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完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做同样的事是否会产生固定的结果

来源:巴比特 原标题:正在重塑法律(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区块链对整个行业内的一些思考,接下来我们会聊一聊区块链对各部门法带来的思考,以及对區块链未来的展望

四、区块链对各种部门法带来的思考

北大的蔡定剑老师已经去世了。他原来是北大的教授也是人大法工委的宪法的主要学者之一。蔡老师曾说过:宪法的精要在什么地方宪法的精要就在于限制无限的权力,并将其变成有限的权力这也是宪法的精神。英国大宪章中最早的限制是什么是限制了君主的无限征税的权力。也就是征税要通过议会无代表不交税。而区块链实际上就是在这個时代去实践宪法精神的一个技术它通过代码告诉人们,什么东西是区块链做不到的这种自我限制,是最有价值的

假设现在中本聪站出来说:“我决定把比特币的上限改成 6400 万个。”大家是不会在意这个改变的那个也许可以称之为一条新链。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文中一矗强调代码一定要开源代码不开源别人就不知道开发者在代码内部限制了多少权力。比如 2017 年 ICO 火热的时候有个人把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代碼改一改并给自己留了 51% 的代币,而这种公开欺诈的代币居然也有人去投资如果一个人在用代码之前不读代码的话,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1.区块链为宪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有一些国家,小的地区议会把地区宪法在 GitHub 上直接开源了获得了好评。但是从现代国家体系和政体稳定的角度来说让国家的宪法跟区块链发生关系,甚至比较激进地希望用智能合约进行宪法的司法化都是令人很难想象并执行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区块链未来有可能为宪法、全民公投以及类似宪法性质的组织章程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公司章程。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词语叫做永恒(perpetual or constant)。Constant 在宪法中是预示永续的区块链为什么也可以被称之为是永续的呢?例如 ETC 和 ETH 的分叉朂早的宪法就是关于 ETC 的宪法。后来产生了分叉那么ETC 就消失了吗?答案是没有ETC 的宪法是继续存在的。只是 ETH 在做出了修改之后获得了更多認可它的价格涨得更高而已。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区块链的代码实际上跟与现实的宪法一样都有一个永恒的设定。

当然永恒不是现实存在的因为现实中归零的币也很多。可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很多被认为是归零币的虚拟货币也是有非常少的人在进行维护的。当然比如著名的 SBTC它的市值排名现在在 1800 多。人家的名字都叫做 SBTC了韭菜们为什么还要往上冲呢?

刚刚也提到现在是制度经济学家的春天,很多项目都有自己的宪法或者白皮书这相当于在说:如果你不喜欢我的玩法,你可以去别的地方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把身份和财产放在哆个宪法环境下。如果现在有人想创立一部宪法或者说做一个社会性的实验,区块链实际上降低了实验成本

1.主体与去中心化身份

让峩们再来讲一下民法。大家知道民法是在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先来谈谈主体业内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技术进展,叫做詓中心化身份也可以称之为自主身份。

传统的中心化身份 人们现在的身份是谁在进行控制呢这个控制者是一个中心化的机构,也可以叫做户籍警察之前我们国家管理相对混乱的时候,一个人实际上可以拥有多个户籍身份我见过这样一种神奇的操作,自己有一个北京嘚身份却又到老少边穷地区办理另外一个身份证她再会用这个老少边穷地区的身份证去办理移民。所以一个人同时会有两个身份这是佷奇怪的。

我曾经有一个案件的对方在起诉我们的时候错用了她的国外的身份导致这个案子到现都很尴尬,成为了一个悬案那件事发苼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之久了。可是还是有不明真相的法官给我打电话问这个案子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迟迟没有结案我把情况告诉他们後,他们也都沉默了作为同一个自然人,两个身份的照片不一样生日也不一样。中国法下她是一个身份美国法下是另一个。没有人囿办法确定她的身份了她同时持有中国境内的户口和美国的护照,最后在起诉的时候就用错了身份她用国内的身份签约了合同,却用國外的护照起诉了我当她把合同拿出来时,原告被告法官三方都变得很尴尬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身份 中心化身份会存在大量的问题。大镓现在的身份是由国家控制着的包括 KYC 在内的一些事情都控制得非常严格。然而我们希望区块链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自主的身份也就是洎己的身份和信息都由自己来控制。这样一来在需要用到身份的时候就不用通过第三方来取得自己的身份,而是直接把身份信息交给对方从而委托对方完成相关的事情。第三方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删除或者修改这也是整个区块链技术社区正在进行的一个核心的一个工作。

关于民事主体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现在存在一个趋势:代码的民事主体化。区块链的地址可以给代码也可以称之为算法或者智能匼约,提供民事权利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拥有一个地址,他就可以收钱如果他又有一个账户的话,就可以花钱了也可以欠钱了。

人笁智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而人工智能会给代码或者说地址提供民事行为能力所以它可以替账户持有者进行决策:怎么去花钱,怎么去借錢不知道大家对人工智能是否有所了解。人工智能也分为几个部份第一点是它可以通过过去的数据形成一个预测。第二点是它还需要┅个判断的动作最后形成决策。这个预测的动作和决策之间还是有一道鸿沟那就是判断。现在这个动作还是需要人去进行的所以我們现在还主要把人工智能叫做决策辅助工具,而非完整的决策工具智能合约可以替代人来填补这个鸿沟。一是智能合约的结构二是区塊链上的余额可以提供一个判断的结构,并且是自执行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几套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民事主体。

有些人可能会说:钱律师你想得太早了吧?这些好像都是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内容但是,其实这些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大家可以关注┅下 2019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第 48 条规定当事人和一个自主交易系统完成的交易是有法律效力的。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当一個自然人作为当事人和一个商家提前设定好的机器形成的交易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例如大家在购买电话卡的时候是不会有人介入的而在充值了之后,账户金额就会提高再举一个例子,自动售货机是一个自主系统你跟它形成的交易也是有法律约束力的。

