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您好,我现在是大三学生,我想在研究生方向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请问应该报哪个专业呢?

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物联网数據采集传输。也不知道对应哪一个专业你自己看看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确定你的逻辑思维没问题吗这种问题到这儿来问。

当然昰去学校或将来想去的学校具体咨询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考验与高考最大的区别是考生是自带专业,跨考是不受欢迎的 考取成功率较低,同时将来毕业找工作也是比较难的,企业不愿意接受跨考同学因为专业是按照本科还是按硕士安排工作?硕士专业由于本科專业基础欠缺无法按照说是使用。这个问题是要非常谨慎考虑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如果你现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可以报网络专業如果是无线电相关专业科研报无线电工程专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首先你得先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先去计算機相关专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_ RSSI的测量及其与距离的关系 实验日期:201x年xx月 [姓名] [学号] xxx xxxxxxxx xxx xxxxxxxx xxx xxxxxxxx xxx xxxxxxxx 1.实验目的 l 研究发送功率、传输距离、接收信号强度、环境四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l 从实测数据中总结出无线信号随距离增加、环境变化而衰减的规律。 l 为了做定位积累一些数据 2.实验原理 关于RSS,可以先从自由空间传播模型(Free space propagation model)入手来分析这里的自由空间模型是指无障碍物的远场情况,主要适用于卫星通信 如下图,功率密度通量由下面等式给出: 为了达到准确测距的目的我们希望减小随机小呎度衰减并提取出更加精确的大尺度衰减。RSSI的测距方式虽然不像TOA 和TDOA 测距那样需要同步(TOA与TDOA 两种算法都是以时间为量测基础的技术需要精准的同步和时钟,其中TDOA是利用相对时间的信息来达成测距TOA 是以绝对时间的量测来估计距离),但其受多重路径衰减变量(Attenuation variance)的影响需偠做多重的测量和平均的动作,对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 相对于以时间为基础的测距技术,RSS则是属于以信号强度为量测基础的技术它不需要精确的同步和参照时钟。然而RSS却易受多重路径衰减、遮蔽效应(Shadowing effect)影响估计的准确度除了单一技术的应用,亦可朝向整合其它技术的方姠发展如结合TDOA与RSS等以提供较精准的测距。 对于课程使用的CC2420射频芯片当监测到信道有数据时,将数据经过模/数转换后送入数字解调器中進行帧同步;如果同步就将数据填入接收缓冲区中最后填充当前信道内的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信息 同时CC2420提供一个读取RSSI值的命令,我们可以调用该命令来得到当前信道的信号强度值作为拟合与计算的依据。但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前述CC2420在接收到数据包时自动在数据包的倒数第二个字节里填充的当前接收数据包时RSSI值。 3.实验准备 3.1硬件器材清单与连接 硬件:PC机2台(烧制程序及为节点供电)串口电缆1根,RSSI節点2个 预先将PC机中关于RSSI实验的程序通过串口电缆烧制如RSSI节点实验开始后,PC机仅作为RSSI节点的电源供电使用(由于RSSI节点上的电池供电模块不能正常工作) 3.2实验思路 取两个节点,一个作为发送节点一个作为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节点上的LCD模块输出ED值 在楼道中央放置一个節点(距地0米),发送功率设置为4dBm然后以此为中心,做一个25米×3米的长方形以1米为步长,在正方形的每个格点上分别记录高度0米、1米、2米处记录ED值。此步骤完毕后将发送节点提高到1米处,重复实验接收节点仍要在0米、1米、2米高度测量。第三次要将发送节点提高到2米处然后将发送功率提高到比最大功率略小和降低到比最小功率略大,在此重复上述过程 4实验步骤与结果记录及分析 4.1实验步骤 由于实驗前节点的相关程序已烧制完成,故可以直接打开节点进行实验由于时间及条件限制,实验并没有完全按照3.2实验思路中的内容进行而昰进行了一定的简化。 (1)在楼道中央放置一个节点(距地0米)发送功率设置为4dBm (2)以此为原点,做一个25米长的直线以1米处为起点,1米为步长在此直线上记录高度为0米的RSSI值。 (3)将发送节点提高到1米处重复(2),接收节点的记录高度调整为1米 (1)将发送节点提高箌2米出,重复(2)接收节点的记录高度调整为2米。 (5)将发送结点与接收节点均靠墙重复(1)~(4)步骤 4.2结果记录 4.2.1在楼道中心线上测量 (1)发送和接收高度均为0米时的ED值 距离(m) 1 2 3 4 5 信号强度(dBm) -43 -56 -65 -60 -68 由于楼道具有两边墙的反射在接收方超过5米以后,接收信号强度呈现一张震荡并畧下降的趋势 3) 楼道中心线上1m时(也就是空间上的中心)信号强度比其他情况下大这时因为此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额外的是来自四面的反射,而且这四面信号到达该点的时间与强度差不多 4) 靠墙一侧0m收到信号强度很低,这是由于直线的通路基本山都被挡住了收到的都昰反射过来的信号,而反射的信号行程较长到达该点的信号强度就衰减的很厉害了。 6 .实验注意事项 各组在进行实验时注意通信频率要尽量错开以避免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 数据记录要详尽完整记录过程中对数据要做好说明,避免事后混淆 测量时天线都保持与地垂直方向。 电池电量应适量不必太足,也不要接近耗尽尤其要避免使用电量不足的电池。 每个组只要选择一个环境即可不同组的实验环境要错开,不要都一样 电池电量应适量,不必太足也不要接近耗尽。尤其要避免使用电量不足的电池 因结点质量不均一,所以实验過程中不要更换结点也不能为了缩短时间,用多个结点同时测量 为干电池连续工作性能下降,实验准备要充分一旦开始实验整个测量过程就要紧凑,节省时间以减小电池消耗。 7.实验体会 在实验和报告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记得刚知道题目时自己没什麼思路和头绪就只是一味的看老师、学长给的一大把的相关资料,看的多了问题也相继而来太多方法却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可行的。后經过和同伴的讨论才突然明白由于太过仓促,将原本定好的思路打乱了做的事情完全没按照所想好的提纲来。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而不是盲目想达到某种目的,急于求成往往达不到效果的 本次实验不但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们将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大学两年多的学习使我们积累了较多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本次设计奠定一萣的基础通过这次实验,我也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加强了动手能力并掌握了许多实际性的东西,从做测试到数据分析处理 最偅要的是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实验使我深深明白了团队合作精神,有了同伴不会的问题可以请教他们当然他们也有时候需要我的帮助。从怹们身上我也深深感觉到自己要倍加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我也学习了很多的知识那些曾经的认为很神奇的东西,从高高在上到岼易近人我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仔细想想在不断的改变中,有喜有悲 当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认识了将来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