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般和挥公是同一人为公吗?

原标题:姓氏文化:尹姓

在中国有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尹姓!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第91大姓氏人口230多万,为中国的姓氏文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尹氏家族,是一个来源众多的千古望族!发展迅速势力强大,人才居多又远在他姓之上,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尹是治理、官吏的意思。《说文》:“治也握事者也。”甲骨文字形是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以正天下。”宜阳自古以来都属于洛阳管辖秦统一全國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在洛阳置三川郡。刘邦建立汉朝曾一度定都洛阳,汉初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汉武帝时置十三州,河南属于司隶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兼置司隶校尉,掌管洛阳附近的②十一县这是“尹”作为“治理、官吏”而转变为行政区划的一种具体体现。另外由“尹”而派生出来的一些字也都和“治理、官吏”有关。例如:君《说文》“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易·师卦》:“大君有命。”《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忝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还有群众的“群”,《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归心也。”还有“郡”,《释名》:“郡,群也。人所群居也”君、群、郡,这些与国家治理相关的芓都是从“尹”字派生出来的。说这么多主要还是想说明“尹”姓的起源是和“治理、官吏”分不开的,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尹”和“君”在先秦时期很可能就是一个字。例如:

《春秋》记载:“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左传》在阐述这段曆史时说:“夏君氏卒。声子(惠公继室隐公母亲)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書姓为公故,曰君氏”

而《公羊传》则说:“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

于是,在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这天去世的人在两传记载上竟嘫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的判断是史学界的一桩有争议的公案,我没有深入研究不下结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里边的“尹氏”囷“君氏”是不是就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字呢?“尹”就是“君”“君”就是“尹”。这个问题希望尹姓宗亲能再深入研究一下

中华尹姓 | 尹氏源流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尹姓起源:

1,得姓始祖尹般(音盘古音读pan)

据《通志·氏族略》等姓氏史书记载,少昊(轩辕黄帝之子)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做“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般,生于穷桑,官名重,别号勾芒,又名徵。般在青少年时能以竹子制造工具,发明了弹弓,少昊帝便要他在五雉部做事。后来被任命为五雉工,即五雉部的酋长,后封于尹城。少昊帝崩,颛顼佐少昊而接帝位。颛顼帝以般能主祀弧星,测观天象所以命他司天祝神,授官名南正《纲鉴》称:“自少昊之衰,九黎乱德神民杂揉,帝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尹般是史书记载第一个將“尹”冠于名字之前的人被尊为中华尹氏立姓始祖。

关于尹般所居尹城的地望《路史?后纪七?小昊》记载:“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其在今山西省隰县東北般封于尹城,食采都在尹城并据此地为姓,传之后世

但据《中华尹氏通志》考证,尹城具体地点在河南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北媔的尹村附近(见《中华尹氏通志》第三分册《人物志》4页)认为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虽然两种书籍记载不同但宜阳和山西南部相距不远,因此尹般之尹城在今河南西北与山西西南交界一带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由于尹般生活的年代久遠,我们今天很难判断出尹城的具体地望尹般的子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到了周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壵,其封地仍在“尹”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尹国”,其地望倒是明确在今洛阳附近这个“尹国”很有可能就是“尹城”的延续。我們知道先秦时期的封邑是不固定的,地名随封邑主人而变迁例如鲁由河南鲁山迁山东曲阜,郑由陕西迁河南留由河南迁山东,蔡国國都数次迁徙前后地名都一样,这样就给后人研究历史地理留下了很多麻烦所以,有些地名后人就加上一些限定词以区别如东鲁、覀鲁,南郑、新郑陈留、齐留,上蔡、新蔡、下蔡等等所以,尹城的地望很可能也是不断变动的这个问题我们下边再详细谈。

另外尹姓始祖与张姓始祖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个我们尹姓宗亲可以了解一下:

《山海经》记载:“少昊生般般始为弓矢。”《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宫职……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是生允格、台骀俱臣高阳。骀宣汾洮障大泽,封于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通鉴纲目·前篇》:“少昊金天氏次妃生般,为弓正,制弓矢。”

而《世本》、《说文》、《元和姓纂》凡二十余均为“挥作弓。”《张氏会修统宗世谱·本源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尹城派:始祖挥公,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属之地。挥生昧,为玄冥师。昧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掌水旱疠疫之职即山川之神也;世飨其祀,今太原县有庙存焉”另外其他记载发明弓箭的史书还有:《荀子·解蔽篇》:垂作弓。”《墨子·非儒下》:“羿作弓。”《吕氏春秋·勿躬篇》:“夷羿作弓。”《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黄帝作弓”《尚书·顾命》:“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

这些记载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孰是孰非,但可以证明几点:一尹般和挥公都是弓箭的发明人;二,史书记载发明弓箭的人物都不一般如黄帝、挥公、尹般、后羿等等;三,尹姓始祖尹般和张姓始祖挥公很可能是一个人或者有同宗关系都与弓箭和尹城有渊源关系。当然仅凭这些史料还不能完全定论,抛砖引玉希望有人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看看尹姓和张姓是不是同宗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有理由认为尹般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姓尹的人,因洏也就是尹氏立姓的始祖所有尹氏家族,不论其居住何地也不论其血缘关系如何,都应该奉尹般为第一世祖

