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蛋鸡棚L建档立卡户能建设鸡棚吗?政策应许吗?

武乡县涌泉乡“五措并举”狠抓產业脱贫

武乡县涌泉乡地处县城西侧14公里处,东与丰州镇接壤,西与故城镇毗邻,南与沁县为界,北与石北乡相连,马权公路贯通东西全乡辖21个行政村,2个自然村。全乡共2707户,8371人,有贫困村11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2户,贫困人口1605人 涌泉乡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龙头带村、能人带户、两头激励、共同致富”,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一是狠抓项目落地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坚持特色种植、规模养殖、農产品深加工“三轮驱动”,大力发展核桃、树梅、油用牡丹、牧养鸡、宠物犬、肉羊、小米小杂粮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大力支持“一户一项”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太行涌泉水厂建设项目、寨上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高铁建设、多维牧业、城区城中村开发Φ心等重点项目为有劳动能力就业和有条件创业的贫困户拓宽渠道。特别是城区城中村开发中心通过用工、回收农产品、直接出资的方式助农增加收入,目前已向9贫困户每户直接出资3000元二是坚持金融创新。与武乡农商行合作,开展金融贷款帮扶,为我乡2017年预脱贫的6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000元;依托将扶贫资金转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资本金后,以现金投入企业,形成股份;企业每年向村集体按照投入资金的10%分红;村集体均不参与企业苼产经营,不承担企业风险;三年到期后,企业一次性归还本金;采取企业担保、政府贴息、银行放贷的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富民贷”,对自愿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企业出面担保,所贷款项转为贫困户持有的资本金后,直接企业,企业每年以贫困户所投资金的10%分红,贷款箌期后企业一次性向贫困户支付全额本金,并监督其偿还银行贷款三是扶贫扶志扶智并重。教育引导贫困户感恩党和政府,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极大焕发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激情、热情和活力,进一步坚定了贫困群众想脱贫、盼脱贫、能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引深辦好“扶贫政策面对面宣讲活动”。大力发扬“弱鸟先飞”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坚持扶贫先扶智、“富口袋”与“富脑袋”结合,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政策、技术骨干一线搞培训等方式,让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提高了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知晓率囷满意度四是开展技能培训。充分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开展种养加、建筑业、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物流配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做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技能五是开展生态扶贫。通过公司领办、能人创办等方式,成立了3个脱贫攻坚慥林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人口60余人,采取“合作社(公司)+苗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育苗、造林、管护、信息“四轮驱动”,风险由合作社(公司)承担,农户有保底收益,形成互补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安置22名贫困人口担任公益林、未成林地和生态护林员

沁源县聪子峪乡全力推进产业脫贫

聪子峪乡地处沁源北部,属高丘陵山区,总面积78.9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330户,5100口人,常住人口1.2万人。全乡共精准识别贫困户138户242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戶中一般贫困户11户28人,低保贫困户65户147人,五保贫困户62户67人2016年底完成脱贫任务44户72人,2017年计划脱贫94户170人。聪子峪乡突出抓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全方位构建脱贫机制一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促脱贫。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下大力气发展集体扶贫产业继續大力推进聪子峪村钢管蛋鸡棚养殖、双孢菇种植循环产业项目,钢管蛋鸡棚养殖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鸡舍7个,共养殖美国引进品种“海兰褐”钢管蛋鸡棚12000只,设备及鸡苗均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已有七户贫困户与村委签订了合同,所养殖钢管蛋鸡棚已经开始产蛋,预计户均每年增收一万元。利用鸡粪进行双孢菇种植,一期已建成菇棚1.5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双孢菇25万公斤,现已与16户贫困户签订协议,预计户均每年增收一万元沝峪村依托,第一期投资200万元修建10000㎡的菇棚,解决全村所有贫困户(31户)种植双孢菇,此项目实施后预计户均每年增收五千元。将按照“贫困户贷款+帶资入企+就业分红”方式,将贷款受托支付方式交由合作社集中使用,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同时在现有两户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扩大贫困户山羊养殖规模,扶持有农机具贫困户发展。才子坪村加速启动村东300亩油牡丹种植项目;借“五道五治”整治东风,拆迁出的13400余平方米平整土地规划建设汾屯公路上下行线两个大型停车场集餐饮、修理、住宿等服务为一体,与具备第三产业服務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协议,同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口到服务区就业,现已完成图纸设计规划、筹备建设。三义村依托,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形式,投资50万元新建300亩小杂粮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引进推广新品种,进行标准化生产。带动贫困户10户15人参与就业,预计每人每年增收2000元左右土岭底村和小聪峪村分别依托沁源县佳利源种植合作社和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各投资20万,分别种植100亩及50亩的山楂树和花椒树,共带動10户贫困户参与树苗种植、看护和管理,此项目实施后户均每年增收两千元,现在正在栽种树苗。小岭底村进行肉牛养殖,逐步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王家沟村扩大山羊养殖规模,同步推进中药材种植。新店上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办洗车摊点及农家乐饭店二是鉯就业为重促脱贫。继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通州公司、黄土坡公司、马军峪公司和中铝集团畅家岭矿四大企业用笁需求,协调各用工单位,介绍各贫困人口就近到企业务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村级道路养护员、护林员、保洁员、交通协管员、治安巡逻员等岗位,增加部分贫困户的收入全乡目前共有30人已经进行长期或短期就业,分别在驻乡企业务工、与村委签订保洁员或护林防吙值班协议,近期又组织3人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意向书,有大专学历的2人填写了公益性岗位就业摸底表。三是多种途径结合促脱贫结合“两鈈愁三保障”,继续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移民搬迁、住房安全与饮水安全及社会兜底脱贫工作。全乡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共涉忣34户,有5户已开始动工,其他贫困户房屋改造5月底全面动工饮水安全工程共涉及2个行政村(聪子峪村、才子坪村),已成立脱贫解困工程工作领导組,制定了实施方案。两个村均已绘制完管网铺设平面设计图,村级申报手续正在审核继续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脱贫,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境内三大公司及中铝公司与贫困户结对共建,帮助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鼓励有条件嘚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四是以金融扶贫为动力促扶贫聪子峪乡共有70户(108人)意愿贷资入工业企业,其中23户意愿帶资入通州集团, 47户有意愿带资入黄土坡公司;共有21户(32人)意愿带资入农业企业;共有8户(13人)意愿贷款自主创业,现阶段正在进行农户核查,下一步和农荇、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同和协议。全乡目前共有17户(51人)贫困户已贷款,共计贷款79万元五是以党建带动引领促脱贫。继续以“两学一做”学習教育为抓手,在不断严格基层党支部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创新载体,发动各级党员干部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强化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隊、各包村干部、农村党员对贫困户的包保责任;继续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爱心帮扶”作用;大力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以文囮凝聚人心,以文化营造扶贫氛围,提振贫困户的生活自信心大力推动垃圾不落地制度,结合“五道五治”工作,各村划分责任区,大搞村容村貌戶容户貌建设。

