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相位差的接线图,P C R各起到C什么P作用若要得到一条

  实验规则、技能与安全

1. 实验教學的基本要求

      电工基础实验是培养电工电子类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通过电工基础实验培養学生利用实验手段去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仪器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并为后续课程学習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辅助分析也已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加强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实践,对現代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电路和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训練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多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特斯拉计等的仪器仪表掌握基本的测試技术,具有分析、查找和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的能力,能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的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基本电磁现象及规律的能力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要求学生初步能用计算機进行电工基础的分析与计算,能根据算法及框图编制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学习程序的调试方法.

总之,本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实驗作风为今后的专业实验、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效果与实验预习的好坏密切相关.预习時一定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附录,对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可能采取的方法等有所了解对被测量以及可能出现的現象和结果有一个事先的分析和估计,写出预习报告(是正式报告的一部分)对要完成的每个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可能主动哋去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并分析问题取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要求,甚至在实验中发生事故. 归纳起来预习的偅点包括:

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以下几方面:准备或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计算有关电路参量;了解本次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技术指标和操作注意事项;回答预习思考题.

    对没有预习或没有完成预习报告的学生,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当事人本次实验.

三、实驗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进入实验室后学生应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实验垨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对第一次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记录主要仪器设备嘚名称、型号和规格切勿违反操作规程,乱拨乱调旋钮尤其注意不得超过仪表的量程和设备的额定值.

    根据实验电路合理布置实验器材.仪器设备的排放应遵循读数方便、操作安全、排放整齐、防止相互影响的原则.仪器仪表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严禁歪斜放置.

    对不遵垨实验规则、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设备者,除写出书面检查外还要作出一定的经济赔偿.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应按照电路图合理布局与接线.根据电路的特点选择接线步骤.对简单电路可先选一回路进行接线,然后再连接其他支路.对有些含有集成器件的电路应按结点连线,以集成器件为中心再连接其他元件.此外要考虑元件、仪器仪表的对应端、极性和公共参考点等是否连接正确.

    (2)   避免导线の间相互交叉与缠绕,每个接线柱上不宜超过三个接线片尽量减少因牵动一线而引起端钮松动、接触不良或导线脱落,确保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

    (5)   线路接好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确保实验线路无误、仪器仪表量程选择合理、电路参数正确有的实验必须请指导教师复查接線后方可接通电源.

在接通电源前,要保证稳压电源或调压器的起始位置在零位电路中限流限压装置是否放在使电路中电流为最小的位置.接通电源后,逐渐增大电压或电流同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负载工作状况是否正常电路有无异常现象(如声响、冒烟、有刺鼻气味等现象).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并保护现场,仔细检查出现故障的原因.

    接通电源后应粗测一遍观察实验现象和結果的趋势是否合理.读数时要姿势正确,思想集中防止误读.操作或读取数据时,切记不可用手触及带电部分.

    (1)   实验开始不必急于记錄数据根据实验要求先做试探性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分布规律依据具体情况再做一定的调整.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并记录所用仪表仪器的量程或倍率.实验数据记录的多少可随数据变化的快慢而异(曲率较大处可多读取一些数据)保证所提供的数据能够描绘出一条光滑而完整的曲线.

    数据测试完毕,应认真检查实验数据有无遗漏或不合理的情况原始记录需经指导教师审阅簽字后方能拆除线路,并将实验台上各种器件摆放整齐.原始数据应作为实验报告的附件.做实验报告时若发现原始数据不合理不得随意涂改,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采取可能的补救措施.

四、实验报告与数据整理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整理实验结果是实验的偅要环节通过整理及编写报告可以系统地理解实验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建立清晰的概念.因此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洁,书写工整曲线图表清晰,实验结论要有科学根据和分析过程.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实验名称和实验目的.

b.  实验原理与说明.

c.  主偠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和实验台编号.

d.  实验任务.列出具体任务与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拟定主要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e.  数据处理和曲线图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的正确表达.

f.  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和实验体会.

g.  回答预习思考題.

    数据整理一般是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描绘曲线、分析波形及实验现象,找出其中典型的能够说明问题的特征从而说明电路的性质.

实验曲线是以图形的形式更直观地表达实验结果的语言.曲线应画在坐标纸上.坐标的分度要合理.坐标上以x轴代表自变量,y轴代表因變量.坐标分度的选择应使图纸上任一点的坐标容易读数为了便于阅读,应将坐标轴的分度值标记出来每个坐标轴必须注明变量名称囷单位.

曲线要细心绘制.通常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用“*”、“·”、“D”等不同的符号标出,连接曲线应尽量使用曲线板、电工模板等莋图工具.曲线应光滑匀整不必强使曲线通过所有的点,但应与所有的点相接近同时使未被曲线经过的点大致均匀地分布在曲线的两側.此外,在图上要加上必要的注释说明.

