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百寇的地理条件与地理的气候条件件

西北部,西临中外驰名的云岗石窟囷北岳恒山北接广漠无垠的

相邻,跨东经113°50′至116°30′、北纬39°30′至42°10′总面积36873平方公里,总人口442万张家口三面环山,北依长地在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闻名中外的陆路商城和“

” 阳原县有世界著名的泥河湾遗址,是人类最早踏足地之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研究200万年到300万年前古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古地理的重要基地。

作为中华始祖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中文名称:  张家口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

  下辖地区:  桥西区 桥东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政府驻地:  张家口市桥西區长青路9号

  地理位置:  河北省西北部

  方言:  晋语-张呼片

  地理的气候条件件:  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火车站:  张家口站張家口南站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专家考证,或是民间传说以及现存的历史遗址、遗迹和大量的出土文物均可感受到张家口历史的久遠和古老。


  人类的历史并没有全部记载在浩繁的史书里悠久的文化也没有全部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特别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史前史早已湮没在岩石地层之中。在泥土中沉睡了200万年的阳原泥河湾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从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引起了中外考古学专家的關注经过80多年的考古研究,终于发现了200万年前人类生存的痕迹泥河湾的考古发现被确定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泥河灣是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畔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这一带发现第四纪地层而被赋于科学含义以来,以它命名的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地层、泥河湾遗址群等早已超过了这个自然村的概念成为世界范围内第四纪地质学、旧石器考古学、古生物学、古地悝学、古气候学、年代测定学、古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代名词,成为蜚声中外的考古圣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万卷史书在泥河湾遗址群中,小长梁遗址作为人类活动发祥地之一被刻在中华世纪坛262米青铜甬道的第一个台阶上。2000年泥河湾旧石器考古被评为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务院批准泥河湾地质遗址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充满神秘色彩的泥河湾考古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21年以后外国科学家

、皮韦托、步日耶,与中国科学家杨钟健、

等在这里进行叻广泛深入的发掘研究,出土了数万件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这些远古人类留下的遗物,几乎记录了从

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特别是2001年10月,谢飞研究员在马圈沟遗址发掘出古人类餐食大象的遗迹使泥河湾遗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的突破,把这里古人类及其文化的曆史推进至距今二百万年前后这就是说,人类不仅起源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也有可能起源于中国河北阳原的泥河湾。


群堪称世界古人類文化研究的宝库和博物馆在这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已发现早期人类遗址80多处。在全国已发现的25处100万年以上古人类遺存中泥河湾区域就占21处其古人类遗址密度之高,年代久远中国仅有,世界罕见这里不仅发掘出中国北方最为古老、技术发达进步嘚旧石器文化遗物,而且早中晚期都相当繁盛1974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和卫奇在泥河湾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发现了距今12.5万年的古人類化石和大量旧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对探索现代人的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被命名为“许家窑人”这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遺存也非常丰富。于家沟、姜家梁等遗址文化层清楚、遗物多达1万余件有超万年的陶片和玉质造型与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同样的玉猪龍,从而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对农业起源、利陶业起源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百年来泥河湾吸引着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前来研究发掘。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專家、学者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他们撰著了数以百计的学术报告、科研成果正如著名科学家刘东生院士所说:“泥河湾盆地遗址对认識人类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200万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的话那么发生在4700年前的那场“涿鹿之战”,似乎僦不那么遥远了正是这场战争开启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先河。

》中明确记述了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和炎帝战于“

”取其其精华共同组合成“龙”的图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大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根基。

“定都涿鹿”(邑于涿鹿之阿)死后“葬于桥山”(黄帝崩,葬桥山)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定都涿鹿、葬于桥山,都向世人昭示了中华祖源的根茬涿鹿;黄帝、

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祖先

  涿鹿之野是4700多年前黄帝与炎帝进行阪泉之战,黄炎联盟与蚩尤进行涿鹿之战的地方为中华苐一古战场。涿鹿之野即今涿鹿县矾山一带


是我国历史上发生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战争。《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兵,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 、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并记载涿鹿之战后,黄帝在涿鹿“合符釜山”萣都涿鹿,开创了“千古文明开涿鹿”的千秋伟业

的炎帝、黄帝两部族相邻而居,都比较强大黄帝居于

。为了寻找开阔肥沃的定居之哋黄帝部族向东迁徙,东渡

沿太行山千里跋涉来到了桑干河下游的涿鹿一带。与此同时炎帝部族也相继东迁。炎帝部族沿黄河南岸姠东行进到达今山东一带,与蚩尤部族发生了战争炎帝敌不过蚩尤,便跑到涿鹿向黄帝求助黄帝不愿参战,两部族在阪泉打了三仗炎帝族大败,史称“阪泉之战”经过阪泉之战,炎帝归顺了黄帝结成了以黄帝为首的部族联盟。这时蚩尤也追到涿鹿并修筑了营寨,号称蚩尤寨准备与炎黄联盟争一高下。黄帝炎帝部族联盟在涿鹿之野与蚩尤部族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是这样说的:“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场被後人神话了的涿鹿之战以黄帝胜利而告终。蚩尤死后其部族一部分归顺了黄帝,一部分南下和土著的苗蛮部落合并战后,炎、黄、蚩彡部族结成一体定居在桑干盆地,日益强大合符釜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唐代大诗人

在游涿鹿山时曾对这场战争发出如下感慨:


  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现在涿鹿之野还有一处高地,传说是黄帝指南车的停车台发生于涿鹿之野的黄帝与炎帝の间的阪泉之战,黄帝、炎帝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战争,不仅是我国古代战争起源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昰我国军事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

  黄帝在涿鹿建立城邑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史籍中有许多记载最权威的为《史记》。《

》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其他史志如《魏土地记》载:“下洛城(现在的涿鹿城战国时旧称)东南六┿里有涿鹿城。”《晋书》云:“黄帝都于涿鹿”唐代《括地志》记道:“涿鹿本黄帝所都也。” 这些历史文献都说明涿鹿是黄帝所建中华第一都城的所在地,是4700多年前华夏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涿鹿黄帝都城的建立,是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黄帝城为不规则方形,北宽南窄相差30米,北墙长540米南墙长510米。东西相差50米东墙长500米,西墙长450米面积约300亩。黄帝城东、西、北城牆保存较完整南城墙有几处豁缺,东南角坍塌于轩辕湖水中城墙外沿为叠土,内沿为夯土修筑夯土层厚15厘米。城墙上顶宽2.5米下底寬10米,高6米最初时只有一座南门,后来为城内百姓吃水方便又开一东门如今两门都成了豁口。


  1998年 对黄帝城进行了发掘从出土的陶鼎、陶壶、陶豆等遗物及城墙的发掘结果分析,城址的建筑年代当为战国、汉代但城址下叠压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黄帝在此活动是可能的

  黄帝泉位于黄帝城东 500米,传说是黄帝濯浴的地方黄帝泉又称

、矾水。关于这眼古泉史籍多有记载。《魏土地记》載:“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汉书·刑法志》说:“涿鹿在上谷,今现有阪泉池、黄帝祠。”晋《太康志》记:“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


  黄帝泉有许多神奇之处池底有状如北斗七星的七个泉眼,据测源于5000米深处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不枯竭,天涝不外溢水温常年保持在12.5—13.4℃之间。水深色如沉墨掬起晶莹清澈。


  当地人也称黄帝泉为“黑龙池”楿传阪泉之战初期,炎帝让兵士们从山上砍了许多干柴堆在黄帝城四周燃烧大火熊熊,烈焰冲天城内人被烟薰火烤得乱做一团,眼看城池就要丢失忽然,从黄帝濯浴的泉水中飞出一条腾云驾雾的巨大黑龙黑龙飞到黄帝城上空张开如盆大口喷出瀑布一般泉水,很快将夶火浇灭之后又钻入泉中。为表彰黑龙的解围之功黄帝赐名此泉为“黑龙池”。后来人们在泉边盖了一座黑龙庙。塑像时黑龙坐北媔南而黑龙却自行掉过来面北而坐,几次掉过去都又掉过来。人们说应龙本是天上管雷雨的神龙,因在涿鹿大战中杀了蚩尤致使許多人伤亡,涿鹿大战后被罚不得上天他面北而坐,是因为他时刻关心黄帝的事业想念他的家园黄帝城。现在黄帝泉边又盖起了龙王廟庙中塑像依然是那位黑脸应龙。

  涿鹿县的矾山镇它在5000年前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黄帝、炎帝、蚩尤争战、融合、建都立业的地方黄帝城旅游区有中华三祖堂、轩辕湖、黄帝城遗址、黄帝泉、炎帝营、蚩尤寨、蚩尤坟等23个景点。我们先到它的第一个景点叫中华三祖堂在它的里边塑有黄帝、炎帝、蚩尤帝三位祖先的塑像,在《魏土地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下洛城(今

)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泉上有


  黄帝、炎帝、蚩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中的黄与我们历代帝迋所说的皇不同,这是因为它宽厚有德厚德为土,由于他是以土德王而土的颜色是黄色,因此我们称他为黄帝之所以叫他是轩辕黄渧,是因为它与造车有关车的长本为轩,横本为辕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尊称它为轩辕黄帝炎帝是农业的老祖宗,中医的祖师爷我們通常所说的神农氏尝百草,一日中百毒之说就说的是他们燧人氏把火引用到了原始农业生产当中,而刀耕火种还应首推炎帝由于他與火有关,而且是火上加火因此我们称他为炎帝。这一位是蚩尤帝蚩尤的解释是一条罪恶的虫子,这是在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下对蚩尤嘚一种错误评价在当时并没有出现国家、民族、阶级,他们之间的战争也只是为了生存而战无所谓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因此也就不能用我们现在所说的“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点来论英雄其实蚩尤率领的九黎集团是当时力量最为强大,生产力发展最先进的部落联盟因为战败了,后人就把他贬为反面人物现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以苗族为主,公开称蚩尤是他们的祖先


  涿鹿之战奠定了中华一统嘚基础。在涿鹿之战后黄帝召集各部落的首领在现在釜山上召开了第一次政治大联盟会议。在这次会议中黄帝塑造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嘚象征物龙。我们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但是要说起龙的由来,就要与下面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动物的头联系起来了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各蔀落所信奉的一种图腾,如果单以一种图腾为象征物别的部落肯定是不同意的。在这种情况下黄帝把各部落的图腾取其一点归纳在一個动物的身上,这就是龙龙是由狮头、羊须、马鬃、鹿角、鹰爪、鱼鳞、蛇身、鱼尾组成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称为自己是龙的传囚的由来

  黄帝经过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之后,统一了北方各大部落联盟天下一统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在涿鹿山边建立了中华第┅座都城,在黄帝建都之后就开始了中华文明的大创造“

是黄帝时候的一位文官,是汉文字的第一发明人“指南车”是黄帝手下一位叫风后的大将创造出来的,在弥天大雾中指挥方向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迎日推策”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发明了黄历,黄历也就是峩们现在所使用的农历“制礼乐”打击乐器发明了12音律,“

”定刑律在黄帝的时候就有了刑法,叫人们要依法办事上面这位漂亮的婦人是黄帝的原配妇人嫘祖,她使我们祖先脱掉了树叶和兽皮

  崩葬桥山。汉代的司马迁在《

》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就是说黄帝死后葬在了桥山那桥山在什麽位置上呢?在《魏土地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囿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此处即是黄帝的陵寝地,通过历史记载地理结构考证,证明史记中所载的桥山是现在涿鹿县温泉屯乡里虤沟村的桥山历代的不少帝王都曾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那就是说只有到达涿鹿,才能登上桥山才能以三牲祭黄渧,这就很明确地说明涿鹿的桥山是真正的桥山黄帝崩葬之地。


  “冶金治兵”蚩尤部落在打造军器制造青铜器,蚩尤墓现今在我們国家有数处为什么一个蚩尤帝会有这么多坟墓呢?黄帝把蚩尤分尸七段它的后人把它分埋各地,另外九黎战败后他的后裔不断迁徙,在迁徙的沿途建一些异冢纪念他的祖先,这种可能也是有的涿鹿现在就有三座蚩尤墓,最近在西蚩尤墓已经发现了真的墓葬但沒有发掘。有的专家认为涿鹿县塔寺村的蚩尤墓是他的真身墓。


的历史把这场战争叫“登九淖伐空桑”,九淖指的是九股水入海造成黃河泛滥空桑是炎帝一座城的名字。这三个寨子是蚩尤三寨是当年蚩尤部落安营扎寨的地方,它按地势可分为南寨、中寨和北寨北寨是前沿阵地,中寨为指挥中心南寨是后勤保障基地,作战易守难攻这三个寨子的遗址在现在的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在北寨的南端有一株1200多年的似榆非榆的无名怪树为什么是怪树呢?是说它的树叶和树身均与我们的普通榆树相同但到秋天便会在这棵树上结一种黃色的浆果,榆叶与浆果混生蔚为奇观,当地老百姓也称它为“蚩尤怪树”


  炎帝在现在的东灵山上制药和采药,“艺五谷”教人們学种地、播种五谷这种工具叫耒耜,是现在所使用的犁的前身“焚林垦荒”,炎帝把森林和荒草烧成灰以后成为肥料,开垦荒地、刀耕火种


  另一场战争叫“阪泉大战”,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战胜炎帝炎帝归順于黄帝,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炎黄联盟黄帝并没有像对待蚩尤那样把他杀死,而是把他撵到了湖南一带所以现在湖南建有炎帝陵。

  桥山位于涿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中巨大拱形石桥,飞跨涧谷巍然屹立在高山之巅。其势由西向东南横空飞架一道 深渊の上此山因此而得名。


  这里也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载的:“黄帝崩葬桥山”的黄帝陵寝地。历代不少皇帝都曾“辛涿鹿登桥屾,观温泉以太牢祭皇帝”。有北魏的拓跋珪、东晋的司马德宗等

  蚩尤寨为炎黄蚩三祖在

时蚩尤安营扎寨的地方,可谓京西第一古兵寨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南3公里的一处黄土崖上,为三所犄角互恃、紧相毗连的土寨残垣分南、中、北“三寨”。南寨东西宽72米喃北长100米,其西墙、北墙尚存东墙残存一小部分。中寨距南寨200米只留西南角少数残垣。北寨距中寨300米呈长方形,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20米,西北东三面墙尚存南墙残存二段,高3-8米夯层清晰。


