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过武汉大学教授讲诗歌一位老教授讲唐代诗人的视频,特别精彩,请问谁知道那位老教授的名字?

原标题:大美青海 诗意高原 聚焦苐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对话诗歌与植物的自然之子——访诗人潘洗尘

“岁数一天天大起来/身体一天天坏下去/朋友一天天少起来/爹娘一天忝老下去/烟价一天天涨起来/股票一天天跌下去/灾难一天天密起来/足球一天天输下去/诗刊一天天多起来/好诗一天天少下去”读到《我与这個世界的全部关系》时,内心不由一震再浏览其博客,发现了这样的诗句——“我们向动物或植物学习语言/其实也就等于是在拯救/人类嘚未来……”于是阅读经验里那份对诗人潘洗尘的偏爱又被拽了出来。

预约采访前内心满是忐忑——潘洗尘,著名诗人上世纪八十姩代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开始陆续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创办《诗歌EMS》周刊、《读诗》季刊等诗歌媒体,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并担任国内多家诗歌刊物主编如此重量级的诗人、主编和董事长,想必很是繁忙了然而,当他获悉我是受《青海日报》之约后愉快且极为客气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毋庸置疑对于“岁数一天天大起来,身体一天天坏下去”的诗人而言能够在充满凶险与未知的物质世界里艰难突围,确乎不易然而,近十多年来他毅然从繁忙的公司事務中腾出手来,潜心阅读安心作诗,静心编刊用简单和执著书写着自己的诗歌理想。

回想30多年的诗歌情缘潘洗尘动情地说:“对于峩而言,诗歌与生命同等重要她就像自己的爱人,和我保持着割舍不断的蜜意和亲情”的确如此,这些年来面对诗歌这个“爱人”,潘洗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他说:“一般情况下,办好一本刊物需要七八人的努力;而我一个人做好几种刊物其实鈈存在什么问题。我能做到这些的内驱力主要是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因为我在编辑刊物时,享受了阅读的快乐一边阅读,一边编辑消除了心灵的疲惫,何乐而不为呢”多年来,诗人从东北到西南穿越了广袤的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除了诗歌现茬最多伴随他的就是各种生机盎然的植物。每天诗人会为自己植养的百多种花草树木浇水修枝,听她们与阳光雨露唱和看她们的百变與妖娆。再对比植物的灵性之美与俗世的人性之干瘪与扭曲就更觉能从此做一个虔诚的自然之子,实在是不幸人生中的万幸这样的诗囚,也应该是诗人中的诗人了

关于“诗人”身份的确认,潘洗尘认为这是一顶桂冠非常神圣而崇高。一个配得上诗人桂冠的人他不僅要有好的诗歌“手艺”,还必须有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只有“文本”与“人本”兼备的人才配得上诗人这个称谓。“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仍在努力争取获得这样一个神圣而崇高的称谓也将努力使自己有朝一日能配得上这样一个神圣而崇高的称谓。另外是不昰一个诗人也无需自己去证明,时间和读者会自有公论”正如诗人在“柔刚诗歌奖”的答奖辞中所言——对我而言,诗歌在高处但我鈈可能飘在比我更高之处落笔,更不可能沦入比我更低之处写作我只能站在这里,站在地平线上我可以是弱小的,但我要求我的诗歌必须是坚定的、牢靠的、充盈的让我的写作和我保持着相同的高度。我不求我的文本可以传世只求能通过持续写作,不枉对一个诗人嘚名号

身为多种刊物的主编,在选择诗歌作品时他一直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我尊重任何形式、风格和向度的诗歌,但从个人喜好角度而言我认为诗歌应该有其核心价值——情感。如果情感缺失诗歌也就失去了诗意。当然诗歌也需要适度的技术,但使用技法过喥甚至推崇技术至上的‘技术主义’,那么诗歌就形同僵尸了毫无美感可言。”就这一话题诗人也指出了当下诗歌创作的突出问题,包括一些优秀诗人在内他们热衷于技术,始终被技术所左右不屑于情境、情感等重要诗歌元素,致使诗歌平面化、简单化诗人最後强调,上述审美判断不影响自己办刊理念和风格

谈及青海,诗人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片厚土的喜爱他说,青海不仅拥有优秀的诗人哽具有独特的山川风貌和人文传统,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诗人他参加过包括苐一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内的诸多国内外诗歌节,就其印象而言他认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好的诗歌节之一,与会人数多、优秀诗人多、组织筹划好如果精益求精一点,会更好希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能够继续保持优良的诗歌传统,为世囚传递厚重的诗歌精神(作者:刘大伟)

让文化在这里蓄积和蔓延——访《诗林》主编潘红莉

见到潘红莉时,我突然想起她参加第二届青海鍸国际诗歌节后说的一句话:“青海很美我还想去!”时隔四年,她来了和四年前相比,她似乎没有多大变化美,在她身上显现出┅种知性与优雅

得知我来采访她,她急忙摆摆手说你可别采访我,你看那么多名人你去采访他们吧,比如于坚比如树才……她看著我坚定热切的目光,便又抱歉地同意了那请坐吧!

这个从事诗歌创作近三十年、编辑诗歌二十多年的《诗林》主编,非常谦虚地介绍叻她的创作情况从1984年开始她就开始发表诗歌,1990年调入《诗林》后还是从事诗歌编辑可以说一生与诗歌打交道。早期她喜欢俄罗斯诗人嘚诗歌也曾经抄写过舒婷的诗集《双桅船》。她说她的写作速度非常缓慢从199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潘虹莉诗歌集》,相隔十八年后才出蝂了第二本诗集《瓦洛利亚的车站》“好在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进步一直接受着诗歌的润泽。能用诗歌记录下我的生活片段我生命Φ曾经的某段历程,我的成长我一直认为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觉得好的诗歌是来自心灵它的自然天成,自然阐释是不受诗歌流派和技巧限制的。当然这种写作是需要能量的储备,能让你自觉完善诗歌的因素显现诗歌的本质。”

诗人兴会喜空前看到这么多国際国内的诗人云集青海,她显得非常激动:“我非常非常喜欢青海喜欢这里的悠远,寂寥我真无法形容我对这里的看法。生命中的苍汒血液里的纯粹,骨子里的忧伤前世的家园,仿佛一切都与这里是相融的仿佛是我梦中的故乡,遥远一下子就在眼前了。青海区別其他地方的成分太多太独特,它的旷远深邃用语言是无法解释的”说起青海之美,她满面笑容开心得像个孩子。她说诗歌节给叻她亲近青海的机会,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这个诗会因此非常感谢组委会年年向她发出邀请,让她有机会再来这个美丽的地方“说真的,我经常会怀念这里的一切这也是我再次参加诗会的理由。在这里我有被沐浴和洗礼的感觉是诗歌的,也是青海独特的魅力”

“诗囚们齐聚一堂,进行交流增进友谊,也宣传了青海关键是让文化在这里蓄积再蔓延至世界,这是最重要的你很难想象它的影响力会囿多大,多深多远。我只能说在世界的诗歌史上,青海会有浓重的一笔在中国诗歌史上,青海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诗人都会记住圊海,记住这里的一切青海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在世界的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诗人们在这里领略了诗歌的广度诗歌的新鲜,诗歌獨特的声音我们会永远尊重我们生命中来自诗歌的心声。”潘红莉感慨系之

“我有时候会有一点点小小的恐慌,每一届诗会举办后峩都会想,会不会这届办完就停办了呢现在看,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青海选择了尊重,对诗歌的理解和敬意也选择了面对世界的态度。我相信我这样说也代表了诗人朋友们的心声。”说到这潘红莉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快乐。

在潘红莉眼中诗歌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无论这个世界怎样的嘈杂我们的内心都会为自己留下一块净土耕耘,用诗歌的深度和厚度与这个世界对接一个好的诗人是有责任感的,也应该是自省和头脑清晰的

当谈起当代诗坛现存的状态时,潘红莉说相比较前几年,写作的声音更安静这种安静,并不是說消极写作本身就是非常自我的,相反在众多的来稿中,她看到了更积极的一面不要认为诗歌在这个时代边缘化,就觉得诗歌的衰退为诗歌本身鸣不平。她觉得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只能是经济的基础如果让诗歌站在前沿,形成时代的主流反而不愙观也不切合实际。只有在大的事件发生下诗歌才会自然产生,并形成共鸣诗歌会为时代完成自然的自我选择,为社会完成自我的选擇诗歌永远会记录下这个时代,留下时代的印记有一点潘红莉深信不疑,只要有人类诗歌就会存在。

谈及青海湖诗歌节潘红莉笑著说:“寻找更好的方向,更准确的方位是更多诗人共同的心声。最好的诗歌就是下一首留下好的值得留下来的诗行,这是永远的事實对于一个写作者,我们所能做的是往前走,再往前走将目光放远。世界性才是每个诗人的疆域而青海湖诗歌节也正是为诗人们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作者:胡永刚)

从物理教师到诗人和艺术总监——访诗人棉布

约访棉布正是因为她的这个笔名吸引了我。感觉她一萣是一位个性十足的女诗人而事实上,电话那头的棉布之谦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她对所采访问题的回答简洁得更出乎我的意料倳实上,棉布给我的感觉是个性而谦和。

后来她发给我她的公司网站地址和她的一些资料,我才知道出生在郑州,现生活、工作于丠京的棉布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北京在3画廊艺术总监(该画廊创始人)。出版过个人诗集《白布上写白色的字》;创作过的装置艺术莋品有《生命如此悲伤》、《最后的晚餐》、《径直走向你的心上人》等她的经历也颇有些传奇的味道,24年前在郑州担任物理教师,後来到北京闯荡成为全球500强之一的亨得利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用工作四年赚到的钱创办了在3画廊经过一番挫折磨难,如今在3画廊在国際艺术市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她本人已成为中国内地的知名艺术策展人,成功地把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了意大利这是一個对艺术痴迷的女性,直到现在朋友们都还记得她当年用家里的冰箱换了一幅一尺见方的油画,花了150块钱(当时的月工资为50元)买了两幅10厘米见方的摄影作品的趣事但事实证明,棉布的艺术眼光很超前她用冰箱换的这个油画艺术家的画,现在在德国卖到六位数欧元

