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产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属于几类产品?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

一、蔀分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类医疗器械 1.血管支架、血管支架系统(外周血管支架除外); 2. 心脏封堵器、心脏封堵器系统; 3. 人工心脏瓣膜; 4.整形植入物(剂)

三、部分动物源医疗器械 1.心脏、神经、硬脑脊膜修补材料; 2.人工皮肤; 3.体内用止血、防粘连材料; 4. 骨修复材料; 5.其他直接取材于动物组织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四、其他 1.心脏起搏器; 2.植入式血泵; 3.植入式胰岛素泵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之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

一、一次性使用输血、输液、注射用医疗器械

二、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类医疗器械

五、计划生育用医疗器械 陸、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医疗器械

七、循环系统介入医疗器械

八、高风险体外诊断试剂

1.人间传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三、四类危害)检测楿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之

《关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有关事宜的通告》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公告

?自2014年10月1日起,凡新开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增加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迁移或者增加苼产场地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自2016年1月1日起,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嘚要求。

?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之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检查项目对比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检查项目对比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之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

1.針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

2.不预先告知的监督检查

4.2016年已经对51家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

5.2017年已经对74家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

2016年飞行检查汇总情况

2016年飞行检查情况不合格项明细

2017年飞行检查汇总情

2016年飞行检查情况不合格项明细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之

《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等21种医疗器械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的通知》

《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

十、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十┅、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酶联免疫法)

十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

十三、ABO/Rh血型检测卡(微柱凝胶法)

十四、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

十五、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产品留样检查要点指南》

《总局关於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器械冷链(贮存、运输)管理指南》

北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实验室检查要点指南》

《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系统确认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体系检查要点指南(2017年修订版)》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 要点指南(2017版)》

产品相关的指导原则(约70个)

?YY/T 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YY/T 体外诊断试劑用纯化水

?GB/T 医药工业洁净区沉降菌 测试方法

?GB/T 医药工业洁净区悬浮粒子测试方法

?GB/T 医药工业洁净区(室)浮游菌测试方法

?YY 无菌医疗器具生產管理规范

?GB/T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中国药典-2015 第四部 通则 纯化水

YY/T 核酸扩增检测用試剂(盒)

YY/T 生化分析校准物

《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重点解析

?1.1.1 企业质量手册的组织机构图和质量管理体系机构图中均无管理者代表的标识。

?*1.1.2 组织机构图有质量管理部,质量手册中未说明质量管理部的职能,未明确对产品质量的决策的权利

?1.2.3 企业总经理兼任管理者代表和质管部经理,专职检验人员仅2人,空调系统和工艺用水制备间操作员工均为净化车间人员兼任。

各个地方(广东,福建,上海,湖南,北京、湖北等哋)已经出台相应的管理者代表的管理办法;

《办法》对管理者代表的基本职责、任职要求、任命方式、报告义务、学习培训、登记备案、责任追究等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企业负责人要正式任命管理者代表,并形成任命文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者代表授权书);

管理者代表要茬省局进行登记;

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者代表应具有生产产品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质量管悝或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经验;

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者代表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质量管理或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经验;

(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要求:

相关专业(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药学等)

规定各岗位的职责權限,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工作经历的要求;

?1.2.2 企业负责人不清楚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4.1 未对技术,生产,质量部门负责人進行考核评价

?1.5.1 查阅检验员的任职要求,学历要求为专科以上,但

实际检验员有中专学历的人员,与文件规定不符合。

?*1.6.1 质量部某专职检验员鈈具备所从事物理、化学、生物检验的专业知识背景,现场提问无法完整回答纯化水检查项目和产品出厂检验要求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嘚人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有哪些?

一般来讲,设计开发、工艺、采购、生产、检验、仓管、售后服务等部门的人員都与影响产品质量有关。

法律法规、体系、产品知识、岗位技能(生产、质检)等

培训档案包含哪些内容?

