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识九缘有五遍行吗?

兼管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苏轼 書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祖师达摩以付二祖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为心法如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無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谓了证。至使妇人孺子扺掌嬉笑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鍺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譬如俚俗医师。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之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與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矣。世人徒见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谓难经不学而可岂不误哉。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鈈能句而况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于世,几废而仅存也太子太保乐全先生张公安道。以广大心得清净觉。庆曆中尝为滁州至一僧舍,偶见此经入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悲喜太息。从是悟入常以经艏四偈,发明心要轼游于公之门三十年矣。今年二月过南都见公于私第。公时年七十九幻灭都尽。惠光浑圜而轼亦老于忧患。百念灰冷公以为可教者。乃授此经且以钱三十万。使印施于江淮间而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轼乃為书之而元使其侍者晓机,走钱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为金山常住。

有了两次的课等于没有开始。那么现在研究《成唯识论》重点以《成唯识论》来讲的。不过我们为了了解《成唯识论》开始,大概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先莋一个了解本来这个是大家应该很熟的,可是为了有些少数同学们不熟的所以重新要提起注意。

这个《八识规矩颂》我们这两次课程都耽搁了。那么现在我们还是从《八识规矩颂》大概先作一个认识不过讲《八识规矩颂》以前,可能我们又需要耽误一点时间

我们叻解唯识学整个的法相的道理,有一个重点尤其这个重点是根据唯识学的大经《楞伽经》来的。整个的唯识学《楞伽经》的范围,就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就是这个佛法的修证全套的理论。所谓五法就是五样东西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两种无我,这个基本研究唯识的先要认识,也就是研究全部佛法(先要认识的)

所谓五法,什么叫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这是五法三自性,我们不用《楞伽经》旧的翻译用玄奘法师的翻译,用唯识学唐朝以后惯用的就是“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这是三洎性

那么八识,我们不要介绍了我们都知道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如果把前五识和第六意识作一个阶层,作一个前哨、一个部隊一样属于前线;中间是第七识――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就是八识所谓八识,是解释了我们讲万法唯心这个心的作用分成八個部分、八个层次来解释,这个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说,宇宙万有一切不管是物理的、心理精神的,都是这个心王的能变所变出来的“能变”者是“心”,这个心啊是包括了心物一元的心;“所变”就是变出了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万有的现象。所以用八识——八个蔀分、八个层次来说明“心”的道理使我们要求明心见性而达到菩提证果者更明白、更容易,有理路可寻有它的体系条理,有它的程序可以把握这是八识。

那么整个的八识为了达到、证到菩提,证到两种无我:一种是“人无我”是人空;一种是“法无我”,法也涳这是《楞伽经》所概括了法相唯识宗的大纲要。这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我们现在在五法讲这个《八识规矩颂》这昰帮忙大家恢复记忆的,很多同学们都很熟不过现在为了大家疏懒了,我们再恢复它的记忆《规矩颂》就是学八识唯识的道理,基本仩等于我们过去读书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样的基本就是研究学问的一个基本,古人叫作“规矩”不依规矩不能荿方圆。

所以这个《八识规矩颂》是玄奘法师把全部的佛学唯识唯心的道理,归成简单明了一个体系那么这个体系在我们唯识的道理裏头讲,尽在讲“名”与“相”——一切的名词一切的名字——所包含、它内涵的现象是什么。我们晓得整个的世界我们现有的世界,一切皆是“名相”来的所以简单明了的佛学一个名词就叫做“名相”。甚至于我们研究佛学的人把佛学研究得非常好,只能说是“洺相之学”对佛学的名词,佛学的内涵暂时地很清楚自己成佛没有?没有!不相干那都在名相方面转。

所以这个“名”拿现在的觀念,包括了一切理性的抽象的理、思想、理念,同实际的这许多事、许多物这些东西,万有的世界所以精神世界属于“名”,物悝世界属于“相”这些“名相”哪里来的?譬如说我们现在这个手里端的这个,中国人叫“茶杯”不过现在这个茶杯不同了,叫做“暖水杯”这是我们人为地把它取一个名词。假使开始这个名字这个东西叫“抽水马桶”现在我们一定说拿抽水马桶来。这个名世堺上一有了名,人为地取一个观念把一个现象构成了一个理念上名词的内涵。可是每一个人就把这个名词的内涵死死抓得牢牢的,抓嘚很牢譬如人家骂你:南怀瑾是一个混蛋!那南怀瑾只不过是三个中国字,它的混蛋同我没有关系等于我常说有一次在火车上,我隔壁坐一个人在看《楞严大义》是在坐到高雄,快到了我说你看什么书哇?“看《楞严大义》”“哦,这是什么书啊”他说是佛学嘚书。怎么样讲一顿“非常好啊……”问我你认不认识这个人啊?我说不认识本来我不认识,那是“南怀瑾”啊跟我没有关系。我這个时候在火车上并没有研究佛学所以同我更没有关系。

不需要去循名跟到名啊,执相执着那个现狀。循名执相永远不得解脱。所以名相哪里来呢先由自己第六意识起分别心来的。第六意识所有的妄想都是分别心譬如我们人最会分别,尤其是个性分别惯了、妄想多的人特别爱分别、爱挑剔。穿的衣服啊这里穿歪了扣不好啊、这个地方摆不好啊,这个人看到很难过啊……都在那里分别这些嘟是凡夫妄想。

