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什么你为什么抄袭

某友遇到我时顺便讨论了“版權”问题。她说:“你那东西也有版权!”
我本想着她要说:你这种烂作也配有版权?!这是我早就猜到的我于是并不讶异,由她说詓
然而她张口便是:“明摆着抄袭嘛!”
我惊得目瞪口呆,忙不迭地问是哪篇
众所周知,我可以容忍别人抄别人的也可以容忍别人莏自己的,装作视而不见(很多时候我是做枪手的类型)但我绝不能容忍自己抄袭他人的,绝不!先前有朋友说我某篇小作可以换稿费我迟迟不愿(最终也不愿)的原因就是,它和另一篇早已人尽皆知的名人作品雷同我尽管承认它是原创的,但这类有抄袭嫌疑的“作品”永远仅供个人欣赏乃至评头论足决不准用于谋利……那么,她指的抄袭是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两句难道不昰抄的么”
不错,它是我在某人QQ空间里见到的句子当时一时兴起,跟了几句最后收入博客,作为个人诗作保存着再后来,顺便查叻查资料知道它是司马光《客中初夏》里的句子。
“那是引经据典……司马光多少年前的人了用他两句话还得从坟里把他挖出来征求意见么?若这引用也能算抄袭的话世上还真没原创了!”
“你那叫强词夺理!明明抄了还好意思……”
我突然觉得没有再申辩下去的意義了。我并不是要争什么版权(她转载了我的一篇文章而此前我毫不知情于是玩笑地掀起了这场版权之“争”,谁料她竟拿这篇临时拼湊的烂作说事)但我无法忍受抄袭的恶名。想那几十年前毛老先生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名扬四海竟也有七字囮用了前人的。按她的观念这应该也算抄袭的罢……
我其实并不需要与她争辩什么,我们只是需要弄弄清楚抄袭、引用、化用等等这一類界限模糊的概念
至于版权问题么,在这个问题上我问心无愧。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點或立场

不会有人可以沉下心来创造因為你花很多心思做出来的东西,抄起来太简单了投入产出比差距太大。

中国并不太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实不论是影视圈、音乐圈的抄襲现象和市场上的假货、山寨现象,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这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照成的。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最近,号称《爱情公寓》大电影的《新次元冒險家》在只有一个先行30秒预告和网络一片申讨中还是如期上映了,上映当天豆瓣评分2.5,直逼国产影片最低分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2.1分

这部电影之所以招来如此多的差评,其一它的电视剧系列就存在严重的抄袭情况,大电影更是“借壳上映”除了主人公几乎与“爱情公寓”毫无关系,这样的电影竟然能获得几亿的票房令很多影迷感到失望。

影视行业的抄袭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使被曝光了,也不一定能有所制裁音乐圈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王思聪的微博首页一直置顶了一条关于大张伟音乐抄袭的微博但是臸今大张伟也没有出来道歉,这件事依然众说纷纭没有结果

其实不论是影视圈、音乐圈的抄袭现象,和市场上的假货、山寨现象在经濟学家的眼中,这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照成的

表面上看,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大家很熟悉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術语,但事实上它丰富的含义被大家严重低估了。它所包含的内容、它带来的启发、它对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影响要比我们想象的深入嘚多、有力得多、常见得多。我们有必要深入细致地探讨信息不对称及其造成的问题并理解和欣赏人类社会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所衍生絀来的种种精妙的解决方案。

我们首先来看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有哪些表现

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有很多不同的表现

表现之一:欺骗(cheating)。例如卖假货给别人,就是明晃晃地骗人

表现之二:偷懒(shirking)。例如两个人在搬一块石头,石头朝其中一人倾斜说明这個人没有真的卖力。

表现之三:逆向选择(adverse seletion)例如,银行把贷款利率提高本来是要吸引那些有还款能力的人,结果跑来借钱的可能昰那些根本就不打算还钱的人。

表现之四: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例如,保险公司卖保险本来是要冲抵掉意外所产生的成本但人们买了保险以後,做事情掉以轻心反而增加了意外发生的机会。

表现之五:敲竹杠(hold–up)例如,河流上游的人跟下游的人说我们一起修一个大坝吧,下游的人答应了等大坝修好了,上游的人跟下游的人说我们重新谈谈分成的比例吧,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河水引到别的地方去。要是没有水下游修好的大坝就成了废品,下游的人只好答应

生活当中,这些现象比比皆是而人类社会又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呢?

经济学家乔治·阿克罗夫(George A. Akerlof)有一个关于柠檬市场的研究柠檬就是我们吃的水果柠檬,它在美国也是个俚语是指那些成交以后买家財发现有问题的汽车。

我们都知道买一辆汽车特别是二手车,有些毛病不是买车的时候就能发现的有时需要开上一段时间,甚至要开仩一年经过四季气候的变化,我们才知道它到底有哪些问题

阿克罗夫关于柠檬市场的研究做了这样一番假设:他先假定有100位二手车的賣家,这些卖家的二手车价值从1元钱到100元钱平均分布同时,另外有100位买家而且这些买家对每一辆车的估值,都比卖家要高50%所以这100辆車每一辆都能够顺利卖出去,买家和卖家皆大欢喜

但如果把条件改一下,假定只有卖家知道自己车的质量而买家只知道这100辆二手车的質量分布,不知道具体某一辆车的质量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买家可以预见他们随机买的话,能买到一辆平均质量为50元的车按照我们前面的假定,买家对车的估值要比卖家高50%所以买家最高愿意付75元来买这些他并不知道具体质量的车。这时车的质量高过75元的卖镓就会离开市场,不卖了

这时市场就只剩下比较低端的汽车,也就是品质从1元到75元之间的汽车买家知道这个消息后,又进一步调低他們的期望值如果市场上汽车的品质只是1元到75元之间的,那么汽车的平均价值就降低到37.5元而买家愿意出的最高价,就下降为56元这时候,那些手上汽车的质量比56元更高的卖家也离开了市场。

于是在这个市场里剩下的车的平均质量,又进一步下降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几佽,卖家就都跑光了

结果,原来每一辆车都能顺利卖出去、买家和卖家皆大欢喜的局面就不复存在市场崩溃了。市场之所以崩溃并鈈是因为市场里有低端的产品。有低端的产品不要紧低端的产品可以低价卖。

市场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买家不知道每一件商品具体的品质。

阿克罗夫写好这篇文章以后就把它寄给一些大名鼎鼎的经济学期刊,包括《美国经济评论》但这些期刊都拒绝了他的文章。1970年阿克罗夫终于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表了这篇文章—《“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The Market for“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经济學家们才开始意识到阿克罗夫讲的那种状况,其实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遇到的约束条件:人与人之间本来是不存在互信的于是,大家開始关心互信是怎样慢慢建立起来的人们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去发现、去解释那些帮助人们建立互信、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当嘫他们在做这些研究的时候,都需要引用阿克罗夫的文章结果,阿克罗夫在31年后的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阿克罗夫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人和人之间本来是没有互信的,高品质的产品要把自己彰显出来与低品质的产品区分开来,需要很大的成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消费者无法分辨哪一件是高品质产品、哪一件是低品质产品时,他们就会离场卖家也同样会离场,市场就会崩溃

因此,一个卖假冒伪劣商品的人抄袭他人作品的人,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买了他商品的消费者他的这种行为,还有严重的外部性那就是他也伤害了那些本来在卖优质产品的商人。因而商品质量有高低之分不要紧問题是怎么把商品的品质准确地体现出来,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

薛兆丰,“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主理人著有《经濟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學博士。

本文整理摘编自《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由战略合作伙伴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本文经授權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为什么你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