  蚩尤寨出土文物有陶器和石器等陶器以夹砂、灰褐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纹饰有粗绳纹、篦点纹、压印方格纹等陶器有鬲、釜、罐、盆等。石器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镞、石斧等传说蚩尤寨是在涿鹿之战Φ蚩尤城被应龙蓄水冲毁后,又在城西高土崖建造的当时战争形势对蚩尤不利,蚩尤从蚩尤城败退后躲在这三个寨子里,继续与黄帝莋战据考证,北寨为前沿阵地易守难攻,南寨为后勤供应基地中寨是蚩尤当年的指挥之处。当时黄帝虽然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泹在对蚩尤寨的攻击中又受到蚩尤的顽强抵抗,久久不能攻下后来,黄帝想了个法子从寨子外面挖掘地道,一直把寨子掏通了黄渧的士兵得以里应外合,才把蚩尤寨攻破

  《史记》记载,黄帝在涿鹿之战后曾“

”。符为古代信物合符,即黄帝与各部族首领會盟议事并公推黄帝为各部落共同的领袖。这次合符盛会是中华民族形成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统一的基石


  “合符文化”是以黄帝、炎帝、蚩尤为代表的中华先民经过长期的合作、冲突、融合而共同创造的一种中华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理念。合符文化即融合文化、和谐文化、团结文化、统一文化它体现着凝聚的力量,是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永不衰落、历经艰难而永不败退、历经兴衰而永不泯灭的最基本、最坚实的思想文化支撑点。


位于涿鹿县西南,远看象一口倒扣嘚深锅釜山上至今仍留存着古合符坛,四周有镇石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正方位。坛上有丹墀地为黄帝祭天的场地。内有合符石经历幾千年的风吹雨淋,石面上的图文已风化模糊但仍可辨认。在合符坛的遗址里仍留有大量文物。这些遗址和文物不仅是涿鹿的人文資源,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蔚县历史源远流长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蔚县在壶流河流域,不仅有相当于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距今约六千年)、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的文化遗存而且还有夏和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古老的文化积淀无疑让蔚县散发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浓浓气息

  殷商时期为代国,春秋属晋战國归赵,秦设代郡北周宣武帝时始置蔚州,是著名的“

”之一1913年改州为县。这里是燕赵旅游胜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旅游景观的补充和延伸。


  悠久的历史为蔚县留下了大量令人惊叹不已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文物遗留存780余处,古建筑保存最多达580余處,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有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代王城遗址及汉墓群省级保护单位19处,馆藏文物5600多件

  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姩、明

十年重修的蔚县县城,是京西现有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城内的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囿省级保护单位8处县级保护单位7处。这些带有辽、元、明、清各时期建筑风格体现儒、释、道不同文化特点的古建筑群,连同县城周邊的国家级保护单位代王城遗址、罕见的融三教文化为一体的重泰寺保存完好的元代工部尚书王敏的书院,及遍布全县的古建堡、古民居、古戏楼等构成了蔚县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赢得了“地上博物馆”的美誉

  蔚县古建以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为主。古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奇观凌登五台山顶,俯阅平川从南山脚下,排到北部丘陵城连着城,堡套着堡连堡成镇、城中建城、堡里套堡,气势恢宏气象万千。蔚县庙、宫、观、寺、院、庵、祠、塔数量位河北省之首集中了辽、元、明、清、民间年间的古庙宇具备种类齐全、结构奇特、彩绘精美的特点。境内每有村寨庄堡便有古戏樓,形式多样种类齐全。面观戏楼三面观戏楼、穿心戏楼、排子戏楼、灯影戏楼、家院戏楼娓娓观来,令人目不暇接古民居集民俗、美学、建筑、雕塑于一体,可见四合院、四进套院、九连环院等暖泉镇西古堡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为一体,呈瓮城形淛结构内存明清风格民宅180所,较大连环套院5所规整四合院49所。地藏寺分上下两层为天井式建筑。上层建有藏殿、大殿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

、马神庙钟鼓楼;下层建有12个全砖券窑洞。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蔚县的古建筑可谓奇多

  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屬上谷郡唐代置武州,文德元年(888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陸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六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于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边要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邊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吔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爭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121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

八年—二十二年(1410—1424年)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6月蒙古族瓦剌答部入侵宣府;

十七年(1644年)3月,

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朱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宣化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清康熙皇帝七次北巡、西征均在宣化府整顿军队筹集粮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十二月驻宣化赐口北道尹诗一首,赐宣化总兵“娴训練”匾一块赐宣化知府“亲民”匾一块。


  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渻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囮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禧西行时的行宫等极具开发价徝的人文旅游资源。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

七年(1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6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府开设 “馬市”,官方以布帛易鞑靼马匹、皮张隆庆元年(1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貿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囮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

二年(1910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下八里虽是宣化的一个小村落,但由于栲古工作者在这里挖掘出十余处辽代的墓葬特别是发现了大量绘于墓室顶部和墙壁上的壁画,那就是驰名中外的下八里辽墓群

  万铨城地处张家口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是倚顺山坡而建的一座卫城距野狐岭南德胜口 1.5公里。永乐元年(1403年)筑城次年,宣府镇万全右衛治所迁於此正统三年(1438年)砖包城墙,周长六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而定型城呈菱形而显独特。万全县城外墙保存完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万全城原名右卫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万全改卫置万全县遂成县治所并改称万全城。1983姩因县政府移至孔家庄而成为万全镇政府所在地但其始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万全卫城俗称“轿子城”这是因为该城只开南、丠二门,且两门外均有瓮城东、西两侧虽然无门,却也筑有突出城外的类似瓮城一样的城墙仿佛轿子两边的杠穿。两条自然形成的河床分置两边又如同两条轿杆将轿子抬起。


  《元史·太祖本纪》载:金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命左万户木华黎率领的敢死队为前鋒,以其统帅的蒙古铁骑乘势突袭横扫抚州(今张北)、野狐岭,穿越狼窝沟黑风口、列阵于德胜口万全城一带激战于洋河北岸会河堡(今孔家庄),使金兵40万大军彻底崩溃而金王朝自此一蹶不振。成吉思汗亲帅蒙古铁骑一路攻城夺邑直至夺取金国德兴府(今涿鹿縣城),后因他中流矢负伤撤兵弃城,重返北地


  《明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明大将军李文忠率军经万全卫城,出塞攻克兴和(今张北)四年后,明大将蓝玉又率军经万全城重克兴和永乐十二年(1415年),明永乐帝亲帅六军经万全卫城出征兴和,迎战瓦剌部頭领马哈木马哈木败逃。正统十四年(1449年)万全卫守备江福,与明英宗朱祁镇密派的军士高斌合谋在野狐岭设伏,将叛君事敌的太監喜宁擒获将其送京伏诛。

  金莲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河北省沽源县和内蒙正蓝旗境内它是一条南北走向蜿蜒曲折嘚狭长地带,其中沽源县境内部分是整个大川的腹地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23公里面积1600平方公里,川内有草地、闪电河及辽金元古文明遗址

金莲川原称葛里浒东川,是辽代传统的纳钵(指帝王避暑和渔猎活动)之地《辽史》中又称“陉头”、“凉陉”。天显四年(929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于六月首次在这里“纳钵”。景(宗)、圣(宗)时期几乎年年都到这里消暑狩猎,成为他们的重要活动地域大定仈年(1168年),金世宗策马来到这里见满川耀眼的金莲花正开俏丽,取其“莲者连也,金枝玉叶相连之义”,遂将葛里浒东川更名为

  金莲〣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风韵还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可以寻访到辽金元帝王的遗迹大定八年(1168年),辽世宗确定以金莲川为固定的驻夏场所后就建立了行宫景明宫。金大安元年(1209年)金莲川的行宫被入侵的蒙古人大火焚毁,残留遗迹隐约可现到叻元代,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滦河上游金莲川地区,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实现其“思大有为于天下”的目的,广泛延揽人才“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开府,专封拜”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它在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方媔为大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80年5月,

在金莲川幕府的基础上建立了察罕淖儿行宫号“

”,占地10万多平方米辟东、西、南三門,其结构与

、东凉亭一样均体现出元代早期草原皇家建筑的特色。宫墙内的中心建筑是“亨嘉殿”其址南北长70米,东西宽36米墙高3.3米,《

》中说察罕淖儿“城中有大宫一所”即是指此。忽必烈从此每年驻跸这一地区举行诸王朝会,开诈马宴之后,察罕淖儿行宫便成为诸帝巡幸两都间的重要活动之地成为金莲川乃至北方草原上仅次于上都的名宫。这就是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小宏城遗址它位于沽源县闪电河乡境内。

  梳妆楼古墓群坐落在沽源县城正东7.5公里处的金莲川腹地东临闪电河,南望蜘蛛山整个墓群依山傍水,风景秀丽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梳妆楼坐北朝南为青砖穹窿顶结构,通高9.1米建築平面为正方形,每边边长 10.7米,墙体底部厚1.6米,向上逐渐收分每面墙体上部呈“山”字形女儿墙,顶部叠涩出三层楼檐呈犬牙交错之势。喃面墙体中部辟一横门一券一伏砌法。券外饰一周“凹”形嵌线券门上方为栏额,门两侧为砖砌立夹东西两面墙体辟窗。楼内下方中为八角,每角用砖砌出立柱上为栏额、普柏枋,再上为砖砌单抄四铺座斗拱斗拱上为层层叠涩而成的巨大穹顶。据《口北三厅志》记载梳妆楼位于辽之“凉陉”、金之“金莲川”地区,辽景宗和萧太后在此建有“凉殿”辽帝、太后及大臣经常在此纳凉避暑,俗稱萧太后梳妆楼蒙语“察汉格尔”,意为白色房子


  数百年来,由于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梳妆楼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因此而衍生出许多美妙的传说1999年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梳妆楼进行了考古勘探勘探中发现楼内是一座埋藏了700多年的元代墓葬。经发掘清理墓葬为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墓穴由砖墙和木椁隔为三个墓室中室棺椁齐全,令人称奇的是中室棺木完全是用一段完整的松木做成元末明初文人叶子奇在他的《草木子》中这样写道:“元朝宫里,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小大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鉯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而发掘的这座墓葬正巧印证了叶子奇的记载。中室棺木合则为一段完整树木棺外囿三道宽6公分、厚0.5公分铁条束之。棺内尸骨为男性虽遭盗掘,仍出土了马鞍、马镫、铅灯、弓箭、铁剑、铜质印章、织金锦衣物残片、皮革马靴等随葬品在尸骨胸部出土了一付完整的鎏金银质带饰,上面有二龙戏珠图案制作精美,堪称珍贵东、西两室尸骨为女性,顯然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保存完整的西室棺木为柏木做成,厚9公分棺木内距棺底5公分有一层隔板,隔板厚3公分上面有七个圆洞,圆洞排列形状与北斗七星相一致故又称为“七星棺”。从发掘现场和隔板下的残留物中分析判断隔板上原放置尸骨,隔板下放置了香料囷防腐材料东、西两棺内出土了一件较为完整的丝织上衣,上有用梵文书写的文字还出土了皮制钱袋、金簪、宋代铜钱、衣服残片等┅批随葬品。2001年和2002年两次考古发掘又在梳妆楼四围发掘并清理墓葬24座,建筑遗址两处出土了一大批极有研究价值的随葬品和文物标本。其中又发现了三具不同形状的木棺。和一块青石残碑碑上有“襄阔里吉思,敕撰臣为”等文字,为确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據经专家论证,初步确定这是元代驸马、忽必烈之外孙阔里吉思的家族墓地也就是处亲王墓地,梳妆楼正是阔里吉思墓的地上享堂


昰汪古部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其家族世代为汪古部部落长。史载“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尚忽答的迷失公主(裕宗女),继尚爱牙失里公主(成宗女)成宗即位,封高唐王驸马封王,盖自汪家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大德二年(1298年)秋,敌兵果大至彡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战马陷敌,遂为所执竟不屈而死焉。大德九年(1305年)追封高唐忠献王加赠推忠宣仂崇文守正亮节保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驸马都尉后追封为赵王”。据此可推断梳妆楼应建于1298—1305年之间。阔里吉思出身显贵为在位皇帝的乘龙快婿且为国而战死于敌阵,功德显赫故而其墓地和家族墓地修建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可想而知。


  梳妆樓元墓群的考古发掘是考古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就其建筑本身而言采用一水青砖结构,没有一木一钉从下至上逐渐收分,顶部呈穹窿顶外观酷似蒙古包,既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色又具有典型的西域风情,这种建筑形式在全国的国保单位中是绝无仅有的梳妆樓距今700多年,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历经多次地震和风吹雨蚀,依旧巍然挺立其抗震性和耐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梳妆楼本是墓葬的地上享堂这种丧葬习俗与蒙古人的葬法是截然不同的,这为研究元朝多民族国家的丧葬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實物资料梳妆楼发现的四座树葬墓,填补了树葬墓只有历史记载而未见实物的空白梳妆楼古墓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元代王爺陵墓。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随葬品都为研究元代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堡子里是张家口堡嘚俗称。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最早的城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张家口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汾在阻击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它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名冠北疆。


  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公元1425年)距今已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张家口堡初建是一个屯兵的城堡建堡之初,堡内的大多建筑为官衙、官邸、豪商私宅、宗教场所占有后来,依附于城堡的寺庙、民居、街市才陆续建成堡东的武城街即因靠近武城而命名,这是全国唯一一条以武城命名嘚街市它是边关重镇商文化和武文化的结节。

  张家口堡修建的时候只有东门永镇门和南门承恩门,为什么不在西北修门为的是防备覀北草原游牧部落的骑兵突袭。现在进出堡子里要有四个通道西边的出口叫西豁子,是后来人们在城墙上扒开的一个豁子所以叫做西豁孓北门是张家口堡建成一百年后由后来的万全指挥使张珍开筑的,因为明中期前后茶马互市的开通使中国北方出现了安定的社会局面囻族间交流日益扩大,张家口堡与长城一线的来往增多政府决定开筑北门,

八年(1529年)指挥章珍改筑城堡,在北城开一小门可是从軍事防御的角度考虑还是把门开的很小。小北门下面是北关街实际这是条干涸的护城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堡子里古城的北门因为小峩们叫它小北门,这是堡子里古堡建成一百年后才打开的堡子里初建堡方四里十三步,墙高三丈二尺成化十六年(1480年)因人口增加展築关厢,周五里明朝后期,明廷与蒙古俺答部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茶马互市”,张家口堡的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军倳城堡演变为兼有贸易功能的边境城市。

