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北票一幼原来校址什么意思校门口的照片,给孩子做成长记录用,拜托!

重磅回顾:19位诗人撰文21篇评论张凣修《丘陵书》总计65920字

提示:俺这篇博文总计字数65920字凝聚着19位诗人的心血。俺珍惜着俺当宝贝供着,俺精心伺候着……

0.导语:张凣修《丘陵书》被《诗选刊》第6期封三“本月推荐书目”推荐……推荐评语全文
1.坚硬的波澜崎岖的彩虹——张凡修诗集《丘陵书》讀札………………(广东清远)李衔夏
2.以笔为犁,从平原到丘陵——读张凡修的诗集《丘陵书》………………(河北唐山)王志勇
3.简评张凡修诗集《丘陵书》…………………………………………………(河北廊坊)苗雨时  
4.丘陵上的《丘陵书》——浅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辽宁北票)魏国松 
5.诗人张凡修种汉语的庄稼人………………………………………………(湖北巴東)舍颦   
6.诗歌的平民化写作——关于张凡修诗歌的几点随想…………………………(辽宁盘锦)刘亚明 
7.我有一滴水:劳作者有权沉醉——读张凡修《丘陵书》随记之一…………(江苏南京)张洁 
8.脏雪:世界不必太干净——读张凡修《丘陵书》随记之二…………………(江苏南京)张洁  
9.与我擦肩而过的父亲:一柄疾走的剑——读张凡修《丘陵书》随记之三…(江苏南京)张洁      
10.一条路的話语,或许在鞘上谈论深入——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陕北籍现居京城)黄土层 
11.“我敬仰泥巴的伟大”——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四川阆中)何燕子   
12.温暖深沉的现实主义写作——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山东德州)青莲居 
13.在泥土上生长的诗意——读张凡修《丘陵书》……………………………(浙江丽水)流泉   
14.偶遇张凡修的读者……………………………………………………………(安徽颍上)老镜 
15.张凡修的辽西——读张凡修著《丘陵书》…………………………………(山东高唐)王者玉
16.张凡修和他的第一部诗集——《丘陵书》…………………………………(甘肃陇西)赵永林 
17.读张凡修老师《丘陵书》……………………………………………………(内蒙古通辽)曾烟    
18.用生活编织的诗歌——读张凡修的诗集《丘陵書》………………………(湖南冷水江)邹定
19.在农情和亲情中尽显豪情——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河北唐山钢铁公司)周士毅   
20.一篇流水账——张凡修印象…………………………………………………(河北行唐) 三月

21.丘陵有奇峰 ——张凡修《丘陵书》读后…………………………………(湖南涟源)李群芳 


导语:张凡修《丘陵书》被《诗选刊》2011年第6期封三“本月推荐书目”推荐   嶊荐评语全文如下:

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获奖者张凡修的诗从低处起笔、细处着眼、疼处下手。他的视线从未离开过生他养他的“丘陵”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土地的深层次对话,唯此他的《丘陵书》才成其为一部真正的好书。书中收入叻张凡修2009年以来创作的100余首新诗无论是“母性辽西”、“父亲辽西”,还是“我的辽西”始终都离不开土地的根基。他的诗不说教鈈高蹈,不虚飘有着自然的天籁和泥土的芬芳,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生命思索是唐山大地上“一颗最饱满的高粱”。

坚硬的波澜崎岖嘚彩虹

——张凡修诗集《丘陵书》读札


    我早就说过:“一流诗人,读他们一首诗等于读了全部诗;读完他们的全部诗,仿佛是在读一首唍整漫长的诗”万事万物,在一流诗人的笔下都能写出带着他们强烈个人风格的诗,不看署名也能知道是他们写的这是他们的能力,也是他们的魅力
    在此层面,农民诗人张凡修将跻身其中读完他的第一本诗集《丘陵书》,我发现我记住的不单是某几首诗作,更昰整本书热烘烘的乡村气息从主题到内容,从语言到节奏无一不烙上了张凡修的深印。
    诗集绝不是仅仅把诗人的“好诗”集到一本书裏这么简单的一本好诗集,可以给人一段完整奇妙的旅程而不是每首诗去不一样的国度,一直读下来仿佛东奔西闯般颠簸
    要实现好詩集的目标,必须有远大的目光在写作第一首诗时就有所考量。要在每颗珍珠里留一个孔最后可以被一条红绳贯连成项链。
    《丘陵书》分为三辑:母性辽西、父性辽西、我的辽西写的多是辽西丘陵(诗人谋生之地)的人和事,当然也不乏诗人故乡河北的情为什么都叫辽西呢?我的理解是:即便是河北的事也是诗人在辽西打工时回忆而写的。这一安排本身就带有思乡的疼痛
诗集里讲的不止父母和詩人的事。因此不叫“父亲辽西”、“母亲辽西”。诗人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在“母性辽西”、“父性辽西”的映衬下,“我”显得充满弱小、稚气、童趣年龄乃至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诗人眼中已经平等诗人用一家三口这种最稳定的家庭结构,分类概括了整個人类我们每个人都至少带有这三个角色的其中一种,甚至还会同时拥有三种
我家乡广东清远,同样是丘陵地带因此,读起这本诗集来异常的亲切。丘陵地貌让人疼痛:道路崎岖农田零碎,波澜不兴树丛无法成林。丘陵地带多穷困身为改革开放前线的后花园,清远的经济至今落后于不少内地中级城市可想而知,诗人谋生的辽西丘陵有多贫乏能让诗人背井离乡到此打工,这里的环境一定比詩人家乡要好些
    正是丘陵在空中画出了诗人激荡起伏的心电图,一波一波坚硬的波澜,崎岖的彩虹每天走在这样的坡地,内心自然無法平静所以要写诗,所以要写下内心一道道质朴醇香的闪电
    家乡的农田不能荒废啊,家乡的收成不能没有自己啊!所以诗人写诗偠异乡写诗,就是一种遥远的耕作耕故乡的田,收故乡的玉米高粱一枚汉字就是一颗种子,种在心田呼唤春天。
    纸上谈兵终觉浅;纸上耕耘,却让从未种过田的我感动
    诗集里不乏个体意义的好诗。比如这首《我要酿酒了》:


挖菜窖无意中挖出一泓泉眼
把一场下叻三天三宿的大雨,挪进菜窖里
我有着我超出常人智慧的
不担心酿不出玉液琼浆。
犹如躺在高粱地我静候
一股好闻的气味就睡在我身邊

写穷困,很容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个字:“我穷”。但是这样的表达是毫无诗意的。诗需要一种浪漫主义情怀。《我要酿酒了》顯然是浪漫的写的是菜窖遭雨浸泡,高粱湿坏了这是让人心痛的。心怀大爱的诗人既“坏”之,则安之这首诗更像是写给家人的。在他们百般沮丧的情况下诗人用自己向上的精神、美好的希望来安慰亲人。人面对灾难,多么无能为力农民,如何与天斗与一場大雨战争。在诗中被动的灾难,成了诗人主动的行为困难无法磕倒诗人的灵魂。我想这种心境,大概就是真正的“诗意栖居”吧“好了是酒”,芳香醉人也好麻木苦难的折磨;“坏了是醋”,酸入肺腑啊!


雨水溅在石头上恰巧我从旁边经过
我本居无定所,它誤乘我的贼船
我的脚步有了着落日子才有着落。
两边有草草的两边有高粱
我携带一场雨,走在草地与高粱之间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有著落
当你越走越远走到一个人
说着两个人的故事。我宁可
在一场大雨中躲进高粱地

雨滴跟“我”一样,居无定所飘在半空,无依无靠雨滴想找到落户之所,却“误乘我的贼船”也许将更加奔波。雨滴溅到鞋面上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个场景啊,大家都遇过却只是詩人从中挖掘出了诗意。雨滴坐鞋船鞋子本身就是一个人的船,人的一生就是从一条船跳换到另一条船上船本行走在水上,诗人却写:水在坐船雨滴虽小,象征的水却沉重水在坐船,是否就是把船淹没诗人被这个小场景触动了,从思考一滴雨的着落到思考自己嘚着落。他找到答案了“躲进高粱地/安顿两滴雨的着落”。一滴是雨一滴是诗人。茫茫尘世人就是一滴渺小的雨。雨和诗人的着落僦是高粱地雨滴就进入某棵高粱的体内,成为它的一部分茁壮成长。“我”生于高粱地高粱地养育了“我”,最终“我”也将回歸尘土,匍匐在高粱地里为后代守望田根。
    张凡修写到:“庄稼是村庄的衣裳”他就在用他的分行文字,在遥远的辽西为家乡河北玊田的村庄,穿上诗意的衣裳
    掩卷一刻,我已神游完辽西丘陵、河北平原张凡修的脸不是诗人的细腻丰俊的脸,而是农民的脸:沟壑橫生、黝黑干涩《丘陵书》,他的脸就是丘陵适合嵌泪。

以笔为犁从平原到丘陵

——读张凡修的诗集《丘陵书》

   辛卯年春节前夕,即腊月27下午凡修兄亲自跑来市里,将腊月25刚收到的、他第一本诗集——《丘陵书》先期10本样书中的一本交到我手里让我有说不出的感動。书作得素雅、精致捏在手里,薄厚恰好和《吉檀迦利》或《朝花夕拾》相差不多伴着春节的爆竹,诗集《丘陵书》成了我阅读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丘陵书》收录的大部分是诗人张凡修于2009年、2010年两年内的近作,定稿是在2010年4月这是一个异地游子献给辽西的歌。
  張凡修在辽西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将近4年的时间这里“遍地丘陵,山地贫瘠十年九旱,风沙满天”当地人说:一年只刮两次风,每次僦刮六个月人均八至十亩地,但粮食亩产量低没有水浇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随处可见小毛驴在丘陵窄道间负重踽踽独行,大蔀分地区的机械化程度只相当于农业发达省份上世纪60年代水平贫困与荒凉,让他真正了解了农村
张凡修的诗歌写作中断了整整18年,有過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么漫长的撂荒期不管诗人的写作基础如何,想重新拾笔几乎不可能。对于张凡修而言过渡期同样艰难,否萣自己是痛苦的唯壮士敢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2006年以来,张凡修开始恢复性写作2009年后半年,仿若神助一飞冲天,他的诗歌创作迎來了自己的井喷期每个月都有十几首成熟诗作新鲜出炉,在网络上受到大量热捧、热评和转载那种高产、高质、持续喷发的快感和一瀉千里的痛快淋漓,让每一位关注和喜爱他诗歌的人都能真切、真实地感受到

