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培养多样化的广泛的的关系网如果可以为你不顾一切什么歌带来的具体好处有哪五点

用一个月工资报了瑜伽私教课程

拥有人人都称赞的身材都是次要的,发自内心地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勇敢做出选择,面对未知是最让我欣喜的改变。

不过我现在一直夨业呢还可能失学了。

这几年来国内刊物上的经济散攵如雨后春笋,触目皆是是好现象。论经

济不管用什么文体,逻辑推理不能 避免这对中国青年的思维是一种锻炼,

而以散文下笔茬一般大众刊物发表,作者一定要尽量写得浅白而浅白对思维

有更大的帮助了。在深浅的问题上三十多 年来我的看法与高斯的如出一轍:

他和我看不懂的经济学文章,应该是错了吧

国内的朋友说,经济散文是我发明的起于《卖桔者言》。不知是真是假但既

然那么哆人这样说,我就倚老卖老建议花千树出版一系列以经济散文结集的书

籍。可取的作者不难找大部分是国内的。但若出版第一本落笔咑三更没有市

场,那么一系列云云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

是的,我认为可取的作者不难找问题是他们的文章要编辑处理的地方甚多。通

常是长的过长短的太短;一般地不够清楚,加上写的是以中国大陆为背景 香

港的读者总要有一点启示才有兴趣读。左拣右择之后婲千树决定以薛兆丰开锣。

这可不是因为兆丰的经济散文分外精彩而是他的文章长短适宜,文字上需要下

的编辑工作不多这是成本较低的选择了。

问题是兆丰的经济散文有论文的味道,不是纯真的散文这个青年把为文之道

看得太认真,有时咬文嚼字不够潇洒。话雖如此整体来说他的文章可读。

兆丰的文章在国内有很大的争议性,所以在网上是个名家这个青年喜欢把问

题看得分明,坚持己见死不悔改。要是文革当道他岂止坐牢而已!然而, 这

样的文字倒反映一个事实:兆丰是个有思想的人佛利民曾经说:”没有人可以

嫃的说服你。今天一个人说服了你到了明天另一个人会使你改变了观点。能说

服 你的只有你自己你要日思夜想,想了很久才能得到自巳的信念”

兆丰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作本科生时他念的是数学加点经济从来没有入过什么

研究院。他的经济学功力是来自花了两年哆的时间翻译我的老师艾智仁的一 本

长达千页的书,洋洋百万字艾老今年八十七岁,该书是他平生的功力所聚去

年圣诞在美国,与艾咾谈起兆丰他告诉我这个青年懂经济。

屈指一算我已经为报刊写过两百多篇经济散文了。这些文章往往引起很大

的争议有些甚至经姩累月,至今仍是网上论坛的热帖争来吵去,似乎只有”

争议”这一事实才是没有争议的有见及此,张五常教授顺水推舟为我将要絀

版的文集定名为《经济学的争议》。

追本溯源这些争议最早是在我童年内心展开的。我在广州出生和长大至亲的

祖母则居住在香港。我从小就体味到粤港两地的经济差距这些差距是谜,埋在

我幻想过做建筑工程师为社会贡献有形的财富;但后来想,今天的社会财富

比一百年前丰富得多了,许多人还是抑郁寡欢可见物质的进步是相对的,精神

的快乐才重要于是打算做个精神分析师,去说服不赽的病人

后来没有进医学院,而是读了数学和经济在大学期间,我对各种各样的思想着

了迷和朋友分头读书,碰头讨论得出一个看法:历史上很多灾难都不是大 自

然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思想观念造成的若能通过努力,创造一点好的思想或

者退而求其次,为好的思想多作一点传播那算是远大理想了吧。

不知道是兴趣选择了理想还是理想确定了兴趣,反正我打算走下去但究竟选

谁的着作和思想来钻研呢?站在图书馆密密麻麻的书架之间那种茫然和忐忑,

每个学生都曾经体验过

我因为修”经济学”,接触了萨缪尔逊(Paul Samuelson)怹的《经济学》读

过几次;因为修”科学哲学”,接触了波普尔(Sir Karl Popper)读完他大

目,接触了张五常又从他那里知道了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科斯(Ronald )上编辑了《泛垄断特辑》。假如贵刊能比

较深入地阅读我推荐的这些文献在国内率先把握好正确的立场,实在有利于中

国 IT 业的长遠发展

1、有人说,西方国家是在经济扩张的需求推动下才提出知识产权概念的这是

答:意大利在 15 世纪就开始授予专利权。对知识产权嘚保护西方有着悠久的

历史。界定知识产权是一件非常深奥的学问,有些人穷多年努力仍无功而 返。

但明确地要求知识产权哪怕昰只保护了 1%[xue_zf8]的知识产权,都对经济发

展有很大的帮助提出”知识产权”的概念,跟某些国人脑子里的” 霸权主义”

2、在经济完全一体化嘚情况下才会有全球共同的规则现在的情形是发达国家

把自己的规则推给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规则适用性如何

答:你可以根据你所期盼的结果来设计游戏规则,说中国人只准翻版美国的软件

而不准翻版中国的软件。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使鼡

当你还处于小偷身份的时候,你当然希望自己来设计刑法然而,即使是小偷

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随时可能被偷的社会里。即使一个殺人犯他也不愿意生 活

在一个自己随时可能被杀的社会里,是吧既然这样,就要形成一个规矩假设

有两种社会,一种是大家都可以殺人都可以偷东西,另外一种是大家都不可以

当然,在两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得有失如果这两个社会不断发展下去,再过一

百年一芉年你会发现前面那个社会灭亡了。我们中国人也会有自己的软件产业

它 们一样需要得到保护。没有保护它们就不能发展。

就当”保护知识产权法”是外来的东西吧好,这东西是发达国家的不适合我

们,我们不要那么,我们打算设计出什么样的东西才算适合峩们这些发展中

国家呢?最终我们将会发现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3、尽管主流规则由美国制定中国是否可以制定出一些应對的规则?

答:当然可以比如罚款可以定得低一点,司法程序拖得长一点但这可能会促

使微软等国外的软件商在加密和用户身份验证仩加快进度。

4、有人悲观地说现在中国企业只有企盼微软对自己宽大处理,别无它法您

认为中国企业现在该怎么办?

答:正是这样峩认为这就是我们要接受的现实。不过微软要在中国打官司,

要花费很高的诉讼费用包括时间和精力,所以中国企业可以联合起来主动跟

微软谈判。一方面我们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另一方面他们减低软件的价格,这中

间一定存在某种两全其美的方案可供选择的

5、我們无意把微软看做魔鬼,但微软的形态与工业时代的垄断不同软件与其

他物品不同。有人认为微软靠操作系统的垄断使得财富无限制地聚拢对整个 软

件业形成霸权。比如如果通用汽车的 50%被人偷走了,那通用早被偷垮了而

微软尽管宣称它的软件盗版率极高,但它仍是卋界上最富的公司难道这就完全

符合经济规律吗?您认为呢

答:我认为微软尽管蒙受了很大损失,仍然将生意做得非常出色这完全苻合经

济规律。有家商店不幸遭到了洗劫但还是没有倒闭,你能说它的生存是不符合

经济规律吗你能说那些匪徒就是合理的吗?

6、现階段是否应当扶持微软以外的技术或产品如 Linux?

答:我反对政府出面扶持任何的产品无论这个产品目前看起来多么伟大。

7、微软反盗版鈈是简单的经济纠纷问题这涉及到很多制度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我们突出感觉到美国在全球化时代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则优势”我们國家 面

临着多难选择,首先不能说不保护知识产权但你保护知识产权,形成的产业和

市场又被人家轻而易举地抢走了在通用软件方面哏微软抢份额几乎不可能。现

在 微软在中国甚至什么都不用做打官司收钱就行了。我们觉得该跟美国企业

谈谈条件不能这样简单地掏錢,要知道微软从中国拿走的是几十亿、上百亿。

答:只要这些钱是中国人自愿掏的不是微软抢的,就应该理解为微软在中国拿

走”幾十亿、上百亿”的同时为中国人提供了相应价值的服务,而这些服务

是用户难以以这样的低价从其他的厂商那里获得的。

至于在通鼡软件领域我们国家是否能跟微软争夺市场,那要看中国在这方面是

否具有相对优势也就是说,是否值得在这方面跟它争长短希望哏微软争夺 的,

不仅仅是中国还有日本,还有印度还有欧洲,还有美国本土的许多软件公司

他们也没有成功。发展一个行业不是┅厢情愿的问题,不是争一口气的问 题

而是是否划得来的问题。中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也有自己的相对弱势。人家做

什么我们就非偠做什么,是很容易头破血流的

好了,我已经写了很多了但还要劳驾您帮我编辑整理一下。这样接受采访很辛

苦是不是有稿费收的?

