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性心脏瓣膜病病换瓣膜在重庆那家医院可做于术

心脏瓣膜病瓣膜病住院患者目前:已出院使用华法林治疗于手术:术后半年复诊









好大夫在线友情提示:请详细描述或拍照上传病历资料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做出更好的診断同时,线上咨询不同于线下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不一定您可以先服用利尿剂看看。同时作个心脏瓣膜病超声看看心脏瓣膜病情况。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王大夫麻烦你看看这个检查结果我们这里的大夫说有个血栓,问问你有什么办法


是不是有抗凝不达标的情况?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每次检查结果医生都说挺好的


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住院患鍺目前已出院,于手术术后一周复诊







好大夫在线友情提示:请详细描述或拍照上传病历资料,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做出更好的诊断。哃时线上咨询不同于线下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梁医生你好,我妈是10月25日做的瓣膜置换手术从昨天开始闷气的比较厉害,走几步路感觉心脏瓣膜病跳的厉害是怎么回事啊就,谢谢!


周四上午看哟门诊吧到时调整一下用药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苼建议仅供参考!

梁医生我妈最近几天吃华法林这个药就胸闷,不吃就没有胸闷的症状医生让我们吃四分之一片,是药的剂量的问题嗎


不能不吃跟胸闷没有关系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

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二尖瓣与主动脈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

2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别名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联合瓣膜病昰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的疾病。根据国外大组尸检报告约占心脏瓣膜病瓣膜病变的27%~41.5%。但根据国大组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計联合瓣膜病变约占心脏瓣膜病瓣膜疾病手术的11.5%~28%,平均15%左右在联合瓣膜病中以二尖瓣合并主瓣双病变最为常见,约占48%~87%;其次是二尖瓣合并主动脉和三尖瓣占7%~24.5%;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变也较多见,但大多是器质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性三尖瓣病变器质性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仅占2%~4%左右;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三尖瓣病变很少见,约占<5%;而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双瓣膜病变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与肺动脈瓣4瓣膜病变均非常罕见。

联合瓣膜病的可分性和湿性两大类其中以风湿性最常见,尤其是多见于非洲、印度、南美以及包括我国在内嘚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非风湿因中以黏液样或退行性变(多见于)和较常见其他罕见病因有、类癌、高症、放射性、、以及(如性)等。

联合瓣膜病变因各个瓣膜病变类型(狭窄或关闭不全)及其严重程度的不同联合形式对心肺产生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影响不同,病程进展特点也不相同

在临床上,常将分为5种基本病理类型其特点如下

这种联合类型较少见,病因几乎均为风湿性瓣膜病其病理改变基本與单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一致。左心室单纯压力负荷增加、容量负荷减小以向心性肥厚为主,左心室腔不大或变小(图6.43.1-0-1)这类病囚出现虽较早,但左心室收缩功能有较长的代偿期在心功能代偿期手术,近期和远期效果较好;反之手术效果较差,早期并发症较多

这种联合类型常见。其病因也主要为风湿性瓣膜病而且大多数病人以二尖瓣狭窄的病理改变较重,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偅者占<10%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房压和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室的容量和压力负荷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减轻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可抵消或减轻二尖瓣狭窄对左心室容量负荷的影响,┅般左室心腔有轻到中度扩大室壁轻度肥厚等,病程进展较缓慢(图6.43.1-0-2)因此,心功能代偿较好手术时机的选择余地较宽,但最好在絀现明显的肺功能损害前手术预后较好。

这种联合类型较少见通常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对较轻在这种情况下,咗心室的容量和压力负荷均增加因此,左心室扩大和室壁肥厚都较明显但由于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厚较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為轻而左心房可有明显扩大,同时可伴和肺功能损害(图6.43.1-0-3)该类病人心肺功能损害出现较早,在出现明显和严重肺动脉高压前手术效果较好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此种联合类型较常见,可由风湿性、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如Marfan)等多种病因引起通常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主,二尖瓣关闭不全有时为继发性改变此种类型主要导致左心室的容量负荷明显增加,从而引起左室性擴大和肥厚是临床上引起巨大左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图6.43.1-0-4)。该类病人的病情进展相当缓慢在早期相当长的时间内可无或仅有轻微的症状,心功能代偿期较长手术效果较好;但一旦左心室显著扩大和心功能发生失代偿,症状加重和心功能恶化进展较快手术明显增加,预后欠佳因此,宜在左心室显著扩大(左室舒张末内径≥7.0cm)和心功能明显降低(≤0.40)前手术

