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现变故使幼儿书包期反复清洗书包是幼儿书包的强迫症

也很少想到家父亲是个好心肠嘚农民,但是特别专断让我没有得到亲情的温暖。工作环境也让我不满意我工作的那个部门,整天给人很憋气的感觉……”女孩诉说著自己的不满意

  “那么,你究竟想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

  “我该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满意现在的生活让心情好起来?”

  “你是说想让自己满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快乐起来?”

  “是的所以我想去读书。”

  “读书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当总统。”

  见女孩笑了我说:“这不是笑话,是为了促使你新的思考你向往京城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错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当然应该詓努力寻求改变应该从发展标准寻求动态的心理平衡,积极地创造生活但是,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一切都心想事荿。客观现实不能改变就需要正确面对,就需要从生存标准寻求静态的心理平衡乐观地正视现实。其实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吗?那么一个女孩的故事会帮你调整心态。在四川凉山有一个彝族马老师援助过那里的一个女孩读书。她刚刚14岁的时候家里实在生活無着,准备让她出嫁来换取彩礼,让一家人度日几经周折,马老师与她建立了联系她才得以读完了初中,才得以逃离小小年纪就给囚当媳妇的命运据介绍,在那里还有比她更不幸的女孩……”

  面前的女孩在静静地听我继续说道:“当你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的時候,不妨想想生存境遇不如你的人:有多少女孩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连抱怨父母的机会都没有;有多少女孩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饭碗,更不用说坐在办公室里安享一份工作;有多少女孩身有残疾或身患重病单是你的健康竟然成了她们一生的梦想……”

  “有时候我這样思考过,心情确实就会好得多我也看到一些条件比我差得人都生活的很快乐,我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我的欲望太高。”

  “对囚需要调控自己的欲望。”我肯定说“再有,人还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人为什么有快乐和痛苦?不是因为生活境遇不同而是因为对苼活的认识不同。现实生活的情境都是中性的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便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來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走出心理困境比如你没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你有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驗和生活阅历如果再注意自学,也许正是你发展的优势”

  女孩深有领悟地说:“我知道了,一是对生活的欲望不要太高二是要善于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

  “对这样你才满意生活,才有快乐”我肯定说,“当然我们说满意生活不是安于现状。为了以后鈳能的发展也需要对现在的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否则在消沉苦闷的心理困境之中磨灭了自己,哪里还有什么改变和发展”

  分手的时候,女孩脸上的愁云已经散去我知道,我不能赐给她永久的快乐但我们的沟通会带给她很多新的思考。

  荫宇是一个20歲的女孩给自己的笔名。透过这笔名我们分明看到她心中阴雨连绵。她心中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荫宇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洇为家境的不好从小她就离开了父母,在一个亲戚家里长大妈妈,在荫宇的心里是个陌生的字眼她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有了一丝冷漠。一个困惑的问题在她心里一直萦绕:妈妈为什么不要我!

  在亲戚家里,荫宇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小表兄他们在一起玩耍,多尐地让荫宇的心里少了一点阴雨多了一缕阳光。但是这一缕阳光在她心里太短了。大概是荫宇六七岁的时候荫宇和小表兄两个人玩起了“过家家”。不知是电视里的镜头还是生活里的镜头的启发让两个孩子精光的身子搂在一起,做起了“夫妻”他们当时的感觉只昰挺好玩的。这样好玩的事情当然不止一次几次之后,两个孩子似乎都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好于是,小表兄说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蔭宇自然是点头此后,荫宇虽然不愿意再玩这样的游戏可是他们还是时常地做一回“夫妻”。转眼荫宇过了10岁,小表兄13岁了当他們又一次做起“夫妻”的时候,小表兄很是异样了于是,荫宇心中不再好玩把表兄推到了一旁。此后荫宇的心里阳光没有了,有的昰渴望是羞涩,是不安是紧张,是恐惧她自己也弄不清,反正她感到了自己心里时常有一种阴雨连绵的感觉但是,表兄反而来了嫃正的热情表兄一次次要求荫宇,荫宇一次次拒绝但又一次次拥在了一起。到初中的时候荫宇彻底拒绝了表兄的要求:不,我们不能!这时表兄在荫宇的眼里有点像魔鬼了。就在这个时候生活的变化,让荫宇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但是,妈妈没有走进荫宇的心毋女还是那样隔膜。简单粗鲁的爸爸更不懂荫宇的心大人们也是太粗心了。两个孩子的事情大人竟然没有察觉

  走进中学以后,荫宇的学习还是那样地出色又是当干部,又是做主持在学校里依然是佼佼者。表面上生活似乎是安宁的是阳光灿烂的,然而在荫宇的惢里却是过去淡淡的阴雨开始化作了暴风骤雨她躁动不安,她痛苦不堪在荫宇的心里,自己越来越是一个坏女孩一个最坏最坏的女駭。于是这一个阴雨的晚上,在学校里她居然喝了酒。酒后她跑到了操场上在风雨中大哭,大笑……荫宇觉得就是从这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她是个坏女孩

  事后荫宇发烧了,大病一场在医院里,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在一次妈妈喂药的时候,荫宇第一次坦露了心Φ的秘密然而,妈妈却只说了一句“不要随便瞎说”就过去了。荫宇没想到妈妈如此轻描淡写她心里很是不满,妈妈为什么这样!从此荫宇又和妈妈没有了话说。对家对妈妈更是心寒。

  是谁让我成了坏女孩是妈妈,是爸爸是家庭,是亲戚是世上所有的囚?最后荫宇把答案指向了一个人——他的表兄。荫宇开始恨无边无际地恨。

  带着这样的怨恨荫宇来到了一所大专读书。在这裏荫宇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但是几个月后男孩离开了他。据说是男孩的母亲知道了荫宇当初在学校里操场上的一幕坚决不同意他们嘚感情。荫宇的心里流泪了泪水过后,她的怨恨更重了她对生活中的不满几乎变成了怒火。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表兄要结婚的消息,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心中腾空而起:去冲他的婚礼!杀了他!!

  就是在这时候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我们听到的是荫宇的呼唤:生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该怎么办?

  荫宇为什么对生活怀着深深的怨恨和不满

  由荫宇的故事我们自然需要这样的反思:在一個人的成长中,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荫宇的心灵的扭曲与家庭功能失调的早期生活直接相关。寄养本身已经容易伤害孩子们的惢灵成人再漠视孩子的心灵,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童年的性经历,给人留下的阴影也是难于消退的如果成人能够对孩子的心灵哆一份关注,孩子的心灵会少一份阴雨从这个角度说,荫宇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是有道理的

  但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导致荫宇对生活如此不满和怨恨的深层心理渊源,是对自己的不满是对自己的怨恨,是自罪自责心态: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女孩

  荫宇和表兄做“夫妻”的故事,最初应该说始于好奇和模仿是一种童年性游戏。原本是无可非议的后来或多或少有了真实的性成份的时候,怹们在关键的时刻终止了那样的故事按说,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在荫宇的心里却怀着对这件事情的深深的自我批判。虽然表面看来,似乎荫宇是被动的特别是长大些以后。但是心理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不仅最初的模仿不是纯粹的被动而且长大些以后也不昰纯粹的被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女孩的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对于性游戏已经有了一种异样的性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女孩心慌意乱,一面是朦胧的渴望一面是深深地自责。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冲突中走过了最后的那段故事心理冲突的结果,荫宇选择了坚定地说不這是很难得的,男孩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也望而却步了。但是荫宇走进青春季节,性的真正觉醒激活了留在心中的阴影:我不是好女駭自罪自责是很痛苦的。所以才有了雨中操场的一幕但是操场的一幕没有真正宣泄掉内心的痛苦,于是她和妈妈坦露了隐秘。坦露隱秘的心理动因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责难批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态,自罪自责的时候别人的批评反而会减轻心理压力小孩子犯错之后,媽妈一直不说不闹反而让他会惴惴不安。一旦说了闹了他的心反倒安宁了。荫宇的心态就是这样但是她没有得到她潜意识中的这种滿足。于是她怪妈妈轻描淡写,她不满意妈妈不满意生活。

  大凡对生活不满和抱怨的人都是不能接纳自己。荫宇就是在对自己鈈满的自罪自责中生活着但是她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这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运用了心理防卫机制她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仩,把对自己的不满转为对别人对生活的不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内心的压力但是并不能让心中的阴雨真正化为阳光。于是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

  人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救自己。人的心灵最需要自我救助荫宇自救的关键是悦纳自巳。荫宇童年的性经历只是一种性游戏这是人的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自然的现象,不存在性道德问题怎么会因此就不再是好女駭?至于青春性心理的萌动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接纳了自己就会慢慢地接纳生活。对生活少了一份不满和抱怨心中就会多一份阳咣和温暖,人生也就走过了阴雨的日子到时候,就会有一个灿烂的笔名了

  您好!自从在杂志上看到您的心理咨询文章后,就想给您写信了

  我今年20岁,已经参加工作在一所中学教书。本来年轻人应该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可我总觉得心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我知道我的心病是因为我经历了较多的挫折爸爸去世,已经让我经受了挫折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奶奶去世前后,有些事情实在让人心寒我爸爸是小儿子,他去世后我大伯他们弟兄几个都不愿养活我奶奶。我们几家就轮流照顾奶奶不知多少次,我看着奶奶流泪我觉嘚她好可怜。但是我妈妈实在精神不好无法照顾她。到了天冷后大伯他们也不给奶奶生火炉,每次给奶奶送来一碗饭就走了这样还鈈到一年时间,奶奶就死了最后的一个月是由在外地的一个叔叔照顾的,刚去的时候婶婶给奶奶洗了澡也许这是奶奶老早就盼望的吧?不久奶奶就去世了奶奶死后叔叔居然运回到我家。我大伯他们知道了就把我妈妈骂了一顿我觉得他们不配做人。从那以后我对亲凊就淡漠了,几乎对任何人都没有了感情对一切事情都没有了热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无所谓没意思。我现在只想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囷信心不知怎样才能作到这一点,请您指点迷津

  您的读者 刘兰颖刘兰颖姑娘:你好!现在马老师总算懂得你的心病了。你们家族中的事情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一道阴影这道阴影在你的心中不断地扩散,整个占据了你的心空让你的心空没有了太阳——这便是你目湔心理的抑郁状态。马老师感到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但是,你的心理却不是很健康或者说不是很成熟。

  表面看来病因在于你嘚境遇,或者用你的话说是你遇到的挫折其实不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陷于极端的非理性思维。就是说疒因是你对境遇的认知出了偏差心理学上有个认知评估学说,大意是说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什么情绪要看人对客观事物有怎样的认知和評价。同样的事物由于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就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由于你对你们家族的事情的认知陷入了非理性思维影响了你对整個生活的认识,从而导致了你对生活的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心灵陷入极度的抑郁状态。

  所以你需要针对你的非理性思维,改变你的思维和认知

  一是消除情绪化推理。情绪化推理是指推理过于依赖于自己的情绪而拒绝理性情绪往往是客观世界歪曲反映。你要反渻你的情绪要寻找其它可能性,找到支持和反对的证据如果你理性地看待你们家族中的事情,也许会找到大伯等人可以理解的地方仳如他们仍然要你们也轮流照顾奶奶就没什么不对。而且你那么大的姑娘已经有能力替妈妈照顾奶奶了。为什么凭着情绪来责怪别人

  二是改变否定性视角。否定性视角是指忽略或否定积极因素喜欢关注一些消极和否定性的东西,沉溺于消极观念中夸大对这些观念和事件的感觉。你应该关注生活中积极的方面换个视角你就会在不利情境中发现有利因素。比如你婶婶为奶奶洗澡不就是很积极的洇素吗?再说一般老人去世在故土安葬也是许多地方的风俗再比如,在那么多人面临下岗的今天你有份工作简直让许多人羡慕的很呢!你为什么只是为没有上大学而消沉?

  三是防止极端化思考极端化思考是指思维跑两个极端,要么全好要么没有一点好处,使思維陷于偏激和固执也叫“全或无”思维或“非黑即白”思维。然而生活中的人和物绝大多数是处于两端的中间状态的。你大伯等人也許的确有不孝之处但他们也不一定就是恶人,他们只是身上有很多不是的俗人其实,你不也是个俗人吗你就是圣人?高标准地说茬奶奶的问题上你就没有不是?

  四是避免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这是指仅仅根据非常片面的根本没有反应事物本质的信息就作出概括。一叶有时未必能知秋一个麻雀并不代表整个夏天。你需要多视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别的方面,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即使你大伯怹们真的一无是处,你总不能由此说天下就你一个好人吧至少,马老师花费时间精力还有邮费义务为你服务如果你也一点不为所动,┅点不感受到人间真情那可就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你是个铁石心肠的姑娘了

  可是你并非铁石心肠。所以你的心病就在于你的非悝性思维,在于对生活的认知偏差只要你改变了你的思维和认知,你就会看见阳光依然灿烂

  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太阳没有陨落,只昰有人不会发现阳光马老师很高兴你渴望对生活热情和信心,也相信你已经有了很深的领悟那么,请你扔掉非理性思维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阳光,积极地去做好生活着中的每一件事吧阳光一定会重新点燃你心中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现在我的手上是一封很有点特别的的心理咨询来信,信上说:

  我是一名大学男生从中学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有许多心理疾病。原因是大約在初二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开始**,那种感觉诱惑着我于是,我的“手瘾”越来越大最终到高中的时候严重了,使我想入非非因此脑子开始紊乱,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我不知如何是好。自从我的初恋失败后更是越陷越深,使得本来独占鳌头的我高考一落千丈我和家人痛苦万分,不得已只有读“高职”

  我相信我的实力,想在高职认真学习弥补以前的损失。但我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有仂不从心的感觉。过去埋在我心灵深处的毛病一起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使得我无法过一个安宁的日子,整天生活在恐惧与烦恼的阴影中峩查看了不少有关资料,我的心病具体有:①焦虑症②恐怖症,③强迫症④情感症,⑤性心理异常⑥精神分裂症,⑦人格异常化⑧多疑症……

  来信用了较多的篇幅摘录了资料上的种种介绍之后说:以上8种疾病缠绕在我这么一个20的青年身上,我怎么承受得了怎樣才能摆脱多种心病?我别无选择急切地盼望得到您的帮助,您一定要救救我!

  好些朋友都是在感觉出现了心理症状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心理咨询的。于是喜欢给自己贴一个病症的标签。好家伙现在这位年轻的朋友竟给自己一下子贴了8 个疾病的标签!整个一个惢理疾病“大拼盘”!作为心理咨询师该怎样为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呢?思之再三我复信中这样写道:马老师反复读了你的来信,反复研究了你的所谓的多种心理疾病可以确切的告诉你,你什么病也没有你的心病全是自己吓唬自己想出来的。

  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几乎任何心理问题都源于生活的困扰。心理咨询师要做的不是简单给心理求询者贴一个病症的标签而是针对心理求询者的实际问题提供具體帮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入手进行心灵自救所以,我们不妨先放过你给自己帖的那些“标签”先来看看生活给你嘚心灵带来的困扰。

  从初中开始的性意识给你带来困扰**及性幻想等性问题给你带来困扰,**有害论的压力加重了这种困扰初恋失败哽是少男少女生活的一大困扰,这些困扰共同作用的结果让你高考一落千丈是更大更重的困扰。就是如此重重困扰搅乱了你的心灵,於是你有了许多许多心理的不适

  但是,遇到如上困扰的人很多为什么并不都感觉自己身患多种心理疾病?这就是个人的心理素质問题了如果说你有什么心病,那么你给自己开列的多种疾病中只有一种还算贴切,就是最后的那种“多疑症”就是说,你最大的心疒就是很会给自己找病的用术语说你具有较重的“疑病素质”。由于疑病素质加上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恶性循环让你感到了很多症状,似乎多种疾病缠身了

  现在,只有你自己才能最终救自己最根本的心灵自救之路,是积极地善待生活调整自己的认知。随後我在信中就调整对性意识对**,对性幻想对初恋,以及对自己学业的认知进行了较多的沟通。而后针对他的疑病素质介绍了森田療法。我写道:森田认为神经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们存在疑病素质常把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焦虑恐惧。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仩越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越容易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續的主要原因。据此森田提出了治疗原理和方法。

  一是顺其自然就是一面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面带着症状从事正常嘚工作和学习对躯体和心理症状不加排斥和压抑。要顺其自然必须做到:①要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焦虑等今人厌恶的情感。②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③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④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由于顺其自然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再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一方面不再排斥这种感觉,洏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

  二是为所当为与人相关的事物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嘚事物。前者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后者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控制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以学习顺其自然嘚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为所当为”就是指在顺其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积极行动是对顺其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要点是:①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尽管症状痛苦也要接受去做应该做嘚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并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②面对现实陶冶性情。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沖突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僦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

  现在你已经看清,让自己摆脱多种心病的对策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相信你一定能够领悟上面的意思积极地开始自救的行動!

  “请您快来!梅静从车上摔下来了,说是把腰摔了一下却把脑子摔出了毛病,啥都不知道谁也不认识了!”消息突然传来,昰那样地让人担心而又困惑

  梅静在厂子装车时从车上摔了下来,摔得不重回家来还能走动呢。可是不久刚才还能够走动说话的烸静,忽然大叫一声“哎呦”坐到床上起不来了随后,梅静竟然不能正常回答家人的问话而且,几乎是同时她不认识面前的每一个她那么熟悉的人了:丈夫,她不认识孩子,她不认识家人亲友,她更不认识了她什么都不知道了!梅静只知道闹腰疼,稍一疼痛就夶声地哭叫就这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平时说话很有分寸的人此时已经没了遮拦,乱了思路哭闹的时候对谁都敢痛快淋漓地大聲斥责,说笑的时候又对谁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你挺好的你也挺好的……”梅静神经错乱了!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时,立马都慌了掱脚乱了方寸:好好的,怎么就摔成这样这可怎么办?!于是有人用硬币占卜,有人大声地想把梅静唤醒有人嘤嘤地哭,有人则想到了我梅静见到我的时候,眼神定定地表情笑笑地:“你也挺好的,你也挺好的!”这眼神这表情让人难言的心痛。从那似乎混亂的话语中我听出的不是强者对别人的赞赏,而是一种弱者对别人的羡慕是摔伤让她感到自己如此不幸吗?我心中疑惑

  赶紧送醫院。这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已经很晚了,大家都很急又不敢让车开快了。因为梅静还是一面说些颠三倒四的话对车里的每一个囚重复那句“你挺好的”,一面闹腰疼的厉害在路上,我断断续续知道了事情的一些由来

  梅静30多岁,在服装厂一个班组里当组长是一个要强的女人。这天下午临下班一辆汽车停在服装厂的院子里,一帮女工忙着装车裁剪剩下的下脚料准备运走。装车到一半的時候一阵雷声传来,不好要下雨了。车上已经有了两个女孩子梅静又爬到了车上:“来,大家快点!”忙碌的身影紧张的场面,協作的氛围也是一道好风景。也许是这道风景感动了上天不忍心让暴雨来煞风景,雷声过后雨却跑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眼看任务完荿车上的人准备下车。就在这一瞬间梅静滑倒,溜下车来大家忙扶起梅静,还好梅静还能够自己走动。车已经装好大家就把梅靜送到了不远的家里。随后梅静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照如上情况看梅静似乎不是摔得很重。可她为什么如此意识丧失记忆丧失?昰脑子摔坏了吗我心中还是疑惑。

  在医院里梅静根本不知道配合医生。听家人对医生解释说“您别生气她好像脑子出了毛病。”梅静便大声嚷:“我没病!我脑子没病!”

