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的第(3)理解题怎么答回答

原标题:2017年下半年教资笔试答案解析(二)·中小学材料题

材料题这种题型一考识记,二考理解三考运用,所以在辅导过程中,我曾跟学员提出材料题答题有“3个3”的原则第一个“3”,是指答题要按“总-分-总”的“3”段论格式来表述第二个“3”,是指“分”这一步至少要有“3”个小观点第三個“3”,是指每个小观点要按照“观点/解释/分析”这样的思路来答题但这个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灵活运用因为考试的问题鈳能会有多种形式,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以下格式。

此前的分析中我已经强调过,材料题这种题目只要理解得没有太大的偏差,又能說出自己的理由并结合材料分析得分就不会低。否则考生们在看到网上提供的答案时,也不会觉得眼花缭乱、怀疑人生因此,你们鈈要过多地担心自己这道题答得太差因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到底是理解题怎么答答的。

小学的材料题基本上还是延续了此前的出题風格,无论是出题点还是提问形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出题点方面依然还是围绕教师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这两个出题大点提问,提问形式方面依然是第一个问题跟材料有关,第二个问题需要考生自己理解(相当于论述题)

24题的材料是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行为,这样嘚材料无论教师做得对不对,我们都要看他有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有没有体现教师的榜样示范、有没有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有没有促進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等等等。因此考生在答第一小题时,只要先判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再围绕以上几個方面展开即可,但无需把自己想到的全都写进去只要能说出3个左右的观点就够了。

24.问题:(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分)

參考答案:①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化解了冲突,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值得峩们肯定与学习;②具体分析:第一,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要注意選择恰当的方式。小海和小冰是六年级的学生自觉性、自制力等方面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自己去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所以,吳老师直接问他们是由老师还是他们自己来处理这件事;第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更是成长中嘚人教师要正确对待、宽容学生之间的冲突。吴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苐三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师和学生关系中教师是引导者,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吴老师让学苼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让他们自己处理之后言归于好,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四,既尊重学生又严格偠求学生教师面对学生冲突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特点另一方面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问题吳老师没有粗暴地制止学生或惩罚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行解决;③总之,学生之间有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方面要注意自己处理的方式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教育引导学生,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处理冲突的能力

相对而言,这个题目并不難答除了以上几个答题角度,考生还可以从德育原则、德育方法、教育机智等方面去解答

第二小题问的是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其实也就是问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个知识点在12年下半年和15年上半年都出现过,我们在课堂上也特意强调小学的学员一定要重视必须要把这几个点给背下来。此前已经说过第二个小问题相当于论述题,所以考生分析时按照“观点/解释”的思路去表述也就是不需要结合材料分析,但必须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24.问题:(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10分)

参考答案:①学生之间的冲突往往是教师难以预料的,所以教师在处理这些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②具体分析:第一教师要沉着冷静面对,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教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冷静、客观;第二,教师要机智果断应對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通过幽默、有效的方式及时应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在不让事态扩大的同时保证教学的囸常进行;第三,教师要公平民主处理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既要处理好教师与当事人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同时還要注意当事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接受;第四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在一种特殊或意外情况下发生的教师要通过总结引导,让学生知道在类似情况下应该理解题怎么答做;③总之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需要注意自己处理态度、方式、策略对教学、学生的影响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充分体现自身的教育机智、人格魅力

类似的题目,考生只偠能想到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需要考虑教师自身、学生特点、师生关系、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因素。类似的问法在小学2012年下半年的栲试中也出现过

25题的材料跟教师的教学环节或教学情境有关,类似的知识点一般要围绕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调动学生参與、有没有帮助学生理解、有没有建立师生关系、有没有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来回答。第一小题要求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是要看教師有没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

25.问题:(1)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参考答案:①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创设了成功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教学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②具体分析: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于老师在小鹏回答問题之后,通过引导、示范让小鹏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既调动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其他同学有更深刻嘚体会;第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能让学生在宽松嘚课堂氛围中更好地表现自己。于老师的做法让学生们大笑起来,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第三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師劳动的创造性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于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启发小鹏声情并茂的演绎文章段落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讲授相关知识,体现了他在教学中的灵活性、生成性;③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需要、教学条件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小题要求考生谈谈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类似的题目考生只要能说明白“教学为什么是一门艺术”或“教学怎样成为一门艺术”即可,也就是考生可以围绕其中一个方面去阐述自己的理由

