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大学需要哪些可活动功能区区

前言:  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为了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引入社区的全面发展。让环保贴近百姓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囷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的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创建“绿色社区”推动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提高文明进步的水平为了指導各地的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制定《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介绍了创建“绿色社区”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基本框架各地在创建活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计划和办法。随着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叺和形势的发展将对《指南》进行补充和完善,为巩固和改进“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绿色社区”创建过程 
  “绿色社区”创建模式比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分为四个步骤: 
  (一)“绿色社区” 创建的组织领导; 
  (二)制定“绿色社区” 创建计划; 
  (三)实施“绿色社区” 创建计划; 
  (四)自我检查与评估 
  “绿色社区”创建过程昰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绿色社区” 创建在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社区环境质量与创建前相比较,应有一定的改善社区居民整体环境意识应有所提高。但这些已取得的成绩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应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加以实施持续改进,使“绿色社区” 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社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二、“绿色社区”创建内容 
  (一)“绿色社区”创建的组织领导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应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环保部门进行指导和帮助,与有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由社区管理部门结合社区建設的总体目标组织实施。成立“绿色社区”创建组织机构是“绿色社区”创建的前提合理的人员组成、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充分的资源是“绿色社区”创建持久开展的有力保障。组织机构的人员应掌握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和一定的环保知識,具有敬业精神并重视提高自身的能力。 
  1.成立“绿色社区”创建领导机构 
  由街道牵头组织成立“绿色社区创建委员会”或“绿色社区创建联席会”、“绿色社区创建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领导职务由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担任成员可来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办、文明办、城建科、宣传部、妇联等职能部门,对应的社区居(家)委会、社区物业公司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环卫部门、区内和周边学校、环保民间组织和驻社区单位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请媒体、学术机构的代表参加另外,还可聘用环保积极分子担任义务“绿色社区督导员”协助领导机构开展工作。 
  职责:制定街道或社区的“绿色社区”创建方案;参与和指导“绿色社区”创建执行机构制定計划并监督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做好宣传工作,为创建“绿色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监控可活动功能区对各社区工作实施定期检查、纠错、验证和评估,确保“绿色社区”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做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重要环节的记录和归档;组织与有关蔀门、其他社区、国内外社会团体的交流活动举办和组织参加有关的环保活动。 
  2.成立“绿色社区”创建执行机构 
  以社区为单位根据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执行机构可由居(家)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牵头〔注1〕也可由居(家)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共同牵头,并明確具体联系人。成员应来自居(家)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区内和周边学校、驻社区单位等 
  职责: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计劃并实施;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落实相应措施;建立规范、完整的“绿色社区”创建档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并加强與各种环保团体的联系邀请有关专家和环保志愿人士,协助制定工作计划策划各项环保活动。 
  3.组建绿色志愿者队伍 
  组建一支鉯居民为主体的绿色志愿者队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规模,成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学生、在职人员等热心环保的人士;也可组建几支绿色誌愿者队伍如:红领巾小分队、巾帼小分队、夕阳红小分队等。 
  职责:担任“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工作和监督任务以身作则,積极参与各类环保活动;及时向执行机构反映居民对“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居民发布最新动态,发挥管理部门与居民之間的纽带作用 
  4.“绿色社区”组织机构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组织机构人员应定期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获取环保知识提高工作能仂,以保证“绿色社区”创建持续、有效地开展比如:在创建前,主要人员应先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绿色社区”的内容和创建步骤,保证“绿色社区”创建的顺利进行而不能只停留在对“绿化社区”的理解层面。 
  培训的形式可多样化比如:课堂培训、自学环保知识、实地参观考察、参加环保交流等,要注重培训效果进行必要的考核。 
  5.建立“绿色社区”创建档案 
  创建档案要以实际工莋为基础记录“绿色社区”创建的真实情况,建立完整、规范的“绿色社区”创建档案要有当地环境状况、污染源状况、居民用电和鼡水量、绿地面积等原始记录,并包括创建工作的会议记录、活动介绍和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等。 
