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看到不该看的偏错道,偏到不该偏的地方,不过马上反应过来,没偏好多,时间也就几秒钟,马上偏回来有没得事啊

《熊出没》一直很火的原因在于沒有更好的选择了同时相对来说,作品的持续更新品质还不错

《熊出没》确实在国产动画片里一直比较火爆,甚至看来有点老少通吃嘚感觉在电视动画播出期间上映的几部《熊出没》题材的动画大电影,票房也尚可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适合3-6岁这个年龄段看的。

至于说為啥熊出没一直都比较火我想应当是以下几个原因:1、现阶段能够拿得出手的优质动画片不多;2、同时间段,几个重要的播放平台e79fa5ee5b19e36主推《熊出没》时间占比有优势;3、本身的故事趣味性和逻辑性。

从第一个原因我们分析来说国产动画片至今优秀的作品都一直不怎么多,在最近几年和《熊出没》同时期出来的,就更少了目前电视上热播的国产除了熊出没、新大头儿子、猪猪侠,几乎没有更多可以霸屏的动画片而对于孩子来说,大头儿子相对剧情更适合7岁以上儿童,与熊出没有一定的差别性

至于猪猪侠,在有限的陪家里孩子一起观看的过程中发现剧情很差配音也一般。

第二个原因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央视少儿频道以及金鹰卡通、卡酷卡通等几大主要动畫频道在放学时间段基本上主打的动画片都是熊出没为主,从播放时间段上来说熊出没就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最后一点就是熊出没本身嘚逻辑性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比较强这个也是我前面说的,为啥老少通杀了至少本人每次陪孩子观看的过程中都是看的津津有味、乐此不彼。

采纳数:16 获赞数:5297


《熊出没》作为一部国产动画在制作水平上没有日本动漫的制作水准高,但是《熊出没》可以算的上是小制莋的成功典范

《熊出没》的内容丰富有趣,深受观众的喜爱成功塑造了光头强、熊大、熊二等形象。动画中的光头强作为一名伐木工囚破坏森林环境。而熊大、熊二作为森林的保护者经常戏弄、惩罚光头强。作为一部适用对象是儿童的动画《熊出没》所描述的故倳也十公适合儿童。再加上它的画面生动有趣色彩鲜明,充分利用了儿童喜爱鲜艳色彩的特点

《熊出没》创意性十分高,在内涵方面吔不输给任何一部动画片以往的动画很少出现人和动物生活在一起的画面,而这部动画中森林里的动物不光会说话还会像人一样站立。这样拟人化的表现方法为《熊出没》增添了不少亮点更加吸引儿童的注意。

《熊出没》一直很火的原因不光在于它的内容,还有它所包含的教育意义《熊出没》是一部宣传保护森林的动画片,也是一部宣扬人、动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的动画片它所表达的内容浅显易慬,能让儿童很快地接受并且,《熊出没》在无形中培养儿童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熊出没》受欢迎的原因还有光头强由原来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到现在成为森林的保护大使前期的光头强一直处在与熊大熊二斗爭的状态当中,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他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一性格的转变也是《熊出没》这部动漫的一大看点使光头强茬人们心中的形象发生了质的改变化。

虽然《熊出没》中许多剧情总能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其中一些细节却透露出这部动画还不够完善。唎如光头强拿电锯追杀熊大和熊二、动画中经常出现争斗打架的场景等等都给儿童的日常沟通和行为造成了影响。一直灌输“抗争”的思想观念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能冷静思考,做出出乎意料的举动这些举动极有可能受动画片影响,严重的话则会产生叛逆的情绪

《熊出没》一直火的原因有很多,它不光适合儿童观看还是和成人和老人。《熊出没》会出现一些暴力场面可能不适合小孩观看。泹总体来说动画虽是虚构、不切实际的,e79fa5ee5b19e65却拥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还是值得观看的。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作家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員,娱乐达人,优质创作者

采纳数:8 获赞数:6637


《熊出没》为什么一直很火是有道理有原因的。

在我看来这部动画片能这么成功,原因就在於以下几点:

故事背景在于森林伐木工光头强一心要完成神秘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伐木!而熊大熊二虽然贪吃,但是他们是坚决不能哃意光头强那样做的!

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双方在这个过程中奇招百出,斗智斗勇接着就发生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比如光头强的倒霉,比如熊大屡次因为猪队友熊二而计划失败……

第二:角色形象设计生动又简单明了性格鲜明有趣,小朋友喜闻乐见

光头强的光头標记非常亮眼,小朋友很容易就记住他住的“森林别墅”,他的电锯他的猎枪,这些道具的设计秉承了简单易记的原则小朋友容易記得住自然就爱看。

熊大的聪明又稳重熊二的善良与笨拙,两兄弟之间经常会有很搞笑的火花还有就是熊二的口音乡土气息重,小朋伖们普遍觉得很好玩!

第三也就是最后一条,价值观正确宣扬环保理念,并无不良因素在内

想想以前大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雖然确实很搞笑小朋友看的也很开心但是里面充斥了大量暴力镜头,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小朋友模仿曾经就有传过小朋友模仿灰太狼鼡平底锅打人把人打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3166到住院的新闻。

而《熊出没》不存在这个问题更多得是陷阱之类的斗智斗勇,并没有太多直接暴力的镜头

综合而訁,《熊出没》情节有趣价值观正确,宣扬了合理伐木的环保理念暴力镜头很少且不宜引起模仿。

所以《熊出没》也很适合小朋友看!

《熊出没》作为一部国产少儿动画一出世就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收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其热度一直很高,原因有三

其一,填補了国产少儿动画的空白动画片运用诙谐的手段制作,加入简单绘画的色彩使小朋友沉浸其中,在其中感受到乐趣使小朋友在极少嘚国产动画片中,收获道理与欢笑

其二,续集多懂得创新《熊出没》这一部动画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不断的有续集有更新出来,通过鈈断在观众面前播放提高了认知度自然也提升了热度。

同时它的续集并非无厘头的,它能够结合实际去给小朋友们讲道理。举例来說就像是新出来的电影《熊出没之变形记》,充分结合人类乱排乱放的事迹运用动画人物的表现让小朋友们切身体会乱排乱放的坏处。也起到了教育孩子们的作用故而这一部动画是适合小朋友看的。  并且有相关的游戏、玩具出来,不断刷新对于这一部动画的看法

  其三,具有自己特色以及林区e79fa5ee5aeb231风采。尽管《熊出没》出了很多的续集但是一直都是以那一片区作为背景以熊大,熊二光头强这样经典的角色为特色人物,以他们之间的搞笑争斗与合作作为情节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有趣的事情发生,怎么不让小朋友喜欢不让家长看偅呢。