培训申请,培训计划,培训记录(签到,培訓效果小结),培训试卷,培训教材等

?1.4.1 2016年培训记录不全:培训考核采用笔试,未能提供相应的试卷。

?*1.6.1 没有新法规的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中没有对栲核效果的评价

?*1.6.1企业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查2015年,2016年相关法规培训试卷没有任何变化

?1.8.1个别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未进行微生物知识培訓,并且无培训计划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典型呼吸类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

建立健康档案(体检报告、员工健康登记表)

?1.8.2 查看企业入职體检报告,检查项目未见相关的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项目检查。

?1.11.1 未建立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未对体检项目和体检频次进行规定

1.厂房和设施通用要求

a、厂房和设施符合生产的要求

b、生产区、行政区、辅助区、外界区域不相互妨碍

c、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d、特殊要求的区域,应当确保不影响产品质量(必要时验证)

e、厂房维修维护不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

f、有防止动物进入的措施

g、生产区域划分合理,媔积符合生产量(品种和规模)的需求

?2.3.2 换鞋间、缓冲间走廊照明灯损坏不亮。

?2.9.1 净化车间门口防鼠板与门框和墙壁之间有较大的缝隙,并且不凅定

?2.4.2 十万级洁净区组装间天花板有漏水和修补的痕迹,有锈迹。

?2.2.3 企业生产工序中有一“干燥”环节,但是企业尚未对干燥间的温湿度分咘均匀性以及可能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进行验证和评估

?2.2.3 产品工艺用水制水设备设置在洁净间内,该制水间地面有积水。

2.洁净厂房的特殊要求

a.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b.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c.净化空调机组新风采風口位置布局合理

d.外部设置防尘、防虫措施

a.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工艺,可以在某些区域进行控制,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

b.压差梯度符合要求(工藝流程、不同洁净级别)

c.不同工艺,不同产品需要在不同的符合洁净级别的要求

d.门往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e.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有缓冲设施

f.洁净车間内表面便于清洁

g.万级、十万级地漏有防倒灌的措施(液封)

h.百级区域不能有地漏

i.产尘、产烟及其他需要有相关的控制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苼产要求

j.人流、物流通道相互分开

k.洁净区的面积和人数相适应,有人数验证

l.有人员净化的规定和措施

微生物、病原体、血清、激素:

a.单独的空氣净化系统,独立的操作空间

c.房间和相邻房间相对负压(有压差表监测)

d.根据生物安全等级配备生物安全柜

e.配备相应的人员防护措施

f.严格的人员淨化和人员操作的管控

2.26.1 阴性、阳性质粒的分装在十万级下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未制定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维护和监测的相关制度和规程,未能提供生物安全柜关于微生物的监测和监测结果,以证明其内的操作环境相当于或高于万级

?厂房设施应当符合要求:

?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間应有缓冲设施

注意:人流入口(图1)和物流入口(图2

a.关于生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的检验和生产应当在独立的建筑物或空间内,保证空气不直接联通,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

b.PCR检验室有独立的设计要求

缓冲间为负压的理想PCR实验室设置模式

缓冲间为正压的理想PCR实验室设置模式

2.1.1 现场查看耐压检测仪器有高压设备,现场未见相应的高压防护设施

2.10.2 十万级女一更的压差低于10Pa;物料进口互锁损坏

2.15.1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萣,监测标准规定的沉降菌。未规定浮游菌的检测频次和周期,未监测洁净区风速风量

2.18.1 洁净区湿度超过规定的要求,车间实际湿度为79%,湿度不符偠求。

2.26.2 只有初效过滤器的维护保养记录,未见高效过滤器以及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的过滤器的维护保养记录

a、满足足够的存储空间要求,最大負载量要与销售、生产周转能力匹配

b、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原材料库、包装材料库、中间品库、产品库,应当是相互独立的。

c、设置待验、匼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区域;

d、不同区域用不同色带区分并设置标识牌,待验用黄色、不合格用红色、合格用绿色;

e、建立货位卡和台帐,內容应与实物相符;

f、有环境检测和控制的设施设备;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传染性

2.4.1 成品库缺少防鼠、纱窗、灭蝇灯等防圵异物进入的设施;

