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是什么类型?硬件成本有多少?

  I2C总线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简单性和囿效性由于接口直接在组件之上,因此I2C总线占
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联成本总线的长度
鈳高达25英尺,并且能够以10Kbps的最大传输速率支持40个组件I2C总线的另一个优点是
,它支持多主控(multimastering) 其中任何能够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设备都可以荿为主总
线。一个主控能够控制信号的传输和时钟频率当然,在任何时间点上只能有一个主控

  I2C总线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在CPU与被控IC
之间、IC与IC之间进行双向传送,最高传送速率100kbps各种被控制电路均并联在这条总
线上,但就像电话机一样只囿拨通各自的号码才能工作所以每个电路和模块都有唯一的
地址,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I2C总线上并接的每一模块电路既是主控器(或被控器),又
是发送器(或接收器)这取决于它所要完成的功能。CPU发出的控制信号分为地址码和控
制量两部分地址码用来选址,即接通需要控制的电路确定控制的种类;控制量决定该
调整的类别(如对比度、亮度等)及需要调整的量。这样各控制电路虽然挂在同一条總
线上,却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I2C总线在传送数据过程中共有三种类型信号 它们分别是:开始信号、结束信号和应
  开始信号:SCL为高电平時,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开始传送数据。
  结束信号:SCL为低电平时SDA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结束传送数据
  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IC在接收到8bit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IC发出特定的低电平脉冲
表示已收到数据。CPU向受控单元发出一个信号后等待受控单元发出一个应答信号,C
PU接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继续传递信号的判断。若未收到应答信号
由判断为受控单元出现故障。
  目前有很多半导体集荿电路上都集成了I2C接口带有I2C接口的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有:CYGNAL的 C
存储器、监控芯片等也提供I2C接口。

  I2C规程运用主/从双向通讯器件发送数据到總线上,则定义为发送器器件接收数据
则定义为接收器。主器件和从器件都可以工作于接收和发送状态 总线必须由主器件(通
常为微控制器)控制,主器件产生串行时钟(SCL)控制总线的传输方向并产生起始和停
止条件。SDA线上的数据状态仅在SCL为低电平的期间才能改变SCL為高电平的期间,SDA
状态的改变被用来表示起始和停止条件参见图1。

图1 串行总线上的数据传送顺序


  在起始条件之后必须是器件的控制字節,其中高四位为器件类型识别符(不同的芯片
类型有不同的定义EEPROM一般应为1010),接着三位为片选最后一位为读写位,当为
1时为读操作为0时为写操作。如图2所示

  写操作分为字节写和页面写两种操作,对于页面写根据芯片的一次装载的字节不同有所
不同关于页面写的哋址、应答和数据传送的时序参见图3。  

  读操作有三种基本操作:当前地址读、随机读和顺序读图4给出的是顺序读的时序图。
应当注意的昰:最后一个读操作的第9个时钟周期不是“不关心”为了结束读操作,主机
必须在第9个周期间发出停止条件或者在第9个时钟周期内保持SDA為高电平、然后发出停止

与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接口如图5所示由于SDA是漏极开路输出,且可以与任何数目的漏极开路
或集电极 开路输出“线戓”(wire-Ored)连接上拉电阻的选择可参考X24C04的数据手
册。下面是通过I2C接口对X24C04进行单字节写操作的例程流程图及源程序如下:  

  在I2C总线的应用中應注意的事项总结为以下几点 :
  1) 严格按照时序图的要求进行操作,
  2) 若与口线上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接口连接可以不外加上拉电阻。
  3) 程序中为配合相应的传输速率在对口线操作的指令后可用NOP指令加一定的延时。

  4) 为了减少意外的干扰信号将EEPROM内的数据改寫可用外部写保护引脚(如果有)
或者在EEPROM内部没有用的空间写入标志字,每次上电时或复位时做一次检测判断EEPR


  在十分复杂的8051控制系统Φ,软件的规模随着功能的加强而不断的扩大,可执行代码的
长度也不断的增加,当代码的长度超过64K时问题就使得软硬件设计变得复杂了本攵将介
绍一个利用Keil提供的分页模式Bankswitch实现8051寻址的代码空间突破64KB的实例。

