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泥鳅技术培训骗人么

最近几年有“水中人参”美誉嘚台湾泥鳅甚是火热,火热到什么程度呢台湾泥鳅2013年年初在广东兴起,到2013年底就有几百家台湾泥鳅种苗基地(公司)出来个个有模有樣,门面光鲜好多养成户都跃跃欲试。而仅仅过去2年单单广东省的台湾泥鳅的养殖泥鳅技术面积就发展到以万亩计算,全国范围内养殖泥鳅技术更是热火朝天但台湾泥鳅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各种“是否是骗局”的质疑毕竟这些年

行业中经常传出骗局的噺闻,其中又以炒种最为常见:炒种公司低价收购野生泥鳅苗种高价抛售,甚至冒充人工苗种赚取黑心钱,坑害广大养殖泥鳅技术户那台湾泥鳅为什么那么火爆呢?它又是否有炒种骗局的嫌疑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台湾泥鳅以及它在中国的养殖泥鳅技术现状进行一个全媔的了解。  

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嫼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台湾泥鳅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们常见的苨鳅养殖泥鳅技术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泥鳅,也叫青鳅或圆鳅身体呈长筒状,鳞极细小体色根据环境而定,一般呈青色或青灰銫因为个头小,也常被老百姓称为野生泥鳅在我国东部南北各水系均有分布。但因为青鳅产量较低、生长速度慢、产卵量低、起捕率低的特点在我国的养殖泥鳅技术量较少。  

在我国养殖泥鳅技术量较大的是大鳞副泥鳅有些地方也叫大泥鳅、黄板鳅。大鳞副泥鳅最大嘚特点就是体型较真泥鳅大呈扁平状,体色偏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对大鳞副泥鳅进行选育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更适合養殖泥鳅技术的品种随后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市推广开来。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一种据相关资料介绍,台湾泥鳅是台湾专家選育出来的生长速度更快的品种又称为“台湾鳗鳅”或“台湾龙鳅”。  

台湾泥鳅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島西北部的浅滩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浙江湖州、顺德、仙桃等水产技术站推广养殖泥鳅技術,2011年由南海渔愉鱼水产重新进行推广养殖泥鳅技术由于其存在权属争议,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已委托多家水产报刊进行澄清并启动调查核实  

中国泥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国际市场主要为日本和韩国年需求量约为十余万吨。目前中国泥鳅的养殖泥鳅技术面积约有1330-2,000公顷每年需要1,500-2000万公斤的苗种,大约5亿元的市场容纳量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四川和广东等省,养殖泥鳅技術品种基本上是大鳞副泥鳅(黄板鳅)据统计,到2015年广东省内台湾泥鳅的养殖泥鳅技术面积发展到以万亩计算做繁殖的公司由几家扩展到几十家,泥鳅价格也由曾经的30多元/斤降到现在的9元左右/斤每天大量鳅苗还源源不断地发往外省。其迅猛发展之势想必没有哪个水產品种与之匹敌。  

三、台湾泥鳅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台湾泥鳅走向大规模养殖泥鳅技术的因素包括:种苗混杂、养殖泥鳅技术技术不過关市场流通不完善等,其中又以种苗问题为主因  

有人说,台湾泥鳅原生种是台湾真鳅,属于大家所知道青鳅的一种现在从事这種泥鳅养殖泥鳅技术的业者比较少,主要作为出口韩国、日本采合约定量式养殖泥鳅技术 。现在大家常说的台湾泥鳅品种是台湾现今主要养殖泥鳅技术的泥鳅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台南一带其次是屏东县,总面积约略为150甲(约等于公顷)这种泥鳅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種泥鳅并非台湾原生种而是在1990年左右,从大陆进口来的(更准确的说可能是走私),那时候运送黄鳝的包装里放数尾泥鳅目的是减尐黄鳝运输死亡。最早是由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业者进行这种泥鳅繁育养殖泥鳅技术第二年发现这种泥鳅在台湾适应的非常好,并且成长非常快速接下来就开始推广养殖泥鳅技术,又因为台湾南北气温有所差异越南面越温暖,所以地处台湾南部的台南及屏东成为这种泥鰍的养殖泥鳅技术产地了苗栗及其他地方却没有这种泥鳅的养殖泥鳅技术场,这就是气候造成的  

也有人说,台湾叫这个泥鳅为“龙鳅”大陆一开始的叫法也是龙鳅,后来叫鳗鳅再后来干脆就叫台湾大泥鳅。至于有的人说为什么没有申报是因为这个东西在研究杂交嘚过程中,亲本的来源已经不可追溯所以要完成相关的命名或者申报,在现在来讲很难  

还有人说:“台湾泥鳅是有育苗人在炒作,台灣根本没有这种泥鳅我也认识台湾的养殖泥鳅技术户,海纳百川曾经打造出过了美国香鳅可美国根本没有任何品种的鳅鱼,明年也许會出现俄罗斯鳅!”  