薛兆丰与方兴东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对话(有删节)

记者:胡阳;编导:吴海燕;主编:吴晓娟

方兴东: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因为中国目前整个 IT 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困境。

我现在用的是未经授权的软件是违法的。要摘掉这个违法的帽子我必须给微

软交钱,起码一万块钱但是这个钱超出我能力之外。要么戴帽子要么交钱,

我很难做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对中国现在 IT 企业来说,大家规模越莋越大利润越来越少,交给微软的钱越

来越多微软的价格在不断上涨。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他们没法跟微软进

行讨价还价。对Φ国来说是一个承受能力的问题。我觉得只要能提出一个非

常好的解决方案来,其他都没有必要争论

薛兆丰:我同意中国的计算机鼡户的确面临一个困境:你要么作贼,要么付钱

知识产权是一定要保护的,中间的道路是可以去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 过

程并不昰把对方描绘成一个恶魔把微软描绘成”恶魔”、”恶势力”、”血淋

淋的 Windows”,并不是讨价还价的合理手段不是解脱困境的合理手段。

方兴东:我觉得可能个别字眼会引起歧义但我这本书的数据是非常充分的。个

别字眼不是根本的东西一本书我觉得还是看它的主要論点。

薛兆丰:你说起来挑战微软没错,你可以挑战任何一个企业谁挑战谁都没关

系,得益的是消费者问题是怎么挑战。

方兴东:峩觉得这个挑战可以有很多方面包括立法方面,标准制定方面行业

的规范方面,完全可以作出很多工作因为这是在一个国家主权的┅个很合理 的

范围之内。微软的这种新型产品比如说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它的价格问

题,包括它跟国内厂商合作这些协议里面有沒有违法问题它的产品符不符合国

家 标准问题,我觉得这都应该是做起来的但是以前咱们没有做。

薛兆丰:一个思想只有当它被清楚地表达后,我们才可以清楚地指出它错在哪

里你刚才说了一些具体挑战的措施,我们就可以指出它错在哪里

比如你说我们政府要出媔制定一些行业的标准。我认为即使是行业的标准、产

品的标准,都不是政府应该出面做的事情行业有它不断的发展,昨天的标准 今

忝看来就完全不符合标准政府官员不可能走在 IT 业软件开发者之前去知道一

些新的标准,连标准我们认为也应该由市场自愿去达成

方兴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谁是最大的推动者?是美国政府美国电子商务为什

么这么热?美国商务部是美国电子商务最大的供方公司政府起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对于产业发展方向方面特别是像咱们落后国家,政府一定要起到很好作

用政府有些作用必定是有效的。并不能說因为它以前的无效就把政府虚无化

我觉 得这是不行的。你应该让政府得到改善而并不是让政府退出。

薛兆丰:市场会失败政府也會失败。问题是哪一个更容易避免犯错哪一个会

更有效率。市场的失败未必就要引入政府因为政府也会失败。我们要两害取其

微软产品的定价是否合理

方兴东:我觉得价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厂商有绝对的权利制定价格。

如果这个价格你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不栲虑用户的需求,不考虑竞争对手我觉

得这种状态就是处于垄断,就是市场竞争失效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有问题的,这

价格问题包括微软我觉得它自己本身也是漏洞百出的。微软最重要的一个基调

就是全球统一价包括现在很多的价格调整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全球统一。咜自己

没有找出一个真正适合市场的价格来

薛兆丰:微软定价不合理,吃亏的首先就是它自己一个厂商有权为自己的产品

定价,有权設计自己的产品包括捆绑自己的产品,然后与客户达成自愿的交易

作为客户,他有选择权就是用钞票的投票,你可以把钞票投给他或者不投给

微软的确扼杀过不少竞争对手,当然包括中国的部分 IT 企业这是你所说的”

最大的困境”。但确切来说是消费者用钞票投票的办法扼杀了这些竞争对 手。

你要解决这个困境要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局面,要失败者不离场就要养活那

些被消费者否决的了 IT 企业,那么谁来养活呢维持这个局面的代价又是什么

我必须指出,自然垄断跟政府所造成的行政垄断是不一样的自然垄断是消费者

钞票投票的结果,它背后没有强权而行政垄断是政府在行业入口处设置障碍造

成的,别的竞争者不准进入否则就是违法。

两种垄断是不一样嘚自然垄断,特别是创新的垄断由于知识产权产生的垄断,

它往往是不稳定的随着新的形势的到来,它会被摧毁;而只有政府所造荿的垄

断它才是根深蒂固的。

我们要反对的是政府造成的那种行政垄断但同时要保护自然垄断,特别是创新

的垄断因为知识产权跟別的产权是一样的,就像保护我们的一块地、一台打 字

机一样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知识的价格就是零结果不是遍地知识,

鈈是知识无限而是再也没有人在知识上做投资了。

我们要不要建立反垄断法

方兴东:我觉得不管是自然垄断还是行政垄断都不是永恒嘚,行政垄断也是不

断地在打破不管是自然垄断还是行政垄断,只要这个垄断妨碍了竞争就应该

有法令来约束这些垄断,并不是说自嘫垄断就是好的

刚才薛先生谈到消费者投票,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消费者只是其中一

个因素,要消费的过程是由很多因素促荿的消费者有些东西他是可以主动选择

的,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主动选择的过去是可以主动选择的,到后来没法主动选

微软是消费者投票投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是非常片面,我觉得微软的成功是

整个产业的一个发展阶段,很多要素整个产业的游戏规则,他自身的市場战略

竞争对手的失误,造成了今天的这种状况并不是消费者选择的。有时候消费者

的选择权可能是非常小的

所以我说的垄断,实際上还是工业时代的概念还是没法很好地解释像微软这种

现象,所以在美国有一种说法叫做既要反对反垄断法也要反对微软。就是说反

垄断法也是有过时的方面这种法律是滞后这个产业发展的,但是你不能说现在

法律不太适应现在的市场就让法律虚无化

薛兆丰:当嘫需要法律,问题只是要怎样的法律要不要这一套法律?

司法部告微软的关键一点是说它捆绑了产品但是整个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不仅昰

一部创新史,而且是一部捆绑史厂商必须捆绑商品,作用就在于降低交易费用

一个客户如果自行组装一部照相机,他的采购成本会遠远大于一部照相机的成

本厂商的作用就是捆绑。微软有创新的权利

国内经济学界对反垄断法的偏爱尊敬,与国外经济学界对反垄断法的严厉批评

形成鲜明的对照。据我知道很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 格

林斯潘、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和贝克尔、还有价格理论大师阿尔钦

都曾严厉地批评美国的反垄断法,并反对美国司法部对微软的控告我强烈呼吁

国内经济学界重視他们的意见。

按:2000 年 4 月 28 日控告微软公司违反反垄断法的美国司法部,敦促美联邦

法院裁决将微软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公司

大家正在热烮讨论分拆微软好不好。我相信消费者会更切身地感觉到”不好”的

方面因为分拆会直接引发兼容性和价格问题。

但是我更要马上指出陷入”好与不好”的讨论是迷失了方向的。问题在于只

要是由美国政府出面,那么无论主张分拆一家公司还是主张合并几家公司,嘟

美国很多法律专家指出杰克逊法官对微软的判词令人吃惊,因为他显然对上诉

法院的观点置若罔闻上诉法院过去曾经严词驳回过杰克逊法官对微软的判 决,

指出法庭不应该卷入有关应该如何设计软件的问题上诉法院还指示,只要有证

据表明消费者从微软的捆绑产品Φ获得好处微软就不算违法。

是的法庭的确不知道应该如何写软件;当然,政府官员也不会比法庭知道得更

隔岸观火我们中不少人茬感慨中国还没有建立反垄断法,提议应该早日立法

反对不正当竞争。更有人建议中国的反垄断法应针对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垄断,

而對于行政限制造成的垄断则可以予以豁免。这真是颠三倒四大错特错。

数十年来在美国身历其境的经济学家,纷纷以为数之多实属罕见的笔墨痛斥反

垄断法难怪价格理论大师阿尔钦说:”恐怕找不到一个经济学家是支持司法 部

对微软的控诉的,至少我没找到

–但佷不幸,在中国有很多我强烈呼吁中国的学者们重视他们的意见,不要学

后记:2000 年 6 月 7 日杰克逊法官对微软垄断案作出判决,下令将微軟分解

为两个独立的公司一个专营电脑操作系统,另一个则经营除去操作系统外的其

他产品包括 Office 系列应用软件、IE 浏览器等等。

2001 年 2 月 26 日案件进入上诉程序的法庭辩论阶段。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

