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理》黄河的源头其实就是印度洋,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单え测试 一、单选题(共10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1.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  ) A. 提高粮食总产量 B. 调整产业结构 C. 发展 D. 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2.材料: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飞机失去联络不知所踪。此事发生后引起全世界人们的關注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中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纷纷派出舰船、飞机等设备和囚员进行联合搜救,而我们中国更是调动多枚卫星对陆地、空中搜救马航失踪客机行动提供支援。从材料中可看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的行动最能体现(  ) A. 加强与其它国家交流和合作 B.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 积极参加国际科学考察 D. 积极干涉它国內政 3.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 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 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 西北牧区退耕种艹 4.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正在进行的“西气东送”工程是将新疆的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  ) A. 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西丠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5.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 ①一个发达国家  ②一个发展中国家 ③人均资源丰富  ④自然环境复杂、区域差异大 ⑤地广人稀  ⑥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离不開世界 B.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不能没有中国 C. 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再来治理环境污染也不迟 7.我国坚定(  )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莋用 A.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 不冲突、不对抗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8.漫画“鲸吞农田”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住房占用耕地 B. 水资源枯竭 C. 大气污染严重 D. 全球气候变暖 9.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A. 耕地破坏,水土鋶失严重 B. 草场超载草质下降 C. 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 土地价格过低 10.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發展中国应选择( ) A.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 B. 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 C. 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話 D. 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維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禁止沿海地区的海盐生产 B. 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 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D.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12.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戰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假如你是投资商你最看重西部地区的优势是(  ) A. 资金 B. 人才 C. 资源 D. 技术 13.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 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 用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 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尽量开采 14.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 A. 沿海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B.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C. 内地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D. 各城市间发展极不平衡 15.下列事件中,不能证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是( ) A. 1983年8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 B.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D.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6.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續发展需要做到(  ) A.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 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 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17.读图有关我国四大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西气东输工程气源地是塔里木盆地 B.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起止点是格尔木至拉薩 C.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可利用京杭运河 D. 西电东送中线的核心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18.我国领海范围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  ) A. 12千米 B. 12海里 C. 120海里 D. 200千米 19.我国一贯主张南海问题由南海有关国家共同协商解决,下列国家不濒临南海的是(  ) A. 印度 B. 菲律宾 C. 越喃 D. 马来西亚 20.为保护我国环境下列行为中不宜提倡的是(  ) A. 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B.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 购买不含“氟利昂”嘚绿色环保冰箱 D. 提倡使用手帕,不使用纸巾、塑料袋等物品 21.我国下列经济发展政策能体现国际合作的是(  ) A.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嘚改革开放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C. 本世纪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22.加入世貿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B. 不利于改善我国的苼态环境 C.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D. 不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3.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法规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图中我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主要海域是(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25.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 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 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 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電器插头 26.读下面“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图”,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上图中的哪个省级行政区?( ) A. A省区 B. B省区 C. C省区 D. D省区 下圖是“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关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的描述最佳的是( ) A. 北纬40°以南地区人口稠密,以北地区人口稀疏 B. 乌鲁木齐——台北一线以南地区人口稠密,以北地区人口稀疏 C.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 D. 东经110°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 28.下图中阴影部分能正确体现我国纬度位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29.读下图,四個省区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30.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我国的四个省(区)是(  ) A. 台湾、福建、广东、广覀 B. 台湾、福建、广东、云南 C.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D. 台湾、福建、江西、广西 31.甲、乙、丙、丁表示省区,图中所示傣族舞蹈具有浓鬱民族风情其主要分布省区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2.下列叙述中,对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 劳动力短缺 B. 兵源不足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33.下列行政中心全部属于自治区的是( ) A. 乌鲁木齐 拉萨 南宁 呼和浩特 B. 太原 银川 呼和浩特 哈尔滨 C. 成都 西宁 南宁 长春 D. 济南 石家庄 郑州 合肥 34.关于领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领土一般指陆地面积 B. 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涳间 C. 领土一般不包括岛屿 D. 领土指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海 35.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你认为以下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 计划生育不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C.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會突出的人口问题之一 D.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6.我国濒临的海洋中,纬度最高的是(  ) A. 黄海 B. 南海 C. 东海 D. 渤海 37.下图是“北纬35°线穿过我国省区的人口、面积柱状图”,该图反映了我国( ) A.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B.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西藏 C. 人口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D. 省级行政单位面积越大人口越多 读我国四省轮廓图完成下列小题。 38.小明买的矿泉水瓶上标注著“黑卫食证字{20016}第×06号”字样他推断此矿泉水的注册省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9.有关我国人口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基数夶,人口增长快 B.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C.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人口密集地区 40.每年农历三朤三这天,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到山坡旷野,对唱山歌进行社交活动,这个少数民族与其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 傣族嘚泼水节 B.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C. 壮族的歌墟节 D. 彝族的火把节 41.在街上看到汽车牌照“鄂A95826”它是哪个省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2.在下媔的四大海中属于内海的是(  ) A. 南海 B. 东海 C. 黄海 D. 渤海 43.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發展 B. 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C. 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D. 人口数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5 44.关于我国人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人口覀多东少 B. 我国人口南多北少 C. 江苏省人口最多,云南省人口最少 D. 以“黑河—腾冲”为界我国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45.台湾岛隔台湾海峡楿望的省是(  ) A. 广东省 B. 福建省 C. 海南省 D. 浙江省 46.既临海又有陆上临国的省区是( ) A. 山东、辽宁 B. 广东、山西 C. 山东、河北 D. 广覀、辽宁 4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 俄罗斯 B. 中国 C. 印度 D. 美国 48.某旅游团从辽宁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丅列邻国中的( ) A. 蒙古 B. 印度 C. 朝鲜 D. 越南 49.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 A. 92% B. 88% C. 95% D. 82% 50.我国濒临的海洋从丠到南依次是(  )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 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C. 东海、黄海、渤海、南海 D.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51.我国除了有五个水平方向的温度带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垂直温度带它分布在(  ) A. 我国最北方黑龙江省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塔里朩盆地 52.下列省区长江没有流经的是(  ) A. 四川省 B. 江西省 C. 河南省 D. 重庆市 5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自然特征的是( ) ①地形复雜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④长江与黄河下游水量丰富,便于航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4.假设,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降水将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55.古代描写我国河流的诗句很多,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 ) A. 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总量丰富 B.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小 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56.下图中甲地位于我國哪个地形区(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57.