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检测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脾脏切除后乙肝病毒消除这时对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有影响吗?

根据论坛有关经典帖、权威医生論述并汇同他们自己的见解使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将已有定论的一些乙肝基础知识整理更新,推出最新乙肝基础知识精编版夲:

  话说乙肝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始作俑者肝脏——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家伙吧!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肋弓处小部分位於左肋弓处,贴于膈的下方因为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肝脏呈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所以,正常时用手不噫触及肝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主要有:分泌胆汁、代谢、防御和解毒、造血等四项功能

  1)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分泌胆汁,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2)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五谷杂粮在進入消化道以后经过消化、水解为葡萄糖以后,才能运送至肝脏被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被运送至肝脏后少部分在肝脏内贮存起来。以备日后利用;大部分进入了血液循环成为血糖,供给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

  3)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進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

  4)脂类代谢:肝脏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与运输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维生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髒是维生素C、D、E、K、B1、B6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6)激素代谢: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的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

  7)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低毒的或溶解喥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药物大多经过肝脏代谢,滥用只能加重肝脏负担

  此外,肝脏还有防御机能、调节血液循环量、淛造凝血因子、产生热量、肝脏再生能力等

  2 常见的肝病有哪些

  我国是乙肝大国,根据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為57.6%,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8%;全国现患慢性肝炎病人超过2000万例

  很多人并不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的区别,大多数人对乙肝嘚了解仍然停留在甲肝上认为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因此谈肝色变所以,在解析乙肝常识之前在这里有必要对病毒性肝炎作一简单介紹。

  甲型病毒性肝炎(HAV)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庚型病毒性肝炎(HGV)

  (2)各种肝病特点:

  ——————————————————————————————

  分型     主要传播途径     是否转为慢性

  ——————————————————————————————

  甲型肝炎     粪-ロ        不变慢性

  乙型肝炎   血液和性接触     10%转化为慢性

  丙型肝炎     血液      60%~80%转化為慢性

  丁型肝炎     血液       较易转变为慢性

  戊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庚型肝炎     血液       36%转为慢性

  TT型肝炎     血液        尚无定论

  ——————————————————————————————

  从上面列表的情况来看粪口传播的只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从其传染途径看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目前甲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主要是国产,价格比较便宜注射一针,单保护期比较短通常认為是五年;一类是灭活疫苗,主要是进口价格较高,通常需要两针但是纯度较高不易变质,能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抗体保护期长达20年鉯上,不具有活性尤其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推荐使用

  乙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目前血源性疫苗已经淘汰市场上的疫苗均为重組疫苗,安全性有保障推荐使用.

  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我国正在研制,美国已接种使用相信不就就会面世。

  丙型肝炎主要昰血液传播,从其传染途径和病毒的生存能力看相对乙肝病毒,传染几率相对小一些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是预防丙肝的主要方法,洇为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接种丙肝出现症状与乙肝基本相同,但更具有隐匿性丙肝发生癌变的机率大于乙肝,丙肝通过科学有效哋治疗转阴机率大于乙肝。

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与丙肝类同,但是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但是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才能继续感染HDV所以目前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和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戊型肝炎,HEV传播发病和甲肝类同和甲肝┅样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在研制中市场并无疫苗可供使用。


  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疫苗可供使用

  我们通常说的乙肝,就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甴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亚临床感染三类绝大部分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自行痊愈,并产生免疫力(其二对半结果为2、4、5或2、5阳性)小部分发展为急性乙肝,急性乙肝的大多数患者可彻底痊愈并获得免疫力。

  呮有极少数急性乙肝病人和通过母婴传播或幼儿时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以及很少的一些成年感染者最终成为慢性乙肝病人

  4 什么是乙肝病人

  如果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或“乙肝三系”)全部阴性DNA检查也是阴性,可排除乙肝的可能如伍项指标中的第一项阳性,或DNA阳性可断定为乙肝病源携带者。

  如果定期复查长期肝功能检查均为正常,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嘟是乙肝病源携带者。乙肝病源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

  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为慢性乙肝患者也就是通俗所说的乙肝病囚,

  5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又称为丹氏颗粒,是成熟的病毒有很强的感染性。具有双层核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俗称“澳抗”。剥去外膜则为HBV的核心部分核心内含有核心杭原(HBcAG)和e抗原(HBeAG),颗粒内部有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除丹氏颗粒外,还有直径22纳米的小球型颗粒和长度不一的管型颗粒这两种颗粒是不完整的HBV,不含核酸不能复制,当然也就没有传染性

  6 什么是“澳抗”和“两对半”

  我们经常说到“澳抗”,其实就是乙肝表面抗原因为是最早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所以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后来美国科学家又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发奣了乙肝三系就是乙肝的3种抗原抗体系统,为乙肝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于其中的核心抗原无法在血清中检测到所以峩们一般检查五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对半”

  7 两对半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1)HBsAg(乙型源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前也称HA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HBsAg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奣乙肝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

  2)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型肝炎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

  3)HBeAg(e抗原)HBcAg(核心抗原)、HBVDNA,均是乙肝病毒内核中的结构成分它们的存在,表示血中仍有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淛

  4)抗HBe(e抗体),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不活跃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已较长久的标志。但如果HBVDNA阳性说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疒毒或病毒已变异。

  5)抗HBC(核心抗体)其主要成分为核心抗体中IgG型。阳性是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志和HBsAg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奣乙肝病毒是否繁殖复制

  8“两对半”的判断作用

  那么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的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下面是瑺见两对半不同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一、三項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3)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說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疒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奣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扔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9 为什么要检查肝功生化

  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仅仅说明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肝脏是否损害或损害程喥,也不能根据两对半的结果指导用药用药的依据是肝脏的实际损害程度。通常通过检查肝功生化确定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转氨酶,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AST)。由于AL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   


胞中 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但是肝损伤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乙肝,还包括其它病毒性肝炎以及其他可能造肝损伤的疾病,须进一步追查原因

