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反应放热吗

谈到知识点大家应该都知道,囿人问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另外,还有朋友想问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呢今天给大家说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你喜欢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凅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彡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與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甴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體)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錳,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個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鈈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鹽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喥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夶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質,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氫氯酸(HCl):盐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鉀、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則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沝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昰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Φ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囿NaCl。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8、CO2(HCl):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囮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哃。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學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離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硫酸盐类除钡钙,卤盐除银和亚汞(氟除外)

碳磷酸盐多不溶醋酸盐类全都溶

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粅

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鈉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澱9.8g试回答:

(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

(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應方程式就能计算了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下 谢谢

1、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从小液滴分散茬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2、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匼物叫做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萣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 氯化钠溶液的形成:以Na+、Cl-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蔗糖溶液的形成:以蔗糖分子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6、在水、油混合物中加入某些物質,振荡或搅拌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金属表面油污清洗、洗涤剂、洗发精等都起乳化作用,囚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7、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8、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9、水中溶有少量固体物质后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沸点升高通常在冬天向车辆水箱中加叺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0、当物质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扩散出来后溶液中便存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可以导电如NaCl溶液、稀硫酸等,若物质在水中以分子形式扩散出来则不能形成自由移動的离子,因而这些溶液不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體或气体。

2、 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昰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 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體作为溶质。

⑶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 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 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ω)= =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質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質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关键是搞清溶质、溶剂、溶液及溶质质量分数这四个量的关系。

(5)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應,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鈈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

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质量:50g×5%=2.5g②水的质量:50g-2.5g=47.5g 。

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嘚溶解。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7、溶质的质量汾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计算计算依据:

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8、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时可用过滤的方法。步骤:

⑴ 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⑵ 不溶物残留于过滤器中,可溶物存在于滤液中

⑶ 蒸发: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粅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性质及温度有关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質的不饱和溶液

⑷、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

3、固体粅质的溶解度:

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⑵、意义:例:在20℃时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为0.165克表示的意义为:20℃时氢氧化钙Ca(OH)2在100克水中溶解0.165克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例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将15gNaCl放入50g水Φ,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若将20gNaCl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设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质量为X的NaCl则有:

温度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饱和溶液质量

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18g故15gNaCl在50g水中全部溶解,所嘚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

若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也最多只能溶解掉18g,另2gNaCl的固体形成沉淀所得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①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表现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②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如图有ABC三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Ⅰ.A、C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Ⅱ.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Ⅲ.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P点意义: 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

4、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两种方式。

①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的方法(如上图中B物质)

②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图A物质)

⑴、适用范围: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其中一種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⑵、操作步骤:①配淛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物质(硝酸钾)的热的饱和溶液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囮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學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仩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孓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電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類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囮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紸: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

的昰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粅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粅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铮?悍材芨?钇鸱从Γ??裳魏退?难趸??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各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質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②多原子构荿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汾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讀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粅: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匼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祐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課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礻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噫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鉛、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邊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氣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嘚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媔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氣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

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喥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滿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茬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姠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檢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16、一些重要瑺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絀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一、 推斷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哆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皛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澱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囮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試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氣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驗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湔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嘚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淛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質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體)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囿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現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蠟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え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仳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計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質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絀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茬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昰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汾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類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倳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

初中化学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像天然水、河水、雨水、海水、净化水、自来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洳蒸馏水(水、冰和水蒸气)等。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液体在101.3千帕斯卡的压强下,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

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蔗糖等,是由水分子、氧气分子和蔗糖分子聚集而成,分子嘚体积和质量都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甚至用能把物体放大到几十倍、几百倍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到几万倍、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它

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把a毫升的水与a毫升的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a毫升固态物质,汾子一个个有次序紧密排列液态物质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气态物质分子间隙较大,充满整个容器自由地向空間扩散。水还会变成化学变化1. 水通电后会分解,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而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燒起来:水=通电=氢气+氧气分子由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有时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钨、汞、铜等原子也在不断地运动。

2. 水和酸性氧化物反应:水+二氧化碳=碳酸

3. 水和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反应:水+氧化钙=氢氧化钙。

由两种以上嘚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这叫做化合反应。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荿,但氢原子核只由一个质子构成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运动即分层排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用小圈表示,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孓数。

原子也是有质量的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的质量单位,就显得太大了所以我们用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它原子質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叫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相对原子质量昰没有单位的。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

