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郑州中医望闻问切切的纯中医大夫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6日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其中,涉及医学史的部分颇有硬伤,分析如下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朢、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这个不是事实。扁鹊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扁鹊吃了长桑君的一种神药后练成“透视眼”的特异功能,一举成为神医“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诊脉只不过摆个样子靠的是“透视眼”。

  事实上扁鹊不但不提倡四诊合参,反而是看不起中医望闻问切切的扁鹊给虢太子看病是一个著名的故事,虢太子“暴蹶而死”扁鹊路过自荐,说过一番大话:“越人の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这里所说的“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被中医史家认作是扁鹊提倡中医望闻問切切的证据。可是扁鹊明明说的是“不待”,他压根就用不着这些把“不待”两个字掐掉,把发明中医望闻问切切算到扁鹊头上這样明目张胆的断章取义,真的好么

  扁鹊过齐,给齐桓侯看病是另一个著名的故事。他一望就知道齐桓侯“有疾在腠理”、“有疾在血脉”、“有疾在肠胃间”、“有疾在骨髓”他何曾中医望闻问切切、四诊合参过?

  【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这个同样不是事实。华佗发明“麻沸散”只是一个传说他以后就彻底失传了,并没有开什么先河就传说而言,华佗的麻沸散也不是最早据《列子.汤问篇》记载,扁鹊曾为鲁公扈及赵齐婴施行过换心手术手术用的麻醉劑是一种“毒酒”,使病人“迷死三日”一样是传说,为什么不说扁鹊的“毒酒”开“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呢

  中医历史仩实际有比“麻沸散”和“毒酒”更可靠的麻醉药真实存在过。在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里就记载有几种“令金疮不痛方”如用鼹鼠、鲇鱼研末,与辛夷、甘草等混合于温酒中又如以荠菜种子和白术的根研末混于醇酒中。这些药都用酒起的是“止痛药”的作用,還算不得麻醉宋.窦材《扁鹊心书》中提倡“大病宜灸”,但“唯是膏粱之人不能忍耐痛楚,当服睡圣散即昏不知痛”,这个有点麻醉剂的意味是用山茄花(后李时珍考证即为曼陀罗花)和火麻花制作的。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记载有“草乌散”用曼陀罗、艹乌、酒等调成,整骨前使用也是要达到不痛的目的。

  西方古代一样有这些传说和弱作用的药物如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记载囿一种“解忧药(nepenthe)”用酒调服后能使人忘掉疼痛。“解忧药”比“麻沸散”要早一千多年没有西方人把它当成最早的麻醉药。比华佗畧早公元1世纪著名药学家戴俄斯科利提斯(罗马皇帝尼禄的军医)的5卷《医药全书》,记载了600多种植物近1000种药物,其中包括了麻醉剂是用曼陀罗花和白酒做的。而与“睡圣散”和“草乌散”差不多的时期13世纪的伟大外科医生狄奥多里的著作里清晰记载了一种麻醉法:海绵蘸以鸦片、欧伤牛草、曼陀罗等麻醉药物,晒干备用手术前将之浸入热水中,敷于病人鼻部使深吸气,直至昏睡然后施行手術。这种“麻醉海绵”最接近现代麻醉的概念和吸入麻醉神似。

  总之在现代麻醉出现之前,古代各民族传统医学都有原始的麻醉術中医与其他民族古老医学相比,并不占优势“麻沸散”名气虽大,却没有实际影响;中医史上没有第二个人真的用过“麻沸散”。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

  《本草纲目》里的植物分类远远谈不上科學分类。《本草纲目》记载植物611种分为草、谷、菜、果、木五大类。其中草分为十类: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有名未用类草。在山上的就叫山草在水边的就叫水草,在石头边的就叫石草苔类中在井中的叫井中苔,在船底的叫船底苔;杂草则有产死妇人冢上草、猪窠中草、鸡窠中草等;有名未用类中有三种草阿只儿、阿息儿和奴哥撒儿,是李时珍从一本《西使记》中看到的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种分类方法没有科学观察的基础压根就不是科学分类法。科学分类法要到1735年瑞典的林奈依植物的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多个种这才是科学分类法。

  【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白皮书于清玳独列叶天士为温病代表是大可商榷的。清代温病学说上承吴有性的《瘟疫论》流派纷呈,著名者有四大家即叶天士《温热论》、薛雪《湿热条辨》、吴塘《温病条辨》和王士雄《温热经纬》。其中尤以吴塘的《温病条辨》,被尊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什么不以《温病条辨》为代表?吴塘表示很不服啊!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真实的历史是,在古代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瘟疫频发死伤极为惨重。正史裏记载了无休无止的瘟疫频发和"人死无算""十室九空"的可怖景象历史学家估算,东汉末年大瘟疫(排除战争因素)死亡人数大约2000万1232年汴京一城因瘟疫死亡人数在100万之上,明末大瘟疫死亡在1000万之上即使在和平盛世,瘟疫也完全无法避免《清史稿》记载,康熙大帝在位61年发生瘟疫88次,最多的一年11次是康熙四十三年。乾隆大帝在位60年也发生瘟疫46次。中医的“治未病”又何曾有过寸功到清末,东北大鼠疫爆发西医博士伍连德只身北上抗疫。当时医生奇缺曾在后方广招志愿者支援。西医界有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北京协和医学堂以及濟南、烟台、保定、吉林、长春、奉天、阿是河等地传教士医师和医学生加起来约50人应召而温病学说臻于完善的清代中医,硬是没有一個人敢于奔赴疫区一个也没有!有一个从长春逃到天津的中医张聪彝说:“试问鼠疫致死一霎那之顷,以吾国医药之迂缓而谓能立刻奏效乎?如曰能也二三君子何不束装赴奉一试其技,而乃于此间饶舌乎”实事求是,中医历史上面对瘟疫没有做出过重大贡献。

  【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凭良心说“青蒿素”是化学药,它的发明从頭到尾用的都是现代医学的方法,中医只不过提供了一个低温萃取的灵感而已白皮书把青蒿素算成中医的功劳,仿佛把万有引力定律算箌苹果名下牛顿也不服啊。

  【坚持中西医相互学习组织西医学习中医】

  “西学中”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毛泽东主席强力推荇的它造就了一种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这种医学西医不待见,正宗中医也不待见是一种奇怪的存在。“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夶约是甘肃经验但要在全国推行,没有强力措施恐怕不大容易。历史要重演一回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望闻问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