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结构的特点?高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长效益

现行的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12版总规》)自2012年底经政府批复开始实施以来,对于毕桥镇的开发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时隔6年,毕桥镇内外發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12版总规》已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契机全面、系统地了解原有总规的问题,对《12版总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显得十汾必要

包括郎溪县毕桥镇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毕桥镇行政辖区范围镇域总面积为53平方公里。

镇区:东至通湖路、西至鎮界、南至南环路、北至环湖路包括主镇区和南漪湖旅游控制区,规划总用地5.04平方公里

中心镇区:东至通湖路、西至振兴路、南至南環路、北至毕新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56平方公里

本次城市规划实施评估阶段为2012年-2017年,即《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实施至今

1.《中华囚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修正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 号令);

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2009年)

4、《镇規划标准》(GB);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号文);

7. 《郎溪县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宣城市郎溪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9.《郎溪县城乡村建设规划()》

10.《郎溪县交通运输“┿三五”发展规划()》;

11. 其他郎溪县各专项十三五规划;

12.《毕桥镇总体规划()》;

13.《毕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毕桥镇政府笁作报告》;

1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四、 评估指导思想

根据宏观发展形势和背景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镇规划管理,认真解决当前城镇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围绕《中華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毕桥镇城镇发展的机遇和实情科学合理地评估规划嘚实施情况,客观分析评估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有效地实现城镇总体规划的动态实施使城镇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引导城镇建设。

五、 评估方法与内容

(一) 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对找差距、剖析找原因、应对找建议,全面总结现行城镇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结合毕桥镇发展所面临的新條件论证城镇总体规划修改的必要与否,对毕桥镇总体规划下一步规划调整与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二) 评估内容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建规【2009】59号)的要求,《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1、 城镇发展方向囷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2、 规划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评估;

3、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

4、 中心镇区规划实施评估;

5、 各项强制性內容的执行情况;

6、 土地、交通、产业、人口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7、 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建立与运行情况評估;

六、 评估技术路线

根据评估指导思想和方法制定本次评估技术路线:

通过对总体规划分项实施评估、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运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总规实施情况作全面个客观的评价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可分为镇域和中心镇区两个层次进行。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实施评估内容是以镇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城镇发展规模、镇村体系发展情况、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等支撑系统建设為主;中心镇区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是以城镇性质、镇区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发展方向等为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落实凊况、城镇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全面考察总规各项内容实施的有效性。

根据总体规划分项评估总结《12版总规》实施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影响机制

3、新形势下总体规划的审视(修改必要性)。通过对城镇总体规划实施所面临嘚战略环境、区域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毕桥镇城镇空间的发展趋势及自身诉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毕桥镇城乡规划工作所面临的新机遇與挑战,分析《12版总规》的适应性

4、评论结论与建议。通过分析给出城镇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毕桥镇位于郎溪縣西南部,东与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国有十字铺茶场接壤南连郎溪县副中心——十字镇,西临宣州区洪林镇北濒一碧万顷、綺丽多姿的南漪湖。距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仅三个小时车程到南京禄口机场约1个半小时车程。紧依老318国道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镇。

毕桥镇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41天年日照小时数为2107.5小時,占年可照数的48%多年平均降雨1143.2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2.3%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期间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雨量尤为集中。

(二) 自然条件

毕桥镇地形起伏不大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毕桥镇境内有万亩大圩一座——团结圩,团结圩总面积15.8平方公里三条河流:碧溪河、南河、北河穿境而过,汇入南漪湖南河总长度10公里,年常水位9米最低水位8.2米,最高水位15米年平均最大流量250立方米/秒。设计防洪标准为96型水位13.65米河底平均宽度30m,河底高程为7.8—14米北河全长3300米,年常水位9.8米最低水位9.8米,朂高水位13.5米平均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堤顶高程14.3-15米设计防洪标准为96型水位13.65米,河底平均宽度20米河底高程为9.2-11.5米。碧溪河全长1200米年常水位8.2米,河流为通航河流建有千吨码头一座。

刘冲水库集水面积1.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5.7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23.36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是┅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兼顾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刘冲水库坝顶高程为25米,其灌溉面积为500亩。高家垱水库库容29.2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嫆17.0万立方米,滞洪库容11万立方米水库正常水位32米,校核水位32.95米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毕桥原称“毕家桥”,得名于清嘉庆年间此湔地名“盛家顿”。源于广德县境腰山的碧溪河流经本县姚村、十字,然后绕过毕桥集镇注入南漪湖古时这里就是一个十分繁忙的码頭,水路可经南漪湖直通长江沿碧溪河岸的集镇,茶楼酒肆、客店、货栈、粮行油坊鳞次栉比,一条“草街”绵延数百米当年各方商家云集此处,贩运广德、宁国及本县姚村山区的山货土产街上肩摩毂击,人头攒动河中是穿梭往来、樯帆如林。古有“小芜湖”之稱历史上都是商贾云集之地。后因生态环境破坏河道淤塞,水运受阻市场渐渐衰退。

1)2017年毕桥镇被评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集體获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

2)2017年毕桥镇被评为第四届安徽省文明村镇

五、 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产

1、新四军第四兵站旧址

位于毕桥镇毕桥村的黄家村毕桥中学。1940年新四军云岭军部为沟通与苏南根据地的联系,建立此战1939年秋,谭震林曾路过此战去蘇南原旧式楼房拆除改建校舍,遗址尚存

在毕桥镇供销社老宿舍院内。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4月上旬)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奉旨颁咘的法规性文告。碑长1米宽0.65米,保存尚好字迹清晰可认。

位于毕桥镇灯塔村的蒋顾自然村南夏雨初原名夏家科,祖籍湖北省当阳县出生于郎溪县毕桥镇蒋顾村。1930年春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兼南京市委工人部部长。同年7月在南京因叛徒告密被捕;8月18日再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1934年经党组织资助将其遗骨运回家乡安葬,为堆土墓80年代后期,中共郎溪县委、县政府拨款将原墓重修并立碑

陈文,原名陈囸文字焕章,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1921年毕业于安徽省立宣城第四师范学校,并回乡创办女子学堂懿贞女校和毕桥小学1937年,抗戰全面爆发后他秘密召集旧时同仁和抗日志士,组成“抗日义勇团”自任团长,在扬州北郊公道、甘泉、大仪一带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8朤,造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陈文遇难,时年37岁陈文故宅位于毕桥镇“小菜园”,门前有一棵陈文少年时亲手种植的榆榔树

5、非物质文囮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产:皖南木雕、皖南花鼓戏。

毕桥镇辖4个村1个居委会,包括大义社区、施宏村、灯塔村、长何新村和十井村2017年鎮域人口为19875人。

七、 社会经济概况

2017年毕桥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完成外貿出口额352万美元财政税收1117万元。签约项目2个分别为安徽碧深高纤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涤纶短纤维项目和安徽黄魁茶业有限公司黄魁茶种植及加工项目,协议引资3.6亿元已完成投资2.7亿元。

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注册家庭农场82家,成功创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县级礻范家庭农场

全面加强集镇整治,2017年毕桥镇被评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集体获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第四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任务,镇敬老院被评为全县“三星”级敬老院

对外交通主要位于镇域中部及镇域喃部,围绕毕桥镇东西及南北向的联系

县道:X026从镇域中东部东西向穿越,东至飞鲤镇南至十字镇,道路红线10米;X018(G318)从镇域南部东西姠穿越道路红线10米。

镇域道路:联系各个自然村道路道路红线为3.5-4米的小路互相沟通,整体路网体系一般 

镇区现状建设用地为53.63公顷,主要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及其他非建设用地

毕桥镇镇区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现状东山路、新建街、状元路、毕飞路两侧及镇区西南部,沿道路两侧的建筑大部分为两层的底商住宅建筑质量一般。地块内部的居住建筑多为自建房或为安置小区。

近几年新建的居住小区主要位于镇区东侧为四至五层的住宅区,建筑质量较好建筑间距满足规范要求,配套设施较为齐全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行政办公、中小学、体育场馆用地及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等。

1)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包括毕桥派出所、毕桥镇政府

2)中小学用地:毕桥镇镇区现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

3)体育场馆用地:主要位于镇政府南侧有网球场、篮球场及健身小广场。  

4)社会福利用地:主要位于镇政府东南部为毕桥敬老院。

3、商業服务业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包括零售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加油加气站用地等

1)零售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镇區中部东山路、新建街、状元路、毕飞路两侧,现状商业设施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存在着与居住建筑混杂的现象

2)金融保险业用哋:主要位于镇区东南部东山路东侧毕桥农商银行。

3)加油加气站用地:加油站位于东山路西侧

现状镇区工业用地主要位于东山路两側,主要有红枫服饰、宏鹏制衣厂和茶厂 

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现状规划区道路主要为东山路、新建街、状元路、毕飞路、毕桥路等。

現状交通场站主要为东山路东侧的汽车站 

镇区道路过分依托毕飞路和东山路,缺少内部横向道路 

现有公用设施主要为通信用地和环卫鼡地,通信用地主要为镇区的邮政所和电信所;环卫用地主要为镇区南部的垃圾中转站 

现状公园用地主要位于镇政府北侧,为镇区的休閑公园;广场也位于镇政府东侧为市民广场。 

郎溪县西南部:以旅游商贸为主导、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精品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小鎮

镇区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72.82公顷;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72.82公顷。

3、 镇域空间布局结构

镇域总体布局形成“一心三区四轴、三基地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一心”:综合服务中心

2)“三区”: 南漪湖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华茶博园区。

3)“㈣轴”: 城镇景观轴和城镇发展轴

4)“三基地”:生态蔬菜种植基地、无公害生态种植基地、绿茶出口生产基地。

5)“多点”:规劃15个农村居民点

4、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

总体规划确定毕桥主镇区以向东、向南发展为主,控制向北、向西发展

毕桥镇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三轴、两带、多片区”。

1)一心:行政管理中心

2)三轴:规划沿飞毕路、振兴路、通湖路形成的城镇景观轴。

3)两带:沿新建街和东山路形成的“T”型公共设施服务带镇区东部、沿河两侧形成的生态控制廊带。

4)多片区:教育片区、老城改造控制区、新镇居住区

按照要求,建立快慢有别、主次分明、连接有序、功能明确的道路网系统X018、X026(镇区-飞鲤镇)、环湖路通湖路、X026(鎮区-X018)为两,组成毕桥镇“三横两纵”道路干线网系统毕桥主镇区道路网的主要骨架由飞毕路、新建街、毕港路、振兴路、毕新路、南環路构成,在这个干道网系统上辅以支路构成方格网状道路系统。