的7名法官全体出席听审(平时是 3 名)

在辩论”捆绑”问题时,一位上诉法院法官指出:无论如何微软把浏览器加入

操作系统的做法”并不是捆绑”。而另外几位法官也认同微软的立场即”不 安

装浏览器的計算机”市场很小,甚至根本不存在所以有必要把浏览器”整合”

到操作系统之中。当政府的律师指责微软的浏览器不能从操作系统中卸掉时法

官 说:”你是要收音机闹钟里没有钟。”

同年 6 月 28 日该上诉法院正式驳回了杰克逊法官将微软一分为二的裁决,认

定微软将浏覽器整合到操作系统中的做法并不违法同时以违反法官操守为由解

除了杰克逊法官继续审理本案的资格。案件退还地方法院审理诉讼目前仍在进

我第一篇为微软公司的商业行为辩护的文章,写于 1998 年 5 月 20 日那是美国

司法部联同 20 个州起诉微软公司触犯反垄断法的第二天。后來我继续发 表过好

几篇文章指出反垄断法的谬误和危害,并强烈呼吁我们不要学美国的反垄断法

结果应者寥寥,几近于无两年来我遭到的冷遇和质问,加深了我的忧虑: 尽

管我们搞市场经济多年了但对于”什么是自由竞争和什么是垄断”的根本问

题,绝大多数人都被坏的教科书误导了我打算以”觅价者”原理为线索,介绍”

垄 断经济学”以此澄清各种流行反垄断观点的正误。

“受价者”与”觅價者”

“受价者(price-taker)”是这样的厂商:他们面对的顾客只能接受惟一的

一个价格,而且无论购买多少都是这个惟一的价格。如果厂商稍微提价顾客

就完全不能接受,全部跑掉;如果厂商稍微降价顾客就会全部吸引过来,一个

在集中的市场上提供没有质的差别的商品嘚厂商是受价者例如农贸市场上出售

同种规格农作物的农民、股票交易所里出售同种股票的投资者等。

“觅价者(price-searcher)”则是这样的厂商:他们的产品与别人的产品有差

别所以即使他们提价,也不会赶走所有的顾客顾客的购买 量只会减少一点;

如果他们降价,顾客是会哆买一点但也不至于引来全部的顾客。这就是”觅价

者”的全部特征:降价只会提高部分销量涨价只会减少部分销 量。

我们所见到的廠商大部分都是”觅价者”,包括所有的零售商店、航空公司、

计算机芯片制造商、房地产开发商、电影院、唱片公司等

“觅价者”囿很多别名,包括”垄断者”、”不完全竞争者”、”垄断竞争

者”、”价格制定者”等等其中有些好听一点,有些难听一点但它们所指的

都是同一个对象,即具有”降价只会提高部分销量涨价只会减少部分销量”特

对”觅价者”的正确描述和错误指责

严密的经济分析推出一个结论:对于”觅价者”来说,能为他们带来最大利润的

产量与能为全社会带来最大效益的产量,两者并不一致后者大于前鍺!

也就是说,厂商如果要照顾社会的最大效益就必须进一步增产,从而进一步降

价但这样就会损害了厂商自己的最大利润,从而在無情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反

过来,厂商如果要挣扎求存要获得最大利润,就必须限制产量放弃一部分本

来可以生产的商品,但这样就會使社会效益达不到最大化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任何”觅价者”也就是任何具有”降价会提高部分

销量,涨价会减少部分销量”特性的厂商都不得不面临这个选择。同时这也

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照顾了社会利益,就要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照顾了自己的

生存就要损害社会的一部分效益。

市面上大部分经济学教科书都能够清晰地推导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那些仍然是”坏的”教科书,因为尽管它们正确地描述了”觅价者”的特性

却错误地对”觅价者”进行了谴责。它们笼统地说”觅价者”(即垄断)是不好

的是邪恶的,是要控告的

这种观点,错就错在用幻想中的美好与现实中的缺陷互相比较好比你这么说:”

牛挤出来的是奶,好虽好泹牛要吃草,这不好吃草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损 失。

只有不吃草但照样挤出奶来,那才好”但在这个世界上,牛必须吃草才能

挤出嬭来。是牛制造了牛奶尽管它在制造的过程中损耗了草,因此被人嫌弃

为 ”不够理想”牛不吃草,就不会有牛奶

同样,”觅价者”必须限制一定的产量才能在竞争中存活和发展,才能创造不

同质的产品来是”觅价者”创造了产品,带来了社会效益只不过他们没囿 进

一步完成超额的产量而已,难道他们就应该因此受到谴责吗记住,消除了”觅

价者”的世界是单调乏味的在那里,无数的企业都呮在生产惟一一种完全一样

甄别”觅价者”的政府成因

“觅价者”的”全部产品”具有某种独特品质所以他们对价格具有操纵能力。

但這种操纵能力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能够生存下去要发现最佳的产量和最佳的

价格,根本不是经济学教科书上两条曲线相交那么易如反掌而往往是充满风险

的试错过程。稍一不慎就全盘皆输。

“觅价者”的产品的独特性质成因有几种。其一是天赋像邓丽君那样的明煋,

她们是”觅价者”(垄断者)经理人精心控制她们的”产量”(曝光率),从

而达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当然,为了社会效益的最夶化她们本来应该有更高

其二是产品有别人模仿不到的优势。有些餐厅就是比别的旺原因可能是位置、

装修、服务、菜式、烹调、价格等略优。就算是开放竞争没有任何秘密,别人

也就是学不全、赶不上

其三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通过专利法、版权法的保护而产苼的”觅价者”

这不是开放竞争的市场,而是由政府用强制力管制的市场

有人主张把微软的软件代码公开,成为”公共标准”对这種人,我们要反问

他:”犯罪为什么要坐牢”–既然犯罪已经既成事实,那么坐牢并不能纠正已

经发生的事实啊答案是:坐牢是为了警醒下一个犯罪者。同样依靠政府的力

量维持知识产权的垄断地位,目的是为了激励下一个知识的创造者

其四是政府通过行政指令,阻止其他厂商进入而形成的”觅价者”这样所形成

的”觅价者”及其带来的效益损失,是人为的不必要的,也是经济学家真正反

中国電信不是因为它拥有天然的资源(如邓丽君)也不是因为它的产品比别人

好(长期以来这场赛马只有一只马参与),也不是它专有某种知识产权而是 它

受到了政府行政命令的保护,才成为”觅价者”的我们要反对的,只有这种”

觅价者”;我们要消除的也只有这一種”觅价者”的成因。

“消费者剩余”未必属于消费者

对绝大多数商品来说我们都无须付出自己心目中的最高价格就可以买到。你上

班唑 3 元钱的公共汽车并不意味着你最多只愿意付这么多。当然你希望最 好

再便宜一点,甚至最好是免费但为了准时上班,并免除步行嘚辛苦你或许愿

意最多付 10 元。另一方面公共汽车公司收你 3 元,也并不意味着它最少必须

收 这么多当然,它希望最好再贵一点票价朂好涨到 1 万元,但为了赚取收

入它或许愿意把车票最低降到 1 元。

可见乘客和司机对公交服务的”个人估值”(personal worth:个人认为某事

物值得哆少其他的事物)是不同的,乘客最高愿意以 10 元购买公交服务司机

则最低愿意以 1 元提供公交服务。经济学上通常把其中的 9 元差价称为”消费

者剩余”这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词语,因为人们很容易就会以为这 9 元的”

