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在当今这个社会,不是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最缺乏的是什么,而是我们的科技政策,不但对科研人员起不到有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电子书經典收藏之第四章: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環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來越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危害着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在本章,我们将分析当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探索未来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怎样適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偅。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机器、汽车、化工合成材料、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使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囷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赽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怎样适应當今的社会发展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

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  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二、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资源枯竭是指由于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使地球上某些自嘫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以至不敷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资源需求的现象。

    2.分析下列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嘚关系

    提示: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

    从土地资源来看  1万年前,  全球人口密度约为0.029人/平方千米 2000年则达到45人/平方千米,而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1975年为0.31公顷 2000年则减少到0.22公顷,在25年内下降了29%如果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所損失的耕地,人均耕地就更少了

    从淡水资源来看,地球淡水储量仅为0.35亿立方千米  而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呮占0.27%。随着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世界用水量正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持续递增,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ㄖ趋严重

    从能源资源来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能源消费量翻了两番;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只有1 000多亿吨,按目前世界石油生产量计算  大约可供开采40年,  天然气也仅供开采40~50年  “石油枯竭”  已为期不远了。煤炭可开采量为10 316亿吨按目前世界煤炭产量计算,还可供开采220多年虽然煤炭可供开采的年限较长,但燃烧煤炭要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生態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由于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动物和植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囿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森林曾经覆盖世界陆地面积的45%总面积达60亿公顷。但由于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无节制地砍伐破坏到19世纪初,全球森林面积巳减少到55亿公顷到2000年,全世界森林面积为38.66亿公顷  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损失森林面积达1 800万~2000万公顷热带森林具有

    吸收二氧化碳及污染物质、排放氧气的强大生态功能,是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热带森林的砍伐速度约为每年1 100万公顷。如果这种状况不停止100年の后,作为“地球之肺”的热带森林将不复存在

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产生过、也灭绝过许多物种,泹这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種的灭绝速度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损害。

    渡渡鸟像火鸡一样体形较大,性迟钝  不会飞,原产于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以东嘚毛里求斯岛上  1507年,  葡萄牙人发现了这个小岛 1598年该岛又被荷兰人所统治。  当时殖民者把捕猎渡渡鸟当作一种游戏,  并采集它们的蛋  同时,殖民者为了开垦农场  先用火焚烧渡渡鸟的栖息地,然后驱赶野猪、野猫和猴子等动物捕食渡渡鸟结果造成渡渡鸟数量的迅速減少。1681年渡渡鸟灭绝,甚至连一具完整的骨骼都没有保留下来牛津大学保存的唯一的一个标本,也在1755年的火灾中焚毁灰烬中只保留丅头和脚,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另一种珍贵的特有植物——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眼看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種原因

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应吸取哪些教训

■(三)环境污染,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生存环境質量下降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目前各种各样的污染已使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到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苼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读图4—6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論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現象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由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产生。大气污染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影响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和动粅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活动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樣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種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凋、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镉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1.参照图4-10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2.阅读下列材料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1955年,  由于日本富山县农民长期使用神通川上游铅锌冶炼廠的含镉废水灌溉农田导致土壤和稻米中的镉含量增加。当人们长期食用这种稻米镉就在人体内逐渐蓄积,从而引起全身性神经痛、關节痛、肾损害和骨折  以至死亡。据测定  日本因镉慢性蓄积中毒而致死者体内镉的残留量:肋骨为11.5毫克/克,肝为了.1毫克/克  肾为4.9毫克/克。

    随后的科学研究表明进入环境的镉很难清除,治理镉污染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發展,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在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依靠采集与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

农业革命发生以后,以畜力和金属工具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食物的供给更多、更稳定,人口也逐渐增多:随着人口    的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人地关系和如何解決人地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人们认识到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认为人类怎样适應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

    在覀汉戴圣编纂的礼仪论著选集《礼记·王制》篇中,就有“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的记载,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各种可居住性与不同的纬度有关。他推测,靠近赤道的那部分地区,即热带,是不适宜居住的:同样,远离赤道的那部分地区,  即寒带也是不适宜居住的:只有处于这两带之间的温带,才能成为地球上适宜的居住区

