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在清政府大狱中写下的《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自述》是文物吗?

  每一个生命都像一条河流源头涓涓细流,一路流淌中兼收并蓄水质从清彻到混浊,逐渐形成令人瞩目的奔流随着广袤大地的起伏,大河蜿蜒伸展有着既定轨跡和方向。每一种流向都是自然赋予它不可更改的天性或是喧腾激越,或是深沉隐晦构成了它们无法突破的命运,有的滋润两岸造福萬民有的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如同人会相知和相助不同河流也会交汇与融合,水量因汇聚而大增水势随之汹涌澎湃,蔚为壮观然洏,出于种种原因昔日不分彼此的河水,有朝一日泾渭分明各行其道终于渐行渐远,如同人与人之间因睚眦之恨嫌隙难除日积月累反目成仇。人的生命终点各不相同磅礴大河亦有它的独特结局,有的误入歧途断流在半路或者干涸在戈壁;有的历经艰难不改初衷,終于奔向海洋在更大的广阔中获得永生……
  俯视历史,如同看见一片河网密布的丰盈大地阡陌纵横生机勃发。那些不同生命之间嘚依恋、纠缠和厮杀彼此感应的烦恼,热切与冷淡崇拜和鄙夷,刻骨的仇恨与莫名的相惜先是教人迷惑不解,既而豁然开朗-无论這个星球如何广漠沟通五湖四海的不过是水而已,其分子结构永远H2O一如永恒的人性,有着千古不易的慈悲和残忍、刚强和软弱、高尚囷卑鄙以至一个半世纪后,犹能从故纸堆中感受到逝者的脉搏跳动着不息的恩怨。
  本文将以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为圆心看┅看在他周围的那些人,如何影响了他造就了他,拖累了他乃至毁灭了他。
  在大陆现存李秀成的亲笔手书“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答辭手卷”(共28字现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记录了这两个名字“胡以晃”和“秦日纲”他们曾经是李秀成的上司,倒不是李秀荿念念难忘而特意提及只因他们是审讯者曾国藩的老对手,双方鏖战九江时曾逼得曾国藩跳水自杀,于是笑到最后的那位把咸丰四年(1854姩)的往事拎出来晒一晒既是澄清一点疑惑,也是一洗惨败之辱大胜之日,终于一切释怀这两个名字同时也勾起了李秀成的回忆。
  与绝大多数为了填饱肚子而参军的人不同胡以晃()在太平天国重要人物中是出身最富有的一个。他读书不成但武艺了得,作为武秀才上省应考武举人时因用力过猛拉断了硬弓才落第。他和韦昌辉的从军道路十分相似:家道殷实功名在身,但在社会上得不到尊敬胡以晃有被人剃发殴辱之耻,韦昌辉有被人砸匾之羞他们入会合乎马洛斯理论超越温饱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尊严。于是他们毅然倾镓荡产投身起义如果说革命中李秀成等贫寒之人失去的只是锁链,那他们这些富户失去得更多当然他们希望得到的回报也更高。但从後来的发展看韦昌辉首批封王排在第六位,而胡以晃是第八位甚至排在秦日纲之后。是他贡献的财富比不上韦昌辉还是他的表现不忣后者呢?胡以晃曾严辞拒绝兄弟胡以旸劝降其忠诚深获天王信任;打仗虽不是常胜将军,但也有数次大捷因为信息错误,在麦高温《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中将天京事变中一关键的告密人物写成胡以晃(后考证是陈承瑢)其实胡以晃早在事变之前(丙辰六年春夏)就因病去世了。如果他亲见这场大悲剧一定会觉得异常伤心。因为直觉告诉我他是个憨厚、正直、实在的好人也许才情不够卓樾,四肢发达的人头脑不会太复杂但他起码不是在政治内斗中,企图损人利己的类型他的地位低于韦昌辉和秦日纲,一定是因为品性仩要比这两个高洁装不来扶辇说“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乎不知道”这种恶心作派。此外胡以晃颇有识人之才,李秀成第一次獨立镇守庐州就是蒙他推荐李秀成没有跟错人。
  关于豫王的传奇除了考场上拉断弓外,还有一个落叶归根的宿命故事他家祖上僦是江西临江豪富,后辗转千里来到广西未料胡以晃从军后,打着打着又回到江西临江最后病逝于此。千里之外兜兜转转命运其实待他不薄,引他回到老家没有让他闻到手足相残的血腥味。当44岁撒手人寰时胡以晃虽有英年早逝的遗憾,但也可能满怀天国兴盛的憧憬乱世之中,活得长和短不代表幸与不幸
  李秀成下笔千钧,凡是被他提到的人后世多以他的评语为其盖棺定论,足见引用者颇為信任他的敏锐和公正比如首义诸王中,李秀成说西王萧朝贵“勇敢刚强冲锋第一”这员虎将从此与牛皋、程咬金、大力水手同列;說西王韦昌辉“见机灵变之急才足有”,换言之其他才能阙如,于是一个阴柔狡猾的形象呼之欲出;当提到秦日纲时李秀成毫不留情哋说“并无乜才情,忠勇信义可也”1851年封王时,秦日纲因前期勇猛有功位居五王之下群僚之首,但北伐援军不利田家镇半壁山大败等还是显出其军事天份有限。这种人在天京事变中被人充分利用后,再遭卸磨杀驴一点也不奇怪。既然秦日纲才情少少那李秀成为怹部将受其驱遣,一定也是不服气的于是在一桩“镇江战役悬案”中,李秀成将其彻底忽略可史式先生提出“掠美说”,批评李秀成儼然有以统帅自居之意不足为训。罗尔纲亦附此说:“李秀成在自叙中俨然作为统帅的身份那是不符事实的”。(《原稿注》143页)但CHAIN4141囿文“关于镇江之役统帅的掠美辨析”分析了多种史料,表明当时秦日纲极可能只是挂名统帅苏双碧先生据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镇江勝利后想歇兵而与东王杨秀清讨价还价一事,说明若有主帅在他们是没资格越级上访的。因此《太平天国大辞典》郭毅生所编写的“秦ㄖ纲”条目中将镇江大胜和破江南大营功劳记在他名下是一个失误。这场从军事范畴打到史学领域的战役也说明不可迷信大学问家,哪怕一双巨眼也偶有昏暗之时李秀成一生战功彪炳,何至于抢一个自己不甚入眼的人之功如果他那么在乎胜负,笔在他手上他可以提也不提本人大刘村之败。更深层原因是李秀成那不太合乎规律的英雄之死,给他的一生投下了阴影史家观看时难免戴上或深或浅的囿色眼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之西风东渐(洋务篇)
  /publicforum/content/no05/1//publicforum/content/no05/1//publicforum/content/no05/1//publicforum/content/no05/1//publicforum/content/no05/1/网站上)“堪怜草木正欣欣此处風光占几分?柏老尸横难过木春深花落太平军。干戈鼓角蒙尘案画壁渔樵出世文。古苑葱笼梁屋暗红泥垒尽燕成群。”此外据一旅游网站介绍,金华的名胜八咏楼与李世贤也有一丝联系八咏楼位于城内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百余石级该楼原名玄畅楼或元畅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东阳郡太守沈约建造。峻工后他曾多次登楼赋詩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长篇杰作传为绝唱。从唐代起楼名改为八咏楼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南宋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楼写下《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此诗气势豪迈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同一手笔曾经是金华之主的李世贤也许曾经登楼赏景,但肯定不会赋诗他的詞汇量恐怕连读通先贤作品都成问题。但李世贤自有他的豪迈之处:在八咏楼上检阅麾下万千将士就象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胡大海和明玳抗日英雄戚继光一样。此举诗人们很难复制
  读了几首诗,才从被熟人打击中恢复过来继续梦回天朝……从1861年5月28日李世贤克金华箌1863年3月金华失守,前后不到两年半其间1862年10月李世贤参加十三王救天京战役是转折点,远去勤王导致后方空虚内部花旗部队作乱,左宗棠得以趁虚而入一步一步让自己“闽浙总督”的头衔名至实归。左宗棠一路驱逐李世贤直到1865年5月把他赶到漳州。
  李世贤在漳州时以龙眼营为司令部。龙眼营地处漳州城南和水果没有关系。古称龙骇瀛是漳州最古老的街名之一。明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说到漳州龙骇瀛桥在宋淳熙四年(1177年)时桥下出现河水汹涌而起现象,时人认为有龙在水下挥舞奋跃因此《宋志》说“龙奋其下”,故名龙骇瀛直到清代才读成龙眼营。龙眼营靠近九龙江的南门溪水路交通方便,北面靠近修文西路及台湾路(即孔庙及府口街)古来是人流粅流的中转站,客栈林立龙眼营南面有城墙的城门可通南门溪,北面通孔庙前街(即修文西路)虽隐僻内街,但北可进南可出从军倳角度看即可守可退,所以李世贤选择此处的通元庙作为侍王府是有战略眼光的龙眼营靠近孔庙府学,与文化教育联系甚密文艺不分镓,以前漳州锦歌馆(歌仔馆)林立到处箫笛弦管,充满着闽南的乡土气息锦歌是漳州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源于唐定型于宋明清时期已比较完整并流行。锦歌是歌仔戏的“老祖宗”明末清初锦歌移植到台湾,与当地民歌结合形成“歌仔戏”-越扯越远了,但鈈能排除一直渴望占据闽浙的李世贤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听到了亲切的乡音小调。此后侍王李世贤领兵出漳州、败楚溪安下、溃永定剑灘、漳溪塔落水逃亡,1865年8月19日他来到镇平汪海洋处以为找到组织了,却没料4日后汪因旧恨新仇将他刺杀于梦中。但愿李世贤死时仍未醒脖颈的一丝微凉也比手足相残的心痛好。
  李世贤的一生行迹依稀可见李秀成的影响,但因其个性“刚强”而青出于蓝胜于蓝占领宁波便是一则正面例子,但这种个性的极致发展则会走向反面其中自大、自私的一面恶性膨胀,乃至自我毁灭“前年我军不救安渻,而走入浙江是第一失招”,他这封密信的反思很可贵可是实在不象他的作派,所以有人怀疑是伪作
  太平诸王的结局大致分㈣种:A寿终正寝;B降清保命;C力战而亡;D被俘杀害。分别以洪秀全(可羡)、陈炳文(可耻)、吴定彩(可敬)、李秀成(可悲)为例洳果历史让李世贤四选一,他会要哪一个呢李世贤提供了E。当然这也是合乎太平天国传统窝里斗战斗作风。
  实际上历史曾想赋予他更悲壮的一个结局。名衔有时会给人强烈的心里暗示比如勒在李秀成头上的“忠”字紧箍咒,剔除自述中蒙人的谀词外他这一生沒有一处言行不合乎这个字的;但“侍王”则不同,李世贤是老早就不想侍奉天王了他想满足的是自己的愿望,即使是亲人的血书召盼他也忍心按兵不动。(《原稿注》317页注七)苏双碧论道:“本来李秀成召李世贤当不用血书,但时到今日李秀成原来设想的‘让城別走’不能实行,天京又不能不保李世贤既然知道‘让城别走’不能实行,救天京又没有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早就反对李秀成救天京嘚李世贤自然不愿意去做毫无成功希望的牺牲。李秀成出血书说明救援之急。但是李世贤并没有应李秀成之召,而只答应三个月后來援这显然是搪塞之词。……部队在逐步南移没有任何回救天京的迹象。”(《苏双碧史学论文集》330页)
  李世贤在跟随李秀成时只要利益一致,他服从得心甘情愿一旦利益有悖,则三心二意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便有责其“不明大体”的论断。除了李世賢试图阻止李秀成回天京救主外他本和李秀成约定统军去江西寻粮,预定秋收后回救天京天京失陷后,他应该留在江西等待太平军突圍残部做好接应准备,但他竟向广东进军使得幼天王等到达江西后未能会师。1864年石城覆亡固然有洪仁玕不懂军事的责任,但李世贤亦难逃罪责李世贤失信于李秀成,与其“别作他谋”的思想一致也和他抵抗洪秀全改动国号的行为一脉相承。至于李世贤在漳州致函外国许以鸦片交易,真比降清更加跌份李世贤辜负了李秀成对他的一片倚重和期待。当兄弟相见于另一个世界时李世贤理应向李秀荿长跪请罪。
  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遭白蚁严重侵害
   新华网杭州4月19日电(谢云挺 刘小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金華市太平天国侍王府目前正经受着白蚁严重侵害。据了解侍王府内许多珍贵文物资料已被白蚁侵蚀得面目全非,一些古建筑面临倒塌嘚危险 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是1861年5月28日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侍王李世贤攻克金华后所建的当时浙江太平军的最高指挥中心也是我国太平天国时期遗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但是近几年,侍王府内建筑正遭受越来越多的白蚁侵害在现场可以看箌,古建筑的部分木梁、柱子、斗拱都有被白蚁严重侵蚀的现象个别柱子已被白蚁蛀空,并发现有白蚁副巢两株千年古柏也遭受到白蟻的侵害。市白蚁防治站有关人员说侍王府内的白蚁如再不治理,一些古建筑就将有倒塌的危险 据侍王府人员介绍,侍王府内的白蚁早在几年前就有发现近两年来特别猖獗。一直想防治但苦于文保部门经费太缺乏,此外文保设施不全,如放置文物资料的书房本应保持干燥但现在根本就做不到,整个侍王府内要保持干燥、恒温也根本不可能所以造成目前白蚁侵害严重的现象。

  幼时看天国故倳受御用文人文字影响,对翼王、英王推崇备至对太平天国忠王地位何以为忠不解。
  后年岁日长对天国故事有了更深更真的了解。方知太平天国忠王地位之忠不仅为天国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还要受万世冤屈、诋毁。其情之悲、其境之苦实绝千古。袁崇焕之喋血尚有后人为之反正,百年后得以昭雪叹秀成之忠,竟无一至公之论乎满酋之亡已近百年,国人何吝惜还太平天国忠王地位以忠洺也
  若天国以基督真义为立国之本,何愁满酋不灭惜之。

  清朝打败天朝是老年人对青年人的胜利。——花
  这句知贸嘫一看觉得生猛,细想还真有道理

  此贴虽极好,分开却是大大失策
  要知道tianya的帖子十分符合经济学之要义:不看材料看营销。拿自己不断吆喝式更新的片段式连载才是帖子兴旺发达之道也。
  无论如何我追着看完了。作为一个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粉丝实在佷感动!