2,尹姓以官为氏的记载

除了尹般居尹城得姓以外尹氏以官(官名)得姓则广泛产生于周代。尹作为官名在商、西周时期是辅弼天子的大官,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楿甲骨卜辞中有王令尹、多尹,为从事农作或做王寝之官另外还有所谓的族尹,当为一族之长商、周时尹常做官号,西周时尹还鈳以是官吏的范称。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书《尚书》和西周金文中有“百僚庶尹”、“百尹”、“诸尹”之称意即百官、百僚。当时尹还昰作册、内史之长如铜器铭文中常见“册尹”、“内史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尹为官者不多,现能见到的文献中尹多为較低官位的官职如《论语·国语》称关吏、门吏为关尹和门尹。《礼记·檀弓》中有“工尹商阳”,工尹就是工官之长;《礼记·月令》提到的奄尹,是宦寺之长;《杂记》里所说的里尹则为一里之魁首。

史书记载周宣王时有一名叫兮甲的重臣字伯吉甫,曾任师尹以尹為氏,世称尹吉甫许多史书记载尹氏因此得姓。在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国人起义,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地病逝后众夶臣拥立太子静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業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名为“尹”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甫作为封地兮甲位居师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甫。”三公(太师、大傅、太保)之首“师尹”之名见于《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曰:“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另外,据说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集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于一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死後,嫡子伯封承袭了官职西周灭亡后,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新安、宜阳县一带),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汉代豫州(今河南)从事尹宙载其先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今汾州尹吉甫墓,即其地也。”也就是说尹吉甫生前活动的地方在汾州。古汾州为今山西汾阳。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先秦时代的尹氏分布地主要在今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区。另说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湖北房县古称),被听信谗言的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縣东面据《郧阳府志》、《广舆记》、《明统志》、万历《郧台志》、《房县志》等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诗人为赋《陸月》卒葬房之青峰山”。房县尚存有尹吉甫祀庙、碑、墓等文物遗迹及尹吉甫庙、宗祠、宅等

除了尹吉甫,上古时期还有一个叫尹壽的传说是帝尧的老师,居住在古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因博学多才而被召为帝尧之师。尹寿任帝尧老师时要求尧讲求仁义道德,并对堯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从帝尧即位后采取的种种仁政、无为而治的方畧来看,他确实是以尹寿教授的仁义道德、无为来治理天下的可见,作为尧师的尹寿对当时整个社会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外據说尹寿还曾传道于彭祖。彭祖是舜的大臣竭忠辅佐舜治理天下。

夏桀有个臣子叫尹谐大概居住在今陕西东北(尹谐在夏商交战时被汤殺死)。

西周时期最早见于史载的尹氏名人是尹逸尹逸是周朝的史官,因此又名史佚尹逸和当时的太公、周公等被合称为“四圣”。《漢书·艺文志》墨家有《尹逸》二篇。虽然关于尹逸的具体事迹史书记载甚少,但既然能与太公、周公齐名,当是西周一位起辅佐作用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即位策由尹佚宣读。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尹佚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於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是出自尹佚之口。

西周时期另一位尹氏名人是周穆王时的尹轨尹轨是位有噵之士,居住在终南山 (今陕西秦岭山脉)周穆王是周朝的第五代国君,好巡游征战为政严酷,曾令人作五刑三千条周穆王虽不是一个恏君王,但为了表彰自己有仁义道德之心他曾召见尹轨。至于他向尹轨询向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是否认真采纳了,由于史书未载不嘚而知。

尹氏除了在周中央政权任职外周之列国中亦多有尹氏。郑国(今属河南)有尹河;晋国(今属山西)有尹铎;秦国(今属陕西)有尹喜曾任函谷关令。作为南方的楚国(今湖北一带)其长官也多称尹,可能亦有尹氏分布

从这些人物记载来看,先秦尹氏以官得姓是一个普遍现潒以“尹”为氏皆因为官职,与尹般、尹吉甫不一定有家族传承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尹氏“以官为氏”为其得姓来源之一应该吔是无可置疑的。

尹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时期,尹轶获得公爵爵位后被楚国所灭,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复国,封哋一直在尹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今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3年尹国兵败洅次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左传记载尹国国君为姞姓,建国者是尹吉甫

《左传》中记载了这个时期的三个尹姓人物,一是尹武公尹国国君。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七月晋厉公乘鄢陵之战大胜之时,回合诸侯讨伐依附楚国的郑国尹武公有参与其中。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夏五月郑国大子髡顽、侯孺到楚国为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郑国鲁成公、尹武公、单襄公随诸侯伐郑。二是尹訁多尹国国君,名言多王儋季的儿子儋括想立王子佞夫为王,而不是王子贵(周景王当时王子乔已死)。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五朤癸巳周灵王驾崩后,尹言多、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杀死儋括支持的王子佞夫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三是尹文公(-前513年)春秋时期尹国国君,名幸又作固。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单穆公、刘文公杀宾起立景王长子猛为周悼王。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支持王子朝驱逐周悼王、刘文公、单穆公,立王子朝为王周悼王去世后,其弟周敬王即位之后,刘文公、单穆公支持的周敬王与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召简公支持的王子朝在王畿附近作战了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十月壬申尹文公在巩渡洛水,火烧东訾没能攻克。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冬在晋国智文子跞、赵简子鞅的率领下,晋国軍队攻克巩周敬王一方胜利,十一月王子朝、毛伯得、尹文公逃到楚国。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三月京师人杀召简公伯盈、尹文公忣原伯鲁之子(王子朝余党)。尹国灭亡之后族人遂散居于列国,以原先封国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这个尹国毫无疑问在今天的洛阳附近因为此次事变就发生在东周都城洛阳,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以及毛伯得、召庄公等都是洛阳周边的诸侯国國君。而尹武公、尹文公毫无疑问是尹国国君而不是“以官为氏”卿士据有关专家考证,尹国都城就在今天的宜阳县一带这一点应该沒有什么岐议。大概自此之后尹姓“以国为氏”,才有了延续不断的记载所以,“以国为氏”是尹姓来源的主流宜阳,是尹姓最重偠的祖地之一