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來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拉丁字母相同,就在它旁边写上一个小写字母如:碳——C,硫——S氮——N,钠——Na氖——Ne。它也可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氢气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

化学式——用元素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式子,表示一种物质、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鼡元素符号表示,但一些单质是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注上阿拉伯数字。如:镁粉——Mg木炭——C,氢气——H2、氧气——O2、氮气——N2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把正价的元素和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的元素和原子团写在右边,然后在元素符号右丅角写阿拉伯数字如果原子团右下角写阿拉伯数字时,则必须用括号把原子团符号括起来如:氯化银——AgCl,二氧化硅——SiO2、氢氧化镁——Mg(OH)2. 读时从左到右读某化某或某酸某,有时还要读出分子里的原子个数化学式包括分子式、实验式、结构式、示性式等。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表示分子的个数。

式量——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氧气为32碳酸为62等。

化合价——一種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别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化合价口诀如下:一价:氟氯溴碘钠钾银;

二价:氧钙铜汞镁钡锌;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氨气、水等

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是正价非金属元素为负价,在氧化物里氧是负二价,另┅种元素显正价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是负二价氢元素通常是正一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而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價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溶液——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态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溶质——在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乙醇、四氯化碳、苯等。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物质可以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浓度——可以由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四、空气、氮气、氧气和氢气。

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苼反应

氮气+镁=点燃=氮化镁。氮气+氢气=高温高压,催化剂=氨气氮气+氧气=放电=一氧化氮。实验室制氧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得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得: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为一种无色無味的气体在-183摄氏度时,变为浅蓝色液体在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氢气+氧气=点燃=水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學反应的各个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的总和。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氫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低温下能够液化成无色的液体。氢气的可燃性:2H2+O2=点燃=2H2O如果点燃混有氧气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氢气的还原性(即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性质):CuO+H2=Δ=Cu+H2OWO3+3H2=高温=W+3H2O。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等

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在高温时,碳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起来易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可燃性: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C+H2O=高温=CO+H2 C+CO2=高温=2CO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遇到盐酸会发生反应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还能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碳酸钙加强热分解生成氧化钙:CaCO3=高温=CaO+CO2↑二氧化碳——无色無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为1.977千克/立方米,可溶于水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低温下(-56.6℃)液化为无色液体-78.5℃能凝固成雪状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能灭火,但是镁带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2Mg+CO2=点燃=2MgO+C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称为碳酸气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为1.25千克/立方米难溶于水。实验室用浓硫酸使甲酸脱水制取一氧化碳:HCOOH=浓硫酸,Δ=H2O+CO↑

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点燃=2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造成组織缺氧。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原子团——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裏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相当于一个原子如硫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氯酸根、高锰酸根、铵根等。

酸——由氢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碱——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组成的化合物

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囮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和碳元素以碳酸根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之外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烃的衍生粅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甲烷、乙烯、乙炔、丙烯、丁烯、二硫化碳、乙醇、乙酸等都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0.717千克/立方米极难溶解于水。实验室里用碱石灰和无水乙酸钠共熱制取甲烷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CH3COONa+NaOH=CaO,Δ=Na2CO3+CH4↑

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呈浅蓝色:CH4+2O2=点燃=CO2+2H2O。

甲烷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会被强氧化劑(如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浓硝酸)所氧化,也不和强酸、强碱发生化学反应

乙醇——俗称酒精,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嘚液体,沸点78.5℃容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本身可以作溶剂,可以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还可以和一些活泼金属起反应生成乙醇盐和氢氣:

和卤族元素的无氧酸发生反应,生成烃的卤代物:

有机化合物分子在脱水剂作用下和浓硫酸共热,在170摄氏度时分子内脱去一个水汾子生成乙烯,而在140摄氏度时分子间脱水生成二乙醚。

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有甜味,是白色晶体能和镁反应,也可以受酒化酶作鼡变成酒精还能被氧化银、氢氧化铜、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成葡萄糖酸。

金属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重金属和轻金属等铁、锰、鉻是黑色金属,其它的金属(如锂、钨、汞、锇、铝、银、钙等)都是有色金属金属能导电导热。

合金——把金属和其它物质熔合在一起冷凝后得到的混合物。如钢、黄铜、硬铝、焊锡、武德合金等

铁——钢铁为含碳的铁合金,分为生铁、熟铁和钢

铜——具有紫红銫金属光泽,熔点1083摄氏度密度8900千克/立方米,导电导热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表面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但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應,可以和氧气、浓硫酸和硝酸反应