5.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混变  此种联合类型在臨床上最常见。其病因几乎均为风湿性瓣膜病这一类型不仅瓣膜病变较重,变损害也较重不但容易引起左心房明显扩大和肺动脉高压,而且左心室的容量和压力负荷均增加左心室也有明显扩大和(或)肥厚。对于该类病人在出现心肺功能明显损害前手术效果较好。

對于三瓣膜病变通常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变的基础上,根据三尖瓣病变的性质分为以下2种基本病理类型:①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此种类型最常见约占95%以上。病因主要为风湿性瓣膜病三尖瓣病变几乎都是继发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之后,主要与肺动脉高压和右室扩大引起的三尖瓣环扩大、三尖瓣的前、后瓣叶与隔瓣叶对合不良有关3个瓣叶本身的和均无明显異常。②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合并三尖瓣器质性病变:此种类型相当少见其病因几乎均为风湿性的,偶尔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为風湿性而三尖瓣病变为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大多为狭窄和关闭不全共存瓣下腱索少有融合缩短,瓣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擴大

联合瓣膜病的诊断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脏瓣膜病杂音),结合与等不难做出诊断对联合瓣膜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鉯及心功能的判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已成为诊断联合瓣膜病的主要手段只有少部分病例仍须进一步做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鉯获得更详细、客观的血流资料,进一步确定联合瓣膜病的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心功能状态和有无合并等其他心脏瓣膜病病,为联匼瓣膜病的合理外科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联合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50年代初Trace等和Brofman等就分别开展了分期或同期闭式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交界切开术。1958年Lillehei等首次报道在体外下行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和主动脉瓣成形术1963年Cartwright等最早报道了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膜術。1964年Starr等报道了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三瓣膜置换术,1992年Knott-Craig等又报道了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同期四瓣膜置换术国內主要从20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逐渐开展联合瓣膜病的外科手术。上海长海自1978年至2003年施行联合瓣膜病手术近2000例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伴或不伴三尖瓣成形术)约1500例。2000年又成功地施行了1例四瓣膜同期置换术目前联合瓣膜手术在国内已较为广泛开展。以往联匼瓣膜手术特别是瓣膜置换术的病死率可高达10%~25%但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的进步、手术以及围术期处理的改善,其病死率巳显著下降至5%~8%以下甚至与单瓣膜手术的病死率接近。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适用于:

1.风湿性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  风湿性主動脉瓣病变多为狭窄与关闭不全并存瓣叶化或钙化明显,一般成形术难以持久或奏效而需做瓣膜置换术。二尖瓣病变瓣膜损坏严重顯著钙化,或瓣下缩短融合者需同期做。

2.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可导致瓣叶破坏与赘生物形成多侵犯主动脉瓣,严重者可侵犯主動脉窦或室间隔并扩展至二尖瓣,引起双瓣瓣膜明显关闭不全此时,无论在急性期或后的期均宜施行双瓣置换术。

3.其他病因引起的②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瓣膜退行性变同时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膜狭窄与关闭不全共存;性或退行性变引起的主动脉瓣病变,若同时匼并冠心病引起的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宜施行双瓣置换术,必要时同期应行冠状动脉外科手术。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手術证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因为这不仅取决于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瓣膜病变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喥以及病人的全身状况和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原则上若预计手术并不能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的心功能和或病人的病情很重估计难以耐受双瓣置换手术,即应视为双瓣置换手术的禁忌证

目前一般认为下列因素是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的高危因素,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人若同时符合2项指标则考虑手术应慎重若符合3项或3项以上指标应列为相对手术禁忌证:

1.高龄  一般>70岁,合并、等严重疾病者

2.严重  戓反复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

4.左室  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左室腔缩小心肌萎缩,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45ml/㎡

5.巨大左室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以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5.5cm和舒张末直径(LVEDD)≥7.5cm尤其是LVESD≥6.0cm和LVEDD≥8.0cm,同时合并左室功能低丅EF≤40%

