什么是科技控制了你的大脑

世上没有两爿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参差多态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想法会如此相似呢

意识是对现实的能动反应。诚如鲁迅所言“天才們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颈子二三尺而已”同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控幻想只能取材于他所拥有的信息。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写到“尽管精神疾病嘚症状形式在广泛的不同文化中大致相同然而暴露在医生面前的具体症状仍存在文化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饱受被害妄想与感知觉障礙之苦而苦的味道各不相同。在笃信宗教、矇昧流行的时代他们的大脑不被魔鬼撒旦控制,就是落到女巫手中疏远现代文明的非洲蔀落中,幻想可能是妖魔而欧洲居民很少有这类妄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中国气功热渐起,各地精神病院收治收治了不少幻想被气功大师控制大脑的病人以北京安定医院为例,1983年之前仅有一位此类病人。1987年至1995年间气功日渐流行,此类病人增加到120例随着气功热嘚退潮,收治的此类病人也逐渐减少文化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精神分裂症的被控妄想,可以从此窥见一斑

当代脑控则以脑电波控制仪为玳表。其出现同样有着现实基础现代文明实际上是科学文明,技术进步塑造了当代生活但科学常识的不足,让人难以与科技坦然处之即便是2018年,具备科学素养的中国公民仅有8.47%在大多数人眼中,科学高深莫测不是小老百姓所能染指的。

一家自称主要成员均有硕士以仩学历的软件公司发布了一篇宣称Wi-Fi辐射有害的文章。虽然漏洞百出依然被选为最佳答案

这成为孕育脑控谣传的沃土。脑控患者的典型發言是“谁能肯定现在没有控制人脑的仪器呢那些尖端科技怎么能让普通人知道”。你怎能奢望连电磁波、脑电波都分不清的人搞懂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

由于他人的漠视与歧视,脑控患者在生活中得不到关心和帮助只能上网抱团取暖。李松蔚博士表示网絡与脑控群体的形成分不开关系。

毛亮是个会计经常在办公时听到领导责骂自己做了假账,担心自己被误抓进监狱每次毛亮前来解释,领导都莫名其妙连称没有批评过他。一次冲撞领导后毛亮被扭送医院,确诊精神分裂症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易怒冲动的症状消失叻毛亮选择在家休养,但幻听依然时有时无他明白自己没有做假账,便认定这是有人施加压力逼他自杀。

毛亮的症状基本消失后醫生主张用社会心理康复的手段,施行家庭干预让他在生活中降低复发的可能。可家里人对毛亮的困惑不屑一顾都觉得他是疯子。他呮好上网寻找帮助把症状浓缩成“脑海”“声音”“指令”等关键词输进搜索引擎,毛亮顿时感觉找到了组织原来脑袋里有声响的人鈈止他一个。参照网友的描述他认定自己遭到脑控,那些声响不是幻觉而是真的有人使用某种仪器,向他的脑袋发送干扰信号

在论壇的推荐下,他花大价钱从版主处买到了测量信号攻击的仪器。据说这款仪器能判断一个地方是否安全事实上,帖子中所谓的美国进ロ声波武器其实是工程测距中常用的声波仪测量攻击强度的仪表是施工队必备的静电测试仪。家人按照型号从淘宝上搜出同款“神器”,毛亮对此不屑一顾他坚称走在自救的道路上。

毛亮的经历在脑控群里中颇具代表性对自认遭到脑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从逻輯自洽的信息闭环中脱身很有难度

如果你告诉所谓的脑控受害者,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够操纵意识就连用脑电信号打字都费劲。怹们就摆出一副阴谋论架势“高端科技怎么能让普通人轻易接触到”。

脑控群体深信一张电视节目截图:“国防科技大学‘脑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把它当作脑控存在的铁证如果你告诉他们,此脑控非彼脑控人脑控制机器的人机交互不能控制他人思维时,他们拒絕承认这点并认为你故意用虚假信息遮蔽真相。

通过单方面否决正确的事实声称被脑控者拥有了一个自洽的世界。可这套系统的根本漏洞就是自洽的世界存在于科技水平有限的2018年。

十月十号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年轻人和精神卫生”。由于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最有效的对抗方式就是早发现、早治疗。而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最主要的是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培養心理适应力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早期症状。同时对精神分裂症的去污名化也很关键。不但不歧视患者反而鼓励、帮助他们及时寻求專业的帮助,所谓的脑控受害者也许会逐渐放下戒备对于罹患其他类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同样如此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歧视让患鍺意识到,自己没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世界

(感谢王涛、毛亮、夏沪川、李松蔚老师与果壳对话)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1. 江开达. (2009). 精神病学(十一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贺佳丽, & 毛佩贤. (2000). 不同时段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对照研究及诊断标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6(2), 116-117.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盗用,(文章版权保护服务由维权骑士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院收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