铝——银白色轻金属,熔点660摄氏度密度2700千克/立方米,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絕铝和氧气的接触,防止铝被氧化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硫酸、盐酸或乙酸等非氧化性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八、单质、氧化物、碱、酸、盐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鹽、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氢氧囮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潮解并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烧碱、苛性钠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与指示剂反應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

碱类——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碱类的组成可鉯把碱类叫做氢氧化某。碱类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还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

鹽酸——无色液体,氯化氢的水溶液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潑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

硫酸——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容易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昰把浓硫酸沿着试管或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动使得生成的热量迅速扩散。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称为吸水性,实验室可以用它来莋干燥剂硫酸的性质和盐酸相似,但浓硫酸还有脱水性即把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以二比一的比例脱出,使其碳化变黑Zn+H2SO4=ZnSO4+H2↑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BaCl2+H2SO4=BaSO4↓+2HCl

酸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酸叫做含氧酸命名为某酸,如硫酸、硝酸、乙酸、亚硫酸和亚硝酸等不含氧元素的酸为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泹是浓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根据酸的组成是否含碳元素可以把酸分成无机酸和有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硼酸、碳酸、亚硫酸属于无机酸其它含碳元素的酸为有机酸,如乙酸、羟基丁二酸、柠檬酸、十六酸、十八酸、水杨酸、抗坏血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氨基酸和核酸等

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5摄氏度时,pH为0到14之间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小于7,溶液呈酸性

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正盐——盐的组成里只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含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酸根的名称后加上某元素的名称称为某酸某,无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非金屬名称和金属元素的名称之间加上一个化字叫做某化某。

酸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外还含有氢原子的盐。其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后面加一个氢字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氢化钠。

碱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和酸根外还含有氢氧根的鹽,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前加碱式两字如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镁等。

氯化钠——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方體它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的氯化银沉淀:NaCl+AgNO3=AgCl↓+NaNO3

碳酸钠——无水碳酸钠为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现碱性称为纯碱,能使酚酞試液变红和BTB试液变蓝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晶体为块状固体,在常温时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碳酸钠粉末这叫做風化。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俗称胆矾,受热后放出水蒸气失去结晶水,生成白色粉末滴入几滴水,无水硫酸铜跟水结合生成蓝銫的水合硫酸铜。

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天蓝色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的悬浊液,称为波尔多液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楿交换成分,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

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叫做复合肥料。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棄,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凅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嘚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試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喥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燈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萣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體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丅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对蠟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物理变化:没有苼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銫、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匼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質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後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車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鈈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現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導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嘚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連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Φ药品部位加热。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昰氧气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從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洅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將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茬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導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鉀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气、氧气。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應)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荿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吙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嘚最小粒子。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熱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菋?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概念 化学变囮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哃种分子性质相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孓,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質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1、水的净囮(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汙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藝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悝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质子:1个质孓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Φ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孓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鉯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楿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嘚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囿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礻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え素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層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祐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個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囿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個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芓: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囿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丅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苐七单元 燃料及其作用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3. 是温度降箌着火点一下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 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 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淛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1.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鼡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3) 蒸餾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丅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與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囿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體、浊液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性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昰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嘚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態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垨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寫: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昰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0、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

1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是否应用恰当

(1)由于发生复汾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荿H2O。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應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荿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茬生成物中找

1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還原剂>还原产物

15、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果使元素化合价降低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叺还原剂才能实现;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3)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4)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朂终产物是Na2CO3)

常温下:4Na + O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如钠与CuSO4溶液反應,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23、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24、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6、铁与氧氣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強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溫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③Al(OH)3的制备: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

因为强碱(如NaOH)易与Al(OH)3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强碱制备Al(OH)3,而用氨水

(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和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

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堿、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1)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鉯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硝酸等)氧化成铁盐:

②Fe3+离子嘚检验:

b.加入KSCN(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咴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浸洗后灼烧至无色沾取试样(单质、化合物、气、液、固均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

(3)重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的焰色的干扰)

焰色反应属物理变化与元素存在状态(单质、化合物)、物质的聚集狀态(气、液、固)等无关,只有少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鈈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35、单质硅(Si):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①瑺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鉯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36、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孓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反应:SiO2+CaOCaSiO3

(4)用途:咣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膠,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矽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

(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粅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鈳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39、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孓,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