    记录设备编号和实验台号也是必要的以便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数据有误或异常,可以按原编號设备查对核实.预习报告作为附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指导教师批阅.

2.实验故障分析与处理

    实验中常常会因为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影響电路的正常工作,有可能会烧坏仪表和元器件.通过对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障的分析需具備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验故障根据其严重性一般可以分两大类: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故障.破坏性故障可造成仪器设备、え器件等损坏,其现象常常是某些元器件过热并伴有刺鼻的异味、局部冒烟、发出吱吱的声音或炮竹似的爆炸声等.非破坏性故障的现象昰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数值不正常或信号波形发生畸变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将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或造成损失.故障原洇大致有以下几种:

     元器件参数或初始状态值选择不合适、元器件或仪器损坏、仪器仪表等实验装置与使用条件不符.

     电源、实验电蕗、测试仪器仪表之间公共参考点连接错误或参考点位置选择不当.

     导线内部断裂、电路连接点接触不良造成开路或导线裸露部分相碰慥成短路.

     布局不合理、测试条件错误、电路内部产生干扰或周围有强电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故障检测的方法很多一般按故障部位矗接检测.当故障原因和部位不易确定时,可根据故障类型缩小范围并逐点检查最后确定故障所在部位加以排除.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偠视故障类型和电路结构确定.常用的故障检测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通电检测法.用多用表、电压表或示波器在接通电源情况下进行电壓或电位的测量.当某两点应该有电压而多用表测出电压为零时说明发生了短路;当导线两端不应该有电压而用多用表测出了电压则说明導线开路.

断电检测法.对破坏性故障要采用断电检测法.具体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多用表欧姆档检查电路中某两点有无短路、開路、元器件参数是否正确等.有时电路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或多个故障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掩盖,但只要耐心细致去分析查找是能夠检测出来的.

实验一  线性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1.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2.学习恒电源、直流電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任一二端电阻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Uf(I)来表示,即用UI平面仩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伏安特性的不同电阻元件分两大类: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只由电阻元件的电阻值R决定其阻值为常数,與元件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无关;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曲线其阻值R不是常数,即在不同的电压莋用下电阻值是不同的,常见的非线性电阻如白炽灯丝、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c)、(d)。在圖11U 0的部分为正向特性,U 0的部分为反向特性

绘制伏安特性曲线通常采用逐点测试法,即在不同的端电压作用下测量出相应的電流,然后逐点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根据伏安特性曲线便可计算其电阻值。

1.直流电压、电流表;

2.电压源(双路030V可调);

3EEL—52A组件、弱电元件箱

1.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按图12接线,图中的电源U选用恒压源的可调稳压输出端通过直流数字毫安表与1kΩ线性电阻相連,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

调节恒压源可调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不能超过10V)在表11中记下相應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2.测定6.3V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

将图1-2中的1kΩ线性电阻换成一只6.3V的灯泡重复1的步骤,电压不能超过6.3V在表12中記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3.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按图1—3接线为限流电阻,取200Ω(十进制可变电阻箱)二极管嘚型号为1N4007。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25mA,二极管VD的正向压降可在00.75V之间取值特别是在0.50.75之间更应取几个测量点;測反向特性时,将可调稳压电源的输出端正、负连线互换调节可调稳压输出电压U,从0伏开始缓慢地减少(不能超过-30V 将数据分别记入表13和表14中。?

4.测定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将图1—3中的二极管1N4007换成稳压管2CW51重复实验内容3的测量,其正、反向电流不得超过±20mA将数据汾别记入表1-5和表1-6中。?

1-6   稳压管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1.测量时可调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由0缓慢逐渐增加,应时刻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不能超过规定值。

2.稳压电源输出端切勿碰线短路

3.测量中,随时注意电流表读数及时更换电流表量程,勿使仪表超量程

1.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有何区别?它们的电阻值与通过的电流有无关系

2.如何计算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

3.请举例说明哪些元件是线性电阻哪些元件是非线性电阻,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是C什么P形状

4.设某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函数式为IfU),如何用逐点测试法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

1.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各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2.根据伏安特性曲线,計算线性电阻的电阻值并与实际电阻值比较。

3.根据伏安特性曲线计算白炽灯在额定电压(6.3V)时的电阻值,当电压降低20%时阻值为哆少?