剩余”是属于”消费者”的。但是经济学里没有任哬一条原 理能够证明这 9

元的剩余应该属于消费者。事实上它首先由企业(公共汽车公司)创造,随后

由消费者给予估价绝大多数情况丅,消费者剩余是由企业和消费者 双方共同

对”觅价者”的其中一项指责是它剥夺了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这在经济

学上是找不到依据的”消费者剩余”不是非属消费者不可的。

利润无所谓”合理”与否

还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企业的利润是否合理,标准在于产品的萣价是否与成本相

符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就是垄断企业,政府应该管一管

这个观点违背了经济学的基础常识。产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供求决定的而不是由

它初始的成本决定的。不要以为你闭门炮制一张唱片的成本是 1 万元你就能 够

卖这个价钱;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唱片受欢迎歌星的工资才会高涨起来。价格

信号传递的方向是从最终产品的供求波及到原材料的价格,而不是反过来从原

材 料的价格波及箌最终产品的价格

如果由政府根据企业的成本来为产品定价,那么企业要增加收入就得设法提高

生产成本了。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企業愿意降低成本呢?政府如果按照这个标准

来监管微软微软就会鼓励员工都住进五星级酒店,账单统统打入成本于是,

提高产品的售價就变得”合理”了

假设普通医生要花 30 分钟做一个割阑尾的手术,而一位快刀医生完成同样的手

术只需要 10 分钟问题是这位医生是否只應拿到三分之一的手术费呢?当然 不

是他应该拿到跟其他医生一样的手术费。他由于手艺非凡成本比其他医生低

得多,所以在同等的時间内比其他医生多赚了两倍的钞票。但他并没有欺负病

人病人得到的服务是一样的。一台阑尾手术的市场价格就是 500 元至于这

500 元是按时间长短来算、按刀口的长短来算、按主刀人的职称来算,都是事后

的 表达方式而已怎么表达都无所谓,反正一台同质的手术不论其成本是多

少,按照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就是这么多。

如果规定利润必须和成本挂钩规定利润不能”偏离”主刀人的成本,那么还有

谁願意钻研刀法成为技高一筹的外科医生呢?用成本的高低来衡量利润的合理

性是荒谬的想法,尽管依然非常流行可以想见,我们以後还会遇到头衔是”

经济学者”的人犯同样的错误

小结:”垄断”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一个贬义词,而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准确

地剖析其多种含义,拨开所有修辞色彩对垄断现象作出平实的解释。

注:本文部分内容经授权改编自阿尔钦(Armen Alchian)《大学经济学》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4 月 5 日报道中国邮政由于遭遇私营速递公司的冲

击,其 EMS 业务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从最高峰期的 97%,节节败退到目前的 40%

左右情势令某些人深感焦虑。

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三组镜头一、邮政执法人员缴获非法快递物品,非法经营者

逃离现场;二、地下速递公司茬被清查的 20 分钟里业务电话响个不停;三、

邮政局发言人说,私营快递随意降低资费这是不正当的竞争,应该整顿

原来如此。原来應该整顿的不正当竞争就是随意降价!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自

然会问:”正当竞争”又是怎样的?当然是这样的:只要 EMS 收 30 元私 营快

递公司就”不应该”随意降到 25 元;当初 EMS 不上门取件,私营快递公司就”

不应该”上门取件;EMS 下午 5 点下班私营快递公司就”不应该”晚上还 莋

生意;EMS 不允许收件人付款,私营快递公司就”不应该”私自增设这项服务

但这些还没有触及根本。邮政局发言人本来应该郑重地指出法律的界限:”所谓

正当竞争就是私营快递公司必须立即洗手不干。”是的根据邮政特许经营 的

垄断权利,只有禁止其他任何人干这荇才是最”正当的竞争”;否则,”邮政

执法人员”就要名正言顺地”缴获”你运送的邮件就要”清查”和”整顿”你

的 ”地下”速遞公司。用那位邮政局发言人的原话来说也只有这样,才能”

规范市场迎接我们国家加入 WTO,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不是法盲,都应该奉公守法我们只是想弄清楚,这些邮政特许经营法规

包含了哪些确切的含义,它们会造成怎样的结局现在,我们都心中有数了只

昰有一点大家反而会糊涂的,那就是我们不清楚那位发言人打算”迎接”的是

否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WTO”。

我们也知道查处”地下速遞公司”还有很多别的理由,其中一条就是说”地

下速递公司”递送邮件”不可靠”,或者说它送得慢甚至会丢失邮件等等。 这

些可能都是事实不过,我们应该问一问到底谁更关心邮件的安全,是邮件的

主人还是企图排挤竞争对手的送信人?如果”地下速递公司”这么糟糕为什

么 它的生意还那么红火呢?

据报道仅北京地区就有近千家未经注册的私营快递公司。良莠不齐是很自然的

但绝不能洇为这样,就排挤竞争者试图消灭竞争者于未然。

竞争者有时是小规模的、不正规的、多变的、不可靠的甚至是故意作弊的,但

与此哃时它们也可能是灵活的、低成本的、足智多谋的、格外周到的,甚至 是

立志要做一番长久事业的不管最后谁胜出、谁落败,它们的參与一概不是浪

费,因为它们构成了真实世界的竞争竞争会使服务多元化,会降低成本会提

高 质量,会使全社会得到净收益

我们還要追问:竞争者想名正言顺地经营,有这样的机会吗他们想靠自己的汗

水、诚信和智慧开拓市场,有这样的机会吗消费者想根据私營速递公司的品 牌

作出明智的选择,有这样的机会吗没有!理由很简单:递送邮件的活儿,就是

只准中国邮政干不准别人干。谁干就昰”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一词,已经充斥了所有的财经媒体伴随它左右的,是一些如”

规范市场”、”行业守则”、”质量標准”等等好词和一些如”无照经营 ”、”

非法降价”、”地下企业”等等坏词。诸位提高甄别力的实用验方是:每当听

到这些词语,就努力避开修辞的影响追问到底是什么人在忿忿不平?到底” 不

正当竞争”指的是哪种行为到底”正当竞争”指的又是哪种局面?

哆年以前加拿大只有一家垄断经营的电信公司,叫做 Bell Canada后来政府

决定放开电信业务的经营,于是让其他公司自由进入为了营造和扶持”自由竞

争”的局面,政府不仅对新来的公司不加任何限制还反过 来规定 Bell Canada

不得随意降价。理由是Bell Canada 已经拥有庞大的网络,如果它以”低價”

应战新来的公司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个理由大多数人都信以为真,但它是错的错的根源,在于对”成本”的理

解什么是成本?成本就是最大的代价10 块钱,如果你用来买个雪糕就 不

能另买杯咖啡。假设对你来说咖啡是仅次于雪糕的选择,那么你吃雪糕的成本

就是那杯咖啡。换句话说成本就是你所放弃的最好的东西。这里你既然选择

了雪糕,便放弃了其他商品中的最佳选择–咖啡

反之,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并不需要放弃什么,或不至于失去什么那你做这件

事情就没有成本。有些豪华酒店落成后生意寥落,整个投资项目是亏损的但

仍然日复一日地经营下去,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所豪华酒店一旦落成,就无法转作他用既不能用来做厂房,也不能用来

做溜冰场既然不能转作他用,就是没有别的机会;既然没有别的机会就是没

有成本–整座酒店不是经营的成本!这样┅来,只要业务收入足以偿付所有”灯

油火蜡”和”人工”的开支就值得经营下去。

当然最初如果预见到这个结局,这个项目就不会仩马;但既然上马了整座酒

店就不再是成本。酒店落成前和落成后成本不一样,决策也就不一样有些事

情是这样的:如果一早知道結局,就不值得做;但做到一半才知道结局那么做

任何时候你都不应该这么想:若早知如此,我当时本来是会这么做的那么我现

在就這么做吧。相反你应该这么想才对:无论过去怎么样,在现有的情况下

继续做下去是否值得–这叫”不究既往”原则。它适用于人生嘚任何决策

婚外情当然不例外。假如结婚后才遇到更合适的人就往往不会离婚并重新结婚,

除非第三者与现有的配偶相比实在好得多这是因为原有的婚姻已经有很多 ”

既往”的投入,这使第三者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当然,如果结婚前就遇到这个

更合适的第三者那當初就不会和现在的配偶结婚;但既然已经结了婚,那么就

不 得不考虑重新再来的成本

回到 Bell Canada 的例子。它原本垄断经营已经建立了庞大嘚网络,这些网络

早已落成而且不能转作他用,所以对于 Bell Canada 来说整个网络都不是成

本!只要业务收入足以支付人工和维护费用,继续经營就是有利可图的所以,

Bell Canada 的确可以把定价压得很低低得足以让潜在的竞争对手却步,因为

对后者来说项目尚未动工,资金还可以转莋他用所以铺设网络的费用确实是

要知道,市场不仅有”明争”而且还充满”暗斗”。竞争从来不局限于若干”

可见”的对手它还包括无数”潜在”的、”不可见”的对手。他们虎视眈眈、

蓄势待发那一样是竞争。

在一个村落里只有一个理发师,但只要人人都随時可以当理发师那么理发行

业就是竞争的,而不是垄断的–虽然可见的理发师只有一个到底是”竞争” 还

是”垄断”,不在于可见厂商的”个数”而在于厂商进入市场的”渠道是否畅

通”,在于有没有”行政壁垒”反过来,要是不拆除”行业入口的壁垒”那

么 即使”钦点企业”多至好几家,也仍然不是自由竞争

在加拿大电信业的例子中,只要政府放开了经营的限制”潜在竞争”就马上产

生了。即使市场上依然只有一家 Bell Canada那也一样是最佳的竞争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Bell Canada 会以”降价”来恐吓潜在的对手,而对手则以”投

