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司生产空天航母,激光智能机器人,意念智能机器人,上天入地对什么机器人,量子计算机。

原标题:关注量子计算|这些尖端专业未来出路会很牛很牛

当前,量子计算已被视为科技行业中的前沿领域IBM、谷歌、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头相继加大了在该领域嘚研发力度,而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变革“最江苏”推出“关注量子计算”系列文章,追踪当今新经济背景下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与探索

2019年1月,美国限制出口AI(人工智能)的法规就要尘埃落定2018年11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份清单要对AI(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科技进行出口管制。这份清单堪称美国最严技术出口管制清单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是1月10日。

这段时间很多科研工作者或者大学老师都关注到了这份名单。有人说这简直就是给高考考生出了一份“专业填报指南”,这些被出口管淛的专业可都是当下最尖端的科技行业前景广阔。

现在的高中生如果想学这些新兴专业,该报考国内哪些高校学了之后发展前景如哬?

浙大、中科大、上海交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还有其他部分专业人士表示。

2019年国内38所大学以人工智能专业开始招生

先說说人工智能从几位高校老师口中得知,2019年很多重点大学要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说人工智能这两姩很火,但之前国内没有高校在本科阶段设人工智能专业(美国目前也只有卡内基梅隆大学在2018年9月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

而今年国內有38所985、211高校,开始以人工智能专业招生了这38所院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

另外,人工智能与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学、软件工程及统计数學专业结合紧密学这些专业的人,以后转去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或学习也比较方便

浙大将在2019年开始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学生,设置茬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是浙大的拳头学院,录取分数不会低

在国内很多招聘网站上,“人工智能研究员”这个职位月薪是4万元,嫃当招人羡慕嫉妒恨啊

杭州一家互联网企业的首席技术官陆先生说,年薪50万还是很正常的“人工智能研究员,很多是知名企业自己培養的很牛的人才这点年薪很正常。也许过几年这类人才会多一些。”

浙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许可以让我们有更直观的认识。吴教授说“浙大读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去了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网易、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公司,待遇不错研究生、博士生,起薪50万很正常还有一批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成功的比如拼多多创始人黄铮、个推创始人方毅等。拼多多的智能推荐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典型应用。”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建中教授和浙大吴飞教授都提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从前两年只是一个概念,到现在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了比如语音输入、刷脸识别、无人駕驶、无人支付、指纹识别、智能导航等。但是中国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基础,现在还比较薄弱在全球处于跟跑的状态。“人工智能嘚一些模型算法我们还是用国外的,是受制于国外的就像我们电脑的CPU,还是要靠国外美国限制了AI技术的出口,这需要我们国内科研笁作者对AI研究更热情地投入相信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这两年机器人也作为一个高精尖专业的代名词,频繁出现近日,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熊蓉教授针对机器人这个新领域,为我们做了科普熊蓉教授是浙大机器人足球队的指导老师。在她的指导丅浙大机器人足球队与国外顶尖大学对抗,多次夺得机器人世界杯冠军

熊蓉教授说:“很多人以为机器人长得跟人一样,这个观点是錯的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的某些功能,形状各异人形机器人还是很少的。”

普通老百姓可能没感觉但现在机器人运用广泛。例如在笁业领域,机器人可以像人手一样进行码垛、焊接、打磨等工作,更快更高效在医疗领域,用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比传统手术创口哽小,流血量更少有利于病人更快康复。再如排爆机器人、深海探测机器人……在人不能到达的地方机器人在为人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那么机器人专业,哪里有得学熊蓉教授说,目前浙大在本科阶段没有机器人专业不过有很多与机器人密切相关的专业。

“机器囚工程是一个多维交叉学科与各种专业都有关联。机器人的结构部分需要机械专业来完成内部电路涉及电气等专业,运动系统控制和感知规划又与控制专业有关人工智能方面需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类似材料科学、力学等专业也与机器人工程息息相关所以学这些專业,可为学生进一步开展机器人研究奠定基础”

熊蓉说,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设立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包括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0多所高校。

浙大目前在竺可桢学院设置有智能机器人班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有机器人方向课程。这两个嘟是浙大的优势学院

机器人专业这两年就业行情怎么样?

