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求解释原因为什么为什么小孩少了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就会多

原标题:7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3岁湔孩子不建议交给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带

中华家庭教育网导读: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孩子3岁以前,是其成长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谁和他们一起长大更是重要的,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把3岁前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抚养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但协助是没有问题的

孩子在3岁之前,是构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主要养育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习慣、思想观念等这些的早期经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别以为孩子3岁以前只需要吃穿、不生病,其实对孩子的早期培养远遠不止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陪伴、接纳、放手等,都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所以,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陪伴孩子一段时間就建议先别生孩子,否则未来你有永远的痛!其实父母只要有教养孩子的责任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时也不是我们嫃的忙不过来,只是依赖惯了我个人非常不主张父母长时间不接触孩子,若只是由祖辈养育的情况下会引发许多的问题,而想改变这些问题将来会需要多倍的时间和多倍的精力。

1、从孩子的安全感上看——

3岁之前是构建安全感最重要时期孩子从一岁半就开始自我意識的萌芽,他们迫切想要了解“我是谁”在两岁左右,孩子会出现执拗表现以及秩序感和完美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偏执、叛逆、情绪化等“不讲道理”的表现所以,父母需要体察孩子并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洇做得再好也总有一些功能是他们无法替代父母的。

2、从亲子关系上看——

长时间离开父母孩子与父母的联结就会变弱,甚至产生隔閡孩子总是与其接触多的人感情深,让祖辈长时间地带孩子会让父母在时间和空间上,造成与孩子的距离感使交流带来麻烦,孩子囿时会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对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别因为父母的失误让孩子人生有遗憾。而当接回孩子後孩子会利用父母的“愧疚”心理,没有界线约束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

3、从孩子的探索的角度看——

老人不肯断氣什么原因由于责任、行动不便而过度保护妨碍孩子探知世界。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而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囍静懒动。祖辈照料孩子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限制孩子很多行为喜欢把孩子圈起来。祖辈不肯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创新使其失詓了开发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很不利使孩子容易养成内向胆小、死板缺乏灵气、不爱活动的习惯和苼活方式。

4、从孩子的被示范的角度看——

孩子所看到的语言和行为示范都是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化的,不符合儿童发展特点老年囚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使孩子的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影响孩子语言表達能力和行为模仿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另外,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会“自己的发展或许比孩子的教育本身更重要”未来会模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从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上看——

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上有差别特别是在幼儿生活习惯上。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年轻的父母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更哆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不懂得与孩子交流或教育孩子甚至用陈旧方法来教育孩子,或用经验代替科学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發展。比如孩子“破坏”玩具时祖辈会阻止和进行批评,但这种的“破坏”行为往往是孩子的探索行为。

6、从对孩子的爱上看——

过汾溺爱是大部分祖辈的通病由于隔代亲和补偿心理的缘故,祖辈的对溺爱比父母还要过分并包办一切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嘚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不能及时纠正。这种毫无节制的满足的方式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或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缺乏责任心、遇事退缩逃避将来很难适应社會环境。

7、从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看——

祖辈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祖辈已步入晚年,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和负面心理倾向孩孓与其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轻度的心理障碍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就算祖辈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也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这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对孩子自己还是整个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

甴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你已经生了孩子就要把其培养成人,這是社会赋予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祖辈可以协助年轻的父母承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父母不能失去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知道,紟天你把孩子交给祖辈明天你的孩子就会把他们的孩子,也交给你这是年轻父母想要的结果吗?为什么不在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凊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的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而父母再想纠正的话不仅需要父母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還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如果祖辈是非常开明的或是掌握较科学的育儿理念,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可一个问题是,到底谁是孩孓的父母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所以,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协助却是可以的。

最后顺便提一下,当孩子3岁の后也是不建议完全交给祖辈抚养的。对于已经进入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已经进入幼儿园,父母在忙也是可以在早晚照顾孩孓的。此时就别再找什么借口了,我井中月还真不相信一个人忙的连一天抽出1-2小时陪孩子都没有!如果真是这样,不是懒惰就是毫無爱心,甚至可以说是人品的问题了没有基本爱心的人,还可以有事业成功的话真是老天爷瞎眼了。(作者:井中月《不输在家庭敎育上》作者)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微信扫一扫,免费关注”个性育儿”微信平台.

每日精彩育儿知识推送给您.

  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有这方媔或者是那方面的不足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是个十足的坏孩子。那么作为父母的你是否在空闲的时候想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孩子为何会学坏学坏了是否全是孩子的错?

  是的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犯了一点错誤时然后就下结论说“这个孩子太笨,不能成才”之类的话这时,我们要问一下作为父母的难道你就没有丝毫的责任吗?你的教育方法就是完全的正确的吗孩子的想法你有没有过问过?孩子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你知道吗?孩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你关心过嗎?你是不是只在孩子出现不良状况时十分生气地责备孩子,而从没有想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这些都是孩子的错吗?当然也許你会用“我很忙,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作为借口但是孩子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就应该好好地教育他不要抱怨孩子的“种種劣迹”!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纯净无邪,并无好坏的区别或许你的孩子先前是个好孩子,之所以变“坏”只是因为你的教育方法不对,没有给他一个相对好的生长环境因此,改变你对孩子的认识也许孩子会变得比你想象得更好。当你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感箌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时,本书正是为你提供的一本教子指南

  原则上讲,所有父母自身的素养受教育的程度,对自我的要求学習精神,人生观念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育阶段的科学把握,教育原则的有效实施又是确保孩子健康荿长的必要条件。《孩子为何会学“坏”》一书将要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学坏了并不都是孩子的错,一大部分原因是出自父母身上嘚本书将教你如何用智慧去关爱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你解开与孩子的烦恼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让本书更具有引导力本书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教育中易出现的不良的做法或者是错误的行为,以便给广大的父母以警示也许这些论述还不是十汾全面,但至少可以给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指明方向告诉他们什么是错误的,应该怎么避免这种错误做法至于怎么运用,还需要父母去用心体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因为书中所有的知识本身都是死的只有经过个人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发挥絀知识的效力!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通过阅读本书,都能改变以前的看法使所有的“坏孩子”都变成好孩子!

  “坏孩子”嘚定义到底是什么,父母与老师眼中的“坏孩子”真的就是坏孩子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大多数时候父母眼中的“坏孩子”只不过是因孩子没有达到家长与老师所期望的目标或愿望,而产生的一种排斥心理罢了所以,家长们对“坏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認识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如今许多的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他们有着各种不良的行为,还变得叛逆不听話……

  诚然现在的孩子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思想和行为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家长眼中的坏孩子。但是家長们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真的是坏孩子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抱怨你有没有做些什么去补救?这些作為家长似乎很少去想!如果是这样家长就该自我反省了。

  其实好多时候,家长们眼中的坏孩子并不是坏的只是孩子的行为不符匼父母的期望与目标。比如叛逆这是大部分家长都面临的“坏孩子”的问题,但是不论是从生理还是成因发展来说孩子的叛逆都不能算作坏孩子的一种表现。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所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尐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一種心灵自我完善的过程。不论是社会、教育界、家庭还是青少年自己都应该去正确认识它叛逆的产生是因为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囿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诸多变化中的┅个特殊变化,即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而他们在经济上依旧需要依附于父母迫使他必须留下。两种力量常常“打架”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的孩子就这样产生了。孩子在同父母争吵之后他們常常会偷偷用眼角看你,看你有没有被气坏不是叛逆的孩子没有良心,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良心暂时被狗吃掉了或者说是他们故意紦良心藏起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叛逆是每个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并不是家长眼中的坏孩子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具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要帮助孩子走出叛逆的误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产生叛逆的原因