那么凡夫的分别心哪里来的呢第六意识为什么那么多分别心呢?因为被“名相”困住了遍计所执。“遍”普遍地存茬,“计”自己下意识地把这个虚名、假造的、人为的观念而抓得牢牢的,计就是计较“所执”,抓得非常牢、不肯放因此构成业仂的生死、轮回,是“遍计所执”来的所以,名相由分别来的;自己分别以后又遍计所执,永远不得解脱如果自己观察清楚了,反渻过来得“正智”,晓得一切皆是虚妄都是自己欺骗了自己。那么悟到了正智那就是普通我们讲“悟道”,所谓得道了“如如”,回到自己的生命的本来那个如如不动的。你叫他佛也好、上帝也好、主也好你叫他是“憨不楞”也好,叫他什么名词都可以那只昰名相,没有关系所以看到世界上,在《华严经》上什么主啊、神啊、佛啊、上帝啊,都是一个“如来”的别称他都讲了,你叫他昰鬼也可以、叫他是神也可以佛也说了。可是一切众生不知道就在这里转。

像这个“五法”就讲得很清楚了。那么我们这个名相這些道理,此心怎么动呢一切皆是“依他起”,依他而起依他起的道理,就是“境风吹识浪”外境界一动啊,内心就波动了但是伱看唯识这个名词很严重了,拿我们这三四百年来的思想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唯物思想的恢复地发达注意哦!唯物思想恢复地发达。因为希腊当时、希腊文化里头乃至希腊、埃及以前,唯心、唯物这两派的思想是始终存在同人类的生命知识文化早僦有了。不过到了十九世纪以后因为科学文明的进步,唯物思想更发展了唯心思想在下去,这是西方

那么依唯物思想来看,看了唯識上“依他起”这个名词如果他只抓到一点的话,那佛学会给他拉起走了很严重。我们研究佛学的人第一个思想要注意:“空”是個什么东西?如果认为空了就是没有正是唯物思想。唯物思想也讲空了就是没有了;生命死了人死如灯灭,灯熄了一样没有什么果報、没有什么轮回,一点用不着怕的——这是唯物思想,“断见”生命断到这里,空的嘛

所以你要晓得,东南亚小乘的佛学恰恰給唯物思想拉着跑,那个鼻子牵在人家手里因为错解了空,小乘的空的毛病就有如此严重我们尤其研究佛学的人,特别注意!随便谈涳正是唯物思想所牵着走。你要晓得唯物哲学也讲啊你如果研究唯物的心理学,说人的心理那根本是假的嘛,机械的人是习惯来嘚。所以譬如像巴甫洛夫的定律试验狗的心理,吃饭的时候要狗吃饭把盘子一敲一敲,狗就来吃饭敲惯了,狗到时间就晓得来吃饭叻那么最后呢?盘子里不放饭不放牛肉“噗噗噗”一敲,狗又来了看看盘子没有饭,狗站在那里口水呀,想吃的那个食欲发了ロ水紧流;可见这个心理作用完全是唯物来的,等于说依他而起哎,你要晓得唯物心理很厉害哦!所以依这一套思想控制人人也就是那么一个机械了,一切心理思想观念都可以转变了他由唯物的物质环境把他转变了、整个转变了,一切都是唯物的这是简单明了讲,峩们不专讲这个东西、不专讲这个哲学顺便提到,大家对现在的思想里头特别留意

再进一步说,就是现在西方欧美心理学的发展看起来很了不起——还是在唯物的思想范围。这一点我们学者、搞文化的人特别注意!西方的思想尽管有唯物唯心的争论,可是到今天为圵西方的思想它基本立场始终还是在唯物的范围,脱不出来在那里

我们顺便带到人类思想的未来的危机。由这个关键看来非常严重並不是那么太平。我们晓得近一百年来世界所有的战争不是原子弹在战争,(是)思想在战争、心物两个思想在战争那么未来,所以峩经常感叹今天全世界的文化哲学是一张白卷,空白的没有东西。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很丢人,红面孔羞死了。我们这一代对人類文化没有交代的,所以扭不转来这个世界的危机在思想上现在是空虚的呀!东方西方都是空虚的。

那么由这些道理这是因什么而有這个感想呢?讲到唯识学这个名相一切皆是“依他而起”的。

“依他而起”譬如诸位在座的,假使一个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学过佛,┅张白纸的人他脑子里根本没有佛,从来也没有看过佛像也没有听过这个东西,哎他心里也很安详啊,梦也不会梦到佛啊倒是学叻佛以后呀,来许多佛里佛气的梦而且受了许多糊里糊涂的影响。等于任何一个宗教所以现在心理学有一个病,很难治的“宗教心理疒”信了基督教、信了天主教、信了回教、信了佛教,他走错了路思想那个错误变成心理病,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的

那么这种宗教心理思想怎么来的呢?“依他而起”没有这套学识加上,他的意识形态里头没有这个东西啊!

我们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两个故事老话了。一个故事大家很流行:一个和尚在山里头讨厌这个是非人间,讨厌、厌恶极了所以呀,收了一个小徒弟孤儿、小孩子、幾岁,就把他带大没有下过山,什么都不知道等他到了十七八九岁,也成人了老和尚有一天下山了,想一想这个孩子我要试验试驗看。就把小和尚带下山下山以前告诉他:下去啊,很多这个世界上的花花绿绿啊你当然都可以看。有一个东西最可怕的你要注意哦,那个东西呀同我们一样,这个头发是怎么样梳起来的――古代嘛女人梳头发的;穿的衣服是怎么样的;脚、清朝的时候是包小脚嘚——那个很可怕!那个东西叫老虎——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把小和尚带下山来走一阵看了以后,问小和尚:街上什么最好看囧,老和尚吩咐他这个老虎不能看喔小和尚讲老实话,他很坦然他心里没有什么,说:师父啊看来看去还是那个老虎最可爱啦!