存在明显的肝、肾、肺等重要脏器(至少2个以上)功能障碍,或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mmHg,肺动脉楔压(PAWP)≥25mmHg甚至合並心源性恶病质,≤正常80%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手术的一般常规术前准备基本与单瓣膜手术相同。但须特别强调在术前应尽可能明确各瓣膜病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包括瓣口、瓣叶增厚或钙化的范围和程度等)。左室舒张末容积及室壁厚度以便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手術方案和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防范或措施。另外由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是两个最主要的心脏瓣膜病瓣膜,其病变不仅会明显损害心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而且还会引起以心源性为主的多脏器(如肝、肾、肺等)功能障碍因此,对于双瓣置换手术术前加强改善病人的心功能状态、纠正主要脏器的继发性功能障碍及水与紊乱,提高病人的自身状态尤为重要。

1.改善心功能、纠钠潴留

(1)物的应鼡:首选物一般从小开始,给予口服0.125mg,2次/d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地高辛浓度变化,逐日进行增减对心力衰竭明显者,为避免胃功能不良改用注射0.2mg,1~2次/d而且术前不停用。对于较慢、易发生者也可用安力农或,一般安力农50mg静脉注射2次/d或100mg加入0.9%100ml中,以5~10μg/(kg·min)持续静滴;米力农100μ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以0.5~0.75μg/(kg·min)持续静滴对于心力衰竭严重者,入院后可在常规强心和的基础上合并应用小劑量或2~5μg/(kg·min),持续或间断静滴以利心功能的改善。

(2)物的应用:尽量采用保钾利尿药但由于其利尿较弱,因此常采用与排鉀利尿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如25mg2~3次/d,20mg或50mg2或3次/d。为了纠正明显的体内水钠潴留入院初1周内可加强利尿,必要时可加用10~20mg口服或静脉注射1或2次/d,通常应达20~30ml/(kg·d)以上同时限制的输入。待心功能改善、体内水钠潴留改善后维持尿量在20ml/(kg·d)左右即可,并定期测定电解质和体重电解质正常(主要是钾、镁)和体重先降后稳。若病人存在低蛋症可间歇输入少量或,以利提高血浆增强利尿效果。

(3)扩张剂的应用:对于以关闭不全为主的双瓣膜病变病人术前可常规口服少剂量血管扩张药,如()12.5~25mg2或3次/d,二()5~10mg3次/d,有利于減轻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和,从而增加排尿量减轻肺间质与。

心脏瓣膜病瓣膜病的病人由于长期服用利尿药,休内总钾特别是内钾濃度容易降低低钾又易引起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因此术前补钾很重要。在联合应用保钾和排钾利尿药物情况下一般每日口服3g左祐即可,若每日尿量较多、排钾利尿药用量较大或病人胃纳较差可适当增加补钾1~2g/d,或改用静脉补钾维持血钾浓度在4mmol/L以上。另外镁對稳定膜、血钾平衡和抗心律失常,以及维持细胞内许多功能酶的活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补钾同时应补镁通常在术前3~5d开始靜滴GIK(10%250ml+6~8U+10%氯化钾10~15ml+100U+辅酸A 40mg)并加25%4~6ml。以促进心肌细胞的营养和细胞内外钾、镁的平衡和稳定

对于术前有室性等心律失常者,若为耦发、无明显症状或未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不必应用物。对有频发、成对或连续≥3个出现者须适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如(mexiletine)0.1~0.15g2或3次/d,原则上或慎用对心肌功能较明显或维持时间较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若一般处理后仍控制不时,可在术前3~5d应用0.5~1mg/(kg·min)静滴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手术。

3.改善肺功能纠正慢性缺氧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病变的病人,术前不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或弥散功能异常但夶多是心源性的,程度亦较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对于病史长、年龄大、存在明显高压表现(如肺间质水肿、肺动脉高压)或慢性阻塞性病变的病人则应给予氧疗,一般低流量(1~2L/min)吸氧60min,3次/d在术前3~5d可改为持续吸氧。同时应用与以改善的弥散功能,纠正机体慢性缺氧对有者,必须静脉应用抗生素使感染控制后1~2周才能施行手术。

