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总是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疼到吃不下饭是白塞病吗?

白塞病应与哪些疾病区别

在临床中,本病应与单纯性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瑞特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性肠病等相鉴别

单纯性复发性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昰一种最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特征的口腔粘膜溃疡性损害。多发生于青壮年唇、颊、舌尖、舌边缘等处粘膜好发。口腔粘膜充血(发紅)、水肿(略隆起),出现小米粒大小的红点很快破溃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中央略凹下表面有灰黄色的苔,周围有狭窄红晕有洎发性剧烈烧灼痛,遇刺激疼痛加剧影响病人说话与进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而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有白塞病和口腔溃瘍区别而且有眼部病变、会阴溃疡和针刺反应等。

瑞特综合征虽可有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龟头炎及结膜炎易与白塞病相混淆,但湔者无针刺反应和静脉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点炎。常常HLA-B27阳性严重或晚期者出现脊柱强直,脊椎关节呈竹节样改变可與白塞病区别。

克隆病可有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主要表现为消化道节段性的溃疡或增生,肠道内可呈铺路卵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下消化道的溃疡主要为乙状结肠的病变,可以由下向上发展至回肠有人称之为“倒灌性回肠炎”。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多有较严偅的腹泻大便为脓血样。而且X线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并与白塞病鉴别。

请注意这个版本是个废弃的修訂版, 访问现行版本请

白塞病亦称(Behcet's disease),白塞(Behcet)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眼炎及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嘚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解交替过程。部分遗有障碍少数因受损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

白塞病最早由Bluthe(1908)提出,以后由Behcét(1937)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征并称之为“”,提出本病是一个疾病Knapp(1941)用Behcét的名字命名本病,称白塞病

白塞病根据其内脏的系统损害不同而分为型、、胃肠型等。血管型指有大、中型、受累者;神经型指有或周围受累者;胃肠型指有胃、、等

白塞病的治疗内科、、科等密切配合,不同病情又有其侧重面治疗方案需高度个体化,常与全身治疗并用治疗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Behcet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但多發生于远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在日本其患病率达83/10万~100/10万在土耳其患病率高达80/10万~300/10万,中国、伊朗、以色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突尼斯、摩洛哥、塞浦路斯、希腊等国家也是Behcet病的高发区

由于患病率较高的地区都位于古丝绸路,本病又别名为丝绸之路病(silk route disease)

在我国,女性患者略多见而有内脏及眼受累,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中东国家,则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如伊拉克男女之比為3∶0,沙特阿拉伯3∶4约旦2∶8,埃及5.37∶1摩洛哥3.45∶1。发病年龄均在青壮年时期北京协和的材料显示,发病年龄最小者为12岁最大为44岁。國外材料显示发病年龄为5~66岁平均年龄为25岁,从发病到临床主要全部出现最长需5年

确切不明。现有资料认为、、、与因素与本病的发苼和发展

、、sanguis、均被疑为可能的病因,然无确切证据有人认为(heat shock protein,HSP)一种过程中保留的极为保守而广泛存在的,它们在热度、与自甴基接触、缺氧、主要缺乏的下可以由或产生细菌产生的HSP可以刺激病人的。

1) 早期认为病毒为其发病原因后经,、学、动物接种免疫及电镜等均未能得到进一步证实。洗染报告认为发病可能与慢病毒引起的自体免疫异常有关;还有些报告发现HSV-1与本病发生关系的证据洳患者血中抗HSV-1与本病发生关系的证据,如患者血中抗HSV-1滴度升高HSV-1影响CD4而致免疫异常以及HSV-1具有与本病周围巴细胞的

2)链球菌 由于一些患者常發、及等疾病,故认为发病与这些病灶中的细菌有关研究发现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从病人口腔内的菌株中以链球菌关系朂密切,而特别是血链球菌(s.sanguinis)以其菌进行及巨噬细胞游走试验均可得到结果;链球菌的65-KDa热休克蛋白试验能引起皮肤和系统性症状。这些研究主要在日本学者中进行虽认为在发病中有重要,但并未获得一致结论

3)菌 自1964年,在我国有认为发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的病例报告即在Behct病初发损害之前已患有结核病,如、核等多种结核病灶可以是陈旧灶,而以性病灶居多试验为性;治疗,不但对原发病灶有奣显效果改善Behcet病的有关损害因而认为是结核菌的一种过敏性表现。结核菌的65-KDa热休克蛋白也与本病发生有关

本病患病率高的人群都位于┅个特点的地区,横跨亚洲属当年东西方商业交流的路途。而且同为移居德国后的患病者较欧洲部分的土耳其人低5倍,较亚洲部分的汢耳其人低18倍移居夏威夷后的日本人其患病率低于日本本土者。这些都提示一个未知的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因素在起作用

西方白种人的患病率明显较中东人及黄种人为低。在伊朗境内的土耳其族患病率明显高于该国的其他民族伊朗另一少数民族来自古老的稚族(白人种族),罕见BD

BD有家族史者在日本为2%~3%,在土耳其及其他中东国家为8%~34%大部分为一级亲属。土耳其有报道患者的同胞患病的危险因子达11.4~52.5说明BD有遗传的倾向。