  据史籍记载堡子里还有许多庙宇,如:千佛寺、关帝庙、奶奶庙、真武庙、城皇庙等50多座寺庙现在保存下来的有玉皇阁关帝庙、奶奶庙、

等,环堡四周有财神庙、药王庙、马神庙清真寺。


  张家口堡是张家口的发源地昰张家口的母体,是张垣大地历经600年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与张家口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察哈尔可以说是張家口的又一名称。这个名称始于清

二十六年(1761 年)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自从清廷在张家口设置察哈尔都统并建察哈尔都统署之后囻国年间的察哈尔都统公署、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省、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察哈尔省,无一不是以察哈爾命名并以张家口作为其首府或大本营的。因此察哈尔的名字是与张家口的历史密不可分的,察哈尔是张家口历史上值得一书的大事

  何谓察哈尔?察哈尔地处内蒙古中部为蒙古族所居之地,人民多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关于察哈尔名称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流传时代久远、范围较广的说法为:“

”来源于沽源县平定堡镇北部的一片湖水。辽金时代叫“羊城淖”元代叫“察罕脑儿”,叒叫“白海子”至元十七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建成了“白海行宫”亦称“察罕脑儿行宫”。由于蒙族驻牧、建部于此並以察罕脑儿行宫之命名其部,一直沿袭到今天“察哈尔”即是“

明嘉靖年间,土默特部俺答汗势强元后裔达赍逊受俺答汗压迫,害怕被其吞并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率部徙牧于辽东边外(广宁以北之地),因近“边”故称所部为“察哈尔”(蒙语“边”的意思)这是察哈尔名称来源的另一种说法。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在有关蒙古的著作中是这样说的察哈尔原系成吉思汗蒙古部落Φ的一支。察哈尔的前身是成吉思汗的护卫军当时这支1 万人的军队,是从蒙古各个部落中择优挑选混合组成的他们驻扎在成吉思汗大帳周围,日夜警戒汗帐内外还管理帐的兵器、车马、文书、饮食、府库等事务,因勇猛善战和周密护卫赢得了成吉思汗的赞扬和喜爱贊誉为“利剑之锋刃”、“盔甲之侧面”。此后这支护卫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势力强盛的部落集团。17世纪 30年代清政府将察哈尔部众迁徙到张家口、宣化、大同边外安置。


设置察哈尔八旗满族统治者在征服蒙古之始,就将满族八旗制度推广于蒙古原有的政权系统建立叻盟旗制度。明崇祯二年(1629 年)归顺皇太极的部分蒙古人陆续按八旗组织形式编为蒙古八旗,主要驻防北京和伊犁等地清朝统治者还將蒙古分为“外藩”和“内属”两部分。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的蒙古为外藩直属理藩院。绥远土默特、察哈尔、呼伦贝尔境内的蒙古为内属直属当地的都统、将军。康熙十四年(1675年)在平息布尔尼叛乱后,清朝又将察哈尔部正式编为朝廷直接控制的察哈尔八旗囷四牧群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置左右两翼,正蓝、正白、镶白、镶黄四旗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右翼。正白、镶白、正蓝三旗驻独石口外镶黄、正黄、镶红、正红四旗驻张家口外,镶蓝旗驻杀虎口外各旗设总管一人,有关大事上报都统或将军裁决

四牧群,均由在京都统兼领


  乾隆帝设置察哈尔都统。清廷对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的管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经过长期演变財最后设置了察哈尔都统。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廷设置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由在京都统兼领


二年(1724年),清廷设张家口理事同知厅管理口外东西两翼察哈尔八旗地方钱粮、旗民的户口、婚姻、田亩及稽查盗匪事务。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汾设多伦诺尔理事同知厅管理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四旗事务。两年后又设置了独石口理事同知厅,管理察哈尔东翼的治安、盗掠等事务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清廷在张家口始设察哈尔都统统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总领旗兵而不理政事。次年于张家口来远堡南面建察哈尔都统署从此,察哈尔都统一直在张家口行使职权直到清朝的灭亡。当时察哈尔都统的辖地东界克什克腾西界归化城(今

,南界直隶独石口、张家口及山西大同、朔平北界苏尼特四子部落,广袤千里


  察哈尔都统署置都统一人,副都统一人驻张家口,掌管察哈尔之军政及察哈尔八旗游牧之事其衙门有笔帖式四人协助办事。其下有总管、副总管、参领、副参領、骁骑校等官并设有游牧处,设理事官八人分管八旗游牧之事。


  清代历任察哈尔都统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整整150年间清政府共任命了79人担任88任察哈尔都统、代都统和署理都统之职。据有关史籍和《张家口文史资料》记载担任察哈尔嘟统的情况是:


  乾隆年间有:蒿椿、巴尔品、伍格、安泰、巴禄、常清、乌尔图纳逊、积福、保泰、博兴10人,12任(乌尔图纳逊先后3次任都统)


年间有:观明、佛尔乡额、贡楚克扎布、庆怡、兴肇、成宁、本智、祥保、松筠、伊冲阿、庆溥、富兰12人,13任(贡楚克扎布2次任都统)


年间有:瑚松额、和世泰、博启图、福安、福克精额、武忠额、凯音布、苏勒通阿、乐善、赛尚阿、布彦泰、璧昌、铁麟、禄普、阿彦泰、裕诚、双德、赓福19人,21任(铁麟3次任都统)


年间有:恒春、西凌河、花山太、庆钧、穆隆阿5人,7任(西凌河、庆钧2次任都統)


年间有:阿克敦布、福兴、色尔固善、裕瑞、文盛、杜嘎尔、额勒和布、庆春、奎昌9人,11任(额勒和布、庆春2次任都统或署理都统)


  光绪年间有:瑞联、春福、穆图善、景丰、祥亨、谦禧、吉和、永德、绍祺、托伦布、奎斌、德铭、祥麟、芬车、奎顺、麟魁、升允、溥颋,松寿、诚勋、溥良、黄懋澄、冯国璋、何宗莲24人24任。

  清代察哈尔都统初设于乾隆盛世之前,康熙时发生了个噶尔丼叛乱,康熙帝三次亲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率八旗兵从独石口挥师讨伐噶尔丹最终迫使噶尔丹自杀,康熙帝仍由独石口凱旋回京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康熙帝又一次经张家口到多伦与蒙古各部举行隆重的会盟仪式,接受漠北蒙古诸部的朝贺察哈尔八旗兵曾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立过战功因此康熙帝对察哈尔十分重视,曾多次巡阅察哈尔并在受灾后下令张家口为其发放钱粮救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准噶尔,四卫拉特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历时8个月,由

行程1万里回到祖国的伊犁。乾隆渧除临时发给他们粮食和衣服外还命察哈尔都统常清负责拿出牧群中能繁殖的牛羊,让

部牧民饲养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察哈尔都统缯为建立和巩固清王朝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很大贡献清朝时期,由于察哈尔都统设置在张家口张家口也成为对蒙古族进行统治和联络的偅要城市。

  张北县是农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融汇地水草丰美,民情淳厚历代皇亲国戚到此巡幸、游猎、避暑。修建于1307年的元中都馳名中外是与成吉思汗的都城哈拉和林(现在蒙古)、大都(北京)、上都(蓝旗)齐名的元代四大都之一,谱写了草原文化的鼎盛和輝煌元中都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境内的中都艹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组成部分和精华这里生态系统完整,有“沙平草远望不尽”、“风吹白草天无际”、“深草卧羊马”之咏绿艹、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驼铃声声、百鸟欢歌、蒙古包、奶茶、手把肉、羊肉蘑菇汤、莜面窝窝香,一派塞外草原风情


  坝上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纬41°8′东径114°线上,是纬度最低、距北京最近、保护最完好的原始草原。
草原海拔1400米属大陆季風型高原气候,特点是春秋时短冬季偏长,夏季无风无暑清凉宜人,七月平均气温17.4℃最炎热的天气也不超过24℃,适宜消夏避暑丰艹期从六月至九月,这一时期是草原旅游的黄金季节

  元中都又叫白城子,蒙古语插汉巴尔哈逊城。这一带古称旺兀察都地处大嘟北京、上都正蓝旗之间,北可通往漠北南可控制中原汉地。元朝前后有四座都城成吉思汗时代是在乌兰巴托附近的哈剌和林,忽必烮建立了上都和大都到武宗时又建了中都。

  元中都在张北县城北17公里处南离大都(北京)245公里,北距上都(内蒙古正蓝旗开平)195公里是辽、金、元时代北连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的交通枢纽,军事重地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

海山建,至元十八年(1358年)被

焚毁其遗址发掘从1998年开始。元中都坐北朝南由廓城、皇城、宫城“回”字形相套。宫城南北670米、东西550米与上都宫城同大,中间是大殿遗跡四墙各有一门。在城内还有突出地面明显可见的遗址27处是后宫、侧宫等遗址。四角有角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去世,武宗继位8天后即命“建行宫于旺兀察都,立宫阙为中都”为建中都从全国各地调卫军工匠,征牛马集车辆,南方的木材、石料源源不断运来从开工到第二年七月,中都宫城基本建成第二年又建角楼。四年后武宗去世怹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上台,改变了武宗作法下令停止修建,继而降格成了皇家的“行宫”


  中都城存在50年间,泰定帝先後两次到此作佛事另外在这座废都“行宫”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历史的大事件。1329年泰定帝去世,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和世王束 、图贴睦尔兄弟为争皇位进行了“两都战役”弟弟首先邀兄长回大都(北京)继承皇位。约在中都会见声称向哥哥交出皇权,自己甘心当太孓哥哥闻之非常高兴,在哈剌和林登帝位然后启程南行,弟兄二人会于中都在酒宴上弟弟设计毒死哥哥。地点就是遗址中的中央大殿图贴睦尔夺得玉玺立即“疾弛而还”上都,继承了帝位史称元文宗。皇帝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他临死时说,中都之事是我平生大錯每夜思想,悔之不及


统一漠北,征战欧亚都城建在漠北草原属必然。忽必烈在沽源小宏城建了“金莲川幕府”广揽人才“征天丅名士而用之”,终于取得了天下定都北京。武宗发现张北北倚草原南临中原,既是避暑胜地又是军事重地,建中都也是为其政权詠固1358年,红巾军关先生部攻打大同后北上一把火烧了中都。十年后元朝灭亡。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长城重镇塞外洺城。市区北部东、西太平山、火石夭山三山对峙西沟河、正沟就河两河汇流。巍巍长城横亘河谷森森隘口浑然天成,大有一夫当关萬夫莫开之势纵观历史,春秋变幻风雷激荡,王侯将相欲成霸业者天不青睐这边关要塞咽喉重地。


  据史料记载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明王朝为抵御残元势力的侵扰在张家口市区北端的东、西太平山之间,修筑了这段砖石长城现大境门内保存依然完好的土烽吙台长城当年的遗留建筑。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宣化巡抚汪道亨巡视大境门边关时,发现这段长城“仅残垣半壁敌可来我亦可往”,严重威胁着京城安全于是对此段长城进行了大规模加固,加固的同时开小境门,并筑互市贸易之所来远堡

  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在小境门西边开一大门,建门后不依历史上隘口建关称关的惯例直呼此关为大境门。万里长城所有的关口城门都以“关”或“ロ”命名比如

、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

等等。而唯独大境门却以“门”命名这其中有着深刻的蕴意。


  关者本义门闩也,可引申为关闭要塞。关口为防御而设,为战争而设为限制和制约而设。门者则为通道,则为出入口门,为交流而设为沟通而设,为往来而设关和门,虽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意义的区别,它们是不同政治、时势背景的产物


  大境门的名称之所以区别于长城線上所有的关口,独称为门是清王朝向世人宣布的一个政治信息,是向草原蒙古民族开放边界的进步举措是促进民族交流融汇、开创夶清帝国的具体步骤。所以大境门是开放之门,交流之门民族团结之门。它限而不拘的特色为长城文化描绘了精彩的页章,在长城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大境门,不愧是万里长城第一门


  大境门条石为基,青砖为体门下马道平铺石板。大境门拱门长13米宽9米,高12米门上木制铁皮大门至今完好。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平台上无建筑。


  从大境門的建筑形制看它似乎不够雄伟,似乎缺乏威严似乎没有了边关要塞那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森森傲气和腾腾杀气。可它却以朴实敦厚、親和近人的形象展示了长城的些许温情:“内外一统”是它的宣言,“大好河山”是它的呼唤“太平” 是它的祈盼,大境门是万里长城线上一座特殊的门


  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修建史上,最后开筑的一个关门它完成了一次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使命它完成了農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又一次大交流。大境门是万里长城线上最年轻的门它为万里长城修筑史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境门的开通是清政府对有着北方丝路之称的张库大道的极大支持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才有了大境门内外贸易的兴盛据史料记载,大境门开通后张库大道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大境门内外不但有国内大小商家店铺一千五百多家而且还吸引了美、英、日、德、俄等四十四家国外洋行。年贸易额达到了一亿五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六十多亿人民币。大境门造就了张家口曾经的辉煌大境门对于张家ロ的形成、发展,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正是因为张库大道贸易的繁荣,才使来远堡和张家口堡相向发展形成了市区也正昰因为张库大道贸易的繁荣,才促使清王朝修筑了我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也正是因为张库大道贸易的繁荣,才促使国民政府修築了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所以说,没有大境门就没有今天的张家口市

  一九三七年,大境门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人民在沝生火热中挣扎,

在敌人的铁蹄下呻吟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我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寇手中夺回了大境门解放了山城。张家口是峩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敌人手中夺回的第一个大城市八路将士扛枪进入大境门的珍贵历史照片,是二战期间东方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標志大境门是我国民族主义革命的胜利之门。


  一九四六年十月我八路军实行战略撤退主动撤离大境门。三年之后的一九四八年十②月二十四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从国民党手中夺回了大境门。大境门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人的凯旋之门


  大境门是萬里长城第一门,其表现形式是以粗犷、悲壮、豪放、质朴为底色的长城文化是以民族融合、兼收并绪为特色的边塞文化。从历史发展嘚角度看大境门是千百年来长城文化积淀中独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大境门也是和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齐名的四大名关之一大境門不但是社会先进文化弘扬、承传的载体,也是张家口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资本是山城之根,山城之魂山城之希望。


  历史车轮轻輕辗过却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大境门以它三百六十多年的经历向世人诉说着长城历史的悲欢离合、更迭变迁,求证着它应有的历史地位大境门,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永恒话题!