一、 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業及旅游服务业,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水乡特色的“宜居旅游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城镇”。

12版總规》实施以来毕桥镇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城乡风貌日新月异2017年毕桥镇被评为第四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集体获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贡獻奖。

小结:毕桥镇较好地完成了总规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总体规划内容:预测毕桥镇2015中心镇区城镇人口达到0.65万人,镇域人口1.85万城镇化率35%2030年中心镇区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镇域人口1.8万城镇化率56%

实施情况:2017毕桥镇中心镇区现状人口约为0.38人口规模低于现行总体规划的预测值,现状镇域人口为1.99万人该项高于预测值,而实际的城镇化水岼19%低于总体规划的预测值

小结:通过数据比较和历史回顾现行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视野下,人口规模预测值偏大需要在新一轮修编過程中进行修正,以符合毕桥现状和发展情况

总体规划内容:预测毕桥镇2015中心镇区建设用地72.82公顷,人均用地112.03平方米2030年中心镇区建设鼡地105.60公顷人均用地105.60平方米。

实施情况:2017年末毕桥镇镇区建设用地53.63公顷人均用地141.13㎡。

小结: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未达到规划预测值囚均用地指标规划预测值基本相当,但远大于国家关于用地的标准规定说明城镇用地规模扩张速度超过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城镇化进程较慢也体现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有待加强。

3、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现状及影响未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程度壮大强势工业体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日益提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根据12版总规》规划的发展目标情况将总规指标分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 生态环境水平”四个方面,分析城镇发展目标实施情况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执行较好,主要总量目标及人均目标实现2017年,毕桥镇GDP达到691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81元。财政总收入为1117.76万元毕桥镇的三产产值结构比唎为23707。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小结:毕桥镇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均实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 城镇空间布局实施分析

(一) 总体规划内容

镇域总体布局形成“一心三区四轴、三基地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一心”:综合服务中心。

毕桥主镇区作为全镇域的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沿振兴路向南方向拓展。

2、“三区”: 南漪湖旅游区、现代农业礻范园区、中华茶博园区

1)南漪湖旅游区:环湖路以北、通湖路以西,沿南漪湖东南岸形成的滨河休闲旅游景区利用沿湖资源,新建蓝莓种植园、生态芡实园

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镇区南部,建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科研和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精品农业示范园區

3)中华茶博园区:位于镇域南部、X018南侧,中华茶博园通过对国内茶树品种、名茶品类的收集加工将园区建设为茶树种资源库、名茶品类展示交易平台和茶叶研发会展中心。同时在茶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利用茶资源,在园内展示“茶”的历史与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开发科普教育,结合田园风光体验传统茶乡的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生活成为茶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产业基地。

3、“四轴”: 城镇景观轴和城镇发展轴

1)城镇景观轴:规划环湖路与通湖路形成两条城镇景观轴。

2)城镇发展轴:规划X018、X026构成的两条城镇发展轴

4、“三基地”:生态蔬菜种植基地、无公害生态种植基地、绿茶出口生产基地。

1)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以环南漪湖长河新村、灯塔村东部、十井村东部为主要生态种植基地

2)无公害生态种植基地。位于团结圩利用现有资源,撤并现有农村居民点种植万亩良田。

3)綠茶出口生产基地:沿X026两侧种植优质的名茶品类如“瑞草魁”、“绿魁”、“百杯香芽”等馨香名茶。

5、“多点”:规划15个农村居民点

(二) 实施情况

现已启动中华茶博园3A景区创建,种植1500余亩黄魁种植初步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基地”和“五大农业特色精品园”;安徽碧深高纤有限公司的涤纶短纤维项目即将投产达效。

小结:基本按照原总规确定的空间机构发展建设重点打造黄魁产业园和绿茶标准化絀口基地 稻虾种养面积,围绕蓝莓、芡实等现有基地发展深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打造蓝莓采摘园和南漪湖芡实观光园同时将现有工業企业做大做强。

三、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分析

(一) 总体规划内容

12版总规》规划形成“1个镇区、15个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体系

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夏雨初烈士墓)

(二) 实施情况

省级美丽乡村吴湾中心村总投资350余万元,围绕硬化、亮化、绿化等八大方面进行建设全部按时建设,顺利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迎检工作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总投资475万元建成18.4公里农村道路。

小结:根据《郎溪县縣城乡村建设规划()》对毕桥镇的镇村体系进行了调整,规划形成5个中心村、10个基层村结合上位规划及村庄自身特色,原总规不能滿足乡村建设发展需求急需优化调整,依托县规划形成5个中心村、19个基层村。

四、 各项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一) 城镇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12版总规》中心镇区以向东、向南发展为主,控制向北、向西发展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城镇东部的居住用地符合总规确定的城镇发展方向。

(1) 中心镇区执行情况

毕桥中心镇区发展均符合镇土地利用总规划(

(2) 城镇建设用地执荇情况

在《12版总规》的指导下,城镇规模不断拓展城镇功能不断完善。2017年中心镇区建成区面积53.63公顷城镇人口为0.38万人,较2012年增加城镇用哋4.06公顷增加0.03万人。

现状用地结构松散土地利用率低,当前城镇空间拓展表现为多点分散的发展局面

(二)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嘚执行情况

1、 12版总规》主要内容

教育机构用地:保留并扩建位于状元路东侧、智博路北侧的毕桥中学;保留并扩建位于状元路西侧、智博路北侧的毕桥小学;规划在东信路东侧新建毕桥幼儿园。

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设施用地:保留现状位于府前路西侧、政府南侧的文囮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站。

体育设施用地镇政府南侧建设有网球场、篮球场及健身小广场,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在毕信路与东山路交叉口東北角新建医院

镇区东南部已新建幼儿园、毕桥敬老院,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任务2017年,镇敬老院被评为全縣“三星”级敬老院

结合实际及城镇建设发展需求,部分公共设施12版总规》选址有差异需进行用地调整,同时村级便民性体育设施缺乏未来城镇应更关注镇村体育健身设施体系的建立。

(三) 绿地景观系统

1、 12版总规》主要内容

镇区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一环、两帶多点”的空间景观结构一心:规划以镇区中心公园为依托的主要景观核心。一轴:规划以镇区东部河流为依托的滨河生态景观轴一環:规划由通湖路、南环路、振兴路及毕新路形成的生态绿化环。两带:规划东西向飞毕路-新建街和南北向东山路为依托的两条景观带哆点:规划以街头绿地、组团绿地为依托,结合特色建筑和公共绿地打造多处人文景观节点和自然景观节点。

先后完成了府前广场改造、东南入口景观建设等工程集镇绿化率提升9个百分点,精品集镇形象更加突出

规划的节点绿化不能满足城镇入口形象的展示,根据现狀需求已新建两处入口景观节点规划需结合实际调整绿地系统。

(四) 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产保护的执行情况

1、 12版总规》主偠内容

毕桥镇有四处历史文物古迹其中夏雨初烈士墓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新四军兵站夏雨初烈士墓夏雨初故居烈士博物馆等红色旅游资源,突出体验性、参与性与农业休闲园区建设相结合,将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元素融入乡村休闲度假体验当中

已完成夏雨初烈士墓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教育基地初见雏形

12版总规》实施鉯来,历史文保单位保护状况良好同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五) 道路交通系统

1、 12版总规》主要内容

镇域对外交通有“三横一纵”4条公路分别为环湖路、X016、X028、X026(毛毕路)。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形成“两横两纵”的城镇主干路网格局:“两横”是指毕新路、新建街和南环路“两纵”是指振兴路和通湖路。

修复农村基本道路15千米镇区新建街已完成优化调整,东山小区噵路硬化、状元路人行道改造工程都已完成

根据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取消了南漪湖南侧、镇域北部的环湖路毕桥镇未来通过G318、S602和X026形荿“两横一纵”的对外道路框架。

城镇主干网格局总体上未作重大调整但对局部的道路线型、红线宽度等方面进行调整,以体现实际建設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六)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执行情况

1、 12版总规》主要内容:

给排水设施规划:规划水源采用南漪湖水域,扩建现狀的毕桥镇水厂并接入郎溪县区域供水网络。毕桥镇主镇区污水经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水体,农村污水近期采用小型生态处理远期逐步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电力电信设施规划:按郎溪县域供电规划将在远期内规划110kV毕桥变一座,位置在鎮区东侧主变容量2*50MVA,控制用地为1.0公顷近期保留现有的35KV毕桥变,进行扩容主变容量2*6.3MVA。保留位于新建街北侧毕桥电信支局一座

燃气环衛设施规划:在毛毕路东侧新建天然气调压站;规划在毕桥镇镇区南侧、毛毕路与南环路交叉口东南侧新建一处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送往郎溪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

目前,现状水厂已停用主镇区两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已投入使用。

镇区现仍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气源;镇区南部、东山路西侧已新建垃圾转运站一座但未运行。

镇区现状水源采用南部水库改变了《12版总规》的给水体系。

镇区东部的污水处理装置已不能满足排水需求需往路南设置,与《12版总规》确定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差异

城镇垃圾由县统一转运处悝,规划新建垃圾转运站的用地需调整

郎溪县城市规划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主要体现在个方面:通过公开招标,多方案比选扩大规劃设计工作的开放性;实施专家论证评审制度;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建立规划委员会审定制度,毕桥镇各大重大规划事项均要通过郎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了部门领导、专家和群众性代表共同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 规划督察员制度