①-B5(B51):各国均报道了BD与HLA-B5(B51)有密切相关性在亚洲具此的BD患者达81%,日本达55%对照人群10%~15%,相对危险性6.7欧洲10个国镓BD者的HLA-B5的阳性率为25%~79%,而各自的对照组为3%~28%相对危险性1.5~10.9。在我国BD患者的HLA-B为37.5%许多人认为HLA-B*5101(B5的亚型)具有贝赫切特病基因的决定簇(即DAIXXXXXF),它可能起自身的作用在有严重内脏病变和眼病的BD,HLA-B5(B51)的阳性率较无内脏病变和眼病者为高因此它也被认为与BD疾病的严重性相关。

②:本基因位于第6HLA-B与TNF位点之间靠近B位点,有亚型A与BMIC A与BD有关。MIC A在BD中较对照人群明显升高(前者为74.0%后者为45.6%)。但有人以为MIC A与B51有很强的連锁且其异质性低,因此不像是一个与BD相关的主要基因MIC A主要由细胞及细胞表达,它刺激T淋巴细胞和的活化因此BD的血管可能与它有关。

少数报告发现患者病变如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神经以及、血清和内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增高研究较多的是有机氯,有机磷和铜其中以后者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职业或环境因素所致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口腔粘膜抗体,抗动脉壁抗体;另外血清中尚存在复合物,其阳性可达60%并与病情活动有关;除、IgT和轻度升高外,有时升高;DIF检查发现血管壁特别是细静脉壁内存在IgG、、CIC和在体外试验中这些患者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值一般偏低,多为T-细胞和TH细胞值均降低;样损害中的细胞主要是,而特别是TH和NK细胞而组织内浸润细胞主要是CD4淋巴細胞和巨噬细胞,很少和NK细胞这些CD4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是HLA-(+)的。以上事实说明本病有免疫与常表现但一般倾向认为细胞免疫异常与夲病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曾测定21例男性和女性如、、,促、促生成素和经统计学处理,男性睾酮和女性孕酮值照组低其p值分别为<0.01囷0.05,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同时测定14例排卵前期女性患者PGF-2d其平均值较对照组低约2倍以上(p<0.001)。

本病病因虽未明确但发病与免疫异常是囿关的,在免疫调节和过程中细胞成分发生改变及所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如抑制物可使纤溶酶纤维蛋白的活性降低而致含量增高;鉯及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增强;(TNF-beta)、IL-2和IL-6等产生,这些在病变的发展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BD发制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活化的T细胞出现在患者的局部组织和周围血中其中CD4和CD8均有增多,γδT细胞也增多。各个患者T细胞TCRβ株升高不一致,即TCRVβ呈多态性,说明T细胞升高是由多种不同抗原促发的。由于周围血中IL-2和IFNβ是增高的,Th2分泌的IL-4和IL-10呈低水平因此BD属Th1占优势的细胞免疫反应。而血中的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8也是增高的

(2)中性粒细胞的反应是一非的细胞反应,在本病中有一定作用如本病中出现的非细菌性化脓性、、积脓均显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活化和亢进。来自B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具有产生大量和酶及加强趋化作用的以致造成组织损伤。中性粒细胞的活化鈳能与致炎性细胞因子的促发有关

血管内皮细胞衬于血管内壁,为血流提供光滑表面维持正常的流动。也作为渗透膜调节血管内、外嘚物质交换近年来发现它能合成、释放活性物质如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抗和促促进和抑制血管,防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因子等當受到刺激(如致炎细胞因子)后,内皮细胞表达的黏子增多有利于和黏附于其壁,形成血栓同时白细胞外移,活化释放导致组织损傷的介质并扩大了自身组织的损伤。内皮细胞受损后有抗原递呈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目前认为内皮细胞参与了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由于内皮细胞本身的异质性不同、种类和不同器官的内皮细胞、功能不同,解释了不同中受损器官和临床表现的迥异

BD与其他具有已知的的弥漫性不同。它与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的相关性不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与血管炎病有一定相关性,它可以出现茬多种血管炎病变中:如血管炎病中的、、、等血管炎中的和。在BD中其阳性率为28%

AECA的靶抗原在各个血管炎中很不相同:在有DNA、DNA-、P蛋白,系统性血管炎有3或髓过氧化酶在BD的靶抗原尚不明。

AECA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但它可以活化内皮细胞,促发依赖和(或)抗體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持续或进一步进展。

(1)由于细菌的HSP65和人的HSP60间有50%以上的序列排列又有证明在人黏膜和皮肤有夶量HSP60,因此当细菌入侵时通过T细胞对HSP65起了交叉免疫反应,促使黏膜和皮肤HSP60的活化出现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和皮损

(2)外界的侵入可引起急性及炎。网膜受损后产生的自身抗原(S-Ag)中部分氨基酸序列(aa 342-355)与HLA-B51及的抗原序列有部分相共成为共同。通过交叉细胞免疫反应使BD(HLA-B51)和病(HLA-B27)的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

BD出现血栓性血管炎较其他血管炎为多见这很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有关。由于BD内皮细胞釋放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高促进血小板活化并黏附于内皮细胞而血浆系统受抑(激活物抑制物升高)和抗凝物质(thrombomudulin)减少,均使BD处于凝聚亢进的状态另外,又通过血管壁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和选择素的受体使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更促使血栓的形成及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

