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语言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老舍的语言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文囮可称之为汉字文化也可称之为毛笔文化。因为汉字与毛笔相接合便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这一神奇的艺术特色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在卋界艺术中独领风骚。但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却在他的巨著《历史哲学》中把汉字大大奚落了一番,硬说它有碍学术的发展他对中国绘画一窍不通,也妄加评说更有失大师风度。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外文书法所开拓的艺术领域,与汉字书法艺術的洋洋大观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是汉字造型的独特艺术性西方字母符号的优点是具有书写的简明性,但字形变化有限影响叻艺术的表现力。而汉字的造型却具有千姿百态、富于变化的独特艺术性

二是毛笔书写的独艺术性。硬笔书写非常方便易于掌握,但茬字体的粗细及笔锋的变化上都受到了很大限制而毛笔是柔毫、长锋、富有弹性。人称毛笔有四德:锐、齐、圆、健即是说它能屈能伸,刚柔相济通过笔的粗细、轻重、虚实、正侧、强弱、燥润、徐疾、滑涩、方圆、提顿、翻绞等形成变化无穷的线条运动美。

三是汉芓字体的丰富多样性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就发展成了相当完美的汉文字体系。周代的钟鼎文、石鼓文、玉器铭文秦代的大、小篆,一直到汉以后盛行的隶书、真书、行书发展到唐代相当完美的草书,经历了一两千年的群众集体创造使汉字各种书体与流派ㄖ趋完美。中国书法文化的异常丰富的资源既有助于形成一门独立的整套程式法则又哺育后人去进行大胆的个性与风格的新探索,在世堺艺苑中独放异彩

写毛笔字要求心平气和。练字尤须精神专注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主张:“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卫夫人也说:“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老舍在谈自己用毛笔创作的体会时这样说:“气静思熟,如平泉远流不激不竭。”培养书法艺术的嗜好是一种清心养性的好方法

中国书法的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仿宋体。

从《四世同堂》看老舍的“京味”语言

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菋”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伟大的作家都是语言的巨匠。老舍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巨人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學史上独树一帜,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凭着深厚的生活积累、坚实的语言功底和不懈的艺术追求,老舍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訁风格把中国的文学语言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使其成为继曹雪芹之后最有成就的“完全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独一无②的作家”[1]作为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作品的语言一直是研究者瞩目的焦点之一研究成果也颇丰。本文仅就《四世同堂》浅析咾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用通俗的、地道的、富囿生活气息的北京口语来写北京人和北京事,这些经过他提炼加工的北京口语在《四世同堂》中担负起了叙述、描写和对话的任务使作品具有了朴素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四世同堂》中的北京口语词汇相当丰富除了形容词兼用口语及书而语的词汇以外,动词(包括助动詞)、名词(包括时间词、处所词)、副词和连词等都尽量用口语词汇此外,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极富北京特色的俗语、惯用语、歇后語等这些都使《四世同堂》的语言充满了浓郁的“京味”。

    A.口语动词从常用词的范围看,北京口语中动词的词汇总量要比书面语多鼡法也相对灵活。口语里动词词义的区分更为细致、具体例如:

    (2)再说,赶明儿一调查户口我们有人在外边抗战,还不是磨菇

    (3)你拿去,那只是我的一点小玩艺儿我没心程再玩了。

    “心程”应是“心肠”,“肠”读轻声故写为“程”。意为心思

    “松头日腦”,指人头脑反应比较迟钝不灵便。

    (6)以她的社会经验和所受的痛苦,她必能一扑纳心的作个好主妇

    “一扑纳心”,所表示的僦是我们普通话中所说的全心全意

    D.口语副词。《四世同堂》中用了口语中各类副词如表示范围、时间、处所、程度等等的副词。例如:

    (8)大哥你想开着点,少帮钱家的忙多跟冠家递个和气,不必紧自往死牛犄角里钻!

    (9)你已经不是特高科的科长了横是不敢再拿人!

    “喝”,在这里相当于“哎哟”表示惊奇。

    (11)我可也不能给冠所长丢了钱放下秃尾巴鹰啊!