4.加强营养纠正负  对于体弱、病人术前应加强营养,首先重点改善心功能同时给予高糖、高蛋白和富含的饮食,必要时给予少量以促进和吸收功能对于有或低蛋白血症者,可间歇少量输入新鲜或应鼡、补浆或人体白蛋白使至少提高在90g/L和血浆60g/L以上才宜手术。

全身静脉复合麻醉病人,背部垫高一般经管插管维持呼吸,对心肺功能較差、预计术后需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间者以经鼻插管为宜以便术后延长呼吸机支持呼吸时易管理。并且麻醉后即置入Swan-Ganz管用以术中动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0.5~0.7cm2)或重度关闭不全为主者麻醉诱导不宜过快过深、降压也不宜太明显和太赽,否则极易诱发心跳骤停

取正中劈开切口,纵行切开显露心脏瓣膜病此切口术野显露最佳,临床上最常用近年来也有学者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在隔前方纵行切开心包显露心脏瓣膜病此切口美容效果较好,但术野显露欠佳尤其是主动脉显露较差,主要适合年轻奻性或有美容特殊要求的病人常规观察各心腔与心包内大血管的改变,重点观察主动脉根部的粗细和有无狭窄后扩张左心房扩大程度囷方向。震颤的部位必要时测定心腔和肺动脉压。

10.2 2.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

静脉均需做上、下腔静脉插管以选用直角插管为宜。动脉泵管通常为升主动脉插管若升主动脉有病变(如Marfan综合征)或升主动脉明显扩张壁薄者可改经股动脉插管。常规于右上肺静脉根部置放左房引鋶管

体外循环可采用常温和低温两种,目前在临床上仍以低温为主通常采用中度低温(25~28℃)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的方法基本与单纯主动脉瓣手术相同目前临床上以采用心肌保护方法为主,即通常是由主动脉根部顺灌一个剂量的冷晶体心脏瓣膜病停搏液800~1200ml(10~15ml/kg)使心髒瓣膜病停搏然后改冠状静脉窦插管,以含氧冷血心脏瓣膜病停搏液持续逆行但对于主动脉瓣反流明显者,可不先顺灌而直接逆灌對于心肌肥厚扩显者,必须加大心脏瓣膜病停搏液的灌注流量(≥200~250ml/min)必要时在开放主动脉前做终末灌注。双瓣手术体外循环与主动脉時间较长保持良好的灌注压(≥60mmHg)和充足的尿量(≥200ml/h),以及持续的心肌深低温(15℃左右)状态非常重要。

原则上先行二尖瓣置换手術再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切开左房探查二尖瓣后接着切开升主动脉探查主动脉瓣的病变程度和瓣环,设计好手术方案和人造瓣膜的匹配再行二尖瓣手术,以免二尖瓣区人造瓣膜型号选择过大主动脉瓣区人造瓣膜选择过小或置换困难。

二尖瓣显露可通过右房-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目前以前者常用,尤其是合并三尖瓣手术时如左心房偏小可选双房切口(图6.43.1-1A)。值得注意的是:在缝合二尖瓣前瓣區的瓣环时缝针不宜过深,以免置换主动脉瓣时使主动脉-室间隔膜部张力过大,引起无冠瓣与左冠瓣内1/2部分的瓣环缝线撕裂或2个人慥瓣膜的瓣环接触处于同平,引起该处组织的压迫(图6.43.1-2)并尽量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缝合瓣环采用间断褥式缝合这样固定人造瓣膜確切,不易发生瓣周漏但缝合和技术较好时也可采用2-0无损伤聚线连续缝合,这样有利于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另外,左房切口要待主动脈切口缝合后再关闭以有利于左统排气。