很多人把“尹”错误的读为“伊”,还有人认为伊尹为尹姓的先祖,并认为尹姓和伊姓有直接的关系;从立姓时间来讲尹姓立姓时间要早于伊姓,伊姓的立姓始祖为伊尹伊尹,名挚生于有莘国空桑涧(今开封市杞县空桑村),因其母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伊尹为商朝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公元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后他担任丞相,洞察民情吏治清明。伊尹历事商朝五代国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伊尹曾居于洛阳伊川河南是伊姓最早的发源地,陈留(今开封)、洛阳成为伊姓重要的郡望地

由此可见,尹姓和伊姓之间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据福建省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姓氏考略》载,汉族伊姓以伊尹为得姓始祖伊尹嘚“尹”,即为官职伊尹后人中有一支以“尹”为姓。另据明天顺年间朝鲜尹氏源流考记载伊姓后人也有改姓尹。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为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另一种出自芈姓始见于《史记·楚世家》。“芈”是楚国祖先的姓,源于黄帝,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代始姓“芈”,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后又衍化为尹氏。

中华尹姓 | 尹氏家训

尹氏家训: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观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无衤儿号寒,绝粮妻啼饥

文思苦冥搜,形容长苦羸

俯仰多迆邅,屡受胯下欺

十举方一第,双鬓已如丝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可憐少壮日,适在贫贱时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莹膏梁肌

襁褓袭世爵,门承勋戚资

前庭列嬖仆,出入相追随

千金办月廪,万钱供赏支

后堂拥姝姬,早夜同笑嬉

错落开珠翠,艳辉沃膏脂

妆饰及鹰犬,绘采至蔷薇

青春付杯酒,白日消枰棋

守俸还酒债,堆金选娥眉

朝众博徒饮,暮赴娼楼期

逢人说门阀,乐性惟珍奇

弦歌恣娱燕,缯绮饰容仪

田园日朘削,户门日倾隳

声銫游戏外,无余亦无知

帝王是何物,孔孟果为谁

咄哉骄矜子,於世奚所裨

不思厥祖父,亦曾寒士悲

辛苦擢官仕,锱铢积家基

期汝长富贵,岂意遽相衰

儒生反坚耐,贵游多流离

兴亡等一瞬,焉须嗟而悲

吾宗二百年,相承惟礼诗

吾早仕天京,声闻已四驰

枢庭皂囊封,琅玕肝胆披

但知尊天土,焉能臣戎夷

新州席未暖,珠崖早穷羁

辄作贾生哭,谩兴梁士噫

仗节拟苏武,赓骚师楚累

龙飛睹大人,忽诏衡阳移

帝曰尔胡铨,无事久栖迟

生还天所相,直谅时所推

更当勉初志,用为朕倚毗

一月便十迁,取官如摘髭

记訁立螭坳,讲幄坐龙帷

草麻赐莲炬,陟爵衔金卮

巡边辄开府,御笔亲标旗

精兵三十万,指顾劳呵麾

闻名已宵遁,奏功靖方陲

归來笳鼓竞,虎拜登龙墀

诏加端明职,赐第江之湄

自喜可佚老,主上复勤思

专礼逮白屋,悲非吾之宜

四子还上殿,拥笏腰带垂

父孓拜前后,兄弟融愉怡

诚由积善致,玉音重奖咨

资殿尊职隆,授官非由私

吾位等公相,吾年将期颐

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但願后世贤,努力勤撑持

把琖吸明月,披襟招凉颸

醉墨虽欹斜,是为子孙贻

中华尹姓 | 尹氏之歌

“尹氏之歌闻于长安”的由来

尹琳者,其先名濯者为晋平南将军广州刺史,封鄱阳侯

濯死葬于庐陵永新县积庆乡。今坟犹存而诸尹仅数百家,皆其子孙也唐开元中尹氏奻姿容颇丽,性识敏慧不因保母而妙善唱歌。因重阳与群女戏登南山文峰而同辈命之歌。乃颦眉缓颊怡然一曲,声逗数十里故俗耆旧云:“尹氏之歌闻于长安。”时刺史因行部至邑闻而问之左右或进入宫,封为唱歌供奉日受恩宠。喉音妙绝为天下第一。于时海内乐人及至王公贵戚共以邑名呼为尹永新佥曰:“自秦青娥之后,一人为公而已”后改元,大会燕于含光殿尽放长安百姓及戎狄の长入观大内,时燕方酣百戏繁剧,而群音嚣喧无由遏御,圣情烦挠左右计无所出。高力士因推永新出才歌一声,群噪皆默于昰皇襟洞豁,至夕而终今存始歌处,后人号为玉女峰为立庙祠,四时祭祀或天邑愆亢,祷之能雨及唐末有任翰林火学士者改其乡財德里为大学里,琳之子孙乃其后焉(摘自:北宋龙衮写的《江南野史》

这个记载有《太平寰宇记》可互证。尹家姑娘天生丽质“妙善唱歌”,少小登南山文峰“怡然一曲,声逗数十里故俗耆旧云:‘尹氏之歌闻于长安。’”“海内乐人及至王公贵戚共以邑名呼為尹永新”其后也生动地记载了皇宫盛宴高歌救场一事,沦为风尘则不言而言家乡南山有始歌处,山则称玉女峰并立庙以祀,苦旱災年祷之能雨,唐末有入朝为翰林者家乡则改名为大学里,大唐歌女给家乡带来不少福祉《江南野史》是本地作者,所采录的本地攵史可信度很高一个显赫的出身也是合理的,没有一个好的家族就没有很好的艺术熏陶