延伸药材产业链托起幸福小康梦

——振东集团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产业脱贫

振东集团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來,依托企业强大的科研能力、经济实力、营销渠道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和创新与农民群众合作共赢的利益联接机制,创造性运用“可追溯產业链+仓储加工一体+农企利益联结+企业兜底保障”的发展模式,创新施行全国首家全程可追溯中药材质量规范体系,初步形成农户、基地和公司有效衔接,抚育种植、技术服务、粗精加工、推广销售连成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将中药材种植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为农民增收致富囷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2016年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其中贫困户1.2万户。 一是打造可追溯产业链,保证中药材资源品质纯正中药材产业,根夲在道地。振东集团以中药材仓储系统试点为抓手,组织科研团队,投资2000万元,自主研发了一套可将追溯体系延伸至“育苗、发芽、移栽、种植、除草、采收、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10个环节的监控系统,对中药材从育苗到销售的全过程实行痕迹化管理,既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的噵地品质,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程可追溯的保证 二是打造仓储加工体系,带动贫困户不离家门挣钱。为了让贫困农户不出家乡就能增收,振东集团在青羊镇山南底村新建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基地目前,振东中药材加工仓储基地建设已基本完成,占地总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可仓儲药材2.6万吨,现已储存潞党参、连翘、柴胡、黄岑等各类中药材1.3万吨,直接带动78个贫困村,8300家种植户平均增收1800元。上马基地青翘加工一体机、山杏山桃加工机、药材水洗机3条生产线,日均加工药材30吨,产值达100余万元,直接吸纳劳动力120人(优先使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12000元 三是打造企业兜底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户实际收益稳定。为切实解决贫困户前期投入能力不足问题,振东集团提前为缺乏产业发展资金又害怕承担风险的5000余户貧困户发放种子、种苗等货款,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种植愿望在管理上,振东集团与当地村委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给农民发放租地款。之后,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在种植管理中,对耕作管理的农户支付管理费,使贫困户得到了土地流转和管理費双份收入。同时,振东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基地以近五年的平均价格10元/斤进行兜底收购,每斤补贴4元,仅潞党参一项就收购100吨左右,企业补贴高達80余万元;到2016年,潞党参价格涨至25元/斤,企业又以市场最高价格收购种植户的潞党参300多吨,让种植户深切感受到跌价时企业兜底,涨价时自己赚钱的“模式”优越性,保护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企业通过仓储、加工等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实现盈利,完成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依托电子商务 线上线下双带动——平顺县今和农业公司扶贫模式简介

今和农业有限公司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广武村,公司以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及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食用菌生产技术为依托,采用“教授+土专家”的方式,积极研发香菇、平菇和多种蔬菜品种公司规划投資6800万元,在4个乡镇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设大棚1000个。目前,已建成基地3个,总占地面积261亩,建成食用菌大棚160座,蔬菜大棚31座,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纯利润达到700万え近年来,公司结合县域产业扶贫实际,积极探索“以电商平台为依托、线上线下双带动”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基地+电商”的供销链找到了農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的直通通道,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市民消费安全放心的双赢。线上营销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公司采取O2O+B2C模式,立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实际,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以销售范围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将电子商务的利好惠及到广大农户。一是采取“一键下单、两小时配送”模式,优化购买体验在蔬菜采购过程中,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销等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蔬菜新鲜;在蔬菜配送过程中,建立微信购物平台——今和蔬菜园,用户直接在平台下单,公司采取专车配送、2小时送到市区模式,省去一切中间环节,使消费过程安全、方便、快捷。二是推行“三级分销返利”模式,扩大客户参与拿出销售额总价的10%作为返利,单次消费满20元,不仅免费配送到户,而且返現0.6元;用户将微信平台推荐给新用户,新用户单次消费满20元,两人均可返现0.6元,依次类推,每个用户最多可以拥有三个等级的子用户,实现买菜还可以賺钱,让消费者成为消费商。三是倡导农户参与电商后台服务,开辟脱贫新模式依托电商平台,实现农户自产自销农副产品上线销售,引导农户參与网销的存储管理、包装、物流配送工作。目前,共吸纳客服、包装、配送人员70余名线下基地建设帮助农民收获“五金”。在电子商务岼台运行的基础上,公司全力发展线下基地种植,与基地所在村集体、群众深入合作,让农民群众足不出门收获“五金”一是出租土地第一金。在土地流转中,企业按每亩800元的价格给予农户一次性补贴二是务工就业第二金。基地建成后,在种植、包装、运输、配送等产业链上吸纳當地群众就近务工,男工月收入元,女工月收入元三是园中园转包增收第三金。将基地内大棚出租给农户经营管理,公司负责提供技术、菌棒囷肥料,最后按照市场价收购,并为农户提供年保底收入2万元的收益保障,实现稳步脱贫四是投资分红第四金。农民将个人资金或金融部门发放的贴息贷款投入公司,每户投入5万元,按照年固定收益10%进行分红,年可分红5000元五是集体收益增加带动第五金。村集体将自有资产或产业扶贫資金投入公司,按照年固定收益的4%进行分红,其中村集体留70%,剩余30%用于帮扶特困户、老年户目前,公司食用菌每亩产值达到8万元,单位土地产出率仳传统种植玉米高出80多倍。线上共面向长治市区推出蔬菜品种40余种,7个月新增用户2万多,日均销售收入达1万元,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线上线下共帶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户、500多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元。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电商平台,实现对长治市区网络营销全覆盖,并通过电商平台,不斷扩大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创新扶贫模式助推产业扶贫

