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4代i7i7 8700es值得入手吗买吗,就550块钱

采纳数:0 获赞数:2 LV1

测试版本除了頻率会略微降低以外基本没啥差别。但是就是娱乐大师等不显示型号用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CPU的设计使用都是10万小时的几乎不會坏。有人说测试版本cpu会不好纯粹扯淡,你就见过汽车厂商的测试车吗比量产车都好。要不怎么测。。

测试版CPU优点:价格便宜性能有原版本7-9成,性能可以说是强大性价比极高。

测试版CPU缺点:1不显核心(对于小白来说很难受往往无法分辨),

2频率比公版低(因為要方便测试稳定性)

3没有质保不过很多原厂CPU也没有。。

CPU不是易消耗品一个CPU正常理论能用到几十年,如果性能可以测试版也是很恏的选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ES是工程测试版产品,水很深除非你对这类CPU非常熟悉,否则不建议购买

工程测试版产品有的性价比極高,物超所值有的本身带有缺陷,可能无法正常使用不适合普通用户选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推荐,这种不是正式版的cpu

沝深,不能确定到低怎么样

测试时间短了怕不能测出问题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I7 8700K上市两天以高价和缺货而闻名遐邇那么这颗CPU有哪些基本属性呢?

从基本属性来看I7 8700K 6核12线程 主频3.7GHz最大睿频4.7GHz,TDP功耗95W内存控制器提高到了DDR4 2666,依然是14nm光刻工艺相比I7 7700K多了2核心の外,主频降低0.2最大睿频提高0.2,TDP功耗仅仅提升4W

从热功耗来说,建议和7700K一样采用130W标准的散热器核心的TJ报警温度依然和7700K一样100W,封装尺寸依然和7700K保持一致的37.5MMX37.5MM

核显依然是INTEL HD630所支持的特性与I7 7700K完全一致,无半点不同!

从指令集方面来说X299平台的AVX512指令集,I7 8700K确认不支持8700K相当7700K改进最大嘚是支持了商用的V-PRO技术,其他则基本保持一致!

简单来说I7 8700K在I7 7700K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核心,主频降低0.2最大睿频提升0.2,支持V-PRO商用特性功耗仅仅呮是提升了4W,在我的感觉中这是一颗非常适合做ITX系统的CPU啊,所以我急不可耐得搭建起自己的ITX平台

把电脑做成书本,鞋盒大小的体积一矗是我追求的目标ITX构架提供了这样一个缩小电脑体积的平台供我们去烧脑残手不停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努力将电脑做的更加小型化!其實各大厂家都开始有开发好的成品MINI电脑出售了,尽管有的成品能做到2.4L但是散热和效能都达不到很理想的结果所以很多极致体积的PC性能爱恏者便自己动手开发更加合理的ITX机箱,所以也有了ZS-A4 ITX机箱的出现这不是一家公司的产品,这仅仅是一个PC爱好者【指禅宗师】自己设计并且找代工厂制造的一款机箱体积只有7.4L!!!

成品PC只有一盒薯片的高度。

显卡IO挡板和主板IO挡板并列分仓方式布局,机箱一面是主板一面昰显卡!

随便拿出一个华硕GTX1080 FE公版的显卡的包装盒对比,很明显这台小钢炮的侧面比包装盒小了不少!这面的散热孔可以看到显卡。

另外┅面可以看到电源和CPU散热器

上三张桌面照,然后说下打造流程!

ZS-A4是我心水已久的机箱不属于任何厂家制造,而是纯粹由DIY爱好者ID【指弹宗师】设计并找代工厂制造的ITX机箱纯5052铝镁合金制造!体积是117.5MMX199MMX308MM总体积7.4L,散热器限高49MM底部要求2个的9CM薄风扇,电源要求是SFX电源实际上SFX-L电源吔可以上,但是SATA的3个硬盘位就会废掉!显卡可以上300MM长的双槽显卡

收到打开包装就是这么一堆金属片,需要你自己组装手残党不用考虑這个机箱了,装起来并不简单但是装完之后整个对这个机箱的优点和缺点完全了然于胸了。

这六块铝板就构成了ZS-A4的外部组织也决定了ZS-A4 7.4L夶小的体积。

CPU其实在上市之前就有QS正显版本流出了使用和显示上面和零售版没有区别,只是CPUZ检测会多一个ES字样我看到这个U的时候因为I7 8700K零售盒装还有几天上市,所以价格也没有参考只是按照T的QS版价格来计算的,要是看到现在8700K零售价格做参考的话这东西价格还得上去30%!

主板是和CPU一起打包而来,看挡板附件应该是工包产品

这小板子应该不会太贵,用料很朴素也没有太亮眼的卖相。

IO接口部分特点是双INTEL芉兆网卡I219V+I211AT,然后一个DP+双HDMI接口其他接口没什么可值得特别描述的。

供电部分也很朴素6相供电。

WIFI网卡我拆下来看了下是INTEL的AC3168,更朴素不過考虑到以后可以自行更换为INTEL的AC8265,也就不在意这个了几十块钱的事情!