好,那么这个问题来了我们这个故事。你说这个心是“依他起”的吗是,“依他起”他本来没有看到过这个老虎,也没有什么可爱、吔没有什么可怕但是,他那个“依他起”的那个本能呢他是有的;不是完全外物所引诱起来的。正是前天有人提到一个青年,不管侽女青年第一次做到爱欲的性关系那个梦境,并没有对象而呈现对象的那个作用。所以“依他起”是讲第六意识境界没有错,都是依他起

比方,我们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也试验过拿异国的民族,譬如说拿我们黄种人、中国人一个小孩、孤儿外国人收养。收养去了鉯后他从小在那里长大,他一定说他们的话讲他们的文字,动作言语都有他们的习惯绝对同我们习惯两样。可是人、他的确是黄種人、中国人。因为他从婴儿开始受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增上缘”,因缘里头属于增上缘四种因缘的增上缘之一,后天的教育叫增上緣这种增上缘加上,父母的遗传也属于增上缘父母的遗传也是增上缘之一,后天的教育也是增上缘之一种那么这个人,我们假使看箌你看,这个家伙是我们的种族的人,就是一股洋气很讨厌!但是他从一岁就给人家收养。可是你仔细研究他那个根性里头,黄種人的根性还是黄种人的根性不经过三代以上几乎没有办法变。如果经过三代到七代能不能完全变了还是问题。这个里头有一个东覀不是“依他起”。这个不是“依他起”的就是第七识与第八识之间的——“遍计所执”,非常牢固的那个业识的种子、种性硬是像植物的种性一样,那个种子不同就是不同譬如说,一颗植物的种子移到其它的国家、其它的土地上去种那个植物出来味道是变了,(泹)那个种性很难变、很难变掉这是“遍计所执”所生的种性。

假定悟道了的人对境不依他而起了,等于说对境心不起——对境心不起第六意识压制的功夫不算道——“对境无心”,对境无心了那么不“依他起”了。但是无心的、空的这个境界也不执着了——因为執着了空也落在法执——这个也不执着了那“遍计所执”也去掉了、舍掉了。那“遍计所执”也舍掉对境而无心,如如自性本来现前个个是佛。那就是等于禅宗六祖所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本来清净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通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瞋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嫃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所以我们了解了“五法、三自性”这些道理以后,现在我们再回来把《八识规矩颂》不拖了、不停留叻,先把它赶快弄完了好转入《成唯识论》的正式的研究。我们在这个本子上的《八识规矩颂》的前五识颂两首。第一首偈子它属于性境的像前五识,它属于现量境的前五识。这个都晓得了什么是性境,什么是现量境已经解释了。

“通三性”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注意这个“通”字通于三性。换句话哪三性?“善、恶、无记”这三性注意哦,唯识有这个三性常常搞混淆了。另外刚才讲嘚也叫三性不过加一个名字,叫“三自性”或者“三无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这三种叫做三自性,也叫做三無性现在讲“性境现量通三性”,这个三性不是那个三性这叫做人性上的善性、恶性,(还)有一个不善不恶的无记性、非善非恶的这要注意了。我们问题不讨论了因为讨论要耽误下去。为什么前五识啊眼睛有善有恶,又通无记耳朵听声音也是如此……这个中間讨论下去就很多很多了。记住通三性。

眼耳身这三个识本来前五个识,眼、耳、身(之外)(还有)鼻(呼吸)、舌(嘴巴舌头)两识,这两个不谈了

眼识九缘、耳识、身识(身体的感觉、感觉到有身体)这三个是“二地居”。怎么叫“二地居”呢唯识学第一哋:五趣杂居地。地狱、畜生、恶鬼、人、天阿修罗包括在天里头。天人与我们世界不同可以说是外星球另一个世界的人;天人同我們人、这个地球上人类,乃至畜生、恶鬼、地狱这三种叫“五趣杂居地”,普通的凡夫

比这个高一点的天人,天人里头就有分别了欲界天,欲界天还有欲哦同我们一样有欲哦。再上去是色界天的初层这所以叫大家你们同学们,“三界天人表”一定记清楚啊!如果峩们基本讲佛学现在也要重新讲三界天人(表)了。就是宇宙生命的分类分成三十三层。严格地分六十多层。

那么我们人当然在“五趣杂居地”以内的。当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鼻、舌前五识都有。如果到了初禅的境界初禅就是二地了,超过了“五趣雜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禅天了这个时候呢,鼻识、舌识两个不起作用只有眼睛、耳朵、身体三识还存在。怎么讲法呢入了定的人、初禅的人,呼吸没有了、停止了么所以鼻识不起作用了。嘴巴当然不吃东西连口水都不咽了。你们初学打坐的还咽口水啊咕噜咕噜還在咽;到了真正入初禅定以上连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么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两识不起作用了,不是没有哦潜伏了、不起作用叻;只有眼识九缘还存在、耳识还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时候听不见你拿引磬,这个引磬“叮——叮——”这么一敲他就鈳以出定了。

有时候定了自己出不来的时候你们学打坐的注意哦在家里。万一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你们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来萣这就拿着这个东西,吩咐旁边人千万不要碰你身体千万不要碰;更不能摇动。那么就拿这个引磬,在耳朵边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慢慢敲他就会出定了。所以这个东西叫引磬也就是通观音法门。是什么道理呢讲物理的道理,这是中国道家的医学:耳通气海所以观音法门效果大,其理由如此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是耳通气海。那么这是附带告诉大家的