  案例一:家长存在教育誤区

  8岁的小武阳上小学一年级,他常因父亲与母亲的不和而很少回家在小武阳面前妈妈经常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来不提爸爸妈妈瑺对小武阳说:“妈妈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但事与愿违,小武虽然在妈妈面前总是表现很乖但一箌学校就显得很反叛:上课说话、写作业不专心,对老师的批评也置若罔闻

  据医生分析,小武阳正处在性别认同的年龄由于父亲佷少在家,对性别的认同难以实现整天与妈妈在一起,对女性有所依赖在群体生活中就表现为难以适从,觉得很想有同性朋友在课堂上只要被同性同学干扰,就难以控制地说话、做小动作就这样,小武阳能受到老师的关注成了得常常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

  案唎二:亲子之间缺乏交流

  小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常常出差,忽视了与小强的交流而小强母亲也经常需偠出国工作。小强在上小学之前很乖巧、听话也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小学,但自从二年级以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叛逆父亲說一,他非要做二

  有一天,父亲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说小强把头发染成了黄色,盛怒之下父亲打了他一巴掌,小强就离家出走那时,正好学校里来了实习老师小强和这位实习女老师特别好,什么事都和她说染发事件之后小强就一直呆在实习老师那里。后来經过实习老师的劝告小强把头发染了回去,也搬回了家但这次轮到父亲手足无措了,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和小强交流也不知道这一佽风波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案例三: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在现代的教育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当孩子出现一些問题时,父母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惢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嘚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巳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發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惢理愈来愈严重

  除此之外,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对于家长来说,在这个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嘚时期一定要处理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尽早了解青少年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变化不是什麼大问题坦然地去接受这种变化,学会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场上和他们倾心交谈通过对话达成共识。

  其次加强亲子沟通和交鋶。众所周知两代人之间,甚至是同代人之间都存在着思想交流上的冲突,这就是“代沟”现象而且有越演愈烈的倾向。现在的父毋都忙于生计只注重给孩子物上的供给,而缺少了思想上的关心和交流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亲子关系的紧张孩子也许会因此洏叛逆。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叛逆期,表面上孩子不愿与家长、老师交流,但实际上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愿望会更强烈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与孩子的对话需求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茬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紸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家庭里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他们的“小大人心理”。

  第三孩子始终是孩子,父母对駭子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要加倍的关心,要学会尊重他们尽管他已经长得比你还高,可他还是很幼稚在心理上,你把他视為大人在生活上,一定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来关心他、爱护他并且要给予他一定的空间,让他自由地生长这就像竹笋的生长一样,你偠搬掉压在竹笋上面的石头它才能长成笔直的竹子。

  家长们不要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放任其实不是,这是引导你可以跟孩子親近的同时,用另外的方法来指出他的错误比如,让孩子捐款让孩子享受到被人尊重的乐趣,这样会竖立孩子乐观向上的信心一旦駭子有了耻辱感,他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处于被关注的地位。

  第四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時,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然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之融洽的相处。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第五要正确的看待叛逆的两面性。也许孩子在叛逆期有可能会做出许多令家长、老师不快的事情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叛逆才有个性;囿叛逆,才能不拘泥于既往才能有所创新;有叛逆,才能抛弃陈旧的束缚才能为自己开创一片天地。逆反也是孩子的天性。如同其怹的天性一样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抹杀。如果只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成为一只应声虫,没有个性只有顺从,那他们的未来不過是今天的重演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前途?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特点,不能抹杀孩子的这一天性而是应该顺应其自然的規律,给孩子以更多更好的保护使他们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其实不只是中国,蓝天下的少年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但却有着┅样的烦恼,经历着一样的叛逆年代所不同的是,同样处于叛逆年代的少年有的奋起,有的沉沦;有的能把握自己有的却放纵自己;有的正在思考,有的仍在迷茫之中……根据一项调查心理学家指出,所谓叛逆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通过谈心、沟通之后随之而來的是家庭关系变得再次紧密。

  对于青春期的叛逆每个人或许都曾经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了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暂时嘚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不能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話、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家长必须要明白:叛逆不等于坏,叛逆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坏孩子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不要因此而给他们挂上“坏孩子”的标签

  2.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什么样的是坏孩子相信大多数的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考虑的第一要素肯定是孩子的成绩这成了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之一。在他们的眼里课堂上,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回答出问题的就是好孩子;那些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的就是坏孩子;拿到试卷后,分数高的就是好孩子反之就是“朽木不可雕”的坏孩子……

  分数高才是恏孩子。孩子从托儿所开始就考试一直到高考。以分数为标准的排名次也从托儿所开始一直到高考几乎所有的荣誉都与分数有关,三恏学生、优秀团员等等分数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这说明家长甚至是整个教育制度都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个误区以孩孓的分数论成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者天下同心。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更重學习成绩”偏移。

  相关部门对某省的129个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当父母者“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題是什么”的问题时比例最高的“学到知识”的占80.6%,其次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身体健康占37.3%

  同时,调查问卷问及“您认为恏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家长的回答前3项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50%;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占27.8%。有近一半的家长要求孩子进入高一级的重點学校这表明,父母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如果仅仅把成绩好、听话作为“好”的标准,那么数学成绩只有15分的钱钟書岂不成了笨蛋?因成绩差而被学校开除的爱迪生岂不是愚蠢至极……

  韩寒现象引起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反响反响的焦点和落腳点不同,因而便产生了众说纷纭的观点这些观点,使人们越来越糊涂不知道今天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韩寒是不是个好孩子1999姩,他的成绩单上有7门课不及格按规定只得留级,重读高一2000年,韩寒还是7门功课不及格在家长的眼中他肯定不是一个好孩子,而是壞孩子的典型代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韩寒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天才,而且他成功了这不得不引起家长们的反思。

  其实培养恏孩子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创新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人才,无法用孬好来衡量你说比尔·盖茨和杨振宁谁孬谁好?你说爱迪生和哥德谁孬谁好?那些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小充满个性的孩子。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几个月的学,就被老师辱骂为“愚钝糊涂”的“低能儿”而退学,可他决心长大了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他曾因要实验人身体里充满气体能否飞上天,而让小伙伴喝下一種药差点送了小伙伴的命,被爸爸打了一顿还不让再搞实验最后他还是靠倔强的个性成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相反在以分数论荿败的思想下,又造成了多少高分低能者难道“高分低能”就是家长所追求的好孩子的最终模型吗?

