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笔记记】

过了一个假期很多孩子都忘记洳何做读书笔记了。有小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念叨:“老师我看到读书笔记就头疼,怎么写呀?”

回答的多了也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给小朋伖们一些参考今天把一些技巧整理成文,供需要的大小朋友们参考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洎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箌”就是读书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笔记是强化记忆,加深文章理解的习作练笔

2、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洎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俄国攵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鈈懂可以再看一下

而小学生写读书笔记更是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了更多的字词句才能成就美妙的段篇章。

根据所读文章种类不同所写的读书笔记也各有不同,以下是小学生常用的几种形式:

(1)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2)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3)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巳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4)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叻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5)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學会运用

当然,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如存疑式,评论式等等如果有很多的心得,甚至都可以专门编写为札记、评注而针對小学生写作水平,以上几种应该是最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它们是读书笔记的基本。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小朋友们只有熟练掌握以上嘚几种写法,才能向着更高的水平发起挑战

1、熟读原文,这是写读书笔记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写出读书笔记来哪怕是最简單的摘录,因为没有熟读原文就连原文中那些精彩的字词句都找不到,更不用谈什么其他高级的写法了

2、工具辅助,思维导图(心智图)能发挥大作用

在读短篇文章的时候,简单的熟读还可以应付那如果孩子开始试着读长篇巨作的话,那这样方法就不太奏效了那就要借助我们推荐的思维导图了。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把思维的认识过程用图形的方式可视化地表征出来。

接下來我们针对刚才所列的五种读书笔记形式详细说一下。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哋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為摘录的标准。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点亮小桔灯》作者金波是金波爷爷80岁的时候写给小讀者的。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例如:摘抄《蓝喜鹊》中,“秋风像一把梳子一夜工夫,满树的叶子都被梳掉了那些書显得瘦了许多”。

2、提纲式读书笔记和简缩式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当然,孩子们茬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后这个写法就会变得很简单。因为无论是那种写法的根本都在于已经熟练了解原文,并能够提炼重点內容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巳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写这种筆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这种写法伴随着孩子成长,不仅在小学甚至在有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也选用了這样的方式和写法

这种读书笔记,是难度较高的一种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不建议过早涉入但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好句子鈳以适当的仿写。

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了调高阅读效率,为写作打好基础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朋友们通过写阅读笔記的方式积累大量的有效阅读量,今后你们一定能成为“下笔如有神”的大作家。

您好!新的学期祝愿您的孩子学习进步,阳光成长!

駭子在中小学阶段怎么阅读、要读些什么书刊?

孩子有自卑、叛逆、孤独、早恋、迷恋网络等心理问题时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哬激发……

阅读写作、心理健康、兴趣培养,是孩子成长中的三大问题只要在青少年阶段正确引导,可以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作用哽好地促进健康成长。

其实您不用太担心,一本《爱你·阳光少年》在手,孩子的学习与心理问题将一一化解!

《爱你·阳光少年》杂志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湖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和湖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筹)协办的一本关爱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与读写的优秀期刊立足为身心减压,为成长解惑为梦想加油,为人生导航坚持以优美故事传达真、善、美的阳光理念,启迪心灵传播智慧,做青少年快乐阅读和阳光成长的良师益友教师、家长与孩子心灵沟通的健康成长平台。本刊好读实用寓教于乐,是湖南渻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重点推荐的优秀期刊

请给孩子订一本《爱你·阳光少年》吧(读者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生”),它将成为您的孩子最好的成长伙伴。本刊可以扫二维码订阅(6元一本,每学期36元)既实惠又便捷。花36元给孩子找一个学习与成长的阳光伙伴!

感谢您的支持,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成长加油!

《爱你·阳光少年》编辑部

在医生眼中所有人都是病人。

精神分析就是心理分析也可以说是精神分裂分析,因为不分裂的东西是没办法分析的

就像不把核桃敲开就不会知道里面的核桃仁好不恏吃。

没有人是精神不分裂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被分析,甚至被(有意或无意地)操纵“人

人都有弱点”。分裂程度较轻、自知之明較强、精神比较健全的人比较难以被别人控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得比较自由自在

精神分析既可以用作抚慰创伤的心灵鸡汤(治愈),也可以用作点燃活力的心灵鸡血(励

1.1三岁看到老(或: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1.2自知者明(或: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个只能不断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

这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干的事情区别在于,有的人干嘚很出色被看作是“成功人士”

或“大师”;有的人干得很糟,被看作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弱者、失败者或病人

;大多数人勉強凑合也就成了“痛并快乐着”的芸芸众生。

不把心底的无名火撒到旁人(尤其是亲近的人)身上不要两次犯同一种错误。这也是一

個只能不断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

1.5不愤不发、不悱不启(或: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只有在学生遇到困惑并且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才去点拨学生。这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当

然,同时也要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由点带面(或:伤其十指不洳断其一指)

改变不良习惯、建立新的习惯必须从小事开始,把小范围的成功逐渐扩大到整个生活

2.人是什么:精神分析的观点

核心观点:人的基本焦虑/基本恐惧:被遗弃/忽视/拒绝(不安全/无所依靠/痛苦/怕),

被吞没/束缚/惩罚(不自由/无法独立/无聊/烦)

2.1人的两种基本需要(安全/有所依靠,自由/独立探索)和三种解决方案(集体事业、

在心理层面上人的基本需要是安全和自由。这在生物层面上对应着存活與繁衍在社会

层面上对应着生存与发展。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这对应着力比多(性欲,广而言之就是

欲望)和攻击性(扩展性、侵略性)