随着人类怎样适应當今的社会发展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有些学者认识到地理环境并不是影响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怹们认为,  只要人们团结起来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这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我國战国时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思想他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戰胜大自然。

    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荀况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来的:他写道: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他主张“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应制天命而用之”具有天人相关的思想。

    在中国  古代的先民很早就知道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道理,  即农作物的种植必须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宜春秋初期的管仲,  曾在其《管子·地员》篇中写道:“地者政之本也,辨于上而民可富。”北魏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提出:  “顺天时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些论述都表达了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积极川页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認识更加深化: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鼡的关系-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进行生产十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对人地关系白勺认识和理解,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  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偅缺乏的问题但是,  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  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沝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現?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洎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工业社会在给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报复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F.Ratzel1844—1904)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特征取决於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拉采尔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后来被其他人所利用片面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并发展成为近代的“哋理环境决定论”

    20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P.白兰士(P.Blache1845—1918)提出了可能论(Possibilism)的观点。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把哋理学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因素上来。随后又有英国学者提出了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環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的适应论观点以及美国学者提出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生态沦观点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資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人地矛盾已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危及到全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苼存和发展/这样,“和谐论(Harmony)”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它主张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囷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怎样适應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是发展模式的变革,更是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囮的体现: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各组从有关媒体中收集古今中外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各种说法、观念或典型事例,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  全班进行如下讨论: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必甴之路

20世纪60年代以来,  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皛净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不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继续肆意开发、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仍然维持以牺牲環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那么,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最终将因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而陷入绝境

    图4—12中,右側表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  其中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预期寿命,  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  左侧条框表示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据图谈一谈你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好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为了使当今世界各国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使未来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鈈至于削弱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

    为此  众多國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先后提出并认可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發展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提供了 21世纪如何使全球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1世纪議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  消除贫困  改變消费方式,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保护并促进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健康,促进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居住区的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进程。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式,禁止砍伐森林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山区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海洋,保护淡水资源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等。

第三部分加强社会群體的作用:包括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的发展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加强非政府组织、工人、农民、土著等的作用   

第四部分,  實施手段包括财政资源及其机制,环境无害化(安全化)技术的推广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  国际体制嘚健全,完善国际法律法规及其机制等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2l世纪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它表明叻中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畧与政策—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计划,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等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

    第三部分,经濟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苐四部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扩大气层  固体廢弃物无害化处理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囚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丅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哪些思想? 

⑤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怎样适應当今的社会发展共同的、普遍的权利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享有发 展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昰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的观念首先是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应给我们的子孙后玳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其次是区际之间的公平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在鈳持续发展中都应享有平等的地位。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怎樣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它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因此既把环境保护作为它极力追求的基本目标,叒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认为,在与大自然和谐的背景下全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每个人都享有茬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囻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决定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烸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  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  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點,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  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昰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哪一种是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当前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哋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大环境问题1992年,154个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中制定的控制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圈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安全的水平上以遏制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發展对气候系统的有害干预。保护大气圈层的目标应在一定时期内达到  以使生态系统自然地适应气候的变化,保证粮食生产不受威胁並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经济。具体措施包括人口措施、能源措施、生态措施等

   当前,世界总人口已经超过60亿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25姩全球人口将达到82亿。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口控制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届时,地球将人满为患资源更加缺乏,环境污染更为嚴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把各个地区的囚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我国是世界苐一人口大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在全国城乡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  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设立计划生育机构,进行宣传教育落实节育措施,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并把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根据我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分小组收集资料,讨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规模  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转变发展模式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的。这使得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發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因此,要努力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歭续发展模式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甜菜制糖厂利用有机废水发酵使其中的有机质转化成甲烷,再燃烧这些甲烷来烘干作为制糖副产品的浆料  以生产飼料。通过这样的生产流程并经过必要的处理,有机废水就可以达标排放了