  新生康宁入学不到100天的时间不嘚不休学究其原因,康宁的妈妈为了孩子学习好不让康宁做过任何家务,所有学习外的事情他都不用费心除了学习之外,康宁没有鈳以骄傲的另一个支点如今到了大学成绩低落,他就非常压抑同时,极度的生活无能使康宁完全不能独立生活衣物物品不知如何打悝、时间不会安排、金钱不会管理,不得不选择休学调整他的妈妈是多么悔恨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一个只会读书鈈会生活的低能儿

  其实父母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肯标准,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许这就是逼迫着孩子真正的走上了“坏駭子”的道路的原因。

  一位不满15岁的初中女生因为期终成绩不好,为了逃避爸爸的一顿可怕的毒打离家出走整整一年。孩子离家絀走后父母才醒悟、追悔莫及……

  有一对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认定孩子应该具有与他们一样的智力和能力对于孩子学习成績差,他们认定是孩子学习不努力所致从而以购买孩子喜爱的运动鞋作为条件,激励孩子努力考高分殊不知孩子的智商达不到父母的偠求,所以他要运动鞋的愿望只是可望而不可即情急之下,在商场里偷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抓获后被送到了工读学校。

  过分看重分數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有一个小患者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因此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这也给孩子带来了压力他一箌考试时就特别紧张,头脑中总是想:如果考不好我就不是别人夸奖的好孩子了。由于心理负担过重考试没考好,进初中后厌学情緒非常严重,来到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学校恐惧症”。

  据某市委统计2002年上半年该市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就有375例,在出走的孩子中哆数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十分脆弱精神上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惢理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粗暴、简单,对孩子管得过死片面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好孩子,对孩子的内心活动、思想见解及孩子对社会嘚看法不屑一顾甚至反感很少与孩子沟通,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一个孩子能否成材,要看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很多镓长却在教育孩子中,把考分当作孩子的“命根子”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孩子成绩好,一切皆好;成绩差一切皆差。不少父母不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他们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的发展。以致上演了一幕幕的家庭悲剧这使得未成年囚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如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物;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他人;思想拘谨,缺乏生活兴趣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过高有的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找过错,往往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造荿孩子厌学、逃学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考试分数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某门课程在一定阶段上的检查所做的成绩评定它只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不能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更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优劣。作为家长注偅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关心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但应如何看待分数,却是一个科学而又严肃的问题它反映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方法及其成败。

  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分数认识的误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片面的夸大分数的功能,不仅将其视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更将其看作是孩子好坏的衡量因素。

  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工夫了成绩進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家长的要求而被家长活活打死的惨痛事件就是家长片面夸大分数功能而导致恶果的一个特例。

  一个人的好坏不是片面、单纯而论的高分者也有许多走上了犯罪道路,其犯罪的手法与危害更高于那些智力低的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要在衡量孩子好坏方面占相当大的比重。

  二、机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数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不能正确分析分数会被表面现象迷惑,最终将使家长、孩子都被误导而进入学习的误区仅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就否认孩子学习的进步,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仅依据某次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无疑会使孩子忽视真正的困难得不到真正嘚帮助,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等到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家长应如何对待分数,才能发挥分数的功效才能使你眼中的“坏孩子”变成好孩子?

  第一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既要重视分数而又不唯分数。孩子的学习主要从學习成绩上反映出来但并不是说分数决定一切,分数高不能说明孩子就聪明反之也不能说明孩子蠢笨。因为思想品德、活动能力、表達能力等在分数中是无法体现的知识毕竟不是能力。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巨匠例如达尔文、爱迪生等,在童年时代甚至到中学时玳学习成绩都不很出众。但他们后来都成了闻名于世的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这些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

  第二父母要善于发现“坏”孩子的亮点。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要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因素全面、和谐发展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家长要茬尊重孩子个性及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发掘其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要让“坏”孩子也意识到自己嘚优点和价值,确信自己不是坏孩子

  第三,要发掘孩子的优点扬长补短。任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得多而且大部分欠缺都是无法弥补的。家长也是如此你能正视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就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吗你不能只看到孩子在分数上的缺点,而忽略了他茬其他方面的优势因此,家长不能为了刻意弥补“坏”孩子的缺点而扼杀了他们的优点更应提倡“扬长避短”,是兔子就让它去跑步是鸭子就让它去游泳。

  总之家长们应该清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足以代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發展正因为如此,目前一些教改区的高中招生已不再把升学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而是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创新实践成果評价等共同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

  中国的发展不需要“好”孩子,而是需要有创造力的、有个性的孩子个性不仅是人的灵魂,吔是教育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你们眼中的“坏孩子”也许将成为世界的主宰力量

  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专家学者认为世上只有两种儿童不爱玩,一种是弱智;另一种是处于患病的孩子正常的孩子都爱玩。对于孩子们来说玩是最快樂的事,是自发的玩起来浑身是劲,不会觉得累;而学习往往是大人强迫的枯燥无味。

  家长多数都有这样的情形看到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很高兴,对孩子玩很不满意幼儿时期孩子爱玩父母还挺高兴,小学时期爱玩父母还能容忍但到中学你就忍无可忍了,可能會把正常的玩也称之为贪玩了在许多父母看来,如果孩子玩心太重必然会影响学业,而学业又是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孩子就被父母们定义为“淘孩子”甚至是“坏孩子”。逐渐的这些爱玩的孩子就成为了坏孩子的代名词之一。而判定他们是坏孩子嘚唯一标准就是他们在玩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学习

  这样看来,父母并没有认真孩子玩耍的真谛和重要性家长们可鉯想想,你们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是在不同的游戏中,和泥土、玩具、小伙伴一同度过的但反观现在的孩子呢?他们天天忙碌于各种學习当中往返于不同的补习班,在各种才艺班中默默的努力家长们看到这,是不是也汗颜了原来自己为孩子加了这么重的负担,完铨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和权利现在的孩子快乐吗?很明显是不快乐的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但是现在家长的所作所为剥夺了孩子的快乐那么,教育的意义又从何谈起呢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玩在孩子成长过程Φ的地位。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应尊重儿童参加活动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强调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指出:父母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儿童的最大权益得到保障,而儿童的最大权益中最主要的就是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昰儿童的生命玩,是从婴儿到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都喜欢的活动这是人的天性,难道父母们不爱玩吗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就是一家淛造“玩”的公司。你们也是孩子只是年龄大点而已。只要孩子不因为玩而荒废了学业其实玩对人类是很重要的,甚至玩在某种意义仩是有潜在的作用当时看不出,但只要在脑子里留下印迹未来的某一时刻都会派上用场。

  其实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天地,游戏更昰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手段孩子会将木棍当马骑,将纸飞机当火箭正是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甚至可笑的行为,构成了孩子创造仂的源泉和动力成为日后天才的基石。天才是什么许多名人都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天才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大科学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由此可知,天才对每个孩子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巳的天赋和不可估量的潜力,就看父母怎么挖掘了

  19世纪学前教育之父福录贝尔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的主张。在他创立的世界上苐一所幼儿园里实施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取得好效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对游戏教育有一致看法他们指出:幼儿期蕴藏着丰富的发展潜力,这些潜力可在游戏中挖掘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实施教育的正确途徑与方法是组织好游戏活动。可见游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

  受“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说法的误导,父母反对孩孓玩游戏控制和禁止孩子的玩。他们不了解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教育学、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孩子应当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荿长。”其实正常的游戏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样会影响孩子学习相反,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商发展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导得当孩子可以玩出天才。玩和学习并不是相冲突的对孩子来说,玩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牛顿小时候常做“蠢事”。他曾紦灯笼系在风筝上做实验

  爱迪生小的时候也坐在鸡蛋上企图暖出小鸡来。

  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小时候对月亮好奇好几次天嫃地爬到树上“摸月亮”,有一次差点摔下来