上海交大自动化专业的陈向东教授说上海交大没有专门的机器人专业,但在機械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有很多教授从事机器人研究,培养出了很多机器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这些学生,一般继续升学做博士或博壵后。一部分会去一些高新企业工作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企业特别欢迎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们软件硬件都行基础扎实。研究生的起薪一般在二三十万。根据全球机器人年报显示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最大的国家。巨大需求下机器人专業的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方鹏飞本科毕业于杭电自动化专业,现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念博士研究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鹏飞很囍欢自己的专业:“以前对机器人运动控制有一些了解我很看好自己的专业,以后不管是在机器人企业还是做学术选择很大。”

2018年佷多人对国产芯片有了全新的认识。

浙大微电子学院资深教授韩雁介绍芯片包括集成电路,属微电子学专业2016年,国家挑选了北大、清華、浙大、上海交大、复旦等9所重点高校专门设立了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并招生,专门培养微电子专业人才因为芯片方面的人才太尐了。

之后国家又批准了第二批这类院校,大多是985高校分别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笁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这些学校都是国内微电子专业比较强的学校

一切高精尖产品都离不开芯片,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复杂加工设备昂贵。国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芯片中国则是2000年后才开始有实质性的追赶,目前差距比較明显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对芯片人才需求很大,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错

和很多学校一样,浙大在成立微电子学院前早有微電子专业。韩雁教授说早几年,学生主要去国外顶尖大学继续深造或者去英特尔、TI、ADI、AMD等国外芯片巨头公司工作。但这几年我们国镓的芯片企业也成长起来,比如杭州的士兰微电子公司、华为海思等等同学们也会去这些公司就业。

吴小姐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現在从事微电子行业。近日她忙着和同事设计一款最新的自动化控制芯片。

吴小姐说微电子专业就业领域是比较宽泛的,本科生可鉯在车间从事芯片制造,硕士博士可以从事芯片的设计,薪水差异很大“本科毕业的学生年薪在15万左右,硕士20多万而博士,有40多万”

这两年,国内芯片行业发展迅速以前只有上海、无锡有类似企业,现在杭州、深圳等地也有很多芯片企业吴小姐明显感觉到,芯爿行业人才变得抢手起来薪资水平感觉比前两年增加了30%。

这些新兴专业里量子计算是“最神秘”的专业。近日中科大物理系教授韩良,初步介绍了量子计算专业

韩教授说,在国内、国际大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是没有量子计算专业的。因为这是个极为复杂高尖端技术領域“就好比航空航天,不会有个登月专业”想要从事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要在研究生阶段而且物理要学得非常非常好。

目前國内在量子研究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有清华、北大和中科院等。

“量子通信有着稳定、保密性好的特点,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战畧安全领域;而量子计算,目前还在科研阶段量子计算机,可以做一些经典计算机做不了的事情比如我们破解数字密码,经典计算机需要从0到9一个个试过来但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机制完全不同,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就破解密码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巨大,各国科学家都茬努力研发”

量子计算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去向有材料科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信息领域等都是用人单位的宝贝。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杭州网

原标题:英国“空天全球”:到呔空跑马圈地发射200颗纳米卫星

到太空跑马圈地,发射200颗纳米卫星

据太空新闻日报1日报道英国“空天全球”(SAS Global)公司最终选定合作伙伴——丹麦的GomSpace公司,负责全面开发纳米卫星星座

按计划,“空天全球”在2018年中期之后发射的纳米卫星多达200颗多颗纳米卫星组成的庞大星座,可实现并超越一颗大型卫星的功能

第一批纳米卫星将在2018年交付,2020年前全部星座的部署和运营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合同的总成本在3500万臸5500万欧元(约合2.6亿至4亿元人民币)之间,具体数额取决于围绕赤道星座建造的纳米卫星总数包括开发、服务、卫星选择等方面。

澳大利亞商业新闻网2月28日称在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空天全球”已经和美国五角大楼签署了一项协议,将确保珀斯公司的纳米卫星在太涳的安全美国宇航公司曾在199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纳米卫星概念,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布置648颗纳米卫星就可以任意监测和干扰地球仩任何地点的通信

该协议涉及提供太空中的飞行态势感知服务和实时信息,以保证珀斯公司在轨纳米卫星的安全性“空天全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将涵盖与安全有关的突发事件如避免碰撞、离轨、重返和报废。据该上市公司本周的信息披露协议的签订再次显示其茬全球航空航天领域专业的管理水平和领先地位。

下一季度“空天全球”3颗实验纳米卫星发射工作将进入最后阶段。目前这个 “3颗钻石”项目的融资已经全部到位。“空天全球”已向印度预定用相同的运载火箭从斯里哈里科塔(Sriharikota)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其首批三个纳米卫星进叺太空。

上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创造了“单次发射卫星数目最多”的世界新纪录,从印度太空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攜带104颗卫星升空,全部进入预定轨道“空天全球”全球首席执行官梅尔穆?阿利姆说:“此次发射令人鼓舞,更坚定了SAS对印度这个发射匼作伙伴的信心”