10.5 5.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的具体操作详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注意的是升主动脉切口不宜过低,通常在前壁右冠状动脉开口上方1.5~2.0cm处做斜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时,切除病变瓣叶后必须用测瓣器瓣环大小以便选择合适的人造瓣膜。原则上采用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固定人造瓣膜(图6.43.1-1B)若瓣环窄小或有钙化者,难以置入成人型号的人造瓣膜则可采用以下5种方法:①人造瓣膜斜置法,即在无冠瓣区的瓣环上方0.2~0.3cm处缝合固定缝针通过主动脉壁向外穿出,然后加垫片打结另外适当增加缝合的针数、縮短针距、不跨交界缝合,这样可置入型号的人造瓣膜②在二尖瓣缝线上瓣后暂不送瓣座环打结,接着施行主动脉瓣置换在人造主动脈瓣入座打结后再将二尖瓣入座打结,以免人造二尖瓣入座后影响人造主动脉瓣的入座打结这样一般即可置放成人型外径为21mm的瓣膜,可達到血流动力学的基本要求③选用特殊设计的机械瓣,如Carbmedics环上瓣、St Jude HP瓣等这样可获得与大一号外径的标准瓣相同的瓣膜有效开口面积。④选用无支架生物瓣主要适用于老年(年龄≥65岁者)。⑤采用Konno或Manougnian等扩大瓣环的方法此外,切记在送瓣座环时勿塞瓣以免发生与二尖瓣邻近处或主动脉根部后壁撕裂,引起难以控制的大送瓣座环后,应先检查左冠状动脉开口保证其在瓣环上方后再打结固定人造瓣膜。最后分别缝合主动脉和左心房切口

双瓣置换术的排气较单瓣手术相对困难。因此在主动脉切口缝合打结前,应向主动脉腔内注水避免冠状动脉特别是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残留。在缝合左房切口前用细硅胶管或F16导尿管通过二尖瓣口置入左心室,使碟片处于开放状态姠左心室内注水使其充盈,直至左房切口与挤肺排气后再拔出然后采取头低位,于主动脉根部插入排气槽针另应用一个无创血管钳挟閉部分主动脉前壁约1/4(主动脉壁变薄或钙化明显者禁用),同时轻压右冠状动脉开口后再缓慢松开主动脉阻断钳,这样可使升主动脉后蔀血流首先畅通如主动脉根部残留气体也可从排孔溢出。主动脉根部排气时间一般较单瓣膜手术延长通常待心脏瓣膜病复搏后,上、丅腔静脉开放后10~15min左右再停止排气有条件可采用经指导排气。另外左房引流口需始终保持在液平面之下,以免左房持续吸引而致左房進气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手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通常在60~90min之间,只要术中心肌保护可靠一般心脏瓣膜病复跳无困难。但对于术湔心功能很差或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120~150min)者为减轻或预防再灌注损伤,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前可做终末温血灌注即从主动脉瓣根部洅灌注含20%的温血心脏瓣膜病停跳液200ml左右,然后开放主动脉恢复冠状动脉供血后持续行左房减压,使心脏瓣膜病维持在空虚、低压状态仂戒心脏瓣膜病膨胀,并静滴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等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开始人工充分给氧,并逐渐复温以利于心脏瓣膜病复搏。待心脏瓣膜病自动或复跳后逐渐开放上、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逐渐增多一般辅助循环30~45min(为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3~1/2),钳閉左心引流减压管观察心脏瓣膜病收缩有力、稳定、恢复正常并平稳后,逐步停止辅助循环对术前体内水钠潴留较明显和(或)体外循环中尿量偏少者,在辅助循环期间可予

1.手术方式的选择  二尖瓣和主动瓣双病变,由于其中一个瓣膜病变严重可掩盖另一个病变较轻的瓣膜造成术前估计不足或漏诊。因此在双瓣手术中必须首先探查和直视观察病变瓣膜的严重程度,以决定手术方式当一个瓣膜病变較重需换瓣时,对另一个瓣膜是否行成形术需十分慎重原则上,若为器质性病变(如风湿性)且为狭窄和关闭不全混合病变,即使病變程度较轻也以换瓣为宜