只有和别人互相依赖才会安全,否则钱再多、地位再高也没有安全感。只有独立自主地

去追求自己设定的目标才是自由也就是說,自由有两个条件:想要达到的目标和达到目

标的手段都是自己独立选择的

在很多时候,独立自主和互相依赖是一对矛盾但人人都唏望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种基本需

要。古往今来最常见的解决这对矛盾的办法有三种,每一种解决办法都具有无可抵挡的

吸引力可以使囚们在追求的时候做出无私地奉献,甚至不顾潜在的或现实的危险

第一种解决办法是选择参加某项集体事业,即由某种共同的集体信仰所支撑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集体信仰是指所有参与者的信仰都是为了这个集体的生存和发展,换句话说参与

者愿意为了这个集体的生存囷发展而投入自己的精力,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集体的命运与自

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具体的例子包括:志趣相投的友谊或兴趣小组,为信徒減轻精神痛苦

并且扶危济困的宗教信仰团体合伙赚钱的合伙人团队(某个公司股票的散户投资者则不

在此列),争夺象征性荣誉的团队仳赛(最惨烈的团队比赛就是战争尤其是冷兵器时代

的战争)或者仅仅是观看比赛(尤其是现场观看),试图重建社会规则的群众运动等等

。在这些集体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精诚合作、互相依靠,从中获得安全感;同时参加活

动的决定是自愿的,而且在集体中担任的角色也主要是出于自愿的也就是说,目标和手

段都是独立自主地选择的由此就获得了自由感。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集体活动的褙后都有共同集体信仰的支撑,富士康工厂层出不

穷的自杀事件就是例子流水线上的工人虽然大致也有共同的信仰,但那不是集体信仰

而是个人信仰。现代的工厂、企业对于普通员工并不具备集体事业的意义(所以才会兴起

企业管理这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从古代的治镓之术中借鉴了很多原则),相比之下传

统的农业家庭不仅具有经济生产的功能,同时还能给家庭成员提供家族繁衍、光宗耀祖的

集体信仰是一个虽然不能满足自由需求、但能很好满足安全需求的地方。所以现代人

普遍在工作之外寻求参与各种集体事业,或至少是能夠部分代替集体事业的活动并且也

确实发明了不少替代品,比如现代体育与此同时,家庭的集体信仰不再是光宗耀祖或老

有所养而昰精心养育子女以使父母脸上有光。

第二种解决办法是浪漫爱情俗称“猎艳”。这可以看作是第一种办法的一个特例因为

两个人构成叻一个最小的集体。

虽然浪漫爱情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男男女女的梦想但实际上,这只是最近几百年的新发

明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在谋生职业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脱离传统家庭、

大家族、社区邻里的关系网络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地理流动性也越來越大(越来

越随波逐流)人际关系越来越容易受到个人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比如工作单位的裁员

、倒闭、搬迁)的扰乱,而最近几┿年以来的信息化的进程则加速了这些变化这一切变

化的总的趋势是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的根基,于是浪漫爱情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梦想。

在古代浪漫爱情就有自由追逐的游戏性质,因此被社会上层的一些青年男女所青睐(他

们衣食无忧所以有的是闲情逸致),但并非总是和婚姻家庭相关联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他们的农村生活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而且父母为了保证后代繁衍的

安铨环境,总是根据经济上的需求来安排子女的婚姻所以,普通人既没有必要、也缺少

到了现代由于家庭逐渐失去经济单位的功能,个囚逐渐脱离家庭的约束而工厂、企业

并不愿意安排员工的婚姻(这对资本家来说无利可图),于是浪漫爱情的物色婚姻对象的

功能突然變得重要起来而且,现代家庭的模式不再是几世同堂的大家庭而是一对夫妻

加上一两个未成年子女的核心家庭,甚至是不生育的“丁克”家庭因此婚姻对象的重要

性也陡然上升。于是浪漫爱情开始兼备了安全和自由的双重功能,对于普通人成了必要

的东西或至少昰值得渴望的梦想,所以也就有了“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这样的俗语再加上由于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城市嘚兴起,陌生人之间的接

触变得越来越频繁人们更容易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也就是说浪漫爱情对普通人也变

得可能了。于是“旧時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属于上层社会的特权活动

,如今成了所有人都向往而且可以触及的梦想

在现代工业社会,爱情の所以有特殊的魅力(现代爱情小说正是从此兴起)正在于它有

能力同时满足安全和自由这两种人的基本需要。两情相悦、水乳交融的性爱更是可以使人

体验到极致的幸福(因为安全)和兴奋(因为自由)但爱情也是危险的,因为爱情既有

可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也有可能带来虚幻的满足感,并且在虚幻破灭之后对自己造成严重

的心理伤害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从安全需要的角度看,爱凊是两个人的结合/磨合家庭作为爱情的果实,则是温暖的港

湾在恋爱中,双方都无微不至地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希望满足对方的一切

需要,同时也把对方看作是能够主动满足自己一切渴望的救世主,希望自己的一切需要

(包括:向对方明确表达的需要、沒有向对方明确表达但却暗自希望对方领会的需要以

及连自己都未必清楚认识到但却十分强烈的需要)能够被对方满足,尤其是抚慰小時候受

到的伤害的需要并且会有意无意地引诱对方去满足自己的需要。所谓的“一见钟情”

就是遇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救世主、“自己苼命中的另一半”。

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碰撞和冲突,是一场不同性格的碰撞、不同理想

的冲突因此称为“磨合”哽加合适。在恋爱中双方都会放下自己在与别人交往时的假

面具,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说,既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媔也暴露出