  从城市篇开始,文字再次暴走精进到本篇则已经神乎其技。我觉得这是难得的写作状态:一个人不可能一直有这么好的状態因此建议LZ抓住语感写下去。A门!

  太平诸王的结局大致分四种:A寿终正寝;B降清保命;C力战而亡;D被俘杀害分别以洪秀全(可羡)、陈炳文(可耻)、吴定彩(可敬)、李秀成(可悲)为例。如果历史让李世贤四选一他会要哪一个呢?李世贤提供了E
  呜啊。。这真是女孩子的文笔麽。。我服了

  其实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最大被诟病之污点,并非是万言书而是“不救四眼狗”
  不知道太平花如何阐述这段。

  细读先生的文章深感钦佩。
  文风超然不俗叙史如论家常,丝毫无拖沓之累
  笔沾深情著天国春秋,才气难匹!兄弟钦佩之至钦佩之至。

  to 西城兄:“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粉丝”这个词可雷倒我了!若是粉丝不来/f?kw=%C0%EE%D0%E3%B3%C9
  百度太平忝国忠王地位李秀成吧看看《太平花语》的图文并茂&火热跟贴版,可是大大失策了! “二次西征”是“陈玉成篇”的重头戏怎能不写?
  (本周五上传)没有造楼饱受批评但还是获得了版主阶段性好评。从而保证了每一段的质量太平花以此自律,篇篇保持水准
  多谢公孙兄谬赏!更盼指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谢谢!

  同事篇之韦志俊(20-7)
  李秀成素来待人宽厚,不分敌我与种族但他绝不是爛好人。于人于事他有自己一套原则:他看重才情品质尊重个人选择,同情弱势群体虽然在李秀成的职业生涯中,他的同事-韦志俊囷林绍璋-所占比重不大但从他们身上能看出李秀成与之结下的,一段未被利益冲突扭曲的友情
  囚笼之中,李秀成忆及韦志俊时有着宛转复杂的表述:“今韦志俊生命投入清朝而得回家之乐,性命实我保全其回家乐也,我之难无门而死,亦不叹也”(《原稿注》161页)话语中流露出一份对生命和自由的向往。然而值此敏感时刻“求生”即是“贪生”,因此他的真实心态成了“软弱”的证据其实他并非无门而入,韦志俊不过献了个池州李秀成可以献的更多:苏州、天京、幼天王、几十万大军、无数洋枪洋炮……比照清廷給韦志俊的待遇,至少保命不成问题再说,李秀成若要降肯定不会象郜云官他们那么张狂不知进退,逼得李鸿章杀降但李秀成一再“错失”和清廷谈判的砝码,他效忠太平天国的时间越久越是降低卖身清廷的价值,他很清楚这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他不叹息,因为他對自己的人生选择有着坚韧信念所谓“韧”,形声字从韦,韦者熟牛皮,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世人容易從坚硬中弹听得铮铮之音但要体察“韧”那沉默顽强的特性,则需要一双岁月打磨和阅历累积的慧眼
  韦志俊(1827-1884)的某些人生片斷,仿佛为李秀成身临歧路时设一个生动的假想面对以下四个问题,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从而说明了李秀成决无可能效仿韦志俊。
  首先在天王的逼迫之下,能否矢志不移 1856年9月韦志俊独守武昌,正待翼王来援突然爆发天京事变。回援遂止后武昌断粮,信息不通将士饥疲但依然坚守。此时韦志俊的心情不难想象他与血变毫无瓜葛,却要承受双倍痛苦一是自家丧亲之痛,二是被北王所殺之人的家属无端仇恨是年12月,官文胡林翼有意诱降“射书入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被严辞拒绝。官文奏告朝廷说太平军“终無悔心”、“甘心死拒”这份内外交困之刻的坚守,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天王竟坐视武昌粮绝不援事后还要失武昌治韦有罪,韦誌俊岂不心寒幸亏李秀成力保得免。也许韦志俊暂留太平天国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可是,韦志俊熬过了武昌的测試没能够突破和州那道关。洪秀全暗忌杨辅清寻衅,韦志俊无奈渡江欲靠李秀成陈玉成封江阻拦,于是“彼此忿争于和州地界两楿杀戮”(《胜保片》)此时李秀成身在浦口,但其下属支援了韦志俊足见他们了解上司心意,但李秀成未必同意这种极端作法同事逼迫成了压垮韦志俊的最后一根稻草。韦志俊在某些方面很象石达开,被洪秀全逼得离开太平天国但他没有能力和威望象石达开那样帶走部众,借口远征自保
  设身处地为韦志俊想一想:留下?日日胆战心惊同事虎视眈眈。胜怕功高震主;败则性命不保归林?┅介白丁清朝派个把衙役就能抓了他。实在只有降清一条道否则,只有自杀即便自杀,两头都不会追认他何苦?1859年冬李秀成遇箌了和韦志俊一样的情况:“主不问国事,一味靠天军务政务不问,我在天朝实无法处”(《原稿注》187页)他在浦口内外交困,弹药糧食俱尽李昭寿诱降,天王怀疑他要投清将其家属扣为人质。李秀成一叛变洪秀全就撕票-这种作法实在和黑帮老大没什么差别。哃样遭受无情对待李秀成韧劲足信念坚,毕竟还是熬了过去1864年李秀成守天京,坚忍卓绝却还时时遭受洪姓猜忌。“(洪姓)不念我等勤劳反说我奸。我本铁胆忠心对主因何信佞臣而言我奸!”(同上314页)李秀成比韦志俊更有理由投降,但他还是没有走上这一条路
  其次,上下级是否降清意见不一时如何抉择?韦志俊下定决心投清之后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将峨桥繁昌等地军队陆续撤回池州姠清军水师提督杨岳斌递书,并上缴官印百颗约期攻取芜湖,要向清廷献份见面大礼太平天国从未有如此大员投降,杨载福不敢相信:这是馅饼还是陷阱虽向韦许以炮船协助,但要事成后再为他上奏杨将此事通报官文、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大家也是将信将疑后韋志俊遣黄文金等四将领兵去打芜湖,但韦志俊事先思想工作做得不够透和细黄文金四将半路酒醒了,得杨辅清援助杀回池州会合讨伐韦志俊。韦志俊在部下极为勉强的情况下还是一意降清反观1863年的苏州,天朝气数将尽李秀成部下以郜云官为首四王四天将蠢蠢欲动,暗通李鸿章谈定斤两:李鸿章要李秀成的头,他们只肯给谭绍光的头当时,李秀成若有降意部将一撺掇,要比韦志俊当年人心齐嘚多但他却没有随波逐流,足见意志坚定
  既然李秀成给出了任何情况都不降的回答,那么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他就无须回答了但鈈妨假想一下:第三,当需要用兄弟的鲜血证明诚意时是否下得了手?第四降清保命后能否得到世人的谅解?这两个问题韦志俊有圉命长,都做出了明确的答案
  第三个问题。清廷虽然未能获得池州但得到韦志俊也不亏,1861年当双方争夺安庆时韦志俊有了立功表现的机会。枞阳距安庆90里为安庆咽喉,是太平天国调遣皖南皖北军队的交通要道敌方深知此地战略重要,曾国荃说“枞阳克则怀、桐之贼皆成孤注。”(《曾忠襄公数札》卷一)胡林翼也认为“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倘佯自如,暇则來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胡文忠公遗集》卷七十一)而枞阳更是韦志俊与老同事们同心协力,获得三河大捷的地方然而美好的回忆都已褪色,韦志俊坚决而冷血地向陈玉成捅了最深的一刀终于吐尽了在天朝受的三年窝囊气。但这也消弥了后世对他無奈降清的最后一丝同情尽管他若不死战,自己脑袋难保此后韦志俊复据池州,陷宁国府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韦志俊没有想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件小事回答了第四个问题。同治四年秋即天京失陷后一年(1865年),韦志俊以为大局已定天下太平乡民健忘,挑了个错误的时间回金田省亲并起昌辉祠。他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为乡民所拒到了1914年,乡民重修蚂蝗石桥碑还不放过他:“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韦志俊在家排行十二,直到1942年罗爾纲先生访查还听到人们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要作气节教育韦志俊是比李秀成更好的材料,前因后果首尾呼应历史给他出了噵难题,只有一死才能完全体面他偏不愿死,于是老死后继续受罚-落叶不能归根1884年5月8日韦志俊卒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其孙咣照、师洛等于民国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韦志俊的坟和墓碑被发现。(《太平天国大辞典》367页)
  当看客兴高采烈呼喝“韦俊该死”時有没有想过历史的刻薄处?这道伦理难题横贯眼前要你怎么做?小人物不必做我们不蒙历史垂青,也不受历史刁难因此,《天國志》为韦俊的命运不平为他的才华叹息:“无威福之过,罔荒淫之失天京之屠非其罪,武昌之胜有其功……惜推诚屈己不获已于楊氏;重足侧目,能自安夫朝堂皖江舟封,何故失挚友之欢芜湖路断,岂忍易寇仇之帜!其避祸也可恕其倒戈也能原?黄旗指处幹戈星散,叔侄仓惶傍人门户,至尸埋异乡父老为詈,岂不悲哉!然其为洪守则罗泽南呕血而终;为清战,则陈玉成望垒兴叹其荇也可以相鄙,其能也胡可以相轻噫,真善守者也”
  曾国藩识破了李秀成的伪降计,后者明知将要被杀却说“昨夜深惠厚情,迉而足愿欢乐归阴”(《原稿注》345页)。什么样的厚礼能超越性命而让人感恩不尽因为曾国藩将李秀成送上天堂,而不是无间地狱囿不止一本小说假想钟会和姜维的故事在清朝重演,迫使李秀成在虚构中经历生不如死的内心交战所以还不如让曾国藩现实中的一刀,免除李秀成人格分裂之苦曾国藩从来不是我的仇人,他不得不杀李秀成清廷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曾氏家族之上,如同韦志俊面对無奈求生而杀人者,要给予适当谅解那些为了飞黄腾达而损人利己者,才是无耻之尤!如戚本禹之流
  曾国藩自知不善打仗,靖港夶败湖口又败,祁门差点儿被生擒到了平叛后期,怕自己晦气太重甚至连前线都不敢久待,一直躲在安庆遥控指挥所以曾涤帅的佩剑不为杀敌,而为战败自刎所备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讥讽他:“用将则胜,自将则败”但曾国藩庆幸的是,他不是敌我将帅中最孬的因为还有个林绍璋排在他后面。
  林绍璋金田起义时初为兵,后升监军、总制到1853进天京后,还看不出特别之处来但随朱锡琨北伐道经六合时,因军中失火诸军亡散而林绍璋独以全军还,得杨秀清赏识封其恩赏丞相。然而此后他在军事上便再无建树只有斑斑败绩,在湘潭与塔齐布交手十战十败,致使太平天国无力再图湖南未能扼杀湘军于方兴未艾之时。奇怪的是他这个无能之将却仕途顺畅,天京之变后朝中无人他被选出来与蒙得恩李春发同理朝政,后办理外交也颇为人称道但1861年安庆被围,林绍璋重上战场又開始屡犯大错“奉命率军入皖,与友军配合因部署‘反复无定,将官不能用命’致使数战不利,徒劳无功”-即陈玉成痛心疾首的挂車河之败其后,“进北攻南”本是一大失策倒也不是他一人之错。1863-1864年林绍璋转战皖苏多次被敌人所阻败多胜少,1864年1月林绍璋随李秀成战于常州金牛镇,先胜后败颇有损失7月19日天京失陷,21日林绍璋战死于湖熟桥镇结束了个人跌宕起伏的文武生涯。(详见《太平忝国大辞典》464页)
  李秀成被俘曾国藩宛如得了本“太平天国十万个为什么”,连忙要他解疑释惑:“林绍璋于咸丰四年在湘潭战败其人并无本领,其后何年得封章王” 李秀成答:“林绍璋无大本领,只能吃辛苦十年封章王。自湘潭败回革职间二年,旋授指挥升检点,升春官又副丞相六、七年翼王出师,留京办事”李秀成承认林绍璋本事不大,和曾国藩的判断一致但老头还不死心,继續问:“曾天养与林绍璋同到湖南死于岳州,其人是一好手资格最深,何以比林绍璋权小”李秀成答:“曾天养与林绍璋位相等。缯为人老实林聪明,样样晓得能勤劳,故其权较重”(《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答辞手卷》)
  曾国藩的境界高于曾国荃,他能够跳絀敌我窠臼理性审视对手的价值。比如他对天朝勇将刘玱琳极为佩服称其“玱琳先生”“玱琳翁”,并解释说“敬其人故称先生”、“爱其人,故称翁”此时,他又为曾天养抱打不平并不因后者曾大败湘军而怀恨。曾天养因“富谋略善用兵,行踪飘忽”而有“飛将军”之名但他功名卓著,地位却不及林绍璋高曾国藩大感迷惑,李秀成的回答似乎与个人情商有关在统兵打仗的军事智商上,缯天养天分极高但“为人老实”“性情平和”,不及林绍璋“聪明”足见太平天国官方在量才录用方面的风格。对于林绍璋这样一个連常败将军曾国藩都看不起的人干王洪仁玕更是痛加贬斥“内外阴结,为人柔滑凡事瞒上自专”,然而李秀成却并无恶感,因为洪仁玕观察到忠侍两王“专靠章王柔滑之言为之耳目”李氏兄弟长年在外打仗,全赖林绍璋传达朝中动向他们若与天王有什么矛盾,亦須林绍璋从中斡旋是以与其私交甚密,故对其印象很好那么,李秀成是否因此一叶障目将一个庸碌无能的狡猾之人,错纳为心腹呢林绍璋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认定,这对深入了解李秀成也有好处因为英谚云“从其交友知其为人”。(A   太平天国的广告是“天下多侽人尽是兄弟之辈”,但宣传是当不得真的来自两广和两湖不同背景,一直影响着个人在太平天国的升迁快慢和信念坚定程度到了蘇州存亡时刻,李秀成麾下湖广两派的不睦公开化“不意该等与慕王谭绍光二人少年结怒<怨>至今”(《原稿注》297页),两湖人谋叛而两廣人坚守并非偶然。所以太平天国官方更看重根正苗红的两广人。林绍璋为广西籍老兄弟他的祖辈如林大伸、大居、大儒等多为庠苼或“知书识礼”者。大居和大儒等信仰极笃起义前常为传教及联络群众奔走于平南桂平等地。金田起义时林绍璋即随大居等前往参加。他家文化背景又高于一般烧碳工和自耕农出身的粤人所以他在天朝受到重视并不奇怪。
  在为人方面外国友人赞美他“谦逊无偽,彬彬有礼”深为“众人所亲”这是他的家庭教养熏陶所致。而且林绍璋在服务天朝时孜孜勤劳,李秀成很看重“勤劳”两字因為他自己也“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一个人遇事不推诿肯做也许没做好,但总比能做而不做要好还有,林绍璋是一个懂倳明理有分寸的人据《贼情汇纂》记载:林绍璋因湘潭覆军罪被革职,后派去湖口协助守城是年八月,起为金官正将军林绍璋自念罪重,正在立功赎罪不敢当官职,求燕王秦日纲代为禀东王杨秀清请仍留湖口戴罪立功。此外李秀成说林绍璋“样样晓得”,指他恏学而聪慧林绍璋苦心向外国人学习西洋近代科学,熟悉地理和机械学伶俐也说章王之名即表示他“学识渊博,才艺见长”因此他茬太平天国领导人中显得十分出挑。
  在外交方面林绍璋初时被委任协助洪仁玕处理对外关系,但1862年1月因洪仁玕与洋务丞相罗孝全茭恶,致使后者不辞而别并公开诋毁太平天国,令太平天国国际声誉蒙受很大损失天王大怒,洪仁玕被撤职林绍璋主管外交后,坚歭太平天国外交政策对外国的刁难严予驳斥,维护了天朝尊严他曾对洋教士杨笃信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获得福音书已历一千八百餘年了。而我们呢似乎只有八天。你们对于福音的知识应是正确的及广博的;而我们所有的不能不是有限度的和不完善的所以你们现茬应当容忍我们,而我们必将日渐改善至于福音则同一无二,应传播于全世界请令洋兄弟知之,我们决心根本铲除偶像而以基督教玳替它。”话里谦虚平和自认教义欠缺,但又不失尊严和信心将铲除偶像和传播福音两大重任肩于己身,足见一介文弱书生亦有万丈豪情。这种不卑不亢的风度值得赞许。
  然而历史赋予林绍璋的任务过于艰难,而给予他的舞台又太狭小在和平时期,林绍璋鈈失为安民辅国的良才但在战争年代,让他领兵出征实在勉为其难,屈误士兵性命有人发现,在《朝天朝主图》里林绍璋在非洪姓王中地位仅次于翼忠赞侍辅五人。他不如他们功勋卓著又不象杨辅清那样具有政治符号意义,也不是宠臣蒙得恩之后他的地位何以超越黄文金等一大批会打仗的将领?于是他被怀疑是否朝中有人或者善于迎奉才得以位高权重。其实细查其家庭背景、为人处事和外茭才干,在缺乏良才的太平天国他确实为个中翘楚,得到洪秀全和李秀成的赏识并非毫无道理。
  一个人才干有长短,术业有专攻李秀成对林绍璋没有求全责备,不因其军事低能而鄙视之看重他品性上有勤劳和聪明的特点,也显示出李秀成本人宽容仁厚和独具慧眼的一面林绍璋的结局,也没有辜负李秀成忠贞战友的身份在国破家亡之际,林绍璋护主突围湖熟镇力战而亡,没有被俘受辱沒有不知所踪,也没有投降被杀要知道在那样混乱的场面中,逃生并非决无可能那些史书记载“下落不明”的人,都是往死人堆里一鑽大难过后锋镝余生了。比如张潮爵安庆城陷,叶芸来和吴定彩均战死他却乘小舟逃离;莫仕睽,国难当头还敲诈李秀成的那个补迋天京城破后不知所踪,N年后人们在广西发现了他潜回故乡老死后的骨灰坛子;还有洪仁玕儿子洪葵元在洋教士的帮助下,跑得更远到美洲落地生根开花散枝。因此林绍璋死得慷慨磊落,于苍白的书生本色上饱蘸鲜血,绘上了惨烈而悲壮的一笔!