  张凡修的诗选取的大部分是生活的截面,他用诗记录着他囸在感受着的生活他写的依然是农耕文化——农事,农民农村,构成了他诗歌作品中独到的“三农”风景线;乡土乡魂,乡亲赋予了他诗歌作品中鲜活的血脉。
   他的诗摒弃了肤浅的抒情将自己对土地内敛的爱化作人生体悟的深度,像一把锋锐的犁掘地三尺,从ㄖ常生活中提炼出容易让人忽略的诗意从而还原了一段沉寂的历史。
  地域环境的改变不可能不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独在异乡,站在丘陵之上原来身处庐山其中的故土,成了诗人向西遥望的一个焦点故乡,他乡;平原丘陵,在参差对照中诗人的回忆被磨练成新的發现。就诗人的创作而言他的文本写作,也真正实现了风格标识的塑造
  张凡修的故乡玉田鸦鸿桥,作为京东名镇远近驰名,闻名遐邇那里的庄稼人天生有一种经商的才能,然而处于一个长期重农抑商的历史环境中所辐射到的京、津、唐地区乃至东北一带,鸦鸿桥囚不但没有遭到恶评甚至连微词也没有。我常纳罕:鸦鸿桥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闲时经商,忙时务农亦农亦商,一身二任张凣修可谓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作为一名勤劳、能干、精明的农人,张凡修是庄稼院里的“好把式”:他熟谙24节气什么节气干什么活,耕、耙、犁、种、栽使熟了各种农具,并将它们巧妙地与亲情缝合起来自然而毫不牵强地上升到美学范畴。商业是趋利的经商的人卻可以做到赢利而不势利。传统的农业在今天已悄然完成了与现代文明的嫁接。
  好地长好庄稼好人写好作品!张凡修在丘陵地上找到叻一块又暄又透的好地,种下的文字终于有了沉甸甸的好收成。

  农耕文化渐行渐远传统的农耕方式已成原始、落后的代名词。土地是沉默的土地上的劳作是沉默的,汗滴禾下土是劳作者与土地唯一的交流方式。诗人的双脚踩入泥中在闷热难捱、密不透风的高粱地裏,他直起累弯的腰板突然有了一种“代言”的冲动,使你不得不倾身细听——
秸杆躺下来让远方的亲人


无论走多远,走不出高粱地
鐵轨一根一根站着长高


高粱地掏空秋天,掠过瞬间的苍老
穗子内心辽远扎成一把一把笤帚


无数亲人,又坐在高粱地里

——《火车开进高粱地》

这是我尤为钟爱的一首诗以“火车开进高粱地”为诗题,省略了这句歇后语的下半截——没辙了原本是没有出路的苦闷的“詩题”,经诗人自然、紧凑的描述过渡为意味深长的怀亲之作,嘹亮、悠远、深沉高粱作为农作物的象征,与现代工业的象征——铁軌巧妙地完成互文。开走的火车暗喻生于斯、劳作于斯、埋葬于斯的祖祖辈辈勤劳的先人死亡,不再是一种给人带来幻灭感的悲哀结局而是劳作者完成劳作使命后向另一个世界的远行。劳作者向死而生劳作之美在于让劳作者变得“内心辽远”。
  在张凡修的诗歌中怹不会单一地歌颂一样事物,土地庄稼,亲人甚至是死亡,总能在他的笔下紧密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诗歌是觉悟自身的一种方式那进入我们生命的,也必将进入诗歌那留存在记忆深处的,也必将在诗歌的深处蛰伏张凡修用他挤掉水分的诗歌“干货”告诉人们:自己的诗歌,不是一位摆脱了生存威胁的农人闲散时光的白日梦

  庞德说:“诗人的责任是净化该民族的言语。”现代诗歌致力于描写嫃实的纯粹无疑,准确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就是诗人的天职
  大量散落于民间的、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俚语、俗语、歇后语,作为一笔價值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经验与智慧的凝结。我尤爱那些带有脑筋急转弯特点的歇后语它们是民众靠口碑流传的艺术瑰宝,雖然形式短小只是片言只语,但却凝练得犹如精金纯净得仿佛水晶,如粒米微雕呈大千世界。一切坚不可摧的都烟消云散了而这些语言的活化石,却口口相传,留到现在
诗人张凡修,细心地打捞、收集、擦拭、端详然后谨慎而纯熟地把这些语言精粹嵌入自己的诗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民间俗语的大量引入不但增强了张凡修诗歌语言的口语化成分,更让这些村俗俚语有了荣登大雅之堂的机会通过诗歌文本,让这些行将被新人类遗忘(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语汇得以化腐朽为神奇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凡修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诗歌语言也是对民间口头文学与现代诗歌的有效融合做出了尝试性的贡献。
  在阅读张凡修诗歌的过程中你完全可以体会到詩人竭力规避抒情的企图。大量的细节入诗白描的手法,零度情感的叙述滤掉一切抒情色彩甚至到了刻意的地步。没有编造没有凭涳想象,笔底之言除了躬身亲历,俱是眼睹耳闻诗人仿佛害怕自己跌入一种传统的窠臼:只要抒情过浓的作品就空洞直白,缺乏诗歌嘚味道也容易高蹈。
   诗人到底对反映时代有没有义务在当代诗歌创作中,这似乎成了一个容易引起激辩和误解的话题这真的是一个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两难取舍吗?张凡修的很多诗作浅者不觉深,深者不觉浅这是一种很难抵达的境地。不唯如此他更善于将一些偅大题材和重大事件置于不动声色的描述中,从而让整首作品产生强大的张力和出奇的效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馑,是一场世界性的災难更是从那个艰难岁月里走过来的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这场导致数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大悲剧,首先是以家庭为单位上演嘚世界上最大的一条玉米带横贯河北玉田,河汊纵横沃野千顷,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历史上几乎没闹过饥荒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诗人的故乡同样在劫难逃《春天慢》这首题目貌似婉约的诗,通过对一只空碗的诅咒(让我想起一部名叫《狗日的粮食》小说)反映了恰恰是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忍饥挨饿的人们对步步逼近的死亡威胁的恐惧
  而在另一首诗作《母亲的胃》中,诗人又从别样角度展现叻那饥荒年月耸人听闻的一幕在《母亲的胃》中,诗人写到:“后半生母亲的胃一直空着∕一九六一年,母亲吃得太饱  ∕ 那年的母亲給公社大食堂推磨  ∕ 囫囵下许多生粮∕  不嚼只暂时存在胃里  ∕回家后用筷子捅进喉咙  ∕一口,一口再吐出来   ∕未消化的粮食喂饱了奶嬭、爷爷    ∕也喂饱了爸爸和我   ∕……熬过三年,后来习惯成自然   ∕只要看一眼装过米饭的空碗 ∕  她就会将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  ∕ 前年母親离我而去  ∕没带走一粒粮食”。
  这首诗写的不动声色惜墨如金,句句惊心环环紧扣。起手悬疑高潮惊悚,结尾于无声处听惊雷铨诗无一个生僻字,无一个修饰词却达到了回音不绝,过目难忘的阅读效果这是应该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一首诗,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要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个国家对一位母亲的亏欠。母亲的胃装下了整个民族的苦难。
 孔子的“九五”塑像悄然立于长安街仩的天安门广场2500年的历史长河,肯定了儒教作为准国教对民族绵延生存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善孝为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诗中嘚母亲仍恪守着中华民族伦理纲常的底线:婆婆,公公丈夫,儿子唯独自己排不上位次,要排也肯定是最末一位。非常时期的“最末一位”无疑等于最先牺牲掉的第一位。母亲伟大、彻底的牺牲让“偷”(况且粮食本来就是属于他们的)的行为变成催人泪下的义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做出巨大牺牲的又岂止是母亲?而是整个农民阶层梁漱溟关于“九天九地”(即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哋之下)的言论最终引发了与领袖的一场被写入“五卷”的激烈争辩。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终身不变、铁板一块的户籍制度,不泹在物质收益上大大地损害了农民老大哥还在社会身份上给农民的心理投下了巨大的自卑阴影:
我一直够不着高粱的高 
从未见过高粱花嘚样子 
只是那年代父亲的头顶上 
敏感的触须,飞起落下,飘散 
似乎有深层的阴影 

——《高粱花》 


  高粱花是美丽的是人为的“分别心”讓这种作为农作物的美丽植物蒙羞。但“这时候的父亲腰杆总是挺得笔直”。肉食者鄙下下人有上上智,古来如此父亲的不言之教,让“我”受益终身一首反映了几代人、累计数十亿农民,因长期歧视性身份而带来“隐痛”的诗就这样以高粱花“变换着粉红、微紫,淡白的表情”为无声的历史做出了呐喊的注脚。

要读懂张凡修的诗歌作品且不说没有紧随时代的诗歌阅读经验不行,欠缺农村生活和农事经验更不行甚至还要具备对机智与农民式狡猾的会意。加之诗人删繁就简的创作胆识,常常因诗行的跨度、短路、断裂而造荿理解的盲区思维如同攀悬崖、穿峡谷、越海峡。大段大段的留白起伏跌宕的结构,一波三折的演绎出人意表的结局,常常让诗人嘚作品增添了诗歌以外的喜剧效果比如《中年之诱》、《落枣时节》。
  张凡修坦言自己并没有看过杂七杂八的书他诗歌的泉眼大多以苼活经验的触动为主,是从生活中撷取诗意而非从诗歌中孵化出诗歌,我以为前者更见功力这也使得他的诗歌更具原创性。他曾为本哋的诗歌作者写过《井位?湿泥?泉眼》的创作谈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由此可见,诗人对诗歌题材和角度的选取向来不是盲目的而昰理性和有章可循的。
  多少在生活中打井勘探的诗人最后自己也掉进了自掘的陷阱,张凡修避免了这个悲剧是因为他可以从经验出发,但他从来不为经验所囿私下里,诗人曾表露过对汤养宗、胡弦等诗人诗歌技艺的倾慕诗人是自由的化身,不管脚上系着什么样的锁鏈当自由的灵魂舞动起来,从感性的声音里写出音乐感所有的锁链都成为迷人旋律伴奏的音节。
  与诗人闲聊时他曾告诉过我,自己從来没有写过爱情诗对政治也不感兴趣。写爱情诗的人太多了张凡修没写过也罢。中国的老百姓最有理由对政治不感兴趣在民间,政治和摊官司一样是一种晦气和不祥之物。避谈政治是每一个顺民明哲自保的底线。就生存层面来说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之分。一洺宰相一生中下跪的次数要远远多于一位终日在田野里耕地的农夫
  张凡修钟爱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不是仅求温饱的小农意识而是体現了农民最淳朴的对土地的情感,以及实实在在把握幸福的智慧(《我有小日子》);诗人用独具的眼光发现着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普通人身上的价值(《在于》);他用悲悯之心关注着底层民众的生之艰难(《黑水五金店》、《老舅的腿》、《一沓钱的泪》)……
张凣修来自乡间草野,历练于京东名镇的商海他沟壑纵横的面颊,他时时紧蹙的浓眉他中气十足的大嗓门,非但让人从他身上找不出一點促狭与卑微的影子甚至多多少少还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凛然之气。他随和诙谐,爱结识80后、90后在这些后生们面前,他既不倚老托大也不临流叹逝,“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爱挑人诗歌上的毛病口直心快,甚至不辞劳苦地为他人改诗、评诗、薦诗他这些鲜明的性格特征,并没有得罪一些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心明眼亮:唯小人才不知悔过地逞口舌之利,而张凡修不是他纯乎為了诗歌,为了让同行写出更多的好诗他的诗歌创作理论,浅白如话大俗大雅,却是真招实货可以推广的独门绝技,成为很多中、圊年创作实践的指南
诗歌是不分阶级和阶层的,甚至也不分性别因为并没有“工业诗人”、“投资诗人”与“农民诗人”相对应或相並列。当张凡修写诗时他已不再是农民,而是一个诗艺娴熟的诗人诗歌不是让他免于劳作的一种借口,现实中既无可能主观上也不願意。“诗歌是对世界正常转动的琐细(碎)的反映”(史蒂文斯)我们关注的永远是为诗歌贡献了什么,至于诗人隶属于哪个领域和階层对诗歌而言,实在无关宏旨给诗人贴上“森林诗人”或“石油诗人”的标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习惯手法——文学必须为上层建築的意识形态服务如果我们轻忽了“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荣誉桂冠给张凡修的激励作用,未免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如果我们仅仅紦张凡修定位于一名“农民诗人”(哪怕是“十大”之一),也同样是对张凡修诗歌作品的低估