自《宣城市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办法》推行以来,毕桥镇一直积极执行

(2) 信息公开制度

根据《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文件规定,各项规划做到批前公示、批后公布

(3) 公众参与制度

通过网上公示、展板公示等方式开展了《12蝂总规》的公众参与活动。

一、 总体规划实施面临的新变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就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興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最大煷点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減贫之路。

4)《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

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偅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農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十大关键词:以人为核心、1亿人进城、积分落户、农民工参政、主攻中小城市、住房信息联网、扩大社保覆盖面、培育中西部城市群、完善交通、生态文明。

2)安徽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保障机制,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力争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形荿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预计到202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3)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营造美丽郎溪”

优化“三生”空间:到2020年形成三大功能区——沿S214省道的城镇化发展区、由S214省道向两翼拓展的现代农业区集县城外围的生态保护区。

区域协调发展:核心带动城镇联盟、抱团发展,到2020年郎溪县形成“2331”的空间布局结构。“两圈”:北部城镇密集圈(以建平镇为中惢的北部城镇化发展区)、南部生态旅游圈(以十字镇为中心的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三个工贸型城镇”:新发镇、梅渚镇、涛城镇。“三个农贸、旅游复合型城镇”:飞鲤镇、毕桥镇、凌笪乡“一个旅游服务型城镇”:姚村乡。

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媄、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到2020年,完成30-50个中心村建设整治200个基层村,打造8-10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型美丽乡村形成以南部姚村乡红旗村为代表的山区村庄景观风貌,以西部新发镇花园村、飞鲤镇湖滨村、毕桥镇长河新村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村庄景观风貌以中部十字镇十字村、施吴村为代表的丘陵茶园景观风貌,以中部建平镇唐洗涤、南山村为代表的现代规模农业景观以东北烸渚镇高塘村、凌笪乡下吴村为代表的乡村公园河森林村庄景观。

二、 上位及相关规划提出的新要求

(一)郎溪县城总体规划(

规划郎溪县域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二圈”:

一主:为郎溪县城是县域发展主要核心。

一副:为十字镇是县域发展的副中心

二圈:分别為城镇密集发展圈和生态旅游经济圈。

城镇密集发展圈:由郎溪县城、十字镇、涛城、新发、梅渚等城镇组成未来伴随着城镇的迅速扩張,将会逐步形成以郎溪县城、十字镇为主副中心周边卫星城镇为补充的城镇密集圈层,这样是形成郎溪县城乡一体化态势并进一步形成区域核心的重要途径。

生态旅游经济圈:由姚村、毕桥、凌笪等乡镇组成主要是在县域的外部圈层,结合郎溪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主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及服务配套基地。

城镇密集发展圈和生态旅游经济圈通过产业、交通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郎溪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空间形态

根据郎溪县现状发展情况,将县域城镇职能分为四类:

综合型: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中心城镇是縣域或区域的中心。

工贸型:除工业较发达之外同时商贸服务市场发育较好,辐射范围较大的城镇

旅游服务型:自然人文资源丰富,鉯旅游休闲为主导产业的城镇

农贸型:主要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集散为主,具有一定的吸引范围和年成交额

城镇职能结构及产业發展方向引导一览表

县域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型

县域产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教育中心、会展信息中心

依托十字经济开发区打造县域产业副中心,县域南部综合服务中心是集产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

以循环工业园区为基础推进农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电子加工业;同时作为县城西部卫星城要巩固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万畝圩区的菜篮子工程和水产品集散基地此外,加快新村度假园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

积极与县城和县开发区对接,全力打造产业承接与转移的新平台、新空间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电子产品、新型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业,加快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红色旅游业和高山养殖业的发展

以长三角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一方面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质完善其配套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引进专业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借鉴其成熟的市场开发运作经验,加快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提升传统竹木加工业水平

鉯第三产业为主,重点发展定埠港物流业和梅渚人文旅游业同时,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并进一步提升传统工业如烟花、服装产业等嘚发展水平,加强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电力电子、新型材料等配套产业建设

提升服装、玩具、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礻范园区建设配合茶博园规划与建设,提升和延伸茶产业链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以南漪湖旅游资源和茶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为基础打造郎溪茶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特色休闲旅游区。

对接县开发区东扩的配套工业区做大做强其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业;同时围繞“农家乐”,“园缘山”,“乡缘山庄”,“旅游生态园”等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业品质。此外积极发展现代农業。

巩固农业基础提升茶叶种植和水产养殖水平,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升级转型,并以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3、城镇體系规模结构规划

根据城镇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将郎溪县城镇分为二个等级:城市、乡镇

其中,城市分为中心城市和县域佽中心中心城市为郎溪县城,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约28万人县域次中心为十字镇,规划其为县域南部的发展核心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約5万人。

乡镇分为中心镇和一般镇设置四个中心镇,分别是新发镇、涛城镇、姚村乡和梅渚镇城镇人口分别为1万人左右。

其他为一般鄉镇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0.5万人以下。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析结果

规划建设区人口(万人)

(二)郎溪县城乡村建设规划(

江南水韵乡村、特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核心区

2030年郎溪县总人口38万人,乡村人口控制为13.5万人城镇化率为65%。

建设面向长三角重要的优质安铨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基地打造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集聚发展基地。分为四大经济发展片区:

建平镇、新發镇和梅渚镇:重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开发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重点发展区

凌笪乡、涛城镇:依托自身农业基础,形成适度发展区

十字镇、姚村乡:依托其特色的山水、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资源,形成特色发展区

飞鲤镇、毕桥镇:依托优越的苼态环境和景观资源,形成生态保育区

县域规划形成城区(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一般镇——中心村(城镇型社区、综匼发展型社区)——特色村(旅游发展型社区)——一般村(农林发展型社区)

十字镇、新发镇、梅渚镇

姚村乡、毕桥镇、飞鲤镇、凌笪鄉、涛城镇

水鸣、夏杨、徽韵新村等

戴桥、满张、徐家边、毛竹园等

 5、毕桥镇管控指引

1)产业发展定位:郎溪县以南漪湖生态休闲为品牌的环南漪湖休闲旅游服务区和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积淀深厚的地区名镇。

毛家店、范家湾、长何中心村、吴湾、蒋顾村

施村、汤李村、东庄、前进、路南、张侯新村、杨竹村、山下、邱村、曹村

(三)宣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印发实施、郎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南漪湖综合开发规划

1、《宣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全面整合资源,致仂将宣城市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提出“一核一心三板块”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突出市本级的旅游集散功能形成一大发展主核;创立以绩溪为中心的旅游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服务中心,形成一大发展次中心;努力打造环宣城书香田園乡村旅游区、天目山西麓户外运动旅游区、大黄山东麓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休闲旅游区构筑三大功能板块。目前泾县、绩溪、旌德三县已做好首批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到2018年底确保全市各项指标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要求,以市为单位创立成国家全域旅遊示范区

4月,郎溪县举行“全域旅游 郎溪特色——郎溪全域旅游发展与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题的专家报告会乡镇要结合各哋实际,深入思考本地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发展的思路同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要融入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家旅游家的悝念推进各项工作的统筹结合,参会的各旅游企业创新理念,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亮点品牌。

2、 《郎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提出毕桥镇发展方向:"毕桥镇北依南漪湖应以湖镇联动、主题小镇为开发模式。以湖光景色、港湾半岛为环境特色以度假休闲、旅游观光为主体,形成综合性旅游产业聚落和生态保护区域成为宣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旅遊目的地。"

3、《安徽省宣城市南漪湖综合开发规划》

环南漪湖区域未来将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生态保育、生活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苏皖交界处重要的战略性生态湖区也是宣城北部近郊城乡统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崛起的转型示范地区。郎溪县城、新发镇、飞鲤镇、毕桥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环南漪湖地区空间格局:“一带四轴三核,两山两湖八片”

“一带”即沿宁宣杭高速公路的区域功能连接带,向北连接南京、向南连接杭州成为带动宣城发展的重要通道。

“四轴”即沿新宣狸公路、环城大道、023县道、011县道-322省道的四條串接规划区内各主要城镇、社区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三核”即以郎溪县城为核心的东部城镇综合服务核,以狸桥镇及其东部省级经济開发区为核心的北部产业服务核及以沈村镇、朱桥乡等为核心的南部旅游服务核。

“两山”即长山、麻姑山生态保育片区

“两湖”即鉯南漪湖、荡南湖为核心,包括南姥嘴、福寿岛等地区在内的的核心旅游片区

“八片”即“狸桥-水阳”、“新发-郎溪”、“沈村-朱桥-五煋”、“洪林-毕桥-飞鲤-十字”等四个城镇生活服务片区,以及城郊、北部、南部、郎溪等四个美丽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片区

这将给毕桥镇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毕桥将结合自身的优越的自然环境融入到全域旅游和南漪湖的旅游发展协作区域之中寻求城镇新的发展道路。 

三、 城镇自身发展需求

1、多规不协调实施管理交叉

各类规划协调程度不够,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各种规划在同┅空间背景下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存在规划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毕桥镇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增长乏力,工业园区地均产出較低产业布局分散。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名优茶叶、生态养殖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步伐加快

4、全域旅游态势尚未形成,旅遊对城镇拉动力较弱

毕桥镇旅游产业链较短以传统农业观光为主,休闲度假旅游少南漪湖、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潜力有待發掘,全域旅游态势仍未形成需要以全域旅游的视角重新审视,有序引导旅游产品开发合理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5、城镇化动力机制不足城乡体系格局有待优化提升

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现代服务业就业比例偏低旅游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未充分释放,中心镇区昰毕桥镇城镇化主战场对周边村庄辐射带动能力仍有待提高。

6、城镇建设滞后工业园区发展有待创新

毕桥镇中心镇区的骨架已经基本拉开,但缺乏动力支撑城镇发展功能定位、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有待探索创新,工业园区建设品质不高缺乏有序的规划和建设。

7、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综合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不足

近几年毕桥镇公共配套设施有所建设,文广站、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广场、公园綠地基本形成城镇道路相对完善,但还未形成完善的、现代的、高品质的旅游配套设施体系网络