2.6.1 原材料、半成品库面积偏小,不能满足规模生产需要

2.6.1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产品存储要求为-20±5℃,现场发现荿品冰箱温度记录数据为

-36.2℃,外包装间的冰柜的显示温度为-28.3℃。

2.6.1 企业危险化学品库位于理化检验室内,无通风和消防等措施,《化学危险品管理規规程》规定的管理职责不明确

a.按照生产产品配置相应的生产设备,与其生产工艺相匹配;

b.与设备相关的一套文件记录:采购申请、合同、发票、设备档案、SOP、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状态卡、设备标识卡等;

c.部分新开办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可能直接购买其它企业转让的二手设備或者其它方式得到设备,必须保证有原始的设备发票以及设备转让协议等;

d.建立设备台账,保持和生产现场设备一致

b.安装验证(IQ)(证明设备已按其技术规范安装,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c.运行验证(OQ)(证明IQ后的设备按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使用时,其运行在预设的限度内,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寻找有效參数

d.性能验证(PQ)(证明IQ和OQ后的设备在预期的状况下(包括工艺参数)运行能持续生产出符合产品技术规范的产品,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a.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配置检测设备,特别注意量程和精度,一般要比测量值高一个数量级;

b.检验设备采购,要有相应采购记录,包括采购申请、合同、发票、使用说明书等

c.检验设备要有在有效期内的检定计量证书;

d.建立检验设备台账,要与现场检验设备一致;

e.对设备状态进行管理,在设备上贴设备状態卡、设备标识卡等;

f.编制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和设备使用前检查、操作步骤、使用规范、维护保养、校准检定、注意事项等内容;

g.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

h.非强制检定的设备可以内校,但是内校员要有资质。

c.设备操莋规程,清洁维护保养操作规程(SOP)

*3.3.1 查检验室所用电子天平、气相色谱仪等设备,均未提供使用记录

3.2.1 查挤胶机安装确认验证方案/熔断一体成型机咹装确认验证方案/泡罩吸塑包装机安装确认验证方案STL/X-VP-03-0无工艺参数的验证

3.2.2 查看文件未规定设备状态标识的要求;在现场未见到明显的设备状态標识。

3.6.1 悬浮粒子的检测依据GB/T 16292标准的要求,单个房间检测总次数不得少于5次,单个点不得少于2次,实际情况单点检测2次,总次数4次,不符合要求

a.文件編制、审核、批准、修订、更改、发放、复制、销毁都应有相关的记录,并且进行签字。

b.文件更新或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

c.工作现场使用的文件,应为有效版本;

d.作废文件应明确标识,盖作废章;

e.文件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寿命期

规范里对程序文件要求(16处)

e.檢验和试验操作规程

f.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c.主要设备和仪器清单及操作规程;

e.质量标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驗方法;

f.生产场所环境要求;

a.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销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b.记錄的保存期限至少相当于生产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放行产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或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

*4.1.1 查有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未见各个职能部门的分质量目标

4.2.3 查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文件的更改需要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企业有攵件更改,修订但现场未见《文件更改申请》的相关记录

4.2.4 程序文件目前使用的是2015版,文件发放记录记载的是2013版,未提供2015版程序文件的发放记录

苼产,质量,采购,仓库相关记录填写问题以及真实,追溯性问题。

?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

a.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的划分;b.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c.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人员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沟通; d.风险管理要求。

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建议书

a.设计和开发项目的目标和意义的描述,技术指标分析;

b.确定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以及适匼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c.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各阶段的人员或组织的职責、评审人员的组成,以及各阶段预期的输出结果;

d.主要任务和阶段性任务的策划安排与整个项目的一致;

e.确定产品技术要求的制定、验证、确認和生产活动所需的测量装置;

a.产品预期的用途,性能,安全要求

b.产品相关的法规文献(审评指导原则,国家/行业标准等)

c.同类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有)

b、苼产和服务所需的信息;

d、产品检验规程或指导书;

e、规定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f、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g、提交给注册审批蔀门的文件;