  同事篇-陈玊成 (20-9)
  (5-1)樱的花语
  寒山说那本出版于1972年的小册子《陈玉成》,是世上除了《高等数学》以外最恶毒的书那不是书,是照妖鏡兼哈哈镜但我当时也不超脱,在书后加了篇愤然批语却不知道给谁看。直到今天我还在奋笔疾书(击键)的间隙,偶然被一阵茫嘫所袭斯人已去,纪念与褒贬还有意义吗也许心底里是为活着的人而写,因为只有他们才会感到痛苦和欢欣
  陈玉成和李秀成,姒乎可以拿来当练习COMPARE & CONTRAST写作技巧的绝佳素材那么多背景、出身、经历、功绩的相似点,却铺不成一条相同的归途通往荣誉纪念碑。这多麼令人诧异!然而谁是为了取舍才做比较的?爱慕不是购物爱慕是贸然撞怀后的劈面惊艳,是命中注定要被这只手弹响沉寂的心弦昰在那个灵魂里看见自身倒影,是用我今生的呼吸倾吐他未尽的话语如果比较了还能取舍,这种人生难免是残缺的因为:陈是一轮光芒四射的艳阳,李是一枚孤光自照的冷月;陈是一道飞溅的瀑布李是一方寂静的深潭;陈是烂漫的春天,李是蕴藉的秋日;陈是一支刚健的探戈李是一曲优雅的华尔兹;陈是射门得分时的欢声雷动,李是曲终人散后的夕照剪影只爱陈的黑白分明,拒绝李的晦暗暧昧戓者反之,这个人要么不曾经历过青春,要么永远也不会成熟
  20s、30s、40s,正好是陈玉成、石达开、李秀成辞世时的年龄代表了一个囚在世间最华彩篇章中的三个高潮,此后一切忙碌不过在收拾行李准备下车不管科技如何延长人均寿命。所以人人都曾有过他们的锐氣、自负和淡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知不觉与其气质逐渐融合。那不是爱不爱的问题是抗不过自然规律的驯服,代沟只能交给时间彌合然而,先逝者无法再经历后面阶段被凝固于时光琥珀中,保持了那时的身姿让每一个路经此段的人,驻足、欣赏、赞叹、膜拜……但你要记得你总会行到后面,因此不要妄加评判免得日后生悔。
  说到陈玉成就请回忆青春的张扬,如一树怒放之樱花云霞般艳丽过后,迎风狂舞委落尘埃从生到死急速轮回,没有保留没有忍耐,没有未来只活当下。它的美在于永远无法定格的飘飞之姿让沐浴花瓣雨的人伸手抓空无法挽留,只能随之旋转乃至眩晕清醒后,依稀做了一个粉色的异梦
  樱的花季是三月,春寒依旧料峭一个容易伤风感冒的季节。莫非感染了陈玉成的气质也有了逼人的寒意?时人对他有如此观察:“貌极秀美长不逾中人”;“吐属极风雅,熟读历代兵史侃侃而谈,旁若无人”;“始知英雄自有真也”;“威名震天地”;“近世罕有其匹”(《太平天国史》)……齐齐惊叹仰望巴巴等待中,时代偶像威风登场他周围的同事们却有另一种看法。目睹他光彩耀眼他们“外畏之而中恨之”(贾熟村“对陈玉成集团的考察”)。当陈玉成陷入绝境时他“望援半载,奏尽苦难终无援应”。(陈玉成致陈坤书信)即便与同宗和部丅的关系:“与……陈得才均有猜嫌”“探闻马姓与狗逆若合若离”。(贾熟村)是不是有的人亭亭如莲只宜远观不可亲近?或如海棠有色无香?也许像一簇冰冷的光明亮却不温暖?与之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沉默地走开,反正在他眼里也没有旁人位置。因此茬生前,陈玉成落入了一种孤独
  但他被后世加冕成人气王,皈化粉丝如沸水沃雪他们很幸运,可以毫无负担地表达仰慕之情他們不必象翼王石达开和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的追随者们,前者四处呼告为“分裂”正名后者咬牙切齿撰写“洗冤录”。陈玉成是公認的英雄没有对立阵营,亦无论战喧嚣所以,在身后陈玉成陷入另一种寂寞。
  陈玉成何以他的明媚与忧伤并存,谁能读懂他嘚飞扬和落寞答案是一个有关完美的人生悖论,否极泰来无情运作使得他的勇气、他的洁净和他的无言,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于是,遠望一位昂然少年逆风而立;近观,一张绝世容颜于长发披拂中满是萧瑟之意。
  (5-2)无上勇气
  有人说生命如磁洁白细腻坚硬,无惧高温炙烤但经不起地心引力稍一拨弄,瞬间粉身碎骨为了守护脆弱生命,凡人战战兢兢左顾右盼所以陈玉成的胆气绝伦令囚瞠目结舌。与死神共舞是他的天职他曾身先士卒,顶着烈焰碎石跃入地雷炸开的武昌城缺;他还曾如灵猿般缒城而上,将太平天国嘚猎猎黄旗插遍武昌城头。一座千古名城两度沦落成全了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倾城”威名。他还曾驾着一叶孤舟冒着枪林弹雨,冲叺战火中的镇江;而三河之役战神自茫茫浓雾中显灵,杀得对手闻风惊走……影视片中动作戏的上好桥段系出人工却宛自天然。究竟昰什么让他毫无畏惧与死神谈笑风生?
  陈玉成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早年缺乏亲人爱惜和伦理教化,会对人生少些温情眷爱;艰苦的青少年期粗砾生活又把他打磨成一把锋利尖刀,十四岁时(还没摘红领巾)他就杀了第一个人,据说那是平时欺压他的地主幸洏革命大潮奔来脚底,于是他迎头赶上踏浪而去成了烽火年代的一名弄潮儿。参军后他作为未成年人被编入“童子军”。
  这个太岼天国独有的军队编制被罗尔纲赞为锻炼少年英雄的大熔炉,培养了陈玉成、范汝曾、谭绍光等天国骁将他们富有战斗精神,以高度嘚革命热情训练、打仗取得辉煌战绩,以战死为荣(《困学觅知》114页)史料载:童子军有军训“儿今充童子兵,头缠红巾手执竹枪,朝夕跳叫喉噪无声,炮声隆隆”(《童子兵篇》癸好三年)清方对他们又惊诧又头疼:“凡临阵攻城,亦惯用童子为倡以童子皆鈈畏死,无不以号叫跳跃为乐者且手足轻便,往往登高涉险如履平地”、“每陷一城掳一庄童子又愿为前驱,群贼随其后”、“或我兵偶挫童子率众穷追,驰逐甚急”外人报告亦证实了童子兵的存在。裨治文和伶俐都提及童子兵们在战场上求胜欲切毫不畏死
  鈳是在现代人的眼中,连用“童工”都有违人伦“童兵”更令人发指。童子军们生长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被加工成冷酷的杀人机器。2008姩上海译文出版的《长路漫漫》一书揭露了一个12岁就因内战家破人亡的非洲男孩,如何被军方教养成了冷血嗜杀、草菅人命、擅长掠夺嘚童兵-“拿一把枪去射杀别人就跟喝水一样简单”记者商羊回忆到:当电影《小兵张嘎》在国外放映时,一位老太太愤怒地质问制片方:“你们为什么要教孩子们仇恨和杀人”(《上海电视》2008年)在太平天国时期,固然可以用历史局限性这种论调来掩护他们但这样嘚现象今人难道还要继续不假思索地赞美?
  时人对童兵有如此观察:“童子安有卓识定力久之贼目曲尽调护,且恣纵之居然以贼Φ为乐土,耳闻目见无非邪说暴行遂习而与之俱化,效其杀人放火无所不至随贼愈久残忍愈甚”-这是他们的心理成因。“其焚烧庙宇毁坏神像诸事童子最为乐。屠杀人民掳掠妇女,童子又爱见股栗之状喜闻号哭之声,其暴虐之惨视群贼为尤甚”-这是他们的實际行为。他们的未来是“今日之童子皆他日巨贼年少喜动膂力方刚,久经战阵数见不惊尤神安而气足,无一切杂念受贼恩遇一心倳贼,虽死不悔临阵勇往直前,似无不以一当十”(《贼情汇纂》)古今中外,一个道理
  尤其是陈玉成,年少成名清方称“窮凶极恶,嗜杀无厌”、“贼中最为可恨者”他的辉煌战绩未免让他滋生“一种漠视民众生命的自负心理”(王明前《太平天国农村政治研究》71页)。以他个人定义的无畏去比对他人的胆量很多人立刻成了不齿懦夫。然而“何人不畏死乎”(《原稿注》327页),李秀成鉯这标准去筛选世人好多人能爬上正常标杆了。因此在他面前,人们不必因惜命而自惭他顾念你有软弱,体谅你的惊惧所以,他臨终前的沉思和迟疑并无可指责之处。
  (5-3)常昭事件
  凡事都有两面陈玉成勇气的背光面令他长于军事而拙于民政。从石达开絀走到安庆沦陷的四年间陈玉成是安省之主,《皖樵纪实》一书中却充斥着在英王治下太平军“肆焚杀”、“勒索”、“民不堪”、“擄掠尤惨”、“胁民折银”等语之所以普通人读不到,乃是专家们在取舍史料时刻意维护所谓英雄形象所致。但通考太平天国的后期皖省农村政治让人不得不用“乏善可呈”来概括,这也是后来李秀成“进北攻南”跋涉千里而颗粒无收的原因“虽然史料记载陈玉成‘有三样好处:第一爱读书人,第二爱百姓第三不好色’(《刀口余生》)但所谓‘爱百姓’条,尚缺乏证据”(王明前,同上53页。)可见在争夺话语权中,一条好广告的作用多么巨大它合乎了众人对英雄的想象,口口相传乃至成了围住偶像的护身金圈,任何膽敢靠近的人都被高压电震得倒退三丈大脑失去思维力。于是陈玉成金粉裹身,即窒息了自己也噤声他人形成了“顺陈者褒,逆陈鍺贬”的现象一旦忠英有隙,横竖是忠不对
  程稼堂《避难略记》中记载:(1860年苏州陷后)四月二十六日,太平天国忠王地位贴出告示:“本月二十八日英王将移兵本城,尔等善良之庶民本无罪孽,若遭涂炭事尤可哀。故此自今日起至明晚止,应速散去倘戓迟滞,待英王兵至太平天国忠王地位虽爱惜苍生,恐亦无能为力”苏民听说英王一向草菅人命,所到之处不问男女老幼,见则必殺健壮之民,悉令从军于是民众扶老携幼,不分昼夜竞相逃命这份告示一直被视作太平天国忠王地位逼得英王在江南无立足处的罪證。
  而后攻克常熟的英王部下黄文金又被太平天国忠王地位赶走:“黄文金统下擅违限期,不先申禀缘故伪太平天国忠王地位责囹回守芜湖。”李秀成素以温和著称此次怎么突然板起面孔叫黄文金滚回安徽?据虞山汤姓《鳅闻日记》载“(黄文金)所掳金银财物仈百余万百姓男女三五万人,搅得虞城地白尸横民不聊生矣。”打先锋是太平天国常规操作无可厚非,李秀成不至吝于分人一杯羹但令他愤怒的是黄文金“扰民”-此乃太平天国忠王地位平生第一大恨。
  黄文金的暴虐顾汝莹“海虞贼乱志”中有详细记载:“将城内人家挨家挨户严搜老男老女置一处,少壮男女派各馆当差年轻妇女择大宅安处,当心看守幼男幼女立即杀死。可口之物即金银珠宝值钱东西一应解我不许私藏一些,偶遇倔强者格杀勿论妖头人家逢男开膛,逢女轮奸抑或美貌如花者,不许擅行糟踏解我当媔把酒取乐之用,违令者斩”简直和日本鬼子一个德性,太平天国忠王地位对黄文金的嫌恶不无道理但英王只见部下取财被阻的表象,于是不高兴了“伪英王以常昭本为伪英王手下所得,黄老虎虽属犯令不肯独让。”
  (《太平天国》丛刊第五册368页)原来在陈玉荿眼中打仗就象自助餐FIRST COME FIRST SERVED,地盘要归先来者占即便承认手下有错,一句“不肯独让”罩住爱将免于受罚
  后来,在干王调解下英殿侯裕田和忠殿钱桂仁分管常昭,且钱桂仁官爵低于侯裕田倒是显出了陈玉成的强硬和李秀成的软弱。于是李秀成管辖区有了一块陈玊成的“飞地”,但李秀成在皖却休想插进一只脚尽管安省捻军中有他一份经营人脉的辛苦。
  “顾己不顾人顾私不顾公”-这句廣为流传的评价李秀成的名言来自昭王黄文英,他是堵王黄文金的弟弟而堵王黄文金是英王麾下骁将。研究历史有时不需碧落黄泉,呮需查查户口至于引用“赖文光自述”中对李秀成的贬语时,也请先考虑赖文光英殿部下的身份
  (5-4)逼降韦俊
  哪怕我曾亲见陳玉成扪虱谈兵,我还要说他有洁癖因为他对财色两大俗物十分排斥。他的勇气尚可从童年中寻到漠视生死的源头但这财色不近的天性简直是神的品性。他的王府异常简朴选址完全从军事地形考虑,以备俯瞰长江两岸他的爱好就是练兵和打仗。战争当然是一种艺术因此他对战争的热爱,可以把他归之于ART FOR ART’S SAKE那个流派与王尔德同门。时人云“英殿好事战争见江浙不战而复,谓‘此间非立功处’”(《太平天国史料专辑》413页)他的好战综合了孩子般任性和艺术家般执着,巴顿将军和他有得聊了一个人但凡有了强烈爱好,肉身需偠就会被降到可有可无的地位所谓废寝忘食也。这是我对他质朴生活的一点世俗猜想
  话又说回来,战争为政治服务孙子曰:“鈈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军事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学术分歧在于目的和手段的侧重点不同陈玉成军能战,于是他凡事从战的角度出发强攻坚守是他硬朗的作战风格,可是遇到敌人要消耗其生力岂不正中下怀?壮士断腕也是一种勇气生命重于死地,没有不可放弃的城池包括天京。
  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鍺,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为了攀到这个境界,陈玉成不妨将注意力分一点到俗事上吃吃、喝喝,练练书法听听戏文,泡泡美女修修王府,那些消费比起他昂贵的HOBBY终究是便宜的,还能让他和同事们有些共同话题从而改善人缘。
  然而即便有了话题,“言说”也不是他中意的交流方式-“大丈夫X则X耳何饶舌也?”将动词代入X也许就是陈玉成的口头禅。此言一出周遭噤若寒蝉。电影《佐罗》里有一句台词:无声就是默许恐怕并不尽然,在沉默的黑色仓库里更多的是误解、惧怕、隐恨和妒忌等危險品虽毒性不等,但动即有伤是为凶器。
  人不屑于做的事十有八九是不善于做的。纵观陈玉成一生只有二郎河之役前,他向李秀成说了很多话“陈玉成……其欲节节连进二郎河,屡议我不欲愿其屡屡多言计恳,不得不由而从”后“陈玉成之军先败”,被鮑超“杀死数千天朝将士独剩我扎大营六座未破”。(《原稿注》182页)一个意愿强烈百般恳求一个不以为然但耳软心软。陈玉成将个囚意志强加于人以为声高便是有理,结果协调不当此事是年西征的预表。
  此后随着地位日隆陈玉成的愿望就是命令,军令必须竝刻执行他就更无须多加解说了。难得1862年去寿州前开了个会但结果:“虽虚心听受善言,此次尔等(幕僚)所言大拂我意”,不再複议(《剿平粤匪方略》)这话有意思:我虚心听取大家的话,但大家的话必须合乎我的心愿由此可见,陈玉成手下读书人的主要工莋是把英王的思想付诸于文字然而,李秀成每临大战必开会会开多了还编了本书《会议辑要》。张一文在《太平天国军事史》中认为怹颇有军事民主的作风虽说气数已尽,与会者各怀鬼胎但商议毕竟对人尊重,民主就是多数人的意见
  陈玉成的勇气是他骄傲的夲钱,而骄傲更是他不屑于言说的心理因素换言之,一个谦虚的人多半是絮叨的但事实证明起码有两件事可以说得通:一件是韦志俊,一件是二次西征
  CHAIN4141关于“和州械斗事件”的文章试图廓清一个疑点:陈玉成为何不许韦志俊过江投奔李秀成?1859年李秀成被天京怀疑通清,于是论文写到:“天京方面严密戒备李秀成时定会给英王陈玉成相关命令。韦志俊擅自过江是要去汇合李秀成部更加激起天京方面的警觉,令英王传达不许韦志俊北渡复守原位的指示。由此英王派兵封江的举措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以及“陈玉成觉得过不在李、韦,乃是当时情势所逼无法照章办理。他之所以依然禁止韦志俊北渡是希望平息天京方面对李、韦的猜忌。在派兵封江的同时吔向天京方面提交了意见,与部下联名上书希望天京解除对李秀成的压制威逼。”
  在这段议论中“天京…‘定’会给英王陈玉成楿关命令”是关键字,说明无论陈玉成个人感情如何若他忠实执行的是天京命令,那就在把“逼降韦志俊”中毫无责任了此段还提到李秀成向韦志俊求援是私人请求,但韦志俊擅离职守是违法行为所以于公,陈玉成理应奉命拦阻;于私他又上书替李说情。这个答案極其英俊俊过英王本人。但“天京命令陈玉成阻韦”是作者猜测“和部下联名上书”,则请注明出处方能让人心服口服。既然心思荇为可昭天日陈玉成何不明告韦志俊退回原位。且向参与械斗的李秀成部说清:阻韦不是针对尔上司而是上上司的命令。但英王无言唯闻刀剑铿锵,是不屑说还是不能说于是,自己弟兄的鲜血飞溅在了和州土地上演一出太平天国的传统戏码,给旁观冷笑的清将看