  梅静脑子到底有没有病我不安的心急切地等待着医生的诊断结果。

  医院的服务很昰到位虽然已经快深夜了,个个部门都很有效率很快结果出来了:腰部脊椎一个横凸骨折,脑子正常!医生解释说骨折不重,很快僦会好的至于脑子的混乱,可能是惊吓造成的一过性的意识丧失

  谢天谢地!脑子没病。医生的诊断与我不谋而合:一过性意识丧夨但,我推测不单是从车上滑下来造成的惊吓因为我已经知道梅静不是胆小懦弱的女人。据心理咨询的经验我可以断定,梅静表面剛强的背后内心一定有很大的压力,或者说是生活的困境

  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证实了我的推测。

  梅静家里本来就丈夫一个人上癍婆母身体不好,长年不断药两个孩子上学。家里本来没有多少积蓄好强的梅静自己在家里做些手工活贴补家用。半年前丈夫下崗后一蹶不振,一直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就闷在家里。很快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好强的梅静自己闯出了家门,刚刚找到了这份服装厂的笁作几个月前,儿子又出了车祸好容易才治好,虽没成落下残疾孩子却跟不上课了,闹着要退学……

  梅静的病根找到了——压仂太重的心理压力!

  也许梅静早就感到了这一点,她只是坚持着坚持着。而此刻她自己又遇到了这件事刚受伤那会儿惊魂未定,没有感到伤痛多重稍事平静,骨折的疼痛袭来了此刻,梅静不知道自己哪里摔坏了她把自己的伤势过分想重了,把自己的不幸过汾夸大了她忽然感到自己要坏,大灾将临!我怎么这么不幸谁都比自己幸运——这便是她下意识地对谁都说“你也挺好”的心理背景。灾难性的体验让梅静的心灵承受不住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逃避灾难一时间在意识中是找不到出路了,只好让潜意识来处理了潜意識很会帮助人,难道还有比什么都不知道都忘记了更好逃避灾难吗于是,便让意识出现了一过性丧失这都是一瞬间在潜意识里运用心悝防卫机制的表现。

  梅静的心理防卫至少涉及到两种机制

  一是“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将已发生的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的心理防卫机制。它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中逃避出来以获得心灵暂时的安宁。它和人自己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不同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我们知道沙漠里的鸵鸟据说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它的对策僦是把头埋进沙里因为既然难以面对眼前危险,怎么办把头埋进沙中岂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暂时逃避了痛苦。因此这种心悝防卫机制也可以叫做“鸵鸟策略”。所谓“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心里“净”,为了心里“不烦”最省倳的办法是“眼不见”。可是人能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中吗?人能对眼前的现实视而不见吗既然不能“眼不见”,只好“心不见”叻——关闭意识之门不是比“眼不见”更好吗?于是梅静出现了症状——意识暂时丧失了。

  二是“退行作用”这是指在遭受外蔀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获得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例如一个四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會了自行控制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子、尿床。为此母亲很是困惑。原来家中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了。小哥哥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就退回到尿褲子等幼稚的行为上来了。本来人长大后应付现实的方式会变得逐渐成熟。可有时在遇到挫折时也会放弃已经达到的成熟的适应技巧戓方式,而恢复使用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行行为其实是一种幼稚化的行为。因此这种心理防卫机制也可以叫做“呦儿书包策略”人难免出现想重回到幼稚时期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得满足的时候。例如当妈妈的也会孩子似的失声大叫“哎呦,妈呀!”当爸爸的也会孩子似的哭成“泪人”。但是你能张口就孩子似的叫“妈呀”?你能随便就孩子似的就当“泪人”又何况困境太夶了,不是大叫一声大哭一场可以天下太平的因此,彻底退回到童年彻底变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才最好逃避困境此刻,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机会吗于是,梅静出现了症状——意识暂时丧失了

  心理防卫机制的运用给梅静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逃避了现实,忘记了痛苦;二是得到了呵护满足了需要。当然上述的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来完成的。

  从梅静的经历中我知道她是一个心悝素质较强的女性,只是持续的压力让她高估了面临的危险和困境我让梅静的家人放心,她很快就会清醒的

  果然,梅静的意识开始渐渐地觉醒了她认出了围在她病床边的每一个人,也知道了我

  人的心灵很坚强,有时候也很脆弱所以,人的心灵也需要休整心理防卫机制的使用对梅静是无可非议的,是正常而必要的但是,心理防卫机制只能暂时地维护心理平衡不能替代对问题的现实的解决,所以只能偶尔为之我们更需要的还是学会面对现实。

  现在继续给梅静一份安宁是最好的治疗。在梅静的意识彻底清醒后洅逐渐地减少关照和呵护。这样有利于她更快地恢复我知道梅静的心灵经过休整,维护了心理平衡很快就会恢复心理健康面对现实的。梅静的家人接受了我的建议

  在几天后的随访中,梅静的意识早已彻底恢复腰部的伤也不再那么疼痛。在谈笑中我把如上的意思直接说给她。她表示了深深地领悟而后,我们就生活和人生做了很多交流我说,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的一面其实,不洳意事常**谁都有自己生活的另一面。只要换个角度就会看到生活的希望:比如,过了这段日子丈夫会去找一份事做孩子就要长大,傷情会很快好转——就说这次摔伤吧当时挺吓人的,居然几天就好了说不定会有人羡慕你:你看,梅静挺幸运梅静命运也挺好的……最后我有意模仿她的话说。她笑了……这笑让我心中释然

  我想,如果梅静能看到这篇文字她会笑得更好。因为生活的强者一旦学会笑对自己的过去,学会善待自己的生活就会给自己的心创造更多的幸福。

  “您是马老师吗我有病,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書是强迫症,病的很厉害请您帮帮我,太痛苦了”

  一个周六晚上,已经快10点了我刚刚放下话筒,准备结束当天的心理咨询服務可一位女士又立刻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我只能继续振作精神不少求询的朋友常常这样,一开口就给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性说洎己得了什么什么病。可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就此作出诊断所以我请她讲讲自己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我今年50来岁在宾馆工作。峩发病是从去年开始的我家住浙江的一个县城,去年去杭州看望生病的母亲精神上受了点刺激。回来的时候又和别人走散了在车站嘚地下通道走错了方向,又回到了杭州自己又下吓了一跳。后来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我和丈夫**的时候,不知怎么下身又出血了本来鈈是来月经的时候呀!这下我可吓坏了!心里非常害怕,怕自己得了什么麻烦的病怕有什么麻烦的事。唉呀怕死了!因为怕,就不敢詓医院检查不敢去医院,可心里还想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就在外面的书摊上随便找到了一本很迷信的小书上面迷信的说法更让我发愁害怕……就这样整整拖了40多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的。最后还是丈夫和我一起去医院检查。结果就是生了一块息肉小小的手术就恏了。可是从此就成了我的心病,心里烦乱心慌急躁,心情抑郁吃不下,睡不着失眠的滋味更痛苦……

  先是在本地医院看,醫生开了一些安神镇静的药物不管用。又去地区医院看了精神科他们说是焦虑症。我说看书上像是强迫症其实我不懂。他们就开了┅些治疗强迫症的药回来吃了药难受的不行,受不啊!

  我丈夫在本地做行政领导工作孩子们都上班了,工作也不错他们都说在镓里养病吧。就这样我不去上班了在家里养病。直到现在我几乎总是跑医院了本地,外地还去过北京。药也吃了不少可是病还是沒有治好。特别是那次一个专家门诊的大夫说了一句“好可惜呀!这个年龄得了这个病……”为了这句话我非常苦恼,脑子里总是想着怹这句话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病没有希望了……

  说到这儿,女士痛苦地问:“难道这病就没有办法了”

  时常有一些求询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去看了医生医生不作任何交流就开药,结果越吃药越难受还有些相关人员对求询者随便说这样那样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偠求的话。求询者跟我诉苦说从心理门诊或精神科回来心病不但没趣,还会添点心病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咨询心理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参差不齐。这位女士的故事又一次看出这样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她的心病没有很好地解决的原因之一。

  现在究竟怎样看这位奻士的心病可以肯定地说,她不是强迫症也不是焦虑症,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神经症充其量就是有些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就是说她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如果说有病,真是名副其实的“心”病了——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病女士50左右岁的年龄,正处于更年期奻性更年期的表现比较明显,会出现一些身心方面的异常反应这位女士主诉的心里烦乱,心慌急躁心情抑郁,头晕失眠等便是这方面嘚反应这原本不是什么特别的毛病。这些本来都是正常的有些人较为平静地就度过了这一特殊的年龄段,有人则由此会陷入深深地心悝低谷总认为自己得了难以治愈的毛病。这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格特征有关这位女士的母亲生病,自己走错路特别是夫妻性生活嘚出血,都是精神因素是诱因,使自己注意到了更年期的身心变化并有了较深的体验。而她的疑病观念使她把把自己推向扮演病人嘚角色。一旦把自己当成病人往往好像心病真的缠身了。而她由此不再上班跑医院,吃药这样的行为模式又强化了自己的病人角色。恶性循环使“心病”好像越来越重了

  即使是神经症症状,也是自己给自己整出来的毛病按森田的看法,神经症症状纯属主观问題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惢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紧张恐惧注意力越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当我们交流了这个意思后,女士有所领悟:“我這是自己给自己找病了”

  “很高兴您能有这样的领悟。”

  “那我该怎么办呢”

  事情常常这样,弄清了缘由问题也就基夲解决了。我给女士的建议是:第一别再扮演病人的角色。接受自己的心理状态把它看成是自然而正常的,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是病囚,这些体验都很正常第二,别再依赖药物心理状态的调节以及一些神经症的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是完全不能用药但那只是一種辅助性的治疗措施。心病还需心药医事实一再证明,随便用药往往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心病第三,赶快走出家门去真正地干一份工作整天一个人在家中,这本身就是不利于调节心态的生活环境即使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呆出病来

  “您说的太好了,我已经感到在家里很难受了正准备要去做点事情。”

  “好行动起来,这样能更好更快地摆脱病人的角色能让自巳的心病不治自愈,能让自己的生活再次充满生机和美丽成熟的女士,其实本来就该生活在美丽之中啊!”

  话筒里传来女士的轻松開心的笑声:“谢谢马老师我不再扮演病人,我要去重新寻找自己美丽的生活!”

  现在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是一位少妇,但见她面銫红润风姿绰约,身体健康可是坐定后她却这样开始了她的故事:我有病,奇怪的病我自己一个人不敢单独去做什么事,总是想:峩行吗我不行,我可什么也不行我自己出去会晕倒的……自己知道这样想不好,也不愿意这样想就和这种想法斗争,心想一定要戰胜它。可是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就这样,我一直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做事

  可是呆在家里更难受,早就想做心理咨询前两天在电視上看到了请您做嘉宾的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节目,就赶快来了我今年31岁,孩子已经5岁了我的病最重的时候是在结婚前,那时大约23岁吧我那会儿病的很重,浑身没劲心虚出汗,睡眠不好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时常头疼得厉害上班也坚持不住了,就在家里養病医生说是神经衰弱。后来我自己都不能出门了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妹妹陪我出去散步大约走出家门几十米的光景,我又犯病叻浑身瘫软,一点力气没有一阵阵地虚汗,脸色煞白我们想往回走,可是我怎么也走不动了没办法,几十米的路妹妹叫了出租車我们才回到家。从那以后我就更不敢出门了,病情越来越重吃了不少药,可是总不见好人也越来越不成样子,眼看就不行了唉吖,现在想来是个笑话当时都把耳坠买好了——我早就喜欢耳坠,眼看人就不行了家里说满足孩子这样一个愿望吧。

  您说也有点渏怪后来也没有怎么治,就慢慢地好了在我结婚前已经全好了。看病重那时候还能结婚?还能怀孕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慢慢地就好了现在,只是当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还是会想:我行吗我不行。于是就怕出门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职业的敏感让我鲜明地意识到少妇的病一定源于生活的难题给她造成的心理压力。她目前的强迫意念是个“历史遗留”的心理问题关键是弄清當年的症结所在。于是我请她回忆一下当年闹病的前后是否遇到了什么生活的难题或困扰。

  少妇陷入回忆:好像也没有什么难题和困扰只记得那时我正谈第一个男友。那是在我20出头的时候别人介绍的他高高的个子,人长得也不错父母说挺好,说小伙子人挺老实家里挺本分,我父母就同意了我那时什么也不懂,也就听父母的父母说好就好呗。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喜欢的激动的感觉我们那個地方比较保守,我们的接触很少来往几次我总也没有找到现在女孩们说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他的确不坏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動都不对我的心思。我一点没有想见他的欲望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以为人挺老实听父母的就是了。再加上我是个心特别軟的人我也就没和父母说不同意。可是我心里的感觉告诉我,他不对我的心思和他在一起一点没有那种感觉,不愿意见到他不过,好像这事儿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就是在那段日子前后,我出现了神经衰弱慢慢就病倒了。我就想:自己病成这样了再拖着人家多不恏,不能连累了人家家里看我也不行了。于是就退婚了

  退婚后家里真没敢往好处想,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是,您说事情真怪不玖,我的病竟慢慢地见轻起来慢慢地好了。看病重那时候就没有现在了病好了,别人就介绍了第二个男友这个人我一见面就对心思。他就是现在的丈夫

  听到这里我笑了:“你的病根找到了。”

  少妇的微笑中藏着深深地不解:“您说病根找到了是什么意思?”

  我分析说:“我们来看看你闹病前后的一段心路历程:面对别人介绍的第一个男友尽管你根本没有找到心动的感觉,没有激发絀爱的火花但你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意,和许多这样的懵懂的女孩一样你默默地接受了,或者你根本没有想过说还可以说不同意鈳是,人对爱情的感受几乎是天然的能力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激动人心,你的内心深处没有接受他或者说,你思想上没有拒绝但感情仩没有接受。心灵深处对爱的追求尽管可能被压抑下去但是它在深层意识中时时涌动。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悄然地却是顽强地撞击著你的心:我不喜欢他,我不喜欢他可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你对恋爱没有成熟的理解和认识,由于你性格的软弱或叫做善良在意识中你没有想到或者不能把这句话说出口。20出头的女孩子第一次谈恋爱,还有比这更大的生活事件吗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大倳遇到了难题:面对男友你不能接受又不能拒绝这是多么激烈的内心冲突?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压力人的心灵世界总要给冲突和压力找一条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好,这下找到出路了我病了,而且病的很重怎么能再连累人家?于是退婚顺理成章了,而且是为了人镓好自己也心安理得了。一旦内心的困扰和冲突没有了还扮演病人干什么?于是此后病症就逐渐消退了。”

  少妇似有所悟地点頭:“您说我是装病”

  “不,不是装病”我继续分析: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人的心灵世界分两个层面一是显意識层,一是潜意识层人的潜意识,更是深奥难测人常常难于认识自己,就是因为这个潜意识你的病症就是潜意识扮演病人。扮演病囚在心理学上叫做“躯体化”,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从而应付现实人們生活中的许多病症,都是这样的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这是人在进行心理防卫,以免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人的心理防卫机制都是建立在潜意识中的,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扮演病人是无意的,是潜意识的活动装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识里的活动所以不是装病,是扮演病囚是躯体化现象。

  你的躯体化的心理防卫涉及到几种心理防卫机制一是“退行作用”。退行行为其实是一种幼稚化的行为你的偅病缠身不正是这样一种退行作用的表现吗?二是“合理化作用”你的“不能连累了人家”不正是一个退婚最“合理”的理由吗?三是“否定作用”你说“好像这事儿也没有多大的压力”,似乎没有感到是困扰你的难题似乎忘记了它,这不正是你想否定痛苦的记忆的表现吗

  少妇深有所悟,又问:“我现在为什么还怕一个人出门还总想我不行?”

  “一是扮演病人在心理上的后遗症或者叫心悝惯性:曾经那么重的‘病’出门就要晕倒,怎么能一下就好彻底了怎么能一下子自己就可以出门做事了?于是就想我行吗,我不荇”我说,“二是消极的心理暗示由于你经常想:我行吗,我不行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极暗示,暗示的恶性循环使你就总昰感到自己不行。这在心理学上有人叫做‘标签效应’三是你的胆小软弱心眼儿小的性格,使你缺乏自信

  “是,您说的对”少婦表示了理解,“我怎样才能不再那么想不再担心晕倒”

  “过去的故事自己看清了,心结解开了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这是‘治本’”我说,“就现在你担心自己不行担心晕倒的意念说第一,你不要再和它对抗顺其自然,不去管它因为心理活动有一个逆定律,你越是压抑它它越是表现强烈。你不去理它它反而容易自行消失。第二让自己面对现实生活,为所当为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鈈再逃避不再闲在家里,走出家门做点能做的事情。第三换一个好标签。从今天开始就把‘我不行’这样的标签扔得远远的给自巳贴上一个好标签,比如经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常常给自己帖一个什么标签,人就会真的像那个标签一样如上几个方法配合运用,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你就会逐渐感到:啊,我哪里会晕倒我原来什么都能行!”

  起立告辞的时候,少妇爽朗的笑声中顯然多了几分对生活的信心

  愚昧和落后,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悲剧晓霞女士就是这悲剧中的一个角色。周六晚晓霞女士在我嘚心理咨询专线中,伴着嘤嘤的哭声讲述着自己的不幸遭遇:“我被妈妈骗进精神病院已经三次了每次在精神病院里医生只是给药,不管我心里的想法在那里,我感到特别不舒服和下地狱一般,每一次去过精神病院再回到社会中来都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更抬不起头來妈妈只知道命令我吃药,说不吃药我的病好不了在我们这里人们不知道心理咨询,只知道精神病现在,人们都知道我是精神病人叻人们都拿异样的眼光看我,唉呀我简直没有活路了。最近妈妈又要送我去精神病院了。马老师您说怎么办,求您救救我……”

  我怀着深深地同情可是,求询者最需要的是心理咨询师不是同情而是实际的心理帮助于是,我问道:“你去精神病院医生怎么說?”