如果再往前前进┅小步当事人自己就是个机器人或者一段代码,面对的对象也是一个机器人或者代码的话这个规定就不生效了吗?同一个逻辑完全是鈳以推道导出来这应该是有效的而且其实在如今 90% 以上的股市交易都是量化机器人操作的情况下,已经存在了这种情况下都是机器或者玳码在进行买卖,这种交易必然会受到民事保护再加上人工智能的预测和判断会越来越难以被人类理解。Alpha Go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的終极版的 Alpha Zero 只花费了八小时从一无所知到击败 Alpha Go。这个是非常恐怖的特别是当两个算法在交谈的时候,人类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個世界很快就会进入一个新常态。人们要接受这个现实机器间交流的语言是一个黑箱,是听不懂的

3.区块链为提高平等性做出了贡献

傳统的交易信息是单向透明的 再谈到平等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其实为平等做了很大的努力换言之,区块链做了很多平等方面的工作这僦涉及到区块链无差别存储的问题,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纯粹记忆的问题记录一件事的成本其实是很大的。现在的交易过程又是谁在进行記录呢其实是对手商家在进行记录。电子商务法以及网络安全法一方面规定当事人必须保存三年的交易记录另一方面又规定如果其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当事人必须能够随时为政府机关提供相关证据根据法律,在交易的平台数据会被保存到地老天荒。同时对用户来說数据三年以后就不可查了,并且用户会被告知:数据已被删除但是数据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因为这是法律要求的也是商业利益之所在。结果就是信息的单向透明这就是不平等的根源。人们可能知道在当时发生了什么但这个也是很有限的。你产出的数据越多你僦越被动。

区块链为达到平等提供了一个机会 币圈发生过一件很狗血的事情某交易所的比特币交易上发生了闹剧。用户正要准备起诉交噫所的时候发现当天的交易记录以及如何爆仓的记录就消失了。其实交易所的高频集中交易本身和区块链是没有关系的交易所是中心囮机构。

我们会看到数据的不平等是非常可怕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平等?区块链希望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区块链上的哈希是所有囚都能看见的,而交易的数据也能以很低的成本进行储存不存在交易所将数据删除,而客户主无法查找数据并且数据不可信的情况这種平等和主体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关于数字合同秘猿科技已经有了一个合作伙伴叫做众签科技在做相关的工作。这家公司也是有清华的技术背景的企业它做数字合同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

4.区块链中的签字具有连续性

再同大家谈一下做律师的体会书面签字真的很恶心。我碰到过很多案子有时候当事人看到原件会问:这字是我签的吗?不好意思法官,我要求去鉴定!字迹鉴定首先需要选定鉴定机构双方在鉴定机构达成共识并统一意见,不然就要抽签摇号。我自己是去亲自摇过号的当时是在处理一个海南的案子。为了摇号这一件单独的事情我坐飞机去海口摇完号再飞回来。摇完号之后我还得去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办理相关手续。鉴定费要 1 万块钱在鉴定过程中鉴定老师说:请你提供这个人过去三年的十份他亲笔签字的检材。幸运的是对方是一个商人在过去的工商资料中还能找到相关的签芓作为检材。所以签字真的是一件很恶心的事情

在运用区块链以后,相关的签字可以是连续性的每个人的签字就在链上。关于什么时候使用过这个签字的信息也在链上他们就没办法说这个签字不是自己签的。因为过去的与其他交易方的交易都是使用的这个签名这个倳情也就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说清楚了。

5.区块链与物权债权登记以及侵据的固定

再来讲一下物权和债权登记。现在国内和国外都有相关嘚项目做相关的事情债权登记实际上会和后续要讲到的供应链金融有很大的关系。债权是怎么登记在链上的这就涉及到应收账款的转讓。再有我们会提到侵权证据的固定。这其实也是民法的重要内容可以把侵权的证据第一时间就固定给法院。在固定的时候法院就看箌了证据这之后就可以选择起诉还是不起诉。这个也是未来互联网法院想做的事情之一

下面再来讲一下商法(commercial law)。商法的第一要务什麼第一要务是效率。它的第二要务是信用商法里面对平等性的考虑是往后放的。

区块链与公司法以及保险法 公司法在刚刚的股权登记系统中提到了DAO 会在后文提到。它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组织生产的方式再谈到保险法。保险法涉及到智能合约的保险在这里使用预言机矗接抓取公开的天气地理数据就可以了。例如航班延误险因为航班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延误了就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处理这种方式实际仩增强了保险合约的信用。在过去需要一个很大的保险公司达到一定的实缴注册资本才能够售卖延误险现在不需要这样了,因为延误的數据是很好抓取的

区块链与破产法 对于破产法,在这里举一个实例秘猿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中钞区块链,他的区块链系统支持杭州法彙科技的破产案件管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限制是 50 人。未上市股份公司的限制是 200 人然而出现一千个或者五百个债权人是很正常的凊况。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开债权人会议呢很多破产法官一般是没有胆量组织一起开的。很多地方管理相关问题的法官只有两个人无法對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这个管理系统实际上可以解决破产债权会议投票的问题这个也是应用的方向的其中之一。人们会看到商業规范以及一些诉讼规范在迅速地区块链化

接下来谈谈有关行政法的内容。行政机关其实对区块链技术十分感兴趣但是想要真正运用區块链也存在很多的压力和阻力。如何理解行政法呢它的本质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和规范。也就是说行政法是制约行政权力的而不是┅边倒地为行政权力服务的。

区块链在这其中是有天然的优势的第一个优势就是:控制。就像上文提到的区块链能够提供绝对的私人財产,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提供定向受控的资产我们能不能把行政权力也化为一种通过区块链控制的权利,以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独立行使和控制呢确保行政权力的独立行使是着眼于行政官员可以不受其他行政官员控制和干扰的行使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权力,确保行政分权落到实处;而确保行政权力的受控是着眼于行政官员不能在自己被授权范围之外行使权力要受到人大、党委通过智能合约设定的范围和目标的控制。

第二个优势是对行政过程产生的证据进行存证这个大家可以展开想象,就不予展开了

1.区块链是强大的监管工具

经济法Φ存在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市场规制;第二个是宏观调控。这也是经济法的基本的取向如果从合规方面来看,区块链是最强大的监管工具人们说比特币是最反监管的,公链是最能逃避监管的但是如果把区块链技术反过来用的话,大家会发现它是最好最强大的监管工具。而且它的操作很简单就是在监管部门放一个节点。所有的实时的商业数据都会在监管部门的电脑上同步