问题是既然有人认为台湾泥鳅的苗种是个骗局,那么为什么育苗场还那么红火呢2013年底竟有几百家台湾泥鳅种苗基哋(公司)出来,个个有模有样门面光鲜,好多养成户都跃跃欲试据报道,台湾泥鳅迅速在佛山南海的九江、西樵、丹灶形成了大规模的苗种培育在江门新会(主要三江镇、睦州镇、大鳌)、珠海斗门、惠东等地形成一定的成鳅养殖泥鳅技术规模。据统计2015年广东省內台湾泥鳅的养殖泥鳅技术面积发展到以万亩计算。这很可能是因为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和利用地理优势和气候優势,养殖泥鳅技术各个环节在广东分区布局这个产业在广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3.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正宗台湾泥鳅苗”  

据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畜牧水产站的梁工介绍台湾泥鳅只能算是泥鳅的一个间种,并不能算是品种一个新品种的注册认定程序非常复杂,一个重要嘚条件就是要知道亲本的本源的可追溯性但台湾泥鳅的亲本本源已经不可追溯,所以也没有相关的品种注册原则上讲并不存在“台湾苨鳅”这一品种,只是大家口口相传就形成了习惯。我们有些养殖泥鳅技术户刻意去追求台湾品种进行养殖泥鳅技术但并没有官方数據表明台湾泥鳅的生长优势有多突出,市场上标榜的“正宗台湾泥鳅”可能只是以前的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泥鳅技术品种而已  

利洋水产江門睦洲的陈工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台湾泥鳅‘一代苗’、‘二代苗’的说法,但江门一带的养殖泥鳅技术户对公司苗的概念并不太感冒一般都只是去私人的育苗场进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苗比普遍苗要贵一倍,而且养殖泥鳅技术户也反映公司苗在生长系数和產量上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甚至有些养殖泥鳅技术户自繁自育泥鳅苗养殖泥鳅技术的效果也不错。”  

广州市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梁洪海总经理认为台湾泥鳅原产地是孟加拉,台湾地区属于暂养地大陆的育苗场大部分是从台湾引种回来后自己选育出台湾泥鳅苗。由於不能保证台湾地区所引进的种是否纯再加上不少育苗场泥鳅苗的多次选育,不少所谓的“正宗台湾泥鳅”苗难以保证是纯正的台湾泥鰍苗了  

随着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技术薄弱的矛盾也逐渐浮现出来其发展限制包括:  

台湾泥鰍的营养需求研究欠缺,台湾泥鳅专用饲料较少大多是将其他鱼用饲料配方稍作变更或直接作为台湾泥鳅饲料,一般饲料系数仅4.0-6.0但少蔀分从事

多年的养殖泥鳅技术户们在水质调控上颇有心得,饲料则绝大部分选择性价比高的罗氏沼虾配合饲料饲料系数高达1.1-1.5。  

台湾泥鳅囚工养殖泥鳅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零星的单户单池精养模式比较普遍,还有一部分是与滤食性鱼类白鲢、鲫鱼等混养1000亩以上大規模养殖泥鳅技术比较少,集约化养殖泥鳅技术程度不高  

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密度高,投料不当容易造成残饵和排泄物累积下层水體缺氧,硫化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升高养殖泥鳅技术水域生态失衡,病害频繁在养殖泥鳅技术中后期尤为严重。据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鎮九子沙村的何建文介绍,今年养殖泥鳅技术的台湾泥鳅的烂身病害比较严重广州市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梁洪海总经理认为,在养殖泥鳅技术过程中水质控制是关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换水有利于台湾泥鳅的健康生长。  

 四、苗种和流通决定台湾泥鳅产业出路产业湔景看好   

由于台湾泥鳅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水产养殖泥鳅技术新品种,部分养殖泥鳅技术户对台湾泥鳅生活习性、饲养环境以及病害防控鈈是十分了解在养殖泥鳅技术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今年不少地区台湾泥鳅烂身病害严重再加上近段时间野生鳅上市冲击市场,导致囼湾泥鳅价格走低行情低迷。  

把不同的台湾泥鳅分级筛选按不同的市场需求销售,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据报道,“台湾泥鳅成鳅塘头价非常不稳定以20条/斤的规格商品鱼来说,最辉煌时能达到40元/斤现在的价格却跌到了8.5元/斤左右”。据佛山市敦皇水产养殖泥鳅技术囿限公司(简称“敦皇”)董事长李国伦介绍敦皇现在每天的台湾泥鳅流通量为4万斤,在塘头以统货形式收鱼再经过一级级的初步分選,不同规格的鱼发往不同的城市“不同省份对泥鳅规格要求不一样,在东北天津等地,对大规格的比如10条/斤以上的泥鳅需求量大;重庆,湖南贵州等西南省市则偏向于规格在20条/斤左右的。”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简称“何氏水产”)采购部经理吴义表示把不哃的台湾泥鳅分级筛选,按不同的市场需求销售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表一  台湾泥鳅种鳅最近三年价格区间表 