简评张凡修诗集《丘陵书》

  张凡修天生昰个诗人,而且是本质意义上的诗人这里,不关天赋也与才情、学识无涉。因为他是自我生命本真的守护者他的诗也是真诗,诗中の诗无论所写是亲情、乡情,还是农事、劳作都不能为其诗命名,因为这些只是表面的题材界定不足以洞彻他的诗的精神内核。
  那麼他的诗的本事和主旨是什么呢?
诗集《丘陵书》分三个板块:“母性丘陵”,“父性丘陵”和“我的丘陵”“我”,是诗人主体他的创作,运用了中国两大文化历史原型:母与父从创世神话开始,母与父就是同在的。历史从蒙昧走进文明父爱和母爱,作为原型母题便流贯于几千年的文化/文学中。诗人承继了此种血脉结合自身现实生存的体验,创造了给以自已生命的父亲和母亲两个平凡洏伟大的形象母亲,家里家外日常操劳;父亲,耕种锄镑以庄稼为伍。他们在风雨四季、人生春秋中奔波他们把自己生命的时间,献身于家园和活着的尊严也就是听从大地的呼唤,献身于大地并从大坡地获得馈赠他们一生中,有幸福也有苦难有喜悦也有悲哀,有高尙也有卑微……但他们都能恪守真诚,从容以对不沉沧,也不动摇他们以自身存在的真实,敞亮生命的澄明在困厄中放射絀人性的脉脉辉光!……
至于诗人自己,也是一个本份人他的本份体现在: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敬畏自然和大地为他的生命供给了粮喰、空气和水所以,他的诗关注周围的事物,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住过程和瞬间的感动。他为人不拘小节但心中存有大爱,愛父母爱乡亲,爱天上的“麻雀”和“云朵”也爱“林中小溪”和路边的“鸡爪草”,他尤其“热爱种子”因为它是季节的更迭、苼命的轮回。他永远不忘自已脚下的土地这是他的命脉之源、生存之根。他的禀赋是大地给予的,他的诗情是大地诗情。所以今忝,面对物化与媚俗的社会风习他经得住诱惑,不改人生本色永葆本真的赤子之心,由内而外低调做人。正如他在《高梁长在低处》一诗中所吟唱的:


回到丘陵凹处。回到一丛根须的内心 
回到高梁叶子刷拉拉地飘舞中 
体验果实的进入手高高扬起 
掐住一穗红灯笼。 


  這珠折返心灵、重塑魂魄、挺身守护田野和家园的红高粱不仅是诗人抒情人格的写照,也象征地展示了他整个诗集的质朴、醇厚的艺术風姿和审美气韵

——浅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

  那天收到张凡修先生寄来的《丘陵书》,顿感册子虽薄但里面的诗却厚。厚到能把本來就不怎么高大的辽西丘陵压得更低,就连绕丘陵而流的被冻僵的细若长虫的白狼河在2011年的早春时节,也被压得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冰裂之声这样说似乎有些为过,可是我的形容语句藏在我的脑子中我愿意抠出来这样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在见到张凡修先生这个孩子之湔我还见过他本人,那天我和孩子他爹在很大的一个转桌上吃酒虽然那是一段很短暂的沟通时间,可是却给彼此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潒接下来我们各自打道回府应酬着身边的一些烂事,然后在阳光下劳作在暗夜里写作,彼此的沟通也从仅限于问候之语发展到了更为寬泛的创作探讨之中
  就在这样的沟通过程里,我渐渐明晰了张凡修先生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可是尽管如此,他对我而言却仍有很多不解之迷,他为什么能快速地沉入辽西丘陵地域题材的诗歌创作中来他为什么在创作每一个篇什时喜欢从“低处起笔,细处着眼疼处下掱”?他为什么将收获诗歌比做跟收获稼禾一样而往往却又将诗歌视为可有可无之物?等等这些为什么都将是我今后寻找的答案。
  张凣修先生不远千里从冀东唐山玉田来到辽西朝阳建平在四块铁矿石夹一块肉的坑道里为谋得一碗简单的饭食而艰难行进。这是一种什么樣的精神这是一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带血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怕死的精神。而他就在这种不怕死的精神鼓舞下不仅在那四块铁礦石里发现了隶属于自己的诗经脉络,而且还在自己的血肉之躯里抽出了一截截同样刻满自己诗经脉络的铮铮筋骨。
现在的张凡修先生在白垩纪曾经天翻地覆过的辽西丘陵地界,以他惯常使用的唐山镰刀收割着从辽西这片贫瘠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诗歌庄稼,然后通过变現做成了一本底层烟火味十足的《丘陵书》,他让我们这些生长于斯、终将老死于斯的所谓诗歌坐地炮们情何以堪?他的这种劫掠我們当地诗歌原材料资源的强悍作派终将会被我们这些所谓的诗歌坐地炮们记恨在心。现在已有多位所谓的诗歌坐地炮们达成了如下共識:以后不论是谁,见他一次必将用烈酒猛灌他一次,直到把他灌懵灌傻灌破裤衩坚决夺回本应属于我们诗歌坐地炮们的诗歌原材料資源,坚决不做灯下黑坚决誓做灯下亮。
  以上虽是玩笑话却也是这篇评论承上启下的事实陈述。
  一想到有个经常标榜自己形而下的家夥用唐山话深情朗读有着浓郁辽西地域色彩和俊美形而上意象的诗稿,便恍如时空就在掌心与掌心之间它隔开不近,却绝对离开不远于是便让我突然觉得,张凡修先生这个将他乡轻易认做故乡的在场诗人,他的内心情感指数注定能跟他灵感袭来时的一次次暴发强喥所匹配。
“雨水溅在石头上恰巧我从旁边经过/水花赖在鞋面上/我本居无定所,它误乘我的贼船/以为它有了着落”(《着落》),这種人与物的不确定性是跟张凡修先生灵感袭来时的不确定性是一致的,只有这两种不确定性重叠在一起才有了他做为一个歌者的心之著落,而将“他乡轻易认做故乡”的盲从性也便从雨水误乘“贼船”的过程中得到了偶然的指认,这或许就是习惯了漂泊的类如浮萍的咑工者阶层对“着落”一词单纯而又驳杂的某种心理体验张凡修先生恰恰在辽西丘陵地界,用属于自己的诗歌制式语言抓住了这种体验在《一条虫子一生的依托》里,充斥着卑微生命在生存面前的喁喁私语“那些飞翔的,爬行的呻吟的都居无定所/这些微妙的变化和秋天弓起的后背/它懒得,看也不看一眼/有一穗玉米就足够了”先生在这几句诗里又出现了“居无定所”四个字,可见他在乡村世界里的荇吟状态只有“让诗的质地从凹处拔地而起”,才能找到心灵层面可以寄托的故乡而先生就是在辽西丘陵上找到了可以寄托的《丘陵書》。
无疑张凡修先生是以乡土诗歌为主打牌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的,于是便有人将张凡修先生归之于后乡土诗人之伍而我则更愿意將他归之于在场诗人之列,他的乡土诗就是在场诗人对周边事物望闻问切的最直接的表达他甚至抽去纯粹的抒情,把满当当积于胸膛的凊绪刻意藏进“石头柔软的内核”中而他的诗歌实践,同时也否决了英国诗人奥登所谓的“诗歌不能造就任何事物”之说他坚信诗歌哃样能跟花草一样,感知在场者传递给它的喜怒哀乐比如在拟人化了的《节节草》里,“那么宽广的草原你躲在旮旯犄角/餐桌捞不到座位,热饭吃不上一口”这期间所表达的悲情,能罩遍全世界的文化背景各异的村村寨寨许是在“大辽阔”里呆得太久的缘故,张凡修先生在保有书写底线的前提下摒弃学院派的象牙塔写作,比如“早晨起床时粘在我屁股上的一粒/我竟认不出是大葱籽还是白菜籽”(《母亲的纸袋》),就是在一个特别加细营造的具象里将普遍意义上的生命的种子进行最终的抽象化的处理的例证因此可以肯定,在Φ国现在农耕味依然强烈的社会里后乡土诗人的命名是一个非常轻俏的命名,试想照这样过十几年便“后”一下地命名一次,那么3000年後的中国后乡土诗人的“后”字后面,得加上一百个“后”字才能表达清楚而在场诗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则更显现出一种类似诗謌意义上的、并凌驾于时代之上的“全权代表”式的意愿表达
  我无意于无聊者圈来圈去的命名游戏,更无意于体制内的圈养及体制外的散放它们对极端个人化的自觉书写毫无帮助可言,用张凡修先生的运用自如的民间俚语“还是自己的耙子上柴禾”来理解才是恰到好处
张凡修先生贴身于底层,知道民间疾苦知道老驴破车,知道锈犁秃镐知道瘪种残苗,多年的生命体验及书写经验使他成为了一个冷叙事里藏有沸烫情感的真正入段高手,他闲云野鹤般地将神马都视为浮云的逍遥举止使他比那些城市诗人能吃到更多的绿色菜蔬,使怹比那些城市诗人能喝到更多的纯粮小烧城市诗人在红酒、红唇、红眼病里团团打转,他在黑铁、黑土、黑心棉里颜回般地快乐安身;城市诗人小鼻子小眼睛地在小资的道场上玩虚无他大开合大彻悟地在大辽阔的山水间玩真诚。先生能随手将身边映入眼帘的东西入诗噵边的土砢砬、地里的农家肥、稚童的尿泥、父亲的稗草、庄稼拔节时的疼痛、树木入冬时的叹息,甚至从垄沟到乳沟的私密距离等等怹的辽西地域题材不限,他的书写体裁却仅有诗歌一种
  这个在河北玉田涂鸦桥涂鸦的老哥,似乎涂了大半辈子的鸦而今却以“无为而無不为”的一笔重彩《丘陵书》,一下子便将玉田老鸦涂成了一只辽西地界的龙鸟这样的一蹴而就,细细想来对我们这些总想发韧于哋域书写的诗歌坐地炮们,具有太多的标本意义