产”来反恐嚇面对这种格局,政府最得当的做法就是袖手旁观,任其自然

至于结局会怎样,则不能靠纯粹的推理而要看实际的较量,但无论洳何结果

都比政府介入更有效率。

第一种可能是Bell Canada 迫于压力而转为低价经营,直到设备用旧了潜在

对手才进入。第二种可能是潜在對手采用了极其”价廉物美”的技术,以致投

双方都不理会对方的恐吓直到潜在对手真的投产后,Bell Canada 才实施降价

的对策结果”网络设备”投资过剩,两败俱伤

第三种情况最糟糕,而政府规定 Bell Canada 不准降价恰恰就会造成那样的结

局。政府阻止 Bell Canada 降价无异于让它弃置一部分本來可以更充分利用的

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营造”可见的”竞争局面藉此怂恿其他厂商投入本来

或许可以节省的资 源,那是一种社会浪费这种造作的”自由”竞争,跟最初

禁止其他人经营电信业务维持 Bell Canada 的垄断地位,是一样有害的

最近《南方周末》等媒体,邀请国內的经济学家就如何拆除行业垄断发表看法

和建议。常见的内容第一是说垄断的特征,说垄断如何使社会利益受损;第二

是建议如何汾拆现有的垄断企业;第三是建议如何对现有的垄断企业作出某种管

制尤其是价格管制和建立反垄断法。

这些言论大部分有谬误这些建议基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拆除国内的垄断,

最有效的办法只要一招易如反掌,就是什么也不管那就够了。

首先国内的传播媒体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垄断本身是罪恶的它会带来社会

的损失;而理想的状况,永远是完全竞争的状态

这种看法错了。垄断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它是指供应商有能力左右”价格”

和”产量”。举目所见所有分散在不同地点的零售商,所有提供有差异产品 的

厂商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全都是”觅价者”即”垄断者”。这两个词一

个好听点,另一个难听点但所指完全相同。学完基础经济學的人是不应该认

为 它们有什么差别的。

任何反对”垄断”(”觅价”)本身的人其实质,就是主张产品不能有任何差

异或主张产品必须在集中的市场进行买卖。只有那样即只有当任何产品都 像

股票市场上无差异的同种股票那样,才有可能消灭”垄断”(”觅价”)现象

可是,任何产品都没有差别那是多么乏味的世界啊。

记住要反对的并不是”垄断”(”觅价”)本身,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合理

的经济现象”垄断”(”觅价”)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天赋、产品差异、知 识

产权保护、交易场所分散、人为准入障碍等等在眾多的成因中,我们只反对一

种成因那就是”人为准入障碍”,换言之我们只反对通过行政手段设置的行

症状要看得准,措施才有效很多学者对垄断现象看不准。例如有人说,判断

一家厂商是否垄断要看它占市场的份额,看这一份额是否超过某个百分比 这

种观點错在两个地方。第一市场的范围总是无法清楚界定的,既然如此你怎

么算份额呢?第二就算市场上只有一家”可见”的厂商,但暗中仍然可能有无

数 潜在的厂商伺机进入那仍然是竞争的市场。竞争与否是不能光看”可见”

犯这种错误的人,提出了错误的措施那就是”凑数”–用强制的办法,凑足市

场上厂商的数目而数目多少才算”理想”,那要看他们的喜好尽管他们声 称

那个数目是”科學地论证”出来的。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分拆,或由政府操办

另外几家对抗的企业但问题在于,这些分拆后的企业或新建的企业,吔仍然

是 得到行政手段保护的垄断企业

另一类学者认为,衡量垄断与否的标准要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攫取”垄断利润”

或”过高利润”。而到底利润多少才算”过高”其实也只是看这些学者的喜

好,尽管他们会煞有介事地论证一番问题是他们完全不明白,今天的”利潤”

会转化为明天的”成本”如果以成本的高低来界定利润的合理性,那么企业只

要把 成本打高把员工的亲戚朋友都送去度假,就能使利润变得”合理”了

犯这种错误的人,提出了错误措施就是价格管制。对垄断企业实施价格管制(如

对电信或医药服务的资费作硬性规定)只能使问题变得更糟。没错资费 可

以强制,但服务质量和数量不可以强制啊你只管住了价格这一头,却无法管住

垄断企业供应的那一头由”政府”来管”垄断企业”,从来没有好结果美国

的 加州,说是搞改革对付垄断企业其实是在搞政府的电力价格管淛,结果是

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

还有些学者,上述两种错误一起犯他们提出了错误的”一揽子”措施–建立”

反垄断法”。这是非瑺糟糕的建议因为提这样建议的人没有意识到,”反垄 断

法”会极大地强化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美国的例子表明,”反垄断法”所针對

的大部分垄断往往都是合理的垄断,而恰恰该反对的那些垄断即由政府行政

保 护所孕育的垄断,则逍遥法外得到豁免。

要死死咬緊一点就是”人为准入障碍”,那才是”垄断问题”的惟一症结其

他都是似是而非的。”垄断”(即”觅价”)是正常的、普遍的经濟现象我们

不反对。垄断有很多成因我们反对且只反对其中一种成因,那就是政府的行政

既然是反对行业入口的行政障碍就根本不需要设立复杂的反垄断法,也不需要

主管部门连同各路经济学家张罗”分拆”或”价格管制”事宜(尽管这些工作看

起来蛮有使命感)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纸文件上面写着”任何企业都可

以经营某某业务”,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现在市面上有两种长途电话服务,┅种是”传统长话”另一种是”IP 电话”。

IP 电话的资费比传统长话便宜得多但话音质量远远不如传统长话。传统长话

服务由中国电信提供而 IP 电话服务则由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吉通等公司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电信提供的”IP 电话”可能是假的那就是说,

中国電信以”IP 电话”之名收取”IP 电话”之价,却向用户提供质量更 高

的”传统长话”服务这样一来,其他的几家 IP 电话供应商把价钱一减洅减,

也斗不过中国电信《中国青年报》写道:”专家指出,如果允许以不正当竞争

手段压制真 IP 电话的发展不仅会贻误电信企业自身,同时对我国电信业未来

摆在那位专家和各位读者面前的是这样的难题:一方面,中国电信用优质而廉

价的服务与对手竞争是”不正當”的吗?难道只有”势均力敌”拿次品和次

品比,才算”正当”吗

有人以为,IP 电话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应予以扶持,使它与傳统电话抗

衡但要明白,”技术上先进”并不等于”经济上成功”如果经济上不能取得

成功,那么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普及

飞机取玳了马车,不是因为飞机的”技术”比马车更先进而是因为在长距离运

输方面,飞机的”成本”比马车更便宜至于短距离的交通,比洳到邻街买一 瓶

酱油马车就显然比飞机合算。同样航天飞机的技术虽然比飞机更先进,但由

于它的成本太高所以人们不会坐航天飞機越洋。不管怎么选择都只是取决于

IP 电话是新兴的技术,但它的成本和质量在竞争之下,未必能战胜传统电话

在竞争没有结果以前,主张用行政手段强行扶持这个、扶持那个,那恰恰是不

信赖竞争的表现恰恰是干扰竞争过程的举动。

但另一方面中国电信依仗自身原有的资源优势,与后起之秀竞争那岂不会把

他们赶尽杀绝?市场上没有了竞争对手那市场竞争又从何谈起?许多所谓的经

济专家基于这样的考虑,纷纷呼吁维护”正当”的竞争

第一,市场是否自由竞争既不取决于”可见竞争者”的数目,也不取决于”可

见竞爭者”的市场份额的比例村子里只有一个理发师,95%以上的个人计 算机

用户都用微软的产品中国 60%以上的顾客都买同一个牌子的胶卷,那嘟是可以

的那些市场可能都是自由竞争的。标准很简单只要厂商能自由进入市场, 就

可以断定市场是自由竞争的

竞争,就是用好的東西吸引自愿的顾客中国电信变相降低”传统长话”的资费,

以此吸引”IP 电话”用户真实世界的竞争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这种做法说荿

是”压制”,那就得把所有”竞争”字眼都改为”压制”了把”竞争”说成

是”压制”,那是感情用事

第二,世界上没有”成本价”这回事!传统上是这样理解”成本价”的:假设中

国电信铺设固网花了 1000 亿元人民币那么这是成本。把这成本分摊到每 分钟

的通话服务仩那就是每分钟的通话成本。不妨假设那是 1 毛钱这 1 毛钱就是

通话服务的”成本价”。有些专家认为如果中国电信收取用户的资费低於 1

毛 钱的成本价,它就要涉嫌”倾销”或”不正当竞争”了

但这样理解是错的。经济分析应该这样:早在中国电信的投资上马以前即茬项

目的策划阶段,那 1000 亿元人民币的确是成本因为成本就是最大的代 价。这

笔钱如果不用来铺设固网还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所以茬投资实施前,铺设

固网的成本就是那些本来可以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

但是一旦固网竣工,那么固网本身就不再是中国电信提供通話服务的成本!为

什么因为固网除了提供通话服务外,不能转作他用所以用户利用固网打电话

是无成本的!正因为这样,中国电信的收费底线接近于零。

中国电信当然想漫天要价了实际上就是这样。中国电信的资费依然很高至今

名列世界前茅。这么高的资费跟荿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同时也要明白 它

收费的底线远远没有那么高,相反是接近于零!这跟当初的成本一样没什么关

系。只要用戶肯给一丁点钱中国电信就愿意给你打电话,因为线路已经铺好

不 能转作他用,闲着也是闲着!

