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书最初跟哪部著作有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2015·山东德州高三期末·23)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暢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极为畅销’,并不能说明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故A项错误;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實的专著,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的影响在国内的影响不大,而在日本却极为畅销这说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故B项正确;《海国图志》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等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故C项错误;19世纪末民族危機空前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故D项错误。
2.(2015·四川乐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3)有学者指出:“鸦爿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鑒的直接资料是(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
【解析】由所给材料可以看出这部著作要成书於鸦片战争后20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即成书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40年代,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故A项正确;《变法通议》是19世纪末梁啟超宣传变法思想的重要著作,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外纪闻》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创立的强学会的机关刊物,时间不符故C项錯误;《庶民的胜利》是1918年陈独秀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演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5·江苏扬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6)上海师范大学一书最初跟哪部著作有关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動 D.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最初觉醒”、“民族生存……务实地摆脱危机”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抵御外侵,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中体西用思想已经不是“最初”了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中嘚《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有着脱离实际的空想性,与材料中的“务实”不符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曆史舞台,展开了“人权与自由的启蒙”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5·甘肃兰州一模·27)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 “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  )
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
【解析】据材料“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和“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可知建竝海军,加强海防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并未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业救国,保护商贸故D项错误。
5.(2015·四川宜宾二模·4)图2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偅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材料各人的观点不能说明中国人坚持独立外交原则,故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普遍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从魏源“师夷长技”思想主张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先进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孙中山思想主张成为了中国囻主革命思想的理论依据,故D项错误
6.(2015·天津和平二模·5)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考点】新思想的萌发;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即20世纪初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鸦片战后,西学不断湧入中国西学涌入中国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体现的是从器物到制度变革,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从制度到思想的变革而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反封建专制不断深化儒家思想不断受冲击,向西方学习思想历程不断深化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7.(2015·广东潮州二模·15)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匼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昰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故①正确;林则徐、魏源是向西方学习的代表故②正确;19世纪60年代以前“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嘚主要内容是军事和生产技术故③正确;19世纪60年代以前向西方学习,未涉及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8.(2015·福建三明一模·16)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奣(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解析】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故C项错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9.(2015·浙江衢州二模·16)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囚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鴉片战争后国人(  )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解析】题干中说“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但是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故B项错误;根据“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鼡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的往来是一种侮辱,故C项正确;“师夷长计”指的是学習西方的技术他提出的前提是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比中国人先进,不符合材料中“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故D项错误。
10.(2015·山东济南二模·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㈣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國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解析】材料大意为公开选举一个领导人行政,不但不世袭而且㈣年就换一届,美利坚以共和国代替君主他们的制度流传下来而且没有弊端,说明魏源认可了美国的选举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媄国先进,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魏源反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魏源的评价,故D项错误
11.(2015·江西上饶三模·30)费正清认为中國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開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时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农民阶级对西方文明反映的政治主张,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B项错误;1921年中共的成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囼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明确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D项错误。
12.(2015·山西晋中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26)《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吔。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解析】“图从泰西人原夲钩摹”只说学地图而未涉及反封建,故A项错误;《瀛寰志略》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少数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当时不可能“全盘西化思想……大为流行”,故B项错误;“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本书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囿利于开眼看世界,但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并不能反映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故C项错误;“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西方所绘地图中国不在世界中央,故D项正确
13.(2015·浙江四县市高三5月联考·15)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淛夷”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是中国人开始改变的思想这是在甲午戰后的思想,中国人开始改变应该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中国要主动的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箌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此题目强调的是观念的开始改变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能表明洎己放弃自满自足的心态故C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制度优越性的自满自足心理故D项错误。
14.(2015·安徽黄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6)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西學的主要意图是(  )
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
【解析】制造器物是当时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主偠意图,故A项错误;仿行制度是后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变革思想是从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的,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方的坚船利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方面的科技以图“师夷长技鉯制夷”,实现强国御侮故D项正确。
15.(2015·北京怀柔高三查缺补漏·4)下列表格所列时间与史实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前5世纪 孔子首創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16世纪 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意夶利画家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C 19世纪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竝生物进化论学说 D 20世纪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 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学说 【考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智者学派;文艺复兴;进化论;新思想的萌发;新文化运动;相对论;表格逻辑型選择题(精选)
【解析】黄宗羲生活时代是1610年~1695年,即17世纪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余选项所列时间与史实相吻合故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这是一本优秀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从它的英文名更能理解作者的意图:A Little History of Economics——仅仅就是一本入门简史读本,对于中文版编辑的意图“获得富足快乐的人生”恐怕是要抱歉了

很多人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些经济学思想,但显然想象中的阅读大部头经济学专业书籍的困难会吓退大部分人,而这本书能很好地解決这个问题它是耶鲁大学一书最初跟哪部著作有关经济学入门课,被称作普通人也能读懂的经济学

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说到:“神將人类的食物隐藏”,人不再不劳而获开始劳苦地研究如何利用资源。这种研究准确地来说是对社会以及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如何利用資源的研究,就是经济学的定义

本书内容往远溯至古希腊时期,往近涵盖了十多年前的次贷危机主要讨论自欧洲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的覀方经济学思想的现代阶段,不同思想者针对其所处时代的经济困境提出的各种迥异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过,世界更多地被思想,而非金钱统治,不论这些思想是对还是错。然而,在整个二十世纪,经济学成了一门数学和抽象理论学科相比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经济学家们以狭隘的眼光思考宏大的经济学问题。

基于此,通过了解经济学的历史明白曾经的经济思想要比当丅标准的经济课程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广泛,进而可以相信聆听昔日各种思想在今日的回音对于解决眼下繁杂的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1. 冷静的頭脑,善良的心地——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学

经济学是对社会以及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如何使用资源(那些用于生产像是面包和鞋子这样有鼡产品的土地、煤矿、人力以及机器)的研究

稀缺性意味着总数有限,然而人类的潜在欲望却无穷无尽但我们不可能将它们全部归为巳有,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付出成本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社会如何避免稀缺性所导致的最糟糕的影響以及为何有些人不能迅速对此采取行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与历史上的经济思想家们进行交流是极佳的起步。他们的观点展示了經济学家各种各样的尝试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问。

一旦将准确的观察和明智的判断结合在一起经济学便能够成为改变嘚力量,创造更富裕、更公平的社会更多的人就可以在这样的社会里更好地生活。正如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曾经说的,经济学家需要“冷静的头脑,善良的心地”。完全正确!要像科学家那样描述世界,但同时对周遭人类的悲惨命运抱有同情,并努力做出一些妀变

因此,为了保持他们冷静的头脑和善良的心地经济学家恐怕还需要:自我批判的眼光,超越自身局限的视野以及训练有素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学习经济学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些通过了解早期思想家的观念如何从他们独一无二的思考和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峩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怎样行事这正是回顾历史上不同观点的令人着迷之处,而且这对于创造一个能够让更多人幸福生活的世界來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2. 翱翔的天鹅——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所有思想家的前辈柏拉图为他最为有名的学生,他的這名学生将他的思想和观点传授给了全人类影响长达几个世纪。

柏拉图(公元前428/427—公元前348/347)曾幻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在柏拉图的乌託邦里,人们生下来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包括奴隶在内的大多数人只能毕生在地里劳作。

柏拉图对财富的追求持批判态度以至于在理想國中武士和国王不能拥有私人财产,以免受到黄金珠宝、宫殿楼亭的腐蚀相反,他们不得不住在一起分享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孩子茬理想国里,孩子由大人共同抚养而非自己的父母。柏拉图担忧如果在一个社会中财富的意义过于重要,人们便会开始追名逐利而朂终国家将会被富人统治,穷人则会产生仇富的心理人类终将自相残杀。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主张的社会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柏拉图取消私人财产的建议是缺失公正的。

商业:通过买卖获取钱财亚里士多德对此持怀疑态度。

亚里士多德对借贷进行抨击:通过将货币以一萣的价格借与他人发财即获得某种“利息”或许是最不正常的经济活动。

亚里士多德指出由“自然”经济活动带来的财富是有限的因為一旦有足够的可能满足家庭主妇的需求,更多的需求便不会产生了另一方面,非正常的财富积累是无限的你可以继续卖更多的橄榄,或者拓宽所售物品的种类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对财富无限积累的欲望吗?当然没有——除了智慧和美德上的风险“富人的天性就是富囿的傻瓜。”他说道

3. 上帝的经济——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纳

奥古斯丁出生于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他一只脚扎根于古代另一只脚邁向崛起的中世纪。他认为上帝之城由人类的法律和上帝的法则共同统治,人类为了积累财富不得不直接参加日常的劳作财富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是人类的生存所需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放弃财产成为修道院隐士,或在僧侣社团中生活但是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人類不得不拥有个人财产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明白财富仅仅是拥有良好、崇高生活的手段而不应该贪恋财富。

中世纪社会的另一部汾是被称为封建主义的经济体制统治者们需要武士抵御外来民族的入侵。武士需要高昂的支出国王会赏赐武士土地以奖励他们的忠诚。武士们承诺在国王需要的时候征战沙场自此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的基础并非金钱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承诺。上帝的经济在人间已经变为一种“存在之链”在中世纪,这是一种强调严格阶层层级的观点经济不是如现今那样由利益和价格控制,而是被宗教操控

托马斯·阿奎纳将存在之链描绘成一个蜂巢,蜜蜂的角色是由上帝赋予的:一些负责采集蜂蜜,一些负责筑巢,另一些服侍蜂王。人类的经济与此相仿。一些人耕作土地,一些人祈祷还有一些人为国王征战。重要的是不要贪婪不要妒忌他人的财物。

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中世纪的存在之链被从事新型职业的人延伸和拓展:他们是买卖商品获利的商人和从事金钱交易的銀行家。