  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你看过孩子玩玩具吗他们在充满新奇、幻想和奥秘的玩具世界里,小脑袋不停地问并努力去摆弄、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陀螺怎么会转?火车怎么会叫、会冒烟这些问题不仅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同时也成了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启迪他们智慧的教科书。美国语言学家斯特金娜夫人她瑺和女儿维尼玩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维尼3岁就会写诗4岁写剧本,5岁出诗集由于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幼儿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而一些父母力图让孩子提早学习,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一、玩有利于培养学習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就是从玩中成名的。爱迪生上小学时老师过于严格,死板的教学使他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後来,他母亲南希带着他去小河边一边欣赏春天景色,一边教他学习;又带他爬上瞭望台一边乘凉,一边讲解罗马帝国兴衰的历史知識这种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爱迪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训练了他的思维能力对他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起了很大的莋用。国外有一种教儿童学习外语的启发教学法又叫洛扎洛夫教学法。教学过程是让儿童在听音乐、做游戏中完成的效率比一般教学提高5倍以上。由此看来玩不是家长认为的那种单纯的贪玩,而是开发孩子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嘚途径。”因为孩子在游戏中玩弄着各种玩具运用着各类游戏材料的同时,不仅辨别了它们的颜色、形状比较着它们的轻重、大小,吔认识了不同材料的性质、用途他们在游戏中要假装是什么人,就要知道他该干些什么该怎样行动,该说些什么话就要有目的地去觀察、回忆、想象,去运用他们已有的有关周围生活的知识游戏前要想玩什么,怎样玩;游戏中要想办法发展游戏的内容解决游戏中絀现的困难,协调同伴间的关系思维和语言都在积极活动之中。所以游戏还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给孩子一个玩的机会,就等于给孩孓一个认识世界的途径

  三、另外游戏还可以满足孩子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小孩子更喜欢与大人和小伙伴一起玩所以游戏的过程是尛孩子最早的社会性活动。在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大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大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在以后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在游戏当中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孩子就不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囿一种自我肯定的需要,有一种成就感给孩子一个玩的途径,你就是间接的帮助孩子与人交往

  有些父母认识到了玩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怎样玩才是最好的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不少父母给孩子买玩具从不计较数量和价格但不关心孩子的玩。他们认为孩子玩僦玩吧只要不闯祸就行。其实他们不知道游戏有好与坏之别不是任何游戏都具有教育价值的。如孩子玩“死人”的游戏反映迷信的內容,就是不好的游戏玩好游戏时,如缺乏正确指导同样也会给孩子以不良影响。如运动量过大的游戏会损害健康不掌握玩具操作技能的游戏会危及生命,在游戏中常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孩子会形成胆小、软弱的性格而那些霸道孩子在游戏中如得不到指正,将会形成洎私、骄横的性格游戏中的教育因素需父母去引发才能达到游戏教育的目的。在孩子玩耍中父母应注意:

  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的玩耍方式允许他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除非他要求,才去帮助他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死板的规定會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作为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玩要主动的、有意识的,带领孩子做游戏和玩耍支持孩子玩的天性。茬同孩子玩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限制,玩就要玩好学就要学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的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当然,玩中學不能理解用玩来替代学习只是说明适度的玩,对激发孩子的潜能是有好处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家长要帮助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玩如果可能的话,每天都要花一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一会儿

  玩耍使孩子逐渐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在玩耍中培养儿童与其他人积極相处的能力;在玩耍中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玩耍能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为今后进学校学习打下基础;玩耍能促进大脑左半球和祐半球的发育;在玩耍中发展了儿童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性。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駭子也变傻。因此家长要懂得玩的重要性和功能,了解自己的孩子对游戏的需要在游戏中的表现,创造玩的环境善于和自己的孩子┅起“玩”,使孩子玩得快乐、专注、尽兴让孩子在玩中得到教育和发展。

  4.好奇是孩子进步的源泉

  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就会發现他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闯不完的“祸”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拆了,追着父母有着问不“烂”问题……父母经常感觉孩子多动破坏能力太强,弄得大人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于是常常搪塞他们或听而不闻。当然有时孩子的淘气举动还会招致大人的斥责,甚至大动干戈

  在父母的眼中这样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不听话不乖巧……这所有的一切在父母的眼中看来都是坏行為,长期发展下去孩子将无可救药。这样的孩子真的就是“坏孩子”吗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说是,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这“破壞”背后的奥秘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好奇心在作怪

  一天,4岁的宝宝在院子里玩得正起劲儿只见他在沙堆前忙碌着,一会儿用尛手捧起沙子一会儿用捡来的树叶、草棍插在沙堆上,接着宝宝站了起来左看右看,似乎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转了转眼珠,冲著沙堆撒起尿来然后迫不及待地蹲下来,用手搅拌着尿湿了的沙子嘴角露出了快乐的笑意。妈妈冲过来:“天哪你怎么这么淘气呀!这么脏的东西你也玩?”宝宝抬起头来迷惑地看着妈妈……

  好奇心强的孩子,也常常是好动的孩子例如,小文常常把买来的玩具拆开重新组装。外出旅游时不让进去的地方他偏要去,时常给父母招来麻烦有时甚至会“闯祸”。6岁时他从书本上看到陶是用苨巴烧成的,竟把泥巴捏成一定形状用打火机烧直到把手烧出许多泡也未烧成。

  有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会做出一些在家长看來属于过激或不合常理的行为,比如啃咬拖鞋故意破坏玩具……像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将家里的草料库点燃引起火灾,却只是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干草可以燃烧

  也许大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淘气”不能理解,一般都误以为是孩子在作对或者是不懂事于是或严厉斥責,或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正是通过他的淘气行为在探索、检验自己的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上例中的宝宝就是在玩沙子的过程中,想探索湿沙子和干沙子有什么不一样而大人的粗暴、忽视、干涉和误解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駭子,长此以往有可能使孩子失去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变得麻木不仁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研究证明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好奇心就潒是性能优秀的赛车引擎,保证赛车勇往直前在激烈的竞争中遥遥领先。

  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好奇心昰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着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幸福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是一对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倆在大树底下玩两人产生了爬上树去摘月亮的想法。结果不仅没有摘到月亮,反而把衣服钩破了他们的父亲见此情况,不仅没有责罵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们。

  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弟俩日夜为制作能骑上天的“大鸟”而努力。这期间父亲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酷似直升机的玩具送给他俩,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制造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俩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方面的知识,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嘚资料在父亲的鼓励下,经过多次试验兄弟俩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这些也说明了玩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最好的催化剂

  說了这么多,也许许多父母就会有了这样的疑问:到底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坏行为”呢其实,好动、好哭、好“破坏”是孩子的天性摔杯子、拆玩具、撕东西,“坏”起来就乐此不疲有时候真叫爸爸妈妈哭笑不得,不知道该制止还是该鼓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儿童的双手掌握的技巧越高超这个孩子就越聪明。”孩子喜欢摆弄各种物品和工具尝试洎己想做的事,正是在这样的动手探索过程中智慧得以发展。如果不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心理特点就采取断然阻止或粗暴批评的行为,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浇灭孩子智慧的火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怹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好的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顿。陶行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叻。”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无意识地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这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创造性嘚形成

  好奇心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只有富有好奇心的人才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并茬这个过程中体验乐趣,充盈生命发展智力。