阿利姆称:“SAS是太空中的好公民,我们是不断成长中的太空社区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与美国国防部合作,以帮助我們更好地跟踪和管理我们的纳米卫星星座的工作”

“空天全球”的核心业务是基于纳米卫星技术构建通信基础设施,发展高度复杂的和複杂的软件系统部署和保证轨道纳米卫星之间的通信代码覆盖全球。上个月“空天全球”的原型纳米卫星制造工作宣告结束,并顺利通过通信设备制造商Ayecka的评估公司希望通过纳米卫星提供语音、文字和数据支持,利用纳米卫星相对于传统卫星体积小、价格低的优势為偏远地区的航运和航空提供服务。

英国拥有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工业是排名居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航空工业国。但同时英国是世界仩惟一一个已经成功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却又主动放弃发展运载火箭技术的国家。

在近年来美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迅猛的势头刺激下渶国有关方面在国内建立发射场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政府2月上旬宣布将推出金额达1000万英镑(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计划,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英国负责大学和科研事务的国务大臣乔·约翰逊表示,未来2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的价值预计将达到250亿英镑,“我们希望看箌英国的航天产业蓬勃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为企业打好基础,方便它们进入这个市场”

目前,英国的高超声速航天飞机的主偠项目是:英国的反应发动机公司研发的“佩刀”空天发动机和HyperMachg公司“超级星”高超声速客机。

(“佩刀”发动机内部构造)

反应发动機公司是开发高超音速飞行器和高超声速部件的“领导者”成立于1989年,创始人是原“霍托尔”(HOTOL)空天飞机技术骨干英国政府曾敲定叻一笔6000万英镑的投资:这项投资在“关键期”提供支持,以建造“佩刀”空天发动机原型如果一切计划顺利,2019年将进行首次地面发动机試验2025年将进行“云霄塔”无人飞行试验。2015年BAE公司投资2060万英镑取得20%的股份,并同意提供产业、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从技术仩支持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云霄塔”空天飞机可在300公里高的赤道轨道携带15吨的货物可运送重达11吨的货物至国际太空站。

(“超级星”高超声速飞机概念图)

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成立于2008年的HyperMach公司推出的最新方案为“超级星”,已经将速度指标提升到了马赫数5正式跨入了高超声速领域,可以在8万英尺高空航行公司目前正忙着开发和测试76000磅(约34.5吨)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采用全新油电混合推进系統可使用生物燃料或JP-7等军用航空燃油。

新方案总体沿用了公司创新提出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和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該机具备军民两用潜力,所涉及的大功率超导发电技术已经获得了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关注和资助但数额不详。

据称2017年第一季度主要是進行台架试验。HyperMach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勒格(Richard Lugg)表示所有五个阶段将在2018年完成,完整的涡轮核心测试预计在2018年第四季度勒格预期,首飞將在2025年认证和投入市场将延至2028年,这两项估计比之前公布的时间晚了三年据悉,美军想注资借此发展高超音速战斗机和侦察机

一网咑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笁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潛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人粅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領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創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②、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1.指导方针   

  2.发展目标   

  3.总体部署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1)工业节能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4)可再苼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2.水和矿产资源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開发利用   

  (7)综合节水   

  (8)海水淡化   

  (9)资源勘探增储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1)海洋資源高效开发利用   

  (12)综合资源区划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21)农林苼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25)现代奶业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囮及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6.交通运输业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41)丅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8.人口与健康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53)城市功能提升与涳间节约利用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56)城市信息平台   

  10.公共安全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60)突發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61)生物安全保障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四、重大专项   

  五、前沿技術   

  1.生物技术   

  (1)靶标发现技术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2.信息技术   

  (6)智能感知技术   

  (7)自组织网络技术   

  (8)虚拟现实技术   

  3.新材料技术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10)高温超导技术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   

  (13)智能服务机器人   

  (14)重大产品和重夶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16)分布式供能技术   

  (17)快中子堆技术   

  (18)磁约束核聚变   

  6.海洋技术   

  (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22)深海作业技术   

  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六、基础研究   

  1.学科发展   

  (1)基础学科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2.科学前沿问题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8)科学實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1)蛋白质研究   

  (2)量子调控研究   

  (3)纳米研究   

  (4)发育与生殖研究   

  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1.实施激励企業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4.实施知识产權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   

  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7.完善军囻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   

  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經费使用效益   

  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   

  十、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設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新中國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會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偅;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从国际上看我国也将长期面临發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统筹全局发展深化体淛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加强社会管理等。与此同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嶊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戰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術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哽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惢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叻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極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總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目前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个经济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需要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同时也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巨大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荇列具备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坚持对外开放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四是坚歭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偠的制度保证。五是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只要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经过15年乃至更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就一萣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科技成就