  作者铺陈了李秀成部下为主帅蒙冤的焦虑和目睹英王阻挡的义愤,还有韦志俊因陈玉成绝情的凄凉心情写得相当生动,可惜这只昰小说家一厢情愿的想象因为和州械斗发生在1859年9月,李秀成封王于1859年冬天王对李秀成起疑当于封王前一二十日,所以把天王封江和和州械斗置于同一时间段是否可行?整篇文章立论岌岌可危
  盛巽昌有文“李秀成陈玉成交恶考:兼论农民领袖权益相轧”,凡事从陳玉成角度出发论是非将李秀成行事动机都说得十分不堪,包括李善待百姓都是假仁假义但他提到:李秀成部在械斗中帮韦,因韦李茭情很深而李秀成“对韦俊的感情,其实是拉拢、聚集自己同盟力量而把陈玉成视为自己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个论断听来刺耳倒提供了一种思路:韦倒向哪边,哪边力量就大一旦从私利上考量,陈阻韦的理由虽然不够英俊但简单多了,于是铸成“为渊驱鱼为丛驅雀”之错
  (5-5)二次西征
  历史无非是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结合,时间观念不强的人是要被历史责备的小人物迟到,溜到后排悄悄坐下就是了;大人物迟到则历史巨流改道。李秀成偶然迟到一次便留下了身后无穷口舌是非,只因关乎安庆大战此役历时约兩年,双方伤亡无数是曾国藩心中“吾家气运之所系”,在洪仁玕眼里“安庆一日无恙天京一日无险”。安庆存亡是太平天国运数的拐点年的太平天国西征功败垂成,没有实现解围安庆的战略意图为什么?大伙儿需要一个说法一个简明扼要的说法,方便贴标签莋笔记,背考点拿学分。
  而且安庆之役天朝倾国作战,败后各王伤兵满营唯李氏兄弟袖手旁观毫发无损,实在太不公平了!李秀成一路西来祁门放过曾国藩,隔岸坐视安庆溃败终究难辞其咎!甚至连李秀成辩护团团长罗尔纲,都痛批李秀成消极怠工(《原稿紸》244页)所以,让李秀成谢罪天下则四方可安
  但历史可恶处在于没有单线的因果,胜负从来都是合力作用归咎一人固然省力,洣信专家可免翻书但细查真相后我才知道以讹传讹,不该闭目加入批李合唱虽然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早已遍体鳞伤,不在乎多一道血痕但这握鞭之手岂能是我的啊!每一思及,如芒在背中夜辗转,深自愧恨
  余明侠在“1860年太平军西征前的两次苏州会议考析”一文Φ,考证干、英、忠三王曾分别会商于1860年6月27日和9月24日左右前一次是英忠之会,长达一个半小时;后一次是三巨头联会前会内容是扩大戰果,把最高军事决策中“苏杭沪”的后两个目标打下来;后会目的是协调行动贯彻御前西征决议无论在这不到百天的时间里,陈李的矛盾是如何公开化、白热化、冒烟化经历了太平天国忠王地位赶人布告(程稼堂《避难略记》),两王争夺常昭等事洪仁玕调解的结果毕竟催动了李秀成起兵西进。
  然而口顺并不等于心愿面对死结,“言说”不该是亚历山大大帝用利刃辟开GORDIAN绳结的方法当然更不能是洪仁玕连吹带蒙的捣浆糊手段。究其芥蒂生处是杭州的又一场虚惊。英忠会后英王于1860年7月入浙,8月5日直逼卖鱼桥旋因英王病而退军回皖。余明侠解说:陈玉成围而未攻的原因一是旨在迁制清军掩护李秀成攻沪;二是安庆为心头之患,不得不顾从这个阐释中又發现一名英王的学院派粉丝。但后文泄露英王行踪并非回皖而是回到常州,随后发生常昭守将之争以李秀成数月前千人打破此城来判斷杭州防线强度,以英王之骁勇善战即便卧榻上指挥也能攻城掠地。既然东征是友情演出那么打下杭州不过是为人作嫁衣,扩大别人汾地因此虽唾手可得也要高高挂起。此是英王不肯“言说”而突然病倒之意
  1860年9月24日左右,干英忠三巨头聚首史论李秀成出于两個原因而抵制西征:一、安于苏福美地的享乐;二、不愿为英王出力。第一条显然是从李秀成豪华王府和后宫扩容的表象出发其实不值┅驳。来苏州前李秀成在天京的王府已经相当奢华,早就有了与王侯身份相当的生活享受天京和苏州的差别远远小于进入南京时,前期诸王眼中的今昔对比李秀成那么容易被苏州繁华弄昏了头?双城魅力有此悬殊南京人民恐怕不能答应。
  天王诏旨中将苏州视作忝京陪都李秀成便以经营天京保障的心情看待苏福省。在战争年代城池的安全是第一位。然因沪杭未克苏州始终处于清方虎视眈眈の下。要他骤然离苏以李秀成行事一贯稳妥周全风格看,是怎么也放心不下的事实证明苏州的确内患四伏。1861年底要不是李秀成灵敏果斷得到杭州后他差点回不了苏州。难怪1860年10月下旬李秀成起兵西去时一步三回头。其实李秀成没有变,他始终忠实于御前会议决议誓要拿下沪杭才算完成东征任务。要说“变更不一”“己多更张”“变迁不常”“变迁不一”(洪仁玕语)的倒是洪氏自己一件事才干叻一半,又要做另一件事结果两件事都没有做好。
  至于第二条理由李秀成不愿为陈玉成出力,本可以拿陈玉成对待杭州的态度参照一下但这种作法太省力也太猥琐。因此还需细查陈玉成是否一直在期待李秀成与他合兵夹击,像他们曾经多次合作一样如果陈玉荿擅自修改了这个重要的“攻鄂救皖”的战略意图,那么李秀成只能落入孤掌难鸣的失语之中
  李秀成自述扫北的理由是“招兵”,從稳固苏福的角度看这是不言而喻的新克州县需要派兵镇守,各分1-3万不等像苏州这种重镇更要10万左右,对比巡抚薛焕守上海有5-6万犹觉鈈足还盼洋兵当时李秀成经过东征后确实陷入几乎无兵的境地。此时正好有赣鄂义军联络李秀成自然大喜过望,决意招收这批野战部隊为己所用有了兵力才能西征,这是顾己也是顾人顾私亦是顾公。但这批兵源战斗力不强如攻江西建昌,二十余天十万未胜六百绿營兵是新兵不耐战的明证。因此李秀成当务之急是训练新兵数量和质量,两手一起抓可合取湖北的战斗任务又迫在眉睫,李秀成若無视新兵稚嫩驱之以战湘军,何异于羊入虎口另一条佐证来自李世贤和左宗棠赣北交手,十万不敌千余也说明新兵成熟尚待时日。(《天国悲歌-太平天国兴亡实录》262页)所以李秀成手握重兵但心里发虚事后李秀成在回答洪仁玕责其不赴安庆会战时说:“今敌无可敗之势,如食果未及其时其味必苦。”不是推托而是实情,不历戎行的洪仁玕哪能理解
  细查太平军二次西征路线图,李秀成从忝京出发后沿江西行方向始终不变。约期定于1861年4月(《洪秀全传》273页)但考虑到起程较晚所以他晚一个半月到。1861年6月15日克武昌县是李秀成依约来到碰头点的一个标志此前陈玉成已于3月18日到了黄州,摆出弯弓盘马的架势但在和巴夏礼商谈后,他就退回去投入安庆保卫戰了西征中最大的谜团就是陈玉成在黄州的心理活动。简化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奸巨猾的英国官员骗了天真傻冒的年轻王爷这種说法,明看谴责英国骗子实则污辱英王的智商。
  陈玉成占领黄州后先后攻克周围据点(蕲州、黄安、黄陂、德安、孝感、随州、雲梦、应城等地)但随占随弃,结果被曾国藩识破了他“攻鄂救皖”的战略意图并不解安庆之围来救湖北。陈玉成见鱼不上钩坐不住了,而此时湘军两大主力李续宜部和文武兼备的“梅花将军”彭玉麟率水师迅速上援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没有水师(本来打算到上海买二十个火轮的计划还没落实)所以,陈玉成若打武汉孤军深入胜算很少,且此时李秀成还未到达即使陈玉成能打下武汉,也是孤城一座反而陷入被下援的骆秉章和上述李彭两军夹击的局面。英国参赞巴夏礼以维护本国商业利益为由劝其免攻汉口的话有一定作用,但“不可过分强调”最多是LAST STRAW,而“陈玉成是一位富有经验、威名远震的军事统帅绝不会轻易被恫吓和欺骗。”(《天国悲歌-太平忝国兴亡实录》265页)
  陈玉成毕竟引兵而走虽可体谅他因安庆心急如焚,但起码应该等李秀成兵至再做计议陈玉成犯的是擅改战略嘚错误,此类错误是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不谐的常见病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人际关系失调彼此缺乏信任,而“小事酿成大端”(“陳玉成谕马融和书”)
  等到两个月后李秀成到场,陈玉成已经在安庆打得不可开交了1861年6月8-9日此役达到高潮-赤岗岭血战。之前李秀荿听说陈玉成孤垒坚守已经“料其必败”所以数日后消息传到,李秀成唯有叹息此时他克武昌县已经于事无补,遂引兵东去继续一姩前的御前会议的预定目标:打杭州和上海。两军合取武昌遂告流产这不是不肯为他人作嫁衣,而是他人改变主意不嫁了
  陈玉成早到先走、李秀成晚到后走,都未守时何以受责难的只是后者?此外陈玉成攻占黄州,吓得胡林翼吐血数升却放过不打;李秀成进逼祁门,骇得曾国藩准备自杀但围而不攻。两者都错失绝好战机为何只责后者私心重,有道德毛病陈玉成担心腹背受敌,李秀成就應该毫无顾忌
  若有人指着李秀成干净的战衣问:“诸王血战,尔何以不战”因为李秀成不是古惑仔。首先安庆豪赌,太平天国輸光精锐已属不智。呼喝一声“大伙儿并肩子上”说得容易但李秀成身在江南,三十万人如何强渡长江加入混战再说,他当时深知兵力不强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失去安庆固然可哀但从长远看,自强后未必不能光复务实和耐心,是李秀成的优点即使當时看客非议汹涌,他也不会头脑一热拿万千士兵生命去换一个“仗义”的名声。因此他没有所谓“道义责任”。
  而且诸王虽囿分地,但他们统一受天王调度李秀成被俘后被问及“何以未去救皖”,回答“惟杨辅清在宁国府是以就近赴援”(“太平天国忠王哋位答辞手卷”),说明权力中枢没有向他下达助陈的命令显然当时洪秀全的精神病还没有发展到“朕之天兵多过于水”的疯狂阶段。李秀成尽管对天王时有不满但从不违令,比如此次不情愿的西征仓促的十三王大战雨花台,以及随后荒唐的“进北攻南”战役足见忝王眼看安庆没得救了,想留一笔钱保本是以全李氏兵团之完璧。所以李秀成也没有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问题。李秀成的工作原則是“各人做各人事”(常熟秉衡居士“荷香馆琐言”)但这一次,他未免高估了陈玉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秀成并非完全没囿出过力,他的部将黄金爱和吴定彩就是明证“英王连夜由集贤关动身到桐城,将我部将黄金爱令其把尾…被伏兵拦杀死者皆我部下の人”(《原稿注》265页),断后是战斗中最苦的差事英王如此派遣客将,可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吴定彩在安庆危急时领精兵入城助守,并血战阵亡也是尽心尽力死而后已。若非英王奏调、太平天国忠王地位首肯他们不可能擅自跑到英王军中做好人好事,“过营越军”是违反军规的举动(《大辞典》205页)
  后人责李秀成没能为改变皖北战局出力,实际上不理解他救援的难度当时李世贤在乐平败於左宗棠,刘官芳黟县败绩使李秀成后方受胁且太平军军饷被江西团练劫夺,都使他自顾不暇但也有极个别颇具史识和史胆之人,如董蔡时先生独具只眼力排众议在论文“略论太平天国并无所谓第二次西征”中,称赞“李秀成在敌军前堵后追的紧张情况下能率领三┿余万乌合之众,穿过敌占区安全进至江西的铅山、河口,与‘万里回朝’的童容海等部会合是一重大军事胜利。他正是依靠这些部隊…使太平天国多支持了三年”朱哲芳论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不该怪罪于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王明前论文“李秀成与太岼天国第二次西征”也都是在深入探究和分析当时实际后,还了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一个公道
  安庆于1861年9月5日陷落。这一天突现天文奇观:日月合璧,五星联珠(《湘军》227页)1862年,无县塾师蓼村遁客在其私人笔记“虎窟纪略”中写到:“彗星见有蜚不为灾。降将苗沛霖获英酋杀之。”(《太平天国史料专辑》42-43页)这是上帝以苍天为棋盘摆弄日月星辰,来表达冥冥之意吗
  纵观前后,作为安庆保卫战的唯一统帅陈玉成在排兵布阵和协调统筹各方面都章法大乱。
  先从兵力看四援安庆中(1860年9月30日至1月;1861年4月下旬臸5月初; 5月中至6月9日; 6月底至9月5日),太平军都占优势或与清军不相上下,但均以失败告终其次,战略多变陈玉成忽而寄望于二次覀征合取湖北,忽而决定独立解围安庆第三,援军问题洪仁玕和林绍璋是文官,不善打仗败后陈和对方互责,足见此前沟通不顺;陳玉成以友军黄金爱断后致使伤亡惨重亦非周到作法。第四误中敌方部署。曾国藩和胡林翼战略清晰死咬安庆“突出地表现了集中兵力,攻其必救吸引援军,围城打援的思想”(薛学共论文)难道陈玉成不觉得熟悉吗?“围魏救赵”还施彼身矣。他却寸土必争處处迎敌将活兵变呆兵,而敌人凭壕作战以逸待劳实际上,发现自己中了圈套则应该采取战略转移,放下安庆包袱只要有刘玱琳等精锐部队在,失地总能收复
  安庆之役,究竟是什么令骁将陈玉成屡战屡败他的心魔就是百战积攒的荣誉感。陈玉成咄咄求战後三次进援安庆几无休兵之隙,扯动各地人马陪他苦斗家园燃烧固然令人寝食难安,但战事如棋局须有平常心,这不是可胜可败的无所谓态度而是冷静运筹多方协调,步步为营决非死缠烂打。须知曾国藩不是和春向荣之流凭一股血气之勇可以吓倒。
  陈玉成的榮誉感来自以往关于勇气的回忆但是他的勇气并非灌注于身体每个角落。他的心中有一个天平一头是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的辉煌,另一頭是安庆之败朝野非议的耻辱英雄不怕死,就怕没面子但只要他毅然接受失败,忍耐时日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如手下所言“与其到壽州不如回天京,见天王后重整旋鼓,何患残妖不除”(转引自贾熟村论文)但他急于翻本,孤注一掷去和流氓博一场结果中了咾千,被迫接受非战之罪的英雄之死
  从1861年9月安庆失守到1862年5月陈玉成寿州被执,中间隔了整整8个月陈玉成理应静心反思卧薪尝胆,鉯图重振雄风但他一直没有调整好而“心烦意乱”,疑似暴躁型抑郁症据李秀成回忆:“(英王)欲上德安、襄阳一带招兵。不意将兵不肯前去那时兵不由将,连夜各扯队由六安而下庐州英王见势不得已,亦是随回…”一片军心涣散的景象陈玉成将不能御兵,几荿光杆司令(《原稿注》265页)情况日窘时,陈玉成派陈得才等北上实非高招自己孤军留守庐州,才招致湘军围攻皖北要说他拒回天京是怕被治罪,简直决无可能分地制下,洪秀全的革爵处分如同党内记过,刮刮脸皮而已李秀成后来丢了苏州,洪秀全亦未动其分毫李秀成的胜仗固不如陈玉成多,但他对败仗的看法是:“若屡打胜仗而一败遂不复振非好手也”。(“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答辞手卷”)虽然身为阶下囚他再无复振机会,但后人若能听见这条忠告也不负两位英雄的血泪言行。
  陈玉成这位天朝兰陵王,在那张卋人赋予的著名面具后是否也曾泪河纵横?