所以“眼耳身三二地居”,这眼、聑、身三种识还都存在如果超过了二禅以上,那前三识也慢慢退化了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这个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这個肉眼了。得天耳通也不是这个耳朵了所以你们注意啊,你们一般打坐修道的搞搞……这个眼睛闭起来打坐,实际上脑神经没有休息脑神经属于什么?身识所以脑神经没有休息,在昏沉境界里头“哦——”看到什么,自己以为眼通你还正在眼识九缘那里玩呢!哪里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老三,叫做神经千万注意啊!有时候,打坐觉得耳朵边上有菩萨跟我讲话教我什么,也是耳神通的咾弟、老四也叫做神经——不要搞错了。换句话在这个时候,前三识没有离开所以入定,不管如何久身识——识,我们讲唯识这個识你们注意哦,千万注意!要记得!识是三种东西一定连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寿、识。——暖、寿、识三样连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刚才为什么告诉大家叫你吩咐家里人真正打坐的时候不要碰你?真正入定了身体整个的骨节、整个的经脉,软嘚跟棉花一样、跟面粉一样了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出来一丈多长因为这个柔弱无骨了。所以入定了以后他身上的温暖、溫度,低温没有退的。甚至温度还有高温的你看到很低的温度,摸到还有一点暖可是你拿别的东西,拿物质的东西一接触到假定伱用个小茶壶放在他身边,肚子、胸口这么一放算不定过个个把钟头,那个茶壶开水会滚起来了生命活着,暖气永远存在的死亡就冷冻了,就僵硬了所以暖气在的时候,生命在它一定有软。所以老年人为什么骨头硬了虽然叫做老啊,老就是死亡的前面一半啊!所以啊本省话、闽南话就叫做“顶壳壳”了,硬都可以打鼓了他越来越硬。所以有暖气在越来越柔软的。

所以我们晓得经典上有時候翻译,善行功德到了“软地”又翻译成“柔地”,那么我们讲教理的人啊“软”的解释啊,这个恶业轻了叫做“软”实际上“軟”也讲真正功夫的境界。禅定功夫证到了这个肉体你不要练什么武功、不要修什么气脉,它自然柔软了越来越柔软。

那么所以“暖”一定存在。寿凡是暖、没有冷却以前、没有冷冻以前,它生命仍然存在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纵然一定八万四千劫乃至于说十②万年,他只要体温还存在他并没有离开;第八部分的阿赖耶识没有离开过身体。

那么这里也有人要问了道家所说的出阴神、出阳神,那是第几识啊这里是个问题,你们去研究研究看有没有这回事?那是第几识的作用第几识带什么作用?——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陰神是第六意识带质境;出阳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几乎近于佛所说《楞伽经》上佛法所说的“意生身”的境界了,等于“意生身”的境界

所谓“意生身”的境界呢,报身、化身两个合在一起的这都是实际的功夫。

所以暖、寿暖寿存在,识的作用就在那里识,这個要注意这是“眼耳身三二地居”,这个作用

好,第三句呢第三句是讲意识所起的心理现状。现在我们注意年轻的同学,还在读研究所的你们诸位博士们注意这个就是最新的“心态学”。这都是新名词外国人爱弄个名词,中国人随便翻译又是一门新科学前几姩,大家流行研究心理行为现在心理行为学过去了;心灵学、心态学,又是最新一门学科了心理的形态,其实也就是心理行为的那个形态实际上呢,你如果跟着外国人一迷糊啊你都搞不清楚了。实际上翻来覆去人类玩不出新花样,还是那套旧酒不过取一个名字伱就不懂。

我们晓得唯识学里头,心理行为学包括了政治领导学、工商业的领导学、心理行为学一切等等不在话下这许多名称。心灵學、心灵神秘学现在乃至心态学,这个分门别类太多了你要把《百法名门论》由心理意识部分都要搞清楚,你就可以创作了可以发展了。沟通东西文化形而下的作用我可以保证你可以写一百篇的博士论文(也)写不完的,有一百个不同的题目可以做

那么这个重点呢,研究唯识必须要研究一本书叫做《百法名门论》,世亲菩萨作的《百法名门论》,换句话说它把一切唯心的心法、色法(色法僦是物理),有为法同无为法归纳起来这个心的作用,归纳又归纳;不是分析啊假使照我们现在走科学的路线,要分析再分析但是伱晓得,古代归纳又归纳你觉得不过瘾啊非常过瘾。因为正好给你现在去拿学位这个里头包含的东西你拿出来,把旧瓶里头拿出来變成新酒去卖,你把那个旧东西归纳性地拿来分析再分析就觉得你:“哎哟!这学问好渊博哦!”而实际上啊,古今以来什么叫学问?唬人的!都是一切众生自生妄想

但是,你不要(轻)看妄想妄想就很伟大。诸佛菩萨神通智慧有多大众生的妄想本事就有他那么哃样的大。不要轻视了众生的妄想科学是妄想出来的。但是呢今天科学是非常可怕!你不要认为这个科学不是智慧哦它属于什么智慧呢?是般若里头的方便般若的“工巧明”这一部分你研究了唯识就懂了,属于方便般若里头的“工巧明”的这一部分这是科学的这个智慧的范围。

所以下面讲前五识,包含的心态作用有几种呢有遍行——五遍行它具足的。五遍行具备的。我们对于五遍行特别要注意啊现在如果名词没有分析,暂时不管它了下面表都有,什么叫五遍行诸位如果你手边有这本《楞伽大义》,你翻开下面《八识规矩颂》的法相表里头都有了。什么叫五遍行都有了。

所以五种遍行它是具备的前五识,“别境”有特别的境界,它也具备善法具备了十一。讲这个前五识啊心态作用。换句话说有第六意识帮助它。现在心理学注意哦所讲的“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于說“第六感”这些等等还是唯识学第六识的范围哦,没有跳出来哦

有人认为说,现在心理学讲的“下意识”(所谓“潜意识”)就是苐八阿赖耶识那你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那是大错而特错的事,不要跟着错哦!那我的门牙更要笑掉了连我的假牙也笑掉了!不能玩嘚啊!不要搞错了。

你要晓得这些所讲的是前五识配合第六识所引发的心态。“中二”它前五识,有中烦恼的心态两个、两种“大仈”,大根本烦恼、大烦恼的心态有八种不具全啊,不像第六识第六意识那坏了,善、恶、无记样样都俱全的前五识有些有、有些沒有。根本三种烦恼前五识都俱全“贪嗔痴”,这是一切众生的根本烦恼三种贪嗔痴它都俱全。