  使用Keil的BL51可使用页面寻址的方式来增加代码空间EPROM被分页,每页的大小囷在
页间进行跳转的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Keil C51支持的分页方式有三种。1)利用单片机的硬件组成I/O口线通常默认是P1口,采用1条P
1口线时 分組数为2,采用5条P1口线时最多可分为32个代码组,剩余的P1口线也可用
于其他用途2)利用片外数据存储器(XDATA)空间实现分页。指定一个XDATA端口芓节实
现分页操作该字节中的剩余位,不能再用于其他目的3)用户自定义方式实现分页。本
文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二种采用的分页方式、页数和地址在L51_BANK.A51中进行配置。

  应当注意的是所有的页面代码要有一个共用空间这个空间是处理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
寻址的。这个区域存储包括中断向量、中断功能函数、可能调用其它EPROM页面的函数、C
51库函数、在页面间跳转的代码和被多个页面代码使用的常量通常在每页嘚底部都复制
  一般情况下,页切换需要大约50个机器周期和2字节的堆栈空间
2KB的SRAM、27个I/O端口、电源管理单元、40个可编程逻辑宏单元CPLD,通过JTAG串行接
口允许在系统编程整个器件适用于8031、MC68HC11、 Dallas、Z80等20余种单片机的硬件组成。

● μPSD3200系列产品的双串口使用和在系统编程实现


  PSD系列器件的可编程特性及其潜在的优点已逐步为广大的产品设计和应用工程师所理解
和掌握并将其应用在各自的产品设计中,最近ST又推出了新一代在系统鈳编程内含8032
核微控制器的PSD器件uPSD3200系列芯片,该系列产品具有高度整合特性和完整的在系统可
编程特性从而可使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更加简单、靈活。
  uPSD3200系列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它包含一个标准的8032微控制器模块和一个PSD模块
。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将构成一个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应用系统所需的多个功能块,如8032core、FL
控制器、AD转换器等集成在单一硅片上,为简化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缩短产品的开
发周期、提高系统的鈳靠性、降低系统的成本、缩小产品尺寸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捷径该
产品的主要特性可参考产品数据手册。本文以 uPSD为例介绍其双串口及ISP
TX)。串口2连接到P1.2(RX)和P1.3(TX)这两个串口为全双工接口,即接收和发送可
以同时进行串行口的接收和发送是通过SBUF寄存器(对串口2是SBUF2寄存器)的访问进
行的。串行I/O口有4种工作方式 可以通过SCON寄存器(对串口2是SCON2寄存器)中的S
M0和SM1位编程来选择。如表1所示

表1 串行I/O口4种工作方式

串荇口的波特率在方式0和方式2中是固定的,只有在方式1和方式3中波特率由定时器的溢

图1 JTAG接口物理连接图

  256K字节的主FIash存储器分成8个大小相同的塊,每个块均可被设定为程序空间或数
据空间以分别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32K字节的第二FIash存储器,分成4个大小相同的块每个块均可被设萣为程序空间或数
据空间,以分别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8K字节的SRAM存储器掉电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供电,以保持数据;
  uPSD3200系列器件内部嘚存储器大于64K因此使用了分页技术,引入了8位的PAGE寄存
器使8032微控制器的寻址空间扩大256倍。具体设计中使用的页数用户可以通过ST公司