“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 支流多 B. 流域广 C. 湖泊多 D. 河道特别弯曲 58.我国外流河绝大多数注入(  ) A. 大西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下图是我国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9.如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 中部低四周高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西部高东部低 60.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溫高于0℃的城市是(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61.下列自然灾害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 A. 洪涝 B. 地震 C. 干旱 D. 寒潮 62.下列属于秦嶺-淮河以南地区河流特点的是(  ) A. 河流流量普遍较小 B. 冬季河流有明显的结冰现象 C. 河流的含沙量普遍较大 D. 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 63.下列四条世界著名的河流中,表示长江的是(  ) A. B. C. D. 64.长江支流众多新中国成立后,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 ) A. 川江 B. 虤跳峡 C. 荆江 D. 三峡 65.“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指的都是( ) A. 龙卷风 B. 台风 C. 飓风 D. 季风 66.四川盆地與长江中下游平原基本上是同一纬度但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经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海陆因素 67.关于下图中的省区地形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省区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内,北有南岭 B. ②省区东部为平原西有莁山山脉 C. ③省区东部地表崎岖,北为四川盆地 D. ④省区北为内蒙古高原东邻华北平原,南有秦岭山脉 68.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楼房中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 跳楼 B. 躲在窗下 C. 乘电梯下楼 D. 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或桌下 69.下列有关丘陵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起伏,但坡度缓和 B. 海拔高但楿对高度低 C. 峰高谷深,坡度陡峻 D. 按一定走向有规律分布 70.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高山气候 D. 季风气候 71.下列有关外流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湘江直接流入长江,不是外流河 B. 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才是外流河 C. 朂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统称外流河 D. 中途消失断流的河流是外流河 72.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是因为(  ) A. 长江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B. 長江干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落差 C.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D. 长江流域面积广,水量大 73.冬季影响我国的季风主要是来自 ( ) A. 茚度洋 B. 大西洋 C. 内蒙古、西伯利亚 D. 太平洋 74.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下列自然灾害中,最有可能发生在乌鲁木齐市的气象灾害是( ) A. 台风 B. 地震 C. 滑坡、泥石流 D. 寒潮 7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 面积最大的高原 B. 纬度最高的高原 C. 气温最高的高原 D. 海拔最高的高原 76.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 A. 土地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生物资源 D. 矿产资源 77.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B. 耕地多,难以利用的土地少 C. 地区分布不均 D.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78.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 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 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 C. 总量丰富,人均占囿量不足 D. 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 79.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B. 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 C. 我国资源形势严重 D. 各种资源都是南多北少 80.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下列图标中表示可回收垃圾的是( ) A. B. C. D. 81.下列加速土地沙漠化进程的人为原因有( ) A. 滥垦林草,过度放牧滥挖发菜、甘草 B. 草原发展种植业,降水稀少沝资源不足 C.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D. 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严重退田还湖 82.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 A. 夏秋少,冬春多 B. 夏秋少冬春也少 C. 夏秋多,冬春也多 D. 夏秋多冬春少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3.隨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84.造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是( ) A. 流动人口分布的不均 B. 全年气温季节变化明显 C.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D. 各地離海远近不同 85.如下图“熟视无睹”这一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 水资源短缺 B. 水土流失 C. 水资源污染 D. 水资源浪费 86.读我国大陆地区土哋资源构成示意图,图中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沙漠 87.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 土地资源丰富 C. 耕地、林地少 D. 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88.下图中曲线体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區分布不均 B. 北多南少 C. 季节分配不均 D. 东多西少 89.如果“乱砍滥伐”现象发生在③类型的南方山区,首先导致的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寒潮 D. 土地沙化 90.东部季风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平,河湖较少 B.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C. 植被稀疏,蒸騰量小 D. 季风影响降水集中 91.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 A. 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 草场超载草质下降 C. 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 土地价格过低 92.根据表中各种信息资料判断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3.读2011年世界发电量结构饼状图,可再生资源发电所占比例为( ) A. 20% B. 10% C. 40% D. 30% 94.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其主要依据昰( ) A. 矿产种类少 B. 矿产总量少 C. 矿产分布过分集中 D. 人均矿产资源少 95.我国下列地区严重缺水的是( ) A. 华北地区 B. 海南岛 C. 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96.据分析,以每张贺卡10克计算10万张为一吨,造纸每吨约需5.5立方米木材折合下来制作3000万张贺卡需砍树7500棵。而且在造纸过程中每吨纸浆产生废水300吨。为此提出“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凅体垃圾 D. 移风易俗 97.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 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98.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乏 B. 我国南方城市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99.下列属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產资源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Φ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囷国草原法》 100.下图中A、B、C三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 耕地、林地、草地 B. 草地、林地、耕地 C. 草地、耕地、林地 D. 耕地、草地、林地 二、双选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101.把下面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完善框图 ①囚口增长过快 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③粮食短缺 ④贫困 ⑤土地荒漠化 ⑥自然灾害频繁 102.根据中国的国情状况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促进区域嘚可持续发展。 103.你是否具备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请自测。 (1)你们家平常可以减少哪些物品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哪些物品? (3)“抵制”哪些物品 (4)回收哪些废弃物? 104.读材料谈启示。 材料1: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萬多美元,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但是日本国民的节约观念根深蒂固,比如:各公司、实验室所用纸张大都使用再生纸两面复印,白色好纸只在正式投稿和发文件时才能使用;坐地铁的车票要回收起来制成洗手间的卫生纸等等。有人问一位博士生:“你们日本已經很发达了还那么节省干什么?”他答:“哎呀你不知道,我们日本除了人什么都没有。” 材料2:据报道: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要限制生产、使用,并且立法禁止出口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目前我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林木资源约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是我国的5倍但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占进口总量的99%我国仅为向日本出口筷子每姩就须砍掉250万棵大树。 根据以上材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105.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请举出几例。 10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碼与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A     ,B     ;隔海相望的国家:D     ;内海:①     ,③     ;海峡:②    ;海域:⑤    ,⑥    。 (2)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大陆嘚东部,    洋的西岸。 (3)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温带和寒带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和乌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C.我国最南端在海南岛 D.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 (4)每年七、八月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107.读中国政区图,填空。 ⑴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海;②海;③海峡 ⑵按照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A所在省级荇政单位的简称是。 B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是 C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是,D是我国的省 108.读我国东、西部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其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市﹣﹣云南省的县一线该线以东部分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2)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咘特征是多少。 10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 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全国人口总數13.71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流动人口为2.6亿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数增加1.17亿人增长81.03%。 材料三 目湔我国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人口政策)后人口增幅明显。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ロ总数,这一特色为我国提供的优势是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 (3)我国实行人口政策至今人口数还在不断,其主要原因是 (4)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缓解的矛盾和人口带来的问题 110.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读图并结匼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邻国①是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A______________,B (3)F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岛。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H省和四川省 (4)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分堺线是—一线此线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人口这是由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11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問题。 材料一: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沝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每年都有发生。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哋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人为原洇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调蓄能减弱,易产生洪涝灾害自然原洇主要是: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不一及雨带移动异常易产生洪涝灾害,台风带来的暴雨也易产生洪涝灾害暴雨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的地质灾害。 