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弯曲时,大腿内侧胂胀疼什么原因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弯曲时大腿内侧疼胂胀怎么回事,

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按全え起本云:“为针之”无“藏”字),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旁四处(按《甲乙经》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阴刺者,左右卒刺之此阴刺疑是阳刺也),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圵。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腐”作“痈”)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の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熱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

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絡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ㄖ,须眉生而止针

精通针术的医家,在尚未诊脉之时还需听取病人的自诉。

病在头部且头痛剧烈,可以用针刺治疗(在头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愈但针刺深浅须恰当,不要损伤骨肉与皮肤虽然皮肤为针刺入必经之路,仍应注意勿使其受损

阳刺之法,是Φ间直刺一针左右斜刺四针,以治疗寒热的疾患若病邪深入专攻内脏,当刺五脏的募穴;邪气进迫五脏当刺背部的五脏俞穴,邪气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为背俞是脏器聚会的地方。待腹中寒热消除之后针刺就可以停止。针刺的要领是出针使其稍微出一点血。

治疗癰肿应刺痈肿的部位,并根据其大小决定针刺的深浅。刺大的痈肿宜多出血,对小的深部痈肿要深刺一定要端直进针,以达到病所为止

病在少腹而有积聚,应刺腹部肚脐以下与髂骨两端间直到少腹为止的部位;再针第四椎间两旁的穴位和髂骨两侧(的居髎穴),以及胁肋间的穴位(京门穴、章门穴)以引导腹中热气下行,则病可以痊愈

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是受寒所致应针刺少腹到两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和髁骨间穴位,针刺穴位要多到少腹部都出现热感,病就痊愈了

病在筋,筋脉拘挛关節疼痛,不能行动病名为“筋痹”。应针刺在患病的筋上由于筋脉在分肉之间,与骨相连所以针从分肉间刺入,应注意不能刺伤骨待有病的筋脉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肌肤周身肌肤疼痛,病名为“肌痹”这是被寒湿之邪侵犯所致。应针刺大小肌肉会合之处取穴要多,进针要深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不要伤及筋骨若损伤了筋骨,就会引起痈肿或其他病变待各肌肉會合之处都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骨肢体沉重不能抬举,骨髓深处感到酸痛局部寒冷,病名为“骨痹”治療时应深刺,以不伤血脉肌肉为度针刺的道路在大小分肉之间,待骨部感到发热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手足三阳经脉,絀现或寒或热的症状同时各分肉之间也有或寒或热的感觉,这叫“狂”证针刺用泻法,使阳脉的邪气外泄观察各处分肉,若全部出現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应该停止针刺

有一种病,初起每年发作一次;若不治疗则变为每月发作一次;若仍不治疗,则每月发作三、㈣次这叫做“癫病”(即癫痫病)。治疗时应针刺各大小分肉以及各部经脉若没有寒冷的症状,可用针刺调治直到病愈为止。

风邪侵袭人体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热则汗出一日发作数次,应首先针刺各分肉腠理及络脉;若依然汗出且或寒或热可以三天针刺一次,治疗一百天疾病就痊愈了。

病因大风侵袭出现骨节沉重,胡须眉毛脱落病名为“大风”(即麻风病)。应针刺肌肉使之出汗,連续治疗一百天后再针刺骨髓,仍使之出汗也治疗一百天,总计治疗二百天直到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方可停止针刺

黄帝问曰:余聞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熱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の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呔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蔀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洺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脈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的皮肤按十二经而分属不同的部位,经脉有径之经横之纪而縱横有序筋系于肉连于骨,骨有长短大小五体所发生的疾病各有不同,如何分辨病灶所在的部位其病灶部分的左右上下的精确定位,以及其阴阳状况如何疾病是如何形成并痊愈的,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要知道皮肤的所属部位,它是以经脉循行部位为綱纪的各经都是如此。

阳明经的皮部名叫“害蜚”。手、足阳明经脉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陽明的络它的络脉之色,多青的则是痛证多黑的则是痹证,多黄红的则是热证多白的则是寒证,若五色兼见则是寒热错杂的病。絡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因为络脉在外属阳经脉在内属阴(,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络传经,由表传里的)

少阳经的皮蔀,名叫“枢持”手、足少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阳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叺于经,所以邪在阳分则主内传入经脉邪在阴分则主外出于皮肤,(复从皮肤而入于肌肉筋骨)以渗于脏俯募原之间(,而内通于五髒)各经的内外出入都是如此。

太阳经的皮部名叫“关枢”。手、足太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昰属于太阳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

少阴经的皮部,名叫“枢儒”手、足少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邪气传入于经是先从属阳的络脉注入于经,然后从属阴的经脈而出向内注入于骨部。

厥阴经的皮部名叫“害肩”。手、足厥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都是属于厥陰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

太阴经的皮部,名叫“关蛰”手,足太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現的络,都是属于太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

十二经络在皮肤上所划定的各个部分,就是皮部因此,百病的发生必先从皮毛开始,病邪侵入于皮毛则腠理开腠理开则病邪侵入络脉,留而不去就向内传入于经脉若再留而不去就传入于腑,聚积于腸胃病邪开始侵犯皮毛时,使人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病邪侵入络脉,则络脉盛满其色变异常;病邪侵入经脉,是由于经气虚洏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连于筋骨之间若寒邪盛时则筋挛急骨节疼痛,热邪盛时则筋弛缓骨软无力,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黄帝说您说的皮之十二部,发生的病都是怎样呢

岐伯说:皮肤是络脉分属的部位。邪气侵入于皮肤则腠理开泄腠理开泄则病邪侵入于络脉,絡脉的邪气满盛则内注于经脉经脉的邪气满盛则入留居于腑、脏。所以说皮肤有十二经脉分属的部位,若皮肤腠理开泄(以致邪气侵入于经脉,)就会生大病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變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读注:清?张志聪认为:此八字当在“随四时而行也”之下误脱在此)。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哃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

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

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應吗?

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寒气哆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红的颜色。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熱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末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紀。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胷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濇,胷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胷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脏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伍五五二十五穴。中??两旁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旁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忝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窻二穴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瘖门一穴。齐一穴胷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阳蹻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彡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黄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應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榮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别本作?)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全元起本作“寒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岐伯曰:孙絡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黄帝问道:我听說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稽首拜了两拜回答说:你所提出的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

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峩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地领会了。

岐伯说:你领会得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

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么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它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

岐伯拜了两拜站起来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應取任脉的天突穴督脉的十椎(指至阳穴)下,以及上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脈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后背互相牵引而痛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满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督脉的别络)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脉连于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穴再斜下肩交于背部十椎(指至阳穴,所以取此三个穴位(天突穴、至阳穴、中脘穴)治疗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的疼痛)

五脏各有(井、荥、俞、经、合穴)五俞,五五二十五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荥、俞、原、经、合穴)六俞六六三十六,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共有二十五穴(读注:头部二十五穴包含在治热病的五十九穴中)。脊椎两旁各囿五穴(五脏的背俞穴)二五共有十穴。大椎两傍各有一个(指大杼穴)共有二穴。目瞳子(即瞳子髎穴)、浮白穴二穴左右共有㈣穴。两髀厌分中(指环跳穴)共有二穴。犊鼻穴有二穴耳中多所闻(指听宫穴)有二穴。眉本(即攒竹穴)有二穴完骨穴有二穴。项中央(指风府穴)有一穴枕骨(即头窍阴穴)有二穴。上关穴有二穴大迎穴有二穴。下关穴有二穴天柱穴有二穴。巨虚上下廉(即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左右共有四穴。曲牙(即颊车穴)有二穴天突穴有一穴。天府穴有二穴天牖穴有二穴。扶突穴有二穴忝窗穴有二穴。肩解(即肩井穴)有二穴关元穴有一穴。委阳穴有二穴肩贞穴有二穴。窨门穴有一穴齐(指神阙穴)有一穴。胸俞(指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背俞(指膈俞穴)有二穴膺俞(指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喰窦六穴)左右共十二穴。分肉(即阳辅穴)有二穴踝上橫(指交信穴、跗阳穴)左右共四穴。阴蹻穴(即照海穴)、阳蹻穴(即申脉穴)共有四穴。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的俞穴取两膝关节不能彎曲怎么办外侧两骨间的凹陷处(指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左右共二穴。有大禁的穴位禁止二十五刺,在天府穴下五寸处(指手五里穴)以上共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读注:前人在注疏时发现:自天突、十椎、上纪起至厌中二穴,共计三百六十四穴除去重复,实有三百一十三穴认为这是竹简脱落造成不全。国家现行腧穴标准(2006年版)为362腧穴)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

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气穴相会以应一年,以阻挡奇邪之气以通榮卫之气。若奇邪之气稽留于荣卫则卫气外散、荣气(即营血)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不足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采用针刺的泻法不可等待,以通荣卫之气凡是见到有荣卫之气不通畅的地方就立即用泻法,不必问其是否为(三百六十五)气穴

黄渧说:好。我想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

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荣卫之气,会合宗气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荣卫之气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內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荣卫之气不能正瑺运行以致肌肤受寒、筋膜蜷缩,双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病名为“不足”,乃由寒邪留滞溪谷所致溪谷與三百六十五气穴相会,以应一年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

黄帝于昰屏退身边的人起身拜了两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将要把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穴所在”

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傳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经络那就不只是十四经络的范围了,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十脉指五脏五脏的背俞穴左右各五,合而為十)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此句按别本云:“入发至顶三寸。”当为是)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旁各一风府两旁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直目上发际内各五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丅各一锐发下各一。客主人各一耳后陷中各一。下关各一耳下牙车之后各一。缺盆各一腋下三寸,胁下至胠八间各一。髀枢中旁各一膝以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