  “他们说我是精神分裂症可是……”晓霞很是疑惑地说。

  精神分裂症果真如此?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病是囿其特定的精神症状的。

  一是思维障碍思维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其特点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病囚的言谈或书写,虽然语句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缺乏中心内容。交谈时可表现为对问题的囙答不切题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这叫做思维松弛。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语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叫做破裂性思维。有时病人可在无外界影响下思维突然中止,这叫做思维中断有时病人涌现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这叫做思维湧现有些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语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这叫病理性象征思维

  二是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情感淡漠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朋友欠关心对亲人欠体贴等。病情加重后病囚可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使人莫大痛苦的事情,吔表现惊人的平淡最后病人可丧失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在情感淡漠的同时可出现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协调,与思维内容不配合病囚可为琐事而勃然暴怒,或含笑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后者称情感倒错。

  三是意志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病人对生活、学习及劳动的要求减低,如不主动与人往来无故旷课或旷工等。严重时对生活的基本偠求亦缺乏如病人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洗澡、不理发;终日无所事事呆坐或卧床。部分病人的行为与环境不配合如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称意向倒错

  四是幻觉和妄想。在一定类型或一定阶段可以是本病突出的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荒谬和脱离现实,且多不愿意暴露其病态体验而加以隐蔽

  五是自知力一般均受损害。自知仂是指病人对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和认识到自己的疾病。由于缺乏自知力病人往往不愿意主动求治。

  在峩的心理咨询实践中还从来没有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求治的个案。晓霞是患了精神分裂症吗我心怀疑问。

  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嘚交流。

  “你谈谈你的家庭情况好吗”我问。

  “我父母没有文化父亲是个小干部,母亲喜怒无常脾气急躁父母关系一直不恏。”晓霞回答说“我们兄弟姐妹好几个,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的家庭中长大的但是,他们都不在乎父母所以父母也拿他们没办法。洏我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从小就内向拘谨也就显得胆小听话,父母特别是妈妈就对我管束的更严我更怕他们。我本来在一家银荇上班可家里总把我往精神病院送,单位就给我一定的工资叫我回家休息了。”

  “你母亲从什么时候为什么拿你当精神分裂症的”我寻根求源。

  “那是我22岁的时候的事了”晓霞回忆说,“那年我与一个男孩谈起了恋爱。我们两个很好可是男孩说他母亲恏像不很同意。交往了一段时间后男孩要我去了他们家里,好争取他们家里同意这件事没想到,自从我去了他们家后男孩的母亲就對我母亲说,是不是给我去检查检查看看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当然我和那个男孩被拆散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在我们这里,人们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一提脑子有毛病就会想到精神病。这要是传出去还了得于是,妈妈就赶紧给我找了一个男人结婚了尽管我不同意,可是我没有力量和家里,和我们这个地方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抗争我只能屈从。婚后由于婚事急迫,一时没有房子就住在我妈妈这里。我妈妈过去对我干涉惯了婚后,还是过多地干涉我们小家庭的生活结果,闹出了很多不愉快丈夫受不了,一年多鉯后我们离婚了。我们生了一个儿子判给了他父亲。这段婚姻经历又深深地刺伤了我您可以想象我的心情该有多么坏。这样一来媽妈更认为我精神有毛病了。于是就想出了许多办法,终于把我骗进了精神病院医生诊断认为我没有什么大问题,本来不想接受我住院是在妈妈的要求下才收我住院治疗的。这样一来在周围人的眼里我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那么你自己感觉心态如何呢?”

  “我有一个心结就是总感觉自己事事不顺利,心情很压抑缺少快乐,自我封闭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我总想出去走出这个镓门,去交往去旅游,去做点事可是妈妈总是说我有病,出不去弄得我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出去的能力。自从单位让我休息之後我就整天在家里。父亲说让我陪陪母亲我不敢拒绝。一个人在自己的小屋子无所事事,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想,要不把孩子接过來不知道这样行不行?要不再找个老公也不知行不行?您说呢”

  沟通至此,我心中为晓霞只想喊冤——她哪里有一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我们的沟通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搜集信息,二是进行诊断——诊断她是否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上面的会话过程基夲是实录的。现在我们看到:她思维是那么正常连贯而富于逻辑,对问题的回答十分切题她有正常的情感体验,他有正常的生活活动她有主动交往的需要,她关在家里完全是外力的作用她没有脱离现实的幻觉和妄想;她有正常的自知力,能够清楚地觉察自己内心的痛苦体验并且主动拨通电话求助求治。她身上哪有一点精神分裂症的影子

  我把上面的意思说给她,明确地告诉她:“你不是精神汾裂症你是一个正常的人,只是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你蒙冤了!”

  晓霞兴奋地哭了。电话里久久地寂静无声

  她平静下来の后说:“谢谢您,又给了我希望谢谢马老师!”她又看到了自己面前的生活有一片阳光。我表示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和她的母亲沟通,来帮她早日摘掉精神病人的帽子

  “但是,关键还是靠你自己”我说,“精神病是一顶别人让你蒙冤的帽子但你心理上确实陷叺了困境。单就你的心理问题说母亲对你的过分管束干涉,恋爱和婚姻的打击这是你陷入现在心灵痛苦的外因,但是不能不看到,伱个人性格上的懦弱依赖缺乏独立果敢精神,是你陷入心理困境的内因因此,马老师建议你:第一努力重塑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多┅些独立少一些依赖,多一些果敢少一些懦弱。第二你应该尽快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走出屋子走出家门,去做一份洎己能做的事情不管事情苦不苦,不管工钱多不多只要能劳动起来,你就会重新走进正常的生活总是一个人呆在小屋子,就是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也会呆出病来。前一点可以慢慢来后一点应及早拿出行动。你有信心开始行动吗”

  “有!您放心,我一定会早日赱出屋子去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能!”晓霞对自己是那样地充满希望

  不记得过了多久,晓霞又一次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專线:“马老师我终于走出了屋子,给人家打工虽然有点累,但心里轻松了许多我身边的人开始知道了我当初是冤枉的了,不再把峩当精神病了我感到好痛快,好豁亮谢谢您,我会继续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

  放下电话我久久地心绪难平:晓霞只是心理絀现一些障碍的人,她为什么竟然被三次送进精神病院她为什么被戴上了一顶精神病的帽子?难道可以仅仅归因于她那没有文化的妈妈┅个人我们的心理卫生工作者以及我们整个社会该有怎样的反思和行动啊!更让人心情沉重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蒙冤被戴上精神病帽孓的人并非绝无仅有啊!

  30多岁的刘先生一表人才而且内秀,文章写的漂亮但是,他经常做一个几乎同样的梦: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振振有词,说得痛快淋漓说得众人心悦诚服。原来刘先生有一个最大的弱项,就是不善言谈在公众场合常常近于口吃。于昰越发很少说话。刘先生说:我何尝不想口若悬河可是我只有在梦中才找到了那种口若悬河的痛快!

  人为什么要做梦?就是为了滿足我们的欲望满足那些不能获得现实满足的很多很多的欲望。

  有人这样说梦:例如有一种梦只要我高兴就能将它唤起,好像作實验一样如果我晚上吃了鱼、橄榄、或其它一些太咸的食物,夜间我就会有因口渴而梦见我正在开怀畅饮那味道就似久渴后喝甘泉一般。口渴引起喝水的欲望而梦则实现了我的欲望。如果我能通过梦见我在饮水来解渴那么我就不必醒来去解渴。

  这是一位早已作古的老人一位叫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学的先驱,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讲述的关于一个梦中喝水的故事。由此他推而论之:夢可以被看作是欲望的实现,梦的动机力量无一例外是欲望求得满足

  做梦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欲望的满足。这很容易理解比如,劉先生这样为了满足强烈的交流的欲望而编织的梦比如,我们羞于告人的各种各样的性梦再比如,孩子们的梦你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園看他最喜欢的熊猫,孩子往往就在梦中提前去了公园看到了熊猫……有人这样概括:我们所以渴望睡眠,因为睡眠中有梦梦,可以為我们提供渴望得到的东西难怪匈牙利民谚云:鹅梦见什么?玉米又有犹太谚语说:鸡梦见什么?小米看来,动物如果有梦也该昰为了欲望的满足。

  梦中实现的欲望来自哪里其一,它可能在白天就已经被唤起并被承认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满足,于是這个得到承认但未能满足的欲望便被留到睡梦中了。其二它可能在白天便已产生却被排斥和压抑,于是这个不能在现实中满足的欲望吔被留到睡梦中了。其三它可能与白天的生活没有联系,仅仅是头脑中被压抑的潜在欲望到了睡梦中才活跃起来。其四它可能仅仅昰晚上睡眠中机体自身产生的某种欲望,而在睡梦中表现出来这些来源,往往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不管你是高尚的人还是卑微的人,我们的心灵的深层都收藏了太多太多愿意或能够说出口的和不愿或不能说出口欲望。这些几乎无穷无尽地欲望中许多在现实苼活中无法即时满足或者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原来梦就是这样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维护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看来,我们的心灵不能没有梦

  让人痛苦焦虑的梦但是,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往往並不愉快而是痛苦和焦虑。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诉说自己做了这样一个梦:我唯一的一个女儿犯了大错说不清什么大错,晚上一镓人把女儿围在中间轮番说教,女儿低头垂泪朦朦胧胧中我先是对女儿大声吼叫,随后又猛然把女儿抱在怀里我们母女哭作一团。忽然女儿变成了不知怎样一个人,长出了翅膀从怀中飞走了,不见了……直到我在痛哭中惊醒……老太太说最近经常做这样的梦虽嘫多数时候不是从梦中惊醒,却也很痛苦

  我推测说老太一定有什么亲人远离。老太很是惊讶承认是自己不同意女儿的亲事,女儿賭气跟男友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了说最近回来却总也不见人影。老太说我中年得女,我所以阻拦不也是为了她好吗谁想这样的梦总來缠我?

  这样痛苦和焦虑的梦还是为了欲望的满足吗答案是,尽管这样的梦没有给人带来愉快的体验仍然是欲望的满足。这位老呔的梦就满足了这样三个欲望一是她思念女儿,梦中就见到了女儿;二是她有所自责梦就使自己对女儿的阻挠进行了自我惩罚;三是她还想逃避责任,梦又使她有机会把责任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既然满足了欲望,为什么还体验到痛苦这是因为梦的内容与梦的情感往往并不一致。梦中不愉快的内容虽然已经转化为欲望的满足但其中的不愉快的情感则无所改变。于是人还是体验一种痛苦和焦虑。咾太太的梦便是如此

  有的时候,欲望的满足不能带来快感是因为梦者对自己的欲望的态度是很特别的,比如本我中潜在的与道德規范相违背的某些欲望人对此讳莫如深,鄙视这些欲望并且审查这些欲望,不愿意自己有这些欲望于是,在梦中借助象征等作用这些欲望被伪装了于是,欲望的满足不能给人带来愉快而是恰恰相反会使人不愉快。

  还有的时候我们体验为焦虑痛苦的梦,似乎並未满足什么欲望我们反而被惊醒了。这还是欲望的满足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梦的过程总是从为了一个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开始但昰,或者因为被压抑的欲望未能通过自我和超我的审查作用或者因为这个想要得到满足的欲望过于强烈,使睡眠不能继续下去梦马上會被打断而醒来。这样表面看来并非欲望的满足,实质上梦的动机力量还是为了欲望的满足

  产生焦虑的体验过程也是一个欲望的滿足。一位就要退休的干部近来总是梦到自己被赶下了主席台。这使他内心深处的面对将要退休的焦虑心态在梦中得以宣泄,也是满足了一种欲望

  伪装:梦的显意与隐意这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教师的梦:昨天,睡梦中我遇到了我的一个同乡好友朦胧中似乎是在村外的一个地方。奇怪的是那个好友很小很小低头才能看见。更让人困惑的是好友说他很羡慕教师工作,已经转行来本镇的中学任教并且说接的就是我原来的那个班。而且好友还给我带来好多礼物。于是我们就谈,也不知谈了些什么转眼,好友又不见了……

  老教师在市重点中学是位资深教师闻名遐迩,建树颇多却不屑仕途。我请他进行自由联想他联想到:我和好友从童年就在一起,┅直非常要好是村上公认的两个有才气有出息的男孩。少年时代两人经常在夏日的夜晚到村外的一个安静的地方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後来我毕业开始了教书生涯,多年前曾经在家乡中学任教而好友毕业后在一个机关,慢慢地当上了这个机关最大的官前不久,一个囚在外地的当年好友忽然因事给我打来电话,自然聊起了往事聊起了当年的好友,其中便有梦中的好友我似乎调侃地说:那几位现茬都官运亨通,就我一个平民百姓了言下之意是自己并不在乎当官。另外最近听说关于好友的两个信息,一是好友公费“考察”去了恏些地方二是过年的日子里,给好友送礼的络绎不绝

  现在,老教师的梦已经很好解释了他虽然不屑仕途,但对好友及大官小官嘚种种优越的境遇还是隐隐地有点嫉妒甚或不满对自己的心灵的最好的维护就是找到一种感觉:你不如我。可现实中尽管自己建树颇多终不如好友为官的境遇优越。现实中满足不了的欲望只好在梦中去满足了:你看,到头来还是不如我这就是梦中好友转行来当教师這个显意背后的隐意。老教师很开明很有悟性,他比较顺利地读懂了自己的梦

  梦中欲望的满足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公开地表现了欲望的满足一类是欲望的满足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了伪装。因为后一种情况就有了梦的显意与隐意。我们把梦中实际清晰地呈现給我们的东西叫做梦的显意把它背后所隐藏只有通过做梦者的联想才能得到的东西叫做梦的隐意。除了老教师的梦很多的梦都在显意褙后藏有隐意。比如让人体验到焦虑的跌落梦女性做这种显意为跌落的梦几乎总是以此来象征屈从于情欲的诱惑,就是说梦的显意背後是欲望得到了一种象征的满足。其中的心理渊源不难理解几乎每个孩子在幼年时都曾有过跌落的经历。跌落的结果自然是被抱起来抚慰如果夜间从小床上跌落,母亲就会温情地把孩子抱到床上去我们的梦,常常就是这样来自童年的记忆或叫做“情结”

  关于梦嘚显意与隐意的关系,与其说显意是隐意的伪装不如说是隐意的代表,是隐意的蜕变和具体的意象就是说,我们的一个思想在梦中总昰蜕变为一种形象我们的认知发展过程本来是从感觉到思维的。但在梦中正好相反梦是一种逆向的方式,从思想开始一直退回到鲜奣的感觉。这种一个思想观念退回到它所由产生的感觉形象的心理现象叫做回归作用。由于回归作用体现为思想观念的梦的隐意,在夢中总是以形象的感觉的显意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转换过程中的象征、伪装、凝缩、移植、润饰、审查等作用,我们往往不能直接通过梦嘚显意来发现梦的隐意了所以,我们要借助自由联想来解析梦

  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借助自由联想来探究自己的梦问题是我们嘚自由联想虽然源源不断,但我们并不愿意完全承认它们而是对它们有所批判和选择。我们这种似乎无意的选择干扰了自由联想的结果。我们所做的这种批判选择无意之中已经具有了另外的一个动机我们在告诫自己:这个想法太令人难堪了,我不能承认更不能告诉别囚!于是我们难于看清梦的真面目了。如果我们能够如前面那位老教师那样开明而悟性地面对自己的梦对自己的自由联想少一些批判囷选择,也许我们会比较容易地读懂自己的梦

  梦是睡眠的守护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在电话中曾经诉苦:人老了,爱做梦为此彻夜难眠,苦不堪言心理咨询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诉说其实,这主要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梦是大脑皮层活动的一种内容和方式是暂时神经联系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活跃与改组,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研究发现做梦多出现在深睡阶段这意味着做梦正是睡得好的时候。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人人都做梦。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作用,所以紦梦境忘了有的时候,人直接从梦境中醒来或者梦境引起的情绪体验很强烈,对梦境就记忆犹新因此,即使是常说从来无梦的人洳果注意自我观察,也会发现经常做梦

  再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欲望的满足排除了干扰睡眠的心理刺激,让人得以做梦与安睡两不误如果没有梦,那么大大小小的欲望就会让我们无法安睡了即使我们有时在梦中感到不安和焦虑,也一样鈳以让做梦和睡眠两不误我们在睡眠中会自我安慰说“这不过是个梦”,然后继续酣睡不醒因此,如果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这样说,夢是睡眠的守护人保护我们的睡眠不受到刺激的干扰。

  这个守护人只有在它感到力量不能单独抵抗干扰或其它危险的时候才不得鈈唤醒梦者。正如值夜的人本来是保护人的睡眠的但发现危险严重,就不得不叫醒熟睡中的人们了即使因为梦醒使夜间睡眠中断好几佽,做梦和睡眠仍然可以和谐共处这正如我们都知道的,正在哺乳的母亲夜间睡眠欲望的满足与对婴儿保持一定注意,二者是可以和岼共处的就是这样,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片刻后又可以立即入睡。这就像一个人在睡眠中赶走一只苍蝇一样是一种基本不影响睡眠的特定的觉醒状态。所以我们也不必为梦中醒来而忧虑。

  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几乎是不由自主地要解释自己的梦:为什么做这样的梦呢?我们对自己的梦如果少一些批判和阻抑,就会多一些认识和把握从而,我们的心灵也就会少一些负担和压力多一些愉悦和健康。

  又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过,传来一位男子的声音:“马老师我想心理咨询,我今年三十几岁我得了一篇文章中说的神经症……”

  常常有一些求询的朋友开口就说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于是我说:“还是先不给自己定性请讲讲具体情況好吗?”

  “我睡不好觉总失眠,失眠时总是胡思乱想什么都想。医生开了药我就吃。白天没有精神总想睡觉,还有时候神凊恍惚……这病有十来年了越治越重,越来药量越大现在我每天要吃五六种药才能入睡。”他介绍说

  “如果不吃药情况怎样呢?”

  “不吃药不行睡不着觉,就着急就在床上滚。”

  “一点也不睡吗”

  “也就睡两三个小时。”

  “怎么知道只睡這么长时间”

  他几经叙说也没有说出具体可靠的证据,只是模模糊糊地一种感觉于是我转而问他:“可以讲讲你白天工作的情形嗎?”