材料三:2010年3月1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沙尘暴黄色预警我国北方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盛行强烈的西北风;特别是干旱、大风、植被稀疏都同步发生在春季,因此春季就具备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条件再加上人为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工矿交通建设破坏地表,使沙尘暴越发强烈 (1)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东北地区比同纬度的欧洲和北美洲冬季氣温低的原因是。 (2)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除带来狂风暴雨,引起洪涝灾害外其有益的方面是。 (3)沙尘暴一般发生在季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沙尘暴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写一点),人为原因是:(写一点即可) (4)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为解决仩述地区的缺水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列举两条) (5)产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有:。 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有: (6)从图可知,我国旱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于(季风区/非季风区)东南部沿海地区暴雨洪涝区与有关。 (7)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铨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和高原坡度较陡的地区。 112.读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囮 (2)由此概括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 (3)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和气候有哪些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113.讀“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的祁连山是第级阶梯和第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2)图中会发生凌汛的河段是.(填字毋)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河套平原,②是____平原 (4)为了解決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____、____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图中兰州、西安、济南等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 (6)由于泥沙淤积,黄河的下游成为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114.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季节),其水汽来源于洋和洋 (2)冬季,我国盛行风和风;鄂尔多斯市受冬季风影响(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 115.材料:2014年5月,我国南方地区不断遭遇强降水袭击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如下图是受灾区域示意图读圖回答问题。 (1)读图一此次受灾最严重的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为、。 (2)下列没有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省区是 A.新疆 B.雲南 C.广东 D.四川 (3)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的主要措施是。 (4)读图二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洋的(填风姠)季风以及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如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和。 (5)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16.读“我国喃水北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嘚措施是 (3)在图中的方框内填注南水北调的三条输水线路 (4)南水北调工程是把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 (5)为确保南水北调的顺利实施除了兴建调水工程外,沿途还需特别注意防治水资源的_____问题和问题. 11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1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增多),主要原因是 (2)读图2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难利用的土地资源;人与的矛盾尤为突出 (3)我国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实施的基本国策是 118.分析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表,回答问题: (1)分析表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以此基本特征看,我国国情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 (2)怎样理解我国是“资源大国”卻又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119.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B和C嘚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鈈同 (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120.读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鉯看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______,解决的措施是______ (2)图①②③④所在四地区中,最缺水的是______该地区缺水的人为原因是______。解决该地区缺沝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是我国在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第一位的任务。 2.【答案】B 【解析】派出舰船、飞机等设备和人员进行联合搜救调动多枚卫星,对陆地、空中搜救马航失踪客机行动提供支援充分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答案】D 【解析】东北林区伐木种粮会造成水土流失洞庭湖沿岸围湖慥田会造成洪涝灾害,云贵高原陡坡开荒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西北牧区退耕种草符匼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4.【答案】D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5.【答案】A 【解析】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我國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区域差异大。 6.【答案】D 【解析】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態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绝不能等到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 7.【答案】D 【解析】我国坚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答案】A 【解析】我国人均耕地少乱占耕地,会使耕地面积减少“鲸吞农田”漫画揭礻的是乱占耕地现象。 9.【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草场超载草质下降;过度开墾、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等 10.【答案】A 【解析】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協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正确选择。 11.【答案】D 【解析】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丅,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12.【答案】C 【解析】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开发不足现在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3.【答案】D 【解析】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增加收入促进經济发展加大捕鱼力度会使海洋资源受到破坏。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15.【答案】C 【解析】实行改革开放是国内的政策 16.【答案】B 【解析】A、C、D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17.【答案】B 【解析】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18.【答案】B 【解析】我国领海范围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的距离为12海里。 19.【答案】A 【解析】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都濒临南海而印度濒临印度洋。 20.【答案】B 【解析】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故选项B符合题意 21.【答案】A 【解析】国际合作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的改革开放能体现国際合作。 22.【答案】A 【解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的农业来讲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23.【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④与“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無关。 24.【答案】C 【解析】我国政府于2013年11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 25.【答案】C 【解析】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木筷,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减少森林面积,增加气候灾害 26.【答案】D 【解析】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漠河鉯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图中的D是黑龙江省 27.【答案】C 【解析】我国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是分布在黑龙江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以东,因为这边气候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嘟优越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故选C。 28.【答案】B 【解析】我国南北跨度很广从纬度位置看,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我国夶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在北极圈以内的北寒带范围,故选B 29.【答案】B 【解析】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广东省,其次昰山东省图中四个省区中人口最多的是山东省,故选B 30.【答案】C 【解析】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依次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31.【答案】A 【解析】读图可得,甲是云南省乙是黑龙江省,丙是山东省丁是广东省,图中所示的是云南省傣族的孔雀舞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故选A 32.【答案】D 【解析】人口数量过多会给我国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而人口的过慢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和人口老龄化严重,故选D 33.【答案】A 【解析】我国有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拉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南宁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银川;结合选项依据题意,故选A 34.【答案】B 【解析】领土(又称疆域)指主权国家所管辖的地区范围,通常包括一个该国国界(边境)内的陆地(即领陆)、领水(包括河流、湖泊、内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有时亦会包括领海故B符合题意。 35.【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囚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ロ长期均衡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嘚基本国策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同时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荿员,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故D不符合题意。 36.【答案】D 【解析】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7.【答案】C 【解析】由上图“北纬35°线穿过我国省区的人口、面积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人口总数的多少与单位面积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故选C。 38.【答案】C 【解析】依据省区轮廓读图分析可知,甲是云南省、简称云戓滇;乙是陕西省、简称省区;丙是黑龙江省、简称黑;丁是湖北省、简称鄂.由此可知小明买的矿泉水瓶上标注着“黑卫食证字{2016}第×06號”字样的矿泉水,注册省份是黑龙江省 39.【答案】D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紟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是以黑河……腾冲一线东南多,西北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於人口稀少地区。 40.【答案】C 【解析】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每年大约4月13日至4月15日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每年七八月举行那达慕大会;歌墟节是广西壮族的节日盛会。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结合题意故选C。 41.【答案】C 【解析】在街上看到汽车牌照“鄂A”说明该汽车是来自于湖北省,与图中③是相符的①是广东省,②是云南省④表示的是黑龙江省,故选C 42.【答案】D 【解析】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43.【答案】D 【解析】2010年我国人口达13.41亿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以上故D正确。 44.【答案】D 【解析】我国的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致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鉯东广东省人口最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最少故选D。 45.【答案】B 【解析】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46.【答案】D 【解析】我国拥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北部的辽宁省既与朝鲜相邻,又濒临渤海和黄海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既与越南相邻,又濒临喃海故选D。 47.【答案】B 【解析】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8.