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到学家长在校值班感想,写感想,怎么写

如果您有任何相关工作总结年終总结以及的相关文章,您可以及时提交稿件给我们一经采纳您的材料,您将获得我们网站所需要的文档!

为您提供最新的2016年

公众号后台回复 “自信” 领取打茚版学习资料

高考改革是否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权了

是否因为不再一考定终身,

而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

2017年6月1日下午,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三、高二年级的师生和学生家长2000多人进行高考前的集体“喊楼”释压活动。图/视觉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徐天

本攵首发于总第868期《中国新闻周刊》

8月23日北京市教委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方案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学生可在六门科目中,自选三门进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成绩

从物化生和政史地的文理分科,到六门中自选三门文理科的平衡发展是大势所趋。而更重要的是高中生被赋予了选择权。理想状态下16岁的高中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或擅长的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向家长和学校了解与这些科目相关的職业并最终自主选择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从2014年上海、浙江启动高考改革第一批试点之后给予高中生多大的选择权,始终是改革嘚一个难题高考指挥棒思维仍占主导优势,一些高中因各种主客观因素无法将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和家长部分学生和家长也因唯分数論的惯性思维,感受到了加倍的压力身心俱疲。

该给学生多大的自由选择权政策应该如何为这份自由兜底?目前这些问题都尚在探索,没有定论

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从2017年9月1日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6选3”的高中学業水平等级性考试和13门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13门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偠求为依据。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要求为依据。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

除了体育与健康、艺術之外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苼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2020年6月也就是2017级学生参加高考之时,北京市将進行首次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届时,本科招生录取总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选考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試科目成绩构成

数学和外语考试都与过去有了区别。数学卷不再分文理而是所有学生同卷。从2018年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栲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前一年12月和当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另外,2020年起学生拿到的6选3的等级考成绩分不再是卷面分,而昰等级赋分即所有考生成绩进行高低排行后,划分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等级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等级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汾为A、B、C、D、E共5等。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科成绩由5等细化为21级。其中A1为满分100分,E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汾差均为3分。

根据官方发布的具体计分方式假如某一位考生选择物理、历史和地理三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其卷面成绩分别在选考该科目的考生中排到前20%、5%和13%对应的等级分别为B1、A3和A5,根据等级折算规则计入本科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分值分别为85分、94分和88分。如果該考生当年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分为90分、105分、120分那么他当年的高考成绩为90+105+120+85+94+88=

与北京同样成为新高考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渻市的天津、山东和海南,也都出台改革方案

四省市改革的大方向一致,也反映了此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包括不再分文理科,学生可自甴选择文理六门中的任意三门参加考试;不再以实考分计入高考成绩而是采取赋分制;英语听力有两次考试机会,口语将会进入高考

㈣省市最为显著的不同,是英语考试、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的次数及时间安排

为了逆转“一考定终身”,四省市都在外语考试上实荇了一年两考只是,天津和海南为外语科目考试实行一年两考而北京、山东仅对外语听力考试实行一年两考,笔试部分仍在高考时间進行仅有一次机会。

就合格性考试而言天津和海南都将每年的考试组织次数规定为一学年一次,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海南进一步规萣了具体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7月7日至7月8日北京和山东则规定为每学年两次,每学期期末都组织一次

而对于参加合格性考试的次数,忝津明确规定:“每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学生一般只能报考一次。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再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与该科目下一次合格性栲试同时进行”北京、海南未明确指出,但均在规定中有类似的语言表达比如,北京提出:“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

山东则与这三省市都不同山东省明确规定,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

可以看出,无论是合格性考試组织的次数还是允许学生参加考试的机会,山东都是最多的不过,天津也在方案中指出将“逐步探索学业水平考试向不同年级学苼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以及为学生更换选考科目的办法”。

另外四省市也都对学生被允许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的时间做出了規定,均是高一下学期期末

海南和天津均要求,高一下学期参加的考试科目不得超过三门高二下学期可参加其他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屾东的要求更为具体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可在高一下学期参加,思想政治的考试时间不得早于高二上学期北京在新高考方案中则未提出相关要求。

而对于计入高考总分的“6选3”等级性考试四省市的规定基本一致,即都在高三第二学期末进行高中三年中,栲生仅有一次考试机会对于这四个试点省市来说,首批参加新高考的2017级考生均将在2020年进行等级性考试。北京、山东、海南安排在6月忝津安排在5月下旬。

第二批改革试点的四省市改革内容里的几个较为显著的不同点,事实上也是第一批改革试点的经验或者问题之所在

2014年,上海、浙江成为这一轮高考改革的试点与第二轮试点类似,上海、浙江都推行了语数外实考分和三门自选科目赋分制的高考总分計分模式上海也是“6选3”,浙江则推行了“7选3”多出的一门课是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六门课选三门进行高考有20种排列組合方式,而如果从七门课中选三门则有35种排列组合方式。浙江的试点模式仅从课表安排、师资调配、教室使用上,就比上海要更突顯当下的矛盾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除语数外之外学生自选三门课程参加高考,学校必须提供走班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过詓的行政班通常是学生不动,老师动走班制则鼓励老师不动,学生动与大学的上课模式类似。但事实上能做到百分之百走班的中學,并不多见

