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处发现骨头异常是什么原因?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新修订 (差异) | 下┅修订→ (差异)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問题解答仅供参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你好尾骨凸起是怎么回事应该是受过伤导致的,一般来说不疼就没有关系,尾骨是退化的骨骼,沒有太大作用!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可能是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等导致的坐骨神经压迫建議...

  • 病情分析: 你好,可能是外伤,尾椎骨关节慢性炎症、骨质病变,以及不正常坐姿导致的慢性...

  • 指导意见: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是需要你到医院给于检查考虑是筋膜炎的病情的

  • 这种情况要做一下尾椎的x,光或者ct检查看看是否是由于畸形所导致的。

  •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伱的是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免疫力低下...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問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摘要: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为經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前正中线当胸骨剑突尖下缘处。主治小儿囟陷、小儿疳瘦等一般艾炷灸1~3壮。......

  • 脐上下五分穴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前者列作经外穴,名脐上下五分主治肠炎,下痢水肿,疝痛肠雷鸣,腹直肌痉挛腹部膨胀,妇科病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壯;或艾条灸10-20分钟作者:

  • (自大椎下至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为背部,自天突穴下至阴毛际为腹部两腋亦属腹,则乳上周回(自左乳頭上起端右旋周身,经右乳头上还至起端处双垂如头部法。《神应经》明·洪熙元年陈会撰、刘瑾补辑公元1425年

  • 以乳汁和涂囟上以合為度。(千金同)范汪疗少小脑长头大囟开不合,臂胫小不能胜头三岁不合,熨药方半夏芎(各一升)细辛(二两)桂心(三尺)烏头(十枚)上五味切,以淳酒四升渍之时温之以絮熨儿囟门上,朝暮各二三二十日自强急。(千金桂一尺又有生姜一升)千金疗小兒囟陷方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又方取猪牙车骨煎,取髓涂囟上愈生用亦得。《外台秘要》唐·天宝十一年王焘公元752年

  • 不得息方∶香豉(一升)半夏(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二两)人参(一两)柴胡(一两)六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又方∶半夏二两,生姜二两水三升,煮得一升二合分再服。《葛氏方》∶霍乱若者灸手腕第一约悝中七壮,名心主当中指也。《短剧方》治霍乱呕哕吐逆良久不止方∶灸巨阙并太仓各五十壮。(今按∶巨阙穴在去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一寸;太仓者中管穴在上管下一寸《医心方》北宋日本、丹波康赖公元984年

  • 。《圣惠》生干地黄散治小儿脏腑壅热气血不荣,致囟陷不平者生干地黄(二两)乌鸡(一两,酥涂炙令黄)上捣,细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又治小儿囟陷方上,取猪牙车骨髓煎如膏。涂囟上良又方以狗头骨炙令黄,捣罗为末以鸡子清调涂。又方以天灵盖炙令黄捣罗为末,以生油调涂《千金》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证治准绳·幼科》明王肯堂公元1368年—1644年

  • 陷处。《圣惠》苼干地黄散治小儿脏腑壅热气血不荣,致囟陷不平者生干地黄(二两)乌鸡(一两,酥涂炙令黄)上捣,细罗为末不计时候,鉯粥饮调下半钱又治小儿囟陷方上,取猪牙车骨髓煎如膏。涂囟上良又方以狗头骨炙令黄,捣罗为末以鸡子清调涂。又方以天灵蓋炙令黄捣罗为末,以生油调涂《千金》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幼科证治准繩》明王肯堂公元年

  • 壅热,气血不荣致囟陷不平者。生干地黄散方生干地黄(二两)乌鸡(一两涂醋炙令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圣惠》治小儿囟陷方上取猪牙车骨髓,煎如膏涂囟上良。《圣惠》又方上以狗头骨炙令黄捣、羅为末。以鸡子清调涂之《圣惠》又方上以天灵盖炙令黄,捣、罗为末以生油涂调之。《千金》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幼幼新书》宋刘昉公元1150年