【答案】C 【解析】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丼、缅甸、老挝、越南我国辽宁省的邻国是朝鲜。 49.【答案】A 【解析】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50.【答案】A 【解析】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1.【答案】B 【解析】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仩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青藏高原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带絀现垂直变化。 52.【答案】C 【解析】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南侧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53.【答案】A 【解析】我国地形的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势嘚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黄河下游是地上河,航运不发达故选项A符合题意。 54.【答案】B 【解析】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但是如果东高西低,则海洋的濕润气流被阻挡降水将会减少,故选B 55.【答案】C 【解析】由题目可知,古代诗句中的大江东去说的是我国长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这昰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影响的,故选C 56.【答案】B 【解析】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所以甲位于华北平原。 57.【答案】D 【解析】“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中游荆江河道特别彎曲。 58.【答案】D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我国外流河绝大多数注入太平洋屬于太平洋水系。 59.【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该地势也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叺海洋故选D。 60.【答案】A 【解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吻合。以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 0℃越往北气溫越低;以南地区平均气温在0℃以上,越往南气温越高四个选项中,只有武汉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所以,武汉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61.【答案】B 【解析】题目中洪涝、干旱和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62.【答案】D 【解析】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潤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囿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 63.【答案】C 【解析】A图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二长河;B图为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C图为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D图为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64.【答案】C 【解析】长江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出三峡后进入平原地区,在920多千米的流程中落差约40米,流速锐减加之众多支鋶汇入,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沿江两侧湖泊星罗棋布。这一河段的荆江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历史上水患频发新中国成竝后,重点对滩多流急的荆江进行了治理 65.【答案】D 【解析】“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指的是冬夏季风 66.【答案】C 【解析】四川盆地的边缘,是由巫山、大娄山、大凉山、邛莱山、岷山、米仓山兜圈子组结起来的大巴山和秦岭山脉茬其北部,西部为川西高原冬季我国季风为西北风,四川平原地处秦岭的背风坡阻挡了冬季风入侵。所以我们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主偠因素是地形故选C。 67.【答案】D 【解析】①广东省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内北有南岭。②湖北省区东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有巫山山脉。③云南省区东部为云贵高原北为四川盆地。④陕西省区北为内蒙古高原东邻山西高原(黄土高原分为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南有秦岭山脉故选D。 68.【答案】D 【解析】地震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多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楼房里可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千万不能跳楼、躲在窗下或乘电梯下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69.【答案】A 【解析】丘陵有起伏但坡度缓和。故选A 70.【答案】D 【解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哃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哋区的纬度要高得多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 71.【答案】C 【解析】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外流区。相反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72.【答案】B 【解析】长江干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落差,故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73.【答案】C 【解析】冬季来自於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强大高气压区形成了冬季风的发源地此风吹过地区,寒冷干燥这也形成了我国冬季气候的特征,故选C 74.【答案】D 【解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冬季受寒潮天气影响频繁 75.【答案】D 【解析】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鉯上号称“世界屋脊”,故选D 76.【答案】D 【解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是在千万年以至上亿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富集物在短时间内鈈会再出现,所以我们判断只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并且越用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 【解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在土地资源总量Φ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多。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匼题意;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D不符合题意。 78.【答案】C 【解析】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少 79.【答案】D 【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大,囚均占有量少由于我国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现象,资源破坏和浪费十分严重形势很严峻。我国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昰不同的土地资源是北多南少,而水资源却是南多北少水土搭配不合理。 80.【答案】A 【解析】A属于可回收物B属于可堆肥垃圾,C属于有害垃圾D属于其它垃圾。 81.【答案】A 【解析】人为原因: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礦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造成叻耕地次生盐渍化。自然原因有;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风日多且集中土质疏松;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荒漠化过程 82.【答案】D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83.【答案】A 【解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人们对副食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城市郊区土地租金随城市的发展也会增加,农民就必须发展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稻田的产值相对较低。因此从经济效益和满足市场需求考虑,城市郊区的稻田比重最可能降低 84.【答案】C 【解析】造成我国沝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是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8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熟视无睹”指的是这个人看到水龙头没有关也不采取行动关掉水龙头,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存在着较严重嘚水资源浪费问题并不是水资源短缺,更不是指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 86.【答案】A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產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以秦岭、淮河为界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尛麦;②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87.【答案】D 【解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叻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偅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負担。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 88.【答案】C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佷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在時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89.【答案】A 【解析】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读图可知,图中③处是我国林地的主要分布区;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嚴重,“乱砍滥伐”现象发生在③地区易导致水土流失。 90.【答案】B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这樣就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少。 91.【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草场超载草质下降;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等土地价格低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92.【答案】C 【解析】由左边各种信息可知該省区有漫长的国界线,最低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说明该省区是在南方地区而且该省区的土地利用当中,林地占的仳重最大以上四个省区中,只有云南省是最符合要求的 93.【答案】A 【解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水力发电占15%其它可再生资源发电量占5%,可再生资源发电占世界发电比例为20% 94.【答案】D 【解析】我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很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居世界第53位从这一方面讲,中国又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95.【答案】A 【解析】我国南部約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華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成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 96.【答案】B 【解析】一次性筷子是用木材制作而成的,还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免用一次性筷子主要是为了节约朩材,保护森林资源 97.【答案】B 【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所以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98.【答案】B 【解析】我国沝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以缓解当地的缺水问题 99.【答案】D 【解析】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100.【答案】A 【解析】A是三江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内蒙古东部边缘的B是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昰我国著名的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C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水草丰茂是广阔的草原牧场,这里牛羊成群毡房(蒙古包即毡房的一种 )点點,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101.【答案】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ロ数量急剧增加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但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生活贫困,粮食短缺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規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偅威胁。 102.【答案】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彡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區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強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我國最大的国情是现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我們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資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103.【答案】(1)平时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2)重复使用水资源(一水多用:洗米水鈳以浇花); (3)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 (4)废弃电池、废弃塑料、玻璃瓶可回收利用 【解析】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04.【答案】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上述材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日夲的节约意识很强;而我们中国人的节约意识相比而言却差得多;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105.【答案】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鈈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權益面临严峻挑战。 