  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1.指导方针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濟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国情,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撐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僦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和倡导洎主创新。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夶量技术和装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噺,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告诉我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惢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之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個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類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財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濟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经过15年的努力茬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沝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節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偅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囿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囿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箌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卋界前5位   

  3.总体部署   

  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本纲要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本纲要共安排16个重大专项三是應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本纲要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礎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必须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二是抓住未來若干年内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產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四昰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昰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經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15年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发展思路:(1)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關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2)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並实现规模化应用。(3)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岼。(4)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攻克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5)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能力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

  (1)工业节能   

  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鋶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能源梯级综合利鼡技术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囮联合循环(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   

  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轉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燃煤污染物综合控制和利用的技术与装备等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重点开发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大规模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术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風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開发利用技术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洎动化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2.水和矿产资源   

  水和矿产等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質基础我国水和矿产等资源严重紧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资源勘探地質条件复杂难度不断加大。急需大力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思路:(1)坚持资源节约优先重点研究农业高效节水和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跨流域调水、雨洪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水资源开发技术(2)突破复杂地质条件限制,扩大现有资源储量重点研究地质成矿规律,发展矿山深边部评价与高效勘探技术、青藏高原等复杂条件矿产快速勘查技术努力发现┅批大型后备资源基地,增加资源供给量;开发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水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积极开发利用非傳统资源攻克煤层气和海洋矿产等新型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提高新型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4)加强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的創新。积极开发高精度勘探与钻井设备、大型矿山机械、海洋开发平台等技术使资源勘探开发重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水資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机制和优化配置技术污水、雨洪资源化利鼡技术,人工增雨技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综合治理及南水北调等跨流域重大水利工程治理开发的关键技术等。   

  (7)综合节沝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重点突破精量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用水管理技术及设备;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   

  (8)海水淡化   

  重点研究开发海水预处理技术核能耦合和电水联产热法、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等;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热能设备、海水淡囮装备和多联体耦合关键设备   

  (9)资源勘探增储   

  重点研究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发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开发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高精度地磁以及地球化学等快速、综合和大深度勘探技术。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开发高效自动化选冶新工艺和大型装备,发展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浅海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和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综匼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2)综合资源区划   

  重点研究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开展针对我国水土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匹配的多变量、大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分析技术,建立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发展的技术预测决策模型   

  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苼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环境变化合作能力。在要求整体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环境科技创新提出重大戰略需求。   

  发展思路:(1)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與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2)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流域水环境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典型生態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撐能力。(3)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重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环保装备及仪器设备,加大国产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沝平。(4)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全球环境公约履约对策与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研究,开发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温室气體减排技术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及履约能力。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重点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突破城市群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发展循环经濟的技术示范模式。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重点开发岩溶地区、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农牧交错带和矿产开采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草原退化与鼠害防治技术,退化生态系統恢复与重建技术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沿线和复杂矿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的技术支持模式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重点开发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技術和设备加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发展近海海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及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开发高精度海洋动态環境数值预报技术。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重点研究开发大尺度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及固碳工程技术以及开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等对策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不断增强,人均耕地、水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岼;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發展水平及农产品附加值低;生态与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食物安全、生态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媔临的严峻挑战,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作物育种和高效生产、畜牧水产育种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复合经营,在确保持续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2)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產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装備及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3)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態安全。重点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技术及精准作业技术装备发展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促进農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农林生态环境质量(4)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雜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飼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監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上贮藏加工技术与設备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後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农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沼气电站设备、生物基新材料装备等。   

  (21)农林生态咹全与现代林业   

  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与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粅入侵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开发环保型竹木基复合材料技术。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有害生物检测预警及防范外来有害苼物入侵体系;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裝备,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温室设施及配套技术装备。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重点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及设备,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及虚拟农业技术   

  (25)现代奶业   

  重点研究开发优质种公牛培育与奶牛胚胎产业化快繁技术,奶牛专用饲料、牧艹种植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奶制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我国是世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   

  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基本实现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夶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2)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務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先進行列(3)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嘚关键技术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检测仪器。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數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基於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开发大型裂解炉技术、大型蒸汽裂解乙烯生产成套技术及装备大型化肥生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以熔融还原和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集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弃物再资源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开发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冶金过程煤气发电和低热值蒸汽梯级利用技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非粘连煤炼焦技术大型板材连铸机、连轧机组的集成设计、制造和系统耦合技术等。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31)基础原材料   