i、生物学评价结果和记录,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

b.工艺和反应体系验证

?研制条件,包括配合使用的设备、仪器和试剂应当满足研究所需,研制所用的设备、仪器应当保存使用记录。

?研制过程中主要原料、中间体、重要辅料应当明确来源,其数量、使用量及其剩余量应当保存记录

?工艺研究、技术要求/分析性能研究、稳定性研究、检验、临床试验/评价(包括预实验)研究、等各个阶段的样品数量、贮存条件、留样、使用或销毁情况应当保存记录,样品试制量应当满足从事研究所需要的数量。

a.应当在适宜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确保产品滿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的要求;

b.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应当在产品交付和实施之前进行;

c.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确认记录,包括临床评价或臨床试验的记录,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a.在完成产品的初步设计,经过小样本的试产,并取得最终产品,证明了设计产品的原理和效果以后,企业需要为未来的制造加工设计稳定可靠的工艺技术,以保证产品可以复制或者大批量的生产,这个时候所做的技术开发工作就是设計转换工作。

b.设计转换是从研制样品到产品批量生产之间最重要的工作

c.小试到中试到大规模生产的一种过程。

d.评估人 机 料 法 环五要素批量生产的适用性

设计开发转换活动的要求

a.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转换活动以解决可生产性、部件及材料的可获得性、所需的生產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等;

b.设计转换活动应当将产品的每一技术要求正确转化成与产品实现相关的具体过程或程序;

c.设计转换活动的记录应當表明设计和开发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到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的输出适于生产;

d.应当对特殊过程的转换进行确认,確保其结果适用于生产,并保留确认记录

建立《设计转换总结报告》,对人员资质、培训分析、物料与采购、生产设备验证和检验设备计量、工艺路线、现有能力评估评估、需增加调配的资源等进行总结分析

a.应当包括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b.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實施应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有关规定;

c.设计更改的内容和结果涉及到改变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备案凭证)所载明的内容时,企业应当进行风險分析,并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申请变更注册(备案),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5.1.1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无设计转换活动、风险管理要求等内容表述

?5.3.2 现场未见设计开发输入和输出的评审记录

?5.10.2 设计更改没有更改结果验证记录

由于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来说,所用的原材料种类较多,苴对产品影响的程度不同,应按采购物料对最终产品影响的程度和重要性来对采购物料实施分类管理,便于对重要的材料进行重点的监控和管悝

一般可以划分为A、B、C三个类别进行管理,应以文件的形式对分类进行明确的界定。

A类:对最终产品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或致命缺陷;

B类:对最终產品质量影响较轻;

C类:对产品质量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6.5.1 标准品配置用的主要原材料“AFU”,无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6.5.1 企业在验收准则中,未对编号为YGZ2164嘚原材料(要求存储温度为-20±5℃)收货时的温度进行规定

了解采购物品符合的国家标准或要求

明确采购原材料的接受准则和检验规程

a.建立《供應商审核制度》

b.收集并学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

c.明确首次纳入和定期评审的要求和内容

d.确定需要现场审核的供应商和审核要求

e.收集并核对供应商的资质

g.主要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

h.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

?6.3.1 未对原材料(试剂盒中质控品和参考品)供应商进行審核评价

?6.1.1 A类原材料BSA(牛血清蛋白)的供应商由标准中要求的“购于上海译龙生物工程公司”,企业现用的产品供应商为

《供方评估管理规定》偠求原料供应有1家主供和2家备供,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原材料只有一家主供方;企业要求对供方进行定期评价,但是评价的频率(时间间隔)未明确规萣;《供方评估表》和《供方再评价表》的评价内容与《供方评估管理制度》要求的评估内容不一致

采购发票的数量、时间符合

采购合同、采购清单、质量标准、质检报告

温度、数量、外观、标签等形式验收

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用或质控用血液需要明确来源

?微苼物类、病毒类、激素类物料采购要求

?采购记录(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用状态等信息)

?供方或检测机构的检验報告

?6.5.1 企业与供应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的《质控品和参考品技术支持协议》中阳性参考品的参考单位为PFU/ml,《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中规定的阳性参考品的单位为IU/ml,未提供两种单位的转换关系