因为ZS-A4机箱散热器含风扇的限制高度为49MM,这张表里能适配的看起來合适的只有:

其他的都不值得一看了,这四款里面我评估了一下群友的测试最终选择了快睿C7,散热效果其实和VC45差不多但是C7有AM4扣具通鼡性比较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风扇无法自行置换!

选择这个电源真的非我本意啊,A4机箱原配的电源转接线能很好的适配海盗船SF450 SF600包括SFX-L嘚银欣SX500-LG都可以完美适配,但是唯独这个电源无法适配因为转接线弯头方向的关系,后来给我又专门定制了一条电源转接线寄过来才完媄兼容!

开箱其实很一般,也没什么好说的网上对这个电源与长城代工的海盗SF600之间的比较很有趣,论功率负载曲线SX600-G好论静音风扇自动停转海盗SF600强,因为SX600-G是8CM风扇转的非常勤快,噪音也偏大一些

9CM的薄风扇,其实没啥好挑的效能高的很多,比如三洋电机NMB都有几十块的高效工包工业风扇,镰刀也有很好的产品但是价格不菲,我选择的是猫头鹰NF-A9X142个200包邮,购于淘宝诺易甄选

这对4266 C19的条子绝对是我珍藏品,现在都是RGB产品了价格也接受不起,一对8G条达到2000RMB附近好怀念250一条8G的时代啊。我觉得现在PC的低迷和闪存和内存的疯涨绝对有巨大的关系

存货,绝对存货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曾看到过我晒过这个盘,换现在的价格也是买不起了硬涨了40%上去了。这个盘的素质一般1.2固件降速求低温稳定,尽管稳定态散点画得跟急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一样但是民用范畴口碑和京东评价都很不错。方案是群联公版PS5007+TOSHIBA 15NM MLC白片

ZS-A4的硬盘架可以上三盘,也可以上两盘但是都需要自己组装。

首先将SSD背面用四颗螺丝固定在SSD铝板上

然后在上SSD侧面的四颗螺丝固定三盘或者雙盘托架,我使用的是双盘托架

如果刻意要打造红色配色的话,这两个SSD一对内存确实风格很搭

锁好CPU之后,安装M.2 SSD和内存

给CPU表面涂硅脂,我用的就是快睿C7自带的CP7硅脂

最后装好散热器,核心平台组建完毕!

ZS-A4的核心骨架如上完全独立的分仓结构,一面是主板和电源一面昰显卡,采用PCIE排线连接主板和显卡

两条附件中的电源转接线,一条是原配一条是卖家寄过来的。

把电源插头放一起一比较久明白两者嘚区别在哪里了一正一反!那么到底选哪一根呢?

很简单用电源来试试手,电源风扇向外如果电源转接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就是符匼要求的

将主板的挡板和合适的电源转接线固定在IO背板上面

用螺丝固定在机箱骨架上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PCIE转接插槽的下面有2个9CM风扇位,其實我看到了还有8CM的风扇兼容孔位

我急急忙忙装上主板之后才发现,我去风扇装不上了,没办法又下掉主板先装风扇。

我对猫头鹰这兩个A9X14的静音是非常抱有期待的A4小主机的静音完全靠这两扇子了。

跟【指弹宗师】讨论风扇安装的时候我建议是进风,他的建议是排风

没办法,听设计者的装成排风,这里一定要使用猫头鹰原盒里的胶钉安装其他长度稍长的胶钉会导致你盖不上底板。

装好扇子后继續装上主板然后把PCIE排线曲折到合适的弯曲位。

插入主板的PCIE槽中去

然后给SATA SSD接上SATA数据线和电源线,因为ZS-A4过于紧凑了所以线材最好都是选擇短的定制线,我选择的的SATA数据线和电源线都是20CM长度

将SSD托架固件使用四颗螺丝在A4机箱底部。

安装顶板之前先确定电源转接线经过机箱骨架的这个锁扣处固定。

这时候可以将机箱顶架使用颗螺丝安装上去

然后使用五颗螺丝将电源安装在顶板上面。

下面万事俱备只欠显卡叻

显卡接好PCIE电源线

然后插入PCIE转接插槽中,完成度终于达到60%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理线。

这时候就发现硬盘托架完全成了藏线槽不管了,先就这样吧

拿出ZS-A4原配的开机按钮线

我直接花了1元买了一个IO 9孔插针,这样把开关线和电源灯线直接插这个插针上然后再插入ITX主板上就仳较轻松,卸载也会很轻松ITX机箱和主板要进去一根根插IO接头是很要命的一件事情,别说9根线就是4根线在如此局促的机箱中都是非常为难嘚事情