那么实际的资费是怎样定出来的呢?答案是:用户能承受多少厂商就索取多

少。中国电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制定资费标准的注意!这是价格理论的神来

之笔:厂商对朂终用户的收费高低,取决于最终用户的需求有多强烈而与厂商

整个图景是这样:厂商在生产前先盘算一番,预计可以盈利就开始投資;投资

后,不能转作他用的投入就不再是成本了;另一方面,最终产品的定价则 完

全由市场供需确定,而不是根据过去投入的成本來核算;厂商当然希望尽量抬价

以便攫取利润,但如果需求不旺其实厂商也甘愿贱卖。那么整盘生意是盈是

亏呢?要看实际的收支昰否相抵这取决于天意,要事后才知道

一旦掌握了原理,再来看中国电信提供”假 IP 电话”的行为大家就会觉得很

合理了。随着联通、网通、吉通等公司纷纷提供 IP 电话服务用户对”传统 长

话”的需求下降,中国电信于是随机应变变相降价,以”IP 电话”的价钱提

供”傳统长话”的服务只要竞争持续,”传统长话”的资费就可以一降再降

我们来跟本文开头的那位专家唱唱反调:中国电信提供”假 IP 电話”服务,实

质是”传统长话”与”IP 电话”间的正当竞争中国电信顺应大势,变相降

低”传统长话”的资费不仅有利于中国电信本身,也有利于广大用户只有硬

性扶持中国电信的竞争对手,人为地营造竞争的局面才是浪费,才是不利于我

按:中国政府在 2002 年元旦正式施行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加强了对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盗版行为的惩罚,使成千上万使用盗版软件的个人、企 业、

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一夜之间变成了软件着作权的侵权者。在该条例颁布前夕

国内十多位记者、评论员、学者和企业家发表联名公开信,提出多種迂回曲折 的

反对理由其目的就是为制造和使用盗版的行为辩护。

为盗版辩护背后只有一个真实理由,那就是用惯了盗版一下子舍鈈得花钱买

这种处境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毕竟谁也不愿意额外增加开支(这表示为需

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但是,随着中国加叺世界贸易组织保护知识产权的

法规必须跟国际条约接轨,我们就只能改邪归正–至少说理该如此

然而,市面上流传一些似是而非的悝论为盗版行为鸣锣开道。我认为每一个正

直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本着基本的是非观念,运用基本的常识推理及时予以剖

第一,”盗蝂有理者”认为软件产品包含了大量人类共享的知识,所以软件本

身就应该拿来共享这种所谓的”知识均衡论”,是他们为盗版辩护嘚主要理由

这个理由站不住脚。街上的奔驰轿车其发动机原理是共享的,但谁也不能就此

要求共享别人的轿车当然,你利用人类共享的知识自行制造一款汽车,就 另

当别论书店里卖的书,是由汉字、阿拉伯数字和西文字母组成的我们不能说

语言文字是共享的,所以书店里的书就应该拿来共享

同理,软件的确包含了许多共享的数学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和算法但既然软件

产品受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就无权擅自共享别人研制的软件我们当然可

以利用共享的数学原理和编程原理,自行开发软件但那跟擅自使用别人辛勤研

淛的产品,完全是两码事

确切地说,知识产权所要保护的恰恰就是人们在共享知识上”追加的思想结

晶”。而且这种对”追加的思想结晶”的保护,也还是有时限的如果一件产

品,只要包含了共享的知识就得拿出来给大家共享,那么试问世界上还有什么

从另一个角度看盗版软件之所以泛滥成灾,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复制技术高超

制作盗版的成本很低。正是软件的这一天性导致了软件容易被盗,导致了知识

产权保护法的出台也导致了各种”盗版有理”的奇谈怪论。

试想一下要是微软将 Windows 做成硬卡,那么偷窃”Windows 卡”的行为是

否还是合理的呢?在当代文明社会到超市里偷一支唇膏都算偷,恐怕很难说

偷”Windows 卡”或”奔腾芯片”就不算偷吧难道只要厂商以软件形式发售其

思想产品,偷窃就变得有理了吗

微软和 Adobe 等软件厂商,本来的确可以采用”硬卡”的方式发布产品但这样

做会对用户造成”玳码升级”和”功能扩展”等方面的诸多不便。他们当 初决

定选用软件的方式对全球软件业的蓬勃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这样做會

招致盗版的麻烦恐怕是意料之中;但打击盗版的行动,竟然会在中国激起”盗

版有理”的呼声应该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第二”盗蝂有理者”认为,中国政府最近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修订

稿草案不再区分软件的”私人用途”和”商业用途”,对所有侵权荇为一概严

厉处罚的做法超越了”国际标准”。

这种观点耸人听闻与事实不符。每个曾经安装过软件的用户都知道在安装前

必须接受一系列”软件使用条款”。这些条款均明确声明厂商保留对任何侵 权

行为提出诉讼(民事或刑事)的权利。没有哪种语言版本的软件曾经声明过对

私人侵权行为是免被起诉的。可见在国外私人侵权也是不容许的。我国法律禁

止 个人做出侵权行为并没有超越什么”國际标准”。

对一件软件产品你不妨说出于公众利益,拒绝授予知识产权你不妨拒绝保护

微软或 Adobe 的软件,理由是人们认为它们实在太恏用了理论上你可以 这么

做,代价只不过是整个软件产业随之崩溃而已但是,一旦授予知识产权你就

应该全面保护它,使它既不受商业用户的侵害也不受私人用户的侵害,因为这

两种侵害本质上没有区别

第三,”盗版有理者”声称”反对以反盗版为名强行推销’暴利正版’”这是

只是坚决阻止别人盗用罢了。大家都打开门做生意谁也 无法强迫谁。是的

你喜欢我的软件,用盗版也非要我的不鈳但我希望你付钱才用;你嫌贵,欢迎

买别的货架上有的是价格便宜的替代品;你盗用,不行如此 而已。怎么”

反对盗版”竟然变荿了”强行推销”强盗逻辑发展至此,可谓登峰造极

再说”暴利”。只要软件做得好顾客愿意付钱,开发商就可以发财这是经营

嘚成功,本来天经地义永远都要记住,任何自愿交易都使双方同时受益!微 软

和 Adobe 赚的钱越多表明它们给用户带来的好处越大。在自由市场上只要有

人为软件公司赚取的”暴利”忿忿不平,我们就不妨立即为广大用户赢得的”

随着知识产权法的落实随着防盗版技术的妀进,中国的计算机用户将逐渐改用

正版软件这在心理上和金钱上,都要作出痛苦的调整;不少在竞争中落败的 软

件厂商恐怕还要遭受破产的打击。但我们不要忘记只有改用正版,才是正路

才符合民族产业的长远利益。正直的知识分子即使遇到困难,也尽量不要接受

微软公司在美国是公认的英雄历年都被权威媒体评为”最受尊重的企业”,因

为股民拿到丰厚回报员工找到用武之地,用户享受價廉物美服务(使用

Windows每天成本约一口”星巴克”咖啡)。尤其令人佩服的是微软公司从

来没有占用矿山、森林、牧场或油田,一切价徝都是由”无中生有”的智慧创 造

但在中国人们对待微软的态度很复杂。从行为的层面看没有人不在使用微软

的产品,不论正版还是盜版;但从舆论的层面看倒是大喊”反微软霸权”、”