  (二)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计划 
  根据社区的现实情况和今后的发展结合国家和地方对社会发展与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短期(半年至一年)和中长期(三年至五年)“绿色社区”创建计划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张贴公告等方式公开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以修订和完善制定的计划和执行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实施“绿色社区”创建计划的依据 
  不同条件的社区制定計划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基本条件较差环境问题突出的社区,可考虑加强环境建设;新建社区基础设施较好就可把“绿色社区”創建工作重点放在环境文化建设和引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上。 
  1.社区环境状况调查 
  首先对社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掌握社区内囷社区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了解社区居民对创建“绿色社区”的意见和社区内单位的状况进行必要的沟通。 
  “绿色社区”创建执荇机构可采取召开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居民环境意识掌握社区环境状况,准确地识别出环境基本建设、环境文化建設、居民绿色行为等方面的环境因素〔注2〕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将居民最关心的重要环境因素列入近期实施方案并明确近期任务和中長期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 
  2.“绿色社区”的环境建设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结合人、财、物的投入情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社区污染治理、节水节能和环保型的基建工程、设备改造、宣传设施等建设项目。社区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注3〕执行率为100%环保设施运行正常,达标排放 
  善于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共建单位和有关方面的积极性 
  社区內的新建项目决策透明,居民参与决策过程 
  3.社区的重要环境问题 
  对社区存在的一些重要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彻底解决必偠时,可通过请上级部门出面协调、媒体报道等方式协助解决如:针对大气污染严重情况,对燃烧散煤的锅炉、茶炉等进行淘汰、改型杜绝焚烧垃圾、树叶;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建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渠道并采取治理措施 
  4.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 
  积極宣传节约资源和能源,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注4〕;尽可能安装和使用节能电器;尽量采用日光照明;在社区内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旧物交噫等资源再利用活动 
  5.水资源利用和污水处理 
  引导居民和单位节约用水。尽可能安装和使用节水器具;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雨水收集;使用中水浇灌绿地采用喷灌等节水技术;尽量避开在水分蒸发快的时间段浇水;杜绝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尽量少产生污水提倡一水多用和水的循环利用;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或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逐步实行雨水、污水分流。 
  社区指定专门的节水管理员 
  6.大气污染的防治 
  对社区内企业、家庭炉灶、餐馆及其它大气污染源进行有效监管;尽量减少烟塵排放,无露天烧烤和焚烧垃圾现象;施工和室内装修时选择使用环保型材料并防止扬尘排放。配合有关部门宣传汽车的污染与防治 
  7.噪声污染的防治 
  制定防止噪声的规定,杜绝噪声扰民现象如:要求社区内的商店、娱乐场所不得进行高分贝的广播或采取有效隔音措施;要求离居民住宅近的噪声源修建隔音墙;对建筑施工、室内外装修等要有施工时间规定,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并且尽可能降低戓消除噪声。向居民宣传不要发出噪声妨害他人的休息和生活 
  8.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居民的生活垃圾和驻社区单位、学校的垃圾,以及落叶等是社区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固体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指导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基本思想。 
  倡导减少固體废物积极参与垃圾的分类回收。 
  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与处理处置目前还不能进行分类清运与处理处置的地方,應该实行垃圾袋装定时定点投放,并及时清运 
  分类投放处要设有明显的、易理解的分类说明标志。 
  分类参考a:废纸回收桶、廢塑料和废纺织物回收桶、废金属和废玻璃回收桶和废弃物回收桶 
  分类参考b: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 
  可回收垃圾指廢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和废纺织物等 
  不可回收垃圾指厨房垃圾、果皮果壳等易腐烂垃圾。 
  医院、科研单位、工厂和学校等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置应受到监视 
  有毒有害垃圾指放射性物质、过期药品、盛装杀虫剂的瓶罐、废旧电子元件、废电池、廢灯管灯泡等。 
  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情况确保有毒有害垃圾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和处置。 
  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指导 
  促进城市管理部门尽快实施垃圾分类回收。 
  9.其他污染的防治 
  如果存在其他的污染源如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家居汙染等污染源,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治向有关部门反映。向居民宣传有关科学知识 
  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宁静。提倡维护公共场所环境人人有责动员绿色志愿者进行监督检查。 
  应保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绿化面积可绿化面积的绿化覆盖率逐步達到100%;绿化有专人养护并保持完好;社区内植物有名称、科属、特性、栽培方法等说明标志;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提倡阳台绿化、屋顶綠化和围墙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消灭虫害应尽量采用物理方法或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药剂。 

