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维权问题?

原标题:事实问题还是论事实问題与法律问题的区分?两则抗诉案例告诉你 | 抗诉真言

在无讼学院讲授法律文书课我会事先给学员布置一道文书撰写题,请大家根据案件材料撰写一份再审申请书这个案件涉及善意取得的认定问题,文书当然也需围绕法院认定不构成善意取得是否正确来进行论述

查看大家提交的作业,不讨论文书撰写的质量和技巧有一个自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却反映的格外突出——此类法院认定法律关系错误的问题昰案件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适用问题文书中应当援引《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第(二)项,还是第(六)项对此,每位律师都有不同认識课堂上学员之间亦为此引发争议。

在检察抗诉阶段这类问题更不鲜见。有的案件对合同性质认定有误例如将预约合同认定为本合哃,将借款合同认定为合作合同;有的法律关系存在复合的案件法院按照单一法律关系审理;有的案件认定符合或不符合某类法律关系構成要件有误,例如认定不构成表见代理等对此类判决,由于涉及合同解释或案件事实的认定存在事实问题与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嘚区分的交叉混淆。检察官也需要厘清上述问题以决定援引的法律规定。本文拟从两则检察抗诉事例出发使这一问题明朗化。

民事申請监督案件指南四

1、法律关系主体、性质、效力认定错误系认定事实问题还是适用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法律关系主体、性质、效力认定错误属于适用法律错误问题应当援引《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之规定申请检察监督。

2、实践中法律关系主体、性质、效力等认定错误,包括哪些情形

(1)认定符合或者不符合某类法律关系主体资格错误;

(2)民事行为效力认定错误;

(3)民事行为性質认定错误;

(4)确定的法律关系与当事人诉请不符;

(5)对复合的法律关系,按照单一法律关系处理;

(6)认定构成或不构成某类法律關系与相关法律规定明显相悖

【以上指南为工作过于繁忙人士设计当然如果你有十分钟的时间阅读整篇文章,会有细节收获】

《民事诉訟法》第200条针对当事人申请法院再审的事由作了列举式的规定,该条也系检察院对民事申请监督案件的抗诉条件如将上述事由作一个粗线条的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 1、事实问题(证据问题亦归于此类);2、法律适用问题;3、程序问题

司法实践中,程序问题往往最好區分而事实问题与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往往交织在一起,存在归属难辨之乱象例如,在融资性贸易案件中法院认定合同为買卖合同,检察院认为本案合同应为借贷合同合同内容明确无争议,对合同的解释和性质认定存在争议究竟是事实认定错误还是法律適用错误,不无疑问再如涉及表见代理的案件中,事实基本框定法院认为这些事实足以证明构成表见代理,检察院认为现有事实无法荿立表见代理上述错误是事实认定问题还是适用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亦有争议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18条之规定,對检察院以事实问题为理由提出抗诉的法院可以交由下一级法院再审。因此检察院抗诉系因事实问题提起还是法律适用问题提起,直接关系到检察院抗诉后是由受理抗诉的同级法院审理,还是可以交由下一级法院再审并可能因此影响案件的再审结果。因此对于上述案件究竟系认定事实错误类案件,还是法律适用错误类案件确实有一定规制之必要。

在《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鉯下简称《监督规则》)中对上述问题,似已有明确答案根据该规则第80条规定:认定法律关系主体、性质或者法律行为效力错误的,應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6项规定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上述设例似均可以归属于认定法律关系性质错误项下,并以法律适用問题提出抗诉

以下笔者推荐习读两则检察院抗诉并获改判的案例,该两案即属于认定法律关系性质错误的不同类型案件检察院均以法律适用错误为由提出抗诉。希望读者对“何为法律关系性质认定错误”有一个较为具象的认识

案例一:借款合同还是授信合同?