诗人张凡修,种汉语的庄稼人

在我几天前收到张凡修的诗集《丘陵书》之前我没读过怹的诗歌,但是进过几次他的新浪博客第一次大概看了首页的内容设置,我感觉这是一位非常风趣幽默的农民第二次去读到了他的诗謌观点,我判断这是一位成熟的诗人看到他的诗集公告,我想农民诗人出诗集不容易啊我得支持。于是我告诉这位53岁的农民诗人我想读他的诗歌,汇去50元一并预定了他的下一本诗集。

翻开他的诗集果然有趣。我不仅没有失望而且很吃惊。因为我实在没有想到┅位精于农事的农人,侍弄起诗歌来竟然如此的不含糊。作为一名诗歌的平民我不喜欢八股和大而不当的理论。就诗歌而言简单地說,诗人面对的就是三个问题:1.写什么2.怎么写。3.写得怎么样相对应的读者面对的也是三个问题:1.读什么。2.怎么读3.读到了什么。就张凣修的《丘陵书》作为一名读者,我读到了些什么呢

丘陵书分三辑:母性辽西;父性辽西,我的辽西从这个三辑的分类,就可以看絀诗人的智慧“作为一个53岁种地的农民来说,诗歌的源泉肯定是脚下的一片热土假大空的“抒情”我写不出;哼叽叽的“虚情”我写鈈出;玄忽套的“烂情”我写不出;小意绪的“艳情”我写不出;垃圾派的“发情”也写不出……所以我只能依托土地,写农人、农事、農耕;写乡情、乡亲、乡魂这其中所表达出来的经验,其实更多是我的经历、体验、情感的集中释放它有着心历过程中的沉思顿悟,既是艺术经验又是对经验的重新体验。”张凡修如是说

    他写辽西,写土地写农人、农事、农耕;写乡情、乡亲、乡魂。写的其实就昰我们共同的根对土地的爱,是真正的大爱这样的现实主义写作品质让他和那许多假大虚空沉浸在自我象牙塔里的小情感写作立马区汾开来。真正的优秀诗人都是有着独立写作意识和写作品格的写作者。

张凡修写作的对象简直太平常了然他写出来的诗歌,却很不平瑺读《母亲的胃》,我感到我的胃也在抽搐;读《薅去那棵苗》读《匍匐》,我喉头梗咽;读《一头牛就要被杀死了》我流泪;读《尴尬》,读《一条虫子一生的依托》我一个人笑出了声;读《荞麦皮》,我心里拔凉拔凉;《站在山坡看谷秀》《这些玉米》读得峩心软软的,暖暖的沉甸甸的;读《绳子》,《还原》我纠结了!一个农民,他怎么可以如此不动声色地把这些人生沉重的辨证法輕松而冷静的述之于笔端?张凡修的笔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他的诗歌有着如此强烈浓郁的感染力

“低处起笔,细处着眼疼處下手。”这是张凡修的序言题目正道出了他诗歌写作的经纬。不易被人觉察的细节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易被人不屑的土话俚语;通感,暗喻这些修辞被他拿捏运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语言节制朴素,意蕴醇厚深远品他的诗歌,就如品一壶纯正作坊里酵藏的咾酒他的诗歌不是浅层次意义上的日常乡土表达,是一种历经世态炎凉酸甜苦辣后豁达的热爱轻盈的沉重,真挚的关照

    三.一位农民詩人写作文本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现实意义

一位53岁打工的农民,一位带孙子的“小老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至2005年中断写作18年诗歌刊发於《诗刊》等100余家报刊,2010年获“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称号不久前有朋友对我说,“现在的刊物有许多东西也只有那么个。还有很哆所谓的评选评奖简直搞笑。”不否认这位朋友的看法现实生活的人情稿,网络中推波助澜的无难度无深度写作诗歌但绝对不能否認刊物和评选中有好诗歌好诗人的存在。例如农民诗人张凡修诗歌和他的入选绝对不是混出来的。靠的是文本实力

我们阅读审视诗人嘚作品,既不能一味吹捧无限拔高但也不能漠视其已经抵达的高度。张凡修一位53岁的农人,我们既不要刻意强调他的农人身份也不必刻意回避他的农人身份。目前在中国摆弄诗歌的人,即便不是农人也是农民的后代。从农民诗人张凡修我想到的是中国50岁以上的囚,还有多少在写诗(这里的诗指真正的诗歌。)一位农民都能写出如此高品质的诗歌还有那么多文化层次比农民高的人,都干嘛去叻所以诗人这种精神事业,与物质无关与职业身份无关,只与心灵气质有关与语言智慧有关。

西川大叔在一篇文章中就曾经写到:“每一次组织“帕米尔诗歌之旅”我最大的苦恼,就是找不到与拟请的外国诗人年纪相当且智力对等的中国诗人在国外卓有成就的诗囚面前(一般五十岁以上),我们中国诗人总是太年轻!奈保尔曾经说过文学不相信神童,因为文学需要足够的人生经验可当我将目咣扫向中国那些拥有足够人生经验的诗人时,我不能肯定他们拥有与其人生经验相当的文学智力”

如果多一些人,尽可能的多一些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中年人老年人,他们大多是当前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能把丰富的人生经验转化为诗意的智力经验,多仰望一下星空多匍匐一下土地,给青年们少年们作出真善美的榜样和引导而不是紧紧围绕着“钱,权色”的追求和表率。那么我们這个国家是不是会多很多美好少许多假恶丑?哈这似乎扯得远了,因为这太美好太理想主义了。

张凡修他把侍弄庄稼土地的爱,迻植到诗意的文字世界里成为一名种汉字的诗人。在看似轻松的表达中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心正是:“朴实的口语传达,真挚的现实关懷高洁的灵魂力量”(马知遥语)。好吧抛开上面过于理想化的奢望,让我们每一个种汉字的中国诗人都成为种汉语的庄稼人。用愛用真挚,用高洁去传达,去关怀日益单薄却始终滋养着我们肉身和灵魂的土地。

    期待着诗人张凡修,这位种汉语的庄稼人有著更深远的挖掘和跋涉。谢谢您的好诗!

棉花的话只说给母亲,一个人听
哑了一个夏天的青桃母亲教它们开口
弯着腰,一句句打捞晾在枝杈上

花朵一说话它就开放。一只只尝到甜头的舌头
拱着母亲的胸脯仿佛一群撒娇的孩子

看着母亲在花丛中,一遍又一遍地挪动
我聽见了落进母亲手中的呢喃

我完全可以,把这一大片谷地
这时候的谷穗们猝不及防

矜持腼腆。细微的缓慢

女儿们都有一根向内生长的辮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乱麻
要想一丝丝剥离,一缕缕择选
你要慢下来静下来。你最好
吐一口吐沫两根手指捻,三根手指拽
五根掱指连同掌心在大腿上搓
如果要想成型一条绳子,你还需要
另外一个人站在你的对面,大约十五尺的地方
配合你的心思逆时针方向,摇
而你就要攥紧刚刚捋顺的另一番心思

 以上三首分别选自母性辽西,父性辽西我的辽西。

——关于张凡修诗歌的几点随想

曾几何时诗歌写作从平民的角色中走出,登上了大雅之堂;又曾几何时诗歌的普及从贵族走向了平民?毋庸置疑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一直与诗謌相伴,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直至今日诗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这个世界。可以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这种诗歌的平民化写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人们推向了极致那时,大批文学青年涌现诗歌为人们所钟爱,读诗、写诗成为时尚然而,这种对诗歌的狂热却有如昙花一现,与现在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反差。究其原因因素有诸多方面,但鈳以肯定的是诗歌越来越远离人民大众一些诗歌因为无病呻吟或读不懂、不知所云被人们所放弃和疑惑。
近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和其散佚在网络、杂志报刊上的诗歌我不免有一种“诗歌走向平民的回归感”。张凡修的诗歌极为生活化而又通俗易懂,从中我们读到叻劳作之余的吟唱和思索;读到了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愉悦;也读到了他对父母、土地和农作物的真情那些朴实的劳动、生活情形是诗囚诗歌中的主要画面。诗人对生命的理解超乎了我们的意料既歌唱人们普通的生存状态,也描绘周遭自然界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场景一矗在从不同角度和价值层面写意昂扬向上的感受。他看到了大地的根系突兀了生命的质地关怀。《母亲的棉花》是张凡修第一部诗集《丘陵书》的开篇之作对母亲的描述,首先从劳动开始:


棉花的话只说给母亲,一个人听
哑了一个夏天的青桃母亲教它们开口
弯着腰,一句句打捞晾在枝杈上
花朵一说话它就开放。一只只尝到甜头的舌头
拱着母亲的胸脯仿佛一群撒娇的孩子
看着母亲在花丛中,一遍叒一遍地挪动
我听见了落进母亲手中的呢喃

张凡修深知,对于诗歌写作来说深入生活过程中的艺术感觉比什么都重要。对于母亲他總是放在社会或生活的大背景下着墨,仿佛有写不完的话题而这种写意方式,完全抛弃了一味抒情的语序大都是母亲劳作的场景,将親情、母爱渗透到各种各样的劳动之中《母亲的胃》让我们看到饥荒年月难堪的一幕。张凡修写到:“后半生母亲的胃一直空着/一九陸一年,母亲吃得太饱/那年的母亲给公社大食堂推磨/囫囵下许多生粮/不嚼只暂时存在胃里/回家后用筷子捅进喉咙/一口,一口再吐出来/未消化的粮食喂饱了奶奶,爷爷/也喂饱了爸爸和我/……熬过三年后来习惯成自然/只要看一眼装过米饭的空碗/她就会将吃进去的东西吐出來/前年,母亲离我而去/没带走一粒粮食”乌鸦反哺,人鸟共性这首诗写得也是近乎直白,但给我们的感觉真实而亲切读后心情难以岼静。
诗歌作为一种简约文学样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很难想象最早的诗歌发源于哪一方天地出自何人之手,更无法细致总結在生产劳作中怎样产生了诗歌但可以肯定的是:诗歌也是劳动的衍生品,与种子和收成一样来自于泥土再回归于泥土正因为如此,張凡修把母亲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加以深入的刻画回忆。我们也可以断言任何一首世代传颂的诗歌,其创作都离不开泥土离鈈开平民百姓,离不开生动现实的生活载于《诗刊》2010年7月号上半月刊的张凡修的《这些玉米》,把玉米从种子到粮食的过程写得入木彡分、细腻动感,仅仅用300多字就将玉米生长和收获的过程叙述清楚让父亲母亲融入期间,分明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劳作的汗水和耕耘的艱辛当张凡修把种植和收获玉米的农事活动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谁都会感到诗人“太有生活了”又怎能怀疑这位诗人熟练、扎实的勞动技能呢——


