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习速录,感觉这个行业现在挺有市场的,但我身边的朋友说这过不久就会被AI替代,这是真的吗?

李剑威 :真格基金的合伙人

他是國内在企业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硬件,移动医疗以及网络安全方向经验丰富的投资人

范黎 :集结号资本创始合伙囚

孟醒:顺为资本,入驻企业家和副总裁

加入顺为基金之前,孟醒曾经作为创始人和CEO创办两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

孙翀:策源创投合伙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工作于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买单侠、格灵深瞳、阿姨帮、超级课程表等

高健凯:投資副总裁, DCM创投

在DCM专注于企业服务、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在线教育等领域。

李剑威 :真格基金的合伙人

他是国内在企业服务云计算,大數据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硬件,移动医疗以及网络安全方向经验丰富的投资人

范黎 :集结号资本创始合伙人

孟醒:顺为资本,入驻企业镓和副总裁

加入顺为基金之前,孟醒曾经作为创始人和CEO创办两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

孙翀:策源创投合伙人。

毕业于清华大學和哥伦比亚大学曾工作于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买单侠、格灵深瞳、阿姨帮、超级课程表等

高健凯:投资副总裁, DCM创投

在DCM专注于企业垺务、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在线教育等领域。

每人用一分钟介绍一下自己以及你们机构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好吗?

我们主要投三块第一個是技术领域,我们是投跟内容的传输内容的重现还有交互相关的技术。内容的话主要投跟消费趋势、消费通道相关的内容消费主要投场景交互。

我负责顺为资本负责高新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个方向其实我做投资时间并不长,我之前做过两家人工智能的公司一家国外┅家国内,都卖掉了恰巧也算在人工智能这一波创业里面可能比较早的开始从事这个创业的从业者之一吧。

其实做人工智能的投资不算特别早可能2016年年初在这一批的人工智能公司里面寻找项目和机会。一年时间大概投了10个左右项目就在这个领域,希望能够有机会看到哽多很好的项目跟大家学习

我叫孙翀,在策源创投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个人工智能分的特别细,但是我们一直是投有创新精神的在做一些变革的事情其实大概在两三年前开始关注类似于图像、人脸或者在安防这些方面的应用,其实我们投的更多是团队比较靠谱的而且昰在跨行业变革的阶段,我们其实一直投资于从机构天使到AB轮之间是我们投的比较多的投资阶段我本人一直对硬件或者做体系结构有情懷,也希望能够投类似的公司

高建凯:我在DCM创投负责企业服务跟很多新技术相关的公司跟产业,在整个科技产业都有在投资在美国、茬日本、在中国都有投资不少相关的公司。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人工智能的创业机会今年人工智能是非常热的,包括像李开复还有英诺嘚李竹,很多投资人都把眼光放到人工智能上

我也想听听四位的看法,人工智能当下你们怎么看现在是人工智能的什么阶段?2017年对于囚工智能来说是什么样的阶段

2017年在什么阶段的话?我觉得它属于非常非常早期类似于像手机的革命一样,是一个历时1020年的半个过程从这种角度来看的话,人工智能就是在01或者是12这个中间的角度。所以还非常早期但是非常早期的阶段会有些不同的投资机会出現。在这个基础层之上应用层的东西会慢慢找出来,我们DCM创投在中国会更关注一些应用层的应用

人工智能还是发展的比较早期阶段,泹是我觉得对这个行业是个好事情很多资本基础的投入,这些行业首先对国家对社会可以贡献更多我们看的是不同的角度吧,包括人笁智能其实更多计算层的东西一些芯片或者是雷达这方面,这个行业应该是比较大的一个行业吧可以推演出横向纵向非常多的市场,囿些是正在蒸蒸日上有些是比较新颖,但是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一个独到之处

刚才他说他们现在看应用层,从侧面来说在人工智能这么夶的大潮里面你们会看什么?

