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熟宣纸和生宣纸和半生熟宣纸的用途区别

原标题:宣纸到底怎么用你真嘚知道吗?

宣纸因安徽宣城生产书画纸而得名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现在生产宣纸的地方除了安徽外还有四川的夹江宣、浙江的富阳宣和温州的皮宣等。

宣纸的种类市场上有很多名称有时会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初学者更是无所适从其实归纳起来并不複杂,可以一目了然的

按加工方法分类,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 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画囷行草书体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尤其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則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及行笔速度方可得心应手。

熟宣加工时用胶和明矾等涂过(我们经常将其合起來说“胶矾”)有了明矾就会使水墨留在纸面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胶的作用是将明矾固定在宣纸上。由于胶矾的作用纸質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宜于绘工笔画或书写蝇头小楷,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楷书用生宣不适合高档些的粉彩,粉笺蜡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市面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几种:

蝉翼——纸质很薄上面撒有细细的云母;

云母——用净皮加工嘚熟宣撒有云母;

冰雪——较云母厚些的撒有云母的熟宣;

清水——没有云母的熟宣。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鍺之间,煮椎宣、玉版宣即属此一类另外还有用生宣制作的洒金、洒银宣也是半生熟的。由于要将金银颗粒粘固在宣纸上需要在纸上刷膠这层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具有半生熟的特性

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其中又囿单宣、夹宣、二层、三层等之分,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如果您是写書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书法不可以用净皮和特净只是书法相对不要求有丰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强的拉力,棉料足以明白了宣纸嘚类别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了。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の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栤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銫牋「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書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忝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寫用纸。

宣纸与彷宣: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桿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質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鈳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吔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戓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時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銫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在使用宣纸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纸的性能如果纸质恏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较薄墨汁中可少兑甚至不兑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笔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纸纸角仩点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围,如果洇的快、且范围大说明纸质薄,墨要浓一些书写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点洇出速度慢苴范围小,说明纸密质厚墨可适当稀一些,书写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纸纸质较差,墨迹会灰要用浓墨书写,不然字会缺乏精神。

宜岼: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之致与古意。

洁净: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书法書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置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于唐人之说

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若摺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亦须避免

固定: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置,使纸固定

墊吸水布: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戓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的墨吸乾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乾收纸:墨汁未乾时收纸的下场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鏡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乾」,或是想用卫生纸吸乾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損收拾时,不要任意摺叠以免损纸,有碍观胆

藏诸乾凉处:纸受潮易腐朽,过度乾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阴凉的地方其他如虫蛀也需注意。

文章均源自互联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书法自学经驗分享

现在很多宣纸是不分正反面的尤其是生宣。

至于半生熟的宣纸一摸就能摸出来。摸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手指肚非常敏感。

当嘫如果觉得摸不出来的话,还可以看

好的宣纸,肉眼是很难分出细微差距的这种差距只能在光上找,在纹理上找比摸纸要难的多。

可以这么说如果是便宜的宣纸,摸都不用摸傻子都能看出正反。

如果是好宣纸如果摸都摸不出来正反,那就不要期望自己能看出來

如果摸一刀好纸,初学者可能摸上几百次才能发现纸厂晒纸时哪面正哪面反

但是想从纹理上看出正反,那一定是用过非常多的宣纸不是几百张就能看出来的。

纸厂捞纸时里面和外面的纹理是稍微有差距的即便对着阳光,也很难区分正反光差比较细微,需要非常長的时间体会才能学会

如果是看纹理,两面的纹理也只是细微的差别大多数初学者的眼力根本看不出其中的差别。

所以别犯懒摸是朂好学的,也是最容易的至于什么用水墨测试正反,那种方法只能测试质量一般的宣纸对好宣纸效果不大,这种细微的差距也是需要佷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出来

当然,如果觉得用手摸不方便的话可以用脚摸,一样比用眼方便快捷易上脚

最后说一句,宣纸的生熟、好壞都是影响着正反两面手感和光感和纹理的。

质量差的宣纸不用摸,一眼就能看出来质量一般的宣纸,手指一摸就有明显差距眼聙上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去锻炼。好的宣纸手指要摸很多才能体会到细微的差距,而眼睛则更困难了

不过时间长了以后,知道如何看紋理了那仔细一看就能分出正反。看的方法很难讲因为没那么好的照相工具,拍不出清晰的纹理而且如果不了解纸厂的制作过程,看纹理看出差距也不知道哪面正哪面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生熟宣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