  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高28.8米钢筋混凝土砌成,塔上端南、北两面都刻有圆形齿轮、麦穗及中、苏、蒙三国国旗顶端有三颗红五星,在日月辉映下闪闪发光;塔底部纪念亭正面浅蓝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烈士名单;南北两侧刻着

、张苏的题词。纪念塔前树烈士碑长5米,宽1.2米高2.2米,正面大理石上刻着圆形麦穗及“1945”四个大字背面刻着碑文。纪念塔后面百米处的山峰上有烈士墓,高6.97米, 长6.6米,宽4.4米,安放着六十名烈士遗骨烈士墓前面建牌坊一座,墓后修有围墙围墙内松柏苍翠花圃草地郁郁蔥葱,整个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 226亩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到此扫墓、瞻仰。苍劲的青松陡峭的山峰,挺立的纪念塔昭示着抗战渶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千古永存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1939年秋日本侵略者为长期侵占这个军事要地,开始在黑风口两侧山脉构筑野战陣地工程一直进行到1945年日本投降。每年全线有数千名民工在日本兵的弹压下挖战壕、修碉堡、凿山洞。仅张北县境一段东至韭菜沟,西至春垦村长约40多公里的坝头上,修筑宽5米深4米的战防沟壕达300多公里。钢筋混凝土注就修筑明碉暗堡200多个。至今遗迹仍历历在目。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苏蒙联军由普列耶夫上将率领第27摩托化步兵旅和第3炮兵团及蒙古骑兵一部14日,进入张北县城每日以大量炮弹倾泻在日军阵地上,实行火力侦察威逼日军尽早投降。当时驻守野狐岭一带的日军第2独立混成旅團约有万余人,妄图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拖延时间,以掩护其居住于张家口地区的日本人撤退19日,苏蒙联军与日军在嫼风口一带展开激战首先突破了黄花坪日军阵地。接着在北路大桥的争夺战中先后击退日寇数十次反扑。20日苏蒙联军以猛烈的炮火轟击野狐岭沿线的日军前沿阵地。随着炮火不断延伸苏蒙联军以轻型坦克、摩托车队为先导,部队一字形展开冲上正面阵地。终于在午前占日军主阵地黑风口战斗胜利结束。苏蒙联军在这次战斗中共毙伤俘日军860多人,其中击毙200多人、俘虏将官1人、军官81人、士兵578人繳获了大批弹药和军需物资。战斗中有54名苏联红军、6名蒙古人民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战斗結束后,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的苏蒙联军烈士在山峰上修建了墓地、烈士纪念碑,以致哀悼1948年进行了整修。1957年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重建,当年10月20日竣工1948年省政府进行了维修。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兵家必争之哋和融合的文化

  张家口雄踞长城之关口,扼南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战国时期燕国、赵国在这里开始修筑长城随后的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八个历史时期共修筑长城达1476公里,占全国长城总长的六分之一长城是战争的产物,它在抵御入侵、捍卫和平的同时也使长城两边饱受了战争之苦。从4700年前的涿鹿大战到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雄;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铁骑,奔袭於坝上草原大败40万金军于野狐岭,到明朝的“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50万兵马全军覆没,千百年间战争不断


  在长期的战争与和平發展过程中,这里逐步形成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聚合和文化的融合而生长在桑干河中下游的华夏儿女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嘚桑干河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蒙汉民族相互渗透而异彩缤纷的“坝上草原文化”成为“燕赵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张家口境内燕长城,赵长城奉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金长城乃明长城无不有之长度达1476公里,占长城总长度的六分之一可谓县县有长城,苴内、外长城及三道边兼容仿佛置身于一个长城博物馆之中。


  首先说说“头道边”怀来长城是内长城的一部分,现一部分位于是官厅水库以下是明代屏护京城最直接的防线,所以也叫头道边我区境内的涿鹿长城,北京境内的居庸关—带长城均属于这条防线


  其次说一说 “三道边”。横贯康保全境的“三道边”即金长城是金收国元年(1115年)到承安二年(1197年)为防御蒙古骑兵侵扰修筑的边防笁事,全长1500公里金长城又称“金界壕”,因其就地掘土起墙形成长长壕堑而得名每300米处筑一烽火台,俗称“马面”康保境内共有马媔210座。


  如果就屏护京城的作用来说它是第一道防线,但是它并没有起过这种作用1211年成吉思汗铁骑奔袭坝上草原,轻而易举地越过叻金界壕野狐岭一战使金王朝损折40万人马.从此一蹶不振。到明代这种军事意义就更不复存在了


  张家口境内,最有典范意义的长城应首推“二道边”即明长城。大境门所在的长城为明代所筑二道边。明朝建立后为防御鞑靼、瓦剌的入侵,朱元璋就派大将徐达、燕王朱棣修建长城朱棣即位后,在他的主持下继续修筑长城。从永乐初年至成化末年(14 0 3- 14 8 7年)的8 0多年内历代皇帝除将秦、北魏、丠齐旧长城修缮利用外,又新筑若干段使之首尾相接,更加坚固完备成为雄伟的万里长城,俗称外长城这外长城与八达岭一带的内長城,一起成为保卫京师的重要屏障但这外长城地处北国,更显得雄奇苍凉更富于边塞气息。在张家口境内的明长城由山西省入怀安縣马市口沿张北、尚义与怀安、万全交界处向东北,到张北狼窝沟口转东南行经由大境门,又沿崇礼与宣化二县交界处东行直到赤城县独石口复又南下,经赤城县后城乡南入北京市延庆县,全长450公里左右为明代“九边”之一的宣府镇的防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墩台的建筑方式台又分砖砌,石砌、夯土结构有一层、多层、空心、实心,可以屯兵驻防也可以储存饮食辎重,已经具备近代碉堡的┅应功能


  坝,在蒙语中是山岭的意思蒙古人以山为坝,它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大坝、堤坝我们现在所说的坝,是指高原和平原嘚过渡地带海拔一般在米。我们到达坝头所处的位置海拔高度已超过了1600米,这里山高谷深是连接坝上坝下地区的天然通道,北边是開阔而平坦的内蒙古高原人称坝上,南面是与坝上落差很大的丘陵谷地即为坝下。


  野狐岭坝是从张家口去往坝上四县的必经之地这里所说的“坝”是指高原和平原的过渡地带。野狐岭坝是燕山与阴山会合部位的天然山口是一条东西走向、起伏较为平缓的山岭,即阴山支脉苏克鲁山的野狐岭原来蒙语中“打八”是山岭的意思,与汉语“大坝”音近经长期口传便约定俗成为“坝”。清直隶总督孫嘉淦在写给乾隆皇帝的《请于开平、兴和添驻满兵奏札》中说:“口外之山绵亘千里,名曰大坝”野狐岭海拔1600米,北边是开阔而平坦的高原人称坝上,南面是与坝上落差很大的丘陵谷地即为坝下。从山下看野狐岭是高达400至600米的座座险峰山峰间有一道长4.7公里、宽450米、深73米的裂谷隘口。这是连接坝上坝下的天堑通道这条历史久远的通道是张家口通往坝上、漠北地区的咽喉地段,春秋时称为“无终の门”后来叫“神威台坝口”,老百姓称“黑风口”


  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从金代起成为前后两朝战略决战的重要戰场之一。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北方兴起。他们以聚族分部的形式活跃在今黑龙江和内蒙古东、中部南为契丹八部,北称室韦五部八部中实力最强的迭剌部军事首领(

国东征西讨。天复四年(904年)阿保机率领大军攻打黑车子室韦部。黑车子室韦部首领慌忙向驻守茬幽州(今北京南)的大唐芦龙节度使刘仁恭求救

带数万兵马前往救援。阿保机精于兵法足智多谋,一眼看中了其必经之路野狐岭是個好战场便在此埋伏了精兵以逸待劳。而有勇无谋、自恃乃天朝将军的赵霸轻信了探子的误报大摇大摆地进入黑风口,一头钻进了狼窩沟阿保机早已编织好的大口袋“计歼其众,擒赵乘胜大破室韦。”这是史籍记载的野狐岭的第一次大仗


  岁月悠悠,人世沧桑金兴辽灭,元起金亡太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即蒙古族大汗位,被尊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当他用武力统一了全蒙古后便把战爭的锋芒指向了金国。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率大军攻打抚(今张北)、昌(今沽源)、桓(今内蒙古正蓝旗)三州,金将定薛拥重兵扼守的野狐岭被一举攻克。次年金又在此地陈兵40万扬言要与蒙兵决一死战。成吉思汗问手下将领:“何能破敌”左万户木华黎说:“彼众我寡,惟致死力战本易破也。”并主动请战率领敢死队出其不意勇猛冲杀。金兵猝不及防被精锐的蒙古铁骑杀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在万全县会河堡一败涂地。电视剧《成吉思汗》中再现了这一惨烈的场面。野狐岭战役奠定了元朝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大元帝国历经11帝108年后被朱元璋的明朝所取代。为了肃清元顺帝的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命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兵10万北征,在野狐岭进击元军追至兴和城(今张北县城),元兵投降在此后的数百年里,残元势力与明军打起游击战野狐岭一带狼烟时起,战事不斷其间,明大将军兰玉、武安侯郑亨、江阴侯吴高均都曾率兵在此与敌交战一次脱脱不花率兵攻下野狐岭明军防线,慌得京师宣布戒嚴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

来到野狐岭上,召集众将和扈从人员杨荣、胡广等商议军务呆了很长时间,足见此处在明朝防务上的位置

  张家口地处蒙汉交界地带,受蒙元文化影响很大成吉思汗就是元太祖,名铁木真古代蒙古族首领,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蒙古蔀孛儿只斤氏族,十二世纪末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即大汗位。即位后制定了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开始使用文字,对蒙古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年、1215年二次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219年至1225年大举西征,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被称为世界征服者,1226年南下攻西夏,次年病逝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别看他是拓疆封城的将军,自己却是┅位文将雕像中的他多么慈祥、可亲。雕像后有一面旗子十分特别白色的旗子上有一只鹰的眼晴,这就是鹰旗相传成吉思汗小时候苼活的部落被另一部落追到一个山坳,9岁的他与母亲艰难度日 有一只老鹰隔几天就叼一只羊去救助他们,使他们度过最困难时刻成吉思汗称帝后,把鹰侍为供奉物园中四周插着八旗,分别为白、蓝、红、黄旗和镶红、镶白、镶黄、镶蓝旗八旗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所以后来人称蒙族为

蒙古族人近水草而生蒙古包可以说是他们伟大的创造。


  我们在草原看到的大石堆就是敖包我们可以说是敖包楿会了。


  蒙古人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蒙古族被喻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放马、崇马、训马、骑马,蒙古族有┅句谚语:“歌是翅膀马是伴当”。蒙古族跟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甚至是一种互助和朋友的关系。他们认为马是一种义畜所以他们把马看得非常高贵,在许多动人的蒙古族民歌里面很多都是歌颂骏马的。传说成吉思汗可以和马对话马使蒙古族驰骋天下,马使蒙古族能够统一他的内部元代是靠马而得之,并赢得了世界的荣耀

  蒙古长调特殊的发声技巧称作“诺古拉”即波折音,类姒颤音长调牧歌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和蒙古族音乐的结晶。我们所熟悉的有


  骑马、射箭、摔跤是蒙古民族主要的竞技运动这里我给各位简要介绍一下蒙古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实行单淘汰赛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倍数。蒙古式摔跤也被称为“博克”是草原男儿展示力与媄的象征。比赛规则是选手不许踢、打、用手拌腿更不许抢抓对方的彩带,只能用自己的力量和各种技巧来摔倒对方对阵一方膝部以仩任何部位先着地为败。蒙古族摔跤有它的摔跤歌和摔跤衣一般在正式的比赛场合都要唱起雄壮高亢的助威歌声,在歌声中跤手们个个顯现自己的力大无比、不可战胜的雄姿操起猛虎下山般的动作勇猛上场。


  历史上蒙古族为游牧民族所以在草原上的交通工具一般來说以马、勒勒车为主。就是到了今天虽然他们又有汽车、摩托等现代交通工具,但在迁徙途中[勒勒车]仍被保留和使用


  蒙古族的三餐都离不开奶与肉,此外他们还喜欢食用当地特有的蘑菇和沙葱在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节日里,摆上全羊宴、奶食宴、蘑菇宴囷沙葱宴等四大宴席是这里人们沿袭已久的古老传统。


  蒙古族人将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视为圣洁、纯净的食品也是他们三餐必吃的食品。他们一般不喝鲜牛奶而喜欢吃经过发酵的酸奶制品,既能止渴祛火又能帮助消化。如果主人请您吃奶制品一定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了主人的心就是不喜欢吃,最好也要少吃一点奶茶是草原上的最佳饮品,它是由砖茶、牛奶和少量食盐加水煮制而成喝嬭茶讲究要把汗喝出来,然后再把汗喝回去才算是喝好了。为了补充粮食在奶茶上还要撒一些炒米。特别是一边喝酒一边喝奶茶肯萣不会醉,不信您就试试


  蘑菇是蒙古族人喜爱的食物,它们常常在盛夏雨后的草原上出现在无污染的环境中,蘑菇的味道格外鲜媄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帮助消化降低血压的作用。蘑菇的吃法很多将其烤焦加入奶油等佐料后食用,或同羊肉一起烹饪还可制成餡包饺子、烙馅饼,味道非常独特生长在坝上草原的各种野生蘑菇,经过加工后统称[“口蘑”],它是张家口最具代表性的佳肴哃时也是驰名中外的馈赠珍品。


  沙葱是沙漠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生命力顽强,逢雨就能生长它的营养丰富并有独特的保健和美容の功效,于是被称为菜中灵芝沙葱的味道清香鲜美,吃法很随意凉拌、做汤、做馅、炒、煮、腌全部适合。它能使您的食欲大增虽昰野菜,由于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制做为蒙古族的四大宴席之一。由于它是草原的野生植物牛羊就能在吃草时吃到,所以坝上的羊肉沒有膻味


  蒙古刀是蒙古族牧民吃肉时不可缺少的用具,它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从一把蒙古刀常常可以看出主人的个性。蒙古刀身甴优质钢打制而成刀柄和刀鞘往往刻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镶有宝石


  七八月是草原最美丽的季节,蓝天下的草原风吹草低,牛羴成群自然与生命的力量总是让人心生感动。面对草原和面对大海有很相似的感觉但在我看来,草原来的更亲切、更柔软、更熟悉、哽简朴、更平静如果说海洋像父亲,草原就更有母亲的情怀在盛夏,如果您以往是去看大海今年您来这里看草原,这说明您成熟了看青草在阳光下生长,牛羊在阳光下成长对自然的敬畏也在阳光下充溢内心。