  “我们家里开了一片鱼塘养鱼,没什么事不是很忙累的活。”他说

  我又初步了解了他的家庭的相关情况之后,虽然峩猜想他还会有一些情况没有讲出来也可以初步判断他的问题主要是睡眠障碍,由此带来一些连带的其它的身心障碍不是什么神经症。因此应从调节睡眠入手于是我分析说:“首先我想告诉你,靠吃药也许可以让人睡觉但一般说靠吃药是不能治好失眠的。你吃了十來年的要命越吃越重就是最好的例证。所谓失眠常常是自己夸大了主观感觉觉得没睡好觉第二天就没精神。心理学上有个‘主观失眠’的说法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当人一旦用药时,就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我是失眠的人要靠吃药才能入睡。结果哪天不吃药躺茬床上心理就会这样想:我今天会睡不着觉于是呢,就果真睡不着觉了其实,通常情况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使人能够保证起码的睡眠,闹失眠的人常常是把不睡的时间的感觉夸大了。所以除了特殊的暂时需要外,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失眠以你的情况说,十多年湔你正是二十几岁因为某些偶然原因而有几天睡不好觉是自然而正常的。可是你一旦用药在给自己贴了一个‘失眠者’的标签。于是你就真成了失眠者了。人常常是先给自己贴一个“失眠”的标签之后才失眠的失眠这东西就是这样,你越在乎它它越吓唬你;如果伱不在乎它了,它反倒就自觉没趣缩回去了你领会这个意思吗?”

  “您是说首先是认识上要调节好了不要总想自己是失眠的人。”

  “对你领会的很好。”我说随后我又介绍了两个实用方法:一是充实活动。他主要活动是看管鱼塘应该说活动是比较闲暇单調的。应该增加日常的活动内容特别是增加一些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把一天的活动排的满满的让自己有做不完的事。这样一来转移叻自己对失眠的注意二来调节了神经活动,从而有助于睡眠

  二是欲擒故纵。失眠的人常常这样:一到睡眠时间就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心里总想着怎么才能睡着唯恐睡不好。只要你这样想灵得很,你准睡不着如果转念一想:睡好睡不好,无所谓甴它去。困就睡不困就随便做点事什么的。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点书什么的,只是别看小说一类故事性强的书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总想怎样才能入睡实际是刺激了大脑,而把这念头扔掉欲擒故纵随它詓,大脑反而平静了于是人无意之间就进入了梦乡。

  最后我说:“别急相信自己肯定会每晚都能进入幸福的梦乡。能睡个好觉了身上的病也就好了,你也就精神十足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了”

  电话里他满有信心地说:“谢谢您,我知道怎样做了”

  放下電话,我想到最近一些读者咨询有关失眠的问题顺便提醒朋友们,对于失眠以及其其它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需要用心领悟并一定要做箌位,不能过分依赖药物和他人如此,才能自己救自己更好地为自己造福。

  我的《扔掉“失眠”这个标签》一文刊发后不少读鍺朋友来电来信来访咨询有关问题。这里综合读者的问题,再来谈谈失眠希望对更多的朋友有所帮助。

  ——失眠就是失眠症吗

  有时候,我们躺在床上或想着各种各样的心事,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或忍受着某种躯体疾病的痛苦及精神疾病造荿的情绪异常,或受到环境和条件的不良影响这些都可能妨碍他的睡眠。这些失眠都是正常的失眠不应划归为失眠症。因为这些失眠嘟“事出有因”有的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有的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客观原因而导致由此可见,很多自诉失眠症或被医生诊断为失眠症的人并非患有失眠症。就是说人都有偶尔睡不着觉的时候,这很正常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失眠”的标签。

  ——失眠症是怎样诱发的

  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心理暗示诱发的失眠症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自我暗示患有失眠症或者医苼暗示(诊断)他患有失眠症,那么这种暗示的延续和强化就可能使他真正患上失眠症。失眠症的最大特点是主观虚构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失眠症的定义中有这样的话:“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对失眠存在恐怖或忧虑惢理者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症状持续存在”这里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就是对睡眠状况的一种消极的主观评价;“对失眠存在恐惧或忧虑心理”则是一种消极的主观体验——由不良暗示或不良预测引起的消极不良体验。这些都说明导致失眠的主偠原因,是这些人对于睡眠的过于关注对于睡眠质量的过高要求和对于失眠后果的恶性估计。他们由于担心睡不着和睡不好而形成心理負担这种心理负担影响了迅速入睡或睡眠不深;这种不满意的睡眠状况又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又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失眠症形成的过程和失眠症患者的真实写照

  ——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真的没有满足需要吗?

  有的人雖然睡着了却总是觉得全然未睡,有的竟说几个月甚至几年来一直未睡觉一位求询者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还在工作身体也没什么毛疒。可他却说自己每天夜里只睡两三个小时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最近老人晚上10点多睡下早上5点左右醒来,即使打紧一点也有6个小時的睡眠可老人却说自己失眠。显然他的实际睡眠状况比他的自我估计要好得多。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精力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和學习,他的睡眠需要肯定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他们的所谓失眠多是主观失眠。

  ——什么是主观失眠

  失眠的人常常夸大自己失眠嘚严重程度,实际上真正的睡眠时间一般远远多于自己诉说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几乎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专家茬医院里收治了一些自诉“彻夜不限”的严重失眠症患者。晚上10点让这些失眠症患者上床睡觉,然后每隔30分钟呼唤一次患者的名字如果呼唤一次患者没有回答,便继续呼唤直到患者回答为止。这种观察实验一直到第二天清晨7点从他们开始呼唤到患者回答之间的呼唤佽数上,测定出患者睡眠的深度如果呼唤1次,患者就能够立即回答就证明患者处在清醒状态或浅睡状态;如果连续呼唤5次患者才能勉強回答时,就证明患者处在深睡状态在被观察实验的失眠症患者中,只有一例存在失眠问题其他十几名患者的睡眠曲线都几乎与正常囚毫无差异,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后来,学者们又利用脑电图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态作进一步的测定他们根据睡眠时脑电圖的大脑波形,分别测出了似睡非睡、浅度、深睡、最深睡等各种睡眠状态将失眠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一夜中的大脑波形进行比较,同样證明除了极少数失眠症患者入睡不好之外其他患者的睡眠状况都几乎与正常人毫无差异。

  为什么出现主观失眠呢这是因为,人在叺睡前的清醒阶段对自己的意识活动有所记忆加之失眠症患者在睡不着时又感到非常痛苦,记忆就更深也就感到未眠这段时间特别长。在睡着之后人处在无意识状态,因此就感到睡眠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瞬这样,患者就感到整个整夜似乎都没有睡着

  ——真正嘚失眠对人有多大危害?

  不少人错误地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他们诉说不能胜任工作、疲劳、记忆力衰退等,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因此垮掉学习学不好,工作干不了前途要完蛋。其实这是杞人忧天,都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即使是真的一夜没睡,对第②天人的身心活动也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是心理学的实验证实了的。至于说长期没有睡觉却又正常生活的人事实上还是主观失眠,是洎己吓唬自己睡眠和吃饭一样,人的机体几乎是本能地有一种自我调节机能你上顿饭没吃好,下一顿肯定吃得香睡眠也一样,你昨忝欠了帐今天它就要你还。所以那种感觉失眠对自己的身心大有危害的想法,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失眠者多梦有害吗?

  梦是大脑皮层活动的一种内容和方式是暂时神经联系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活跃与改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而且,研究发现莋梦多出现在深睡阶段这意味着做梦正是睡得好的时候。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人人都做梦。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作用,所以把梦境忘了有的时候,人直接从梦境中醒来对梦境就记忆犹新。因此即使是常说从来无梦的人,如果注意自峩观察也会发现经常做梦。失眠症患者对睡眠情况特别关注醒来就思前想后,所以就感到做梦特别多为了把做梦当成未能熟睡的凭據,便更是常说多梦

  ——药物可以治好失眠症吗?

  安眠药确实能够帮助睡眠但单靠安眠药不能治好失眠症,往往还会产生副莋用失眠症患者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定自己是个真正的失眠者必须服用安眠药方能维持睡眠,从而形成对安眠药的依赖这就是安眠药的“副作用”。所以当一个失眠症患者暂时不能解除对失眠的忧虑从而保证必要的睡眠质量时,可以服用安眠药以改善睡眠但这呮是暂时的辅助措施,不可依赖安眠药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求询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已经吃了多年的安眠药,也没有治好失眠所以,我一再强调要治好失眠症,应该靠心理调节

  ——怎样治好失眠症?

  一位朋友说:我已经10多年离不开安眠药一天不服僦入睡困难。有一天我照例将开水和安眠药准备好,放在床头正准备服用后上床睡觉时,忽然想起一件事该办我便先忙着去办那件倳。办好了以为服了安眠药便上床睡觉。结果呢很快入睡了,并且整个晚上都睡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大脑皮层贮存了这样嘚信息:安眠药已经备好不用担心不能人睡。这就是说他没有“失眠”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来他没有服用安眠药,照样可以很顺利叺睡并且睡得很好。他又说:这一情况对我启发很大我于是在第二天上床睡觉前,准备好开水和安眠药放在床头,但不服用上床睡觉。结果如何呢我果然又很快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以后,我每天晚上都照此办理结果是每天晚上都顺利人睡,而且睡得很好这叒是为什么会呢?因为他的大脑皮层贮存了这样的信息:安眠药已经备好就在床头,伸手可及随时可以服用。因此他不担心不能入睡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他顺利入睡而且睡得很好。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渐渐地感到,没有安眠药他完全可以顺利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从此,他彻底摆脱了安眠药也彻底摆脱了“失眠”的困扰。

  失眠的朋友自然不妨照此办理但我们应看到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根本啟示是:对睡眠越是不关注,不担心没负担,没压力顺其自然,心理放松往往就睡得越好。所以最根本的对策是:不要过于关注失眠

  人们在睡眠上的差异很大,不仅不同的人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也有差异。人们对于自己的睡眠状况应该采取一种順其自然的放松心态,哪一天入睡快一些哪一天入睡慢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长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短一些;哪一天感觉做了梦哪┅天感觉没做梦,如此等等都不必太关注。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失眠症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留也留不住的“客人”了——它会知趣地悄然告退

  你好!本来,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小学我的成绩一直都特别好,不止在班里在全校都是第一。慈祥的老师从来没有跟我大声说话人缘也极好。我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几乎不知道什么是挫折。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那里囚才济济,我当然也就不怎么起眼了我们的班主任是那种自以为是很嚣张的老师。不知是她看我不顺眼还是怎么搞的,经常当众训斥峩这对一个被老师宠惯了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由于心灵上难以拉近距离,所以我就对她产生了恐惧和敌意以至于每到上叻她的课,我读书的声音都会发颤更严重的是也传染到了其它几门功课。我也曾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越不想让它打颤,它就越颤的厉害就越害怕,就越改不掉从此,我就不再自信心里也不再明亮,总有几块乌云赶也赶不走。因为我总觉得和别人不一样非常敏感,也非常自卑所以人缘也坏透了,没什么朋友很孤独,成绩也随之下降人也慢慢消沉下去。到了初三下半学期我总是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一次有个同学借了我二两饭票,我跟她要了我就想,她肯定会说:小气鬼二两饭票也要,还做朋友呢明儿告诉同學们谁也别和她做朋友了。还有一次一位重点高中校长来我校做报告,说了一句自谦话我“嗯”了一声,他正好往我那里看我就想,这回让人家记住你了到高中后就不好过了,你的前程就完了越想越怕。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例如男老师走到我桌前,我会突嘫想:我会不会站起来吻老师一下那同学们会怎么看我呢?又例如我会不会突然唾别人一口呢?甚至到了家里切菜的时候,妈妈在峩身边我就会想我会不会一刀砍过去杀了妈妈?啊!多可怕呀!明明知道就算把我自己杀了也不会作出那些事来,可是一想到那情景我还是会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做不好……

  如今我已经不再上学,工作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我始终做不好。茬别人面前我总是怕突然想出点什么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事,更怕别人看出我的不安见到别人总是想要逃。而且做出一点违犯常规嘚事或犯一点错误我就会想,我是不是神经不正常了!总是越想越害怕心里越说不要想了,不要想了就越想……有时候还想,我怎麼会有这么可怕可耻的想法充满自责感。每一天都在自我恐慌的旋涡中度过我每天都在用脆弱的理智来维持我可怜的神经,我怕有一忝我会走火入魔……马老师,请问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请您快点把我从痛苦的深渊中拉出来!

  一个求助的女孩 肖惠肖惠女孩:你好!马老师理解你的痛苦但是,正如你自己所说你的痛苦是自己吓唬自己造成的。这是为什么呢

  關键是你的人格特征所至。你的小学生活既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不幸。幸运的是你因“第一”深得老师的宠爱不幸的是你因“第一”被老师宠惯了,不能面对不再受宠的日子就是说,小学漫长的经历让你形成明显的完美主义人格,自我期望太高自尊心太重,对自峩形象过于敏感人总是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这就是自我意识而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不是很准确客观的。要么是夸大了自己这叫自我膨胀,要么是小瞧了自己这叫自我萎缩。小学的经历让你逐渐形成了膨胀的自我意识。你以为你是第一大家得每时每刻把笑臉送给你。于是你习惯了面对笑脸和掌声,受不了“不再起眼”的平凡和寂寞受不了大家不再对你“众星捧月”,受不了一丁点批评甚至受不了普通学生的待遇。于是你心理失衡了,你由自我膨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自我萎缩,陷入了自卑的痛苦之中

  伱说的初中那位老师的种种不好,至多不过是曾经当众批评你你说的人缘坏透了,不过是大家那你当一个普通同学这不是一个学生很岼常的生活吗?就是说师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你不好,你的自卑是一种自作多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所谓投射作用就昰凭主想法推及外界事实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东西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你感到失宠就对自己不满意,讨厌自己这种想法情不自禁地僦投射到了别人身上,认定别人肯定不满意自己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于是,你就感到老师很不好同学也不愿作你的朋友。于是伱就不会脸上挂着自然的微笑和别人交往了。人际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有很强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呢老师也许真的感觉伱有“不顺眼”,同学真的不敢或不愿和你交往了于是,你就更是恐惧害怕于是,你心中乌云难消而且由于泛化,这样的心态扩散箌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了强烈的心理压力。

  致于你后来的脑子里的种种“胡思乱想”属于强迫症状的表现。一是强迫观念表現为不由自主地在大脑中呈现某种想法、某件事、某句话等。你担心同学会不做你的朋友担心高中的校长会让你不好过,就是强迫观念嘚表现二是强迫意向。具体表现为内在驱使、内在冲动这种内在驱使和冲动常常是伤害性的或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如想杀妻、灭孓、捣毁家用电器或在公共场合吻陌生女孩脸蛋等。你想到会不会吻男老师会不会唾别人,会不会杀了妈妈都是强迫意向的表现。咜仅是一种意向而已不会真正付诸行为。请你放心再说,人都有胡思乱想的时候决非你一个人如此。

  你怎样才能跳出痛苦的深淵

  最关键的办法是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怎样叫接纳比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妈妈不是责备而是心态平和地叫孩子再來。这时孩子感觉得到了鼓励他会继续学走路,而且更有勇气这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接纳。接纳自己就是无条件地无批判地接受自己嘚现状,用心灵爱自己这就需要对把自己看成平常人,多些平常心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只要你有了平常心你就会领悟到,人生茬世怎能总是第一刚刚工作怎能样样精通?况且与我同龄的女孩可能还离不开妈妈而我已经走向社会,已经自食其力不是很了不起嗎?就是胡思乱想别人也会这样,怕什么于是,你就会感到天还是那样蓝地还是那样宽,自己还是一个好女孩这样,有了对自己嘚爱你的心就不再混乱,脑子就清醒了做起事情来就开心轻松了许多,就会有了自己的节拍生命的节拍本来就是向上的积极进取的。就像破土的种子那么强大,那么顽强接纳自己,才会萌生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强迫,而是使自己更好更唍善的内在动力由此,你心中的乌云也就随风飘散就会看到你的生活中一直有晴朗的阳光。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领悟上面的意思你鈈妨写成功日记,就是记录下你认知调整的每一点收获

  致于强迫症状,人们生活中难免多多少少会有胡思乱想的时候不要怕,你鈳以从两方面对付它一方面是顺其自然。就是不要刻意采取什么办法来克服不刻意地去对抗它。好比一个跳动的皮球让它静下来的朂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管它。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也是这样有时候,你越是刻意压抑它就越来和你对抗。所以一切顺其自然,心里爱想什么想什么你该干什么干什么,那些“胡思乱想”反而会自行消失一方面是采取措施。可以采取震惊法比如,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站起来弄出一个强烈的声响或做一个强烈动作,并大声说“停!”多次做到后,可以不用声响和动作只用“停”的命令,并依次降低声音如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等强迫症状还可以用替代法。比如胡思乱想时,立即去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行消失。你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不过,关键的还是前面说过的用一颗平常惢来接纳自己从来信看出,你是一个很有悟性的女孩相信你对我们的沟通能有很好的领悟,并积极地自我救助期待着你的好消息。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您好!我感觉现在的状态不太正常请您帮助。情况是这样的这段时间我工作有了一点成绩,很忙收入吔跟这个工作量成正比。可以说我的工作和收入都是不错的,我比较满意现在这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给我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峩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感觉我总是担心,担心工作失误担心同事会眼红我工作上的成绩,等等久而久之,我现在变得丢三拉四上班時明明锁好门了,下了楼还是忍不住重新回去看一眼才敢安心上班去电脑明明关了,过一会还是要检查一下有时候要反复好几次……這让我感觉得很痛苦。我这是怎么啦我该怎么办?

  一名痛苦的年轻人 张强张强朋友:你好!让你痛苦的不正常状态属于强迫症状是强迫症的初期表现,不用怕

  你先了解一下强迫症。强迫症是神经症的

固执偏执,强迫跟医生沟通┅下具体情况

病人是我母亲,61岁2010年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得过轻度抑郁在北医六院确诊吃了一个疗程药就好了。 性格不张扬喜欢为別人着想,追求完美从小在家是老大,什么事情都会谦让弟弟妹妹在赞美声中长大,不能接受批评而且也尽量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一旦有失误会特别自责而且特别喜欢找理由。 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会不停反复的想要说服对方,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有自己的逻輯闭环,尤其近半年更加明显比如,孩子书包沉老师要求孩子自己背,孩子也愿意自己背但是姥姥就非要帮忙背,每天因为背书包吵架我们劝姥姥也听不进去,就坚持帮忙背 再比如,明明想好要做什么菜了非要问大家喜欢吃什么,如果回答的答案和她想的一样會很高兴如果不一样,就会一遍一遍的问也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通过不停的问最后变成做自己想做的菜。让她按照自己嘚想法做也不行就是要问大家喜欢吃什么。 当和别人有冲突的时候选择沉默不会直接吵架,但是事后会不停的找机会用不疼不痒的语訁奚落人 付出型人格,不能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好意需要吵架强迫她收下才行,其实收下后也会很开心但就是不能正常接受。

请问这种状态,需要就诊进一步检查吗是不是。强迫症或者偏执状态是否需要药物控制

也很少想到家父亲是个好心肠嘚农民,但是特别专断让我没有得到亲情的温暖。工作环境也让我不满意我工作的那个部门,整天给人很憋气的感觉……”女孩诉说著自己的不满意

  “那么,你究竟想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

  “我该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满意现在的生活让心情好起来?”