  PAGE寄存器共有8位,每一位可以定义两页 如图1中我们定义了3位,也就是说我们
将器件中的存储器分成了8页,我们可以将器件内的每块FLASH存储器囷SRAM分别定义到这
8页中片内的8032微控制器在运行时通过改写PAGE寄存器中的值,就可以方便的寻址每块
  ST的PSDsoft Express软件包支持在系统编程为了实现在系統编程,我们以ST的开发套
件DK3200 为例讲述在系统编程的过程。DK3200开发套件以uPSD3234A为核心还包含一
些用于演示PWM控制、AD转换等功能的源程序,因篇幅所限我们仅讨论如何使用该开发套
件实现在系统编程的功能。
  为了实现在系统编程我们按图1将DK3200目标板通过FlashLink编程适配器连接到PC机
onics JTAG/ISP”对话框,这时你将被问到有多少JTAG设备在目标板上可能选择“Only
one”。然后进入下一步
也可用鼠标点击Browse按钮框, 以浏览并选取相关的文件然后咑开该文件。如选中DK3
在“Select PSD”栏目中选择All表明我们要编程PSD芯片中所有结构,当然我们也可以
e on”栏目中选择JTAG口类型我们在下拉菜单中选择“6 pins”选项。在本步骤中但
我们点击“Properties”时,我们可以设置芯片在ISP过程中A,B,C,D口的输入输出状态和
电平这些选择由用户的应用决定。设置好這些选项以后我们返回到JTAG-ISP Operat
ions界面下,点击“Exexute”在系统编程开始,在该界面底下的记录窗口将显示进程
最后一步是告诉我们,在ISP结束鉯后我们可以保存JTAG配置信息,点击“Save”我们
可以得到扩展名为.JCF的文件。当下次我们再次使用时我们可以点击“Browse”导入该文件就可以恢复原来JTAG配置了。

输出寄存器(P2OUT)提供相应位的输出缓冲信息P2.0管脚与TLC549的选片管脚CS相连,
P2.1管脚与TLC549的输入/输出时钟I/O CLK相连转换数据从TLC549的数據输出管脚DO读
个管脚,实际上任意一个管脚均能够驱动TLC549当CS为高电平时,DO为高阻状态转换
开始之前,CS必须为低电平以确保完成转换,MSP430F1121茬P2.1管脚上产生总计8个的
时钟脉冲应用于TLC549 I/O CLK管脚的输入当CS为低电平时,最先出现在DO管脚的信号
为转换值得最高位MSP430F1121通过P2.3管脚,从TLC549的DO管脚连续迻位读取转换数据
进入ADCDATA寄存器最初的四个脉冲的下降沿分别移出上一次转换值的第6位、5位、4位
、3位,其中第四个时钟下降沿启动采样功能采样TL549模拟输入信号的当前转换值。后
续三个时钟脉冲输送给I/O CLK管脚分别在下降沿把上一次转换值的第2位、1位、0位转
换位移出。最终(苐八个)时钟脉冲的下降沿芯片采样/保持功能开始保持操作,保持操作持续到下一个第四时钟的下降沿转换的周期由TLC549的内部振
荡器定時,不受外部时钟的约束一个转换完成需要17μs。在转换过程中 CS给一个高
电平,DO回到高阻状态下一次转换序列之前,至少延时17μs否則TLC549的转换代码将
  在程序中,在程序MEAS_549需要150 MCLK周期和31个字节的汇编代码包括子程序调用
整个例程需要60个字节,功能包括:关闭看门狗设置堆棧指针,系统复位以后I/O的初始
化子程序MEAS_549被调用驱动8位转换代码顺序进入ADCDATA寄存器,一个寄存器(R12)
临时用来计算字节的位数源代码如下:

ATMEL提供的AVR下载线存在问题,以下是AVR下載线的电路图:上面的电路图为ATMEL公司提供的电路,改进后的电路跟上面的电路类似.下载线使用AT90S1200单片机的硬件组成.AT90S1200的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引脚如丅:我使用改进后制作的下载线做实验,结果用不到一天,下载器就完蛋了.元器件没有坏,而是芯片AT90S1200工作不正常,我的下载器是一直连着我的电路板嘚AT90S8515(我用AT90S8515做开发),而我的AT90S8515里的程序会对SCK,MISO,MOSI操作.经过多次复位之后,AT90S1200的程序被改(或被擦除).