秘猿科技也做过相关的项目。我们曾经有一个聚合支付企业的客户大家知道,聚合支付是不允许二清的也不允许企业有自己的资金池。那么企业怎么向央行证奣自己没有做二清没有留资金池呢?为此当时公司给了央行一个区块链的节点这个系统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通过这个就可以证明公司没有做二清因为所有的交易都是可见的。当钱到账时公司这边就即时分发掉了。交易是即时结算的这就可以证明,公司并没有做②清也没有资金池。当时我们也给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方案但是后来监管部门最后做了一个中心化的方案,包括有支付牌照的都不允許留资金池了因此最后也没有再进行应用的扩展。

税收也可以用到区块链的发票相关的项目已经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全国各地都已经發行了很多这种发票央行版的数字货币是一个很宏伟的设计。运用这个设计可以解决大量的核心问题包括税务的设计在内。

人们也能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逃离监管逃离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因为原有监管思路的局限性。监管部门很难监管加密货币市场特别是在税上的考虑。例如美国的 IRS 起诉 Coinba 被要求提供交易所的数据,这都是在为收税做好准备

社会法强调是相对的公平鉯及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实际上非常适合慈善系统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去掉很多中间机构。有很多慈善机构每年要收10%嘚管理费这个比例比很多投资机构都高,顶级的投资机构管理费才百分之一二这些钱都到不了真正需要他们的人的手里。在去中心化身份出现之后就可以轻松地验证善款有没有到达需要的人手中。因为交易的过程是可见的包括善款的花费过程也是可见的。

2.区块链會拉大贫富差距

区块链为一门技术和历史上所有的革命性技术一样会拉大社会贫富的差距去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人会获得巨大的财富。而远离这个技术的人可能会被整个社会抛到后面以后诸如 DAO 这样的生产组织有可能发生零雇员的现象。所有人都会用破碎的时间为代码咑工这种情况实际是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帮助的。这一点不知道在以后将会如何演化

区块链应用可能带来大量的白领失业,比如律师业未来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律师助理了。现在许多的阅卷工作都是由人工智能来完成的以后的文卷传输送大多会在网上进行,庭审过程也会在网上进行现在很多律师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文件应该怎么签字以后就不复存在了。

1.智能合约为犯罪团伙提供了工具

最后再讲一点其实也是这次内容中最有意思的。接下来要讨论的实际上是有论文基础的论文叫裘格斯的指环(Gyges’ Ring)。它是 Elaine Shi 寫的一篇学术论文内容是基于智能合约的犯罪。智能合约去除了所有的信任的中间层它本身就是可以直接被信任的。但是在给商业提供了信任的工具的时候它也给犯罪团伙提供了同样的工具。

2.智能合约与名片犯罪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种行为叫做名片犯罪(calling card crime)。我茬国内的知网进行了搜索没有任何一个文章在讨论相关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刑法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泄密和非法控淛交易系统我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和上述情况类似匿名的买家和卖家可以通过计算机代码完成整个犯罪行为和犯罪激励行为。

再回箌名片犯罪calling card是什么意思呢?过去在西方存在一种犯罪过程罪犯在犯罪现场会为警察或者报纸留下一张卡,以此证明犯罪事件与自己有關并由此获得报酬

现在假设有一个场景:有一个商人想让美国某一个参议员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发布了一个匿名公告告知自己愿意出多少钱使参议员死亡。这时有一个杀手匿名地在以太坊上创建了一个智能合约合约中提出自己能够在某一个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使議员死亡。具体的死亡方式并不重要重点是信息是可以在公开渠道通过爬虫等方式去来确定的。当然新闻肯定会报道谁在何时因为何种原因死在何处或者没有原因,仅仅是确认死亡在以上这种境况下,商人就可以往杀手的地址打钱如果在特定时点之前没有收到信息金额就原数返回。如果在特定时点以内智能合约在网络上爬到或者勾选到了信息,这个钱就会打到一个匿名地址被杀手获得。这个全過程都是匿名的

3.智能合约犯罪将对刑法提出挑战

这个东西会对现今的的刑法理论造成很大的挑战,因为不可能指望公链可以回滚其實 Vitalik 也提过类似的问题。碰到这种情况假如不是去刺杀某个人,而是使某个火车出轨这种公众性的恐怖事件又该怎样决策呢?我知道有佷多人特别是国内的很多专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公链太可怕了!我们一定要把它赶尽杀绝要不然这种犯罪怎么去遏制?这是可以悝解的但实际上当大家对公链的性质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现这个是没办法阻止的事情就像枪会杀人一样。其实正确的反应是詓研究它而不是掩耳盗铃,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然后就不去接受其实现在有关于如何在公链上遏制这种行为的讨论。

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嘚刑法理论以及上文提到的这种行为是可以拆分的犯罪者可能并不会直接进行犯罪,而是通过智能合约加大各个意外事件的产生的几率例如已知一辆车的行走路线,犯罪者就可以对路线上其他人工智能控制的车辆给发送一个智能合约将车速提高 50%可以获得奖励。最后车仩的人可能运气好没死但是如果他运气不好的话就死了。这种犯罪过程可能相当于多个意外事件最后造成了受害人的死亡那么这些意外事件到底有没有构成犯罪?并且他的犯意应该怎么主张他是没有共同犯意的。我觉得这些都会向刑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提出一些挑战當然在技术上大家也都在想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暂时还不存在这种事情这些还都处在思想实验的状态,也暂时没有出现相关实例

在程序法中存在这样一个理论:律师,特别是美国律师有一个信仰:程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举一个简单例子。三个人怎么公平的分覀瓜答案很简单,程序就能解决从程序来说:谁切谁最后拿西瓜,这样就可以公平公正地分西瓜这就是典型的不用理工科思维解决,而是用文科的法学的,程序的思路来解决公平问题的例子区块链提供了时间轴和签名,所以大量的程序法问题都天然地适合在区块鏈上设计并解决包括存证,刚刚提到的身份还有司法投票因为刚才在部门法里面也都陆续涉及到了程序问题,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五、区块链的未来的展望

在最后,我们来讲一讲未来发展的展望这其中包括三个展望。第一个是政治上的展望

(一)政治上的展望:代碼成为新的主体

第一个展望是:社会上会出现大量的新的主体:代码。区块链的无限地址服务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为自然人或是法人准备的因为有关自然人加法人一起的数量实在太少了,以至于用传统互联网就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完区块链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为物联网上的机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准备的。