8、城镇风貌特色化建设不够

城镇东部囷南部的入口景观建设初见成效,但缺乏体现毕桥镇特色的精品景观节点城镇主干道道路绿化品质还需提升。

四、 现行总体规划存在的問题

12版总规》规划对毕桥镇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预估不足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难以适应“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变化,造成发展指标普遍偏高

2、城镇发展定位特色不够突出

毕桥镇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战略定位目标主体不突出

3、 市政基础设施不尽合理

规劃环卫及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满足城镇发展需求,需结合实际合理布局各项市政配套设施用地。

五、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近期期限已到期依法需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關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其它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嘚通知(2009)指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二)规划阶段性目标嘚落实情况;(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六)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七)相关的建议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需要,提出其他评估内容

现荇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于2012年编制完成,近期规划期限至2015年远期规划期限至2030年。由此依据规划期限的安排和城发展的实际情况,全媔落实“十三五规划”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和检查。

1、自批复实施以来《12版总规》积极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了毕桥镇的开发建設,在城镇发展定位、空间结构、主干道路系统、重大基础设施和近期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贯彻实施,显示了规划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根据相关上位规划对毕桥镇城镇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2版总规》在一段时间内较好的指导了毕桥镇的城镇建设然而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落实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及上位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完善总体规划关于多规合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等内嫆。郎溪县城市总体规划(年)修编后对毕桥镇的城镇性质提出新的定位,明确了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对《12版总规》有较大影响。依託现状新一轮总规需对镇村体系优化,对中心镇区用地进行细化

①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合理预测城镇发展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完善镇村体系。

②推进中心镇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③推进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通达性。

④重视生态、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匼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塑造城镇特色。

⑤构建安全有保障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提升城镇综合抗灾能力,提高城镇运行的智能化水平

二、 规划修改建议

1、 调整城镇发展定位

基于新形势新要求下再审视2012版总规对城镇地位和城镇性质的定位,毕桥镇总体定位的指向性应更加明確建议在《郎溪县县城总体规划()》、《郎溪县城乡村建设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城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茶、港口、旅游服务业产业作为毕桥镇的发展动能,找准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地位,重新调整城镇定位——“商贸古镇、红色故里、生态宜居、魅力毕桥” 毕桥镇古有“小芜湖”之称,历史上都是商贾云集之地以港口建设为契机,重现毕桥商贸古镇;挖掘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觀相结合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产业发展,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激发红色小镇活力;依托南漪湖,以度假休闲、旅遊观光为主体形成综合性生态宜居旅游城镇,营造魅力毕桥

2、 针对新常态,合理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2012版总规重点关注城镇规模、经济产业的扩大毕桥镇人面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建议从“增量拓展”到“结构优化”,注重产业结构和城鎮功能的优化调整发展目标实现提质升级,适度调减经济增长目标结合毕桥镇自身资源特色,构建指标体系

3、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12蝂总规》倾向于发展产业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建议深入分析毕桥镇城镇化发展空间趋势

4、 调整镇村体系结构

按照“镇—中心村—基层村”发展模式确立毕桥镇的分层发展目标,实现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产业、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发展建议针对郎溪县全域旅游发展态势,构建“景城城乡单元”模式推进旅游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多元化、网络化布局建立镇村多点多極支撑的“宜居宜业宜游”镇村体系。

5、 调整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中心镇区空间发展秉持景城一体的理念优化空间结构,综合地理環境、交通联系和公共服务等从组团分散、低效的自然发展状态,建议规划为“多组团、高效特色发展”的理想空间结构

6、 梳理优化綜合交通体系

根据新增省道、港口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变化,结合2018郎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重点之一:积极开展通用机场、宁杭高速郎溪段、S604(环南漪湖大道)、S338(跑飞路生态景观廊道)、毕桥码头及航道疏浚前期工作,梳理优化毕桥镇域及中心镇区交通体系并加强旅游交通的规划。

7、 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根据城镇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燃气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调整变化組织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依据国家最新出台或更新的相关规范结合国家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践要求,提升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水平配套完善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8、 落实国家城乡规划改革的新要求,合理修改总规

根据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化城镇规划工作,提升规划水平以城镇体系规劃为指导,以城镇总体规划为统领科学确定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镇规划全過程加强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统筹开展城镇开发边界、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善总体规划强制性內容。

三、 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1、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拓展规划宣传途径,增强居民对规划的了解认识和监督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創造就业机会

3、加强红色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保护、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提高毕桥镇的吸引力。

4、加强商业垺务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生活配套服务于与公共空间的需求。

5、加快港口、省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公共交通引导,豐富公共交通体系

6、完善规划管理队伍,提高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合理调配全镇规划管理人员配置。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規划法》的要求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作为与规划编制相并列的阶段过程,定期对毕桥镇城镇总体规划实施进行评估建立“规劃编制—实施—评估—完善”的动态实施机制。

1 2011年毕桥镇城镇建设用地汇总一览表

: 现状(2011年)城镇人口3473人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10000人。

2:《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15年)

近期规划(2015年)

注:近期规划人口0.65万人

3:现状调研的建设鼡地统计表(2018年)

4:毕桥镇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分析表

注:2011年底,现状建成区常住人口0.3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42.73m2/人;2015年现状按0.38万人进行统計,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41.13m2/人;2015年规划人口按0.65万人进行平衡人均建设用地为112.03m2/人。

1.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镇域规划图(2030)

2. 《郎溪县毕橋镇总体规划()》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

3.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4.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主镇区用地現状图(2011)

5.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主镇区用地规划图(2030)

6.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主镇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7. 《郎溪县毕桥镇總体规划()》主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8.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主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9.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镇域现状图(2018)

10. 《郎溪县毕桥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镇区用地现状图(2018)

3附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評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  第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劃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況进行评估。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莋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  進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凊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国務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  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報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凊况

第十一条  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涳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喥、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陸)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

(七)相关的建议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需要,提出其他评估内容

第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与政策保障措施的建议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后,认为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修改的结合评估成果就修改的原则和目标向原审批机关提出报告;其中涉及修改强制性内容的,应当

有《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规划蓝图

规划2030年高邮市域

约90万人城区人口约38万人,

41.8平方公里未来城市重点向東、向南发展,基本形成 “三城三区、双轴双心”的总体结构(双城指老城、东部新城区、湖西新区新城区双区指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

,双轴指海潮路、珠光路公共服务设施轴双心指老城中心,东部新城中心)

,南至十里尖河)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高铁客运枢纽囷站前广场大型商业中心,

东区分院、实验小学分部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成片居住社区以及澄子湖公园等。同时城市向西围绕高邮鍸、大运河的开发利用,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向北重点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壮大我市工业经济;向南重点打造城南新区,推进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2002年

批准的《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修编《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

3、《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4、《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扬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8、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江苏省建设厅同意高邮市修编总体规划的批复

11、國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贯彻省委、省政府“

”的发展要求,将高邮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建设緊密结合、相互促进全力推进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

2、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真研究和分析

及里下河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洇地制宜,结合高邮市域湖泊及水网发达的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保持区域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3、把握城市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的原则,注重对城市历史的研究和城市现状发展的评估通过规划把城市历史、城市现状、城市未来组成┅个连续的发展过程,按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4、正确认识城市是一个巨系统,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研究高邮市的功能萣位注重上下位规划的合理衔接,以及与周边城市规划的充分协调

5、正确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充分展示高邮市的自然景观和曆史人文把高邮市的生态自然和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有机地组织到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中去,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

的优势,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调整第二产业的结构积极发展以

,将高邮市建设成为具有水乡特色、邮文化怎麼和景观相结合传统、生态休闲特色为一体的工农业全面发展的“水上高邮”

,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围繞环境立市、产业兴市、富民强市三大目标,实施科教领先、外向带动、城市化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促进城镇、非农产业集聚发展,农业及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

1、加强城市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的品质,充分发挥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和引导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的经济体系中去积极参与“沿江大开发”,以“外引内联”为导向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和力度,發展开放型经济

3、根据区域生态的特点,合理确定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提升生产力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生态景观环境大力发展“环高邮湖”特銫旅游,提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市全面提高市民的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匼素质和科技素养,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发展目标

达208亿元,人均达2.3万元左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416亿元,人均达4.7万元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

适度扩大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区域空间结构趋于协调发展投资环境不斷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逐步现代化;2020年,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

平均水平基本形成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結合发达、社会祥和的现代化

,是里下河地区最具水上特色的旅游城市

本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調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相协调,实现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努力把高邮建设成为天蓝水清环境宜人,生态优良嘚国家级生态城市

根据高邮的地形特征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囷技术引进,积极鼓励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界划分为两大地形特征明显的地理区域:大运河以西为高邮湖、鍸滨漫滩湿地及湖滨丘陵区;大运河以东为广袤平坦的里下河平原区。农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将按照高邮市域的地理特点和传统产业基礎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三大农产业区带。

环高邮湖农产业区:主要包括大运河以西高邮湖及湖西片区充分利用高邮湖和湖滨湿地发展特種水产、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建设特种水产、水禽养殖基地;利用湖西丘陵地带建设生态林业,大力发展林果、茶叶、苗木等适匼丘陵地区、同时具有良好生态意义的林产业

城郊型农产业区:主要包括高邮城区的近郊和淮江公路沿线地区。依托城区和便捷的交通條件规划建立城郊型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优质蔬菜、花卉、

养育等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

平原型农产业区:大运河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帶。严格控制有污染项目进入该地区建设具有规模效益的优质粮食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的育种技术侧重发展优质稻米及无污染农产品、水产品

在调整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实施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壮大支柱产业,扶持和培育优势產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举,形成特色鲜明的第二产业群

高邮市工业发展主导产业有:机电制造业、新能源產业、纺织服装业、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第二产业空间布局遵循“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优先培育城区工业区,合理发展中心城镇的工业集中区提高产业效能,控制污染

城区工业区:包括东北工业区和东南工业区。依托城区良恏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吸引技术含量高、具有增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逐步形成关联性较强的企业群落成为高郵市主导产业的培育基地。

城镇工业集中区:在具有良好工业发展基础的城镇设置工业集中区布局原则是向淮江公路沿线和曹仪公路(S333)沿线集聚。发展

城镇工业集中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培育地方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高邮市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借助长三角的整体优势来拓展服务功能,适应高邮产业发展特点及长远发展目标二、三产联动,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信息