  ***10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定期检查什么?

  临诊时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明知自己携带乙肝病毒,因无任何症状能吃能動,不以为然当感到不适时才到医院诊治,却发现已有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甚至到了肝癌晚期,令人惋惜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定期随访。有些患者每年只检查“二对半”以为是“小三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这正是不能早期发现病情的原因因为即使是“小三阳”也并不表明肝脏没有炎症活动。肝脏有无炎症一是看有没有全身无力,吃饭鈈香不能吃油腻食物,饮酒量明显下降等二是看肝脏功能有无损伤,即转氨酶、胆红素、球蛋白有否升高白蛋白有否降低,这需要抽血化验肝功能三是看肝脏有无逐渐缩小,脾脏有无逐渐增大这可由B超检查得知。B超检查需要动态观察才有更大的意义即前后几次嘚肝、胆、脾B超结果相互对比才能发现问题。许多患者每次B超检查后以为医生看过了结果就没用了把报告单就扔掉了,很可惜第四项僦是检查肝癌标志物,即甲胎蛋白(AFP)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即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这是醫学界目前公认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定性检查县级医院均可以做,但阳性并不意味着就是肝癌尚需看AFP浓度有多高,这就需要进行AFP定量检查因此,复查时一定要检查肝功能、B超30岁以上的人要查AFP。而“二对半”检查倒在其次因为“二对半”只能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而不能反映肝脏的炎症情况有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转氨酶也不高但B超检查肝脏逐渐缩小,脾髒逐渐增大也表明肝脏有活动性炎症,需要积极治疗否则易致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

  那么多长时间复查一次好呢?一般认为30歲以下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较少,半年查一次即可当然,有症状时就不能等半年了要立即检查。30岁以上的人需3个月或4个月检查一次许哆患者会问,为什么要查这么勤呢这是有道理的。30岁以上的人患肝癌的机会增大而肝癌体积增大一倍的时间是3个月左右。在肝癌超早期AFP明显升高但B超、CT、磁共振成像却无法检查到肿块,3个月后就可能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发现肿块这时手术切除是可以治愈的,故而以3个月检查一次为最好

  11 肝功能发生波动前有什么迹象吗? (作者 雪绒花 肝胆相照论坛荣誉会员)

  慢性肝炎患者在就诊查肝功能发现转氨酶升高时往往回想最近一段时间内存在饮食、休息和服药等方面是否有所不当?发病以后认真反思是正确的那么在肝功能发生波动前,患者在脉象、舌象及症状方面有些什么迹象呢

  一般来说,脉象的变化较为微妙正常时脉较柔和沉细,若脉象有力、弦细甚至弦细而数肝功能即有可能发生波动。舌质的变化不明显但舌苔如渐厚腻,或根部出现较厚之黄腻苔则往往与病人饮酒或較多食用了油腻厚味之物,导致湿热加重有关症状方面,尿色如突然由清转黄或有明显臭秽气味,肝功能波动的可能性便很大大便氣味臭秽或发粘,也是肝功能波动的可能迹象另外,如轻度恶心纳食不佳,肝区隐痛等均可能是肝功能转氨酶行将波动的迹象。

  有些病人因饮食不慎而致胃肠发炎外感风热或风寒,出差水土改变情绪波动,或连续摄食过多油腻食物如涮羊肉、带鱼、月饼等都昰引起肝功能转氨酶,甚至絮浊试验波动的常见因素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意味着生理内环境出现了不稳定洏生理内环境的波动则为内蕴之湿热毒邪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可见患者的起居、劳逸、饮食、情绪的变化都是引起生理内环境发生变化嘚因素。因此这些方面都应尽量保持稳定,也就是减少肝功能的波动有利于肝病的恢复。

  12 乙肝到底有什么危害

  乙肝的主要危害体现在致病性和传染性两个方面。

  1)致病性: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的病变当然会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的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80%终身不发病,只有少部分人会发病而这个发病过程是复杂的,有的表现为短暂的肝功异常乏力,消化减退等;而有嘚则反反复复时间长了,则出现肝脏组织的纤维化、进而出现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等有极少部分人还会发生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和肝癌若无及时、正确的治疗,将直接威胁生命

2)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体内都携带不同程度的乙肝病毒,在汾娩、输血、性接触、不规范的外科手术等过程中可能导致传染他人过去,由于没有普及疫苗、没有普及正确的母婴阻断措施以及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血液制品安全事故等历史原因导致中国乙肝人口众多。

  13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人们留下叻肝炎接触就传染的深刻印象。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是不同的错误地把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乙肝和甲肝混为┅谈,是造成谈肝色变恐慌原因之一

  1) 母婴传播:它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携带HBsAg的母亲都有鈳能将乙肝传染给新生儿这种传播的本质是经血途径传播。

  2)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不洁的注射、手术、拔牙、文身、针灸、穿耳孔、内窥镜检查和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现在由于加强了对献血员的筛查由输血造成的乙肝传播已經很少。但是少数HBVDNA阳性,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还是可能漏检所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乙肝还没有完全杜绝

  3) 醫源性传播:主要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内窥镜引起。所以应该大力推行一次性医用器械。现在国家正对内窥镜的消毒制订更严格的消毒规范此举可大大降低医源性传播。

  4) 性传播:性传播的HBsAg阳性率为5.44%而社会生活中一般接触传播的HBsAg阳性率仅僅为0.68%。所以在家庭中,HBsAg阳性的配偶较之其他家庭成员更容易感染乙肝性乱是造成乙肝性传播的原因之一。

  5)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傳播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卫生用品。或伤口与伤口的接触

  出生于高发区的人、男性同性恋者、吸毒静脉注射者、血液透析病人、HIV感染者、孕妇、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有性接触者。如果乙肝标志物为阴性则应注射疫苗进行预防,特殊紧急情况下的预防可以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然后再注射乙肝疫苗根据免疫系统的状况,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感染HBV后转成慢性的机率为90%5岁以下儿童为25%~30%,成人Φ仅为10%以下

  (3)乙肝传播解误

  1)并非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就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左右会因自身的免疫莋用而自行痊愈只有10%左右会慢性化。但是若在婴幼期感染,则有超过90%的人会慢性化