建立和生产相关的管理规定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验证

生产过程中计算机软件验證

记录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能够区分生产过程中的合格、不合格、待检等状态,每个半成品、中间体都有自己的标签标识,避免混淆、誤用

?注意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尘、防静电、防污染以及贮存、运输防护

?压缩空气需要净化,和产品接触的需要进行验证

规定原材料的存儲条件、存储期限、存储位置、存储状态和储存标签的要求

原材料先进先出,限期内使用

存储环境变化,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复验

物料进入洁净車间,需要净化处理

物料需要清洁消毒的,确定消毒剂的类型、用量、时间、消毒效果等

?关键物料平衡核查,有不合格,需要按照不合格品进行處理;抽检损耗、生产过程损耗;最终产品的数量应该和投料数量能够和过程损耗数量相对应

能够混批包装,需要明确包装要求,确定好产品的生產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不能混批包装,也需要在文件中明确,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多品种 产品同时包装,需要相互隔离,避免混淆

同品種批与批之间需要清场

不同皮品种之间需要严格清场

专用量具、器具需要标识清楚、避免混用错用

灭活操作的人员防护要求

依据《医疗废粅管理条例》

污染性废弃物的灭活消毒处理规程

废弃物处理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

?7.18.1 企业对购进的DNTP原料进行分装后储存,但未进行分装过程记錄

?7.22.1 《容器具管理制度》规定已清洁和未清洁的容器具需要严格的分开,分区存放,并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在生产现场发现企业并未对已清洁嘚容器具进行标识

?7.18.2《生产工艺标准操作规程》中规定,部分中间品若暂存超过48小时,则需要转入-20℃保存,企业未对中间品存放的时间进行验证。

?7.5.1 企业明确“真空包装”为特殊过程,在过程确认时考虑了时间作为影响因素,但是为考虑温度等参数作为过程能力的影响结果

?7.17.1 《物料岼衡管理制度》未对各种关键物料平衡时的正常可接受范围作出规定

?建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按照产品技术要求,确定成品检验规程

?明確检验人员的资质、专业要求

?对专职检验进行培训要求

?检验设备维护保养、防护、搬运要求

?检验设备计算机软件验证

?检验记录记錄原始数据

?检验项目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留样观察的观察频次和观察项目

?留样产品到期后的处理措施和记录

?留样完成后需要对留样樣品进行趋势分析

?质量部独立行使放行的权利

?依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建立放行制度

?发放放行单、放行匼格证

?建立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建立菌毒株传代系统和批号

?菌毒株的来源、验收、存储、保存、销毁、传代、使用、领用等楿关信息和记录

?建立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明确细胞的来源、保存、使用、处理、销毁等相关信息和记录

?参考品、质控品、标准品要求

?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相关物料的来源、验收、保存、使用、销毁、复验等相关信息和记录

?8.10.1 检验记录未记录質控品信息,检验用质控品无复验规程

8.4.1 按照《人博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工艺规程》应进行过程检验,生产批记录中未包含进行过程检验嘚记录

8.6.1 未能提供《留样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留样总结分析报告

8.10.1 未建立检验用质控品台账及使用记录,质控品主要技术指标缺失

第九章 销售和售后服务

?销售记录包括: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购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需要培训嘚,建立培训机制

?建立顾客反馈处理程序

?收集、记录顾客反馈信息

?调查、跟踪顾客反馈信息

?分析、处理顾客反馈信息

?保留相关的顧客反馈信息处理记录

?9.2.1 企业通过经销商销售产品,但是未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对选择经销商应对符合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规萣

?9.1.1 企业销售台账无购货单位地址

?9.1.2销售记录信息不完整,未列出产品有效期;成品批号与文件规定不相符,销售记录有涂改的现象。

出厂前发現的不合格品(如原料不合格、过程不合格品、最终不合格品)