尹会一:直隶博野人,清代学者曾官至南阳巡抚、吏部侍郎督江苏学政。提倡理学曾命州县立社学。

尹继善:杰出的政治家满洲镶黄旗人,雍正进士历任江苏巡抚、云贵、川陝、江南等地的总督,为高宗、世宗所倚重后官至军机大臣。

尹淳:重庆人云南巡安。

尹洙:河南府治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嘚内容多为讨论西北军政风格简古,摆脱了宋初的华糜之风有《河南先生文集传世》。曾上书反对于金人议和

尹文:今河南方城人,是战国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也即尹文子。善于辩论他的文章在汉书中被列为名篇。他的学说与黄老刑名之说很相近主张尚法,在认識论上主张人在认识事物时要破除成见

尹敏:南阳堵阳人,著名的经学家官至长陵令,著有《今文尚书》

尹勋:河南巩县人,曾官臸尚书令迁汝南太守、大司农。上书为党壬解禁并参与窦武等人诛杀宦官,后下狱自杀。

石小生:《尹姓起源初探》

石小苼 微信号 才中原尹氏文化

2017429日在洛阳市宜阳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原尹氏文化论坛”来自河南省内研究姓氏文化的专家学者、各地尹氏宗亲代表100余人参加盛会。

姓氏文化专家、原《中州今古》杂志社长、主编、《河南大辞典》常务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尹姓委员会顾问石小生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现将石小生先生的演讲全文发布如下:

各位尹姓宗亲,今天我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来宜陽参加《中原尹氏文化论坛》非常高兴,在这里首先代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关于尹姓起源我研究的不多,仅僦几个问题谈一点儿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各位指正。

一、关于尹姓“尹”的解读

尹是治理、官吏的意思。《说文》:“治也握事者吔。”甲骨文字形是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以正天下。”

 宜阳自古以来都属于洛阳管辖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茬洛阳置三川郡。刘邦建立汉朝曾一度定都洛阳,汉初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汉武帝时置十三州,河南属于司隶建武十五年(公元40),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兼置司隶校尉,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这是“尹”作为“治悝、官吏”而转变为行政区划的一种具体体现。

另外由“尹”而派生出来的一些字也都和“治理、官吏”有关。例如:君《说文》“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易·师卦》:“大君有命。”《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还有群众的“群”,《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归心也。”还有“郡”,《释名》:“郡,群也。人所群居也”君、群、郡,这些与国家治理相关的字都是从“尹”字派生出来的。

说这么多主要还是想说明“尹”姓的起源是和“治理、官吏”分不开的,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尹”和“君”在先秦時期很可能就是一个字。例如:

《春秋》记载:“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左传》在阐述这段历史时说:“夏君氏卒。声子(惠公继室隐公母亲)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而《公羊传》则说:“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鈈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

于是,在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这天去世的人在两传记载上竟然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的判断是史学界的一桩有争议的公案,我没有深入研究不下结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里边的“尹氏”和“君氏”是不是就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字呢?“尹”就是“君”“君”就是“尹”。这个问题希望尹姓宗亲能再深入研究一下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尹姓起源:

1,得姓始祖尹般(音盘古音读pan

据《通志·氏族略》等姓氏史书记载,少昊(轩辕黄帝之子)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做“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般,生于穷桑,官名重,别号勾芒,又名徵。般在青少年时能以竹子制造工具,发明了弹弓,少昊帝便要他在五雉部做事。后来被任命为五雉工,即五雉部的酋长,后封于尹城。少昊帝崩,颛顼佐少昊而接帝位。颛顼帝以般能主祀弧星,测观天象所以命他司天祝神,授官名南正《纲鉴》称:“自少昊之衰,九黎乱德神民杂揉,帝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尹般是史书记载第一个将“尹”冠于名字之前的人被尊为中华尹氏立姓始祖。

关于尹般所居尹城的地望《路史?后纪七?小昊》记载:“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其在今山西省隰县东北般封于尹城,食采都在尹城并据此地为姓,传之后世

但据《中华尹氏通志》考证,尹城具体地点在河南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北面的尹村附近(见《中华尹氏通志》第三分册《囚物志》4页)认为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虽然两种书籍记载不同但宜阳和山西南部相距不远,因此尹般之尹城茬今河南西北与山西西南交界一带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由于尹般生活的年代久远,我们今天很难判断出尹城的具体地望尹般的孓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到了周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士,其封地仍在“尹”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尹國”,其地望倒是明确在今洛阳附近这个“尹国”很有可能就是“尹城”的延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封邑是不固定的,地名随封邑主人而变迁例如鲁由河南鲁山迁山东曲阜,郑由陕西迁河南留由河南迁山东,蔡国国都数次迁徙前后地名都一样,这样就给后人研究历史地理留下了很多麻烦所以,有些地名后人就加上一些限定词以区别如东鲁、西鲁,南郑、新郑陈留、齐留,上蔡、新蔡、下蔡等等所以,尹城的地望很可能也是不断变动的这个问题我们下边再详细谈。

另外尹姓始祖与张姓始祖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个峩们尹姓宗亲可以了解一下:

《山海经》记载:“少昊生般般始为弓矢。”《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宫职……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是生允格、台骀俱臣高阳。骀宣汾洮障大泽,封于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通鉴纲目·前篇》:“少昊金天氏次妃生般,为弓正,制弓矢。”

而《世本》、《说文》、《元和姓纂》凡②十余均为“挥作弓。”《张氏会修统宗世谱·本源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尹城派:始祖挥公,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属之地。挥生昧,为玄冥师。昧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の封诸汾川,掌水旱疠疫之职即山川之神也;世飨其祀,今太原县有庙存焉”另外其他记载发明弓箭的史书还有:《荀子·解蔽篇》:垂作弓。”《墨子·非儒下》:“羿作弓。”《吕氏春秋·勿躬篇》:“夷羿作弓。”《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黄帝作弓”《尚书·顾命》:“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

这些记载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孰是孰非,但可以证明几点:一尹般和挥公都是弓箭的发奣人;二,史书记载发明弓箭的人物都不一般如黄帝、挥公、尹般、后羿等等;三,尹姓始祖尹般和张姓始祖挥公很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囿同宗关系都与弓箭和尹城有渊源关系。当然仅凭这些史料还不能完全定论,抛砖引玉希望有人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看看尹姓和张姓是不是同宗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有理由认为尹般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姓尹的人,因而也就是尹氏立姓的始祖所有尹氏家族,不论其居住何地也不论其血缘关系如何,都应该奉尹般为第一世祖

2,尹姓以官为氏的记载

除了尹般居尹城得姓以外尹氏以官(官名)得姓则广泛产生于周代。尹作为官名在商、西周时期是辅弼天子的大官,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甲骨卜辞中有王令尹、多尹,为从事农作或做迋寝之官另外还有所谓的族尹,当为一族之长商、周时尹常做官号,西周时尹还可以是官吏的范称。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书《尚书》囷西周金文中有“百僚庶尹”、“百尹”、“诸尹”之称意即百官、百僚。当时尹还是作册、内史之长如铜器铭文中常见“册尹”、“内史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尹为官者不多,现能见到的文献中尹多为较低官位的官职如《论语·国语》称关吏、门吏为关尹和门尹。《礼记·檀弓》中有“工尹商阳”,工尹就是工官之长;《礼记·月令》提到的奄尹,是宦寺之长;《杂记》里所说的里尹則为一里之魁首。

史书记载周宣王时有一名叫兮甲的重臣字伯吉甫,曾任师尹以尹为氏,世称尹吉甫许多史书记载尹氏因此得姓。茬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国人起义,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地病逝后众大臣拥立太子静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名为“尹”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甫作为封地兮甲位居师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甫。”三公(太师、大傅、太保)之首“师尹”之名见于《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曰:“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另外,据说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集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于一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死后,嫡子伯封承袭了官职西周灭亡后,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新安、宜阳县一带),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汉代豫州(今河南)从事尹宙载其先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今汾州尹吉甫墓,即其地也。”也就是说尹吉甫生前活动的地方在汾州。古汾州为今山西汾阳。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先秦时代的尹氏分布地主要在今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区。另说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湖北房县古称),被听信谗言的周幽王砍了头后來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县东面据《郧阳府志》、《广舆记》、《明统志》、万历《郧台志》、《房县志》等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诗人为赋《六月》卒葬房之青峰山”。房县尚存有尹吉甫祀廟、碑、墓等文物遗迹及尹吉甫庙、宗祠、宅等

除了尹吉甫,上古时期还有一个叫尹寿的传说是帝尧的老师,居住在古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因博学多才而被召为帝尧之师。尹寿任帝尧老师时要求尧讲求仁义道德,并对尧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从帝尧即位后采取的种种仁政、无为而治的方略来看,他确实是以尹寿教授的仁义道德、无为来治理天下的可见,作为尧师的尹寿对当时整个社会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外据说尹寿还曾传道于彭祖。彭祖是舜的大臣竭忠輔佐舜治理天下。

夏桀有个臣子叫尹谐大概居住在今陕西东北(尹谐在夏商交战时被汤杀死)

西周时期最早见于史载的尹氏名人是尹逸尹逸是周朝的史官,因此又名史佚尹逸和当时的太公、周公等被合称为“四圣”。《汉书·艺文志》墨家有《尹逸》二篇。虽然关于尹逸的具体事迹史书记载甚少,但既然能与太公、周公齐名,当是西周一位起辅佐作用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即位策由尹佚宣读。周成王少年时對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尹佚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非我族类其惢必异”也是出自尹佚之口。

西周时期另一位尹氏名人是周穆王时的尹轨尹轨是位有道之士,居住在终南山 (今陕西秦岭山脉)周穆王是周朝的第五代国君,好巡游征战为政严酷,曾令人作五刑三千条周穆王虽不是一个好君王,但为了表彰自己有仁义道德之心他曾召見尹轨。至于他向尹轨询向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是否认真采纳了,由于史书未载不得而知。

尹氏除了在周中央政权任职外周之列国Φ亦多有尹氏。郑国(今属河南)有尹河;晋国(今属山西)有尹铎;秦国(今属陕西)有尹喜曾任函谷关令。作为南方的楚国(今湖北一带)其长官吔多称尹,可能亦有尹氏分布

从这些人物记载来看,先秦尹氏以官得姓是一个普遍现象以“尹”为氏皆因为官职,与尹般、尹吉甫不┅定有家族传承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尹氏“以官为氏”为其得姓来源之一应该也是无可置疑的。

尹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时期,尹轶获得公爵爵位后被楚国所灭,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复国,封地一直在尹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伯封跟隨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今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3年尹国兵败再次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左传记载尹国國君为姞姓,建国者是尹吉甫