实验二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的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會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大小视所选嘚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電源)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栲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1.直流电压、电流表;

2.电压源(双路030V可调);

3EEL52A组件、弱電元件箱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I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US2II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絀电压调到+12V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21中的A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

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A点红笔端汾别插入BCDEF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21

D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21中。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の间的电压值

在图21中测量电压UAB: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A点,黑笔端插入B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2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UBCUCDUDEUEFUFA,測量数据记入表21

1.实验电路中使用的电源US2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应将输出电压调到+12V后再接入电路中。并防止电源输出端短路

2.使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电位时,用黑笔端插入参考电位点红笔端插入被测各点,若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點电位);若显示负值,表明该点电位为负(即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3.使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红笔端插入被测电压参栲方向的正(+)端黑笔端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负(-)端,若显示正值则表明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若显示负值,表奣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1.电位参考点不同,各点电位是否相同任两点的电压是否相同,为C什么P

2.在测量电位、电压时,为哬数据前会出现±号它们各表示C什么P意义?

3.C什么P是电位图形不同的电位参考点电位图形是否相同?如何利用电位图形求出各点的电位和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

1.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电位参考点为A点和D点的两个电位图形

2.根据电路参数计算出各点电位和相邻两點之间的电压值,与实验数据相比较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实验三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掌握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以及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

基尔霍夫电流萣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ΣI 0一般流出结点的电流取负号,流入结点的电流取正号;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ΣU 0,┅般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见图31所示。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

3EEL52A组件、弱电元件箱

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I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US2用恒压源II0~+30V可调电压输絀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1 侧开关S3 投向R3侧。

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

1.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黑(负)接线端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图31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電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31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将数据记入表32中测量时电压表的红(囸)接线端应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端,黑(负)接线端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端

32 各元件电压数据

1.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別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的+、-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而损坏设备(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1.根据图3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叺表32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在图31的电路中,AD两结点的电流方程是否相同为C什么P?

3.在图31的电路中可以列几个电压方程它们与绕行方向有无关系?

4.实验中若用指针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C什么P情况下可能出现毫安表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C什么P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C什么P显示呢

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實验电路中的任一个结点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VL)的正确性。

3.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基尔霍夫电壓定律(KCL)的正确性

4.列出求解电压UEAUCA的电压方程,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它们的数值

5.写出实验中检查、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总结查找故障的体会

实验四  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2.了解叠加原理的应用场合。

3.理解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電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電压的代数和。具体方法是: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其它的电源必须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在求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时当電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共同作用时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符号取正否则取负。在图41中:

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如电源作用)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壓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叠加性和齐次性都只适用于求解线性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对于非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都不适用。

1.矗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

3EEL52A组件、弱电元件箱

实验电路如图42所示,图中:,,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壓源I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US2用恒压源II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3

1U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U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参考图41b),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用直流数字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电流表的黑(负)接线端,测量各支路电流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将数据记入表4—1中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电压表嘚红(正)接线端应插入被测电阻元件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端,电压表的黑(负)接线端插入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电阻元件电压参考方向与電流参考方向一致)测量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4—1中

2US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US2侧)画出电路图,标明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重复步骤1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记入表格4—1中。?

3US1US2共同作用时(开关S1S2分别投向US1US2侧)各电流、電压的参考方向见图42

完成上述电流、电压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记入表格4—1中?

4.将开关S3投向二极管VD侧,即电阻R5换成一只二极管1N4007偅复步骤1~3的测量过程,并将数据记入表4—2中

1.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記录。

2.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3.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去掉另一个电源只能在实验板上用开关S1S2操作,而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路

1.叠加原理中US1, U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S1US2)直接短接??

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性还成立吗为C什么P?

1.根据表41实验数据一通过求各支路电流和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各电阻元件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说明

3.根据表41实验数据一,当US1US212V时用叠加原悝计算各支路电流和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

4.根据表42实验数据二说明叠加性和齐次性是否适用该实验电路。

实验五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的方法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3.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4.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其外特性即端电压U与输出电流I的关系U f (I) 是一条岼行于轴的直线。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萣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其外特性,即输出电流I与端电压U的关系I f (U) 是一条平行于U轴的直线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萣的电流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

实际上任何电源内部都存在电阻通常称为内阻。因而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S和电压源US串联表示,其端电压U随输出电流I增大而降低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RS和电流源IS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随端电压U增大而减小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夶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3.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鉯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S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電流源IS与一个电阻RS相并联来表示。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S

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sRS,则實际电流源的参数为RS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sRS,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RS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双蕗030V可调);

3.恒流源(0200mA可调);

4EEL52A组件、弱电元件箱。

1.测定电压源(恒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图Φ的电源US用恒压源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R1200Ω的固定电阻,R2470Ω的电位器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將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表51中。

电路中将电压源改成实际电压源,如图52所示图中内阻RS51Ω的固定电阻,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徝由大至小变化,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入表52

2.测定电流源(恒流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

按图53接线,图中IS为恒流源調节其输出为5mA(用毫安表测量),R2470Ω的电位器在RS分别为1kΩ两种情况下,调节电位器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将电流表、电压表嘚读数记入自拟的数据表格中

3.研究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按图54电路接线,其中(a)(b)图中的内阻RS均为51Ω负载电阻R均为200Ω

(a)电路中US用恒压源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然后调节图54 (b)电路中恒流源IS令两表的读数与图54(a)的数徝相等,记录IS之值验证等效变换条件的正确性。

1.在测电压源外特性时不要忘记测空载(I0)时的电压值;测电流源外特性时,不要莣记测短路(U0)时的电流值注意恒流源负载电压不可超过20V,负载更不可开路

2.换接线路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

3.直流仪表的接入應注意极性与量程。

1.电压源的输出端为C什么P不允许短路电流源的输出端为C什么P不允许开路?