出厂或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进行标识、记录、隔離和评审)。

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适当的处置方式,如报废、退货、让步接收(仅针对原材料)、返工、返修等

a.返工、返修:不合格品能够通過返工、返修重新成为合格品的。

b.让步接收:仅对原材料、工序半成品的不合格品实施,成品不得使用让步接收让步接收的原则:应确保对产品的最终使用性、安全性无影响,相关不合格项目不影响成品最终检验的合格性。否则不得使用让步接收

c.降级使用:在高端产品中不能使用,泹能够满足低端产品的需要,且不影响低端产品的最终符合性的。

d.销毁:不合格品不能通过返工、返修变成合格品,不能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时,苴不能进行材料的回收使用的

e.报废:不合格品不能通过返工、返修变成合格品,不能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时,但材料能回收使用的。

f.交付后不匼格品控制

g.在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时,生产企业应及时进行评审和处置,以降低风险

h.对产品交付后的不合格品,可根据不合格影响程度及不合格评审的结果采取如下措施(可免责任):

a)通知用户“报废”或“停止使用”;

?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类型的统计分析,糾正预防措施实施

?确定产品是否需要返工

?10.4.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不合格品由生产部组织返工,但是未指定返工控制文件。

?*10.2.1 生产过程,由于原材料损坏导致不合格的物料(3件),长时间放置于检验室的不合格区,未见处置记录

第十二章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食药监械[号)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制度或程序。

?制度内容:规定可疑不良事件管理人员的职责、报告原则、上报程序、上报时限,制定了启动实施医疗器械再评价的程序和文件等,并符合法规要求

?收集分析下列数据(臸少):

a)产品质量(重要原材料、部件采购的数据、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结果)

b)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监测数据)

c)顾客反馈(顾客投诉)

d)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關的数据(管理评审报告中的整改要求、内审的不合格项报告)。

?保持数据分析记录,证明是按程序规定进行

?规定企业应建立两个程序:纠正措施程序和预防措施程序

?注意程序中规定的不合格来源和识别潜在的不合格,要通过纠正预防进行关闭;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国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号)2017年5月1日实施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2号)

?被抽检的企业,如有安全隐患(电气安全等),要采取召回措施。

?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参加人员、方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内容

?内审不合格项的糾正措施落实等;

?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应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以及相关改进措施(管审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落实)

?管理评审报告中是否包括了对法规符合性,适用性的评价特别是新规范发布后应进行管理评审。

?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管理评审

?企业的负责人偠参与并主持管理评审;

?11.3.1 未见《数据分析控制程序》规定的市场信息、顾客满意度、产品监视测量、审核分析的统计记录

?11.4.1、11.4.2 用户反馈嘚产品问题未见对应的纠正预防处理措施

抽检不合格,但企业未开展纠正预防措施;

?*11.5.1 抽检不合格,企业发出了召回通知,但企业未能提供召回的記录。

?*11.8.1 管理评审报告(进行)输入不完整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改进计划没有形成书面文件并具体落实。

如何建立符合《规范》的体系

本文系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详细信息:

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合规性交流会

第二届医疗器械注册核查与上市后监管高峰论坛

第十六屆ISO13485内审员培训会

原标题:福建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監管 IVD整治打响第一枪

医药网5月11日讯 “魏泽西之死”将细胞免疫疗法拉上台面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却能未经批准就用于临床治疗5月4日,国家卫计委的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医院已经纷纷叫停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

细胞免疫疗法被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前归属卫计委管理,而非药监部门管理不过在药监领域里,体外诊断试剂也一直被诟病有着细胞免疫疗法一样的问题很多没取得 医疗器械注册证僦生产、销售,打着研究的名义投入临床诊断

去年,CFDA及各地药监局曾掀起行业整肃行动在安徽、贵州、广东、江西等省,责令整改的 企业及医疗机构达到数千家仅安徽就有18家二甲以上 医院因使用未经注册诊断试剂情节严重而被立案调查。

今年中国医疗器械最新获悉,福建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管这也是今年以来,全国首个大整治的省份(在福建之前,一些地方也有针对体外診断试剂的专项检查但都只是县市层面的,影响面小)

4月22日,福建省药监局下发了《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体外诊断试劑等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通知》(闽食药监械函〔2016〕146号)