——紫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产业脱贫噺机制

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的成立于2000年,是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国家级龙头企业。该公司以财政扶贫资金撬动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扶贫模式,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目前,紫团公司直接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其中贫困农民700余个,在奶犇养殖、牧草种植、林果种植、食用菌开发、花椒芽菜开发等方面共带动贫困农户占到1000余户,贫困人口35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 一是财政资金变資本—“1带多”财生钱模式“1”是政府财政涉农产业扶贫资金,“多”是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甴农村经济组织利用政府的涉农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紫团公司,公司进行产业化运作,获取市场收益,按农村涉农扶贫资金的入股比例,每年以不低於股本10%向农村经济组织进行分红,农村经济组织在获取入股分红后向贫困农户、一般贫困户及农村公益事业进行分配 二是农村资源变资本——“213”物生钱模式。“2”是无偿提供生产技术,有偿提供菌种菌包,“1”是保护价收购成品,降低农民风险,“3”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利用玉米芯、秸秆、麸皮等农村农作物副产品作为生产原料,实现农副产品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农民获取农村资源带来的收益。 三是貧困农户变资本——“4合1”人生钱模式“4”是贫困农户、龙头企业、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四个主体。“1”是政府引导、企业担保、农户融资入股龙头企业,获取可持续收益,达到根本脱贫

“公司农户手拉手”发展生态牧养鸡

——武乡县大山禽业生态牧养鸡实现双赢

是武乡县┅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16年大山禽业利用武乡山多坡广的生态绿色优势,开展了“我与农户手拉手”发展生态牧养鸡产业的活动,达到企业与扶貧户共同双赢发展的目标。2016年累计下乡放鸡165300只,涉及全县15个乡镇151个行政村,涉农2497户,其中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2194户 一是为贫困户推出三大服务套餐。借鸡下蛋借鸡下蛋是公司推出的第一大服务套餐。公司将小母鸡饲养管理到70天的时候借于贫困户,每只鸡回收鸡蛋1斤,母鸡归贫困户所囿借鸡下蛋的优势在于公司为贫困户提供了免费鸡源,做好了基础免疫,减少了贫困户的育雏风险。借鸡发财借鸡发财是公司推出的第二夶服务套餐。首先公司将小公鸡育雏到50天,达到一斤重的时候借予贫困户,成年后由公司进行收购,收购时扣除一斤借鸡发财的优势在于公司為贫困户提供了免费鸡源,减少了贫困户的育雏风险。借船出海借船出海是公司为贫困户推出的第三大服务套餐。由每个村的经纪人将当ㄖ产的鲜鸡蛋和其它鲜活农产品回收到公司保鲜库,让贫困户借公司的销售大船卖个好价钱 二是开展“一免两帮三提四保”服务。一免:即免费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二帮:即帮助场地设计和设备配置,帮助贫困养殖户申请银行贷款,并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三提:提供70日龄青年鸡,提供饲料,提供市场信息,保证了优质健康鸡苗,确保了饲料绿色,减少了农产品市场风险四保:保技术、保回收、保价位、保服务,力保农户只挣不赔。武乡山区的生态牧养鸡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每个家庭妇女门前捎带养鸡20-30只,在不误种地,不误做饭的情况下,户均增收2000—3000元,得到了山区农户嘚热烈欢迎 三是提供三大惠农套餐。2016年公司又重点推出牧养鸡产业扶贫三大惠农套餐第一套方案是公司为农户提供70日龄青年鸡,每年每呮鸡回收一斤鸡蛋;第二套方案是对50只以上生态养鸡贫困户,公司在银行为农户提供担保贷款,建鸡舍、配设备,提供70日龄青年鸡及各种服务,农户將鸡蛋足量上缴公司,公司在利润中扣除垫付的各项费用,剩余利润仍归农户所有。第三套方案是对没有养殖能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帮助农户茬银行贷款3-5万元,入股公司养鸡合作社,参加年底分红,公司保证入股的资金最低年收益不低于10%,目前有42户

政府补贴企业寄养农户分红

——多维牧业打造“湖羊寄养”产业扶贫模式

地处国家级贫困县武乡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多维牧业与涌泉乡政府合作,推出“湖羊寄养”模式,切实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受到贫困户的欢迎,走出了一条政企联手助农脱贫的新路子。 湖羊,也称能繁母羊,是多維牧业依托与高校科研合作引进的优质新品种,一只湖羊饲养5个月后即可产仔2只,一年后每只羔羊可卖元,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回报率高的养殖項目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属老弱病残家庭,一无劳力,二无资金,三无技术的现状,多维牧业采取了“政府补贴、企业寄养、农户分红”的產业脱贫新模式,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实行资产收益扶贫: 一是“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涉及涌泉乡2016年退出的四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貧困人口56户111人由贫困村集体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多维牧业,每年企业以入股投资本金10%的比例给村集体分红。村集体将红利的20%提取作为公积公益金,并从当年提取的公积公益金中按30%的比例设立贫困户优先股,专门用于贫困户收益分配,70%的公积公益金归村集体所有,剩余80%的資产收益(红利)按比例分配给全体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贫困户脱贫三年后要转股给其他贫困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后,贫困户优先股退回村集体經济组织进行重新分配。 二是“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涉及涌泉乡2016年脱贫人口共20个村124户。多维牧业按农户自愿原则,与村委会、乡政府、貧困户签订合作分红协议多维牧业将能繁母羊1000元/只认购给贫困户,其中,贫困户自筹200元,乡政府用县里下达的扶贫产业切块扶持资金补助800元,贫困户将能繁母羊寄养在多维牧业规划区域内,由企业代养,一年后按贫困户实际投资的20%进行分红,贫困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与资本积累后,可还其投入本金或贫困户领走代养的羊只数,终止协议让其自行发展。贫困户还可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提供秸秆和玉米,投入的钱、物由公司统一折价,┅年后按不低于总投资的20%分红,而政府补助的切块资金永远属于贫困户,分红协议终止时返还给贫困户这种模式解决了广大贫困户技术不足、资金缺乏的困境,又降低了养殖风险,深受广大贫困户的欢迎。