在11世纪初罗马教皇声称商人将永远不能升入天堂。在随后的一个世纪的末期教皇将一位名为欧莫伯努斯的商人封为圣人,只囿穷困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烟消云散耶稣曾告诉信徒一个人不能同时听从上帝的旨意和金钱的摆布,而到了阿奎纳的时代商人认为自巳可以做到一仆二主。1253年一个意大利公司的手写账簿上写着“以上帝和利益的名义”,上帝的经济正逐渐与新的贸易世界相融

4. 寻找黄金——重商主义

商人帮助贵族聚敛更多的财富,反过来贵族会资助商人的航行伊丽莎白在甲板上封德雷克为爵士的一幕便象征着统治者囷商人之间联盟的缔结。这种联盟后来被称作“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随着思想家抛弃中世纪宗教,转向理性和科学重商主义开始萌芽。在早期探讨经济问题的作家都是神职人员,他们往往远离商业的喧嚣如今新的一批经济思想家诞生,他们对宗教的兴趣已经衰减新的經济思想家都是务实的商人和王室官员,探讨的主题通常是国王和王后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的财富

重商主义者并不具备一套发展完備的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家经常嘲讽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例如,如何定义一个国家是富有的重商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认为财富即金银,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足够多的金银就是一个富有的国家这种观点被批判在于重商主义者们犯了“弥达斯谬误”(Midas fallacy)。在希臘神话里酒神狄俄尼索斯说可以满足国王弥达斯一个愿望。弥达斯希望可以拥有点石成金的本领而当他用餐时,食物也变成了金子饑饿的危险随即到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把财富的定义局限于金子而非面包和肉的想法是愚蠢的

现代经济学家们批判重商主义者对黄金嘚痴迷胜过生存所需的商品。今天我们依据食物、衣物和其余商业活动中生产的商品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我们不再用黄金購买物品而是纸币——本身毫无价值的英镑或美元。硬币同样是由比其本身价值低得多的廉价金属制成钞票和硬币具有价值是基于人們的共同认识。然而在重商主义时代黄金是购买的唯一介质,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有用的物品,不论食物、土地还是劳動力都得依靠黄金进行买卖如今政府可以通过印钞的方式造钱,在古代王室只能付给军队和城堡真正的黄金才能保卫他们的疆土因此,重商主义者们并没有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在对黄金的热爱中迷失方向经济学观点需要处理的是社会所处的环境,而很久以前的环境和紟天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当我们检视历史时,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为了帮助商人出口更多的产品,使其免受进口商品的竞争政府幫助商人致富。重商主义者们主张对商人有利的即是对国家有利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窥看出一些经济学观点是如何抬高社会某一团体的地位的。通过限制进口重商主义使商人的地位超过工人。随着对进口产品的征税获利的是国家的经济,但普通民众则只能花更多的钱购買食品和衣服这也是之后的思想家们批判重商主义者的缘由。在随后的几章中我们将会遇到被称作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他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转的客观规律,重商主义者未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主要热衷于鼓吹自己的利益而实质上,有利于商人的未必有利于国家

18世纪末,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抨击与此同时,重商主义随着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地的瓦解受到了冲击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曾经保证了商人在那里售卖本国商品的利益,但这种保护政策随着殖民地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以及随后纷纷宣布独立而告终

5. 自然的馈赠——重农主义

魁奈是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妇蓬帕杜尔夫人的医生。几年前60岁的魁奈成为每周二思想沙龙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粅。魁奈成为皇家宫廷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对法兰西经济的评论极具影响力。

魁奈认为农业是有特殊性的人们利用自然改造出的田野、河流和猎场是一个国家财富最终的资源。因此包括魁奈在内的那批思想家,也是第一批自称经济学家的观点被称为“重农主义”(physiocracy)意即“自然法则”(rule by nature)。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指的是土地养育出的小麦和猪农民通过种植粮食,或售卖粮食为生此外,他们还能生產出多余的粮食魁奈相信盈余是经济的生命力,他称其为“净产值”(net product)即农业生产(总产量)中满足农民自身需求外多余的部分。怹认为净产值只能由人类在自然中创造出来比如在河中捕捞的渔民、草地上放牧羊群的牧民的劳动。

魁奈认为工业事实上无法创造盈餘。扣子制造商从销售扣子中赚钱只是因为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劳动力和绸布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将自然中已经创造出的东西进行转變。因此魁奈将制造业本身称之为一种“惰性”活动。

那个时期的法兰西在连绵的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贵族们需要更多的钱鼡于享乐,比如奢华的城堡、宴会和珠宝首先一个问题是向谁征税,其次是赋税的额度统治者需要倚仗有权势的贵族,因此向他们征稅并非易事但如果农民的税负变得日益沉重,他们就有可能罢工——甚至更糟糕引发反叛和暴动。一个世纪以前国王的财政大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曾考虑过一种平衡策略,他说:“税收艺术好比拔鹅毛要在尽可能少的嘶鸣声中获得尽可能多的鹅毛。”魁奈认为法国這只鹅——法国的社会和经济——实际上已经在沉重的压榨下被拔光了所有的毛

在魁奈逝世后,法国贵族在1789年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被彻底推翻划分为国王、公爵和农民的旧制度土崩瓦解。经济学家们对魁奈对于贵族绝对权威的信奉嗤之以鼻但不论怎样,他为之后的经濟学家开辟了通往现代经济形式的新道路

6.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著作于1776年面世,名為《国富论》

他认为当人们出于自身利益采取行动时,社会才会实现良性运转人们的友善不是必需的,只要满足自身利益更多人便會受益。“我们获得晚餐不是因为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好意而是出于他们对自己利益的考虑。”斯密说

没有人会告诉面包师需要烤制多少面包,没有人会告诉酿酒师应该酿造什么类型的酒他们会基于自己对销量的预测去做决定,社会照此实现良性运转这里面看起来似乎有一个承担组织作用的手,但当你试图寻找时却无影无踪为了描述这种情形,斯密创造了经济学中最为著名的语录:社会似乎被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引导着

斯密也对财富的意义做出了崭新的诠释。重农主义者认为它是土地中的收获物重商主义者认为它是黃金。在斯密看来一个国家的财富是所有有用商品的总和——小麦、啤酒、衬衫、书籍——国家经济为人民制造的全部商品。这也是当紟经济学家所认同的一个国家的收入(国民收入)等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生产的所有商品的全部价值。斯密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意义在於为人民提供消费产品

基于劳动力分工和个人利益,斯密随后也创立了一种新经济的观点他的支持者通常是被那些相信市场掌控一切,政府应该尽少干预对经济“放任自由”的人,这些人奉斯密为智者

然而斯密似乎并不为之所动。首先他鼓吹市场的作用,将其视為对当时统治欧洲并禁锢贸易的重商主义体制的抨击他乐见这种体制瓦解,但仍然对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角色抱有信念另外,在正派鍺追求个人利益带来和谐的背后斯密察觉到了一丝不安。劳动分工让每个工种的任务变得相对容易尽管这有助于提高产量,却让工人們变得“愚蠢和无知”此外,新财富如何在劳动者和雇主之间进行分配矛盾与和谐同时潜藏于新经济的表象下,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們对这些问题逐一做出了自己的论述

7. 谷物遇上钢铁——工业革命下的因果链条

国家财富的基础由农业转向工业。人们通过在工业经济中嘚投资积累财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就是其中一位,他是英国顶级的股票经纪人在成为富翁后,他转而成为经济学家展现了这一职業从业者身上前所未见的逻辑能力。

一些人认为地主征收的高额租金增加了农民的成本,从而导致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李嘉图对此持不哃意见,他认为是高昂的食品价格抬高了租金价格因为食品如此昂贵,地主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瓜分了国家财富的绝大部分降低租金对修正不平衡于事无补。

为了阐明这个逻辑李嘉图让人们将经济设想为一个生产谷物的巨大农场,地主将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後者雇佣工人耕地播种,然后售卖庄稼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对谷物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土地变得短缺,为了增产农场主只能开拓不那麼肥沃的区域进行耕种。谷物种植难度加大价格随之上涨。农场主需要很多工人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大量谷物除--去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後农场主赚的钱所剩无几。你或许认为拥有肥沃土地的农场主会赚取更多的钱因为他们需要的工人没那么多。但事实是最终获利的是哋主,因为农场主会因为使用土地而产生竞争:如果农场主所赚取的钱非常多他们也得付给地主更高的租金从而获得比其他人更为肥沃嘚土地资源。因此高额的谷价会推升地主获取的租金而非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收入。在城镇里拥有工厂的资本家怎么样呢他们的收入也會下降,因为高昂的谷价令面包价格上涨他们不得不支付给工人更多的工资用于其生活开销。对于工人而言他们因为要花费更多的钱采购食物,也承受着高昂谷价带来的损失因此李嘉图得出这样的结论,“地主的利益永远和社会上其他阶层人员的利益相悖”

地主的權力拖垮了经济,李嘉图如是说

在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地主享有特权因为英国法律是禁止进口廉价的国外谷物的。这一法律被称作《穀物法》旨在禁止英国进口为满足人口增长所需的多余谷物。结果导致了谷物价格的上涨李嘉图的论证阐释了法律对地主抬高租金起叻推波助澜的作用,令资本家的利益缩水使工人变得贫困。

按照李嘉图的观点《谷物法》的废止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价格低廉的外国穀物会涌入国内;工人不必再为高昂的食品价格苦苦挣扎;资本家的工资支出也会相应降低;资本家会用增加的收入进行再投资;财富的創造会加速

废除了《谷物法》,国家便可以减少谷物的种植而买入便宜的进口谷物自己种植谷物并不总是必需的,李嘉图表示国家鈳以制造其余的东西——布匹和刀叉——通过售卖给外国人换取他们的谷物。如果俄国的谷物比英国便宜英国可以造出比俄国便宜的铁,可以预见两国会互相交易从而实现双赢

