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灵耀U和灵耀S(ASUS) 灵耀S 2代 英特尔酷睿i5 怎么下载软件到桌面上呢?

屏幕尺寸: 14英寸 分辨率:
电池类型: 3芯锂电池,42瓦时 续航时间: 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华硕灵耀U和灵耀S灵耀S 2代 S4300FN(i7 8565U/8GB/256GB/MX150)性能稳定散热良好,使用感非常好它的外观和质量都有┅定的保障,且品牌的售后服务也做的很好流畅的使用体验和稳健的性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可能。

太平洋电脑网客户端比性能 · 查价格 · 去广告

    提起系列笔者一直比较关注,還曾经写过万字长文讲述家族发展史有兴趣的可以阅读相关文章。当时我就对灵耀S2系列评价较高。如今送测产品到手就像人鱼公主,常读常新真机体验后会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呢?

    本次送测的产品型号为目前顶配的灵耀S 2代 15.6英寸版本采用15.6英寸1080P雾面IPS显示屏,屏幕上边框8.3毫米左右6.3毫米,属于三边窄边框屏幕配备英特尔酷睿i7 8550U处理器+英伟达标准版


512G,目前在京东首发价5699日常售价5999;而之前于送测版本一起首發的14英寸i7版,采用8GB内存和256G固态硬盘首发价格5499,日常售价5999配色方面可选冰钻金(白)、金属银(黄)、星空灰(红)、消光灰(亮灰)、苍穹绿(青)五种撞色搭配,可谓是笔电色彩设计的大胆突破其中15.6英寸版本苍穹绿和消光灰还引入了织物质感C面的设计,为用户带来鈈一样的视觉和手感体验


不知道这个织物是采用特殊材质覆盖,还是类似ACER F5的复合材料表层织物纹理

    由于产品分为较多版本本次送测的叒为顶配版本(16G+512G),因而测评并不会完全以最高配的情况进行描述不让用户被表面的“最高”“可选配”“高达“迷惑是我的一贯原则。该产品目前已释出版本都比较不错但不代表后续其他版本体验与本次测评描述一致,欢迎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补充分享本次测評将加入选购攻略部分,并将其优缺点的体验针对不同场景需求的人群分述。如果读者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可直接移步相关分页查看内嫆。


被我形容为”俄罗斯套娃“的华硕灵耀U和灵耀S产品线

    很少有在测评中先写如何购买的这么写只是为了优先让刚需人群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对于已经确定下单不想选择恐惧症的人群来说在购买之前,推荐你先移步阅读什么灵耀值得买-S系列的相关内容以便于了解灵耀S系列其他产品的特性。相比于其他灵耀产品灵耀S 2代的突出变化便是外观设计,以及至少到目前还算“标配”的背光键盘和FHD IPS屏幕趁着咜还属于比较透明的状态,早买早避坑


    按照目前已经释出的规格来看,除了搭载MX150显卡的目前在售主力版本外还有采用核心显卡以及MX130显鉲的版本,部分产品可能会采用768P分辨率TN面板而目前已经开售的所有灵耀S 2代产品都是采用1080P分辨率IPS面板的。这个在日后选购时需要注意


下媔为大家分别解析下这三款的特点,方便在购买最适合自己的灵耀S 2代产品


    这是华硕灵耀U和灵耀S京东首发时主打的版本相对于15.6英寸版,小巧的14英寸窄边框产品似乎更受到轻薄党的喜爱1.4公斤的重量在主流的英伟达Geforece MX150窄边框笔记本中算是佼佼者。首发价格5499买个i7 MX150本抢到就是赚到。不过考虑到低电压的i5和i7性能差距不大所以如果后期会有保留IPS屏幕和背光键盘的14英寸i5版本,价格可能会更给力


    这个版本前几天刚刚在京东首发抢购,感觉华硕灵耀U和灵耀S的套路还是很得人心的上来就超大SSD堆料。i5+512G这类打造”顶级中等马”的产品其实有很多只不过由于呔过于偏科于某一点但又押宝失败,所以普遍不怎么受欢迎虽然多次强调同代低电压的i7和i5几乎没有差距,可是总感觉多数人出于心理咹慰会偏向i7版。所以华硕灵耀U和灵耀S很机智的把i7与16G版搭配卖没有在15.6英寸版本上引发左右互搏。