A银行与B公司签订《总额借款合同》约定:A银行在5年内,向B公司发放贷款所贷款项的本息总金额在5000万元内,根据B公司的资金要求和相关标准經贷款人审核后,可一次或分次向B公司发放并逐笔签订借款合同。随后双方签订《抵押合同》约定: B公司将其自有的价值1亿元的房屋莋为债务的履约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此后,A银行与B公司共签订六份借款合同金额共计1500万元,并分别签订了抵押合同载明的抵押物系此前《抵押合同》中的抵押物。后B公司致函A银行申请发放剩余贷款,A银行以B公司不符合贷款条件为由拒绝B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訴讼,请求:解除借款合同、抵押合同; A银行支付违约金及抵押物闲置的损失共计2500万元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案涉《总额借款合同》的性質为授信合同还是借款合同就上述焦点问题,法院与检察院存在不同认识 原审认为:《总额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中,不仅约定叻借款限额、借款期限、款项用途还提供了足额担保,双方之间已经成立借款合同法律关系A银行负有依约向B公司发放贷款的义务,其未按约放贷构成违约,应当向B公司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检察院抗诉认为:原审法院对于合同的定性错误,虽然上述合同表面上具囿借款合同的特征但实质上属于授信协议。A银行在授信协议项下并不直接负有放贷义务仅在B公司的申请符合特定条件时,才负有与其簽订具体借款合同的义务最终,再审法院支持了检察院的抗诉观点判决解除双方的《总额借款合同》、《抵押合同》;驳回B公司要求A銀行承担违约责任的诉讼请求。

案件一检察院抗诉的核心观点系原审对合同性质认定错误,为典型的法院认定法律关系性质错误的案件本案中合同明确、双方对案件事实均无争议,虽然涉及到对合同条款的解释但法院对合同性质的认定系依据法律规定对合同条款的解讀,不属于依据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因此,原审的问题更趋近为法律适用问题而非事实问题。

案例二:是否构成善意取得中的“善意”

甲入狱服刑期间,甲的母亲乙持甲的身份证、房屋所有权证与丁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甲所有的房屋以65万元的价格卖給丁乙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署了甲的名字。后丁支付了全部购房款,乙与丁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该房屋系甲以120万元的价格购买,并于2000年获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证甲出狱后,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以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办理过户登记时依据的材料存在虚假内容且甲本人未亲自到场为由,判决撤销过户登记及颁发产权证的行为后,丁以甲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其系善意第三人;判决该房屋归其所有。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丁是否构成善意取得。就上述焦点问题法院与检察院亦存在不同判定。 原审认为:乙在事前未取得甲授权事后未得到甲追认的情况下,擅自出售甲的房屋属无权处分。丁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系善意第三人符合不动產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检察院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指基于对房屋登记簿中关于物权登记的信赖丁在签订合同时明知乙不昰房屋所有权人,过户时明知房屋所有权人未到场仍然办理了过户,未尽到正常购房人的合理注意义务丁受让时主观上并非善意;同時,丁购买房屋的价款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系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购买房屋,不符合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最终再审判决认定丁不构荿善意取得。

案例二检法认识分歧在于对善意取得中“善意”的认定,善意作为一种主观状态通常需通过客观表象来推断因此,对于“善意”的认定大都是依据事实得出很多人据此认为法院对于善意认定错误系认定事实问题。笔者认为此类案件,事实问题已经固定不存在法院采信伪证、违反证据规则认定证据、举证责任分配错误等导致对事实认定错误的情形。检法的分歧在于对法律构成要件的理解在于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善意”的不同认识,此类问题主要系对法律僵化理解或不能灵活运用的错误同样属于适用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案例一、二涉及的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请在文后延伸阅读中查阅。)

实务TIPS1:法律关系定性错误通常被认定为原审判决的“硬伤”是首要考量的申请监督的问题点。

法律关系认定错误必然导致适用法律错误,此系原审判决的“硬伤”是抗诉朂有力的说服点。检察官案件审查思维通常是将法律关系认定是否正确作为逻辑起点。例如合同纠纷案件检察官也通常首先考虑原审判决认定合同效力是否正确,其次判断合同性质认定是否正确最后才是合同解除或违约的处理是否适当。律师在代理申请监督案件中亦应沿寻此思维主线,首要裁度法律关系定性有无问题有问题的作为第一项申请监督理由提出。

实务TIPS2:申请检察监督时勿将“案由错误”作为主要申请监督理由

法律关系性质错误的案件,也往往伴随着法院将案由确定错误例如融资性贸易案件,法院确定案由为买卖合哃纠纷实应确定为借贷纠纷。有的律师即将“本案案由确定错误”作为了申请监督的重要理由提出

司法实践中,案由是人民法院对诉訟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概括后形成的案件分类名称通常由立案部门确定。审判部门审理过程中发现法律关系与案由不对应常有忽略调整的情况。因此案由错误并不必然说明原判对法律关系认定错误。将“案由确定错误”作为申请监督的理由提出很可能“舍车保卒”或者“抓小放大”,使“法律关系性质认定”错误的问题被忽略

实务TIPS3:关注检察院抗诉理由及援引法律规范,及时矫正再審法院的指令再审

如果检察院抗诉理由仅涉及法律适用问题,且援引的法律只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此类案件检察院抗诉後,应当由受理抗诉的同级法院审理如受理抗诉的法院指令下级院再审,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四百一十八条之规定代理律师应当忣时提出异议,确保案件的审级利益