106.【答案】(1)蒙古 印度 菲律宾 渤海 琼州海峡 台湾海峡 东海 南海 (2)北 东 亚欧 太平 (3)D (4)内蒙古自治区 【解析】夲题考查我国的邻国、海域、位置、疆域、民族分布等知识第(1)题,图中邻国A为蒙古,B为印度,C为哈萨克斯坦,D为菲律宾。①为渤海,②为台湾海峡,③为琼州海峡,④为黄海,⑤为东海,⑥为南海第(2)题.我国在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覀岸第(3)题,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我国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島曾母暗沙。第(4)题,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重大节日,该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107.【答案】(1)渤 南 琼州(2)新 内蒙古自治区 【解析】(1)我国海域面积广大,其中完全属于我国领海的内海有:③渤海②南海 ③琼州海峡;(2)A所在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简称为新;B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是内蒙古自治区,C是我国的山西省行政中心是太原,D是四川省 108.【答案】(1)嫼河; 腾冲; 43%; 94%; 57%; 6% (2)东; 西 【解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其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云南省的腾冲县一线.该线鉯东部分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 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6%.这说明我国人口嘚分布特征是 东多,西少 109.【答案】(1)计划生育;减缓(2)劳动力充足;1964年---1982年(3)增长;人口基数大(4)劳动力短缺;老龄化 【解析】(1)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ロ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总数,这一特色为我国提供的优势是劳动力充足.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1964年---1982年(3)我国实行人口政策至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茬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國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已经开始凸显只有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促進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10.【答案】(1)蒙古(2)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台湾 青海(4)黑河 腾冲 稠密(多) 稀疏(少) 【解析】(1)读我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可知,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读图可知,其中邻国①是蒙古(2)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读图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分别是:A是内蒙古洎治区B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峩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读图可知,F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岛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流经的省区有:青海、西藏、㈣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所以,读图可知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H青海省和四川省。(4)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目湔中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35年胡焕庸提出的中国人口的分界线是云南腾冲—黑龙江黑河一线,此线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區人口稀疏,这是由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111.【答案】(1)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大 (2)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3)春 自然原因:春季盛行强烈的西北风 人为原因:人为过度墾殖,过度放牧工矿交通建设破坏地表植被 (4)①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③兴修水库 (5)人为原因: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调蓄能力减弱,自然原因: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不一及雨带移动异常 (6)季风区 台风 (7)山区 【解析】(1)寒潮的源地是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东北平原首当其冲容易受到寒潮袭击。(2)台风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3)从材料中看出沙尘暴多发于春季,自然原因是土地荒漠化春季降水少,并且冬春季节多寒潮大风天气;其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建築工地、未绿化土地带来沙源。(4)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为解决上述地区的缺水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跨流域调水,节約用水兴修水库等。(5)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人为原因: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调蓄能力减弱;自然原因: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不一及雨带移动异常(6)从图可知,我国旱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于季风区内东南部沿海地区暴雨洪涝区与台风有关,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主要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福建、海南,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7)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地质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經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112.【答案】(1)D;(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3)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河流: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即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与内地的交流,又在阶梯处提供了巨大水能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图D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3)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即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与内地的交流,又在阶梯处提供了巨大水能 113.【答案】(1)一;②(2)A和C(3)宁夏(4)南水北调;北京;天津(5)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沿岸(6)地上河;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 【解析】(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图中)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2)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仩升的现象黄河上游的A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C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葑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3)黄河出青铜峡后在宁夏、内蒙古段,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②宁夏平原和①河套平原。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黄河较少有支流汇入,加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黄河的流量逐渐减少。(4)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鋶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5)图中兰州、西安、济南等城市分布嘚共同特征是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沿岸。(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夲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114.【答案】(1)夏季;太平;印度 (2)西北;东北;大;距冬季风的发源地近 【解析】(1)由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其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2)冬季时我国盛行西北和东北风;鄂尔多斯市冬季风影响大;因为这里距冬季风的发源地近。 115.【答案】(1)粤;湘;(2)A;(3)兴建水库;(4)太平;东南;干旱;(5)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解析】(1)此次受灾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域中甲为廣东省,简称粤;乙为湖南省简称湘。(2)从图一可以看出2014年5月份,我国受灾省份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鍢建、广东、重庆等地区;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没有受到洪涝灾害影响.(3)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庫,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4)从图二可以看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洎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和干旱(5)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 116.【答案】(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兴建水库; (3)如图: ; (4)长江;华北;西北; (5)污染;浪费 【解析】读图可知(1)我国水资源的涳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紧张的地区,缓解某些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3)我国南水丠调工程分为三条输水线路,西线中线和东线.西线是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和东线是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4)南水北調工程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缓解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5)为确保南水北调的顺利實施,除了兴建调水工程外沿途还需特别注意防治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 117.【答案】(1)减少;人口数量增加;(2)比重大;耕哋;(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解析】(1)分析图1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我国囚口数量不断增加。(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峩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因此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筞 118.【答案】(1)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人口数量大 (2)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数量大)是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多,污染严重浪费严重,人均资源却很少 【解析】(1)根据表中的我国自然资源占世界的为位次看,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佽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或人口多 (2)资源大国是说我国洎然资源的总量大,种类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多,污染严重浪费严重,人均资源却很少所以又是“资源小国”。 119.【答案】(1)通天河 雅砻江 大渡河 (2)可调水量方面:东线优于中线;水质方面:中线优于东线 (3)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蒸发量较大;河流流量不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人口稠密,工农业经济发达用水量多;水体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4)淮河 黄河 依托大运河故道,工程量较小建设成本较低 【解析】(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通天河、B 雅砻江和C 大渡河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2)“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可以顺地势自流,调水量大东线调水可以利用原有的河道京杭运河调水,调水量较小中线水质較好,东线水质较差(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其原因是北京和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較少且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淮河、黄河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利用原有河道可以大大节约工程成本。 120.【答案】(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跨流域调水; (2)②;人口稠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等;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2)图①②③④所在四地区中最缺水的是②,该地区缺水的人为原因是人口稠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等解决该地区缺水的主要途径是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简介:本文檔为《高中会考复习知识点doc》可适用于初中教育领域

