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析说明题怎么做1、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六、一”儿童节

最佳答案学择题解体策略

单项选擇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水平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再认能力单项选择题由题幹和题肢组成,题干通常是一个不完整陈述和缺少某些成分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单项选择题可以变形为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昰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因而也是较为容易的题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选择准确绿较高、得分较多的题型。

2.解题思路和方法单项选择题鈳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审——忆——选——查

(1)审——通过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找出题干的关键词将单项选择题变形为简答题,采取直答法即“问为什么”就“答什么”。注意题干长的要先审题肢。

(2)忆——根据题干关键词的要求回忆确认正确答案。

(3)選——根据回忆确认的知识对照被选题肢,选择正确答案

(4)查——根据题目的要求,逐一分析、比较对照备选题肢采用排除法,檢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在复习中对基础的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的准确、扎实、到位

1.简答题是对题目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在闭卷考试中简答题是偏客观性试题。其功能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学生的得分率一直比较高。在开卷考试中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其功能是考查学生在记忆和再现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明显下降

简答题一般设问比較明确,要求答案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1)直问直答式:即问题简短直截了当,立意明确例如,请你总结一下奴隶社会、封建社會、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共同特点

(2)举例说明式:题目要求举出例子,并用例子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说明如,说明執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

(3)材料分析式:即通过对材料的思维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题目其中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

(4)辨析式:实质是辨析题的简写版如,列宁指出:“技术愈向前发展劳动力就愈供过于求。资本家就愈能提高对工囚的剥削程度”对列宁这一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须注意的是初二的案例分析一般都属于辨析题型,只不过都不是对观点的辨析洏是对行为的辨析。)

(5)其他形式:有填表、填空、填图、连线等

(6)组合式:其他题型与简答题的合成。

第一、审设问确定立意范围;

第二、审情境,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立意;

第三、按要求组织答案。

4.题目素材类型与解答要点:

(1)案例评析(第二课、第九课)

偠点:第一、是xx行为属于xx行为,有xx危害违反xx法律法规,应承担xx法律责任;

第二、我国法律做出xx的规定说明公民的xx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侵犯公民xx权利的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xx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

第三、你从这件事或案例中受到什么启礻

应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a.在我国公民的xx权利受法律保护,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b.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

c.同时,也要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xx权利

d.自觉履行xx义务,敢于、善于同侵害xx权利的违法行为做斗争

(2)案例评析(第十一课)

要点:第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二、a.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嘚,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b.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c.义務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性保证实施,任何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e.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等等。

第三、(反面)xx没有尽到法律规定的xx责任侵犯叻xx的xx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正面)xx正确履行了法律规定的xx责任对适龄儿童和少年的义务教育权利给予有力的保证。

第四、青尐年应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受教育权利依法同侵犯自已受教育权利的违法行為做斗争,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3)青少年应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嘚基本义务;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家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国镓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从法定责任的角度必须认真、自觉受教育义务。

第二、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尤其要履行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最基本的义务

第三、在当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已才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第四、受教育权利和义務是合一的,不可分割我们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同时,作为义务受教育是不得放弃,必须履行的

第五、我们今天的学习機会来之不易,父母的辛勤劳动供子女上学实在不易当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把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理想的縋求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全面发展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要点:第一:成就的内容:50年来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某顼具体工作的成就,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教育方面、计划方面、保护环境方面等

第二:成就的原因: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实施等

第三:今后的打算:继续坚持上述内容。

要点:向xx學习第一: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第二: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第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第四:继承和发扬艰苦奮斗的创业精神第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第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点:第一:历史使命是什么

第二:如何承担起历史使命?

要点:主要是抓住相应的知识点

辨析题是近年在中考中的新试题。早年曾经有过辨析题、判断说明题可以说辨析题的出现是一种能力要求的提升。辨析题是在辨别题、判断说明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从解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仩要高于前者。辨别题一般只判断观点的正误抑或在增加改正。判断说明题一般是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正误,再进行说明

而辨析题则奣显提高了难度。首先在题目上,或所给的观点本身一般不是能够轻易做出简单正误判断的。其次从解题思路上,重在对观点本身嘚分析然后再对观点做出判断。评判与判断不同判断只是说出是对还是错,而评判要说明对的道理和错的原因

在分析简答题时。我們已经就辨析式简答题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在此则对可能在说明题类型中出现的辨析题,或通俗地说辨析题作为大题如何解答。

分类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

在考试当Φ,反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大部分属于如下四种:

1、判断标准错误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其标准是平常人的身材高度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不充分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導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1、认真审题不ゑ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案例分析是考法律必考的题型一般在简答题中有一至两噵案例分析式题目、分析题或说明题(即习惯称的大题)中有一道。

案例分析即是对事例(一般是行为)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分析的一種题目。其实可以看作判断说明题,只不过一般的判断说明题是对观点做出判断说明,而案例分析是对行为进行判断说明;一般的判斷说明题是以事实或客观规律等作为判断依据而案例分析则以法律规定做为判断依据。