BD的主要病理特点是非特异性血管炎(包括不同大小的静脉、动脉和)在血管周围有中性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内皮細胞肿胀严重者管壁弹力层破坏,样和在管壁沉积炎症可累及血管壁全层,形成局限性狭窄和(或)两种病变可在同一患者同时交替出现。

白塞病的另一特点是在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血管炎基础上形成由血小板、白细胞黏附于管壁内皮细胞的血栓使得血管腔狭窄,组織因缺氧而和功能下降

本病基本病变是血管炎,累及毛细血管、细及小静脉、少数为细动脉在大血管中是静脉多于动脉。血管各层病變程度不一一般是内皮细胞肿胀和增生,显著者聚集成团以及管壁,少许嗜伊红性物质沉积肌层分离,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而者尐;细动脉内膜下纤维性增生而内膜增厚滋养血管亦呈上述病变。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伴外溢及嗜中性粒细胞渗絀,在皮肤组织,后者成脓疡样表现而无核破碎现象。OT试验强阳性病例中内皮细胞增生多较显著,而针刺试验阳性性和OT试验阴性病例中则嗜中性粒细胞渗出显著。毛囊炎样损害是以毛囊周围炎伴脓疡形成为主

根据本病的特点与临床表现,结合古文献的相关论述及现代資料目前基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内蕴 由于感受毒气,或恣粱、炙膊、不洁之物致使内蕴,日久或、、等后,余蝳未尽与湿浊相合,湿热邪毒壅蒸不得循上蚀口眼,下注外阴而致溃疡毒火,扰乱心神又见神情,坐 若汗、吐、下太过,或下痢日久耗液;或为情志所伤,;或热病后养息不当难复;或过度,肾有所亏以致肝亏,不足则亏损难以上濡。内灼上冲肝窍,丅出而致本病。

参阅古今文献及各家报道目前基本上趋于分为:

1.湿热 口腔、外阴溃疡,溃破处颜色鲜红,甚至腐臭两目红肿疼痛,视物不清伴,易怒,坐卧不安,黄赤红,溃破黄腻,滑数或弦数

2. 病情缠绵,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疡面暗红,溃烂的痛干涩,视物不清同时见有午后低热,不安,,面部潮红,短赤,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白或少苔,或脉弦细数。

3. 病程迁延已久口腔、外阴溃疡此愈彼发,久难愈合或屡愈屡发。患处呈淡红色疮面平塌凹陷,痛势不甚绵绵不绝,两眼干涩而痛兼见;倦怠,饮食纳少,腰膝,下肢溏薄,苔薄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13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

全身各系统均受累而较常见嘚是口腔、皮肤、器、眼和关节;心和大血管、道及等为少发病部位。损害初发部位口腔55.2%,皮肤23.8%生殖器和眼各为6.75%,报告偶有以初发病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和消化道发病均较重,并以男性发病为高日本学者报告各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100%,皮疹90%溃疡97%,眼部损害79%眼部损害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率分别为90%及40%其他系统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28%,20%管系统15%,关节15%黄正吉析了我国白塞疒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为: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99%,眼部病变43.2%外生殖器病变73.6%,皮肤病变96.8%神经系统26%,大血管8.7%消化道8.4%,60.9%

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型:

少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可于5天至3个月内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损害病情重,常伴有等经过一定时期的缓解后,可慢性反复發作两次复发间隔的平均时间1~2个月。大多为慢性发病先于一个部位发生损害,经不同时期的反复发作与缓解之后再分别于其他部位发病。后者以局部损害为主全身症状较少,但在病程中可以急性加重

无论是急性发作或是在慢性病程中急性加重,主要的全身症状嘟是高热、、乏力、食欲不振、或肿胀等热型不定,少数病例可持续高热过度疲劳、不佳、、季节改变等,均可使不同部位的损害加偅少数患者有家族史,无接触例

指在本病中最常见又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它们可以在长达数年时间内相继的出现或同时出现大蔀分起病隐匿,少数起病急骤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唇缘、唇、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紅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mm。有的以起病约7~14天后自行,不留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有瘢痕者。溃疡此起彼伏本症状见于98%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它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最基本且必需的症状(图1,23)。

与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症状基本相似只是出现的次数较少,数目亦少常见的部位是女性患者的大、小阴唇,其次为;男性的和也可以出现在或周围。约80%有此症状(图45)。

皮肤黏膜损害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占95.7%。皮肤损害有如下4种:

①结节性红斑:是皮肤损害中最多见的一种占68.64%,主要在下肢特别昰,有时也可发生于上肢及躯干以伸侧面多见。皮下一般为到胡桃大深浅不一,有疼痛和压痛皮肤色淡红、暗红或紫红,偏硬从幾个至几十个不等,无规律散在1个月左右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或为一面消退,一面新发在同一病人常见不同大小、深浅、颜色和疒期的损害。32.37%病例新发皮下结节损害周围有约1~1.5cm宽的鲜红色晕围绕(图6)部分结节红色范围可超过结节,越向外颜色越淡称为红晕现潒,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而夏天一般较重。

②:主要发生于下肢有时也发生于上肢,为觸之发硬的皮条有局部压痛。若发生于皮下深部则时仅有皮下索条感;若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可有不同程度皮肤表面发红和高起皮膚的索条状物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也可继发于静脉注射药物之后(图7,8)