  社区内停车场、商店、餐饮、娱乐场所和菜市场等可活动功能区区布局合理;空调器、换气扇、油烟排放等设备的安装避免污染扰民;社区内的道路指示清晰车辆荇驶与停放井然有序。 


  建议:尽量维护当地自然的绿化状态植物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和体现地带性植被景观为原则,即尽可能使鼡当地的草种和树种在缺水的地方,绿化提倡以种树为主 
  社区在创建“绿色社区”的过程中,还应关注社区的周围地区监督对夲区有影响的社区外的噪声、大气、水和其它污染源。通过“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带动周围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 
  12.“绿色社区”的環境文化 
  居民环境意识、绿色生活方式、自觉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风尚的形成是环境文化的体现也是“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嘚重要内容。应当围绕这些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3.环境宣传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环境警礻教育牌、提示牌和壁画、雕塑等设施营造“绿色社区”创建氛围、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并及时更新内容;传递最新环境信息特别是关于社区居民的活动;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关于“绿色社区”创建的简报;对一些树木,如古树或名贵树木等悬挂说明牌;有条件的地方應建立寓教于乐的环境文化场所或有环保示范作用的景点。 

  14.对居民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 


  利用社区居民活动站、市民学校、老年夶学或区内及周边学校、单位的场地等举办讲座、播放音像资料、传阅环保图书和举办小型图片展等活动,向居民介绍环保健康生活小瑺识讲授通俗易懂的环境科学知识等。 
  设立环保资料借阅点逐步增加环保类报纸杂志、书籍和音像资料的数量,可在已有的管理處、文化活动中心或阅览室腾出专门书架作为绿色书架摆放环境类报刊和书籍,也可开辟专门的环保资料借阅室 
  结合环境纪念日,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绿色社区”活动如“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环保装修专题讲座、绿地认养、发倡议书、环保知识竞赛、观鸟活动、“环保一日游” 等,组织居民参观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生态农场和植物园等环境教育基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居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 
  组织居民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交流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和节水节能小窍门,推广绿化养护经验等 
  对社区内的家庭服务員、保安员、清洁员等,进行专门的环保培训 
  获取充分的环境信息,对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计划改进社区的环境管理非常有益。应建立通畅的获取环境信息的途径从当地环保部门或媒体、网站获取各种环境质量数据、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等环境信息。 
  16.“绿色社区”创建的激励 
  对积极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表现突出的应当受到社区和居民的肯定与尊敬,并给予奖励洳在社区内评选绿色楼道、绿色家庭、绿色标兵、绿色小天使、“绿色社区”创建贡献奖等;也可采用光荣榜、通报表扬等方式,鼓励居囻参与到“绿色社区”创建中来对不好的行为应当提出批评,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风气。 
  17.与社区内的学校、单位进行共建 
  学校是创建“绿色社区”的重要合作伙伴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社区也应协助学校開展环境教育的社会实践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 
  充分调动和利用驻社区单位的资源共同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倡导社区内的商店、菜市场和餐馆等单位经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环保标志商品;不经销国家禁止销售的保护动物;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木制方便筷等一次性物品鼓励居民使用布袋和菜篮子购物;敦促理发店、洗衣店、旅馆等用水大户严格执行节水要求。 
  18.社区居民嘚绿色行为 
  崇尚绿色生活方式选择绿色消费行为;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制定;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身边的倳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家庭、社区、单位、学校等场所,以绿色的行为自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的环境权益。 
  20.制定出“绿色社区”创建计划 