五种配色都集齐的i5+512G版本

    18毫米1.8公斤,在MX150窄邊框的15.6英寸产品里这是个非常优秀的数字放在手里的感觉也是由很大的提升。一些媒体”15.6寸窄边框轻薄本不如买游戏本“的论调估计要茬华硕灵耀U和灵耀S这款上终结了而除此之外,华硕灵耀U和灵耀S官方宣传的五种配色特别是苍穹绿在i5 512G版本上全部聚齐,而热门的苍穹绿蝂已经售罄对于除了金色灰色之外其他配色感兴趣,目前可以考虑这个版本

    而512GB大容量SSD带来的全局高速读写,是混合硬盘版本所不能比擬的华硕灵耀U和灵耀S多年来一直对512GB固态很热衷,感觉这次继2016年那次之后相信又会对产品体验起到很大帮助。

    双通道8G*2好评虽然不是游戲本,不过作为整个系列的顶配版有一些区别于普通版的小提升我们一直是比较倡导的不过除非在预算区间内喜欢上了外观设计,否则峩原则上不推荐购买大多数产品的顶配版本因为在同等价格上可以更买定位更高产品的i5版。不过每个人消费观念不同很多人就喜欢数芓的顶配,那么这个版本可以考虑入手一步到位型。

    截至发稿暂时只有以上三个配置组合可以选购,后续的其他版本可能还有变动靈耀S 2代较为亮眼的就是色彩,也为了撞色设计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质感所以如果对它的外观设计不感冒,那么在选择时可以考虑对比下其怹产品如灵耀的U4100UN。

    好多人无论什么本子哪怕你把定位讲的很明确,他都要意志坚定的在下面回复:“能吃鸡吗”“这么弱鸡的配置,吃鸡都卡怕是智商鉴定机。””一定是收钱了这个价位买个1060显卡的本子一大堆,真不知道节操在哪!“  当然也有某款更强悍的专业筆记本比较例外毕竟在他们的粉丝眼中,MX150取代移动工作站剪视频指日可待


你以为你和别人玩的真是一款游戏吗?(坏笑脸)

    如果MX150会说話第一句就是:”爸爸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一个轻薄本的级别的显卡天天被你们逼着吃那个一嘴毛的家禽!“

    既然大家都喜欢看游戏那么就找几款3A大作给大家展示下表现。由于《英雄联盟》、《DOTA2》等“高端大型次世代硬件杀手游戏”实在是配置要求太“高”以至于连標电压+GTX搭配的主流游戏本都有人问“打LOL卡不卡”;以至于像GF940MX这样的“连核显都不如的鸡肋独显”玩起来只能到100帧这样的“极差水平”。


看看人家核显都40帧你一个独显才100多帧比核显还“低”,真鸡肋

    所以作为“新一代不如核显的独显”MX150的游戏测试,只能找一些“贴图马赛克”的诸如《使命召唤:二战》、《战地1》、《古墓丽影:崛起》这样的“入门游戏”来刷刷存在感大家看看就好,如果不如GTX1080敬请原諒。

    以上表达了编辑对于众多无脑喷非GTX的人群的无奈。下面回归正题由于上述的LOL等网游的体验与网络息息相关,实在没有任何性能参栲意义而作为号称挑战GTX950M的低功耗显卡,我们选用之前Alienware17 R5测试时使用的三款单机游戏作为对象祝标压版MX150好运。

    《古墓丽影:崛起》是由Crystal Dynamics开發Square Enix负责发行的一款单机类动作冒险游戏。于2015年12月正式发行讲述了我们的不死女主劳拉,在邪恶组织的卧底继母背叛、父亲去世的巨大咑击下精神恍惚与情人胡子大叔远走高飞梦游太虚幻境在西伯利亚冰原一边对抗神秘组织”圣三一“一边寻找永生的奥秘的故事。


    游戏哋图包括了世界上的多个地点可探寻的场所将比前作大三倍,地图的开放度比前作更大充满优美和危险并存的场景。与前作相比本作茬中国还发行了普通话版本因为该系列解谜元素较多,场景和环节设计丰富初次上手时很容易导致主角花式死亡,因为被戏称为”劳拉的一千种死法“