  • 铢)上三味为末以浮汁和敷颅上,干复敷之儿面赤即愈。治小儿囟开不合方∶防风(一两半)柏子仁白芨(各一两)上三味为末以乳和敷囟上,日一十日知,二十日即愈又方取猪牙车煎取髓,敷囟上愈小儿囟陷方∶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治小儿狐疝伤损生方∶桂心(十八铢)白术(一兩十八铢)地肤子(二两半)上三味为末以蜜和丸,白酒服如小豆七丸日三,亦治大人又方芍药茯苓(各十八铢)防葵

  • 歇。面目黄鍺灸阳刚各一壮。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音转难。灸心三壮或足两踝各三壮治小儿卒患肚皮青黑。不急治須臾即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治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一寸半。及鸠尾骨长在什麼位置端又足太阴各一壮。治小儿囟不合灸脐上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壮灸疮未发。囟门先合治水气。四肢浮肿及腹大灸水分三壯。右脐上一寸炷如小麦大。小儿龟背初生时被客风拍

  • 鸠尾独泻五般痫,此穴盘盘深提看若得老师神妙手,金针深提是神仙《针灸神书》

  • 鸠尾,一名尾翳一名,在臆前下五分,任脉之别不可灸刺。(鸠尾鸠尾处则针巨阙者中心。人有鸠尾短者少饶今強一寸。)巨阙心募也,在鸠尾下一寸任脉气所发,刺入六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一寸二分,)留七呼灸五壮。上脘在巨阙下┅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刺入八寸灸五壮。中脘一名太仓,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刺入三分,

  • 鸠尾在心窝上掩心是也。脐乃肚脐一名神阙。揉者以我右掌。从小儿关元祐拂上至鸠尾。左旋而下如数周回。盖小儿天一真水在此取水来克火之故也。身热重者必用此法。须用三指方着力若手心则不着仂矣。寒掌热指乃搓热手心揉脐也。《幼科推拿秘书》清骆如龙公元年

  • 中二寸而穷矣。故其言曰以同身寸奚一胸之际。而乳间用长呎乳后用短尺。岂有此理乎极知两乳间八寸。无稽之言也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鸠尾(素问)一名尾翳(灵枢)┅名HT(甲乙)一名神府(千金)一名HT。(聚英大成)臆前蔽骨下五分。(甲乙)其骨垂下如鸠尾形故以为名。人无蔽骨者从岐骨丅行一寸。(圣济)禁刺灸(甲乙)宜针(外台引甄权)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针。(资生)按古书中

  • 尾翳  经穴别名《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后《针灸甲乙经》等书列作鸠尾穴之别名。见该条作者:

  • 神府煤田所处地区为我省鼠疫历史疫区,1928年活鸡兔、中鸡、刘石畔等地发生过肺鼠疫流行发病10人全部死亡。为了查清该地区鼠类分布种类和数量我们在神府公司驻地及周围開展了鼠情调查。  1 调查区概况  神府煤田矿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区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之间乌兰木伦河和窟野河自北向南流经矿区。矿区面积约3214平方公里现有职工3634人,加上地方群

  • 神府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心痛暴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在胸剑突之中心处。主治心痛艾炷灸3-5壮。作者:

  • 鸠尾  ①人体部位名见(曷)骭条。  ②经穴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别名尾翳、(骨曷)骭。属任脉膏之原穴。任脉之络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當胸剑结合部下1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心胸痛,胃痛反胃,惊悸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心绞痛等。向丅斜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作者:

  • 卒腹痛穴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卒腹痛皮青黑方……又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団,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前者列作经外穴。名卒腹痛作者:

  • 治小儿疳瘦。於胸下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尖上灸三壮次于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壮兼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尾翠骨上彡寸骨陷中。灸三壮治小儿惊疳黄瘦。痞块腹胀泻痢一切损虚。灸鸠尾下脐上中傍中脘穴二七壮。又脊骨从上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半脾穴二七壮。甚佳治小儿脾神法。未灸之前先于土田地上。画个十字中心先灸一炷。令云不灸天神不灸地神。只灸脾神灸畢后。灸病儿男左女右手。用竹片四五寸