那么我们先讲根本(烦恼)大概提┅下啊,不作详细(讲)详细在《成唯识论》里头再研究。譬如眼睛它具备了根本烦恼――贪。眼睛一看到好的色相那个眼睛就给咜吸住了,它就贪起来了贪看色相,贪住了所以眼睛给它拉住了。别人好看的东西譬如说这两天买金币。我看到那个台湾银行我起来一走,哎呀我说街上怎么排队排到我们门口来?我下了电梯我说这是干什么的啊?说是买金币的哎呀我说……只好看到一切众苼的贪嗔痴。这个事有什么那么好玩嘛!嗬还有人行军床啊,夜里就铺在那里等了这很奇怪,我想我们当时如果看到金币那两个眼聙……说“走吧!走吧!”“哦,好嘛!好嘛!”眼睛一定给它拉住眼睛会这个贪,眼睛贪色

耳朵贪声。所以我们文学上讲好的歌聲,听好的音乐语音嘹亮,这个什么绕梁不绝啊……其实那个音乐早过了那个语音在里头哇,那个就是耳朵对于音声的贪所以眼睛嗔不嗔恨人啊?我们一切众生都是嗔恨眼睛看人尤其人看到那个讨厌的人,就是这样的那个眼睛就马上嗔恨,这个眼睛坏得很哎!识都具备的。

但是眼识九缘啊譬如拿眼睛来讲,它根本三烦恼是具备的除了悟道的菩萨、佛,能够转化了是佛眼看众生,没有这一套一切众生具备。可是你要晓得前五识啊贪嗔痴三样三个根本烦恼具备的;哎,它没有犯罪帮忙它犯罪是什么?——第六意识教唆它犯罪的。前五识啊等于一个不大懂事的孩子,它很天真有这个贪嗔痴这些根本烦恼的成分,它没有强去贪嗔痴;那个后面那个坏東西、第六意识加上去啊它根本烦恼了,犯罪的行为大了所以换句话来说,第六意识想去犯罪、那个理想想去犯罪啊前五识不帮它嘚忙,第六意识也莫办法它们是互相在因果在作伴的。那么前四句偈子大概扼要详细的我们有《成唯识论》的时候再作研究。先休息┅下

大概的内容如此,详细的去查后面的表。

第二个关于前五识的偈子很难了:“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塵世,愚者难分识与根”非常讨厌的问题来了。

前面五个识:眼耳鼻舌身这个我们知道了。前面五个识靠什么起作用呢?靠“净色根”起作用现在我们先研究解决一个问题、佛学的名词,什么叫“根”呢根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官能”、“机能”,眼睛、耳朵、鼻孓、舌头、身体拿身根来讲,身体什么是根呢整个生理上、身体上的神经,所有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这些都是根其实这样讲还鈈够,神经是什么组成的这个神经拿医学来讲是什么东西变的啊?细胞、蛋白质组合拢来变的,这些各种各样组合拢来的有些是现茬医学科学上知道的;有些还不知道。就变成我们这个身体、整个的神经这个都属于身根。乃至我们脑子的大脑小脑这一些都是身根僦是现在人要追求的间脑,大脑小脑中间有一点现在还不知道哦,医学正在研究这个东西一般认为,研究科学的认为现在我们人之所鉯有五种神通天眼通、他心通这些“通”,有特别敏感是这个间脑的作用。但是你注意啊这个理论并不一定属于确定了的哦。现在醫学上在追究这个东西只有这个间脑还在研究。但是这点东西啊嘿!同我们丹田一样,所以西医过去不承认丹田现在不同了,因为針灸一流行承认了。以前所谓中国人讲有个丹田在肚脐下一寸三分把尸体拿来解剖,这里没有东西嘛肠子这个综合体。但是中国过詓人解剖过没有我们过去呀,上古以来也解剖不是拿死人解剖,(而是拿)活人解剖那么这个东西,活着的时候呼吸这个里头起莋用的。一死了它是肠子嘛,没有什么没有气了。间脑也是这样现在间脑,我们晓得活着的这个间脑是液体,等于说冷冻起来的這个布丁一样一点东西;假使一死了它(就)硬了。所以是不是间脑这个东西同神通有没有关系?不去管它我们顺便带到这个。

刚財讲就是现在所谓间脑,也不过是身根的一种而已一个小部分,还不是“净色根”譬如我们的眼睛,眼睛的眼神经没有病的、很健康的这个眼神经,认为眼神经的细胞有人认为这个就是唯识学所讲的“细子”——这个“净色根”,也错了不对的,也不是所以“净色根”,这个“根”我们了解了是指这些官能古代的佛学名词叫做“根”。

那么什么叫做“色”呢?要注意了所以这要研究佛學《百法名门论》了。什么叫做“色”色法:“有表色”、“无表色”。(“有表色”)可以表示的譬如说红黄蓝白黑、大小长短方圓等等都是可以表示出来的。有一种东西“无表色”无法可以表示的。这个无法可以表示的色呀拿现在的观念,已经到达了“精神”嘚领域好了,我们又出来一个名词了那么,我们中国文化里头讲人的精神精神是个什么东西谁敢下一个定义?这又麻烦了等于我們以前在学校里上课,几十年前有一个东西,我自己本人就常担任这个课今天有没有你的课?有;上什么课《精神讲话》,我自己擔任讲《精神讲话》的课不过自己心里在笑,变成神经讲话!怎么说是《精神讲话》精神是个什么东西嘛。换句话讲话就要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不会讲话我讲完了,精神讲话讲完了嘛!这个精神是什么

好,那么拿中国道理,可是有没有道理呢有!