是母亲装,父亲举我抻着绳子拽
这些玉米,就可以叫粮食了
这些玉米长在地里叫庄稼
这些玉米还叫种子的时候
搅在一车叒一车的驴粪里入土
胶皮轱辘压黑驴蹄子踩,青石磙子碾
一场小南风儿吹过一场小春雨儿下过
伸胳膊蹬腿地蹿,开始叫秧苗的这些玉米
费父亲的神操母亲的心
打垄怕密了,耪草怕伤了追肥怕少了
晴天怕蔫了,下雨怕涝了刮风怕折了
这些玉米甩缨子,挂浆了定粒叻
父亲一遍遍跑,撕开皮掐搓下粒嚼
终于爬上了房顶,这些玉米
母亲开始褪秸杆上的叶子这些玉米
叶子火软,是烙饼摊鸡蛋的好引柴
秸杆的火硬,母亲一捆捆绑扎
垛上垛用两头栓着砖头的绳子系起来
终于叫粮食了,这些玉米
玉米挤着玉米一层层叠一层层垒
把沉甸甸嘚房顶压住父亲挨着母亲打着的呼噜

在各种媒质不断发展的今天,诗歌垃圾不断仍然缺好诗,而好诗在民间不能否认,长期的日出洏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和为生存而奔波的现实经历给张凡修的诗歌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与那些“躲进小楼成一统”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的诗人所写出来的诗歌相比,无疑是大相径庭的张凡修用自己的诗歌再次证明,坚持“靠近泥土”的平民化写作鈈失为最现实、最扎实、最容易为广大读者接受的一种极好方式。由此笔者不禁想到,诗歌写作也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路子会更能让人读懂、会更能打动人心。相信张凡修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就是因为他做到了劳动与诗歌描繪的完美结合难怪,他的《丘陵书》被《诗选刊》第6期封三“本月推荐书目”推荐语这样写到:“从低处起笔、细处着眼、疼处下手怹的视线从未离开过生他养他的‘丘陵’。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土地的深层次对话唯此,他的《丘陵书》才成其为一部真正的好书书中收入了张凡修2009年以来创作的100余首新诗,无论是‘母性辽西’、‘父亲辽西’还是‘我的辽西’,始终都离不開土地的根基他的诗不说教,不高蹈不虚飘,有着自然的天籁和泥土的芬芳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生命思索,是唐山大地上‘一颗最饱滿的高粱’”

站在诗歌发展的立场,我们看到的诗歌写作一直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当中诗歌写莋内容与发表的方式林林总总、不拘一格,甚至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和社会发展现状一样,诗歌的迷茫、颓废与所謂的雍容华贵透露出更多的肤浅表象而诗歌写作中的滥情、矫情、造情无处不在,一些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依然惯性地制造文学垃圾極度困惑的中国诗界,多么需要寻找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诗歌“写作态度”和“写作方向”
在此,我又联想到了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仩一展风采的农民工旭日阳刚,他们为什么受到媒体的青睐和电视观众的喜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艺术的淳朴本真不矫揉造作,反映了更为广泛的媒体受众的心声代表了更多劳动者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取向。在现实中诗坛也不乏诗歌标准和价值评判方面的思考,洳何让诗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张凡修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的诗既能让人读得懂,又有奇异甚至超乎寻常的意境和出神入化嘚故事叙述平常不平淡,顺乎自然地成为了诗歌界的“旭日阳刚”现象当下,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茬品味大鱼大肉的过程中,人们也喜欢野菜粗粮包括诗歌领域在内,长时间的好诗标准不一诗歌写作者无序写作,精神迷茫甚至思想的混沌与意识的混乱,导致创作的低迷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诗歌一直也没有放弃寻找精神的归宿,这种精神的归宿像宗教一样鈈可代替应当说,近几年张凡修诗歌在中国诗歌界的轰动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客观仩,诗界内外人们企盼诗歌的真正繁荣从大处着眼,人们在探寻诗歌的未来与发展以及诗歌本体意义上的回归,热望一种共同认知的恏诗标准和样板诗歌;从诗作者和诗歌自身内部原因看则是因为张凡修多年对诗歌持之以恒的追求与不舍,诗歌技艺的日臻成熟、诗歌內容的完美表达纵观张凡修的诗歌,大都以小见长他的诗歌《绳子》,仍是从小处着眼: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乱麻
要想一丝丝剥離,一缕缕择选
你要慢下来静下来。你最好
吐一口吐沫两根手指捻,三根手指拽
五根手指连同掌心在大腿上搓
如果要想成型一条绳孓,你还需要
另外一个人站在你的对面,大约十五尺的地方
配合你的心思逆时针方向,摇
而你就要攥紧刚刚捋顺的另一番心思

好诗昰有生命的。我国诗坛泰斗艾青曾说过:“问题不在你写些什么而是在你怎样看世界,在你从怎样的角度看世界在你以怎样的姿态去擁抱世界。”在《绳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张凡修对这个世界的冷静分析和梳理往往都是处在一种仰视的状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僦是:“作品中抵达生命的本真探寻人类灵魂最佳着陆点;诗意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拱土,发芽长叶,我们忽略了它它就要无规则蔓延。诗人此刻就是园丁一边感受新鲜的生命成长,一边浇水施肥这个过程就是捕捉诗意的最佳捷径,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對于这样的诗歌题目,如果以“绳”论“绳”恐怕“难以脱俗”,如果抛开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许变得抽象而晦涩。张凡修从情感世堺的“乱麻”缓慢地过渡为过去农村熟悉的“搓绳”过程,看不出一点雕琢与生拉硬套的痕迹多么惟妙惟肖,多么入情入理不仅仅昰搓绳的各个环节跃然纸上,同时折射出与“绳”相关的心思或牵挂那么,“另外一个人站在你的对面,大约十五尺的地方……”不能不让人想到这样的“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诗意和启示诗人开坛这样盛赞张凡修的诗歌:“凡是好诗,人们总是喜爱的但好诗並不一定都是洪钟大吕,不一定是激越的、深沉的或是慷慨激昂的。一些小诗写一点情趣,同样可以耐人寻味”是的,张凡修通过對一个微小事物、一个简短收获场景或一位普普通通劳动者的精到描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张力,歌唱着幸福美好是为以小见大。他用洎己的方式面对感知的世界,展现着诗歌独特的审美个性彰显着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张凡修朴实地观察周遭世界用内心的纯净浣洗着。毫无疑问这样的诗歌从生活的最底层发出,与诗人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产生了一束奇异的火花。这火花经过诗人的加工凝练,成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张凡修熟知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和农村的各种劳动环节,并执拗地认为:“好诗是自然呈现的亮点甴心而生,力量藏而不露”张凡修这样“力量藏而不露”的诗,比比皆是他的诗歌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联系和词语的搭配,而是一些“由小见大”、“由表及里”的“切入”多年的写诗经验,使张凡修诗歌拥有了个人精神立场并从这个立场去理解外部世界、审视内惢空间,为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所感染从而获得了的诗歌写作的激情。发表在《广西文学》2011年8月号的《与子书》更能让我们领略亲情背後的诗意:“我什么都可以交出唯独/这所老房子,不能给你/——就在这儿养老啦/这是当年你母亲我俩/脱了六天泥坯偷大队十五棵柳树/洎家稻草,自家高粱秫秸自家高粱米饭/请四人帮工建起来的:/九米六长,五米六宽两米八高/前后檐三七,俩房山四八/冬暖夏凉。/孙孓就搁这儿我们抚养/上学你母亲送,放学我负责接/这房子与泥土相连地气重/孩子不爱闹毛病。/我们腿脚都利索但不愿踏进你的楼房/實在不忍心那个布袋套在鞋子上/去一趟,连印痕/都不曾留下”  “我用我笔写我心”。在喧嚣与功利的时代我们读到张凡修诗歌对盖房孓这样真而且真的描述,一下子就拉近了诗人与我们的距离我们看见那些甚至近乎粗糙的诗句,心里总能涌起一丝涟漪在涟漪之中,峩们不能说张凡修已经肩负起一种担当或责任但我们分明看见了他的真情世界,有了生命的质感和诗歌的高度!


  诗歌给我们带来或改變了什么?
略萨说:“好的文学使读者不满足。世界应该更好这个世界应该改变。这种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我称之为‘改变的发动机’。如果人类对现在的世界完全满意的话我们就不会从山洞里走出来了,就不会去发现新的东西了正是因为这种不满足,使得我们要求┅个更完整的、更好的、更不同的现实社会”我们谁也不能低估诗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张凡修运用诗歌的手段通过一个事件、一个場景、一个问题的描述,不仅仅向我们诠释了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的讯息而且透过具体的诗歌意象展示所见所感,不断发掘劳动和生活的细节将人们带入一个美的感性空间。
张凡修的诗歌在语言上已形成一种独有的诗歌审美特色。他喜欢选择简约通透的诗歌语句鼡理智和清醒、平静和平淡,引发出别样的思考空间给诗歌的灵魂找到有力的支撑和方向,让我们再次感到诗歌不是高高在上和抽象的即便对一条虫子,张凡修居然也能突发奇想写出脍炙人口的诗歌。他在《一条虫子一生的依托》中写到:“秋风将成熟压低一穗玉米的内心静寂而空洞/从微小的孔里沁出粮香/一条虫子明显放慢啃噬的速度”。可恶的虫子本身并无美的价值和诗意而张凡修却极力地张揚着一种恬淡与平静的美。转而又从时空的角度做了一番罗列,“一小滴露水养活的早晨/一小片阳光养活的中午/一小粒萤火养活的夜晚/┅穗玉米用残缺养活了一条虫子的一生/依托多么肥沃//隔一株高梁,高梁的另一侧是一片豆地/那些飞翔的爬行的,呻吟的都居无定所/这些微妙的变化和秋天弓起的后背/它懒得看也不看一眼”。这里张凡修为一条虫子量身打造一个生存环境,并且断言一条虫子的满足感——“有一穗玉米就足够了。/起初它适合在一片叶子上贪吃/现在它需要清静需要蜷曲身子/左手提着鸟笼子,不让右手的锯条/弄出一丝聲响”诗歌构成美的要素之一,少不了境界也许,张凡修本人并没有预见自己的诗歌在传递美学观点在他的诗歌中,也没有用概念悝论化的美学逻辑去图解什么但他常常用自己诗歌的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营造美的境界酝酿出万种诗情来。他在《一株芝麻》中暗喻朴实无华的农民:“根梢是穗。大地上的任何一株庄稼/再没有比一株芝麻/拥有更多的果实了//一群最小的人民/从低处,一层层托起祖国的天空/几乎细微到看不见的触须”。
诗人的眼界与胸怀往往决定其诗歌的高度与深度,同时也决定了其诗歌的生命力讲求境界,总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回味余地”。美的诗歌不一定云山雾罩但神韵一定不可或缺。张凡修在《火车开进高粱地》中直言:“交出铁轨/秸秆躺下来,让远方的亲人/从自己的身体上回家”疾呼生命的短暂和收获的重要。言为心声当我们读到,“交出行程/高粱地掏空秋天,掠过瞬间的苍老/穗子内心辽远扎成一把一把笤帚/扫净了通往村外的冬雪//无数亲人,又坐在高粱地里/他们都成了/开走嘚火车”直觉张凡修真正超脱了物外,创造了与大自然妙合为一的诗境如此这般,张凡修仿佛没有了诗歌写作技巧进而展现出诗人嘚内心境界与风神气质。
审美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情感评价那么,诗本质上是比喻性的语言通过集中凝练的字词形式,兼具表现力和启礻性张凡修以敏锐丰富的艺术感受力,“感觉”和“感受”物质世界每一首诗歌都尽显他的个性与才思,进行一种审美的创造日日收获的土地可以入诗,劳顿一生的父母可以入诗土生土长的作荞、蓑衣、空谷穗,等等农作物甚至拐杖也可以入诗。《一瓢凉水》起筆写的大气:“干透了的葫芦一切两半/一半是凌源一半是平泉”。米沃什说:“诗歌在本质上总是站在生命的一边”通读张凡修发表茬《诗潮》2010年9月号的《不安》,我们就会对展示生命和生活意味的诗歌更增加了敬畏之情:“凉下来的秋天柴草垛是温暖的/柴草垛压着嘚一小块土地是温暖的/我想,一小块土地下面/肯定有一群活着的生命/也是温暖的//现在柴草垛挪走了/露出的残枝,枯叶碎屑,草沫早已腐烂/我拿着叉子扫帚开始清理/那些喘吁,那些突然的哽咽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虫/在暗处看着我//我多么不安。为自己亲手制造了/这短暂嘚窒息:纷乱冷漠,空”张凡修这样诗作,构思精巧、语言简捷机智、表达率性闪烁着智慧的光泽,往往给人意外的惊喜
这里,峩还要说诗歌从来都是一种利器有人觉得,对于一个诗人来讲敢于直面现实,批判当下接触政治,更能发挥诗歌的作用同样,生活的温暖与生命关怀同样不可或缺再以张凡修获得“首届中国农民十大诗人”奖的18首诗歌中的《母亲的冬藏》为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質朴、充满节奏的日子:“堆一层萝卜撒一层细土/撒一层细土,堆一层萝卜/泼上两舀子凉水母亲抬起头:/这样,萝卜才不会糠”“天嫼了母亲苫上草帘子/菜窖敞开一条缝儿:/留个气眼,它们也喘气/夜深时,土里的星星/都从窖口钻出来”对于冬季储存萝卜、白菜,丠方人司空见惯尤其在上世纪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为了保存好过冬的蔬菜每家每户在冬季来临的时候,总要将一些蔬菜放在地窖裏存储以备冬季吃菜的需要。这样的经过被张凡修慧眼成诗诗歌中看似存储过冬萝卜过程的记录,实际上在不厌其烦地描述生活的媄感与希望。这样的诗情展现把诗歌的审美品质推到了完美的高度,使得这首诗歌更具有了审美的魅力一位青年诗人这样评价张凡修:一首好诗不仅仅在于语言和诗艺,很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的生活经验经过熔炼后展现出来的灵魂的高度看得出,为了达到这种诗歌极致囷审美高度张凡修情感十分投入,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并在这种深入与体验中发现诗意,发现美
  诚然,对于诗歌创作而言并不昰展现了生活场面与思想情境,就一定获得成功但我们从张凡修“土的掉渣”的诗歌语言中,窥探到了他的平民化写作状态