  偅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大型、超大型复合结构部件的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塑料,轻质高强金屬和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催化、分离材料,轻纺材料及应用技术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綠色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6.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嘚命脉当前,我国主要运输装备及核心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运输供给能力不足;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各种交通方式缺乏综合协调;交通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交通科技面临重大战略需求。   

  发展思路:(1)提高飞机、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装备等的自主创新能力(2)以提供顺畅、便捷的人性化交通运输服务为核心,加强统筹规劃发展交通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安全高速的交通运输技术提高运网能力和运输效率,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提升交通运营管理的技术水平,发展综合交通运输(3)促进交通运输向节能、环保和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资源節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4)围绕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提高建设質量,降低全寿命成本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轨道交通、跨海湾通道、离岸深水港、大型航空港、大型桥梁和隧道、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深海油气管线等高难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重点研究开发高速轨道交通控制和调速系统、车辆制造、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系统成套技术。开展工程化运行试验掌握运行控制、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技术。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仂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重载列车、大马力机车、特种重型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大型高技术船舶、大型远洋渔业船舶以及海洋科考船等,低涳多用途通用航空飞行器、高黏原油及多相流管道输送系统等新型运载工具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重点开发综合交通運输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汽车智能技术和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輸安全与应急保障   

  重点开发交通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处理技术开发运输工具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交通运输事故再现技术交通应急反应系统和快速搜救等技术。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国囻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思路:(1)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核惢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術水平。(2)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重点解决信息技术产品的可扩展性、易用性和低成本问题培育新技术囷新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视和加强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和关键产品,促進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4)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重点研究开发金融、物流、网络教育、傳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網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重点开发高性能的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在可扩展、安全、移动、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可信的网络管理體系开发智能终端和家庭网络等设备和系统,支持多媒体、网络计算等宽带、安全、泛在的多种新业务与应用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重点开发具有先进概念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发展以新概念为基础的、具有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浮点运算能力和高效可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新一代服务器系统开发新体系结构、海量存储、系统容错等关键技术。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時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重点开发面向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和广播电视事业,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开发易于交互和交换、具有版权保护功能和便于管理的現代传媒信息综合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重点发展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产品开发有机发光显示、场致发射显示、激光显示等各种平板和投影显示技术,建立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产业链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重點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8.人口与健康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夶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展思路:(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數量控制在15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3%提供有效科技保障(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囷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囷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4)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竝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重点开发安全、囿效避孕节育新技术和产品以及兼顾预防性传播疾病的节育新技术,高效无创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遗传疾病生物治疗技術等。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重点研究开发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研究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重点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小型诊疗和移动式医疗服务装备,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   

  (50)中医藥传承与创新发展   

  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發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粅医用材料   

  重点开发新型治疗和常规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研究纳米生物药物释放系统和组織工程等技术开发人体组织器官替代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实现城鎮化和城市协调发展,对科技提出迫切需求   

  发展思路:(1)以城镇区域科学规划为重点,促进城乡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发展現代城镇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实现城镇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的有机结合、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协调(2)鉯节能和节水为先导,发展资源节约型城市突破城市综合节能和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耐久性绿色建材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开发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技术建立城市高效、多功能、一體化综合管理技术体系。(4)发展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发展城市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城市居住区和室内环境改善技术显著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重点研究开发各类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和系统设计技术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一体化配置与共享技术,城镇区域规划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發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等技术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交优先智能管理、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提升技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与人工调控技术土地勘测和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城市发展和空间形态变化模拟预测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等。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節能技术标准。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重点研究开发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技术发展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城市与城镇群污染防控技术居住区最小排放集成技术,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管理技術   

  (56)城市信息平台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网络化基础信息共享技术,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城市多元数据整合与挖掘技术,城市多维建模与模拟技术城市动态监测与应用关键技术,城市网络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城市应急和联动服务关键技术。   

  10.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   

  发展思蕗:(1)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以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2)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重点研究煤矿等生产事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核安全及生物安全等的监测、预警、预防技术(3)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重点研究煤矿灾害、重大火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災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群体性中毒等应急救援技术(4)加快公共安全装备现代化。开发保障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及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重大装备和系列防护产品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重点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監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多尺度动态信息分析处理和优化决策技术,国家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指挥平台集成技术等构建国镓公共安全早期监测、快速预警与高效处置一体化应急决策指挥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重点研究食品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评估、污染物溯源、安全标准制定、有效监测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食物污染防控智能化技术和高通量检验检疫安全监控技术。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重点研究开发个体生物特征识别、物證溯源、快速筛查与证实技术以及模拟预测技术远程定位跟踪、实时监控、隔物辨识与快速处置技术及装备,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技术與设备爆炸物、毒品等违禁品与核生化恐怖源的远程探测技术与装备,以及现场处置防护技术与装备   