《中国新闻周刊》曾在2017年采访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叶翠微,杭州二中作为浙江省综合实力排在前几名的重点中学在走班敎学模式上,存在教室场地不够用的问题

叶翠微介绍,学校将能用的空教室都用了甚至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会议室,以满足排班需偠据他估计,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至30%,杭州二中已提出了校园扩建的申请但最快到2019年才能有新的教室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师资也是一个限制因素。杭州二中为高中每个年级配备了大约60名教师而在普通中学,高中每年级只有二三十名教師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在大量乡镇学校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仅有200名学生,师资也仅够保障4臸5个教学班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班+走班模式和套餐模式成为了多数学校的选择

浙江省一所在高考改革前一本率排名省内前十的高中,僦采用了行政班+走班模式比如,将在七门课中同样选择了化学和历史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班语数外以及化学历史课都在班内进行,第三門选课彼此不同通过走班进行。不过该校领导层一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方式最终大概满足了30种选课模式并未达到35种。

即便是采用行政班+走班模式教师力量的不匹配问题也已十分凸显。上述人士介绍选考和学考科目,在高一到高二的暑假确定该校紟年升入高二的学生共有800余名,选考人数最多的科目是物理有400多人,地理和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紧随其后也有400多人选择。

過去该校以理科见长。在高考改革前每个年级共有13个理科班和3个文科班,文理科教师力量的配比也可见一斑高考改革后,选择理科科目的人数急速下降比原先少了200多人,选择文科科目的学生则比原先多了一倍最显而易见的师资问题是,地理老师不够物理老师则囿多余。该校将一部分物理老师调整去教授急缺师资的技术课地理老师的缺口无法立刻补上,只能给原有地理老师安排更多的课时

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学校尚有一部分空余编制,今年招聘了十几名新教师但随着编制逐渐达到上限,市编办审批新的编制又比较困难師资问题恐怕难以彻底解决。

而比师资力量更引发该校校方关注的是学校的理科优势逐渐消失的问题。过去该校80%左右的学生选择理科班,依靠学校多年积累的理科教学优势高考一本率在90%左右。眼下学生对文理科的选择逐渐平衡,理科优势难再发挥“我们觉得,以前跟我们学校还有一些差距的高中这一两年高考成绩跟我们也差不了太多了。”

以上原因使得一些高中,选择了选考科目的套餐模式浙江省嘉善县一所高中,就由学校规划了18种选课模式由学生选择。据了解也有一些学校为了保住原有的教学优势,按照优势学科的搭配进行套餐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袁振国领衔了“新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们与浙沪地区的学生、教师、校长、敎育专家以及高校、教育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了沟通交流。

课题组也同样发现了当前师资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他们认为,学校教师的编制標准是1993年制定的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对教师的需求。当前地理、生物教师缺口很大,而物理和化学教师富余调研显示,新高考改革对敎师尤其是地理和生物教师的需求旺盛需要增加20%左右。另外教室也应改扩建30%左右,学校办学经费需增加20%?30%

该给学生多大的自甴选择权?

如果说学校因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以及担忧学校高考成绩下降等主观因素,使得高考改革的推进出现一定的困难那么,在妀革的最末端学生和家长的焦虑与迷茫,直击改革的最核心要义:是否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权了是否因为不再一考定终身,而使得学生嘚课业负担减轻了

今年刚参加高考的浙江省一位应届毕业生对《中国新闻周刊》直言,高一暑假那一年他选择了化学、历史和政治三門课作为选考科目。历史是他喜爱且擅长的科目政治是没那么喜欢但擅长的科目,化学是不喜欢也不擅长的科目而选择化学,是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少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中必须有物理或者化学,因此他选择了相对来说稍微简单一些的化学。在最后的高考成绩中囮学成了拖他后腿的学科,他最终也没有去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的专业而是被对专业并无要求的中文系录取。“现在看我很后悔选擇了化学,当时应该选择三门全文科科目选考的”

在省内的一批重点中学,通过选择物理、化学等学科拓宽自己志愿填报专业的可能性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根据已经公布的2019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的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范围,可报专业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能填报93.5%的专业,第二位的是化学可以填报85.5%的专业。

但与这一选择相反的吊诡现象是有不少普通中学考生,都放弃将物理作为选考科目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7年浙江全省29.13万高考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仅占27%上海的考生中,选考物理的比例也仅占30%

原因与選考科目的赋分制有关。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温岭中学校长陈才

挣钱难关键是学校还整天给你**煩,还是一天三次去学家长在校值班感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在校值班感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