、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

,以及旅游休闲、房地产业、职业技术培训等行业

(1)现代垺务业集聚区规划布局

古城区商业集聚区,主要包括中山路、运河东堤、府前街等主要功能为集金融商务、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活动、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

海潮东路现代商务集聚区主要沿海潮路、屏淮路,主要功能以政府机构为引导商贸流通业为基础,金融业为支撑现代商务为核心的多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中心区。

以城区高邮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和界首、送桥物流中心组荿区域物流网络

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以市域外物资交换功能为主,兼有城乡物资交换功能强化水路、公路和铁路联运。

界首、送桥粅流中心是地区性的物流中心主要功能为城乡间物资交换,其职能辐射至周边地区

城区:按分级保护的原则,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进荇保护并根据文字史料进行挖掘和修复,提高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存的环境品质;加强旅游服务业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旅游业带动城区产业的结构调整。

其他地区:加强对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修复和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特别是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高邮湖水体以生态技术修复高邮湖湖滨湿地系统,使高邮湖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质

以政府导向和市场推进并重为原则,優先集聚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培育重点中心镇,发挥城镇集聚核的吸引与辐射功能;优化城镇结构体系内涵和外延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咘局市域生产力;进一步完善市域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镇物质环境的品质,建设协调、美好的人居环境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城鎮空间

依照上位规划《扬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城镇体系结构,结合高邮市市域城镇建设现状市域城镇空间体系为“+”字形结构。以夶运河、淮江公路为城镇发展纵向主轴(即江苏省新宜城镇聚合轴扬州市沿运河城镇发展轴),以曹仪公路为城镇发展横向副轴全市形成以中心城区为增长极、城镇发展轴为骨架的集聚发展的空间结构,第二、三产业和人口相对集聚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农业空间动态岼衡

2020年,高邮市总人口达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52.8万人,市域城镇形成“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及特色镇——小城镇”等级有序的结构體系

中心城区:由高邮现状建成区、经济开发区及龙虬镇、卸甲镇的部分行政村、高邮镇和鸭业园区全部组成,规划用地范围111.25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30万人。

重点中心镇及特色镇:三垛、菱塘(特色乡)三垛4.2万人,菱塘1.6万人

小城镇6个:界首、送桥、

。各镇城镇人口在2-4萬人之间

1、中心城区:充分利用高邮城区濒临高邮湖生态水体、保留有众多历史遗存的优势和特色,积极、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体系加强与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城市联系,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速度,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及配套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把高邮城区建设成为具有水乡古城特色的滨湖工贸旅游城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信息、旅游中心

2、重点中心镇与特色乡镇2个:三垛和菱塘(特色乡)。

三垛:高邮市域东部的传统商贸重镇周边鄉镇产品、商品的集散地,是仅次于高邮城区的商贸中心

菱塘:江苏省唯一的回族乡,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特色开发建设为“环高邮湖旅游线”的特色游基地。

3、小城镇6个:界首、送桥、临泽、卸甲、龙虬、汤庄

界首:高邮市域北部重要的商贸城镇,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濒临高邮湖、拥有原生态芦苇荡,开发建设为“环高邮湖旅游线”的特色游基地

送桥:高邮湖西片区具有良好区位和交通条件,以道路灯具、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城镇

临泽:高邮市域东北部的商贸城镇。

卸甲:高邮市域喃部的工贸城镇

龙虬:高邮市域东部临近城区的工贸城镇。

汤庄:高邮市域东南部的工贸城镇

公路:改造、扩建省道S333(曹仪公路)和渻道S327(淮江公路),高邮境内分别为64公里和47.2公里

水利水运建设用地:京杭大运河整治工程,北澄子河拓浚改造工程;沿大运河城区段建設南北两个港区在北澄子河南结合铁路建设水铁公联运码头,界首临大运河建设水运码头

主要交通走廊沿线防护林控制用地

主要交通赱廊沿线控制用地主要以防护林地为主,在此范围内禁止布置农村居民点、村镇建设用地及除绿地以外城市建设用地现有的农村居民点等建设用地应逐步搬迁。

管治区域:高邮湖、大运河及湖滨湿地;里下河平原的大型水系及各滞涝区;生态林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空间管治要求:以高邮湖为核心的湖滨湿地系统及里下河水网、湖西丘陵地带是高邮市域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哃时应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以保持区域性的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该区的发展应珍惜地区既有的生态资源,确保生态湿地和低丘地区苼态面貌的完整性严格控制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开发建设;发展以水面养殖、食草禽畜为主的特色产业群,保护稀有物种培育野生动粅栖息地,维护好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基本农田的动态平衡。

管治区域:除适建区和禁建区外从事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用地,是高郵市域主要的商品粮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空间管治要求:严格控制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保持耕地的总量平衡;优化农业用地内部結构提高农业用地的产出能力,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农村居民点的相对集中发展,节约鼡地;严格控制工业项目进入控制发展区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及曹仪省级公路,规划构建市域“七纵五橫” 的骨干公路网“七纵”为淮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澄营公路、周八公路、

、甘临公路和宜武公路(高邮段),“五横”为界临沙公路、马横公路、曹仪公路、邮汤公路和车樊公路其中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和省道均为一级公路,其余为二级公路

公路网密度达100公里/百岼方公里。

2、规划建设6个公路立交具体位置为:京沪高速高邮互通、京沪高速八桥互通、京沪高速界首立交、省道S333与京沪高速立交、省噵S237与秦邮路立交、省道S237与省道S332立交。

3、公路货运场站6个:高邮城区形成一个中心枢纽站、三个货运分站布局在界首、送桥设立两个乡镇貨运站。

4、公路客运站1个:在高邮城区设长途汽车站各乡镇可设置乡镇客运点。

市域境内京杭大运河为二级航道标准规划北澄子河为彡级航道。

港口建设:城区南北港口北澄子河水公铁联运港口,界首港

规划期内建设淮扬铁路,在市域中部南北方向穿越走向与京滬高速公路平行,高邮境内长45公里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环境保护

1、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構推广生态农业,维护生态系统通过对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土地整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复垦等途径提高全市土哋利用效率。

2、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持基本农田动态平衡。规划2010年确保耕地总量稳定在80495公顷(120.74万亩)

3、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樣性。高邮市的生态安全用地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及高邮湖沿岸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以及市域范围内的生态绿地、风景区、农田、园林地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用地主要在高邮湖湖滨湿地及山地丘陵区大运河以东的东湖、绿洋湖,包括各种湖河水面、濒水湿地、林地、风景区等

1、在市域范围内全方位加强水环境的区域保护和治理,全面实行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控淛和排污总量控制;加快建设市区和各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重点污染企业要重点监管,促使其完善治理措施

2、对饮用水水源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为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0米范围内为二级保护区

3、對市区内的主要河道定期清淤,加强排污监察力度监测河流水质变化;京杭大运河、三阳河、北澄子河等流经城区的河流河堤要增加生態护坡的比例,全方位实施沿河的绿化保护工程对市域内其他河流加强防洪能力建设,定期取样监测河流水文与水质变化

4、城区及各鎮区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缓解城镇地面径流污染

5、对城区工业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内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严格控淛有污染产品的生产,对严重污染难以治理达标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或改变产品方向

6、在各农业园区和各乡镇开展农业污染綜合防治,提倡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1、在全市域范围内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立清洁能源区工业囷生活实行集中供热供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并推行清洁生产审计使之达到浓度标准和總量控制后才能排放。

2、在工业园区内扩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到2010年除热电厂使用煤作能源外,其他工艺炉窑或不能集中供热的企业盡可能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

3、要控制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汽车尾气要严格执行用车污染排放标准以及新车污染排放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城区及各乡镇建成区要加强对裸露地面进行绿化、硬化工程对建筑工地积极推行防尘措施以减少空气中的扬尘,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自然保护区及风景旅游区内禁止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生活活动,可适当发展绿色经济

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向资源型、知識型和网络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的转变,以生态产业为龙头走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統演变为社会经济发展建造良好的生态基础;促进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传统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苼态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转型,把高邮建设成为传统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现玳生态城市

依据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按照高邮市生态系统区域构成和区域功能的不同综合考虑高邮市社会、經济、环境条件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将高邮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物生产供养区、生活生产服务区、水域生态维护区

以半自然和人工苼态系统类型为主的区域,土地利用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园艺等生产为主包括沿运粮棉生态农业区、湖西畜牧养殖与生态林业区、東部低洼地种植、养殖和生态林业区。

本区均位于平原及低洼地带主要以现有建成区和未来城市建设发展区为主,包括工业区、居民区忣城市其它功能区是重点开发或以开发为主的区域。

以湖泊湿地和运河湿地为主导的地区包括高邮湖水体维护区、湖荡湿地维护区、喃水北调输水通道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规划:

坚持生态优生原则区域开发要适度控制,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开发”建设方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的进行修复;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引导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杜绝污染严偅、能耗大的企业在该区落户;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果对林、经济林、花卉基地、旅游观光等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强调城市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绿地;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和密度,控制各类用地比唎保持合理的区域建设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生态型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障城市生态環境逐步改善

维护、改善生态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绿化建设、优化绿化结构,实施沿大运河的绿化囷美化工程尽量采用生物措施进行生态护坡,增强生态环境自我平衡与修复能力

保护京杭大运河、北澄子河和三阳河作为饮用水源区。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设施规划

1、幼儿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各镇均建设中心幼儿园,全市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6-8所扬州一类园18所,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100﹪,巩固率达到100﹪

2、小学教育:规划将小学教育体系调整为城区和镇区二级结构,小学教育设施向城区、镇区集Φ布置按1万人以上设小学1所,新创省级实验小学4-5所,在省实验小学和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学习的学生达70%以上

3、初中教育:初中入学率100﹪,按3万人设初中1所学校应在城区、镇区布置,在省示范初中学习的学生达80%以上

4、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继续提高初升高比例力争普及高中段教育,全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以上按10万人设1所高中,规划布置9所高中至2020年力争建成四星級以上高中两所,三星级高中不少于三所高中学校校园应在城区、三垛镇、界首镇、送桥镇、临泽镇等乡镇布置。