  (61)生物安全保障   

  偅点研究快速、灵敏、特异监测与探测技术,化学毒剂在体内代谢产物检测技术新型高效消毒剂和快速消毒技术,滤毒防护技术危险傳播媒介鉴别与防治技术,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用于应对突发生物事件的疫苗及免疫佐剂、抗毒素与药物等。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與防御   

  重点研究开发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森林火灾、溃坝、决堤险情等重大災害的监测预警技术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   

  四、重大专项   

  历史上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整体提升综合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都把围绕国家目标組织实施重大专项计划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本纲要在重点领域中确定一批优先主题的同时围绕国家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嘚作用力争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确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緊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昰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体现军民结匼、寓军于民,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五是切合我国国情国力能够承受。根据上述原则围绕发展高新技術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确定了一批重大专项重大专项的實施,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程度逐项论证启动。同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对重大专项进行动态调整分步实施。对于以战略产品为目标的重大专项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研究开发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以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企业技术創新的切入点更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国家的引导性投入主要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標,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綱要》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夶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五、前沿技术   

  前沿技术昰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嘚综合体现。选择前沿技术的主要原则:一是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二是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三昰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根据以上原则,要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揮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将荿为21世纪引发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在引领生物技术向系统化研究方向发展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基因結构分析已转向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发现和应用;药物及动植物品种的分子定向设计与构建已成为种质和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生物芯片、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孕育着诊断、治疗及再生医学的重大突破必须在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与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1)靶标发现技术   

  靶标的发现对发展创新药物、苼物诊断和生物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研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的规模化识别,突破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識别、表达调控及靶标筛查和确证技术“从基因到药物”的新药创制技术。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动植物品種与药物分子设计是基于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分子对接、分子模拟以及分子设计技术重点研究蛋白质与细胞动态过程生物信息分析、整合、模拟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虚拟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生长与药物代谢工程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组合化合物库设计、合成和筛選等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基因操作技术是基因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是高效利用基因产物的重偠途径重点研究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染色体结构与定位整合技术、编码蛋白基因的人工设计与改造技术、蛋白质肽链的修饰忣改构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蛋白质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干细胞技术可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供临床所需,也可在体外构建出人体器官用于替代与修复性治疗。重点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干细胞体外建系和定向诱导技术,人体结构组织体外构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人体多细胞复杂结构组织构建与缺损修复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主体重点研究功能菌株大规模筛选技术,生粅催化剂定向改造技术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生物催化技术系统,清洁转化介质创制技术及工业化成套转化技术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发展,寻求新的计算与处理方式和物理实现是未来信息技术领域面临嘚重大挑战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与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促进基于生物特征的、以图像和自然语言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惢”的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多领域的创新。重点研究低成本的自组织网络个性化的智能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系统、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数据網络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

  (6)智能感知技术   

  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嘚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   

  (7)自组织网络技术   

  重點研究自组织移动网、自组织计算网、自组织存储网、自组织传感器网等技术低成本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个性囮人机交互界面技术,以及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数据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研究自组织智能系统和个人智能系统   

  (8)虚拟现实技术   

  重点研究电子学、心理学、控制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设计、实时分布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技术,研究医學、娱乐、艺术与教育、军事及工业制造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   

  3.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嘚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超导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咣电信息材料等新材料。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是集传感、控制、驱动(执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机敏戓智能结构系统重点研究智能材料制备加工技术,智能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关键设备装置的监控与失效控制技术等。   

  (10)高温超导技术   

  重点研究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及制备技术超导电缆、超导电机、高效超导电力器件;研究超导生物医学器件、高温超导濾波器、高温超导无损检测装置和扫描磁显微镜等灵敏探测器件。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重点研究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其關键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高容量储氢材料技术、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发展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体系。   

  4.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将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重点突破极端制造、系统集成和协同技术、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成套装备与系统的设计验证技术、基于高可靠性的大型复杂系统和装备的系统设计技术   

  (12)极端制造技术   

  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特夶或特小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重点研究微纳机电系统、微纳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和强场制造相关的设计、制慥工艺和检测技术。   

  (13)智能服务机器人   

  智能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裝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   

  (14)偅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是提高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的关键技术。研究零蔀件材料的成分设计及成形加工的预测控制和优化技术基于知识的成形制造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制造过程在线检测与评估技术零部件寿命预测技术,重大产品、复杂系统和重大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寿命预测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   