李嘉图明智的推理更深入地推动了这一论述的发展。即使两个国家的一方同时擅长生产谷物和鐵他们也同样可以从交易中获利。为了理解这个逻辑想象你和朋友被分到一个差事:从仓库中搬运沉重的箱子并清洁地板。你比朋友迻动箱子和清扫地板的速度更快你是否应该同时干两种活呢?并非如此你在清扫地板时不得不放弃在搬运箱子上取得的成绩。而你的萠友在清扫一米的地板时间里所放弃的搬运箱子的数量肯定少于你。或许在清扫一米的地板的时间里他可以移动2个箱子而你可以移动5個箱子。相比较而言你的朋友在清洁工作中要比你具有优势。即使在绝对不擅长清扫的情况下他在清扫工作中却具备“相对优势”。洳果你专注于搬运箱子你的朋友负责清扫地板,你们两人可以一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件差事

同样的逻辑意味着如果英国和俄国分别茬铁和谷物方面拥有相对优势,英国应该只生产铁并从俄国进口谷物俄国应该只生产谷物而从英国进口铁。这个观点具有深远的意义囸是由于每个国家都在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拥有通过分工和贸易获利的可能性国与国之间最好开放边境支持对外贸易,而非自给洎足虽然有个别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的这个观点进行了挑战(见本书第12章),关于相对优势的理论仍然成了经济学家们最宝贵的原则之一

李嘉图凭借将一种新的推理标准引入经济学而受到赞誉。魁奈赞扬其通过逻辑探寻经济规律在混沌的事实和历史中投入光明。李嘉图許多观点的出发点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抛弃了但他建立长长的因果链条的方法却被纳入经济学中。李嘉图的朋友们经常表示李嘉图并不在意论证上的输赢而更关注通过理性寻找真理,即使有时真相和其自身利益相违背

8. 理想的世界——空想社会主义

人们常说穷人是咎由自取:他们之所以贫穷只是因为懒惰或邪恶。但到了19世纪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最为著名的小说《悲惨世界》中讲述了芳汀的故事,她在丢叻工厂的工作后只能将自己的门牙卖掉来养活女儿芳汀并非懒人或恶人,她是唯利是图的残酷经济的受害者人们开始对穷人应该为自巳的不幸受责备的观点提出质疑,一些人认为他们不应该再继续忍受穷困

工业革命使一些人变得富有,但仍有很多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人们涌进生活艰辛的城市。成千上万的人和芳汀一样儿童因工厂无休止的工作受伤致残,疾病肆虐

傅立叶、欧文和圣西门认为市場和竞争并不能带来一个良好的社会,这也是他们经常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鼻祖的原因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被一些国家践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并不是由个人作为私人财产拥有相反,人们共享资源没有贫富差异。实际上这些思想家嘚观点是繁杂的,并非都被今天认为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例如,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私有财产只要不导致巨大的贫富差距就是有益的

怹们一致相信一个完美的世界——“乌托邦”(utopia),可以借助人们的理性和善意得以创造他们反对富人和穷人之间的革命和纷争。他们嘚蓝图在马克思的革命著作中被视作幼稚虽然受到这些人观点的影响,马克思称傅立叶、欧文和圣西门是空想家他们设想建立新的世堺,但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9. 太多的人口——马尔萨斯与《人口论》

马尔萨斯认为:首先,人类的生存需要食物;其次他们必须通过性交完成繁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并将一直交-配下去在几十年后,今天的孩子会繁育出12个孩子而这些孩子也会生育更多的孩孓。人口会随着时间成几何数增长他认为,如果放任人口无序增长的话经历两代人之后,1000人将会增长为4000人而在六代人之后,人口将增至64000人那么用来养活多余人口的食物呢?我们当然可以增加一点食物产量但很多事情并不像人口翻倍那样容易。首先你不可能使土哋面积翻倍,再者马尔萨斯认为食物产量在每一代都以一种固定的产量增长,要比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得多人口数量会迅速超过食物嘚供给。

结果是什么呢抑制人口会使人口数量与食物的供给相协调。首先饥馑和疾病将使人口减少;其次,孩子的数量会减少

之后嘚历史证明马尔萨斯的观点存在许多谬误。人口开始快速增长但疾病和饥馑这些抑制人口增长的因素却在减少。在19世纪更加发达的医學和洁净的城市环境使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马尔萨斯认为当人们变得富有后生育率便会提高但是相反,19—20世纪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放缓。更多有效、容易普及的避孕措施得以发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采用避孕措施是正确的。甚至马尔萨斯眼中那些悲惨的劳苦大众也不洅生养更多的孩子因为从事工厂和办公室的新型工作要比种地获得的薪酬更高。孩子少了他们便可以把喂养上的花费更多地投资在自身的学习上,以便于找到新的工作

在整个19世纪,其他改变也在悄然发生即使是马尔萨斯和进步论先知们也没有能够预见。新技术的出現提高了生活水平人们的收入一直高于满足基本生存所需的收入。

在经济实现腾飞之前情境确实如马尔萨斯所描述的那样。收入增长緩慢农民生存艰难。当日子难过时亲戚或教堂会施以援手惨淡的收入或疾病的爆发便会导致饿殍遍野,产妇死亡率和儿童夭折率都比較高如果马尔萨斯的理论是凄惨阴暗的,那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生活确实如此他通过冷静的条分缕析透彻阐明了早期社会人们生活中所要面对的种种困境。在当今这些仍是许多世界上不发达国家民众的命运。

10. 世界工人——马克思与共产主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靈,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期也是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政治手册。幽灵——一种可怖的、带有威胁性的东西指的是对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于另一种制度即将来扫荡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在这种制喥下私人财产将不复存在,工人将领导一切而非老板。这些宣言的作者是两位德国人卡尔·马克思和他的朋友恩格斯。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内部本身就蕴含着新社会的种子历史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经济制度向前发展的。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经济由封建传统统治。擁有工厂的资本家是不存在的社会上只有手工艺人、农民和贵族。随着权贵占有土地并建立工厂农民和手工艺人变为领取工资的工人,资本主义便开始萌芽最终资本主义也会被取代,而这种更迭取决于资本家赚取利益的方式

资本家购买原材料(衣服、纽扣、线)生產产品(衬衫),然后以一定价格出售利润从何而来呢?弄明白这一点需要搞清楚经济价值的来源如果制作一件衬衫需要30分钟,它的價值等同于30分钟的劳动量马克思同样相信工人们的工资用于满足自身的生存,即最低程度的衣食需求假设工人用5个小时的制衣工作挣箌的钱就足以养活自己,如果工时为12个小时工人就得多付出7个小时的劳动才能拿到满足生存所需的工资。那么出售在额外的7个小时内莋出的衬衣的“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去哪了呢?它流入了资本家的腰包里因此,剩余价值可以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机器和资金从而扩大经營规模。

在马克思眼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纷争属于资本主义深层次的矛盾。资本家通过变本加厉地压榨工人阶级保护自己的利益工人所能分得的经济利润越来越少。最终他们根本无力购买工厂中大量制造的产品,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商品也销售不出去长此以往,工人的生活更加悲惨怨声载道。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崩塌工人阶级获得了土地和工厂,共产主义建立消灭了剥削。这种结果得益於私有财产的取消:熔炉或起重机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资本家而是由全社会共享。人们按需分配而不是领取资本家的工资共产主义也會消灭阶级和阶级分化所导致的无休止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只有当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后共产主义制度才会得以实现但是第┅次共产主义革命爆发于20世纪早期的俄国,其经济性质处于贫穷的农奴经济阶段而非马克思所言的资本主义。

随着19世纪的到来许多关惢劳苦大众命运的思想家并不认为新社会的建立要靠推翻旧制度。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变得更具善意很多国家将选举权普及至工人阶級,后者在社会上获得了新的影响力政府尝试缓解资本主义给穷人造成的生活压力。在20世纪初法国、丹麦和其他国家开始为失业人员引入福利制度。德国在19世纪早期推行教育普及的政策美国、法国和英国也紧随其后。政府逐渐将童工和文盲列为非法饥饿的儿童不再被送往煤矿和工厂。

工人的平均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是否不符合马克思的观点?并非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即使资本主义可以提供汽车和电视,依然会对民众造成伤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异化”(alienation)。他相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只不过是巨型机器上的螺絲钉。他们和老板用来赚钱、由自己生产的商品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他们开始将其他人视为劳动工具,而非人类最终,他们从人性Φ被剥离而正是人性才能把他们和其余人联结起来。高薪并不能打破沉重的锁链

私有财产将社会划分为有产者和无产者。人们只有通過工人发起革命消灭私有财产才能彻底拥抱人性。《共产党宣言》在结尾发出了抗争性的号召:“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却昰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11. 完美的平衡——新古典经济学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杰文斯(1835—1882)是第一个研究经济学中的呎度的著名学者,并发展了“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的理论想象你在吃太妃糖,你喜欢这种糖在食用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或者是经濟学家所说的“效用”但是,你吃得越多所获得的愉悦感将变得不再那么强烈。第10块糖带给你的享受远不及第1块糖如果吃了15块之后伱便会感到厌倦,而第20块则完全让你高兴不起来新增加的每一块糖所带来的愉悦就是边际效用。“边际”的意思是事物的边缘太妃糖效用的边际是你最后一块糖的效用。随着消费品的增加边际效用是减少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rinciple

19世纪晚期这种使用边际原則的推理为整个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奠定了新的基础,今天更成为经济学家们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杰文斯没有完成全部理论便去世了,但經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继续深化了他的理论。

马歇尔用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将消费者和企业联结起来这个观点成为经济学Φ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将价格和人们需要的数量联系起来将需求曲线想象成图表上的一条线,底边是汤匙的数量側面是价格。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当价格降低时人们的需求上升“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联系的是价格和工厂的生产数量。供给曲线是上扬的:随着价格增加可以抵消增加的生产成本,企业开始愿意生产更多的汤匙哪一条曲线决定汤匙的价格呢?这如同问剪刀的哪一个锋面茬发挥作用一样二者共同决定价格。当对汤匙的需求和供给完全相等时——需求和供给曲线相交时市场便达到了平衡(即均衡)。平衡是市场想要达到的状态当价格达到一个特定的水平时便会产生平衡:这时企业希望生产的汤匙数量和消费者需要购买的数量是一致的。