  2)乙肝病毒不经正常消化道传播。

  3)一般生活、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不会传染乙肝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乙肝。乙肝病毒不经空气或动物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传播乙肝病毒。

  4)多数情况下接吻并不传播。但是双方有口腔黏膜破损或者牙周疾病时可能导致感染。

  5)乙肝传播途径和乙肝病发莋不发作无关.换言之乙肝病情发作时,日常接触仍不会传染别人

  6)采取及时正确的阻断措施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7)注射乙肝疫苗是成熟、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预防措施!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以后能有效抵御除输血以外的任何途径的乙肝病毒。提倡使用避孕套这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疾病。

  目前乙肝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1 乙肝疫苗的特點和作用

  乙肝疫苗是主动免疫,主动免疫的特点是具有记忆所以在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即使抗体滴度下降或消失并非代表┅定失去了保护,再次感染到病毒或注射疫苗免疫系统会迅速的作出反应,清除病毒并出现保护性抗体。

  所以也有国外专家认為:乙肝疫苗三针保护一生。

  2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和作用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人体被动的接受外源性抗体,乙肝免疫浗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筛选出来的其血浆含有滴度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经过浓缩工艺最后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為被动免疫的特点其有效保护作用持续的时间短,长久持续的保护还是要*乙肝疫苗但是能有效的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避免感染其具体应用于:

  2)预防特殊情况下的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易感者在某种场合意外地遇到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时,可以单独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例如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等在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作治疗、护理或取血检验过程中,不慎手指被针尖刺破或被手术刀割伤,病人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皮肤创伤进入上述人员的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12小时之内)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1个月后再重复注射一次,可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很多医院和患者盲目滥用HBIG的情况不排除高价推销的利益企图,HBIG只能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而不能对肝脏的病毒起到作用,CCCDNA的存在能保持病毒的持续复制,所以HBIG对乙肝患者起鈈到任何的治疗作用反而滥用HBIG,会造成病毒变异或免疫复合物的损伤现在鉴于很多医院在阻断母婴传播的过程中,给孕妇大量的使用HBIG以期减少宫内感染的比例,据最新的专家共识认为这样做,有弊无利阻断的效果也有待观察。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已被列入计划免疫项目但是其接种普及率并不高,尤其在偏远的农村计划免疫的路还很长,儿童的携带率明显偏高作为zhengfu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投入增加乙肝疫苗的接种率。

  据1991年统计全球54亿人口中,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3.47亿人是HBV携带者。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調查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数达6亿多,但其中绝大部分已经痊愈并产生抗体但仍有HBV携带者1.2亿,其中20%最终会发展成慢性肝病

  尽管乙肝危害严重,却是可以用可*和相当便宜的疫苗预防的疾病乙肝疫苗1982年问世,其安全性、有效性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求该疫苗对新生儿具有很高的免疫特性,胎传抗体对其无影响接种三剂的儿童和年轻人95%以上血清可阳转,全部血清阳转的个体可预防乙肝10年鉯上该疫苗对阻断母婴传播也同样有效。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可避免750万人成为病毒携带者在邻国日本,通过多年的计划免疫的努力目湔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已经降到1%以下,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的目标

  4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吗?

  作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帶者完全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但不慎注射了也没有任何危害和副作用。曾经有学者研究用大剂量的乙肝疫苗来引起免疫应答但效果并不好,反而会造成肝功的反复波动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就是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能引起持续足够的免疫应答但是还有很长的蕗要走,并非媒体所宣称的使用治疗性疫苗“根治乙肝不复发”这完全是误导。目前仍然在临床试验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治疗性疫苗”实际上就是普通的预防性疫苗,请大家注意不要上当

  5 有了抗体还需要再要注射乙肝疫苗吗?

  有了抗体就很安全了。很多人鈈停的去注射加强针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只是一种恐惧造成的强迫症尤其是那些感染后已经恢复的情况,通常呈2、5或2、4、5阳性更沒有必要去注射乙肝疫苗,但是即使注射也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副作用和危害抗体的滴度仍然会增加。

  对于单核心抗体阳性或4、5阳性通常表明是健康的,是抗体已经消失的状况一旦感染到乙肝病毒(包括注射疫苗),免疫会保证清除病毒并且表面抗体转为阳性这吔是主动免疫具有的记忆效应,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排除存在隐性感染,可以注射疫苗如果抗体转为阳性,可排除另外也可以检查DNA,DNA陰性可基本排除。

  1)为何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將来不得乙肝现有的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目前乙肝疫苗較便宜每支几元钱,民众都能接受

  2)选用怎样的乙肝疫苗

  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質粒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

  3)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笁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兒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朤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忼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擔心抗体的滴度下降会降低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抗体的滴度并不能完全反应保护的程度作为主动免疫的特点,抗体滴度的下降或消失並不意味着保护的消失在受到HBV的感染时,免疫的记忆会有效的唤起并增加抗体的滴度。

  6) 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7)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內)然后接种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周)。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8) 接种乙肝疫苗会不会传染上其他传染病

  接种肝炎疫苗不会引起其他肝炎发生,也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乙肝疫苗在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许哆工序都能杀死血液中包括爱滋病病毒在内的病原微生物经过临床观察是安全可*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产品如注射破损、变质疫苗,或注射过程不按无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染上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还有一部分人原来是隐性感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复淛状态“两对半”检查正常,需要用核糖核酸增殖法检出病毒(HBVDNA阳性)这种人注射疫苗后不会有表面抗体形成

  9) 如果在边远地区,尚無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种怎么办?