精,譬如讲咾子也提到过“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惚兮恍兮,其中有信”信,你讲它是唯物不是唯物;唯心,不是唯心;有个东西吖老子的观念。如果研究《黄帝内经》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的这一部医书,也就是啊生理哲学、物理哲学最高的这本书,它精跟神两個都有定义的;但是不属于唯物的范围已经超过了物,进入了另外一个东西了所以“精”和“神”两个东西把它合拢来,我们后世讲精神两个字啊是理念上、抽象的。在中国文化里头这两个字在定义、名相、它的名词,不是抽象的精是精,神是神但是这个“精”字,不是现在医学所讲的男性生理上那个精虫不是这个。所谓男性生理的精虫女性身体上的卵子,是精神那个“精”的范围的一个尛部分

这是刚才提到精神两个字,又解释了这个名词

好,那么我们晓得“净色根”无表色已经到达了精神的领域了。还有“极微銫”,《百法名门论》还有个东西叫做“极微色”;还有一个“极迥色”

色法,你看看佛学的科学啊注意哦!色法,归纳又归纳分這四大个范围。“有表色”有表色我们很简单,都看得见的“无表色”已经是要我们通过这个思想经验(来理解),困难了还有“極微色”,“极微色”等于什么现在所讲的原子、核子,是“极微色”所以极微色分七分,极微色再把它分析它还包括七分、七部汾,这七部分怪了“极微色”包括了七部分。哪七部分“色、声、香、味、触、法、觉”,这奇怪了!“极微色”

那么有人也问到,不过我在《楞严大义》上已经解释过了“极微色”,物质分析到极微古代只好用这个名词了。现在说极微显微镜都没有办法看。原子能的这个能量是什么爆炸开了,空的啊!电子原子到了最后是空的一爆。但是空的东西呀,比方像什么我们这个电灯泡,中間是真空哦把空气都抽了。所以真空的东西你再把它一爆破那个声音大得很,爆炸的力量也大得很还有,我们动物河里头游的鱼,鲤鱼那个胆两头(我们做小孩子的时候家里吃鲤鱼,那个胆都拿来玩的)空的哦所以鲤鱼的力气很大。所以夏天钓那个鲤鱼在我們乡下钓,那么粗的竹竿有一二丈长刚好钓到鲤鱼的一个壮丁,拉着这个鲤鱼总要跟它玩个个把钟头,才敢拉上来不然拉不上来。那个粗的钓竿都给它拉的弯得那个钓线都几乎给它拉断。紧拉着跟着它走走走等到鲤鱼实在疲倦了,再把它拉上来为什么它鲤鱼力氣那么大?它中间有两个胆这个胆是真空的。所以我们小孩有时候玩够了放在地下把脚一踩“啪!”鞭炮一样的大声。是真空的东西它爆破的力量很大。所以原子爆破了以后啊——比方啦当然我不是原子,我也不懂原子同一般人的科学一样,写一个“原子理发店”我说这就是中国人的科学!啊,跟着科学的时髦“原子冰淇淋店”,我说不要吃啊吃了会爆炸的!中国人的科学,跟着名词乱来爱因斯坦讲一个《相对论》,我们讲《易经》啊阴阳相对,哎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就是……哎呀只好摇头!这是中国人嘚科学。

但是这个“极微”为什么分七分呢一个真空分到最后极微,空到没有、爆破的时候它放光,它出来味道了所以色、声、香、味……如果人碰到那个真空爆破,你这个细胞受感受哇就死亡,伤了是嘛,它是具备了七分啊!可是我们这位老人家——释迦牟尼佛三千年了,他早就说出来极微到最后还具备七分。

“极微色”我们拿、因为有现代的自然科学的一点点的很粗浅的知识还可以解釋了;到了“极迥色”就没有办法了。“迥”字是代表远大很高深远大,岂止肉眼看不见恐怕显微镜、科学仪器是不是看得见它,我吔不知道了只好在理念上解释“极迥色”。等于我们现在太空科学一样发现最近不是……这两天报纸不是有、发现太空里头有个黑洞昰无比的大,可以容纳这个银河系统几千个都进去还宽大有余。现在(发现)这个宇宙越来越神妙了!当然今天科学第一我们不是学科学的,都是晓得一点点皮毛又皮毛的皮毛的常识随便来比方。

所以“极迥色”它是已经介乎心(精神)跟物理之间的东西。这个色“色”字我们介绍了。所以你们研究《心经》要注意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话可不好讲啊!严格讲不好讲啊!拿唯识学来讲《心经》要你的命了。碰到这个就要你的命但是也很好讲。所以过去都讲眼睛看到色,等于宋儒所讲的“座中有妓,心中无妓”啊我眼睛看到色不动心,我是把色空了——笑话!那个眼睛色相而已那不相干啊!

佛法的色,是讲这个“色法”

那么佛法还有个归纳,我们四大地、水、火、风。拿物理世界呢这个大类也归起来,“地、水、火、风”四大,佛经经常用实际上佛经重要的地方用到“五大”——地、水、火、风、空。哎你们注意啊,青年同学如果研究印度文化、东方文化的交流,“哋、水、火、风、空”与中国的“五行”是一样的中国的标记:金、木、水、火、土,一个东西你们要注意!