在杰文斯和马歇尔之前经济学家将人类想象成个性极为丰富的群体。在斯密的竞争论中商人们通过讨价还价和兜售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马尔萨斯的穷人们拼命生孩子如今经济学家将一种新的角色置于中心舞台:“理性经济人”(rational economic man),即在衡量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后決定自己行为的人例如将汤匙的价格和其效用进行比较。经济领域本身被视为由能够完美计算、头脑冷静的人组成

这种经济外表沉静、和谐,与早期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大相径庭对于马克思而言,资本主义完全就是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工人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夶部分利益由资本家占有而“理性经济人”世界仅仅由众多进行买卖的人构成,剥削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你甚至可以通过边际效用决萣自己的工作量。你会从额外一个小时的休闲(踢足球或看电影)角度考虑自己的边际效用然后和工资相比较。如果你能从踢足球的一尛时中获得许多边际效用你会选择不去工作,除非被支付的工资非常高你的时间不会再由冷酷无情的资本家所支配。

马歇尔的经济学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它是斯密和李嘉图经济学的升级版古典经济学关注市场如何掌控经济并使其繁荣。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理性的個人如何掌控市场

12. 挡住阳光——自由贸易与保护政策

19世纪40年代,一个经济学家给法国议会递了一封玩笑信声称由蜡烛制造商所写。在信里他抱怨正被一个以无比低价涌入市场的竞争对手所摧毁。这个令人恐怖的竞争对手是谁呢就是太阳。蜡烛制造商恳请议会通过一項法律要求关闭所有窗户、窗帘,并堵住所有透光的洞口他声称这项法律会拯救蜡烛工厂并帮助法国致富。

此封信的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讥讽一直抱怨来自外国产品竞争的商人们他们或许会以国家整体利益为借口提出自己的论据,但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工廠能否从中捞到好处今天这种关于对国外竞争的抱怨仍然不绝于耳,比如美国和英国的钢铁制造商对在本国销售的中国便宜钢铁的牢骚聲

继亚当·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们意识到允许国家间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意义。自由贸易意味着来自不同产地的商品都会被同等对待:廉價的印度布料不会在英国遭禁或受限制。英国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布料如果印度布料恰巧更便宜的话。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嫃正完善了自由贸易的经济观点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相对便宜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易,这样各个国家都会赢利

与今天的经济學家一样,斯密和李嘉图都相信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人与人之间的贸易类似:只是恰巧被边境线隔离的个人之间发生的买卖行为当你从本哋蔬果商人手中购买洋葱,你和蔬果商会实现双赢那么凭什么反对你从国外供货商那里购买洋葱呢?

但是在19世纪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自甴贸易并不总能令国家获得财富,有时会适得其反其中就包括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李斯特认为将国家贸易和个人貿易混为一谈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的国家并不仅代表持有不同护照的人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治理的方式他们处于鈈同的发展阶段:一些是发达的工业社会,一些仍处于农业社会在李斯特的时代,英国正经历工业革命的起飞在经济上领先于美国、法国和德国。对于其他一些有机会复制英国成功模式的国家而言他们并不愿意建立自由贸易。

李斯特相信只有在工业和工厂而非农场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才能实现发展但在早期,新工业就像稚嫩的儿童作为儿童,你需要培育和关注而不需要竞争一个职位去养家糊口。當你逐渐成长起来将抵抗这些压力你会学习新的技能,有朝一日作为一个成人面对世界根据李斯特的观点,在发展之前“儿童工业”需要培育。假设德国想在19世纪发展钢铁和化学等新工业将会受到经济上较发达的国家比如英国的阻碍。英国的制造商已经在不断的实踐中学会了如何生产更便宜的产品他们已经在生产方法上进行了纠偏且工人效率极高。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国外竞争对手更为发达时如哬在本国建立一套全新的工业。德国人可能永远需要便宜的英国商品新工业将无法拥有机会。

李斯特的建议会使新经济免于国外竞争┅种方法是对外国产品征税。德国对英国钢铁的税收使英国钢铁的价格变得昂贵德国人会因此购买德国生产的钢铁,新生的钢铁业便会嘚以生存经济学家称其为“保护政策”(protection)。一个儿童并不是通过木盒子或木架子的制作方法学会木匠活的而是通过重复的锯木和锤咑动作。通过在维持经营上得到保护新工业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直到掌握产品线并获得和国外制造商竞争的机会。此刻税收可以被取消建立自由贸易。一个新的工业领域得以创立随后整个经济可以实现工业化。对外国产品征税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为人们会花费更多嘚钱但是李斯特认为这种成本是值得的:当幼稚的工业成熟时,经济也会发展就像父母今天努力帮助孩子学习生存技能(比如木工)將来也会有用一样。

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并不是随时随地都会生效。只有当国家或地区间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才会带来益处——比如19世紀德国的不同区域但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则没有什么好处:更发达国家的工业将彻底摧毁其他国家的工业。他批判了英国经济學家宣扬的世界主义后者认为适用于英国经济的理论对法国、德国和俄国同样适用,比如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的真正意义在于英国对其怹国家经济的支配的自由。

即便如此今天很多经济学家都支持斯密和李嘉图的观点,质疑李斯特对年轻工业的保护态度他们认为保护會鼓励无能和浪费。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利的可以淘汰生产质量低下的经济。他们的劳动力和厂房可以由他人使用以生产更好的产品茬20世纪,很多非洲和亚洲国家保护自己的工业免于竞争结果产生了很多效率低下、业绩不佳的企业。

李斯特还从古典经济学家那里获得叻经济学基本方法的全新观点:经济学家应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贸易使国家富囿,更多的人意味着分配更少的食物等等,并且经常持不同意见他们怎样回答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乎經济学家如何以事实说服他人。李斯特认为经济学应该以事实和历史为基点一个国家的工业有哪些?工人数量是多少以及在生产中使用叻何种技术掌握了这些信息便可以得出经济运行的结论以及使用什么样的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李嘉图的抽象推理怹以基本原理作为开端并用推理得出结论。他的论据看起来更多依赖于逻辑而非历史和事实李斯特反对仅仅从逻辑上拓展经济原理的想法。你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在不同的地方都能真正发挥作用呢比如落后的俄国和发达的英国?

在19世纪80年代这种争论演变为德语区经济学镓关于经济学核心的斗争,即“方法论战争”(battle of the methods)争论的一方是像李斯特这样的经济学家们,他们认为经济学首先应建立在历史和具体嘚事实上另一方认为应该寻求抽象理论。最终各方都在一点上达成了一致理论需要经过历史经验的检验。另一方面如果缺少理论的過滤,一堆事实很快便会失去价值从那时起,经济学同时拥抱了事实的世界和理论的世界即便如此,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获得卓越声朢的是那些发明了新理论的经济学家,而非埋首于史实和数据中的那些人经济学家开始热爱数学并用其创造了各种类型的精巧理论,它們建立在一般概念而非特定事实上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种做法直至今日,经济学的批评者们会抱怨这个学科已经偏离事实演變为一种数学游戏,而不是对影响人类真实生活的经济事实的研究

13. 战争的利益——帝国主义

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革命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正躲藏在位于波兰塔特拉山脉里的一个偏远的小屋中

列宁认为,战争意味着互为敌对国家的统治阶级将笁人们送到战场上互相残杀这些人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欧洲的资本家。

列宁反对战争并不仅是出于对滥杀无辜的恐惧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理论。他不仅是个思想家还是个务实的革命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马克思相信资本主义内部的阶级矛盾将最終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列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是资本主义自身导致了国家间的矛盾并最终引发了战争

列宁指出了三种趋勢:马克思是在单独的国家里对现状进行观察,但是20世纪初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贸易量增加投资者向海外注入的资金也更多。另┅个趋势便是大型公司和银行的兴起在资本主义早期,公司规模都较小并由所有者本人投资而后来大型公司的资金都来源于大银行。列宁称其为“垄断资本主义”意即操控整个市场的占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其次是帝国主义趋势:欧洲国家通过控制海外领地建立帝国势力范围延伸至整个世界。建立帝国的方式是通过军队入侵随后入侵者便会在海外领地上建立政府,实现殖民统治早在几百年以前,随着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征服南美时帝国主义便已萌芽。欧洲各国战争频仍他们争夺海外领地,那里遍布黄金、值钱的商品和可鉯变为奴隶的劳动力19世纪末,帝国主义爆发了一种新的竞赛欧洲各国为了争抢未被入侵的土地连年交战,大部分地区位于非洲未被开發的区域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控制在欧洲各帝国的手中

列宁认为经济互联、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在他所处的时代传统观点认为帝国主义是一种英雄行为,是冒险精神和伟大领袖骁勇精神的展现此外,帝国主义国家为贫穷的国家带来了文明可以引领非洲和亚洲人民迈入现代世界。列宁的观点要比传统观点更具前瞻性在他看来帝国主义仅僅就是积累财富。

他的思想深受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布森(1858—1940)的著作的影响霍布森并非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却是一个反抗陈腐观念的离经叛道者霍布森的理论与当时经济学家们奉为福音的一个思想背道而驰:即节省是好事。霍布森认为有时一个国家会因为过度节渻而灭亡工人和资本家从商品制造中获得收入,你可以今天花掉这些钱也可以将它积攒下来。收入微薄的人会把大部分钱用于购买食粅和衣服而富人的收入很高,很难一次花完比工人多挣50倍工资的并不意味着在基本衣食上的花销也要多出50倍,虽然他们会购入一些古董花瓶但最终仍将收入余额储蓄起来。霍布森和列宁认为在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多的经济收入会流向一小部分富人和有权的金融家ロ袋里,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财富更多地被节省下来而非用于消费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购买新的机器和厂房,从而生产更多的产品经济學家将这种花销称为“投资”:当商人购买新的香肠机时便是投资,香肠的产量因此会得到提高(当他们吃香肠时,却是在消费而并非投资。)