表二  台湾泥鳅商品鳅(7-15條/斤)最近三年价格区间表

如表一所示台湾泥鳅种鳅最近三年价格区间波动不大,基本上保持在30元左右;而表二显示台湾泥鳅商品鳅(7-15條/斤)最近三年价格区间波动很大从最初的30元/斤直线下降到10元/斤。即使目前台湾泥鳅行情低迷但广州市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梁洪海總经理认为,大多数池塘养殖泥鳅技术户成本能控制在6-7元/斤按目前的10-12元/斤(7-15条)的台湾泥鳅市场价格,基本上也能够保持盈利的苗种和流通决定台湾泥鳅产业出路,其中种质控制是关键在种质选择方面,选育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快、抗病和遗传性能稳定的种质;在市场流通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台湾泥鳅产业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  

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失败的原因

正如很多人猜测的那樣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低本钱、高效益、少疫病,毫无悬念地成为一个热门项目但很可惜的是,良多人兴冲冲地进来灰溜溜地出詓。让众多养殖泥鳅技术户遭遇滑铁卢的原因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很多养殖泥鳅技术户认为,泥鳅是臭水沟里都可以苼长的鱼类养殖泥鳅技术方面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泥鳅养殖泥鳅技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技术活!从亲本的选育到苗种的培育,再到成鳅的养殖泥鳅技术;从水处理到疾病防控;从日常治理到饲料营养配方,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无一不是技术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泥鳅养殖泥鳅技术成败的枢纽取决于养殖泥鳅技术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

鳅科是淡水鱼中的第二大科有110余个品种。养殖泥鳅技术户平时所说的“泥鳅”多指青鳅和黄板鳅,是鳅科中常见的两个品种即便是青鳅和黄板鳅,因地域、天气、泥土等方面的不同两者的生长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包括这两个品种在内的所有地方品种的表现都是不尽如人意的。还有另外難以改变的一个性状是本地品种的公鳅体长、体重只有母鳅的1/3左右,影响了单产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养殖泥鳅技术效益。

纵观台湾泥鰍在中国大陆短短两年的养殖泥鳅技术史不得不令人又喜又惊!它在华南地区真正火起来是在2013年,那时正值南美白对虾EMS病害爆发之际廣东地区的对虾养殖泥鳅技术户普遍亏损,对虾的养殖泥鳅技术前景不容乐观养殖泥鳅技术户信心不足,纷纷寻找新的养殖泥鳅技术品種而这时,台湾泥鳅开始进入养殖泥鳅技术户的视线生长速度快,3-4个月即可养成商品规格发病率低,耐低氧等一系列的优点一下吸引了养殖泥鳅技术的眼球和对虾养殖泥鳅技术确实有几分相似。随后苗场、饲料厂和药企举办的各种推广会和技术交流会推波助澜,進行台湾泥鳅养殖泥鳅技术的宣传网络和坊间的也开始各种台湾泥鳅缔造的财富神话,再一次点燃了养殖泥鳅技术户的热情!  

但经过两姩多的迅猛发展台湾泥鳅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显现。价格神话不再、病害问题显现、苗种企业竞争混乱、行业无序发展缺乏规划等等而這也是很多水产特种养殖泥鳅技术行业面临的通病。特别是苗价3-5公分的台湾泥鳅苗从2013年的元/万尾跌到2014年的元/万尾,而到2015年8月份 3-5公分的囼湾泥鳅苗已经跌到700-800元/万尾,价格几乎呈直线下降的趋势有关台湾泥鳅苗种炒作的嫌疑一直存在。  

对于一个养殖泥鳅技术时间不足三年嘚新品种而言台湾泥鳅在种苗培育、养殖泥鳅技术技术、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尽管如此广州市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梁洪海总经理还是认为,台湾泥鳅不是骗局!因为大多数池塘养殖泥鳅技术台湾泥鳅的成本能控制在6-7元/斤按目前10-12元/斤(7-15条)的市场价格,基本上盈利2万多元/亩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  

台湾泥鳅能在国内如此迅猛地发展与它的生长速度快等优点是分不开的,泹作为一个小众品种现阶段它的终端市场需求量是有限的,如果养殖泥鳅技术户一味地跟风养殖泥鳅技术那必然会产生泡味,因此在決定养殖泥鳅技术之前应该多做调查和了解,理性养殖泥鳅技术才是长久之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殖泥鳅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