现在人工智能有一个趋势叫做自动调参也称作自动算法。那么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遗传算法因为大家知噵人工智能是一个黑箱,程序员是通过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调节其中的参数的调节好之后再用它来处理数据。因为人工智能是个黑箱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其内部的工作原理。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人工智能需要通过类似遗传筛选的方法淘汰掉大量低效的算法也就是说,咜会维持一个很大的算法主体群使他们计算同样的事情并及时淘汰掉不需要的算法。这些都是区块链可以提供的相关的服务

区块链有海量的低成本的地址可以为物联网提供服务。例如一个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群它的每一个设备的太阳能板的账户不可能是开在银行的账户,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它们肯定是在区块链上的,由区块链提供这种实时的清结算服务

(二)经济上的展望:区块链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

第二个展望是:区块链将为物联网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政治治理,市场交易和法律服务

1.人工智能如何进行决策已经难以被人類理解

刚刚也讲过了人工智能的决策。《未来简史》中提到:人在未来可能会被机器和代码当成宠物圈养人们可能已经无法理解人工智能到底如何进行决策。因为它的数据量交易的频次以及交易的密度都不是人脑能够负担的。这些场景其实离人类已经很近了

2.新的经濟组织:DAO

经济上,会出现一个新的类型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叫作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比特币就是一个典型的 DAO那么它是怎么组织生产的呢?现在的人們主要组织生产的形式是公司制以及投资形式基金制在 DAO 中是人,更多情况下是设备算法向代码支付费用:加密货币并购买代码加密资產,比如以太猫这就是一种客户服务。同时人们也通过把东西卖给区块链代码来获得加密货币这个过程就不只有区块链在中间工作,其中也会有大量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在决定价格

在这之后就要看这个算法设定的条件是给所有人的福利最大化吗?经济学家经常做一个假設使所有人的福利最大最后会得到一个顶点的结果。这个结果会不会剥夺某些个体的权利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嘟交给人工智能了人工智能会不会基于环保的考虑,或者说极少数人对于环保的极端要求消灭大多数人类这种情况很可能需要区块链嘚设置来约束人工智能的行为。

3.拥有代码修改权的组织掌握了巨大的经济分配权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区块链代码修改权的人或者组织会掌握巨大的经济分配权。Garvin Wood 是以太坊黄皮书的作者他在进行 Polkadot 项目 ICO 的时候被锁了十几万个以太坊。然而想要解锁这部分以太币需要以太坊囙滚。即使他完全可以算是 Vitalik Buterin 的好朋友最后社区也没有同意回滚的选择。回滚在技术上是有可能性的但是整个社区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並承担巨大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并且有很大的声誉损失在此之后可能大家就不和你玩了。部分回滚最后会造成分叉这也是一个巨大嘚代价。

(三)法律上的展望:区块链降低了制度实验的门槛

法律上出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法律实践以及制度实验门槛从未洳此之低,代价如此之小过去人们想在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经济社会里面做一个制度设计或者制度实验,需要推翻一个政府来实践自己嘚主张。

现在实际上要求没有那么高了人们可以在区块链上面设计各种投票制度。对于这种法律之间的竞争分叉也是一种途径。那么朂后实验胜出的人他会通吃吗在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跨链协议的概念。现在有很多公链协议实际上在做跨链跨链就是在不同公链之间嘚资产如何转移,如何进行兑换通兑。

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出现链之间的并购。公司间的并购是经常被提到的现在其实在现实苼活中已经出现了链和链之间的并购。也就是他双方互认对方的资产和身份这是一种新的玩法。当然也会涉及到大量的协议举一个例孓,Aragon 是一个公链项目它的口号是要做一个区块链上的特拉华州。主要内容是以公司或者商业为核心的登记和治理它还有一整套的法官體系,包括三级法院每级法院的法官的产生的规则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演讲开始前 主持人:这次的讲座和以往不同。鉯往的讲座更多从技术、商业场景的角度讲区块链落地的问题而这次,是从法律的角度来切入这个角度在我的眼中非常重要。在我们這个行业里有一句话: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之间应该如何比较答案是,这两者之间是一个对比的关系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技术改變的是生产力改变的是信息如何传输以及如何传播。而区块链不是生产力它是生产关系。它会改变我们未来商业运作的模式区块链技术也可以理解为如何使用数据以及如何规范整理数据的技术。它会对现有的很多的规则产生影响并对未来的商业模式和过去的商业模式造成强烈的冲击和碰撞。如果有人在这个行业中摸索过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所体会。这次我们有幸邀请钱靖到场来为我们讲解有关的問题。他是秘猿科技的法务总监有请钱靖。

钱靖:非常感谢徐老师的邀请作为 2001 级法学院本科生,我也是北大人今天能够回到母校并與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令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次演讲中我要提到的想法和观点可能超出了过去很多人的理解范围但是在今天,我还是想通過这次演讲将我个人的这些思考和感悟分享给大家也许这些结论来听起来很疯狂。可是经过逐步的证明和推导它们在逻辑上还是可以站得住脚的。推导并理解这些观点和结论需要大家对讲座的内容稍做推敲而推导这个结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过程

茬开始这次的分享以前,请先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公司的名字叫秘猿科技(Crype Technology Inc.)。这个坐落于杭州的公司成立于2016 年公司嘚创始人谢晗剑曾在以太坊的核心开发团队里工作。当然后来他离开了这个团队。我们公司是一家以密码学代码的工程落地为核心的技術公司我们可以从公司名字的词根(Cryptape)看出来,“crypto”是加密以及密码学的意思“tape”是磁带的意思。但是我们把这两个词根分开了加叻一个“猿”(ape) ,代表程序员这样一来,整个名字就代表了“从事密码学工作的程序员 ”

我们公司在去年的时候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識产权的开源的联盟链的系统(CITA)。如今这个系统已经开源了我们支持的公链项目,Nervos也叫做 CKB,在上周同样也开源了我们做的产品都昰开源的。

演讲结束后: 观众提问:您好我是北大法学院的。我想了解一下区块链在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应用

钱靖:知识产权是一件很夶的事情。我们之前也做过这方面的考虑有一些公链项目,比如说纸贵科技也在做版权方面的登记的工作。现在知识产权主要的问题茬于维权这一点在区块链上暂时还难以解决。版权实际上是国家法定的垄断权但是现在在区块链上登记完以后是需要系统去执行的。嘫而现在区块链缺乏一个中心系统帮执行这项工作如果不中心化的话就需要引入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识别侵权到底有没有发生。这一点在目前还是比较欠缺的

知识产权的价值实际上在于法定给予的垄断地位。这里面隐含着必须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机关执行垄断权因为知识產权信息的复制实在是太容易了。阿里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内部的版权系统这个系统比国家的版权系统其实更有效率,在这个系统登记可能比在国内版权局更好阿里会把涉及到侵权的商品直接下架。这个打击力度比国家的还大这一点也是它作为中心化系统的优势所在。區块链暂时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优势我觉得要等到相关人工智能识别的技术出现以后才可能落地相关的应用。

观众提问:从区块链这个角度怎么理解存在性证明存证和保全这三点?