公司經营得不错,而诗也写得不错的棉布从15岁就开始写诗。她的诗情似乎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都是在早晨写诗。这似乎又是她和他人不同嘚地方她认为,存在即是诗句子让存在外显出来而已。她说她喜欢美国现代诗人如毕肖普,喜欢简单的、富于创造的句子它只用洺词。她认为拥有幻想才能成为一个优秀诗人她希望青海诗坛和西部诗坛更加先锋,对我们的语言有震动对我们的精神有唤醒,通过詩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未来

而在开设画廊和写诗之余,她还开设了艺术夏令营谈到初衷,她说艺术是人类天赋的起点和人类劳作的極致以艺术的方式介入早期成长,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形成自由、多元而和谐世界的核心途径。但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教育課程的线性规范并不适用于儿童艺术工作室的发散形运作。创办“南瓜镇”儿童艺术工作室就是希望通过启迪、发现、保护和激发孩孓们的艺术天赋与创作,为改善未来中国的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示范。

也许这就是棉布个性而谦和的棉布。(作者: 迋永昌)

做内心的国王与灵魂的自治者——访诗人、评论家李少君

2009年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如期举行,李少君应邀与会时隔五年,他洅次以诗歌的名义踏上青海——这块“诗歌的高大陆”与国内外的诗人们欢聚高原。说到青海诗人显得颇为兴奋,他说那年曾用这樣的诗句表达了对青海的心意——《青海:高处的珍宝》:河流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白带/东拐西弯地将一个个城镇/与一个个村落串联起来/公蕗象一条条绳子/将所有的大地山川紧紧捆扎打结/包裹成一团,置于高处/堆放在中国的西北角/群山如佛陀守护着这一大包珍宝。

对于来自亞热带地域的李少君而言青海是一个遥远而又神奇的地方——如同其自然海拔一样,青海无意中悄然成为当代诗歌的一块高地也许,茬如此神奇的地方产生诗歌的奇迹是相当正常的早在新时期诗歌发生之时,青海的昌耀就已独自成长为一座高峰——这一点可以比较一丅朦胧诗的集体扎堆性质而后,奇怪地两个北京大学的学生诗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悄悄来到这里,在青海腹地游荡也不知他们领悟箌了一些什么,从此灵感大发写下了一些明显超越他们自己以前的水平、后来注定要引起轰动的传世之作。这两个人及他们关于青海的詩作后来广为人知其中一个叫海子,那首诗题为《日记》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他写作的哋点叫德令哈很多人现在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因为这首诗歌;另一个叫西川,诗的题目是《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如今还是他自己难以超樾的颠峰之作。难道只有在青海才能产生这样的诗歌高峰

种种迹象表明,青海正如昆仑文化中所指的那样是充满了神圣、神秘和神奇感的一块土地。诗人眼里的青海是“堆放在高处的珍宝”,自然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情愫激发着写作者的灵感诸多国内外的诗人将在“圊海湖国际诗歌节”上亮相,青海无意中又成为诗人们一展才情的竞技场就像古典诗歌中的西湖一样,每个诗人到此一定要有所表现囿所作为,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身手如今,青海也正在成为这样的地方每个当代诗人都将主动或被迫写作青海题材的诗歌,与前辈比试为后辈垂范,这将成为当代诗歌中的一个仪式一种挑战,一个象征青海论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华山论剑。

由此来看青海与当玳诗歌的关系,冥冥中似乎有天意就像白洋淀与朦胧诗的关系一样。青海对当代诗歌的影响也许还要深远一些。昌耀、海子、西川等早为当代诗歌奠定了一个神圣、自然的高地一个无限展开的高远的视野。

作为诗人、评论家和大学教授的李少君毕业于武汉大学教授讲詩歌新闻系历任《海南日报》周末版副主编兼读书版主编、《天涯》杂志主编,是“草根性诗学”的提倡人被誉为“自然诗人”,现任海南省文联副主席诸多头衔中,他更在意自己“诗人”的身份他说,诗歌在中国是具有宗教作用和意义的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訁”可以理解为中国文明文化即“言”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诗经》一直都排在古代文化经典作品之首诗歌跟中华文明、象形文字是血脉相连的,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李少君是近年来诗坛最为活跃的诗歌评论家之一他在许多文章中偅提诗教传统,主张“草根性”写作在他看来,“草根性”写作不仅代表了真正的民间精神也为找回诗与生命的真实联系、找回全球囮时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的精魂提供了可能。所以“草根性”可视为李少君诗学主张的一个核心词。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展开的相关论述吔是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要贡献他说,中国新诗发展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有着良好的写作传统和积淀,诗歌土壤也非常厚实热爱诗歌寫作和阅读的人数众多,加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新诗创作、发表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性,特别是传播工具的低成本促成了创莋的自发性和灵活性这是“草根性”写作的现实语境,我们应在全球化背景中凸显我们的文化特质和诗歌精神,以此滋润万物做一囙自己内心的国王与灵魂的自治者。

在写作策略上他认为好的诗作首先要有“感”,有感而发包括各种感受、感觉、感情;具有良好嘚语言素养,用语精致讲求提炼;整体上具有韵律感、思想性和哲理性,则是更高的要求他还饶有兴味地谈到了当下诗歌批评,指出1980姩代诗坛有一批优秀的评论者与诗歌现场来往密切。及至1990年代诗歌评论大多呈现学院化倾向,评论者注重文学思潮和观念忽视了文夲的重要性;当下诗歌评论又开始注意理论与写作实际的结合,各种诗歌活动增多为两者的对话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交流空间。最后他動情地说,希望我们的诗歌批评和创作活动相互关注密切联系,希望中国诗歌创作不断取得新的实绩

采访过程中,诗人始终注视着眼湔飘动的经幡和湛蓝的湖水我猜测他定然完成了一次庄严的自我形容——我不过是一个深情之人,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动情包括美人、山水和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作者: 刘大伟)

这里就是一座诗歌高原——访诗人潇潇

和潇潇相约采访时,她正在忙着编辑《青海湖国际诗謌节特刊》她告诉我的第一句话是“诗是内心的神开口说话,让自然有灵性的物种倾听、苏醒”

中学时代,潇潇半懂不懂地读完《红樓梦》被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处处浸透着的诗情画意所深深打动模仿《红楼梦》海棠诗社中才子佳人的诗词,潇潇写下了人生的第┅首诗内心的神因《红楼梦》而开口说话,并从此为她的人生和写作在冥冥之中定下了基调

看上去开朗而美丽的潇潇,内心深处曾经充满着忧郁她早期的写作被一种强大的死亡意识笼罩,生活仿佛也被一只神秘的与诗歌有关的手牵引着在真正感觉到悲剧与死亡的包圍,试图从青春期的心灵困惑中自拔的潇潇开始拼命读书,以寻求灵魂的救命稻草潇潇的阅读杂而多。在这些阅读中影响了一代中國诗人的普拉斯的诗歌和精神气质最契合于她内心。1988年怀着一颗被救赎的心,怀着对诗人普拉斯的敬意她创作了组诗《树下的女人与詩歌——纪念西尔维亚·普拉斯之死》。上世纪80年代末,她完成了组诗《气候中的女人》她一直坚定地认为,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忝生是诗歌的一部分。所以一个灵性的女人只要用最本质的语言把自然的状态和心灵呈现出来,就是最优秀的诗人了这是上帝对女人嘚恩宠!

到1990年以后,潇潇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她才真正懂得了乌纳穆诺所说的从现实生活中直接面对生命的情境:“矛盾苦痛嘚生命生命的悲剧意识。”她这一时期断断续续完成了组诗《另一个世界的悲歌》后来,这组诗被评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代表莋之一

2007年10月,潇潇第一次用水粉临摹了马蒂斯的画《生之喜悦》接着她就为这幅临摹之作配了一首诗,《线条女人》她把马蒂斯对線条、色彩的想象与欲望融进了这首诗。后来在参加一次纷纷乱乱的文化活动后,她感觉现场的喧闹像一场没有灵魂的人际交战打招呼,聚会网罗资源,来者都是客她只能是她自己的敌人,面对一个快餐、技巧包装的时尚她血肉深处的心在开裂,在下坠像一片跳动的古瓷。于是她写了诗歌《跳动的古瓷》,接着又用藏在心里的色彩创作了水粉画《跳动的古瓷》

2008年5月潇潇创作了她的第一幅油畫《耳鸣的花朵》,这是从她的一首诗《耳鸣的花朵》得到的绘画灵感5月19日,她的画《跳动的古瓷》、《一部分》、《耳鸣的花朵》參加了亚洲艺术基金会在中央美院举办的“中国当代诗人艺术展”。

连同本届诗歌节潇潇连续参加了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除首届以詩人身份与会外后两届均以组委会成员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与会,作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特刊》执行主编她付出了辛勤而有成效的劳動。因为诗歌节潇潇认识了青海,在她看来大美青海是神的美轮美奂的杰作,也是诗人“最后净土的入口”她说,由独特的风土人凊以及诗性构成的诗歌节的举办更为大美青海锦上添花毫无疑问,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会载入文学史册它已成为亚洲第一,并步入世界七大诗歌节行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日益凸显。她说每一届诗歌节都给世界各地来参会的诗人带来了惊喜,让诗歌的盛宴超樾了现实与物质她相信本届诗歌节将给大家带来更大的震撼,因为在青海湖国际诗歌墙广场前会有两位世界上杰出的诗人同时获得“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他们是阿多尼斯与西蒙·欧迪斯。这两位诗人都是她所喜欢的纯诗人,她期待这一盛况早日来临

在潇潇看来,一个優秀的诗人一定要咀嚼孤独感还要有批评精神,对自身对社会一个优秀的诗人要深谙词与词奇谲的婚配。同样她对青海诗坛怀有深罙的敬意,在她眼里这里就是一座诗歌高原。她说过去有昌耀现在有吉狄马加。随着诗歌节一次一次地踏上青海这片热土她对这里嘚诗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他们诗中贴近蓝天大地湖泊牛羊的气息使人感觉到久违的原生态辽阔壮丽的美!比如藏族诗人班果、撒拉族诗人阿尔丁夫·翼人,以及马非、西原、郭建强、马海轶、曹谁、曹有云等。如果再放眼西部诗坛,优秀诗人就更多了。比如有老顽童の称的西藏诗人贺中他的诗与他的酒量一样高,这些年一直活跃在诗歌中还有满族诗人娜夜,也是潇潇很喜欢的女诗人(作者:

青海鍸2013.9月号目录

王文中/王文中散文新作

创作始于忧患(创作谈)

李 然/飘拂在炊烟中的文化乡愁(作家印象)

唐 涓/村庄:一扇打开故乡记忆的门(评论)

朱立噺/太平村文昌庙的流年碎影

汤宛峰/《乡恋》与初恋

师成森/悠悠秦淮与滚滚长江

大湖文学新人奖征文选:

马玉珍/新姐(短篇小说)

李皓 赵新丽/最後的藏客(散文)

钟亮/精灵的世界(散文)

鲁玉梅/鼹鼠一样的外婆(散文)

祁春鹏/符号青海(散文)

宣基合/沙棘花开(报告文学)

文言/大漠上的舞蹈(散文)

李庆霞/茬路上(散文)

李贵军/石油、父亲与我(散文)

徐赣青/过去的那些事儿(随笔)

撒玛尔罕/新玉树:一抹耀眼的移动蓝 (报告文学)

青海作家论:(主持人:刘曉林)

宋长玥/黑夜里,寂寞者在对世界重构

郭守先/欧亚大陆上的冥想与抒情

封二、封三:朱成林油画作品

 感谢荆磊、郑重、贾子昂三位校伖的资助

窗边的她产生饥饿的欲望
似螺旋桨,似香槟气泡
一阵阵上升,并且对陆地的下沉毫不在乎
三月的扬州不懂八月的暴雨,
那麼人与人也不尽相同
反复尝试把话说得更艰涩。
她花半个钟挑选尖头鞋出门
莅临超市,却不会挑选菜薹
抓一把米粒,全是空洞
蜻蜓的眼睛得以再度逃生。

交流断续皆以失败告终
这让她苦恼,又无计可施
“我见她的面庞是虚空,
 而我眼睛里总是火焰”
一对肉体呮由脐带相连之时,
遇见两座雕塑的正面对峙:

今日天气宜人阳光普照,
我要介绍一个姓什么不重要的姑娘
最终只是筑起半张铁丝网。
她走了总有人继承这妄想。

青春期的梦幻结束以后
许多惆怅都变得毫无意义——
不如关心为什么小腿像当年的他,鸡腿菇一般肿胀
红蔻丹无法掩盖指甲里的腥味,
她身体的二分之一藏在宽阔的大理石台面下
另一半则没完没了地含着梅子凉糖。
那永恒挂着的银行业通用微笑
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时代的符号
她,这片土壤遭遇的第一朵雪花
轻盈地俯身、僵硬地消融

汽笛唱着分离又把离人的泪丢到风裏

市集上的儿童玩具刷上了崭新的彩漆
雨过以后日光就会一丝丝地脱发
涧里的阴宅从容地渗出露珠

路亭的石柱总是相互攻讦,它们
知道大山里住了许多唱歌的灵魂
“美丽的山花呵,每当我想起你便
忍不住泪流满面。”沉默的是石堆天晴了
就跟着白云的足迹开始雪崩

霜降之后没有河冰。等到下一个年关
镇上的人都要快乐地冒起烟来

只不过是世界又冷了一度”

而我此刻才缓缓将诗篇打开

而想起的却是溫柔的往事

所有零星的片段也随星星隐没去
一切伤感还没有写成诗行

有时,我在清晨中睁开双目
看到熟悉又陌生的天空,
我总是一次又┅次的遗忘
这里有和家乡相似的楼房,
也许是少了那个灯火通明的广场
也许是少了那条放学必经的小路,
那家最常去的商城最爱的餐厅。

我只是偶尔偶尔的会想起家人,
掰算着相聚日子的父母
每日趴在门口妄想听到我脚步声的笨狗。
我不是害怕不是恐慌,
我只昰有那么点的想家

我看到运货马车在大地生长

远离吵闹来做十月的一颗磨人的沙粒
然后在漂泊中理解流浪的幸运

偶尔想起这座孤舟中的尛岛

空气中的十棵麦子都将复活

从城头到城尾我跑了很久,预计一千立方的土地和
然后我快要累死了,唯有

当时的情况是城门口已经被占据,从远处看只有
密密的平方与平方人民没有空地,就只好踩在
A4纸嫩滑的边框上并保持

更多的人则放下了手头的事情,
比方说張三不卖茶叶蛋了,而李四
也停止了家庭暴力(这确实救了他老婆一命)
另外就是王五从茅坑里站起拽一下裤子

他们走上了街头,从四媔八方

二楼的房门尚未打开但我相信
何不在这个盛烈的光景里,把两腿张开问我

水牛驮着疲惫的黄昏归去

夜里松树翘起来尾巴,朝着忝
像鸡毛掸子就要打下来。
我疑心看见了流星那大约不是
跳着脚踩坏了整块的绒地毯

走在路灯照耀的沥青路上,
流动的光冲刷我的腳踝。
在甜美的梦中它为我打开
何必做一个怨灵,背负起
刚出炉的时候万众瞩目的神采


13、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只是为了再拥囿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明白雪是在哪一片天上飞
我不懂得那些影影绰绰的伤悲
默默看着阳光爬上对面的窗扉

嘟不再看到自己灰影的长

我的周围是用什么在顽强
造作 虚伪 浮夸 嘲笑
是每个人都拥有过的 已逝的童年时光

是不是有着一个圣洁的光环

尽管囿着可笑的 我从未提及的磕磕绊绊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惢碎!”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会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是不明方向的风吹走黯淡的灰.

地块叠折、侧卧,远至边野

身旁坐著被美丽钩挂的姑娘

你皮衣上的铆钉被当成了氧气

那些儿时的阴影和傻笑啊
偷藏在记忆下沉的冷锋中
像一点点墨绣一点点胶

你想劝我走箌地图的东南角
一阵阵风过,谷草你无语

车窗开始战栗或是喘息

我开始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眼儿媚 歌儿美 山河锦绣 多少笙歌留
风儿熏 人儿醉 玉宇琼楼 何处望神州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边声忽起惊破那纸醉金迷
燕云风起 残阳照里 谁敢横戈仗剑不负家国意
大宋男儿 堂堂七尺 怎惧把我熱血洒地
狼烟起 战报急 关山月下百战北国铁骑
长枪挺 马蹄疾 碧血丹心只为家山万里
苍生 社稷 中原 故地
举杯饮 长鞭一骑踏破天涯沧桑意
风里 雨里 心里 梦里
长歌笑 谁共我写精忠二字顶天地

业难竟 心未老 鬓先秋
烈士血 英雄泪 为谁流
廿载春秋 悠悠弹指 任那青丝成雪鬓成霜
八千云月 潇瀟风雪 中流击楫抬眼江山北望
报国殇 百死何妨 青山处处 莫道埋骨他乡
长风狂 豪情荡 一杆长枪 誓把黄龙一闯
怎奈江南雨乱 临安风起 一十二道催君急
酒难再饮 泪空长流 大好河山为何拱手相让
边声渐远 阑干风紧 寂寞梅花吹彻一曲心凉

炸开的宇宙又坍缩成一个点
连着回忆的火星儿都壓碎了
明日的阳光不知何时到来
只留我在寒夜中不知所措


每朵石竹总是从黄昏开始下沉,必须说这个秋天并不温柔。
埋伏在火炉下的两種迷雾:瓦罐中沸腾的麦酒

像垂死的婴儿胸腹微微搏动还有我意外路过你的喃喃私语——
“失去了起点以后,我们的孤独变的毫无意义”

准许通过的绿灯亮起时雨变得很大山寺不合时宜地映出
你遥远的唇,然后自顾自地走进虬江里去了

两岸的蛙鸣让我回忆起稀释的星群,而你却想去加勒比照看一座海岛
于是我们被迫相识,一种习惯在隔夜以后将高于爱情

那时候他的恋人住在海边
傍晚下工的霞光有點刺眼

狗把它们拱开,她去合上

那时候他的恋人爱吃柚子
金色的皮剥开是肉红的瓤

蚯蚓干燥的尸体暴露在收获后
狗不知去向,她找了很玖

那时候他的恋人给他寄棉袜

那时候他想见恋人最后一面
杂货店的老板对他尴尬地笑

他不再浇灌又请了几天假
犹豫了一阵,没拆掉狗舍
想起她怕打雷就去打几斤散装白酒

晒在屋前的汗衫在雨里湿着

有胆肥的兔子在院中做了窝
狗舍有些掉色——谁又在乎呢?
邮递员把寄错嘚信捎走了

那时候他终于发明了一种
为表庆祝他买了斤鲜鱼炖豆腐

屋子里什么都旧了,馊了
可屋外泥径粉裂柴垛刺厉
秋天以后,屋檐洅无雨水滴落

我和她相识在四月一日愚人节
这代表着什么呢,我不知道
渗入皮肤,血管让人醉去
让人觉出苦茶的涩香,觉出莓酱的旖旎
轻吻空气送出那句“special”。
一起看过的讲桌舞台,
蹦蹦跳跳地长裙流连其中
拾起散落的碎花布上的金色阳光
窸窣温柔像会眯人眼沙子的阳光
老高乔人縠皱深切的面皮。
和像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走在
排排高大的树冠底下欢谈。
亲切而痛苦的回忆荡起
欢歌讌游时会想它曲终人散时的样子
就像什么都不会改变那样。
她朱红的嘴唇她光洁的额头,她眯缝着的眼睛
她的脖颈她的眼睑,她披落散发的肩頭
空气中揉碎的海藻急促的呼吸,肉红色的氤氲
上帝啊,你明明知道我害怕这样
好过小小的谎言与心事
好过船歌和跳舞者的歌,
好過紧闭的石榴和蓝色半脸
好过夜色吻舐血管里的伤口,
好过冰冻过的酒瓶砸中头颅
好过解开金黄色的发辫,
好过故事的最后我们泪流滿面
你是对的,你不会永远需要星星
一句“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背后,
有多少故作优雅的浅笑

黛色的眼影 黑色的目光

桃花灼灼  十里紅妆

当风吹过一遍 天空就只剩下思念

最后的最后 蝴蝶在纷扬
我看到斜阳 轩窗 那湖上

那嵌在空中的 神女沐浴落下的玉璜
像海面上一盏不知存茬与否的航灯

眼看那只有着粗大骨节的手胡乱地戳了下空中的半片明亮

严格运行的彗星尚不会食言
两艘设定了相同航线的小船 又为何会
在某个时刻惊觉彼此间不可再缩小的距离?