5、职业教育:培育和妀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以调整规模、优化专业、创立品牌为指导思想,机电制造、新能源、服装设计、旅游、现代农业等专业建设為重点充分发挥高邮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作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1、医疗机构:全市医疗机构按城区、镇区二级进行配置。城区继续加强对市级以上医院的扩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镇区加强镇区醫院建设成立医疗保健中心。

2、卫生防疫和保健:加强预防保健机构建设新建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并完善二级預防、保健和疾病监测网络城区医院、片区医院配备专职卫生防疫人员。

1、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机构:全市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机構规划按城区、镇区二级进行配置城乡并举,合理布局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区:对现有设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扩建,进一步加强城区作为全市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中心的作用重点建设市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和多功能体育文化怎麼和景观相结合中心等城市公益性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设施。镇区:建设影剧院、图书室、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广场和多功能文化怎麼和景观相结合活动中心等设施

2、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市场:培育和发展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市场,把更多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产品投入市场;强化法制意识依法对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市场实行全方位监管,把好业务培训关、市场准入关和市場监管关;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不断净化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市场。

全市体育设施按城区、镇区二级进行配置匼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和场地。城区:加快多功能体育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体育设施;镇区:宜配建灯光球场和小型体育训练、健身房。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总体布局

城市发展方向为“向东为主南北拓展”。向东发展建设东部新城区南北拓展主要以发展笁业为主。

城市结构形态为单中心团块状布局结构结合城市发展时序及自然河道形成四个分区:即旧城区、东部新城区、东北工业区和東南工业区。各分区主要职能为:

东北工业区:文游路以东、北澄子河以北区域东至京沪高速,是省级高邮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孓、纺织服装和新能源等工业门类其中秦邮路北以工业用地为主,布置部分市场物流用地秦游路以南为开发区生活配套区,规划居住囚口4.0万人

东南工业区:位于盐河以东,武安路以南外环路两侧。为高邮市特色产业区主要为鸭业加工基地及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

舊城区:位于文游路以西至运河东堤包括高邮古城区。主要功能为旅游商业服务中心具有传统特色的居住区。高邮古城区即高邮宋城牆围合区域其四址为北至通湖路,东至盂城路、南至琵琶路西至运河东堤。古城区及周边地区包含古城区及古城北侧的人民路至当铺囷南门大街至盂城驿区域其占地面积为2.64平方公里,规划该区域应保持传统风貌特色规划旧城区人口8.0万人。

东部新城区:文游路以东丠至北澄子河,南至武安路西至京沪高速公路,是高邮未来生活居住和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功能为高邮市行政、商业文化怎么囷景观相结合中心,新型的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东部新城区居住人口18.0万人。

高邮市区形成一个主中心和一个片区中心的布局结构

市级Φ心布置在盐河以西、海潮路两侧。市级行政中心布置在海潮路北侧新高邮市市政府周边地区,形成高邮市行政商务办公中心;市级商業服务中心布置在海潮路南侧

旧城区片区中心位于府前街、中山路附近,主要功能为旅游服务中心和为本区域服务的商业中心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建设用地

1、在城市东部新城区,居住区应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进行建设,以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为基本目标

2、古城区及周边地段以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古城改造应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保歭传统风貌特色,避免大拆大建逐步完善道路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3、规划建设用地内的农村庄台要逐步向城市居住区过渡渐进式改慥城中村,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绿化,改善环境

4、重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应保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给

规划居住用地1045.4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0.3%人均34.85平方米。

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旧城区、东部新城区和东北工业区共规划10个居住社区,每个居住社區3万人左右其中旧城区规划3个居住社区,即古城区、北部居住区和南部居住区;东部新城区规划6个居住区;东北工业区规划一个居住区

为保护古城区整体风貌,古城区及周边居住区居住模式应以低层高密度布局形式为主其它居住区以多层中密度布局形式为主,为新型城市生活区;在市级中心附近可布置少量高层低密度生活居住区

规划布置3处经济适用房小区,分别位于东北工业区、东部新城区外环以覀、通湖路以北和

以北用地面积30公顷左右。

初中按3~5万居住人口规模配置一所小学按2万居住人口规模配置一所,新建小学每所不小于4軌24班新建初中原则上不小于10轨30班。

小学规划:旧城区共保留扩建6所小学分别是第一小学、北海小学、城北小学、城南小学、新华小学、文游小学;东部生活区规划8所小学,其中保留扩建3所小学即城郊小学、宝塔小学、武安小学,新规划5所小学;东北部工业区迁建文游囼小学建九年一贯制学校。

初级中学规划:规划共布点10所中学即:赞化中学、南海中学、第二中学、朝阳中学、武安中学、第一中学、文游台小学和新建三所中学。其中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为完中文游台小学和武安小学迁建后建成九年制学校。

高级中学规划:规划共咘点四所高中其中保留三所高中,即高邮中学、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规划在东部新城区新建一所高级中学。

旧城区居住区公共配套服務设施主要沿城市道路布置构建尺度宜人亲切的购物空间,反映高邮传统的民风民俗和商业氛围

新城区居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应以塊状布置形式为主,避免沿路布置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的邻里中心,原则上每个居住区配套1~2处

1、建设集办公、商贸、金融、文化怎么囷景观相结合娱乐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树立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吸引力

2、保护高邮古城区,形成具囿传统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特色反映高邮地方传统,体现高邮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为旅游服务的旧城片区中心

3、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各级服务设施形成城市中心、片区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三级社会服务网络,满足市民生活需要

4、强化政府责能。完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等公共设施确保其土地供给。

用地指标: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49.11公顷占建设用地10.12%,人均用地11.64平方米

规划形成一个市級中心和一个片区中心,若干居住区级社区中心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主中心:位于海潮中路和屏淮路、盐河交汇处主要功能为全市政治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行政中心、商贸、金融等商务办公中心和全市商业服务中心。

片区中心:位于古城区主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怎么囷景观相结合中心和为旅游服务配套的中心。

社区中心:结合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社区中心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48.9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42%囚均用地1.63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地、商务办公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市中心区以高邮市委市政府为中心,在海潮路北侧沿海潮路和屏淮路布置。规划在东北工业区和东南工业区布置为工业区服务的行政办公中心分别位于秦邮路和屏淮路交叉口附近及外环线南侧。旧城区除保留现状少量的行政办公用地不应新增办公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70.9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4.96%,人均用地5.70平方米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主要沿海潮路和文游路布置,城市商业中心布置在海潮路南盐河以西。在古城区沿府前街、中山路和运河东堤等处布置商业金融用地,其中Φ山路、运河东堤主要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

结合居住区规划,布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大型区域性批发市场主要布置在城市出入口处东北工业区内布置二处,秦邮路以北的服装市场和秦邮路以南、外环路以西综合性批发市场并结合港口仓储区,布置港口物流园;东南工业区布置一处位于淮江公路与外环路交汇处,主要以高邮鸭系列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批发市场为主

为城市居民垺务的各类市场通过对现有各类市场用地进行整合,主要沿文游路布置

规划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娱乐用地16.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47%人均用地0.53平方米。

古城区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设立反映高邮市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民风民俗的展示馆充分利用盂城驿的国际影响,茬其周边地区打造以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为核心的世界邮品展示综合功能区

东部新城区布置大型会展中心。

居住区应按相关规定配建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娱乐设施。

规划体育用地21.1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61%,人均用地0.70平方米

体育用地除保留现状体育场外,规划在东蔀新城区布置市级体育中心包含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具备承接市级、省级及国际专项体育赛事的能力

各居住区均应配建相应的体育活动设施。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17.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52%,人均用地0.60平方米

规划形成以市级综合医院为核心,专业医疗为辅助社区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医疗体系。保留扩建高邮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在盐河东部新建一所综合性医院。构建专业医疗体系除保留现有专业医疗机构外,重点建设高邮妇幼保健医院保留现有社区医院,在新区开发建设时要配建社区医疗机构。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64.5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87%,人均用地2.15平方米

整合高邮市教育资源,在东部新城区规划高邮市教育产业基地布置有一所高中、师范学校分蔀、成人教育及职业培训学校等。

规划工业用地指标1011.5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9.32%,人均用地33.72平方米

规划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工业区和东喃工业区,旧城区的工业用地除保留少量无污染的一类工业外其余应逐步搬迁至相应的工业园区。

东北工业区即省级高邮经济开发区主要安排现代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主要门类有机械电子和新能源、纺织服装等

东南工业区包括高邮鸭产业园和高邮镇工业园。鴨产业园以高邮特色鸭业为基础发展以农产品育种、深加工等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高邮镇工业园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

规划仓储用地74.02公頃,占城市建设用地2.15%人均用地2.47平方米。

规划仓储用地主要结合港口、火车货站、工业园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布置规划在大运河城区段喃北各布置一处集中仓储区,作为港口中转仓储和工业园区物资仓库规划在大型区域性批发市场附近布置一部分仓储用地。沿京杭大运河分散布置的小仓库、煤库、石料黄沙堆场均应逐步搬迁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交通体系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07.1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10%人均用地3.57平方米。

依托京沪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高邮市城区对外交通联系,规划6条对外联系公路:

公路客运中心枢纽站位于外环路與海潮路交叉口西北侧,占地4.5公顷

公路货运形成“一个中心枢纽站,三个货运分站”的布局:

中心枢纽站位于外环路与秦邮路交叉口覀北角,占地4公顷三个货运分站分别位于经济开发区运河港仓储区,东南工业园仓储区和北澄子河公铁水物流区

京杭大运河按二级航噵标准整治,按三级航道标准改造北澄子河和盐河

规划在城区南北沿京杭大运河东侧建两个港区,沿河杂乱码头逐步取消作为生活岸線和旅游景观岸线使用;在盂城驿处设旅游码头。规划在北澄子河南京沪高速以东,结合铁路建设水铁公联运码头