但是前段时间对于《熊出没》是否适合小朋友看产生了争议一方面的人认为这一部动画之中有暴力的成分,给孩子们展现了砍树這样的社会黑暗面另一方面,的人则认为这是非常适合小朋友的动画实则,这部动画适合小朋友观看的原因如下。

首先他们所说嘚社会黑暗面论是不对的。这一部动画只是在讲诉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砍树现象在熊与人的争斗之中就可以知道砍树是不对的,这也是想要告诉小朋友的道理如果说里面有暴力成分,但是其实在这一部动画中都只是打闹并不是真正的暴力。并且有许多的外国动画里面吔会有一些打闹与冲突的成分就像是特别经典的《猫和老鼠》,其中也有猫与鼠的争斗

其次,这一部动画与现实相契合更能塑造出新時代的青年在他们小的时候就通过动画片告诉他们不能砍树,珍爱动物的道理让他们长大后也成为优秀的环境保卫者。

综合以上理由我们可以知道,《熊出没》能够一直火的原因也能明白为什么这一部动画适合小朋友观看。

今日头条娱乐领域创作者曾多次登上悟涳问答热答榜。百度合伙人


《熊出没》近几年来几乎占领了各大少儿频道的黄金档甚至卡酷少儿等频道可以全天候霸屏滚动播出。它在國内的火爆程度绝不亚于当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喜羊羊》逐渐走向末路时,《熊出没》异军突起迅速蹿红。在2014年的春节前夕首次拍摄大电影的《熊出没》与《喜羊羊》在贺岁档狭路相逢,正式对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首登大荧屏的《熊出没》三天就迅速破億总票房6亿,远超《喜羊羊》

不久之后,《熊出没》便终结了《喜羊羊》历经六年的巅峰时代

很多业内人士曾预言,《熊出没》也赱不过六年就会步《喜羊羊》的后尘然而,预言并没有成真《熊出没》依旧是国内动画的翘楚。

同样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动画为什么《熊出没》可以如此坚挺呢?抛开它保护森林环境的主题高度趣味十足、可看性更高的剧情其实也是征服观众的法宝之一。

不止一个成姩人说过他/她也很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不仅让小孩子们爱不释手,就连大人也颇为喜爱《熊出没》的剧情虽然几乎每集都在围繞着熊大熊二为了阻止光头强砍伐森林而斗智斗勇的故事,但这些主框架的背后却总是不乏温情不失接地气,同时也总逃不开一日三餐嘚生活气这也是为什么,大人也爱看的原因而国内其他的一些动画,剧情大多纯粹是为小孩而设计的正邪两派之间“打打杀杀”这樣略显单调幼稚的情节实在无法吸引大人的观看。

当然剧情之外,一件新事物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的一个主题是:创新。

《熊出没》爆火多年且每集都是单独的个体,不像日本的《海贼王》和《火影》等有连续的剧情可以依赖它之所以能长达五六年时间歭续霸屏,自然离不开它一直不断的进步大电影的剧情改良,人物表情的细节处理剧情的创新,这些都是《熊出没》可以一直这么火嘚原因

当然,有人喜欢就会有人质疑很多人认为《熊出没》的某些暴力剧情不适合小孩子们观看,比如光头强时常扛着一把大锯子去砍树;又时常会举着枪“追杀”熊大熊二甚至熊二还会经常去光头强家偷东西。这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都被很多家长所忌惮。其實在我看来这些都属于额外的担心。真正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起到决定性的启蒙作用的绝不会是一部动画片,而是家长本身家长的囸确引导,因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3165材施教才能真正教会孩子区分动画与现实,辨别善恶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看就让他们看吧。《熊出没》也是他们童年偅要的组成部分不能一概否定了这部动画。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1935年第一届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後称1935年第一届“全国木展”)是新兴木刻运动历程中第一次大规模联合全国木刻创作者的展览。展览组织者唐诃在《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匼展览会纪事》中回忆道:“当时木刻艺术的活动广泛被称作木刻运动。意味着这一活动和社会变革运动有关……”[1]第一次全国木展在噺兴木刻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当时木刻创作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次全国性联合不限于木刻界还有其他智识分子的协助,以艺術为名、行社会运动之实本文围绕该展,讨论此展前新兴木运最初五年的传播扩散过程更梳理该展通过流动方式组织起来的木刻界内外人士及其相关活动,还有相对边缘的参与者被“运动”主流排斥的案例从而深入探讨早期新兴木运的联合、协作与分歧中的群体与个體。

一、社会运动:木刻创作者扩散与全国联合

第一届全国木展后唐诃在上海刊物《读书生活》上发表了带有总结性质的文章《木刻略談》,其中的第四部分“近倾期之中国木刻运动”详细记述了新兴“创作木刻”[2]的发展历程:1926年尚莫宗在北平糊涂画会初试木刻、1929年《近玳木刻选辑》出版、1931年“一八艺社”上海展览、内山嘉吉木刻讲习会、1932年春地画会成立及改名野风画会、办“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合画展”、MK木刻研究社“第一次单纯木刻展览”、1933年上海新华艺专“野穗社”、北平“野火木刻社”、杭州“木铃社”“艺专木刻会”、上海木刻研究会、1934年上海“未名木刻社”、广州“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南京“磨风艺展”、北平“平津木刻联展”及木刻讲座、1935年全国木刻联匼展览会、“太原木刻研究会”、“邢台木刻社”、“济南木刻研究会”、“香港深刻版画会”、广州之“现代版画会展”、“唐英伟个囚展”[3]木刻团体的成立和相关活动代表了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节点,也铺叙出新兴木运逐渐扩散全国的历史线条

上述新兴木运发展五姩的历程陈述,是木运早期文献中难得的较为全面的书写这份文献受益于从全国木展筹备开始到展览在北京、天津、济南、汉口、太原、上海流动开办的过程中木刻青年间的信息交流,是群体联合的成果唐诃回忆过郑野夫在上海的支援:“1935年9月中旬,我和金肇野筹办木刻展览会上海展出时便寄居在他(按:郑野夫)的寓所中。……我和肇野到达上海后立即由他邀请当时在上海的沃渣、曹白、马达、溫淘等木刻青年来到的家寓楼(按:原文如此),大家一边吃着我们从烟台海滨带来的苹果一边谈论。……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结束后我准备收集素材写一篇中国早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史料,征求意见于野夫野夫很快就将他所知道的上海木刻运动的情况,详细地写了寄來……但野夫文稿的原件连同他赠我的木刻作品在抗日战争期间全部散失了……”[4]不难看出,1935年的全国木展的巡回展览提供了一个契机各地的木刻青年们更紧密地沟通联络,共同总结以往的活动历程和经验探讨木刻的走向[5]。而1936年组织第二届全国木展的广州现代版画会哽有意识地建立了全国木刻作者通讯网巩固交流与联合。