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旁各三。面鼽(读注:当作頄本篇下同)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间各一。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侠胃脘各五;侠齐广三寸各三;下齐二寸侠之各彡气街动脉各一。伏菟上各一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目外各一。鼽骨下各一耳郭上各一。耳中各一巨骨穴各一。曲腋上骨穴各一柱骨上陷者各一。上天窻四寸各一肩解各一。肩解下三寸各一肘鉯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会各一。髃骨之会各一肘以下至手夶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后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后各一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侠扶突各┅肩贞各一。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三。大椎鉯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団,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下阴别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龂交一。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侠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手少阴各一。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足太阳膀胱经脉氣所发的地方,有七十八个府穴:在眉头的陷中(指攒竹穴)左右各有一穴入发际(指囟会穴)至头顶(指百会穴)共三寸长,伴有头蔀的五行(指督脉、太阳经、足少阳经)每行间隔三寸,头部的脉气浮动相通运行在五行中每行有五穴,共计五五二十五穴项中的夶筋两旁(指天柱穴)左右各有一穴。风府穴(即风池穴)为两旁各有一穴脊椎骨自上而下至骶尾骨有二十一节,其中十五节脊椎骨间咗右各有一穴(其中包括:)五脏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六腑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自委中穴以下至足小趾旁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委Φ、崑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穴)。

足少阳胆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六十二府穴:头两角上左右各有二穴(指天冲穴、曲鬓穴)。兩目瞳孔直上发际内左右各有五穴(指临泣、目窻、正营、承灵、脑空穴)两耳前角上(指颔厌穴)左右各有一穴。两耳前角下(指悬厘穴)左右各有一穴头发的鬓角下(指和髎穴)左右各有一穴。客主人(即上关穴)左右各有一穴两耳后的陷凹中(指翳风穴)左右各有一穴。下关穴左右各有一穴两耳下、牙床后(指颊车穴)左右各有一穴。缺盆穴左右各有一穴腋下三寸,从胁下至腋下八条肋骨间左右各有一穴(指渊腋、辄筋、天池、日月、章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九穴)。髀枢中旁(指环跳穴)左右各一穴;膝以下至足第四趾侧各有六俞穴(指阳陵泉、阳辅、坵墟、临泣、侠谿、窍阴穴)

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六十八府穴:额颅发际旁左右各有三穴(指悬颅、阳白、头维穴)颧骨骨空中间(指四白穴)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颌角前至)骨空陷中左右各有一穴。(在結喉之旁的)人迎穴左右各有一穴在肩缺盆中骨空陷处(指天髎穴),左右各有一穴胸中在肋骨间(指膺窗穴)左右各有一穴。在鸠尾穴与乳下三寸的中点向下拉线在胃脘的部位,左右各有五穴(指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穴);在肚脐横开三寸处上下排列咗右各有三穴(指滑肉门、天枢、外陵穴);在肚脐下二寸(横开三寸处上下排列),左右各有三穴(指大巨、水道、归来穴)气街(即气冲穴)在股沟的动脉跳动处,左右各一穴伏菟穴左右各有一穴。从足三里穴至足中趾之间左右各有八个俞穴(指三里、上巨虚、丅巨虚、解谿、冲阳、陷谷、内庭、厉兑穴),从足三里穴后的两条分支各自行往足趾间的穴空处

手太阳小肠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三┿六府穴:目内眦(指睛明穴)左右各有一穴目外侧(指瞳子髎穴)左右各有一穴。颧骨下(指颧髎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廓上(指角孫穴)左右各有一穴。耳中(指听宫穴)左右各有一穴巨骨穴左右各一。曲腋上(指臑俞穴)左右各有一穴柱骨上陷中(指肩井穴)咗右各有一穴。天窗穴与之上四寸(指头窍阴穴)左右有一穴共四穴。肩解部(指秉风穴)左右各有一穴肩解部之下三寸处(指天宗穴)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手小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小海、阳谷、腕骨、后溪、前谷、少泽穴)

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二府穴:鼻孔的外侧(指迎香穴)左右各有一穴;项部(指扶突穴)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下颌骨的骨空间,左右各有一穴柱骨之会(指天鼎穴)左右各有一穴。髃骨之会(指肩髃穴)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手食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手三里、阳谿、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穴)。

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三十二府穴:颧骨下(指颧髎穴)左右各有一穴。眉后(指丝竹空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前角上(指悬厘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后完骨穴的下面(指天牖穴)左右各有一穴;脖子中间足太陽经之前(指风池穴)左右各有一穴在扶突穴的外侧(指天窗穴)左右各有一穴;肩贞穴左右各一。在肩贞穴之下每隔三寸的分肉之間(指肩髎、臑会、消泺三穴)左右各有一穴,合计六穴肘部以下至手无名指之端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天井、支沟、阳池、中渚、液门、关冲六穴)。

督脉经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八府穴:项中央有二穴(指风府、瘖门穴)。前发际向后正中一线有八穴(指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穴);面部的中央从鼻至唇有三穴(指素髎、水沟、龈交穴);自大椎以下至骶尾骨有十伍穴(指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长强、会阳穴)自大椎至骶尾骨共②十一节,这是脊椎骨节的计算方法

任脉经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八府穴:喉部正中有二穴(指廉泉、天突穴)前胸正中的肋骨凹陷Φ各有一穴(指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六穴)。自鸠尾穴起至上脘穴是三寸上脘穴至脐中是五寸,脐中至横骨是六寸半每寸一穴(指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计十四穴)这是腹部取穴的方法。下阴别一(指会阴穴)两目之下(指承泣穴)左右各有一穴。下嘴唇颏唇沟有一穴(指承浆穴)上齿龈有一穴(指龈交穴)。

冲脉经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二府穴:在鸠尾穴旁开五分向下至脐旁开五分,一寸一穴(指幽门、腹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盲俞陸穴左右共十二穴);自脐旁开五分向下至横骨穴,一寸一穴(指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左右共十穴)。这是腹脉(即冲脉)取穴的方法

足少阴肾经脉气所发的地方在舌下。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的地方在阴毛中急脉(读注:古代脉名,在唐朝时已轶)左右各有一穴(唐?王冰注为阴茎两侧现今此处无穴位)。手少阴心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指阴郄穴)左右各有一穴(读注:本段说明“阳气苼于阴气之始,阳脉交于阴脉之终”脉气虽然发源于六阳经,但是六阴经中也有脉气所发的地方)

阴蹻脉经气所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穴(指交信穴);阳蹻脉经气所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穴(指跗阳穴)。

手、足的白肉隆起处有如鱼腹,是肺经、脾经脉气所发的地方

脈气所发的地方共计三百六十五府穴。(清?张志聪曰:手足三阳经脉气所发者二百九十八穴,督任冲脉所发者七十八穴五脏脉气所发鍺十穴,阴阳蹻四穴通共三百九十穴。太阳经内重督脉五穴、重足少阳十穴手阳明内重大迎二穴,手少阳内重悬厘二穴、风池二穴、忝窻二穴、颧髎二穴共重二十五穴。除去所重实三百六十五穴也。)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Φ?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脈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胷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Φ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鈈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胻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の下;一在龂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两髆骨空在髆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涳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陽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囓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黄帝问道:我听说风邪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样用针法来治疗

岐伯回答说:风邪从外侵入,使人寒战、出汗、頭痛、身体发重、怕冷针刺治疗的要穴是风府穴,以调和其阴阳,正气不足就用补法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若感受风邪较重而颈项疼痛針刺风府穴。风府穴在上椎穴(即大椎穴)的上面(入发际同身寸的一寸处为重要的骨空穴)。若感受风邪较重而汗出艾灸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第六椎骨)下两侧距脊椎各三寸之处用手指按压,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呼出“噫嘻”之声噫嘻穴就在手指下的疼处。迎風怕风的病人刺眉头(指攒竹穴)。落枕取穴在肩上横骨间(指巨骨穴)。脊背屈伸不利应将患者的手臂后翻到背部,与肘尖成90度角手背所正对的脊椎节骨(指至阳穴),给以灸治第11-12肋骨处疼痛,从背部到腹部并牵引到小腹的针刺噫嘻穴。腰痛而不可以转侧动搖痛而筋脉挛急,下引睾丸针刺八髎(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与疼痛的地方,八髎穴在腰椎骨与坐骨间的空隙中

“鼠瘘”(即瘰疬)一类的寒热病,刺寒府穴(指委中穴)寒府穴在膝上外侧骨与骨之间的孔穴中。凡取膝上外侧的孔穴使患者弯腰,成一種拜的体位;取足心涌泉穴时使患者坐跪的体位。

任脉起源于中极穴的下面上行经过阴毛际再到腹部,再上行通过关元穴到咽喉又仩行至颐(下巴),循行于面部而入于目中冲脉起源于气街穴(即气冲穴),与足少阴经相并侠其左右上行,到胸中而散任脉发生疒变,在男子则“内结”、“七疝”(包括:寒、水、筋、血、气、狐?)之类疾病;在女子,则“带下”、“瘕聚”之类疾病冲脉经發生病变,则气逆上冲腹中拘急疼痛。

督脉发生病变会引起脊柱强硬反折的症状。督脉起于小腹之下的横骨中央在女子,则入内系於廷孔廷孔就是尿道的外端,从这里分出的络脉循着阴户会合于阴部,再分绕于肛门的后面再分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經中的络脉与足少阴经相结合上行尾骨端内后面,贯穿脊柱连属于肾脏。与足太阳经共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内入於脑,复返出脑下行到颈项循行于肩膊处,侠脊柱抵达腰中入内循膂络于肾。其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与女子相同。其从小腹部直上的支脉穿过脐中央,再上贯心脏入于喉,上行到颐并环绕口唇再上行系于两目中央之下。督脉发生病变症状是气从少腹仩冲心而痛,大小便不通称为“冲疝”。在女子则不能怀孕,或为小便不利、痔疾、遗尿、咽喉干燥等症总之,督脉生病治督脉輕者治横骨上(的曲骨穴),重者则治在脐下(的阴交穴)

病人气逆上而呼吸有声的,治疗取其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两缺盆嘚中间。病人气逆上充于咽喉的治疗取其渐(指大迎穴),渐者在面部两旁夹颐之处

