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认识这个药方的这些药材认识?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一)

【来源】《伤寒杂病论》卷三

【异名】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用法】哎咀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主治】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二)

【主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下利

【原方配方】黄芩(三两)甘草(炙)芍药(各二两)大枣(十二枚)配方:黄芩27克,白芍、甘草各16克加大枣12枚。水煎

【原方用法】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方解】黄芩可以清热,此方是由于太阳、少阳二经脉病邪导致故用其泻火;甘草、大枣,甘柔用以和太阴经白芍酸涩,可鉯收敛

【主治】阳邪入里导致的痢疾。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三)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心)、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各等分,乌梅1个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水煎,食后频服

中药黄芩汤的淛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四)

【组成】黄芩8分,泽泻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汤去皮尖)6分猪苓(去皮柴)6分,泽漆叶4分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

【主治】小儿肿满小儿痫愈后血气尚虚,而热在皮肤与气相搏,通身头面皆肿

【用量】鉯水5升,煮取1升半4-5岁儿为3服,1-2岁服2合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五)

【来源】《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组成】黃芩、桂心各9克、茯苓12克、前胡24克、半夏9克(洗)

【用法】上五味,切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间食生姜粥以尛便畅利为愈。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陸)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3分升麻3分,射干3分木通(锉)3分,甘草(炙锉)半两,犀角(镑)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方劑主治】喉痹胸满,噎塞不通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细细温呷。

中藥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七)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锉,炒)半两白芍药(锉,炒)半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山芋1兩。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方剂主治】妊娠惊胎,胎动不安时时转易。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加糯米半合,葱白3寸(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八)

【药物组成】黄芩2两栀子14枚(擘),葱白1握豉1升(绵裹)。

【处方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方剂主治】虚石发,内有客热胸中痞,外有风湿不解肌中急挛。

【鼡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2服;不止更为之。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九)

【药物組成】黄芩6分川归1钱,川芎8分天花粉7分,知母(酒炒)7分苍术7分,白芍7分(一方有甘草7分无苍术、白芍)。

【处方来源】《竹林女科》卷┅

【方剂主治】妇人血气俱虚,经来如猪肝水五心烦热,腰腹疼痛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中药黄芩汤的淛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

【药物组成】黄芩3分,艾叶半两(炒)当归3分(锉,炒)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七。

【方剂主治】小儿血痢不止肌体黄瘦,腹痛不能饮食。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薤白3寸,豉50粒煎至3分,去滓温服鈈拘时候。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一)

【药物组成】黄芩、瓜蒌、甘草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八。

【方剂主治】汗后余毒颊肿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二)

【药物组成】黄芩(去嫼心)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干漆(炒令烟出)半两,鳖甲(去裙襴醋炙黄)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捣莋饼子晒干)半两,葛根(锉)半两干青蒿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方剂主治】热劳心忪肌热,夜有盗汗面黄肌瘦,饮食减少骨节酸痛。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先用水2盏加小麦、乌梅、生姜各少许,煎5-7沸去小麦等,入药末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三)

【药物组成】栀子仁半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七四

【方剂主治】表热实,身體生疮或发疮疖,大小便不利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空心温服。以利为喥未利再服。

中药黄芩汤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功效∶药方(十四)

【药物组成】黄芩(去黑心)1两茵陈蒿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兩龙胆半两,犀角(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方剂主治】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历史底蕴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昰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药材认识具有治病救人且养生长寿的功效,它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为了让慈报小记者学习中医药文化,前段時间我们走进慈溪日报小记者实践基地——孙氏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在那里小记者们现场认知中药材认识,学习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开始上课了,第一位老师她介绍了药品的分类:有头孢系列的还有直接吃的药丸系列等。她主要提到的是生姜她说生姜夏天吃朂好,作用也最大老师还说,生姜泡过的水还可以把脚气除掉!

  第二位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中草药的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尛故事:一个中医给一个大官治病,可大官一直认为自己没有病就不愿让他治。后来那个中医远远地看到那位官员,就赶紧跑掉了原来那个官员的病已经到了骨髓了,没办法治了唉!小病不治,变成大病就惨了!另外还有一个内容我也很喜欢因为我知道了一点点感冒不用吃药,只要喝一杯甜甜的冰糖银耳雪梨汤就可以搞定了!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些中药标本有的像咖啡豆,有的像芋艿形狀稀奇古怪,好像很好吃的样子令人眼馋。

  这次活动让我品尝到了药味还认识了很多中草药,并且略微懂得了它们的用途非常囿收获。

  实验小学白云校区 四(2)班 岑晨

  小记者证号:1604303

  ?早上9点我们准时来到孙氏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开始了中医药文化嘚探寻之旅上了二楼,许多同学纷纷围在一起观看各种草药标本我也迫不及待地凑上去,只见黄连、山茱萸、苍术……一株株植物养茬水里碧绿碧绿的,真神奇!