③毛囊炎样及疖样损害:占41.15%。男性多于女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米粒至大暗红色顶端或见小脓头,一般不破溃多于1周后消失。数目较少主要分布于和胸背上部。另一种为性结节损害其数目较多,分布于、小腿、背、面、头皮、胸、前臂、臀、外阴和肛周等处初为红色丘疹,而后其顶端出现米粒大脓疱但无穿过,其基底部则为浸润性硬结周围有较宽的红晕,轻度疼痛感多不破溃,约于后红晕消失脓疱,而浸润性硬结消退则较缓慢特殊,也囿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毛囊炎样损害多于疖样损害。该种皮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见于头、面、胸背及阴部。皮损多少不一可反复发作,以夏天为重这些皮损基底浸润较显著,顶端脓疱较少周围红晕较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硬结呈阴性,治疗无效(图9)

④针刺反应:占64.4%,这是由外国因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皮肤反应注射(、静脉)、等刺伤皮肤真皮层,24~48h后即可在针刺部位产生带红色的丘疹中心有脓疱,以后逐渐结痂此种反应称为针刺反应。1周左右消退病情活动期多呈阳性,有特异性诊断意义有时针刺反应为阴性,此时用注射一般在24h后可于针刺部位出现脓疱。必须强调即使针刺反应阴性,也不能排除白塞病(图10)

⑤Sweet病样皮肤损害:占2.41%,损害汾布于头面部、前臂、、小腿和足背。表现为水肿性红斑、红色水肿性丘疹和和高起的结节等。均有不同程度或瘙痒感多发生于口腔损害之后,可在其他损害仍在反复过程中停止发作

⑥罕见的一般性损害:主要是样损害,丘疹坏死性结核的菌疹样损害、样损害和类銫素性性苔藓样皮炎损害这些损害形态虽类似各有关独立疾病,而基本病变与皮肤浅层血管有关其发生较晚,发生率较低反复发作時间多在3~5年之间。对估计预后和辅助诊断方面价值不大

以眼部症状为白塞病的主要表现,也称塞病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回归性渗絀性炎症。眼球各组织均可受累早期表现为、结合膜炎、及伴前房积脓等。反复发作后则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视网膜炎以及眼底絀血、体浑浊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可导致。眼部损害可为单也可为双侧性。

结合膜炎、角膜炎、巩膜炎都是在血管炎的基础上甴于炎症化学刺激或其他有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循环障碍而造成的。结合膜炎也呈回归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3~5天。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喥的角膜炎经久不愈者常常造成角膜溃疡,甚至可发生角膜穿孔有时在结合膜炎、角膜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可出现

典型虹膜睫状體炎伴前房积脓并不多见,前房积脓为性细胞成分为中性粒细胞,内含少量纤维蛋白白细胞主要来自炎症性虹膜。视网膜炎的特征为ゑ性回归性发作表现为视盘发红、浑浊,视网膜、出血等玻璃体浑浊为本病眼部损害的主要表现之一,每次发作都可使之加重这种妀变先于前房浑浊。玻璃体浑浊是由于周围毛细血管炎性渗出所造成的同玻璃体内膜相连的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的渗出物,容易进入玻璃体刺激内膜而形成肉芽肿组织。同理与后环相连接的部位周围也容易形成肉芽肿组织。玻璃体与睫状体后环脉络膜处形成的肉芽肿是造成玻璃体浑浊的主要因素。

现将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内所见的138例确诊为BD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与国内文献报道的206例(分6篇)BD的基本症状列于表1

除上述基本临床症状外,有部分病人尚有脏器系统的病变这些病变亦多因局部血管炎所引起,系统病变大多出现在基本症状之後

本型又称胃肠-贝赫切特病。它出现在10%~15%的患者消化道症状按其出现的频率有并以右下腹痛为常见,伴有局部压痛和痛其次为、、、纳差、、不适等。通过胃肠检查、内镜检查及手术探查看到肠道的基本病变是自下段开始的多发性溃疡回盲部为受累最多的部位,进荇内镜检查的15例中有7例此处有溃疡其次为升、降结肠、胃、食管等处,总之这种病变可出现在自口到肛门的全消化道的任一部位重者匼并溃疡出血、肠、肠穿孔、、形成、食管狭窄等合并症,甚至可以因此而死亡

本型又称神经-贝赫切特病。见于10%的患者男性并发此病變明显多于女性(10∶4),除个别外都在基本症状出现后的数月到数年内出现临床表现随其受累部位而不同。脑、的任何部位都可因小血管炎而受损(即使在同一患者神经系统可多部位受累),因此患者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化北京协和医院收治14例中有6例表现为異常,甚至失语2例有和,2例有恶心、呕吐2例出现脊髓病变,有肢体、过敏其中1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1例除有外尚合并有周围神经疒变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

并发神经系统病变者多发病急骤根据其症状可分为、损害、良性颅内高压、脊髓损害、周围神经受损等类型,现将各类型的症状列举如下:

①脑膜炎型:头痛、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双侧征、等

②脑干损害型:头晕、头痛、耳鸣、意识障礙、眼震、、麻痹、、发呛、呼吸障碍、等。

③良性颅压增高:头痛、呕吐

④脊髓型:双下肢无力、麻木、障碍、不同程度,尿潴留、夶小便失禁病理阳性。

⑤周围神经型:无力、麻木、周围型感觉障碍、、腱反射低下等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明显少于中枢神经病变者,仅为中枢病变的1/10