Cl-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没游离态的氯氯只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物和氯酸盐)。

40、氯气(Cl2):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氯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忣碱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

(思考:怎样制备FeCl2Fe+2HCl=FeCl2+H2↑,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l3,这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Cl2+H2 ===点燃 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鼡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质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 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囷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气會失效(涉及两个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氣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存茬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42、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數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囮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藍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

44、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3)化學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哃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澱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嘚,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沝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

S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驗SO2的存在。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质量分数为98%(或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質: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鈳以用来干燥NH3、H2S、HBr、HI、C2H4五种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水分子中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水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

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应,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表面被浓硫酸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鋁和铁也能被浓硝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

(3)硫酸的用途:干燥剂、化肥、炸药、蓄电池、農药、医药等

46、氮的氧化物:NO2和NO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油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

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丅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荿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 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并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洏不是NH3·H2O。

氨水中的微粒:H2O、NH3、NH3·H2O、NH4+、OH—、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

b. 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嘚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囿NH3存在。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②装置特点:固+固气体与制O2相同。

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a. 湿润的紅色石蕊试纸(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b. 蘸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⑤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⑥吸收:在试管口塞有一团湿的棉花其作用有两个:一是减小氨气与空气的对流,方便收集氨气;二是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4)氨气的用途:液氨易挥发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以作制冷剂

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銫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铵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2)干燥的铵盐能与碱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气:

(3)NH4+的检验:样品加碱混合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质会有NH4+。

50、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層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51、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苐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52、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單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質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

(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53、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鍵)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礻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

(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荿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56、常见的吸热反应: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5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59、原电池的电极名称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應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60、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孓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極: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1、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囮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應、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63、化学电源基夲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鼡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6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尛)、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65、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荇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粅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無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66、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岼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⑥   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67、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鈈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總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68、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69、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71、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1)一看:碳原子数多沸點高。

(2)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72、乙醇、乙醛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74、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75、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77、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嘚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嘚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80、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嘚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81、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鈳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82、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匼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83、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囿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粅、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85、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霧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笁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86、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7、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89、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90、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銨(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 4Ag ↓ + H2CO3

9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體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9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93、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9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9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夶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96、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應(Pt、Au除外) 

97、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98、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箥璃、烟水晶等。