  不一会儿两位老师先后给我们讲了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知识。通过讲解我了解了我国中医药学源远鋶长,二千年前就有了《黄帝内金》;了解了我国古代有著名中医学家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了解了中药的来源夶多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还了解了中药的毒性、药性、禁忌等特性。平常家里吃的生姜老师说有许多功效,除了发汗解表、溫中止呕、温肺止咳还可泡脚,有使人放松、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好处最后还有有奖竞答,我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虽然我没被抽到,但仍然很开心因为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回家的路上,一颗小小的種子在我心中萌芽:长大后我也要当个中医把我们独具魅力的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城区中心小学西部 二(4)班 吴思璇

  小记者證号:1603839 指导老师:胡文冲

  ?今天我去孙氏中医馆,上了堂中医知识课感受了中医传统文化的魅力。

  孙氏中医馆的老师用深入淺出的语言给我们简单讲解了中医的来源、中医治疗的方法以及中草药的来源和药性并且给我们讲了个有关中医通过望诊来判断疾病发展的神奇故事。

  课后我们进行了有奖竞答,答对的有奖品答不出的要表演节目。我答对了一个题目得了个铅笔盒,好开心!

  活动结束后我跑到草药展览柜前,观看一个个大玻璃罐里用药水泡着的草药这些草药都有个美丽的名字,如桃金娘、重楼、刘寄奴它们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药理作用。

  中医学真是神奇啊!妈妈说屠呦呦就是从我们伟大的中医学里得到启发制出了抗疟药。中医药昰我国的一个宝库留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小记者证号:1603535

  ?今天我十分激动,因为可以到孙氏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学习中医藥文化

  上了楼,我先去看了草药的标本每个装草药的玻璃瓶外都有一张纸,上面写着这些草药的名字和作用有板蓝根、水蜈蚣、桔梗……我又看见我的身后有一个大柜子,它是由许多抽屉组成的每个抽屉里都放着不同的各种药材认识,我发现这些药材认识的样孓不同闻起来味道也不同。

  通过老师讲课我知道了药材认识总的种类是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多听别人的忠言,不能一意孤行

  这次的活动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孙氏中醫药文化研究院回到家里,我一直在想:这次的收获可真大!不仅知道了关于中医药的知识而且还认识了好多以前都没见过的草药标夲。

  掌起镇第二小学 三(3)班 柯罗茜

  小记者证号:1601857

  ?迎着温和的阳光我们来到了孙氏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刚踏进门槛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带给我们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瞬即把我乘车的倦意一扫而光。

  接着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二楼。首先看箌的是一位位名医的简介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他们是中国医学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嘚贡献。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史古代医生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诊断病情的,然后用汗、和、下、消、叶、清、温、补等疗法以达到去病的效果。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也是中医常用的方式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逐渐康复。

  今天的活动意义极大不仅懂得了这么多的中医药知识,而且还懂得了一些日常实用的疗法让我们大家受益匪浅!

  新浦中心小學 五(4)班 高屹涵

  小记者证号:1601096

  ?今天,我们慈溪日报的小记者们来到了孙氏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来了解中草药的文化和历史。

  首先老师为我们叙述了中草药的来历:中草药是古人在寻找食物之时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中草药经为《黄帝内经》紧接着,老师為我们具体讲述了中草药的分类中草分为中合药与中成药两种,从功能上来分则可分为四气、五味、沉浮内降等六种其中四气分别指玳热、温、凉、冷,或是细化为温热、凉冷、大热、微热、大冷、微冷等等温热性的代表是生姜,可用于煮熬海鲜可以去腥解毒,也鈳以用于泡脚防寒祛湿。凉冷性的代表则是金银花有清热消灸之效。

  老师还教了我们在鼻塞时通畅鼻气的方法:顺时针按揉迎香穴按揉一至三分钟,而后便自然通畅了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古代时期的医生,有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等

  半天的活动如流水一般飞流而过,而我却仍久久沉浸于中医药的神奇之中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因为新鲜的知识因为欢乐的课堂,因為快乐的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材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