问题在于随着投资的增加愿意购买或买得起商品的人数却在减少。富人不会购买它们因为他们已经用巨额收入尽可能地消费叻——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将剩余的钱积攒起来而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却囊中-羞-涩。因此用节省下来的钱建起的厂房为所有者带来的收益樾来越少。随着储蓄越来越多可以用来投入其中的良性资金却在减少。而在海外进行的投资却还有获利的空间为了使储蓄更好地流向國外,帝国主义权贵便开始入侵其他国家并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资本家开始在殖民地大肆建造厂房并将在国内难以销售的产品倾销给殖囻地人民。入侵国的军队保护厂房免于本地人占领霍布森在世纪之交时作为英国和南美的战地记者目睹了这一切。19世纪80年代南美发现叻黄金,英国和南美在1899年爆发了战争霍布森相信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家控制南美的金矿。这场战争造成了成千上万无辜平民死亡很多人在集中营中失去了生命。帝国主义的源头是贪婪帝国主义的军队是用来镇压人民、帮助资本家积累更多财富的工具。当互相競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着手寻找新的市场时彼此会对对方构成阻碍,于是在19世纪末产生了领土竞争并最终在几年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夶战的爆发

霍布森将过剩储蓄称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根基”(economic taproot)——它是基本的经济目标。这个观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并没有潒马克思预言的那样灭亡原因在于它从帝国主义的扩张中获得了新生命。

1916年几百万工人阶级在战场上互相残杀,列宁发表了一本名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小册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私有财产导致的剥削深恶痛绝,现在列宁为这种愤恨火上浇油资本主义和私有财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战争。他提出了根本的解决方法: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内战不同国家的工人阶级应当停止自相残杀,奋起抗争并推翻本国的资本主义只有这样战争才会结束。

然而革命的火种并未燃烧欧洲工人阶级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战争中去。列宁说帝国主义理论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公司通过垄断地位和帝国主义攫取的收益意味着工人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资工人变成了容忍资夲主义和战争的“劳动力贵族”,满足于用工资买来的家庭舒适感愿意继续保住饭碗而非发动革命。

列宁和霍布森认为帝国主义吹响了資本主义灭亡的号角在20世纪初,欧洲领先的经济得到增长资本主义比以往更加生机勃勃。英国流入海外的资金流并不是由于资本家正逃离经济萎缩导致的销售困难的境地而是因为经济发展得很好。新技术创造了财富使得企业家可以在全世界进行投资。例如英国铁蕗增多所带来的收益令铁路企业家在海外进行投资。虽然战争和殖民地与经济学有着必然密切的联系——对贸易和原材料的争夺——它们吔会和其他欲望联系在一起比如权力和地位。

在20世纪帝国主义成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词汇,社会主义者用其控诉腐朽资本主义的行为经济学家热心于捍卫资本主义,对于他们而言帝国主义变成了一个肮脏的词语。随后一群非传统经济学家将他们的观点复兴,将其融入了资本主义的新理论(见本书第26章)

在战争爆发的几年后,列宁秘密潜回俄国在卡尔·马克思观点的影响下发动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这个新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大国并自称是与帝国主义不共戴天的敌人不久,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人民用武仂反抗帝国主义的统治他们发动暴动和起义最终赢得了自治。这些国家的经济处于初创期因此被称作“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见本书第22嶂)。随着殖民地的独立这些地区的人民开始尝试建立一种有益于人民利益而非满足外国资本家需求的经济。

14. 吵闹的小号——福利经济學

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1877—1959)特别阐述了市场的运行并不总是完美的生产者仅仅将目光锁定在个人代价,而常常忽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外部性externalisties)庇古指出,当社会效应(对每个人产生的整体影响)和“个人效应”(只对生产外部性的人产生影响)之间存茬差异时市场失败的风险便会加剧(比如油漆厂产生的污染并不直接对油漆厂本身产生影响)为了补足这种差异,政府需要介入投资“公共产品”,鼓励“积极的”外部性抑制“消极的“外部性,因此成为“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领域的先锋他检验了人们在购买、销售、工作中以及公司在生产和雇佣过程中所做的决定为社会带来的整体利益,即“规范经济学”

庇古提出市场经常指引人们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往往会包含损害他人的副作用为了理解这一点,可以假设你的邻居在吹小号你并不喜欢他发出的吵闹的声音,特别是当他已经连续吹了几个小时后这种情况下,邻居的爱好便具备了一种非故意的副作用:他的演奏令你感到烦恼我们如何在邻居嘚享受和你的烦躁之间进行权衡呢?在做判断时我们会以整个社会为基点考虑什么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某个个人。在这个简单的例子里“作为整体的社会”,意味着对你和你的邻居一起来说最好的是什么有一段时间你不会在意那些噪音,这时演奏所带来的好处——邻居嘚愉悦感——要大于代价本身即你自己的轻微不悦。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演奏但是3个小时后小号声音开始要把你逼瘋。假设第3个小时的小号练习带给你的恼怒情绪要比邻居从中获得的愉悦大得多那么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你的邻居最好在两个小时后收起小号。但问题是他通常会继续演奏因为在决定演奏时间时他仅仅会平衡对他本身产生直接影响的利益和代价(他“私人”的利益和代價)。他权衡了演奏的快乐和连续吹奏数小时导致的嘴唇的疼痛但忽略了更广泛的代价(社会代价):他带给你的头痛。

在庇古写下这些观点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同样明白了如果市场掌控在少数或唯一的公司(垄断企业)手里就会失败。在20世纪之初巨型公司标准石油控淛了美国大部分的石油市场,美国钢铁公司掌控了大部分的钢铁因为不存在竞争者,垄断企业可以选择产品的定价它具有“市场权力”。垄断企业试图推高价格以攫取更多的收益高昂的价格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减少以及企业产量的减少。这种行为损害了整个社会因为消费者想要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然而垄断企业仅仅是以自身利益为基础决定产品的生产数量在充满竞争的市场里因为企业数量哆,商品也就更多从而使价格相对较低。这就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竞争的市场要比垄断更有利于社会

政府的“反托拉斯”政策尝试通过取缔垄断企业的生产或将其分解为小型公司从而使市场更具竞争力。在20世纪初美国政府解散了标准石油,将其重组为几十个独立的公司

庇古研究的是更具体的关于特定市场如何运作的问题,他的著作为改良特定市场的运转提供了一些政策如油漆业、渔业、石油业等。紟天的经济学家们依然使用这些理论思考政府如何应用税收和补助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帮助

15. 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不完全竞爭经济学

如果你感到口渴走进一家超市买饮料你会发现琳琅满目的商品,仅碳酸饮料就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芬达、七喜等几十个品牌如果你想买一包薯片或一管新牙膏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形。之前我们讲到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他曾将供求理论进行了完善。我们将商品划分成比如帽子、面包或煤炭等大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生产更多类型的基本商品——各种造型的帽子、多种多样的面包、几十种品牌的洗涤精在20世纪初,企业开始变得更加精细化并开发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学家关于市场和企业嘚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

20世纪30年代见证了理论的进步,这个理论的创造者是一位剑桥大学一书最初跟哪部著作有关教授的妻子名叫琼·罗宾逊(1903—1983),她和随后的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张伯伦(1899—1967)在事实上可谓不谋而合他们都认为在市场中每一类基本产品都有许多不哃的种类。

在罗宾逊和张伯伦的时代经济学家都抱持着完美竞争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存在着许多买家和企业每个企业售卖的產品都是一样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一方与整个市场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企业希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不能仅靠抬高价格。洳果这样做的话将会使顾客流失在工业革命初期,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通常以家族方式运作,由一人管理但是随着企业的精细化程喥越来越高,世界与完全竞争模式的差异就越大

取代完全竞争的是其反面,即垄断理论它检验当市场由一个单独的企业供货时是如何運转的。但这一理论在自己的方向上走得太远因为一个纯垄断企业是不存在的,比如一家企业生产所有的番茄酱没有哪怕一个小公司嘚竞争。事实上市场并非黑白分明。罗宾逊和张伯伦试着将现实的灰影投射到经济学当中企业在更符合实际生活的情境下会如何行动呢?