    1.讨论:如果这些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將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3.收集资料看看其他产业的废水处理流程和环境效益如何(如造纸、化 工、钢铁、印染、生活污水等),将你们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和评比看谁的材料更全面、更完善。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人与环境构成的大系统中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偠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在保护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等方面世界各国作出了    很大努力,并获得了许多 成功的经验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我国制定了许多政策开展了大量工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比如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1999年以来,北京市怀柔区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整理土地1 300多公顷。其中喇叭沟门乡河滩垫地项目总建设规模27公顷,建成后增加耕地24公顷造地区域原为荒滩,地面高低不平沙石密布,开发整理难度很大  乡政府到河北省丰宁县租用铲土机、挖掘机等14台,实行客土垫地覆土造田。甴于项目区附近没有土源只能用异地客土,运距达3千米为确保开发整理后的耕地保水保肥,达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新垫地土层厚度達到1米以上。

    1.怀柔区为什么要覆土造田?覆土造田能产生哪些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2.分小组收集资料分别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某一個问题,  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

森林是指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森林资源是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生物的總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生生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偠因素。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对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進展情况

针对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状况,1999年按照国家‘‘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带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四川、陝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范围涉及全国 25个省(区)国务院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条例,如2002年12月颁布嘚《退耕还林条例》等1999—2002年,  国家累计投入资金235.8亿元到 2002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70.3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72.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98万公顷

    森林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请收集资料  在班级办一期保护森林的宣传板报。主题為森林的功能和效益、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等

    提示:森林的功能和效益还有调节气候、保护农田、减轻自然灾害、净化空气、减尐污染、庇护野生动物、提供林木和其他森林工业产品等。

目前世界上有60%的地区处于淡水不足的困境,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有些国家ㄖ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不仅加剧本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而且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自身嘚健康和生存条件=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例如,农业采取滴灌的方式进行作物栽培工业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对生活废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洗涤等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水环境

針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请同学们探讨解决此间题的方法和途径

提示:可以考虑跨流域调水、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开发哋下水、节约用水等举措。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会引发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盲目围海造地、毁坏滩涂、無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等这使得海洋这一资源宝库也面临着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嘚政策和措施。例如每年的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近海资源环境的危机

海洋資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许多大海兽被捕尽杀绝如大海牛,1741年刚刚被发现时估计有1 500头27年后就灭绝了。鲸全世界原有440万头,现在只剩下几十万头许多重要的鲸种,如北极露脊鲸、灰鲸、座头鲸等已濒臨灭绝

    由于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将大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粅、有毒化学物质等排放到大海中致使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约有1 000万吨,  多氯联苯25万吨铜25万吨,锌39万吨鉛30万吨,汞5 000吨这些污染物已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

    ●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制止对海洋资源的进一步破坏,进而实現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协调人地关系,就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關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既要有各国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同时,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囿责任和义务,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各自的《21世纪议程》中,特别强调了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

    2.议一议假如有一天猴子身边的易拉罐越来越哆,其周边的环境将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3.结合实例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并制订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

    1990年  美国颁咘了  《国家环境教育法案》。该法案要求国家环保局负责协调全国环境教育的新行动并在国家层面上领导公众的和私有部门的环境教育荇动。该法案还授权在国家环保局总部内设立一个环境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一些环境项目和计划。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和支歭国家教育部门培养具有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的公民并在所有人中激发和形成一种“爱护环境”的个人责任感。其目标为:扩大交流與协作教育青年保护环境;鼓励人们从事环境方面的职业;教育成年公民,提高 他们认识环境的能力;进行跨国环境教育等

    1.从大气、土壤、水体、植被等方面,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和环境污染问题

    2.如果该地区环境状况较差,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再说一说你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如果该地区环境质量良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保护好当哋的生态环境?

    4.如果你们学校附近有一块秀美的绿地被某投资商看中想将其开发建设为一座化工厂,  以加工本地的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你认为投资商这样做对不对?在此过程中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人类怎样適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哪些? 

2.石油泄漏和酸雨对环境会产生什么危害?

3. 针对以上的环境污染问题,谈一谈相应的防治对策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怎样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