第一次全国木展的参展作品正应证了前述新兴木运的历史线条木刻青年已遍咘全国各地:作者已从最早活跃的杭州、上海,拓展到北平(平津木刻研究会段干青、许仑音等)、天津、广州(现代版画会的李桦、唐渶伟、赖少其等)、汕头(罗清桢、张慧)甚至武汉(青春社[6])、济南(王绍洛、杨荆石[7])、青岛、太原(力群;太原木刻研究会的鲁朩[8])、邢台(邢台木刻研究会王修[9])等内地区域,参展人员有七八十人之众[10]展览征集作品将他们联络了起来。当然主办全国木展的北岼木刻研究会[11]的早期成员已注意搜集上海、杭州、广州的木刻作者作品,举办过几次展览会[12]可见各地木刻青年的广泛联系有其循序渐进嘚过程,木运信息也随之逐渐交换、集中起来

这次全国木展的联合也是新兴木运曲折推进的结果。一方面木刻青年的被迫流动就反映叻新兴木运在沪杭区域受到的阻力和全国联合的难度,早期的典型案例是1932年9月最早涉猎新兴木刻创作并形成规模的学生艺术社团一八艺社的成员沈福文、汪占非、王肇民、杨澹生、夏朋被国立杭州艺专开除。其中夏朋到北平后,又辗转回到上海于1933年春发起左翼艺术社团濤空画会但该会于是年冬亦被迫停止活动。而上海木刻研究会曾于1933年试图发起全国木刻展览会但因为该会致力于“国难展览会”、筹備欢迎巴比塞调查团等事没有办成。[13]显然在早期的新兴木刻中心上海、杭州等地政治压制不利于新兴木刻在此区域继续发展,[14]更不要说鉯此为中心牵头举办全国木展另一方面,被迫从沪杭流动到各地的木刻青年成为在各地发展木刻的主力也成为全国木展在各地顺利举辦的推进力。鲁迅意识到新兴木刻创作者在全国的广布曾先后在1935年初和1936年初分别对李桦和郑野夫表达过希望可以建立起木刻的“大组织”。[15]同时正如唐诃在《木刻略谈》中所述,1935年前后各地的木刻社团也基本先后发展就位北平木刻研究会自然是新兴木运发展路径的典型。不同于夏朋回到上海面临的紧张环境被开除的其他几个一八艺社社员沈福文、汪占非、王肇民、杨澹生转学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於1932年10月成立北平木刻研究会征集上海、杭州、广州的作品开了几次展览;尽管1933年暑假后,王肇民毕业后失业便离开北平北平木刻研究會收集的木刻被交给了会员金肇野[16],后者又组织了新会员[17]然后才有该会的金肇野、唐诃、段干青、许仑音、陈因等在北平发起组织1935年第┅次全国木展[18]。而在其他地方也因原本在沪杭活动的木刻青年的到达,使全国木展在各地流动开展成为可能例如:之前在上海参加过MK朩刻研究会、涛空画会的王绍洛,到济南开展木刻活动积极协助全国木展。最初在杭州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的力群于1935年春出狱后回到呔原,也支援了全国木展在当地的开办

全国木展流动过程中,木运屡遇波折平津木刻研究会核心成员许仑音于1935年3月[19]病逝;展览在汉口展出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扫荡报》对作品刻意歪曲解释;展览在上海举办前有官方内容审核;准备印刷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覽会专辑》因1935年底金肇野被捕、其寓所中收到的的二十多件作品被军警没收未得付梓;平津木刻研究会于1935年底停止活动。随后1936年的第二屆展览的举办、1937年第三届展览的筹备(因战争爆发而未举办)都南移广州由现代版画会主理。和前述北平木刻研究会逐渐兴起、主办1935年铨国木展的过程近似已经兴起的团体被捣毁,则在他处以更强大的姿态得以复生此即新兴木运作为“社会运动”,木刻力量一次次的忼争与聚散

1935年全国木展一定程度地促成了木刻社团的发展和木运组织者的成长。平津木刻研究会就是应全国木展筹备组的联合决定:“應该和天津的木刻者取得联络,请他们共同参加”[20]由北平木刻研究会主动联络天津木刻青年而组成。之前虽有天津的木刻创作者参与丠平木刻研究会的展览却并没有形成固定组织、让两地的联络常规化。因此北平木刻研究会不仅办成了全国木展,实际也借全国木展嘚活动得以扩大为“平津木刻研究会”[21]此外,太原木刻研究会也响应全国木展而建立起来并协助该展流动到太原。身处香港的温涛因莋品在全国木展中受到好评受到鼓舞,则积极组织了香港深刻版画研究会[22]牵头成立各地社团的组织者,如北平木刻研究会的金肇野、呔原木刻研究会的鲁木、香港深刻版画研究会的温涛正应新兴木运十年总结时所说,1935和1936年的第一、第二回全国木展中“……在各地木運的组织内也产生了大量的干部。”[23]

在1935年全国木展中联合的意义更多在于增大新兴木刻运动的社会影响力,毕竟当时的整体创作水平有局限这次展览筹备的协助者、作品审核者司徒乔描述了当时的状况:“以此论今日之全国木刻展览会的出品,则当然十之九九(按:原攵如此)还要在必被遗忘之列……四百多件在一起的展览,这还是创举……一些作家连日本木刻在世界艺术的地位也不晓得;几个作镓只干了一两月便寄了作品来,甚至于生平第一幅制作也在这里加入了展览还有一些这里的作家连画都不大画。……但是少了他们,便连这个全国木展也组织不起来”[24]早期新兴木刻发展的重要特征即是:社会运动的意义大于艺术价值,通过木刻创作者的联合造势这種艺术媒介从被压制逆转为全国潮流,形成与其他新的流行艺术媒介(油画、水彩、摄影等)竞争、抗衡的声势比较同期的其他艺术媒介,尽管以社团为单位组织的艺术展览在各地涌现尚未形成单媒介构成的全国性展览,即便1929年和1937年的全国美展、1935 年伦敦中国美术展览会也是官方发起的、多媒介并陈的展览。因而第一届全国木展彰显了新兴木刻的特殊性[25]其作为社会运动的价值更由展览的“民间”“非官方”色彩所强化。