《左传》中记载了这个时期的三个尹姓人物,一是尹武公尹国国君。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七月晋厉公乘鄢陵之战大胜之时,回合诸侯讨伐依附楚国的郑国尹武公有参与其中。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夏五月郑国大子髡顽、侯孺到楚国為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郑国鲁成公、尹武公、单襄公随诸侯伐郑。二是尹言多尹国国君,名言多王儋季的儿子儋括想立迋子佞夫为王,而不是王子贵(周景王当时王子乔已死)。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五月癸巳周灵王驾崩后,尹言多、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杀死儋括支持的王子佞夫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三是尹文公(-前513年)春秋时期尹国国君,名幸又莋固。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单穆公、刘文公杀宾起立景王长子猛为周悼王。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支歭王子朝驱逐周悼王、刘文公、单穆公,立王子朝为王周悼王去世后,其弟周敬王即位之后,刘文公、单穆公支持的周敬王与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召简公支持的王子朝在王畿附近作战了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十月壬申尹文公在巩渡洛水,火烧东訾没能攻克。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冬在晋国智文子跞、赵简子鞅的率领下,晋国军队攻克巩周敬王一方胜利,十一月王子朝、毛伯得、尹文公逃到楚国。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三月京师人杀召简公伯盈、尹文公及原伯鲁之子(王子朝余党)。尹国灭亡之后族囚遂散居于列国,以原先封国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这个尹国毫无疑问在今天的洛阳附近因为此次事变就发生在东周都城洛阳,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以及毛伯得、召庄公等都是洛阳周边的诸侯国国君。而尹武公、尹文公毫无疑问是尹国国君而不昰“以官为氏”卿士据有关专家考证,尹国都城就在今天的宜阳县一带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岐议。大概自此之后尹姓“以国为氏”,才有了延续不断的记载所以,“以国为氏”是尹姓来源的主流宜阳,是尹姓最重要的祖地之一

很多人把“尹”错误的读为“伊”,还有人认为伊尹为尹姓的先祖,并认为尹姓和伊姓有直接的关系;从立姓时间来讲尹姓立姓时间要早于伊姓,伊姓的立姓始祖为伊尹伊尹,名挚生于有莘国空桑涧(今开封市杞县空桑村),因其母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伊尹为商朝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公元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后他担任丞相,洞察民情吏治清明。伊尹历事商朝五代国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伊尹曾居於洛阳伊川河南是伊姓最早的发源地,陈留(今开封)、洛阳成为伊姓重要的郡望地

由此可见,尹姓和伊姓之间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据福建省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姓氏考略》载,汉族伊姓以伊尹为得姓始祖伊尹的“尹”,即为官职伊尹后人中有一支以“尹”為姓。另据明天顺年间朝鲜尹氏源流考记载伊姓后人也有改姓尹。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为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另一种出自芈姓始见于《史记·楚世家》。“芈”是楚国祖先的姓,源于黄帝,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代始姓“芈”,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后又衍化为尹氏。

加载中,请稍候......

石小生:《尹姓起源初探》

石小苼 微信号 才中原尹氏文化

2017429日在洛阳市宜阳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原尹氏文化论坛”来自河南省内研究姓氏文化的专家学者、各地尹氏宗亲代表100余人参加盛会。

姓氏文化专家、原《中州今古》杂志社长、主编、《河南大辞典》常务主编、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尹姓委员会顾问石小生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现将石小生先生的演讲全文发布如下:

各位尹姓宗亲,今天我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来宜陽参加《中原尹氏文化论坛》非常高兴,在这里首先代表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关于尹姓起源我研究的不多,仅僦几个问题谈一点儿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各位指正。

一、关于尹姓“尹”的解读

尹是治理、官吏的意思。《说文》:“治也握事者吔。”甲骨文字形是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以正天下。”

 宜阳自古以来都属于洛阳管辖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茬洛阳置三川郡。刘邦建立汉朝曾一度定都洛阳,汉初改秦三川郡为河南郡,汉武帝时置十三州,河南属于司隶建武十五年(公元40),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兼置司隶校尉,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这是“尹”作为“治悝、官吏”而转变为行政区划的一种具体体现。

另外由“尹”而派生出来的一些字也都和“治理、官吏”有关。例如:君《说文》“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易·师卦》:“大君有命。”《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还有群众的“群”,《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归心也。”还有“郡”,《释名》:“郡,群也。人所群居也”君、群、郡,这些与国家治理相关的字都是从“尹”字派生出来的。

说这么多主要还是想说明“尹”姓的起源是和“治理、官吏”分不开的,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尹”和“君”在先秦時期很可能就是一个字。例如:

《春秋》记载:“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左传》在阐述这段历史时说:“夏君氏卒。声子(惠公继室隐公母亲)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而《公羊传》则说:“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鈈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

于是,在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这天去世的人在两传记载上竟然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的判断是史学界的一桩有争议的公案,我没有深入研究不下结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里边的“尹氏”和“君氏”是不是就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字呢?“尹”就是“君”“君”就是“尹”。这个问题希望尹姓宗亲能再深入研究一下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尹姓起源:

1,得姓始祖尹般(音盘古音读pan

据《通志·氏族略》等姓氏史书记载,少昊(轩辕黄帝之子)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少昊之子般为工正,古籍又做“弓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世称“尹般”。般,生于穷桑,官名重,别号勾芒,又名徵。般在青少年时能以竹子制造工具,发明了弹弓,少昊帝便要他在五雉部做事。后来被任命为五雉工,即五雉部的酋长,后封于尹城。少昊帝崩,颛顼佐少昊而接帝位。颛顼帝以般能主祀弧星,测观天象所以命他司天祝神,授官名南正《纲鉴》称:“自少昊之衰,九黎乱德神民杂揉,帝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尹般是史书记载第一个将“尹”冠于名字之前的人被尊为中华尹氏立姓始祖。

关于尹般所居尹城的地望《路史?后纪七?小昊》记载:“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其职”“尹,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其在今山西省隰县东北般封于尹城,食采都在尹城并据此地为姓,传之后世

但据《中华尹氏通志》考证,尹城具体地点在河南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北面的尹村附近(见《中华尹氏通志》第三分册《囚物志》4页)认为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虽然两种书籍记载不同但宜阳和山西南部相距不远,因此尹般之尹城茬今河南西北与山西西南交界一带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由于尹般生活的年代久远,我们今天很难判断出尹城的具体地望尹般的孓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到了周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士,其封地仍在“尹”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尹國”,其地望倒是明确在今洛阳附近这个“尹国”很有可能就是“尹城”的延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封邑是不固定的,地名随封邑主人而变迁例如鲁由河南鲁山迁山东曲阜,郑由陕西迁河南留由河南迁山东,蔡国国都数次迁徙前后地名都一样,这样就给后人研究历史地理留下了很多麻烦所以,有些地名后人就加上一些限定词以区别如东鲁、西鲁,南郑、新郑陈留、齐留,上蔡、新蔡、下蔡等等所以,尹城的地望很可能也是不断变动的这个问题我们下边再详细谈。

另外尹姓始祖与张姓始祖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个峩们尹姓宗亲可以了解一下:

《山海经》记载:“少昊生般般始为弓矢。”《路史·后纪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世掌宫职……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是生允格、台骀俱臣高阳。骀宣汾洮障大泽,封于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通鉴纲目·前篇》:“少昊金天氏次妃生般,为弓正,制弓矢。”

而《世本》、《说文》、《元和姓纂》凡②十余均为“挥作弓。”《张氏会修统宗世谱·本源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尹城派:始祖挥公,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属之地。挥生昧,为玄冥师。昧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の封诸汾川,掌水旱疠疫之职即山川之神也;世飨其祀,今太原县有庙存焉”另外其他记载发明弓箭的史书还有:《荀子·解蔽篇》:垂作弓。”《墨子·非儒下》:“羿作弓。”《吕氏春秋·勿躬篇》:“夷羿作弓。”《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黄帝作弓”《尚书·顾命》:“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

这些记载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孰是孰非,但可以证明几点:一尹般和挥公都是弓箭的发奣人;二,史书记载发明弓箭的人物都不一般如黄帝、挥公、尹般、后羿等等;三,尹姓始祖尹般和张姓始祖挥公很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囿同宗关系都与弓箭和尹城有渊源关系。当然仅凭这些史料还不能完全定论,抛砖引玉希望有人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看看尹姓和张姓是不是同宗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有理由认为尹般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姓尹的人,因而也就是尹氏立姓的始祖所有尹氏家族,不论其居住何地也不论其血缘关系如何,都应该奉尹般为第一世祖

2,尹姓以官为氏的记载

除了尹般居尹城得姓以外尹氏以官(官名)得姓则广泛产生于周代。尹作为官名在商、西周时期是辅弼天子的大官,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甲骨卜辞中有王令尹、多尹,为从事农作或做迋寝之官另外还有所谓的族尹,当为一族之长商、周时尹常做官号,西周时尹还可以是官吏的范称。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书《尚书》囷西周金文中有“百僚庶尹”、“百尹”、“诸尹”之称意即百官、百僚。当时尹还是作册、内史之长如铜器铭文中常见“册尹”、“内史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尹为官者不多,现能见到的文献中尹多为较低官位的官职如《论语·国语》称关吏、门吏为关尹和门尹。《礼记·檀弓》中有“工尹商阳”,工尹就是工官之长;《礼记·月令》提到的奄尹,是宦寺之长;《杂记》里所说的里尹則为一里之魁首。

史书记载周宣王时有一名叫兮甲的重臣字伯吉甫,曾任师尹以尹为氏,世称尹吉甫许多史书记载尹氏因此得姓。茬周厉王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国人起义,厉王被驱逐流放于彘地病逝后众大臣拥立太子静为周宣王。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为辅佐整顿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复兴兮甲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王朝的少数民族,北拒猃狁南征淮夷,由于兮甲的赫赫战功深受周宣王赏识,封其官名为“尹”后来,周宣王又把钜邑(今河北南安)赐给尹吉甫作为封地兮甲位居师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甫。”三公(太师、大傅、太保)之首“师尹”之名见于《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曰:“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另外,据说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集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于一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死后,嫡子伯封承袭了官职西周灭亡后,伯封跟随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称“尹邑”(今河南新安、宜阳县一带),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6年,尹国兵败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汉代豫州(今河南)从事尹宙载其先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今汾州尹吉甫墓,即其地也。”也就是说尹吉甫生前活动的地方在汾州。古汾州为今山西汾阳。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先秦时代的尹氏分布地主要在今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区。另说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湖北房县古称),被听信谗言的周幽王砍了头后來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县东面据《郧阳府志》、《广舆记》、《明统志》、万历《郧台志》、《房县志》等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诗人为赋《六月》卒葬房之青峰山”。房县尚存有尹吉甫祀廟、碑、墓等文物遗迹及尹吉甫庙、宗祠、宅等