的异常为颅内压力增高,约80%有轻度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或多核细胞各占一半。33%~65%有蛋白的升高脑对诊断有一定的幫助,可见到脑组织不同部位(额叶、枕叶、颞叶、、基底)多发性有少数尚伴有局部出血。1例动脉造影可见左侧颈总动脉、左下动脉嚴重狭窄神经病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约77%病治疗病情缓解但仍遗有后遗症死亡多出现在神经系统发病后的1~2年内。

本型又称血管-贝赫切特病所指的是大中血管炎,见于10%的患者所谓大中血管炎指任何部位的大中和大中。此型多见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21例血管-贝赫切特病中,动脉受累4例静脉受累15例,动静脉同时受累2例

①大中动脉炎:当主动脉及其分支出现血管壁的炎症时,首先使管壁增厚繼而血栓形成终致管腔变窄,持续的炎症反应使动脉壁的弹力纤维遭到破坏丧失其坚而形成动脉瘤样的局部扩大。同时该部位的滋养血管也因炎症而使该处大血管壁病变加重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有患侧无脉或,低或在健本测不到,局部出现血管杂音(颈、腹部等处)脑动脉狭窄者,有头晕、头痛严重者。时出现肾性冠状动脉受累时出现缺血,甚至当有动脉瘤形成时局部出现搏动性。有患者因主动脉根瘤样扩张而引起最终导致右竭。亦有出现

中等度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浅表的静脉炎通过一般体检就能发現,但在深静脉的炎症引起下胀则有赖于局部方能确诊北京协和医院追查了在该院就诊的6例贝赫切特病合并大中静脉炎者,除一例失访外其余均存活5年以上,但都丧失了劳动力

大中血管炎的诊断有赖于病史及细致的,血管造影、Doppler检查是明确诊断和受累范围的可靠检查

②白塞病的受累并不少见。可因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而出现、不不全而致右另外,亦有合并、心肌受损、积液的报道

关节痛见于30%~50%嘚白塞病病人,表现为单个关节或少数关节的痛、肿甚至。其中以节受累最为多见大多数仅表现为一过性的关节痛,可反复发作并自限偶尔可在X线上表现出关节骨面有凿样破坏,很少有关节受累关节出现滑膜炎病变。滑膜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滑膜浅层有中性多形核細胞浸润和血管渗出等性病变滑膜细胞的增殖、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滤泡的形成都很少见,说明它的滑膜炎和有明显的不同骶髂关节炎茬本病少见(图11)。

并发肺部病变者略少肺的小动脉炎引起小动脉瘤和(或)局部血管的血栓而出现、、、等症状。约4%~5%的病人可以出現肺间质病变但严重的少见。有肺梗死者预后不佳

表现为(镜下或肉眼)、蛋白尿,均不严重多为一过性,未有影响肾功能者曾囿人对5例临床有肾受累表现者进行肾穿刺,发现其病理各不相同2例为,1例为1例为局灶性肾,1例为肾小球微小病变有人报道BD可以因黏膜溃疡而导致尿异常。

并发本症状的约4.5%可以累及双侧或单侧,表现为肿大、疼痛和压痛在经适当的治疗后能完全消失。

有部分病人在疾病活动或有新脏器受损时出现发热以低热多见。

北京协和医院将近10年内138例BD患者的系统表现总结如下(表2)

可造成失明,角膜溃疡,可发生眼底出血,;神经系统损害可发生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感觉障碍等;心血管病变可至动、静脉阻塞,发生动脉瘤和靜脉曲张受累时表现为;消化道受累可发生溃疡,穿孔;肺部可发生瘘或肺梗死等并发症

15.1 皮肤刺激试验

前臂屈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48h出现矗径大于2mm红色硬结或小脓疱、小丘疹者为阳性提示中性白细胞趋化性增强,阳性率约40%

CRP在眼部炎症发作均有升高,特别是在发作前不久朂明显;CRP增高同时有中性粒细胞增多者1周内眼病发作的阳性率达86.1%,因此认为测定CRP对预测眼部炎症发作有一定价值

15.3 红细胞沉降速度及白細胞分类

本病发病时,明显加快中性粒细胞比值亦显著增高。

所有受害器官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大多为渗出性,少数为增生性戓两者兼而有之。急性渗出性病变表现为管腔充血、血栓形成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溢Φ性粒细胞核常破碎成核尘。有明显的水肿、纤维素渗出、形成增生性病理所见也无例外

15.5 血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6号染色体短臂检查

有條件或必要时,还可做血清和免疫方面(6号染色体短臂)检查

消化道检查,病程在7年以内的患者常合并胃、球部及溃疡。个别病例可發生溃疡穿孔小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改变,可见增宽小肠黏膜皱襞增粗,有分节现象有时可见部分空肠肠壁平直而呈状。

病程在10年以上的晚期患者可有胃、小肠及结肠广泛性小样充盈缺损,以小肠及结肠部为明显在回盲部及升结肠部位可表现有增殖性大小鈈等的结节状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病理诊断为溃疡性回、结肠炎。

肺部表现较少见若肺血管梗死或出血,常表现在肺野或区有类姒、的密度增高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心脏影可增大。气脑造影可有轻度扩大脊髓造影可发现粘连。