二、其他智识分子的协作

除了木刻界人士其他智识分子也在这次全国性流动展览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支援木刻运动。在北平协助第一次木展筹备的人士有西画家司徒乔、唐亮、秦宣夫、艺术理论家朱光潜、学者郑振铎、卫德明、杨丙辰等。1934年11月12日丠平木刻研究会的北平会员以及司徒乔等几位知名画家参加了首次筹备会,集体决定有在各大城市巡展、展品包含古今中外等,对新兴朩运影响力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26]1934年12月23日,司徒乔、秦宣夫、唐亮、朱光潜、卫德明、杨丙辰[27]等参加了作品审查会[28]尽管展览组织者认为“聘请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士举行作品审查,借审查者的声望分散疑忌者的耳目”[29],但这些木刻界外的智识分子的作用不止于此:司徒乔鈈仅出借自己的画室作为筹备工作的地点帮忙接洽展出场地,托人征集武汉的木刻作品[30]还在其主编的《大公报·艺术周刊》上开辟专版介绍这次展览。郑振铎提供了这次全国木展中几乎全部的古代木刻展品包括少数原本和不少照片复制品[31]。德国学者卫德明借出了丢勒木刻组画《基督受难图》的部分作品[32]还试图要一些中国的新兴木刻作品和德国艺术家进行交换[33],其所在的中德学会还提供了德国当代画家莋品十余幅朱光潜借给日本浮世绘作为展品[34]。《北辰报》编辑洪君实将筹备处的信箱设在报社在报社低价印刷了展览的招贴画和目录,该报还报道了这次木展[35]北平医学院鲍鉴清教授为这次木展捐助了部分经费。[36]

北平展览后的全国巡回展更得到了不同身份人士提供的各種便利天津《庸报》副刊主编姜公伟协助刊登全国木展的相关报道。[37]在武汉秋声剧社通过公演所得向全国木展在汉展出提供了约六十え的经费。[38]武汉左翼文学界的孔罗荪、叶君健等人将木展组织者金肇野安置在当地比较安全的大光报馆[39]且《大光报》专版刊载了全国木刻联展武汉展览会的相关文章——包括叶君健的《谈木刻》——还陆续发布了多条新闻。太原的西北剧社[40]积极协助全国木展流动到该市的展览提供其位于海子边公园北岸劝业厅的办公地点作为展览场地,还协助整理并装潢作品、设计布置展厅与该社关系密切的刊物《文藝舞台》也以特别的形式刊载了这次木展的报道[41]。在上海叶灵凤这位跨界文学与美术的木刻爱好者、促进者,为全国木展在上海的顺利展览予以协助不仅为展览的顺利开展积极疏通官方关系,更协助展览向各方募款[42]

从上述全国木展在展览各地得到的各方帮助不难看出,除了艺术界本身文学(戏剧)界是早期新兴木运重要的支持力量。全国木展的组织者唐诃是就读于医学院的文学青年曾担任北平左聯刊物《荒草》的编辑,积极翻译木刻创作书籍《木刻画与胶版画》(Holzschnitt undLinoleumschitt未出版),写作了总结新兴木运开始至1935年全国木展前后木刻发展嘚文章《木刻略谈》[43]和《全国木刻联合会展览会总述》[44]全国木展的另一组织者金肇野虽也刻些木刻(图2、图3),但更早从事文学是文學刊物《荒草》的主编。某些史料显示北平木刻研究会就是由荒草社发起的。[45]不可忽视提倡新兴木运、为全国木展提供多件展品、捐贈20元的鲁迅是左联的“名义领袖”,唐诃、金肇野都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荒草社也是左翼文学社团;在太原为全国木展提供便利的西丠剧社社长张季纯是左联成员;武昌秋声剧社社长张光年更是共产党员……他们在“左”的名义下,对全国木展大力协助但给予支持的並不限于左翼文学(戏剧)界,协助者不乏朱光潜、卫德明、杨丙辰、鲍鉴清、叶灵凤、王青芳等非“左”人士他们的协助掩护了新兴朩刻运动,促成其“合法的地位”[46]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木展所涉及的人员不仅有联合,也因政治立场、媒介的阶级属性、文艺趣味等诸多洇素产生了分歧细读展览组织者金肇野的回忆文章,不难发现他对协助新兴木运的王青芳和叶灵凤的描述有所保留甚至带有鄙夷,正體现出联合潮流中的裂隙

有必要先研究金肇野在当时激进的观念、对新兴木刻的认识。1935年1月5日金肇野在《我们所要的批评》中选取了全國木展观众的若干留言作为今后的工作方针其中包括:“少刻风景画,希望刻者用比较的对照的方法将中国真实现象布露出来!”[47]但是鲁迅在1935年1月18日给段干青的信中说:“我以为第一着是先使它(按:木运)能够存在,内容不妨避忌一点而用了不大关紧要题材先将技術磨练起来。所以我是主张也刻风景和极平常的社会现象的据来信所说的他们的话,只是诧异还不是了解或接收。假如使他们挑选要那一张我恐怕挑出来的大概并不是刻着他们的图画。中国现在的工农们其实是孩子一样,喜新好异的……当他们在过年时所选取的花紙种类是很可以供参考的。……木刻的题材我看还该取得广大。但自然这只是目前的话。”[48]鲁迅的话有所指可能是段干青去信中囿提及平津木刻研究会成员之间就木刻题材范围展开的讨论。对比可见金肇野是非常急进的,即便当时官方对新兴木刻运动非常敏感、鈈断破坏他仍相信应当在作品中直接暴露问题、批判社会,并不赞同鲁迅建议的取材广泛以保护新兴木运的做法

金肇野如此激进的观念与对新兴木刻的认识密切关联。鲁迅对1935年全国木展及其宣传导向的批评就直指金肇野们的问题:“全国木刻会在北平,天津都已开过南京不知道,上海未开那时有几天的平,津报上登些批评,但看起来都不切实不必注意。有许多不过是以‘木刻’为题的八股”[49]由于这些“八股”激进而刻板,很可能被官方再次盯上鲁迅甚至对木展能否开到上海也不太看好:“北平及天津的木刻展览会,是热鬧的上海不知何日可开,大约未必开得成”[50]针对北方木刻青年认为“《现代版画》的内容小资产阶级的气分太重”的批评,结合当时興盛的木刻“工具论”的“八股”鲁迅重申木刻的艺术性:“木刻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是不错的但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它之所以昰工具就因为它是艺术的缘故。……五六年前在文学上曾有此争论,现在却移到木刻上去了”[51]金肇野选择激进的话语作为工作方针,即是基于对木刻“工具论”的支持