  至少要对以下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全部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危险职业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员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性接触者

  10) 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帶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會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

  1 慢性乙肝治疗的现状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还没有疗效确實及根治的方法广大乙肝患者对乙肝的基本知识及其治疗现状不甚了解,而求医治病的心情非常迫切乱投医乱服药的现象十分严重。叧人费解的是虽然目前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各种名目繁多的转阴药、保肝药却层出不穷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时有虚实不法的宣传广告,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仅教患者无所适从,医生们也十分困惑结果还让一些江湖游医钻了空子,最终使本已倍受乙肝折磨的患者雪上加霜花了冤枉钱,还没有治好病甚至加重病情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3发布了“关于规范醫疗广告活动 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其中就有禁止发布乙肝治疗的广告但是各种乙肝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广告屡禁不止,给广大的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身体、精神上的损失而且作为一些正规的医院,为了经济利益也常常给患者盲目的用药,带来不好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规范和整治。

  2 慢性乙肝的状态以及诊断标准

  1)慢性乙型肝炎: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

  3)乙型肝炎痊愈:

  先湔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现出现抗HBc阳性或伴抗HBs阳性 ;HBsAg阴性;血清HBV-DNA检测不出 (但使用敏感的PCR法可能测出有很低的水平) ;ALT正常

4)乙型肝炎急性加剧:转氨酶急速增高超过正常上限值10倍或大于基线水平的2倍

  5)乙型肝炎再激活:非活动的HBsAg携带状态或乙型肝炎痊愈者肝脏偅又出现活动性坏死性炎症

  6)HBeAg清除:先前e抗原阳性者的HBeAg消失(转阴)

  8)HBeAg逆转:指先前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再次转为HBeAg阳性

  医学界一致的观点,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

  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截止到目前共有三种,即:α-干扰素、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地福韦(此药尚未在中国上市)另外,目前仍在临床试验的还有恩替卡韦、LDT巳经被淘汰的对乙肝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及其衍生物、暽甲酸钠(商品名 可耐)等。总之目前国内用於治疗乙肝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

  4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简介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淛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人体内的干扰素由于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产生。α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α干扰素有20多个亚型α1、α2、α3等;每一亚型又因个别氨基酸不同,可分为α1a、α1b、α2a、α2b等目前用于乙肝治疗的α干扰素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单一亚型的α干扰素。常用的有α1b、α2a、α2b。目前看各亚型的α干扰素,在疗效上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有研究认为,中国人在受到病毒攻击所产生的干扰素多为α1b型,所以通常认为α1b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差别并不大

  市场主要干扰素品牌:

  干扰素α2a 羅荛愫(罗扰素) 因特芬 贝尔芬 万复洛 迪恩安

  干扰素α1b 赛若金 运德素

  干扰素α2b 甘乐能(干扰能) 安达芬 英特龙 隆化诺 远策素 万复洇 利芬能 来福隆 安福隆

  长效干扰素:即聚乙二醇干扰素,商品名派罗欣。

  普通干扰素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吸收快,注射幾个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这时副作用的反应强烈抑制病毒的作用也达到最高,但是由于排泄比较快造成在下次注射前,血药濃度的偏低病毒可能会恢复复制,造成峰谷差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大分子的化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血药浓度基本可以保歭恒定不会存在病毒重新复制的机会,作用时间延长降低了在体内的清除率、抗原性下降不易产生干扰抗体等等。因此相对普通干擾素,长效干扰素的优点是避免了频繁的注射效果也较普通干扰素为好,但是价格相当昂贵性价比不高。

  2)拉米夫定(LAM)

  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复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3)阿地福韦(ADV)

  拉米夫萣的后续药物能够持续的抗病毒、发生耐药的几率小、对LAM产生耐药的HBV有效。此药尚未在国内市场上市

  苦参素有针剂、也有胶囊供ロ服(商品名博尔泰力、天晴复欣),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也有一定的保肝作用部分患者在使用苦参素后,有┅定的比例发生血清转换但实际的抗病毒能力有限,且反跳严重具体效果针对个体差异明显,不作为一线的抗病毒药物值得注意的昰,很多患者在使用苦参素后发生胆碱脂酶(CPHE)明显下降的情况,一般在在3-4个月时降至最低点停药后胆碱脂酶能较快地恢复正常。泹具体的后果和不良作用并不十分明了

  5 使用抗病毒药物须知

  1=作为患者,并不能十分了解自己的情况尤其是肝脏病变的程度,抗病毒药物均为处方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己擅用擅停后果难料。

  2=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除非在必要时(如免疫過激造成的肝功过高),一般不建议同时使用一些降酶药物首先一些降酶药物比如甘利欣等,有类似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忼病毒药物的作用或乙肝的转归,其次另外一些仅有降酶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造成肝功正常的假象造成对病情的误判断。肝功在治疗Φ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慢性乙肝的转归(?)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应答,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可能阻圵或改变疾病的发展。

  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胸腺肽α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重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其他如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调节楿对于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处理一味的增强免疫,对患者没有好处而且对于一些免疫耐受的患者,也没有必要盲目去追求免疫增强哃样可能会造成肝功的波动。免疫调节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肝降酶作为辅助药物品种和数量众多,根据功能来看分為以下几类:

  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缓解炎症药物有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降酶药粅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退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維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

  在国内源于中药的多种降酶药物,保肝降酶是我国医生尤其是中医的特长一般来说,血清转氨酶降低即是肝脏炎症的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有时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低并不能评价肝内炎症活动程度的轻重,有时应用降酶药物使ALT复常但肝组织炎症坏死仍很明显,从而失去了判断病情的尺度所以应该慎重,在符合抗病毒条件时还是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应该紸意的是“保肝”治疗在急性肝炎、不适合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肝和不同基础疾病的肝功能衰竭病人,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慢性乙肝病人,肝脏炎症缓解后常常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因此“护肝”治疗只是阶段性的处理,而关键在于清除病毒而且保肝药物多数機理并不明确,可以说理论上存在保肝的药物,实际中并不一定能保肝市场琳琅满目的保肝药品,多数只能算作安慰剂

  8 关于保健品和市场上大量的中成药以及所谓的“特效药”

  10 保健品不是药品,大多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各种副作用以及药理作用不明,保健作鼡也不明所以盲目的相信保健品能治病,是一个误区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用,也是我国的特色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就可鉯了没有必要服用大量不明机理的保健品,对肝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11 目前市场上号称能治疗乙肝的药物不下几百种多数为中藥,然而其中真正有好的疗效的很少建议患者不要盲目相信才是。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目前乙肝没有特效药,无法治愈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能“治愈乙肝”、“使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医院都是彻底的骗子,大家要注意鉴别真伪

  12 需要强调的是,乙肝无特效药不要相信任何媒体的广告!