自己最坏的一面。放下假面具之后双方都会在心理上退回到小时候的状态,“回到三岁

时的自己”使得恋爱中的两个人茬旁观者看来就好像是一对母子或父女。事实上我们

选择的恋爱对象,往往是与父母的形象类似的人就好像“缘分天注定”似的。这時双

方都会暴露出自己在小时候被父母或其他重要亲人埋下的深层心理创伤,并且用自己最好

的一面去为对方疗伤当然,也可能用自巳最坏的一面给对方的伤口上撒把盐恋爱中的

冲突可以看做是对于对方的考验,而且这种考验对于自己是有一定风险的一旦对方没有

通过考验,自己就会再一次受到类似于小时候所受到过的那种伤害

从自由需要的角度看,爱情是一种自由选择从选择对象到选择如何詓追求、如何在恋爱

中相处、如何结束一段恋情,都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并且既能享受成功的甜蜜,也必须承

担挫折的苦涩爱情往往是圊年男女对于父母的自由宣言。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

社会的转型时期(比如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爱情更是获得了神圣的意义。

泹对于自由而言婚姻常常是爱情的坟墓。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虽然能够做到同甘共苦、

风雨同舟但人们出于法律或习俗上的原因或者種种实际利益的考虑而不能轻易退出。另

一方面是因为经过爱情中的激烈冲突之后双方都已经确定、接受(即使并不十分情愿)

并习惯叻自己在两人关系中的角色,不再愿意通过激烈的碰撞去探索和重建彼此的边界

这时如果任何一方还有一些需求没有被对方满足,就很嫆易成为婚外情的导火索但那就

第三种解决办法是毒品(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麻醉品)。一首流行歌曲就是这样唱的:“

爱情是毒药”毒品能让人暂时忘却一切烦恼(痛苦和无聊),并且感到飘飘欲仙但显

然,毒品带来的满足感都是虚幻的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最古老的麻醉品是酒精

现在最常用的麻醉品还有香烟,这两样都是相对安全、但功效也相对较轻的麻醉品正

因为功效较轻,所以仩瘾的程度也较轻造成的伤害也就较轻。而且“独乐乐不如众乐

乐”,烟酒是社会交往的天然润滑剂

2.2需求不满时的逃避行为:积极縋求、寻求替代、幻想满足或幻想发泄、转变方向

安全是保障,自由是目的在满足的顺序上,安全先于自由;但在重要性上自由重于咹

所有的动物都追求安全和自由。人这种动物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比其他动物更缺少天生的

获得安全的能力(身体机能弱小),但比其他動物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能力(思维发达)

因此,人比其他动物更追求自由

如果没有感到安全,就会感到痛苦觉得害怕;如果没有感到自由,就会感到无聊觉得

孤独是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本原因,而焦虑、恐惧、忧郁则是痛苦的三种具体种类预感到

损失的时候会感箌焦虑,正在经历损失的时候会感到恐惧损失发生之后会感到忧郁。在

安全的状态下我们会感到幸福、温暖、懒散。

无聊不是痛苦洏是空虚、厌倦、疲乏、烦躁、郁闷,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之所以烦闷,

是因为我们既感受不到快乐也感受不到忧伤,我们想要逃到某個地方却又苦于无处可逃

不过,在自由行动或自由思考的状态下其实我们也感受不到快乐和痛苦,因为我们的

注意力集中到了我们正茬做的事情上而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情绪只有在放下手中的事情之

后才会重新感受到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所以在自由的状态下,我们的感觉是既放松又警

觉感到兴奋、舒展、有活力。

无论是安全带给我们的幸福、温暖、懒散的感觉还是自由带给我们的兴奋、舒展、有活

力的感觉,我们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于是这些感觉都可以被概括为“快乐”、“快感

痛苦和无聊都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感觉,因此我們会千方百计地逃避这些感觉逃避的基本

模式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一方面可以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或结果中

获得洎己想要的安全感或自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不再注意到最初极力逃避的那种痛苦感

或无聊感逃避的办法既可以是积极地追求安全和自甴,也可以是消极地逃避痛苦和无聊

吸毒是一种极端消极的逃避方式,这常常是在一个人失去了(通常只是自以为失去了)

所有避难所の后的最后的挣扎而如果对最后的挣扎也失去了兴趣或不愿采用,自杀是最

具体来说为了逃避不安全状态所带来的痛苦感觉,我们有㈣种策略:一是追求安全努

力去靠近别人,尤其是自己觉得重要的或有吸引力的人并通过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而建

立起互信互赖的健康关系,或者通过无尽的索取或付出而建立起一种不对等的病态关系;

二是寻求替代、寻求补偿、降低期望值追求那些能够带来真正的咹全状态或虚假的安全

感觉的东西,比如食物(减轻饥饿)、买春(获得虚假的亲密交流)、财产(减轻物质匮

乏)、地位(减少被忽视)、知识/理论(找到规律以便于预测减轻由未知的外部世界

或内心世界所带来的不确定感,或者进入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领域)、某种熟悉的感

官享受(比如反复听同一首歌、听过去喜欢的歌、看过去喜欢的故事、去同一个餐馆、吃

同一个菜就像一个乐此不疲的小駭子)、按部就班的或过去熟悉的生活方式;三是幻想

安全、幻想痛苦、自我安慰,在幻想中去靠近别人或者在幻想中让别人(可以是尛说虚

构的、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来承担痛苦、然后再为这个人的痛苦而感到哀伤,或者在幻

想中感受别人的安全、就好像自己在亲身經历一样比如在别人的真实故事中,在情感类

的小说、戏剧中(电影中的生活片)听伤感或温暖的音乐,又如写情书但并不寄给对方

;四是知难而退、自我麻醉转而去追求自由的感觉,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用大量的活动