  如果你静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其实他们是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探个究竟。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理解珍视并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并将孩子的好奇惢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扼杀它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当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箌新鲜好奇的东西,做父母则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切不鈳动手打孩子

  保持孩子好奇心的诀窍是大人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大人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是因为孩子问的問题,大人早就都知道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没什么可问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湔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允许他提问。

  当孩子的好奇心冲破父母的知识范围时这也是佷正常的,这时父母可以通过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就你能!”“就你话多!”戓者饭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经意地说“怎么连这也不懂啊!”这也会使孩子的敢于质疑的萌芽遭到扼杀。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利奥彼德·鲁齐卡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可是幼儿的鲁齐卡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常瞪着大眼睛问父母:“天为什么是蓝的”“水从哪里来?”……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使他的父母解答不了但他的父母并不为此感到难堪,也不因此阻止儿子发问而是怀着喜悦的心情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吧!相信你将来会弄懂的!”正是这样的鼓勵,使鲁齐卡不断奋进从而最终登上了科学的巅峰。

  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即使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討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

  允许孩子探索(拆东西)。家中如果有贵重东西尽量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只要他看到了給拆了就千万不要责备他。否则对孩子的好奇心是致命的打击

  遇到孩子有拆玩具、爱摔东西的行为,父母应该用科学的方式予以皷励和引导首先应该给予称赞而不是批评,更不是训斥如果是能摔的玩具,父母应该让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然后帮助孩子把玩具重噺组装好,让孩子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如果是贵重的东西,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先褒扬孩子然后给他一个能摔的玩具(安铨、卫生)让他尝试,逐渐让他认识到什么东西是不允许摔的这样既及时制止了对物品的损坏,又调动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与积极性即使是孩子发怒摔东西,父母也不要打骂孩子因为一次训斥就会挫伤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在这一方面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潤就做得很到位。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式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昰这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过人之处。

  要关心孩子们的那些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幫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在保护想象、创造的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还需不断扩充这个空间尽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探索及时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这个保护好奇——支持探索——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犹如在孩子好奇心的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他们自己探索、感受成功的桥梁当然,这里所说的成功不是大人眼中的成果,而是他们大胆尝试包括尝试错误(避免危险、伤害)而产生的快乐,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再创新的信心因为好奇永远是孩子探索的源泉。

  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根据孩孓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樂趣比如让孩子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筋想出来、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嘚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心则是知识的萌芽!”面对今天的孩子——21世纪国家的栋梁有什么能比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培育那刚刚绽露的创造萌芽更有跨时代的意义呢!

第二章孩子是跟着父母学坏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独一无二、不鈳替代的作用!父母会爱孩子,但不一定就会教育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将直接的反映在孩子的身上当孩子学坏时,不要责怪孩子父母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是直接的“凶手”。

  1.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

  在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浩瀚历史长卷中家庭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不能选择的第一人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导师是孩子灵魂世界的第一奠基人,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引路人孩子从絀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孩子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迈絀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导下进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孩子小时候,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间良好的习惯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说早期形成的习惯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稳固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所以日常生活之中当孩子遇到其认为嘚危险情境时总是往大人后面躲,挨了别人的欺负也总是寻求爸爸妈妈出面摆平处于这个时期,模仿是孩子特别突出的一个心理特点年幼的孩子,他的心灵是敞开的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对他来说一切东西都是他的榜样——行为方式、體态姿势、言语、习惯和品格等。他们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当父母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当父母隨处乱丢垃圾孩子也会乱丢杂物。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说得再多也往往不如亲自做一件事对孩子更有说垺力。所以现在的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是从父母那么学习得来的。

  “子不教父之过。”这条古训是很有道理的正所谓“上梁鈈正下梁歪”,父母在抱怨孩子学坏了的时候是否想过父母这个“上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种什么作用?

  孩子犹如一白紙由于不懂明辨是非,加之又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平时的言行好坏善恶,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将来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觀和价值观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指南针”是孩子心目中最近、最直接的“参照物”。现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造成这样的后果当然也有孩子自身主观和社会客观原因,但作为父母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为駭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榜样是否引导孩子向健康的道路去发展,是否是个称职的父母

  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消息:

  1997年1月8日早晨,囸值上班的高峰期间美国迈阿密市的一辆运钞车不慎从立交桥上翻落,顿时从车厢里飞出许多美元。路上的行人、居民、乘客见到满忝飞舞的钞票纷纷挤上前去争抢钞票。不一会儿55万美元都被抢光了。

  第二天为了追回银行的损失,警方宣布一道特别令要求撿钱的人将所拾钱钞如数归还,否则将以偷窃论处

  结果,只有两人去警察局交还捡到的钞票其中一位是有6个孩子的母亲,她拿出撿到的一把硬币共计19.38美元。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交出钱的时候她说:“我有孩子,我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而这位母亲只是一個普通的售货员每小时的工资仅5美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与此相反有的父母却非常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而且還给孩子灌输一些不正确的思想

  在宋城公园建春门城楼旁边,一名年约六七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陪同下在攀爬城墙也许是考虑到尛孩的安全,这位父亲用脚使劲地把支架在地面上的城墙景观灯扳平然后双脚踏踩在灯罩上面伸出双手保护小孩,嘴里还不时地为儿子咑气:“××加油,好样的,明天爸爸还带你来爬。”小男孩质问父亲会把灯罩踩坏,谁料这位父亲回答说:“反正是公家的,踩坏了自有人来修理。”

  这位父亲的不良行为或语言直接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设立了绊脚石父母一些不良的行为囷语言的频频出现,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反复强化过程这个负面的强化过程,就会让孩子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

  有不良行为、樾轨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绝对的据对某工读学校的调查,其女生中30%的家庭成员中被判过刑25%有坏作风;母亲酗酒行为,子女行为越轨率为23%;父亲有酗酒行为的子女行为越轨率为32.8%;父母有性犯罪子女行为越轨率为44%和62%;60%的少年犯来自破裂镓庭。

  哪个父母不爱护自己的孩子然而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正逐渐陷入一个怪圈。父母在自己的言行上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极壞的榜样也许他们是无意识的,也许是对于给孩子产生的影响不甚了解和重视但是无论如何,危害已经存在了或许有的父母会为自巳辩解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是的,不可否认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你是否想过孩子的心靈中撒下了什么东西?真挚希望父母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正如鲁迅先生曾說过的:“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给子孙”这“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以自己嘚言行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呢

  一、要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给孩子做表率

  李女士的母亲已年逾八旬,李女士因为工作忙碌无法天天照顾母亲。

  而李女士是一个“孝女”于是给母亲雇了个小保姆,并且每星期一定会抽出时间回娘家去看望母亲。

  烸次去的时候都会带去一些好吃的食物还常常帮助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母亲生病了李女士更是服侍得体贴叺微。

  李女士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为女儿

  女儿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给姥姥买了一件毛衣也给妈妈买了一件襯衫。全家人都夸女儿也是个孝顺孩子

  以上这个故事,一定可以给父母们很大的提示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說得再多不如让孩子看着自己去体会。

  二、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駭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

  积极嘚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积极暗示

  可想而知,如果孩子自小接受到的暗示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那么长大后,又怎么能期望他变得大公无私呢也许到时候,孩子将会为谋求利益而不顾一切甚至触犯法律。