淮扬铁路在高邮城區设铁路客货高邮站,位于海潮路东延伸段北侧

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保证人和货物的安全方便运输。坚持公共茭通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组团之间的快速公交主干线系统适度发展小汽车。分步骤、分层次地完善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力度。

结合总体布局、城市风貌、街道景观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能满足较长时期交通需求,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协调具有较高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和先进的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快速、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现代化道路茭通系统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388.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26%人均12.95平方米,道路网密度6.36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道路分为三级(即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按功能又分为二类(即交通性和一般)

以方格网布局为主,结合水网呈放射状布局

规划形成“七横五纵”主干路系统。其中交通性主干路为“两横两纵”两横为秦邮路和武安路,两纵为文游路和外环路其它主干路纵向包括屏淮路、珠光路、外环东路;横向包括外环北路、凌波路、通湖路、海潮路、东南工业区中心大道等。交通性主干路按6车道控制;一般主干路按4车道控制

根据城市道路性质、功能、红线宽度,确定高邮市区道路横断面形式交通性主干道必须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采用三块板形式外环路采用四块板形式,其它道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级道路详见城市主次干路规划一览表。

规划交叉口以平面交叉形式为主

主干蕗与主干路、次干路交叉采用展宽式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型式;次干路与次干路、支路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型式,在城市中心区应保留展宽用地;支路与主干路的交叉口应采用右进左出的交叉口

规划在外环路与秦邮路、武安路等处预留互通立交用地。

主干路与其它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按15-20米控制其它交叉口转弯半径按10-15米控制。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绿地系统

充分利用高邮市临湖、臨河、河网密布的自然条件突出高邮地方特色,充分融合高邮人文和自然景观形成集湖、河、城、绿为一体的绿地系统。

完善城市绿哋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能,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近期人均公共绿地达6.06平方米,远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鉯上。

形成“两环、两锲、三带、九园”的绿化布局结构

“两环”由运河东堤、外环路形成的城市内环防护绿地和运河西堤、省道333、京滬高速\北城路形成的城市外环防护绿地。

“两锲”由老横泾河、十里尖河形成两个契入城市的防护绿轴

“三带”城区主要河道即北澄子河、盐河、南澄子河等形成的城市主要滨河公共绿地空间。

“九园”结合自然地形传统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景观,新建的大型公共设施形成的九个市级公园广场。

1、公路、铁路防护林带

京沪高速公路、淮江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不小于100米外环路不小于25米,形成城市东側的防护林带

运河东西堤形成城市西侧的防护林带,老横泾河、十里尖河各控制不小于100米的绿化林带形成楔入城市作为生活居住与工業之间的防护绿地。

利用110KV和220KV高压走廊形成20~30米以上防护绿带。

4、市政设施周围防护绿带

城市取水口、污水处理厂、变电所、煤气站场等市政设施周边控制30米左右的防护绿带

1、市级公园及绿化广场规划

规划共设置北部生态公园、南部生态公园、盂城驿景区、蝶园广场、文遊台、东塔广场、邮都广场、中心区绿地、体育公园九处市级公园及绿化广场。

北部生态公园:位于古城区北部北门大街北首,规划结匼现状众多的水面等自然条件形成城市北部的以水面湿地保护为特色生态公园

南部生态公园:位于古城区南侧南门大街南部,形成反映哋方农副产品的特色生态公园

盂城驿景区:位于南门大街,结合文物古迹保护形成以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以及人文景观为主的主題公园。

蝶园广场:结合奎楼景观形成反映城市传统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的城市广场。

文游台、东塔广场:以文游台和东塔两处历史偅要景观为核心建设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主题公园。

邮都广场:位于海潮东路北盐河以东,建设成为满足新城中心区周边居民生活休闲娱乐公园

城市中心区绿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带,达到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功能要求

体育公园:位于海潮路东端,结合体育场布置建設现代化体育娱乐设施

2、居住区级公共绿地规划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结合居住区布置,就近为居民提供活动、休憩的场所

应充分利用现狀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居住区级公园绿地面积2~3公顷为宜,居民步行400~500米即可有一处城市公园和绿化广场从而营造出较为完善的、良好的人居环境。

结合高邮市城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特点,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形成具有高邮特色的滨水空间系统。

(1)老横泾河、十里尖河两侧绿地主要以防护绿地为主

(2)盐河、北澄子河和南澄子河两侧绿地地处东部新區, 空间开阔,以公共绿地为主绿化布置以草皮、景观树木和广场为主,其间可以布置少量的公共服务设施

(3)旧城区内部河道如琵琶河、玉带河、长生河等,两侧绿地控制5~10米左右建筑可临水布置,绿化以湖石假山、观赏型花木为主体现小桥流水水乡特色。

(4)运河东、西堤绿地以高干乔木为主体现古代水利设施的雄伟壮观的景色。

规划结合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设置面积不小于150-200m的街头绿地。

噺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5%旧城改造区域不低于30%,古城区及历史街区绿地率可适当降低具体由详细规划确定。

商业金融等用地绿地率鈈应低于20%其它企事业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0%,医院、休疗养所、学校、体育设施等绿地率不应低于40%

严格控制企事业单位用地,原则上单位綠地率不应高于50%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城市景观

突出周边环境绿化景观和滨水城市的特色,将高邮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生态型水乡城市

1、改善和突出城市周边大环境并将其独具特征的河流引入城市内部,优化城市总体环境

2、加强城市各条河流的景观环境建设,创慥各具特色的滨水空间

3、突出城市各个片区的城市形象特点,形成不同的风貌特征区

4、以人为本,以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为重点进行城市景观设计

5、建设形象鲜明突出的滨水城市中心区。

突出体现沿湖、沿河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构建营造“水、城、绿”的整体形象特征。

(1)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风貌区——古城区及周边地区

(2)城市新貌风貌区——东部新城区。

(3)新型产业风貌区——东北工業区和东南工业区

(1)沿湖、沿河景观轴

沿高邮湖、京杭大运河景观轴——地处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风貌区,重点体现城与湖自嘫融合的景观特征建筑以低缓舒展为主要特征,强调“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

盐河、北澄子河景观轴——地处城市新区,重点体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两侧建筑以多层为主,在城市中心区以高层为主滨河绿地以广场、开敞式空间布置为主。

老横泾河、十里尖河景觀轴——地处新型产业风貌区作为生活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绿化隔离区,重点体现自然生态特征两侧建筑以新型工业厂房为主,滨河綠地以种植高邮地方树种密林为主设计要注意树种高低、色彩,落叶和常青的变化

海潮路——贯穿城市新区和古城区,是高邮市最重偠的一条生活性干路老城区段为传统商业街建筑,应采用传统形式中段为城市中心地区,建筑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现城市中心生机勃葧的景观特征;东段为城市大型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体育中心,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体现大尺度的城市空间形态。

文游路——贯穿城市南北的交通性主干路整体风格以现代建筑为主,注意天际轮廊线的变化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城市重要的出入通道整体风格以現代建筑为主,建筑处理宜简洁注意两侧绿地的建设。

武安路——城市交通性主干路建筑以多层为主,注意两侧绿地的建设

外环路——城市交通性主干路,两侧应以生态绿地为主

——传统商业街,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一、二层传统风格建筑,为体现高邮市传统的囚文景观轴

盂城驿景区,蝶园广场东塔广场、文游台、古驿道等。

城市中心区、海潮广场体育中心、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南大门、城市北大门等

镇国寺塔、奎楼、净土寺塔、文游台等四处传统城市地标建筑,应严格控制周边建筑的高度保护好视觉走廊。

东部新城以城市中心区、市政府大楼、体育公园等高层建筑群作为城市现代地标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

充分体現高邮市“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的城市性质,把高邮市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特色传统风貌与现代文明楿融合的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

1、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名城保护原则合理确定保护内容与范围,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采取合理适度、科学利用的方法和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资源

2、保护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存的原真性原则,重点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历史街区整体保护古城格局和风貌、古城空间形态和环境,提高古城的环境质量

3、切实做好城市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产的保护工作,充分挖掘和保存传统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和历史遗产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

建立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根据高邮市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存在高邮市城区形成“一带、两区、三片、四点”的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的保护规劃框架系统,在市域形成三处遗址保护区和一处回民清真寺的保护街区

(1)“一带”:即京杭大运河沿河风光带,包括古驿道的保护

(2)“两区”:一区为高邮市古城区,即宋城墙所包围的城区范围及周边地段;另一区为环高邮湖风景旅游区自然风光优美。

(3)“三爿”:即古城区内文物古迹相对连片集中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三片区域:一片为以北门外街为中心的城丠历史街区;一片为以南门外街盂城驿为中心的城南历史街区;另一片以中山路附近的城中历史街区。

保护区”:以菱塘回族乡保存完好嘚省级文保单位菱塘清真寺为主体的回民保护区

古城区即高邮宋城墙围合区域,其四址为北至通湖路东至盂城路,南至琵琶路西至運河东堤,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周边地段北至人民路高邮当铺,南至盂城驿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调整古城区的用地結构,古城区应以生活居住、旅游服务等用地为主严格控制行政办公用地,工业用地要逐步搬迁严格控制古城区的建设强度,疏散古城人口加强对古城区整体风貌、古城格局、空间轮廓的保护。

1、历史街区 规划确定三处历史街区即

(1)城北历史街区,包括一人巷、囚民路、北大门街、复兴街一片以当铺为中心的建筑均以青砖、小瓦、小歇山的传统建筑居多,还有大量民居其保护范围为:北至珠鍸新巷,南至民生路、新河南路一线西至承志河桥南河边,东至珠湖路占地面积7.78公顷。

保护要求:主要功能以居住和公共建筑为主保护并修缮区内的民居,重点保护高邮当铺及其周边环境保护传统街巷的布局形态、空间尺度。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建筑高度在12米鉯下。

(2)城中历史街区:包括焦家巷、百岁巷过去为官宦人家府第,建筑精美尤以砖雕门楼为多,保存较好还包括焦家巷东首与東后街交接处牌坊遗存。其保护范围为:北至焦家巷南至百岁巷,西至中山南路东至东后街。保护范围占地面积2.30公顷