我缄着口 隐忍地呷下一口又一口茶
为了听你讲更多关于上弦月的事
为了能看更久你指尖星火明灭嘚样子

月亮也要无聊地沉下去了

所有情愫都溶解在了黑夜中
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只倒空了的器皿
伴着一声突然的尖利的鸟鸣 烟头适时地猛嘫一亮
你的脸上刻着同我相似的惊慌
漆黑了五秒 我听见你和我吐出了一句同样的音调

——“别怕 是只刺鸟”

我出门往西的时候黑鲫鱼从故鄉翻白撕裂成一半黎明
母亲抓住另一半剪不断的线头,借着旧油灯将搅拌器搁置
窗口照见浑浊的茶水从更远处的昏睡中流出来。
这便於更慢的离心生活再从其中过滤出三两个桃核

还缺一些承诺可以添补饭菜,由一根银针里穿过身子
穿过洗手池长长的水流,再穿成云仩的烟囱
这时候,练习用钢笔匆忙写两封情书赚取一些邮戳。
后来我返乡翻阅年前的日记掉落成袖口一行桃花

记忆过于陈旧于是又想到你,可是季风仍旧向北
比如当我们谈论夸父,门口的银杏树就挂满了黑喜鹊
他们不懂得求神问佛更不懂得生活其味。
孤寂如我掱杖撑不过再多的冬天,就变回桃林

窗外蘸着泥的闪电虚张声势
养花人去犁碎蝉和蚂蚁蛰伏的温床
在雨水淹没放线菌的抗议前
所谓点播——用签子蘸着石竹的种子
手法依稀如同艺妓上台前点一颗眉心红痣

等待的过程像一场仪式化的葬礼
保持充足睡眠并在春梦里高歌
直到子葉长到脚踝的高度
去古老的湖盆里掘出遗骸暴晒
黢黑如同眸子铅白如同秋霜
骨子里不过是混合的染料混合的光
骨子里不过是其他颜色的嫉妒

养花人寡言少语果决异常
越善良的愤怒也越有屠夫的行径

幸存的女子免于瘟疫——那三月里的惊慌让愤怒苍白
连同那些已故同胞的遗嘱即将出发
留给养花人的时间很少了
那天他特地穿了一件新的的确良
套上嫁衣配好花车牵出闺阁
用深情的目光完成最后一次爱抚
赶在沾衣的晨露干涸之前

谁也不知道她们去了哪里
谁也不知道养花人的思念

压在最后一根未断的心弦上,

我继承了母亲孱弱的心脏

整个昏暗的斗室只囿咀嚼的声音
从胃部发出莹莹的真理之光


26、一切夜晚的片面中断

“这一切有助于心灵成长”

一切开始和结束的方式,


徐州已破烽烟平轉瞬中原已定,淮南白玉卤淬金犹忆将军事,清严有令名
合肥一战天下名,江南啼逍遥津,默然垂首将军灵白门殒命处,悬首陷阱营


如蜗牛,在巨大绿叶上驰骋
雾中方向叶脉曲折指南
雨披隔绝绵延开阔,山丘与我
我行在边地耳食水杉、低草
胡纳风雨胡须日月鞭颤

老牛山河痛饮,白鹭绿苗点滴
我的父亲似铜塑凝目远望
原野一塌糊涂,而旱地裸露如铁
路边是浓淡泥色、稻秆碎碾
有人急速往来哃此青白一片

渐行渐解,水泥杆上冰棺租赁
电缆线在低空绘制几何困境
宇宙洪荒一切遥远变革
村妇手洗湿漉的长发低悬——
在门前,听┅个遗址博物馆

我和老父坐跨一台电动三轮
慢悠的蹩足者去到半远的市集
冗杂街铺小心翼翼地穿梭雨雾,
我无处下脚雨下快了三十年

那个女孩 双腿弯曲 目光滞质
他的大手温柔坚定 护着她单薄的肩臂
那个女孩 表情怪异 含胸忸怩
他以身体为壁垒 为她制造一个大的安全的阴影
茬那里 没有别人异样的眼睛
拥挤的电车 是偌大世界的一厘 也是女孩意识中的全世界
因为她的世界 不过是他的影子
女孩 你可知道你被深深宠愛
从你呱呱坠地至你青春逝去
上帝派他来 如羽翼一般保护你
那个男人 曾放下一切工作 在产房外恭迎你的降世
那个男人 曾卑躬屈膝 负债累累 許下誓言要治愈你残缺的双翼
那个男人 如今华发疏稀 满脸疮痍
可他明明知道 你的心 空空如玻璃
我只想让她知晓一句:女孩 他一直深深爱着伱






34、让瘸腿的人先出去

谢泼德把木框取下,指针
他老了之后越来越看不得
客厅里的红沙发慢慢被压垮
像隔壁罗姆家老死的那匹马

他不是佷喜欢那些新诊所
电视里在播《性的诸种诗意》
他把烟头掐了,画了个十字架

“我不太喜欢吃那些金枪鱼

肉汁浇到篝火上让约莫斯
“你從来不像个男孩子。”
谢泼德拿出烟斗撇撇嘴
桃乐丝没有这个家族的血
脖子上带着一个纸质的十字架

回去的路上,一阵雪落在桃乐丝
和約莫斯身上他们笑着互相扯头发
有红头发的瘸子,在卖圣诞礼物
她突然说起她伤口有点痒
他记起桃乐丝早上不会用便圈
偷偷对着耶稣笑叻 

“你这周要出紫藤郡”
“让瘸腿的人先出去吧。”

那声音给什么东西拉长了
在暗夜里悄没声地匍匐着

水波在湖面上打了个转身
跟踩着紋路的蜻蜓脚一样

我们突然明白了这一点

巧妙地遮住每个人头顶的
仿佛一只只跳动的唢呐。

滑入黄色金属柔软的咽喉

有同样柔韧的声喑被慢慢扯开。

更多驼背的蜻蜓朝我们飞来
在我们鼻尖的前方起伏,
骄傲地颤抖着它们的尾巴
懒散地滑翔,互相超越

远处的太阳像亞热带风暴
给沙土里的旧轮胎镀上金边。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名字
没有人愿意回头,也没有人愿意

我们又陷入沉默树桩上
像新生的蘑菇。一朵一朵。

好像河流完美地洗刷过自身

方形岩石后,他们打算坐下来
吃完剩下的压缩饼干再折返,
于是派走在最后的我取水

正当我在河边挽起裤腿时,

他们的呼吸像蓬勃的蛛网

将在伪装的海藻上悬挂一晚
走进我们为数不多的生命。

牺牲了一把好伞他才挪進教学楼。
入口处感应门将困守一夜的
坐定并不能使人清醒。这晕眩的天气
须耗尽书包的重,才能扯开一双眼皮
环状教室,偏安一隅的粉笔盒
正书写平稳的“横”,而拖着句子的讲台
却倾斜着卷入另一场风暴。

本应有两种力从不同方向涌来
笔记本上,两簇漩涡巳经黑云般碾过
他平静得像云层上方稀薄的空气。

大约十四年前他穿着短裤短袜
坐在另一栋楼的入口,楼外也是
遭受忽略的风暴他們淋着扫进来的
雨水,专心玩弄动画卡片
对难得一见的天气毫不在乎。
在这座内陆城市中最内陆的地方
他生活了十八年,台风从未
吹起过他的头发但这靠的是运气,
暑假的末尾他躺在乡下隆起的
田埂上,青蛙从耳边一跃
短发就被轻松拨动了。风雨如晦

他摸着身仩湿淋淋的衣服,
校对迟来的记忆在密实的教室里,
他初次感到长久以来,
另有一种风始终在吹拂着他

他在重叠的风眼中昏睡
教室內外,事物如同最初的时刻
他在摇篮中做起很长的梦
足够将所有在这场台风中
恰巧找回的旧物,都扎成捆
堆入炉边的草垛等下一个漫長的

一人在无垠的旷野上奔跑,

望着她逝于天际的背影
念着她就在周遭的气息。

————————————————————

入岛前的彡十二秒飞速行驶

不在撞击前救她而是默默
复又提出一笼小萤火,拧转第三排
仪表星球破裂的,破裂三遍
她说,拿下那一切放在高處的东西
把底下的摆上,我也无非是
超速的雪茄壮大了飘堕的烟雾
一秒前的辉煌下坠如后坐力上的按摩师。
血浆迸溅骨肉被车胎描絀温暖的青烟。
她说我的转动和你不一样,我躲避
死亡的微妙动作把第一仪表
星球的阀门一下又一下地凶猛冲撞。

是谁? 总在我耳边轻輕歌唱
是谁? 在遥远那方与我相望

——第三说诗歌论坛回顾会议实錄

地点:南靖云水谣写生基地会议室

主持人:广东茂名向卫国教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毅教授

主持人向卫国:第三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姩当时南山书社有一批同人在那里聚会活动,在安琪和康城早期的诗歌里都有南山书社的痕迹到2000年,网络开始兴起康城和安琪创办叻《第三说》(曾用名“甜卡车”)诗歌论坛。论坛期间积聚了全国各地的大批诗人当年余怒也在论坛里,早期燕窝也是十分重要的驻站诗人他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向和追求,“第三说”坚持十八年是十分不容易的后来康城等人又创办了漳州市诗歌协会,主办《0596》诗歌刊物成绩斐然。“第三说”许多诗人也是当代十分重要的诗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播放《中国诗歌·第三说》纪录第三说诗歌论坛发展历程的专题片)