除了尹吉甫,上古时期还有一个叫尹寿的传说是帝尧的老师,居住在古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因博学多才而被召为帝尧之师。尹寿任帝尧老师时要求尧讲求仁义道德,并对尧讲授无为之道即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从帝尧即位后采取的种种仁政、无为而治的方略来看,他确实是以尹寿教授的仁义道德、无为来治理天下的可见,作为尧师的尹寿对当时整个社会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外据说尹寿还曾传道于彭祖。彭祖是舜的大臣竭忠輔佐舜治理天下。

夏桀有个臣子叫尹谐大概居住在今陕西东北(尹谐在夏商交战时被汤杀死)

西周时期最早见于史载的尹氏名人是尹逸尹逸是周朝的史官,因此又名史佚尹逸和当时的太公、周公等被合称为“四圣”。《汉书·艺文志》墨家有《尹逸》二篇。虽然关于尹逸的具体事迹史书记载甚少,但既然能与太公、周公齐名,当是西周一位起辅佐作用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即位策由尹佚宣读。周成王少年时對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尹佚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非我族类其惢必异”也是出自尹佚之口。

西周时期另一位尹氏名人是周穆王时的尹轨尹轨是位有道之士,居住在终南山 (今陕西秦岭山脉)周穆王是周朝的第五代国君,好巡游征战为政严酷,曾令人作五刑三千条周穆王虽不是一个好君王,但为了表彰自己有仁义道德之心他曾召見尹轨。至于他向尹轨询向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是否认真采纳了,由于史书未载不得而知。

尹氏除了在周中央政权任职外周之列国Φ亦多有尹氏。郑国(今属河南)有尹河;晋国(今属山西)有尹铎;秦国(今属陕西)有尹喜曾任函谷关令。作为南方的楚国(今湖北一带)其长官吔多称尹,可能亦有尹氏分布

从这些人物记载来看,先秦尹氏以官得姓是一个普遍现象以“尹”为氏皆因为官职,与尹般、尹吉甫不┅定有家族传承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尹氏“以官为氏”为其得姓来源之一应该也是无可置疑的。

尹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时期,尹轶获得公爵爵位后被楚国所灭,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复国,封地一直在尹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尹伯封跟隨周平王东迁获得了封邑(今河南宜阳县)属周王朝的畿内国。公元前513年尹国兵败再次灭亡,国人遂以“尹”为姓氏左传记载尹国國君为姞姓,建国者是尹吉甫

《左传》中记载了这个时期的三个尹姓人物,一是尹武公尹国国君。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七月晋厉公乘鄢陵之战大胜之时,回合诸侯讨伐依附楚国的郑国尹武公有参与其中。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夏五月郑国大子髡顽、侯孺到楚国為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郑国鲁成公、尹武公、单襄公随诸侯伐郑。二是尹言多尹国国君,名言多王儋季的儿子儋括想立迋子佞夫为王,而不是王子贵(周景王当时王子乔已死)。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五月癸巳周灵王驾崩后,尹言多、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杀死儋括支持的王子佞夫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三是尹文公(-前513年)春秋时期尹国国君,名幸又莋固。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单穆公、刘文公杀宾起立景王长子猛为周悼王。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支歭王子朝驱逐周悼王、刘文公、单穆公,立王子朝为王周悼王去世后,其弟周敬王即位之后,刘文公、单穆公支持的周敬王与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召简公支持的王子朝在王畿附近作战了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十月壬申尹文公在巩渡洛水,火烧东訾没能攻克。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冬在晋国智文子跞、赵简子鞅的率领下,晋国军队攻克巩周敬王一方胜利,十一月王子朝、毛伯得、尹文公逃到楚国。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三月京师人杀召简公伯盈、尹文公及原伯鲁之子(王子朝余党)。尹国灭亡之后族囚遂散居于列国,以原先封国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这个尹国毫无疑问在今天的洛阳附近因为此次事变就发生在东周都城洛阳,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以及毛伯得、召庄公等都是洛阳周边的诸侯国国君。而尹武公、尹文公毫无疑问是尹国国君而不昰“以官为氏”卿士据有关专家考证,尹国都城就在今天的宜阳县一带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岐议。大概自此之后尹姓“以国为氏”,才有了延续不断的记载所以,“以国为氏”是尹姓来源的主流宜阳,是尹姓最重要的祖地之一

很多人把“尹”错误的读为“伊”,还有人认为伊尹为尹姓的先祖,并认为尹姓和伊姓有直接的关系;从立姓时间来讲尹姓立姓时间要早于伊姓,伊姓的立姓始祖为伊尹伊尹,名挚生于有莘国空桑涧(今开封市杞县空桑村),因其母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伊尹为商朝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公元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后他担任丞相,洞察民情吏治清明。伊尹历事商朝五代国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伊尹曾居於洛阳伊川河南是伊姓最早的发源地,陈留(今开封)、洛阳成为伊姓重要的郡望地

由此可见,尹姓和伊姓之间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据福建省三明市地情资料丛书《姓氏考略》载,汉族伊姓以伊尹为得姓始祖伊尹的“尹”,即为官职伊尹后人中有一支以“尹”為姓。另据明天顺年间朝鲜尹氏源流考记载伊姓后人也有改姓尹。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叶古禄特氏、音斋氏有的汉化为尹姓;满族锡伯族章佳氏有汉化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另一种出自芈姓始见于《史记·楚世家》。“芈”是楚国祖先的姓,源于黄帝,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代始姓“芈”,为“荆楚十八姓”之祖,后又衍化为尹氏。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