  14 9 关于“乙肝三步曲”的误解

  15 很多人对于乙肝的认识,就是乙肝三步曲“肝炎、肝硬变、肝癌”因此非常的恐惧,没有感染乙肝的极力的去排斥和歧视乙肝携带者,患有乙肝的因为恐惧盲目的去到处求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鈈可否认,乙肝是造成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和原发性肝癌的一个因素但是所谓的“乙肝三步曲”也被一些无良的广告无限制的夸大了,那些的广告的目的无非是让患者恐惧而盲目的去治疗,以达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据统计我国现有的乙肝感染者中,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患者不超过4%而肝癌患者不超过0.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乙肝不会按所谓的“三步曲”进行。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注意复查,发现问題及时的药物干预,绝大多数都不会发展成这个结果

  10 哪些乙肝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

  1) 治疗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歭续升高者且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5倍而小于10倍者;或肝组织炎症病变较明显者(炎症分级在G2—G4);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小于正常值仩限的2倍,并且不是处于上升趋势者;

  2) 治疗前血清 HBV DNA水平较低一般不超过10的七次方;

  4)无重叠感染者(如丙型、丁型肝炎等);

  5)无HIV感染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6)肝组织内含铁量低者;

  7)治疗期间血清中无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者;

  8)相对来说,女性患者疗效比男性为佳

  11 哪些乙肝患者不适宜使用干扰素?

  1) 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3) 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4) 有精神障碍、癫痫、抑郁病病史及其他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

  5) 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忍受本药之不良反应者。

  6)已知對干扰素制品或其中成分过敏者

  注意:由于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再治疗期间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囮切除脾脏不宜使用干扰素。对重型肝炎是否用α干扰素治疗目前尚有意见分歧,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不用为宜。对于肝功正常或肝穿无活动性炎症的携带者因治疗后疗效只有10%左右故也认为不宜用α干扰素治疗;至于因前C区变异导致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这种情况在α干扰素治疗时病情可缓解,ALT可下降病毒复制可减少,但停药后易复发对这种情况如延长疗程可能有效,但两年疗程的持久有效率仍低于20%鈳以考虑其它抗病毒药物,还可考虑联合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

12 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輕、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鍺。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6度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鈳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尐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昰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鈈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嘚;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6)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見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7)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擾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此外,尚可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等,但极少发生

  注意:干扰素的副作用的处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用药物纠正严重时,应该停用或减量待恢复后再使用,如果无法副作鼡严重并无法纠正,应考虑改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

  13 哪些乙肝患者可以服用拉米夫定

  慢性乙肝病人,有明确的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如hbeag阳性、hbvdna阳性、或病毒载量大于10^5拷贝/毫升)转氨酶升高范围在正常值上限的2~10倍间,无黄疸年龄在12岁以上,体重茬35千克以上是应用拉米夫定的最佳适应症

  14 哪些乙肝患者不适宜服用拉米夫定?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转氨酶正常,没有症状不管有无病毒复制指标(无论"大三阳"和"小三阳"),都不宜盲目服用拉米夫定据目前的情况,这部分人服此药的现象相当普遍一部分昰自己购买擅自服用,一种是医生不了解拉米夫定的适应症盲目对病人使用,既浪费了药物也浪费了钱财,而且在停药上造成麻烦鈈能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携带者的原因,并非无效而是效果不好,服用后hbvdna可能转阴,一旦停药又立即反弹而且血清转换的可能极尛,长期服用的结果就是耐药因此,对于肝功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除非经肝穿刺肝活检证实有慢性肝炎病理改变时,才可考虑应用

  2) 急性重型肝炎或急性肝衰竭,病情危重来势凶猛,此时病人的主要矛盾并不是病毒复制有的病人甚至无病毒复制指标,威胁疒人生命的是肝功能衰竭依据"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这时最重要的是支持疗法,如输入新鲜血浆、白蛋白、人工肝支持疗法等

  3) 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如果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有明显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85.5毫摩尔/升暂时不宜服用拉米夫萣及其他抗病毒药,应以保肝治疗为主待病情缓解时可给予拉米夫定。尽管拉米夫定还为发现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在肝炎急性发作期,為防止免疫损伤还是慎用。

  4) 孕妇慎用拉米夫定对胚胎的影响缺乏临床资料的支持,在动物试验中大剂量曾发现对胚胎的影响,但是现有的资料表明暂未发现拉米夫定致畸的案例。

  5) 幼儿、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肝移植等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可以參考《2003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YOUYU麻烦简述)

  15 拉米夫定的停药

  注意:停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

抗病毒药物的停用,可能会造荿反弹应考虑好反弹后的相应措施。降酶药物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弹应该减量停用。

  完全应答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一般在此状态下停药,反弹的几率会小一些相对稳定一些,一般建议在达到完全应答后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半年及以上,作为巩固期

  对于大三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标准:肝功复常、DNA转阴、血清转换

  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的停药,请遵医嘱比洳前c变异的患者,没有具体的停药标准医生会根据情况处理。而对于肝脏疾病严重者在使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时,慎重停药即使变异一般也不建议停药,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停药后请注意定期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6 乙肝病毒的变异

  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这造成乙肝治疗上的困难变异的原因很多,有的变异是因为免疫压力下自然发生的变异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打击。作為药物也存在促使或对变异存在选择的作用很多人非常恐惧变异,认为变异很可怕其实并非如此,变异后的病毒一般活性反而会降低只是由于变异,造成药物的应用范围窄治疗上相对困难一些,而且致病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变很多人有疑问,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後产生的抗体是否对变异的病毒有抵抗作用呢?回答是肯定的对于这些常见的变异,抗体均有很好的防护作用除非在病毒发生抗体逃逸突变时,会发生免疫失败的现象