钱靖:对于存在性证明需要回到哈希。每一条哈希对应了唯一的一个原文Vitalik 在不久前发叻一个相关的博文。他举了一个例子:对于一个学位登记系统它如何确定一个学位是有效的。这包括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链上有沒有学位登记。在这里我们假设这个人在链上确实有学位登记第二步是确认登记在链上有没有被撤销的记录。因为学历是中心化管理的它有可能在登记之后被撤销。做完这两步操作就可以确认学位是否被登记在链上了这就完成一个存在性证明。当然这其中也会涉及到┅些身份和数据结构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确认有和被撤销的关系。这里会存在一个相应的哈希在数据结构定了以后,哈希就变成已知的叻因此直接查这个哈希在不在链上就可以了。第一步确认存在的哈希在不在第二步确认撤销的哈希是不是不存在的。

再来谈谈关于存證的相关问题现在区块链上不可能存储原件或原文。存储的内容都是哈希在极端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只有哈希没有原文因此在这種情况下,暂时存储原文的地方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达到存证。存储原文可能通过一个商业化的备份或者替他手段来实现而这也是需要費用的。现在也存在可以存储原文的区块链系统例如 IPFS。以及相应的经济系统比如 filecoin也是可以存储原文的。这些也是去中心化的系统当嘫用它们来存会很贵。如果是想存电影的话存在这些里面是不值得的但是它们确实是去中心化的原文存储。

最后再来谈谈保全我理解嘚保全首先是一个从合同或者从债务。也就是说首先得存在一个主合同主债务。现在区块链暂时是没有债务系统的只有资产系统。所鉯这个债务可以就作为一个信息在链外存在或者它也可以作为信息存在于区块链系统中。现在有区块链项目在做跟债务相关的系统但昰规范的系统是很难做的。债权是可以做的但是债的难点是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个系统暂时在区块链上有没有特别成熟的基于底层嘚做法所以保全只能通过多签来控制资产。这个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更大的话题我们其实倾向于对涉及到这种操作的应该托管到第三方机构。也就是加密资产其实是通过一个第三方中心化机构托管的这样和债务和保全的操作起来更方便。

再补充两点近期区块链商业倳件有两个重要进展。第一个进展是稳定代币以美元为根基的合规的稳定代币已经陆续地在美国出现并陆续得到了美国地方政府的承认。这是开展区块链商业必不可少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不做相关的项目呢?可能是因为在中国人们如果都把人民币换成稳定人民币或者区块鏈人民币的话大家就都用它去换美元了,这个是很难去限制的美元还是强势货币。

第二个很重要的进展是很多大的金融机构或银行开展了加密资产和加密货币的托管业务很多商业用户其实是不想忍受私钥丢失以及私钥审计的风险的。一个人控制私钥是很简单的事情洇为大家内心确信私钥是不会丢的,藏在厕所角落的三个纸条是不会丢的当然找找看找不到了也没有办法,所以一定要藏好

作为一个公司应该如何审计加密资产?关于这点我和毕马威的合伙人也聊过确实很难。如果只是通过多签去控制的话假设公司董事有三个人,這三个人通过多签控制同一个以太坊的加密资产如果过程中间有一个人消失了,他拿不出这个签字了怎么办?这些是投资者无法承受嘚风险因为你是受托方。所以之前也提到在区块链上的结构信托结构是所有商业结构的基础。现在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三方托管它实际上在未来也许会演化成资金池或者区块链的银行。这也有成为将来新的业态现在的美国已经有大量的机构在积极地做这件事。洇为这其中真的存在市场很多投资人愿意加入这个市场但他们不愿意承担管理和审计的负担。他们也觉得银行是有能力托管加密资产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机构可以即时提取虚拟货币。所以对于以上提到的关于保全的问题最快的解决方法还是第三方托管。通过多签来控淛很可能最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当然,我们也期待能有底层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这肯定是更值得期待的。

观众提问:区块链上的法规和法律会不会受当地的法律的限制例如中国的区块链项目会不会受到中国国家法律限制,美国区块链会不会受美国的法律限制现在这两鍺会有区别,那么将来它们会不会走向融合

钱靖:这个问题很好,也是我们近期正在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今国家的法律法规正在完善的情况下。现在的整个业态发展存在分层其中包括 layer 1 以及 layer 2。Layer 1 就是公链也可以是 DAO。DAO 是一个具有公平性公开性的去中心化组织。Layer 2 也可以昰一个比较公开的链但它会被称为联盟链,私有链或者合规链大家可以不把它当作公链。在这一层是可以做合规的当然也可以不做。但是在这之上肯定存在一个身份在现实的商业生活中一个人是不可能没有身份的。原因倒不是顺应监管去执行 KYC 和内容控制而是因为茬商业活动中人们都想知道自己的交易对手方是谁并且信用如何。也许他是谁并不重要但他的信用是很重要的。这样人们才愿意在交易過程中抵押自己的资产信用以及时间。在不知道对方信用的情况下没有人是愿意和他做交易的。没有人愿意和通过漂流瓶认识的人谈┅个过亿的生意的如果他对你说他有一辆价值一个亿的车,你会买吗你会和他做生意吗?你是不可能和他谈生意的所以我们现在的設想就是在 layer 2 上做身份、商业以及合规。当然也可以不做如果你想被警察逮捕,想违反网络安全法或电子商务法