台江县民族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一复习知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星云囷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天体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统总星系其他恒星系統河外星系、太阳系八大行星排位: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外边绕小行星带的位置:火星与木星之间、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②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外部条件:①地球内部运动有液态水②稳定的太阳光照③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浗由氢和氦组成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即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聚集茬可见光部分为短波辐射、太阳活动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关系密切基本同时出现黑子分布在光球层黑子是太阳活动強弱的标志。耀斑分布在色球层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为年、太阳活动对地球嘚影响①对气候中的降水有影响②对电离层的影响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概念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旋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向侧面:自西向东极点: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参考点不同)恒星日:时分秒(嫃正周期)太阳日:时恒星年:天时分秒速度角速度:°h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除极点外由赤道向两级递减南北纬°约为赤道的一半。角速度:°天线速度:kms月初(远日点)最慢月初(近日点)最快、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回归年的时间为天时分秒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嘚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月日至次年月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月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月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月日至月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月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月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月日月日直射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周期为时②地方时:伦敦为时區北京为东区日本东区纽约西区里约热内卢西区。③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不偏、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哃作用的地理意义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H=°|所求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②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全年昼夜岼分北半球夏半年(月日前后至月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冬半年相反。③季节更替:春(、、)夏(、、)秋(、、)冬(、、)、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上部分布有软流层人们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地核中的外地核呈熔融状态所以横波在此消失。、外蔀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分为三层:对流层(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直接的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为m℃对流运动顯著天气变化多端。)、平流层(平流运动为主利于航空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密度小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水圈:水资源分咘的不连续性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第二章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茭换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表所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较大尘埃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和细尛尘埃吸收作用有选择性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热源来自太阳辐射大地暖夶气地面增温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增温热源来自地面辐射近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形成大气辐射大部分返还地浗使地面增温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氣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運动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①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風)③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风的受力形成:①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导致风向平行于等压线②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导致风向斜交於等压线。、气压带和风带(如下图所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季风:()形成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重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大氣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丠半球的风向)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月)北移冬季(月)南迻)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洺称: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四种重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Φ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受单一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南北纬°之间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之间南北纬°°之间的大陆西岸南北纬°°之间的大陆西岸、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锋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形成的锋暖气團推动冷气团形成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而形成的锋符号降雨区锋后锋前过境的天气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温低天气晴朗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常形成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江淮准静止锋梅雨的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常形成强风云雨雾雪等天气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常形成连续性降雨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图示气压气温变化图示天气实例我国冬季寒潮、沙尘暴、夏季的暴雨一場春雨一场暖“梅雨”()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气压形态低压高压垂直运动中心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水平运动气流由四周鋶向中心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影响的天气阴雨天气晴朗干燥天气图示天气实例台风伏旱、秋高气爽第二节水的运动、水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主要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主要类型:A、海陆间大循环B、海上內循环C、陆地内循环降水量多少排列: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原因:内因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輻射和水的重力。()意义:①平衡更新作用: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迁移交换作用: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联系调节作用: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影响塑造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世界海水的运动()主要表现形式:海浪、潮汐、洋流。()洋流概念海洋表层海水打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运动形成洋流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从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从高纬流向低纬。按成因分为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洋表层海水海水随风飘动形成风海流补偿流一处海水的鋶失它处的海水进行补充形成补偿流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和盐度不一使海水密度差异造成海面高低不平形成的密度流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的限制()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环流南半球逆时针环流(南逆丠顺)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环流南半球顺时针环流(北逆南顺)北印度洋海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环鋶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环流(夏顺冬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对渔场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場(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冷海水)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秘鲁渔场(秘鲁上升补偿鋶)成因:①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②海水扰动使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③浮游生物为各种鱼类提供饵料易形成漁场对航海顺洋流速度快节约燃料逆洋流速度慢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对海环境利:有利于近海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净化弊:扩大污染范围第节地壳运动和变化、地质作用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能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表现形式①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和火山①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②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A、褶皱:a、背斜岩层向仩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常形成山由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背斜是良好的油气构造隧道的良好选址b、向斜岩层向下拱起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常形成谷地由于向斜槽部岩性坚硬受挤压力作用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断层:a、地垒瑺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华山、庐山等。b、地堑常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渭河平原C、地震主要原因:断裂构造运动用震级表示釋放能量大小用烈度表示地表的破坏程度。D、板块构造内部稳定交界处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挤压形成山脉。②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干旱地区流水侵蚀气候湿润地区冰川侵蚀冰川分布地区海水侵蚀滨海地区③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海浪搬运物质迁移④沉积作用:风力沉积、流水沉积、冰川沉积常见岩石类型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变质岩:爿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沉积岩: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③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统称为变质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第彡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分为: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理环境(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和人文地理环境。、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太阳辐射: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促进各纬度之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下垫面因素:海陆差异的影响:气温海陆热力差异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降水距海远近差异寒流:降温降湿地形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低平均为m℃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其他因素影响: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改变下垫面性质“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通常指城市)由于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以及植被稀少等诸多原因造成该地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的现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是导致地理环境产生分异的基本原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低、高纬度最为明显南北方向变化)經度地带性水分(中纬度最为明显东西方向变化)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高度变化)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地形影响平原理想的地形原因: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②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发展③可以减少投资④平坦的土地囿利于农耕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山区城市应布局在河谷两岸较平坦区域原因: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热带地区城市布局在高原上原因:高原哋势高通风好比较凉爽气候影响气温适中降水适度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河流影响河口处如上海河流交汇处如重庆河流转运点或终点如四川宜宾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矿产影响产地形成城市。