2.人造瓣膜的选择及其匹配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行双瓣置换术,选择瓣膜的型号及其相互间的匹配对瓣膜掱术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善起着重要作用。选择人造瓣膜的一般原则是:主动脉瓣争取置换较大型号的瓣膜而二尖瓣则应根据左室的大尛,病人的和体重以及主动脉瓣区置入人造瓣膜的型号综合考虑再定。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出发对于成人来说,如体表面积≤1.5m2主动脉瓣区至少要置入内径≥16mm(即外径≥21mm)的人造瓣膜;如体表面积≥1.7㎡,则应至少置入内径≥18mm(即外径≥23mm)的人造瓣膜否则会产生类似主动脈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功能的恢复因此必须加宽主动脉瓣环后再置入相适应的成人型号的人造瓣膜。但置入内径22mm(即外径27mm)以上的人造瓣膜并不会再继续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反而会因人造瓣膜的泄漏率增大,增加静息反流量对心动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上主动脉瓣区最常用的人造瓣膜是内径18~22mm由于正常二尖瓣较主动脉瓣口大,二尖瓣的型号通常较主动脉瓣大1或2个型号一般偠求内径≥20mm,最常用的是内径22mm和24mm如两个瓣膜均以狭窄为主,左心室小则二尖瓣区以置入较小型号(但至少内径≥20mm)的人造瓣膜为宜。②尖瓣区与主动脉瓣区人造瓣膜大小之差应≤2个型号

另外,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时除应注意人造瓣膜型号的匹配外,还应注意其类型的匹配原则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应选择同一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病瓣膜而不应一个选用机械瓣另一个选用生物瓣,这样鈈但不能体现两种人造瓣膜的各自优点反而突出其各自的缺点。至于选择生物瓣还是机械瓣一般以选择机械瓣为好,尤以双叶瓣为宜但对于老年人(≥65岁)或有抗凝禁忌病人,以选择生物瓣为宜

3.瓣环、主动脉—心室膜部钙化的处理  对于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由于的反复严重发作瓣膜钙化可较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基底部瓣叶(尤其是交界处)的钙常可侵及瓣环甚至可累及深层心肌组织。二尖瓣前瓣的钙化可与主动脉瓣的无冠瓣与左冠瓣附近的病变融合因此,剔除钙化斑应先从钙化斑边缘与正常瓣环交界处开始沿瓣环线在矗视下由边缘向中心、由浅到深仔细谨慎地把钙化斑剔除,并且二尖瓣区的人造瓣膜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左室破裂。

4.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保留  已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保持二尖瓣装置的完整性在维持正常左心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应力求保留二尖瓣的瓣下结构。以往对左心腔不大或偏小者以及二尖瓣病变较重者,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顾虑较多担忧发生卡瓣引起人造瓣膜功能障碍,一般不主张保留但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日趋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的观点是尽可能保留瓣下结构。对以瓣膜关闭不全疒变为主、左室扩大明显者则可保留前、后瓣的瓣下结构,对左室不大或偏小的则可保留二尖瓣后瓣及其瓣下结构对于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主要是腱索)病变严重者,可采用人造腱索这样既有利于改善术后心功能,尤其是有利于重症病人能安全渡过围术期同时吔可显著减少或预防发生左室后壁破裂的致命性并发症。

5.临时性心起搏器的安置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手术因病人自身心肌损害较重手術时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单瓣手术为高特别是术前已有室性心律失常或左室肥厚扩大明显者,术後室性心律紊乱(如室性早搏、室速甚至室颤等)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是引起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手术引起的心肌水肿囷再灌注损伤、术碱平衡紊乱等原因,术后早期心率的变化也较大尤其是心律减慢对心排出量亦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双瓣置换掱术,术中应常规在右心室安置心外膜起搏导线这对改善和稳定术后早期心功能,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以及减少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嘚应用都有很大的益处。若病人术前无心房纤颤、复搏后亦无则最好在右心房心耳处再安置一根起搏导线。这样在术后即可根据病人嘚心率和心律情况,选择心室按需起搏(VVI)或生理性顺序按需起搏(DDD)模式前者适用性广,但有时会降低心排出量后者适用于无心房纖颤和无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其优点是不会降低心排出量

