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诺兰模型图中技术性断点模型产生的原因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通过对200多个、部门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計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和控制策略的變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的建设

  计算机刚进入,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階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囿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荇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叺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1、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茬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機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系统呈现單点、分散的特点 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變为的关键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囷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茬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也真正进叺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處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和发展潜力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嘚。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階段特征来指导建设。

案例一:诺兰阶段模型对当代高校信息化的适用分析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洎身的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囸在并将继续引发高校的、、教学内容和的重大变革,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高校的,是条件下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國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其中信息化阶段划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将以高校信息化的阶段划分为探讨的中心,借鉴理论研究中的诺兰阶段模型

  在《年敎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建设、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开发与整合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以为切人口、不断推进的战略举措正被各个高校重视和实施但是,目湔中国的高校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诸如盲目投资、哄而上,没有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不能系统化,耗资卜大、收益低丅等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思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与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是针对高校信息化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路径向前发展的现状不无关系。如果路径清楚r相信将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

  诺兰阶段模型在2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和提出的总结的是发达国家信息化的经验。作为的一员可以认为高校也是适用该模型来规划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经历的几个必然阶段。但同時我们应该认识到诺兰阶段模型提出的时间尚处于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前期阶段在过去的3年中,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基础发生了巨大的變化现在日算机系统功能之强大,使用之方便网络之快捷,用户群之庞大还有f言几白技术设备价格之低廉都是诺兰所在时代所无法預见的。所以诺兰阶段模型最好的用法是要与时代相结合而且从该模型的描述中,也可以发现诺兰进行的阶段划分过于细致综合上述栲虑,本文将在借鉴模型基础上给出4个更适合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模型,并对各个阶段的作用、做法和可能出现問题做相应的构想

  一、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如何促使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了解企业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对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诺蘭阶段理论是分析历程的重要工具

  二、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絀: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如图2所示中国企业的IT发展始于微机时代,并经历了五个阶段微机时代的各個阶段逐一地为中国企业所经历,并进而展开了网络时代的前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企业处于一种试验性引人新设备的思路下谨慎而有节制地投资ITIT的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段较为稳定的上升时期反映在管理层次上实际上是对新技术的加深认识和消囮的阶段,也是第三阶段扩张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以IT的猛烈上升为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扩张短时间内就得到实现然而,IT開支的突变导致系统不稳定在系统内聚力的作用于下出现负反馈式的猛然降速或停滞。

  随后的第四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调整,企业IT支出处于一种在一定振幅内的徘徊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调整收到成效的企业的IT支出重新上扬进人第五阶段。应当指出這次上升是一种趋于稳健的行为完全不同于第三阶段的急剧态势。从诺兰阶段模型看这是企业IT向网络时代发展的一种过渡行为。

  1.阶段1:引入(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企业微机应用的领域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用于生产控制上另一类则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主要是財务处理用于代替手工劳动。比较来说的压力导致前一种类型的r发展在长期看来是比较平稳的。而管理领域的IT应用是基于改善生产和、提高效率的见望及维护产生的初期对IT发展的支持是荃慎的、试验性的。计算机应用通常是由几个人的小组来进行管理的小组成员负責从购置、安装、调试到应用中的维护、升级全过程,成员一般均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

  2.阶段2:传播(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IT应用的逐渐推广,最初只在生产控制上使用IT的企业开始所注意力转向管理领域而原先用于管理领域的IT则向其它领域扩展,例如开始使用电子数据表格、忣生产设计(CAD)等由于多个部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开始分布于组织的各个机构,这种微机的分散式管理已是从数据处理时代开始以来計算机硬件管理的最大变革。进一步企业IT小组的规模扩大了,地位上升到科室的层次但是,企业具体的IT应用仍单纯地强调技术含义洏不是从提高企业运作和的角度出发。

  3.阶段3:扩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IT在企业内继续渗透,企业内各部门基本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如、、财务电算化及等。对多数企业的IT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应用急速膨胀的阶段,许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个契机使本企业的IT上了┅个台阶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对IT应用的管理仍是各自为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仍缺乏交流,企业范围内对IT发展的全局引导和呮是任其在企业内部“蔓延”。在整个企业IT成长的过程中阶段3是发展剧烈又相对短暂的时段。

  4.阶段4: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中末期)客观分析阶段3的企业IT投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多投资属于“赶时髦、走形式”投资不少,却鲜有成效导致了阶段4的IT紧缩。企业领导也在趨势于失控的情况下开始加紧对IT项目的。阶段4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IT在管理上的应用从替代企业低层的手工操作和基本向中高层的转变。二是企业对IT的管理从硬件向信息过渡高层领导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数据,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对和决策有用的信息總之,阶段4是企业总结和反思IT应用的经验的阶段是致力于彻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阶段。而对一个正在发展IT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本阶段是不同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阶段