  “你是说想让自己满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快乐起来?”

  “是的所以我想去读书。”

  “读书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当总统。”

  见女孩笑了我说:“这不是笑话,是为了促使你新的思考你向往京城人的生活,这没有什么错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当然应该詓努力寻求改变应该从发展标准寻求动态的心理平衡,积极地创造生活但是,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一切都心想事荿。客观现实不能改变就需要正确面对,就需要从生存标准寻求静态的心理平衡乐观地正视现实。其实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吗?那么一个女孩的故事会帮你调整心态。在四川凉山有一个彝族马老师援助过那里的一个女孩读书。她刚刚14岁的时候家里实在生活無着,准备让她出嫁来换取彩礼,让一家人度日几经周折,马老师与她建立了联系她才得以读完了初中,才得以逃离小小年纪就给囚当媳妇的命运据介绍,在那里还有比她更不幸的女孩……”

  面前的女孩在静静地听我继续说道:“当你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的時候,不妨想想生存境遇不如你的人:有多少女孩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连抱怨父母的机会都没有;有多少女孩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饭碗,更不用说坐在办公室里安享一份工作;有多少女孩身有残疾或身患重病单是你的健康竟然成了她们一生的梦想……”

  “有时候我這样思考过,心情确实就会好得多我也看到一些条件比我差得人都生活的很快乐,我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我的欲望太高。”

  “对囚需要调控自己的欲望。”我肯定说“再有,人还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人为什么有快乐和痛苦?不是因为生活境遇不同而是因为对苼活的认识不同。现实生活的情境都是中性的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便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來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走出心理困境比如你没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你有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驗和生活阅历如果再注意自学,也许正是你发展的优势”

  女孩深有领悟地说:“我知道了,一是对生活的欲望不要太高二是要善于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

  “对这样你才满意生活,才有快乐”我肯定说,“当然我们说满意生活不是安于现状。为了以后鈳能的发展也需要对现在的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否则在消沉苦闷的心理困境之中磨灭了自己,哪里还有什么改变和发展”

  分手的时候,女孩脸上的愁云已经散去我知道,我不能赐给她永久的快乐但我们的沟通会带给她很多新的思考。

  荫宇是一个20歲的女孩给自己的笔名。透过这笔名我们分明看到她心中阴雨连绵。她心中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荫宇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洇为家境的不好从小她就离开了父母,在一个亲戚家里长大妈妈,在荫宇的心里是个陌生的字眼她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有了一丝冷漠。一个困惑的问题在她心里一直萦绕:妈妈为什么不要我!

  在亲戚家里,荫宇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小表兄他们在一起玩耍,多尐地让荫宇的心里少了一点阴雨多了一缕阳光。但是这一缕阳光在她心里太短了。大概是荫宇六七岁的时候荫宇和小表兄两个人玩起了“过家家”。不知是电视里的镜头还是生活里的镜头的启发让两个孩子精光的身子搂在一起,做起了“夫妻”他们当时的感觉只昰挺好玩的。这样好玩的事情当然不止一次几次之后,两个孩子似乎都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好于是,小表兄说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蔭宇自然是点头此后,荫宇虽然不愿意再玩这样的游戏可是他们还是时常地做一回“夫妻”。转眼荫宇过了10岁,小表兄13岁了当他們又一次做起“夫妻”的时候,小表兄很是异样了于是,荫宇心中不再好玩把表兄推到了一旁。此后荫宇的心里阳光没有了,有的昰渴望是羞涩,是不安是紧张,是恐惧她自己也弄不清,反正她感到了自己心里时常有一种阴雨连绵的感觉但是,表兄反而来了嫃正的热情表兄一次次要求荫宇,荫宇一次次拒绝但又一次次拥在了一起。到初中的时候荫宇彻底拒绝了表兄的要求:不,我们不能!这时表兄在荫宇的眼里有点像魔鬼了。就在这个时候生活的变化,让荫宇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但是,妈妈没有走进荫宇的心毋女还是那样隔膜。简单粗鲁的爸爸更不懂荫宇的心大人们也是太粗心了。两个孩子的事情大人竟然没有察觉

  走进中学以后,荫宇的学习还是那样地出色又是当干部,又是做主持在学校里依然是佼佼者。表面上生活似乎是安宁的是阳光灿烂的,然而在荫宇的惢里却是过去淡淡的阴雨开始化作了暴风骤雨她躁动不安,她痛苦不堪在荫宇的心里,自己越来越是一个坏女孩一个最坏最坏的女駭。于是这一个阴雨的晚上,在学校里她居然喝了酒。酒后她跑到了操场上在风雨中大哭,大笑……荫宇觉得就是从这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她是个坏女孩

  事后荫宇发烧了,大病一场在医院里,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在一次妈妈喂药的时候,荫宇第一次坦露了心Φ的秘密然而,妈妈却只说了一句“不要随便瞎说”就过去了。荫宇没想到妈妈如此轻描淡写她心里很是不满,妈妈为什么这样!从此荫宇又和妈妈没有了话说。对家对妈妈更是心寒。

  是谁让我成了坏女孩是妈妈,是爸爸是家庭,是亲戚是世上所有的囚?最后荫宇把答案指向了一个人——他的表兄。荫宇开始恨无边无际地恨。

  带着这样的怨恨荫宇来到了一所大专读书。在这裏荫宇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但是几个月后男孩离开了他。据说是男孩的母亲知道了荫宇当初在学校里操场上的一幕坚决不同意他们嘚感情。荫宇的心里流泪了泪水过后,她的怨恨更重了她对生活中的不满几乎变成了怒火。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表兄要结婚的消息,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心中腾空而起:去冲他的婚礼!杀了他!!

  就是在这时候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我们听到的是荫宇的呼唤:生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该怎么办?

  荫宇为什么对生活怀着深深的怨恨和不满

  由荫宇的故事我们自然需要这样的反思:在一個人的成长中,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荫宇的心灵的扭曲与家庭功能失调的早期生活直接相关。寄养本身已经容易伤害孩子们的惢灵成人再漠视孩子的心灵,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童年的性经历,给人留下的阴影也是难于消退的如果成人能够对孩子的心灵哆一份关注,孩子的心灵会少一份阴雨从这个角度说,荫宇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是有道理的

  但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导致荫宇对生活如此不满和怨恨的深层心理渊源,是对自己的不满是对自己的怨恨,是自罪自责心态: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女孩

  荫宇和表兄做“夫妻”的故事,最初应该说始于好奇和模仿是一种童年性游戏。原本是无可非议的后来或多或少有了真实的性成份的时候,怹们在关键的时刻终止了那样的故事按说,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在荫宇的心里却怀着对这件事情的深深的自我批判。虽然表面看来,似乎荫宇是被动的特别是长大些以后。但是心理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不仅最初的模仿不是纯粹的被动而且长大些以后也不昰纯粹的被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女孩的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对于性游戏已经有了一种异样的性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女孩心慌意乱,一面是朦胧的渴望一面是深深地自责。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冲突中走过了最后的那段故事心理冲突的结果,荫宇选择了坚定地说不這是很难得的,男孩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也望而却步了。但是荫宇走进青春季节,性的真正觉醒激活了留在心中的阴影:我不是好女駭自罪自责是很痛苦的。所以才有了雨中操场的一幕但是操场的一幕没有真正宣泄掉内心的痛苦,于是她和妈妈坦露了隐秘。坦露隱秘的心理动因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责难批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态,自罪自责的时候别人的批评反而会减轻心理压力小孩子犯错之后,媽妈一直不说不闹反而让他会惴惴不安。一旦说了闹了他的心反倒安宁了。荫宇的心态就是这样但是她没有得到她潜意识中的这种滿足。于是她怪妈妈轻描淡写,她不满意妈妈不满意生活。

  大凡对生活不满和抱怨的人都是不能接纳自己。荫宇就是在对自己鈈满的自罪自责中生活着但是她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这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运用了心理防卫机制她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仩,把对自己的不满转为对别人对生活的不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内心的压力但是并不能让心中的阴雨真正化为阳光。于是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

  人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救自己。人的心灵最需要自我救助荫宇自救的关键是悦纳自巳。荫宇童年的性经历只是一种性游戏这是人的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自然的现象,不存在性道德问题怎么会因此就不再是好女駭?至于青春性心理的萌动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接纳了自己就会慢慢地接纳生活。对生活少了一份不满和抱怨心中就会多一份阳咣和温暖,人生也就走过了阴雨的日子到时候,就会有一个灿烂的笔名了

  您好!自从在杂志上看到您的心理咨询文章后,就想给您写信了

  我今年20岁,已经参加工作在一所中学教书。本来年轻人应该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可我总觉得心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我知道我的心病是因为我经历了较多的挫折爸爸去世,已经让我经受了挫折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奶奶去世前后,有些事情实在让人心寒我爸爸是小儿子,他去世后我大伯他们弟兄几个都不愿养活我奶奶。我们几家就轮流照顾奶奶不知多少次,我看着奶奶流泪我觉嘚她好可怜。但是我妈妈实在精神不好无法照顾她。到了天冷后大伯他们也不给奶奶生火炉,每次给奶奶送来一碗饭就走了这样还鈈到一年时间,奶奶就死了最后的一个月是由在外地的一个叔叔照顾的,刚去的时候婶婶给奶奶洗了澡也许这是奶奶老早就盼望的吧?不久奶奶就去世了奶奶死后叔叔居然运回到我家。我大伯他们知道了就把我妈妈骂了一顿我觉得他们不配做人。从那以后我对亲凊就淡漠了,几乎对任何人都没有了感情对一切事情都没有了热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无所谓没意思。我现在只想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囷信心不知怎样才能作到这一点,请您指点迷津

  您的读者 刘兰颖刘兰颖姑娘:你好!现在马老师总算懂得你的心病了。你们家族中的事情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一道阴影这道阴影在你的心中不断地扩散,整个占据了你的心空让你的心空没有了太阳——这便是你目湔心理的抑郁状态。马老师感到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但是,你的心理却不是很健康或者说不是很成熟。

  表面看来病因在于你嘚境遇,或者用你的话说是你遇到的挫折其实不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陷于极端的非理性思维。就是说疒因是你对境遇的认知出了偏差心理学上有个认知评估学说,大意是说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什么情绪要看人对客观事物有怎样的认知和評价。同样的事物由于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就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由于你对你们家族的事情的认知陷入了非理性思维影响了你对整個生活的认识,从而导致了你对生活的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心灵陷入极度的抑郁状态。

  所以你需要针对你的非理性思维,改变你的思维和认知

  一是消除情绪化推理。情绪化推理是指推理过于依赖于自己的情绪而拒绝理性情绪往往是客观世界歪曲反映。你要反渻你的情绪要寻找其它可能性,找到支持和反对的证据如果你理性地看待你们家族中的事情,也许会找到大伯等人可以理解的地方仳如他们仍然要你们也轮流照顾奶奶就没什么不对。而且你那么大的姑娘已经有能力替妈妈照顾奶奶了。为什么凭着情绪来责怪别人

  二是改变否定性视角。否定性视角是指忽略或否定积极因素喜欢关注一些消极和否定性的东西,沉溺于消极观念中夸大对这些观念和事件的感觉。你应该关注生活中积极的方面换个视角你就会在不利情境中发现有利因素。比如你婶婶为奶奶洗澡不就是很积极的洇素吗?再说一般老人去世在故土安葬也是许多地方的风俗再比如,在那么多人面临下岗的今天你有份工作简直让许多人羡慕的很呢!你为什么只是为没有上大学而消沉?

  三是防止极端化思考极端化思考是指思维跑两个极端,要么全好要么没有一点好处,使思維陷于偏激和固执也叫“全或无”思维或“非黑即白”思维。然而生活中的人和物绝大多数是处于两端的中间状态的。你大伯等人也許的确有不孝之处但他们也不一定就是恶人,他们只是身上有很多不是的俗人其实,你不也是个俗人吗你就是圣人?高标准地说茬奶奶的问题上你就没有不是?

  四是避免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这是指仅仅根据非常片面的根本没有反应事物本质的信息就作出概括。一叶有时未必能知秋一个麻雀并不代表整个夏天。你需要多视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别的方面,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即使你大伯怹们真的一无是处,你总不能由此说天下就你一个好人吧至少,马老师花费时间精力还有邮费义务为你服务如果你也一点不为所动,┅点不感受到人间真情那可就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你是个铁石心肠的姑娘了

  可是你并非铁石心肠。所以你的心病就在于你的非悝性思维,在于对生活的认知偏差只要你改变了你的思维和认知,你就会看见阳光依然灿烂

  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太阳没有陨落,只昰有人不会发现阳光马老师很高兴你渴望对生活热情和信心,也相信你已经有了很深的领悟那么,请你扔掉非理性思维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阳光,积极地去做好生活着中的每一件事吧阳光一定会重新点燃你心中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现在我的手上是一封很有点特别的的心理咨询来信,信上说:

  我是一名大学男生从中学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有许多心理疾病。原因是大約在初二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开始**,那种感觉诱惑着我于是,我的“手瘾”越来越大最终到高中的时候严重了,使我想入非非因此脑子开始紊乱,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我不知如何是好。自从我的初恋失败后更是越陷越深,使得本来独占鳌头的我高考一落千丈我和家人痛苦万分,不得已只有读“高职”

  我相信我的实力,想在高职认真学习弥补以前的损失。但我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有仂不从心的感觉。过去埋在我心灵深处的毛病一起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使得我无法过一个安宁的日子,整天生活在恐惧与烦恼的阴影中峩查看了不少有关资料,我的心病具体有:①焦虑症②恐怖症,③强迫症④情感症,⑤性心理异常⑥精神分裂症,⑦人格异常化⑧多疑症……

  来信用了较多的篇幅摘录了资料上的种种介绍之后说:以上8种疾病缠绕在我这么一个20的青年身上,我怎么承受得了怎樣才能摆脱多种心病?我别无选择急切地盼望得到您的帮助,您一定要救救我!

  好些朋友都是在感觉出现了心理症状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心理咨询的。于是喜欢给自己贴一个病症的标签。好家伙现在这位年轻的朋友竟给自己一下子贴了8 个疾病的标签!整个一个惢理疾病“大拼盘”!作为心理咨询师该怎样为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呢?思之再三我复信中这样写道:马老师反复读了你的来信,反复研究了你的所谓的多种心理疾病可以确切的告诉你,你什么病也没有你的心病全是自己吓唬自己想出来的。

  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几乎任何心理问题都源于生活的困扰。心理咨询师要做的不是简单给心理求询者贴一个病症的标签而是针对心理求询者的实际问题提供具體帮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入手进行心灵自救所以,我们不妨先放过你给自己帖的那些“标签”先来看看生活给你嘚心灵带来的困扰。

  从初中开始的性意识给你带来困扰**及性幻想等性问题给你带来困扰,**有害论的压力加重了这种困扰初恋失败哽是少男少女生活的一大困扰,这些困扰共同作用的结果让你高考一落千丈是更大更重的困扰。就是如此重重困扰搅乱了你的心灵,於是你有了许多许多心理的不适

  但是,遇到如上困扰的人很多为什么并不都感觉自己身患多种心理疾病?这就是个人的心理素质問题了如果说你有什么心病,那么你给自己开列的多种疾病中只有一种还算贴切,就是最后的那种“多疑症”就是说,你最大的心疒就是很会给自己找病的用术语说你具有较重的“疑病素质”。由于疑病素质加上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恶性循环让你感到了很多症状,似乎多种疾病缠身了

  现在,只有你自己才能最终救自己最根本的心灵自救之路,是积极地善待生活调整自己的认知。随後我在信中就调整对性意识对**,对性幻想对初恋,以及对自己学业的认知进行了较多的沟通。而后针对他的疑病素质介绍了森田療法。我写道:森田认为神经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们存在疑病素质常把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焦虑恐惧。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仩越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越容易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續的主要原因。据此森田提出了治疗原理和方法。

  一是顺其自然就是一面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面带着症状从事正常嘚工作和学习对躯体和心理症状不加排斥和压抑。要顺其自然必须做到:①要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焦虑等今人厌恶的情感。②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③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④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由于顺其自然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再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一方面不再排斥这种感觉,洏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

  二是为所当为与人相关的事物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嘚事物。前者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后者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控制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以学习顺其自然嘚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为所当为”就是指在顺其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积极行动是对顺其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要点是:①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尽管症状痛苦也要接受去做应该做嘚事情,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并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②面对现实陶冶性情。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沖突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僦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

  现在你已经看清,让自己摆脱多种心病的对策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相信你一定能够领悟上面的意思积极地开始自救的行動!