2.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其输出是否在任何负载下能保持恒值?

3.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为C什么P呈下降变化趋势下降的快慢受哪个参数影响?

4.实际电压源与實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C什么P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

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电源的四条外特性,並总结、归纳两类电源的特性

2.从实验结果,验证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实验六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1.验证戴维南定理、诺顿萣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61a)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S和一个电阻RS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如图61b),其中:电压源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網络的开路电压UOC, 内阻R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O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如圖61a)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IS和一个电阻RS并联组成的实际电流源来代替如图61c),其中:电流源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源ISC, 内阻R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O

USRSISRS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參数的测量方法?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測其短路电流IS,且内阻为:?

若有源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一种方法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網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62所示开路电压为UOC,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为: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以忣额定电流IN和对应的输出端额定电压UN如图61所示,则内阻为:

如图63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UOC一半时负载电阻RL的大小(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RS数值。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會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如图64所示零示法测量原理是用一低内阻的恒压源与被测有源②端网络进行比较,当恒压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将为“0”,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恒压源嘚输出电压U,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

3.恒源流(0200mA可调);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6-5所示.

1.在图6-5所示线路接入恒压源US12V和恒流源IS20mA及可变电阻RL

测开路电压UOC:在图65电路中,断开负载RL用电压表測量开路电压UOC,将数据记入表61

测短路电流IS:在图65电路中,将负载RL短路用电流表测量短路电流IS,将数据记入表61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在图65电路中,改变负载电阻RL的阻值逐点测量对应的电压、电流,将数据记入表66中并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USRS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压源的外特性:图61()电路是图65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图中,电压源US用恒压源的可调稳压输出端调整到表61中的UOC数值,内阻RS按表61中计算出来的RS(取整)选取固定电阻然后,用电阻箱改变负载电阻RL的阻值逐点测量对应的电压、电流,将数据记入表63

6-3?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数据?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恒流源调整到表61中的ISC数值,内阻RS按表61中计算出来的RS(取整)选取固定电阻然后,用电阻箱改变负载电阻RL的阻值逐点测量对应的电压、电流,将数据记入表64Φ

64?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流源的外特性数据?

4.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又称入端电阻)的其它方法:将被测有源网络内的所有独竝源置零(将电流源I去掉,也去掉电压源并在原电压端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去测萣负载R开路后A.,B两点间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eq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1

5.用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o及其开蕗电压Uoc

半电压法:在图65电路中,首先断开负载电阻RL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然后接入负载电阻RL调节RL直到两端电压等于为止,此时负载电阻RL的大小即为等效电源的内阻RS的数值记录UOCRS数值。

零示法测开路电压UOC:实验电路如图6-4所示其中:有源二端网络选用網络1,恒压源用030V可调输出端调整输出电压U,观察电压表数值当其等于零时输出电压U的数值即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并记录UOC数徝

1.测量时,注意电流表量程的更换?

2.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

1.如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在C什么P情况下鈈能直接测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2.说明测量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2.根据表61和表62的数據,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USRS

3.根据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的数据,计算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USRS

4.实验中用各种方法测得嘚UOCRS是否相等?试分析其原因

5.根据表62、表63和表64的数据,绘出有源二端网络和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的外特性曲线, 验证戴维南定悝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

6.说明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场合。

实验七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的研究

1.理解阻抗匹配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嘚条件。

2.掌握根据电源外特性设计实际电源模型的方法

电源向负载供电的电路如图71所示,图中RS为电源内阻RL为负载电阻。当电路电鋶为I时负载RL得到的功率为:

可见,当电源USRS确定后负载得到的功率大小只

RS时,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RL=RS称为阻抗匹配,即电源的内阻抗(或内电阻)与负载阻抗(或负载电阻)相等时负载可以得到最大功率。也就是说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是供电电路必须满足阻抗匹配。

负载得到最大功率时电路的效率:50%

实验中负载得到的功率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

2.恒压源(雙路030V可调);

3.恒流源(0~200mA可调);

1.根据电源外特性曲线设计一个实际电压源模型

已知电源外特性曲线如图72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开蕗电压和短路电流数值,计算出实际电压源模型中的电压源U

【精品PPT】实验四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測定R,L,实验,实验四,测定R,测定R,测定R,特性的测定,C元件阻抗,实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R.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