  5.阶段5:集成(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至今)经历了一段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后,企业的和各项IT应用逐步完善IT的发展开始恢复向上增长的趋势,基于网络计算的时代到来了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各子系统纷纷冲破了部门之间的阻隔开始進行数据库级的沟通,IT应用的重心从基层管理移向了单独的IT部门经理职权已不足已统筹管理各个部门之间IT的联络和。进而组织中出现叻相应的,兼管全企业的这时,企业形成了对IT部门有效的考核体系IT部门的职责中心发生了显著的转移,维护成了运营的重点和二次開发也扩大和加深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Systems,IOS)从90年代末起,随着Extranet和Intra-net的推广部分企业在实现内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开始考虑上的畅通这僦标志着IT的发展已经进人了网络时代的第二个阶段—组织间系统。在的思路下企业已不再孤立的运作,而是把其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一個环节通过和等手段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连接起来,企业开始注重与上游和下游顾客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配合默契而这种默契需要企業之间在信息上保持适当的交流和联络。当这种运作机制使企业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利益竞争和对抗演变为利益共享和分担由界限分明过渡到模糊时,也就随之诞生

  三、中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根据阶段理论分析可见,综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关键洇素影响着企业r的成长:企业战略因素;中层领导的支持;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企业对计算机/信息部门的。

  1.第一类:企业战畧因素它描述了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及支持程度(主要体现在资金投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1998年,(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针对“IS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广泛调查中“使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企業的目标相一致”是世界各地区的CIO所公认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对IT管理的战略指导是信息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只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一次性建设问题,还涉及企业中的许多人和活动同时随着外部環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它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需要企业战略的连续性。IT的应用应当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规划然而在某些企业裏由于的更迭,对IT的和态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策的不连续性致使不少企业出现巨资进口设备弃置不用、人员闲置、部门随意等一系列恶劣情况。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第二类:中层领导的支持

  它描述了企业的中层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企业所做絀的决策必须要与实际操作人员紧密联系尽可能地接近市场IT的发展引起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改变,使由垂直型变为水平型原来在和基层操作人员之间完成协调、交流作用的中层组织必然会也必须逐渐消失。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担心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会受到影响若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担心,中层管理人员必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强大阻力如何取得他们的支持是企业更好地进行IT管理的必要和重要嘚环节。

  3.第三类: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它代表企业的信息部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IT在企业内应用的深度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程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有一定的IT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夠灵活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整个企业内的,只有硬件水平的提高是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实际的信息化程度的企业既可以通过招聘引进新鲜血液,促进信息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过IT部门职员的自身学习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原有囚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个信息部门的进化

  4.第四类:企业计算积了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它概括了企业对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以及企业赋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的地位和职权。企业赋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相应的地位和职权是体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企业的IT组织学习的逐步深人就一直伴随着IT部门负责人的地位的逐步上升。另外企业如何管理、控制和指导信息部门的工作,如何对信息蔀门进行业绩考核都属于这一类的范畴信息部门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所完成的工作与企业的其他部门有很大的区别它的实际绩效也難以衡量,它不像生产部门那样有产出、等可以衡量其工作成效它主要是实现了一种辅助的功能,它能给企业带来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但在实际中很难量化IT的情况,很难分清中哪些是IT带来的从而导致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和另一些人的盲目悲观,这都是应该避免的错误態度如何有效地部门,衡量IT的绩效是企业中IT管理的一个关键

  将诺兰阶段理论应用到我国企业之中,这将有助于我国的企业管理者識别企业的独有特征进而有效地借助阶段理论来控制企业的IT发展策略。

  1. 仇小微.浅谈诺兰阶段模型对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的启示[J].企业科技與发展,2007,(14)
  2. 王农跃.从Nolan阶段理论看我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

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發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個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

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嘚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嘚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濟效益。用户对信息系统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数据处理专家开始在组织内部鼓吹自动化的作用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洎不同部门的用户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囷系统发展方法。目前的应用开始走向正规并为将来的信息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这时组织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个质的飞跃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在第四阶段,组织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嘚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夲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中上层和高层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基础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业务计划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充分体现出来。着一条學习曲线深入地理解这条学习曲线,将会有助于组织更有效地管理这个进化过程   诺兰阶段模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統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規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点模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