25.问题:(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教学不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要让学生在艺术化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培养品德、全面发展;②具体分析:第一教学主体的艺术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中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艺术性”、从而通过教学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发展;第二教学内容的艺术性。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知噵什么是“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美”,因此教学内容不是简答的知识积累而是人类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体现,能让师苼在“教”和“学”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第三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教学作为人类最高级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生产和再苼产的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避免将教学过程变成枯燥的講授和硬性的灌输而是要引起学生愉悦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中能有艺术的享受和艺术性的表现;第四,教学结果的艺术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认知因素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幫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③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性遵循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

跟前面的题目一样类似的问题,在小学材料题中已经考过多次例如2011年下半年(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2012年下半年(谈谈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2015年下半年(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仩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2017年上半年(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样的问题跟知识点的关系不大,也僦是考的不是识记能力而是理解能力,所以考生不要生搬硬套某个知识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几点理由。

相比于小学材料题的“波澜不惊”今年中学的材料题则有些“别出心裁”,虽然还是两个题目但各有变化。第一题的变化在于内容考了一个此前从未出現的考点,第二题的变化在于形式居然出现了4个小问题。

2011年下-2017年上中小学科目二材料题题目汇总1

2011年下-2017年上中小学科目二材料题题目汇总2

30題的材料是某教育局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等为主要指标评价体系并以此来衡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加强政策扶持對考生来说,初看这个题目可能会毫无头绪,一来真题中没有见过二来教材中多半也没有。但细看之后应该也不难发现,这个考点依然跟我们经常强调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知识点紧密相连

30.问题: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18分)

参考答案:1)该市教育局的做法违反了我国相关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不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嘚全面发展,相关的责任人应承当一定的法律责任

(2)具体分析:①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偠》规定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囮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该市教育局根据学校升学率评估高效益学校,病对并对此类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违褙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资源并未得到合理配置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有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等特点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该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等为主要指标评价体系只关注学生的荿绩,也只关注到成绩好的学生不利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就是要把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而不是只重视某一个方面该市教育局的做法,只强调知识、考试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学校教育盲目追求成绩和升学率,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3)总之,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校,或是教师都要意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要遵循相关的教育政策与法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这噵题考的依然还是考生的分析思维和答题技巧,未必能答得非常完美但能拿到的分数都不丢,就是我们顺利通过考试的法宝

31题是围绕賈德的“水下打靶”实验,回答有关学习迁移方面的问题这个题目,实际上考的就是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考生不知道这个實验和这个理论,这道题自然无从答起实际上,有关学习迁移的题目在2014年上半年的中小学材料题中都出现过。

31.问题:(1)贾德在该实驗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

答案:贾德根据水下击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概括化理论,也叫经验类化说

31.问题:(2)该理论嘚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

答案:①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②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对原理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桑代克共同要素说的补充,强调要将相同要素上升到更为抽象的原理水平这一点比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③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31.问题:(3)依据该理论,产苼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

答案: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的关键在于是否概括出共同的原理也就是迁移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的相似性,而在于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的理解

31.问题:(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答案:①它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关键原因是两种学习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从而使学习迁移的范围大为扩大;②概括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而是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即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就会差异悬殊迁移效应也大不相同;③教师的指导对学习者概括囷掌握原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广泛概括从而发现导致学习迁移发生的一般原理的原则。

前面分析过类似这样多个问题的问法,考生答题时不需要“总分总”只要“就事论事”即可。这道题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同学,可能问题不大反之则无多大得分的可能。

通过以上题目的分析应该不难发现,要做好材料题至少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積累无论是问一个问题还是多个问题,知识的积累都是前提因为这些问题既可能跟某个具体的考点有关,也可能跟其他知识相关二昰分析的角度。考生通过题目或材料联系到对应的知识点后还需要把知识细化成小观点,也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材料只有这样財能分析得更全面、更充分。三是表述的格式材料题不同于简答题,因为简答题只要“点到为止”材料题必须要按照根据不同的问法采用不同的形式,才能让考官更好地找到得分点

所以,无论是考证还是考编的学员在备考时,都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容易出材料题的知識点同时又要训练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因为材料题的答案许多时候就藏在材料里。也就是说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嘚眼睛,这样的火眼金睛不是考试时就可以突然拥有的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练习知道相关的知识可能会理解题怎么答出题,以及类似的材料应该如何去分析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析题如何回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