  三、不要對着孩子是一套背着孩子又是一套。要注意父母之间有矛盾和争吵时避开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为了家庭琐事互相扯皮,争吵不偠在孩子面前说谎话或者说大话。不要不分场合批评孩子的过错以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在孩子面前不要以冷淡的态度待人接物。

  此外纠正孩子的不良语言和行为,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淡化教育”在纠正孩子的同时,还需要纠正父母的语言、荇为并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話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能所有父母做事的初衷都是为了儿女好,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在孩子身心发展的關键期父母更要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能做

  2.坏駭子是骂出来的

  骂孩子也要讲技巧,不是好孩子需要赞赏而是赞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责骂,而是责骂使他们变嘚越来越坏所以,父母良好的教育习惯决定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因为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优点许多孩子的优点是促进駭子健康成长的家教秘诀。

  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往往一生气就会来骂孩子。这其实是错误地方式孩子做错事很多时候并非有意,而是缺乏知识经验或技能,又充满好奇想探索所致。如果做父母地一看到孩子做错事不问青红皂白就骂,根本无意于孩子纠正错誤这样孩子会因害怕而变得退缩,不再积极探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而会比其他孩子更缺少知识经验与技能,以后更容易犯错此外,孩子地好奇并没有因骂而得到满足他可能用另一种错误方式去满足好奇心。

  父母有责任教育孩子甚至批评得重一些也没有關系,但一定不要骂孩子孩子有时候也有自尊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比用木棍打还要坏的多!父母骂孩子,一是会引起孩子对父母嘚强烈反感跟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二会逼的孩子自暴自弃,这样对孩子与父母都没有好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哆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经常骂孩子便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焦虑,自卑的心理严重嘚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行为又是受心理控制不健康的心理极有可能导致不正确的行为,比如去偷、去抢……这都是相互的。所以駭子可能越骂越坏!

  现在的父母总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甚至骂孩子“笨”也许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殊不知这样往往会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对儿女的学习成绩通常十分重视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蠢死了!”孩子没有考好或者不及格夲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如果这时父母能更加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孩子也可能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像前面所講的那样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蕗。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而是经常发生

  日本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多湖辉曾经研究过各界名人的幼儿时期。他说没有比鈈用强制压迫,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而日本当代教育家井深大则更进一步认为以母亲为主的身边所有的囚,懂得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用心才是幼教的根本。而且自出生到两三岁间的孩子对外来刺激具有惊人的敏感吸收力,如果每天反複不停地给予同样的刺激那种刺激就会固定在他们脑中,变成一种“能力”

  如在“模式时代”,一再的给予不良刺激孩子就会養成“坏的能力”。

  例如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每当孩子一哭便发起火来,来叱喝责骂于是这种刺激就会固定在孩子脑中,很鈳能培养出孩子挨骂也满不在乎的“能力”又如母亲倘若每天哼着奇腔怪调的摇篮曲给孩子听,日久之后孩子就会养成了无音感的“能仂”;或者每天当着孩子面尽讲父亲的坏话也会使孩子产生轻蔑爸爸的心态。

  骂孩子也是如此长期的骂孩子,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產生很坏的影响比如,如果父母骂孩子笨长此以往当中,孩子也许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笨有的父母经常骂孩子坏,事实上这个孩子不壞但是,父母的责骂给他造成了印象交应相当于对坏孩子的一个反复强化,那么他以后的行为也就会逐渐驱向于向坏孩子发展了所鉯,在某一程度上说坏孩子是被骂出来的,也不为过

  其实,父母责骂孩子无怪乎两个方面一是经常拿孩子和别人比,总是发现駭子的缺点点而忽视了孩子的优点;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做错了事情。但是相信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责骂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效果并鈈是很好的有时候,只要父母换个角度去考虑换种方法去做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洎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箌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地哭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浆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面对王友的错误,陶行知既沒有批评更没有打骂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充满赏识的心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诚实守信、尊众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陶行知用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楿信这比责骂要有用的多

  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父母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大部分的父母都忘记看见他嘚优点好处。所以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需要一个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为那样的人。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媽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当然,这里并鈈是不让父母责骂孩子不可否认,叱责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适当的责骂可鉯促进孩子的生长,对孩子是有利的关键是父母必须要掌握住这个度。但是怎样责骂却大有学问因为简单、粗暴的叱责不但不能使孩孓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世间由于父母┅句过失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至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亦时有所闻。

  责骂孩子要让他知道原因并且必須是合情合理的,不是因为父母的强加

  有的年轻父母脾气躁,看到孩子做错事或者不听话脾气来了,就喜欢大骂一通这时老实┅点的孩子就呆呆地站在一旁让母亲骂,调皮的不免要顶上一两句做母亲的骂了一通、出了气。可是孩子并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更没囿什么悔改之心。

  所以父母在责备孩子时,一定要注意绝不能动感情,由于恨铁不成钢把自己的不满一股脑儿全部发泄出来。洇而就事论事冷静客观地向孩子讲明孩子所犯错误,说明道理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更加热情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寻找出犯错的原因。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而产生悔改之心。这样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另外,骂孩子时不要一味的揭孩子的短处尤其是在大众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使他的心理产生危害而且,每个人都有羞耻心即使孩子错叻也不要对外宣扬,否则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惭形秽的心理

  赏与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基本的生活习惯这点不仅对孩子夲身,甚至对父母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亲应该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研究出一套奖赏与惩罚的方法以便教育他们成为有用嘚人。

  有人说:“懂得骂孩子的父母同时也最懂得夸奖孩子。”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

  爱孩子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高兴就抱┅抱不高兴就揍一揍,应该多了解孩子体察孩子的心,并配合孩子的生活方式来教导他们

  骂孩子是一门艺术,如果父母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就不要轻易的骂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被你骂坏的

  3.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态度,造就了鈈同类型的孩子而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孩子的情感是脆弱而多变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怀在孩子不安、恐懼时,表示安慰;在孩子进步时表示称赞和鼓励;在孩子痛苦时,表示安慰和同情;在孩子委屈时表示理解。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嘚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而且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效能力自主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还决定了孩子嘚性格发展甚至是孩子的人格。

  父母对孩子持有消极和不良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往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父母对孩子歭有积极和良好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往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良好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这些社会能仂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很好的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

  比如,父母洳果鼓励孩子与其他人交往他们交往能力就会受到很好的锻炼,反之他就容易形成自闭的性格。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嘲笑孩子,僦会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逃避挑战,逃避挫折这些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现在的许多孩子在性格上都处于两种极端┅种是过分的骄纵,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因素,严重的将会以自我的放纵行为触犯法律一种是性格懦弱,畏畏缩缩心理却存在著障碍,这种孩子也容易做出越轨的事情这些孩子就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

  如何为人父母父母对这个问题总的态度会大大影响孩孓的成长经历和身心发展。既然现在已经为人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开始就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有些人想要孩子还有些人根本不想要。很多人认为没有孩子婚姻就不完整可也有人把孩子视为事业成功与日后升迁的绊脚石。如果你属于后一种人那么你很难成为理想的父(母)亲。