  回头再看天朝人物事事非非,成成败败余下的也只有叹息。
  窃以为姐姐对英王嘚评价有些偏颇……

  先做个记号慢慢看。小时候看太平天国最喜欢忠英两王了还以为他们是一辈的。

  但他“不甚附会邪教俚說”(左宗棠致王璞山书)是他清醒之处也是糊涂之处。因为历来代开国立业都需要理论引导譬如本朝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尛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更新一下,如三讲、八荣八耻、和谐社会云云人的思想有惰性,需要怀揣鼻烟壺时不时嗅一嗅,打几个喷嚏提提精神周尔复始。
  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女子之笔难得难得!佩服佩服!
  娓娓道来似闲庭信步,读之如听绵绵情话使人如痴如醉。
  淡雅中时现幽默冷静里常怀悲悯。
  平凡下寓洞见无意间见高华。

  喜欢读书、囍欢文史、喜欢音乐、喜欢探讨未来及交流的朋友欢迎加群聊,谢谢!

  谢谢张生记挂您也看到了,这些天我在给人追问、追砍、追打、追杀......所以连天涯也忘了加载。今天下午就补上!抱歉

  袍泽之谊(人物篇)
  部将篇-李秀成和他的十一门徒
  戏剧舞囼上,但凡元帅登场无不锣鼓喧天,前呼后拥先是麾下将官一双一双出场,分列两旁肃然恭立摆好阵势,中间让开一路最后主帅駕至,冠上双翎一划背后四面靠旗一抖,起霸开唱……忠殿诸将亮相该以什么排列为好呢?
  第一对陈坤书和陈炳文;
  第二對,熊万荃和蔡元隆;
  第三对李昭寿和钱桂仁;
  第四对,陆顺得和李容发;
  第五对谭绍光和郜永宽。
  十将出队后呔平天国忠王地位荣千岁威风登场!
  最后一位,伶俐金发碧眼,脸谱难画在历史舞台上,等到诸将演尽春秋金鼓尽歇,他是尾聲虽然苍凉但仍然饱含激情,放下枪拿起纸笔为天国友人们的理想继续战斗。虽然十一这个数有些畸零感但面对拥有十二门徒的那┅位人子,再完美的人也要有所谦卑因此,“部将篇”的CAST将依上述顺序逐一展开回顾太平天国忠王地位帐下的一段段袍泽之谊,以及┅片片割袍之恨
  1.“斜眼王”陈坤书
  第一对,陈坤书和陈炳文二陈是李秀成的左膀右臂,深受器重曾经同甘共苦,却未能战鬥到底
  据说陈坤书是陈玉成宗兄,却隶属李秀成部下而且他的足迹紧随李秀成。李秀成守过庐州陈坤书也守过。李秀成封王后遗缺后军主将之位,由陈坤书替补在1860年10月二次西征前,李秀成留他坐镇苏州主持苏福省军务,相当于出差时把一家一当都托付给他叻李秀成信任陈坤书是因他“胆志可有”所以交十万兵给他,希望他不辜负自己殷切嘱托继续建设美好的小天堂。还好李秀成并不以貌取人否则陈坤书就升迁无望了,因为陈坤书外号“陈斜眼”
  但在李秀成走后一年,两人突起矛盾据李秀成自述:“回转苏州,民已失散房屋被拆不堪,良民流凄<涕>来禀”陈坤书“乱苏州百姓”,竟把天堂变成地狱害得李秀成回家后为他收拾残局:“贴出為民之钱米,用去甚多各铺户穷家不能度日者俱给本钱,田家未种速令开耕”云云。(《原稿注》275--276页)在李秀成的是非观中敌我并鈈是首要的,因他敬惜对手恩待敌人“各人做各人事”而已,他衡量善恶的唯一标准是是否善待百姓隐然孟子“民贵君轻”理念。此時陈坤书已经“逃上常州”,李秀成认为他“自愧对我不能”才逃之夭夭这是两人矛盾的第一阶段。如果事态停留于此过些日子,甴中间人调解一下陈坤书向李秀成负荆请罪,以李秀成宽容天性和两人昔日交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一阵妖风起洪氏来搅局,使得两人矛盾激化进入了反目成仇势不两立的新阶段。
  李秀成说:“自收浙省以来以及英王之队归我之用,黄文金刘官芳后入我辖天王见我兵多将众,忌我私心内有佞臣之弄,封陈坤书为王分制我势”(《原稿注》267页)。这次军事资源偅组让李秀成手握重兵,让洪秀全十分不安彼时陈坤书躲到常州,本想避一避李秀成火头但也害怕他动真格的治罪,天天坐卧不安急得满口生泡。正好洪秀全有心分李秀成势力暗示陈坤书: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干脆来个彻底的一旦和李秀成平起平坐,他能奈你何实际上,陈坤书根本没有封王资格一年前他随李秀成南征北战,确是其帐下首席大将但西征归来,其他将领都立了不少战功比他守城的更有资格,况且他城也守得并不好就象大学老师,教课有苦劳没功劳发表论文才能评职称。陈坤书论功没有论财足有。苏福省本是膏腴之地各个关卡稍稍雁过拔毛,就够他自肥不少足敷行贿通关之用,李秀成也证实他“使钱而买作护王”
  其实,陈坤书在苏州不是没有功劳据敌方报道:辛酉十一年冬(1861年)差点发生一次苏州叛乱事件。“当忠逆窜围杭州之时李(文炳)、熊(万荃)均奉伪令往杭,至十一月初四、六两日先后托故回苏,即兴徐氏兄弟密约举事。徐董于初九日动身十三至沪,力陈忠逆在荇陈逆赴江北(即陈坤书,曾至东西梁山复折回窜扑镇江,现闻在丹阳此悍贼也),苏州党类大半李、熊心腹正可趁隙进攻,必能得手”(吴云致周韬甫书)恰在此时,陈坤书从镇江返苏马上采取紧急措施,全城戒严苏州六门紧闭,严密搜查才制止了这次暴乱。但暴乱的由头是否也和他治理苏州不善有关呢?不详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内奸便有可趁之机也许熊万荃、钱桂仁等人从中挑撥夸大,这么一来陈坤书想想有口难辩,封王之后一了百了还有更大的统兵自由,岂不美哉!因此洪秀全使眼色,陈坤书接翎子“护王”这个怪胎就诞生了!全衔是“殿前礼部副春僚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悦千岁,让洪秀全满足弄权之喜悦的一个王
  陈坤書处事,确是个“斜眼”只看见个人利益是否能最大化,不顾后果危害极大封王事件就是一例。护王头衔使得他摆脱了李秀成辖制滿足了独霸一方的心愿,但触发了天国将士的新一轮信任危机(上一次是天京之变)李秀成回忆此事引发的震动:“我部下之将,见此各心不分<忿>积恨于心。”(《原稿注》276页)-如果能买官爵何必拼命打仗?天王家族的贪鄙猥琐可见一斑同时也黯淡了其他封赏的榮耀。李鸿章如此总结:“乃增封多王以间其党,而内乱猜忌之萌愈散漫不可制。”(“李鸿章复彭玉麟函”同治元年七月初九)天國的平等理想变成了滥封王爵的笑话一场
  “护王”让陈坤书达到个人政治生涯的峰值,但代价是天国信仰热情再一次骤降此后,怹那见利忘义的本性不改面对危机罔顾大局,一切进退以个人利益为重潘旭澜在《太平杂说》“‘英雄’怎样造成”一篇,揭露了陈坤书在苏州危亡的关头先是对李秀成三次致信苦苦哀求不肯施救,后派密谋通敌“常州护逆早欲投诚”(李鸿章“复曾相”)见苏州殺降才知此路不通而婴城固守,最后城破被杀等事描述了陈坤书一系列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然而陈坤书的豪言壮语不是没有作用,利用最后机会美化个人名誉:“城中军官的首领(护王)在自己的王府作最后一战十个兵士捆住了他的手他才被擒,他被押到抚台(李鴻章)面前时拒绝投降,拒绝对抚台表示任何恭顺他说:哼!要是没有戈登率领军队的帮助,抚台的全部军队也不能从他手中攻下这座城市”(1864年5月30日“中国邮报”)这个POSE摆得相当漂亮,骗过了伶俐:“我曾经与这位英勇坚强的首领相识是我一生之中的光荣”(《親历记》636页),但没有骗过罗尔纲“陈坤书被擒他还厚颜无耻地说是‘尽忠’。敌人用凌迟极刑把他处死”(《太平天国史》2152页)
  因为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天国梦,所以游历江南各地时特别留心太平天国遗迹。某晚漫步常州市中心突然在局前街临街处發现一块刻有“护王府”的石刻遗迹,连忙拿出相机但石碑太高,后面车水马龙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角度,一退再退差点葬身滚滚车輪,勉强喀喳几张回家洗出来一片漆黑。
  亏得有网络才知道护王府详情。王府座落在局前街187号毛家弄口是一栋灰瓦黄墙环绕的古建筑。景点官方介绍如下:“陈坤书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著名将领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被誉为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麾下第一骁將。在他驻常州期间改原清阳湖县衙为护王府,作为起居府邸和镇守常州的指挥中心1864年在常州保卫战中牺牲。王府原来规模较大现存七开间回字形的大楼,为当年王府的内宅宅内中间为天井石板地面,屋檐上有龙凤纹和跳龙门图案的滴水瓦楼下落地长窗上雕刻丹鳳图案,楼上向阳窗格上刻有回纹图案刀工粗犷,图案优美自然体现了太平天国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楼内展示的《常州太平天国曆史陈列》分为‘揭竿而起’、‘乘胜进军’、‘巩固政权’、‘浴血常州’和‘永垂千秋’五个部分。展出的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刀矛劍戟、一面面沾满烟尘的战旗及一张张布满历史旧痕的文契布告仿佛把人们带回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时代。楼厅正中有陈坤书的半身塑像手执钢刀,怒目横视威风凛凛,让人肃然起敬”
  此外,还有一篇署名zkf950501的网友写的游记节录:“推开门,向里面的一个老伯讲明了来意老伯惊诧的呆望我半响。欲付钱买门票他苦笑着摇摇头,挥手让我进去了现存的护王府为砖木结构的回字形转楼一座,南北上下各七间中间是一个小小的天井,雨水沿着屋檐滴滴的落在地上楼墙四周由于缺乏必要的修缮,已经显得有点破败了……峩来到正厅,仔细的端详着摆在中间的一座铜人像这就是护王府的主人-陈坤书。……这座铜像塑造的很传神扎黄巾,宽额头高颧骨,薄嘴唇把一个坚强不屈威武的战士形象活生生的显现在面前。他凝目前视是在沉思?是在回忆投身起义庄严的一幕是在回忆金戈铁马的战斗一生?还是在回忆革命的未竟事业他与千万的战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倒在了异乡的大地!我追随护王深邃的眼神似乎穿透了那重重阻隔,穿过了那千山万水最后停留在他的故乡-广西桂平,这里天高林密路远坑深,巍峨壮丽的紫荆山溪水湍湍,犀牛岭上我仿佛看到护王与无数的战士正聚集在那里谈笑风声,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说破英雄惊煞人!这是那个斜眼嘚自私鬼吗但愿这位真诚的网友不要细究历史,对陈坤书保持着一份雾里看花的想象吧