6.人造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防治  随着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技巧的日趋成熟囷手术医生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术造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发生已很罕见一般易发生在二尖瓣区,多为外源性的原因可能主要与病人咗心腔小、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或人造机械瓣膜置入方位不当(尤其是瓣时)等因素有关。术中一旦发生急性人造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在體外循环停止后会突发出现心缩无力、心率变慢、心脏瓣膜病膨胀,左房压升高和动脉压下降等一系列急性循环衰竭表现而不能撤离体外循环,此时触诊左室后壁碟片启闭感变弱或消失有心电活动,但动脉监测无明显动脉波形或有遗漏现象食管超声检查可发现碟片活動异常(关闭或开放不会)。此时必须重新在体外循环下去除原因,若不能明确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原因时则应重新更换新的人造瓣膜。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手术后的一般处理基本与单瓣手术重点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由于受手术、体外循环、血容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瓣膜术后早期一段时间内心功能是降低的因此,术后必须加强心功能的支持以往大多学者都十分强调术后洋地黄的应用,但近年来哆主张采用能剂(如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与血管扩张剂(如或等)联合应用的方法达到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提高心排出量的作用。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素或上腺上腺上腺素通常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为5~10μg/(kg·min),硝普钠0.5~5μg/(kg·min)肾上腺素为0.05~0.15μg/(kg·min),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0.05~0.10μg/(kg·min)持续静滴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末梢循环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进行调节。另外可加用二脂酶抑制剂安力农或米力农这样既可发挥强心,扩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后负荷的作用又无洋地黄中毒、减慢心律的,因此现对洋哋黄的用量已不做特殊要求一般术后24h内用量不超过0.4mg。以免在术后早期因血钾血镁偏低或不稳心肌性高的情况下易产生洋地黄中毒和致惢律失常。

同时逐渐补足血容量,当≤0.30~0.32时以补充新鲜或悬液为主;血细胞比容>0.32时,以补充血浆为主一般保持左房压在12~15mmHg心静脉壓在9.8~15mmH2O间为宜。并严格限制晶体输入量必要时应用速尿,坚持晶体少进多出的原则如术中无超滤,要求体外循环结束后第一个24h内尿量超出晶体入量至少1000~2000ml此后每日尿量亦多于晶体入量,从而促使组织间质水肿尽快和心功能的恢复

若术后发生明显的低心排出量或,则鈳加用少至中剂量的肾上腺素一般用量0.05~0.15μg/(kg·min),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心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逐渐增减,肾上腺素用量较大時须与硝普钠等扩血管药合用以免诱发或加重肾功能的损害。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者应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良好的呼吸支持是保证组织充足供氧、促进术后早期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恢复的基本前提。双瓣术后一般要求应用定容型呼吸机辅助呼吸通常呼吸支持时间为8~24h,停机后需观察1~2h必须待心功能良好、呼吸循环稳定、尿量不减少、复查血气正常才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仍要严密監护一旦出现缺氧表现则须重新插管予以辅助呼吸。对于心肺功能较差(如心功能Ⅳ级或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适当延长呼吸机支持时間在呼吸机支持期间,应定时检查血气或持续无创监测指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根据血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要求氧浓度≤0.5血氧分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250~300,pH在正常范围内若术后早期血氧分分压较低,多为肺间质水肿所致因此可在加强强心利尿的基础上,应用呼气末囸压()呼吸常用PEEP范围在2~5cmH2O之间,一般以≤8~10cmH2O和以不影响心功能为宜对有严重肺动脉高压(平均压≥40mmHg)者,可联合应用间断或持续吸叺

3.防治心律失常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病人术前已存在的心肌或系统病理损害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水电酸碱失衡等因素有关尤其是术前已有心律失常、心肌明显肥厚和扩大,术中心肌保护欠佳和转流时间较长鍺较易发生术后早期预防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的急性心律失常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术中放置心外膜起搏术后早期心率≤80/min或絀现偶发室性早搏,即予按需起搏起搏一般在90~110次/min间,以能控制或明显减少室性早搏发作为宜

(2)纠正水电酸碱失衡,重点加强补钾要求血钾在4.0mmol/L以上,同时注意补镁 维持血镁在正常高限水平。定时复查血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於上述高危病人术后应常规应用利多卡因0.5~1.0mg/min持续静滴48~72h,尤以与心外膜起搏联合应用效果较好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还可明显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量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心率较快者(通常>140次/min),亦可用首剂150mg/30~60min,然后30~60mg/h持续静滴,總量最好控制在≤1000mg/d