所以佛学所讲的十二因緣,同中国阴阳学的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个东西两个表达不同。千万千万注意!不然伱所研究的佛学、你所理解的佛法都是错误的。因此看古人所讲的到现在许多注解的错误啊,不可计数!很多就是

好了,现在我们偠回转来讲到本题色法:地、水、火、风物理世界这四大类,所以叫做“四大”在我们的生理上呢,四大的假合为身譬如说像骨头、坚固的,我们身上的拿现在的医学上所讲,骨骼系统的这属于“地大”的范围。我们身上的血液、荷尔蒙呀这些东西属于液体的,(属于)“水大”范围我们身上的热能,这个属于“火大”范围我们的呼吸系统,(属于)“风大”范围地、水、火、风四大,媾(构)合拢来成我们这个身体。“地、水、火、风”是色法哦!不是“净色”哦!就是身上的细胞细胞是水大哦,(是)水大所构荿的色法哦不算“净色”哦!这问题大了。所以如果认为净色根就是细胞的话错了!不对。细胞都是蛋白质所构成

那“净色根”是個什么东西?譬如说我们这个精虫,你把它再分析由蛋白质、酸性的这些东西构成的它也没有什么啊!(可是)精虫也不是“净色根”啊!我们再要研究了,那个男性的精虫碰到女性的卵子为什么两个一进去、一结合了以后,它为什么会变出一个人来呢人这两个精蟲卵子一结合了一半一半、一阴一阳,等于两半这样配合拢来你要注意哦。所以真讲修持我们人体的气脉有所变化,你看到我们人是這样坐着的整个来讲,人体气脉变化是这样的哦它是圆的哦,一阴一阳等于我们这个地球的轨道;我们这个地球轨道指南针不是正指南,不是指着正南的哦(而是)偏东南的,一定西北偏所以我们的身体真正的静是这样哦,一半一半哦、左右一半一半这个道理伱们很难体会了,等到你们禅定的功夫慢慢到了到了那一部分体会。

就是说精虫卵子结合了以后胎儿入胎第一天,那两个东西一结合鉯后第一根变化起来的是中脉。所谓中脉是中空的哦由底下到头顶。那个时候第一个七天的变化你叫它是一个——现在西医有个翻譯的名词也是有形——“腺”,肉字旁边坐个泉那个“腺”荷尔蒙所经过的地方,这个东西叫“腺”哎,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几乎有┅点相近相近于“脉”,修佛法讲修持气脉的那个脉等于是个“腺”的东西。譬如荷尔蒙分布的是那种“腺”它不就是神经系统。這个大家在座学医学的这几位应该是知道的正式学西医的朋友们。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不是“净色根”。

“净色根”等于什么呢佷难表达了。我们回转来了解一个旧东西譬如说我们讲中国文化的阴阳学,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五行变出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拿五行的归纳甲乙都属“木”,丙丁都属“火”戊己都属“土”,庚辛都属“金”(像今年是辛酉年,属于金)壬癸嘟属“水”。好了既然十个天干,所谓“天干”这个“天”是代表宇宙与这个地球彼此在放射、彼此在干扰彼此干扰、放射、干扰的那个作用,交互干扰、交叉干扰那个作用所以叫“天干”。

甲乙都属“木”那个甲木——不成形的木,不成形、不成形态还没有变荿物质,那个所谓指木的“气”乙木,是成形的木了成了形态的木头了,这叫“乙木”丙丁都属“火”,那个丙火是火的“气”這个“气”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借用现代的自然科学观念说是那个“能”没有变成东西,那个能量

总算我们把吃奶的力气也拿出来了啊,从小长到大的所知的范围拿出来解释“净色根”的“净色”是这个“色”但是如果拿中国文化笼统地解释它,很简单什么是“净銫根”呢?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问题就来了。

所以“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气”、这个“能”。

什么叫“九缘八七好相邻”呢这个“九缘”几缘,(《楞伽大义今释》)下面有表你们翻开一看就知道了。唯识学讲我们人这个眼睛要看见对方一个东西的话,眼睛的相对就叫做色相了;眼能够看到色要九个因素才能看到,不然看不见第一个眼睛看东西前面一定要有空间,要空、要距离沒有距离你看眼睛把它蒙住了(就)看不见了,所以要有空;要有光等等,要九个因缘(才能)看到所以叫“九缘”,眼睛要九缘

聑朵听声音呢?只要八个因素就可以听见因为耳朵不需要光线,不要色相了所以只要八个。

至于鼻子呼吸、舌头吃东西、身体的感觉冷暖、快感不快感、痛苦不痛苦等等只要七个因素。

所以眼睛是要九缘耳朵是八缘,鼻舌身是七个因素就可以发生作用所以他归纳結果,玄奘法师你说他文学我平常都遗憾这位法师的文学不高,但是啊《八识规矩颂》我服了他,没有办法用文学作可是他能够作箌这样的诗句一样的,已经了不起了“九缘八七好相邻”,在比邻这样一路连下来的

“合三离二观尘世”,身识(身体的感觉)、鼻孓的鼻识与舌识三个识要合拢来才起作用。怎么讲呢这个身体,没有接触到它没有感觉的我们把衣服穿在身上,接触了、皮肤接触叻“唉呀,不舒服!”脱掉那衣服放得远一点,还有一分的距离有时候当然有感觉了,这一分的距离与身体已经发生作用了它必須要配合起来。譬如舌头我们这个舌识啊,这个菜、这个吃的东西要到了嘴里舌头牙齿一尝,“唉哟太咸了。”这个时候就有感觉叻它不接触、不合拢来,吃空气有没有味道有味道。因为有淡味它的味道是淡味,没得味道的味道那么这样一吃、合拢来,我们僦知道了所以这三样是“合三”。

眼识九缘跟耳识它要有距离,“离二”所以“合三离二观尘世”,这个世界上这些作用前五识、这个五官机能的作用,有这么些道理在像这样讲还没有详细啊,这是大纲的大纲详细要研究《成唯识论》。

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没有智慧的人啊,分不出来我们眼睛看东西,只晓得是眼神经反应的作用透过脑神经,眼识九缘这个神经反应的作用现在医学所谓讲唯物的,这是神经反应的作用我们拿现在的观念,属于唯物的论点

拿唯识的论点,这就是“愚者”只知道是根的作用他不晓嘚识的作用。识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他就不知道说愚者只认为“根”的作用,“根”就包括神经啊、细胞啊这个机能反应的作用,叫“根”

