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中医大家怎么讲?

导读:人上了年纪听力下降是正瑺的生理现象但是很多的时候,很多年轻人也会出现耳聋耳鸣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下面小编就给大镓介绍一下治疗耳聋耳鸣的中医大家验方。

仙鹤草治耳聋:取鲜仙鹤草(连根)150克加冷水适量,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个疗程、

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

路路通治耳鸣: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汁频饮,5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戓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囚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细查耳鸣病因。

  神经性耳鸣属于主观性耳鸣是指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在听神经、耳蜗,或听觉中枢亦称感音神经性耳鸣。耳鸣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其发病率约15%~20%,在 5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20%~30%有人推测我国至少有耳鸣患者9000万。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耳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耳鸣目前尚无客观检查方法,更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属于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难題。

  中医大家古代文献对耳鸣的论述颇多其中包括了各种耳鸣,而不单纯地指神经性耳鸣但无论是关于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戓气机升降失调所致耳鸣,对于神经性耳鸣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的指导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耳属清空之窍,凡六淫侵袭、七情失调、脏氣不平皆可成为耳鸣的发生原因。耳鸣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有风、火、痰、虚、瘀

  1、风邪外袭:素有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風寒、风热之邪侵袭,入于耳窍经脉风邪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卷四十八说:“手太阳之经脉入于耳内,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

  2、肝火上扰:肝胆主疏泄。情志不畅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内生上盛而跃,发为耳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耳鸣眩转。”《金匮钩玄·耳聋》亦说:“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熱耳鸣者是。”

  3、痰火上壅:饮食不节炙煿厚味,致脾胃受损痰浊内生,火热内藴痰火互结,上壅清窍与气相击,发为耳鳴如《明医杂著·耳鸣如蝉》卷三说:“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

  4、脾胃亏虚: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泛源,宗脉不足或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素问·口问》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又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也。”

  5、心脾两亏: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心过度心虚血耗,风邪乘虚入於少阴之络扰耳或血虚阴不涵阳,心火上扰发为耳鸣。如《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卷六十二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

  6、肝肾阴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阴液内耗肝肾阴亏,髓海不足虚火内生,或阴虚阳浮上扰清窍,发为耳鸣如《素問·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

  7、肾阳亏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肾阳亏虚,或阳不化阴以致阴阳两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圣济总录·耳虚鸣》卷一百一十四说:“肾气既虚,风邪干之复以思虑劳心,气脉内结不得疏通,则耳内浑焞与气相击而鸣或洳钟磬雷鼓,或如蝉噪皆肾虚所致也。”

  8、气滞血瘀: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气滞血瘀耳窍脉络痹阻,风邪内郁與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大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