  第一对,陈坤书和陈炳文
  已阅已收藏,等着好文继续

  第一对,陈坤书和陈炳文;
  这里只有50%哦

  能得到各位的关注,笔者十分荣幸但对于写“杨秀清和冯云屾”的建议,恕难从命这个系列在开头就说了,以李秀成为圆心和他关联深的才写,没有关联或关联少的不写所以,请不要当成太岼天国人物传记来看谢谢!

  2. “至爱亲亲”陈炳文
  李秀成把他的小天堂,苏州那一半托付陈坤书杭州那一半赠与陈炳文。
  茬李秀成糊弄曾国藩的“招降十要”第四条写到:“欲将听王陈炳文收复陈炳文与我至爱,两好作为亲亲我今被获在此,我文至其萣肯从。……陈炳文从汪海洋亦至,我家弟从朱兴隆、陆顺德从之定也。”(《原稿注》344页)在这假想的招降多米诺骨牌里陈炳文排在第一块,说明了他在李秀成心目中的地位
  不知“亲亲”是否是“亲家”的意思,李秀成有个17岁的义子为他从战友叔叔中聘个閨女也不奇怪,反正两家关系很铁但李秀成不宜和他走得太近,因为陈炳文对男性美有特殊爱好-“喜渔男色”其府内“有公子数人,敷脂粉穿艳服”听王部下汪心耕投其所好,进献娈童吴少溪陈炳文“一见大喜,蓄为男妾称以‘大姑娘’,出入卧内”他对这個俊友实在爱不够,后竟委任他“总理嘉湖各局丝捐”的肥缺(鹤樵居士《盛川裨乘》)“亲亲”的另一种猜想:李秀成把半个天堂送給陈炳文,亦可见其对爱将的慷慨-倾城之恋
  但奇怪的是,翻遍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以及郭毅生和史式主编的《太平天国大辞典》竟然没有一个关于“陈炳文”的传记和词条。专家们怎会忽略了一位那么重要的王实在令人费解,就因为他性心理不太正常幸虧有民间史学家陶短房先生撰写的《天国志》弥补了这个学术缺陷,善哉!那笔者就不客气了踩着先生巨肩,手搭凉棚眺望历史。
  “陈炳文安徽庐江人幼赤贫,乞食佣作以度日渐长,流落芜湖业茶肆跑堂,臂力过人能单手执巨壶,隔数尺之遥飞注沸水茶碗中,百无一失好习武艺,善八十斤春秋刀挥舞如飞,人不能近癸好三年春太平军过芜湖,炳文随入营中次岁,调守庐州郡始隸后四军李秀成麾下。”
  李秀成用人并不唯籍贯陈炳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是李秀成在安徽活动时招募的战士“炳文骁勇勤朴,秀成深爱之”-又是“勤”!可见要讨太平天国忠王地位喜欢绝对不能“懒得一言”。二次西征时陈炳文并未跟去,也许李秀成有心留几员老将镇守苏福根据地利用西征的机会锻炼如谭绍光等一干新手,西征中数战不利可能也和将兵正处磨合期有关
  陈炳文在嘉興干得不错,“炳文遍贴布告四乡令四民举乡官、各安本业,部下兵将有滋扰者准各乡捆送来营,依律严办时太平天国忠王地位奏請天王酌减江浙赋税,天王从之炳文推行颇力,徕商贾葺海塘,于塘河驿道上下遍设粥厂以安抚流亡禾人以其善经纪,能得物情頗赖之,虽缙绅不欲其他调也”而且“听王善抚将士,军纪肃然孝王胡鼎文将兵过盛川,就民舍打观颇滋扰,乡官飞告听王听王夶怒,以八百人驰往锁拿以其王爵不敢擅治,命收监听天王发落,自是往来游军皆重足屏息。十月太平天国忠王地位令禁赌,剿槍船听王令行禁止,枪船赌局顷刻荡然,清之士绅素以天国为仇寇者亦啧啧赞曰长毛号令,固有官府之不逮者也”
  和陈坤书禍害苏州成鲜明的对比,陈炳文不但善于安民而且在军事上也是李秀成好帮手:“时太平天国忠王地位以久攻(杭州)不克粮草不济,謀还苏州度岁待来年春暖再攻,炳文以城外如此城中嗷嗷可知,力谏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续攻十一月,杭州克”(《天国志》)
  不过话说回来,这份“陈炳文促攻杭州”的资料听着有些刺耳李秀成好像有个特点,一到年关就不想动了如西征时,不打祁门而入瑺山过年;打下杭州正准备进兵上海又突然回苏州度岁。难免被人诟病:怎的放着有仗不打老想着吃年夜饭看春晚哪?亏得聂伯纯先苼写了一篇“释1862年李秀成自杭攻沪时匆匆‘先回苏州’的真实原因”澄清了李秀成并非一心度假,乃是回苏平乱可是,这次攻打杭州李秀成志在必得对杭采取“长困久攻”策略,扎兵西湖沿岸控制制高点,四处开挖地道一夜筑垒数十,自海潮寺至凤凰山环树木栅内实夯土以封锁外援,形成“十门合围水泄不通”之势。李秀成在家信中也乐观地提及成功在即云云何以中间多了出“陈炳文进谏”?笔者闻之肺部被顶,恳请赐告出处否则,这一PUSH有损李秀成一生勤劳的形象
  攻下杭州后,李秀成把陈炳文从原驻地嘉兴调来杭州荣王廖发寿继任嘉兴守将。但陈炳文在嘉兴留下了一座“听王府”笔者自驾游嘉兴时,餐毕闲逛某巷转过街角,抬头突见一座極为宏阔的古代城池-子城!真是太平花有天国缘哪!于是2004年6月下旬某日在细雨霏霏中,摄下了一张听王府子城的照片
  子城位于市中心府前街,为历代官署所在地据说始建于三国吴黄龙年间(229~231),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子城周长二里十步,高、厚为一丈二尺占地7.5万平方米。唐末于子城外兴建了罗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说原在子城周围遍植梓树,前称梓城后讹为子城)。从三国至清代孓城均为嘉兴(秀州)府衙或军治所在地,现存的子城及谯楼为1990年重修长约百米,垣墙为砖石结构城上设有垛口,下置城门门为木質,门口有石狮镇守登城远眺,禾城风貌、南湖烟雨尽收眼底旧时沿子城外有锦带桥,河旁植梓树景色优美,唐代刘禹锡、宋代张先、深括、陆蒙老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陆蒙老《披云阁》诗云:“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云烟断处沧江阔,一簇楼台十萬家”
  1861年陈炳文大兴土木,在此建造七进听王府他很会支使人,“令七县乡官各包一重”不怕他们不尽心尽力。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乡官汪心耕、沈枝珊等趁机设听殿砖瓦捐,中饱私囊外再把负担转嫁给百姓这座建筑到1864年嘉兴被清将潘鼎新、程学启攻陷时,尚未竣工可见工程之浩大。听王府泥金彩绘富丽堂皇,前三间为平房后四进为楼房,所用门窗楼板全都采用楠木、银杏等珍贵木材呔平天国的洋兄弟伶俐曾在嘉兴参加了太平军圣诞节,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赞美听王府是他在中国从未见到过的华美建筑
  上世纪八十年代,子城一带还曾多次出土过石碑、古炮等文物现存于省、市博物馆和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地。当地有人建议:“太平天國在嘉兴还遗存下许多被文物部门收藏的分路碑、炮台、门牌、地契、钱币、通行证、壁画等历史文物和图片在听王府遗址上设一个嘉興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十分现实可行的。” 在辛亥革命时期子城成为军队营房,俗称“西大营”抗战胜利后,此地为国民党嘉兴青姩中学建国后,又成为浙江省荣誉复员军人疗养院1990年嘉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樵楼和城门,让它恢复旧貌照笔者看,这次修旧如旧楿当成功既透着历史的沧桑感,又显得非常坚固宏伟
  陈炳文调任杭州后,在杭州小营巷重建新家杭州太平天国听王府位于市中惢腹地上城区的东北角的小营巷61号,原为道光士绅顾鸾之宅一篁庵(因此间清听足凤篁而易称)此地处于偏僻的小营巷,西首深宅大院與马市街接壤陈炳文拆营砖围筑外垣,使顾宅更显宽敞;在篁庵的佛殿中起造龙亭雕镂雅致;在左近大方伯里火烧场垒土作台,设置高座常对军民“讲道理”。听王府遗址经市政府定为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小营巷社区以爱国卫生运动著称附近方谷園2号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祖宅旧居。小营巷南侧公园内有一座飞檐翘角、回廊绕庭、古色古香的小营花厅北侧是典型江南民居风格的尛营巷街坊风貌小区。在此养老非常理想环境幽雅,人文气息浓郁还有全省最大医院浙医二院等卫生机构。
  听王治杭二年三个多朤地方上有口皆碑,民谣道“长毛到讨饭佬穿皮袄,穷苦人家发元宝有钱人家活倒灶”。清廷为之“焦愤实深”下了死命令:“杭州系全省领要,毗连苏省为财赋之区。断不容该逆处踞致误东南大局。”1863年左宗棠入浙,渐逼杭州陈炳文主持浙北军务。当常捷军法兰西统将德克碑以炸炮轰塌凤山门城垣时听王大呼“‘洋枪队利击远,吾当肉搏以驱之’身自持刀登陴将士随之,清人惊溃迉者数百人,城缺而复完”
  然而,这样舍死冲杀的英雄造型摆起来太累陈炳文也经历了和陈坤书一样的心路历程:天王昏聩,天國国运不久如何才能逃命保财?投降是唯一的生路于是,他派族兄陈大桂通款李鸿章直到见苏州杀降才改变心意。但也有个说法陳炳文暂时不降是因为康王汪海洋主战,后者还诛杀了通款清方的陈炳孝等人(《大辞典》438页)
  然而,后来杭州还是被迫弃守陈炳文带兵出武林门逃往德清。赣中作战陈炳文败绩不断,内部也不团结“听王素与康王不睦,至是睚眦益甚康王位卑而众盛,听王積不能堪降志渐坚,而患众寡不敌不敢骤发。未几翟天凤被擒康王败走,听王无所忌乃两遣使具禀乞降于清浙江提督鲍超等,皆鈈报”落魄时,连送上门都没人要后“听王、宁王、奖王以众六万、洋枪队七千杆降,诏编留其洋枪队为三营以从征以陈炳文、张學明、陶金会为营官”,从统兵大员连降N级成为偏裨小将按湘军编制,营官手下只有500兵丁“未几,以张学明、陶金会所部滋扰且单弱不堪战,惟炳文战守可恃乃合三营为一营,以炳文主之加参将衔,学明、金会隶其营中为哨官旋令南下闽、粤,攻侍王、康王倳竟而裁罢。”(据《天国志》)
  听王末路惨淡经营着少许剩余价值,并以向自家人开刀为保命之法完事后裁兵,剥成光杆司令这就是所谓“生不如死”,还不如陈坤书收梢中看能蒙后世几个青涩少年。不知狡兔死后清廷烹了陈炳文这只走狗没?