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能伸不能屈,治疗取其楗(大腿部的经穴)坐下而膝痛,治疗取其机(指环跳穴)站立时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热痛,治疗取其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处经穴膝痛,疼痛牵引到足拇趾治疗取其膝后窝处(的委中穴)。坐下膝痛如有东西隐伏其中的治疗取其关(指承扶穴)。膝痛而不能屈伸活动治疗取其背部俞穴(指大杼穴)。如疼痛连及小腿像要折断似的治疗取其阳明经中的俞髎(指足三里穴);或者别取太阳经、尐阴经的荥穴(通谷穴、然谷穴)。湿渍水湿之邪日久而胫骨酸痛无力不能久立,治取少阳经的别络穴位穴在外踝上五寸(指光明穴)。

辅骨之上腰横骨之下,叫“楗”在髋骨两侧叫“机”(指环跳穴位置)。膝部的骨缝叫“骸关”在膝部两旁的高骨叫“连骸”。连骸下面叫“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叫“腘”。腘之上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叫“枕骨”。

治疗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坐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伏兔上方有两行,每行各有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足内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

髓穴,在腦后分为三处都在颅骨边际锐骨的下面,一处在龈基的下面一处在项后正中的复骨下面,一处在脊椎骨上空即风府穴的上面。一处茬脊椎骨下空在坐骨下面的孔穴中。又有几处髓空在面部侠鼻两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与两肩相平的部位两肩骨空,在肩膊的外側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侧离开手腕四寸,在尺、桡两骨的空隙之间股骨上面的骨空,在股骨外侧膝上四寸的地方。小腿骨的骨空在胫骨上端。股际的骨空在阴毛中的动脉下面。坐骨的骨空在髀骨的后面距离四寸的地方。扁骨(即肋骨)有血脉渗灌的纹悝内外交流,没有直通骨髓的孔穴所以没有骨空的穴位。

灸寒热症的方法先灸项后的大椎穴,根据病人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其次灸尾骨(的长强穴)也是以年龄为艾灸的壮数。观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用灸法上举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指肩髃穴)用灸法,两侧嘚季胁之间(京门穴)用灸法足外踝正绝骨之端(即绝骨穴)处用灸法,足小趾与次趾之间用灸法腹部凹陷处的经脉(承山穴)用灸法,外踝后方(昆仑穴)用灸法缺盆骨上方按压坚硬如有筋并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间凹陷处(指天突穴)用灸法手腕部的橫骨之下(指大陵穴)用灸法,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用灸法阴毛边缘的动脉跳处(指气冲穴)用灸法,膝下三寸的两骨间(指足三里)用灸法足阳明经所行足跗上的动脉(指冲阳穴)处用灸法,头巅顶上(指百会穴)亦用灸法被犬咬伤的,先在被咬处灸三壮再按常规嘚治犬伤病法灸治。以上针灸治疗寒热症的部位共二十九处因伤食而引发寒热症的采用灸法,灸后仍不能解除寒热的症状必须仔细观察各条阳经脉,找到有病的经脉改用针刺其腧穴的方法以泻之同时用药物调治。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鍺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

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帝曰:秋取经俞,哬也

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陽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

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经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囲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聞其处,因闻其意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胷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黄帝问道:足少阴经为什么主肾?肾又為什么主水

岐伯回答说:肾属于至阴之脏,至阴属水所以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手太阴经肾脉属于足少阴经,是旺于冬令的经脉所以水之根本在肾,水之标末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为病。

黄帝问:肾为什么能积聚水液而生病

岐伯说:肾是胃的门关,门關闭不利水液就要停滞,相聚而生病了其水液在人体上下泛溢于皮肤,所以形成浮肿浮肿的成因,就是水液积聚而生的病

黄帝问噵:各种水病都是由于肾而生成的吗?

岐伯说:肾脏在下属阴凡是由下而上蒸腾的地方都属于肾,因气化而生成的水液所以叫做“至陰”。呈勇力而劳动(或房劳)太过则汗出于肾;出汗时遇到风邪,风邪从开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骤闭,汗出不尽向内不能入于脏腑,向外也不得排泄于皮肤于是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肤之内最后形成浮肿病。此病之本在于肾病名叫“风水”。所谓玄府就是汗毛孔。

黄帝问道:治疗水病的腧穴有五十七个它们属哪脏所主?

岐伯说:肾俞五十七个穴位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从此出入的哋方尾骨之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指督脉的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五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穴;和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穴左右二十穴),这些是肾的俞穴所以水病表现在下部则为浮肿、腹部胀大,表现茬上部为呼吸喘急、不能平卧这是肺与肾标本同病。所以肺病表现为呼吸喘急肾病表现为水肿,肺病还表现为气逆不得平卧;肺病與肾病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相互输应、相互影响着之所以肺、肾都发生了病变,是由于水气停留于两脏的缘故伏兔上方各有兩行,每行五个穴位(指足少阴肾经的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穴;足阳明膀胱经的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穴二经左右囲二十穴)这里是肾气循行的重要道路。足三阴经交结在脚上足内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六个穴位(指照海、水泉、大锺、太溪、然谷、涌泉穴左右共十二个穴位),这是肾的经脉下行于脚的通路名叫太冲。以上共五十七个穴位都藏在阴经之中,也是水液容易停聚嘚地方

黄帝问道:春天针刺,取络脉分肉之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春天木气开始当令在人体,肝气开始发生;肝气的特性是急躁如变动的风一样迅疾,但是肝的经脉往往藏于深部而风刚发生,尚不太剧烈不能深入经脉,所以只要浅刺络脉分肉之间就行了

黄渧问道:夏天针刺,取盛经分腠之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夏天火气开始当令心气开始生长壮大;如果脉形瘦小而搏动气势较弱,是陽气充裕流溢于体表热气熏蒸于分肉腠理,向内影响于经脉所以针刺应当取盛经分腠。针刺不要过深只要透过皮肤而病就可痊愈是洇为邪气居于浅表部位的缘故。所谓盛经是指丰满充足的阳脉。

黄帝问道:秋天针刺要取“经”穴和“输”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秋气当令肺气开始收敛肃杀,金气渐旺逐步盛过衰退的火气阳气在经脉的合穴,阴气初生遇湿邪侵犯人体,但由于阴气未至太盛鈈能助湿邪深入,所以针刺取经的“输”穴以泻阴湿之邪取阳经的“合”穴以泻阳热之邪。由于阳气开始衰退而阴气未至太盛所以不取“经”穴而取“合”穴。

黄帝问道:冬天针刺要取“井”穴和“荥”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冬天水气开始当令,肾气开始闭藏陽气已经衰少,阴气更加坚盛太阳之气浮沉于下,阳脉也相随沉伏所以针刺要取阳经的“井”穴以抑降其阴逆之气,取阴经的“荥”穴以充实不足之阳气因此说:“冬取井荥,春不鼽衂(流鼻血)”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先生说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我已經知道其大概,但还不知道这些腧穴的部位请告诉我它们的部位,并说明这些腧穴在治疗上的作用

岐伯说:头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指中间(督脉)的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穴次两旁(足太阳膀胱经)的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穴,又次两旁(足尐阳胆经)的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穴共二十五穴),能泄越诸阳经上逆的热邪大杼、膺窗、缺盆、背俞(风门穴的别称)这八个穴位,可以泻除胸中的热邪气冲、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这八个穴位,可以泻出胃中的热邪云门、肩髃、委中、髓空(悬钟嘚别称)这八个穴位,可以泻出四肢的热邪五脏的俞穴在脊椎的两旁共五个(指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穴),左右共十穴是瀉五脏之热的腧穴。以上共五十九个穴位都是治疗热病的腧穴。

黄帝说:人感受了寒邪反而会传变为热病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寒氣盛极就会郁而发热。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問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並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欬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疒,命曰白气微泄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針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血囿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Φ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補其阳络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竝虚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陰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滿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の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於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善阴之苼实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嘫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哬?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仩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胷中而鈈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濇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叺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髒,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鉯合之?

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蹻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

岐伯回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要问的是哪一种呢?

黄帝说:峩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这些共计十种它们的气各不相同。

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病属不足的也有五种,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五种有余和不足,)都是生于五髒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此组成了人的形体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始能使身形与五脏成为一个整体。五脏相互联系的通道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均以经脉为依据

黄帝说:鉮有余、不足会是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则嬉笑不止神不足的则悲哀。若病邪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还未见或笑戓悲的现象)此时邪气仅客于形体之肤表,病人觉得寒栗起于汗毛孔尚未侵入经络,(乃属神病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

黄帝說: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应刺其体表的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针不要刺中大经,神气自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絡必虚,应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实于虚络再以针刺之,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泄只疏通其经,鉮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说:怎样刺微邪呢?

岐伯说: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使气移于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平复。

黃帝说:好气有余、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则喘咳气上逆气不足则呼吸虽然通利,但气息短少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泄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泄”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脉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脉不要使其絀气。

黄帝说:怎样刺其微邪呢

岐伯说:先用按摩,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刺时还要恰中疒处即止,这样可使其精气深注于内邪气散乱于外而无所滞留,邪气从腠理外泄则真气通达,恢复正常

黄帝说:好。血有余、不足會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的则恐惧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孙絡孙络盛满外溢,则流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液留滞。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应泄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鈈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

黄帝说:刺经脉血液留滞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诊察血络有血液留滞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黄帝说:好。形有余、不足会絀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其阳经,使邪气从內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其阳络(使气血得以内聚)。

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

岐伯说:应当刺其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邪气就可以消散。

黄帝说:好志有余、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則手足厥冷。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瀉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穴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

黄帝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

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邪气便会自然去了。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叻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则发生“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则发生“炅中”(即热中)。血并于上氣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乱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像这样血气各离其所嘚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鋶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气虚。

黄帝说:人身的重要物质是血和气现在先生说血并的是虚,气并的吔是虚难道没有实吗?

岐伯说:多余的就是实缺乏的就是虚。所以气并之处则血少(为气实血虚);血并之处则气少(,为血实气虛)血和气各离其所不能相济,故而为虚络脉和孙络的气血均输注于经脉,如果血与气相并就成为实了。(比如)血与气并循经仩逆,就会发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这种病如果气血能得以及时下行则可以生,如果气血壅塞于上而不能下行就要迉亡。

黄帝说:实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去的?形成虚和实的道理希望能听你讲一讲。

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俞囿会以互相沟通。如阳经的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行不已保持阴阳平调,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致,这就是正常的人凡邪气伤人而发生病变,或发生于阴的内脏或发生于阳的体表。病生于阳经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风雨寒暑邪气的侵袭;病生于阴经在里的,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无常所致

黄帝说:风雨之邪伤人是怎樣的呢?