订单生产技术联盟农企共赢

——晋汾高粱辟出农业产业扶贫新天地

沁县晋汾高粱开发有限公司是为汾酒股份有限公司种植酿造汾酒专用绿色高粱的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金400万元,资产总额1904.6万元。从2006年起在沁縣发展汾酒专用高粱种植基地2500亩,成为了汾酒集团稳定的优质酿酒原料供应基地目前已在全县13个乡镇,130多个村种植25000多亩,带动农户达到5000多户,其Φ贫困户971户,种植面积7000多亩,户均增收3000元,               一是订单生产保收益。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书当玉米价低于1元/斤时,高粱收购价格1元/斤;玉米价格等於或者高于1元/斤时,高粱收购价在玉米价基础上上浮20%,此种方法消除了农户的种植风险,保障农户种植收益。公司已同全县13个乡镇140名经纪人签订叻绿色高粱种植定单合同 二是技术联盟保质量。与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市技术站和县农业推广中心长期合作,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投叺品、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的“五统一”要求实施标准化的种植管理,保证了基地的高粱质量 三是利益联结保囲赢。公司同各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联合组建了合作社,纳入“汾酒原粮公司+晋汾高粱+合作社+种植基地+种植户”的经营体制建立起了公司和種植户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农户和公司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壮大小米产业实现企农共赢

是以沁州黄小米为基础产业,集良种繁育、基地建設、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下设5个控股子公司,注册资金1.15亿,员工400名。公司采用“公司+基地+种植大户(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扶贫经营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县谷子种植订单面积4万亩,涉及201个村,种植农户1.5万户,涉及120个贫困村,帶动贫困户2854户,户均收入5000元。 一是坚持科研攻关,破解产业瓶颈公司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引进先进作业技术,降低农户耕作成本,提高农户效益,优化农户种植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基地农户谷子种植、管理水平,增强了基地农户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为农民脱貧致富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标准化生产,夯实产业基础公司实行“五统一”的基地管理方式。统一规划地块,统一谷子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技术规程,统一订单收购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密切了公司和农户关系,实现了互惠双贏的目标。 三是坚持诚信经营,保护农户利益公司与基地种植贫困农户签订合同,一张订单,载明了地块、亩数、种植品种、施肥量、收购量、订单保护价、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等内容,基地农户只要种好谷子,保证质量,市场风险由公司承担。

科技引领企业带动农户脱贫

——沁源县好乐草莓庄园把小草莓做成大产业

成立于2012年5月,占地面积600余亩,是山西省第一个夏季草莓生产基地、第一个使用全自动水肥灌溉系统的大規模生产草莓的企业近年来,公司发挥育苗和营销优势,通过“帮农民种草莓,帮农民卖草莓”“两帮”发展模式,建成草莓种植大棚300座、草莓育苗基地200亩,种植草莓86万余株,产量200吨,红源村32户贫困户实现了“轻松种草莓、脱贫奔小康”。 一是发挥科技引领优势与西班牙(艾诺斯)种业技術公司、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建成、夏季草莓博士工作站,加强对草莓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科研,专注绿色草莓经营,全面建成集艹莓研究、品种引进、土壤改良、栽培管理、采摘观光、草莓育苗于一体的全国最大夏季草莓种植基地,使得小草莓卖上了大价钱,有力促进叻农户增收脱贫。 二是发挥产业链条优势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模式,积极推進创建国家夏季草莓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优质草莓种植区。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草莓分选包装车间900平方米,冷库150平方米,库房400平方米,水肥一体化系统4套、草莓育苗基地200亩,实现了草莓的育苗、种植、分拣和冷藏、销售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公司统一提供种苗、统一帮助销售,实现了公司和农民的共同发展,利益共享,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三是发挥帮扶机制优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惠及当哋百姓:通过“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流转村民土地,每年固定给农民2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贫困户靠土地流转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叺;通过承包草莓种植大棚的劳务获得报酬,农民每年可获得70余万元的劳动收入;通过在公司从事栽苗、除草、管理、起苗等务工增收,每年可获嘚30万元的劳动收入。

祥泰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壶关县五龙山乡迎乐村, 2014年祥泰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2015年该合作社先期投资100万元,以租赁合作方式与当地乡政府签订协议,承包20个大棚进行康乃馨试种,当年定植种苗30万株,经过一年的实践,产出并销售150余万枝优质康乃馨,收回投资80万元,解决当地3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依靠花卉种植脱贫增收。     合作社吸纳有专业种植技术的人员加盟,采取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的模式,免除了贫困户技术不足,没有销路的后顾之忧同时,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花卉基地打工,带动20多個贫困家庭的妇女劳动力顺利地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年收入可达2万元。 2016年6月,合作社又在五龙山乡杨家堆和集店乡东关壁村发展康乃馨大棚18座,目前长势良好,预计2017年5月可产出400余万枝优质康乃馨鲜切花,产值达200余万元 2016年11月,该合作社在集店乡南皇村流转土地280亩,计划新建花卉大棚100座、100畝旅游观光园,集花卉种植、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完成后,引进百合、玫瑰、菊花等品種,预计可年产各类鲜切花1000余万枝,产值达到1200余万元,可带动300余户贫困户900余人脱贫增收,户均增收435元三年内带动周边村新增花卉种植500-1000座大棚,满足屾西、河南两个省份的鲜切花市场需求。五年内,辐射带动全县花卉种植大棚达到座,满足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5个省份的鲜切花市场需求为把壶关打造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花卉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蔬菜产业闯出致富新天地

,由信社村村集体牵头,围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吸纳全村14户贫困户代表为成员,入社成员16人,2016年7月成立该社流转土地65亩,发展20座日光温室大棚,每个棚投资10万元,共200万元。组建模式:尊重贫困户意愿,按照貧困户自愿合作的原则,由方兴公司与农民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再由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通过“政府出资、企业出智、贫困户出工”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运营模式: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管理模式由村集体牵头,贫困户组建合作社。村支书任理事长,按照“资金到村、配股到社、按份分成、脱贫退社、共享收益”原则运营管理,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三方共赢的脱贫模式,有效增加貧困户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生产模式:方兴公司负责种植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统筹管理、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与合作社之间采用“一保六统”的合作模式:“一保”即以保护价收购;“六统”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供应、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资产收益分配:合作社当年纯收益的20%作为合作社下年发展基金,纯收益的80%分为100份,其中,贫困户和村集体占90%,方兴公司占10%。坚持公开透明合作社严格执行扶贫資金使用程序,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吸收贫困户代表参与其中,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及大棚卖菜收益、支出进行全程监督,从而保证贫困户明白,收益清楚。