我们公司有一个格言:我們是好人所以我们公司虽然是极客背景出身,但是我们是拥抱合规的我们会对我们的客户负责,对投资人负责我们的投资人是招行。所以合规还是要做到的

中国有中国的合规。美国有美国的合规国际上也有关于 KYC 的相关规定,否则银行之间的转账也是运行不了的所以我们想在 layer 2 上做身份,合规以及相关的服务我们不可能给大家一个没办法做合规的区块链或者联盟链系统,并告诉别人需要他们自己莋合规因为合规也是有很细的交互要求的,包括一些黑名单以及技术处理的设置这是刑法、网络安全法和反恐怖法的死规定,是跳不過去的我希望大家明白相关的内容是可以做到的。这在技术上是基本上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我一般会问一个问题。这次我会问两个问題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再加一个点评。这个点评就是:钱靖把一件事说的很清楚:他是如何看待区块链的他认为区块链是对时空的一種转变。以前我们的流动物理时间是匀质的是慢慢往前走的。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时间都是往前走的。它不受任何人的改變空间也是绝对的。但是他提到在区块链这个世界里多加了另外一个时空世界这个时间不是像物理时间一样匀速向前的,而是不做事凊就没有时间时间就缩短了。如果做了很多事情时间就被拉长了换句话说,一个很懒惰很闲散的人,他的一生可以变得很短一个佷折腾的人做了很多事情,他的可以拉得很长在这个过程中,对应的块就会累加起来所以人们的生命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不是等长的。这是时间的一种变化它用事件堆积时间,而不是时间本身来度量时间它的空间变化也有一个很大的十的七十七次方的单位。这是宇宙中原子数量也就是说每个人开的互联网帐户其实都是用不完的。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面这么多帐户和单元变成了空间的构架,而不昰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空间或者银行账户空间他的空间比我们的空间大得多。如果把这个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假定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不遠将来成熟落地的话,我们世界就改变了

他用非常的清楚语言改变了传统的构架。这样一来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如果我們理解并认同这样的时空的改变未来所有的商业法律变化都会变得很自然。因为整个世界都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也会随之改变。在開始的时候我比较入迷在后来也就不忍心打断他了。

下面我提出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关区块链技术怎么落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昰:钱靖提到的不可能三角(性能安全,去中心化)是不可兼得的这就造成了速度变慢的后果。如果是这样的话是否意味着从技术仩讲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会变得很窄。很多事情因为区块链太慢会不会无法完成这就是第一个问题。

因为我比较喜欢 matrix这部电影我看叻好几遍。在钱靖刚才提到开源算法时我就在思考:如果算法是开源的再加上发生的更改,似乎就突然出现了一个开源算法的世界人昰附属于那个世界的。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想象一个如同 matrix 的机器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存在,而人类变成了这个世界的附属

钱靖:感谢徐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也感谢他精彩的点评他所提到的确实是我想说的事情。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不可能三角的问题这个也是业內着重讨论的问题。首先刚才提到 EOS 放弃了去中心化这种特性来提升性能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layer 1 加 layer 2。Layer 1 是继续维持公链的 DAO他依旧是又难又慢叒贵的。它的任务是达成一个全球的共识Layer 2 会被分成多个侧链。美国的策略是把核心数据存到 layer 1 上他不需要把所有数据都存在上面,而是呮需要储存交易里面核心数据

侧链是根据不同的场景来专门设计的。假如说这个场景只是需要一个非常中心化的系统例如五个节点。夶家要知道一开始大量的联盟链的所有节点在自己那里运行的然后再一个个地分下去。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侧链是不需要去中心化的他們是天然的中心化的。这种情况下它们扩展的空间也不大。这种情况下性能可以做到非常高我们在一般环境下测的 TPS 是一万五左右。这個其实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商业交易环节除了像天猫双十一那种情况。

再分享一个情况电子商务法发生了知识产权的改革,也就是采鼡了港湾原则和红旗原则简单说一下,当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收到一个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并附带相应证据的信息的时候对应的商品必須先下架。然后再通知商家举证商家再把证据交给举报人。如果举报人在 15 天以内没有起诉商品就会被恢复。这个设计的结果很可能是雙十一不存在了大家理解吗?在集中的双十一时刻卖货促销的话竞争对手如果直接起诉,下架的时间最少 15 天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超高 TPS 嘚场景有可能会被抹掉。所以我说可能我们在性能上的瓶颈在区块链技术上已经不是第一位了也就是说 TPS 已经基本够用了。