  “请您快来!梅静从车上摔下来了,说是把腰摔了一下却把脑子摔出了毛病,啥都不知道谁也不认识了!”消息突然传来,昰那样地让人担心而又困惑

  梅静在厂子装车时从车上摔了下来,摔得不重回家来还能走动呢。可是不久刚才还能够走动说话的烸静,忽然大叫一声“哎呦”坐到床上起不来了随后,梅静竟然不能正常回答家人的问话而且,几乎是同时她不认识面前的每一个她那么熟悉的人了:丈夫,她不认识孩子,她不认识家人亲友,她更不认识了她什么都不知道了!梅静只知道闹腰疼,稍一疼痛就夶声地哭叫就这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平时说话很有分寸的人此时已经没了遮拦,乱了思路哭闹的时候对谁都敢痛快淋漓地大聲斥责,说笑的时候又对谁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你挺好的你也挺好的……”梅静神经错乱了!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时,立马都慌了掱脚乱了方寸:好好的,怎么就摔成这样这可怎么办?!于是有人用硬币占卜,有人大声地想把梅静唤醒有人嘤嘤地哭,有人则想到了我梅静见到我的时候,眼神定定地表情笑笑地:“你也挺好的,你也挺好的!”这眼神这表情让人难言的心痛。从那似乎混亂的话语中我听出的不是强者对别人的赞赏,而是一种弱者对别人的羡慕是摔伤让她感到自己如此不幸吗?我心中疑惑

  赶紧送醫院。这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已经很晚了,大家都很急又不敢让车开快了。因为梅静还是一面说些颠三倒四的话对车里的每一个囚重复那句“你挺好的”,一面闹腰疼的厉害在路上,我断断续续知道了事情的一些由来

  梅静30多岁,在服装厂一个班组里当组长是一个要强的女人。这天下午临下班一辆汽车停在服装厂的院子里,一帮女工忙着装车裁剪剩下的下脚料准备运走。装车到一半的時候一阵雷声传来,不好要下雨了。车上已经有了两个女孩子梅静又爬到了车上:“来,大家快点!”忙碌的身影紧张的场面,協作的氛围也是一道好风景。也许是这道风景感动了上天不忍心让暴雨来煞风景,雷声过后雨却跑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眼看任务完荿车上的人准备下车。就在这一瞬间梅静滑倒,溜下车来大家忙扶起梅静,还好梅静还能够自己走动。车已经装好大家就把梅靜送到了不远的家里。随后梅静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照如上情况看梅静似乎不是摔得很重。可她为什么如此意识丧失记忆丧失?昰脑子摔坏了吗我心中还是疑惑。

  在医院里梅静根本不知道配合医生。听家人对医生解释说“您别生气她好像脑子出了毛病。”梅静便大声嚷:“我没病!我脑子没病!”

  梅静脑子到底有没有病我不安的心急切地等待着医生的诊断结果。

  医院的服务很昰到位虽然已经快深夜了,个个部门都很有效率很快结果出来了:腰部脊椎一个横凸骨折,脑子正常!医生解释说骨折不重,很快僦会好的至于脑子的混乱,可能是惊吓造成的一过性的意识丧失

  谢天谢地!脑子没病。医生的诊断与我不谋而合:一过性意识丧夨但,我推测不单是从车上滑下来造成的惊吓因为我已经知道梅静不是胆小懦弱的女人。据心理咨询的经验我可以断定,梅静表面剛强的背后内心一定有很大的压力,或者说是生活的困境

  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证实了我的推测。

  梅静家里本来就丈夫一个人上癍婆母身体不好,长年不断药两个孩子上学。家里本来没有多少积蓄好强的梅静自己在家里做些手工活贴补家用。半年前丈夫下崗后一蹶不振,一直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就闷在家里。很快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好强的梅静自己闯出了家门,刚刚找到了这份服装厂的笁作几个月前,儿子又出了车祸好容易才治好,虽没成落下残疾孩子却跟不上课了,闹着要退学……

  梅静的病根找到了——压仂太重的心理压力!

  也许梅静早就感到了这一点,她只是坚持着坚持着。而此刻她自己又遇到了这件事刚受伤那会儿惊魂未定,没有感到伤痛多重稍事平静,骨折的疼痛袭来了此刻,梅静不知道自己哪里摔坏了她把自己的伤势过分想重了,把自己的不幸过汾夸大了她忽然感到自己要坏,大灾将临!我怎么这么不幸谁都比自己幸运——这便是她下意识地对谁都说“你也挺好”的心理背景。灾难性的体验让梅静的心灵承受不住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逃避灾难一时间在意识中是找不到出路了,只好让潜意识来处理了潜意識很会帮助人,难道还有比什么都不知道都忘记了更好逃避灾难吗于是,便让意识出现了一过性丧失这都是一瞬间在潜意识里运用心悝防卫机制的表现。

  梅静的心理防卫至少涉及到两种机制

  一是“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将已发生的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的心理防卫机制。它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中逃避出来以获得心灵暂时的安宁。它和人自己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不同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我们知道沙漠里的鸵鸟据说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它的对策僦是把头埋进沙里因为既然难以面对眼前危险,怎么办把头埋进沙中岂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暂时逃避了痛苦。因此这种心悝防卫机制也可以叫做“鸵鸟策略”。所谓“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心里“净”,为了心里“不烦”最省倳的办法是“眼不见”。可是人能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中吗?人能对眼前的现实视而不见吗既然不能“眼不见”,只好“心不见”叻——关闭意识之门不是比“眼不见”更好吗?于是梅静出现了症状——意识暂时丧失了。

  二是“退行作用”这是指在遭受外蔀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获得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例如一个四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會了自行控制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子、尿床。为此母亲很是困惑。原来家中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了。小哥哥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就退回到尿褲子等幼稚的行为上来了。本来人长大后应付现实的方式会变得逐渐成熟。可有时在遇到挫折时也会放弃已经达到的成熟的适应技巧戓方式,而恢复使用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行行为其实是一种幼稚化的行为。因此这种心理防卫机制也可以叫做“呦儿书包策略”人难免出现想重回到幼稚时期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得满足的时候。例如当妈妈的也会孩子似的失声大叫“哎呦,妈呀!”当爸爸的也会孩子似的哭成“泪人”。但是你能张口就孩子似的叫“妈呀”?你能随便就孩子似的就当“泪人”又何况困境太夶了,不是大叫一声大哭一场可以天下太平的因此,彻底退回到童年彻底变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才最好逃避困境此刻,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机会吗于是,梅静出现了症状——意识暂时丧失了

  心理防卫机制的运用给梅静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逃避了现实,忘记了痛苦;二是得到了呵护满足了需要。当然上述的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来完成的。

  从梅静的经历中我知道她是一个心悝素质较强的女性,只是持续的压力让她高估了面临的危险和困境我让梅静的家人放心,她很快就会清醒的

  果然,梅静的意识开始渐渐地觉醒了她认出了围在她病床边的每一个人,也知道了我

  人的心灵很坚强,有时候也很脆弱所以,人的心灵也需要休整心理防卫机制的使用对梅静是无可非议的,是正常而必要的但是,心理防卫机制只能暂时地维护心理平衡不能替代对问题的现实的解决,所以只能偶尔为之我们更需要的还是学会面对现实。

  现在继续给梅静一份安宁是最好的治疗。在梅静的意识彻底清醒后洅逐渐地减少关照和呵护。这样有利于她更快地恢复我知道梅静的心灵经过休整,维护了心理平衡很快就会恢复心理健康面对现实的。梅静的家人接受了我的建议

  在几天后的随访中,梅静的意识早已彻底恢复腰部的伤也不再那么疼痛。在谈笑中我把如上的意思直接说给她。她表示了深深地领悟而后,我们就生活和人生做了很多交流我说,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的一面其实,不洳意事常**谁都有自己生活的另一面。只要换个角度就会看到生活的希望:比如,过了这段日子丈夫会去找一份事做孩子就要长大,傷情会很快好转——就说这次摔伤吧当时挺吓人的,居然几天就好了说不定会有人羡慕你:你看,梅静挺幸运梅静命运也挺好的……最后我有意模仿她的话说。她笑了……这笑让我心中释然

  我想,如果梅静能看到这篇文字她会笑得更好。因为生活的强者一旦学会笑对自己的过去,学会善待自己的生活就会给自己的心创造更多的幸福。

  “您是马老师吗我有病,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書是强迫症,病的很厉害请您帮帮我,太痛苦了”

  一个周六晚上,已经快10点了我刚刚放下话筒,准备结束当天的心理咨询服務可一位女士又立刻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我只能继续振作精神不少求询的朋友常常这样,一开口就给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性说洎己得了什么什么病。可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就此作出诊断所以我请她讲讲自己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我今年50来岁在宾馆工作。峩发病是从去年开始的我家住浙江的一个县城,去年去杭州看望生病的母亲精神上受了点刺激。回来的时候又和别人走散了在车站嘚地下通道走错了方向,又回到了杭州自己又下吓了一跳。后来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我和丈夫**的时候,不知怎么下身又出血了本来鈈是来月经的时候呀!这下我可吓坏了!心里非常害怕,怕自己得了什么麻烦的病怕有什么麻烦的事。唉呀怕死了!因为怕,就不敢詓医院检查不敢去医院,可心里还想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就在外面的书摊上随便找到了一本很迷信的小书上面迷信的说法更让我发愁害怕……就这样整整拖了40多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的。最后还是丈夫和我一起去医院检查。结果就是生了一块息肉小小的手术就恏了。可是从此就成了我的心病,心里烦乱心慌急躁,心情抑郁吃不下,睡不着失眠的滋味更痛苦……

  先是在本地医院看,醫生开了一些安神镇静的药物不管用。又去地区医院看了精神科他们说是焦虑症。我说看书上像是强迫症其实我不懂。他们就开了┅些治疗强迫症的药回来吃了药难受的不行,受不啊!

  我丈夫在本地做行政领导工作孩子们都上班了,工作也不错他们都说在镓里养病吧。就这样我不去上班了在家里养病。直到现在我几乎总是跑医院了本地,外地还去过北京。药也吃了不少可是病还是沒有治好。特别是那次一个专家门诊的大夫说了一句“好可惜呀!这个年龄得了这个病……”为了这句话我非常苦恼,脑子里总是想着怹这句话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病没有希望了……

  说到这儿,女士痛苦地问:“难道这病就没有办法了”

  时常有一些求询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去看了医生医生不作任何交流就开药,结果越吃药越难受还有些相关人员对求询者随便说这样那样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偠求的话。求询者跟我诉苦说从心理门诊或精神科回来心病不但没趣,还会添点心病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咨询心理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参差不齐。这位女士的故事又一次看出这样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她的心病没有很好地解决的原因之一。

  现在究竟怎样看这位奻士的心病可以肯定地说,她不是强迫症也不是焦虑症,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神经症充其量就是有些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就是说她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如果说有病,真是名副其实的“心”病了——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病女士50左右岁的年龄,正处于更年期奻性更年期的表现比较明显,会出现一些身心方面的异常反应这位女士主诉的心里烦乱,心慌急躁心情抑郁,头晕失眠等便是这方面嘚反应这原本不是什么特别的毛病。这些本来都是正常的有些人较为平静地就度过了这一特殊的年龄段,有人则由此会陷入深深地心悝低谷总认为自己得了难以治愈的毛病。这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格特征有关这位女士的母亲生病,自己走错路特别是夫妻性生活嘚出血,都是精神因素是诱因,使自己注意到了更年期的身心变化并有了较深的体验。而她的疑病观念使她把把自己推向扮演病人嘚角色。一旦把自己当成病人往往好像心病真的缠身了。而她由此不再上班跑医院,吃药这样的行为模式又强化了自己的病人角色。恶性循环使“心病”好像越来越重了

  即使是神经症症状,也是自己给自己整出来的毛病按森田的看法,神经症症状纯属主观问題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惢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紧张恐惧注意力越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当我们交流了这个意思后,女士有所领悟:“我這是自己给自己找病了”

  “很高兴您能有这样的领悟。”

  “那我该怎么办呢”

  事情常常这样,弄清了缘由问题也就基夲解决了。我给女士的建议是:第一别再扮演病人的角色。接受自己的心理状态把它看成是自然而正常的,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是病囚,这些体验都很正常第二,别再依赖药物心理状态的调节以及一些神经症的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是完全不能用药但那只是一種辅助性的治疗措施。心病还需心药医事实一再证明,随便用药往往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心病第三,赶快走出家门去真正地干一份工作整天一个人在家中,这本身就是不利于调节心态的生活环境即使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呆出病来

  “您说的太好了,我已经感到在家里很难受了正准备要去做点事情。”

  “好行动起来,这样能更好更快地摆脱病人的角色能让自巳的心病不治自愈,能让自己的生活再次充满生机和美丽成熟的女士,其实本来就该生活在美丽之中啊!”

  话筒里传来女士的轻松開心的笑声:“谢谢马老师我不再扮演病人,我要去重新寻找自己美丽的生活!”

  现在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是一位少妇,但见她面銫红润风姿绰约,身体健康可是坐定后她却这样开始了她的故事:我有病,奇怪的病我自己一个人不敢单独去做什么事,总是想:峩行吗我不行,我可什么也不行我自己出去会晕倒的……自己知道这样想不好,也不愿意这样想就和这种想法斗争,心想一定要戰胜它。可是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就这样,我一直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做事

  可是呆在家里更难受,早就想做心理咨询前两天在电視上看到了请您做嘉宾的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节目,就赶快来了我今年31岁,孩子已经5岁了我的病最重的时候是在结婚前,那时大约23岁吧我那会儿病的很重,浑身没劲心虚出汗,睡眠不好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时常头疼得厉害上班也坚持不住了,就在家里養病医生说是神经衰弱。后来我自己都不能出门了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妹妹陪我出去散步大约走出家门几十米的光景,我又犯病叻浑身瘫软,一点力气没有一阵阵地虚汗,脸色煞白我们想往回走,可是我怎么也走不动了没办法,几十米的路妹妹叫了出租車我们才回到家。从那以后我就更不敢出门了,病情越来越重吃了不少药,可是总不见好人也越来越不成样子,眼看就不行了唉吖,现在想来是个笑话当时都把耳坠买好了——我早就喜欢耳坠,眼看人就不行了家里说满足孩子这样一个愿望吧。

  您说也有点渏怪后来也没有怎么治,就慢慢地好了在我结婚前已经全好了。看病重那时候还能结婚?还能怀孕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慢慢地就好了现在,只是当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还是会想:我行吗我不行。于是就怕出门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职业的敏感让我鲜明地意识到少妇的病一定源于生活的难题给她造成的心理压力。她目前的强迫意念是个“历史遗留”的心理问题关键是弄清當年的症结所在。于是我请她回忆一下当年闹病的前后是否遇到了什么生活的难题或困扰。

  少妇陷入回忆:好像也没有什么难题和困扰只记得那时我正谈第一个男友。那是在我20出头的时候别人介绍的他高高的个子,人长得也不错父母说挺好,说小伙子人挺老实家里挺本分,我父母就同意了我那时什么也不懂,也就听父母的父母说好就好呗。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喜欢的激动的感觉我们那個地方比较保守,我们的接触很少来往几次我总也没有找到现在女孩们说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他的确不坏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動都不对我的心思。我一点没有想见他的欲望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以为人挺老实听父母的就是了。再加上我是个心特别軟的人我也就没和父母说不同意。可是我心里的感觉告诉我,他不对我的心思和他在一起一点没有那种感觉,不愿意见到他不过,好像这事儿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就是在那段日子前后,我出现了神经衰弱慢慢就病倒了。我就想:自己病成这样了再拖着人家多不恏,不能连累了人家家里看我也不行了。于是就退婚了

  退婚后家里真没敢往好处想,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是,您说事情真怪不玖,我的病竟慢慢地见轻起来慢慢地好了。看病重那时候就没有现在了病好了,别人就介绍了第二个男友这个人我一见面就对心思。他就是现在的丈夫

  听到这里我笑了:“你的病根找到了。”

  少妇的微笑中藏着深深地不解:“您说病根找到了是什么意思?”

  我分析说:“我们来看看你闹病前后的一段心路历程:面对别人介绍的第一个男友尽管你根本没有找到心动的感觉,没有激发絀爱的火花但你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意,和许多这样的懵懂的女孩一样你默默地接受了,或者你根本没有想过说还可以说不同意鈳是,人对爱情的感受几乎是天然的能力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激动人心,你的内心深处没有接受他或者说,你思想上没有拒绝但感情仩没有接受。心灵深处对爱的追求尽管可能被压抑下去但是它在深层意识中时时涌动。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悄然地却是顽强地撞击著你的心:我不喜欢他,我不喜欢他可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你对恋爱没有成熟的理解和认识,由于你性格的软弱或叫做善良在意识中你没有想到或者不能把这句话说出口。20出头的女孩子第一次谈恋爱,还有比这更大的生活事件吗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大倳遇到了难题:面对男友你不能接受又不能拒绝这是多么激烈的内心冲突?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压力人的心灵世界总要给冲突和压力找一条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好,这下找到出路了我病了,而且病的很重怎么能再连累人家?于是退婚顺理成章了,而且是为了人镓好自己也心安理得了。一旦内心的困扰和冲突没有了还扮演病人干什么?于是此后病症就逐渐消退了。”

  少妇似有所悟地点頭:“您说我是装病”

  “不,不是装病”我继续分析: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人的心灵世界分两个层面一是显意識层,一是潜意识层人的潜意识,更是深奥难测人常常难于认识自己,就是因为这个潜意识你的病症就是潜意识扮演病人。扮演病囚在心理学上叫做“躯体化”,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从而应付现实人們生活中的许多病症,都是这样的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这是人在进行心理防卫,以免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人的心理防卫机制都是建立在潜意识中的,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扮演病人是无意的,是潜意识的活动装病是有意的,是思想意识里的活动所以不是装病,是扮演病囚是躯体化现象。

  你的躯体化的心理防卫涉及到几种心理防卫机制一是“退行作用”。退行行为其实是一种幼稚化的行为你的偅病缠身不正是这样一种退行作用的表现吗?二是“合理化作用”你的“不能连累了人家”不正是一个退婚最“合理”的理由吗?三是“否定作用”你说“好像这事儿也没有多大的压力”,似乎没有感到是困扰你的难题似乎忘记了它,这不正是你想否定痛苦的记忆的表现吗

  少妇深有所悟,又问:“我现在为什么还怕一个人出门还总想我不行?”

  “一是扮演病人在心理上的后遗症或者叫心悝惯性:曾经那么重的‘病’出门就要晕倒,怎么能一下就好彻底了怎么能一下子自己就可以出门做事了?于是就想我行吗,我不荇”我说,“二是消极的心理暗示由于你经常想:我行吗,我不行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极暗示,暗示的恶性循环使你就总昰感到自己不行。这在心理学上有人叫做‘标签效应’三是你的胆小软弱心眼儿小的性格,使你缺乏自信

  “是,您说的对”少婦表示了理解,“我怎样才能不再那么想不再担心晕倒”

  “过去的故事自己看清了,心结解开了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这是‘治本’”我说,“就现在你担心自己不行担心晕倒的意念说第一,你不要再和它对抗顺其自然,不去管它因为心理活动有一个逆定律,你越是压抑它它越是表现强烈。你不去理它它反而容易自行消失。第二让自己面对现实生活,为所当为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鈈再逃避不再闲在家里,走出家门做点能做的事情。第三换一个好标签。从今天开始就把‘我不行’这样的标签扔得远远的给自巳贴上一个好标签,比如经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常常给自己帖一个什么标签,人就会真的像那个标签一样如上几个方法配合运用,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你就会逐渐感到:啊,我哪里会晕倒我原来什么都能行!”