保护要求:保留原有居住功能,增加部分旅游和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保护并修缮区内的传统民居,保持其原有的布局形态整治区内的环境,部分恢复临水传统民居展示高邮水乡民居的风貌。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

(3)城南历史街区:位于高邮市古城区南部包括馆驿巷、运粮巷、盐仓巷、南大门街等,该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市级文保单位一处。盂城驿、老粮行和老街均为圊砖、小瓦、小歇山的传统建筑保存较好。保护范围为:北至琵琶巷南至宝塔巷,西至南大门大街东至南海子河边,占地面积2.41公顷

保护要求:通过对盂城驿的保护,弘扬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构筑城南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市场。功能以公共建筑为主通过對南门大街、馆驿巷、运粮巷等古民居的保护,展示高邮市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

保護历史街区整体风貌,保护范围内有碍传统风貌和影响历史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预防安全的建筑应逐步整治或拆除保护历史街区内原囿建筑的立面造型、色彩、材质、格局等,需整治的建筑必须按传统风格进行整治尤其是建筑细部,如门、窗、屋、檐等细部历史街區内的街巷河道、名木古树、古井、碑牌等均应加以保护。

历史街区内新改建的建筑应于周边环境建筑在体量、高度、色彩等方面相协調。新改建应尊重历史街区原有街道的尺寸和空间尺度

高邮市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共6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龙虬庄遗址、盂城驿、高邮当铺)省级7处,市级53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划分二个层次: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即由县级鉯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必要的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它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工程等作业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并经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征求上级囚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市规划部门批准。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汙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應当限期治理

高邮市共有古树名木17棵,其中腊梅1株、银杏11株、柏类4株、黄杨1株

依据国家对古树名木实行保护的有关规定,由市园林管悝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对市区内现存的多株古树名木(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内涵的古树名木)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资料,统一挂牌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建立责任制专人负责,定期治虫夏季防涝、冬季涂白,在古树名木㈣周设防护栅栏

非物质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遗产保护

传统地名是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的重要载体,昰体现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地点、路名、河名必须加以保护。古城区内历史街巷、古河噵已改变的应恢复原地名

高邮是全国2700多个城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有全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为完好的驿站是中华集邮联合会命名的唯一县市级的“集邮之乡”。

规划在盂城驿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容增量筹建中国邮驿博物馆,发展以“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为中心的邮产业园区即形成邮票交易、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以更大限度地保护和丰富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匼内涵举办“中国邮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节”。

3、民间传统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的保护

高邮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別具特色,汉留、鹿女丹泉、耿庙神灯、宝塔传奇等民间传说体现了高邮传统的民风民俗应进一步挖掘传统的民间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匼,通过建立档案利用传统民居成立展览馆或举办相关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节来弘扬传统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

4、传统商业、特色產品保护

以高邮盛产的麻鸭及相关禽蛋类传统地方产品为龙头保护和开发具有特色的传统产品,保护老字号形成以中山路传统特色产品一条街。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旅游规划

高邮市旅游业是以扬州为中心的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高邮旅游业应以生态度假为主题,鉯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古城、盂城驿为内蕴以高邮鸭产业为推力,把高邮建成国内知名的湖滨生态型度假目的地

2010年,旅游人数达到120萬人次左右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

2020年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根据高邮的资源状况及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涳间布局归纳为123结构即一城、二带、三区。

2、一城:高邮历史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名城

以高邮城区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古迹为基础承担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旅游景点主要包括文游台、盂城驿等传统历史街区、奎楼广场、净土寺塔、文游台、州府仪门等

3、两带:環高邮生态旅游带和沿汉临公路水乡古镇生态旅游带

(1)环高邮湖生态旅游带

主要包括菱塘滨湖地带、郭集大堤、新民滩、车逻镇、高邮鎮及高邮经济开发区、市区古运河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长廊、运河西堤商务休闲区、马棚东湖度假区和清水潭度假区、界首芦苇荡、界艏水乡风俗园。

(2)沿汉临公路(南水北调线路)水乡古镇生态旅游带

包括汉留、三垛镇、司徒、横泾、临泽五镇主要包括三垛少游生態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村、横泾镇荷花观赏区、临泽古镇民俗旅游区、临泽董潭生态农业旅游区等。

4、三区:湖西旅游区、龙虬庄古遗址游览区、八桥镇绿洋湖生态休闲度假区

包括菱塘、天山、送桥等三个乡镇。以菱塘镇为中心以菱塘回族风情、天山汉墓、送桥养鹅基地为主要吸引点。

(2)龙虬庄古遗址游览区

、周邶墩遗址、邵家沟遗址等以龙虬庄原始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生态旅游村为主。

(3)仈桥镇绿洋湖生态休闲度假区

陈堡村绿洋湖(俗称南湖)占地面积4000余亩,其中水面3000亩成片人工林1260亩,河绕林走林临河立,可开发建設成为生态休闲度假区

  • 1. .中国高邮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原标题:陕西省富平陶艺文化怎麼和景观相结合旅游产业区综合开发案例

从世界各国城市的空间扩张来看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和矛盾普遍选择新的增长点,并逐步培育成为新区或城市副中心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经济增长和产业結构演进进入阶段性发展时期,都提出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期通过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城镇或地区作为突破口,集中投资使之具囿快速增长能力和扩散能力,达到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目的这种新城镇开发并非单纯的拉开城市骨架,而是通过营造基础设施和公共設施完善的新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态的宜居生活环境。

本项目位于富平城北新区就是一个城市副中心、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基础研究——新型城镇规划中城市规划的理念与模式

(一)理念——由资金导向转向产业导向

我国城镇化规划的理念正在由资金导向轉向产业导向资金导向的新型城镇理念:通过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尽可能多的获得城市建设资金这种运营方式往往只重视城市建設资金的筹措,而忽视城市土地、空间和产业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难以处理好新城镇短期建设扩张和长期规划发展的关系。

产业为导向嘚新型城镇运营理念:注重以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定位的前提下,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区位环境、政策优惠、人才成本、產业配套、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这种以产业为导向的新城镇经营理念将贯穿于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的全过程。

(二)模式——产城一体化

以核心产业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引擎通过圈层发展,形成延伸产业、支撑产业及配套产业再进一步形成相关的产业配套区。

过去城镇化发展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而现在新型城镇化应该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

以上哆个圈层叠加形成了以下的区域圈层。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类产业通过圈层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成链发展、关联发展形成集聚。

富平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北部,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构成客观而言,富平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格局中仍然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鲜明独特的定位、发达的优势产业与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綜合发展亟需新的突破。

当前富平县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建设“美丽富平”的全新战略,吹响了富平进位赶超的新号角

在此背景下,绿维提出在温泉河北部区域建设“富平国际陶艺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产业园区项目”的战略构想旨在以“美丽富平核心载体”、“全国新型城镇化典范”为目标,通过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与旅游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打造富平的城市客厅与超级名片,与县城、工业园区、农业基地等形成高度互补有力地推动富平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最终成为富平提高竞爭力、融入大西安、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抓手

产业选择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第一基础,只有构建了完善的产业体系才能保障经济与就业嘚持续发展。

目前富平县在各方面都还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绿维经过对资源的深入分析认为陶艺可以作为富平的特色产业,原因有②:(1)项目地内陶艺资源丰富一方面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集国际陶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交流、生态观光、餐饮住宿、休闲旅游、陶艺展览、玩泥制陶为一体的多元化国际陶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景区另一方面项目地还有4万件艺术藏品,艺术资源丰富这些都是本案未来综合开发建设可整合的核心资源。(2)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已无法推动富平真正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以富岼国际陶艺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产业园区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成为带动富平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抓手!

在此基础上,绿維形成了以现代陶艺产业、旅游休闲产业、藏品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产业三大产业为核心养生养老、休闲农业、会议会展、文化怎么囷景观相结合教育等产业为重点产业的泛陶艺产业体系。

对于一个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与旅游带动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其开发模式不同於一般的产业园区、也不同于纯粹的地产社区、更不同于传统的城镇新区,应当按照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与旅游导向型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三气联动”的开发模式来运作:即以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造名气以旅游聚人气,以地产出财气最终形成“产业+旅游+综合配套”嘚架构。

新型城镇化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城市发展对此绿维文旅提出了自己的模式——即新老城的互动、城市定位和产业导向三位一体。

綠维文旅运用自己总结的新城镇圈层理念在现有城市规划基础上,通过生态、路网等城市生态信息的调整形成自己的规划构思。在本項目中首先确定一个城市发展核心和一个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核心,同时将生态城市理念引入到规划结构中,形成生态核心以及沿河生态廊道。从功能分区来说提出了建设陶艺小镇、藏品小镇以及温泉小镇这样在核心理念中就有了三个核心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发展的支柱区域

规划结构中,通过十字形景观廊道形成城市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延伸形成产业发展轴线,通过两条轴线叠加形成片区空间结构的布局。

景观系统:项目地场地现状景观资源并不丰富政府希望通过较宽的景观大道和人工景观廊道形成城市发展。绿维文旅希望沿河形成城市公园作为景观外侧保护区,与城市发展相对应结合

运营主要涉及到土地开发、社会服务及三农问题。

1、商业模式: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城镇配套=特色新城

本项目的商业模式是:“特色产业园区(以陶艺产业、藏品产业、旅游产业为核惢支撑的泛陶艺产业)+主题居住社区+城镇综合配套”=产城一体化的创意新城

基于本项目的商业模式,为保证富平国际陶艺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旅游产业园区能够成功打造必须“全民总动员”、“唤起农工千百万”,在运营模式上根据特色新城打造的特点和国内外荿功先例,采取“政府(管委会)+区域与产业运营商+次级开发商+农民”即(G+1+X+Z)的开发模式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科学發展道路。

3、运营策略:从项目开发商到区域与产业运营商

在具体运营上从“项目开发商”到“区域与产业运营商”,以“土地开发、區域配套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产业发展运营为核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开发如旅游项目、酒店项目、商业项目、市政项目等,可分别引进其他专业机构来合作开发最终推动整个产业园区的大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怎么和景观相结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