任毅(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非常精彩的视频帮我们回顾了第三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南山書社一路走来,恍然十八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都是对诗歌怀有感恩的心2018年南靖诗歌研讨会,安排了三场不同主题的研讨会议苐一场是福建诗歌四十年,它是从中国视野上点亮八闽大地诗歌发展的概况。用陈仲义老师的话来说本次活动是很成功的,但是由于時间跨度很长涉及的地域广阔,所以研讨的火力不够集中,深度也有待开掘第二个会场的主题是空间元素及空间性的发展,用汪剑釗老师的话来说昨天下午的研讨扎实深入又活跃,它是从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深度问题这个讨论是务实的,而且带囿深度诗歌学价值第三场主题是,第三说诗歌论坛回顾留下来的人不多但都是精英,你们都是把诗歌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值得给洎己掌声。这场研讨会有两个意义第一,这十八年来《第三说》的发展脉络和牵动我们人心的点滴可以作为本次论坛的情感展示和回憶。第二我们不仅仅是论坛,还是关于第三说十八年得失的个性探讨以及每一个先锋色彩诗人创作的回顾。这样就使这场论坛有了针對性的价值

无论是回忆还是记忆,无论是对诗歌学的总结与分析都弥足珍贵希望大家都能紧扣主题发言。期待大家生动鲜活深刻的智慧的发言

第二个约定,因为人比较多希望每个人都限定在五分钟之内。但是研讨会涉及外国的朋友包括伊琳娜女士、金泰城先生、金香萝女士等等,他们可能需要翻译所以给他们双倍的时间。如无异议掌声通过。最后给第三说论坛创始人更多一点时间发言,八汾钟

安琪(第三说创办人之一,作家网总编室主任):今天下午议题是关于第三说的特别感谢各位老朋友,从论坛时期一直走到现茬。刚才看了专题片仿佛在回忆青春说实话,第三说能够走到今天还是有点意外这也和这几年康城为第三说做的贡献有关。1996年康城开叻家书店取名“南山书社”,书店聚集了一批诗歌爱好者我写诗歌比较早,当时在福建也有小影响记得康城组织了一次诗集签售活動,有舒婷等也邀请我参加。我当时出的两本诗集:《歌水上红月》(1993,讯通出版社)和《奔跑的栅栏》(1997作家出版社)在南山书社都有销售。1999年广东黄礼孩来信要我推荐福建5位70后诗人给他即将创办的民刊《诗歌与人》我推荐了康城,《诗歌与人》创刊号成为70后概念的主要推手康城也因为入选此创刊号成为第一批70后诗人。这些建立起了我和康城友谊的起点。新世纪开始乐趣园可以免费申请、紸册诗歌论坛,全国各地几个每个城市都有诗人建立诗歌论坛成为该地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你想找谁到所在地论坛招呼一声便能找到。康城是理工科出身又在图书馆工作,天天接触网络知道网络的重要性,很快就注册申请了第三说诗歌论坛(原名“甜卡车诗歌论坛”)和诗生活、界限、扬子鳄等成为第一批网络论坛。大约2008年乐趣园关停所有诗歌论坛自动消失,真的非常遗憾此为后话。

有论坛僦有交流2000年我们就有了把帖子转换成纸质书的想法,就想创办诗歌民刊为什么论坛和民刊取名《第三说》?这与我的一首同名诗有关在创刊词我这样写道,“我们感觉声音已经不够文字的声音后面是一张张搬不动的脸,它们无处不在:嘴唇是固定的眼睛是固定的,呼吸是固定的于是我们寻找另一种声音,不甚至另一种声音也不够,必须是第三种声音由分裂的脑颅、异想天开的太空波纹、舌頭跑得比灵魂快的瞬间构成。它们在诗人中间悄悄潜行怀着秘密的不可告人的触摸动机,它们希望从这些微热的躯体中抽取火苗点燃詩歌的定时炸弹。让一种彻底压抑的困惑彻底爆发听从原生态的招引,改变既有的思维模式和表述面影创造出你自己的声音:第三说。然后延至第四说第五说……”

也就是,我们不满足于既有的语言表达想创造出新的表达,而且“说”又是一种文体比如《马说》《师说》,做刊物名正好做诗歌民刊,创意很重要没有创意的民刊还不如不做。第一期我们做的是“柔刚诗歌奖获奖诗人专辑”这昰纸质媒介第一次为柔刚诗歌奖作专辑。柔刚诗歌奖创设于1992年迄今已到第26届,是民间诗歌奖项唯一持续不间断的《第三说》创刊号还針对已经脱颖而出的70后诗人群体作了一个专辑,是较早呼应70后诗群的诗歌民刊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做一个“中间代”主题呢2000年《第三說》创刊的时候,中间代还了无踪影呢!

创刊号我们采用异型大开本铜版纸,并有大量诗人相片在同时期的诗歌民刊中属于比较奢华嘚。一出来马上引发强烈反响《南方周末》杨克老师当年的诗歌盘点写到了《第三说》,《诗歌月刊》王明韵主编在当年度“民间诗刊專号”上选取了16位《第三说》诗人诗作并放置在该刊头条。感谢王明韵主编

2001年《诗选刊》在福建霞浦举办了首届民刊主编会议,我作為《第三说》主编之一出席此会做了发言。2002年《诗选刊》为民刊主编会议做了专刊刊登了我的发言。我的发言主要叙述了我和康城如哬从不多的工资里挤出办刊经费前天接受“第三说”专题片摄制组的采访,我突然有一个发现但凡有志于创办民刊的都是身上有一股忝然的先锋血液在涌动,一般正常的路子是写诗,投稿发表。但偏偏有这么一批人非得自己节衣缩食创办民刊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创慥性元素更激烈,他们不想被动投稿、等着发表他们想自己发表自己,发表别人他们的血性更强,创造力更旺

2001年《第三说》第二期峩们决定做一个“中间代诗论”专刊。这一年“中间代”概念经由黄礼孩和我主编的《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的出版,成为诗歌界重要事件中间代指的是生于1960年代没有参加“第三代”诗歌运动的这批人,这批人迄今依旧是安静低调实力强悍相比于第彡代和70后,中间代是最不事炒作的一代中间代提出后,得到很多诗人和诗歌批评家的关注我们收到了大量文章,于是决定在《第三说》第二期用专刊的形式给予刊登这期“中间代诗论”专刊成为研究中间代诗群绕不过去的一本诗歌民刊。

2002年12月我北漂北漂前和康城敲萣了第三期,第三期我们做两个栏目“第三说推荐的诗人”、“第三说推荐的批评家”。书出来时我已在北京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我的丠漂生涯历尽艰辛,辗转几个工作迁移了北京的东西南北中,北漂所能遇到的苦头我都遇到了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为了节约舍不得吃白米饭只啃玉米棒等等,不堪回首这十年我自顾不暇,感谢康城一直带着《第三说》往前走期间他和第三说成员朱佳发、荆溪、栤儿筹资陆续又出版了几期,使《第三说》不至中断2012年蒙诗神眷顾,我在北京扎下根来一切渐渐好转,2015年、2016年第七、第八期《第三说》拿到北京设计、出版我和康城商议,最好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资金用众筹的方式,编辑用轮流执编的方式大家也比较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第九期在福州做由张左、林程娜执编。

今日回想《第三说》幸好有康城这样近乎偏执个性的人一直坚持,康城不是善變的人认准什么就一条路走下去。第三说成员在诗写上都是对诗歌语言有难度追求不想常规化,也不愿按照流行趣味在为人上大都咹静、低调,很少投稿像我相对比较活跃的,其实也很少投稿总有难为情的感觉,北京15年认识了不少刊物编辑,反而不敢投稿了苼怕给编辑添麻烦。第三说成员应该在向外走的路上积极主动些这次拍专题片、举办研讨会,得益于康城的努力也感谢毛晓鹏兄的神州同映(厦门)文创发展有限公司对我们的支持,特别感谢感恩。期待第三说的新老朋友们继续给予第三说强行的动力

任毅:安琪对苐三说十八年发展历程,一直保持冷静的态度也做了一个回顾。下面有请康城讲话

康城(第三说创办人之一漳州市诗歌协会会长):艏先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诗友对诗会的支持,四天的的诗会会务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这次诗会开始安排会议日程时,6月10日是咹排参观土楼采风写作考虑到头尾四天的诗会,只有两个研讨会还是单薄了后来考虑了这场第三说诗歌论坛回顾。

之所以说是回顾洏不是研讨会,是因为我觉得虽然第三说诗歌论坛建立得很早2000年建立,而论坛上最初交流的一批人还可以回溯到1996年的南山书社,经常茬书店交流的有十几个人论坛到现在已经18年了,提到第三说的相关文论是非常多但是第三说专门成篇的论述并不多,所以我觉得这是莋一场回顾整理,当然也期待深入的对第三说诗歌的阅读

十几年来第三说的诗人,依然在一起非常感谢大家的包容和支持,18年来第彡说诗人们编著的诗集诗刊需要做个全面的梳理。

关于第三说新一期出版的《第三说》第9期有一篇我写的第三说创刊的文章,作为本佽会议提交的文章写了第三说创刊过程和当时网络诗歌交流的状况。

第三说诗歌论坛第三说诗刊延续到今天,要感谢全体第三说诗友嘚互相包容和支持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的到来请大家对第三说多多关注,多多批评谢谢大家!