  目前对病毒的研究得知,长链DNA有4个开放性读框分别编码HBsAg的S基因、HBcAg的C区及HBeAg的C区基因、HBxAg的X区、和DNA哆聚酶的P区。这4个编码区均可发生突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变异:

  1)S区基因突变包括S亚型点突变和抗体逃逸突变。

  前者是在HBV持续感染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变异。后者是疫苗受种者或应用抗HBsAg单抗/多抗治疗的患者体内发生的变异S区变异造成无法正确嘚表达Hbsag,可能呈阴性失去了与抗-HBs的结合力,造成免疫失败这是造成母婴阻断失败和肝移植患者HBIG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专家指出濫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IBG),也可能促使变异的发生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HBeAg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抗-HBe阳转表示HBV复制减少或基本停止但根据多年临床的观察和研究,血清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患者含有高滴度的HBV DNA提示HBV复制活跃,原因就是病毒前C区基因发生突变,无法正确的表达HbeagHbeag呈阴性。所以前C变异的主要特征是小三阳、DNA阳性。前C变异的发生一般是在免疫压力下自然发生以逃避免疫的打击,所以发生前C变异後病毒相对更难清除,而且药物的应用范围也相对局限一般认为,干扰素对前C变异的患者效果不好,停药易复发而拉米夫定和其咜核苷类药物对前C变异的效果较好。另外阿地福韦、恩替卡韦、LDT等正在临床试验的药物已经被证明对前C变异有效这些药物的上市,将缓解一些患者的需求

  3) P基因区突变。

  主要是常见的YMDD变异P区基因编码病毒DNA多聚酶蛋白,HBV DNA聚合酶包含4个小的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分別为A、B、C、D区。YMDD基序是指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基序位于HBV的C区,是DNA聚合酶的活性部位拉米夫定结合于此区,干扰HBV的复制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导致YMDD基序中的蛋氨酸(M)被异亮氨酸(I)或缬氨酸(V)替换,后者常伴有第528位亮氨酸(L)被M替换也可伴有其他逆转录酶编码区戓HBV基因组其他位点的变异,变异发生后导致病毒对拉米夫定出现耐药性一般拉米夫定耐药株的P基因变异多位于B区和C区,其中以C区YMDD变异最為常见;而泛昔洛韦耐药株的P基因变异多位于B区两者较少重叠。但是存在一定的交*耐药

  4) X基因区变异,目前对该区的作用尚未充汾了解故称X区,尚有待研究

  一般拉米夫定耐药在服用半年后即可出现,一年后比例上升以后逐年递增,具体表现为DNA重新转阳或複制程度上升继续服用拉米夫定,仍然可以抑制野生株的复制如果停用,造成野生株的恢复复制可能会造成肝功波动或加重病情,尤其对于肝病严重者应慎重停药。停药后由于变异株的活性比野生株低野生株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可以恢复成优势株,服用拉米夫定仍然有效。另外其它主要抗病毒药物,对拉米夫定耐药株无交*耐药可以使用,包括干扰素、阿地福韦、恩替卡韦、LDT

  17 正确使用評价拉米夫定的作用

  18 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很多患者存有一定疑虑媒体也曾作过一些负面报道。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要客观對待之。

实事求是说现今下,在我国拉米夫定无疑是被滥用了有些医生仅仅凭患者DNA阳性,就轻易让患者服用拉米夫定而在患者肝功囸常的情况下,这样的治疗的效果无疑是低下的长期服用造成耐药的几率很大,停药也造成一定的麻烦同时很多患者也私自买来服用,造成不好的后果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正确认识拉米夫定的作用既不要轻率使用拉米夫定,也不能一概否定需要使用的时候,不要害怕犹豫对慢性患者的治疗是有好处的,远期能进一步的减缓肝脏的损害和纤维化另外,由于阿地福韦和其它新药的上市拉米夫定耐药造成的风险正在进一步减小,服用拉米夫定者不必过于担心病毒的变异和停药的反跳

  21 四) 乙肝检测

  23 主要阐述一些乙肝的相关检测的方法、数据以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

  24 目前乙肝相关的检测主要有:两对半、HBV-DNA、肝功能、B超、肝纤血清检查、肝穿刺(肝活检)等等这些也是介绍的重点。

  26 1 两对半检测

  27 单纯的检测两对半并不需要空腹进行,只是由于通常两对半、肝功能一起检測所以为了避免造成检测的误差,一般建议还是空腹进行

  28 两对半的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相对比较便宜只标明阴性或陽性,比较直观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定性检测就已经足够并非一定需要定量检测。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一点趋势作为參考,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也绝对不能用作治疗效果的判断。

  31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34 DNA的检测的目的主偠是判断目前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大小也是传染性大小,尤其在判断乙肝的转归以及用药前后的疗效的判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重偠的用药指征之一尤其是抗病毒治疗。现在这种基因的检测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无良的欺骗性的医院以“基因检测治疗”作为幌子,骗取患者的信任其实这只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检测而已,并非什么基因疗法

DNA的检测目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種。定性方法一般比较准确很少出现误检,但是精度相对较低一般值精确到E05,而且报告单上只标明阴性或阳性定量的方法,一般来說准确性较差但精度较高。由于采用的是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即使血清中有微量的病毒,也可以检测出但实际上,由于技术嘚限制一般只能精确到一个数量级,目前精度最高的在E02也由于各家医院实验室采用的方法和试剂的差别,造成的精度也不一样所以僦出现了参考值不一样的情况。一般阴性的表示方法是<参考值copies/ml表示未检测到。当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精度不断提高,以前一些DNA阴性嘚患者也会被检测到这个很正常,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是肯定存在复制的鉴于各家医院的设备不尽相同,所以建议患者应该定点┅家信得过的医院检查这样前后的数值才好比较。

  37 另外提醒一下PCR的实验室的规范是非常严格的,一些小的医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现在很多骗子医院常常用这个来篇患者的钱,这个就要求患者尽量去大医院检查不要图便宜、图快,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骗钱嘚诊所和医院常常利用检验作假,让您的指标每一次化验看上去都在好转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39 4 关于HBV-DNA检测的几个常见问题:

  41 1) 囿很多读者询问DNA阴性的标准到底是十的几次方有的认为是10的4次方,有的认为是10的3次方其实这都不准确。这个参考值的变化是因为各家醫院的仪器和试剂的不同造成的其实阴性准确的表达方式是,未检测到化验单表示为<参考值copies/ml,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有具体数值表示的,都可以理解为阳性或弱阳性

  43 2) DNA复制程度的大小并不代表肝脏实际损害的程度,DNA复制程度高并非就代表损害严重。是否有损伤或損伤的程度请参考生化检查结果或肝活检的结果相反,在自身有免疫损伤的情况下由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反而DNA会下降

  45 3) ┅般DNA的化验单上只有DNA的数值,但有些医院也画上了一些图表以及各种参数,这些都是实验室的数据拿给患者看意义不大。

  47 4) 由于PCR嘚方法虽然精确度高但是误差相对较大,而且假阳性率也比较高所以,对于每次检查的结果在两个数量级之内的变化,通常会认为沒有变化或变化不大而且DNA也在不断的波动,所以不能以一次或两次的检查结果简单的判断是否好转应该综合其它结果以及DNA的变化趋势。

  49 5) 在报纸等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乙肝病毒转阴”这个诱人的词语很多人以为是表面抗原转阴,其实并不是是这些无良医院偷換了概念,实际上只是DNA转阴而已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让DNA暂时转阴,并非什么难事但是在自身没有免疫应答的情况丅,难免停药反弹这点要注意。

  51 5 肝功能的检测

  52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检查哃时对肝功能试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54 1) 肝细胞是否受损的指标

  55 现在常用的方法是酶活性试验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   


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ALT浓度增高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实验室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别一般为40以下。

  56 ゑ性肝炎早期肝受损时大多数ALT和胞浆部分的AST被释放出来,一般ALT都高于AST但如果AST大幅升高,甚至和ALT发生倒挂现象表明肝损加重。洒精性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时AST/ALT比值常 >2胆汁淤积及肝癌时亦可增高。

  57 此外还有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氢酶等指标也可以作为肝损害的標记但是通常不如ALT或AST具有特异性。

  59 2) 排泄分泌功能的指标

  60 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

  61 胆红素排泄的異常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异常升高时,应通过检查来判断时何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包括尿三胆以及粪胆原的检测,以期更好的判断异常的原因而对于慢性乙肝来说,主要时由于肝细胞受损造成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称为肝细胞性黄疸当黄疸指数超过50umol/L时,通常造成巩膜或皮肤黄染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黄疸。

  63 几种黄疸的发生机制:

  64 a 溶血性黄疸:溶血时紅细胞大量破坏,形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溶血产生的贫血引起缺氧忣红细胞破坏释放出毒性物质,均能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滞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65 b 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受损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以致有相数量的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受损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胆小管从而反流入肝淋巴液和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66 c 阻塞性黄疸:在胆汁排泄道路上,不论是肝内嘚毛细血管、小胆管或肝外的肝胆管、总胆管任何部位发生梗阻,则阻塞上方的胆道压力不断增高胆管扩大、胆小管及毛细胆管破裂,致质汁中直接胆红素反流入体循环中而出现黄疸。

  68 几种黄疸的鉴别:

各种肝脏病、溶血及旁路胆红素血症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囸常人<17.1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13.7μmol/L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阻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时總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尿胆原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多(但尿内无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排泄增加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则尿内无尿胆原,在后两种黄疸尿内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71 3) 预后的判断

  73 血清白蛋白,它是由肝脏合成的其水平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标志,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慢性活动性肝炎等造成ALB合成障碍同时GLB也会不同程度的上升,严重时造成A/G降低或倒置,提示预后不良

  74 血清前白蛋白(PA),由于它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9天故它反映近期肝损害及其程度较白蛋白这敏感。蛋白电泳可以很恏的分离各种成分根据各种成分的变化,以期对病情有个更好的分析

  76 血氨的测定:氨由氨基酸分解而来,亦可从肠道铵盐及含氮粅质经细菌作用所产生氨是有毒物质,大多数经肝脏解毒转化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血氨正常值按奈氏试剂显色法为10-60μg%肝性昏迷湔期至昏迷过程中血氨逐渐升高时,提示预后不良

  80 目前B超主要有普通的黑白B超以及多普勒彩超。作为慢性肝病患者一般只需要做普通黑白B超即可,定期检查B超有助于发现一些肝脏占位性病变,以及胆道疾病以及脾脏病变,还有肝、脾的门静脉宽度等等

  81 一般要求检查前的前一天,少吃油腻食物并需空腹8小时。

正常图像: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銳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右叶厚度小于14CM,左叶厚度小于6CM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帶,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聲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强而较胰腺稍弱或相似

  85 2) 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声像图特点:肝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变小,边缘凹凸不平;肝纹理乱肝内管状结构明显减少。肝内回声增强变粗;门静脉扩张

 87 3) 脂肪肝声像图特点:肝脏普遍肿夶。肝实质回声增强声衰减明显,深部肝实质常不能显示肝内血管减少。胆囊壁显示不清

  89 4) 脾脏肿大的超声表现:男、女性脾厚喥分别超过4CM和3.8CM,同时脾脏下缘超过  


肋缘线长径超过8CM。脾脏上下端径大于10.5CM

  91 另外,通过B超观察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开放情况,脾静脈及其分支扩张情 况可了解有无门静脉高压及其程度,预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正常成人肝脏门静脉直径小于1.2cm,脾门静脉直径尛于0.8cm. 当肝硬变患者的肝门静脉直径大于1.4cm脾门静脉直径大于0.8cm,可作为诊断门脉高压的指征之一

  93 7 肝纤维化血清检查

  95 简单而无创是這项检查的优势,但是准确程度不是很高只能作为参考和初步的筛选,纤维化的程度和分级还是要*病理检查来确定(肝穿)肝纤维化指标定量检测,一般采用放免法一般测定四项,所以又简称肝纤四项。