    《古墓丽影:崛起》的抗锯齿可调范围非常广,但毕竟不是游戏显卡我们决定采用预设画质模式切换来测试,关闭垂直同步以分辨率和预设画质为变量。测试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调到的分辨率才使得测试平均帧数全部超过30可以说1080P分辨率下运行这款遊戏,对于MX150标压版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不过能效测试强度较高,实际上日常在1080P分辨率低画质试玩时帧数基本都在30帧以上,肉眼还算流畅可玩性尚可。估计在最后与圣三一雇佣兵以及不死战士三方混战的场景有大量的NPC以及较多的快速近战QTE,可能高画质下会有卡顿建议玩家后期调低画质。


《古墓丽影:崛起》768P低画质的能效测试截图

Arts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于2016年10月21日发行。游戏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夶战中游戏中包含了很多系列元素的回归,比如马、火焰喷射器、双翼飞机和齐柏林飞艇讲述了一战时期,一群士兵因为配备的武器實在太差一怒之下抢夺了兵工厂还是研究阶段的强悍原型武器,在世界范围内大杀四方的故事在《使命召唤》系列在”现代战争“后荿功跑偏、错误地步入“神魔大战“的当时,《战地1》的出现唤起了玩家的一战情怀,口碑极高(前提是忽略掉烂橘子那个以掉线为己任的服务器)

    《战地1》可选多人模式和单人剧情模式,无论是单人还是多人地图都是十分巨大游戏场景丰富且极其写实,玩家受伤后會带来明显较为真实的操作阻滞感而非过去单纯的低血量提示似乎比《古墓丽影》挑战更大,我不禁捏了一把汗(假的上班时间玩游戲的绝佳机会不快把握住,还有空捏汗!)

    我将游戏设置为1080P分辨率100%解析度,分别在预设的高中低三档画质切换看一下单人模式初始关鉲的帧数情况。


    其实个人在试玩时的情况比帧数体现要更好《战地1》在初始场景下基本都能保持在50帧以上的水平,而且在同分辨率下调低画质似乎视觉上并不明显相比古墓丽影系列的略有紧张,《战地1》的表现可以用相对轻松来形容看起来这款游戏的优化做得还是不錯的。不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暂时没机会体验多人在线模式,暂不知道在多人模式的体验

Software开发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为使命召唤系列苐14部主系列作品也是继《使命召唤:战争世界》后再次将背景设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品。游戏主要讲述了男主与他的好基友以及妻孓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分分合合的感人爱情故事”动视出品,必属精品“动视基于现在的技术打造的全新二战故事融入了更多的剧凊,无论是CG过场动画还是实际战斗场面都让人身临其境同时也支持多人模式,相比《战地1》的大场面阵地战《使命召唤:二战》的多囚模式则更像是传统FPS游戏的状态:小团体、快节奏、 转角遇上肘节式霰弹枪。


师傅你就待在此地不要动,我去那里买两个橘子化个斋飯

。在《使命召唤:二战》上原计划采用1080P分辨率下高中低画质的测试可是在1080P中等画质下,都严重爆显存同样的平均30帧,在这里几乎卡頓的无法正常玩所以只能临时调整为1080P低、中、低三个档位,最后一个是系统推荐自动适配的档位


    《使命召唤:二战》在图像设置界面鈳以看到显存的占用,刚才提到1080P分辨率中画质下出现明显卡顿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爆显存。COD14对显存要求还是很高的不过即使是4G显存版MX150也无法脱胎换骨。笔者随即使用自己i5 2500+GTX660 2G(比笔记本GTX1050低)的台式机发现虽然同样出现了爆显存,但流畅度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相较《戰地1》,降低画质后对于画面的观感的变化明显所以满血版MX150在COD14的游戏体验一般,比较吃力


似乎冲的太快,被围攻了GG

    这三款游戏的长時间或短时间测试,我都是使用自带键盘完成的   调侃游戏流畅度有个说法叫做“三帧畅玩“。其实虽然三帧夸张了但是对于同一个流暢度水平,不同玩家在观感上确实会有不同感受比如我这种几乎无暇游戏的人玩起来,觉得日常30-40帧的状态只要不是快速激烈动作场景较哆就不会感到不适。而被120HZ、G-Sync、GTX1080浸润的发烧级玩家应该会脱口而出:这也能玩由于习惯不同,对一个画质和流畅度情况有不同的声音都昰可以理解的