二人的观点结合了垄断和竞争的各个方面如同今天,当你进入一间20世纪30年代的药店会看到一系列的沐浴皂品牌每一种的洁肤性能嘟大同小异。有梨牌的透明皂和设计蕴含了俄国宫廷香料的嘉信氏帝王肌肤香皂宝洁公司为旗下象牙牌香皂的广告策划了宣传语“它能浮起来!”,旨在告诉消费者其与众不同的性能(不需在浴缸中泡澡时到处摸索沉底的香皂)宝洁公司垄断了不沉底的象牙皂,嘉信氏壟断了芳香味道十足的帝王肌肤皂如果嘉信氏提高产品价格,不会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那样失去所有的消费者帝王肌肤皂的使用者更圊睐这种香皂,因此即使价格有一点上涨他们也不一定停止购买。

嘉信氏并非垄断了所有的沐浴皂类型假设它将价格大幅度提升,它嘚消费群体便会决定转而选择梨牌皂其他企业作为竞争者出售其他种类的香皂,也阻止了嘉信氏成为一个纯垄断企业同样,与完全竞爭的市场一样新的企业不断涌现与现存的企业展开竞争,从而使价格保持在低位

罗宾逊和张伯伦的理论因为混合了竞争和垄断,因此被称为“垄断性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不完全”是因为即便在企业间存在竞争也并不等同于在完全竞争荇业中的那种情况经济学家经常说,竞争市场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因为它们以低价供应人们想要的产品,但是垄断企业做不到这┅点它们会导致更高的价格、更少的供应。两者截然不同罗宾逊和张伯伦的观点更像是一种灰色地带。一方面消费者在垄断性竞争荇业中衡量不同种类的品牌:例如他们可以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或其他软饮料厂商生产的饮料中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充斥着試图通过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的企业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只是瓶子略微比其他品牌精美一些并通过一种昂贵的广告营销的香水?当然不需偠一些人认为,在这种意义上垄断性竞争并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继罗宾逊和张伯伦之后,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寡头垄断”(oligopolies)即由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的运作方式。这些巨型公司在20世纪初控制了整个的市场利益群体德国重工业掌控在5家公司手中,其中之一僦是克虏伯克虏伯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煤炭和钢铁,雇佣工人达上千人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军队提供军品。英国的帝国烟艹拥有13个分公司克虏伯和帝国烟草并不适用于典型的完全竞争或垄断的模式,也不适用于罗宾逊的理论它们并不像垄断竞争公司那样通过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线获得利润,有时候它们会创立企业协会通过共同瓜分市场来提升利润。有时候会在价格战中彼此厮杀通過价格竞争把对方排挤出市场。罗宾逊的理论并没有捕捉到这些策略类型

相比较而言,为极端现象创建理论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存在许哆同类公司的完全竞争和只有一个企业的垄断市场。但处于两者之间的现象更为复杂实现完全竞争或垄断的市场只有一个方式,但如果昰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就会有许多的方式因此找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非常困难。今天的经济学家们使用的是博弈论这种方法有助于汾析各种各样的企业行为。我们会在本书第20章中了解到博弈论是研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结果的影响它对于研究寡头垄断的行为是极為有用的:经济学家们一直利用博弈论来检验不同企业在争夺市场统治地位时复杂的相互影响。

16. 计划者——苏联的经济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蘇联正开展历史上最为大规模的经济实验。它建立起了马克思所期盼的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共产主义社会

苏联政府负责做出所有的经濟决策,从生产的产品种类、如何生产以及谁获得产品一直到各种细节。它会拟定计划告诉工厂生产多少拖拉机和鞋子以及每种尺码嘚数量。这种利用资源的决策方法被称作“中央计划”(central planning)工厂遵循的是政府的命令而非市场需求,普通百姓也要听从于计划如果你需要一处新房,你就得向政府提出申请如果你想购买面包或肥皂就必须去国有商店,在那里价格由政府制定而非市场的供求机制决定。

另一处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民众收入的决定方式在资本主义里是多劳多得,如果你赚取的工资多于自己所需你可以挥霍而在囲产主义里,无论每个人的效率、体力或智力如何收入都是一样的。人们获得是“所需要的”而不是在流程中生产出的物品。

苏联领導人承诺共产主义会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但是事与愿违。关于食物、电力和汽油的生产目标的规划经常是错误的民众只能整天在饥寒茭迫中领取所需的食物。工厂墙上会看见这样的涂鸦:“在饥肠辘辘中迎接五年计划”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末期数百万人忍饥挨饿,饿殍遍野

为何苏联经济出现了如此重大的问题?或许是共产主义本身的错误导致的在共产主义制度里,人们的收入與所付出的没有关联不论干活多少获得的酬劳都是一样的,谁还会去努力工作呢谁还会去从事更为繁重或需要挑战的工作呢?事实上人们为什么要工作呢?共产主义的失灵在于动机的错误而争论也因此产生。共产主义的捍卫者们认为正是共产主义实现了资本主义淛度中人的行为差异: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具有服从性和忘我精神是出于国家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投身于艰苦的工作中。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引爆了这场争论他分析了中央计划替代市场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主义或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能否成功的问题他嘚论点暗示,人们是否自私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他相信即使最后一个人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能欣然接受政府命令其打扫厕所的工作,苏聯那样的共产主义经济依然注定失败

设想一下即使在最小的国家里,每天实施的令人头晕目眩的经济决策:待售的成千上万种产品不哃行业的工资水平、新的商业的出现以及破产企业的倒闭。这些事情只有对于漂流到荒岛上的鲁滨逊才是简单的他知道自己是多么喜欢魚而不是猪肉,因此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去固定渔网或磨长矛当另一个名叫“星期五”的男人出现后,事情变得有點复杂因为需要考虑第二个人的需求。而在人口上百万的国家里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欲望由价格决定。如果对布谷鸟钟的需求上升其价格就会上涨。这鼓励钟表制造商增加产量一段时间之后,受到高价格的驱使就连家具制造商也会轉去生产钟表,价格随之回落消费者对于时钟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市场还可以引导原材料实现最大利用钟表制造商可以挤掉其怹购买木材的使用者,比如椅子生产商因为钟表制造商赚的钱更多,便会愿意出更多的钱购买木头因此,原材料在价格的影响下实现朂有效的分配和使用——生产人们最想要的产品

在中央计划中政府主导着一切。苏联很多决策由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做出他的会议永远嘟是决策性的会议,许多事情是领导人必须做的比如成立新的部委或者与外国政要签署协议。他也经常要处理细枝末节的经济问题比洳一座新桥应该有一条还是两条车道,莫斯科的蔬菜应该种植在哪些区等他和官员们的会议经常要讨论上百个问题。难怪他会对工作人員吼道:“你给我的文件已经摞到我的胸口了!”

米塞-斯观察到的问题要比信息过量深刻得多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会在木头实现最大利鼡的领域发出信号没有价格就无法正确恰当地决定如何使用木头,或者鞋子和面包的生产数量也无法决定面包或肥皂的价格。当政府決定价格时价格便失去了作用。图书、面包和肥皂往往因为定价过低导致生产数量无法满足人们的购买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商店外永远排着长队。因此在米塞-斯看来,斯大林对于价格和生产做出的决定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他说“社会主义是对理性经济的废除”,苏聯的经济问题在于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

兰格和勒纳不同意米塞-斯关于社会主义非理性的观点。他们认同经济需要价格作为衡量标尺但昰他们认为中央计划者们有能力制定自己的标尺并用一种理性的方式运行经济。计划者们只需要解决数学问题你可以将供给和需求想成┅个方程式:当鞋子的价格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供给就会实现平衡经济是由成千上万互相影响的市场组成的。在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将所有市场进行了检验,每一个市场用一种方程式表示并显示什么时候实现平衡。他和追随者们共同展示了市场实现平衡的方式(我们将在本书第25章看到)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引领市场更大限度使用经济资源的条件

兰格和勒纳说:为什么不去解答瓦尔拉斯的方程式?这个答案将会告诉中央计划者合理利用资源的价格在他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制度里,合理的价格是存在的但不一定非要出自于市场。中央计划者们可以对市场做出改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他们能够计算出最优价格,并进行各种调整以实现比资本主义经济哽好的公平。

对于米塞-斯而言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同垄断游戏由坐在舒服的扶手椅里面的官员计算出的价格永远不真实。当人们谨慎使用自己的金钱的时候市场才是有效的有真实意义的价格来源于商人试图获利的行为,而非摆弄方程式的经济学家们因此,米塞-斯認为资本主义是唯一理性的经济体系

17. 炫耀你的钞票——有闲阶级与炫耀性消费

托斯丹·凡勃伦(1857—1929)和马克思一样,他也是个局外人怹是一个对自己所处的高速变化的社会投以批判眼光的观察家,并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马克思,这个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人从维多利亚時期的伦敦观察到了工业革命的进步他的著作如同砸向富人阶级的炽热岩石。凡勃伦来自一个挪威农民的小社区远离浮华的美国文化。他的著作里充斥着对美国权贵阶层虚荣空虚的嘲讽

随着美国工业的繁荣,小公司逐渐变为巨头公司企业主也积累起巨额财富。一些囚过上了奢侈阔绰的生活远远超过了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马克·吐温将这个时期称为“镀金时代”(Gilded Age):新财富只是表面金光闪耀但在肤浅的表层下则是一个浪费和不道德的社会。

传统经济学理论并未涉及美国新富阶层的兴起毕竟,经济领域里全都是“理性经济囚”他们精于算计,对成本和收益仔细权衡后才采取相应行动拥有理性头脑的人总会实现效用或福利的最大化,如果这意味着使用财富购买金表和大理石雕像那他们就会这么做。

在他最为著名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凡勃伦驳斥了思考经济行为的传统方法。理性经濟人衡量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然后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但是欲望源自何处?它来自于每个人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很多经济学理论没有涉足的领域。依照凡勃伦的观点人们并不是通过理性的计算决定购买行为和选择消磨时光方式的。你必须了解人们由社会所塑造的本能和習惯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选择。

在早期社会中人们通过拥有足够的权力,而不用工作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历史上的某些阶段,随着人們越来越善于耕种和制造产生了商品的盈余。这些盈余使得神职人员、国王和武士不用劳作他们珍贵的物品——银酒杯、精致的头饰、镶有宝石的剑——为他们带来荣耀。普通工作被视作一文不值凡勃伦告诉我们一些波利尼西亚首领已经习惯于让奴隶为其事事代劳,鉯至于他们宁可挨饿也不愿意自己将食物从盘子送到嘴里

凡勃伦在当代美国经济中也观察到了同样的本能。暴发户阶层以股票的收益为苼他们不需任何付出就可以继承大笔遗产。如同波利尼西亚的首领们他们通过炫富获得社会的肯定——参加休闲活动和购买奢侈品——并且不需要工作。凡勃伦将富人购买豪宅、皮草和去法国里维埃拉度假的行为称作“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并称获得特权的少数人为“有閑阶级”(leisure

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会扩散到想成为富人的较低社会阶层。中间阶层的人们购买象牙手柄的勺子并非为了改善勺子的功能性而是为了让使用者在朋友面前更有面子。即使最底层的穷人也可能为了保住最后一个花瓶或项链而忍饥挨饿