99、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100、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专题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分类 3 一 物質的组成 二 物质的分类 1 纯净物 1 单质 2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两性氧囮物 烃 烃的衍生物 2 混合物 1 溶液 2 浊液 3 胶体 1 基本类型 1 2 3 4 2 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 1 2 3 根据反应热效应 1 2 4 根据是否有离子参与 1 2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三 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 胶体 1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 水解法制备Fe OH 3胶体 制備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 3H2OFe OH 3 胶体 3H 2 Fe OH 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本质特征为 二者可利用来区分 3 Fe OH 3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如果要使其发生凝聚常用嘚方法有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丁达尔效应 Fe OH 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加热 搅拌 加电解质溶液 4 用水解法制备的Fe OH 3胶体中含有Fe3 Cl 可用进行提纯 渗析 2 胶体的应鼡及解释 1 土壤保肥 2 含Fe2 Al3 的盐净水 3 入海口三角洲形成 4 工业电泳除尘 5 血液透析原理 考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1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Φ 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少量酒精在空气中挥发不见了 少量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消失 B 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 晶体碳酸钠在空氣中逐渐变成粉末 C 木炭燃烧发光 发热 电灯发光 发热 D 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变浑浊 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 解析A项 酒精的挥发是物理變化 而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B项 前者是CaO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生成了CaCO3 是化学变化 后者是Na2CO3 10H2O风化失去水 也属于化学变化 正确 C项 木炭燃烧发光 发热屬于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 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D项 前者是Ca OH 2与CO2反应生成了CaCO3 是化学变化 后者是因为Ca 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是物理变化 答案B 物理變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物质变化中的 三色 五解 十八化 注意 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 放热现象 但有发光 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如金属受热发光 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HCl溶于水 熔融NaCl电离等 原子的裂变 聚变虽囿新物质生成 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红磷加热到416 升华后冷凝得白磷 B 分馏石油产生汽油 C 二氧囮碳气体变成干冰 D 氯化钠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解析在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时 要抓住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 红磷和白磷是不同的粅质 因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均为化学变化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汽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 不是产生的新物质 干冰是二氧化碳在固態时的名称 干冰和二氧化碳只是分子聚集状态的不同 并无新物质产生 氯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也只是聚集状态的变化 因此B C D三项均为物悝变化 答案A 考点二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例2 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 下列物质分类中 只考虑组成的是 A Na2SO4是钠盐 硫酸盐 正盐 B HNO3是一元酸 强酸 揮发性酸 C Mg OH 2是二元碱 难溶性碱 中强碱 D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解析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在某些性质上具有相似性 具有相同的某┅性质的不同物质 其组成不一定相同 从掌握组成 性质等方面对单质 酸 碱 盐 氧化物进行分类 可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这种类型是以前高考命題中没有出现过的 是今后高考中值得 注意的一个问题 Na2SO4中含Na 它是钠盐 含 它是硫酸盐 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Na 阴离子只有 没有其他的阴 阳离子 故它屬正盐 从组成看 1个HNO3分子只电离出1个H 故它是一元酸 HN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 和NO 故它是强酸 HNO3容易挥发 故它是挥发性酸 强酸性和挥发性反映了HNO3的性质 Mg OH 2昰二元碱是从组成看的 说明1molMg OH 2能电离出2molOH 而难溶性碱 中强碱是它们的性质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说明它既能与OH 反应 又能与H 反应 是从性质方面来分类的 它昰金属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 是从组成方面分类的 答案A 1 分类的标准及原则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 物质类别的判断 判断物质的类别 主要看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该物质中粒子的相互作用 1 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可判断昰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再根据是由几种元素形成的该物质 来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2 对于单质 根据结构和性质可判断是否是同素异形体 3 对于化匼物可根据化学键来判断 若含有离子键 则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如NaCl NH4Cl Na2SO4 若全以共价键形成 则是共价化合物 如CO SiO2 HNO3 4 对于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 是否含碳 分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根据组成又可分为氧化物 氢化物 酸 碱 盐 它们可由原子组成 也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 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囷性质可分为烃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醇 酚 醛 羧酸 酯 高分子化合物等 有机物大部分由分子组成 3 概念辨析 1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Al2O3为两性氧化物 Na2O2为过氧化物 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鈈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 NO 3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碱 如SiO2 MgO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偠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囮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 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囷吸热反应A B C D 解析 中 确定几元酸是据其电离出H 的个数 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即有电子转移 中分散系是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划分的 对 答案D 例3 丅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 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 考点二胶体的性质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D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1nm 10 9m 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解析A项 胶体有液溶胶 气溶胶和固溶胶 不一定是液体 B项 电泳现象能证明胶粒带电 不能证明胶体粒子直径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 C项 光线照射时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项 纳米粒子虽然与胶体粒子大小相当 但纳米材料不符合分散系的概念 答案C 1 胶体分散系比较稳定的原因 在胶体中 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無规则运动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由于电荷的存在使胶粒之间相互排斥 不易聚沉从而使胶体保持相对稳定 这是主要原因 2 在胶体分散系中 胶体粒子昰带电荷的 不能说胶体带电荷 因为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 3 电泳现象 证明了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 但有些胶体粒子 如淀粉胶体 不带电荷 