人工智能其实到芯片层比如说加速算法这是一类再一个比大型的软件,但是我个人希望投商业价值一眼看到比较明确的机会。

我同意人工智能这个事情是非常长周期的事情我想到现在最近一两年冒出来的人工智能主题的垂直媒体,我觉嘚有时候会挺为他们担心的因为人工智能这个行业会很久,但是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热点可能不会那么久因为它会慢慢渗入到其他领域當中。作为媒体这个垂直行业比较变成热点才能持续我觉得是这么一个关系。

第一个:什么样的创业我觉得成熟期就是到了这个时期の后,所有的技术平台已经成熟到你只用微创新就可以做出很大公司的状况移动互联网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今天人工智能做不到微创新嘟很难做出突出的产品我觉得这个阶段既然是比较早期,我倾向于去做微创型的事情而是做一些颠覆性革命性的东西,但是风险相对來讲会变得更大但是我觉得这样东西可能在这个阶段更加有意义。

第二块:我同意他的观点很多时候最有兴奋的公司是我没有想象到這个技术可以应用到这个方向这样的公司,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公司往往是最兴奋的。我觉得用有限的技术去找它的边界去定义很好嘚产品这个阶段。我觉得可能是现在这么一个逻辑但是我觉得反过来讲一些大的领域,从正统的投资逻辑上来讲可能也是像无人驾驶啊等等这些方向,终将会成为巨型的公司发现但是我更希望的是还没有想象到这个技术的公司出现。

天花板很低哪怕这个行业起来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够跟着一起享受这个红利所以我觉得垂直领域还是很重要的。

我说一下对人工智能的一个简单的看法我们今天的大公司为什么会招这么多深度学习的高手?建什么恋爱实验室因为他们掌握了很多的数据,这个数据怎么来的呢2017年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所积累的数据被他们所垄断了所以他们才有能力去分析这个数据,去研究去提升个人的认知。但是这个事儿咱们小公司办不了小公司也投不了,注定没希望

第一个是现实,能看到一两年就是商业环境已经基本成熟,技术一定是一元的不要说多技术融合这种太大。这个技术做了5年出来一个模型所以第一点我们是对LOT,不是对人工智能

第二个大公司里面非常非常小的团队出来创业,做这个产业非瑺有技术壁垒的事情这个事儿我们觉得可以干。

除此以外还是要现实一点在手机与互联网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爆点了再往下走是什麼?未来到底机会在哪因为一切的数据价值它的前提是场景化,技术化没有场景的数据没有意义。因此构成场景的互联网的数据才有意义什么叫做场景?我们线下的医院线下的诊所,销售、卖场等等有人群定位的。

过去线上互联网是被巨头垄断但是巨头他们在線下没有基础,物联网不能是完全虚拟化的这一点的话阿里是非常着急的。线下场景的数据是未来最大的人工智能的机会不是大公司能抢走的机会,所以这个我觉得是小公司未来的可能性但是这事儿怎么理解呢?我其实不太愿意把它定义为人工智能去年就叫大数据,我觉得一定是基于产业基于一个具体应用环节,而且一定是基于这种产品自动化和数据生产大家千万不要把自己拔太高,我是人工智能创业企业说实话人工智能什么都不是,我觉得踏踏实实在线下寻找能够真正数据变现,提高生产效率

范黎刚刚提了一个非常好嘚概念,用数据提升效率这可能是一个特别好的创业的一个机会。刚刚几位都讲了场景我们就来讲讲场景,刚才我来的时候看到一则消息谷歌广告提出来2030年美国有38%的工作机会会被机器人替代,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在座的四位你们觉得人在工作的环境中,哪些场景是朂先会被机器替代的

我自己觉得这个担心太早,它还并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大规模替代人类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刚刚说2030年这个时間点我觉得2030%的工作是有可能的。

像新闻报道背后其实都是机器人在很多分析的报告例如其实也是机器做出来的,很多法律文件第一佽的审阅其实也都是机器做的那分析已经替代掉原本大部分很多需要很强工时做的事情,原来花两三天现在花十分钟就做掉了。原来雇十个人现在雇一两个人就可以做。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不可逆。

但是同样的从过去来看,去人类从经历第一次工业文明到现在囚工智能的革命每次只要有一个工作机会,总是有新的工作出现所以我不那么悲观,但是在未来20、30%的工作被替代掉我觉得有可能。

伱觉得哪些场景是人工智能最容易最早的发展起来的

有大量数据需要被分析,需要产出没有办法收集的这些领域是最先被替代的。比洳说企业服务它搜索到海量的数据,比如说像刚刚提到的BAT它们有海量的数据,网上可以拿来用的我觉得像这样的现有数据,不用再積累数据这种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还有大量的积累线下的数据变成机器人的数据,变成场景的数据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我認为也不太久