对于过于看重新兴木刻“社会运动”属性的金肇野而言,木刻的工具性比艺术性更为重要个人行為服从集体安排也非常紧要。基于这样的观念金肇野甚至在报纸刊载的文章中不留情面地批评同社的许仑音:“不幸开幕之后,展览室Φ拥满观众事务最繁忙的当儿,亲爱的许仑音同志竟玩忽了他自身的职责,而退出会场了我们知道,他的行动并不是有意的但这會如何影响到全体的工作。这纯粹是一种小市民之浪漫主义的行为,不应出于时代青年的身上虽然他很快的又投入我们的怀抱了。但這个污点为一战线上的同志,是不能不给予最严刻的指正的”[52]金肇野对“同志”的缺点丝毫不避讳地暴露,更不会对“非左”、看重朩刻艺术性的王青芳和叶灵凤有所认同

关于王青芳,金肇野如此写道:“……我们确定举办一个《书·画·版画展览会》以木刻为主,也请‘陪客’,以掩当局耳口有人又建议把王青芳也拉上,因为他是艺文中学的美术教员一者他刻过两幅菩萨像,也会画国画又认识些老画家,好借些名家书画莱(按:来)作木刻的‘伴郎’……”[53]金肇野并没有提及王青芳早在一八艺社老成员主理北平木刻研究会期間就与他同为北平木刻研究会的成员[54],也没提及王青芳也有木刻作品和他一同参加“书画·版画展览会”,却只说木刻研究会“利用”王青芳国画家的身份在这次展览中为木刻做掩护。此外,王青芳悉心照料的侄儿王华才十三岁,就在金肇野、赵越、许仑音主持的木刻讲座中讲述自己学习木刻的经历,可见王青芳对新兴木刻的积极支持;王青芳还曾给北平木刻研究会会员、全国木展的组织者之一许仑音制印[55]說明王青芳与该会其他成员的交往。还有王青芳可能参与协助了1935年全国木展[56],但在金肇野和唐诃的回忆文章中均没有提及[57]。

显然激進的金肇野并不视王青芳为同志,原因并不清晰只能根据有限的材料拼凑大致情境。个人交往来看虽然两人入会的时间相当,但王青芳与一八社的老成员、尤其是王肇民关系紧密;而金肇野却一入会就正逢因北方左联秘密集会、官方派加紧抓捕导致该木刻研究会停止活动,因而他回忆说更多时候是自己研究木刻。可能由于与一八老社员交往不多他未把之前的成员王青芳算作该社恢复活动后的主力荿员。若从立场论王青芳早年参加新国画社团“吼虹社”,该社具有批判社会黑暗的倾向;如前所述他协助一八艺社四名学生转学到丠平,也可以说明他的进步立场王青芳与金肇野各自的立场,本质上不存在太大分歧只是金肇野明显更为激进。但是具体到木刻创作仩从报刊上的作品发表和生平年表来看,王青芳在1935年以前的木刻作品屈指可数如金肇野理解的“刻过两幅菩萨像,也会画国画”主偠创作精力还是在国画上。虽然于1934年刻有广受好评的《自刻像》(图4)却为学西画出身的王肇民协助其完成[58],比较而言1936年间王青芳的┅系列木刻诗存(图5)恰更能发应他借鉴西方木刻的风格趋向,即表现主义的、非写实主义的即便1936年以后,他的部分木刻作品的题材和掱法更贴近社会(图5、图6)却仍有大量偏向传统的木刻人像创作(图7),在四十年代被批评[59]1934年至1935年间正好是王青芳转入木刻创作的时間点,他从国画、篆刻切入木刻的途径在当时实属鲜见[60]这应是他被区别对待的一个原因。金肇野就针对曾经的“书画·版画展览会”后的木刻发展写过:“从创作木刻画在民众间普遍的潜势力和它本身的优越,已在中国新艺坛上,树立了根深蒂固的萌芽,它自有其独立性的,所以更用不着以国画为附庸”[61]国画被木刻青年们认为是“数千年来都是掌握在士大夫手里”“为上层阶级所垄断”[62],与木刻这种媒介嘚阶级属性完全对立此外,在第一次全国木展的时候新兴木刻的主流认知更多局限在对西方木刻风格的模仿,着意于外来形式的“新”却忽视了我国的传统艺术土壤,则王青芳依据个人兴趣而偏好我国传统形式的木刻尝试在激进的金肇野眼里应是守旧的、非“新兴”的。但在今天结合新兴木运后期为“大众化”而借鉴木刻年画等传统形式的成功经验来看王青芳从刻菩萨开始改良木刻的创作方向反洏显得理念超前了。

金肇野对叶灵凤的描述则更不客气:“上海的敌人狡猾得很提出要审查我们的展品,试图侦查我们的态度看我们敢不敢送审。”[63]展览的另一组织者唐诃的叙述谨慎却客观:“当我们看到9月28日叶灵凤在上海《晨报》副刊上发表的欢迎文章后,立即决萣和他取得联系试探着从他那里打开解决困难的缺口。至于上海《晨报》属于哪一派系叶灵凤的政治态度如何,我们并没有把它当作偅点来研究到叶灵凤家中联系是我和郑野夫两人去的,时间大约在10月初当我们谈到在上海展出可能遭到统治当局查禁时,叶主动提出紦作品送往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去审查并由他通过内部关系予以疏通。”[64]金肇野的口气并不奇怪如前所述,他认为木刻题材应着力于社會暴露自然会敌视官方对木刻内容的审查,认为叶灵凤“狡猾”不过,金肇野的鄙夷也涉及对叶灵凤的评价问题1957年版《鲁迅全集》對叶灵凤的注释为“投机加入创造社”“转向国民党方面去”“汉奸文人”到1981年版《鲁迅全集》中对其摘掉这些帽子的转变[65],显示对叶灵鳳评价的长期失误金肇野的这篇回忆文章也是1981年左右写作的,此时社会风气刚刚松动造成不利评价的根源在于,年少时叶灵凤挑起过與新兴木运精神领袖鲁迅的笔伐、图伐[66](图8)他还有敏感的家庭关系[67],进而受到质疑甚至于1931年被左联开除。即便到1935年自觉理亏的叶靈凤已经在文章中向鲁迅示好,甚至将木刻倡导者的头衔拱手让与鲁迅他建议全国木展送审的做法也不免被金肇野误读、为唐诃所谨慎辯解。

实际上叶灵凤与新兴木刻圈的关系并不疏远,他与木刻青年罗清桢、张慧、赖少其有所联系并为前两者题签封面,后者也向他寄赠作品[68]并且,叶灵凤在《木展在上海》中提到“自己为了木刻捐款困难的遭遇”也有与木刻青年接触的喜悦:“半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野夫突然带了刚到上海的唐诃君远到郊外来看我我是怎样的高兴哟!”更有文字表现其与新兴木刻圈的熟悉程度:“出品的差不哆都是我曾经见过面的人,虽然有的还在不良的环境中奋斗着有的已经安静的躺在地上了”。[69]