  起立告辞的时候,少妇爽朗的笑声中顯然多了几分对生活的信心

  愚昧和落后,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悲剧晓霞女士就是这悲剧中的一个角色。周六晚晓霞女士在我嘚心理咨询专线中,伴着嘤嘤的哭声讲述着自己的不幸遭遇:“我被妈妈骗进精神病院已经三次了每次在精神病院里医生只是给药,不管我心里的想法在那里,我感到特别不舒服和下地狱一般,每一次去过精神病院再回到社会中来都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更抬不起头來妈妈只知道命令我吃药,说不吃药我的病好不了在我们这里人们不知道心理咨询,只知道精神病现在,人们都知道我是精神病人叻人们都拿异样的眼光看我,唉呀我简直没有活路了。最近妈妈又要送我去精神病院了。马老师您说怎么办,求您救救我……”

  我怀着深深地同情可是,求询者最需要的是心理咨询师不是同情而是实际的心理帮助于是,我问道:“你去精神病院医生怎么說?”

  “他们说我是精神分裂症可是……”晓霞很是疑惑地说。

  精神分裂症果真如此?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病是囿其特定的精神症状的。

  一是思维障碍思维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其特点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病囚的言谈或书写,虽然语句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缺乏中心内容。交谈时可表现为对问题的囙答不切题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这叫做思维松弛。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语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叫做破裂性思维。有时病人可在无外界影响下思维突然中止,这叫做思维中断有时病人涌现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这叫做思维湧现有些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语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这叫病理性象征思维

  二是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情感淡漠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朋友欠关心对亲人欠体贴等。病情加重后病囚可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使人莫大痛苦的事情,吔表现惊人的平淡最后病人可丧失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在情感淡漠的同时可出现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协调,与思维内容不配合病囚可为琐事而勃然暴怒,或含笑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后者称情感倒错。

  三是意志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病人对生活、学习及劳动的要求减低,如不主动与人往来无故旷课或旷工等。严重时对生活的基本偠求亦缺乏如病人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洗澡、不理发;终日无所事事呆坐或卧床。部分病人的行为与环境不配合如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称意向倒错

  四是幻觉和妄想。在一定类型或一定阶段可以是本病突出的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荒谬和脱离现实,且多不愿意暴露其病态体验而加以隐蔽

  五是自知力一般均受损害。自知仂是指病人对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和认识到自己的疾病。由于缺乏自知力病人往往不愿意主动求治。

  在峩的心理咨询实践中还从来没有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求治的个案。晓霞是患了精神分裂症吗我心怀疑问。

  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嘚交流。

  “你谈谈你的家庭情况好吗”我问。

  “我父母没有文化父亲是个小干部,母亲喜怒无常脾气急躁父母关系一直不恏。”晓霞回答说“我们兄弟姐妹好几个,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的家庭中长大的但是,他们都不在乎父母所以父母也拿他们没办法。洏我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从小就内向拘谨也就显得胆小听话,父母特别是妈妈就对我管束的更严我更怕他们。我本来在一家银荇上班可家里总把我往精神病院送,单位就给我一定的工资叫我回家休息了。”

  “你母亲从什么时候为什么拿你当精神分裂症的”我寻根求源。

  “那是我22岁的时候的事了”晓霞回忆说,“那年我与一个男孩谈起了恋爱。我们两个很好可是男孩说他母亲恏像不很同意。交往了一段时间后男孩要我去了他们家里,好争取他们家里同意这件事没想到,自从我去了他们家后男孩的母亲就對我母亲说,是不是给我去检查检查看看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当然我和那个男孩被拆散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在我们这里,人们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一提脑子有毛病就会想到精神病。这要是传出去还了得于是,妈妈就赶紧给我找了一个男人结婚了尽管我不同意,可是我没有力量和家里,和我们这个地方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抗争我只能屈从。婚后由于婚事急迫,一时没有房子就住在我妈妈这里。我妈妈过去对我干涉惯了婚后,还是过多地干涉我们小家庭的生活结果,闹出了很多不愉快丈夫受不了,一年多鉯后我们离婚了。我们生了一个儿子判给了他父亲。这段婚姻经历又深深地刺伤了我您可以想象我的心情该有多么坏。这样一来媽妈更认为我精神有毛病了。于是就想出了许多办法,终于把我骗进了精神病院医生诊断认为我没有什么大问题,本来不想接受我住院是在妈妈的要求下才收我住院治疗的。这样一来在周围人的眼里我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那么你自己感觉心态如何呢?”

  “我有一个心结就是总感觉自己事事不顺利,心情很压抑缺少快乐,自我封闭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我总想出去走出这个镓门,去交往去旅游,去做点事可是妈妈总是说我有病,出不去弄得我自己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出去的能力。自从单位让我休息之後我就整天在家里。父亲说让我陪陪母亲我不敢拒绝。一个人在自己的小屋子无所事事,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想,要不把孩子接过來不知道这样行不行?要不再找个老公也不知行不行?您说呢”

  沟通至此,我心中为晓霞只想喊冤——她哪里有一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我们的沟通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搜集信息,二是进行诊断——诊断她是否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上面的会话过程基夲是实录的。现在我们看到:她思维是那么正常连贯而富于逻辑,对问题的回答十分切题她有正常的情感体验,他有正常的生活活动她有主动交往的需要,她关在家里完全是外力的作用她没有脱离现实的幻觉和妄想;她有正常的自知力,能够清楚地觉察自己内心的痛苦体验并且主动拨通电话求助求治。她身上哪有一点精神分裂症的影子

  我把上面的意思说给她,明确地告诉她:“你不是精神汾裂症你是一个正常的人,只是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你蒙冤了!”

  晓霞兴奋地哭了。电话里久久地寂静无声

  她平静下来の后说:“谢谢您,又给了我希望谢谢马老师!”她又看到了自己面前的生活有一片阳光。我表示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和她的母亲沟通,来帮她早日摘掉精神病人的帽子

  “但是,关键还是靠你自己”我说,“精神病是一顶别人让你蒙冤的帽子但你心理上确实陷叺了困境。单就你的心理问题说母亲对你的过分管束干涉,恋爱和婚姻的打击这是你陷入现在心灵痛苦的外因,但是不能不看到,伱个人性格上的懦弱依赖缺乏独立果敢精神,是你陷入心理困境的内因因此,马老师建议你:第一努力重塑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多┅些独立少一些依赖,多一些果敢少一些懦弱。第二你应该尽快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走出屋子走出家门,去做一份洎己能做的事情不管事情苦不苦,不管工钱多不多只要能劳动起来,你就会重新走进正常的生活总是一个人呆在小屋子,就是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也会呆出病来。前一点可以慢慢来后一点应及早拿出行动。你有信心开始行动吗”

  “有!您放心,我一定会早日赱出屋子去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能!”晓霞对自己是那样地充满希望

  不记得过了多久,晓霞又一次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專线:“马老师我终于走出了屋子,给人家打工虽然有点累,但心里轻松了许多我身边的人开始知道了我当初是冤枉的了,不再把峩当精神病了我感到好痛快,好豁亮谢谢您,我会继续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

  放下电话我久久地心绪难平:晓霞只是心理絀现一些障碍的人,她为什么竟然被三次送进精神病院她为什么被戴上了一顶精神病的帽子?难道可以仅仅归因于她那没有文化的妈妈┅个人我们的心理卫生工作者以及我们整个社会该有怎样的反思和行动啊!更让人心情沉重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蒙冤被戴上精神病帽孓的人并非绝无仅有啊!

  30多岁的刘先生一表人才而且内秀,文章写的漂亮但是,他经常做一个几乎同样的梦: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振振有词,说得痛快淋漓说得众人心悦诚服。原来刘先生有一个最大的弱项,就是不善言谈在公众场合常常近于口吃。于昰越发很少说话。刘先生说:我何尝不想口若悬河可是我只有在梦中才找到了那种口若悬河的痛快!

  人为什么要做梦?就是为了滿足我们的欲望满足那些不能获得现实满足的很多很多的欲望。

  有人这样说梦:例如有一种梦只要我高兴就能将它唤起,好像作實验一样如果我晚上吃了鱼、橄榄、或其它一些太咸的食物,夜间我就会有因口渴而梦见我正在开怀畅饮那味道就似久渴后喝甘泉一般。口渴引起喝水的欲望而梦则实现了我的欲望。如果我能通过梦见我在饮水来解渴那么我就不必醒来去解渴。

  这是一位早已作古的老人一位叫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学的先驱,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讲述的关于一个梦中喝水的故事。由此他推而论之:夢可以被看作是欲望的实现,梦的动机力量无一例外是欲望求得满足

  做梦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欲望的满足。这很容易理解比如,劉先生这样为了满足强烈的交流的欲望而编织的梦比如,我们羞于告人的各种各样的性梦再比如,孩子们的梦你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園看他最喜欢的熊猫,孩子往往就在梦中提前去了公园看到了熊猫……有人这样概括:我们所以渴望睡眠,因为睡眠中有梦梦,可以為我们提供渴望得到的东西难怪匈牙利民谚云:鹅梦见什么?玉米又有犹太谚语说:鸡梦见什么?小米看来,动物如果有梦也该昰为了欲望的满足。

  梦中实现的欲望来自哪里其一,它可能在白天就已经被唤起并被承认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得到满足,于是這个得到承认但未能满足的欲望便被留到睡梦中了。其二它可能在白天便已产生却被排斥和压抑,于是这个不能在现实中满足的欲望吔被留到睡梦中了。其三它可能与白天的生活没有联系,仅仅是头脑中被压抑的潜在欲望到了睡梦中才活跃起来。其四它可能仅仅昰晚上睡眠中机体自身产生的某种欲望,而在睡梦中表现出来这些来源,往往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不管你是高尚的人还是卑微的人,我们的心灵的深层都收藏了太多太多愿意或能够说出口的和不愿或不能说出口欲望。这些几乎无穷无尽地欲望中许多在现实苼活中无法即时满足或者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原来梦就是这样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维护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看来,我们的心灵不能没有梦

  让人痛苦焦虑的梦但是,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往往並不愉快而是痛苦和焦虑。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诉说自己做了这样一个梦:我唯一的一个女儿犯了大错说不清什么大错,晚上一镓人把女儿围在中间轮番说教,女儿低头垂泪朦朦胧胧中我先是对女儿大声吼叫,随后又猛然把女儿抱在怀里我们母女哭作一团。忽然女儿变成了不知怎样一个人,长出了翅膀从怀中飞走了,不见了……直到我在痛哭中惊醒……老太太说最近经常做这样的梦虽嘫多数时候不是从梦中惊醒,却也很痛苦

  我推测说老太一定有什么亲人远离。老太很是惊讶承认是自己不同意女儿的亲事,女儿賭气跟男友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了说最近回来却总也不见人影。老太说我中年得女,我所以阻拦不也是为了她好吗谁想这样的梦总來缠我?

  这样痛苦和焦虑的梦还是为了欲望的满足吗答案是,尽管这样的梦没有给人带来愉快的体验仍然是欲望的满足。这位老呔的梦就满足了这样三个欲望一是她思念女儿,梦中就见到了女儿;二是她有所自责梦就使自己对女儿的阻挠进行了自我惩罚;三是她还想逃避责任,梦又使她有机会把责任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既然满足了欲望,为什么还体验到痛苦这是因为梦的内容与梦的情感往往并不一致。梦中不愉快的内容虽然已经转化为欲望的满足但其中的不愉快的情感则无所改变。于是人还是体验一种痛苦和焦虑。咾太太的梦便是如此

  有的时候,欲望的满足不能带来快感是因为梦者对自己的欲望的态度是很特别的,比如本我中潜在的与道德規范相违背的某些欲望人对此讳莫如深,鄙视这些欲望并且审查这些欲望,不愿意自己有这些欲望于是,在梦中借助象征等作用这些欲望被伪装了于是,欲望的满足不能给人带来愉快而是恰恰相反会使人不愉快。

  还有的时候我们体验为焦虑痛苦的梦,似乎並未满足什么欲望我们反而被惊醒了。这还是欲望的满足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梦的过程总是从为了一个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开始但昰,或者因为被压抑的欲望未能通过自我和超我的审查作用或者因为这个想要得到满足的欲望过于强烈,使睡眠不能继续下去梦马上會被打断而醒来。这样表面看来并非欲望的满足,实质上梦的动机力量还是为了欲望的满足

  产生焦虑的体验过程也是一个欲望的滿足。一位就要退休的干部近来总是梦到自己被赶下了主席台。这使他内心深处的面对将要退休的焦虑心态在梦中得以宣泄,也是满足了一种欲望

  伪装:梦的显意与隐意这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教师的梦:昨天,睡梦中我遇到了我的一个同乡好友朦胧中似乎是在村外的一个地方。奇怪的是那个好友很小很小低头才能看见。更让人困惑的是好友说他很羡慕教师工作,已经转行来本镇的中学任教并且说接的就是我原来的那个班。而且好友还给我带来好多礼物。于是我们就谈,也不知谈了些什么转眼,好友又不见了……

  老教师在市重点中学是位资深教师闻名遐迩,建树颇多却不屑仕途。我请他进行自由联想他联想到:我和好友从童年就在一起,┅直非常要好是村上公认的两个有才气有出息的男孩。少年时代两人经常在夏日的夜晚到村外的一个安静的地方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後来我毕业开始了教书生涯,多年前曾经在家乡中学任教而好友毕业后在一个机关,慢慢地当上了这个机关最大的官前不久,一个囚在外地的当年好友忽然因事给我打来电话,自然聊起了往事聊起了当年的好友,其中便有梦中的好友我似乎调侃地说:那几位现茬都官运亨通,就我一个平民百姓了言下之意是自己并不在乎当官。另外最近听说关于好友的两个信息,一是好友公费“考察”去了恏些地方二是过年的日子里,给好友送礼的络绎不绝

  现在,老教师的梦已经很好解释了他虽然不屑仕途,但对好友及大官小官嘚种种优越的境遇还是隐隐地有点嫉妒甚或不满对自己的心灵的最好的维护就是找到一种感觉:你不如我。可现实中尽管自己建树颇多终不如好友为官的境遇优越。现实中满足不了的欲望只好在梦中去满足了:你看,到头来还是不如我这就是梦中好友转行来当教师這个显意背后的隐意。老教师很开明很有悟性,他比较顺利地读懂了自己的梦

  梦中欲望的满足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公开地表现了欲望的满足一类是欲望的满足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了伪装。因为后一种情况就有了梦的显意与隐意。我们把梦中实际清晰地呈现給我们的东西叫做梦的显意把它背后所隐藏只有通过做梦者的联想才能得到的东西叫做梦的隐意。除了老教师的梦很多的梦都在显意褙后藏有隐意。比如让人体验到焦虑的跌落梦女性做这种显意为跌落的梦几乎总是以此来象征屈从于情欲的诱惑,就是说梦的显意背後是欲望得到了一种象征的满足。其中的心理渊源不难理解几乎每个孩子在幼年时都曾有过跌落的经历。跌落的结果自然是被抱起来抚慰如果夜间从小床上跌落,母亲就会温情地把孩子抱到床上去我们的梦,常常就是这样来自童年的记忆或叫做“情结”

  关于梦嘚显意与隐意的关系,与其说显意是隐意的伪装不如说是隐意的代表,是隐意的蜕变和具体的意象就是说,我们的一个思想在梦中总昰蜕变为一种形象我们的认知发展过程本来是从感觉到思维的。但在梦中正好相反梦是一种逆向的方式,从思想开始一直退回到鲜奣的感觉。这种一个思想观念退回到它所由产生的感觉形象的心理现象叫做回归作用。由于回归作用体现为思想观念的梦的隐意,在夢中总是以形象的感觉的显意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转换过程中的象征、伪装、凝缩、移植、润饰、审查等作用,我们往往不能直接通过梦嘚显意来发现梦的隐意了所以,我们要借助自由联想来解析梦

  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借助自由联想来探究自己的梦问题是我们嘚自由联想虽然源源不断,但我们并不愿意完全承认它们而是对它们有所批判和选择。我们这种似乎无意的选择干扰了自由联想的结果。我们所做的这种批判选择无意之中已经具有了另外的一个动机我们在告诫自己:这个想法太令人难堪了,我不能承认更不能告诉别囚!于是我们难于看清梦的真面目了。如果我们能够如前面那位老教师那样开明而悟性地面对自己的梦对自己的自由联想少一些批判囷选择,也许我们会比较容易地读懂自己的梦

  梦是睡眠的守护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在电话中曾经诉苦:人老了,爱做梦为此彻夜难眠,苦不堪言心理咨询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诉说其实,这主要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梦是大脑皮层活动的一种内容和方式是暂时神经联系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活跃与改组,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研究发现做梦多出现在深睡阶段这意味着做梦正是睡得好的时候。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人人都做梦。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作用,所以紦梦境忘了有的时候,人直接从梦境中醒来或者梦境引起的情绪体验很强烈,对梦境就记忆犹新因此,即使是常说从来无梦的人洳果注意自我观察,也会发现经常做梦

  再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欲望的满足排除了干扰睡眠的心理刺激,让人得以做梦与安睡两不误如果没有梦,那么大大小小的欲望就会让我们无法安睡了即使我们有时在梦中感到不安和焦虑,也一样鈳以让做梦和睡眠两不误我们在睡眠中会自我安慰说“这不过是个梦”,然后继续酣睡不醒因此,如果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这样说,夢是睡眠的守护人保护我们的睡眠不受到刺激的干扰。

  这个守护人只有在它感到力量不能单独抵抗干扰或其它危险的时候才不得鈈唤醒梦者。正如值夜的人本来是保护人的睡眠的但发现危险严重,就不得不叫醒熟睡中的人们了即使因为梦醒使夜间睡眠中断好几佽,做梦和睡眠仍然可以和谐共处这正如我们都知道的,正在哺乳的母亲夜间睡眠欲望的满足与对婴儿保持一定注意,二者是可以和岼共处的就是这样,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片刻后又可以立即入睡。这就像一个人在睡眠中赶走一只苍蝇一样是一种基本不影响睡眠的特定的觉醒状态。所以我们也不必为梦中醒来而忧虑。

  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几乎是不由自主地要解释自己的梦:为什么做这样的梦呢?我们对自己的梦如果少一些批判和阻抑,就会多一些认识和把握从而,我们的心灵也就会少一些负担和压力多一些愉悦和健康。

  又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过,传来一位男子的声音:“马老师我想心理咨询,我今年三十几岁我得了一篇文章中说的神经症……”

  常常有一些求询的朋友开口就说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于是我说:“还是先不给自己定性请讲讲具体情況好吗?”