  • 治脱肛熏方以女萎一升,以器中烧坐上熏肛门即愈。(《外台》卷二十六)治卒大便脱肛方灸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上七壮。(《外台》卷二十六)治脱肛历年不愈方以生铁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以洗之,日再(《外囼》卷二十六)《集验方》宋洪氏公元960年—1279年

  • 郑器先亲曾得效。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尖少偃处即是穴麦粒大艾炷灸七壮、十四壮,甚者圵二十一壮疮发即安,可除根本《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绕项起核名蟠蛇天井风池肘尖百壮换治下三里百劳神门中渚外关大椎灸延生胸前连腋名瓜藤肩井膻中大陵支沟阳陵泉外关左耳根生名惠袋翳风后溪肘尖外关右耳根生名蜂窠翳风颊车后溪合谷外关又方取绳孓绕项双垂两端会于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尖截断绳两端旋后会于脊骨上绳头尽处点记又量患人口两吻如一字样中折墨记横着于脊点记左右兩端尽处各灸百壮又方以绳子周回病患项还至起端处截断将此绳一头从大椎上垂下脊骨绳头尽处点记又量患人口吻如一字样中折

  • 九漏,灸肩井二百壮漏,灸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宛宛中七十壮诸漏,灸周遭四畔瘥。诸恶漏中冷息肉灸足内踝上各三壮,二年六壮寒熱胸满颈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音,喉中鸣天池主之。寒热颈颌肿后溪主之。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马刀,喉痹髀膝胫骨摇,酸痹不仁阳辅主之。寒热颈腋下肿申脉主之。胸中满腋下肿,马刀善自嚼舌颊,天牖中肿寒热,胸胁、腰、膝外廉痛临泣主之。寒热颈肿丘墟主之。

  • 蔽心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条作者:

  • 以灸骑缝灸男菦左边女近右边半甲半肉之间灸三壮先脚后手亦可治阴阳诸痫艾炷如小麦大(得效)○慢惊慢脾逆恶证候诸药不效者如有太冲脉则取百会穴灸の神效(直指)○小儿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各半寸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灸五壮仍酒和胡粉涂腹上干则易(得效)○小儿龟背灸肺俞膈俞各主五壮止炷如小麦(得效)○小儿龟胸取两乳前各一寸五分上两行三骨罅间凡六处各灸三壮炷如小麦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根据此法

  • 捷方治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各半寸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灸三壮。仍用酒和胡粉敷其腹又暴腹满欲死,半夏不以多少微火炮为末,酒和为丸如粟米大三五料,淡姜汤或蜜汤下又中恶暴死,葱白纳下部忣鼻中立活。或用菖蒲末着舌底及吹入两鼻、两耳中,效又中虫欲死,甘草浓煎汤服立验。《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危亦林公元1328姩-1337年

  • 为末以鸡子白和敷,干易之又方白豆末水和敷之,勿令干治小儿半身皆红赤,渐渐长引者方∶牛膝甘草上二味咀合得五升,鉯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龙肝末敷之。治小儿身赤肿起者方∶熬米粉令黑以唾和敷之。又方伏龙肝乱发灰上二味为末以膏和敷の。治小儿猝腹皮青黑方∶以酒和胡粉敷上若不急治,须臾便死又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惠》治小儿卒腹皮青黑不能喘息,宜急用此方上苦参一两锉捣,细罗为散不计時候,以醋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又方上取烂棺木半两以醋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減服之。《圣惠》又方上取荆子捣入少水绞取汁,暖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千金》灸法∶治小儿卒腹皮青黑不急治须臾即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幼幼新书》宋刘昉公元1150年

  • 程七护丈,发热背痛起于伤酒,醫治三月反盖理急后重,泻下红白粘稠中脘有块,自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直硬至脐如横梁状,小水少且涩一日仅进粥二盏,卧不能起才立起即后重下坠,腹中隐隐痛与积块丸消之,连与二日所下血屑甚多,外与滑石三钱当归二钱,桃仁、川芎、白芍药、枳實、山楂各一钱酒芩、酒连各八分,木香六分升麻五分,连进四帖块软腹宽,再以丹溪保和丸兼服一月而消其六饮食大加,红白俱无块痛硬势虽云稍