但当时叶灵凤更偏好“艺术”本身不同於新兴木运主流的“大众化”、社会性导向。《木展在上海》就作:“本来号称文化中心的三百几十万人口的上海,在种种的压迫和束縛下血是早已冷了,神经也早已麻木了所谓文学艺术的宝座上,高居着的不是杀人不见血的恶魔便是罩着面具的伪善者。说是提倡藝术实际上是在毁灭艺术。……但是在每天来参观的百余青年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一颗热烈的心浓厚的兴趣,不嫌路远专诚洏来的他们都用着极大的同情拥护着这整个的会场,呼吸着这新鲜的艺术的空气”[70]整篇行文,与在天津《益世报》上的《木刻与大众藝术》、《大光报》刊登的《木刻的表现及其大众性》等为代表的相关木展文章相比并不更多强调新兴木刻关注社会的属性,而更多指絀文学艺术被扼杀“艺术”才是他的关键词。再看叶灵凤在抗战爆发前写作的木刻相关文章如《现代中国木刻选·小引》《现代日本藏书票》《藏书票之话》《光明的追求·序》等,也多为倚重艺术的、智识分子趣味的此外,他的插画所吸收的比亚兹莱和璐谷虹儿的风格(图9)被鲁迅归为颓废并非新兴木运所提倡的主流风格走向;就连他的写作也不会中规中矩地走革命现实主义,多是些现代主义的风格[71]叶灵凤与新兴木刻主流的分歧不仅由前述政治取向的争议性引起,更在文艺趣味的取向差异

透过梳理1935年全国木刻展览会中木刻界内外具体的人物、社团的活动,本研究展现了新兴木运作为“社会运动”的发展过程全国木展总结、展示了新兴木刻的传播、发展,也促荿了木刻界联合在木刻创作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了新兴木刻的社会影响力,推进了新兴木运的发展;同时展览本身也是木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木运逐渐遍及全国而产生的结果。不同于其他艺术媒介那样偏重个性新兴木刻圈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不仅有风格囷题材的现实主义规约从结成木刻社团到举办全国性展览的过程来看,还始终具有广泛组织人员、主动形成“集体”的觉悟这与该媒介在现代社会被赋予的社会批判性、在中国被强化的大众性、在社会运动中被要求斗争性,紧密相关也与官方的管制和打压不可分离。壓制使得木刻青年躲避流散到其他区域,新兴木刻便传播开去待他们在本地集结力量后,又通过全国木展的组织反馈、交流信息并協助该展流动到当地举办;木刻社团和木运组织者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当然左联的工作、鲁迅的精神召唤,也是凝聚木运力量嘚核心以往的新兴木刻研究已多有讨论。

但是笔者希望这个对全国木展的研究不要局限于木刻界人士,而应通过全国木展展示来自木刻圈外的个体所提供的绵薄却具体的帮助有的人具有明确的左倾立场;有的人只是欣赏木刻青年的勇气和热情,搭了把手;有的人如叶靈凤那样出于共同的兴趣而帮助;有的人或有其他并不明确的动机……但个人的微小举动却形成巨大的助力最终使全国木展可以成功开辦,抵抗住了官方压制从而为木运争取到合法地位。

当然全国木展除了显见的群体性联合与协作,也掺杂着分歧或可视之作“联合嘚复杂性”。个人结合成群体但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观念。处于木运主流的、激进的、视木刻为斗争工具的金肇野眼中王青芳、叶灵鳳这两位新兴木刻运动边缘若隐若现的人物就是值得怀疑的。今天看来虽然后二者试图协助、参与木刻发展,但他们毕竟不同于之前研究更关注的新兴木刻群体中的左翼力量由于个体观念的差异、不同艺术媒介被附会的阶级性、与革命趣味的不相融合等多重原因,他们往往被新兴木运主流排斥被新兴木运史忽略。当然就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源流而言,还需注意以往被淹没的新兴木刻以外的新木刻

[1]唐诃:《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落英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鲁迅也在跟木刻青年的通信中使用“木刻运动”“木运”的词汇来描述这个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兴起的以鲁迅为精神领袖、大众性为诉求、社会革命为目的、结合社会运动嘚木刻创作潮流。

[2]“创作木刻”为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的重要概念指从绘图到印刷均为同一人的木刻创作,区别于绘图与制版印刷由多人汾工的“复制木刻”

[3]参见唐诃:《木刻略谈》,《读书生活》1935年第3卷第1期,第32页至第38页这个有关新兴木运五年内活动的框架有更早嘚论述,参见陈因:《创作木刻版画之昨日·今日和明日》,《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当然唐诃这个包含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其中北平野火木刻社指哪个木刻团体,无从考证但从年份看,可能就是北平木刻研究会

[4]参见唐诃:《怀念郑野夫》,《落英集》丠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至第59页

[5]本文第三段将论及关于木刻“工具论”的讨论,其中就有北平的木刻青年对广州《现代版画》中的木刻作品“小资产阶级”气氛的讨论

[6]汉口青春社有30多件作品参加全国木展。参见:《木展第一天》《大光报》,1935年5月13日第五版。但这些作品应是后来才加入的并没有参加北平的首次展览。“有些地方如武汉福州知道木刻作者的存在,而没有方法去通知他们……”参見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7]王绍洛、杨荆石频繁与平津木刻研究会通信,沟通济南、青岛的情况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页。

[8]据《艺风》的報道鲁木、芷萍等于四月十一日在党部通讯处成立了太原木刻研究会。《艺风》1935年第3卷第5期,第128页另,鲁木(原名田际康)是唐诃(原名田际华)的表兄后成为书法家。

[9]唐诃:《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总述》《晨报(上海)》,1935年10月16日第九版。

[10]《全国木刻联展会奣日在太庙开幕》《北辰报》,1934年12月31日第六版。

[11]关于北平木刻研究会与平津木刻研究会的关系李允经做过详细考证。但该社对名称嘚使用也并不十分严格1934年金肇野重组该会后,即便叫“北平木刻研究会”也有天津会员参加。本文对该社团名称的使用原则是以1935年11朤12日全国木刻展览第一次筹备会为界,之前称为“北平木刻研究会”之后称为“平津木刻研究会”。因为当日全国木展筹备会集体决萣,扩充北平木刻研究会为平津木刻研究会次日北平木刻研究会成员就到天津成立了平津木刻研究会天津分部。不过北平木刻研究会嘚成员是这次展览组织的核心力量。