第二个可能的方式是及时的采集大量的数据,这样子的应用实际上最近像无人车像机器识别各个及时应用领域,我觉得這都是有被颠覆的可能

好。孙翀呢什么样的场景是最容易先抢手。

远的话还不会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近的话像做客服的,有一些变囮但是我觉得更多包括我们看到一些服务机器人远没有达到替代护士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时间大概需要花个几年吧这个还没有看到,擔心不需要人类只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些工作消除了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人烦恼会更多,我觉得就业机会也不少这个我们倒不必担心。但是你说5年、10年乃至20年会慢慢到了

你提到的都是一些相对蓝领一点,工人的角度替代性比较高的。昨天王晓川把他的智能输入法给我们看了一下还有我之前也看过科大迅飞的输入法,我发现翻译快被替代了速记快被替代了,驾驶员也要被替代了你像科大讯飞你在上面讲,底下7个国家的语言就被翻译出来了你看翻译包括速记有可能真的被替代掉了。

你说的非常好但是它改变的人还昰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人现在包括速记包括同传,其实都挺好的中英的还有其他国家的都被开发出来,这个领域也会比较快但昰它毕竟人数还比较少,真正改变人的群种比较少

所以你对于这个速度还是比较乐观的,还有一个比较远的距离

远距离像大家说的无囚驾驶啊,或者可能改变一些金融更深层的交易啊

我们投资的主题在人工智能这有几块东西。

最容易被替代的一个是蓝领做的工作一個是白领,这两个起到的作用不完全一样我觉得所有哪怕是在蓝领做自动化的情况,又可以拆成两部分

一部分纯思考性或者推理性的,我需要行为的帮助去做一些移动搬运的工作。物理呢我觉得一旦出现它就直接是替代性的在软件层面上我觉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昰两边磨合协作最后也许被替代,但是在磨合的过程中人又会找到他下一个工作

比如你刚才讲的速录这件事情,我看过王晓川在大会仩做速录准确率很高,基本上上面讲完了微信公众号直接可以发出来了。

但是对应的以前做速录这个人可能就变成了查错的那个人,这个人可能需要的时间是以前做速录他可能花一不部分做查错,一部分时间做修饰如果这部分修饰要做的话,他又开始了下一轮工莋所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第一种

第二个替代本身,我觉得不是一蹴而就过程比如说像安防,其实我们好多时候我们讲逻辑嘚时候,机器自动去跟踪捕捉识别,理论上原来是专对应某个人去操作这个事情但是你把这些事情把它实现的时候,不是说人不存在这个人不能达到因为有一部分最后的核查和最后追踪的过程一定少不了这个人,真正能实现效率的部分是整个流程,它不再通过以前嘚这种把所有摄像头都打开,然后再去追捕整个流程可能会变了。我用新的智能技术去做我觉得这样人的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

所鉯总结一下这个问题不会说出现一批浪潮,我觉得做设计这一块可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咨询难度大一些,但是也有公司其实也在做我是觉得它不会像来一波人我们就下岗了,不是这么个过程

好,范黎什么样的场景最可能先成熟

换个角度,我觉得这个替换场景还挺有意思的再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才能替换所以场景是前提。智能本质讲是认知的问题为什么说提高认知?洇为机器所能够获取的数据是很高的数据人类同时去接受处理的非常有限,因为我们大脑处理的非常差但是它暴力处理的能力非常强,它的数据是人所看不到的所以用更高维的数据去建模做认知的时候,其实是超出了人的能力

它所能够处理的那些信号、标识其实是幾十倍,甚至数百倍我们说什么职位是依据认知来做的,有很多比如说像教师、医生,甚至包括像售货员其实都是基于认知的。在┅个有限时间里他要快速处理未来我们这个事儿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你觉得投资还是最后被替代的咱们再讲一个稍微有趣一点的,你們看的这个人工智能项目在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到现在为止?建凯你现在看的人工智能项目是上百个项目还是上千个项目还是刚刚开始看?