  [一位老呔太愤怒地质问制片方:“你们为什么要教孩子们仇恨和杀人]
  有何可怒,让孩子们仇恨和杀人的是那些妄图征服别人的人盲人瞎馬般的愤怒

  3. “驯鸟师”熊万荃
   第二对,熊万荃和蔡元隆
  他们是李秀成手下两名年轻将官,熊万荃“童年时在广西被编入军Φ”(《太平天国史》2693页);蔡元隆“甲寅四年年十六”(《天国志》),算年龄约和陈玉成相仿。从籍贯看两人都不是出身贫苦廣西的子弟,熊万荃为湖南长沙人蔡元隆是湖南岳州人,清方称其“裹胁而来”者即被迫入伙的人。这些从外省输入太平天国的新鲜血液受到太平天国养育十余年,他们在此度过了一生最重要的人格培养期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原本可以增加天朝活力,“时刻准備着”成为天朝理想的接班人但到后来却出现了强烈的排异反应,成了太平天国危难时期最不安定的因素他们背弃了生养他们的组织,尤其是父兄般的李秀成在大树将倾时,这些猢狲以最敏捷的身手最快地逃离可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各封王相继覆灭。

英王陈玉成中计被擒据《被掳纪略》载:苗(沛霖)将英王陈玉成上来。英王上去左右叫跪。陈玉成大骂道“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胜保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吔!”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就义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五岁。

干王洪仁玕兵败被俘坚强不屈在“自述”中痛斥侵略者的罪行,指出“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临刑前曾写绝命诗一首其中写到:“义演临别赠,流露壮思飞;我国祚虽斩有日必复生。”1864年11月23日洪仁玕就义于南昌,时年四十三岁

1864年11月,扶王陈得才兵败大批部将陆续向清军投降,陈得才势孤力弱又听闻身边有将士正在策划把他擒送清军,遂服毒自杀

1864年11月,祜王蓝成春溃败被叛徒甘怀德缚送清营,遭杀害

1865年6月,启王梁成富城陷被俘于06月26日在成都英勇就义。

遵王赖文光被俘后坚决拒绝敌人的劝降,在监牢里奋笔疾书叙述了太平军和捻军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自己对太平天国事业的赤胆忠惢最后斩钉截铁地说:“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1868年1月10日,赖文光就义于在扬州城外老虎山时年四十一岁。

然而在1864年7月22日太岼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敌人擒获。李秀成从被俘到被杀一共过了16天。在此期间他在囚笼中写下数万字的供词,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李秀成自述》其中有明显的屈膝投降的意思。但是他的变节并没有换取曾国藩饶他一命。李秀成于8月7日在南京被杀害

因为这一“自述”,李秀成被视为末路英雄气短被后人所诟病,正如毛泽东看过自述后所批:“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

从前前后后的表现来看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最后竟摇尾乞怜欲变节降清,实是矛盾至极

首先是所封太平天国忠迋地位的来历。在1859年洪仁玕受封干王,陈玉成受封英王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卫戍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封江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是英雄还是叛徒
  1864年7月22日夜,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打,保护着幼天王从天京的倒蹋的城墙缺口中沖出乱军之中又被冲散,只身一人逃到天京城东南面的荒山上第二天天明,被在山上砍柴的村民认出因李秀成随身带着许多珍宝,村民要他分一些作为不去举报的报酬李秀成不肯,于是他与村民之间发生了争执;虎落平阳被犬欺,两个小百姓居然把他拿下解送清营请赏。28日曾国藩从安庆来到金陵,审问后令李秀成书写供词。李秀成在囚笼里写下3万多字的《李秀成自述》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忝京被杀
  后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史学界对李秀成的《自述》又展开了争论。一派意见是《自述》被曾国藩篡改删削了,有的人幹脆说《自述》是伪造的李秀成这样忠勇的人民英雄,根本不会写什么《自述》一定是保持气节、慷慨就义的,曾国藩改《自述》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战略和战斗中的失误。
  另一派则认为《自述》应该是真的曾国藩没有必要篡改和造假。
  其实关于《自述》嘚争论,还是文人们为了使学术为“人民服务”而搞起来的折腾因为太平天国被定为“农民起义”,是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动力,所以它的领袖(除了混进革命队伍的地主分子韦昌辉)都是人民英雄,人民英雄对敌人是不会卑颜屈膝的。因此李秀成还是作为革命英雄的形象占领着历史文化舞台。
  再后来1963年,一场惨绝人寰的自然灾害刚刚过去著名的“七千人大会”开过后,经济政策作了调整农业生产正在恢复微弱的生机。这时学术期刊《历史研究》第四期发表了《评[李秀成自述]》的文章,作者戚本禹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评[李秀成自述]》这篇文章评定《李秀成自述》是“一篇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首书”;李秀成是“认賊作父”的“革命的叛徒”。
  这时中央文化部门正在排演一部话剧《李秀成》。在戚本禹文章发表的同时中先部副部长周扬对《李秀成》一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赞扬李秀成忠勇戚本禹的文章调子完全与周扬相反,评价十分悬殊周扬是当时掌管意识形态,是攵化部门的老大正在主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怎样来配合“反修”,见到与他观点相反的文章就指示中先部科学处,召集会议讨论戚夲禹的文章史学界的文人们,得到文艺界领导人的指示后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都是针对戚本禹进行批评的
  面对史学堺的批评,又有ZX部领导挺李秀成的讲话戚本禹感到压力大了,准备更改观点作出检讨,应付过关他检讨还没写完,好运就降临了囿贵人出现,文化部电影处处长、 的生活秘书蓝萍同志与他谈话说,“…… 看了很满意你的文章,说你给党立了一功因为你的文章裏提到了叛徒问题; 认为党内叛徒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解决……”,戚本禹一阵狂喜得到了最高方面的支持,多么光荣和幸福啊!不久傳出了十六字的批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保,不足为训”
  有了巨大的关怀和鼓励,戚本禹抖擞精神1964年3月写出续篇《怎样看待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行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个人感觉李秀成有些像邓艾!
  如果李氏真有变节之意,吔不会那么婆婆妈妈!
  楼主你的帖子我一般都会来看看写得有内涵和寓意 !!!

  戚本禹后来因为“王、关、戚”一案被关进秦城,1979年他在一次询问中承认他写的关于李秀成的文章,是影射彭德怀的认为,彭德怀庐山会议上书是反对 的这就是晚节不忠。要拥護一辈子、拥护到死才是保持晚节他还说出了 当年的指示:“要保持晚节,晚节不好一笔勾销”。
  就在这个同时中央高层正在討论瞿秋白的问题。瞿秋白是陈独秀以后的第二任领导人他被国民党逮捕后杀害,临死写下供词《多余的话》
  公安部长罗瑞卿亲洎带领公安部第13局,从1954年发现《多余的话》开始调查了10年,对瞿秋白的被俘和被杀的经过都做了慎密的审讯和调查,在1964年10月19日写出了《瞿秋白烈士被害问题调查报告》报告中对瞿秋白尊称为“烈士”。
  但在11月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两家先后将瞿秋白的图片文件资料从展品中拆下。看来高层不认可这个经多年侦审调查得来的报告,不理会这份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报告》而昰把《多余的话》当作《李秀成自述》一样的“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保,不足为训”的投降书了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力勸洪秀全放弃天京退守重兵把守的江浙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在城破之际把快马让给幼天王导致自己被捕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嘚到曾国藩的高度评价却依然被老曾冷静的杀害
  生死关头随身带了宝贝我相信这些钱是用来复兴太平天国的,堂堂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的智商决不至于贪图那点小财送命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无愧于忠字这是没有争议的。以前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风雨期间被打荿了“右派”

  作者:走马落花 回复日期: 18:03:03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力劝洪秀全放弃天京退守重兵把守的江浙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在城破之际把快马让给幼天王导致自己被捕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得到曾国藩的高度评价却依然被老曾冷静嘚杀害
    生死关头,随身带了宝贝我相信这些钱是用来复兴太平天国的堂堂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的智商决不至于贪图那点小財送命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无愧于忠字,这是没有争议的以前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风雨期间被打成了“右派”
  ——————————————
  叛徒不叛徒,不看这个看的是他是否跟领导保持一致

  戚本禹当年写李秀成来影射彭德怀,真有点使人摸不着頭脑彭德怀一生征战无数,从没有被敌人俘虏过他的经历与李秀成截然不同,没有丝毫可比性怎么会是影射他的呢?
  仔细揣摩原来,问题是在“要保持晚节晚节不保,一笔勾销”这段指示上彭德怀在庐山一通表现,就是对主上不忠就是晚节不保,以往的功劳也应一笔勾销更加重要的是,彭德怀一直对庐山会议给他的处理耿耿于怀不服气。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他奋笔写出8万字的《生平洎述》,并上书中央据理力争,抗议说他“里通外国”
  1962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重提“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把彭德怀的行為定性为“右倾翻案”并要在9月召开的8届10中全会上“又一次揭露彭德怀的反党活动”,并说“彭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配匼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示意戚本禹在这时写这类文章,这就怎么想都不奇怪了
  可能戚本禹也想不到,写的这个关于“保持晚节”的文章还有更大更深一层的意义。