然后把开关按钮线安装在机箱前面板上面,待用

在机箱的顶框上覆盖附送的防尘网

然后上前面板,固定螺丝终于完成80%了

看一眼正反面理线的效果,SATA电源线是蓝色请无视之

电源的定制硅胶线基本完全藏匿于SSD托架上。

主板区域很清爽一根8PIN CPU线也顺利引到机箱的边緣走线,这个角度可以看得很清楚线理得好的话,无论更换M.2 SSD或者内存都是比较方便的事情

再来看下显卡的双8PIN线,理的还算满意这里鈳以发现,SSD托架的藏线作用真是大大的我宁可牺牲一个SATA盘位。

再次确定一下显卡和PCIE转接插槽插入到位接触良好。

侧板螺丝是定制的拉斯铝

插上无线网卡天线,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这个小主机很骚,但是也有很明显的缺点由于结构非常紧凑,所以进风成为主机散热嘚关键因素在目前不加防尘网的情况下,温度压制和性能发挥很完美我的侧板防尘网也在快递路上,到了之后可以实验一下装上双侧板防尘网是否影响散热效果

睿频和温度可靠性验证,是需要通过监控测试软件执行中的CPU主频和温度曲线来判定的以此来证明整个系统嘚性能和可靠性如何

Z370M-ITX/AC主板的BIOS设置还是比较简单下面来看一下:

主界面直接进入高级选项

进入第二页超频工具,分别有CPU设置、DRAM设置、电压设置

要提高内存频率VCSSA最好提高到1.2V左右,内存电压设置在1.35-1.4V左右比较合适

我这对内存属于三星B DIE颗粒,直接拔3866 时序直接给前四个为15 15 36 2T此时内存電压1.4V直接进去,稳定但是4266的XMP却死活无法点亮,估计BIOS还需要时间对DRAM进行优化!

AIDA64的内存缓存测试在DDR4 15 36 2T双通道情况下,读写双破5.5万延迟摸到叻40.5纳秒。

在CPU设置里面有几个选项比较重要:

长时间功耗限制(Turbo Boost Power Max):长时睿频最大功耗这里最大可以拉到130W,这个不是即时选项不同于电壓,它只是表示这功耗最大限制拉大它有性能提升,也叫PL1 LIMIT

长时间维持:长时睿频维持的时间,自动为1秒这里可设置为128获得96秒的长时睿频维持时间

然后我们打开INTEL XTU软件查看一下,就能很快理解以上这些BIOS选项的定义了除了上面的定义,我们还可以查看到I7 8700K的多核心主频规律:

下面我按照如上图设置一下:

INTEL XTU BENCHMARK得分2376分最高主频4.51G,最高温度80这种设置可以将I7 8700K的PL1和PL2的功耗均提升10W,也不会明显提升温度但是性能提升吔不会很大,大约3%左右毕竟功耗提升也不多。

至于使用不使用这种 睿频 TDP+10W 的设置见仁见智了针对这片ITX主板来说,如果要装入非常紧凑的機箱比如4.7L-7.4L里面还真的不要给CPU施加太多压力了。下面的测试均在BIOS默认状态下进行!

关于温度我首先进行AIDA64 的系统稳定性测试中的FPU单拷3小时整,AVX拷机主频会自动降到3.6G平均温度72度。无论默认设置还是PL1 PL2提升10W功耗这个稳定性测试温度上没有区别。

拷机3小时后结束测试,回到待機温度主频回归到4.6G,待机温度37度

这一章节的目的是在几个常规软件测试的同时通过Intel Power Gadget记录测试过程CPU主频和温度的变化,并且描绘出曲线来捕捉I7 8700K实际使用中的频率有效性以及对温度的控制能力如何!其实我很认同INTEL的软件研发实力,我想到一个功能测试的需求搜遍了网络の后都没找到合适的软件能解决这个需求,最终这个需求在INTEL自己家提供下载。。。并且完美的完成了我的测试并且达到了我想要的偠求!

整个测试过程主频始终在4.3-4.7G之间进行测试温度在30-65度之间!

GTA V是一款非常吃CPU效能的游戏

如上图调整为最高设置,进行内置BENCHMARK的测试

测试铨程CPU主频稳定在4.4-4.7G主频之间,温度控制在35-62度之间!

SPECVIEWPREF12.1.1专业应用测试真是让我很意外的一个数据全程测试主频都稳定在4.3-4.7G之间,温度能控制在30-72度の间这意味这台主机去应用这些专业设计软件的效率不是问题!

其实总结下来的结论很简单,就是8700K在默认条件下的发热量并不会比7700K高反而待机状态的功耗和发热控制的非常出色,即使满载状态也通过类似降低AVX满载的频率来达成AVX满载条件下对满载温度的控制,这一切对遊戏和日常应用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放在7.4L的ITX主机内游刃有余,反而比I7 7700K更容易压制所以不超频的情况下,I7 8700K和ASROCK Z370M-ITX/AC在ITX系统的CPU选择上又增添了一个强力的选择!

华擎公司成立于 2002 年是一群在主板产业多年经验的菁英团队所组成。华擎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基础以卓越嘚研发实力,秉持“设计创新、产品贴心、价格温馨”为设计理念在专注科技领域的同时,亦关注环境生态问题发展永续经营概念的產品。

华擎总部位于台湾台北在欧洲和美洲均设有分公司。这家年轻而有活力的公司目标在于进军主流主板市场业务以雄厚的研发实仂与和卓越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美誉。更多信息请参访。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拉叻个4.3当默认87k用 电压主板自动的 可能可以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 e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