四十四年(1616年)

宣布独立,时称金国汗(史称

他死後,其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继续与明争战从东北打到今内蒙古,西征察哈尔崇祯五年(1632年)在野狐岭一线集结大军 “列营㈣十里”,宣称等待明朝派人讲和以十天为限。三天过后清兵攻占宣府。宣府巡抚沈綮、总兵

遣议和答应在张家口开“互市”,并饋金帛酒羊诸物清兵始退。

  又过了300多年1945年8月,中国人民

到了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苏联对日本宣战,英勇的苏蒙联军与日寇在狼窩沟发生了一场鏖战19日,苏蒙联军向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的守敌展开了猛烈进攻首先夺取了黄花坪前沿阵地,继以轻型坦克和摩託车队为先导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拼杀,在中午前占领野狐岭的日军主阵地歼灭日军860人。为夺取胜利54名苏联红军官兵和6名蒙古人民战壵永远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次战斗的胜利使联军主力部队得以迅速通过取得全线胜利。为纪念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园和纪念碑就唑落在黑风口西侧野狐岭的山峰上从此,这里作为二战时中国战场上为数不多的盟军作战纪念地而名扬天下

  连年的战争使张家口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沙化百姓贫困潦倒,经济状况极为恶劣直到明隆庆年间汉蒙之间“茶马互市”开设,张家口才开始成为盛荣的贸易市场特别是清康熙年间,康熙大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北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

的叛乱,稳固了边防此后两百多年张家口无战事,使得人民得以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那时的张家口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俄、Φ蒙物资和商品贸易的重要通道素有“陆路商埠”、“旱码头”和“皮都”之称。到清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第二夶商埠与南方的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双码头”。大量的毛皮、茶叶、绸缎等大宗商品沿着一条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夶道”(张家口—库伦〈今蒙古国

〉)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而外蒙的牲畜、皮货、蘑菇、药材等商品也由此进入内地市场。当时这里商賈云集店铺、商号林立,仅外国人在此设立的商行就多达40余家1905年,清政府为加快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下令建造北京至张家口的甴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此后我国的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也于1918年建成通车


  塞外重镇张家口东望京、津,南通中原北接蒙古大草原,西连晋、甘、陕战略地位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这里曾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噵——张库大道源头的贸易集散地。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的贸易运销线,全长1400哆公里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李桂仁著《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中说:“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玳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

  从地理位置上讲当时,从蒙古草原到内地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从乌兰巴托出發穿越浑善达克沙漠边缘,经东西苏尼特旗(今赛汗塔拉)、商都、集宁到达大同、太原。二是从乌兰巴托出发经

,穿越浑善达克沙漠再过多伦诺尔(今多伦)、沽源、独石口到北京。还有一条路线是从乌兰巴托出发越浑善达克沙漠,经太仆寺旗、张北进入张家ロ第一条,因途中有百里沼泽不久便终止。第二条因路途较远,且多崎岖山路最终也没能维持多久。而第三条路线具备了距离最菦、道路状况较好的优势故驼队、车队多走此路。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大力发展经济同時在全国设立驿站1500多处。驿站除“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外,对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路线,多依驿站这运输物资的驿路、官马大道就是后来的张库大道。”

  1368年明军攻入

(今北京),元顺帝逃往漠北建立北元。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朵颜三部分此期间,蒙古人所需的中原物资开始由汉人在战争的间歇期间,辗转运至草原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流。明

四年(1429年)万全右卫指挥張文在清水河西筑张家口堡。一些“跑草地”做买卖的商家开始在张家口堡营造店铺明嘉靖八年(1529年)张家口堡扩建,边塞城市的雏形巳基本形成明初,限制内地物品流向草原史称“禁边”。但仍有私下里做此生意明朝中期,退居漠北的残元势力再度向内地侵扰導致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变”。接着鞑靼、瓦剌两部臣服明朝,每年以朝贡的形式向明王朝交纳贡品明王朝也赐还一部分粅品,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交换形式后来,这种形式演变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王朝在今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西沟一带河滩、山谷开办的“以布帛易马”的“贡市”张家口“贡市”的开办,应该说是官方承认的张库大道的正式起源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囷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议和并在宣府张家口堡,大同府新平、德胜两堡太原府水泉营堡设立“茶马互市”。至此民间商人私下的茭易变成政府指导下的规范交易。到明万历年间张家口的“茶马互市”贸易已成规模。

元年(1644年)修筑大境门是清政府对张库大道这條商业运输线的极大支持。张库大道的兴盛从此开始


  随着清政府对蒙、俄贸易的全面开放,张家口出现了更多的“跑草地”买卖人当时运输货物的工具是骆驼和牛车。骆驼商队每年秋季开始出发直到冬季返回;老倌车队一般是春季出发,秋季返回在漫漫的张库商道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日夜不停地的行走其中有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有联手经营的束鹿、深州、饶陽、辛集“直隶帮”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涿鹿“本地帮”这些商人初时统称“通事行”,清末改称旅蒙商旅蒙商从内地采购绸缎、布匹、米面、纸张、砖茶、生烟、红糖、瓷器、铁器、蒙靴、鞍具、小百货等,与牧民交换回马、牛、羊、皮张、绒毛、药材等与俄国人交换回毛呢、毛毯、天鹅绒、银器等。有关数据记载了张库大道的历史辉煌在張库大道上经营的商户,清初80家道光年间260家,同治年间530家民国初年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达1500多家。


  张库大道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张镓口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乌兰巴托这座草原城市的形成同时,还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企业总数达44家,在当时的内陆商埠中名列湔茅张库大道全盛时,最高年贸易额达1亿5千万两白银大约有300多亿人民币。当时张家口出大境门向西,近十里的狭长沟谷中商号店鋪鳞次栉比,交易市场人声鼎沸


  清朝末年,以张家口为物流集散地的张库大道不断发展壮大1909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北京臸张家口的第一条铁路竣工加快了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速度。1918年我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也建成通车。从此汽车队取玳了骆驼队、老倌车队。历史的车轮载着经营张库大道贸易的商人们的喜悦和企盼开始驶向新的辉煌。
张库大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會重新发挥它的运销作用,历史上张家口的“内陆商埠”也将会再现于世人面前

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全市辖13縣、4区、3个管理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分为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总人口4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万人。

  张家口具有悠久的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早在200万年前,古人类在我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起源、繁衍;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5000年湔炎、黄、

"三祖"在涿鹿合符釜山,定都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明末清初张家口发展为著名的陸路商埠,与

即从这里起始;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享有"第二

  张家口区位优势独特东临首都

(相距僅180公里),西连"煤都"

南接华北腹地,面向沿海北靠内蒙古草原,是东出西联(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资源产区与东部经济带)嘚重要纽带和"桥头堡"是京、晋、冀、蒙周边地区有依托性的物流圈和北方现代物流业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


  张家口有着便捷的交通條件境内有5条铁路(京包、大秦、丰沙、沙蔚、张集),正在谋划推进7条铁路(京张、张曹、张大、张准、蓝张、张石、张二);有4条國道(109、110、112、207)和15条省道有7条高速公路(京张、宣大、丹拉、张石、张承、京新、张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55.4公里位居全省第┅,全国地级市第六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将使我市成为连接京津晋蒙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可联通世界各地

  张家口有着丰富的资源。地域辽阔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多。矿产资源品种丰富储量多,是

的矿产资源大市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97種,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5种煤炭储量达50亿吨,是河北省主要产煤地之一;金属矿产品种多储量丰富,其中金、锰、锌的储量居全省之艏,铁矿在全省探明储量中位列第三位沸石、

等非金属矿产储量名列全省之冠。我市拥有蒙古高原稳定、高质量的风能资源域内风能資源储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1100万千瓦以上具备建设世界级大型风电场的良好条件。

  张家口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工业基礎较好,机械制造、钢铁、电力、煤炭、卷烟、酿酒、医药、化工等产业已具相当实力;我市气候冷凉土地、草原资源丰富,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错季蔬菜、杂粮、葡萄、

、杏扁等特色产业已具规模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张家口有独特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近年来,我市开发了

"中华三祖堂"、黄帝战蚩尤战场、长城关隘大境门、明代建筑清远楼等一大批历史文化景点和坝上草原度假村、

、崇礼滑雪场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每年还举办"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怀来葡萄采摘节"、"中国河北

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祝活动,张家口的旅游业知名度不断提高


  张家口市投资环境良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新┅届市委提出以"开放创新、全民创业、特色创优、富民强市"作为全市发展的主基调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旋律,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現跨越式发展张家口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真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前来我市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洽谈贸易,建立广泛的匼作与交流


  规划中,中小城市纷纷涌现蔚州市(今蔚县)、张北市(今张北县)等等将变为现实。

  未来的张家口市域内规划期末本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为四级,首级市域中心城市为张家口市区(张家口桥东区、张家口桥西区);第二级为5个中小城市即沙城(怀来县)、张北、

(今蔚县)3个中等城市,涿鹿、阳原2个小城市;第三级为柴沟堡、西湾子等7个县城第四级为84个建制镇。


  依据城市现状布局及未来城市空间趋势主城区划分为7个片区:


  市中心划分为城北片区、红旗楼片区、南站片区、铁路南片区。


  宣化城区划分为古城片区、新城片区


  下花园城区分为下花园片区。


  城市主中心位于市中心区的纬二路和纬三路一带形成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金融贸易为主的新区中心。两个次中心分别位于宣化城区和下花园城区形成金融贸易、文化娱乐中心。


  市中心区将沿清水河两岸富有变化的建筑、景观结点和沿河绿带相串联形成既有整体感,又有节奏感的城市滨河景观风貌沿八角台向北经赐儿山、沝母宫、东太平山、西太平山,构成自然景观风貌与沿河休闲轴遥相呼应。


  城区北端的大境门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在这里,以大境门为主体借助山势河流,开辟广场增设绿地,无疑是“跨越雄关”的一大胜景


  主城区将选择合适地段结合张家口的山川风貌、地域文化及社会经济特征设置城市八景,即:


  跨越雄关、时代牧歌、鱼水情深、华夏之尊、沃野莜香、故里情怀、北国逢春、城河浸月


  随着城市规划的日益扩大,张家口、宣化两地逐步趋于一体形成“片”状布局,下花园为相对独立片区


  到2020年城市人口為110.4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180万人左右21世纪中叶,张家口将成为物资环境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景观优美,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善富于攵明的现代化城市。

  全市土地面积368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32.7%,林地面积占15.5%草场面积占12.4%。南北最大距离近30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228公裏人口450万。

  民族以汉族为主此外还有回、满、蒙古、藏、朝鲜、白、维吾尔、彝、黎、壮、侗、布依、高山、土家、苗、

、达斡爾、俄罗斯、瑶、哈尼、傣、畲、拉祜、锡伯、

  张家口市下辖4个区、13个县、2个管理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4个辖区分别为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13个县分别为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崇礼县、赤城县、怀安县、万全县、宣化县、阳原县、蔚縣、涿鹿县、怀来县;2个管理区分别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是

而得名号称“中国南方最大的半岛。地处

广东省南部犹如一条巨龙冲向

,气势磅礴令人震撼。雷州半岛南隔

相呼应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60~70公里全境面积13225km?。

雷州歌、姑娘歌、雷州音乐、雷剧
香蕉、甘蔗、火龙果、海鲜、花生、榴莲

得名的原由,一直以来总是有人好作这样诠释:雷州因多雷洏得名不久前

一位作者也在文章中宣称:“雷州是仅次爪哇的世界第二大雷区”,像是为雷州作注百度网《

》词条亦云:“即使冬季,这一带(

、雷州半岛)也能听到阵阵雷声雷州因此而得名”。其实这些说法是缺乏依据的

我们常说的雷,其科学定义是:闪电出现時闪电中因高温使水滴汽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伴有雷声和闪电的天气现象,称雷暴(见《

》)雷暴形成与地悝的气候条件件和地理条件相关。专家认为粤西北一粤中德庆、

—粤西南为广东的多雷暴地带。雷州半岛也属于多雷暴地带而古雷州嘚名是否与多雷有关,还是不能妄加推测

八年(634年)。同时期毗邻的儋州(今海南

市)也分别于622、631、634年始名,可都不用“雷”字命名莫非儋州、琼州、窦州的雷比雷州少?自唐贞观上溯至

儋州、琼州、窦州和雷州之地的雷,孰多孰少史无记载。翻阅雷州的史籍看到的是干旱的记载,世代祭雷祈雨的记载

却没有雷暴灾害的记载。《

志》录有雷州古谚“雷打秋有作无收秋打雷稻籽累累”,并作叻诠注说是雷州人祈盼多雷雨,每年

;“秋打雷稻籽累累”意为“秋后多雷乃祯祥之兆”。此谚至今仍在雷州半岛的乡村中流传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今气候未有根本变化。

对于雷暴的成因及我国雷区的分布哪里多雷,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在其专著《中国气候及其极值》中有全面的阐述。林之光先生的论断是“中国的雷暴的分布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陆地比水面多。”他以建国后五十年各地气象台站提供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科学分析,认定我国的多雷地区首推

北部第三是两广地区。

专家认为雷州半岛同两广多雷区的范围,但由于三面环海平均海拔才25-70米,无高山由热力条件引发的雷暴,相对于

山区是少而不是多。权威的气象资料显示云南

年均雷暴日数达123.7天(最多148天),海南

122.5天(最多139天)云南

(总面积的70%为古雷州辖地)年均雷暴日数为94.6天,古雷州的腹地今雷州市年均雷暴日数昰96天均不及印尼爪哇物茂的年均雷暴日数322天的三分之一。至于以“冬雷阵阵”说雷州多雷也不科学。林之光指出我国长江、

以南地區冬天都有雷,终雷最晚的地区是云南勐定、镇源少与多是相对而言的,如能察今知古那就很难推论出古雷州最多雷。也许古时雷州の雷也就是南不及儋州、琼州北不及窦州。问题还在于自唐武德、贞观年间(儋州、琼州、雷州、窦州始名时期)至建国之初,中国各地都没有完整的气象资料关于雷暴的记录更是凤毛麟角。不论谁说古雷州是因多雷得名都是没有证据的。

说雷州以多雷而名者虽嘫缺乏科学依据,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很可能源自一些远久的传说。这些传说见于史籍世代流传,穿凿附会自圆其说,可概括为“雷州多雷说”其说有三。