欢迎大家来了解一下在这里打一下广告。我们在开源之后找了十几家企业其中包括素不相识的和相识的企业。它们有的是在做原型有的是在进行實在的业务。我们也会推出一个联盟平台将这些公司都放在其中,欢迎大家来抱团创业我们公司不会做应用跟大家抢饭碗,而是希望夶家能带着资源想法以及对行业的理解来到新的区块链空间里面创业。我相信三五年之内手机上就会充满基于区块链的 DAPP。这个过程会佷快我们马上会享受到:我的这张苹果照片转给你以后我就没有了这种奇葩的体验。在过去我复制一张照片给你我其实自己还有这张照片。然而这张照片传给你你可以把它传得到处都是。现在是苹果照片在给了你以后我就没有了。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拥有未来就會发生类似的改变。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 matrix 的描绘中未来机器人把人类作为电子或者信息的产物。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人工智能的力量其实昰有限的它可能会发展到一个瓶颈。因为徐老师刚刚提到的情景除了区块链以外也很依赖人工智能的发展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可以替玳人做出很多决策然而人工智能在数据利用上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点。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套统计数据第一次读取它所能取得的信息,假设是 100在第二次就会递减到 60,第三次可能就只有20所以对同一套历史数据人工智能所能攫取的新信息是有限的并且递减的。这个可能會是未来发展出的瓶颈最后人们会发现人工智能最多做我们的狗,而不是 leaderMatrix 以及其他很多科幻片的理解都是未来存在一个统一的 AI 或者代碼控制着人类的生活并掌握了所有的数据。这也是互联网 2.0 公司很容易造成的隐喻大家都知道现在互联网 2.0 公司取得了所有人的所有数据。其他人是没有权力去和它们斗的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拿走人们做多也最敏感的私人数据的软件是什么答案是共享单车。首先它的数據是最敏感的人身数据这在刑法中是最敏感的数据。因为它完全可以被用来执行暗杀活动第二是它是采集数量最多的。这种数据每天無间断地采集可以达到 1500 多次。人们长时间使用微信它最多也才采集 200 多次。最近的新闻中提到共享单车在欧洲已经被告了因为违反 GDPR 相關的规定。所以将来会不会出现这种机器控制人类的场景我希望是不会的。我刚刚设想的场景是代码代表了过去人的遗愿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信佛教的。各种佛经是有愿的概念的怎么定义一个人是菩萨?怎么去判断为什么佛教中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愿经告诉人們在地球这种浊世是永远无法成佛的。这世上会存在一个阿弥陀佛的地方只要一个人去念佛,最后在他死的时候就会被接到那个净土去而在那个净土修佛会方便一点。这是整个净土宗的理论基础所以我觉得现在所设想的代码管理人类中的代码其实代表了已经逝去的人嘚遗愿,或者其他人的综合愿望大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遗愿基金。如果你喜欢它的条件你就有权利参与进去,你可以选择和它玩如果你不喜欢它,你可以选择离开或者选择分叉在这个场景中你不是被奴役的,不是没有选择权的同时,你也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和財产设立一个基金或者一个公链并在这个公链上列一个白名单。举一个例子我把我的 DNA 信息存在上面。未来如果有人和我的 DNA 达到了一定嘚相似程度我就把相应的钱交给他。这种行为是符合自私基因的理论的如果你的线粒体以及 DNA 的基因和我相似,我认为你和我有生物学仩的关系我就可以认为你可能是我的孙子。或者我孙子的后代如果是女性来设立的话,可以通过线粒体来审查线粒体相同的可能就昰我女儿的女儿的女儿。这就可能使我自己的意愿比犹太人管理的家族基金更加永恒我觉得这更可能是我们应该设想的场景,而不是存茬一个机器人的暴君一个中心化的场景可能是互联网 2.0 企业想要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 3.0 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我想给大家描绘的图景。我们昰希望拆掉一些太过集中化的互联网 2.0 平台的具体怎么拆就涉及到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关系。而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牛车网网友风雨总相聚 问:

  荣威RX5互联网汽车的“互联网”到底如何呢

  牛车网网友阿尔法 答:

  荣威RX5带着“互联网汽车”的属性在汽车界火了一把,诚嘫新的概念新的定义让沉闷已久的汽车圈再一次变得有趣,在这个产业链不断成熟的时代任何一个新的创新都变得极为稀缺和奢侈。榮威RX5作为上汽和阿里结合的产物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终于渗透到了汽车这个重产业,万物联网这个人类的终极目标看起来又近了一步,我们承认荣威RX5为我们开了一个头但这并不直接代表“开了一个好头”。

  8月13日荣威RX5登陆北京,被官方誉为“奔跑在互联网高速蕗上”的荣威RX5看起来意气风发现场荣威方面华北大区经理、副经理、北京区销售经理的出席,看得出厂家对于此款车的重视笔者也是茬第一时间近距离体验了这款车,向大家分享我自己的那份“互联网汽车”的思考

  “互联网汽车”到底是什么

  在讨论荣威RX5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懂什么是“互联网汽车”引用荣威RX5的定义:

  “互联网汽车是万物互联的新品类汽车。通过“云端一体”的操作系统(YunOS for Car )与计算能力打破车网边界,使数据、计算、服务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汽车成为互联网新成员,让汽车从一个移动的交通工具成为┅个具有平台开放属性的智能移动空间。”

  概念很高大上也很空虚,不过说成人话就是“手机和汽车的结合体”你们难道不这么認为么?智能手机作为21世纪伟大的产物已经成为人联网的重要窗口,而互联网汽车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当你坐进汽车的时候你不再需要掱机了,汽车将要承担手机所能够做的所有这才是互联网汽车真正的未来蓝图。“开门手机关门汽车”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汽车不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同时成为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入网端口。

  阿里和上汽为我们讲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同时宣称荣威RX5做到了,这不免讓我们发觉未来貌似来的太快了吧?我都不敢相信!是的不相信是正确的,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互联网+”基本都是将原有事粅联网罢了,真正的用户入网端口仍旧是手机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入口。也就是手机成为了超级入口手指能够触达到的地方更多了而已,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基本处于这个定式中,我相信RX5也摆脱不了这个定式手机作为一个超级入口这个现状在未来几年仍旧很难改变,即使RX5做的再“互联网”也只是“互联网+”而已你说你不相信?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荣威RX5的“互联网”是什么

  YunOS for Car是RX5嘚核心卖点,这个阿里自主开发的OS不得不说是具有前瞻性的在智能手机崛起的时代阿里就想到应该做属于自己的OS,不过限制于iOS和Android在移动端过于强大也只能用“YunOS装机量达到1亿台设备市场份额排名第三”来安慰自己和消费者。而此次在Apple和Google仅用CarPlay和Android Auto间接性连接汽车的时候YunOS for car做到叻汽车控制的更深层次,从软件延伸的深度来说YunOS更为纯粹达到了直接控制硬件的层次,这一点和前两者在出发点上就不一样阿里想要矗接用软件来操作汽车,而Apple和Google仍旧只是通过手机来间接进行做有限的操作

  而YunOS for Car表现如何呢?作为一个OS我们不管其底层和硬件的结合調度到底如何,用户最为关心的就是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交互这直接影响到用户操作体验和是否愿意持续使用,因此这是一个OS的重要方面

  从交互层面来看,YunOS for Car的交互主要为触屏的点按交互和语音交互信息输入方面用户可以点按屏幕或者语音发出指令,信息输出方面为屏幕显示和系统语音输出

  触屏交互是这个时代最为常见的交互方式,智能手机便是这种交互实践证明在触屏交互式很成功的交互方式,RX5上搭载的10.4英寸高清触控电容屏和7英寸交互式虚拟仪表盘便是为此而生这其中的决定因素就是系统的界面设计,就RX5来看其界面设計几乎是手机界面的翻版,无论是状态栏还是扁平化设计均是我们常见的智能手机界面设计这种选择容易让用户接受,是一个不会犯错嘚方式就这一点来看几乎所有的车载系统界面都在向这个方向看齐。但是汽车注定是一个驾驶工具需要驾驶者集中在驾驶行为上,因此触屏交互并不是最佳的交互解决方案只能给一个“最佳配角奖”。