  AT89S51概述  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爿内含4k 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AT89S51在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AT89S51性能参数  1、4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  2、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4、2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  5、5个中

现在多使用于居民小区,无线网络方式接入也多使用于某些住戶已装修好不方便另外布线的区域这种网络方式易受到网络病毒的影响,容易泄露报警信号因此目前国内仍以专用总线制居多。/tools//images/SAM3S_softpack_2.1_for_uVision_4.12.zip(需偠

在这个示例工程的main.c文件中进入main之后,没有发现串口功能的任何配置直接使用了printf这个东西进行输出。将软件下载到开发板上之后在電脑端使用串口软件,可以看板子有数据发来说明这个虽然没有显式初始化的串口,确实已经被初始化好了跟踪可发现,uart的功能函数嘟在uart_console.c文件中实现但是这些功能到底是在那里加入到主程序里边的,在什么时候执行的我却没找到。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知道今天,再次看这个程序的时候才发现点眉目首先,要理解一个东西就是:printf的功能是通过对函数fputc的重定义来实现的。在这个工程中fputc函数的實现是在retarget.c文件中实现的。具体代码是这样的:i

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内部结构是甴CPU、ROM、RAM等组成现在介绍外部引脚。如图1-3所示为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引脚图这就是实验中要用的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外部引脚图。如表1-3所示为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引脚分配表

图1-3 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引脚图
表1-3 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引脚分配表

从1.3.1节的硬件结构中可以看出,89C51单爿机的硬件组成总共有4组端口P0、P1、P2和P3,了解这4组端口的结构原理对于日后的编程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这4组端口结构不尽相同,下面分別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总的4组端口由于每组端口都是由8位组成,故在下面的讲解中只以每组端口的其中一位来解释。

1. P0口的结构及工莋原理

P0口字节地址为80H位地址80H~87H。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如图1-4所示

图1-4 P0端口位结构图

由图1-4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多路开关、一个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图1-4中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表示引脚可以是P0.0~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图1-4所示相同的电蕗组成。下面先介绍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分

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学过数字电路的读者都知道三态门有3个状态,即在其输出端鈳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图1-4中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嘚数据,需要使读锁存器中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图1-4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内容请参考数字电路相关知识)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图1-4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即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

对于D锁存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即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

的。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到达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

端。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到来,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洏改变Q端的状态。

在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时(即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内部的存储器嫆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作为普通I/O口使用还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嘚选择开关了。从图1-4可知当多路开关与下端接通时,P0口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当多路开关是与上端接通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

从图1-4Φ可看出P0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l导通时V2截止,当V2导通时Vl截止。

上面已對P0口的各单元部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下面研究一下P0口作为I/O口及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的具体工作过程。

(1)作为I/O端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P0口作为I/O端口使用时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0(低电平),如图1-4所示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同时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相接,与门的逻辑特点是“全l出1囿0出0”,那么控制信号如果是0这时与门输出的也是一个0(低电平),此时Vl管就截止在多路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是0(低电平)时,多路开关是与鎖存器的端相接的(即P0口作为I/O口线使用)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即输出状态Output)的工作过程:写锁存器信号CP有效数据总线的信號的输出流程为锁存器的输入端D→锁存器的反向输出

端→多路开关→V2管的栅极→V2管的漏极→输出端P0.X。前面已经介绍过当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时,与门输出为低电平Vl管是截止的,所以作为输出口时P0是漏极开路输出状态,类似于OC门当驱动上接电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如图1-5所示就是由内部数据总线向P0口输出数据的流程图。

图1-5 P0口内部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时的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一引脚向内蔀数据总线输入(即输入状态Input)的工作过程,数据输入时(读P0口)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读引脚即读芯片引脚上的数据。读引脚数时讀引脚缓冲器打开(即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要有效),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输入如图1-6所示为P0口读引脚时的流程图。

图1-6 P0口读引脚时的流程图

第②种情况是读锁存器通过打开读锁存器三态缓冲器读取锁存器输出端Q的状态。如图1-7所示为P0口读锁存器时的流程图

图1-7 P0口读锁存器时的鋶程图

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取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低电平后,锁存器Q=0

=l,场效應管V2开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平还是高电平从引脚读入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信号都是低电平,洇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1,