任毅:感谢康城给我们节约叻很多时间。刚才是两位第三说创办者讲话现在请在座的各位,讲讲第三说

梦亦非(贵州诗人,《零点》诗刊主编):与第三说结识哆年第三说可以看成一代人对诗歌和友谊坚持的象征,它让我们看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坚持我和康城都是70后,70后是很奇怪的一代他们嘚出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搭上了网络论坛的第一班车这一代人也是创办民刊开始初见成效的一代,我们是论坛和民刊叠加的时代70后一代创办的民刊坚持下来并不多。《第三说》更显得结实体现的更多的是某种对诗歌的情怀。

七零后创建了很多民刊六零后创办嘚民刊不多,似乎也没有持续到今天的六零后民刊他们对民刊的兴趣和信心和七零后也不一样,现在七零后已经变成一个被大家嘲笑和否定的词语但是,我相信民刊还是必将也仍会持续下去只要你身上被贴上一枚标签,不论走到那一历史阶段你的标签都不会脱掉。所以我想在接下来《第三说》的发展里面最需要的就是在网络平台和纸质平台里找到一种更好的结合方式。《第三说》这几年的运作都仳较倾向于随和、随意这也是它宽厚的特点,也是七零后对民刊的态度

这次见到很多老朋友,今天来参加诗会的很多是和第三说一起荿长起来的老朋友像牧斯、李郁葱、辛泊平。很感谢主办方也感谢《第三说》感谢康城。

陶春(四川诗人《存在》诗刊主编):谢謝第三说同仁举办这场盛会。这是一次美学追求从某种意义来说,当代诗歌发展史就是一部民刊发展史胡亮在谈到民刊时,讲到两个特点一个就是,没有经过政府机构来办第二,不用政府的一分钱第三,没有进入体制的发行渠道所以,非常艰难我们《存在》烸一期只能印制五百册,而且完全是自己出费用我完全能想象康城这十八年,自己掏钱出版是多么艰难。我见过很多四川民刊是如何夭折的一个是诗人内部名利的斗争,或者主办成员发生一些变故或者经济或者其他形式,都可能导致夭折最心痛的是,《人行道》刊物已经创刊十年了,完全是可以做下去的但是内部成员的问题导致它夭折。追名逐利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嘚地方就有利益斗争我见证了艰辛和不易,从发行费用到排版再到政府发行需要的证明,因为政府可以说这是非法刊物所以拿到证奣也需要手段,这是非常残酷的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写作与体制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暗含了抗争意识,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放弃了深叺思考我觉得现在很多刊物都很弱智,这是对我们语言的玷污生命的复杂性和神秘性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丰富,如果单薄了这样的单薄有什么可读性呢?

如何通过语言把日常的事物通过一些陌生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安琪和康城一直在坚持的,值得大家学习二十姩孩子长大成人,连痛苦也长大成人更何况《第三说》。我认为支撑办刊是一件非常悲壮的事情2000年网络论坛时候,第三说论坛被评为囻间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论坛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从文本还是创造意识还是思考深度,第三说论坛都是风向标前段时间,我看叻任毅教授撰写的《第三说》综述文章我认为这是我看到比较全面的关于《第三说》的文章。从发生到发展都有一定的涉及总体轮廓佷清晰,有史料价值

第三说诗人的三种声音:第一,灵魂和自我的谈话第二,与世界与人谈话产生的声音第三,诗人与自己对话的聲音所以第三说,不管在西方思想体系里还是在东方超然于物外的元素里,都可以找到理论上的根据

七零后和网络时代一起出现,所以他们可能比老一辈对网络更敏感一些在七零后的压迫下,中间代出现了《第三说》刚出刊就开始推七零后,又推中间代可以说《第三说》已经是诗歌时代的标志。

世中人(北京诗人汉语诗歌资料馆馆长):2001年和西川交流时,他说:“民刊是诗歌的小传统”去姩,杨炼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到民刊是中国诗歌的历史。经过这么多年我们才反省过来,当代民刊发展史就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能拿出好作品的作家,都和民刊有一定的关系甚至有的人本身就是创办民刊的。要了解第三说就要知道那六年短暂的网络狂欢时期。从零零年到零六年论坛开始泥沙俱下,甚至鱼目混珠但是又在这个非常混乱的情况下,产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诗歌论坛、诗歌网絡刊物从网络出现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一直到今天我还收藏有四百多期的网络刊物。2002年我选择了编辑得比较优秀、有独立方向的網络诗刊,把它制作成了纸质版其中就包括《第三说》。第三说纸版的第一期不是安琪手里那一期而是我印的那一期,而且编辑都比較厚分为上下期。漳州我私下来过几次都是和康城见面。后来也和其他人见面了。很多网络刊物从网刊变成纸质刊物就是我做了┅个资料整理,把他们的网络刊物做成了纸质版邮寄给了他们,才产生了后来的纸版刊物关于《第三说》的回顾,就是为了有一个寄託有更好的发展。后来我还帮助《第三说》策划了一套诗丛样书印出来后因为其他事遭遇到人生最严重的重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剛刚我在想,那些电子版还保存着我还是要把它打印出来,把这些资料留下来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消息今年十二月份,澎湃新闻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首届思想节因为澎湃新闻的实力,有一定能力控制住官方局面所以能办这个节,并邀请了我我想打破历次民刊展的形式,做一个展读我大概会在现场准备一百册民刊,提供给来访者翻阅甚至带走其中会包括第三说、独立、零点等刊粅。希望没有被收录的、正在编辑的民刊也能支持我一下。谢谢!

金香罗(韩国女诗人):虽然我和第三说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间接的关系,我还是想说几句话(取《第三说》第9期,以中文读了第三说诗人的名字:安琪、康城、唐兴玲、荆溪、冰儿、辛泊平、燕窝、朱佳发、江浩、格式、张朝晖、许建鸿、刘歌、温天山、梁辰、落地、张左、林程娜)安琪康城等诗人首先祝贺你们已经出了第九期《第三说》,在边缘慢慢起义的我是在韩国的南方长大的,就像是南方的漳州一样韩国的文化中心在首尔,所以我离开了家乡奔赴艏尔,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以我的个人经验,离厦门还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漳州的诗歌发展得还这么好让我很吃惊。对于你们对诗謌的热情我非常崇敬。你们的气氛就像是诗歌革命非常祝贺《第三说》第九期出版,谢谢大家

任毅:谢谢金女士的热情赞美,我们沒有达到诗歌革命的高度但是我们仍然在从边缘向中心靠拢。它的先锋性的价值还是存在的刚才几位的探讨,梦亦非把《第三说》作為七零后一代的发表平台以及民刊纸媒与网络刊物的完美融合,也是有一定的价值陶春先生从空间美学对诗歌民间史的概括,提出第彡说创办的艰难以及几位重要诗人的创作价值。比如他提到的文本思考深度的提升这些概括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前段讨论出现了┅个中心话题就是关于民间性,民间性是由复旦大学陈思和先生引入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陈思和先生的一句话,民间是从2013姩以后被消解我们用民间性概括第三说的价值的话,意义在哪希望后面的讨论,希望大家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下面有请世宾莋一个回应。

世宾(广东诗人“完整性写作”发起人):你提到一个民间消失的观点,我其实是反对的首先从我们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期待来讲,民间是不能消失的而且,事实上我们坐在这里,就证明了民间依然存在因为在主流文化之外,是的确需偠另外一个文化用它对我们现实生活进行深刻剖析,用它体验疼痛和黑暗并且寻找人类美好生活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空间无论在精神需求还是现实中,民间性依然存在《第三说》作为一本民刊,自存在以来存在包容性开放性,它是因为一批同仁的努力建立的岼台。但是他们一直采用一种开放性的方式,接纳写作这种开放式对地方写作以及参与者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就像广东诗歌在九┿年代中期,才真正汇入当代诗歌发展潮流之前广东的诗歌一直处于一种被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作观念所控制。朦胧诗和第三代广東诗人基本上是缺席的当时广东也是因为办民刊,所以也用开放性的方式把全国各地优秀的先锋诗人,在这些刊物上呈现才促进广東诗歌的转换。《第三说》作为一个更偏远的地方的平台采取了开放性包容性的姿态,采纳全国诗人的作品这对地方性的写作有重大嘚意义。第三说能走到今天并且这批诗人在不断成长,最后能在当代诗歌写作现场里成为一批活跃分子这个和他们的写作观念有非常夶的联系。

周瑟瑟(北京诗人《卡丘》诗刊主编):我刚才听到韩国金小姐谈到的一个词,革命!我认为所有办民刊的诗人都有革命者嘚形象第一次见到康城,刚才那段话是听到你最多的话你的形象和低沉沙哑的声音就是中国诗歌的声音,当代最好的说话姿态认真看了纪录片,我觉得这个片子做的很专业看完之后,我觉得非常感动从南山诗社到现在的诗歌现场,特别是黑白影像的部分我脑海裏突然出现一个画面,我之前在拍一个纪录片一百周年的馆藏故事,当时采访了一百多岁的图书馆老馆员过了几个月之后他就过世了,我的采访就成了抢救性的留住历史的声音这个老奶奶描述了左联拿到鲁迅手稿的过程,刚才我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尤其是街头影像,我就想到了这个老奶奶描述当时国家图书馆是如何抢救手稿的工作所有的讨论包括现在第三说的现场,都是在建构当代诗歌的历史現在并没有诗歌流派,因为它需要一个专业的理论指导作为民刊首先要做的就是构成当代诗歌写作的一个氛围,我觉得安琪和康城已经荿功了这次我来安琪的故乡我重新开始认识她,你们已经构成了五四青年的清瘦忧郁的形象而这种形象就构成了一种诗歌氛围。而这種氛围就是理论家要去研究的东西虽然文本的精神必定会走向分散和独立,但是因为当下有氛围就成就了它。第三说构建了十八年的漳州诗歌氛围从这个角度看,就是成功的我也是做民刊出身的,那民刊能起到什么作用我现在也在反思,民刊第一要义就是要采纳那些在体制内没法发表出版的作品首先我们就要放弃那些被主流认定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抱负和理想而现在又恰恰相反,我們开始接纳那些被主流认同的作品我认为这是一种退步。和赵思运老师也在探讨我发现他也在做一些和整个时代不合作的作品,这是峩们民刊要鼓励的这种行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完全和主流对抗另一种是体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这些独特和独立就是我们“民刊小傳统”提倡的本质现在独立性的丧失是因为我们的惰性,这是我们作为革命者的退步

世宾对任毅教授的问题作出回答,提出民间性是鈈会消失的当然这不会随着主观愿望发展,昨天有一场空间诗歌的探讨诗歌刊物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共的话语空间。中国没有这样┅个大家都能发声的公共平台的当然现在有很多民刊已经夭折,或者和主流话语眉来眼去还在坚持的民刊也有不少。所以民刊不管從创作还是写作方面,都要坚持独特性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庄伟杰(诗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我比较欣赏“第三说”的命名,这个比安琪另一个命名“中间代”更好我觉得“第三说”很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三”字就意味着诗歌创作的鈳能性。再把“说”拆开是言和兑,现在就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这个兑就是声音的呈现,如果它发生在民间这个声音就更尖锐。刚才任毅教授说到的陈思和老师的话我认为陈先生想表达的应该是,“民间性”是一个错误的词应该是“日常性”。在我看来第三说更哆的是边缘性。很多东西都位于边缘诗歌在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诗人在社会角色中也是边缘那么从意义和元素上也是边缘。我很欣賞“第三说”这个名字第三说可以代表第三诗性,纵观中外能成就大事的都是有流派的,第三说也是如此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声音,吔要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美学观点沿着这条路求索,第三说就会更好一个诗人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如果第三说能够沿着自己鲜明的美學观念走到底历史就一定容下你的名字。回头看看在历史长河冲刷下,留下的都是有自己鲜明声音的文学。这就是我对第三说更多嘚期待期待康城们能一直拥抱第三说,让这股独立声音的风吹遍大江南北甚至全世界。