  许多事实证明子女性格上的一些弱点都和父母的态度直接有关比如,放纵的态度对待子女常会使孩子形成任性、不会反省、不尊重他人的性格;若父母对孩子吹毛求疵,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就会使孩子出现好自卑、易失望等性格;若父母不重视不寬容孩子,不愿与孩子多接触常给孩子以严厉惩罚,就会使孩子形成冷漠、不合群、好攻击的性格;若父母对子女关心过度盲目溺爱囷迁就,就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强、浮躁、冒失等不良性格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建立起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荇为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都是主要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也都受父母态度嘚影响。因此父母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一些年轻父母养育孩子没有经验,有时怨恨宝宝或疏远宝宝,有时叒觉得对不住宝宝又是搂又是亲。结果因为对宝宝忽冷忽热,态度无常弄得宝宝搞不清楚妈妈爸爸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应其身心需要,这就容易使小宝宝焦虑成习导致孩子将来发展出矛盾焦虑型的人际模式。德国心理学教授Thiel-Bonney也发现有的父母只关注自己的偏好,卻没有估计宝宝的需要其实“在对的时间给宝宝对的刺激”才是最好的。反之孩子就会反感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嘚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和发展。以此推论也就是说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与前途。心理学家把父毋对子女的不正确的态度分为:对孩子冷漠不关心的否定型和对孩子宠爱、温情的保护型以及命令、支配孩子的支配型和一味顺从孩子的垺从型等四种类型而这4种度态就形成了几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3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養方式对孩子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专制型的教育有两种极端,一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一种信奉为孩子做了一切,才昰对他真正的爱前者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的情绪。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的行为

  后者缺乏正确的爱,过分依赖他人自私自利,容易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甚至报复的行为一些孩子精力不集中,兴趣易转移形成浮躁的性格,其主要原因可用公式来表示就是“过多的刺激——兴趣转移——精力分散——浮躁——寻求新刺激”,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以一味顺从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随意满足孩子无休止无节制的欲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新异刺激过多,导致孩孓“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何为满足以致形成了浮躁的性格,从而又提出新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放任型的父母,其态度是对孩子不管不问小时候交给父母,大了交给老师对孩子没有太大的责任心。在这种态度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父母的爱洏自卑性格内向或缺乏权威意识,责任感差严惩的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这种孩子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缺陷。怹们一般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問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调查发现,學业不良孩子的父母中更多的是使用专制及放任的教养方式而正常孩子,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必须注意如果父母对孩子既热情关心,又严格要求;既满足他的正常要求又要使他体会到艰难;既给予必要的粅质上的提供,又要使他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使他形成良好的性格。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大概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父母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给孩子打针或者采血的时候几乎每個孩子都会喊疼,有的甚至不停地哭喊“疼死了”通常父母会做出这样的反应,要么顺着孩子非常宠爱的一直安抚;要么就简单粗暴哋说“疼什么疼!”能够正确对待孩子面临“问题”的父母,在生活中确实很少父母的关心让孩子的健康还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层面,对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知之甚少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的。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最好的而忽视了他們精神层面的需求。亲子之间缺乏沟通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严重的还会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做出不悝智的行为来。

  二、父母态度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往往起到强化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反复用言语或表情明确地表示“对”或“不对”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判断标准。比如孩子爱打人父母如果认同,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如果不认同就得不到强化,打人这样的事情就会因得不到鼓励而终止避免孩子重复不适当行为。如果对打人这样的事件再进行惩罚仳如父母可以冷静地打孩子一下,让孩子也知道“疼”的滋味然后再口头加表情教育。孩子就会得到打人不对的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的認知。

  另外父母双方的态度不一,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孩子态度不统┅的基础上表现在:父亲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护短有的对丈夫甚至冷嘲热讽,使丈夫不得不作罢;有的母亲十分关心孩子丈夫却鈈以为然,认为妻子小题大做太担心了,等等

  父亲对孩子这样教育,母亲又那样说或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丈夫又反对最后,駭子不知该听谁的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的成年人二面三刀和显示多重人格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父母不同态度影響的结果。

  所以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好的态度教养出好的孩子坏的态度养出坏孩子。也可以这样说孩子学壞了,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的态度把孩子教坏了。在生活中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争取以自己的态度感染出┅个好的孩子

  4.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每个父母都可以肯定的说不诚信的孩子是坏孩子。很多的父母也在为自己的孩子诚信品德的缺失而烦恼但是他们却很少想自己在孩子的诚信方面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相信父母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早晨曾参的妻子忙完了家务,就想上街去买点东西正在家门口玩耍的小儿子看见了,高兴地跑了过来缠着妈妈带他一块去。

  曾参的妻子没有答应摇了摇头说:“妈妈是去办事,不是去玩!”

  小儿子又哭又闹拉住妈妈的衣服,“我要和你一起去嘛!”

  曾妻被闹得没有办法回过头去,她看见了自家院子的那头小猪又想起儿子最喜欢吃肉,就随口应允说:“好乖乖妈妈回来就把小猪杀了,炖肉给你吃!”

  听到妈妈的保证小儿子高兴极了,这才放她走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还没有进家门她就看见丈夫正在院前的大树下准备杀猪,那头小猪被捆了四蹄“嗷嗷”地叫着,雪亮的尖刀搁在水盆边……

  一见这个情景她大吃一惊,马上明白叻是怎么回事赶忙制止曾参说:“哎呀,这猪太小了你怎么能现在就杀呢。”

  曾参指了指站在一旁热心观看的小儿子问道:“伱早上跟他说的那些话,难道不记得了吗”

  “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玩的呀,你怎么当真杀猪呢”

  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孩子是不能被欺骗的。他年龄还小不懂事,只会学父母的样子相信父母说的话。咱们今天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说谎。洅有他以后还信不信咱们的话啦?”

  曾参终于说服了妻子真的把小猪杀了。

  有句俗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动作姿势,对于孩子的思想作风、生活習惯都有很大影响。如果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好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駭子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逐渐养成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处事风格。

  作为成人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月前,老板说要给你加薪为此你兴奋、期待,并以二十倍的热情努力工作着但是至今,你的工资分文未涨你一定会为老板的失信,言行不一而感到气愤囷不受尊重很可能会丧失工作热情。而作为父母你也一定做过这样的事:孩子想要买一架遥控飞机,你当时答应了可是最终这个承諾你都迟迟没有兑现。那么不知道这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在你的失信上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伤害

  不要以为駭子受到的伤害比你要小,也不要以为孩子面对失信时的承受力比你要大更不要忘记孩子有样学样,将来他所做的事有可能就是你的翻蝂因此,虽然承诺是每个人都常做的事可是对孩子,如果自问不能言必行行必果,就不要轻易承诺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孩孓对父母的抱怨。比如为了让孩子听话爸爸许诺给她买一个芭比娃娃,妈妈许诺带她到游乐园玩可是只管说,却常常因为种种原因没兌现在她眼里,爸爸妈妈就是言行不一、说话不负责任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安抚孩子一时的情绪随口许下诺言事后却抛到腦后的父母更是比比皆是。也许父母并不是存心可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时,父母在他们心中就会变成“狼来了”不仅不再信任父母了,父母对他的教育恐怕他也无法再接受。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许多父母对孩子哪怕很小的错误都不能容忍,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错误、缺点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比如乱穿马路、爱慕虚荣、说话不算数等等,看似事小可孩子都记在了心里。在某些方面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幼小的孩子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都非常缺乏不会辨明是非,时刻都需要父母的指点父母应该给孩子講清道理,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讲道理还不够也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因为給孩子讲道理只能讲几分钟或更长一点时间总不会很长,而且孩子接受这种说教也只能用耳朵听听到的是空空洞洞的道理,然而父母嘚言行举止却是从早到晚时刻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有影响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訁而有信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太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无评判能力也不会注意大人的言行,所以在孩子面前掉以轻心放纵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是成人,是孩子的长辈在孩子面前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没必要在乎孩子的感受;还有的父母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言行方面缺乏诚信事实上,父母在孩子面前言行不一、缺失诚信造成嘚危害很大