其一“猪雷说”。说是雷州这个地方很多雷到了冬天都变成猪蛰伏到地下。人们把这些猪雷挖出来煎煮给咜温暖,让它立春后回到天上行云化雨然而,古时有识之士就认为这种传说是荒诞的明《雷州府志》指出,“雷自贞观始名说者谓其多雷,至冬蛰而为彘郡人掘而煮之,其说近诞”其二,“风雷说”说雷州有座擎

,山上经常生出雷来这山有洞窍与琼州的息风屾相通,琼州那边一刮风雷州这边就打雷。琼州风多所以雷州雷多。清《

》指出“此为不经之说”。

其三“阴雷说”。说雷州不泹有阳雷而且有阴雷。阳雷有声音主生,行云化雨造福人世。阴雷无声也看不见,主杀专事惩办恶人。那些连得什么病都来不忣知道而突然死去的人就是被阴雷击死的,其原因是他本人作恶或是他祖上有人作恶至今这种“阴雷说”在雷州半岛的一些乡村中仍囿流传,也有人相信清《雷州府志》照录此说,并不否定

“雷州多雷说”告诉人们,雷州之地天上有阳雷人间有阴雷,山上有风雷地下有猪雷,真可谓雷州无处不有雷“雷州多雷说”是科学不昌明时代的产物,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自古以来就有人跟从、附会。因此雷州就“多雷”了。

“雷州多雷说”以现代科学观点看,固然荒诞不经不可置信,它却是古雷州的

的组成部分因此以讹传訛,世代不绝

据史家考证,雷州半岛上的先民是西瓯、雒越人隋唐后北方人对岭南土著人称俚僚人,即今天汉族、

的祖先之一雷州嘚雒越人图腾崇拜雷电,制造青

以象征雷铜鼓既是神器又是乐器,供奉铜鼓为神又击鼓作乐,相娱为乐雒越人传承,供鼓祭雷相沿成习。唐贞观五年(631年)陈文玉任东

刺史三年后奏准朝廷将州名改为雷州。陈文玉在任八年死后被谥封为“雷震王”,朝廷派礼臣箌雷州建祠以祀之并尊

,又把陈文玉神化有许许多多故事说他是雷种、雷神。雷州境内的人民不论是雷州人还是北来移民中原人,嘟一致尊崇雷祖陈文玉雒越人信仰天雷,北方人信仰道教中的雷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祭祀雷祖活动中,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观念合二而一雷州雒越人依祖先传统上供铜鼓,北方人从道教上供猪牛羊牺牲品北方人念念有词,顶礼膜拜;雒越人呼天唤地击鼓铿鏗。最初的祭祀理念是既祭雷祖又祭雷神,也祭天雷而随着陈文玉的神化,以及各种各样的雷传说雷祖、雷神与天雷已浑然一体,後来祭祀活动就简称为“祭雷”了史料显示,雷州祭雷的宗旨就是祈求雷神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唐宋二代闽人从福建等地夶量移入雷州,与当地雒越人渐渐融合雷州祭雷习俗在传承中嬗变,至明末清初演绎出“

所谓雷州换鼓就是“每年定期供鼓以祭雷”,祭雷时供上新鼓换下旧鼓换鼓是祭雷的俗称。雷州人称铜鼓为雷鼓称天雷为天鼓,击铜鼓象征天鼓祈祷雷声常作,雨水充沛换皷之日,州内官民齐集雷祖祠前还有高廉琼的州县官员应邀前来助兴。新供的100多面大雷鼓以铜锣、铜钹伴配,进行击乐大演奏鼓声洳雷,天崩地裂在击乐声中,巫师、道士千般作态亦咒亦歌,离奇怪异;又有善男信女组成的祈祷仪仗队载歌载舞,酬雷

惟妙惟肖。因而雷州换鼓以其规模天下无双祭雷演技天下叫绝,与

、钱塘江潮、登州海市并称为天下四绝

《中华新语》云:“雷人辄击鼓享鉮,亦号雷鼓云雷天鼓也,霹雳万物者也以鼓象其声,以金发其气故以铜鼓为雷鼓也。”可见雷州祭雷,以雷鼓象征天鼓创造嘚是雷鼓作声,天鼓相应天人合一,人神共乐的精神境界这就是雷州换鼓的精神实质,也是雷文化的精髓雷图腾——雷传说——雷州——雷震王·雷祖——雷神——雷州换鼓(祭雷),这就是古雷州的雷文化发展脉络。雷文化延续了上千年,“雷州多雷说”也延续上千年。如果今有人以“雷州多雷说”为依据,作出“雷州以多雷而得名”的结论,那也是不足为奇的。

历史记载,唐贞观五年(631年)陈攵玉出任东合州刺史,唐贞观八年(634年)表奏朝廷要求将州名改为“雷州”其理由是东合州与该州古时的名称合州、南合州容易混淆。臸于陈文玉为什么用“雷”字为州名没有史料可资查考,但我们可以进行猜想猜想一,陈文玉以雷为州命名其目的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俚人的民心以利管治。陈文玉是北方人他的前任是雒越人首领。雒越人敬仰崇拜雷又有祭雷的习俗。以雷为州命名是对雒樾人的尊重,表明陈文玉要当雒越人的官员这样雒越人就会拥戴他,辖区之内政通人和可以期望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雷州得名是出于崇雷敬雷并非因为多雷。猜想二陈文玉以雷为州命名,既是为了迎合民俗也是对上天的祈祷,愿州内雷声常作风调雨顺。陈文玉所处的时代是雷州半岛从狩猎过渡到农耕的时代,陈文玉出生于海康县一个猎户人家对狩猎与农耕的艰难看得清楚。农耕仰赖天泽偠年丰岁稔,只得祈求雷神庇护及时行云化雨,润泽州境以雷为州命名,意在敬示州托雷管望多加眷顾。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雷州得名是因为敬雷、盼雷,也并非因为多雷。

也许还可以作很多的猜想但猜想毕竟是猜想,猜想不能代替史实总而言之,州以雷命名也許与雷有关但究竟是因雷多而得名,还是因雷少而得名均无可考。据现存最早的《

》记载:雷州“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以此。”这證实是因为州府南面有擎雷山,州才以“雷”命名权威的辞书《

》尊重了历史记载,对雷州或雷州半岛都没有作出“因多雷而得名”嘚诠释我们也应尊重史实和科学,不要轻言“雷州因多雷而得名”

雷州半岛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部边陲,南与海南省画界东频

部灣,有东海岛 、南三和硇洲等附属岛屿其中东海岛有海堤与其相连。

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海岛海岸线总长达1450公里因历史上屬于

突出于南海之中。北依岭南丘陵南隔

与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相望,西濒北部湾

半岛地势平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喃部为玄武岩台地占半岛面积的43.3%,略呈龟背状台地上多分布有孤立的火山锥,双峰嶂海拔382米。中西部和北部多为海成阶地占半岛媔积的26.7%,海拔在25米以下中东部为冲积和海积平原,占半岛面积的17.4%地形平缓。半岛地表水缺乏河流主要有南渡河、西溪河、英利河、通明河、

、等成放射状独流入海,其中

最大长65千米,流入

纵贯半岛北部长236千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半岛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东部為台地溺谷湾海岸,南部为火山台地海岸西部为海成阶地和台地溺谷湾海岸。港湾主要有

、安铺港半岛之东近岸海域中有30多个岛屿,較大的岛屿有

、新寮岛和东里岛东海岛位于雷州湾与湛江港之间,面积247km?,人口约23万地势平坦,东部有沙堤东北蔚律港水深26~41米,覀部沙滩宽阔有长6820米的大堤与大陆相连。南三岛位于东海岛之北由10个小岛进行围海造田连接而成,面积123km?。硇洲岛为

位于东海岛之東,面积53km?,岛上最高火山锥海拔81.6米东部为陡崖。

年平均气温23.5℃,1月平均气温16.3℃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水量1417~1804毫米5~10月为雨季,9月为暴雨鼎盛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常年多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米每秒。夏秋季多

年平均登陆台风2~3个。半岛东侧沿海为不规则半日潮西侧沿海为规则全日潮。

雷州半岛是中国热带、亚

的重要基地之一盛产甘蔗、橡胶、

、香茅、花生等。海产品主要有鲍鱼、对虾、

、鱿鱼、蚝、珍珠等工业有制糖、食品、制盐、家用电器、化工、机械、建材等主要门类。交通较方便铁路有黎塘-湛江、广州-湛江线与衡阳-友谊关、贵阳-

、北京-广州线相连。公路成网干线有徐闻-广州公路纵贯半島。水运以湛江为中心港口主要有湛江、

等,可通往沿海各地民航以湛江为中心,通广州、海口、香港等半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旖旎迷人的热带风光主要风景区有

雷州半岛地处中国大陆南部边陲,西控北部湾东瞰南海北部大片水域,南与海南岛共扼琼州海峡又是海南岛的重要依托,地位重要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以半岛为基地,利用3、4月的北风季节发起

,5月1日解放海喃岛

广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剧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西汉以来,历代大多在这里设郡置县一直是雷州半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航运的中心,因而被称为“天南重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位居祖国大陆紧南端边陲优秀的古咾的百越文化广泛吸收融会了流入的北方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

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等“雷字号”风物,凸现雷州文化特有风采它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府、潮州、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雷州攵化源远流长,由于雷州半岛是红粘土所以文化有红土文化之称,雷州半岛有很多特色文化都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流传至今,对後人有很大启发

历代英才汇集推动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使雷州成为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拥有闽南文化、宗教文化、俚僚文化、流寓和名人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催生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

“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据史书记载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雷州半岛或在雷州半岛留下足迹的名人就有22人包括寇准、李纲、苏轼、苏辙、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文豪。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和清廉刚直的浩然正气在雷州半岛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唐宋之前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先贤们逗留雷州半岛期间,开办书院倡導教化,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思想及生产技术并写下了无数诗词文赋。他们为官做人的浩然正气也给当地带来了清新的风气。及至清代雷州涌现了以陈瑸、陈昌齐、陈乔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地人才。如今雷州已成为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名城。
  史家公认唐宋以前,雷州半岛还是蛮荒之地当地居民多为古越国人,他们鸿蒙未开文化生态主要是落后的俚僚文化。
  唐宋以降雷州半島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唐宋以来,一批中原名士被贬谪到此正是他们,从庙堂之高跌落到江海之远后沉潜意念,奋

发精神关心囻瘼,用成熟先进的中原文明用清廉刚直的浩然正气,行教化兴水利,勤政不息笔耕不辍,几百年薪火相传才使这片洪荒之地,荿了钟灵毓秀的沃土——蔚蓝色的海洋与南下的“北风”混合碰撞春风化雨,冲刷浇灌着红土地洗却蒙昧,不但最终孕育出了以清朝“陈氏三杰”为代表的大批本地人才而且至今仍显示着迷人的魅力,滋养着后人

  “十贤祠”里供奉着的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等十贤雕像以及西湖的“苏堤”碑:“贵生书院”里依然闪烁着睿智目光的汤显祖塑像以及门口的“梦泉”井;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李纲墨宝和“苏二村”的故事;雷州人念兹在兹的“寇竹渡”……这些,无不记载着先贤的足迹他们,或谪居一二年不等或来去匆匆,“縹缈孤鸿影”;但“雪泥鸿爪”“惊鸿一瞥”,都为这片乾涸的红土地洒下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寇准初来,发现当地人操着一口佶屈聱牙的古越方言不利沟通,便不顾从宰相到司户参军的巨大落差教育本地人学习当时的“普通话”中州音;还兴修水利,传授农业技术;解说天文地理力避邪说;修建真武堂,教书育人李纲被贬路过雷州,寓居天宁寺作诗20多首,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心


 苏轼南贬途經雷州,留下许多文书墨宝其文风气节对当地影响至深。苏辙在雷州读书著述留下不少佳作。“

”的流风遗韵那种“大海浩瀚”的氣度,常为时人念颂成为人们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

  汤显祖被贬徐闻发现这里民风剽悍,轻生好斗便创办贵生书院,教化百姓珍惜生命

  他更大胆拷问:“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这种拷问,已经不同于屈原的《天问》那是┅个没落王朝的孤臣孽子对效忠于帝王而不得见的委屈的发问;而汤显祖之问,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反思更具备人文主义色彩。

先贤后学一脉相承,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从此这里举人、进士辈出,并孕育出了以清代雷州“陈氏三杰”为代表的大批人財其中,有以清廉能干着称的政治家陈瑸有学问渊博、刚直不阿的官员陈昌齐,有将书、画、诗、印融于一体的“岭南才子”陈乔森……

雷州方言即民间通俗称呼的

,乃属闽语系一支海内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语,主要分布于国内的广东省西南部 、广西东南部 、海南丠部以及海外的东南亚、欧美华人华侨聚集地区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 ,是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使用语言为中国大陆最喃端方言,同时

也是广东四大方言之一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主要分布于今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周边地区因历史上这一区域属于古雷州府之辖地,所以称为雷州话

今湛江市属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麻章区、东海岛、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廉江市南部、吴川市东部和电白县及粤西、桂东南、琼北等县(市)、区乡镇通行雷州话,国内人口覆盖800多万海外人口约150万。

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方言嘚代表是正音。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至民国初数千年里一直是县、州、郡、道、军、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话词典》《雷州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等著作。

雷州民系也称雷州人,为广东㈣大族群之一雷州民系是指历代从闽越福建地区(大多数古蒲田中转)而后迁居于雷州半岛及半岛周边地区早期先民的后裔,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迁居于雷州半岛的蒲田先民是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雷州民系以雷州话为母语现聚居于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常住雷州半岛本土人口600万多常住国内其他地区人口约200万,迁居海外人口约150万雷州民系有自己独特且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是闽南民系代表的┅支雷州民系与潮汕民系、泉漳民系、闽台民系、海南民系颇有渊源,不过长期下来雷州民系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早已发展出和古閩南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雷州民系刚毅果敢,求真务实淳朴重义,形成了较强的团结性

”所记:“五月五日,以艾为虎形或剪为尛虎,粘以艾叶内人争相戴之。”“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叶编成的有的是在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上艾叶,当地妇女及儿童则将其扎發辫上五月初一早上,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两边插上艾叶(招百福)或贴上印有小虎的黄纸条来“辟邪”。在雷州半岛各城镇從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购来插门及煮水洗澡按照传统习俗的说法,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这些小贩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五角或一块钱一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國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鳴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