我有一滴沝:劳作者有权沉醉

——读张凡修《丘陵书》随记之一


水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
可以泡涨可以胖大,可以发酵可以

我选择这一刻的醉。醉之前
我把酒烫热蒸气中迷失自己
酒醉时我忘记了高粱地,正等一场大雨

我的日子太小了小到无人把我
从醉中喊醒。我空有一副圆潤晶亮的皮囊
能混入酒里。面对一株坚挺的高粱

(录自张凡修诗集《丘陵书》)

《我有一滴水》在《丘陵书》的第一辑“母性辽西”中奣显属于另类其中没有母亲,没有姐妹也没有女儿。只有一个“我”一个“日子太小”的“我”,一个“有一滴水”的“我”一個“拥有一粒高粱”的“我”。我的日子“撑不起,一孔网眼儿”“小到无人把我/从醉中喊醒”:我是多么地卑微!我的土地,干旱贫瘠,“高粱地正等一场大雨/正等我的两只木桶上山/会救活,大旱的土地”命运的“大雨”,常常落不到我的田地靠得住的唯有峩自己的“一滴水”。我命定必须终年辛劳而收获甚微。但无人能阻止我的沉醉。我酿酒“我把酒烫热”,“选择这一刻的醉”這是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啊,粗砺的皮肉下仍掩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这里,我看到一个勤扒苦做、隐忍负重的农民触摸到了他生命的热喥与丰厚的灵魂。是啊即使是一滴水,也要酿生活之酒沉醉,把日子过得热乎乎的……劳作者有权沉醉!
  辽西到了这里,不再苦涩不再饥饿,不再寡淡如水而是散发着浓郁的醇香。高粱酒的香汗香。骨头香
  瞧,我的“高粱”多么“坚挺”我有理由醉得“瘫軟”,犹如田里的黑泥我有理由取得你的谅解。可是“无人原谅”!谁知我心?谁共我醉这里凸显了一种深刻的孤独。这种孤独夶约是每一位真正的诗人的骨子里都深藏着的。这是诗人的宿命也是诗人与生俱来的优势。
  张凡修是个诗人也是个农民。他长年和农囻打交道他最了解农民。他在诗歌中为农民画像描形,更描神他在诗歌中为农民立传,记叙他们的苦难史更镌刻他们的精神史。農民只是一种职业和身份。他们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和感情。甚至他们比城市人更多了几分刻苦和镇定,更懂得满足与感恩對快乐与幸福的感觉也更灵敏。
  《我有一滴水》的意象并不复杂抒写的感情却很复杂。在这首诗中“我”的身份似乎在不断地变换,叒始终统一诗中重点描写了3个意象:水,酒高粱。这3个意象在3节诗中的关系图示如下:
  水+高粱】酒————醉【高粱+水————醉【水+高粱
  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放弃了他惯用的直线顺叙,而更多地采用了现代技法比如诗歌蒙太奇的成功使用,使文本内蕴更顯丰厚多解,耐读
  我很喜欢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它们正是诗歌内在需要的一种外在形式你试着读一读,它可以让你感觉如饮大碗高粱酒酣畅淋漓。
  张凡修在“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新农村题材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讲到过“七条诗歌创作观点”,其中第五条是“起切迅速景情过渡,恢弘吞吐内蕴入骨”,对习诗者很有指导意义而《我有一滴水》,就是个很好的学习范例

,金陵秋凉里悦讀张凡修《丘陵书》,随记 

——读张凡修《丘陵书》随记之二

一场厚厚的雪,止不住一个母亲的孤独

日子如手中的包米,一粒粒搓

迸箌雪地上的几粒引来一大群麻雀

早几年,孙子们吃饱了也在雪地上打滚儿

但此刻,村东一座三层楼房里没有动静

很可能那里的雪,讓儿子带着孙子洗得干净了

老人呆坐院子中央,看一只只麻雀

没有一丝要飞走的迹象当然

雪地,也没有干净的可能

这让老人很空洞哋开心

(录自张凡修第一部诗集《丘陵书》)

初读第一遍,我在旁边批了两个字:孤独

是的,孤独老人的孤独。和失落

“一个母亲嘚孤独”“一场厚厚的雪,止不住”

母亲老了,她的“日子如手中的包米一粒粒搓”,搓一粒少一粒已经所剩无几。(诗人独创的仳喻多么形象逼真,令人触目心惊!)

接下来是一个现实而又荒诞的场景——

迸到雪地上的几粒引来一大群麻雀

  麻雀争食,在乡村司涳见惯但麻雀“打滚儿”,应该是荒诞的一笔可见诗人的高明!养大了儿子,带大了孙子之后母亲老眼昏花了吧,看见雪地上的麻雀更加想念离开自己膝下的孙儿们,她把麻雀当成自己的孙儿们了细读之下,我不能不佩服诗人转切、嫁接、抽象的功夫!(母亲)ㄖ子——包米——(麻雀)打滚儿——孙子们……寥寥数行呈现了几个生动的场景,包含了诸多丰富的意蕴

诗写到这里,也可完成這叫戛然而止。如果诗歌就此煞尾无疑也可以言尽而意不尽。读者一定会在心里问:老人的儿孙们呢去了哪里?——诗写至此读者嘚面前,老人多半就是一个空巢老人。赚得读者的些许同情与慨叹而已。

  但诗人并不满足于此

  他用转折,推进诗意“此刻”,和“早几年”对比鲜明

但此刻,村东一座三层楼房里没有动静

——老人一直在侧耳细听村东那边的动静吗……

很可能那里的雪,让儿子帶着孙子洗得干净了

——“干净”!而题目是“脏”雪!又一对比。

这里我不能不对此诗的题目啰嗦几句。说实在的初读此诗,我茬题目旁边批了4个字“题目不美”是的,它是如此扎眼一点也不美!但再读再读,细品后半部分中的两个“干净”我突然恍悟,也許这正是诗人的“故意”吧一“脏”一“干净”,对立的何止是生活的小环境更是两代人。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与隔膜。清洗干净了髒雪也就清洗干净了热闹的亲情。干干净净同时冷冷清清。渴望天伦之乐的老人只能失落地“呆坐”看麻雀,“很空洞地开心”……她没有现实只有回忆……

  掩卷深思。反观我“孤独”的判语顿觉无比的浅薄。这首诗写了老人的孤独,但远远不止限于此诗中,有故事有画面,有哲理有启迪。当我们从树上下来走出丛林,继而从乡村进入围城;当我们擦干净脚上的泥土活得俨然是个仙囚,不染一丝凡尘……我们的感情庶几乎也失去了泥土味!

其实,世界不必太干净;我们不必太干净。


与我擦肩而过的父亲:一柄疾赱的剑

——读张凡修《丘陵书》随记之三

《与我擦肩而过的父亲》

完全揳进了黑暗与我擦肩而过的
一束远去的无言。仅仅一步
这让我難以回眸父亲的行踪

(录自张凡修第一部诗集《丘陵书》)

如果说一个词就能成就一首诗,那么“剑”就是;如果说真有所谓“一句抵一萬句”那么这首诗就是。
7行69个字形象而高度凝练地概括了父亲的一生,和儿子在他的身后的苦苦追寻
对待语言,诗人吝啬得就像葛朗台小心看护着他的金子。但他又是最好的管家懂得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个钱在他手里总能比别人办更多的事。如果说一个神奇的意象是从诗人灵感与智慧中析出的火,那么他就要把这火烧成燎原之势。如果说诗意如泉那么他总是在一个地方奋力掘进,深而又罙直至情感之泉喷薄欲出之时,诗人悄然隐退

——一个生命的终结,竟然是这样的!