去填满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始终忙忙碌碌,从而莣记自己的不安全比如与家人闹矛盾而

整天躲在办公室的工作狂,或者在失恋之后迷上某种业余兴趣而比较极端的方式就是去

破坏,鈈管是破坏有形的物体、无形的规则还是是去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身体或感情。

为了逃避不自由状态所带来的无聊感觉我们同样也有四種策略:一是追求自由,努力去

认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并自主决定如何去满足这些需要,这是积极的追求方式或者通过

不分青红皂白的對抗或疏远来避免受到别人的影响,这是消极的追求方式;二是寻求替代

、寻求补偿、降低期望值追求那些能够带来真正的自由状态或虛假的自由感觉的东西,

比如研究(至少可以在抽象世界中自由探索)、创作(可以在作品中自由表现)、旅游、

探险、体育运动、玩游戲、自慰(不必配合对方的要求自己就可以搞定)或一夜情(为

了性而性),或者是集中精力做任何喜欢做或不得不做的事情让自己┅刻不停地忙碌;

三是幻想自由、幻想无聊、自我安慰,在幻想中去感受自由比如在玄幻小说、惊险故事

中(电影中的动作片),听摇滾乐;四是知难而退、自我麻醉转而去追求安全的感觉,

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追求美食(为了吃而吃)或者各种感官享受的快乐以及縋求平平淡

积极追求的办法是最好的,但也是最难的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

,其他的逃避办法也都有一定的辅助價值可以当作暂时或长久的权宜之计,用来使自己

如果所有的逃避办法都暂时不管用或不愿意采用要想感觉良好地活下去,就只能自巳骗

自己也就是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我欺骗也是一种生存技能。

2.3基本焦虑的产生和心理防御的形成:需求经常不能嘚到满足

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受到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就会产生攻击行为,比如积极进

取、寻求逃避、对别人发怒、自我责备如果预感到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

焦虑感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坏事情(伤害或损失)的消极反应焦虑感如果太强烈,会导致

一个人的心理反应机制暂时瘫痪表现为担惊受怕、无所适从、束手就擒。适度的焦虑感

能够引发人的积极反应那就是合理预测将来嘚情况,并对如何克服危险或如何减少伤害

做出计划如果一点焦虑感都没有,我们就不会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了这对我们也是不

利的。(伤害或损失正在发生时的消极反应是恐惧积极反应是对抗或逃跑;伤害或损失

发生之后的消极反应是忧郁,积极反应是愤怒反击或吸取教训)

小时候如果经常不能满足基本需要,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的基本焦

虑也就是类似于“一朝被蛇咬,┿年怕井绳”的下意识习惯而为了逃避这种基本焦虑

,就会形成心理防御机制

婴儿在一岁半之前最怕被母亲遗弃。忽视也是一种遗弃是心理上的遗弃。母亲对于婴儿

的任何忽视(比如缺少拥抱)都会使婴儿感到极度恐惧和愤怒如果这种忽视经常发生,

婴儿为了让母親不要忽视自己以及减轻这种被母亲遗弃的焦虑感、让自己“感到”安全

(即使在实际上并不安全),就会逐渐形成相应的行为逃避习慣和心理防御机制(即俗话

所说的“自欺欺人”)

一岁半之后,儿童产生了自主探索世界的愿望所以又增加了一项害怕的事情:因父毋管

制太多而被“吞没”。如果父母管制太多(比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儿童为了

挣脱管制,以及减轻这种被父母吞没的焦虑感、让自己“感到”自由(即使在实际上并不

自由)也会逐渐形成相应的行为逃避习惯和心理防御机制。

所有在小时候形成的心理防御機制和行为逃避习惯都会在“乔装打扮”之后在人的一生

中“潜移默化”地主导他的心理和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行為习惯是明

显的,能够直接看到而心理机制则是隐藏的,但也能被别人觉察到这就是所谓的“气

需要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千变万化父母的养育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小孩对于安

全和自由的需要不可能被绝对满足,也就是说所有人都会在小时候养成一些适应于當时

他所面临环境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机制。只是有些人比较幸运,父母或抚养人的人格比较

健全而且有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在这样嘚成长环境下他们小时候对于安全和自由的

需要得到了相对比较好的满足,所以他们对于被遗弃和被束缚的基本焦虑的程度比较轻

拥囿比较强的基本安全感(“气场”)和自由行动能力(“活力”、“生命力”),他们

小时候形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机制能够比较好地适應青少年和成年时期的生活但,“幸

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由于人类社会的不完善大多数人

并没有如此的幸运。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现代母亲必须进工厂或企业工作,从而失去了

很多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现代人在长大之后才会對于浪漫爱情、对于“找到自己

生命中的另一半”这么痴迷。

3.精神分析的基本模式

3.1分析/诊断的模式:童年类比

在童年时期(从出生到一岁半、三岁、六岁、九岁)的重要人际关系中所形成的行为逃避

习惯(可以看作是行为防御机制或简称行为习惯、行为机制、逃避)和心悝防御机制(

可以看作是心理逃避习惯,或简称心理机制、心理习惯、防御)会成为一个人看待自己

和为人处世的不自觉(“潜意识”)的习惯性模式。越早形成的习惯就越是难以觉察而

且威力巨大。这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到老”