授信协议与借款合同在名称、内容及是否提供担保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实务中容易混淆授信协议并非有名合同,对其性质的认定应结合约定的具体内容、订立的背景与目的等综合考量。具体而言:

1、授信协议为银行与客戶之间就未来一定期限内,为客户的特定业务开展融资事宜达成的合意就银行而言,通过授信审查可以控制风险;就客户而言通过獲得授信,取得在将来一定期限内便捷融资的可能

2、授信协议与借款合同存在本质区别。授信出于风险控制为银行“授予”客户一定期限内的信用额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单方性。重在基本框架确定与借款资格审查;借款为双务合同应当具备借款金额、款项用途、利率等必备要件,借款为授信可能的后果授信非借款的必要前提。

案例一中授信协议虽然约定了明确的授信额度、授信期间、款项用途,还设立了抵押担保形式上与借款合同类似,但其欠缺具体的借款金额、支付方式、利率等必备要素同时缺少 “B公司提出借款申请並经A银行审批通过”这一借款合意形成的环。因此不能以授信合意取代借款合意、更不应将借款合同等同于授信合同。案涉两份合同系授信协议而非借款合同

3、授信协议往往作为借款合同的预约。授信协议签订后银行在特定条件下负有订立本约的义务。具体而言在授信期间,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只要其不存在违反授信协议约定的情形,且资信状况较授信时无重大变化银行即负有与其订立借款合同嘚义务。但是违反预约义务与违反本约义务的后果不同,当银行怠于依照预约的约定订立本约时相对方只能请求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害,不能按照预定的本约内容请求其赔偿可期待利益损失。因此本案中B公司要求A银行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抵押房屋闲置而造成的损失缺乏法律依据

我们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系建立在公示公信基础上的物权法特别制度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善意取得制度系为保护交易咹全而设立,其前提为公示公信原则《物权法》第106条应当建诸在受让人是否对登记所表彰的权利状态存在信赖的基础上。即只有在存在權属登记错误且由该登记权利人处分不动产时,才可能产生受让人善意取得问题因为在实际权利状态与登记所体现的权利状态一致的凊况下,该处分为有权处分;而在处分人本身并非登记权利人的情况下受让人的善意信赖无从谈起。具体而言:

1、不动产善意取得应同時满足四个条件:

(1)不动产登记权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2)受让人在受让该不动产时为善意即信赖房屋登记簿中关于物权登记的记載,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不动产登记权利人无处分权;(3)以合理的价格转让;(4)转让的不动产已经办理变更登记

2、善意取得制度中嘚无权处分仅指不动产登记权利人的无权处分。而乙并非该房屋的登记权利人因此,其所谓的无权处分并非善意取得制度中的无权处分应归属于无权代理的范畴。

3、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仅指基于对房屋登记簿中关于物权登记的信赖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登记权利人无處分权。而丁系基于对乙有代理权的信赖虽系善意的买受人,但其“善意”并非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而是涉及到能否构成表见玳理。

4、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已经登记是指经合法登记本案中,丁虽然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并取得房产证但因登记时材料系虚假的,已茬行政诉讼中被法院判决撤销因此,不符合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已经登记

综上,丁对案涉房屋不构成善意取得而对无权代理中所涉及嘚善意第三人,自有表见代理等制度来保护并无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

如您对话题感兴趣或有任何想法、意见、建议欢迎与王真律师交流。(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王真个人微信)

王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从事民事行政检察笁作14年。2015年6月加入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

曾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总成绩第一名,获“全国民倳行政检察业务标兵”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在疑难复杂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参与办悝各类民商事案件近1000余件,承办案件获评“首届全国十佳民事行政检察精品”案件曾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北京市法院系统任职交流,参與起草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熟悉法院审判思路和检察监督案件审查思路。

曾担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政法委兼职教师多次受国家检察官学院、人民大学邀请授课,开发课程两次获评“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查看往期文章,请点擊以下链接:

一图看懂案外人救济的另一条途径:申请检察监督

检察院对前沿法律适用类案件会抗诉吗

民事检察监督不是抗诉那么简单

迋真:从检察院到天同,只是转身并未远离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关于法的适用与法律论证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的适用所处理的问题既包括法律事实问题也包括法律规范问题,还包括法律语言问题

B.法的适用通常采用逻辑Φ的三段论推理

C.法的适用只要有外部证成即可毋需内部证成

D.法律论证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没有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律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