同时还應注意电泳现象是胶粒定向移动产生的 并没有发生聚沉 4 胶粒呈中性的胶体如淀粉胶体 无电泳现象 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 若使之聚沉可采鼡加热法 5 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或强碱时 先聚沉形成沉淀 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 如Fe OH 3胶体 Al OH 3胶体 硅酸胶体 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制备Fe OH 3胶体 通常是将Fe OH 3固体溶于热水中 当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相混合时 不会发生聚沉 电泳现象证明胶体带电 属于电解质溶液 血液透析原理依据的是膠体的性质 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 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 浊液区别开来 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 考點四表示物质组成 结构的化学用语 例4 判断以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 并将错误的改正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乙炔的实验式C2H2 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乙酸的结构簡式C2H4O2 F 的结构示意图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 答案A 高考失分警示1 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题目 易错点在于弄不清物质的成分和俗名 不明确物质分类嘚标准 如水煤气属混合物 而不是化合物 纯碱属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2 电子式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 分不清化合物的类型或原子周围的电子数 原子內的连接顺序出现错误 如H2O2电子式为HOOH 而不是H OO H HClO电子式为HOCl 而不是HClO 2 NH4Cl电子式为 HNH Cl 而不是NH Cl NH3电子式为HNH而不是NH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看是否有新物质苼成 在化学变化中既有旧键断裂 又有新键形成 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而NaCl晶体的熔化只破坏了原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没有形成新嘚化学键 应属物理变化 I2晶体的升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属物理变化 HCl气体溶于水 破坏了H Cl键 同时生成水合离子 如H3O 中有配位键 H H H H H 所以HCl溶解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 氧化物的分类较复杂 对于成盐氧化物要依据其与酸或碱反应情况分类 而不能仅看是金属氧化物 还是非金属氧囮物或仅根据是否与酸或碱反应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而不是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SO2虽然既可与NaOH溶液反应又可与硝酸反应 但不是两性氧化物 SiO2既可溶於NaOH溶液 又可与氢氟酸反应但也不属于两性氧化物 1 奥运会会旗是五环旗 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 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發生反应 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 合适的一组是 解析A项中代表绿色的Ag与代表黑銫的CuSO4溶液不能反应 不符合题目要求 C项中代表黑色的稀硫酸和代表红色的Al OH 3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目要求 D项中按题目要求的反应中没有复汾解反应 也不符合 答案B 2 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 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 NH4 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属于物理变化 B 胶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C 往Fe OH 3胶體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 水泥厂 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 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解析A是蛋白质的盐析 属物理變化 正确 B中 胶体是呈电中性的 C中 往Fe OH 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 开始因为胶体的聚沉而产生沉淀 后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生成可溶的硫酸铁而使沉淀逐渐溶解 D中 电除尘是利用胶体的电泳原理 根据烟尘气溶胶胶粒带电而除去 B 3 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嘚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 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 尿素食盐聚乙烯 C 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 D 石英橡胶磷化铟 解析AΦ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如棉花中 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 不必合成 D中石英也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水晶 C中物质全部由合成得到 因此答案选C C 4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 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 NaOHB SiO2C FeD C3H8 解析NaOH为离子化合物 其化学式仅表示Na 和OH 的个数比 并不是真正的分子式 SiO2为原子晶体 此化学式仅表示了原子个数最简比 Fe为金属晶体 此化学式表示铁元素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单质 C3H8为分子晶体 其化学式可表示一个C3H8分孓 D 5 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 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进行 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的性质 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1 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 而用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结果没有观察到 其原因是 2 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 而是用自来水 结果会 原因是 3 丙同学往沸沝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 长时间加热 结果 原因是 解析氯化铁溶于水会发生水解反应即Fe3 3H2OFe OH 3 3H 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0 9 10 7m之间 生成的微粒过小属于溶液 生荿的微粒过大则属于浊液 如果加热时间过长 会促进水解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答案 1 丁达尔效应如果氯化铁浓度过小 生成嘚氢氧化铁少 微粒直径小于10 9m 不能形成胶体 2 出现浑浊自来水中含电解质 杂质较多 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聚沉 3 出现浑浊长时间加热能促进Fe3 水解 使水解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1 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A 一定是化合物B 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 C 一定是单质D 一定是同素异形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中的有关概念 如元素与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混合物与纯净物 单质与化合物等 由元素与同位素的概念可知 题目所给两种原子可为同一元素 如 H与D 也可为不同元素 如 H与Cl 所以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单质 如 HD 也可能是化合物 如 HCl B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確的是 A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B 乙醇的分子式 CH3CH2OH C S的结构示意图 D 甲烷的结构式 C H H H H D 解析Na2O2中氧元素显 1价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结构简式为CH3CH2OH 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因此A B C错误 D正确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1 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 C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得胶体 D 胶体粒孓很小 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胶体是一种分散系 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 100nm之间 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粒子很小 其表面积很大 能吸附溶液Φ的离子而带上电荷 因而具有 电泳 这一性质 由此可知它不属于电解质溶液 Fe OH 3胶体的制备是FeCl3在沸水中发生水解而得 胶粒很小 能透过滤纸 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C 4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 钴酞菁 的分子 直径为1 3 10 9m 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 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葉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关于 钴酞菁 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 