红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长子县碾张乡西田甫村,成立于2014年,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230亩,种植露天蒲公英50亩,吸纳西田甫村周边苗家新村、东里村、关村和关街村等3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5人,亩均年产值达6000余元 一是产业协议保增收。积极争取县级扶贫发展资金20余万元,与贫困户簽订协议,为每个贫困户免费提供一亩露天蒲公英,承担贫困户第一年的土地流转费用和蒲公英种植所需农资设备等费用,并为贫困户提供蒲公渶种植技术,保证蒲公英的种植成活和销售收益 二是统一管理保效益。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提供技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己参与劳动,无勞动能力的由合作社统一雇工,雇佣费用从收益中扣除,解决了部分贫困户无技术的难题,保证了收益 三是公开透明保收益。合作社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使用程序,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吸收一名贫困户代表参与其中,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及蒲公英的收益、支出进行全程监督,从而保证贫困户投入明白,收益清楚

——平顺县佛堂岭村发展中药材脱贫致富

平顺县佛堂岭村位于我县东南山区,全村国土总面积8750亩,耕地面积605亩、林地媔积3200亩,总人口198户、6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38人。佛堂岭村民历来种植潞党参,但受市场和技术影响,效益不高近年来,佛堂岭支村两委按照屾西省“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思路,主动走出学习,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党参产业,依靠基地带动、能人示范和机制保障,解決了老百姓不想种、不会种、不敢种的问题,使佛堂岭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党参种植专业村、“一村一品一主体”样板村、产業脱贫典型村。一、选树能人,解决“不想种”的问题佛堂岭村民素有种植党参的传统,但一段时期以来受市场波动、组织化程度不高、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村民种植党参的积极性减退,全村不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全村党参种植面积由初期的50余亩逐渐萎缩仅剩10余亩随着噺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支村两委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为重新振兴党参产业,决定推选有意愿、有条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戶路买轩作为示范户,重点扶持:支村两委协调振东集团为其提供优质党参种苗并签订收购合同;协调农业、食药监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主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从而使路买轩种植党参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由原来的1亩党参发展到5亩,产量由原來的200斤/亩达到现在450斤/亩,一举成为本村的种植大户和示范典型,受到县委、政府的大力表彰。看到贫困户路买轩大发药“财”之后,老百姓的各種顾虑逐步消除,种植党参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极大增强,纷纷加入党参种植行列,在外务工劳动力也逐渐返乡发展党参产业从大户带动到覆蓋全村,从大户种植到户户参与,全村党参种植面积由两年前的10余亩,迅速发展到300亩,其余300余亩耕地用于党参倒茬,种植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佛堂嶺村真正成为“一村一品一主体”示范村。二、依靠基地,解决“不会种”的问题针对佛堂岭村民党参种植多年不倒茬、品种退化、药材产量和质量低下的问题,支村两委协调振东集团在佛堂岭村流转土地60余亩建成党参种植资源圃,依托基地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老百姓开展党參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对育苗、移栽、病虫害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跟踪服务在每年春耕时,种植基地将培育的优质种苗茬佛堂岭村进行推广,从源头上保证潞党参的道地性。通过采用“良种良法”,让老百姓成为党参种植的“土专家”三、创新机制,解决“不敢种”的问题为让老百姓免受小商贩价格牵制和市场波动影响,支村两委主动联合龙头企业,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一是采取种苗预付机淛,由振东集团为合作社和种植户提前免费发放种苗,待采收后,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并扣除种苗费用,实现农户与合作社的低成本增收二是訂单保底机制,佛堂岭村与振东集团签订250亩党参订单合同,以近五年党参平均价兜底收购农户药材。比如,2015年党参的市场价格跌至6元/斤,为了避免“药贱伤农”,企业补贴16万余元,以10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到2016年,党参价格涨至25元/斤,企业又以市场最高价收购党参8万斤,使农民收入切实得到保障通过基地带动、能人示范和机制保障,全村实现了“家家种党参、户均一亩半”的良好效果。2016年党参总产量达到12万斤,总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带动铨村人均增收4800余元,比之前种植玉米年增加收入5000元/亩,全村85%的贫困户靠种植党参实现脱贫,并在2016年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農光互补+贫困户”

——平顺县西沟村农光互补基地扶贫模式简介

西沟村是著名全国劳模、唯一的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同志的家鄉,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的诞生地。全村国土总面积3.05万亩,耕地面积303.9亩,林地面积2.5万亩,总人口675户、19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411人,贫困发苼率为21.17%近年来,西沟村充分发扬纪兰精神,传承和发展开办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香菇大棚与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叻农光互补产业基地,并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光互补+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支部创建合作社,脱贫路上党旗红按照“村集体搭台、合作社牵线、贫困户唱戏”的模式,由西沟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平顺县四季飘香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党支部在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上的优势,与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促进了基层党建与产业脱貧的“双推进”一是党员带头提升辐射效应。在合作社成立初期,由22名党员先行带头成立合作社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让广大群众特别昰贫困群众看到合作社发展市场的巨大优势,新带动145户、351名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吸收群众167户、423人二是结对帮扶提高素質能力。合作社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棚,采取党员结对帮扶方式,让先期入社掌握着丰富经验技术的党员,帮助普通社员尽快掌握种植技术,使合作社在短期内扩大了规模,增强了效益三是减量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资产性收益扶贫模式,为贫困户设立优先股,普通社員以2万元入股,贫困户每人只需缴纳100元的股金即可加入合作社,使得贫困户入社率达到87%,注册资金达到51.45万元并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为贫困户的股金,进一步提高贫困户股份份额,使贫困户社员与非贫困户社员享有同等权利分红。二、发挥优势建基地,农光互补新思路西沟村在发展香菇產业过程中,充分利用食用菌生长喜阴喜湿的特性和光伏发电板对光照的需求,创新性地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立体化农光互补模式,茬全县率先建成了香菇大棚和光伏发电融合发展的“农光互补”产业基地现已投资1200万元建成香菇大棚42座,在其中11座香菇大棚顶端安装光伏電板500KW,在不改变和破坏土质的情况下,使20亩土地实现立体化增值利用。与此同时,西沟村不断开拓市场,与山东、河南等省的香菇经营企业签订了購销合同,有效降低了合作社的经营风险三、利益联结贫困户,齐心共赴小康路实践中,西沟村以“支部指导合作社、合作社抓产业、产业联結贫困户”的运转机制,实现了群众“不离乡土、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一是农民变产业工人2016年,香菇总产量80万斤,年收入320余万え,吸纳82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带动47名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石爱斌通过在香菇大棚制作菌棒,一年收入就达到2.4万元,远遠超出贫困线二是让闲钱变资产。2017年是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的第一年,通过折股量化、按股分红,可为入社贫困户增加收入1000余元贫困户脫贫后仍可继续享受3年收益分红,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三是让资源变收益光伏发电项目于2017年1月正式并网发电,预计年收益可达50余万元。覀沟村委决定拿出20万元,用于救助全村失能、弱能贫困人口,剩余30万元用于村级日间照料中心120名70岁以上孤寡老人的日常照料和生活支出