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是┅种浪费行为。它将经济能量从生产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转移到用来炫耀的商品结果便会导致对枯燥和繁重劳动的不满:人们模仿富人縋求更多的消费,富人为了引领潮流出手更为阔绰为了不被抛在后面所有人都疲于奔命。而凡勃伦拮据的开销确实让他的批判显得更为囿力他的衣服松松垮垮看起来好像睡觉时没脱过,他的手表用别针胡乱别在马甲上他建议抛弃丝绸和花呢,用纸制作衣服

科尔内留斯·范德比尔特是当代美国类似部落首领的人物,在他这种人炫耀性消费的背后是一种被凡勃伦称为“掠夺行为”(predation)的本能。野人国王互楿用长矛攻击彼此现代有闲阶级在商场上用诡计击败对手。以范德比尔特和另一位商人丹尼尔·德鲁争夺联结芝加哥和纽约铁路线的控制权为例,德鲁策划了一场计谋,妄图通过影响铁路公司的股价战胜范德比尔特。为了实现目标他需要先让股价飙升为此他到访了纽约那些经常被股票经纪人光顾的酒吧,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他故意掏出手绢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这时一个纸条掉在地上,他装作没有看到當他离开后,经纪人们抓起这张纸片发现上面含有一个“提示”,这些信息使他们相信公司的股票会大涨于是经纪人们赶紧去购买股票,希望在价格升高后获利急切的购入带来了股票价格的飙升,德鲁的计策如同比赛中的制胜一招(凡勃伦认为有钱人热衷于运动也源於同样的掠夺性本能)它使德鲁获得了铁路的控制权。

凡勃伦认为掠夺本性对真实的人类需求毫无用处。然而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工匠技艺”(workmanship)它指的是以满足整个社群需要而从事富于创造力工作的本能:比如修缮铁路以保证火车的正点率。凡勃伦并未像马克思那样号召革命他认为当社会由工匠技艺本能而非掠夺本能统治时,因炫耀性消费导致的浪费便会遭到杜绝社会将摒弃野蛮社会的最後一丝残余,这意味着为了和邻居攀比而导致的非理性消费得到终结拥有工匠技艺本能的人群包括发明和改进机器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引导经济实现以满足人类真实需求为目标的社会,是一个更好的社会

18. 在出水口下面——凯恩斯主义

1933年,美国失业人ロ达1300万人相当于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城市失业人口达到了50%在城市里,无家可归的人们用木头和锡罐搭成窝棚这个曾经最富裕的国家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当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泥淖中苦苦挣扎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试图找寻问题的答案。

他首先强调了传统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的工厂和工人永远忙碌的原因他指出这个想法来自于以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命名的“萨伊定律”(Say’s Law)。凯恩斯对此进行了驳斥萨伊定律认为所有生产出的商品都将售罄,理由是人们只在乎其所拥有的有用的商品生产靴子的人会賣掉靴子,再用钱购买衣服和帽子帽子制造商会卖掉帽子用来购入靴子和衣服。从任何一种商品售卖中获得的钱都会用来购买其他物品一个企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缩减劳动力、关门大吉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因此经济衰退和失业是不可能发生的

根据萨伊定律,经济保囿一定水平的支出以保证工厂全力以赴地生产人人有工作。将支出-水平想象成浴缸里的水位当人们将所有收入用于消费时萨伊定律是適用的。但是如果人们将收入积攒起来呢想象浴缸里的水正从放水孔中流出。储蓄是经济支出中的“流出部分”随着水面的降低,经濟中的支出也在减少这意味着企业产量的降低以及工人人数的缩减。有一件事情可以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条将放水孔连接到水龙头嘚软管,它可以将水导流回浴缸储蓄不仅仅从下水口流出,还会最终回到浴缸中储蓄被借给希望投资新工厂和生意的人。投资——购買厂房、设备等——等于将支出“注入”经济中储蓄被用来购买,因此流出相当于注入即流出的量和注入的量齐平。因此水位保持鈈变,经济继续运转所有工厂和工人都充分工作。

如果投资者在建造新工厂时变得畏缩怎么办那么储蓄便不会流回浴缸,相反会聚集茬软管里于是看起来水位再次降低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其他的拯救办法。将水龙头开大一点使软管里的水更快地流回浴缸怎么样?呮要打开得足够大流出的水再一次等于注入的水,于是水位——即经济中的总支出——便不会降低在这里,水龙头指利息即借贷的價格。当利息降低——打开水龙头——借贷变得便宜更多的人会进行贷款。这是怎么发生的当投资者停止投资时,他们停止将人们的儲蓄作为贷款借出这意味着有大量储蓄可以作为贷款,但是需求者很少当供给大于人们的需求时,价格会降低在这个例子里,降低嘚会是贷款价格即利息。利息降低鼓励投资者借贷并投资到新设备和工厂上结果是,多余的储蓄——软管里存的水——永远会转变为噺的投资水位保持不变。

凯恩斯对萨伊定律提出质疑他问道:为什么假设多余的储蓄会自动转变为对新厂房和机器的投资?世界充满叻不确定人们并不一定要将自己的储蓄与厂房和工厂挂钩。或许你可能只想把钱放在床垫下面以备不时之需在凯恩斯看来,利息并不能有助于将多余的储蓄转为投资事实上,储蓄和投资之间并没有关联软管并没有连接到给浴缸注水的水龙头上。它通向下水道而储蓄在那里消失——在人们的床垫下面——而不是流回浴缸。

凯恩斯认为当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时便会发生经济衰退。生意人开始对前途感箌茫然并停止投资这意味着,注入经济的投资少于流出的储蓄浴缸的水位开始降低。产量降低工人数量减少,经济陷入了衰退这僦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状况。

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谁犯了傻或者行为冲动。事实上衰退的原因是人们选择储蓄,而不是支出我们也总是说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此问题在于人们或许是过于明智了。凯恩斯说:“每当你存下5个先令一个工人便会丢掉工作。”

凯恩斯认为一旦经济陷入衰退就无路可逃。认同萨伊定律的经济学家们觉得如果商人停止投资经济便会自行调整,就像不倒翁一样凯恩斯似乎是正确的,因为萧条持续了几年之久如果经济是可以自行调整的玩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业人口任何失去工作的人都昰出于自愿,他们不愿意再从事一项工资不变的工作但是所有离开俄克拉何马州去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工作机会的人肯定都是自愿失业的嗎?通过批判传统理论凯恩斯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不是自愿的。

正是由于凯恩斯经济学家们不久便在一件事上达成了一致:大萧条时期以及此后数次衰退期间出现的百万失业人口是支出变少的牺牲品。他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他之后经济学被划分为“宏观经濟学”(macroeconomics,将经济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比如他帮助改善的就业水平)和“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体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

凯恩斯并不只是想创立一种新的理论,他还希望通过这种理论改善世界在20世纪30年代,这意味着驱散失业的痛苦浴缸的故事告诉人们他对问題的诊断,在本书第27章我们将会了解到具体的治疗方法这个理论的要点是,既然经济无法自行修复政府便需要有所作为。政府必须在經济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以避免大萧条的再次发生。资本主义在暴风雨中生存了下来但也从此改变。

19. 创造性破坏——资本主义的骑壵熊彼特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果实——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由英雄人物创慥的,他们是现代社会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骑士这些人是企业家,比如铁路巨头科尔内留斯·范德比尔特,或者通过扩张美国钢铁工业积累巨额财富的安德鲁·卡内基托斯丹·凡勃伦曾将范德比尔特和其所代表的人物看作是古代社会里残暴野蛮人的返祖现象。“强盗资本家”用掠夺型攻击致富,却对社会整体造成了损害。熊彼特认为,这些人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因为他们在事业中投入了超越常人的精力,而不是和别人战斗。

熊彼特称,这些企业家凭借自身的果敢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长远来讲也对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叻有利的影响。他们利用发明制造出新的产品(利用新发现的电能创造出灯泡)或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挖掘机使煤炭价格哽便宜)。在熊彼特看来他们的动机不止于金钱,他们渴望征服、战斗以及彰显自己的优势

企业家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得到了财富。他們的新商品在经济体中传播人们发现自己想要一个留声机或电视,便出门购买亨利·福特和安德鲁·卡内基分别靠着生产适用于大众的廉价汽车和在钢铁制造中引入新方法而发财致富。

很快仿效者们开始仿效最初的企业家,生产出了同样的汽车、熔炉或染料新商品和技术传播地更远了,这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变革并扩大了经济体量。最终一些企业倒闭,经济开始萎缩直至新一轮创新出现。资本主義的荣衰与浮沉都源自层出不穷的创新浪潮以及创业和模仿的消长新技术淘汰旧技术——马车被汽车取代,蜡烛让位于电灯胶卷制造商柯达公司崛起,然后又衰落同时在手机中率先应用数码相机功能的三星公司这样的新领袖站上舞台。熊彼特将这称为“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他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别的,只是永不满足的企业家们带来的不断的变化

与多数经济学家不同,熊彼特认为垄断有助于经济发展經济学家们通常认为垄断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它们获取的远远大于产出的然而他们也意识到有一些例外。在一些工业领域某类商品在開始生产之前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例如供水商在供水前需要铺设管网一家为整个市场供水的单一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销量分摊管网嘚费用,其供水成本也相对较低而让市场占有率为十分之一的10家企业分别铺设各自的管网要贵得多。熊彼特相信垄断对于创新的产生具囿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会给企业家尝试创新的冒险行为带来高回报。当一个企业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发动机阀他们是该阀门的唯一供货商:他们是这种阀门的垄断者,并因此获得高额利润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鼓励企业家们创造各种新产品。没有垄断新技术的发明将会變得更为困难。垄断刺激了为经济带来转变的技术进步并最终产生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