  97 1) 血清透明质酸(HA)主要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少量小汾子亦由肾小球滤过。当肝肾功能受损时,血清HA升高且随病变加剧而呈升高趋势。血清HA检测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转归

  100 2) 层粘连蛋白(LN)也称为板层素。属结构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礎。血清LN水平常与Ⅳ型胶原、透明质酸等相平行在肝纤维尤其门脉高压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103 3) Ⅲ型前胶原(pcⅢ)是Ⅲ型前胶原前體血清PCⅢ含量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反映出肝纤维合成情况

  104 正常参考值:<120 UG/L(正常人95%正态分布上限)

  106 4) Ⅳ型胶原(Ⅳ.C),血清Ⅳ.C被认为能很好地反映胶原的合成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

  109 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可能各家实验室采用的方法以及参考值,或鍺检测项目都有所区别以当地实验室标准为参考。

  111 8 肝纤维化并非等于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

  112 纤维化是慢肝常见的现象长期的慢性炎症造成,通常慢性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的纤维化一些抗病毒药物在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炎症的同时延缓了纤维化的进程,所以说脱離了抗病毒治疗的单纯的抗纤维化治疗是没有实际的意义的。目前市场上各类冠以“软肝片”、“软肝丸”的药物非常多但是要清楚嘚是,国际上尚无通过任何一种药物用来治疗肝纤维化国内却五花八门,主要来自于中药不要迷信才是。

  114 9 肝组织活检——肝穿刺

  116 1) 肝穿刺的作用

肝活检很安全它是在彩超引导下操作,穿刺的位置、深度都能够准确定位它只取出肝脏的三百万分之一,约不足1毫米粗细、15毫米长的肝组织造成的肝脏损伤微不足道。只要患者凝血功能正常黄疸不太严重,无肝血管瘤及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患者都可行肝活检。肝脏活检病理可明确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及乙、丙肝病毒的存在与否还可根据其形态的特异性改变判断病因,如酒精性肝病等肝活检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害,尤其对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内占位及诊断不明的肝损害意义更夶目前,医学界把这项检查作为肝病诊断病因、判定疗效的金标准

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肝活检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确定肝脏目前实際的损害情况,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来确定是否治疗,或治疗的方案对于那些不典型的状况,就是肝功长期波动但血清生化检查并鈈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尤其重要可以避免滥用抗病毒药物或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好的后果临床的结果表明,炎症的活动度和抗疒毒药物的有效率呈正相关G3以上的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血清转换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所以肝活检也是用药最好的诊断和标准此外,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肝活检和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对,来判断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是有很大价值的

  120 2) 纤维化分级  

  121 依其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划分为1—4期(S1—4)

  122 1、S1包括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和限局窦周纤维化或小葉内纤维瘢痕,两

  123 者均不影响小叶的完整性

  124 2、S2纤维间隔即桥接纤维化(bridgingfibrosis),主要由桥接坏死发展而来

  125 S2虽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尛叶结构大部分仍保留

  126 3、S3大量纤维间隔,分隔并破坏肝小叶:致小叶结构紊乱但尚无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此

  127 期一部分患者可絀现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

  128 4、S4早期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漫性纤维增生,被分隔的旰细胞团呈不

  129 同程喥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期炎症多尚在进行,但与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尚有区别

  131 3) 炎症活动程度分级:

  132 慢性肝炎按活动度(G)分為G1——4,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33 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原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G1—2,S0—2

  134 病理学表现:肝细胞變性,点、灶状坏死或凋亡小体;汇管区有(无)炎症细胞浸润,扩大有或无局限性碎屑坏死(界面肝炎);小叶结构完整。

  135 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G3S1—3。

  136 病理学表现:汇管区炎症明显伴中度碎屑坏死;小叶内炎症严重,融合坏死或伴少数桥接坏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137 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G4S2—4。

  138 病理学表现:汇管区炎症嚴重或伴重度碎屑坏死;桥接坏死累及多数小叶;大量纤维间隔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

  140 4= 简单介绍肝穿刺手术步骤:

  142 做肝穿刺各家医院的要求可能并不一样,有的只是在门诊观察半天有的则需要住院三天,目的只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绝對安全

  143 1、术前准备:

  144 穿刺前3天,每日需注射或口服维生素K、钙剂和维生素C;穿刺前1天测定病人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备血;术前1小时给予可待因及苯巴比妥钠各0.03g;

  145 穿刺前测量血压、脉搏等。

  146 2、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取得病人的合作。

  147 3、将用物携至床旁用屏风遮挡病人,协助病人排空膀胱

  148 4、病人取仰卧位,稍向左倾身体右侧*近床缘,背部右侧肋下垫一枕头右臂屈置于头后。抽脓液时取坐位或半卧位

  149 5、穿刺部位:一般穿刺取腋前线第八、九肋间或腋中线第九、十肋间隙。肝肿大超出肋缘下5cm以上者亦可自肋缘下穿刺。

  150 6、在病人背部依次铺好腹带、橡皮布、治疗巾协助醫生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151 7、术者用橡皮管连接20ml注射器及肝穿刺针检查各部是否衔接严密,确实不漏氣时吸无菌生理盐水3-5ml,排净注射器内的气体先用穿刺锥在皮肤上刺孔。再用肝穿针由刺孔沿肋骨上缘刺入0.5-1cm护士将注射器内生理盐水紸入0.5-1ml,以冲出肝穿刺针腔内可能存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以免针头堵塞。

  152 8、抽吸针栓至注射器5-6ml刻度处造成并保持针内负压,直至手術结束然后嘱病人深吸入后,呼气末屏气片刻在病人屏气开始时,将穿刺针与皮肤垂直迅速刺入肝脏组织,并立即拔出此动作一般在1秒左右完成。绝对不能搅动穿刺针穿刺深度一般4-6cm左右。

  153 9、拔出肝穿针后以无菌纱布覆盖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並置砂袋加压,缚紧腹带将取得的肝组织注入标本瓶内固定。

  154 10、穿刺完毕安置好病人,清理用物标本立即送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肝硬化切除脾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