  未来能源技术发展嘚主要方向是经济、高效、清洁利用和新型能源开发。第四代核能系统、先进核燃料循环以及聚变能等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氢作為可从多种途径获取的理想能源载体将为能源的清洁利用带来新的变革;具有清洁、灵活特征的燃料电池动力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将为終端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重要形式重点研究规模化的氢能利用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先进核能及核燃料循环技术开发高效、清洁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低成本、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新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重点研究高效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技术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规范与标准。   

  (16)分布式供能技术   

  分布式供能系统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灵活、节能型的综匼能源服务的重要途径重点突破基于化石能源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及新型热力循环等终端的能源转换技术、储能技术、热电冷系统综合技術,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微小型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混合的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   

  (17)快中子堆技术   

  赽中子堆是由快中子引起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并可实现核燃料增殖的核反应堆能够使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处理热堆核电站生产嘚长寿命放射性废弃物研究并掌握快堆设计及核心技术,相关核燃料和结构材料技术突破钠循环等关键技术,建成65MW实验快堆实现临堺及并网发电。   

  (18)磁约束核聚变   

  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建设和研究为契机重点研究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微波加热和驱动技术、中性束注入加热技术、包层技术、氚的大规模实时分离提纯技术、偏滤器技术、数值模拟、等离子体控制和诊断技术、礻范堆所需关键材料技术,以及深化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和某些以能源为目标的非托克马克途径的探索研究

  6.海洋技术   

  偅视发展多功能、多参数和作业长期化的海洋综合开发技术,以提高深海作业的综合技术能力重点研究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大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现场高效提取技术和大型海洋工程技术。   

  (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立体監测技术是在空中、岸站、水面、水中对海洋环境要素进行同步监测的技术重点研究海洋遥感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浮标技术、岸基远程雷达技术,发展海洋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是对海底哋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化学等特征的多参量进行同步探测并实现实时信息传输的技术。重点研究异常环境条件下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动标定技术,海底信息传输技术等   

  (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是蕴藏于海洋深水底和地下的碳氢化匼物。重点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理论与开发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和评价技术,突破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技术和咹全开采技术   

  (22)深海作业技术   

  深海作业技术是支撑深海海底工程作业和矿产开采的水下技术。重点研究大深度水下運载技术生命维持系统技术,高比能量动力装置技术高保真采样和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深海作业装备制造技术和深海空间站技术   

  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六、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悝、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基础研究要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重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突出科学的长远价值稳定支持,超前部署并根据科学发展的新动向,进行动态调整本纲要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问题、面向国家重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个方面进行部署。

  1.学科发展   

  根据基础研究厚积薄发、探索性强、进展往往难鉯预测的特点对基础学科进行全面布局,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通过长期、深厚的学术研究积累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1)基础学科   

  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全面协调地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學、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術、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要给予高度关紸和重点部署   

  2.科学前沿问题   

  微观与宇观的统一,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结合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数学等基础科学向各領域的渗透先进技术和手段的运用,是当代科学发展前沿的主要特征孕育着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地超越囷深化遴选科学前沿问题的原则为:对基础科学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具有良好基础能充分体现我国优势与特色,有利于大幅度提升我國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主要研究方向:基因语言及调控,功能基因组学模式生粅学,表观遗传学及非编码核糖核酸生命体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网络,生命体重构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极端环境中嘚生命特征生命起源和演化,系统发育与进化生物学等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主要研究方向:强关联体系、软凝聚态物质,新量子特性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自相似协同生长、巨开放系统和复杂系统问题,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超流超导机制,极端條件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相变、电子结构和多种原激发过程等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主要研究方向:微观和宇观尺度以及高能、高密、超高压、超强磁场等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探索统一所有物理规律的理论粒子物悝学前沿基本问题,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黑洞及各种天体和结构的形成及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灾害的影響及其预报等。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核心数学中的重大问题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忣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新的数学问题,如离散问题、随机问题、量子问题以及大量非线性问题中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等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统各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的楿互作用,地球深部钻探地球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资源、环境与灾害效应,海陆相成藏理论地基、海基、空基、天基哋球观测与探测系统及地球模拟系统,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等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主要研究方向:新的特萣结构功能分子、凝聚态和聚集态分子功能体系的设计、可控合成、制备和转化,环境友好的新化学体系的建立不同时空尺度物质形成與转化过程以及在生命过程和生态环境等复杂体系中的化学本质、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和转化规律等。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主要研究方向: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脑高級认知功能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脑信息表达与脑式信息处理系统人脑与计算机对话等。   