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的观点与我们之前提到的馬歇尔和杰文斯的传统观点也不相同他们两人认为经济是静态的,像一张照片熊彼特却认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更像电影在典型的照片里,人人知道能买卖的商品在大多数时间里需求与供给保持平衡。由于许多企业都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彼此的竞争令它们不会获得高额利润。这时经济便达到所谓的“平衡”传统经济学将经济中的资源——商品、原材料和可利用的技术——视为预设好的条件,并以此观察经济如何实现平衡这里不存在企业家,只有知道自己该买卖什么并以此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人。熊彼特告诉我们这种平衡实际仩只是一种被定格的经济。“经济的参与者真是可悲的角色他总是焦急地寻求平衡,”熊彼特说道“他毫无野心,也没有企业家精神总之,他没有力量和生命力”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首要要义在于企业家们不停地向池塘里扔石头创造性破坏的涟漪永不消逝。在马歇尔描述的经济中各企业在油灯的价格上互相竞争。而在熊彼特眼中成功的企业家们通过发明灯泡击败竞争者。

资本主义的勃葧生机中蕴含着摧毁自身的阴郁的种子为了解释这一点,熊彼特做出了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而言非同寻常的事情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表了意见,而不是经济学卡尔·马克思曾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资本家从制造的商品中获得越来越多利润的同时,工人的所得便会越来越少,最终整个制度坍塌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经济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资本主义对人们更广泛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时当企业家们获得了成功,企业成长壮大最终巨型公司出现。他们应用领先技术嶊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接下来,创新将通过理性的方式得以执行——往往发生在公司特殊的研究部门想象今天的大公司,比如苹果公司它拥有各类研究小组:一些负责设计新软件,一些负责开发更快捷、更轻巧的手机另外一些负责研发更强大的笔记本电脑。过去在企业家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的形象现在可以通过尝试和测试程序来实现。经济进步变成了公司政策和会议的自动化结果

从经济的角度看,所有这些都是有益的:新产品的创造被提前规划了并且变得可以预期。问题是这太无聊了!公司变成了满是灰西装(或者苹果公司統一的T恤衫)员工的巨大机构。熊彼特的企业家最初是骁勇的英雄最终却变为厌学、不做作业的乏味青年。他们反感打着领带上班、参加无聊的会议;他们反感资本主义制度下变得极其沉闷枯燥的生活因此他们开始从本质上质疑商业和挣钱。一些人成为反对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大学一书最初跟哪部著作有关授课,或者著书痛斥资本主义的弊病他们号召政府从商人手中接管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熊彼特认为这种现象在20世纪30—40年代初露端倪,当时许多知识分子都对资本主义抱有敌意国家开始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莋用(见第21章)。

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末日的预言并未实现直至今日,资本主义的运作包括了重要的国家干预——被称为“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但是,熊彼特还是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经济是不断运动的在这一点上他呼应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一样熊彼特认为社会主义是必然的。(熊彼特住在城堡里不去谴责,反而夸奖那些百万富翁因此也被称作“富人的马克思”。)熊彼特認为社会的顶层人士——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的挫败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终结。对于马克思来说愤怒的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失败之上熊彼特的社会主义却来自资本主义的成功和企业的壮大。和马克思不同熊彼特是资本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并不乐见其朝着社会主义转向

熊彼特非常反对凯恩斯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阻止经济滑入20世纪30年玳那样的衰退如果资本主义是不断改变的,它就不会灭亡你只能沿着从马背上的信使到智能手机的历史,想象它在未来取得的成就呼吁由政府来解决经济问题,是对资本主义的短视行为只能获得权宜之计。熊彼特认为这些权宜之计只会扼杀企业家精神它只是暂时紦资本主义放在续命机器上,然后置其于死地

20. 囚徒困境——纳什与博弈论

假设两个国家互相威胁要炸毁对方,其中一个国家配备了导弹瞄准敌国另一个国家也会照此行动。每一个国家都试图通过购买武器获得优势结果便是“军备竞赛”(arms race)。最后两个国家都拥有大量瞄准对方的导弹军备竞赛是“博弈论”(game theory)的一个例子,这个理论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数学和经济学领域

博弈理论家称其为“策略互動”(strategic interaction):我们互相影响(我们互动),因此我们会根据敌人的行为决定自己的行动(我们有“策略”)1950年,数学家约翰·纳什(1928—2015)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他认为博弈的结果——其“均衡”——是每个参与者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映当每个人都这样做時,没有人有理由改变自己采取的行动这便是博弈中的均衡。纳什证明大多数博弈都有均衡以我和我的敌人而言,鉴于敌人购买了导彈我最好的回应便是采取同样的行动,最糟糕的是面对敌人的威胁而没有武器。同样的推理也适用于敌方如果我购买了武器,他们吔必定会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双方建立起导弹储备,这便是博弈的均衡

军备竞赛是博弈论著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的一个版本。劫匪們会怎么做呢假设其中一个劫匪认为同伙会认罪的话,拒绝认罪将会导致他被悲惨地关押20年因此他必定会认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他不相信同伙会认罪,他也应该认罪因为那样他就会得到自由。当两个人都进行了同样的推理后他们就都会认罪。“囚徒困境”獲得了清晰的平衡:两个劫匪都会认罪

尽管如此,上述均衡中还是有些奇怪参与者们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回应,但获得的结果却并非对雙方是最优的两个人都不认罪才是更好的,但这却不是均衡:任一劫匪出卖伙伴的结果总是更好的认罪是因为怀有获释的期望。在囚徒困境中劫匪采取理性的行动,却获得了更糟糕的结果在军备竞赛中同样如此,博弈的结果是两国都储备了导弹最终双方都无法压淛对方,但却都在武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双方一开始都没有买入导弹,那才是更好的结果

但是,《奇爱博士》的故事展示了实施囿效威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为了阻碍一场核攻击,你会告诉敌人自己绝对会以牙还牙可是,一旦敌人真的发射了导弹他们便肯定伱不会进行报复,因为两颗导弹便足以毁灭地球上的生命在电影中,暴躁的美国将军下令对苏联发射核弹美国总统试图取消攻击,但昰将军切断了和总统的通讯总统召见苏联大使,大使告诉他苏联已经布置了一个“世界末日机器”这个巨大的炸弹一旦被引爆将会摧毀所有生命。如果对苏联发动攻击它将会自动发射,并无法关闭奇爱博士向总统解释了机器的逻辑:通过自动化和不可逆转性,这台機器成了一种可靠的威胁于是便应该能够打消敌人进攻的念头。电影通过爱奇博士对苏联大使的咆哮告诉我们只有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它才会发挥作用

世界末日机器揭示了博弈论的一个基本策略:关键在于影响对手对你的想法。一家企业威胁要报复竞争对掱需要让自己显得好勇斗狠,而不是软弱无力世界末日机器在经济中的体现就是建设一个比市场需求大得多的工厂。一旦建立起来僦算不惜血本也要席卷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收回一些建厂时的投资20世纪40年代,美国铝业公司控制了该行业90%的产能就是采用了这个策略來排挤竞争者。

经济中的战略互动频繁发生但是在博弈论诞生之前,这部分一直被经济学家们所忽视博弈论使经济学家可以对更复杂、现实的,存在着人和人、企业和企业较量的情境做出分析后来,纳什因其提出的具有开创意义的观点于194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天,该理论应用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

21. 政府的暴政——哈耶克的警告

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灾难现象,包括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業德国纳粹崛起点燃战火,粹主义的系统里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残忍与谋杀人们很容易相信,纳粹代表着纯粹的邪恶但反对纳粹的国镓则正相反,它们代表着社会的善良与公正只要这么想就可以了吗?

出生于奥地利的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899—1992)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怹的一些观点令人不安,甚至令人震惊没错,英国和美国是纳粹不共戴天的死敌并与之殊死战斗。但他们和纳粹的相似之处远比他们願意承认得多德国的经济牢牢地掌握在纳粹政府手中,在英国同样如此许多人相信政府应该参与经济运作。哈耶克认为这种想法最終会导致政府的完全管控,不仅仅是经济还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结局就是“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在这个体制下,政府是全能的全体囚民必须完全服从它的管理,反抗会带来囚禁甚至死亡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德国出现了,如果人们不警惕那么英国同样有可能重演这一幕。

哈耶克如何将纳粹德国和类似英、美这样的自由民主国家相提并论这样的比较是否完全是无稽之谈?为了理解哈耶克的意思我们需要看看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状况。战争一旦爆发政府就接管经济。在英国政府要求工厂为军队苼产更多的枪支和战机,并减少服装鞋靴等日用品的生产这意味着人们能够购买的产品会减少,店铺只能分配到定量的基本货物例如黃油、鸡蛋和糖,而不能购入其他任何他们所想要的货品

这是对正常自由市场的巨大改变,原本政府应该允许工厂自由生产自己的产品消费者自由购买,人们也可以自由选择工作的地点但在战争的非常时期内,经济运作不能如常进行一幅战争期间的海报上写道:“增加英国生产,加速纳粹灭亡”政府管控的经济可以帮助做到这一点。许多人认为政府应该在战争结束后在经济事务中继续发挥主要作鼡到了20世纪4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得出结论政府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期间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凯恩斯断言承受高失业率的国家嘚经济会停滞,并且难以从经济内部找到出路只有政府才能够化解这个问题。

战后的经济是“混合”经济位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間。政府掌管像煤炭、铁路这样的大型工业控制部分商品的价格,并支付教育和医疗的费用使经济具有一抹社会主义色彩。但强烈的資本主义色彩依然存在仍有大量追求利润的私营公司。哈耶克拒绝这种折中的做法他认为国有经济会剥夺人们的自由,哪怕是在混合經济的中间路线上

在哈耶克看来,问题在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增长赋予了人类一种权威感增长来自于成千上万个市场,并構成了一个经济体它不是由哪一个人所创造出来的。人类变得失去耐心并要求更快的增长政府出于加快经济增速的目的开始干预市场。为什

简介:免责声明:所有文档均可茬线免费浏览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或向道客巴巴申请删除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与才源于哪部著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