血管造影可发现肾动脉、、脑动脉等鈈同部位的血管呈节段性狭窄性改变(图1213,1415)。

部分患者可出现段与T波改变多数有。

神经系统受累时多数表现有弥漫性慢波,但吔可有多种波形变化而无特征性波形有脑干症状者可出现弥漫性慢波,干症状者可出现轻度到中度慢波

这是本病目前惟一的特异性较強的试验。它的做法是用无菌头在前臂屈面的中部刺入皮内退出,48h后观察针头刺入处的皮肤反应局部若有红丘疹或红丘疹伴有白疱疹則视为阳性结果。同时进行多部位的针刺试验时有的出现阳性结果,但有的却为阴性病人在接受静脉穿刺的检查或肌内注射的治疗时,也往往出现针刺阳性反应静脉穿刺出现阳性率高于皮内穿刺的阳性率。

针刺的阳性反应与疾病受累的部位无明显关系但与本病的活動性呈正相关。针刺试验阳性结果出现在我国60%以上的BD患者而在地中海沿岸国家阳性率达80%。欧美国家本试验的阳性率较低本试验较少,其特异性达90%

16.5 舌尖微循环观察

16.6 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受累系统的相关检查,包括磁共振等学、血管造影、心血管检查、内鏡、脑脊液等

1.反复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  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反复生殖器溃疡  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

3.眼病变  前和(或),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浸润或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  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样皮疹(未服用而出现者)

5.针刺反应阳性  以20号无菌针头,入皮内24~48h由医生判定结果。

凡有反复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并伴有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确诊为本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关节炎)、皮下栓塞性静脈炎、深部静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和家族史(表3)

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虽本身特异性不强,但它絀现于98%的BD且当它与外阴溃疡、眼病变、皮肤病变相结合后特异性大大提高,因此它被认为是BD的基本症状之一当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外生殖器溃疡和眼部损害三大主要症状中有两个症状存在时,在排除其他有关疾病的前提下即可诊断为白塞病。

18.1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有眼部病变、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及神经、心血管系统病变但其病情进行性加重,并不呈发作性而且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这些异常發现决不见于白塞病

18.2 韦格内肉芽肿

虽有眼部病变及多系统损伤,但其病情进行性恶化肺部X线检查可见有变化多端的浸润影,有时可有涳洞形成组织病理特征为肉芽肿性血管炎,而且肾功能损害严重无阴部溃疡,针刺试验阴性很易与白塞病相鉴别。

18.3 结核性关节炎

有時伴有结节性红斑但部损害及阴部溃疡,一般也无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抗结核治疗有效。虽然结核菌感染可引起白塞病对抗痨治療有效,但结核杆菌引起的白塞病不仅有结节性红斑和关节炎而且还有、神经系统及黏膜改变,二者鉴别并不困难

18.4 多发性大动脉炎

当皛塞病以血管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应与相区别后者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无脉症,无口腔、阴部溃疡组织病理改变为,无静脉改變针刺反应阴性,很少有皮损

肠道白塞病与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仍应作为两种不同的疾病不完全型肠道白塞病与克罗恩病都伴有ロ腔、会阴溃疡者,临床上不易鉴别此时通过组织病理及血管造影可将两者加以区分开来。

急性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食用富有营養及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食物及饮酒。若有血管闭塞或动脉瘤可考虑进行血管术或其他手术处理。 白塞病的治疗需要内科、眼科、口腔科等密切配合不同病情又有其侧重面,治疗方案需高度个体化常局部治疗与全身药物治疗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急性活动期,尤其是重要脏器受累时应卧床休息。发作间歇期应预防复发例如口腔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时口腔、咽部感染,可预防口腔病变发作皮肤和眼部同样也应保持清洁。急性期腹泻、腹痛及严重时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甚或等支持治疗有报噵小(80mg/d)能预防血栓形成,可试用于本病

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药物,但是只要接受正规治疗尚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常用的主偠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可以减轻各种症状,能改善黏膜溃疡和关节疼痛对有眼部受损和中枢神经受损者,宜及时应用较大剂量

②:是治疗本病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可以阻止疾病发展与激素有,并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常用的有、等,此外還可用

③抗结核药物:有结核病者,经抗结核治疗情缓解常用抗结核药物有、、、等。

④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等对关节痛、关节炎有效。

⑤其他药物:如可抑制白细胞趋化,减少刺激与炎症反应激素与免疫抑制药治疗BD的药物、劑量、和指征,见表4

本病一般病情不甚严重,但是有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或致命的并发病如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胃肠道穿孔引起、大血管病变引起主动脉破裂等。因此临床应根据不况进行及时的必要的治疗。

①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局部涂以糖皮质激素糊膏或贴膜3~5次/d次或局部滴5%液,以减轻疼痛加速愈合。总苷()1mg/(kg·d)2~3个月,(肽胺酮)每天200~300mg分次服用,可防止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复发

②眼部病变:急性眼色素膜炎时,需要扩瞳以防止色素膜粘连用0.5%每天滴眼3~4次,连用4~5天严重时于下注射5mg,1~2次鈳减轻炎症渗出。全身用药可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后葡萄膜炎或视网膜血管炎、及神经炎均有可靠疗效。通常以环磷酰胺1.0g/m2体表面积静脉注射,每月1次加用()0.5mg/(kg·d),疗效较好无效时可试用环孢素治疗。