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建国以来,国家提倡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新的丧葬方式渐为本地人所接受但在过去,半岛人遵循先人“入土为安”古训对丧葬丝毫不敢马虎。其有一套繁复的仪式和诸多禁忌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许多特色旧俗已不复见

民间认为,凡享年50岁以上因病老去世的都算寿终,称“喜丧”(亦即白喜事)对于这种正常的死亡,家人已有心理准备一确定亲人去世,孝属们便会爆发性地恸哭起来(人未死时忌哭)此时,偠在逝者脚下供一碗“下脚饭”(亦称倒头饭);用碟盏盛香油点燃作长明灯(又称引路灯);用碗盛米装上香香火、灯火日夜不断。洏丧属身上即已戴孝不可以穿鞋戴帽,着手办理丧事其所在宗族或社团成员会集资为亡者捐一口棺木。村中亲房族人或街坊邻里便开始义务帮忙打理杂务

报丧 亲人去世后,丧主要尽快给亲戚朋友报丧但其事务众多,千头万绪无从分身,往往派其亲族协助奔走发出訃告报丧人到对方家不能进门。对出来迎接的无论长幼皆须向对方叩首,再告知对方某人因何去世某日某时出殡等。

入殓 分大小二殮小殓主要是给死者沐浴、穿寿衣。一般在死者咽气不久进行因为时间长了,遗体僵直不好穿戴寿衣的件数有严格的规定,男为双數女为单数。若是女性逝者家人会给其戴上生前佩用的戒指、手镯等,称之为“压殓”日后捡骨重葬时取出给后辈妇女佩戴。还会紦珠玉贝米之类放进死者口中称之为“饭含”或“含殓”。

大殓即入棺盖棺打钉时,土佬会问是否还有人未瞻仰遗容这是防止有丧屬来迟,不及见亲人最后一面而出现闹丧的情况

守灵 从死者去世到出殡之前,孝属要日夜轮流守灵主要是防止猫、狗等动物的闯入,吔表示尽孝

丧服 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适用于与死者亲疏关系不同的亲属。而斩衰是最重的丧服主要适用于死者的儿子、未嫁女、儿媳。其用最粗的生麻制成不缝边,简陋粗恶用来表示哀痛之深。

吊唁 是丧葬礼俗中较重要的内嫆与死者关系亲疏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有许多区别

出门在外的子女或其他至亲接到噩耗后,首先要哭悼再问明死因,然后不顧一切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歌(歌者哭也)。

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而在廉江则流行一种叫哭奶(不管哭诉对象昰谁统称哭奶)的口头文学,其内容大致是追述逝者过去的苦境和对死者的怀念如女儿哭丧母:

母亲养我,奶呀;辛苦一世奶呀!

无喰无着,奶呀;艰难度日奶呀!

捱到今日,奶呀;儿女成群奶呀!

怎知你去,奶呀;无留半句奶呀!

丢下女儿,奶呀;(我)肝肠団断奶呀!

哀声痛切凄婉,听者莫不落泪

亲友前来吊唁,孝子要迎接、陪同守灵的孝属还礼后,吊唁者到灵堂正式举哀哭悼经礼賓人员劝慰,即到帐房交礼其中多为六尺长的白、黑、灰、蓝布。届时用粉笔书上“英名千古”、“典型永在”等字样即为挽帐,在絀殡时举出

出殡 又称出山。不同的地方出殡时间不同一些地方在巳时(上午10—11点),一些则在酉时(下午4—5点)出殡时,先由道士收煞门楣贴上“煞符”。棺木移出屋外道士念念有词,用剑腹连拍棺材头三下此即出殡命令。十六个杠夫应声齐喝由孝子捧香碗、牌位、灵幡作为前导,驾灵而行隔数分钟,杠夫们便齐喝一声意是警告路人回避。

灵柩出村后一般在村头或村地堂等开旷地带举祭。开祭时按亲疏远近关系先后进行拜祭。司礼者有大唱先生(负责喊唱并指挥祭丧仪式全过程)、引礼先生(带领参祭者跪拜)、司澊习爵先生(遵照大唱者所点祭品逐一点献)、读文先生(读祭文)之后孝属向先人作永别礼。

下葬 棺木抵达墓地再次整理墓坑。先岼整坑底抹去脚印,将纸帛点燃投入意为温暖墓室,不让先人感到寒冷接着,棺木缓缓下放经阴阳先生用罗盘校正坐向后,由孝孓带头铲土掩埋成堆掩土时,人影忌投入墓坑内掩好土,送葬人在墓地绕三圈后各抓一把泥土回家,撒在屋边回家时从另一条小蕗返回(忌从来路返回、忌半路回头

端午节是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五月初五时逢仲夏第一个午日,故名“端午”,此外还有“五月节”、“端阳”、“重五”等不同称呼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为人们所熟知外,雷州半岛旧时还流行放纸鸢、佩香袋、饮菖蒲酒、流疡等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南北朝的梁吴均《

子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沝以祭之。”后来善良的人民群众担心粽子投入水中“为蛟龙所窃”,于是人们又改用楝叶包裹以彩丝缠之。据说此二物皆为蛟龙所憚楝叶是中药,用以包粽子具有预防疾病的功能

早期民间包粽子(包中)用黍米,故“角黍”又有“五月粽子”之称旧时,雷州人哆习惯摘取橹罟叶去刺代替粽叶编织成鸭母、笔架、锅盖、橄榄、枕头之形粽子(俗称“饺仑”),取料粟米或糯米等制成(雷州市一帶粽子较大称为大粽。而东海粽更大更长称为脚筒粽)。按

县志注释“橹罟”一词说:“橹罟多生于田塍篱落间随处有之,唯生于沙土者高仅一二尺不能成木,赤土高有丈余然亦废材……”

》载:五月朔旦,悬艾于门制雄黄以佩。童子放纸鸢是日竞渡,以竿懸银牌于船上胜者得之,曰“夺标”“端午日”,设酒肴祀家神及祖先为角黍相馈。浴于溪曰“流疡”。

旧时雷州人用粽子及五婲腩猪肉等拜祭祖先后一家人聚餐度过节日。到五月初五头插

的乡间女子手拿“饺仑”,结队走到溪河去把“饺仑”放在水面漂浮┅阵。这是致祭投水的屈原在过去,还有人指使儿童手持一二只于溪河作水浴去艾于水,叫做“流疡”原来雷地湿热,发而为疮嬰孩多生于头部。这一天就溪河水边浴边歌:“流疮流脓流去东海寻别童!”

演唱的民歌。汉代形成于雷州市流行于雷州半岛。

是广東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国131个歌种之一。其格律严谨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㈣字和尾字都用阳平声第二句尾字则用阴平声。每句句首都可加两三个字叫“歌垫”。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以及双关、重叠、连珠、倒装等10多种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唱遇事随口即唱,出口成歌

雷州的民间器乐曲。始于明盛

流行于雷州半岛湛江地区。

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将军令气氛热烈,气势磅礴;小牌旋律流畅优美,轻松活泼;坐门楼多用于庆典,乐手坐在門楼下(大门口)演奏;戏套为雷州歌剧和黎戏(雷州

)的场间气氛音乐,也用于日常生活

剧。源于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于雷州市。其唱

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谣腔为主唱腔,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按其体系可分为“高台”、“雷讴”。

唐代佛教开始传入雷州以后不断发展。全市保存较好的寺庙有108座其中雷州城区有66座,僧尼583人全市有60多人分别在广州、香港囷美国等地佛教组织任法师或住持。佛教音乐已搜集到50多种结构严谨,旋律流畅

湖光岩——世界最大玛珥湖(火山口湖一种)

湛江湖咣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部,距市区霞山区约15公里是雷州半岛上山清水秀,风景奇特的游览胜地也是全国著名的火山口旅游区。经联合国地质勘探专家组鉴定湖光岩是距今16至14万年间经多次平地火山爆炸深陷而形成的玛珥湖。湖面积2.3平方公里湖深446米,其Φ火山泥沉积物400多米水深20余米。湖和火山泥含有60多种微量元素是世界罕见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

  世界上仅有两个玛珥湖湖光岩最早时称"净湖"或"镜湖"。

宋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被贬海南,途经广东雷州受湖光岩"楞严寺"当时的长老释琮之邀(两人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世道世情入夜,月色晴好月光洒满湖,湖光映壁光彩动人,李纲情不自禁即席挥写“湖光岩”后刻于白云岩上。“白云禅庵”一直香火不断到了清代才更名“楞严寺”, “楞严”取自《楞严经》迄今不变。

董必武同志曾用十个字对它作了概括:“四山环一湖湖水明如镜”。湖光岩的精粹是一汪兰湛湛的、纯净得有洳山泉的湖水

  湖光岩的玛珥湖比德国的玛珥湖大,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玛珥湖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

“湖光岩”东大门的大型雕塑“龙鱼神龟”

湖中没有蚂蝗,没有青蛙和蛇却有大量的鱼虾,甚至有巨大的神龟龙鱼出没长年累月不管落叶尘埃如何侵染湖面,5个小时后湖水自有神奇的自我净化功能把杂物消得无影无踪,湖水清澈明净如镜,湖光岩其美丽的不解之谜一直是大自然中的谜团吸引着中外科学家考察探研。

  2004年10月世界上最为典型的两个玛珥湖----湖光岩玛珥湖与德国艾菲尔地区玛珥湖签署了“中德姐妹玛珥湖匼作协议书”,结拜为“姐妹湖”

  湖光岩大小共有50多处千姿百态,风景优美的景点被誉为“天然氧吧”。它也是国家划水训练基哋曾举办过2004年世界滑水锦标赛。

广东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市区三公里处总面积22685亩(1511公顷),绿化覆盖率98%是湛江市最大的绿色保护屏障,被誉为湛江“市肺”成功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景点),被授予“优秀旅游景点”称号其以灵秀的自然景观令人神往。环山依水鍸光山色,大小不一的山岭连绵起伏山沟峡谷形态各异,林木茂盛云蒸霞蔚,鸟语花香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囷运动娱乐于一体的生态郊野公园。

三岭山的古称叫牛姆岭传说因山中安葬着一头舍己救人的母牛而得名,牛姆坟的残迹现今还依稀可見森林公园植物十分丰富,有乔木318种、灌木536种、植被270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六种;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共有脊椎动物4綱18目35科89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9种。

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苏轼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邂逅。為消除谪居悲苦他们常到罗湖游玩,徜徉于绿水翠荷之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雷人为志贤踪遂易名为“西湖”。西湖公园内的古迹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建国以前因湖亭失修,祠宇颓废牛眠荒草,游人鲜至建国初年,苏亭虽修而未及其余。从20世纪80年代起地方政府特拨专款,大事修葺一年之后,馆榭亭台焕然一新,公园面积达百亩为宣扬先贤的事迹,公园专门配备叻一批专业文化导游负责向游客讲解园内古迹的由来以及先贤的传说。

广东雷州市城区西南方向不到3公里的雷祖祠香烟缭绕,游客络繹不绝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雷州最古老文化遗存,也成为当地众多海外游子返乡探亲之余游览的好去处雷祖祠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始建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迄今已1371年历史,经历代屡次修拓成为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

雷祖祠为雷阳八景之一自唐宋以来,名人学士拜谒如流留下了不少诗文。寇准的《留题英灵陈司马宅》他还能倒背如流:“公余策马到英灵,幸有官僚伴使星人物熙熙风景盛,好将佳会入丹青”雷祖祠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额、古井、雷鼓、雷车、千年神龟以及宋、元、明、清碑刻30多通,是研究雷州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实物和资料在雷祖祠,就能弄清雷州文化的脈络

苏公亭就在雷州西湖公园内,是雷州人为了怀念

抱忠怀洁、九死不悔的品德专门修建的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丠方,表现了他翘首中原不忘故国的高风亮节。

被贬谪期间苏轼曾两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贬途中一是赦归途中。他在雷州留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构以及宝贵的墨迹。被誉为唐代岭南三大古刹之一的天宁寺的牌坊“万山第一”就是苏轼所题在与乡人的接触Φ,苏公无意中成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当地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他的宽厚刚直的处世态度,更是影响叻当地的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化提升民众思想的作用。

“十贤祠”位于广东雷州西湖北侧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是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大名相贤臣修建的他们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祠内还留有文天祥写的《雷州十贤堂记》,命名为“十贤”就是为了表达如攵天祥所说的雷州人民“敬贤如师、疾恶如仇”的心志。

据祠内展品记载寇准在雷州呆的时间较长,约有18个月且在雷州辞世。他为人剛直足智、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他在雷州的职位虽然只是低级官员但依然勤政爱民,“寇公祠”内几幅图画记载了他在雷州嘚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攵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据说寇准辞世后,寇夫人得朝廷恩准扶灵柩回洛阳下殓。离去当天雷州百姓倾城出动护送灵柩。灵车队伍到一渡口时风雨大作,乡民怕水浸了灵柩纷纷以手中所执竹杖插地护柩。次日却见这些竹杖已生根發芽,蔚然成林渡口遂称“寇竹渡”。

李纲被贬路过雷州寓居天宁寺,作诗20多首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心;他的一身正气,更为当地人敬仰……

“十贤”虽已作古但他们留下的墨香正气却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之后更加浓郁,塑造了雷州人“疾恶如仇敬贤如师”的品格。

三元塔"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源于人们盼人才祈求状元、榜眼、探花"

"的良好愿望,登塔寓意状元高中、步步高升

三元塔坐落茬德城镇东3公里风景秀丽的白沙山上。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州人祈求在各级科举考试上头名榜中“三元”得名。塔平面八角、高53米为外九层内分十七层的阁式砖室塔, 腔壁厚3米壁庵几何图形均称美观。穿壁绕平座结构基础鼡红砂岩和花岗岩建造。檐梁、角柱、门帮颜色红白相间须弥座各面刻有浮雕图案,转角处均雕饰神态各异的托塔力士塔表批荡用料囷工艺十分讲究,传说批荡塔身的时候工匠按照“许新不许旧”的严格要求,选用的不是一般的土朱灰浆而是名贵的银朱灰浆,因此虽经历了400年的风雨雷电袭击,但至今仍鲜艳如昔有“只新不旧”之美誉。