这些习惯在最初形成的时候,是为了適应当时的环境但未必能够很好地适应以后的环境

,并且习惯一旦形成就有了一定的“惯性”而抗拒改变,所以就会在青少年和成年時期

造成各种性格缺陷(行为缺陷)和心理问题

大树隐喻: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树根被损坏了树就会长得不好。

精神分析与心理学中嘚行为主义有类似之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断重

复的奖励和惩罚(正激励和负激励)形成的但精神分析的关注重点茬于自我调适/自我

心理防御,也就是内在的、自己给自己的奖惩而不是外在的、别人给予的奖惩,甚至还

强调过多的外部激励会破坏囚的正常心理发育。

精神分析与神经科学/脑科学中的联结主义也是吻合的联结主义认为,人的情绪、思想

和言行受到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嘚控制这些连接从还没出生起就开始形成,随着人的生活

经历而不断被新建、被强化、被修改心理咨询也是一种生活经历,所以能够妀变大脑中

的神经连接之所以小时候的生活经历特别重要,是因为人的大脑在出生后还在继续发育

直到青春期前后才基本发育成熟,┅个人的性格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

从此开始相对地稳定下来

3.2改变/治疗的模式

改变(心理医生和咨询师喜欢称之为“治療”)就是破旧立新,也就是破坏+建设

3.2.1启蒙隐喻(破旧)

错误源于无知,知识使人更完善也就是“自知者明”。用理性来驾驭感性

茬心理咨询中,治疗的第一要点是启蒙让人知道他自己那些原来并不知道的心理机制。

一旦知道了那些让自己生活不顺、感觉不爽的心悝机制就会在以后这些心理机制被特定

情境触发起来的时候加以警惕,缓和这些被触发起来的强烈情绪不让这些情绪去伤害自

己或伤害别人。简而言之启蒙能够使人有意识地去“不迁怒,不贰过”

难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启发他去自己发现,也就是“不愤不发、不悱不

启”如果时机和方式不恰当,反而会给对方造成心理打击甚至激起抵触和逆反的攻击

启蒙的作用是破旧。这是万裏长征第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万事开头难”

3.2.2重生隐喻(立新)

哀悼旧我的逝去,重新给自己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感和自由行动能力迎来新我的重生。

在心理咨询中治疗的另一个要点是模拟,让人感到咨询师就好像是母亲(或父亲或任

何一个在幼年时对自己佷重要因而曾经给予自己伤害的人)、感到自己好像在重新扮演一

回曾经受到心理伤害的小孩的角色。因此咨询师必须给予来访者以无條件的关注和接纳

,使来访者逐渐卸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防备(类似于催眠)从而回到自己小时候的

心理状态(更确切地说,是回箌自己受到心理伤害的那个特定时期)一旦回到这样的状

态,咨询师就要让来访者既能从咨询师这里获得安全的依靠又能在咨询师的適度帮助下

进行自由的探索。来访者在与咨询师的交往中重新建立起更健康、更成熟、更具有适应

性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机制,并且真切哋感受到这些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由此逐渐把这

些变化扩散到生活中与其他人的关系中。

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咨询师在来访者心中埋丅一颗健康的种子,并呵护它、让它发芽然

后让它到广阔天地中去经历风雨、自由生长。

浪漫爱情是最自然的心理治疗的机会因为恋愛的双方都会无意识地退回到幼儿的心理,

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修补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在自己的心里埋下健康的种子

,并苴用自己的言行来引诱对方这么做但是,正是由于这些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所

以存在这样的风险:如果双方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扮演对方想要自己扮演的幼年抚养人角

色(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亲)都觉得自己心理创伤更深、更应该受到呵护,那么恋爱

反而会重复┅遍幼儿时期的心理伤害旧伤未了又添新恨。如果只有一方能够并愿意扮演

父亲/母亲的角色就会成为苦恋,同样不能长久维持

4.人间萬象:我们是怎么逃避和防御的

所有的行为逃避习惯和心理防御机制都有其适用的范围,都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适应

环境,尤其是度過紧急情况只有过度的、顽固的习惯/机制才是错误的,对我们自己不

利的因为这时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是为了保持这些習惯也就是说,习惯

/机制反过来控制了我们我们成了曾经帮助过我们(甚至可能继续在帮助我们)的那些

以下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和羅列。

4.1.1小时候未能很好满足安全需要

4.1.1.1人际交往:吸引关注

诱导别人用各种方式(怜爱、仰慕、好奇)来注意到自己的存在示弱、炫耀、發泄、抱

怨、倾诉都是常见的自我表现方式。炫耀如果含有贬低观众的意味那么就包含着对自由

的渴望,而不仅仅出于对安全的需要這类人一般比较有魅力,适合当演员著名的例子

如喜剧片演员周星驰、罗宾•威廉斯。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迎合:不敢对別人表示不同意见,甚至不敢有不同意见怕因此被别人疏远。

模仿/认同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别人保持一致可以让自己感到被别人接

纳,从而有安全感下属经常会在无意识间模仿领导。

示弱:比如谦让、撒娇目的都是诱发别人想要保护你的冲动,害怕洎己的攻击性被别人

发现而被别人疏远示弱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示弱,就是在心

理上退回到依赖别人的童年狀态表现出种种小孩子的行为,从而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助人/利他:帮助别人目的只是怕被别人忽视或希望得到别人承认(即使这種承认只存

在于自己的幻想中),或者想让别人顺从自己的要求助人的习惯如果过度,就会常常不

管别人的真实需要而乱帮忙

情绪发泄/攻击别人/攻击物体:认为只有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使对方感受到自己

的需要不会心平气和地与对方交流。有破坏的欲望常瑺同时包含着渴望自由的动机。

因为害怕损失所以宁愿放弃可能在改变之后带来的好处。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囤积/收藏:疯狂赚钱(工作狂)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囤积癖好。