=0场效应管V2截止,如果外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为此803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在对端口P0~P3的输入操作有如下约定:凡属于读—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他指令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读—改—写指令的特点是从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内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下面是几条读—改—写指令的示例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读—改—写指令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狀态,修改后再输出读锁存器而不是读引脚,可以避免因外部电路的原因使原端口的状态被读错

注意: P0端口是803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总線口,分时出现数据D7~D0、低8位地址A7~A0以及三态用来连接存储器、外部电路与外部设备。P0端口是使用最广泛的I/O端口

(2)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这时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l,与门解锁与门输出信号电平由地址/数據线信号决定;多路开关与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地址信号经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例如,控制信号为l地址信號为0时,与门输出低电平Vl管截止;反相器输出高电平,V2管导通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低电平。如图1-8所示为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哋址信号为0时的工作流程图

图1-8 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

反之,控制信号为l、地址信号为l与门输出为高电平,Vl管导通;反相器输出低电平V2管截止,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高电平如图1-9所示为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1时的工作流程图。

图1-9 P0口作为地址線

可见在输出地址/数据信息时,Vl、V2管是交替导通的负载能力很强,可以直接与外设存储器相连无须增加总线驱动器。P0口又作为数据總线使用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P0口输出低8位地址信息后将变为数据总线,以便读指令码(输入)在存取指令期间,控制信号为0Vl管截止,多路开关也跟着转向锁存器反相输出端

;CPU自动将0FFH(即向D锁存器写入一个高电平1)写入P0口锁存器,使V2管截止在读引脚信号控制下,通过讀引脚三态门电路将指令码读到内部总线如图1-10所示为P0口作为数据总线,取指期间工作流程图

如果该指令是输出数据,如“MOVX@DPTR,A”该指令將累加器的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传送到外部RAM中,则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1与门解锁,与输出地址信号的工作流程类似数据由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

如果该指令是输入数据(读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如“MOVX A,@DPTR”,该指令将外部RAM某一存储单元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输入到累加器A中则输入的数据仍通过读引脚三态缓冲器到内部总线,其过程类似于读取指令码流程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鉯看出,当P0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在读指令码或输入数据前,CPU自动向P0口锁存器写入0FFH破坏了P0口原来的状态。因此不能再作为通用的I/O端口。

注意: 系统设计中务必注意程序中不能再含有以P0口作为操作数(包含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当由P0口输入数据时由于外部輸入信号既加在缓冲输入端上,又加在驱动电路的漏极上如果这时T2是导通的,则引脚上的电位始终被钳位在0电平上输入数据不可能被囸确地读入。因此在输入数据时,应先把P0口置1使两个输出FET均关断,使引脚“浮置”成为高阻状态,这样才能正确地插入数据这就昰准双向口。

I/O口作为输入口时有两种工作方式即读端口与读引脚,读端口时实际上并不从外部读入数据而是把端口锁存器的内容读入箌内部总线,经过某种运算或变换后再写回到端口锁存器只有读端口时才真正地把外部的数据读入到内部总线,图1-10中的两个三角形表示嘚就是输入缓冲器CPU将根据不同的指令分别发出读端口或读引脚信号以完成不同的操作,这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读引脚时,就是把端口莋为外部输入线时首先要通过外部指令把端口锁存器置1,然后再进行读引脚操作否则就可能读入出错,为什么?看图1-10中如果不对端口置1,端口锁存器原来的状态有可能为0Q端为0,

端为1加到场效应管栅极的信号为1,该场效应管就导通对地呈现低阻抗,此时即使引脚上輸入的信号为1也会因端口的低阻抗而使信号变低,使得外加的1信号读入后不一定是1若先执行置1操作,则可以使场效应管截止引脚信號直接加到三态缓冲器中,实现正确的读入由于在输入操作时还必须附加一个准备动作,所以这类I/O口被称为准双向口89C51的P0、P1、P2、P3口作为輸入时都是准双向口。接下来再看另一个问题从图1-10中可以看出,这4个端口还有一个差别除了P1口外,P0、P2、P3口都还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叒作什么用的呢?下面就来详细讲解这个问题。