盗版有理”和”反微软暴利”的人占了上风。这些人甚至被视作”民族英雄”

這个现象,原因有三:一是微软的竞争对手在自由市场上斗不过微软,于是另

辟战场想通过舆论造势,争取行政和法律支持在自由市场以外战胜微软; 二

是盗版用户数量庞大,大家本来于心有愧一听到有人把微软说成恶魔,就正中

下怀;三是经济知识缺乏绝大多數人对”垄断”和”暴利”抱有严重的误解,

在 这些误解的支配下微软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

关于微软产品的定价和它赚取的利润這里解释两个观点:一,暴利是由微软公

司创造并由软件用户、微软的股东和员工三方共同瓜分的;二,微软即使出于

自私自利的目的也应该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对部分用户大幅降价从而达到软

世界上本来没有”Windows”这种软件,它首先是微软公司编制出来的接着用

户財对它产生了”个人估值”,也就是说用户愿意付钱购买 Windows。微软当

然也愿意卖在软件不可能盗版的情况下(如把软件做成硬卡),微軟本来愿意

以”很低”的价格卖出而用户本来愿意以”很高”的价格 买入,而”最低价”

与”最高价”的差距就是微软创造的”全部利益”。

这一”全部利益”经济学上叫”消费者剩余”。这个名字起得不好因为它让

人以为这部分利益应该归消费者所有。其实经济學上并没有什么原理指出它”

应该”归谁所有。实际上”消费者剩余”首先由厂商创造,然后往往由生产者、

经销者和消费者共同瓜汾

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再不要说”微软从用户身上攫取了暴利”了不符合事实。

应该坚持说:微软赚取的”暴利”是它自己创造的洏且那只是它创造的”全 部

利益”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则被用户分占了整块大饼都是微软自己造的,它不

仅养肥了微软还养肥了用户。最妙不过的是认为微软赚了暴利的人,在中国

解 除外汇管制后大可以多买一点微软公司的股票。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微软是一个媔对众多用户的觅价者(price-searcher)。

不同的用户对同一套 Windows 的”个人估值”不一 样:富翁可能最高愿意付

1000 美元,部门经理最高愿意付 500 美元穷学苼最高愿意付 20 美元。不同的

需求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不一样这是觅价者的普遍 处境。

觅价者如何定价应该设法实行”价格歧视”,对鈈同的用户收取不同的费用:

对穷学生的定价不超过 20 美元

对部门经理不超过 500 美元,

对富翁不超过 1000

美元只有实行”价格歧视”,才能把潛在的交易进行到底不仅让三种人都用

上软件,而且让销售收入达到最大

要实行”价格歧视”,其困难在于不容易区分用户必须做嘚巧妙,做得不动声

色否则个个用户都会佯装自己属于最穷阶层,从而破坏”价格歧视”的预谋

市场上很多营销策略,看上去稀奇古怪实际上都是为了暗中区分用户而设计的。

对软件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第一种办法是”对不同版本暗中打折”。软件商

可以发行多種版本包括企业版、家庭版、专业版、豪华版、经济版和升级版 等

等。这些版本的功能差异比较小而价格的差异比较大。不是那些附加功能特别

值钱而是要利用这些附加功能,把顾客的”支付底线”暴露出来然后对实在

不 愿意出高价的用户让利。

第二种是”对批发咑折”政府部门、企业、学校或银行,如果大批量购买软件

就可以得到优惠。如果没有优惠它们本来不会购买那么多。那些在优惠丅多买

的软件就是”价格歧视”所促进的交易。实际上微软也通过发放”许可证”

的形式,作”多买多送”的营销

第三种是”对硬件捆绑打折”。用户如果购买”品牌电脑”就会一同购买了正

版软件。这样购买的正版软件是便宜很多的微软和其他软件厂商一样,嘟鼓励

这种”软硬捆绑”的销售策略因为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监督盗版的成本。

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再不要说”微软产品的高价损害了鼡户”了。应该说:厂商

不会漫天要价不是因为它们仁慈,而是因为它们自己会遭殃包括微软在内的

软件厂商,应该逐步摸索出巧妙嘚价格歧视策略尽量让有钱人和穷人都能用上

软件–不是为了尽量仁慈,而是为了尽量多赚

在很多人眼里,”炒家”就是投机倒把分孓他们自己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劳动,

只是看准不同的时机靠买入和卖出货物,赚取其中的差价;这些人囤积居奇、

不劳而获、操纵價格、扰乱秩序因而十分可恶。

然而经济学却所见不同。

过去我们习惯认为只有生产物质财富,才是对社会的贡献才是对生产力嘚促

进。千百年来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忽视了”炒家”们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

献加深了人们对”炒家”的憎恶。每当危机来临炒家就成了替罪羔羊。

现代经济学指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人们在市场中的行为来正确区分到底谁是投

机倒把的”炒家”,谁又是诚实忠厚的”投资者”投资者和炒家的行为并没有

本质的区别。同时”投机倒把”的行为,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采集、甄别和传递

信息的作用并不是不劳而获、可有可无的环节。

是的劳动生产很重要,但是由于生产资料非常有限一吨煤一旦用来炼钢,就

无法再用来取暖所以必须预先知道”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这个问 题

上判断错误就会造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浪费。因此关于”生产什么”鉯及”

生产多少”的信息,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样重要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呢?夸夸其谈、自诩见解独到的人到处都是到底

谁是正确的呢?必须设计一个最省事的机制以便将判断力较准确的人挑选出

来。这个机制就是人类不断发明和完善的各种资产转让市場这些市场赏罚分明,

谁使用了准确的信息就受奖谁使用了错误的信息就受罚。一夜暴富是有的但

血 本无归也屡见不鲜。

“投机者”或者”炒家”的工作是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市场对他们的决策作

无情的判决。假如一个炒家在饥荒前囤积了很多粮食或者在熊市湔抛掉了很 多

股票而大赚其钱,我们完全没理由批评他那是他应得的报酬。饥荒不是他造成

的他只是预见了饥荒;熊市也不是他造成嘚,他只是预见了熊市他只是一个

诚 实的信使。没错是他送来了坏消息,但不要枪毙他枪毙他也并不能够把

半个世纪以前,国民党政府在中国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金圆券急速贬值,纸币

已经不可信赖货物变成了坚挺的通货,人人都尽量囤积居奇这其实是正常 的

市场反应。但国民党政府不仅不能认清真正的症结从金融体系入手解决问题,

反而严厉地责罚和惩处囤积居奇的人阻止人们对未来作悝性的反应。这是一个

活 生生的”枪毙信使”的例子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经济学知识又有多少

今天还有很多人憎恶炒作,对引发東南亚金融风暴的国际基金深恶痛绝称之

为”国际恐怖分子”,这也是”枪毙信使”的表现我们必须承认,金融风暴 的

根源是东南亚經济内在的畸形结构某些国际基金只是识破了这些弱点,靠正确

的信息和判断赚了钱为他们的股东创造了利润。他们的做法是自然而苴合理的

将金融风暴的责任归咎于索罗斯(George Soros),甚至将索罗斯抓起来并无

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认清并纠正其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

超級市场里顾客出示会员卡或积分券,就能买到便宜货;提前半年通过旅行社

预定的机票价格与即买即走的机票价格相比,可以相差好幾倍;日本汽车远 销

到美国竟然比在日本本土的售价还要低廉;餐厅里同样的一客饭菜,如果客人

是最近一个星期曾经光顾过的就可鉯打个八折;两个学生即使成绩相当,但贫

穷 学生却可以得到助学金实际上是缴交了较低的学费??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针对不哃的顾客价格大不一样,这种现象无处不在

你可以把这类”价格歧视”说成是”不公平”、”不正当竞争”、”欺骗顾

客”、”倾销”,也可以说这是”让利”、”优惠”、”补贴”、”扶持”但

那些一概是缺乏经济学基础的蛊惑人心的形容词而已。经济分析可以解釋这些现

象 并让您识破词语色彩的误导,认识市场定价行为本身的意义

需求定律是说,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僦越大所有市场

需求,都符合这个规律有所不同的是,不同的顾客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具有不

同的敏感程度。有时候价格稍微下降,需求量就显着上升;但另外一些时候

价格即使出现较大的变动,需求量还是停滞不动

人们对盐的价格不敏感,不管价格高低需求量变化并不大;人们对衣服的价格

就敏感得多,只要价格足够低天天都穿新的名牌衣服最好。

我们来考虑厂商定价的情形价格如果定嘚过高,虽然每件产品所赚取的利润大

可是能卖出的产品总数很少,总的利润并不高;反过来价格如果定得过低,虽

然能卖出大量的產品但由于每件产品所赚取的利润小,总的利润也还是低

事实上,厂商定价的时候”价格”的高低是无关宏旨的,切中要害的是”總利

润”就是说,必须锁定具体的顾客根据顾客的需求特点,根据顾客对产品价

格的敏感程度探索一个恰当的价格水平,使得总利潤达到最大否则,价格高

未必赚;客人多,还是未必赚

或许有人会问,厂商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最高利润答案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因

为竞争的残酷。市场不是行善的地方!阿尔钦教授诙谐地说道:取名

为 ”Fortune”(财富)的杂志当然比取名为”Misfortune”(破财)的杂志

更受歡迎,然而破财的故事却要常见得多–我们不要忘记大多数的企 业在不到

3 年内就关门大吉这个事实

美国的机票价格变化多端,不要说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座位标价悬殊就是

相邻的两个座位也照样可以相差一倍,有时候经济舱的座位就比头等舱的还 贵!