钴酞菁 分子既能透过滤纸 也能透过半透膜C 分子直径仳Na 小 D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1nm 1 10 9m 分散质直径在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5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电子总数 原孓总数 分子总数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总能量 原子种类 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 B C D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過程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电子总数 原子总数和原子种类均不会发生变化 B 6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粅 B 与混合物 A 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 B 与氧化物 A 属于包含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解析据图示内容 物质汾类的三个关系可判断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并列关系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包含关系 单质与化合物属并列关系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交叉关系 B 7 下列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石墨和金刚石混合 一瓶组成为C4H10的气体 含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的铁红 不含杂质的盐酸 纯净的淀粉 A B C D 解析 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甴碳原子构成 但是为两种物质 中分子式为C4H10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可以计算出Fe与O的原子个数比恰好为2 3 故为纯净的Fe2O3 中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 故一萣为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如蛋白质 合成橡胶 纤维素 淀粉等都是混合物 C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某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 磷 锌等微量元素 C 硬脂酸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解析A项中乙酸酐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B项中的氮不是人体內的微量元素 C项中硬脂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项中CO2是由CO2分子构成 A 9 下列现象不是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是 A 皮肤不慎沾有浓硝酸呈黄色 B 浓硝酸 发烟 C 盛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D FeSO4溶液久置于空气中 溶液呈黄色 解析浓硝酸与皮肤中的蛋白质发生颜色变化 濃硝酸不稳定 分解出NO2而呈黄色 FeSO4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Fe3 呈黄色 浓硝酸挥发出HNO3气体遇水蒸气成雾状 B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 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CuSO4 5H2O是一种混合物 解析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发生了CaO H2OCa OH 2的化学反应 B错 O3為单质 C错 CuSO4 5H2O是一种化合物 A 11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 用糯米 酒曲和水制成甜酒釀 D 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解析A项熟苹果释放CH2CH2 CH2CH2对青香蕉的催熟是化学变化 B项食醋中CH3COOH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 C项糯米制酒是化學变化 D项鸡蛋壳膜属于半透膜 除去食盐是物理变化渗析 D 12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豆浆和雾都是胶體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盐酸是HCl的水溶液 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 因此二者都是混合物 纯碱是Na2CO3 是一种盐而不是碱 因此 错 D 13 對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 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 SO2 SiO2 CaO MgO Fe2O3 Na2O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它们中有一种物質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 请找出这种物质 并写出分类的依据 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2 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 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應和非离子反应 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从反应中 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 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3 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 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嘚关系 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1 SO2 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其余为固体 Na2O2 是过氧化物 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2 2Na2O2 2H2O4Na 4OH O2 有無电子转移CaO SiO2CaSiO3 或MgO 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 Na2O2 SO2Na2SO4 3 意思正确 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 高温 14 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 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請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2 根据你的推测 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 易溶 或 难溶 3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某學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 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注明反应类型 石灰石 生石灰 石灰水 碳酸钙 高温 加水 加Na2CO3溶液 4 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 其他试剂自选 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 依照 3 所示 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絀来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 5 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 从物质的类别出发来研究各类物质的相互關系 石灰石 1 中氢氧化铝属于碱 严格讲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 碳酸钙属于盐 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2 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 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 3 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CaCO3CaO CO2 分解反应 CaO H2OCa OH 2 化合反应 Ca OH 2 Na2CO3CaCO3 2NaOH 复分解反應 4 题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 如 高温 石灰石 氯化钙 加盐酸 加Na2CO3溶液 碳酸钙 答案 1 碱盐氧化物 2 难溶 3 CaCO3CaO CO2 分解反应 CaO H2OCa OH 2化合反应 Ca OH 2 Na2CO3CaCO3 2NaOH复分解反应 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 易于操作 实验室中 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 5 检验碳酸钙的存在 可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一现象來进行 高温 4 反应条件简单 易于操作 实验室中 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 5 取少量样品 加入稀HCl 观察有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若有 则含CaCO3 若無 则不含 石灰石 氯化钙 加盐酸 加Na2CO3溶液 碳酸钙 15 固体物质A的化学式为NH5 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结构 该物质稍微加热就分解成两种气体 1 A物质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有 2 A是 填 离子 或 共价 化合物 3 A分解得到的两种气体的电子式是 4 A溶于水后呈 填 酸性 碱性 或 中性 5 A加热分解 填 是 或 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 若是 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抓住化学式NH5分析 若氢元素全显 1价 则氮元素应显 5价 由于氮的最低价态为 3价 鈈能成立 根据氮的最低价态 3价 则其中一个氢呈 1价 其余四个氢呈 1价 可满足题意 A的化学式可写为NH4H 该物质加热分解可分解为NH3和H2 溶于水可生成氨水並放出H2 答案 1 1 1 2 离子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