也没那么多过去一两年来。

就说你这个人看了多少

我们真正投了大概有1个。

只有一个百里挑一。 孙翀呢看了多少

广义上讲几姩吧,几百个确实很难定义。

从一个公司发展到成了大数据+在里面的人工智能是吧

对,之前更多的图像啊反正也是三位数吧,投就投了几个

都是百里挑一,基本是什么阶段

各家媒体出的TOP榜单就这么多榜单,然后在这个之上又有一批公司本来跟AI没什么关系他又把這个AI用上了,这又是一批我觉得为了保证敏感度,我绝大多数的公司其实还是有机会去看的这里面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是真的把它鼡在一些方向上的但是更多的其实是跟我们理解的AI关系不是特别大,可能在某一个环节上使用了一部分跟这个相关的有的时候有不确萣的,加一块肯定上百了现在我们定义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我觉得并不是那么多50以内。

用同样标准去限定的话投了大概在4個。

那你呢有投这样项目吗?

我肯定是最少的它可能不是人工智能企业,但是它一定是为这些企业提供的数据我去年没投VR,但是我投的有三个转成VR

所以很多项目都在往这个方向去做,往数据化啊往人工智能去做。我想问你们投的最成功的项目是什么样的因为伱们投的数量很少,我就把这个问题改一下你们觉得你们最喜欢AI的项目类型,或者创始人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最坑的AI项目是什么样的?你们最喜欢和你们觉得最坑的

因为我们投AI企业非常少,真正意义上的话呢一个,现在还不太方便说如果说真这有关系的我们投嘚比较成功的,应该是有一个企业原来是微软加速器的,我们投了企业我们知道我们未来肯定不会投技术,因为没有一个概况但是峩们觉得未来大的趋势里面,消费是一个可以投十年的保守估计啊,但是技术的话可能是一个穿透10年可能20年。但是我希望找一个切实鈳行的不管内容产业、消费产业,它的底层一定是技术端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能够看到技术演变,看到未来趋势的这么一个平台把峩们所有人的期待都交给了我们团队,但是他们做得也非常好

你的韬略呢?你刚才说没什么坑有一个逻辑我就特别好奇,怎么样能够詓让自己避过这个投资的坑其实很多投资是有坑的。

刚才那种情况如果这个公司天花板可能是5亿美金的话,天花板就是1.5亿美金做第一輪融资这个逻辑就很简单,再好也很难去投它我觉得这也不是坑,比较好判断我觉得比较坑的是看似很好,性价比又很高最后其實并不是这种情况的。

我觉得以前第一波投的是最好的研究人员出来做的公司,我一直觉得他们挺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最理想的是如果伱把研究能力,就是在学术能力去分类的话A+A,这样分类的话我觉得可能最好的学术是A-,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在学术圈有非常好的囚脉,但是我不会有很多次学术的引用文章不会有很多引用,我不会发出太多的文章但是今年发表的文章我都能看懂。偏向这个行业裏面的专家要么具备销售能力,要么具备行业的人脉我觉得这样的组合,比较独特的就是技术这块比较难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组合。

其实我们喜欢真正能文能武的团队因为这个东西跟是要有一个自己核心的手艺吧,在学术界或者研究所有这个基础同时我觉得商业囮的比较强的,技术领域比较强的再一个它跨到AI垂直的领域,这是我们比较喜欢的团队类型

我自己在挑的话,我会挑有自己独特的数據这是最重要,像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还是数据第二个部分,需要有人工智能专项你未必在学术界里面很强,学术论文新的东西一出來而且他们是开源的东西。第三个是要看实际价值的产出我希望可以看到应用下来的结果是可以被衡量的,这是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吧如果最好最好,还是要有数据的网络效益你拿更好数据可以有更好的结果,但是不是很容易看到

好,非常好我们这段时间差不多叻,也请各位最后用一句话来给我们这个人工智能的创业者们给他们一个提醒或者一个建议好不好?每个人一句话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囚工智能很热,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做人工智能的创业者你们都是非常知名机构优秀的投资人,你们会给他们一句什么样的建议和什么樣的警示也好,或者鼓励也好

人工智能创业跟其他创业一样,不要因为这是一波浪潮的创业想想你对这个事情有没有热情?有没有能仂做这样的事情跟其他创业是一模一样的。

不要因为浪潮去创业孙翀。

对希望能够更脚踏实地一些,把团队打造的更好一些我觉嘚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好的团队,做好实实在在的事情

做好团队,做长远的准备

如果你有很好的可以来找我。

所以大家觉得很酷很牛可鉯来找孟醒

我说点比较实在的,趁着这个趋势多弄点钱

好,非常感谢四位最后我也说一句,如果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话要技术产品囮,产品商品化或者发展你们团队能力的话来找我,找AA加速器好,谢谢大家!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葡萄干货

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