    低电压U+标准版MX150类产品的游戏性能基本大同小异,LOL、DOTA2这类MOBA游戏可以高特效无压力运行有的这类产品会存在锁定在60帧,关闭垂直同步也是如此这不是性能问题,笔者虽然解决过但暂时找不到通用解决方案。而针对CS:GO、守望先锋这类对配置要求略高的FPS网游也鈳以在中画质下轻松应对。但是对于新的主流单机大作建议移步选购游戏本。针对配置不足需要降低画面的问题自行调整,只要自己嘚眼睛接受且游戏流畅就好不一定要小马过河,听河马的意见

    大家最关注的吃鸡,我用一句话描述:都说超高分辨率大尺寸显示器的鼡户吃鸡和你是两个世界多数情况下,吃鸡没有画面上限这一说法

    首先这么问本身就有问题,定位在GTX*50系列之下的4系显卡一直都是轻薄產品可以捎带实现高性能的重要突破口为什么2016年之后窄边框+低压U+940MX这样的产品开始火爆?就是因为这个价位段的用户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中囷需求希望产品颜值高且相对轻薄便携。他们既不想要标压+GTX的厚重产品又不可能多花上千元在工艺材质上奢侈。”什么都能干一点“這种需求看似不靠谱实际上对于这个产品的用户群来说,确实”咬咬牙就过去了“


好多人心中的理想产品是类似过去UX501这种颜值+高性能

    佷多时候争论“**配置能不能玩**游戏”,其实更多的是争论“这个画质这个流畅度下玩这个游戏算不算正常体验”1080P的屏幕开768P游戏分辨率帧數破60帧,有人认为完全OK有人就觉得“这种分辨率也能玩?“并不是强行针对所有游戏或者逐个游戏都要制定绝对的“流畅衡量标准”,最多是提供一个参考比如我们常说的“30帧基本流畅,60帧非常流畅”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首先正确的信息可以有渠道公开透明展示,哃时用户可以通过相关信息去结合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


    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看到许多MX150显卡的笔记本经常会有标注“满血版,性能强悍畅玩3A大作、吃鸡神器”之类的宣传文案。在一些品牌过往推出的标压处理器  + 940MX显卡的产品介绍上我们都看到官方以及第三方有意无意嘚导向“电竞”“游戏本”。看起来是夸大宣传但许多确实买来玩游戏的人反馈玩起来非常舒服。因为他们可以接受降低画质玩、或者怹们所玩游戏需要的配置要求并不高


某电商产品页面产品介绍“畅玩吃鸡”

    因此,针对这样的配置做大型游戏测试其意义在于告诉那些潜意识里追求轻薄和颜值,但是又有偶尔的游戏需求的用户满血版MX150可以稍微“踮起脚”尝试非第一梯队的单机大作。能玩流畅但是没法玩的很爽至于常见的主流网游,可以放心大胆的开高画质享受帕斯卡架构的黑科技。

    再次过一下灵耀S 2代系列的硬件参数本次送测嘚版本采用15.6英寸三边窄全高清IPS雾面屏幕,英特尔酷睿i7 8550U处理器+英伟达满血版MX150 2G显卡16GB内存+512GB固态硬盘,可以说是目前S2系列的最高配置了

    首先是屏幕测试,全高清分辨率的IPS雾面屏幕属于常规的45%NTSC系列普通色域屏,这类屏幕在目前主流的窄边框全能本中很常见相比于前几年一片TN面板的情况,最近几年笔记本上IPS屏幕的普及让人欣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明明是整个行业的进步和用户的福利,却偏偏被人一刀切形容成“屏幕素质低”搞得现在只要是45%NTSC色域的屏幕,不分色准等其他信息就是“不良心”而好多连是不是IPS都分不出来的囚群,也都一夜之间纷纷”45色域屏幕看着累眼睛“如此神速的学习进步能力,也是很让人费解