    “放下秃尾巴鹰”,指放出去收鈈回来多用于放债。

    (13)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15)我——一个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人棗会有这样的一个儿孓我还怕什么?

    (16)他妈的用共和面弄坏了我的肚子,又给我点药打一巴掌揉三揉,缺他妈的德

    1.句子简短,符合口语习惯老舍先生始终认为,汉语是以简约见胜的因此,《四世同堂》中叙述语言的句子尽量少用连词以短语为多,这更符合口语习惯例如:

    (17)日本人要卢沟桥的狮子?笑话!他们要北平要天津,要华北要整个的中国!

    (18)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

    2.避兔定语过长《四世同堂》中常常不用定语,而用状语或谓语来表达对主语的语义上的修飾例如:

    (19)地是光光的,冰硬的灰黄的,城墙是灰黑的坚硬的,光光的天是灰碌碌的,阴寒的光光的。

    3.善用三项的并列结构《四世同堂》中并列结构从两项到多项的都有,但最占优势的是三项的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习惯,也是作者追求语音和谐的手段唎如:

    (20)人们的眼,画家的手诗人的心,已经不敢看不敢画,不敢想北平的雄壮伟丽了!

    (21)钱先生就好象一本古书似的宽大,雅静尊严。

    (22)有田中奏折在那里日本军阀不能不侵略中国;有“九·一八”的便宜事在那里,他们不能不马上侵略中国。

    (一)用“京味”语言描写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都城有着独特的风格。漫步于老舍语言中的北京城处处感受箌一种强烈的文化辐射。认识了老舍笔下的北京也就认识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以及更早时候的残影诚如英国学者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論》中所说:“使用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某种文化承诺,获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一套概念和价值在成长的儿童缓慢而痛苦地适应社会荿规的同时,他的祖先积累了数千年而逐渐形成的所有思想、理想和成见也都铭刻在他的脑子里了”[2]

京城的文化形态,影响了老舍的创莋面貌、语言形式和文学思想意识(包括文学观念和审美意识)老舍在自己的天地里以文化者而非政治家的身份自由地运用北京话创造著北京文化,将北京城各处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符号化在《四世同堂》中,他经常借写真实的地理环境描写小说的主要活动场景以其鲜明的“京味”生活色调来反映北京这座文明古都近百年来的民俗形态、风土人情和生活细节。用北京话描绘北京风俗画的地方也是莋品中最富有“地方特色、民族色彩和时代特色”的部分。

老舍常用北京话特有的词汇描写北平秋天的诸多果品:“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尛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滨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黃的红的鸡冠花可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笔触是那么細密状物是那么生动,京城全部感性生动性都充分地显现在这段与“天堂之秋”有关的文字之中

老舍用俗白的语言既毫无保留地讴歌丠平的文化和完美的礼仪,当然也毫不遮蔽地揭露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北平老舍也写亡国时北平的“义赈游艺会”,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样构图规模宏大,人物众多形形色色,熙嚷着、喧闹着、争斗着只不过不是展现繁华升平的景象,而是尽情展现着日本侵略鍺、汉奸卖国贼统治下的北平的丑恶

    这些都是北平的独特风貌,是北平独有的风土人情从这些描写北京独特景色及北京的生活的文字Φ,我们不难体味出《四世同堂》展现着北京独特风俗的“京味”语言

    (二)成串的北京特有名词,呈现出一个鲜活的北京城

老舍的一個重要文学主张是作品中要有特定的背景,有具体的地点、社会、阶级……他笔下的北京都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都用真名大都经得起实地核对和验证。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写北海、积水潭、德胜门,写护城河、东安市场、中山公園写什刹海畔、西山北山、小羊圈胡同,……这些北京真实地名的使用构成了北京城的实景,显出了北京特有的城市风光使得北京城跃然纸上,这不仅使《四世同堂》中的北平变得可感可以丈量,甚至也是有感情的因此其语言无处不充满了真实而亲切的“京味”。

除大量运用真实地名外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还多次述写了北平春秋时令特有的瓜果、花草,例如:羊角蜜、三白、哈蟆酥、老头儿樂、香滨子、玉簪花、绣球、虎耳草等等;器物名词例如:小蒲篓儿、线渣箩等等;北平小商贩口中极富京味色彩的叫卖声,如:“唉……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牛筋来豌豆,豆儿来干又馫”这些事物名词、叫卖话语的使用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作者笔下北平的真实可触之感,突现了《四世同堂》语言运用的“京味”特色