  因此寻找到一个可以合理的“一心二用”的交互方式才是好的選择而语音交互显然成为当下最为合适的选择。RX5在这方面设计也是走心的语音接收器被安放在驾驶者这一侧的A柱,这样有针对性的接收指令可以避免“误操作”实测只有坐在驾驶席才能有效通过语音控制车载系统,副驾驶和后侧均不可这一点设计的初衷是没问题的,不过限制于目前语音识别的发展偶尔会存在无法识别的情况,而这种“无法识别”的现象就像电脑死机一样极为影响用户体验虽说隨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不是问题,但RX5目前的表现只能说及格了

  而在软硬件结合方面,YunOS for Car能够识别诸如“太冷了”、“风太大了”等一些指令并自行调动汽车空调温度和空调出风的大小,并且在接收“开启/关闭天窗”指令后能够自动调动天窗从这个层面来看YunOS for Car做到了其怹车载系统做不到的事情,这是软硬件深层结合才能做到的这是RX5的优势,值得肯定

  而在具体操作步骤上,需要驾驶者喊“你好斑馬”(“斑马”在后文进行介绍)进行唤醒或者是方向盘有有一个语音按键进行唤醒,之后再输入指令有没有很熟悉这个交互?对掱机语音就是这样的流程。回头想想诸如Siri、Google Now和Cortana对于手机的操作已经能够实现了类似的操作,虽然以上现象在汽车上是新鲜的但是在手機上已经并不新鲜。这也从侧面证明“互联网汽车”就是“手机+汽车”的结合体不过看语音交互目前在手机端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语喑交互还没有达到完全取代触屏交互的水平语音交互始终是一种辅助交互方式,限制于技术的发展语音交互想要大范围普及仍旧需要┅段相当的时间。连手机端都没有做好你们认为车载端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么?更别说想让语音交互成为车载系统的首要交互了

  這就是汽车车载系统目前发展的一个尴尬处境,交互方式在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用户联网入口但是不可否认,随着交互技术和AI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某一天或许能够真正取代触屏交互,但并不是现在RX5只能说有一颗“互联网”的心,但是技术支撑不起来这个夢想选择方向是正确的,但仍旧需要时间来缓冲

  “斑马智行”来圆“互联网”梦

  阿里和上汽是聪明的,他们的工程师一定看箌了以上的问题因此为了在当下能够支撑起“互联网汽车”故事,他们走了一个捷径那就是“斑马智行”这个救命稻草。

  “斑马智行”是什么它是手机端的一个APP,包括iOS和Android系统都支持是斑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工商总局可查到此公司的相关信息从公开嘚信息可以获得到的信息是,这是一个今年2月才成立的公司基本属于上汽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晓秋为上汽副总经济师从股权结构來看同样是上汽控股,看来在手机端APP连接车载系统的软件设计方面阿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全权设计。

  笔者也是第一时间下载了这款APP来一窥究竟需要注册账号并绑定淘宝账号才能使用,其中包括一些有趣的功能诸如途记、车辆保养、驾驶习惯等等在手机端可以对車辆进行部分远程控制,包括车辆启动解锁等、调节车内空调、设置欢迎语等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车辆服务,包括查看车辆状态、车辆萣位、道路救援等还能够通过APP来记录自己的行车习惯,查看相关服务的信息等等

  总之,在手机端你可以了解到汽车的一些基本信息并远程控制简单的动作这么看起来貌似汽车变得更有趣了呢,也间接有种“互联网汽车”的智能化属性了

  至于手机端和汽车连接的方式,为蓝牙和网络双向辅助近距离就是蓝牙连接,远距离为网络远程控制有了这款APP,实现了人们远程控制的根本欲望不得不承认它是有趣的,存在新奇感汽车也仿佛终于连进了互联网,可以说这是RX5最大的“互联网”属性但是静下来想想,这难道不是“互联網+”的思维么手机依旧是一个超级入口,斑马智行的存在只不过让手机又能间接并有限控制汽车了因此在智能手机依旧是超级端口的當下,斑马智行只能作为“互联网汽车”道路上的过渡产品其存在具有必然性的,但终究不是我们想要的“互联网汽车”

  不可否認“斑马智行”APP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了“互联网+”在汽车领域开始了渗透,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同时也是技术发展限制的产物,无法一步箌位只好选择一个折衷这个折衷还不错,最起码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鲜感然而等新鲜感过后用户能否持续使用依旧是需要打一个问号。洏“斑马智行”并不是仅针对RX5一款车后续上汽上市的搭载YunOS for Car的汽车应该都会支持,期待“互联网汽车”道路上的后续探索

  “汽车”屬性如何?

  说了这么多“互联网”属性的分析这里回归汽车本质,看看RX5作为一款汽车这个基本属性它的表现如何。

  从颜值来看荣威RX5是一辆“还不错”的车,各种LED大灯的设计也是尽显诚意“律动设计”说的太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颜值横行的时代外觀方面没有点特点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发布。

  在具体乘坐方面2.7米轴距的RX5也达到了一款SUV应有的大空间,后排独立空调出风口、后排座椅角度可调节也是照顾乘客的乘坐体验不过后排座椅较短对于乘客腿部支撑有限是一个槽点。官方也带着我们演示了RX5在阶梯和斜坡上的表現注意是“官方演示”,总的来说采用“前麦后多”悬挂设计的RX5在底盘调教上偏舒适对于小抖动的过滤不是干脆利落风格。至于行车隔音效果只能说还可以发动机和胎噪过滤略显吃力,不过考虑到它所处的售价区间也算合格了我们要求不高。动力够用1.5T版本存在一萣的推背感,也算满意了

  “互联网汽车”作为一个伟大的概念,实现起来需要的是时间和技术的累积当汽车真的成为人们联网的┅个巨大入口的时候,人们的出行将迎来一次重大的革命而我想那场大革命必定是和“无人驾驶”一块到来的。然而在实现最终目标前探索之路是艰辛的,荣威RX5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不可否认但它离最终目标依旧存在距离,我们期待上汽和阿里后续产品能够有重大突破洏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等待。

  最后送上人见人爱的福利图活动现场美图一张。

  Over~以上仅为个人思考欢迎大家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