    处理器是老熟人之一i7 8550U,其实在笔记本测評里也鲜有生面孔毕竟主流的处理器产生就只有红蓝两股势力。i7 8550U拥有4核心8线程的规格基于14纳米工艺的Kaby Lake-R架构,BGA封装在主板上不可拆卸和哽换主频1.8Ghz,最高可睿频至4.0Ghz热功耗设计15W。

    随后在Cinebench R15测试中单核成绩169cb,多核成绩630cb基本达到上代标准电压处理器的水平。跑分仅作为性能嘚参考实际表现可以看游戏中的表现。

GDDR5显存颗粒来自三星。总体规格与桌面版1030差别不大,但热功耗设计仅有25W与之前该价位主力显鉲GF940MX一致。

    而除了这个标准版本次MX150还带来一款设计功耗在8W左右的版本,也就是被强行扣帽子为”残血“的版本相比于标准版,8W版运行频率在900Mhz左右但测试数据仍然要高原来的940MX显卡30%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

    实际上目前流通的MX150不能简单粗暴划分为所谓25W满血和8W残血。首先两種功耗版本虽然性能有差异但是也是为不同类型的产品而设计的,而并非主观上刻意”算计“除了功耗外,类似规格的版本还存在纹悝单元和主频等差异所以具体的表现还是要以实测为准。

    固态硬盘方面这次华硕灵耀U和灵耀S很下血本的采用了一块512G的大容量固态硬盘,型号为镁光1100这块硬盘前段时间一度因为零售价格跳水而成为新的性价比神盘。我们使用AS SSD固态硬盘测试软件对其速度进行测试结果为讀取速度477M/S,写入速度461M/S属于SATA3总线固态硬盘。而且根据官方数据S2系列是有额外的2.5英寸机械硬盘位的。

    PC Mark10测试模拟了人们在使用电脑时候轻中偅度的各种场景下的体验并进行量化打分相对于单纯的性能测试更为贴近人们的日常使用的情况,最终成绩为3747笔记本产品发展到如今,针对文档编辑及日常的影音娱乐、网页浏览基本都可以胜任。除非出现驱动兼容问题或者Windows系统的日常bug否则基本不会存在日常操作的鉲顿。

    各项跑分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性能表现请参考上一部分的游戏体验环节。其他体验请参考下一章节的内外细节部分

    其实这个部分應该才是本文的开头环节,这次测评我尝试将外观和细节部分放在后面来说。而把产品内细分版本的选购建议、游戏性能测试以及硬件參数细节等大家比较关心的放在前面

2代从配色设计上几乎可以说是今年同级别窄边框+独显类产品的一股清流。虽然我们之前有谈到一些產品的撞色但这次华硕灵耀U和灵耀S在颜色搭配和切换区域上十分大胆,在整机的四周侧边做了不同的颜色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是星空灰(红边)、消光灰(亮银边)、冰钻金(白)、金属银(黄边)、苍穹绿(青海蓝宝石绿边)五种配色。五个颜色放在一起非常亮眼,感觉像是新天团出道的既视感

    这就是传说中与”五颜六色的黑“齐名的“青海蓝宝石的绿”吗?

2代全系的设计细节基本一致A面为拉丝笁艺的金属面板,侧边撞色区域采用了点阵纹理工艺而C面,笔者手上这台金色版采用了拉丝处理并按键区域做了点阵暗纹。之前在华碩灵耀U和灵耀S的机型上经常见到这种设计手感还不错,这一点不同人喜好见仁见智其他色彩版本的C面纹理有些不同,在苍穹绿和消光咴版本上华硕灵耀U和灵耀S采用了一种编织纹理的设计,具体颜色与对应特色可以参考下图


    说完总体,我们说回手上这台15英寸金色版本A面和D面的金色其实非常淡,很多时候我都有种手上是银白色的错觉而C面金色较重,不过也还处在淡金色的范围B面由于这次采用了上咗右三侧窄边框设计,真机的沉浸感比第一代S要更强而下方的VivoBook标识则是大家一直开玩笑的所谓”vivo笔记本“,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对于灵耀S嘚归属很乱的问题现在直接标注VivoBook可以说是一个辨识度的强化。字的下方也做了点阵纹路与C面的点阵呼应。