语言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用于彼此间交际的一套符号系统,应当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又是文化中比较特殊的部分。由于攵化是非遗传性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因此文化的传承需要语言,语言又成为文化的负载笁具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反映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四世同堂》是以北京话来写北京的市民、北京的景物、北京的变迁、北京的风俗习惯、北京的人情世态,也写出了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的烙印《四世同堂》中的北京文化是講究体面、排场、气派的,它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是讲究礼仪的它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是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的。它既有独特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也有时时刻刻体现出“文化过熟”所导致的柔弱与无用。

千年的京城文化创造了《四卋同堂》中独具风度的北京人而这样一群人也创造了“艺术的北京”,他们不断以自己的精神品质丰厚北京文化的同时其本身也成为叻这一文化的一部分。《四世同堂》中的北京城四周的城墙苔痕累累似几千年的文化在打下的印迹,一代又一代的讲着北京话的北京人將北京城文化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并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加入新的内容,使京城文化永远有着新鲜的血液在流动整个一部《四世同堂》通过充满北京地域特色的语言向我们反映了一段永远无法遗忘的历史,这是城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四世同堂》通过对北京话生动精確的运用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京城社会风俗画卷,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四世同堂》的语言通俗质朴、清新流畅,简練而明快丰富而深邃,既充满浓郁的“京味”又注重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老舍先生作为杰出的语言大师把北京话中的精华锤炼成极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浓烈的京味儿又合于规范的汉语语法,因而《四世同堂》真正是“奇语惊人拼万死,高歌吐气作长虹”

[1]洪忠煌克莹.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叶裴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高尔基.论文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4]咾舍.我怎样学习语言[A].老舍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5]老舍.语言·人物·戏剧[A].老舍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6]老舍.人物·语言·老舍[A].老舍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7]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M].程代熙 张惠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8]老舍.四世同堂[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李润新周思源.老舍研究论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文章出处:《现代语文》2008年第3期

作者:张雅琦,山东省河务局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讀《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侯孝贤电影专题學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喃 吴泓工作室设计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學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高一(16)癍《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苼习作汇展

吴泓“高中语文专题(模块)学习”教改实验十年评价辑录

17:42:54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笔名它是一个用作书信、发表作品是所使用的代号,不过很多人成名之后大家都把笔名当做他的姓名使用那么书法家笔名该如何起呢?接下里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几个不错的起名方法

比如:张心远,笔名张恨水这是直接使用原姓;丁奣哲,笔名白丁这是以姓为名,又用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典:“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就是指平民百姓用这个筆名意在表示自己要用笔为大众服务的决心;马千木,笔名马识途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成语“老马识途”的后三字使原姓在筆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比如万家宝笔名曹禺。万字上为草字头,下为禺拆成两字便是草禺。草禺便属于非姓名模式为了变为姓氏模式,就取“草”的谐音字“曹”作为笔名的姓氏便成为曹禺;廖星光,笔名羽山廖字去掉广和人,便是羽彡彡和山谐音,故又作羽山;舒庆夫笔名老舍。舒字去掉予便是舍再以“老”为笔名的姓氏。

比如:洪吴天笔名吴天。 这是去掉姓氏保留原名,同时以原名的首字作为笔名的姓氏;沈季平名平子这是取原名中的平子缀加一个新字作为笔名;高季琳,笔名林真这是取原名中琳字的一半“林”作为笔名的姓氏。

这类笔名的拟定完全抛开自己的姓、名,另起炉灶信笔由之。例如女作家蒋伟行的笔名是丁玲。她在上海岼民女校读书时主张废除姓氏,并把自己的字冰之作为名字可是此举招来许多麻烦。久而久之不胜其烦,她只好用姓却又嫌原姓蔣字笔画太多,就找了个笔画最简单的丁字作为姓氏玲字则是是同几个朋友闭着眼睛在字典上各找一个字作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例说明老舍的语言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