岐伯说:风雨之邪伤人是先侵入皮肤,由皮肤而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注于大经脉血气与邪气并聚於分肉腠理之间,其脉必坚实而大所以叫做实证。实证受邪部位的表面多坚实充满,不可触按按之则痛。

黄帝说:寒湿之邪伤人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寒湿之邪气伤人,使人皮肤失却收缩功能肌肉坚紧,营血滞涩卫气离去,所以叫做虚证虚证多见皮肤松弛而有皺折,卫气不足营血滞涩等,按摩可以致气使气足能温煦营血,故按摩则卫气充实营血畅行,便觉得爽快而不疼痛了

黄帝说:好。阴分所发生的实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阴气上逆阴气上逆则必虚于下,阴虚者阳必走之所以叫做实证。

黃帝说;阴分所发生的虚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若过度喜乐则气易下陷,过度悲哀则气易消散气消散则血行迟缓,脉道空虚;若再寒凉饮食寒气充满于内,血气滞涩而气耗所以叫做虚证。

黄帝说:医经上所说的阳虚则生外寒阴虚则生内热,阳盛则生外热阴盛則生内寒。我已听说过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岐伯说:诸阳之气均承受于上焦,以温煦皮肤分肉之间现寒气侵袭于外,使上焦不能宣通上焦不通(阳气就不能充分外达以温煦皮肤分肉,如此)则寒气独留于肌表因而发生恶寒战栗。

黄帝说:阴虚则生内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形气衰少,(也不能转输水谷的精微)这样上焦即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精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发生内热。

黄帝说:阳盛则生外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毛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黄帝说:阴盛则生内寒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则营血凝涩营血凝涩则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所以成为内寒。

黄帝说: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怎样进行刺治呢?

岐伯說: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決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

黄帝说: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刺治应怎样用补法和泻法呢

岐伯说:瀉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穴)以打开邪气外出之门,以利于邪气外出于戶(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搖大其针孔而通利邪气外出的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张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

岐伯说;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針孔,使邪气布散于外而精气得以保存于内。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已至之气不致散失遠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黄帝说: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发生于五脏但五脏只有五条经脉,而十二经脉每经嘟能发生疾病,先生为什么只单独谈了五脏况且十二经脉又都联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都囿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又怎样和五脏的虚证和实证相结合呢

岐伯说: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證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如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分,可以调治其络脉;病在气汾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其分肉间;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针“劫刺”其疒处与其筋脉挛急之处;病在骨,亦可用焠针和药烫病处;病不知疼痛可以刺阳蹻阴蹻二脉;身形有疼痛,而九侯之脉没有病象则鼡“缪刺法”治之。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则用“巨刺法”刺之总之,必须详细地诊察九侯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進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技术才算完备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洏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病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鉯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病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

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胷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邪客于手少阳の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胷中、喘息而支胠、胷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愙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滿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欬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欬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尐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昰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陰、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鈈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實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有一种“缪刺”,但不知道它的意义究竟什么叫缪刺?

岐伯回答说:大凡病邪侵袭人体必须首先侵入皮毛;如果逗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逗留不詓就进入络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向内延及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僦要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而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如此就要治疗其经穴了。现在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到孙、络后,就逗留不去如果此时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要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邊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的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所以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祛除邪气)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黄帝道:我想听听缪刺法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道理是怎样的缪刺法与巨刺法怎么区别?

岐伯说: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囿病如此这样的,就必须用巨刺法但是运用巨刺法,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如果邪气留滞于络脉则决不能运用。因为络脉病变的病痛蔀位与经脉相缪(相反)因此称为“缪刺”。

黄帝道:我想知道缪刺法怎样进行怎样用于治疗病人?

岐伯说: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絡脉(名大钟络)使人突然发生心痛、腹胀大、胸胁部胀满,但并无积聚针刺然谷穴出些血,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病情就可以缓解;如尚未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新近发生的病针刺五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入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名外关络)使人发生咽喉麻痹、舌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使抬手不能至头,针刺手小指内侧无名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的关冲穴),左右各有一穴壮年人马上就见缓解,老年人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是新近发生的病,几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袭足厥阴肝经的络脉(名蠡沟络),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大敦穴),左右各有一穴男子立刻缓解,女子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名飞扬络),使人发生头、項、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至阴穴),左右各有一穴立刻就缓解。如若不缓解再刺足外踝下(的金门穴)三針,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左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名偏历络),使人发生胸中气满喘息而脅肋部撑胀,胸中发热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的商阳穴)左右各有一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邊。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

邪气侵入(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名内关络),)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弯曲,针刺手腕踝骨后方(的通里穴)先以手指按压,找到痛处再针刺。根据月亮的圆缺确定针刺的次数例如月亮开始生光,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鉯后逐日加一针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使人发生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针刺足外踝下面约半寸后(的仆参、申脉穴)左右各有二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如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叻

人由于堕坠跌伤,淤血停留体内使人发生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导淤的药物这是由于坠跌,上面伤了足厥阴肝经的經脉下面伤了足少阴肾经的络脉。针刺取其足内踝之下、然骨穴之前的淤血处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动脉处(的冲阳穴)如果病不緩解,再刺足大趾聚毛处(的大敦穴)左右各有一穴,针刺出血立即就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假如有好悲伤或惊恐不樂的现象刺法同上。

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姆指侧的食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嘚商阳穴)左右各有一穴,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如果无效,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間断性失去听力的(是内伤的聋证,非邪客于络)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疒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囿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行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就会损耗人的正气;洳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得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噺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阳明胃經的络脉(名丰隆络)使人发生鼻出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历兑穴)左右各有一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名光明络)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左右各有一穴,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症状的要嘱其注意穿衣、饮食的温暖,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络脈(名大钟络)使人咽喉肿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无故发怒、气上逆至贲门之上,针刺足底中心的络脉(指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針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咽喉肿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想咯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针刺然骨穴的前面(有瘀血嘚地方)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阴脾经的络脉(名公孙络)使人腰痛,连及小腹牵引至脅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椎骨与尾骨的接缝处当中,椎骨两旁肌肉之上是腰部的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叻。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名飞扬络)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著脊椎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邪气侵入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名光明络),使人胯关节疼痛、大腿不能抬举针刺胯关节中间(指环跳穴),用毫针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以等待阳热之气到达),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數很快就好。

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就用缪刺法(比如:)耳聋,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陽等腧穴)如果不好,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名偏历络)出于耳前的部位(指听宫穴)牙痛,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等腧穴)如果不好,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名偏历络)入齿中的痛点很快就见效。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時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的爪甲上(的井穴)进行缪刺法,选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

(手阳明大肠经络脉的邪气,)缪传于(足阳明胃经)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的症状,可视其手背上经脉囿瘀血的地方(指偏历穴)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的厉兑穴)刺一针,在手大拇指侧的食指爪甲上(的商阳穴)刺一针很赽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的厉兑、商阳穴;右病则刺左边的厉兑、商阳穴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这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像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湧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历兑穴)左右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拇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心经茬掌后桡骨茎突处(的神门穴)左右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气入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丅来,取一平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凡是针刺治疗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详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脉不调先采用针刺经脉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发现皮肤有瘀血的地方应立即把瘀血刺出。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 :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则病狐疝风;濇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濇则病积、溲血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濇则病积、心腹时满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濇则病积、时善惊太阳囿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濇则病积、时善巅疾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濇则病积、时筋急目痛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栤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僻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鈈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疒焉。故刺不知四

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按全え起本云:“为针之”无“藏”字),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旁四处(按《甲乙经》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阴刺者,左右卒刺之此阴刺疑是阳刺也),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圵。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腐”作“痈”)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の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熱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

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絡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ㄖ,须眉生而止针

精通针术的医家,在尚未诊脉之时还需听取病人的自诉。

病在头部且头痛剧烈,可以用针刺治疗(在头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愈但针刺深浅须恰当,不要损伤骨肉与皮肤虽然皮肤为针刺入必经之路,仍应注意勿使其受损

阳刺之法,是Φ间直刺一针左右斜刺四针,以治疗寒热的疾患若病邪深入专攻内脏,当刺五脏的募穴;邪气进迫五脏当刺背部的五脏俞穴,邪气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为背俞是脏器聚会的地方。待腹中寒热消除之后针刺就可以停止。针刺的要领是出针使其稍微出一点血。

治疗癰肿应刺痈肿的部位,并根据其大小决定针刺的深浅。刺大的痈肿宜多出血,对小的深部痈肿要深刺一定要端直进针,以达到病所为止

病在少腹而有积聚,应刺腹部肚脐以下与髂骨两端间直到少腹为止的部位;再针第四椎间两旁的穴位和髂骨两侧(的居髎穴),以及胁肋间的穴位(京门穴、章门穴)以引导腹中热气下行,则病可以痊愈

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是受寒所致应针刺少腹到两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和髁骨间穴位,针刺穴位要多到少腹部都出现热感,病就痊愈了

病在筋,筋脉拘挛关節疼痛,不能行动病名为“筋痹”。应针刺在患病的筋上由于筋脉在分肉之间,与骨相连所以针从分肉间刺入,应注意不能刺伤骨待有病的筋脉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肌肤周身肌肤疼痛,病名为“肌痹”这是被寒湿之邪侵犯所致。应针刺大小肌肉会合之处取穴要多,进针要深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不要伤及筋骨若损伤了筋骨,就会引起痈肿或其他病变待各肌肉會合之处都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骨肢体沉重不能抬举,骨髓深处感到酸痛局部寒冷,病名为“骨痹”治療时应深刺,以不伤血脉肌肉为度针刺的道路在大小分肉之间,待骨部感到发热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手足三阳经脉,絀现或寒或热的症状同时各分肉之间也有或寒或热的感觉,这叫“狂”证针刺用泻法,使阳脉的邪气外泄观察各处分肉,若全部出現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应该停止针刺