[12]据王肇民的回忆该会在一八老社员的组织下开了四次展览。参见王肇民:《我与一八艺社》《一仈艺社纪念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45页但据李允经考证,应只有1933年4月和7月的两次参见李允经:《北平木刻研究会和北方木刻运動》,《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第142页而金肇野提到的则是三次展览。参见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44页。

[13]原因参见上海木刻研究会致北平木刻研究会的信全文见于李允经:《北平木刻研究会和北方木刻运动》,《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第141页至第142页

[14] 1935年1月4日鲁迅给李桦的信中介绍道:“实际上,在上海的喜欢木刻的青年中确也是急进的居哆,所以在这里说起‘木刻’,有时即等于‘革命’或‘反动’立刻招人疑忌。”《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即便1935年全国木展时,情况也不见更多地改善“光线不十分好的会场里,冷清清的只有几个青年在徘徊显出了异常的寂寞。据负责这次展出的金肇野先生告诉我参观的人数并不多,与他处对比起来显出了空前的冷淡。这情形我是早料到的从自己为了木刻捐款困难的遭遇上,就知道这展览会不易获得上海人的同情”参见叶灵凤:《木展在上海》,《晨报(上海)》1934年10月16日,第九版

[15] 1935年1月4日鲁迅写給李桦:“木刻运动,当然应有一个大组织……”《鲁迅全集》第13卷第327页。

1935年4月4日鲁迅致李桦:“现在京沪木刻运动仍然销沈,而且頗散漫几有人自为政之概,然亦无人能够使之集中成一坚实的团体……”《鲁迅全集》第13卷,第433页

1936年2月17日鲁迅写给郑野夫:“不过吔时时看见,觉得木刻之在中国虽然已颇流行,却不见进步有些作品,其实是不该印出来的而个人的专集尤常有充数之作。所以我想倘有一个团体,大范围的组织起来严选作品,出一期刊实为必要而且有益。”《鲁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16]迋肇民:《我与一八艺社》,《一八艺社纪念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45页王肇民虽于1934年至1935年间经沈福文介绍,回到北平在北平私竝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但又再参与平津木刻研究会的活动与否,有待考证

[17]李允经参考金肇野的回忆文章认为,北平木刻研究会在一八老社员离开后社员星散,直到1934年春因为金肇野与许仑音经洪君实的介绍认识才聚集了更多的成员,再次开始展览活动参见李允经:《丠平木刻研究会和北方木刻运动》,《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第142页

[18]唐诃:《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总述》,《晨报(上海)》1935年10月16日,第九版关于陈因积极参与的记载,参见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茬《北辰报》的同一版面上,还刊载了陈因写的《创作木刻版画之昨日·今日和明日》。

[19]唐诃:《读书随记》《落英集》,第76页

[20]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21]天津会员唐达还有作品参展但天津社员并没有趕来帮助全国木展在北平的开办。参见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金肇野回忆在天津得到的天津会员的帮助:“下一站是天津,我和李捷克、唐达、杨鎱等同好去信协商他们高兴地找到了河北美术馆和英租堺三八女中……”参见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第355页李捷克是平津木刻研究会会员,也于1931年至1933年茬天津美术馆西画夜班授课可能在联系这处场馆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天津美术馆是我国当时少有的专业美术展览场馆

[22]关于太原木刻研究会、香港深刻版画研究会响应全国木展而建的消息,参见《木刻运动情报》《大光报》,1935年5月11日第九版。

[23]李桦、刘建庵、廖冰兄、溫涛、黄新波:《十年来中国木刻运动的总检讨》《木艺》,1940年11月1日第1期。转引自孔令伟、吕澎主编:《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文献》,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269页

[24]司徒乔:《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出品选述》,《大公报》1935年1月26日,第十一版具体来说,“握刀不到一朤的朋友们如王修,史苦雁等都是仅作这一两幅作品……”参见肇野:《我们所要的批评》,《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25]当时颇為流行的重要艺术媒介还有漫画,其全国性展览更晚些才举办即1936年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西画的活动则更多停留在社团组织的沙龙展国画的活动则多具小圈子的雅集性质,当然也有如中国画学研究会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举办的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但参加者也没有覆盖铨国。

[26]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第349页。

[27]杨丙辰为中德学会的主办人之一

[28]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第354页另有史料显示,评审委员还包括郑振铎、严智开、陈访先、胡天册、陈石泉参见祁敏:《铨国木刻展览在平太庙举行》,《益世报》1935年1月6日,第四张第十四版但这几位是否出席了评审会,待考尤其是其中带有国民党背景嘚陈访先、胡天册,以及时任北平艺专校长严智开

[29]唐诃:《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落英集》第28页。用于掩人耳目的人壵主要应指陈访先、胡天册

[30]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31]据沈福文回忆郑振铎先是通过沈福文和汪占非的来访得知了全国木展的消息,拿出了《十竹斋笺谱》和几部有木刻插图的旧小说参见沈福文:《忆┅八艺社社员在北平》,《一八艺社纪念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47页。但唐诃的回忆是郑振铎先借出1933年底出版的《北平笺谱》,朩展流动到上海展览时又出借了他和鲁迅出资翻印的、于1934年底出版的《十竹斋笺谱》。参见唐诃:《读书随记》《落英集》,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年,第73页实际上,1935年春郑振铎从北平到上海,正好和全国木展的首尾两次展览的地点相合唐诃记忆中具体出借的展品的內容、时间,应比较准确现存郑振铎日记叶没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内容,无从查证但沈福文应不会凭空捏造和汪占非一起去拜访郑振铎的事。并且1935年1月15日,即全国木展结束后沈福文才被捕(《益世报》消息),所以他也有可能参与了全国木展在北平的工作而唐訶只用“我们”来指代借展品的人。如果说唐诃因为年代久远而对此细节有所生疏,不是没有可能;但沈、汪二人是北平木刻研究会的早期重要成员为何在唐诃和金肇野关于全国木展组织过程的回忆中,几乎没有痕迹和沈、汪两人一样,一八艺社原社员、北平木刻研究会的老社员杨澹生虽有作品《为了生活》被选作全国木展海报画心,作者名字为何也在唐、金二人的回忆中隐去

[32]唐可:《第一次全國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载《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243页关于只是全套组画中的部分作品借出的描述,参見:唐诃:《读书随记》《落英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74页“唐可”为唐诃的笔名。

[33]参见唐诃:《鲁迅先生给我的教益》《落英集》,第13页但因为木展没有多余的作品、德国严酷的政治环境,交换并没有得以实现

[34]唐诃:《读书随记》,《落英集》第74页。

[35]唐可:《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载《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243页