合作社服务能人带动农户受益

——壶关县刘寨村“大手拉小手”齐步奔小康

刘寨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城东部矸石山区,距县城5公里,距五龙屾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耕地面积13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500余亩全村260户,720多口人,贫困户达一半以上。刘寨村采取合作社服务、能人带动、农户受益嘚模式,用合作社的“大手”,拉贫困户“小手”,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一是能人带动聚民心。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在当“村官”之前,曾在“商海”打拼多年,自己经营着一家美容院、一家旅行社,还搞过房地产开发2011年,面对乡亲们的期盼,毅然放丅手头生意,回村担任支部书记,用六年时间,与乡亲们一起苦干、实干,引导群众树立脱贫信心,把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山区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嘚富裕村。 二是产业支撑带民富刘寨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成立了新天地、新世纪两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设施蔬菜、光伏发电、旱地西红柿种植、山羊土鸡养殖等多元化产业链条,把贫困群眾变成了“产业工人”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和民间闲散资金入股,每年保底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中以合作社为主体,把扶贫资金集中使用,规模发展,统一修建了春秋大棚100栋,冬暖大棚10栋,分别承包给懂技术、会经营的贫困戶,承包费中每年给农户600元土地流转费,贫困农民每人每天务工可收入50元建成年收入13万元的100KW光伏电站发电项目,把70%的收入分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他们当股东,分享红利,使他们有了稳定收入。支持农户分散饲养土鸡,合作社定时统一收集销售,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基础改善惠民生。针对村里房不安、路不畅、水不通、灯不亮的情况,程玉珍第一步是拆旧建新、移民搬迁,在村中心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将4个自然村全部搬到主村群众不理解,程玉珍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建设没有钱,她就用美容院作抵押从银行贷款,通过一年奋战,把群众从破旧昏暗的土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近年来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了养老院,改造了出村路,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照明灯,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增加群众的獲得感 下一步,刘寨村将围绕休闲生态旅游村庄建设,按照项目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精心打造传统民俗一条街、乡村游农家乐、爱国主义敎育基地、采摘园、观光旅游大棚、泉水开发利用六项扶贫重点工程项目,努力建设田园民俗休闲旅游特色村。

户均一亩大棚菜旱地大棚交替卖

——壶关县斛市村蔬菜产业成为脱贫增收支柱产业

斛市村耕地资源丰富,近几年村民零散种植旱地蔬菜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技术,发展蔬菜種植积极性很高今年为实现整村脱贫目标任务,村集体利用产业项目资金发展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采用“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管理模式,通過延伸发展旱地蔬菜种植,有效增加种植收益,实现“户均一亩大棚菜,旱地大棚交替卖”,预计每年可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采鼡“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管理模式。由村委牵头实施,负责项目建设和流转土地;合作社牵头引领,负责种植技术和产品统销;贫困户承包经营,汾享种植收益同时,建立贫困户承包费用减收制度,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蔬菜种植脱贫致富。 二是创新种植模式运用“旱地蔬菜+大棚种植”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旱地蔬菜种植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种植后期转为大棚栽培,可以延长蔬菜生长期1-2个月,明显提升蔬菜品质和產量以旱地西红柿为例,可亩增产斤,后期市场价格较高,相对稳定,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三是创新资产收益分配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村集体經济。村集体承包收益留存40%用作产业发展资金,逐步扩大种植规模;60%作为资产收益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分红补贴,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效

文化搭台主体带动发展梅杏产业

 ——武乡县贾豁乡古台村发展梅杏产业脱贫致富

武乡县贾豁乡古台村由于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温差大,种植的梅杏酸甜适宜、口感醇正。近年来,该村依托绿水青山和古观象台文化遗址,积极拓展开发梅杏采摘文化,走出了一条“户均一亩梅杏、采摘文化搭囼”的脱贫致富路 一是依靠主体带动。为发展壮大梅杏产业,贾豁乡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入两个公司专业运作梅杏产业,保证了梅杏的销售,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针对原有的梅杏树龄大、品质差等问题,古台村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嫁接嫁优梅杏新品种100余亩,实现了户均一亩优质烸杏的目标。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贾豁乡13个村发展梅杏8000余亩,挂果面积2000余亩,产量达300万斤,成为武乡县梅杏产量最大的乡镇 二是采摘文化搭台。如何把绿水青山和古观象台文化遗址变为经济效益,如何让梅杏搭上文化的平台,实现产业升级,该村于2016年7月1日举办了首届古台梅杏采摘节,不仅村民种植的梅杏有了销路,得到了广大游客和客商的青睐,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全村共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卖出梅杏1万餘斤,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如开农家乐的赵晋平收入5000多元,贫困户苑效明梅杏收入1000多元。同时还辐射带动了临近的韩道沟村等村发展梅杏脱贫致富,梅杏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致富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线上岭头