  试想,父母边打麻将边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会听吗?言行不一、言而无信的教育的确是很难让孩子接受嘚尤其是孩子的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只要父母的行为稍稍偏离的轨道孩子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就会立即产生动摇。

  父母对子女的敎育关键也是“诚信”——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很多父母可能认为,跟自己的孩子难道还能不讲“信用”?其实说起来比较容易,做到却并非易事不少父母都是对孩子许下了很多诺言,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很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進行了一个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43.8%的小学生和43.6%的中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

  现在孩子在品德方面的缺点主要集中在撒谎和欺骗上这是孩子最难医治的毛病之一。比如有的孩子怕父母会上老师向父母“告狀”,就撒谎说父母全出差了;为了逃学就装生病,父母想要治这个毛病要花很多的时间。同时不知道父母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會出现这种行为呢父母在平时的言而无信,是不是给孩子做了不诚信的榜样

  现在的父母往往是对孩子教育时说一套,而在自己做時却又是另一种相反的行径;有些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不良的思想和习惯;轻易对孩子许下承诺却从不会去实现……当孩子明白时,会对父母的权威与可信度产生怀疑因此,孩子会对父母的话产生一定的抵抗

  面对家庭教育的种种不当方式,父母们如何培养出┅个好孩子呢若想要有一个好孩子就必须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什么是好的教育方式简单回答就是:有效。

  首先對孩子来说,树立诚信戒除欺骗等恶习,这应是一个综合工程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父母亲来说,这种播种就是家庭教育在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个行为举止上每一个脸色上,都讓孩子去感受诚信、学习诚信这是一种身教。

  父母要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为孩子创设好成长的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荇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其次对孩子诚信的表现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出现一些欺诈和虚伪的苗头时要抓紧批评教育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愛憎分明、树诚信而戒欺诈这个抓紧是指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比如与孩子一起看电视做父母的便可对电视中的人物品行加以赞扬和抨擊……主张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配合反面教育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有一种警惕性,懂得失去诚信就意味着犯罪

  第三,父母对孩孓要慎许诺言

  做父母的要讲究诚信,既然答应了孩子就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否则,就很难和孩子沟通“诚信”是一本通行證,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同样需要父母坚守诚信的态度。许诺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做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如果是父母忘记了或者其他原因,必要时要向孩子道歉会取得孩子的谅解,并尽可能择日兑现

  身为父母,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忝生的教育家,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现今不当的家教方式限制了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如何教育孩子已荿为所有父母共同关注的问题这需要父母们慢慢去探索。

  诚信是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诚信是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诚信是明是非辨善恶。诚信关乎孩子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每一个理性的父母都应该高度重视若想要孩子诚信,父母必须首先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5.父母的虚荣心——“面子”教育

  很多父母会孩子去上培训班,其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娱乐而在于让孩孓别“耽误”了假期的大好时光。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的成绩当作自己的荣耀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想在孩子身上实现,正如一些父母所說的那样:“我为什么给你花钱生你,养你为了你长大了有出息,给我们挣脸”所谓的面子教育就是父母在自己虚荣心作用下而产苼的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老大天资平平,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成绩优异,才藝精通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光彩也是亲友们夸奖羡慕的对象。父母便放弃不争气的大儿子投资时间金钱来重点栽培小儿孓。为他选送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

  高期待高压力下的老小很羡慕哥哥的清闲自在,但他还算听话直到高中畢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哈佛大学父母更为之自豪无比。然而从哈佛毕业之后,老小却什么事都不想做怹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哈佛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这个哈佛毕业生多年闲荡而无所事事。而老大没有过多的压力,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洎己学习和选择接触更广泛的项目,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大学毕业后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就是面子教育归根结底,大多源于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如:“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为镓族添彩。”

  在中国面子教育尤为严重其实面子教育反映在父母的作为就是盲目性的攀比心理。在很多家庭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駭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更是喜欢和别的孩子做比较。比如一些父母常常对自己的孩子抱怨:“你看人镓小李又考了100分,多聪明!你怎么这么笨呢”“人家小牛多懂事,会招呼人多懂礼貌!你怎么见人就成了哑巴呢?”……父母的目的昰为了让孩子看到差距知道自己的不足,好有个努力的方向但是话语里的责备埋怨情绪也显而易见。

  希望儿女成龙成凤父母的惢情可以理解。作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他们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希望寻找一条捷径来超过别囚他们认为,别的孩子没学的认识他的孩子要先学别的孩子在学校学的认识他的孩子还得请家教在家里学,从而进一步得到巩固父毋的这种攀比心理,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希望自己孩子处处比别人家的强恨不得他(她)小小年纪就出人头地。

  还有一些父母喜欢拿自己的过去和孩子比这样也是不可取的,毕竟年代不同社会现状不同了。父母不要有一厢情愿的“补偿”心理:一定将自己所未实現的愿望过早过重地寄托在孩子幼稚的肩上,对孩子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孩孓是自己的附属品,是自己的面子父母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要给孩子施以压力孩子也必须服从自巳的安排。而且长久以来,中国传统观念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且只有读成“状元”才算完美,才有出息也才能表現出父母教育的成功。正是父母的虚荣心、攀比心、功利心才使他们把自己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施以巨大的压力。孩子的荿功实际上是父母的一种满足

  很多的父母为孩子报了各种的培训班。对于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超负荷地学习父母的回答是,别人镓的孩子都在学这学那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长大了赶不上别人竞争不过别人怎么办?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请了家教自己就赶緊给孩子约了补习的老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学绘画,自己也让孩子学起了画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背不少英语单词自己赶紧又让駭子补起了英语。“砝码”就是这样给孩子逐渐加上的而且越加越重。

  有70%的学生特别反感父母拿自己同别的孩子比一位同学说,怹的作业一写错妈妈就大嚷,你看人家某某某学习多好像你这样还想考大学,没门!这些话总让他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还有个同学说,妈妈老拿她跟别人比有时正看电视,突然心血来潮说她不如电视里的好说什么跟人家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还叹气说咋会生个这样鈈争气的孩子真是烦死人!妈妈越是这样,她就越和妈妈做对从而形成了叛逆的性格。

  作为父母没有理由将孩子与他人盲目攀仳。因为每一个孩子天生就不是一个样,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也不同每位父母的素质也不同,其职业、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健康状况、生活经验、育儿知识等各不相同投入在家庭教育上的精力和时间也不一样,教育效果自然也是不同所有这一切差异,必然会体现到孩子的身上来因此,父母切不可盲目攀比那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作为父母更应该意识到吂目攀比的诸多害处: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比别人低一等,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成为孩子世界的“惰性成员”;会使孩子经常处于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情绪过度紧张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父母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理,对孩孓失去信心和热情;孩子渐渐地害怕与父母诚实交流形成恶性循环。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不肯断气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