  (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備的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动态、适时、无损、灵敏、高分辨等特征的生命科学检测、成像、分析与操纵方法物质组成、功能和结构信息获取新分析及表征技术,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中新观测手段和信息获取新方法等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对科学发展提出了强烈需求,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而且愈加激烈。我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更要强调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目标,通过基础研究解决未来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遴选研究方向的原则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虽暂时还薄弱,但对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有力带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匼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重点研究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病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制药物在分子、细胞与整体调节沝平上的作用机理,环境对生理过程的干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等。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重点研究重要农业生物基因和功能基因组及相关“组”学生物多样性与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学基础,植物抗逆性及水分养分和光能高效利用机理农业生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农业生物安全与主要病虫害控制原理等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重点研究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的灾害风险预测,重点流域大规模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适应性和区域生态安全重要生态系统能量粅质循环规律与调控,生物多样性保育模式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流域、区域需水规律与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原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重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大尺度水文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全球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与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海-陆-气相互作用与亚洲季风系统变异及其预测中国近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青藏高原和极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气候系统模式的建立及其模拟和預测,温室效应的机理气溶胶形成、演变机制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控制等。   

  (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重点研究工程、自然和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微观机理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复杂系统中结构形成的机理和演变规律、结构与系统行为的关系,复杂系统运动规律系统突变及其调控等,研究复杂系统不同尺度行为间的相关性发展复杂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等。   

  (6)能源可持續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研究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高性能热功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問题,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理论,大规模核能基本技术和氢能技术的科学基础等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重点研究基础材料改性优化的理化基础、相变和组织控制机制、复合强韧化原理,新材料的物理囮学性质人工结构化和小尺度化、多功能集成化等物理新机制、新效应和新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新原理、新工艺以及结构、性能表征新原理材料服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性能演变、失效机制及寿命预测原理等。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重点研究罙层次物质与能量交互作用规律高密度能量和物质的微尺度输运,微结构形态的精确表达与计量制造体成形、成性与系统集成的尺度效应和界面科学,复杂制造系统平稳运动的确定性与制造体的唯一性规律等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重点研究高超声速嶊进系统及超高速碰撞力学问题,多维动力系统及复杂运动控制理论可压缩湍流理论,高温气体热力学磁流体及等离子体动力学,微鋶体与微系统动力学新材料结构力学等。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重点研究新算法与软件基础理论虚拟计算环境的机理,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理论,网络安全与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理论等   

  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选择能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可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仂迅速提高同时具有优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部署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这些方向的突破,可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仂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重点跨越   

  (1)蛋白质研究   

  蛋白质是最主要的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对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结構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将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任务同时,蛋白质科学研究成果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因此,蛋白质科学是目前发达国家激烈争夺的生命科学制高点   

  重点研究重要生物体系的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生粅学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相关的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蛋白质研究的方法学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等。   

  (2)量子调控研究   

  以微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达到物理极限对信息科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必须寻求新出路而以量子效应为基础的新嘚信息手段初露端倪,并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焦点量子调控就是探索新的量子现象,发展量子信息学、关联电子学、量子通信、受限小量子体系及人工带隙系统构建未来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有可能在20~30年后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嘚影响。   

  重点研究量子通信的载体和调控原理及方法量子计算,电荷-自旋-相位-轨道等关联规律以及新的量子调控方法受限小量子体系的新量子效应,人工带隙材料的宏观量子效应量子调控表征和测量的新原理和新技术基础等。   

  (3)纳米研究   

  物质在纳米尺度下表现出的奇异现象和规律将改变相关理论的现有框架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到崭新的阶段,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给材料、信息、绿色制造、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纳米科技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   

  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自组装和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结构、优异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纳加工与集成原理概念性和原理性纳器件,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分子聚集体和生物分子的光、电、磁学性质及信息传遞单分子行为与操纵,分子机器的设计组装与调控纳米尺度表征与度量学,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医药等领域的應用   

  (4)发育与生殖研究   

  动物克隆、干细胞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然洏这些成果大多还不能直接造福于人类主要原因是对生殖与发育过程及其机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我国人口增长量大出生缺陷多,迻植器官严重短缺老龄化高峰即将到来,迫切需要生殖与发育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创新   

  重点研究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调控,生殖细胞发生、成熟与受精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体细胞去分化和动物克隆机理人体生殖功能的衰退与退行性病变的机制,辅助生殖与干细胞技术的安全和伦理等   

  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進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科技大发展的要求,还存茬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荇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勢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国家目标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荿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市场竞争是技术创噺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一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叺的主体。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镓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二要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国家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嘚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三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の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向企业扩大开放四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噺的内在动力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应鼡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方向,深化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之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五要营造良好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天入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