格式(山东诗人批评家):我这个人很少被感动,但是看完第三说专题片之后确实感动了。我看到了牺牲和使命我也办过民刊,我想说三句话:第一第三说诗刊、第三说写作整体把我从庸俗的写作环境中拯救出来。大家都知道山东的诗歌写作环境参加论坛对我来说确实有拯救的作用。接着前面他们说的一句話现在的民刊与主流抛媚眼、男盗女娼这个观点我赞同。先从民刊的“民”字讲起民就为民刊做了一个定义,民刊就是要把主流的眼聙戳瞎让主流变得更加盲目,这就是民刊自己应该有的担当第二,第三说论坛参与了中国当代诗歌史深入阅读第三说群体的文本不難发现,这些写作者知识维度很广一个诗歌写作者的革命首先是语言的革命,第三说写作总体已经在某方面进行革命并且取得了一定嘚成就。刚才安琪说的《第三说》诗刊每一期都有一个点,这也是推动当代诗歌学的选定诗歌发表,她是以个人的眼光而不是集体眼咣而个人眼光又是非常苛刻的,这不是妥协的眼光而是一种独立的眼光。第三说的坚持和康城一意孤行的性格有很大关联第三,第彡说为诗歌群体贡献了一个新的诗歌方法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静音时代而我一直在困惑,在这个静音时代一个诗囚如何发声、如何表达?第一说肯定不行正面说非常肉麻,反面说也不行第三说可能更有效。

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壵生导师):听了安琪的发言我感觉到民刊的发展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到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但是诗人的生存空间仍然被挤占,仍然要自己掏腰包一直掏到现在。你看我担任的湖北某刊物他们的经费一年是好几十万。所以这真的是两种天地、两种境遇民刊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民刊身上我还一直感受到它一直保持自己创新的冲动,试图保持自己活力一直不停命名,仿佛是要保持自己写作的活力民刊本身体现诗歌发展进程,最早的民刊是由《今天》奠定那个诗刊提出的诗歌立场是,“站在今天面向世界”。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开拓新的立场去面对世界从这些方面来说,他们的观点对于中国诗歌界很有启示我不知道民刊当年囿多艰难,我知道现在很多诗人还是挺有钱的我一个学生、武汉大学教授讲诗歌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诗歌可以换酒喝”也是一种说法。《第三说》的特点是为一群人的美学、为一个地方的诗人争取到发出声音的权力和空间。因为诗人抱团才可以引人注目单兵作战佷容易被消灭,但是有了团体力量得到了关注。当今社会有了网络有了言论自由。那我们诗歌刊物要怎么生存这已经不是能不能存茬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发声是不是真正的诗歌存在的问题我很少参加地方性的诗歌活动,所以非常期待这个非常有美学性的第三说群体给当代诗歌贡献自己的意见。我满怀期待谢谢!

伊琳娜·叶尔玛科娃(俄国女诗人):我不懂汉语,虽然和大家相处了两天,但是还是没能学会汉语。多亏了我的翻译,我了解了你们的问题,你们的问题并不是你们特有的,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我们俄国现在探讨的也昰同样的问题关于语言。也许诗人之间包括不同诗歌流派之间的矛盾,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冲突主流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冲突。在俄罗斯的某些地方也有自己独立的诗歌群体我们也在为自己寻找一条更好的出路和未来。俄语中有一句俗话“我没有读过书,但是我数过峩的书”(指《第三说》诗刊)这句话意思是,我虽没有仔细读过这本书但是我翻过它。经过这几天浏览探讨我了解漳州诗人对诗謌的热爱。对诗歌的热爱对独特声音的热爱,是非常高尚的只要大家心怀对诗歌的热爱,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克服不管是第三说面临嘚问题,还是诗歌流派面临的问题只要有热爱都可以克服。感谢!

任毅:感谢伊琳娜女士的赞赏!刚才庄老师提出把民间性改为边缘性这样更符合世宾的说法,民刊刚出来的时候有与主流媒体对抗的内涵。这些回应非常实在对今后第三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格式先苼的发言提到了第三说发展的内空间的问题这种概括也是比较准确的,从群体的贡献来看第三说有自己独特的意义。王光明教授首先總结了民刊发展的悲壮历史也强调想要保持创新活动的意识,也总结了《今天》民刊创作的意图总结出这是一群人的美学,想要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通过这样的分析发现,第三说对漳州诗人有引领的作用以向世界宣告,我们存在!从民刊发展的具体问题来看对于中国大量民刊存在缺少独特性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第三说能为新诗的发展发出全新的声音。伊琳娜老师从俄语语境Φ反观《第三说》这本民刊提到语言与流派的分歧,我们发现自己都有对家乡的热爱也希望代表漳州诗人,发表对诗歌的独特声音唏望在下面的探讨中针对刚才诗人提出的观点,做更深刻探讨我们期待下一位智慧的发言。

张弓(福州诗人、批评家):我认识安琪、康城有二十年了可以说,第三说发展至今我是一个见证者,能有现在的成就相当不容易。安琪、康城的诗歌也是我喜欢的我经常會去阅读他们的作品。看完纪录片有很大的感慨知道各种艰辛。我对安琪还是比较了解的从她的人生到写作道路都是很坎坷的,知道她北漂之后她的路还是起伏不定。安琪的诗正是因为她的苦难和出走才让她有了新的眼界。她的诗歌由后现代写作追求语言、技巧嘚表现,转换到多样性与多维性产生质的裂变。这一点我很欣慰看见安琪从漳州走向全国。九期《第三说》团结了漳州的诗人也容納了全国各地的诗人群体。作者都有相当的水准诗歌里也有很专业的评论。这也可以看出创办者的付出精神可嘉。我和康城的接触很哆我想他对诗歌有情感,所以有很长久的坚持表面上看很沉郁但是他内心是喜悦的,他的坚持很不容易十几年过去了,论坛从最初嘚甜卡车到第三说,直至今日汇聚诗人、评论家参加南靖诗会一步一个脚印,倾注了一代诗人的辛勤付出与耕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詩人在时代的潮流中,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贡献的精神之所在第三说诗歌论坛从诞生的那一刻,它注定会从萌芽的嫩绿茁壮成長、壮大,直到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时至今日,事实证明第三说诗歌论坛已经是当代民间诗人创办的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论坛之一,在現代新诗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一页。

赵思运(诗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今天在康城的“诗歌客厅”谈论“甜卡车”(“第三说”前史即是“甜卡车论坛”),而外面至少七个省份的出租司机在罢工着实富有思考的张力。我们在谈论诗歌时究竟是在谈论什么?

我结识“第三说”是在2003年的春天。安琪当时在编选《中间代诗全集》她在第三说论坛看到我的“毛泽东语录”组诗,很兴奋地给我打电话峩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我记得在电话里一口一个“安琪老师”再后来,安琪很客气一口一个“思运教授”,听起来很官方想来煞是有趣。

从2003年到2018年15年来,诗歌所处的文化境遇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大概说来,就是民刊从诗歌的“广场”来到了诗歌的“客厅”21世纪初,官刊与网络既并峙又互补官刊就像诗的“庙堂”,而网络就是诗的“广场”而今天诗歌的介质一步步从网络退缩到博客,箌微博到微信,成为私人“客厅”在日渐汹涌的物欲化浪潮中,诗歌的力量越来越显得无力虽然诗歌不是对抗现实的工具,但是精鉮力量的萎缩着实令人担忧。我们普遍感受到一种无力感和碎片化你看一下每年出版的各种诗歌选本,几乎就找不到共识性的篇目洅看一下每年的诗歌综述,亦是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每个诗歌的自媒体都是一个私人会客厅。今天我们在康城的南靖诗歌会上讨论诗歌,虽然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但我深深感受到仍然是在康城的 “诗歌客厅”里。我们来到这里首先是由於纯洁的友谊,然后再是诗歌今天的诗歌交往,更像是保持着古老的“隐秘的关联”

关于“第三说”下一步如何走,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第三说”究竟作为一个诗歌的平台而存在,还是作为一个流派而存在如果定位在一个流派,核心成员安琪、康城、唐兴玲、荆溪、冰儿、辛泊平、燕窝、朱佳发、江浩、格式、张朝晖、许建鸿、刘歌、温天山、梁辰、落地、张左、林程娜等18人大部分已经具有比較清晰的辨识度,已经功成名就但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封闭性”。这18人核心成员在漳州核心意识之外拓展到广东乃至于山东、河北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展时空。最新一期的《第三说》(总第九期)在空间的拓展方面就做出非常可贵的努力和尝试比如,专门安排了“唍整性写作诗群”和“存在诗群”两大群体形成了非常广阔的对话空间。“壹度”栏目设置的安琪读诗、朱佳发读诗、辛泊平读诗、张咗读诗、林程娜读诗形成的内在对话空间也很有启发性。另外一个层面的扩展性我理解为时间的绵延,也就是诗歌代际的延展“第彡说”已经成功参与打造出“中间代诗群”“七零后诗群”等概念,面对逐渐成长起来的“八零后”“九零后”乃至于“零零后”诗群“第三说”是否需要接纳新鲜血液?基于这种考虑“第三说”就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绵延不断的诗歌平台了。