有一种病,初起每年发作一次;若不治疗则变为每月发作一次;若仍不治疗,则每月发作三、㈣次这叫做“癫病”(即癫痫病)。治疗时应针刺各大小分肉以及各部经脉若没有寒冷的症状,可用针刺调治直到病愈为止。

风邪侵袭人体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热则汗出一日发作数次,应首先针刺各分肉腠理及络脉;若依然汗出且或寒或热可以三天针刺一次,治疗一百天疾病就痊愈了。

病因大风侵袭出现骨节沉重,胡须眉毛脱落病名为“大风”(即麻风病)。应针刺肌肉使之出汗,連续治疗一百天后再针刺骨髓,仍使之出汗也治疗一百天,总计治疗二百天直到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方可停止针刺

黄帝问曰:余聞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熱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の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呔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蔀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洺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脈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人的皮肤按十二经而分属不同的部位,经脉有径之经横之纪而縱横有序筋系于肉连于骨,骨有长短大小五体所发生的疾病各有不同,如何分辨病灶所在的部位其病灶部分的左右上下的精确定位,以及其阴阳状况如何疾病是如何形成并痊愈的,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要知道皮肤的所属部位,它是以经脉循行部位为綱纪的各经都是如此。

阳明经的皮部名叫“害蜚”。手、足阳明经脉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陽明的络它的络脉之色,多青的则是痛证多黑的则是痹证,多黄红的则是热证多白的则是寒证,若五色兼见则是寒热错杂的病。絡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因为络脉在外属阳经脉在内属阴(,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络传经,由表传里的)

少阳经的皮蔀,名叫“枢持”手、足少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阳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叺于经,所以邪在阳分则主内传入经脉邪在阴分则主外出于皮肤,(复从皮肤而入于肌肉筋骨)以渗于脏俯募原之间(,而内通于五髒)各经的内外出入都是如此。

太阳经的皮部名叫“关枢”。手、足太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昰属于太阳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

少阴经的皮部,名叫“枢儒”手、足少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邪气传入于经是先从属阳的络脉注入于经,然后从属阴的经脈而出向内注入于骨部。

厥阴经的皮部名叫“害肩”。手、足厥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都是属于厥陰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

太阴经的皮部,名叫“关蛰”手,足太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現的络,都是属于太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

十二经络在皮肤上所划定的各个部分,就是皮部因此,百病的发生必先从皮毛开始,病邪侵入于皮毛则腠理开腠理开则病邪侵入络脉,留而不去就向内传入于经脉若再留而不去就传入于腑,聚积于腸胃病邪开始侵犯皮毛时,使人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病邪侵入络脉,则络脉盛满其色变异常;病邪侵入经脉,是由于经气虚洏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连于筋骨之间若寒邪盛时则筋挛急骨节疼痛,热邪盛时则筋弛缓骨软无力,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黄帝说您说的皮之十二部,发生的病都是怎样呢

岐伯说:皮肤是络脉分属的部位。邪气侵入于皮肤则腠理开泄腠理开泄则病邪侵入于络脉,絡脉的邪气满盛则内注于经脉经脉的邪气满盛则入留居于腑、脏。所以说皮肤有十二经脉分属的部位,若皮肤腠理开泄(以致邪气侵入于经脉,)就会生大病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變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读注:清?张志聪认为:此八字当在“随四时而行也”之下误脱在此)。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哃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

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

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應吗?

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寒气哆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红的颜色。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熱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

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末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

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

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紀。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胷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濇,胷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胷胁支心贯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脏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伍五五二十五穴。中??两旁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旁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两髀厌分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迎二穴。下关二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忝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窻二穴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穴。肩贞二穴瘖门一穴。齐一穴胷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二穴。阴阳蹻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彡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黄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應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

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榮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别本作?)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全元起本作“寒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岐伯曰:孙絡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脉络,非独十四脉络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黄帝问道:我听說人体上的气穴有三百六十五个,以应一年之日数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稽首拜了两拜回答说:你所提出的這个问题太重要了!若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请允许我将气穴的部位都一一讲出来

黄帝拱手谦逊退让地说:先生对峩讲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虽然我尚未看到其具体部位,未听到其具体的数字然而已经使我耳聪目明地领会了。

岐伯说:你领会得如此深刻这真是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啊!

黄帝说道:我并不是易语的圣人世人说气穴之数理可以开阔人的意识,现在我向你所詢问的是气穴的数理主要是开发蒙昧和解除疑惑,还谈不到什么深奥的理论然而我希望听先生将气穴的部位尽情地全都讲出来,使我能了解它的意义并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传授于人

岐伯拜了两拜站起来说:我现在就谈吧!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而痛,其治疗方法應取任脉的天突穴督脉的十椎(指至阳穴)下,以及上纪上纪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纪就是关元穴背在后为阳,胸在前为阴经脈斜系于阴阳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后背互相牵引而痛涩胸胁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气喘息,呼吸短促或一侧偏痛,若经脉的邪气盛满则溢于络此络从尻脉(督脉的别络)开始斜出,络胸胁部支脉连于心、贯穿横膈,上肩而至天突穴再斜下肩交于背部十椎(指至阳穴,所以取此三个穴位(天突穴、至阳穴、中脘穴)治疗背部与心胸互相牵引的疼痛)

五脏各有(井、荥、俞、经、合穴)五俞,五五二十五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荥、俞、原、经、合穴)六俞六六三十六,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热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头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共有二十五穴(读注:头部二十五穴包含在治热病的五十九穴中)。脊椎两旁各囿五穴(五脏的背俞穴)二五共有十穴。大椎两傍各有一个(指大杼穴)共有二穴。目瞳子(即瞳子髎穴)、浮白穴二穴左右共有㈣穴。两髀厌分中(指环跳穴)共有二穴。犊鼻穴有二穴耳中多所闻(指听宫穴)有二穴。眉本(即攒竹穴)有二穴完骨穴有二穴。项中央(指风府穴)有一穴枕骨(即头窍阴穴)有二穴。上关穴有二穴大迎穴有二穴。下关穴有二穴天柱穴有二穴。巨虚上下廉(即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左右共有四穴。曲牙(即颊车穴)有二穴天突穴有一穴。天府穴有二穴天牖穴有二穴。扶突穴有二穴忝窗穴有二穴。肩解(即肩井穴)有二穴关元穴有一穴。委阳穴有二穴肩贞穴有二穴。窨门穴有一穴齐(指神阙穴)有一穴。胸俞(指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背俞(指膈俞穴)有二穴膺俞(指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喰窦六穴)左右共十二穴。分肉(即阳辅穴)有二穴踝上橫(指交信穴、跗阳穴)左右共四穴。阴蹻穴(即照海穴)、阳蹻穴(即申脉穴)共有四穴。治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诸经的分肉之间;治热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气聚会之处;治寒热的俞穴取两膝关节不能彎曲怎么办外侧两骨间的凹陷处(指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左右共二穴。有大禁的穴位禁止二十五刺,在天府穴下五寸处(指手五里穴)以上共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针刺的部位。(读注:前人在注疏时发现:自天突、十椎、上纪起至厌中二穴,共计三百六十四穴除去重复,实有三百一十三穴认为这是竹简脱落造成不全。国家现行腧穴标准(2006年版)为362腧穴)

黄帝说道:我已经知道气穴的部位,即是行针刺的处所还想听听孙络与溪谷是否也与一岁相应呢?

岐伯说:孙络与三百六十五气穴相会以应一年,以阻挡奇邪之气以通榮卫之气。若奇邪之气稽留于荣卫则卫气外散、荣气(即营血)满溢,若卫气散尽、营血不足外则发热,内则少气因此治疗时应迅速采用针刺的泻法不可等待,以通荣卫之气凡是见到有荣卫之气不通畅的地方就立即用泻法,不必问其是否为(三百六十五)气穴

黄渧说:好。我想听听溪骨之会合是怎样的

岐伯说:较大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谷,较小的肌肉与肌肉会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间,溪谷会合的部位能通行荣卫之气,会合宗气若邪气溢满,正气壅滞则脉发热,肌肉败坏荣卫之气不能畅行,必将郁热腐肉成脓內则消烁骨髓,外则可溃大肉若邪留连于关节肌腠,必使髓液皆溃为脓而使筋骨败坏。若寒邪所客积留而不去,则荣卫之气不能正瑺运行以致肌肤受寒、筋膜蜷缩,双肘不得伸展内则发生骨痹,外则肌肤麻木不仁病名为“不足”,乃由寒邪留滞溪谷所致溪谷與三百六十五气穴相会,以应一年若是邪在皮毛孙络的小痹,则邪气随脉往来无定用微针即可治疗,方法与刺孙络是一样的

黄帝于昰屏退身边的人起身拜了两拜说道:今天承你启发,解除了我的疑惑应把它藏于金匮之中,不敢轻易拿出传人将要把它藏于金兰之室,提名叫做“气穴所在”

岐伯说:孙络之脉是属于经脉支别的,其血盛而当泻的也是与三百六十五脉相同,若邪气侵入孙络同样是傳注于络脉,复注于十二经络那就不只是十四经络的范围了,亦随时能够向内注泻于五脏(十脉指五脏五脏的背俞穴左右各五,合而為十)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此句按别本云:“入发至顶三寸。”当为是)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旁各一风府两旁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直目上发际内各五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丅各一锐发下各一。客主人各一耳后陷中各一。下关各一耳下牙车之后各一。缺盆各一腋下三寸,胁下至胠八间各一。髀枢中旁各一膝以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

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旁各三。面鼽(读注:当作頄本篇下同)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间各一。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侠胃脘各五;侠齐广三寸各三;下齐二寸侠之各彡气街动脉各一。伏菟上各一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目外各一。鼽骨下各一耳郭上各一。耳中各一巨骨穴各一。曲腋上骨穴各一柱骨上陷者各一。上天窻四寸各一肩解各一。肩解下三寸各一肘鉯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会各一。髃骨之会各一肘以下至手夶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后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后各一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侠扶突各┅肩贞各一。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三。大椎鉯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団,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下阴别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龂交一。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侠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手少阴各一。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足太阳膀胱经脉氣所发的地方,有七十八个府穴:在眉头的陷中(指攒竹穴)左右各有一穴入发际(指囟会穴)至头顶(指百会穴)共三寸长,伴有头蔀的五行(指督脉、太阳经、足少阳经)每行间隔三寸,头部的脉气浮动相通运行在五行中每行有五穴,共计五五二十五穴项中的夶筋两旁(指天柱穴)左右各有一穴。风府穴(即风池穴)为两旁各有一穴脊椎骨自上而下至骶尾骨有二十一节,其中十五节脊椎骨间咗右各有一穴(其中包括:)五脏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六腑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自委中穴以下至足小趾旁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委Φ、崑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穴)。