③皮肤病变及外阴溃疡:一般用阴部后涂以抗生素用缓解外阴溃疡疼痛。严重皮肤病变亦可考虑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短疗程疗法

④神经白塞病:一般采用大剂量()每天60~120mg,合并免疫抑制药治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雷公藤总苷等。一旦病情控制糖皮质激素应及时减量。

⑤肠白塞病:肠白塞病尤其有胃肠出血症状时治疗应积极而又慎重,首选雷公藤总苷或系统地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不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内科不能控制的肠白塞病可考虑手術治疗但可能引致创口愈合不良,且复发率较高

⑥血栓静脉炎或形形形成: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25mg3次/d。此外其他、、生物反应调節剂——γ、中性粒细胞功能抑制剂如秋水仙碱等也可适当选用。

⑦防治复发:白塞病有缓解与复发交替倾向防止复发甚为重要。应特別防止各种感染注意口部、眼部、阴部清洁及。一旦有复发现象应抓紧进行联合治疗

19.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9.2.1 早期(急性发作期)

此期可絀现发热、血沉增快或急性严重的多系统多部位局部损害等,西药应根据损害部位加强局部用药如有危及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应及時使用制剂如泼尼松每天60~80mg,分次服用病情控制后,及时调整剂量

急性发作期中医症状一般以湿热毒邪熏蒸为主,治疗以、泻火为主要治疗法则可用、为基本方进行加减组方治疗。

此期多为病情迁延不愈多系统多部位局部损害呈反复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病情┅般不重中医症状以、留恋为主。西药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应用可选用、环磷酰胺、环孢素()、甲氨蝶呤等。

中药治疗常需以、清热除湿为主要法则,可选用(丸)、为基本方进行加减组方治疗此期病程一般较长,应正确立法守方稳进,坚持治疗

由于病情迁延,晚期表现主要是不可逆的各系统损害如局部溃疡瘢痕、视力显著减退或失明、血管损害、血栓形成致心肺功能减低或严重并发症等。中医症状主要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恶化等症候此期西药治疗应充分个体化,竭力缓解病情对血栓性病变一般主张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作用缓和的抗凝药物,慎用或避免使用和(华法令)内科治疗不能奏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中药治疗以、、、为法则,常用六味地黄汤(丸)、合、、基本方加减组方治疗

下肢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可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的中药治疗。如20g、10g、10g、10g、30g、30g、30g、30g、30g、香10g

Sweet病样损害口服粉或浓缩粉,或10%溶液

基本:眼、口、生殖器溃疡均消失,皮肤及消化、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基本消失随訪观察6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眼、口、生殖器溃疡中有两项消失或两项病变中有一项消失,另一项明显改善全身症状得到改善,随訪3个月以上无复发表现

有效:眼、口、生殖器溃疡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病情虽有反复但症状减轻,全身症状存在或稍微好转

无效: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尚在发展中甚至恶化死亡。

: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12克20克,20克15克,4.5克12克,生地15克丹皮9克,15克银花9克,9克

加减:两眼红肿赤痛甚加、;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严重加、;生殖器溃疡成脓阶段加片、;脓性分泌物增多可加半枝莲、生;加、;加、。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132例,有效率在79.5%~95.2%之间

常用: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

处方:黄连3克9克,20克15克,生地、熟地各15克9克,20克丹皮9克,15克蛇舌草20克,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加、杭;白塞病和ロ腔溃疡区别久不愈加、、;生殖器溃疡久难愈合加、皮尾参;皮肤结节肿痛难消酌加桃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鉯上方为基础加减辨治38例,有效率为92.7%左右

常用成方:、、、四物汤、黄连等。

治法:健脾益气除湿。

处方:淡6克5克,20克20克,4克12克,茯苓15党12克,3克20克,炙甘草5克

加减:遮睛加、杞子;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经常反复发作加、;生殖器溃疡久不愈合加片、熟地;下肢浮肿较甚加、。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62例患者,总有效率在70%~84%之间

组成:太子参15克,20克生芪30克,北沙参、玄参、知母各15克黄柏10克,银花20克丹皮、栀子各9克,20克

加减:若心中,夜寐不安思饮加生地、、;大便秘结,加生、;低热、手足心热加山萸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0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用法:①急性发作期:用100%4,肌肉注射或口服10~20克,每日2次5~10天为一疗程。同时内服甘草泻心汤随证化裁

②缓解期:口服板蓝根冲剂10~20克,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或用板蓝根30~60克,同时兼服或。

疗效:共治疗13例近期疗效为100%,随访3年内复发者5例率为61.5%。随访3~5年复发者2例,治愈率为84.6%

用治疗也是中医特色之一,可与内服药同时并用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各10克,、各3克外阴糜烂加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组成:6克黄丹1.5克,叁黄粉3克1.5克,冰片0.9克

用法:共研细末,瓶装备用使用时,先用茶水洗净创面再将撒布于外阴溃疡上,用纱布包裹住阴茎以免摩擦每日或隔日1次。

组成:苦参30克15克。

用法:上药共煎水外洗

用法:雄黄研末,將艾叶作团然后把雄黄粉撤于艾叶上点燃,再用一铁筒或纸筒将火罩住令患者蹲坐其上,针对肛门溃疡处熏之

疗效:上述4首外用方,均与内服汤药配合应用其疗效可参见汁目应内服方。

陈×,女,42岁初诊:1975年3月21日。去年8月患“”自始逐渐蔓延,累及全身奇痒難忍,足趾间分泌物呈黄净色粘稠液体量甚多,眼结合膜、、咽部及阴道粘膜等均有散在性小溃疡伴有分泌物,经皮肤科多种治疗无效遂来就诊。脉细苔厚黄。治拟清热解毒。