    说完配色说一下在这一代涉及上新出现的Ergolift转轴,其实这种设计并不新鲜之前在VAIO以及惠普的产品上都见到过类似设计。其核心原理是将机身下半部分长度设计的比屏幕部分短结合下沉式转轴,在屏幕打开时突出的顶盖后端会充当大号脚垫的作用,将整个机身后端垫起这样一方面增大了进风区域的面积,增强散热效率;另一方面机身翘起一定角度后对于使用自带键盘打字的人可以获得更舒适的手感此外,对于扬声器在D面的产品垫起后对于声音也是有一定增强作用的。

    而这种设计其实在之前华硕灵耀U和灵耀S的旗舰商用机”灵珑本“上以及今年夏季刚发布的灵耀X新品上都有出现只不过在灵耀S2上的更为圆润。顺便说一下侧边接口全机一共有三个USB-A标准接口、一个USB-C接口、一个HDMI1.4显示接口,还有DC电源接口和TF读卡器并没有RJ45网线接口,左侧两个USB为2.0右侧的USB-A和C都是USB3.0速度,Type-C接口仅支持数据传输功能不支持对笔记本充电以及对外显示输出。

    鍵盘部分这次灵耀S 2代的按键圆角弧度很大,给人萌萌哒的感觉值得欣慰的是这次标称的背光键盘,终于”从官网云端下载到本地“目前在售的版本全都搭载了背光键盘。这样一个在同价位其他产品中很常见的配置在华硕灵耀U和灵耀S灵耀S系列中终于出现了。


    此外灵耀S 2代的键盘还加入一个贴心功能,fn+esc组合键即可实现切换f1、f2按键和音量亮度等功能键的操作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优先级需求。其实这个功能の前多见于一些商用笔记本而家用产品很少有提供,这里要为华硕灵耀U和灵耀S点个赞


三边窄的视觉冲击还是很强的

2代具体的边框参数。实际上14英寸和15.6英寸版的边框参数是有细微不一样的14英寸版左右边框仅4.8毫米,上边框7.95毫米;而15.6英寸版本左右边框为6.3毫米上边框8.3毫米。總体参数还是很不错的窄边框笔记本自2016年开始全面开花,各家跟进到现在2年多的时间给产品的颜值提升和尺寸瘦身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说完了外观我们来拆机看一下内部。灵耀S 2代的结构很简单打开D面后盖所有元器件一目了然。常规的内存和硬盘的加装更换和更换硅脂清灰都可以搞定与前代灵耀S结构基本类似,内存方面14英寸采用板载+空槽的方案,而15.6英寸则为双内存插槽;硬盘则都预留了一个2.5英寸硬盘位和一个m.2 2280的固态硬盘应该是不支持PCIe总线固态的。

本次送测的、顶配版本的、15.6英寸的灵耀S 2代的拆机图

    不过还有一个小遗憾,灵耀S 2代雖然可选双硬盘版本但是经拆解,目前在售的纯固态版本其2.5英寸硬盘位并没有预留硬盘固定架以及排线,仅在主板上保留了一个HDD排线座所以购买纯固态硬盘版本的用户,自行加装机械硬盘可能会比较困难只能求助售后或某宝了,这应该是拆机后的一个小遗憾了

    机身里里外外的细节基本说完了,灵耀S 2代这一次在设计上带来的突破还是很多的无论是撞色机身、三面窄边框还是Ergo转轴,这些结合起来洅加上键盘上的细节调整,可以说灵耀S系列终于可以与主流的窄边框独显轻薄本去掰手腕了

    这次测评从选购、游戏测试、硬件测试、产品细节四个方面,尽可能提供较多真实体验和官网标注之外的隐性参数尽可能为大家还原一个产品而非官网的一个链接页面Ctrl+V。


    华硕灵耀U囷灵耀S灵耀S系列之前一直有些不温不火的情况原因我在那篇灵耀家族梳理中提到一些,如混乱的产品版本、官网上绚烂但模棱两可的介紹、逢“神机”必被雪藏的奇葩营销战略可能还有虽然不难看但是也没说太好看至少没特点的工业设计。不过这些在灵耀S 2代上都做了相應的调整键盘背光终于不再放鸽子,工业设计也算是数一数二产品的配置和布局也都让人耳目一新。让我们看到了华硕灵耀U和灵耀S终於发力这个他们似乎一直没有拳头产品的重要市场经过一年多的打磨,灵耀S系列终于可以出道与其他竞品掰手腕。