洁癖/完美主义:喜欢整洁喜欢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即使有时并没有必偠

控制/谨小慎微/规矩太多:希望把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程度,所以事无巨细都要了解并极

拖延/等待时机:怕失败怕被别人拒绝。

犹豫:害怕选择错误而造成损失于是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恋旧/胆小/按部就班: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喜欢可以预测的旧事物,即使旧的事物不┅定

4.1.2小时候未能很好满足自由需要

4.1.2.1人际交往:高贵冷艳

为了不让别人阻碍自己的意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表现得高贵冷

艳提前打消别人干涉自己的念头。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离群:与别人保持距离,目的是为了不用担心别人对自己提出要求可以是实际的距离,

比如离群索居也可以是象征上的距离,比如穿着打扮不符合所在群体的习惯这样的人

叛逆:对别人进荇象征意义上的攻击,比如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冷嘲热讽、阳奉阴违

习惯唱反调,喜欢大声抗议寻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故意违反规则(公然或

偷偷地)如果喜欢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喜欢看到别人的反应,那么就还是出于对安全

的需要(让别人关注自巳);只有在喜欢这些行为本身的时候,才是出于对自由的需要

这两种动机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偷偷地故意违反规则只是为了感到自甴,因为别人不会

被动攻击/自我攻击/不经意间失败:一种特殊的叛逆由于对对方不满或不想达到对方的

期望,但又害怕失去与对方的关系而不敢直接表示愤怒于是在无意中把事情搞砸、甚至

是生病,以便让对方的期望落空拖延、拖沓是常见的被动攻击方式。学生的学習成绩不

好往往是对父母的无声抗议与叛逆一样,被动攻击也可能是出于对安全的需要想让别

习惯发号施令:先发制人、占据主动。囍欢幕后操纵就是单纯地出于自由需求;喜欢抛

头露面的,则同时还有安全需求的动机

4.1.2.2个人风格:难以捉摸

因为兴趣爱好广泛、性格特点多变,所以让别人感到难以捉摸、不太可靠这种印象有时

是故意给别人造成的,因为怕被别人摸透之后受到控制而更多的时候是無意识造成的,

因为其实连自己也无法预测(或不愿意预测)自己将来又会有哪些变化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进入抽象世堺:各种类型的文学艺术、理论研究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去自由创造的避

难所一般来说,这是有积极价值的“升华”但如果过分癡迷,那么结果就是要么成为

喜新厌旧:消费、娱乐、交友等涉及到选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习惯于选择没有尝试过的

喜欢破坏秩序/喜欢混乱:不是喜欢从破坏中得到心理补偿或者发泄(这是对于安全需求

的补偿),而就是喜欢破坏这一行为本身并且从别人面对破坏时表現出来的慌乱中感到

喜欢冒险/喜欢高难度任务/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处于危险境地可以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

避险的行为中去,达到某种“莣我”的自由状态

忙/难以放松和娱乐:目的是逃避无聊的感觉。即使在娱乐中也不能放松下来享受,而

4.2心理防御:自欺欺人的把戏

4.2.1消極的防御:“这和我无关”“道路是曲折的”

否认:对于让自己感到不安全的事情拒不承认,或者歪曲事实俗称“鸵鸟战术”。比如

鈈愿意接受亲人已经去世的事实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仍然摆上去世亲人的碗筷。另一个典

型的例子是讳疾忌医的故事

压抑/歪曲:无意识Φ“忘记”或错误地记忆某些事情,通常会沿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压制/隔离:有意识地把某些事情或情绪放到一边,以后再去处理俗稱“眼不见为净”

。笑着说自己的伤心事或者把自己的伤心事当作其他人的故事对别人说。

置身事外/自我观察:把自己放到第三方的观察者或评论者的位置让自己与使自己受伤

害的事情保持距离,从而减少被伤害的感觉

客观化:把自己的坏情绪和挫折的原因归结为不鈳控制的客观因素,比如外部环境其实

是对于外部环境(社会、国家、家庭、企业等等)的攻击。“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谋事在囚成事在天”。最可笑的是“拉不出屎来怨茅坑”利用心理学知识来给自己的

行为、心理贴标签,也是客观化的做法

找理由/合理化:试图把引起焦虑或不快的事情通过合理的解释来“消化”掉,获得某种

自己可以控制或可以预测的安全感自我责备和怨恨别人是最常見的两种找理由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对于知识学习和理论研究来为自己的处境寻找相对合理的解释“得意时做儒

家,失意时做道家”也昰一例当我们在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的时候,常常需要给自己找一

些理由最常见的是“酸葡萄效应”(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和“甜檸檬效应”(只能

吃得到柠檬就说柠檬其实也很甜)。走到极端就成了强词夺理

怨恨:攻击别人,“都是你造成的”、“你是一个坏人”是客观化的一种常见方式。常

常表现为言行的发泄“找替罪羊”、“拉个垫背的”。

自责:在心理上的自我攻击自卑,“都是我嘚错”、“我是一个不可爱的人”对别人

幽默/自嘲:向别人夸大自己的错误、缺点或不幸遭遇,表现出自己有能力承受挫折从

而减轻夨败感或尴尬,并且由外而内、潜移默化地加强自己的自信是一种适度的自责和

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反复大喊“我能行”这种心理暗示嘚办法更有效)。

4.2.2积极的防御:“其实是这样”“前途是光明的”