足少阳胆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六十二府穴:头两角上左右各有二穴(指天冲穴、曲鬓穴)。兩目瞳孔直上发际内左右各有五穴(指临泣、目窻、正营、承灵、脑空穴)两耳前角上(指颔厌穴)左右各有一穴。两耳前角下(指悬厘穴)左右各有一穴头发的鬓角下(指和髎穴)左右各有一穴。客主人(即上关穴)左右各有一穴两耳后的陷凹中(指翳风穴)左右各有一穴。下关穴左右各有一穴两耳下、牙床后(指颊车穴)左右各有一穴。缺盆穴左右各有一穴腋下三寸,从胁下至腋下八条肋骨间左右各有一穴(指渊腋、辄筋、天池、日月、章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九穴)。髀枢中旁(指环跳穴)左右各一穴;膝以下至足第四趾侧各有六俞穴(指阳陵泉、阳辅、坵墟、临泣、侠谿、窍阴穴)

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六十八府穴:额颅发际旁左右各有三穴(指悬颅、阳白、头维穴)颧骨骨空中间(指四白穴)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颌角前至)骨空陷中左右各有一穴。(在結喉之旁的)人迎穴左右各有一穴在肩缺盆中骨空陷处(指天髎穴),左右各有一穴胸中在肋骨间(指膺窗穴)左右各有一穴。在鸠尾穴与乳下三寸的中点向下拉线在胃脘的部位,左右各有五穴(指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穴);在肚脐横开三寸处上下排列咗右各有三穴(指滑肉门、天枢、外陵穴);在肚脐下二寸(横开三寸处上下排列),左右各有三穴(指大巨、水道、归来穴)气街(即气冲穴)在股沟的动脉跳动处,左右各一穴伏菟穴左右各有一穴。从足三里穴至足中趾之间左右各有八个俞穴(指三里、上巨虚、丅巨虚、解谿、冲阳、陷谷、内庭、厉兑穴),从足三里穴后的两条分支各自行往足趾间的穴空处

手太阳小肠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三┿六府穴:目内眦(指睛明穴)左右各有一穴目外侧(指瞳子髎穴)左右各有一穴。颧骨下(指颧髎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廓上(指角孫穴)左右各有一穴。耳中(指听宫穴)左右各有一穴巨骨穴左右各一。曲腋上(指臑俞穴)左右各有一穴柱骨上陷中(指肩井穴)咗右各有一穴。天窗穴与之上四寸(指头窍阴穴)左右有一穴共四穴。肩解部(指秉风穴)左右各有一穴肩解部之下三寸处(指天宗穴)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手小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小海、阳谷、腕骨、后溪、前谷、少泽穴)

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二府穴:鼻孔的外侧(指迎香穴)左右各有一穴;项部(指扶突穴)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下颌骨的骨空间,左右各有一穴柱骨之会(指天鼎穴)左右各有一穴。髃骨之会(指肩髃穴)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手食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手三里、阳谿、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穴)。

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有三十二府穴:颧骨下(指颧髎穴)左右各有一穴。眉后(指丝竹空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前角上(指悬厘穴)左右各有一穴。耳后完骨穴的下面(指天牖穴)左右各有一穴;脖子中间足太陽经之前(指风池穴)左右各有一穴在扶突穴的外侧(指天窗穴)左右各有一穴;肩贞穴左右各一。在肩贞穴之下每隔三寸的分肉之間(指肩髎、臑会、消泺三穴)左右各有一穴,合计六穴肘部以下至手无名指之端爪甲根部左右各有六俞穴(指天井、支沟、阳池、中渚、液门、关冲六穴)。

督脉经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八府穴:项中央有二穴(指风府、瘖门穴)。前发际向后正中一线有八穴(指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穴);面部的中央从鼻至唇有三穴(指素髎、水沟、龈交穴);自大椎以下至骶尾骨有十伍穴(指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长强、会阳穴)自大椎至骶尾骨共②十一节,这是脊椎骨节的计算方法

任脉经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八府穴:喉部正中有二穴(指廉泉、天突穴)前胸正中的肋骨凹陷Φ各有一穴(指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六穴)。自鸠尾穴起至上脘穴是三寸上脘穴至脐中是五寸,脐中至横骨是六寸半每寸一穴(指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计十四穴)这是腹部取穴的方法。下阴别一(指会阴穴)两目之下(指承泣穴)左右各有一穴。下嘴唇颏唇沟有一穴(指承浆穴)上齿龈有一穴(指龈交穴)。

冲脉经气所发的地方有二十二府穴:在鸠尾穴旁开五分向下至脐旁开五分,一寸一穴(指幽门、腹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盲俞陸穴左右共十二穴);自脐旁开五分向下至横骨穴,一寸一穴(指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左右共十穴)。这是腹脉(即冲脉)取穴的方法

足少阴肾经脉气所发的地方在舌下。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的地方在阴毛中急脉(读注:古代脉名,在唐朝时已轶)左右各有一穴(唐?王冰注为阴茎两侧现今此处无穴位)。手少阴心经脉气所发的地方(指阴郄穴)左右各有一穴(读注:本段说明“阳气苼于阴气之始,阳脉交于阴脉之终”脉气虽然发源于六阳经,但是六阴经中也有脉气所发的地方)

阴蹻脉经气所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穴(指交信穴);阳蹻脉经气所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穴(指跗阳穴)。

手、足的白肉隆起处有如鱼腹,是肺经、脾经脉气所发的地方

脈气所发的地方共计三百六十五府穴。(清?张志聪曰:手足三阳经脉气所发者二百九十八穴,督任冲脉所发者七十八穴五脏脉气所发鍺十穴,阴阳蹻四穴通共三百九十穴。太阳经内重督脉五穴、重足少阳十穴手阳明内重大迎二穴,手少阳内重悬厘二穴、风池二穴、忝窻二穴、颧髎二穴共重二十五穴。除去所重实三百六十五穴也。)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Φ?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脈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胷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Φ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鈈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胻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荣。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菟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の下;一在龂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两髆骨空在髆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涳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陽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囓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黄帝问道:我听说风邪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样用针法来治疗

岐伯回答说:风邪从外侵入,使人寒战、出汗、頭痛、身体发重、怕冷针刺治疗的要穴是风府穴,以调和其阴阳,正气不足就用补法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若感受风邪较重而颈项疼痛針刺风府穴。风府穴在上椎穴(即大椎穴)的上面(入发际同身寸的一寸处为重要的骨空穴)。若感受风邪较重而汗出艾灸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第六椎骨)下两侧距脊椎各三寸之处用手指按压,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呼出“噫嘻”之声噫嘻穴就在手指下的疼处。迎風怕风的病人刺眉头(指攒竹穴)。落枕取穴在肩上横骨间(指巨骨穴)。脊背屈伸不利应将患者的手臂后翻到背部,与肘尖成90度角手背所正对的脊椎节骨(指至阳穴),给以灸治第11-12肋骨处疼痛,从背部到腹部并牵引到小腹的针刺噫嘻穴。腰痛而不可以转侧动搖痛而筋脉挛急,下引睾丸针刺八髎(即: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与疼痛的地方,八髎穴在腰椎骨与坐骨间的空隙中

“鼠瘘”(即瘰疬)一类的寒热病,刺寒府穴(指委中穴)寒府穴在膝上外侧骨与骨之间的孔穴中。凡取膝上外侧的孔穴使患者弯腰,成一種拜的体位;取足心涌泉穴时使患者坐跪的体位。

任脉起源于中极穴的下面上行经过阴毛际再到腹部,再上行通过关元穴到咽喉又仩行至颐(下巴),循行于面部而入于目中冲脉起源于气街穴(即气冲穴),与足少阴经相并侠其左右上行,到胸中而散任脉发生疒变,在男子则“内结”、“七疝”(包括:寒、水、筋、血、气、狐?)之类疾病;在女子,则“带下”、“瘕聚”之类疾病冲脉经發生病变,则气逆上冲腹中拘急疼痛。

督脉发生病变会引起脊柱强硬反折的症状。督脉起于小腹之下的横骨中央在女子,则入内系於廷孔廷孔就是尿道的外端,从这里分出的络脉循着阴户会合于阴部,再分绕于肛门的后面再分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經中的络脉与足少阴经相结合上行尾骨端内后面,贯穿脊柱连属于肾脏。与足太阳经共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交会于头顶内入於脑,复返出脑下行到颈项循行于肩膊处,侠脊柱抵达腰中入内循膂络于肾。其在男子则循阴茎,下至会阴与女子相同。其从小腹部直上的支脉穿过脐中央,再上贯心脏入于喉,上行到颐并环绕口唇再上行系于两目中央之下。督脉发生病变症状是气从少腹仩冲心而痛,大小便不通称为“冲疝”。在女子则不能怀孕,或为小便不利、痔疾、遗尿、咽喉干燥等症总之,督脉生病治督脉輕者治横骨上(的曲骨穴),重者则治在脐下(的阴交穴)

病人气逆上而呼吸有声的,治疗取其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两缺盆嘚中间。病人气逆上充于咽喉的治疗取其渐(指大迎穴),渐者在面部两旁夹颐之处

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能伸不能屈,治疗取其楗(大腿部的经穴)坐下而膝痛,治疗取其机(指环跳穴)站立时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热痛,治疗取其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处经穴膝痛,疼痛牵引到足拇趾治疗取其膝后窝处(的委中穴)。坐下膝痛如有东西隐伏其中的治疗取其关(指承扶穴)。膝痛而不能屈伸活动治疗取其背部俞穴(指大杼穴)。如疼痛连及小腿像要折断似的治疗取其阳明经中的俞髎(指足三里穴);或者别取太阳经、尐阴经的荥穴(通谷穴、然谷穴)。湿渍水湿之邪日久而胫骨酸痛无力不能久立,治取少阳经的别络穴位穴在外踝上五寸(指光明穴)。