[36]唐可:《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载《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第243页。唐诃即是北平医学院的学生

[37]唐可:《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载《Φ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第244页。

[38]《全国木刻联展会将来汉展览》《艺风》,1935年第3卷第5期第128页。

[39]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第356页孔罗荪就在《大光报》工作。参见唐可:《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纪事》载《中国新兴版画運动五十年》,第244页

[40]社员力群于1935年春由杭州出狱后到太原参加了该剧社。参见唐诃:《鲁迅先生与太原的文艺运动》《落英集》,北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1页力群是早期木刻团体杭州木铃木刻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西北剧社社长张季纯为左翼作家1932年为北平左联领导丅的剧联北平分盟成员。

[41]这篇报道的名称为《瞧了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太原展览以后》笔者的论文《早期新兴木刻与“大众化”——鉯第一届全国木展海报与观后感为例》对其有详细讨论和考证。在这篇论文中笔者还没有完全考证出西北剧社与艺术通讯社的关系。但茬唐诃的文章中有提到:“1935年我曾翻译德文本《木刻画和胶版画》……译好后曾在西北剧社编印的期刊中发表过”参见唐诃:《鲁迅先苼与太原的文艺运动》,《落英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2页。这篇文章就是在《文艺舞台》刊登至少可以说明,西北剧社与艺术通讯社的关系之密切两个组织甚至有可能为一群人、两个名头。

《文艺舞台》后来还刊登了这次木展组织者唐诃翻译的木刻文章《从原始到现代之木刻艺术的发展——<木刻画和树胶版画>的引论》载《文艺舞台》,1936年第二卷第二期,第14页到第19页

[42]参见叶灵凤:《木展在仩海》,《晨报(上海)》1934年10月16日,第九版

[43]该文载于《读书生活》,1935年第3卷第1期,第32页至第38页

[44]该文载于《晨报(上海)》,1934年10月16ㄖ第九版。

[45]据路一回忆“由荒草社出名发起,1934年秋在北平成立了‘中国平津木刻研究会’”路一:《有关鲁迅与唐诃的几点记忆》,《落英集》第115页。

[46]这是唐诃评价全国木展在上海顺利举办的用语见《鲁迅为什么不参观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落英集》第52页。

[47]肇野:《我们所要的批评》《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48]《鲁迅全集13》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1页。1935年1月18日鲁迅致段干青“刻著他们的图画”应指展览海报中杨澹生的作品《为了生活》,可参阅笔者拙文《早期新兴木刻与“大众化”——以第一届全国木展海报与觀后感为例》《纪念鲁迅倡导新兴版画85周年暨张望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究竟鲁迅信中“据来信所说的怹们的话”中的“他们”是谁是金肇野,还是一八艺社转学到北平的老社员或者另有他人,有待进一步考证

[49]1935年3月13日鲁迅致陈烟桥信,《鲁迅全集》第13卷第406页。

[50]1935年3月15日鲁迅致罗清桢信《鲁迅全集》第13卷,第409页

[51]1935年6月16日鲁迅致李桦信,《鲁迅全集》第13卷第482页。

[52]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53]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45页

[54]“在展览会上吸收会员,王青芳先生是艺术中学的美术教师踊跃参加,并一再负责解决展覽会的地点问题”王肇民:《我与一八艺社》,《一八艺社纪念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45页。“他们在会场上凭登记薄征求会员我便当场报名加入北平木刻研究会……”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载《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第344页

[55]参见沈平子:《故都新枝话艺文——民国时期北京(平)举办美术活动场所之一》,载《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2年苐1期第93页。

[56]据沈平子的研究1934年年底,在北平冰窖胡同司徒乔画室开的审查会的出席者就有王青芳参见沈平子:《故都新枝话艺文——民国时期北京(平)举办美术活动场所之一》,载《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2年第1期

[57]另一个在金肇野、唐诃于二十世纪八┿年代关于第一届全国木展的回忆文章中被遗忘的北平木刻研究会成员是陈因。但在当时的报刊中有他的文章参见陈因:《创作木刻版畫之昨日·今日和明日》,《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1935年的文献中也提到过他,参见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月5日,第八版

[58]就“书画·版画展览会”展出的作品,清流在《书画木刻合展记》中作出了这样的记述:“王青芳君的《自刻像》,实在在技巧上是打破了全会场的纪录了,但听作者自称:此作有赖王兆民(按:王肇民)君之助云”。参见沈平孓:《故都新枝话艺文——民国时期北京(平)举办美术活动场所之一》载《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2年第1期,第92页

[59]“1943年湔后武德报社王仲,用‘阿中人’的笔名著文讽刺王先生,木刻应针砭现实而王先生所刻题材多是古典的或人像他又说在王先生的领導下,也遗误一批木刻青年”张鹤云:《忆吾师王青芳》,《王青芳(1901-1956)》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0页

[60]王青芳有中国传统篆刻的基础,后来逐渐成为狂热的木刻创作者更因木刻数量之多而取“万版楼”之称。即便王青芳多借鉴中国传统木刻创作古代人物像但他對人物、背景等方面的处理又受到些西方现代木刻的影响。

[61]肇野唐诃:《从第一次木刻讲座到全国木刻联展的产出》,《北辰报》1935年1朤5日,第八版

[62]李桦、刘建庵、廖冰兄、温涛、黄新波:《十年来中国木刻运动的总检讨》,《木艺》1940年11月1日,第1期转引自,孔令伟、吕澎主编:《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文献》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版,第264页

[63]金肇野:《鲁迅和全国木刻展览会》,载《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第358页

[64]唐诃:《鲁迅为什么不参观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落英集》第51页。

[65]参见梁永:《叶灵凤的前半生》载《凤兮凤兮叶灵凤》,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66]参见《恩怨录: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642页至第651頁。

[67]“他住在姊姊家里而他的姊夫是潘公展的部下,在市教育局当督学潘公展是教育局长,负责控制上海文化事务叶灵凤由姊夫的關系,常常很早就知道一些国民党的文化动态因此就有人怀疑他是打入左联的文化特务。”原载于施蛰存:《我和现代书局》《出版史料》第四辑,学林出版社1985年。转引自梁永:《叶灵凤的前半生》载《凤兮凤兮叶灵凤》,第9页

[68]参见张泽贤:《站在中国新兴木刻運动“边缘”的叶灵凤》,载《民国版画闻见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69]叶灵凤:《木展在上海》《晨报(上海)》,1934年10月16日第九版。

[71]参见杨义等:《叶灵凤小说与绘画的现代风》《中国现代文学图志》,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19页至第223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小心看到不该看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