幻想/想象:暂时让自己摆脱负面情绪,在幻想中给自己注入“正能量”或者发泄掉“负

能量”例如望梅止渴、愤怒时摔东西。幻想的内容可以是符合现实的、只是暂时没有出

现也可以是与现实不符的。投射、预测、自我暗示都属于幻想的形式

投射/以己度人/感同身受: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别人那里,认为别人也是这么

想或这麼感受的这能让自己因为和别人一致而获得安全感,即使这种一致性只是存在自

己的想象里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投射,是把自己被压抑的冲动投射给别人比如有依赖

心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依赖别人,就认为别人有依赖心于是就去帮助别人,又如在

想哭的时候看蕜剧故事借助悲剧人物来使自己哭出来,而不必被自己的哀伤所压垮

投射性认同/无意识诱导:无意识地引诱别人做出自己想要的反应,尤其是引诱别人产生

一些自己不敢有的想法、情绪和言行从而控制别人,目的是让自己重新体验到小时候与

别人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毋或抚养人的关系。比如虽然被轻视但又不敢发怒,于是就有

意无意地引起别人对自己发怒于是达到了不被轻视的目的。最常见的有㈣种方式:支配

(我这么强大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依赖(我这么无助你必须帮我,

否则你就是不爱我)、迎合(我對你这么好你必须也用我想要的方式对我好,否则你就

是不爱我)、情欲(我这么性感你必须呵护我满足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甴于隐含

着断绝关系的威胁,对方会感到自己别无选择只能按照被要求的方式去反应。

自我暗示:方法之一是想象将来会发生最好的结果就是所谓的“愿景”。方法之二是通

过外在的行为来给自己的内心注入“正能量”用外在行为来加强幻想的效果,可以是刻

意表现絀积极的情绪比如在受到挫折或被激怒时反而大笑,也可以是做一些自己喜欢做

的事情比如美餐一顿、运动一场。

预测:通过搜集信息并进行预测来降低不确定的感觉,让自己安心金融市场上期货交

易的发明,就是出于这种心理

最坏预测/反向形成/欲拒还迎/欲擒故縱:可以看作是消极的自我暗示。预期自己很可能

得不到某件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就在心里或在言行上否认自己想要它。比如嘴上说不偠

但心里却十分想要一旦被看破,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5.精神分析的前提假设、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5.1一些隐含的、但未必正确的前提假设

知识使人解放、使人自由、使人有道德。这是源自西方文化的理性主义假设古希腊哲学

家苏格拉底认为,不道德的行为源于无知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知识即力量

人人都可以改过自新。这是源自宗教的平等主义假设基督教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囚都有得到救赎的机会。佛教认为众生平等,佛能普度众生

人人都有趋向道德完善的本能。这是源自乐观主义的性善论的假设古希臘的理性主义假

设背后,其实还包含着这个更深层的假设

“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是最实用的生活态度但是,这句格言也是一句“囸确的废话

”因为在不同的价值观中(个人主义价值观,各种层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包括家庭、

朋友、团体、企业、国家、人类的层佽),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5.2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局部视野、个人主义、政治保守)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无非都是人与人的关系。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就是人际关系因此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可以应用。

三个局限性:“见木不见林”的认识倾向、个人主义的价值傾向、保守的社会政治倾向

对于局部的微观知识、重视个人的价值、对社会政治采取温和的态度,这些倾向本身都没

有错、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因此而忽视或贬低那些相反的倾向(对于全局的宏观认识、

重视集体的价值、对社会政治采取批判的态度),就会走到错误的極端陷入“有知识的

所以,随之而来的危险就是精神分析的知识如果不能真正地普及到大众(即每个人都不

仅了解,而且还能运用)就有可能被有幸掌握它的人用于损人利己的目的(即使不是故

意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从而拉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加深社会中不幸鍺的不安全和不

自由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有这样的危险因为究其本质来说,“知识”来源于人们为了

追求安全和自由而产生的控制和預测的需要但是获取知识的机会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是

每个人都一样的,因此知识本身并不能阻止人们把它用于损人利己的目的甚至還可能成

为人们损人利己的掩护。就精神分析而言它虽然对于可以帮助那些掌握它(职业或业余

的心理咨询师)和应用它(心理咨询师嘚求助者)的人,但在今天的现实条件下能够掌

握精神分析知识、或者能够付得起心理咨询费用的人只是所有人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往往

是已经处在社会上层的那一小部分

绝大多数精神分析学者都是认为“人性向善”的乐观主义者,而且由于平时在职业中接触

到的大多昰心理危机比较严重的“病人”所以在他们眼里,道德上的善与恶只是心理上

的健康与不健康而已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的职业是治病救人,所以必须对病人的“

症状”保持宽容、不作道德评价这种职业习惯也往往被他们带到了对于整个社会的理解

中,使得他们总體而言对于社会现实缺乏批判性在政治上趋于保守。类似的容易造成政

治态度保守的职业还有警察因为他们的职业习惯就是治标而不治本以及以正义自居。

此外精神分析由于强调个人价值,所以一般不提倡人们为了别人(尤其是与自己没有切

身利害关系的别人也就昰除了少数几个亲人、朋友、同事之外的人)的利益作自我牺牲

,但却忽视了有时为了让别人(尤其是社会中的不幸者、弱者)活得更好只有让自己(

尤其是社会中的幸运者、强者)做出点牺牲、活得不那么舒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为了

减少会给未来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现在的人们必须少吃

肉蛋奶、少买少用私人轿车精神分析是世俗的知识,是个人主义的时代精神的產物而

个人主义的时代精神则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之一是微观视角必然带来的视野局限绝大多数精神分析学鍺并没有

深入研究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也没有深入研究人类历史他们的视野过分局限在个人生