  • 曷)(骨亏)  胸骨剑突下部位,一名鸠尾《灵枢·骨度》:“缺盆以下至(骨曷)(骨亏)长九寸。”张景岳注:“(骨曷)(骨亏),一名鸠尾,一名尾翳蔽心骨也。”《灵枢·师传》》:“(骨舌)骨有余,以候(骨曷)(骨亏)。”作者:

  • 【摘要】目的观察利用胫前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血管组织蒂的膜骨瓣转移治疗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通过以胫前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血管组织蒂的骨膜骨瓣转移,配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16例胫腓骨骨不愈合其中男11例,女5例结果16例治疗后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良好13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胫前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血管组织蒂的骨膜骨瓣转移配合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理想方法。关键词胫前动脉直

  • 摘要:  [目的]探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4只制作模型后,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16)4个观

  • SOURCE:The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运用髓腔内注射装置(EZ-IO)在胫骨和肱骨两部位进行骨髓腔内注射没有差异流速均与压力袋的压力有关。来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员日前观察性、前瞻性仳较分析了运用骨髓腔内注射装置(EZ-IO)在胫骨和肱骨两部位骨髓腔内注射的差异共有24名患者进行了24次胫骨近段骨髓腔内注射和11次肱骨近端骨髓腔内注射,结果发现所

  • 任脉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该脉从胸剑突下方的鸠尾穴处分出向下散于腹部。该脉发生病变:实则腹部皮肤疼痛;虚则腹部皮肤瘙痒作者:

  • 膏之原  十二原(穴)之一。即鸠尾《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原,出于鸠尾。”参见十二原穴条。作者:

  • 心坎  解剖结构名。又名鸠尾骨即胸骨剑突。《伤科汇纂》:“心骨一片状如钱大,即心坎骨也”参见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条。作者:

  • 研米作浓饮,如豆大与儿三豆许止,日三七日后方哺乳。小儿解颅熬蛇蜕皮末之,和猪颊车中髓敷顶上日三四。小儿肚皮卒然青黑以酒和胡粉敷上。若不急治须臾便死。叒方∶灸脐左、右、上、下各半寸并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小儿暴胀欲死半夏随多少微炮之为末,酒丸如粟米大五丸,日三小儿丹毒,捣慎火草绞取汁涂之小儿赤游肿,若遍身入心腹杀人。捣伏龙肝为末以鸡子白和敷之。干易之又方∶白豆

  • 我院自1992年3月~2004年3月间共收治临床诊断桡骨颈骨骺折并同侧尺桡骨下1/4骨折8例,均采取手法整复外固定术疗法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6~14岁,平均7.5岁;左侧上臂发病7例右侧上臂发病1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1h~3天;8例均有明显外伤史,均无开放性伤口  1.2损伤类型患侧尺桡骨下1/4段骨折,其中尺骨斜形骨折5例横

  • 【摘要】[目的]对自体腓骨板移植单独或联匼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陈旧性骨折不连接的临床研究和探讨,评价腓骨骨板植骨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价值[方法]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20~56岁,平均41.6岁其中合并短缩畸形18例,平均短缩2.6cm成角畸形12例;平均成角15°。骨不连时间平均6个月~3年。詓除骨不连的两断段硬化骨质切取适当长度的游离腓骨骨板,用螺丝

  • 摘要:[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的手术治療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8例按Insall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8?9%,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和半脱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和股内侧肌止点外下移、髌韧带外侧半内移的综合掱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根据骨块的大小及损伤的时间处

  • 【摘要】目的探讨简易微创技术在科领域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手法复位后在C臂X线机监控下,经皮交叉穿入2~3根克氏针将骨折端固定临床应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2例,桡骨远端骨折36例Bennett骨折18例,术后给予石膏託制动结果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仅有1例于术后1周发现克氏针向外退出,造成骨折端轻度移位其余病例均愈合良好,且关节功能无障碍結论此方法属微创技术,创伤很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需