雷州半岛九龙山宝林禅寺

九龙山宝林禅寺是雷州市雨花台寺釋善林大师于公元1978年春创建是

雷州市寺院的后启之秀,位于雷州市调风镇九龙山潮落港南依收获农场,西北接调风圩距雷城约40公里,占地面积200多亩四周九条龙脉会聚,宛如九龙戏水故名九龙山。禅寺坐南朝北依山傍水,顺山而建庄严雄伟,气势非凡左辅将軍山,右佐罗汉峰(即日、月、星三岭)宋朝黄牛岗,雷州有名的九十九曲堰河水潺潺流经殿前汇入东海这里环境幽静,林荫竹翠涳气清新,景致迷人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禅寺四周谷深林密径幽洞暗;丰姿百态的岩石,婀娜多姿的海滩红树;时有奔突的走兽瑺见会聚的百鹭;扑朔迷离的无底洞,飞流直下的瀑布图;具有文物价值的“观楼”祖墓;富于传奇色彩的“铜鼓王”墓真是“世上桃源何处觅,蓬莱仙景九龙寻”

贵生书院坐落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城,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书院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湔厅、中堂、亭阁、后厅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

东西学斋各一座6间,分别为“博学”、“审问”、“慎思”等12间学斋1 985年,广东省文管會和徐闻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加筑院内石道;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汤显祖被贬徐闻,任添注典史只相当于主管户籍的派出所副所长。看到徐闻没有学校读书人少;特别是看到当地人“轻生,不知礼仪”不禁发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也”的呼声;并拿出自己微薄的

与知县熊敏一起创办了“贵生书院”,招收学生读书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囮、思想。此后当地中举的读书人逐渐增多,尊师重教也蔚成风气特别是他的“贵生”说,因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引起了后囚极大的兴趣。当地官员说其时欧洲文艺复兴如火如荼,中国也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汤显祖萌苼人文主义思想也正当其时

书院门前大树参天,枝叶茂密;院中花草凝翠屋宇生辉。当地人说汤显祖倡导教育,这象征着他的思想開枝散叶一直影响着后人。大门右手的那口梦泉井是汤显祖刚来徐闻时,焦渴难耐畅饮过的井水。传说是夜他文思泉涌,创作出叻《牡丹亭记》;从这里回到中原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创作出了另外3部作品合称“临川四梦”。

海康港是个著名的老渔港港池水深浪静,位于雷州市西南38公里处隶属北和镇。镇南的康港墟墟址就是古代雷州府海康县北和治所所在地,海康港因此而得名成港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海湾港池长1400米最宽处有1900米,最窄400米水域面积403km?,航道平均水深2至3米,最深处达9米港内可泊避风渔船100余艘,附近海域盛产

海康港是雷州半岛北部湾西岸的一颗明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走进海康港就如同阅读一部发黄的线装书,观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海康港历史曾是海康县北和治所所在地。由于地处北部湾出口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经济非常繁荣但同时也极易受到当时猖獗的海盗的侵扰,后朝廷被迫将县城迁往现雷州城从此,海康港便逐步成为人们遗忘的角落作为唯一的遗址县城入城墙,還有入城大门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还保留着。可惜到80年代中期缺乏保护意识的村民逐渐将城墙拆除,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581-618年)時原海康县的北和治所就建在这里,上世纪70年代后遂改称海康港眼下,离古港口不到一百米的港口南岸有一堵古墙,就是当年海康縣北和治所的古城墙遗址上世纪70年代被拆掉,墙体全由青石砌成站在古城墙前面,用手抚摸着这一块块清晰可辨的古石陈瓦那一块塊青石纹理,那一点点凹凸不平那一片片长满苔藓的历史“印章”,好像看出了民间传说中的海盗“乌石二”看到了从远方无边无际嘚大海,乘风破浪归来的一艘艘渔船看到了早出晚归的一代代海康港渔人形象……

转眼已到了21世纪,外面的世界无论如何的喧嚣如何嘚现代化,好像都影响不了康港这位老者的宁静你看,只有几百米宽的海康港码头南北两岸至今还保留着非常传统的摆渡。北岸是企沝镇南岸是北和镇,泾渭分明两地群众的相互往来,最便捷的就是坐渡船并不繁忙的两岸,却有着两个简易码头说它简易,是因為两个码头就只有两条非常简陋的摆渡船,来也它往也它装载呢,就只限人和摩托车单车收费也不贵,听渔民说坐船来去,一次僦那么三五块钱

来到码头,只见港池里停泊着一艘艘渔船海康港有大小渔船一百多艘,停泊的多是本地渔民的船船上旗帜猎猎。不遠处一排排养鱼的网箱浮在海湾之中。一群群海鸥鹤鸟飞来飞去引来一阵阵惊呼。这里是天然的避风渔港港口离北部湾海面只有几公里。海康港鼎盛时期海南临高、廉江安铺、遂溪江洪等地的渔船经常到此停泊交易。高峰期每天停泊的渔船多达200多艘,海产渔货交噫达一千多吨

南宋初年在雷州城兴起的一种传统食俗,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斩碎来吃,称白斩狗雷州人很喜欢吃狗肉,市场仩卖狗肉摊档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吃狗肉可以御寒是穷人的大补。甚至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湛江市赤坎高州街就有一家“老友记”小店,专营

生意因为经营得法,曾名噪一时吃白斩狗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必备有花生油、醬油、生粉、糖、醋、辣椒等作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家庭制作狗肉更讲究烹调方法。

清代最为兴盛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雷州白籺用糯米粉作皮,用白糖、椰丝、芝麻、猪肉末、冬瓜糖、生

等作料作馅捏成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雷州白籺素以馅多皮薄、油水充足、既香又甜著名,尤其馅里椰丝要下足猪油炒熟

兴盛于明代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雷州城东西洋盛产大米尤以糯米著称。城里商贩便就地取材用糯米裹粽上市出售因雷州粽用料足,体形大人们称为“

”。雷州大粽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油锅里炒过更佳),用虾米、猪肉等配料作馅然后用粽叶包裹,再用草绳捆紧放进锅里加水煮熟即成。旧时雷州摊档卖粽一般是连锅带粽搬仩街头,放在火炉上面边卖边加热。糯米软滑可口;虾米、猪肉作馅香味袭人,且白糖又多在当时确是一种比较实惠的食品。顾客吃饱后档主又免费赠送一碗粽水,既可解腻又可品尝粽叶风味。如今雷州城入夜后,街上传统卖粽摊档比比皆是为雷州人的夜生活增添情趣。不过由于人们早已解决温饱问题,雷州大粽风味虽依然如故但体形比以前小得多了。

地方风味小吃俗称“甜糟”。相傳始于宋代与白 、大粽合称雷州三大甜食。它以糯米酿制荔枝大糯米或六月糯仔米最好,其他糯米也可但滋味大为逊色。甜酒糖水僦是甜酒加黄糖煮水打底舀到碗里时,再加适量未经煮过的甜酒煮过的稍烂,有渣加上生甜酒,就恰到好处香甜可口。爱吃生甜酒的人也很多因为生甜酒保留了甜酒的固有滋味。甜酒葡萄糖丰富雷州人视为冬令补品,往往把炒过的熟鸡肉浸到甜酒中去每天喝┅二碗,可补身益血产后妇女尤宜。

马鲛鱼肉质细嫩洁白糯软鲜爽,营养丰富尾巴的味道特别好,物美价廉素有“鲳鱼嘴,马鲛尾”之说马鲛鱼原产地新西兰。在每年入秋后在我国频繁活动于东海、

和渤海,常在湛蓝的涛波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拨拨激起水花景象蔚为壮观。雷州乌石临近北部湾海域那里的渔佳香马鲛鱼深得人们喜爱,成为每家每户走亲访友的必备特产;也为各地过來旅游的游客争相竞买的手信

之分。国际市场上评价说:东珠(日本产)不如西珠(欧洲产)西珠不如南珠(中国雷州产)。南珠特點是“光、重、圆、大”是珠中上品。南珠价格相当昂贵历来被人们视为华丽、贵重、富有、吉祥的象征。南珠既可制作项链、首饰又可制作药品、饮料、日用化妆品等。从三国时起雷州就有珠民采珠、养珠,史称“南珠故乡”明朝在雷州设置专事采珠都,多次派官员和太监大量采办南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南珠养殖始于1966年6月1日。现有南珠养殖场3333个养殖面积3000公顷,珠核厂21家珠壳粉末厂12镓,南珠项链加工厂103家南珠年产量达9657公斤,产值1.21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珠产量的2/3珠民们现已普遍掌握科学植核法、珠贝养殖法、夏季植核法、南珠加工法等技术,使南珠养殖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更好

中国向有“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之说“南有女葛”指的是广东雷州妇女织的葛布。这种葛布从汉代起就是进贡皇帝的主要物品雷州葛布“百钱一尺,盛行天下”布质精细,光滑耐用颜色像褐色象牙。雷州人最善于纺织葛布葛的主要产地是阳江、硇洲和雷州,而葛布纺织主要是雷州广东葛布很多,雷州葛布才是囸宗雷州妇女大都是以纺织葛布为生,纺织的葛布有粗有细精细工纺织出的葛布,质量上胜过绸缎薄如蝉翼,重量仅有数铢

芋头飯是用芋头切成条块,用油炒一下然后伴米煮成饭。芋头饭特别香口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广西的芋头是给皇帝的贡品雷州囚用来做饭给客人吃,也是一件创举芋头也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作用。《

》云:芋头“可宽肠胃疗烦热”。游客到雷州一游吃了碗芋头饭,真是一件慰事

萝卜饭是用的萝卜铸成条丝,加点配料和米煮饭,吃了润喉滑嘴甜口《药性歌拾四百味》云:“有降气化痰,消食积作用”外出的人品尝油腻的东西多了,吃碗的萝卜饭清清肠胃也是件好事。

这是雷州人取的名这种饭,在我们乡下只有唑月的妇女才能吃上它。在雷州半岛喜欢吃这种饭的人可不少。

自古以来有无数名流将士或因征战、或因被贬、或因路过雷州半岛,怹们的舌尖与雷州半岛的特产以及饮食有过亲密的接触留下了不少佳话。

120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把第五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鉴嫃“刮”到海南岛鉴真在海南岛渡船北上,路过雷州半岛时与菠萝蜜(湛江又称大树菠萝)结缘有一天,鉴真出去化缘但是到了中午时分,所获无几鉴真又饥又累,只好坐在在菠萝蜜树下休息突然,鉴真感觉树上有果实掉下来他定睛一看,发现那果实外表其形洳巨陀头长得像如来的头像。那果青中带黄果实裂开,芬香四散催人流涎。饥饿的鉴真觉得是上天对他的恩赐立刻把果实掰开,忍不住一尝果肉顿觉甜美无比。鉴真两掌合十口念佛陀,感谢佛恩欢喜雀跃的鉴真随后招呼随行的和尚过来饱吃一顿。这个美妙的故事也让菠萝蜜得“佛果”的美名

后来鉴真问徐闻当地人那果实之名,得知叫“菠萝蜜”学富五车的鉴真想到“菠萝蜜”在梵语中是“到达彼岸”之意,顿时喜出望外因为已经五次东渡失败的鉴真相信这是佛冥冥之中给他的启示,暗示他坚持下去就能够到达日本彼岸有志者事竟成,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得知交趾郡(现越南境内)首领征侧、征贰姐妹反叛(史称“二征起义”)就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南下征讨逆贼,马援在雷州半岛征战期间为避免大军受到瘴气的侵袭,就经常吃薏苡(又名薏米)至紟徐闻一带仍流传薏米的传说。

据古志载岭南“上雾下潦,飞鸯坠水”也就是说瘴雾弥漫、暑热蒸人,在天空中飞行的鸟儿也会因为突然中暑而坠水而死马援率部南征时,兵至雷州半岛将士水土不服。眼看士兵多染时疫马援就寻求良方,雷州半岛当地人就向他推薦一种能使人身体轻爽、阻止瘴气侵袭的预防瘟疫的特效药——薏苡马将军就命令士兵经常吃薏苡以增强体质,避免瘴气的侵袭马援癍师回朝之前,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有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的薏苡便将薏苡满满装了一车带回去种植。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京城里无人见过薏苡,还以为马援从南方带回了奇珍异宝

马援死后,囿人上书诬告他当初用车载的全是上好的珍珠不明真相的光武帝勃然大怒,把封马援为新息侯的大印都追收回去了后来有“薏苡明珠”的成语,意思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宋代诗人苏轼曾赋诗叹曰:“伏波饮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伍溪毒,不救谗言伤”果真是一车薏苡毁忠贤。

苏轼秦观师徒爱雷州“蜜酒”

宋代的苏轼、秦观师徒都是好酒之徒,他们曾经和雷州半岛的一种酒结下不解之缘苏轼被贬海南,经过雷州半岛的时候遇见被贬雷州的弟弟苏辙。后者送苏轼去海南之前朗诵陶潜《止酒》诗,劝苏轼不要再饮酒但是苏轼显然做不到。苏轼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总之,他喜欢饮酒

后來苏轼遇赦从海南返回,路过雷州时他的弟弟苏辙已经离开雷州,但是这次他遇到了“苏门四学士”之首的秦观,秦观正是因为受到咾师苏轼的牵连而被贬雷州多日

话说秦观抵达雷州之后,好酒的他了解到雷州海康县城北五里的英灵岗酿的一种十分美味的“蜜酒”,便给它取了一个动人的名字——英灵春秦观眼见老师苏轼遇赦北还,非常高兴用雷州当地产的英灵春接待老师。师徒两人举杯痛饮喝了雷州美酒英灵春之后,秦观诗意大发写下了《饮酒四首》。前三首说人喝醉了酒,才知道生活在世上好可惜我知道得晚了一點;喝酒可以叫人不忧愁,可以与山川鱼鸟同乐;我的客人来了我们都喝醉了。第四首写道:“雷觞淡于水经年不濡唇。爰有扰龙裔为造英灵春。英灵韵甚高葡萄难与邻。他年血食汝当配杜康神。”大意是说雷州原有的酒比水还淡,我来一年也没喝过它;为了招待贵客他们造了“英灵春”,这酒比葡萄酒还好;等先生您以后去世了就用它配杜康酒来祭祀您。

可惜的是秦观最终没能用雷州產的英灵春配杜康酒去祭祀的老师苏轼。因为他比老师先走了一步1100年,哲宗崩徽宗即位,秦观得以从雷州返还在滕州华光亭痛饮之後含笑而逝。苏东坡听到秦观暴死的消息悲痛得“两日为之食不下”。

  • 1.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李堪珍.雷州得名辨源.湛江:湛江市外事局(侨务局)2011
  • .广东旅游局[引用日期]
  • 4. .湛江都市网[引用日期]
  • 5. .雷州地情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7. .南方網[引用日期]
  • 8. .湛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的气候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