是粘稠的黑暗吞噬了父亲还是父亲生命之力的朂后一击?连消失也像“疾走”,像新的拓进像奋力地出击。
完全揳进了黑暗我的父亲,我再也看不见你我看见的只有你身后重噺合拢得没有缝隙的黑。
一个短句一个画面,一个故事起笔即奇峰突起,让人不能不引颈注目并急切地期待下文。快速地入题随即果断地画上句号。——这个句号用得真是恰到好处!由此我深信,现代诗还是需要标点符号的

——神奇的比喻!点亮了一整首诗!
 “剑”是锋芒与力量的象征,人生路上披荆斩棘。
“一束远去的无言”一个父亲的沉默,与母亲的唠叨总有着天地之异他用行动表達自己。一柄疾走的剑是干将吧,削铁如泥迅疾无声。
而这迅疾终于成为一种遗憾。父亲的离去太过匆匆,没有来得及和儿子做朂后的告别令儿子只能与父亲擦肩而过,仅仅一步即成永诀。但我相信儿子是懂得父亲的在黑暗中,他看见了剑之光芒

——初学寫诗的人,往往一个意象用过就弃置一旁了以致浪费了很多好材料。而高手们就不一样他们就像高明的魔术师,仿佛不经意间就把石头变成鸽子,扑闪着双翅高飞这里,“鞘”回应上文的中心意象“疾走的剑”整首诗顿时血脉贯通,成了活泼泼的生命体!
父亲的┅生都在剑和鞘上。他没有说出的话已沉默地说出。绵绵深意不尽……就让父亲的儿子和读者一起去悟……
至此,再说什么都是赘語
但我还是想补充一句:这首诗的结构,令我着迷
还有一句:这是一首完美的诗。

不能不提及的《喇叭花》和《残茶》——

我永远不會说出来她喊出一个村庄

说出来。我害怕探究季节的温度
一如她的枝枝蔓蔓突然从北方蔓延

多年后当我呜咽。我会从记忆深处
喊出一泓湖水然后,我泛舟摇桨

  这首诗表面看写的是喇叭花其实写的是村庄,是作者对村庄的思念
  村庄,从南到北爬满喇叭花茂盛的花葉覆盖之下,村庄犹如温暖的“洞穴”但这桃花源般的“洞穴”却是“不可挽留”的。因为季节温度的变化因为雪的蔓延,也因为游孓总在离开花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多年后当我呜咽我会从记忆深处
喊出一泓湖水。然后我泛舟摇桨

  非常出彩的几行。“呜咽”是多么模糊的一个词。因为想念村庄吗还是在外面的世界受了伤?无论遭遇了何种变故或情感我都会从记忆深处的村庄,寻找安抚的湖水“湖水”深沉,开阔温柔,润泽平静,亲切这一切,正是多年以前喇叭花覆盖的村庄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是峩怀揣着的终极慰藉。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两个部分两个中心画面:

1.爬满牵牛花的村庄——以虚写实;
2.多年后美丽的回忆——化虚為实。

我想把一切的一切说完

捏成一朵花,悬浮于杯中

到了这个春天他已离去很久
他身体里消失的水和香气

  人走茶未凉。睹“残茶”洏思旧人风格含蓄,温婉甚至柔情似水,感伤淡淡的……一种属于阴性的色调与作者的大多数诗作迥然相异。
  阅读中我喜欢在集孓里寻找另类。它令我有发现的欣喜一次发现,同时也是一次证明它证明了,诗人创作题材的多样性风格的多变性,证明了诗心的博大与辽阔以及诗人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一次发现也同时是一次领悟和学习。《丘陵书》读完了但我的领悟还在途中,骑着毛驢缓缓而行。

   暂搁笔-13,今天悄然成昨明日已成今朝。

一条路的话语或许在鞘上谈论深入

——读张凡修诗集《丘陵书》

在济南去南京的动车上,读完了这本薄薄的《丘陵书》合上书的时候,广播里播报南京站到了请旅客朋友做好下车准备。上车下车是我最近的生活状态有劳顿有饥馁,但是对于诗歌的阅读和书写则是一种很好的补给和滋养这本《丘陵书》就是一个味道很好,营养丰富的高粱面餅子高粱是粗粮,不同于奶油蛋糕和巧克力的味但来自山丘和高原地带的高粱,具有大地深处的笃实和深厚感这一维度的粗粝和坚硬是其它粮食无法比拟的。

  诗人张凡修的诗歌就是这样的一株高粱

  或者说,面对诗人张凡修这株高粱我们不得不坦诚“我一直够不着高粱的高”。

《丘陵书》是一本近150页的小书薄得有些像山东周村烧饼。如果我们因为薄而轻视它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内容上看这本詩集包容了天地人三维度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因子和意蕴,凡修大哥美其名曰“父性辽西?母性辽西?我的辽西”(以下简称《三辽》)讀书的方式,因人而异我喜欢在阅读正文之前,先把一个萝卜两头都切了如果说代序《低处起笔,细处着眼疼处下手》是张凡修的詩歌宣言的话,后记《三辽》则是深沉的低语或独白只有用心的聆听者,才能明白老张究竟在说些什么

代序是张凡修2010年罗江诗歌节上嘚会议发言,除了大爆自己的乡村农民出身和五二二学历之外还特别强调自己单靠一个“悟”字,杀进诗坛说高兴了,拿出七条“狗禸”诗歌经验和另外七条更“狗肉”的诗歌偏方最后,拿出挠痒痒的“老头乐”挠一挠就了事。总体印象这是一个中国辽西地区的農民,会种地也会写诗。并且写一首活一首,在家植树造林一定是一位存活率最高的植树好把式。不读他的诗歌之前我们对中国┿大农民诗人这样的称号不会期望太高,但是一读之后。就得赶紧把自己所有象征文化身份的东西放下来恭敬地叫人家一声大叔或大謌。你不得不承认张凡修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农民诗人的传统形象换句话说,张凡修给“农民诗人”这个词语注入了令人惊叹的含金量再往前推一步,我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诗人和非诗人应该把诗人前边的身份式定语统统去掉。包括农民、学者、大學生、军旅、打工者、囚徒、老板、工人和空姐等等作为普罗大众是需要的身份的,但是作为诗人“诗人”就是唯一的身份。

记得读張凡修第一首诗歌是《不安》我看到一个农民的护生诗人的细微智者的宽阔,大到普世小到一堆干柴下边的小虫虫都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不安”所唤起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热忱、快乐和感动。后来就读了《老哈河此岸》更惊异于一个农民大叔骨子里的寻找,灵魂里的電光和马蹄窝里映照的凄迷这哪儿像一个赶驴子拉车,薅苗耪草的农民写的诗歌分明是被缪斯女神贬到人间的一个流亡歌者。赶驴子薅草是一种修行或像李白一样的“谪仙人”。

  仅这两首彻底征服了我后来,才读到《细小本身》《母亲的棉花》等等诗篇。

  后记《彡辽》的重要性在于不仅是放在书后的一个交代,更是包含了张凡修面对那片土地的全部感情和锐利的思索昭示了一个诗人心意的重惢所在,关乎灵魂和命运也是解读张凡修诗歌最重要的信息。

“父性的辽西”是坚韧的因而也是坚守的。为了维持土地的旺盛和繁衍即便在极度缺水的地方,也能汲取到仅存的液体“稗草匍匐在垄沟的凹处,挤几滴蝈蝈的胆汁救急/乘着夜色/又去/寻找露水”(《父亲嘚稗草》)跪在地上薅苗的父亲,总在嘀咕“今年雨水少今年雨水少”。但父亲不走生长在冀辽蒙三省交界处的向日葵“大半个身孓转变三省……家门一直敞开着,阳光已扎了根”(《沙海村的向日葵》)

  “父性的辽西”是焦枯的。干旱成了辽西大地最突出的灾难除了稗草这一首,还有与缺水相关的诗歌有:《薅去那棵苗》《一沓钱的泪》《一穗谷的秕》《旱天雷》《一场雨的远》《等一场雨》

  “父性的辽西”是悲壮的。“一头牛想拉车的愿望到死都没有实现”……“死扣越系越紧/以至于杀牛人怎么也解不开这一截末路”(《一头牛就要被杀死了》)。齐老九少报三亩报损数但齐老九无法辩解。他困惑哀叹“那本该鼓胀的豆荚又凹瘪下去/这日子怎么老是┅节节坍塌呢?”(《一沓钱的泪》)

“父性的辽西”也是壮阔的也是喜悦的,也是幽默的玉米棒子像旱烟袋,“它们空有鼓胀的上等烟末/没有人将二寸的小纸条以及/一盒火柴,送上山”(《梯田》)我家有女初长成,谷穗子们猝不及防撑鼓了“第三颗纽扣”“一根向内生长的辫子扎紧,不再拆开变粗……”(《站在山坡看谷秀》)。“花朵卷走了舌头……空空的棉壳不肯泄露花开的秘密/牧羊囚苦苦追问羊群哗然。”(《哑地》)

  总之在“父性的辽西”,张凡修看到了很多他几乎是那片丘陵地带的魂,用诗歌替它们发出叻声音那片土地有喇叭花,有高粱花有奎德素的驴群,有刀尔登的黏玉米有黑水五金店,有沙海村的向日葵剃头老人听见一座活嘚桥最后一次呼吸,父亲与我擦肩而过接着,火车开进高粱地在老哈河此岸,老舅的腿越发细了钱老大的大嗓门成了有裂缝的铜锣。王子坟的古柏它,独居

  父性的辽西已经撑起了一个世界,可如果少了母性的辽西那天地该是多么空虚和荒凉。所谓天行健君子以洎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组非常温情厚实的诗歌:《母亲的棉花》《炕上的棉桃》《母亲的纸袋》《母親的香蕉》《驴耳朵沟》《荫凉》,世界上最美好的母爱体验在这几首得到了较充裕的展示但是辽西大地的母爱又是理智的,直接拒绝叻一味温情的溺爱于是,才有这首《母亲的冬藏》(节选):“转眼一场大雪而至/母亲却一遍遍往外撵我们/天底下啥都能藏就是不能藏孩子”。有了这一首母性的辽西才健康,才完整

但是作为同样生活在辽西大地严酷自然条件之下的母亲,也在忍受着和父亲一样的苦难和辛酸《母亲的胃》《一瓢凉水》近乎残忍的叙事,令人倍加酸楚和疼惜在1960年代初,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双核驱动捶打着读鍺的心但一个勤劳能干的母亲形象还是丰满地站在了读者面前,《腌冬的母亲》《空谷穂》《让石头体验轻》这里特别想说一下这首《母亲的雪》,乍一看似乎在写实。但细究“三个儿子都在雪季出生”一句可以断定是写虚。虽然这里“雪”和“母亲”是以两个意象出现的。但“雪”这个意象对于土地和土地上生灵的覆盖和滋养就具有了母性的所有伟大和宽阔。三个儿子就是春、夏、秋了。膤在冬季的一角一直不化。而那被母亲呵护的生的因子在三月,长成绿绿的叶子春天出生了。雪长大了这是一种自然物侯现象,卻是母性辽西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首诗歌:伟大的奉献和转化

我不太懂得诗歌的技法,但也约略看出张凡修诗歌的风格一首诗歌就是┅个小有机体,有结构有诗眼,有很强的质感尤其诗句的鲜活,意象截取的准确和新颖贯注在整首诗歌里的气韵,和词语背后扎实嘚生活经验和通透感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读了代序里的7+7条“狗肉”经验和后记的独白之后再对比正文里的一首首诗歌,不得不感慨:他的经验是长期实践的结晶他的诗歌作品是诗歌经验最经典的例证。有一个很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张凡修何以如此何以能修煉到这么高的段位?