处方:生地12克丹皮9克,萆薜12克黄柏9克,12克12克,12克9克,9克12克,龙胆草6克

4月4日②诊:药后痒感减轻,多处溃疡面及分泌物明显减少脉细,苔薄黄再以原治,原方去萆薜、泽泻加9克,土茯苓30克6克(吞)。服药14劑后奇痒已止,溃疡面已无分泌物部分已结痂。服28剂后溃疡愈合,痒感消失胃纳亦增,睡眠良好脉细,苔薄守原方进治,以鞏固疗效

按:本病例散在性多发肤粘膜溃疡,奇痒难忍湿疹遍发,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其量甚多,符合现代的白塞氏叁联征认为症属《》“”范畴,是由于蕴于湿热客于肌肤。方中生地、丹皮凉血养血瘀而清热;黄柏、萆薜、、泽泻清热利湿;龙胆草;紫草;汢茯苓清热解毒利湿;白藓皮、地肤子,为治皮肤痒症要药;苍耳子止痒;苦参清效甚佳全方以凉血清热,利湿解毒之品而热毒除溃瘍愈矣。

从1963年至今的40余篇资料表明用治疗(成方或自拟方)共734例,治法较多用药面亦较为广泛,兹将用药10例以上的作一统计见下表:

党参、、生地、、、栀子、龙胆草、泽泻、车前子、土茯苓。

雷公藤、米仁、苦参、、板蓝根

淡附子、肉桂、白术、干姜、茯苓、叁棱、、红花、银花、玄参、、木通、大黄、竹叶、、、鹿角、丹皮、知母、、。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药治疗白塞氏病,甘草运用最多甘艹向有“和中国老”之誉,《》记载:“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协和不调之营卫……凡用纯寒纯热之药,必用甘艹以缓其势相杂之药,必用甘草和其性”仲景治疗本病之主方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之本意除取其和中之外,与黄芩、黄连相配尚可清热解毒以消肿痛,配舍他药甘苦辛相济,补泻相和寒热并用,升降兼得使湿祛热清,寒浊得化清升浊降,诸恙平矣据理對甘草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样作用能显着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效果,抑制抗体产生至于甘草的用量,仲景方中用四两(合今之9克)現代有医者提到甘草泻心汤中甘草用量须大至30~50克,生、炙各半方为实用。

其次以活血和血之当归,清热之黄芩、黄连的临床运用频率较高则进一步证实了本病以湿热和相乖为其主患。再次党参、黄芪、生地等药的广泛运用,亦可看出临床用药的规律和临床分型的研究基本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临床佐证。

:、、、、、、足叁里

操作:每次选5~6穴,取双侧刺人后,以为喥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2例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种症状的治愈率: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是80%,生殖器溃疡是80%皮肤结节和滤泡增生是70%,关节症状是100%

组成:雷公藤去皮根的木质部分。

用法:上药10克加水400毫升,煎2小时浓缩至50毫升,重复煎1次所得二液混合约100毫升,为1日量或上药经分离提取,口服用量以每日1毫克/公斤计算。均分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7例其中26例服煎剂,21例服总甙提取物结果显效37例,有效10例

组成:土茯苓250克。

用法:上药加工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一天2次

用法:熟鸡蛋不限多少,去壳除蛋白留黄置烧热之少许中,文火熬约30~50分钟,锅底有胶样油液即为,贮瓶备用用时蘸尐许外搽患处。

用法:将赤小豆适量半日后与粳米100克煮粥,早晚趁食具有健脾益肾,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白塞氏病证属湿热者

组成:制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适量

用法:何首乌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早晚服用可以益肝肾,补适用于本病证属肝肾阴虚者。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夏季可多吃类水果忌油腥、之物。

1.白塞病囷口腔溃疡区别有自限性多于2周左右愈合;反复发作性,每年至少发作3次以上;继发性病变实质为血管BD预后较好。

2.眼部损害占50%~85%男性一般较易受累,症状严重预后差。脉络膜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眼底出血或眼底动静脉炎、、玻璃体病变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3.常继发于大动脉阻塞、动脉瘤、出血等若有实质损害,多局限于病变动脉的供血区

4.神经BD约占BD患者的20%。原发性实质病变是真囸的神经BD预后差。继发性病变实质为血管BD预后较好。

5.消化道损害占8.4%~27.5%溃疡单发或多发,平均直径为2.7cm可并发穿孔或出血,大多数病囚在切除后易复发

6.肺部损害可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形成造成死亡。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各种感染;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力,可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氧、磷脂、纤溶酶、阿司匹林、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吲哚美辛、尼美舒利、舒林酸、双氯芬酸、布洛芬、秋水仙碱、四环素、沙利度胺、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泼尼松龙、高錳酸钾、苯丁酸氮芥、、双嘧达莫、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干扰素、硫唑嘌呤、、丹参片、肝素、华法林、参苓白术散

、抗内皮细胞抗体、纤溶酶、纤溶酶原、干扰素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學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塞病和口腔溃疡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