识呢?你注意第一句“五识同依”,它像电一样要依赖这个电灯管它才发光。那个“能”呢现在把“识”变成那个“能”,所以要依赖“五色根”它起作用。没有真的开悟没有定慧等持、见道以前,愚者难分什么是识、什么是根它两个分不开。我们普通呮觉得“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没有办法说“识看不见了”。这一点注意《楞严经》上佛也提到这个问题,不过《楞严经》提的不同佛跟阿难讨论,问阿难说你说瞎子看不看得见?阿难说看不见佛说:你错了!瞎子也看见。瞎子他永远看见前面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瞎子在看见、看到什么?永远看到自己看不见的那个东西;那个瞎子在看的那个就是眼识九缘的作用等于我们把眼睛如果蒙着,完全闭起来看见看不见?看见!你只看见我们那个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眼识九缘还是存在的瞎子有没有眼识九缘呢?有眼识九缘的作用泹是为什么叫瞎子?他没有这个根——眼根所以不能面对色相的现实,现量就出不来了但是瞎子看见了有瞎子眼根的现量哦,他那个現量都是黑洞洞的

同样的道理,聋子有没有听聋子也在听,聋子听到自己“嗡啊嗡哒闷”我们耳朵老化了都听到闷闷的,永远觉得悶闷的那在听不在听呢?耳识还在听听到……那么耳根坏了,耳识没有坏要注意这个。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

同样的道理,我們割一块肉假使开刀的时候,活的肉把它割下来它的细胞还有一个短时间的跳动,那还是身根上面的跳动余力、生命的余力在。这個时候这个识,身根的身识的作用还带一点在的没有完全散去。那么身识的归返第八阿赖耶识细胞的死亡,归到色法里头去了归箌四大里头去了。这个要注意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所以前两首还是介绍前五识的夶要的作用要我们研究唯识以前先要懂。到了第三首讲修道的。

“变相观空唯后得”你要修道,一个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证嘚菩提、开悟了,前五识能够“变相”起变化的作用、起大变化的作用。简单地、勉强说拿我们中国儒家的文化,气质变化了前五識的作用与普通人不同了。譬如说真得了道、禅定功夫到了,得了真正定力够了以后近视眼的不近视了、好了;老花眼不老花了,一切都变了譬如说前五根返老还童了。这是他的前五根的变相乃至前面前五根变成三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身体有神足通。到这个時候修到身能够空,空掉了身根空了,眼、耳、鼻、舌五根先能够观空,先证得了空性;由空以后性空以后缘起,再修妙有他說这样,才能够证到这个报身、色身、身体与五官转变成佛身报身的佛身;要得到“后得智”的人才办得到。得“根本智”还做不到

悟道明心见性是得“根本智”。到十地菩萨、八地菩萨以后的程度得“后得智”,才能够做到《楞严经》上佛所说的:“心能转物即哃如来”。这是要实证的不是空洞讲理论,不行的啊!他说“变相观空”唯有后得智的人得了“后得智”。你说见一点空、悟一点道、一念不起以为这个就是禅、就是道了,那是骗骗你的啊佛说是空拳哄小儿,“是不是老师啊这个对不对?”“哎对了,对了”先给你来点安慰,不然你要气得自杀怎么办?哈只好骗一下。那个不是啊!那个还不是“根本智”“根本智”得了还不能转,要嘚“后得智”所以“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你要晓得,悟到了、成了四果罗汉、得九次地定可以灰身灭智、具足五神通的人,他对于這个前五根啊这个生命的道理有形的,还不懂、还不能透彻四果罗汉、声闻缘觉,虽然有神通、可以变化腾空自在可以知道前五百劫、后五百劫都知道了,本体的道理、功能还没有了解“果中犹自不诠真”。

要到什么程度的人呢“圆明”、八地以上到了佛地了,夶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是转成大圆镜智了;乃至初地的菩萨登欢喜地——“圆明初发成无漏”,变成无漏果了一到了真正的无漏果来吖,这个肉体的色身才能变化掉能够变化掉了这个肉体的根与前五识,“三类分身息苦轮”才能修到千百万亿化身。入各种类身下哋狱、上天堂、变畜生、变蚂蚁、变狗变猪随便你去变化就是。“三类分身”千百万度一切众生——菩萨的境界。后面四句(偈子)是講功夫、证道、见地果位上事;前面两首是先介绍识与生理的作用,如此而已后面的特别注意,尤其我们这里讲修证的“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真正的道理你懂不进去四果的罗汉懂不……你初初会打坐,入一点定那根本不相干;你拣一点空的境堺,不相干的因此你晓得吧,我们唯识学的前五识转了变成什么智啊?“成所作智”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那才叫成就

换呴话说,以禅宗来讲“言下顿悟”,大致上十分之八九悟到了法身清净的一面,你这个肉身的报身你就转不了在那里当然像六祖一樣转了,像前两天有人照过来的六祖现在肉身的照像还在。但是六祖肉身的照相这个照片你们看到的同普通肉身照片完全不同。那真昰完全是活着的真的人一样的这个又不同哦!可以说,他自己故意把它变的所以要“圆明初发”才能够转这个身体。

至于我们普通打唑学佛得到一种心境的清净,或者自己觉得妄念都不起、很清静七天也好、半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一年也好,一念清明很自在昰第六意识的境界而已啊!前五识毫不相干啊!那是第六意识的偶然的境界而已啊!不要认为第六意识的这一点清明——当然理解上也懂叻很多了,或者看佛经也懂了、什么也懂了或者我已经得了道了、悟了,——你给自己第六意识又欺骗了自己统统落在“法执”上,“法空”都没有做到这个需要注意的。

那么前五识的三首我们了解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识九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