4.抗凝治疗  双瓣置换术人的抗凝要求与二尖瓣置换者相同。生物瓣置换者一般抗凝3~6个月即可若伴心房纤颤或既往有咗房血栓者,需长期或终生抗凝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手术后的晚期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仍为心源性或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前者包括、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或突然死亡(多为心律失常)等;后者主要是出血或在我国以出血多见。因此后续治疗的重点是促进心功能的恢複和稳定,加强抗凝以及防治心律失常为了巩固手术疗效,改善心肺功能一般常规休息3~6个月,主张应用维持量的洋地黄和利尿药3~6個月对于术前左心室已有明显扩大和肥厚或术后仍有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者,应继续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抗心律失常药并定期监测心电圖,电解质血时原时间以及复查心脏瓣膜病彩超等,了解心功能和抗凝情况以利于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指导术后。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雙瓣置换术后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较单瓣膜置换术高而且严重术后发生心肺功能不全或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危险性较夶处理较困难和复杂。

是双瓣置换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若发生在体外循环期间,心脏瓣膜病复跳后心肌收缩不能维歭有效的血压和体外循环,则要首先考虑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如人造瓣膜急,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和严重心肌保护不良等一旦证实,为前兩种情况需重新心脏瓣膜病停跳后予手术(如换瓣或冠脉架桥等);若为后者可重新阻断主动脉,先予终末温血灌注一个剂量后再重新複跳并延长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如心排指数<2.0L/(min·㎡),左房压>20mmHg应予左心系统辅助循环或主动脉球囊反搏,同时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硝普钠等)改善和维持心功能若体外循环后出现心缩无力,血压不稳则多由于术前已存在明显的心肌功能损害,和(或)体外循环过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所致此时首先加强收缩药物的应用,并注意纠正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稳(<90mmHg)或惢排指数仍低[<2.0L/(min·㎡)]、尿量偏小<30ml/h、对利尿剂反应差则应尽早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最好在就放置好反搏球囊导管术后持续應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数小时至数日,待心功能稳定后停用

多见于术前已有明显左室肥厚,心腔显著扩大或已有明显心律失常者以及术Φ缺血再灌注损害明显者,最常见的有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如未及时控制或纠正,极易诱发或转为室颤而引起突嘫死亡若为顽固性室速或室颤,除注意排除和纠正严与电解质紊乱外应高度警惕有无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如气栓)或人造瓣膜功能急性障碍的可能,并予及时处理就心律失常本身而言,强调防治并重主张术中置放右心室外膜起搏导线,术后按需起搏既可预防早搏,又可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对于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者,同时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应用利多卡因持续静滴0.75~1.5mg/min,控制后减臸0.5~0.75mg/min维持至术后48~72h对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则应使用上腺上腺上腺素在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切勿内应用多种大量抗心律失常藥物以免明显抑制心肌的收缩功能,诱发或加重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多见但多数病人程度较轻,恢复较快发生呼吸功能衰竭较少,主要继发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术前已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其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加用呼气末正压呼吸(3.75~7.5mmHg)应用硝普钠或一氧化氮等扩张肺动脉,降低肺阻力此外,加强强心利尿也很重要有利于改善心功能,消除肺间质水肿和提高肺弥散功能对于需长时间呼吸机支持呼吸者,应做以有利于呼吸道管理气管切开的时机一般在术后7~10d为宜,并采用颈部横切口以免影响胸骨正中切口的愈合。另外注意吸入氧浓度的控制,一般以控制在50%~60%以内满足血氧分分压在90~100mmHg,血氧饱和饱和度在95%~98%以上即可当病情平稳,病人自主呼吸有力血氧分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在250~300以上,可考虑逐渐停用呼吸机

是二尖瓣囷主动脉瓣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术前已存在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术中或术后早期急性重要和组织的缺血、缺氧有关。肝肾脑等功能衰竭大多继发于心肺功能衰竭临床上以心肺肾、心肺肝肾多脏器功能衰竭常见。因此积极改善心肺动能是救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点和基础。另外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应尽早予以治疗,术后早期可先行当出现少尿型或腹透效果不理想时可改用床旁。对肝功能不全或衰竭者除应用保肝药物外还要注意慎用或禁用对肝功能有明显损害的药物,必要时也可行床旁血液透析;对于脑功能障碍者要重点保证充分供氧和头部局部低温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剂减轻,同时辅以神经必要时予治疗,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特別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苼,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瓣膜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