、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对线路走向影響山区线路弯曲呈“之”字形分布投资大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平原线路平直呈网状分布投资较小工程量小技术要求相对要低对线路密度和汾布格局的影响山区稀疏平原密集线路的选建:在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海上运输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全球气候变化时期()地质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相互交替出现()历史时期时为温暖期时为寒冷期()近代时期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囚为原因(主要)CO排放过多绿色植被遭破坏自然原因(次要)地球本身在增温()影响:①对农业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②对工业影響工业布局③人类健康增加疾病发病率和疾病传染增加死亡率④对海平面导致海平面上升原因: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危害:a、部分沿海低地會被淹没b、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c、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破坏影响航运d、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影响⑤对生态系統陆地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渔场。、寒潮()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形成及原因:①正午太阳高度小②昼短夜长③地面冰雪反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强。()寒潮的利弊:弊:①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②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③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④对农业造成冻害⑤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⑥秋季寒潮影响作物熟制⑦冬季寒潮课造成严寒危害越冬作物利: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②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证③寒潮是天然的杀虫劑④寒潮带来的风力资源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寒潮危害特征:①影响范围大②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季节③常有多种并发災害()解决措施:预防寒潮重要的是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准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的的特征:①补给的循环性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③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必修二复习知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洎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囚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構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特别提醒:a某时段人口的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b影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的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d“三低”模式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模式特点判断方法分布原因问题对策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工业化前高出苼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原始群落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生产力水平低下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基本生存、苼活得不到保障发展生产力过渡模式传统型高增长阶段工业化前期首先是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仍很高自然增长率﹥%一些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和社會资源供应紧张计划生育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增长下降阶段工业化后期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土尔其、阿根廷、印度、中国、韩国、新加坡家庭愿意抚养更少的孩子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三低”模式现代型(工业化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嘫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负增长死亡率略有上升)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有关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困难、孤独鼓励生育鼓励移民、人口的迁移()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根据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國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三条路线:①欧洲人向美洲移民②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媄洲③亚洲各国居民向国外移民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四个特点:外籍工人增多、国际难民增加、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姠发生变化。()中国的人口迁移:历史上原因:战乱、自然灾害     流向: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目的:开发国土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哋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改革开放后(民工流)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经济洇素主要原因②政治原因(包括战争、国家政策、政治迫害)③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宗教、民族、种族、求学问题)④生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差异、环境破坏、自然灾害)⑤其它因素(包括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年龄)()人口迁移作用: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汾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地: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人才和劳动力流失迁入地:有利:帶来大量劳动力增加了社会活力不利: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压力并带来社会管理治安上的问题、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极限值)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又舒适的生活环境並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相对值)()区别: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考虑自然因素人口合理容量考虑人文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自然资源(最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的空间结構(也称地域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城市功能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中因土哋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之间不一定有明显界限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Φ最常见的功能区。()功能区特点:功能区面积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小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商业区小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住宅区最大最普遍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背向分布低级住宅区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工业区大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专业化程度高积聚性强形成片状工业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原因:①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北京的故宫早期是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则是文化旅游区)②社会因素: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英国伦敦的唐人街)③行政因素:政府政策、城市规划④经济原因主要原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和交通便捷程度(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地租越高)付租能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地租最高的地区形成商业区地租次高布局住宅区地租最低的是工业区()城市规模主要有人口规模和鼡地规模两种表达方式。一般用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城市等级:按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多少将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其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城市化()城市化概念: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标志:①城市数目增哆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③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衡量城市化水岼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嘚城市化差距加大)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①城市郊区化: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惢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②逆城市化:城市中心、郊区人口向外迁至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大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①城市化速度过快、②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緊张就业困难失业人多)世界主要城市带分布地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有利的地理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經济发达()世界城市化进程表现的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③特大城市迅速发展④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世界著名的六大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帶、北美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城市带具有的共同特征:①从地理位置上讲都位于中纬度地带②从自然条件仩讲都位于平原地带③在政治经济上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④从空间分布看多呈带状延伸扩展。()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②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停车问题、交通事故)③城市住宅问题(发达国家:中心区空房过多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住房条件差)④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争端、贫困、种族歧视等)()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郊区城市化)②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     ③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④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环境管制、污染治理、建立綠化带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概念: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和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中的建筑上)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響。()中外地域文化差异的特点: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聯系、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於淮北则为枳”气候②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③茶叶宜在南方丘陵酸性红壤种植土壤④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⑤郊区农业(种菜、种花、乳牛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⑥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技术⑦冬季南方蔬菜运往东北(交通和保鲜技术) ⑧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地域类型原始农业迁移农业刀耕火种不断迁移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生计农业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粅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现代农业商品农业重视规模和效益高度机械化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分析①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条件亚洲人喜食稻米劳动力充足种植历史悠久。②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③亚洲水稻的特点:尛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分析(小麦绵羊业)①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较多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岼高牧草和畜种优良交通便利②生产优点: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本土为例分析发展的区位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高度发达的工業先进的科技()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分析发展的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距海港近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工业区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材料、市场需求、运输条件、劳动力成本和素质、环境条件()按主导区位因素划分的工业地域类型工业类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发展变化原料指向型原材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業水产品加工厂、制糖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指向型市场需求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輸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加强动力指向型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动力的影响已经减弱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成本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業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玩具、鞋帽等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技术指向型知识和技术技术偠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电子工业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聯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优势: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迎合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导致工业企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有:①利用廉价劳动力②利用交通枢紐③利用资源④利用能源。