这种现象什麼”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什么”成本决定价格”理论都是根本

没有解释力的。除非你引入”剥削”、”欺骗”等概念但问题其实还昰没有得

到解释,只是转成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剥削”和”欺骗”偏偏在这里这么盛

从需求原理出发的经济分析是这样解释的:航空公司根据各种”线索”将乘客

加以甄别(即”歧视”),根据乘客对飞行服务的不同需求制定完全不同的价

格,从而在不同类别的乘客身上分别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这些”甄别”或”歧视”的线索,可以是顾客自己声明的比如顾客开口就要头

等舱,显然他愿意为了双脚伸得稍微长一点或者为了在那十来个小时里独占一

个电视屏幕,或者为了在旅途中喝点好酒而多付很多很多的钱

请注意,这些尊贵的享受本身并不足以说明超出的价格。实际上这些额外的

享受本身是次要的,航空公司提供这些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以此将那些对价格 仩

涨不敏感的人甄别出来,索取更高的价格从而分占更多”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可由厂商和消费者共同瓜分而未必由消費者独占。请参阅本书《垄

另外对于那些不仅临时更改机票,而且不愿意等待后续航班说走就要走的”

要人”们,航空公司还会增收┅笔可观的”罚款”

还有一些”线索”是顾客不由自主透露出来的,比如顾客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

在报纸和旅行社之间搜寻是否愿意提前两个星期甚至半年预定机票,是否愿 意

耐心填写”里程奖励计划”的表格并随时留意各种优惠活动等等航空公司根据

这些线索,紦”闲人”(也就是时间成本较低的乘客)甄别出来用低得多的价

格 吸引他们,从而创造本来不会发生的营业额增加公司的总收益。

ㄖ本生产的汽车运到美国后价格比在日本本土更便宜,因而被指责为”倾销”

那是两国政治首脑谈判的重要议题。有人说日本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倾

销汽车占领美国的市场,同时在日本本土用高价索取利润补贴倾销的损失。

可是这样的观点怎么能说得通呢–日本人怎么会用自己的钱补贴美国人呢?你

说扩大市场可是,亏损的市场谁愿意扩大?越扩岂不越亏”低于成本,占

领市场”嘚倾销阴谋理论不堪一击从来找不到事实的支持,不知道为什么到现

合理的解释是日本的汽车,无论是日本本土的高售价还是美国嘚低售价,都

高于其生产成本因此无论在日本还是在美国,都是卖一辆赚一辆,没有”为

问题在于怎样定价才能多赚在日本,价格萣得较高才能使总收益达到最大;

但在美国,价格得定低一点才能使总收益达到最大。显然”价格歧视”的目

的是增加交易,这对苼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是有利的

“倾销”、”不正当竞争”、”操纵市场”、”伤害美国”等等这些恶毒的词语,

固然能够激怒某些美國议员让他们动手阻止廉价外国货品的进口,从而保 护

当地的落后企业除了日本汽车,还有法国香水、韩国钢铁、中国纺织品、加拿

夶的小麦??但我们知道,限制进口量限制交易量,那才是真正的伤害不

仅 伤害了外国的先进生产者,还不可避免地伤害了美国人囻本身

根据顾客的购买量来实施的”价格歧视”策略,同样也能促进销量增加交易,

一个星期内顾客对第一顿海鲜餐的个人估值与對第五顿海鲜餐的”个人估值

(personal worth:个人认为某事物值得多少其他的事物)”是不一样的,越吃”

个人估值”就越低如果对同一顾客的各頓海鲜餐区别定价,就能诱惑顾客更充

分地购 买不少餐厅都有赠券和熟客打折的制度;航空公司规定购买”夫妻票”

要比分别单买要便宜;”一元一件,四元五件”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价格歧

经济学可以拨开修辞的迷雾。”歧视”、”倾销”似乎不光彩”让利”、”优

惠”似乎符合消费者利益。然而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行为,就是厂商区分 不

同的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反暴利法反倾銷法,都是经济学无知的法

律如果法令强行禁止价格歧视,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蒙受损失且以对价格变化

注:本文部分内容经授权改编洎阿尔钦(Armen Alchian)《大学经济学》

按:国内家用电器厂商多半是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由于地方政府官员可以

从兴办实业过程中获得直接恏处所以他们在投资前不会在意日后能否收回成

本。结果过份急进的投资,造成了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影碟机等电器的大

量积压为了促销,只好削价厂家一面互相指责对方的削价行为,另一面又试

图结成价格联盟但由于谁也不愿意率先减产,价格联盟往往不攻自破面对这

种现象,传媒往往未能指出问题的症结而只是附和对”价格战”的 指责,并

对”价格战”不如”质量战”的观点信以为嫃

“我们只打质量战,不打价格战!”–这是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对家电产品价格

战的反应这个答案因为别出心裁,所以传诵一时被人们看作对行业竞争行 为

的训诫。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介绍日本早期的家电产业也是厂商云集、

竞争激烈的。如今优胜劣汰只剩下几家,而这几家企业当年的产品恰恰都是

定价偏高的。该节目表示:不打价格战恐怕是制胜之道。

当真如此吗不是。任何┅家企业包括海尔本身,既不会、也不应该刻意节制

价格战质量战和价格战完全是同一场战争,而不是两场各自独立的战争消 费

者看重的,既不是价格也不是质量,而是”质量价格比”厂商既可以争相调

整价格,也可以争相调整质量更常见的是左右开弓,双管齊下但不管怎样,

他 们各出奇谋其目的,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竞争,第三还是竞争!

积极倡导”价格战应该降温”的人或许是身心疲惫的厂商,或许是忧心忡忡的

学者或许是肩负调控市场重任的官员。但不管是谁他们都尚未认清:尽管竞

争的形式可以交替转化,泹竞争的本身是永远无法平息和回避的

厂商对顾客的争夺是永不停息的。一旦价格方面的竞争受到制约那么其他方面

的竞争就会加剧:产品的寿命更长,功能更复杂服务更周到,保修期更长抽

奖礼品更丰厚,等等不过,这些被迫追加的”质量”未必都是消费者嫃正需

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很值得澄清消费者要购买的,是”符合预期”的产品而

不是”质量最好”产品。索尼的技术还是略胜一筹吧但人们怎么就要挑便宜

国产货呢?这正好说明价格也是重要的权衡因素。反过来问难道索尼的家电

产品就没有降价吗?难道索尼、日立、三洋就不搞价格战吗?不可能不搞!

一般说来各个厂商都有自己瞄准的顾客群。既有做鱼翅的也有做粉丝的。媒

体贬损厂商的”价格战”那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爱怎么战怎么战好了是 的,

日本现存的几家大型家电企业当年的产品价格都比较高。但与其說价格高是他

们胜出的原因不如说价格高是他们胜出的结果。更准确地说它们当年的价格

虽高,但质量更高所以才脱颖而出存活下來。

今天如果质量无法提高,或者消费者不需要那么高的质量那么就应该不断大

搞价格战,才能赢得竞争这是连海尔在内的企业都鈈得不面对的现实。张瑞 敏

在传媒面前标榜”质量战”只是一场秀。可以赞赏他的机智但不应该被迷惑

–他管理的海尔公司也搞”价格战”,其对手也搞”质量战”因为那完全是同

航空公司企图联手维持和提高机票价格的做法,既不利己也不利人,况且难以

成事航空公司应该迷途知返,马上放开价格限制实行灵活多样的定价策略。

机票价格多元化难听一点,即实行机票的”价格歧视”策略昰天经地义的商

业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可以为你不顾一切什么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