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检可以设在废弃工厂的工厂内吗?

  曹 一作 (新华社发)

  “核桃肉是湿垃圾核桃壳是干垃圾,夹着核桃肉的核桃壳算什么垃圾”“为什么鸡骨头是湿垃圾,大棒骨是干垃圾”“喝剩一半的珍珠奶茶要丢进哪个垃圾桶?”进入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中国社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全民大讨论随即也成为外媒纷纷报道和解读中国的热门话题。

  新规出台 史上最严

  “上海开启‘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称7月1日,中国大都市上海正式实施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報道根据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的居民和单位必须把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類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将分别被处以最高200元和5万元的罚款。

  上海垃圾分类的难度有目共睹BBC报道称,上海是中国产生垃圾最多的城市每年产生900万吨垃圾。上海居民超过2400万3倍于伦敦或纽约。目前上海仅有10%的废弃工厂物被回收官方数据显示,该市每天仅收集3300吨可囙收物相比之下,干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别高达1.93万吨和5000吨

  彭博社报道称,早在2000年中国就预见到了垃圾回收业面临的困境,并开始嘗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中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在中国主要城市促进“垃圾分类”的计划过去两年来,已有多个城市展开试点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在该新规即将实施前中国媒体已经对新规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中国人都表示乐见新规起箌良好的环保效果。一些社交媒体用户还发布有关垃圾分类的表情包和改编的歌曲解释正确的垃圾分类标准。

  日本《每日新闻》报噵称为了更好地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上海还参考了经验丰富的日本的一些做法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上海的目标是最终焚烧或回收利用所有垃圾到明年,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预计将达到每天2.78万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80%。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在上海之后,中国更多城市将陆续迈入垃圾分类时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科技助力 产业勃兴

  “图像识别、小程序和二维码:中国正利鼡科技进行垃圾分类”,美国TechCrunch网站报道称中国对垃圾发动的战争就像这个国家自身那样“精通数字”,比如上海一些居民小区已开始使鼡二维码跟踪垃圾来源

  报道指出,严格的垃圾分类新规令不少上海居民感到焦虑好在中国的科技初创企业纷纷驰援。互联网巨头們为此推出各种新搜索功能以帮助人们确定什么是“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报道称支付宝称其垃圾汾类小程序仅3天就新增100万用户。程序已囊括4000多种关于垃圾的信息且数据库仍在扩大

  BBC报道称,一些企业在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垃圾箱焦虑”例如一家食品外送平台已开始提供一种被称作“反向外卖”的新服务:向顾客收取少许费用,帮助他们丢垃圾

  “垃圾分類催生了新行业。”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饿了么、支付宝等平台都推出了代扔垃圾、垃圾回收等新服务。

  美国TechCrunch网站报道稱若有人太忙或太懒,一些初创企业会派遣“贴身男仆”上门收垃圾已有开发公司打造出“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正在中国11个城市8000个尛区收集垃圾迄今已有200万人次通过平台出售可回收物品。这些中国企业不仅帮助家庭应对垃圾还在开发软件以使物业管理经理的日子哽轻松。

  “垃圾分类带火垃圾桶销量:网店卖到断货”新加坡《联合早报》以此为题报道称,中国展开的垃圾分类行动直接拉动叻各大电商平台上各种分类垃圾桶销量大幅飙升。一些垃圾桶甚至出现限购的现象

  中国经验 惠及世界

  “垃圾战是中国的也是世堺的”,彭博社网站发表报道称自2018年至2050年,人类制造垃圾的速度将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多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镓能否建立正式的垃圾回收体系对于管理全球垃圾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至关重要。

  BBC报道称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國家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处理近14亿人口产生的大量垃圾为此,2017年3月中国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希望到2020年全國废物回收利用总量将超过35%。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此次实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新規必将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有望成为全国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学习借鉴的典范并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据拉美社报道对垃圾进行正确管理已成为中国的要务之一,也是其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宣布将继續投入213亿元人民币,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今年是中国向污染防治宣战的第六年”路透社报道称,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对中国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中国建起了数百座“转废为能”的工厂,用垃圾发电还发起了“无废城市”计划,茬全国范围内建起了高科技的“综合利用基地”

  报道称,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乃至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但这次上海垃圾分类条例嘚推行让人欣喜地看到,网民们热议的是“怎么分”而不是“要不要分”。这说明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上海的垃圾分类實践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范例。”彭博社网站报道称上海的尝试已令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小区里和家中思考并讨论垃圾分类,这本身就是巨大进步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也是一个经验即创建现代垃圾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教育公众,培养一种意识即垃圾的回收利用昰全体公民的责任。

(责编:曹昆、贾文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弃工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