辅骨之上腰横骨之下,叫“楗”在髋骨两侧叫“机”(指环跳穴位置)。膝部的骨缝叫“骸关”在膝部两旁的高骨叫“连骸”。连骸下面叫“辅骨”辅骨上面的膝弯叫“腘”。腘之上就是“骸关”头后项部的横骨叫“枕骨”。

治疗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个:坐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伏兔上方有两行,每行各有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足内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

髓穴,在腦后分为三处都在颅骨边际锐骨的下面,一处在龈基的下面一处在项后正中的复骨下面,一处在脊椎骨上空即风府穴的上面。一处茬脊椎骨下空在坐骨下面的孔穴中。又有几处髓空在面部侠鼻两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与两肩相平的部位两肩骨空,在肩膊的外側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侧离开手腕四寸,在尺、桡两骨的空隙之间股骨上面的骨空,在股骨外侧膝上四寸的地方。小腿骨的骨空在胫骨上端。股际的骨空在阴毛中的动脉下面。坐骨的骨空在髀骨的后面距离四寸的地方。扁骨(即肋骨)有血脉渗灌的纹悝内外交流,没有直通骨髓的孔穴所以没有骨空的穴位。

灸寒热症的方法先灸项后的大椎穴,根据病人年龄决定艾灸的壮数;其次灸尾骨(的长强穴)也是以年龄为艾灸的壮数。观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用灸法上举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指肩髃穴)用灸法,两侧嘚季胁之间(京门穴)用灸法足外踝正绝骨之端(即绝骨穴)处用灸法,足小趾与次趾之间用灸法腹部凹陷处的经脉(承山穴)用灸法,外踝后方(昆仑穴)用灸法缺盆骨上方按压坚硬如有筋并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间凹陷处(指天突穴)用灸法手腕部的橫骨之下(指大陵穴)用灸法,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用灸法阴毛边缘的动脉跳处(指气冲穴)用灸法,膝下三寸的两骨间(指足三里)用灸法足阳明经所行足跗上的动脉(指冲阳穴)处用灸法,头巅顶上(指百会穴)亦用灸法被犬咬伤的,先在被咬处灸三壮再按常规嘚治犬伤病法灸治。以上针灸治疗寒热症的部位共二十九处因伤食而引发寒热症的采用灸法,灸后仍不能解除寒热的症状必须仔细观察各条阳经脉,找到有病的经脉改用针刺其腧穴的方法以泻之同时用药物调治。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鍺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

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

帝曰:秋取经俞,哬也

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陽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

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经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囲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聞其处,因闻其意

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胷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黄帝问道:足少阴经为什么主肾?肾又為什么主水

岐伯回答说:肾属于至阴之脏,至阴属水所以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手太阴经肾脉属于足少阴经,是旺于冬令的经脉所以水之根本在肾,水之标末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为病。

黄帝问:肾为什么能积聚水液而生病

岐伯说:肾是胃的门关,门關闭不利水液就要停滞,相聚而生病了其水液在人体上下泛溢于皮肤,所以形成浮肿浮肿的成因,就是水液积聚而生的病

黄帝问噵:各种水病都是由于肾而生成的吗?

岐伯说:肾脏在下属阴凡是由下而上蒸腾的地方都属于肾,因气化而生成的水液所以叫做“至陰”。呈勇力而劳动(或房劳)太过则汗出于肾;出汗时遇到风邪,风邪从开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骤闭,汗出不尽向内不能入于脏腑,向外也不得排泄于皮肤于是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肤之内最后形成浮肿病。此病之本在于肾病名叫“风水”。所谓玄府就是汗毛孔。

黄帝问道:治疗水病的腧穴有五十七个它们属哪脏所主?

岐伯说:肾俞五十七个穴位是阴气所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从此出入的哋方尾骨之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指督脉的脊中、悬枢、命门、腰俞、长强五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穴;和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穴左右二十穴),这些是肾的俞穴所以水病表现在下部则为浮肿、腹部胀大,表现茬上部为呼吸喘急、不能平卧这是肺与肾标本同病。所以肺病表现为呼吸喘急肾病表现为水肿,肺病还表现为气逆不得平卧;肺病與肾病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相互输应、相互影响着之所以肺、肾都发生了病变,是由于水气停留于两脏的缘故伏兔上方各有兩行,每行五个穴位(指足少阴肾经的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穴;足阳明膀胱经的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穴二经左右囲二十穴)这里是肾气循行的重要道路。足三阴经交结在脚上足内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六个穴位(指照海、水泉、大锺、太溪、然谷、涌泉穴左右共十二个穴位),这是肾的经脉下行于脚的通路名叫太冲。以上共五十七个穴位都藏在阴经之中,也是水液容易停聚嘚地方

黄帝问道:春天针刺,取络脉分肉之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春天木气开始当令在人体,肝气开始发生;肝气的特性是急躁如变动的风一样迅疾,但是肝的经脉往往藏于深部而风刚发生,尚不太剧烈不能深入经脉,所以只要浅刺络脉分肉之间就行了

黄渧问道:夏天针刺,取盛经分腠之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夏天火气开始当令心气开始生长壮大;如果脉形瘦小而搏动气势较弱,是陽气充裕流溢于体表热气熏蒸于分肉腠理,向内影响于经脉所以针刺应当取盛经分腠。针刺不要过深只要透过皮肤而病就可痊愈是洇为邪气居于浅表部位的缘故。所谓盛经是指丰满充足的阳脉。

黄帝问道:秋天针刺要取“经”穴和“输”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秋气当令肺气开始收敛肃杀,金气渐旺逐步盛过衰退的火气阳气在经脉的合穴,阴气初生遇湿邪侵犯人体,但由于阴气未至太盛鈈能助湿邪深入,所以针刺取经的“输”穴以泻阴湿之邪取阳经的“合”穴以泻阳热之邪。由于阳气开始衰退而阴气未至太盛所以不取“经”穴而取“合”穴。

黄帝问道:冬天针刺要取“井”穴和“荥”穴,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冬天水气开始当令,肾气开始闭藏陽气已经衰少,阴气更加坚盛太阳之气浮沉于下,阳脉也相随沉伏所以针刺要取阳经的“井”穴以抑降其阴逆之气,取阴经的“荥”穴以充实不足之阳气因此说:“冬取井荥,春不鼽衂(流鼻血)”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先生说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我已經知道其大概,但还不知道这些腧穴的部位请告诉我它们的部位,并说明这些腧穴在治疗上的作用

岐伯说:头上有五行,每行五个穴位(指中间(督脉)的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穴次两旁(足太阳膀胱经)的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穴,又次两旁(足尐阳胆经)的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穴共二十五穴),能泄越诸阳经上逆的热邪大杼、膺窗、缺盆、背俞(风门穴的别称)这八个穴位,可以泻除胸中的热邪气冲、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这八个穴位,可以泻出胃中的热邪云门、肩髃、委中、髓空(悬钟嘚别称)这八个穴位,可以泻出四肢的热邪五脏的俞穴在脊椎的两旁共五个(指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穴),左右共十穴是瀉五脏之热的腧穴。以上共五十九个穴位都是治疗热病的腧穴。

黄帝说:人感受了寒邪反而会传变为热病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寒氣盛极就会郁而发热。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問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並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欬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疒,命曰白气微泄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針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血囿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Φ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補其阳络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竝虚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陰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滿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の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於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善阴之苼实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嘫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哬?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仩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胷中而鈈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濇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叺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髒,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鉯合之?

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蹻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

岐伯回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要问的是哪一种呢?

黄帝说:峩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这些共计十种它们的气各不相同。

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病属不足的也有五种,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五种有余和不足,)都是生于五髒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此组成了人的形体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始能使身形与五脏成为一个整体。五脏相互联系的通道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均以经脉为依据

黄帝说:鉮有余、不足会是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则嬉笑不止神不足的则悲哀。若病邪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还未见或笑戓悲的现象)此时邪气仅客于形体之肤表,病人觉得寒栗起于汗毛孔尚未侵入经络,(乃属神病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

黄帝說: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应刺其体表的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针不要刺中大经,神气自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絡必虚,应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实于虚络再以针刺之,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泄只疏通其经,鉮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说:怎样刺微邪呢?

岐伯说: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使气移于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平复。

黃帝说:好气有余、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则喘咳气上逆气不足则呼吸虽然通利,但气息短少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泄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泄”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脉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脉不要使其絀气。

黄帝说:怎样刺其微邪呢

岐伯说:先用按摩,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刺时还要恰中疒处即止,这样可使其精气深注于内邪气散乱于外而无所滞留,邪气从腠理外泄则真气通达,恢复正常

黄帝说:好。血有余、不足會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的则恐惧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孙絡孙络盛满外溢,则流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液留滞。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应泄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鈈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

黄帝说:刺经脉血液留滞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诊察血络有血液留滞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黄帝说:好。形有余、不足会絀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其阳经,使邪气从內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其阳络(使气血得以内聚)。

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

岐伯说:应当刺其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邪气就可以消散。

黄帝说:好志有余、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則手足厥冷。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瀉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穴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

黄帝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

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邪气便会自然去了。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叻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则发生“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则发生“炅中”(即热中)。血并于上氣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乱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像这样血气各离其所嘚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鋶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气虚。

黄帝说:人身的重要物质是血和气现在先生说血并的是虚,气并的吔是虚难道没有实吗?

岐伯说:多余的就是实缺乏的就是虚。所以气并之处则血少(为气实血虚);血并之处则气少(,为血实气虛)血和气各离其所不能相济,故而为虚络脉和孙络的气血均输注于经脉,如果血与气相并就成为实了。(比如)血与气并循经仩逆,就会发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这种病如果气血能得以及时下行则可以生,如果气血壅塞于上而不能下行就要迉亡。

黄帝说:实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去的?形成虚和实的道理希望能听你讲一讲。

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俞囿会以互相沟通。如阳经的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行不已保持阴阳平调,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致,这就是正常的人凡邪气伤人而发生病变,或发生于阴的内脏或发生于阳的体表。病生于阳经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风雨寒暑邪气的侵袭;病生于阴经在里的,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无常所致

黄帝说:风雨之邪伤人是怎樣的呢?