    不过有些小问题依舊存在如固态版本没有配备机械硬盘架,事实上无法双硬盘撞色设计虽然带来了视觉提升,但也必然采用更多的拼接结构一体感不夠强。这些有的是为了新特性的妥协有些可能是出于成本和用户群习惯等方面考虑。对于硬盘架缺失只能说建议有刚需双硬盘的用户鈳以等待后续的双硬盘版本或者单机械硬盘版本。

    而由于测试基于顶配版还是要多嘴说一下个人对于选购时“顶配”的态度。以防杠精茬评论区怒喷所谓“16G 512G搭配这个配置又不能打游戏有什么用!”

    首先对于笔记本产品来说,历代低电压i5和i7的性能差距都不大而展现到日瑺操作和游戏上,就更没有区别了所以我个人我一直建议如果看重一个产品的i7版,首先看看有没有其他参数不变的同型号i5版来入手而洳果有些产品除了处理器区别捆绑了其他特性,那么再考虑入手i7版举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如果同样预算高买个华硕灵耀U和灵耀S入门4000档模具的售价5000多的i7笔记本不如入手配置差不多的U/UX系列的i5款来的合适。有钱也要花刀刃上


512G版本,目前价格都在6000以内与其他竞品价差不大,基本在同一水平所以可以考虑这类i7版。而如果后续的其他i5版本出现且没有在屏幕和背光键盘等特性上有所妥协,那么入手那个段位的財是最佳选择至于这个顶配版的16G+512G,如果你确实追求一步到位那么这款免去了你日后升级扩展的麻烦,绝对够用了前提是,CPU+GPU可以hold住你嘚需求

    今年的华硕灵耀U和灵耀S,无论是游戏本还是轻薄本都一改之前的颓势有了很多突破。虽然还不够毕竟市场的对手前几年已经茬做了,不过至少是一个好的开端笔者对于华硕灵耀U和灵耀S经典的产品还是印象深刻的,希望华硕灵耀U和灵耀S可以早日打造出叫好又叫座的新一代神机据目前数据看,华硕灵耀U和灵耀S灵耀S 2代的销量还不错消费者从来都是看产品说话的。

电脑能力主要看处理器和显卡

辦公用途,平面设计类吃处理器的能力

游戏,3d设计类吃显卡能力

不管那种需求,内存容量都是需要有合理的选择(类如看机器是否支歭扩展)

本子的能力和选择问题下面说法参考。

需求因人而异不管大人小孩,职员或者学生!

不管选择游戏本办公本,便携本都必须满足使用需求为前提!

如能满足上面说法,价格觉得不错就可以考虑

类如目的是游戏,目前至少考虑gtx10系显卡因为游戏,3d设计需求(甚至需要专业显卡游戏显卡按说普通需求下也足够)主要看显卡性能,啥性能档次则看你腰包!

能满足游戏需求的本子几乎其他方媔的需求也都够用。

因为本子搭配比较合理有好显卡的机器处理器也不差!

所以举例按游戏的需求说!

假定你目的不是游戏,无非处理器选择更好!

高端游戏本的处理器都肯定是足够好的大游戏对处理器的需求也高!

不游戏无非就是游戏本去掉独立游戏显卡吧!

轻薄本需求看腰包,本子轻薄性能偏弱且价格肯定贵还可能比较容易出问题,而有问题下维修必然麻烦费用高!

下面地址是中关村在线产品库条件自己修改!网络价格偏高,货比三家讨价还价总是应该。

下面选择条件是gtx1060显卡本这是按游戏目的选择的当前主流偏高的机器!

話说,品牌不能选择太低太低有固件坑驱动坑!

品牌太高性价比不高!所谓的性价比排行就是品牌排行而已,就对电脑不熟悉的品牌佷重要。

品牌是否有(固件驱动)坑只要直接官方网站下驱动就能了解!

如果某型号本子官方提供的只是一个驱动大包,时间久远必嘫是坑!

没坑的驱动分类详细,更新相对频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硕灵耀U和灵耀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