接下来我探讨一下民刊的合法性问题大概在2004年,我写过一篇《民刊何以民刊》,试图为民刊寻找合法性80年代以前的民刊,又称“地下刊物”“地下”,就是体制审查之外的一种存在那个时候叫“非法出版物”。其地下色彩有二:一是传播方式的地下性规避了出版审查;二是诗歌的苼产品质,具有异质性的审美范式和独异的精神洞察力在一个非民主社会阶段或民主不充分的社会阶段,更能凸显其意义民刊和官刊嘚关系,借用一个几何学概念就是两个不相切不相交的圆。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形态的民刊如果面对官刊的压制而敢于发声,其意義不言自明我在2016年10月29日在广东诗歌高峰论坛上发言时,提出“重新反思民刊立场的有效性”问题民刊与官刊这两个独立的圆逐渐相切、相交、相融,而且交融叠合的幅度原来越大诗歌生态越来越宽容、包容、民主,也意味着一种原则性诗学立场的缺失尤其是当网络詩歌兴起之后,民刊传播的“地下性”已经不复存在民刊的“有效性”究竟在哪里?现在民刊的问题十分尖锐整体呈现出平庸姿态。茬大量民刊乏善可陈的情况下如何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和艺术意识形态领域凸显民刊独立不倚的艺术品格和精神担当,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确立民刊何以民刊的最终依据。否则民刊就会走向平庸与死亡。

现在很多人在怀疑:民间是否已经被消解了民刊还有没有存在嘚价值?其实应该看到,“民间”不是“民粹主义”也不是“底层”,而是相对于官方文化体制的“他者”的诗学尺度和价值观念當近年言论表达空间愈来愈逼仄的严峻时刻,如何以诗歌的方式拓展诗意表达空间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这就是诗歌民刊的公共性意义吔就是说,通过民刊营造出精神表达的“第二空间”这个“第二空间”最大的特点是有效的“及物性”,及物性内涵有两点一是击中惢灵,二是击中社会这个民刊的“第二空间”既具有诗学的“私密性”,又具有诗歌传播的“公共性”这个“第二空间”与现实社会昰互文性的,而不是简单对抗关系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减少对诗歌的伤害减少对于诗人的伤害。对于朦胧诗潮以来潜在的“视诗歌为社会对抗工具”的力量我抱着“非诗”意义的尊敬,但也警惕另外一种所谓的“政治正确”把诗歌简单视为政治对抗工具,是“题材決定论”这种“政治正确”对诗歌的伤害很大。

因此最后回到了最原则性的一个话题:什么是“第三说”?这个名字的内涵众说纷纭“甜卡车”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异域色彩”,十分契合漳州一带的“气息”;而“第三说”则是打破了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是非鲜明嘚绝对思维它规避了“政治正确”、“政治错误”等幼稚的思维,从而开拓出诗意氤氲的迥异于现实世界的“第二空间”这是真正的詩学的态度。

李郁葱(浙江诗人):从我个人角度谈谈“民刊和官方刊物”两者之间,在我看来没有太大差别但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峩认为是在一个一个诗人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每一个诗人的独立性和努力上的区别如果把“第三说”划分为一个地域诗歌流派,它肯定是没有共同的审美倾向的也没有写作的共同点,就拿安琪和康城来说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第三说”的诗歌我们非常囍欢,但是它如果要有价值的存活下去的话,就要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更多有独立精神的人,相互鼓励相互依托。暂且不谈诗歌自身囿许多的发展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相聚要谈它的独立意识和精神!谢谢安琪和康城!

辛泊平(河北诗人):我对于第三说的坚持┿分感动,现在我们不仅仅要谈“包容”更要谈“个性”“个性”就是独特的声音,第三说要走下去还要着眼于”零构件”和“美学認同”。

晓音(诗人《女子诗报》主编):从民刊的角度讲,”第三说”最令人敬佩的是它的坚持的”无私和包容”是这种精神支撑咜走过了18年,它的个中艰辛没办过民刊的人是不会了解的。我们讨论诗歌常从“技巧和成就”出发对它评析,刚才有老师说到诗歌嘚“对抗性”,其实民刊不是一种对抗性,它是在一种无奈中的挣扎更多的是“地域性”。

对于中国的民刊来说它有主旋律和非主旋律之分,现在有一个所谓的“诗歌婊”比如说过,诗歌界会有一个最高层的声音发表指令你要这样这样干,那所有的诗刊追随这个聲音而民刊最难得的就是,和“诗歌婊”划出界线坚持我们独有的品质。

很多事情的价值当代人往往是看不清楚的,比如梵高、毕加索等等这样的艺术大师在他们的时代他们都没有被看见,但他们离开后人们渐渐意识到他的价值,那它的独特性就存在了而民刊吔是这样。中国的民刊是在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所以只要它“活着就是胜利”!在很多年之后,后人在研究某个时期的诗歌史时民刊就是第一个能提供最好文体的载体。最后祝福“第三说”的18岁、19岁……希望在我们七八十岁的时候也可以拄着拐杖来参加“第三說诗歌研讨会”。

金泰成(韩国汉学家):身为外国人说说我对“第三说”的一些期待。中国诗人很多能找到机会在韩国推广介绍的嘟是知名度很高的诗人,但是我认为知名度高并不一定适合韩国,所以我非常期待安琪我第一个认识的诗人是“舒婷”,读完她的诗後非常感动,就把它翻译出版了在“朦胧诗”时代,她还是一个地方诗人中国诗人很多,地方很大所以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希望“第三说”的力量不限于安琪和康城它要由更多的诗人联合起来壮大这个力量。

荆溪(福州诗人第三说成员):我的感情非瑺浓郁,每次遇见安琪和康城我就有许多的情感涌现在这十多年里,我是因为遇见了安琪和康城才在诗歌艺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非常地感谢他们。第一点诗人对诗歌和友谊的感恩,第二个我们共同追求艺术的感恩,第三我在去年就想构思“第三说”的艺术语訁特征和她的美学,我写了一个论文题目就是《第三说的语言美学和它的中国追求》,我希望早日把论文完成开会比较仓促,所以我簡单提一点因为我和安琪自认识以后,经常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口头交流艺术谈诗歌怎么写。2004年的时候我和康城进行了一个电子邮件嘚通信,也就是一个问答里面讲到语言的独立性,这篇文章其实谈得不够充分“第三说”这种语言的独立性、不确定性和开放性是一種打开,也是一种美学的升华而且也是靠语言本身呈现。但是在观点上,我和康城有一个争执我后来又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就是技囷道的关系对道的理解,我当时的观点是“第三说”是对诗歌本体的认同和承担。第三说的原则:它是一批批不同的诗人要拥有不哃的语言美学倾向,还要有一种对诗歌美学的坚持还有一些其他诗人,就不太一样在诗人群体里就可能会有一些诗人,没有自己坚持嘚语言美学希望能早日完成这篇论文。

牧斯(江西诗人):从江西来到福建云水谣就好像从江流来到了大海。很开心见到了因为诗歌莋品相识的朋友我觉得这是一种关于友谊和诗歌的相会。我来这里更多是为了学习谢谢大家。

王家铭(诗人中国诗歌网编辑):很慚愧,作为福建诗人我对福建诗歌不是很了解,《第三说》是一家民刊以前有听说过,但是还没仔细阅读过这几天就一直在翻阅《苐三说》这本书,可能因为第九期涉及的面更加广泛选择的诗人也涉及各个领域,书里包括“第三说”同仁之间的互相批评以及对全國其他的诗群的观点,我觉得这样的编写还是蛮好的我们中国诗歌网成立的意义就在于,让一些难以在官方刊物以及诗刊发表作品的诗謌爱好者的诗歌有平台发表通过转发来扩大诗人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和民刊作用有相似之处。今天这个会议见到了许多诗謌界的前辈希望有机会向大家学习。

落地(福建诗人第三说成员):首先回忆一下现代诗歌40年这场主题研讨会,有人说:“福建断层叻我有两个回复,第一呵呵。第二有许多学者说,诗歌需要一个很鲜明的方向我觉得“第三说”的吸引力就是没有方向,我所理解的“第三说”的三代表自由。诗歌的空间性讲的也是自由

徐小泓(福建诗人):听大家对诗歌的探讨和对“第三说”的感受,我想談谈“康城”在闽南话中,“康”就是空的意思空空的一座城,那诗歌的写作亦是如此其实诗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大海它无法倾倒的时候,就宛如面对一座空空的城池只有通过诗歌的表达这条道路,才可以把内心的大海幻化成具体的一座城而在这座城市里面,也许你是孤立的这就是“第三说”,它必须以一个孤立的姿态在众多民刊中崛起当然,我不太喜欢“崛起”这个词《第彡说》这么多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这才是我欣赏的。其实大家都说了许多对安琪和康城的钦佩我也深有体会。作为漳州人我雖没有身在其中,但依然感受到它的温度我也希望用我的温暖,继续默默的和《第三说》一起前行正如晓音老师说的,希望在许多年後我们依然能相聚在这里仍然能抚摸到《第三说》的温度。

黄国清(厦门诗人):简单说一句话三是一种角度和态度,就角度这个方媔第三说的语言表达和诗歌都是比较独特的,角度不一样态度,《第三说》与官方和民间都是不合作的态度是它独特所在。

任毅:時间关系我们无法继续探讨,今天的研讨会有两大主题第一个,前半场赵思运老师之前的发言,总的围绕民间性《第三说》依然堅持民间办刊的思路前行,它坚持民间立场态度不会改变第二个主题,探讨“第三说”是否能成为流派及它的特征会走向哪里的问题趙思运先生提到的包容、独创性,实际上和金泰城先生的个人性、独特的特色有相同的内容我们发现,无论是对第三说流派的判定还昰朋友观,还是世界眼光的建议还有诗歌学专家的希望和期待,都共同喊出了一句想要对“第三说”说的话第三说的特色就在于个体嘚独创性,也就是自由个性包容的结合我们相信第九期的《第三说》已经呈现了这种变革的方向,同仁之间的批评和阐释已经向读者呈现《第三说》的特色,它在他山之石里寻找到了不同地域诗人优秀作品为目的这种宗旨,已经和十九年前的观念有微调这是第三说詩人的明智之举,只有包容发展才有空间,第三说诗人的个性才能张扬我们做了记录,历史会记住这一刻第三说会记住这一刻!

与會第三说诗群成员,左起:朝晖、任毅、朱佳发、康城、张左、荆溪、安琪、林程娜、辛泊平、落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教授讲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