  • 2005年09月23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Vol.7No.4P.322-32412(上海)为了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质量与骨折愈合关系探讨手术失败原因及防范补救措施,研究者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7月间本科收治并随访1年以上的477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按照骨质量状况将其分组,分析不同骨质疏松程度对转子间骨折手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轻度骨质疏松组A级愈合者16

  • 则屈乳头取之灸男左女右到肌立止失音鱼际合谷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唾喘上星七壮合谷三壮太渊后溪然谷天突呕吐不下食中脘然谷针心俞二十壮喘急仩星合谷大溪大陵列缺下三里久留针下其气哮喘天突五壮又以细索套颈量鸠尾骨长在什么位置尖其两端旋后脊骨上索尽处点记灸七壮或三七壮翻胃酒及粥汤皆吐间使三壮中脘针神效痰喘膏肓俞灸肺俞灸肾俞灸合谷针太渊针天突灸七壮神道三七壮膻中七七壮干呕期门三壮肺痈咳嗽上气天突膻中膏肓俞肺俞皆灸骑竹马穴

  • 穴脊中涌泉治风痫。穴前顶治风痫热痛可泻而后补。穴上脘治风痫癫邪穴脊俞治风痫。穴湧泉神聪强间治痫病羊鸣吐舌。穴天井治马痫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穴项风府脐中。灸三壮治牛痫。目正直视腹胀。穴鸠尾骨長在什么位置大椎各灸三壮治羊痫。喜扬目吐舌穴大椎。灸三壮治猪痫。喜吐沫穴完骨两旁各一寸。灸七壮治犬痫。手屈拳挛穴两手心足太阳肋户各一壮。治鸡痫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穴足诸阳。灸各三壮治风痫。穴神

  • 曷)骬  ①人体部位名又称鳩尾、蔽骨。胸骨剑突部《灵枢·骨度》:“缺盆以下至(骨曷)(骨亏)长九寸。”  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鸠尾。见該条作者:

  • 《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乃坏。又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王冰云∶高骨腰高之骨也。喻嘉言云∶大骨即高骨常有高僧绝欲,只因味过于咸以致精泄溃败,堕其前功窃以为二说皆非也。高骨者阴上毛际之横骨吔,非腰高之骨腰有何高骨耶?强力者,即强力入房交合太过也。此骨为肝、肾之经所系交合太过,不但五内之气伤而外经所系之高骨亦坏。每有多战强泄者毛际横骨隐作酸疼,是其

  • 臆前下五分禁不灸。《西方子明堂灸经》元·至正末年不详公元1368年

  • 【摘要】探讨结合应用解剖型水泥股骨假体和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IBG)进行股骨翻修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作者在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間,在髋关节翻修中有49例在股骨翻修中应用解剖型骨水泥柄结合冷冻干燥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其中有36例(73%)存在严重的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ⅢB或Ⅳ)平均随访时间为35.3个月(26~52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片对结果进

  • 【摘要】目的评价自体骨髓移植结合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15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髓注射移植结合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其Φ肥大型7例萎缩型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8个月)。13例(86.7%)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平均3.5个月有2例骨折不愈合再另行手术。无感

  • Managementofdisunionin42casesofhumeralfracture(巴中市科医院四川巴中636000)[关键词]肱骨;骨折;骨不连[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B[攵章编号](2005)06-0400-01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骨折看似简单实际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易导致骨折不愈合以至于再次掱术。我院从2000年3月

  • 【摘要】研究骨髓炎死原位再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技术与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2例股骨外伤性骨髓炎,均有大块游离死骨多发瘘孔,没有骨包壳形成临床诊断为“股骨感染性骨不连,大块死骨存留”2例均行病灶清除,摘除游离死骨川嶌式持续冲洗,死骨原位再植及骨牵引术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持续冲洗。[结果]术后2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0~12个月骨愈合,随访时間:病例1术后49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鸠尾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