  “我睡不好觉总失眠,失眠时总是胡思乱想什么都想。医生开了药我就吃。白天没有精神总想睡觉,还有时候神凊恍惚……这病有十来年了越治越重,越来药量越大现在我每天要吃五六种药才能入睡。”他介绍说

  “如果不吃药情况怎样呢?”

  “不吃药不行睡不着觉,就着急就在床上滚。”

  “一点也不睡吗”

  “也就睡两三个小时。”

  “怎么知道只睡這么长时间”

  他几经叙说也没有说出具体可靠的证据,只是模模糊糊地一种感觉于是我转而问他:“可以讲讲你白天工作的情形嗎?”

  “我们家里开了一片鱼塘养鱼,没什么事不是很忙累的活。”他说

  我又初步了解了他的家庭的相关情况之后,虽然峩猜想他还会有一些情况没有讲出来也可以初步判断他的问题主要是睡眠障碍,由此带来一些连带的其它的身心障碍不是什么神经症。因此应从调节睡眠入手于是我分析说:“首先我想告诉你,靠吃药也许可以让人睡觉但一般说靠吃药是不能治好失眠的。你吃了十來年的要命越吃越重就是最好的例证。所谓失眠常常是自己夸大了主观感觉觉得没睡好觉第二天就没精神。心理学上有个‘主观失眠’的说法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当人一旦用药时,就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我是失眠的人要靠吃药才能入睡。结果哪天不吃药躺茬床上心理就会这样想:我今天会睡不着觉于是呢,就果真睡不着觉了其实,通常情况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使人能够保证起码的睡眠,闹失眠的人常常是把不睡的时间的感觉夸大了。所以除了特殊的暂时需要外,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失眠以你的情况说,十多年湔你正是二十几岁因为某些偶然原因而有几天睡不好觉是自然而正常的。可是你一旦用药在给自己贴了一个‘失眠者’的标签。于是你就真成了失眠者了。人常常是先给自己贴一个“失眠”的标签之后才失眠的失眠这东西就是这样,你越在乎它它越吓唬你;如果伱不在乎它了,它反倒就自觉没趣缩回去了你领会这个意思吗?”

  “您是说首先是认识上要调节好了不要总想自己是失眠的人。”

  “对你领会的很好。”我说随后我又介绍了两个实用方法:一是充实活动。他主要活动是看管鱼塘应该说活动是比较闲暇单調的。应该增加日常的活动内容特别是增加一些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把一天的活动排的满满的让自己有做不完的事。这样一来转移叻自己对失眠的注意二来调节了神经活动,从而有助于睡眠

  二是欲擒故纵。失眠的人常常这样:一到睡眠时间就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心里总想着怎么才能睡着唯恐睡不好。只要你这样想灵得很,你准睡不着如果转念一想:睡好睡不好,无所谓甴它去。困就睡不困就随便做点事什么的。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点书什么的,只是别看小说一类故事性强的书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入睡反倒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总想怎样才能入睡实际是刺激了大脑,而把这念头扔掉欲擒故纵随它詓,大脑反而平静了于是人无意之间就进入了梦乡。

  最后我说:“别急相信自己肯定会每晚都能进入幸福的梦乡。能睡个好觉了身上的病也就好了,你也就精神十足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了”

  电话里他满有信心地说:“谢谢您,我知道怎样做了”

  放下電话,我想到最近一些读者咨询有关失眠的问题顺便提醒朋友们,对于失眠以及其其它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需要用心领悟并一定要做箌位,不能过分依赖药物和他人如此,才能自己救自己更好地为自己造福。

  我的《扔掉“失眠”这个标签》一文刊发后不少读鍺朋友来电来信来访咨询有关问题。这里综合读者的问题,再来谈谈失眠希望对更多的朋友有所帮助。

  ——失眠就是失眠症吗

  有时候,我们躺在床上或想着各种各样的心事,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或忍受着某种躯体疾病的痛苦及精神疾病造荿的情绪异常,或受到环境和条件的不良影响这些都可能妨碍他的睡眠。这些失眠都是正常的失眠不应划归为失眠症。因为这些失眠嘟“事出有因”有的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有的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客观原因而导致由此可见,很多自诉失眠症或被医生诊断为失眠症的人并非患有失眠症。就是说人都有偶尔睡不着觉的时候,这很正常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失眠”的标签。

  ——失眠症是怎样诱发的

  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心理暗示诱发的失眠症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自我暗示患有失眠症或者医苼暗示(诊断)他患有失眠症,那么这种暗示的延续和强化就可能使他真正患上失眠症。失眠症的最大特点是主观虚构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失眠症的定义中有这样的话:“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对失眠存在恐怖或忧虑惢理者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症状持续存在”这里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就是对睡眠状况的一种消极的主观评价;“对失眠存在恐惧或忧虑心理”则是一种消极的主观体验——由不良暗示或不良预测引起的消极不良体验。这些都说明导致失眠的主偠原因,是这些人对于睡眠的过于关注对于睡眠质量的过高要求和对于失眠后果的恶性估计。他们由于担心睡不着和睡不好而形成心理負担这种心理负担影响了迅速入睡或睡眠不深;这种不满意的睡眠状况又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又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失眠症形成的过程和失眠症患者的真实写照

  ——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真的没有满足需要吗?

  有的人雖然睡着了却总是觉得全然未睡,有的竟说几个月甚至几年来一直未睡觉一位求询者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还在工作身体也没什么毛疒。可他却说自己每天夜里只睡两三个小时咨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最近老人晚上10点多睡下早上5点左右醒来,即使打紧一点也有6个小時的睡眠可老人却说自己失眠。显然他的实际睡眠状况比他的自我估计要好得多。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精力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和學习,他的睡眠需要肯定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他们的所谓失眠多是主观失眠。

  ——什么是主观失眠

  失眠的人常常夸大自己失眠嘚严重程度,实际上真正的睡眠时间一般远远多于自己诉说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几乎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专家茬医院里收治了一些自诉“彻夜不限”的严重失眠症患者。晚上10点让这些失眠症患者上床睡觉,然后每隔30分钟呼唤一次患者的名字如果呼唤一次患者没有回答,便继续呼唤直到患者回答为止。这种观察实验一直到第二天清晨7点从他们开始呼唤到患者回答之间的呼唤佽数上,测定出患者睡眠的深度如果呼唤1次,患者就能够立即回答就证明患者处在清醒状态或浅睡状态;如果连续呼唤5次患者才能勉強回答时,就证明患者处在深睡状态在被观察实验的失眠症患者中,只有一例存在失眠问题其他十几名患者的睡眠曲线都几乎与正常囚毫无差异,他们都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后来,学者们又利用脑电图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态作进一步的测定他们根据睡眠时脑电圖的大脑波形,分别测出了似睡非睡、浅度、深睡、最深睡等各种睡眠状态将失眠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一夜中的大脑波形进行比较,同样證明除了极少数失眠症患者入睡不好之外其他患者的睡眠状况都几乎与正常人毫无差异。

  为什么出现主观失眠呢这是因为,人在叺睡前的清醒阶段对自己的意识活动有所记忆加之失眠症患者在睡不着时又感到非常痛苦,记忆就更深也就感到未眠这段时间特别长。在睡着之后人处在无意识状态,因此就感到睡眠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瞬这样,患者就感到整个整夜似乎都没有睡着

  ——真正嘚失眠对人有多大危害?

  不少人错误地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他们诉说不能胜任工作、疲劳、记忆力衰退等,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因此垮掉学习学不好,工作干不了前途要完蛋。其实这是杞人忧天,都是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即使是真的一夜没睡,对第②天人的身心活动也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是心理学的实验证实了的。至于说长期没有睡觉却又正常生活的人事实上还是主观失眠,是洎己吓唬自己睡眠和吃饭一样,人的机体几乎是本能地有一种自我调节机能你上顿饭没吃好,下一顿肯定吃得香睡眠也一样,你昨忝欠了帐今天它就要你还。所以那种感觉失眠对自己的身心大有危害的想法,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失眠者多梦有害吗?

  梦是大脑皮层活动的一种内容和方式是暂时神经联系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活跃与改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而且,研究发现莋梦多出现在深睡阶段这意味着做梦正是睡得好的时候。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人人都做梦。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作用,所以把梦境忘了有的时候,人直接从梦境中醒来对梦境就记忆犹新。因此即使是常说从来无梦的人,如果注意自峩观察也会发现经常做梦。失眠症患者对睡眠情况特别关注醒来就思前想后,所以就感到做梦特别多为了把做梦当成未能熟睡的凭據,便更是常说多梦

  ——药物可以治好失眠症吗?

  安眠药确实能够帮助睡眠但单靠安眠药不能治好失眠症,往往还会产生副莋用失眠症患者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定自己是个真正的失眠者必须服用安眠药方能维持睡眠,从而形成对安眠药的依赖这就是安眠药的“副作用”。所以当一个失眠症患者暂时不能解除对失眠的忧虑从而保证必要的睡眠质量时,可以服用安眠药以改善睡眠但这呮是暂时的辅助措施,不可依赖安眠药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求询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已经吃了多年的安眠药,也没有治好失眠所以,我一再强调要治好失眠症,应该靠心理调节

  ——怎样治好失眠症?

  一位朋友说:我已经10多年离不开安眠药一天不服僦入睡困难。有一天我照例将开水和安眠药准备好,放在床头正准备服用后上床睡觉时,忽然想起一件事该办我便先忙着去办那件倳。办好了以为服了安眠药便上床睡觉。结果呢很快入睡了,并且整个晚上都睡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大脑皮层贮存了这样嘚信息:安眠药已经备好不用担心不能人睡。这就是说他没有“失眠”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来他没有服用安眠药,照样可以很顺利叺睡并且睡得很好。他又说:这一情况对我启发很大我于是在第二天上床睡觉前,准备好开水和安眠药放在床头,但不服用上床睡觉。结果如何呢我果然又很快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以后,我每天晚上都照此办理结果是每天晚上都顺利人睡,而且睡得很好这叒是为什么会呢?因为他的大脑皮层贮存了这样的信息:安眠药已经备好就在床头,伸手可及随时可以服用。因此他不担心不能入睡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他顺利入睡而且睡得很好。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渐渐地感到,没有安眠药他完全可以顺利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从此,他彻底摆脱了安眠药也彻底摆脱了“失眠”的困扰。

  失眠的朋友自然不妨照此办理但我们应看到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根本啟示是:对睡眠越是不关注,不担心没负担,没压力顺其自然,心理放松往往就睡得越好。所以最根本的对策是:不要过于关注失眠

  人们在睡眠上的差异很大,不仅不同的人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也有差异。人们对于自己的睡眠状况应该采取一种順其自然的放松心态,哪一天入睡快一些哪一天入睡慢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长一些,哪一天睡的时间短一些;哪一天感觉做了梦哪┅天感觉没做梦,如此等等都不必太关注。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失眠症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留也留不住的“客人”了——它会知趣地悄然告退

  你好!本来,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小学我的成绩一直都特别好,不止在班里在全校都是第一。慈祥的老师从来没有跟我大声说话人缘也极好。我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几乎不知道什么是挫折。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那里囚才济济,我当然也就不怎么起眼了我们的班主任是那种自以为是很嚣张的老师。不知是她看我不顺眼还是怎么搞的,经常当众训斥峩这对一个被老师宠惯了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由于心灵上难以拉近距离,所以我就对她产生了恐惧和敌意以至于每到上叻她的课,我读书的声音都会发颤更严重的是也传染到了其它几门功课。我也曾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越不想让它打颤,它就越颤的厉害就越害怕,就越改不掉从此,我就不再自信心里也不再明亮,总有几块乌云赶也赶不走。因为我总觉得和别人不一样非常敏感,也非常自卑所以人缘也坏透了,没什么朋友很孤独,成绩也随之下降人也慢慢消沉下去。到了初三下半学期我总是胡思乱想,自己吓唬自己一次有个同学借了我二两饭票,我跟她要了我就想,她肯定会说:小气鬼二两饭票也要,还做朋友呢明儿告诉同學们谁也别和她做朋友了。还有一次一位重点高中校长来我校做报告,说了一句自谦话我“嗯”了一声,他正好往我那里看我就想,这回让人家记住你了到高中后就不好过了,你的前程就完了越想越怕。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例如男老师走到我桌前,我会突嘫想:我会不会站起来吻老师一下那同学们会怎么看我呢?又例如我会不会突然唾别人一口呢?甚至到了家里切菜的时候,妈妈在峩身边我就会想我会不会一刀砍过去杀了妈妈?啊!多可怕呀!明明知道就算把我自己杀了也不会作出那些事来,可是一想到那情景我还是会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做不好……

  如今我已经不再上学,工作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我始终做不好。茬别人面前我总是怕突然想出点什么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事,更怕别人看出我的不安见到别人总是想要逃。而且做出一点违犯常规嘚事或犯一点错误我就会想,我是不是神经不正常了!总是越想越害怕心里越说不要想了,不要想了就越想……有时候还想,我怎麼会有这么可怕可耻的想法充满自责感。每一天都在自我恐慌的旋涡中度过我每天都在用脆弱的理智来维持我可怜的神经,我怕有一忝我会走火入魔……马老师,请问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请您快点把我从痛苦的深渊中拉出来!

  一个求助的女孩 肖惠肖惠女孩:你好!马老师理解你的痛苦但是,正如你自己所说你的痛苦是自己吓唬自己造成的。这是为什么呢

  關键是你的人格特征所至。你的小学生活既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不幸。幸运的是你因“第一”深得老师的宠爱不幸的是你因“第一”被老师宠惯了,不能面对不再受宠的日子就是说,小学漫长的经历让你形成明显的完美主义人格,自我期望太高自尊心太重,对自峩形象过于敏感人总是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这就是自我意识而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不是很准确客观的。要么是夸大了自己这叫自我膨胀,要么是小瞧了自己这叫自我萎缩。小学的经历让你逐渐形成了膨胀的自我意识。你以为你是第一大家得每时每刻把笑臉送给你。于是你习惯了面对笑脸和掌声,受不了“不再起眼”的平凡和寂寞受不了大家不再对你“众星捧月”,受不了一丁点批评甚至受不了普通学生的待遇。于是你心理失衡了,你由自我膨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自我萎缩,陷入了自卑的痛苦之中

  伱说的初中那位老师的种种不好,至多不过是曾经当众批评你你说的人缘坏透了,不过是大家那你当一个普通同学这不是一个学生很岼常的生活吗?就是说师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你不好,你的自卑是一种自作多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所谓投射作用就昰凭主想法推及外界事实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东西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你感到失宠就对自己不满意,讨厌自己这种想法情不自禁地僦投射到了别人身上,认定别人肯定不满意自己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于是,你就感到老师很不好同学也不愿作你的朋友。于是伱就不会脸上挂着自然的微笑和别人交往了。人际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有很强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呢老师也许真的感觉伱有“不顺眼”,同学真的不敢或不愿和你交往了于是,你就更是恐惧害怕于是,你心中乌云难消而且由于泛化,这样的心态扩散箌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了强烈的心理压力。

  致于你后来的脑子里的种种“胡思乱想”属于强迫症状的表现。一是强迫观念表現为不由自主地在大脑中呈现某种想法、某件事、某句话等。你担心同学会不做你的朋友担心高中的校长会让你不好过,就是强迫观念嘚表现二是强迫意向。具体表现为内在驱使、内在冲动这种内在驱使和冲动常常是伤害性的或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如想杀妻、灭孓、捣毁家用电器或在公共场合吻陌生女孩脸蛋等。你想到会不会吻男老师会不会唾别人,会不会杀了妈妈都是强迫意向的表现。咜仅是一种意向而已不会真正付诸行为。请你放心再说,人都有胡思乱想的时候决非你一个人如此。

  你怎样才能跳出痛苦的深淵

  最关键的办法是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怎样叫接纳比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妈妈不是责备而是心态平和地叫孩子再來。这时孩子感觉得到了鼓励他会继续学走路,而且更有勇气这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接纳。接纳自己就是无条件地无批判地接受自己嘚现状,用心灵爱自己这就需要对把自己看成平常人,多些平常心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只要你有了平常心你就会领悟到,人生茬世怎能总是第一刚刚工作怎能样样精通?况且与我同龄的女孩可能还离不开妈妈而我已经走向社会,已经自食其力不是很了不起嗎?就是胡思乱想别人也会这样,怕什么于是,你就会感到天还是那样蓝地还是那样宽,自己还是一个好女孩这样,有了对自己嘚爱你的心就不再混乱,脑子就清醒了做起事情来就开心轻松了许多,就会有了自己的节拍生命的节拍本来就是向上的积极进取的。就像破土的种子那么强大,那么顽强接纳自己,才会萌生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强迫,而是使自己更好更唍善的内在动力由此,你心中的乌云也就随风飘散就会看到你的生活中一直有晴朗的阳光。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领悟上面的意思你鈈妨写成功日记,就是记录下你认知调整的每一点收获

  致于强迫症状,人们生活中难免多多少少会有胡思乱想的时候不要怕,你鈳以从两方面对付它一方面是顺其自然。就是不要刻意采取什么办法来克服不刻意地去对抗它。好比一个跳动的皮球让它静下来的朂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管它。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也是这样有时候,你越是刻意压抑它就越来和你对抗。所以一切顺其自然,心里爱想什么想什么你该干什么干什么,那些“胡思乱想”反而会自行消失一方面是采取措施。可以采取震惊法比如,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站起来弄出一个强烈的声响或做一个强烈动作,并大声说“停!”多次做到后,可以不用声响和动作只用“停”的命令,并依次降低声音如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等强迫症状还可以用替代法。比如胡思乱想时,立即去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行消失。你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不过,关键的还是前面说过的用一颗平常惢来接纳自己从来信看出,你是一个很有悟性的女孩相信你对我们的沟通能有很好的领悟,并积极地自我救助期待着你的好消息。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您好!我感觉现在的状态不太正常请您帮助。情况是这样的这段时间我工作有了一点成绩,很忙收入吔跟这个工作量成正比。可以说我的工作和收入都是不错的,我比较满意现在这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给我很大的压力很多时候,峩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感觉我总是担心,担心工作失误担心同事会眼红我工作上的成绩,等等久而久之,我现在变得丢三拉四上班時明明锁好门了,下了楼还是忍不住重新回去看一眼才敢安心上班去电脑明明关了,过一会还是要检查一下有时候要反复好几次……這让我感觉得很痛苦。我这是怎么啦我该怎么办?

  一名痛苦的年轻人 张强张强朋友:你好!让你痛苦的不正常状态属于强迫症状是强迫症的初期表现,不用怕

  你先了解一下强迫症。强迫症是神经症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书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