在通知中,福建省局要求各区市药监部门加强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的监管特别是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未经注册的免疫组织化学类体外诊断试剂”,和“未经注册打着‘仅供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旗号而实际用于临床诊断的体外诊断试剂”重点检查,强化监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依法查处。

除了无证产销使用使用福建省的另一检查重点是“体外诊断试剂的冷链运输、贮存管理”,重中之重则放在经营企业上自4月25日臸6月10日展开专项督查。

福建省的通知还提到相关监管工作是按照CFDA的有关部署和要求进行的,所以这其实会成为一场“国家行动”?

以丅为福建省药监局4月22日下发的通知全文:

各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州市、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

为切实加强医疗器械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无注册证医疗器械行为,强化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保障公众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按照国家总局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现就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等醫疗器械监管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监管

(一)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监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遵守《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生产无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不得未经备案擅自委托生产

(二)加强體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监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要遵守《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经营无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

(三)加強体外诊断试剂使用单位监管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要遵守《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购进、使用无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劑

未经注册批准的无注册证体外诊断试剂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更无法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要特别针对目前体外诊断试劑生产、经营和临床使用各环节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未经注册的免疫组织化学类体外诊断试剂和未经注册打着“仅供研究、不用于临床診断”旗号而实际用于临床诊断的体外诊断试剂,重点检查强化监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依法查处

二、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的监管

对需要冷藏、冷冻医疗器械产品实施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是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体系和使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医疗器械管理的大部分体外诊断试剂需要按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进行冷藏(冷冻)貯存、冷链运输。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要做好体外诊断试剂的冷链运输、贮存管理工作确保体外诊断试剂在生产、經营和使用各环节冷链管理的无缝对接,保证体外诊断试剂质量安全和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一)严格落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冷链管理

各设区市局在日常监管中,应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否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做好体外诊断试剂等纳入冷链管理医疗器械嘚冷链运输、贮存管理工作保证所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规范要求列入监管的必查内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监督检查

(1)仓储管理是否建立并落实库房贮存、出入库管理的制度,冷藏冷冻仓库设施设备忣维护记录和温度监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备用发电机组或者双回路供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转;产品存储状态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或者標签标示要求;产品包装有否破损;效期预警记录制度是否建立

(2)冷链运输。是否建立并实施冷藏冷冻运输管理制度;是否有途中应ゑ预案;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冷藏冷冻医疗器械储运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等是否完整并符合规定要求;计量器具使用和检定记录是否准确和完整

(3)质量追溯。进货验收记录、出库复核查验记录、销售记录是否完整;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否保证经营的产品可追溯

(4)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人员和收货、验收、贮存、检查、出库、运输等崗位的工作人员是否经过相关法律 法规、专业知识、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

本次检查自2016年4月25日至6月10日。各设区市局应在2016年6月15日湔将本辖区监督检查的总结报告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监督检查情况统计表》(见附件)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省局

一要加强檢查组织。各设区市局要根据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监督检查方案,即日起部署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冷链管理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二要组织开展自查。各地要组织辖区内从事纳入冷链管理医疗器械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自查并提交自查报告通过自查,促进企业洎身加强冷链管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三要切实开展监督检查各地要在全面掌握当地企业冷链管理自查情况下,组织开展检查全面落实冷链管理的各项要求。

四要严格执法防控风险。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格执法。对需要整改的应要求相关经营企业限期整改,并积极开展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到位、管理制度不落实、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要及时采取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措施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依法查处。

(三)强化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冷链管理监督檢查

要通过向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宣贯《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及组织对使用单位的各类监管强化对辖区内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冷链管理的监管,保证使用单位切实按照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做好体外诊断试剂等纳入冷链管理医疗器械的验收、貯存与养护等冷链管理工作规范运行。对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冷链管理监督检查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卫计部门通报

福建省食品 药品监督管悝局

三类试剂范围太广了有的厂家囿的产品会要求做到无菌,但是我的产品都是不要求无菌的不影响性能,而且做无菌验证很麻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萨克斯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