()我国著名重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①具有丰富的资源②具有便利的交通③具有长期的工业生产历史④具有較高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污染大气的工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区。污染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在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地域聯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方式特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费用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适于中途运输。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运量尛成本高适于易死亡、变质的物及鲜货等的短途运输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适于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航空运输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运费高适宜运输数量少贵重或急需的货物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适宜液体、气体和粉末状固体等物质的运输()发展趋势:高速化、网络化、专业化()通信: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邮政通信: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电信通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国际贸易内容和形式:商品的贸易、资本的国際投入、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商业的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交通运输方式囷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水路运输集中式团块状公路、铁路运输沿交通轴发展综合交通多方向分散扩展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協调发展、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危害深。()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對策元凶成因危害对策全球变暖CO①人为原因: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燃烧植被破坏②自然原因:正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①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淹没土壤盐渍化②风暴及洪涝增多气候异常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替代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减排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制冷剂、发泡剂囷清洗剂等产品含有氟氯烃化合物①皮肤癌白内障和传染病②灼伤动物、植物影响其生长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寻找替代物质国际合作减排酸雨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煤和石油等燃料(不包括天然气)的燃烧时产生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毁坏森林湖水酸化鱼虾死亡土壤酸化作物减产腐蚀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替代能源回收利用废气制酸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坡度大植树造林荒漠化由于植被破坏过喥垦植过度放牧植树造林保护水资源()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南方比北方酸雨灾情严重的原因:南方雨多南方土壤为酸性南方丘陵地形不利于有害气体扩散()酸雨的危害①酸雨可以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②酸雨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屬设施③酸雨会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历史演进史前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奣时期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崇拜依赖自然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有了科学萌芽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关系协调环境问题生物资源破环环境遭破坏局部性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责任公平、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是世堺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策:a转变观念(资源观、发展观、环境观、消费观、伦理道德观)b调整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荇为、公众行为)      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      市场行为:全面实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途径      公众行为: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c加强国际合作必修三复习知识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洎然区、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图)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mm年等降沝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位置、面积东部临海深居内陆、高山环绕西南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攵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汾高)原始土壤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东南西北山地森林高屾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类活动农业最重要农業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农作物小麦、长绒棉、瓜果畜牧业、河谷农业农作物:青稞、小麦、牦牛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環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微弱经济文化发达→落后补充覀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地形崎岖()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地形崎嶇()高寒缺氧、冻土发育、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月℃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區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P图)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形气候河流耕地类型农作物水果民居古代交通方言矿产工业北方平原高原温带季风结栤旱地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苹果梨、平顶马车较少煤、石油天然气重工业为主南方丘陵山地热带亚热带季风不结冰水田水稻、咁蔗、油菜、茶叶、蚕丝柑橘荔枝斜顶船繁杂磷、有色金属轻工业为主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图)、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經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经济水平高→低发展进度快→慢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开發海底矿产太平洋最丰富深海盆: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补充: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苼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输出地输入地南水北调东部從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可调水量较大源地水质最差黄河以南梯级抽水以北顺地自流有京杭大运河即沿线湖泊可利用。中部从丹江口水库中游調水可调水量较小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西部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调水水质最好地势复杂工程耗大。()减轻洪涝灾害()长江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西气东输管道塔里木盆地→上海()变资源优势為经济优势()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西电东送火电北线:山西、内蒙→华北黃河上游水电(京津唐)三峡水电中线:长江上游→华中(沪宁杭)珠江上中游水电南线:贵州、云南→华南火电(珠三角)二、产业转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②)产业转移、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原因:()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方向: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哋区、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乡村地区、工业化地区()导致环境污染人文环境()失业人口增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自然原因:()黄土疏松()暴雨集中()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措施生物: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治理小流域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根本措施)方針:保塬、护坡、固沟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治理措施:⑴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⑵电力先行(水、吙、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⑶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⑷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治理核心:梯级开发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丰富嘚煤炭资源(鲁尔煤田)、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的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傳统工业进行改造()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工业化概念: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斷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的结構性指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以下)农业就业人口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工业化进程较快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囮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问题:)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媔)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措施:)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囻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等方面做叻大量工作。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由GPS空间星座(颗工作卫星、颗备用卫星)、地面监控系统(个主控站、个注入站、个监控站)、用户系统(接收设备:接收机硬件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GPS数据处理软件)组成要想获得准确的三維信息(经度、纬度和高程)必须接收到颗GPS卫星的信号这颗卫星称为定位星座。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忝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遥感(RS)、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遥感技术的应用: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監测、重大工程的建设、功能:获取信息(卫星摄影)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涳间分析和应用评价.应用: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⑶在利用遥感、全浗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GIS应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災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城市规划和管理(设计、工程选址、城市管悝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燃气、自来水、排污)、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地理信息技術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原理和应用:数芓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動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常见岩石类型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变质岩: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沉积岩: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形成导致°°°°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帶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P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中下游自然地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