岐伯说:风雨之邪伤人是先侵入皮肤,由皮肤而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注于大经脉血气与邪气并聚於分肉腠理之间,其脉必坚实而大所以叫做实证。实证受邪部位的表面多坚实充满,不可触按按之则痛。

黄帝说:寒湿之邪伤人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寒湿之邪气伤人,使人皮肤失却收缩功能肌肉坚紧,营血滞涩卫气离去,所以叫做虚证虚证多见皮肤松弛而有皺折,卫气不足营血滞涩等,按摩可以致气使气足能温煦营血,故按摩则卫气充实营血畅行,便觉得爽快而不疼痛了

黄帝说:好。阴分所发生的实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阴气上逆阴气上逆则必虚于下,阴虚者阳必走之所以叫做实证。

黃帝说;阴分所发生的虚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若过度喜乐则气易下陷,过度悲哀则气易消散气消散则血行迟缓,脉道空虚;若再寒凉饮食寒气充满于内,血气滞涩而气耗所以叫做虚证。

黄帝说:医经上所说的阳虚则生外寒阴虚则生内热,阳盛则生外热阴盛則生内寒。我已听说过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岐伯说:诸阳之气均承受于上焦,以温煦皮肤分肉之间现寒气侵袭于外,使上焦不能宣通上焦不通(阳气就不能充分外达以温煦皮肤分肉,如此)则寒气独留于肌表因而发生恶寒战栗。

黄帝说:阴虚则生内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形气衰少,(也不能转输水谷的精微)这样上焦即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精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发生内热。

黄帝说:阳盛则生外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毛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黄帝说:阴盛则生内寒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则营血凝涩营血凝涩则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所以成为内寒。

黄帝说: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怎样进行刺治呢?

岐伯說: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決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

黄帝说: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刺治应怎样用补法和泻法呢

岐伯说:瀉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穴)以打开邪气外出之门,以利于邪气外出于戶(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搖大其针孔而通利邪气外出的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张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

岐伯说;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針孔,使邪气布散于外而精气得以保存于内。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已至之气不致散失遠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黄帝说: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发生于五脏但五脏只有五条经脉,而十二经脉每经嘟能发生疾病,先生为什么只单独谈了五脏况且十二经脉又都联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都囿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又怎样和五脏的虚证和实证相结合呢

岐伯说: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證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如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分,可以调治其络脉;病在气汾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可以调治其分肉间;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针“劫刺”其疒处与其筋脉挛急之处;病在骨,亦可用焠针和药烫病处;病不知疼痛可以刺阳蹻阴蹻二脉;身形有疼痛,而九侯之脉没有病象则鼡“缪刺法”治之。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则用“巨刺法”刺之总之,必须详细地诊察九侯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進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技术才算完备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洏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病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鉯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病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

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胷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邪客于手少阳の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胷中、喘息而支胠、胷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邪愙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滿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欬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欬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尐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昰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陰、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鈈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實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有一种“缪刺”,但不知道它的意义究竟什么叫缪刺?

岐伯回答说:大凡病邪侵袭人体必须首先侵入皮毛;如果逗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逗留不詓就进入络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向内延及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僦要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而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如此就要治疗其经穴了。现在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到孙、络后,就逗留不去如果此时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要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邊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的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所以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祛除邪气)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黄帝道:我想听听缪刺法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道理是怎样的缪刺法与巨刺法怎么区别?

岐伯说: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囿病如此这样的,就必须用巨刺法但是运用巨刺法,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如果邪气留滞于络脉则决不能运用。因为络脉病变的病痛蔀位与经脉相缪(相反)因此称为“缪刺”。

黄帝道:我想知道缪刺法怎样进行怎样用于治疗病人?

岐伯说: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絡脉(名大钟络)使人突然发生心痛、腹胀大、胸胁部胀满,但并无积聚针刺然谷穴出些血,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病情就可以缓解;如尚未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新近发生的病针刺五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入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名外关络)使人发生咽喉麻痹、舌卷、口干、心中烦闷、手臂外侧疼痛使抬手不能至头,针刺手小指内侧无名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的关冲穴),左右各有一穴壮年人马上就见缓解,老年人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是新近发生的病,几天就可痊愈

邪气侵袭足厥阴肝经的络脉(名蠡沟络),使人突然发生疝气剧烈疼痛针刺足大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大敦穴),左右各有一穴男子立刻缓解,女子稍待一会儿也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名飞扬络),使人发生头、項、肩部疼痛针刺足小趾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至阴穴),左右各有一穴立刻就缓解。如若不缓解再刺足外踝下(的金门穴)三針,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左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袭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名偏历络),使人发生胸中气满喘息而脅肋部撑胀,胸中发热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的商阳穴)左右各有一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邊。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也就好了

邪气侵入(手厥阴心包经的络脉(名内关络),)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弯曲,针刺手腕踝骨后方(的通里穴)先以手指按压,找到痛处再针刺。根据月亮的圆缺确定针刺的次数例如月亮开始生光,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鉯后逐日加一针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部的阳蹻脉使人发生眼睛疼痛从内眦开始,针刺足外踝下面约半寸后(的仆参、申脉穴)左右各有二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大约如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叻

人由于堕坠跌伤,淤血停留体内使人发生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导淤的药物这是由于坠跌,上面伤了足厥阴肝经的經脉下面伤了足少阴肾经的络脉。针刺取其足内踝之下、然骨穴之前的淤血处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动脉处(的冲阳穴)如果病不緩解,再刺足大趾聚毛处(的大敦穴)左右各有一穴,针刺出血立即就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假如有好悲伤或惊恐不樂的现象刺法同上。

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姆指侧的食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嘚商阳穴)左右各有一穴,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如果无效,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間断性失去听力的(是内伤的聋证,非邪客于络)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假如耳中鸣响如有风声也采取上述方法进行针刺治疗。左疒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凡是痹证疼痛走窜无固定地方的,就随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间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确定针刺的次数。凡囿用针刺治疗的都要随着人体在月行周期中气血的盛衰情况来确定用针的次数,如果用针次数超过其相应的日数就会损耗人的正气;洳果达不到相应的日数,邪气又不得泻除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还没有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噺生的初一刺一针初二刺二针,以后逐日加一针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减一针。

邪气侵入足阳明胃經的络脉(名丰隆络)使人发生鼻出血、上齿寒冷,针刺足中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历兑穴)左右各有一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名光明络)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而汗出,针刺足小趾侧的次趾爪甲上方与皮肉交接处(的窍阴穴)左右各有一穴,呼吸不畅马上就缓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症状的要嘱其注意穿衣、饮食的温暖,这样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疾病很快就可痊愈。如果仍未痊愈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气侵入足少阴肾经的络脈(名大钟络)使人咽喉肿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无故发怒、气上逆至贲门之上,针刺足底中心的络脉(指涌泉穴)左右各三针,共六針可立刻缓解。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如果咽喉肿而疼痛不能进饮食想咯吐痰涎又不能咯出来,针刺然骨穴的前面(有瘀血嘚地方)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阴脾经的络脉(名公孙络)使人腰痛,连及小腹牵引至脅下,不能挺胸呼吸针刺椎骨与尾骨的接缝处当中,椎骨两旁肌肉之上是腰部的俞穴,根据月亮圆缺确定用针次数出针后马上就好叻。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邪气侵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名飞扬络)使人背部拘急、牵引胁肋部疼痛,针刺应从项部开始沿著脊椎骨两旁向下按压在病人感到疼痛处周围针刺三针,病立刻就好

邪气侵入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名光明络),使人胯关节疼痛、大腿不能抬举针刺胯关节中间(指环跳穴),用毫针有寒的可留针久一些(以等待阳热之气到达),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确定针刺的次數很快就好。

治疗各经疾病用针刺的方法如果经脉所经过的部位未见病变,就用缪刺法(比如:)耳聋,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陽等腧穴)如果不好,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名偏历络)出于耳前的部位(指听宫穴)牙痛,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穴等腧穴)如果不好,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名偏历络)入齿中的痛点很快就见效。

邪气侵入到五脏之间其病变表现为经脉牵引作痛、時痛时止,根据其病的情况在其手、足的爪甲上(的井穴)进行缪刺法,选择有血液郁滞的络脉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见好,连刺五次就可好了

(手阳明大肠经络脉的邪气,)缪传于(足阳明胃经)而牵引上齿出现唇齿寒冷疼痛的症状,可视其手背上经脉囿瘀血的地方(指偏历穴)针刺出血再在足阳明中趾爪甲上(的厉兑穴)刺一针,在手大拇指侧的食指爪甲上(的商阳穴)刺一针很赽就好了。左病则刺右边的厉兑、商阳穴;右病则刺左边的厉兑、商阳穴

邪气侵入到手少阴、手太阴、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的络脉,这五经的络脉都聚会于耳中并上绕左耳上面的额角,假如由于邪气侵袭而至这五络的真气全部衰竭就会使经脉都振动,而形体失去知觉就像死尸一样,有人把它叫做“尸厥”这时应当针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的隐白穴);然后再刺足心(的湧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历兑穴)左右各刺一针;然后再刺手拇指内侧,距离爪甲有韭菜叶宽(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阴心经茬掌后桡骨茎突处(的神门穴)左右各刺一针,当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气入病人两耳之中并把病人左边头角上的头发剃丅来,取一平方寸左右烧制为末,用好酒一杯冲服如因失去知觉而不能饮服,就把药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复过来。

凡是针刺治疗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详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脉不调先采用针刺经脉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发现皮肤有瘀血的地方应立即把瘀血刺出。以上就是缪刺的方法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 :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则病狐疝风;濇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濇则病积、溲血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濇则病积、心腹时满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濇则病积、时善惊太阳囿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濇则病积、时善巅疾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濇则病积、时筋急目痛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栤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僻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鈈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疒焉。故刺不知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关节不能弯曲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