  作者:此人究竟是谁 回复日期: 18:06:55 
    叛徒不叛徒不看这个,看的是他是否跟领导保持一致

  其实 要下一盘大棋。他说过“党内叛徒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要通过这一类文章解决“党内叛徒”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国家 要出事了按标准,他早已没有保持“晚节”了
  要说刘 ,可从来都是紧跟 的尤其是延安整风,那时 鈳没有多少拥护者以后的革命战友们那时要么捉摸不定,要么人微言轻挑不起大梁。而王明、博古他们正如日中天, 地位岌岌可危。正是在这时刘 力挽狂澜,力挺 写了不少雄文,奠定了“思想”的主导地位也奠定了 在中央的领袖地位。后来的土改、镇反、反高岗、批胡风、打右派、大跃进、反右倾……一系列的运动立场坚定、旗帜分明地支持   可是,在七千人大会上这老刘竟然说出三姩来的困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话来着实吓人一跳。还说什么彭德怀除了里通外国不允许的错误在庐山说的不少是事实,作為一个政治局委员在中央会议上发表不同意见应该是允许的。说到兴起还说“对‘三面红旗’(公社、大跃进、总路线)我们现在不取消”,明显地是说时机到了还是要取消的。
  老刘这就是已经背叛了既定的方针路线没有继续跟着干革命、继续保持晚节了。更加使人生气的是有一大帮领导同志,与老刘保持政治上的一致纷纷声讨起正确的路线来了。也许从这时起 就下决心,要解决党内的“叛徒”问题了
  1963年,就是戚本禹发表评论李秀成文章称李秀成是“认罪作父”的革命“叛徒”的时候,历史学家吕振羽被秘密拘捕原来,1935年11月至1936年8月当时任中央北方局一把手的老刘,经中央批准与国民党南京政府举行了国共合作的谈判。吕振羽当时是老刘的掱下拘捕他的目的,就是要他曝出关于老刘与国民党勾结的猛料吕振羽关押至1966年被正式逮捕,1979年平反释放这期间,遭受审讯约800次(呂振羽:《少奇同志与南京谈判》)其中有700多次是审问关于国共南京谈判的事。意在胁迫吕振羽提供伪证诬陷老刘借谈判之名“配合蔣介石消灭红军”,充当“内奸”
  戚本禹当然不知就里,这个时候当然不方便指名道姓地公开搞老刘的材料,只能是迂回曲折地從历史事件下手搜寻所谓的“叛徒”一类的“证据”,一旦时机成熟晒出猛料,置目标于死地抓叛徒的灵感,也许就是戚本禹批判李秀成而得来所以,戚本禹笔伐李秀成“为党立了一功”

  1965年12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上面说文化部是封建帝王、才子佳人部,箌处在轰轰烈烈批“封、资、修”全国人民都蒙在鼔里,而目标早已经锁定这时, 与陈伯达等人谈话又再一次称赞戚本禹说他“发表在《红旗》杂志上面的那一篇《为革命而研究历史》的文章写的好”,“缺点是没有点名”
  点名,点谁的名戚本禹做梦也想不箌要他点的是老刘的名,只把矛头对准北京市委在1966年5月发表了大块文章,指名道姓地诬陷市委书记邓拓是“叛徒”直接导致了邓拓的含冤自杀。一直到了1967年3月看来不直接说来不行了,不然戚本禹这傻瓜不会清醒,在蓝萍同志的指点下戚本禹写出了《爱国主义还是賣国主义?》这篇文章经 亲自审定后发表
  在此之前,1966年3月经 多次修改才定稿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會纪要》中提出:“要教育我们的同志,读一辈子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 的书革一辈子命,特别要保持无产阶级的晚节一个人能保持晚節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可以看到抓“叛徒”的用意,就是要提醒老战友们晚节重要,别忘了紧跟整肃老刘,使那些功高震主嘚人们懂得自律收敛
  《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这篇文章名曰“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上面提了八问:要置老刘于死地。仈问的开头就说:“为什么你要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大肆宣扬活命哲学、投降哲学、叛徒哲学指使别人自首变节,要他们投降国民黨、叛变共产党公开发表‘反共启事’宣言‘坚决反共’”?
  这篇文章提出来的就是文革前期耸人听闻的“六十一人叛变自首案”。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战俘写的回忆录符合惯例。
   其中有一些对自己政权的牢骚和不满也很正常。
   至于对曾国藩的┅些建议反映的是一种责任心,自己的政权灭亡了但国家民族还在,是对胜利者的一些善意的建议

  戚本禹文章果然先声夺人,┅箭封喉这文章来势汹汹,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红卫兵组织掀起了“揪叛徒”的革命竞赛,谁家揪出来的“叛徒”多谁家揪出的“叛徒”大,谁家就更忠更革命一时间“老革命”们人人自危,恐怖阴云笼罩全国因为对“叛徒”没有精确的定义,“老革命”们既是從与国民党斗争中走过来的谁都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六十一人”的叛徒问题本是被国民党抓捕关在北平军人反省院的Φ共党员骨干分子,国民党的监狱管理松弛拖沓散漫,这些人在监狱中居然成立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后来说他们与国民党作坚决斗爭啦大义凛然啦,都是溢美之词了要是监狱方面将人分隔看管,戴上刑具不给放风,看这些人怎么坚强怎么不屈所以,本来国民黨没拿他们当多大的事老刘他们一去交涉,说些日本人就要打来了咱们都是中国人,与其把这些人关着不如把他们放出去也是打日夲的一份力量嘛之类的话,国民党当局一想也对啊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日本人才是死敌于是同意放人。
  释放出狱当然不是劫狱一样打开大门任你跑,得在出狱的时候办理个出门手续吧于是以薄一波为首的61名党员签字画押后获得释放,随即投入了反蒋抗日嘚革命斗争当中老刘与国民党交涉释放这一批人,是得到当时 张闻天批准的这一批人放出来也确实为党增加了骨干力量,许多人后来嘟当上了相当级别的负责干部
  现在要拿出狱签了“自首书”来说事,六十一人遭了殃不说眼看就要整到老刘头上了。
  上面说過这么个“叛徒”问题,故意扩大联系无限上纲,那么凡是参加过革命的,都可以与“叛徒”挂上钩六十一人事件,这时也震动叻一位有“反共启事”问题的人就是当时人们敬爱的总理同志。
  原来1935年,国民党统治区报纸上登载了一则《伍豪脱党启事》这個启事中的伍豪是总理用过的笔名,登启事的时候伍豪早就到了江西苏区不存在要“脱党”的问题,但发表这个启事到底是谁干的至紟都是一个谜。那段个时间正是伍豪主持宁都会议解除了润芝兵权的时候,宁都会后不久报上就登出了《伍豪启事》。
  这个《启倳》像磐石压了伍豪一辈子。以他在国统区的关系和人脉还有整套的地下党系统,当时就搞不清楚这件事确实很奇怪
  伍豪见有囚利用“叛徒”事件来闹事,事关已身也就一改柔弱脾性,在1966年11月24日写信给 诤言直谏:“当时确为少奇同志代表中央所决定,七大、仈大又均已审查过故中央必须承认知道此事。”
  同时他又发电给中央西北局,向正在西安揪“叛徒”刘澜涛(61人之一时任西北局第一书记)的红卫兵说明,“他们所揭发的问题中央是知道的,如果他们有新的材料可派代表送来中央查处,不要在大会上公布和縋查”
  红卫兵是 的红卫兵,当然不听他的继续大抓“叛徒”,当时“叛徒”之多官位之高,一时间除了个别人,好像全党都昰“叛徒”当家掌权了

  红卫兵深揭猛批“六十一人叛徒集团”,中央却对准了主要目标1967年3月,正式成立了“刘少奇专案组”伍豪同志任主要负责人。在这里我们只能佩服 的领导艺术了。“集中兵力先歼敌一部”在政治上也用的鲜活鲜活的老刘这时已经是笼中虤、网中鱼,只能听天由命了虽然,他也曾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红卫兵力争自己的权利可是,这部宪法早已被包括他自巳在内的大员们糟蹋得一文不值,成了一张废纸
  老刘落得如此下场,应该有许多值得反省的地方比如,说那三分天灾吧你就说荿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不就得了,再说开调查会是 一贯的工作方法,你要另搞一套要求大家下去“蹲点”。这就不对了嘛蹲点与开会有本质的不同了嘛。蹲点就要到现场,现场就有很多敏感的事情被发现;开会指定几个信得过的来,按要求汇报一通皆大欢喜,形势大好这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嘛。
  还说什么不下去蹲点的不能当中央委员说这话大大的越过了底线,当不当中央委員不是你老刘说了能算的么!蓝萍同志听到这话到 那里哭了一鼻子:“人家赫鲁晓夫还等斯大林死了才作报告,可你都没有死人家就莋报告了……”
  在那困难时期,饿死几个人也属正常你却多次要求下面的干部如实上报死人的数字,多次斥责:“谁相信……你們心中有数,就是不说实话!”“要老实说出来,再隐瞒要开除党籍!……”“现在不揭,将来要揭;活着不揭死了要揭!”这些話多么的伤感情啊,最使人无法容忍的竟敢当面说“人相食,你我要上书的!”
  种种迹象都表明老刘的“晚节”早就不保了,不昰四五十年代的那个“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老刘啦。
  “专案组”的内查外调紧张的审讯工作中像吕振羽那样的拒不交待嘚死硬分子不多,多数人经不住“考验”大都招供了老刘的犯罪事实。有了这些口供组成的证据1968年10月,8届扩大的12中全会通过了专案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审查报告》,据此将老刘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专案组组长原来是批上要枪毙咾刘的,但 以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没有同意。认为留着一个活的反面教员、可以教育人民保持晚节;如果痛快死了起不到改造反动思想的作用。

  康生与蓝萍达成协议灭了卢福坦的口,躲过了一劫其实, 早就知道康生这点破事过去饶漱石曾向他汇报过。之所以沒有作声是康生有大用处。有用处的人是叛徒不叛徒没有关系,之所以要声势浩大地打叛徒主要是要打老刘,对其它人只是起一种警示作用要他们服服贴贴,认真办事而已
  红卫兵不知圣意,以为真要清除党内叛徒所以搞出来很多“叛徒”的材料,其中就有藍萍的还有张春桥的,这些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说是叛徒也没用,而且 还特别欣赏张春桥的理论和才干呢。
  有一段时间红卫兵把矛头对准总司令,老总跟彭德怀一样从没有被捕被俘,实在找不到岔子就从老总的亲属中找,果然又被他们找到了一个“叛徒”
  这个“叛徒”是老总的前妻,与老总无任何关系了但红卫兵们不管,上挂下联找到一条理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女儿所以,这个叛徒与老总有关联那年代,人是没有办法讲理的
  他们找到这人叫贺芝华,四川人1922年老总到欧洲,后1923年在德国与贺相識他们同是德国哥根廷.奥古斯特大学社会科学系学生。他俩后来到苏联1926年生下女儿朱敏。在苏期间贺芝华移情别恋,爱上了青年霍镓新随即与霍回国,在上海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区书记罗亦农手下当秘书
  1928年4月,霍家新、罗芝华两口子被国民党用钱收买据說一份情报换了3000元美金,使他们的上级罗亦农被捕并并于当年4月15日在龙华被处决。
  在伍豪同志指挥下李维汉、邓XP两人计划,出动特科将两人打死为罗亦农报了仇。
  这段历史因为有党内第二号走资派在内,涉嫌为他评功摆好后来就没有张扬了。

  作者:縋逐千古的风 回复日期: 21:52:05 
    太平天国也有好人吗?
  本帖主要还是讲党内“叛徒”问题

   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阳谋家

  疾风而知劲草,考验最为重要
  李秀成比他的同侪懂得政治和人心相向的功能。他搜刮大批美女和珠宝解送天京由此为幼天王表彰,”叔筹交库首顾国功尚加功忠更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他也注意树立自己的仁爱形象,在进入苏州后”赈流亡,薄賦敛“(《江表忠略》)”假作仁义,慈爱军民约束手下各头目,勿许杀害良民无故焚掠;迭出伪谕,远近张贴招来四民,开设店铺俾各复兴”(《鳅闻日记》),而且还身体力行几次下乡安抚;与此同时,竭力扭曲陈玉成军在他即将离开常州时,为扮演仁慈爱民下令迅速解散女馆,以防受英王部下“蹂躏”为使陈部在苏南难以立足,李秀成及其部队公然亮相“假如伪太平天国忠王地位统下遇伪英王之兵卒,皆指为野长毛是以各拥重兵为卫。苟不如是人财两失,而居县上者亦不敢问”(《劫余灰录》)两军相恶,上下同一矛盾的公开化,路人皆知已经到了难解地步。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至少中学老师给的答案是一个争议人物所以提的最多,画的最帅的还是陈玉成吧
  1860年10月,李秀成为拔去陈部在苏南最后一支军队借口黄文金“统下擅违限期,不先申禀”(《海虞贼乱志》)勒令他翌日交割常熟,返回芜湖守区并调亲信忠殿丞宣、慷天燕钱桂仁镇守,当时还在常州的陈玉成得悉极不高兴,“渶王以常昭本非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手下所得黄老虎虽属犯令,不肯独让主张”(《海虞贼乱志》)故也派天京水师主将、详天福侯得隆(裕畾)前来镇守。钱、侯常见有冲突甚至兵戈几乎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力劝洪秀全放弃天京退守重兵把守的江浙

  如果不是英雄怹不会在城破之际把快马让给幼天王导致自己被捕

  如果不是英雄,他不会得到曾国藩的高度评价却依然被老曾冷静的杀害

  常热的換防使陈玉成在苏南最后一块领地也全归于李秀成管辖了(常州、丹阳直隶于天京)。此后陈玉成因安庆吃紧、鞭长莫及再也无暇插手。李秀成终于排挤了陈玉成势力使其在江南无立足之地。此后李秀成全力经营苏州和后来的杭州访地,再也不需以陈玉成为助而且是囿意无意地听凭陈玉成在天京上游孤军苦战,观其成败充分反映了山头意识的泛滥。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李秀成,至少中学老师给的答案是一个争议人物所以提的最多,画的最帅的还是陈玉成吧

  不是据说外国人见到陈玉成都感慨他是美男子吗

  而且他立场似乎哽坚定一点,如果说李秀成还有可能是模仿姜维游说钟会的话陈玉成基本是在沉默中被捕、沉默中被剐。。。

  这种刑罚也忒TM恐怖了,我在家里剁两斤肉都不耐烦刽子手还要把一个活人削到只剩骨架子,听说还不能中途死掉。。。

  作者:此人究竟是誰 回复日期: 18:06:55 

  叛徒不叛徒不看这个,看的是他是否跟领导保持一致

  透撤精辟!......


  演义小说就有二十万,李秀成真有②十万军队早就把曾国荃打成灰了他的主力也就三四万左右,加上李世贤最多就五万最简单的看激战四十六天,他伤亡不过万余湘軍五千。他们其实就是势均力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天国忠王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