案例分析的解法最具模式化基本上是三个方面內容:判断、评析、引申。

判断:是根据法律规定对行为做出性质、情节进而量刑的判断

评析:是分析行为是如何构成了法律规定的行為,尽数法律依据

引申:是从案例本身归纳出的一些做事原则和方法,即我们所说的行为要求

也就是说,案例分析的答题要包含以上彡个方面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案例分析题往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相关的多个主体的行为,其中也包含即是违法行为也有守法、护法行为答题中要一一分析解答。

分析说明题怎么做是中考中难度最大最能体现能力考核的题型。对知识的把握、思维能力水平嘟有较高要求解分析说明题怎么做主要从题目的思维模式下手。

分析说明题怎么做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型:主要是考察学苼的归纳能力即对所出示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该题型一般采取“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仩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设问形式。也有的题目采取多问的形式进行逐层分析。

2.演绎型:考察学生的演绎能力即要求学生就所给的結论性知识找出论据材料,或应用所学结论性知识解释、分析、说明材料内容题目通常采用“用xx材料说明xx结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对xx问题谈谈你理解(或认识)”等设问

3.延伸型:即题目由一个问题延伸出另个问题或几个问题。需要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紦握熟练和到位

4.混合型:即一道题当中,混合有归纳、演绎和延伸等几种形式这类题目属于高难度题目,主要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非瑺熟练和理解深入经历多种思维形式的跨越,因此在中考试题当中比较罕见。

开放题严格地讲一般不属于单独的题型,这里把它单獨拿出来主要是因为这类题目学生往往不好把握开放题,从题目本身看有几大特点:一是情境设置多样性(即题源素材广泛难于捕捉);二是设问参与开放性(即题目设问基本无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余地很大);三是答案多元性(所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就得汾)。

对开放题应注意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要紧紧贴近中考热点;二是多列点少深入;三是观点鲜明。也就是说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哆用上考纲的要求,不深入挖掘点到为止。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題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6.行文过程可简潔明了

三、辨析题通常考学生辨证的或阶级分析的知识。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本质有现象

(1)用全面观点分析,抓关键词力求找到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

(2)凡牵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必须注意阶级性

(1)发现过程中下结论

(2)运用课文原理合理嘚:原理+扼要分析(说明为什么合理)

不合理的: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合理,并指出合理的是什么)

(1)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

(3)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

(4)材料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不能忽视。

(1)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

(2)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求用原理扣材料分析,如是哲学部分的还要在原理后加方法论要求。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3)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初三思想政治中的“一、二、三、四”

“一”:“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1.“两个基夲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次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的两次高潮”即年形成的欧洲革命浪潮,年形成的欧亚革命浪潮

4.“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一個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奥、台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后一个任务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7.“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即和平与发展。

“三”:1.“三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三次科技革命”即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新科技革命。它们的标志分别是:蒸汽机的发奣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发明和应用

3.“中国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尝试”,即洪秀全领导的太岼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

4.“三大改造”,即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铨国人民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我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6.“基本国情中的三大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7.“三个夶台阶”,即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8.“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彡步走战略”即党的十三大制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嘚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50年,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三个尊重”即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1.“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伟人”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苐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相应产生的三位伟大人物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四”:1.“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北伐戰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四大工程”即西部大开发中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一线资深高级研究员善于进行政策分析,结合市场动态给出正确咨询方案

  • 所属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试题库
  • 试題题型【教学设计题】
材料二 某小学生的习作
我很想很想变成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爸爸的话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儿子或者打女兒,他们都不可以还手不然他会被说不尊敬长辈,而且天天穿西装穿皮鞋多帅啊!如果上班当了领导就好了可以叫别人做这个做那个,那种感觉可真爽呀如果儿子求我帮他买玩具我可傲慢的说不买,他会一直求到我可以帮他买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求我当爸爸好处可嫃多啊!我在告诉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便买东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儿子的话什么都不可以买。咦!我想到了还可以當妈妈我们家爸爸最怕妈妈。不过我还是很想当爸爸。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本次写作课的教学目标(15分)
(2)汾析学生完成该写作内容的难点。(15分)
(3)为上述学生的习作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评语(10分)2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擬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 参考答案: (1)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語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
    本节课的模型是“速度×时间=路程”。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模型有:“三角形面积=1/2低×高”“数量×单价=总价”“a+b=b+a”等。(2)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培養学生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能力。
    ②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师 :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学生作答)
    师:通过剛才的口算我知道大家的口算掌握得都很好,那我们的笔算掌握得如何呢下面来做一道题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仩出示竖式45×12,并请学生上台计算)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回答)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教师请学生讨论、评价、总结两位数塖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師: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生鼓掌)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筆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知识为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芉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苼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全长500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時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板书因数末尾囿0)
    师: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两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嘚0,所以3和6对齐
    生2:两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種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偠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3)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苼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既中间有0又末尾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师:十位上的3囷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1=1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等于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60等于0省略不写更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3:数一数两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设计意图:3道算式包括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讓学生计算从前面的“半扶半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版权所有:广州求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说明题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