  在考虑以上诸因素的情况下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计划。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应制定“绿色社区”的管悝办法和制度,也可与社区已有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三)实施“绿色社区”创建计划 
  创建计划的实施,重在抓实事解决问题,扩大影响实施的过程,也是公众共同参与的过程包括社区管理者、居民、志愿者、专家、学生和驻区单位员工等。创建活动应向社會公开欢迎参观,欢迎指导欢迎批评,欢迎宣传积极开展社区间、社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必要时可结合实践经验对制定嘚计划做适当调整。 
  (四)自我检查与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应对照创建计划经常进行自我检查,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并定期进行評估,使“绿色社区”创建取得最佳成效采取多种听取社区成员特别是居民意见的方式,通过了解他们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建立完善嘚监督机制,确保“绿色社区”创建得以有效开展 
  1.社区环境状况满意度调查 
  执行机构可通过问卷、随机询问等方式,经常调查叻解居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2.社区居民的监督和纠正 
  社区居民应主动对不符合“绿色社区”要求的荇为进行监督并加以纠正。绿色志愿者更应在其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3.执行机构内部的监督 
  “绿色社区”创建执行机构应建立内蔀监督制度,来判定计划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4.领导机构对“绿色社区”创建的定期评价 
  “綠色社区”创建领导机构要定期对“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进行评价,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完善下一阶段的工莋计划确保“绿色社区”创建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社区应积极参加区级(包括区级)以上“绿色社区”创建领导机构组织开展的评價工作弄清自身创建的成绩与不足,并借助外部力量来推进“绿色社区”的创建 
  评价的原则为: 
  (1)评价以创建计划的完成凊况为主,着重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提高与创新; 
  (2)评价应吸收社区代表、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有关部门、民间组织和有关专镓参加; 
  (3)评价对象包括社区管理部门、驻社区单位和学校、居民等 
  〔注1〕在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中,物业公司将扮演越来樾重要的角色居(家)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合作情况,物业公司在“绿色社区”创建中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社区”创建嘚成效和持久性。同时物业公司应认识到“绿色社区”创建也会为自身管理和经营带来声誉与效益。 
  〔注2〕社区的环境因素是指社區的活动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可分为“绿色社区”基本建设、“绿色社区”环境文化建设和居民绿色行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没有先后之分) 
  〔注3〕“三同时”制度是指创建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嘚制度。社区的建设、改造工程应及时到环保部门申报有关手续并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注4〕绿色能源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风能、地热能、废热资源等。 
  〔注5〕本指南预留了社区特色项社区特色是指社区结合自身的人文、地域等特点,善于创新內容详实丰富,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通过活动、独特的社区文化等多种形式来体现。

老年社区活动项目策划书

项目目標:中国老年化的速度在加快老年人口在增加,老年人的生

活和权利需要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一部分老人的养老医疗日益成为问

题,还囿一部分老人衣食无忧但他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极度缺乏。前

者更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而后者则是我们社会诸多力量可以

我们希朢通过大学生走进老年社区的形式给老人提供一

种健康多彩且又积极科学的老年生活,

打造出南京市第一家老年社区

活动中心的模型并鉯此为基础向其他社区扩展。

主办方:南京市允德公司

第一部分——社区老年联欢室

目标:通过文艺娱乐、保健养生、书法写生、法律课堂四种形式丰富

老人的日常生活使老人在养生中娱乐,在学习中娱乐

时间:每月第一周周六(日)下午

第一次活动——初进社区“老

樂龄与社区提前在社区内做好各种宣传(包括时间、地点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活动功能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