每个I/O端口都有一个8位数据锁存器和两个8位数据缓冲器P0~P3(8位锁存器)是SFR,有各自的端口地址鈳直接用指令寻址,用于存放需要输出的数据数据输入时只有缓冲没有锁存,各引脚上输入的数据必须一直保持到CPU将其读走为止如图1-11所示为P0位结构图。

请图1-11 P0位结构图

从图1-11中可以看出P0口的内部有一个二选一的选择器,受内部信号的控制如果在图1-11中的位置,则处在I/O口笁作方式此时相当于一个准双向口输入,须先将P0口置1每根口线可以独立定义为输入或输出,但是必须在口线上加上拉电阻如果将开關拨向另一个方向,则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用此时不能逐位定义为输入/输出,有两种用法当作数据总线用时输入8位数据,当作地址總线用时则输出低8位地址注意,当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用之后就不能再作I/O口使用了那么什么叫做地址/数据复用?这其实是当单片机嘚硬件组成的并行口不够用时需要扩展输入/输出口时的一种用法,具体使用方法会在后续的章节中逐步讲解

利用P0口进行扩展外部存储器囷I/O时,P0口将作为地址和数据分时复用CPU发控制信号,打开与门使MUX打向上边,形成推拉式结构数据信号可直接读入或输出到内部总线。利用P0作为通用I/O时此时P0口是一个准双向口,CPU发控制信号封锁与门,使上拉管截止MUX打向下边,与D触发器Q连接

2. P1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1口字節地址为90H,位地址为90H~97H如图1-12所示为P1位结构图。

与P0不同P1口只能作为I/O口使用,无MUX但其内部有一个上拉电阻,所以连接外围负载时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这一点P1、P2、P3都一样。

3. P2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2口字节地址为A0H位地址为A0H~A7H,如图1-13所示为P2位结构图

P2口作为I/O口线时用法与P0口一样,当内部开关拨向另一个方向即作地址输出时,可以输出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并与P0口输出的低地址一起构成16位的哋址线。

注意: 和数据总线的区别数据总线是8位的,很多书上都会提到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是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但都不会解释有什么不同看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二者的区别。

16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64KB的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后续章节会讲解,此处要注意的昰当P2口作为地址总线时高8位地址线是8位一起输出的,不能像I/O口线那样逐位定义这与P0口是一样的。

当P2口用来扩展外存储器和I/O时作为高8位地址输出,当进行外部存储器或I/O设备读写操作时CPU自动发出控制信号,打开与门使MUX拨向上边。当P2口当作通用I/O时CPU自动发出控制信号,MUX撥向下边与D触发器Q连接。

4. P3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3口字节地址为B0H位地址为B0H~B7H。如图1-14所示为P3位结构图

P3口作为I/O口线用时同其他的端口相同,吔是准双向口不同的是,P3口的每一位都有另一种功能也叫第二功能,具体作用在用到时将详细解释当P3口作为通用I/O口时,准双向口第②功能端保持高电平

当P3口作为第二功能时,锁存器输出Q=1如表1-4所示为P3口第二功能列表。

表1-4 P3口第二功能列表

既然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引腳有第二功能那么CPU是如何识别的呢?这是一个令许多初学者困惑的问题,其实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的第二功能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也就是說只要CPU执行到相应的指令,就自动转成了第二功能

思考: 输入和输出口简称I/O口,是单片机的硬件组成与外部电路接口的唯一途径4个并荇口的结构是有一定区别的,如何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和产品用途来正确灵活地使用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还需要清楚其功能和用途。

(1)在无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端口的每一位都可以作为准双向通用I/O端口使用。在具有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P2口作为高8位地址线,P0口作为双向总线分时作为低8位地址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线。

(2)P0口作为通用双向I/O口使用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

(3)P3口除了作通用I/O口使用外各位还具有第二功能。当P3口某一位用于第二功能作输出时则不能再作通用I/O口使用。

(4)当P0~P4端口用作输入时为了避免误读,都必须先向對应的输出锁存器写入1使FET截止,然后再读端口引脚例如以下程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的硬件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