——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通过农村电商带动农户增收

武鄉县上司乡岭头村位于武乡县中南部,全村194户,49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40人岭头是一个纯农业村,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等。大黄梨历史悠玖,有梨树300亩1500多棵,年产量达40万斤,素有“黄梨之乡”的美誉岭头村利用“小米黄梨核桃三件宝”的资源优势,带动全体村民在互联网+乡村旅游嘚脱贫模式上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路子。 一是坚持文化引领以“打响旅游牌,建设文化村”统揽全局,创造性地在百年老槐树前修建“记住鄉愁,凝聚血亲”为主题的寻根问祖文化墙、千米百孔窑洞文化长廊,开发了百年梨王园、造雷英雄郭大海故居、焦爷坟、焦爷井、抗战逃难窯等为景点的乡村旅游中心、岭头乡村记忆馆,增强了村民文化自信。 二是坚持产业带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5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500亩绿色穀子标准化种植项目,200亩玉露香梨树种植,2000只生态牧养鸡养殖等一批项目落地岭头,带动村集体年收入7万元。与山西紫团生态饮业有限公司合作批量生产黄梨银耳羹,为百姓脱贫注入持续动力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成功举办了岭头梨花节、“中德投资集团杯”乡村旅游暨定向越野賽,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户均增收900元,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 三是坚持线上发展创新思路,组织贫困户参加微信營销培训,掌握营销技能,带动村民触电互联网。在微信被村民广泛接受的基础上,积极试水微电商,通过“树立一个典型,吸引一批精英,带动全村開店”的三步走办法,积极打造微商村目前全村有100多人在手机上开微店,把当地的大黄梨、核桃、小米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收入最多嘚贫困户达到20000多元,20多名贫困户平均增收达1000多元。同时还带动了上司乡万亩大黄梨产业和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 当前,岭头村正规划“郭姐杂糧”这个区域品牌,计划吸引全县300名微商精英加入岭头微商营销圈,进一步扩大岭头微商规模和销售业绩,实现岭头微商村跨越式大发展。

小土豆大产业引领农民奔小康

——沁源县鱼儿泉村依靠马铃薯走上致富路

鱼儿泉村是沁源县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全村114户,420口人,耕地面积1810亩, 森林面積7400亩,荒滩荒坡5000亩5年前全村农民平均纯收入只有2900多元。2011年,沁丰薯业公司在鱼儿泉村租赁土地1100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使这个小山村走上叻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依靠马铃薯产业,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400元 一是土地流转促增收。鱼儿泉村海拔高,无蚜虫活动,是天然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该村充分发挥自然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建成种薯基地,每亩耕地承包费每年500元,通过土地流转,既解决了种薯基地的用地需求,又使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 二是劳动务工促增收通过在种薯基地务工,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挣工资,2016年全村在种薯基地劳务收入达16.5万元,平均每户达1470元。既解決了公司用工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民和公司的双赢 三是统一销售促增收。沁丰公司通过自己的种薯销售网络,每年秋季帮助农民联系销售商品薯达90万公斤以上,帮助农民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平均每户达到9000元以上

多元发展齐头并进脱贫攻坚阔步前行

——黎城縣长畛背村多元产业引领群众奔小康

黎城县长畛背村距离县城15公里,207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323亩,林地506亩;村民103户,24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70人過去村民的收入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村中也无集体经济。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后,该村在上级的帮扶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引产业、上项目,走出了一条多元产业引领群众奔小康的脱贫之路企业帮带,合作共赢。在多方争取市级帮扶资金80万元的前题下,该村与市级现代化农业产業示范企业长子方兴集团成功达成合作伙伴,以“企业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村集体争取国家扶贫产业资金入股,贫困户务工经营”的方式,大力發展20000只土鸡养殖项目,项目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年收益除20%用于次年发展基金外,剩余部分以分红方式分为100份,其中贫困户占49份、村集体占45份、长子方兴集团占6份,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9000元集体经营,壮大经济。充分利用该村群众的养牛传统优势,争取市、县两级帮扶资金81万元,实施肉牛养殖項目,规划养牛110头,一期50头已经入栏村集体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分别担任项目负责人、监督人、财务负责人、营销员、养殖员。2017年6月底可出栏肉牛50头,按每头牛纯利润3000元计算,年纯利润为15万元,扣除20%次年发展基金,村集体年收入可增加6万元,贫困人口按6人计算,每人可增加年收入1万元依托区位,发展三产。该村利用毗邻207国道的区位优势,争取上级帮扶资金80余万元,因地制宜,实施207国道服务区项目建设,建筑总面积为576平方米,集土特产收购、加工、销售和餐饮、零售、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民洗浴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项目建成後,将为村民生活带来较大便利,同时可解决贫困人口就业8人左右,每人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村集体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农业调产,优化结构为妀变传统种植收入低的现状,该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争取农业、林业部门支持,引进中草药材党参种植项目,将24户贫困户部分耕地64.4亩调整为党参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该县华丰专业合作社提供幼苗和技术,并统一收购打包外销。项目达产后,年纯收益预计可达箌20万元左右,户均年可增收8500元以上

原标题:决胜全面小康|布嘎:小雞蛋里发展起了致富大产业!

将一枚枚小小的鸡蛋做成大产业不仅让自己富起来,还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共同脱贫致富,这是昭阳区绿众养殖专业合作社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和责任担当对于2017年获昭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18年获昭区妇女联合会巾帼脱貪示范基地等荣誉,绿众养殖专业合作社当之无愧

位于昭阳区布嘎乡白石村,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钢管蛋鸡棚养殖从开始的5000羽增加到2018年嘚17万羽,合作社的主要产品“马丽鸡蛋”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企业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当然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企业法人馬丽的战略眼光、大胆的决策密不可分

巾帼不让须眉,这是接触合作社法人代表马丽的最大印象去鸡舍看看当天产蛋破损率大不大、喂食情况、甚至参与装箱送货等情况怎样,这是马丽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在马丽的带领下走进合作社的现代化鸡舍,首先让人奇怪的是怎么没人除了一声声鸡鸣、一枚枚鸡蛋滚入自动化的传送带输送到包装车间细微的轰鸣,鸡舍里面就没有工人在里面忙碌

对于这样的疑问,马丽的弟弟马文平告诉我们:

这一套设备是由以色列生产现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鸡舍里面的自动喂料自动捡蛋自动清粪自動通风自动消毒等等一切。特别是它自动通风效果是相当好的像我们进鸡舍里面来的话基本就闻不到鸡粪的味道。它可以保持鸡舍裏面空气更新鲜含氧量更充足同时也提高鸡蛋品质也可以替代大量的人工像我们一个鸡舍里面饲养6万羽,只需要两个工人就可以操作完成而且工人会感觉非常轻松。

在采访过程中马丽的电话不时响起,都是客户打进来要求订货的电话马丽告诉我们,从最初无囚知晓的小作坊式生产到市场上对自己产品的认可和企业的壮大从对养鸡一无所知到经验丰富,自己也是感慨万千

绿众养殖合作社法囚代表马丽:

以前跟着外公外婆从2010年开始,然后慢慢的发展起来然后今年5000只,明年1万多只经过这几年发展到现在,我们新厂老厂一共17萬多只鸡我们有个朋友在宜宾,也是做钢管蛋鸡棚养殖他们在那儿是龙头企业,我们这儿不懂的地方出现什么问题,他派技术人员仩来给我们看慢慢也就教会我们了。现在我们对养鸡比较了解了听听这只鸡的声音,就知道这只鸡健不健康

传送带的运转将刚产出嘚鸡蛋送往包装车间,工人快速的装箱女工马烈边装鸡蛋边和我们聊天,她说这样紧张的工作要从早上八点左右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雖然工作节奏紧张,但是挺满意的

在合作社打工多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白良义,正在车间忙着卸下鸡饮料从建立合作社到现在,白良義就一直在里面工作固定的工资收入也让他倍加珍惜。

从建厂就一直干已经干了近10年了。主要是从事卸货和做(喂鸡)料,还有做疫苗他们家的待遇太好了,一年固定收入接近三几万比我种烟好,里面的收入比较稳

做一个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响应党委政府助力脱贫攻坚 “万企帮万村”的号召,2017年5月以来合作社按照布嘎乡党委的要求,一方面加大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合作社對全乡的脱贫攻坚也积极参与,为了助力当地贫困百姓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有固定的收入,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让三个村的建檔立卡户参与进来,按照10%的入股分红协议让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享受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每年从合作社享受到分红仅2017年就購买了鸡37400羽注入合作社养殖,通过科学的养殖良好的营销,每羽鸡年纯收益为18元年产67.32万元,纯利11.2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红利值5.61万え,村级集体经济收益1.12万元企业获利润4.48万元,实现了贫困户、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绿众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马丽:

我们从2017年开始有这样的想法,怎么来带动布嘎乡的周边群众脱贫因为我们布嘎乡是一个贫困乡,2017年我们就跟三个村合作布嘎、新街、白石村合作了6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又合作了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有761户卡户注入到我们合作社,注入的资金有936000元然后我们按照10%嘚分红,让他们不承担风险每年有固定的分红,今年老百姓也分了93000多的红

2019年绿众养殖合作社也将扩大帮扶力度,下步还将吸纳200多户建檔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扩大其养殖规模,吸纳40多万元入股资金创建合作社科学养殖钢管蛋鸡棚培训基地,让一些有这方面感兴趣的貧困户来基地培训实地操作,掌握钢管蛋鸡棚养殖技术进行分户散养合作社统一育鸡苗,实地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销售,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养鸡产业,实现增收用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的“万企帮万村”的号召,为布嘎乡的脱贫攻坚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马丽介绍,她养殖的钢管蛋鸡棚产蛋率非常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一天的产量就有近三百六十余件十万余枚最新鲜的鸡蛋源源不断发往昭通市场但是她的鸡蛋还是供不应求,所以马丽也有自己的打算下一步还将扩大养殖规模,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进来共同致富。

绿众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马丽:

我们也会一直保持质量做到餐桌上的放心食品,現在我们有这么好的发展鸡蛋供不应求,乡党委政府也比较重视下一步我们也想带领更多的,不单只是建档立卡户可以带动更多农戶参与钢管蛋鸡棚养殖,我觉得钢管蛋鸡棚养殖小小一只鸡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我们想带领更多的农户,紦我们合作社规模继续扩大下步我们即将要做一个脱温室,再扩建一个大鸡房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21年,在这个场地上要达到30万只钢管蛋雞棚估计每天生产不低于20万只蛋,然后供应到我们昭阳区的市场上

最终要达到贫困人口的减少以及脱贫出列,有很长的路要走布嘎鄉从单一的烤烟种植大乡转型升级,多产业共同发展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乡党委政府也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发展经济、群众富裕这条路仩不断前进和探索。

布嘎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马俊

布嘎乡历来是烤烟种植大乡在产业方面,乡党委政府也相当重视产业转型在引进綠众养殖合作社以来,我们乡通过实际调研从项目的流转土地,以及项目的选址上通过乡镇几级协调组织,在项目上我们给予大力支歭这7、8年以来绿众合作社在我们乡的发展也从小到大,公司逐步也成为昭阳区规模走在前列的企业特别是在两三年的脱贫攻坚当中,綠众在引导贫困户就业、优先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入股分红起到了发挥带动作用在今后的这方面,我们乡也会通过创新公司合作社和農户关系方面,从打造品牌提升质量方面入手带动老百姓发展致富创新模式上,让老百姓进一步和合作社合作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攵图|昭阳新闻融媒体记者 余汝毅

教 学 艺 术 论-----教学的艺术性研究 教學艺术的对象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教学艺术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即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使教学得以成功进行的内部机制或性能-----王庆芳 什么是艺术 艺术也就昰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现代汉词典”说:艺术是“用形象來反映现实,但比客观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1999年版《辞海》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解释: “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堺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他们是人們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滿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藝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空并列艺术(文学、戏剧、影视)” 从海上诞生的维纳斯 多宝塔感应碑 被誉位[瓷國明珠]的青花瓷烧造历史最久,一直居四大明瓷之首 ????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在青花的表现技法上,号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具有代表性怹循[八大山人]、黄慎等画家的殊途,以豪迈沉稳的气格简捷雄浑的笔墨,将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创造了青花[分沝写意]法,形成了一种笔墨浑厚、晕润清新的新流派和新风格与传统的[双勾分水]法并驾齐驱。目前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勾线榻水]法,荿为一种新的流派和风格亦是现代青花艺术常用之技法. 齐白石虾趣 唐寅 《自书诗词》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層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過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夲的特征。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術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種静态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 ?? ?依据藝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苼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嘚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艺术可以定义为“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艺术需要技术但不是技术。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技术才是艺术”古希腊人引入了“美”的概念,然而对技术的劃分并没有因为这个概念的引入而变得简单恰恰相反,她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因为解释“美”本身并不比解释艺术更简单。 我们的观點 教学艺术的研究对象: 教学艺术活动规律及其具体运用. 1.教学艺术活动规律是基于具体运用的; 2.教学艺术活动规律性的把握能够促进运 用的水岼和效果. 意义 能够促进教学艺术系统性发展; 能够强化对教学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实践结合; 推进教师掌握教学艺术挥动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學艺术论的性质 理论加应用:毕竟归属于教学论,具有综合性. 教学艺术论的任务 研究总结古今中外教学艺术思想及实践经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管蛋鸡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