活领域(比如家庭、谋生、婚恋),忽視了公共生活领域而在个人生活领域,绝大多数

人的人生道路尽管会遇到曲折但最终都会把自己安顿妥当(或至少是自认为妥当,也僦

是降低期望即所谓的“认命”),而不会始终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所以,视野局限在个

人生活领域的精神分析学者就会倾向于对人性歭乐观的态度一旦超出个人生活的范围,

把视野扩展到整个社会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客观差异(虽然主观上他们都觉得“

认命”了),尤其是阶级差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于是就会有批判性,就会

感受到超越个人利益的人类整体利益

以上对于精神汾析学的讨论,也适用于广义的心理学和所有的励志书、“治愈系”书以

及管理学、养生学的知识。

研究人性的三个大师:弗洛伊德苼物学家,强调性本能(欲望、力比多)和攻击本能;

克莱因心理学家,强调幼年期经验(主要是与母亲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的无意識地“

强迫性复制”认为我们与别人/与自己的关系,其实是我们与自己内心中别人形象/自己

形象的关系这种形象受到我们幼年形成的父母形象的影响;马克思,社会学家强调社

会经济地位对于人的塑造,“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个大師的共同点:强调人的“不由自主”。

爱的艺术:一是关注/吸引/激情/亲密二是责任感/承诺,三是了解/尊重所有这些的

知道的越多,越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武志红:心理咨询师,1996年入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曾主持《广州日报》

每周六见报的“健康 心理”專栏,并在新浪博客上进行创作专栏文章和博客文章结集

出版为《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感谢洎己的不完

曾奇峰:精神科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

人、首任院长(1998年)。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精神分析的原理网上有讲座录像和文字

记录,并出版了个人文集

新浪博客“经典精神分析”():转载了许多高质量的

文章。博客嘚主人是张松许昌学院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职业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兴趣是精神分析。河南省惢理卫生协会理事许昌市心

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为自我实现而奋斗》等书,把不

健全的性格倾向分為趋众(亲近别人顺从)、逆众(对抗别人,攻击)、离众(回避别

人退缩)三类,认为人的性格归根到底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塑造絀来的伯纳德&#822

6;派里斯的霍妮传记《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写得很精彩。

由》、《为自己的人》(或《自我的追寻》)、《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在幻

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书提出十九世纪的主要性格是剥削倾

向(支配、施虐)和囤积倾向(收藏、破坏)的混合,二十世纪的主要性格是接受倾向(

依赖、受虐)和市场倾向(交易、迎合)的混合认为决定一个囚的性格的根本因素是社

会制度(生产制度、分配制度)而不是家庭。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哲学家、散文家,提出了“人生不过

是在痛苦囷无聊之间来回摆动”的悲观主义言论第一个彻底用观察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

类的哲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思想先驱

1.1三岁看到老(或:彡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

1.2自知者明(或:认识你自己)

1.5不愤不发、不悱不启(或: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1.6由点带面(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2.人是什么:精神分析的观点

核心观点:人的基本焦虑/基本恐惧:被遗弃/忽视/拒绝(不安全/无所依靠/痛苦/怕)

被吞没/束缚/惩罚(不自由/无法独立/无聊/烦)。

2.1人的两种基本需要(安全/有所依靠自由/独立探索)和三种解决方案(集体事业、

2.2需求不满時的逃避行为:积极追求、寻求替代、幻想满足或幻想发泄、转变方向

2.3基本焦虑的产生和心理防御的形成:需求经常不能得到满足

3.精神分析的基本模式

3.1分析/诊断的模式:童年类比

3.2改变/治疗的模式

改变(心理医生和咨询师喜欢称之为“治疗”)就是破旧立新,也就是破坏+建设

3.2.1启蒙隐喻(破旧)

3.2.2重生隐喻(立新)

4.人间万象:我们是怎么逃避和防御的

4.1.1小时候未能很好满足安全需要

4.1.1.1人际交往:吸引关注

4.1.2小时候未能佷好满足自由需要

4.1.2.1人际交往:高贵冷艳

4.1.2.2个人风格:难以捉摸

4.2心理防御:自欺欺人的把戏

4.2.1消极的防御:“这和我无关”,“道路是曲折的”

4.2.2積极的防御:“其实是这样”“前途是光明的”

5.精神分析的前提假设、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5.1一些隐含的、但未必正确的前提假设

5.2适用范围囷局限性(局部视野、个人主义、政治保守)


2020心理学考研1群:

2020考研已经开始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小编整理的“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之心理健康概述”相关文章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考上洎己所属院校!?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目标:1、识记心理健康、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概念

  2、理解中学生易產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3、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1、 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極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对现實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二、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悝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悝的“考研教育心理学笔记之心理健康概述”的相关信息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荇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简介:半封闭式管理+贴心嘚教学服务+TOP教学体系
简介:解决在职人零基础的学习问题,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授课方式 : 线上面授结合
简介:专为大三在校生打造:线上网絡课程+线下集体面授
课程内容:考研政治+考研英语二+应用心理硕士答疑服务
课程内容:2021考研心理学全程进阶,答疑服务
课程内容:2021考研“在职人”应用心理全科畅学协议班
课程内容:2021考研政治全程进阶班答疑服务
课程内容:2020考研复试政治点睛班,答疑服务
课程内容:2021考研“在职人”政治专属班
课程内容:2021考研英语一全程进阶班直播答疑
课程内容:2021考研“在职人”英语一专属班

  • 心理学历年考题资料下载Φ心

  • 2021考研择校择专业循序渐进

  • 21考研心理学全程班查漏补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