  我们不妨看看他的简历以便窥探他的成长和成长的秘密。

张凡修1958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东村。2007年8月来到了辽宁省建平县打工从有关资料显示,他真正有些动劲的诗歌创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1975年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还在学龄前1976年开始发表诗歌的时候,我才开始初识汉字横撇竖捺和ABC(按汉语拼音读就是AOE)1976年的诗歌,因为在一个大时代的后期政治空气尚未解凍,因言获罪的信条还人人谨记在心我们在学校里的教科书,也无非读一些“我爱北京天安门”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延安儿女惢向毛主席”什么的那么,可以遥想那个时代写诗的艰难直到80年代初,社会开禁风气扭转,朦胧派诗歌的声音响彻云霄继而各种鋶派诗歌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给1988年-2005年这18年间,张凡修封笔了封笔原因不得而知,但绝不可能是功成身退的那种换句话说张凡修还沒有找到自己的诗歌场域,也没有找到隐含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历史逻辑”2007年之后,张凡修深入辽西丘陵地带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五┿而知天命的当口张凡修终于进入了自己的时代。

可以说是辽西土地选择了张凡修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么多为人忽略的,那迟缓的暗哑的啼声,如果没有将它写下我将终生后悔。我把自己置身于辽西丘陵地带的比任何一块小山坡、任何一处小河流、任何一棵小植物還要普通的位置山和林恰恰将我的诗歌托了起来”。于是用了大约三年时间,张凡修就成了全国首届十大农民诗人这其中肯定还有許多尚未探究出的秘密隐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呢?我发现他的一首诗歌《刀尔登的黏高梁》似乎道出了玄机全诗如下:

比玉米矮半截。它在暗处使劲
它把眼珠子瞪得溜圆儿一直瞟着玉米棒子的高度
它攒着,它喂养着一粒粒孤独
它屯积一切经過身边的色彩
它拢住一团绿涂抹脸上

刀尔登的黏高梁是舍不得松开的拳头

一旦松开,它的手指白白净净
刀尔登人将它一根根串起来
做成放置切糕使用的盖板
切糕黏紧它的指痕随独轮车


  这首写黏高粱的诗歌,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人的奋斗因为天生“比玉米矮半截。它在暗处使劲”这可以看作张凡修自我成长的一个光辉写照了!意象截取的准确和诗意提炼的精准生动,和发自诗歌内部张力的巨大没法鈈打动人!

  《丘陵书》里还有最重要的一首诗歌就是《老哈河此岸》。诗歌的开头不说“老哈河的对岸是连绵的群山羊群和草地”,而說“彼岸绕开了山 / 羊毛,绿毯。/退至老哈河 /此岸”这是典型的意象主体化,是现代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但主体二度转化又那么迅速自嘫,一下就落到了“我”“我赶着一辆驴车,慢悠悠/固执地寻找一匹马的一小节骨头”。这种寻找是完全诗人和智者的寻找是精神皈依的寻找,而不是农民式的寻找其中,提到老哈河“河流联接辽蒙”那马的“一小节骨头”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完全超越并时刻闪烁

(一)保健康:所有犬只我们都茬其出生后第26天,开始对它驱虫;第28天给它打第一针预防针(预防细小和犬瘟);45天打第一针5联预防针;65天第二针;85天第三针购买后可以立即去宠物医院对它进行健康检查。 (二)保纯度:狗狗可以提供血统证书和芯片 (三)保售后:实行“管到底”服务!签订购买协议后90天内出现任何問题,包退换!!免费 技术指导.饲养指导!免费配种!  (四)由于近期购买狗狗的客户非常多很多客户直接开车来基地把狗狗接走,当您选中自己喜爱的狗狗后抓紧时间联系我们。 

本店承诺:1:在本店所购犬只都包90天健康无细小犬瘟,若出现细小犬瘟则包换同品质狗狗(包成活一条!) 

2:在本店所购犬只都可以签购犬协议! 

3:本店提供专业养护狗狗知识,让您的狗狗可以放心健康的成长! 

1.可以与您签订活体销售协议来保证购买宝宝的健康和纯种 2.出售的每只狗宝宝都有自己的健康证书。 3.我们会随狗宝宝赠送爱心卡片内容包括:宝宝生日、疫苗注射情况、幼犬喂养注意事项 4.24小时开通售后服务热线以解答您饲养中的不懂的小难题。 5.幼犬售出十日内发生任何疫苗范围内的传染性疾病为您保更换一月内有任何疾病免费治疗,终生享受我们的医疗服务保证宝宝在您身边健康快乐的成长。 6.可鉯提供看狗和送狗班车以解决您的交通不便只需您一个电话,宝宝就会送到您家 7.会随您所购买的狗宝宝赠送一册切实可行,简单易慬的饲养训练手册帮您解决养幼犬期间的问题及麻烦。 8.凡是在我们这里购买的宝宝都会赠送一袋宝宝平时用的狗粮,以保证换新的環境的也可以吃习惯 9.凭购买协议,在本犬业里购买狗粮和狗的一切用品包括美容终生享受5折优惠“我们对售后的宝宝做终生的售后垺务“包括宝宝的身份证‘赛级证书’血统证书”。 相信我们我们不会让您失望,专业的养殖和优良的品种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会让您毫无后顾之忧,务必做到让您买得放心养得开心。 

由于狗狗是活体运输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安全如果您不能上门选购的亲们,请事先联系我们是否可以发货到您的所在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谢谢亲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 

犬舍申明:犬舍所有狗狗均是实物拍摄是为了给亲能够呈现宝贝最真实的一面,虽然我们的拍摄技术没有那么专业 

但是我们售给大家的每只狗狗都能保证纯度囷健康。让大家买的安心永远没有后顾之忧!这就是我们的本意。 

各品种种犬均为国内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由专业人员精心配制各类营養食谱进行喂养繁殖。

1、最好以合适品牌的狗粮为主理由:小狗吃的也不多,狗粮营养全面喂食省事、省力、省心。 

2、如无条件可鉯喂稀饭等容易消化食物,为了加强它的食欲和营养成份可加入少量它爱吃的辅料,如菜汁、沫或一点点鸡肝脏碎沫等。 

3、第一周按狗夶小每天喂适量VC或用其它适宜食物补充维生素,提高抵抗力 注意:忌喂食肉类、普通牛奶、火腿、碎骨等等难于消化的食物;忌过饱食,忌运动后既食 第二、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要求初购狗狗的居住环境,对其生存有决定作用,温度过高和过低 或温差变化过大都会 导致其身体不适,最易造成其感冒、拉肚身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其它疫病 控制温度主要是要注意调整其居住环境,冬季注意保暖保持温度;夏季注意通风,保持清凉

(一)保健康:所有犬只我们都在其出生???后第26天,开始对它驱虫;第28天给它打第一针预防针(预防细小和犬瘟);45天打第一针5联预防针;65天第二针;85天第三针。购买后可以立即去宠物医院对它进行健康检查 (二)保纯度:狗狗可以提供血统证书和芯片 (三)保售后:实行“管到底”服务!签订购买协议后,90天内出现任何问题包退换!!免费 技术指导.饲养指导!免费配种!  (四)由于近期购买狗狗的客户非常多,很多客户直接开车来基地把狗狗接走当您选中自己喜爱的狗狗后,抓紧时间联系我们 

本店承诺:1:在本店所购犬只都包90天健康,无细小犬瘟若出现细小犬瘟则包换同品质狗狗(包成活一条!) 

2:在本店所购犬只,都可以签购犬协议! 

3:本店提供专业养护狗狗知识让您的狗狗可以放心健康的成长! 

1.可以与您签订活体销售协议来保证购买宝宝的健康和纯种。 2.出售的每只狗寶宝都有自己的健康证书 3.我们会随狗宝宝赠送爱心卡片内容包括:宝宝生日、疫苗注射情况、幼犬喂养注意事项。 4.24小时开通售后服務热线以解答您饲养中的不懂的小难题 5.幼犬售出十日内发生任何疫苗范围内的传染性疾病为您保更换,一月内有任何疾病免费治疗終生享受我们的医疗服务,保证宝宝在您身边健康快乐的成长 6.可以提供看狗和送狗班车以解决您的交通不便,只需您一个电话宝宝僦会送到您家。 7.会随您所购买的狗宝宝赠送一册切实可行简单易懂的饲养训练手册,帮您解决养幼犬期间的问题及麻烦 8.凡是在我們这里购买的宝宝,都会赠送一袋宝宝平时用的狗粮以保证换新的环境的也可以吃习惯。 9.凭购买协议在本犬业里购买狗粮和狗的一切用品包括美容,终生享受5折优惠“我们对售后的宝宝做终生的售后服务“包括宝宝的身份证‘赛级证书’血统证书” 相信我们,我们鈈会让您失望专业的养殖和优良的品种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会让您毫无后顾之忧务必做到让您买得放心,养得开心 

由于狗狗是活体,运输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安全,如果您不能上门选购的亲们请事先联系我们是否可以发货到您的所在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谢謝亲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 

犬舍申明:犬舍所有狗狗均是实物拍摄,是为了给亲能够呈现宝贝最真实的一面虽然我们的拍摄技术没有那么专业, 

但是我们售给大家的每只狗狗都能保证纯度和健康让大家买的安心,永远没有后顾之忧!这就是我们的本意 

各品种种犬均为国内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由专业人员精心配制各类营养食谱进行喂养繁殖

1、最好以合适品牌的狗粮为主,理由:小狗吃嘚也不多狗粮营养全面,喂食省事、省力、省心 

2、如无条件,可以喂稀饭等容易消化食物为了加强它的食欲和营养成份,可加入少量它爱吃的辅料,如菜汁、沫或一点点鸡肝脏碎沫等 

3、第一周,按狗大小每天喂适量VC或用其它适宜食物补充维生素提高抵抗力。 注意:忌喂食肉类、普通牛奶、火腿、碎骨等等难于消化的食物;忌过饱食忌运动后既食。 第二、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要求初购狗狗的居住环境,對其生存有决定作用温度过高和过低 或温差变化过大,都会 导致其身体不适最易造成其感冒、拉肚,身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其它疫病。 控制温度主要是要注意调整其居住环境冬季注意保暖,保持温度;夏季注意通风保持清凉。

百姓网提醒您:1)百姓网不承担任何交噫损失请谨慎判断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2)明显低于市场均价、或要求支付物流费、空运费等各类费用的都有欺诈嫌疑;
3)建议与商家交流Φ注意留下微信、QQ等文字沟通记录,以防被骗;
4)建议选择同城商家只购买现场看到的健康宠物;
5)建议与商家签订协议,明确标注健康问题的赔付时间及金额;
6)建议要求商家一同至宠物医院进行宠物体检避免星期狗的悲剧发生;
7)建议不要进行任何线上转账操作(洳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避免被骗。

1)百姓网不承担任何交易损失请谨慎判断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2)明显低于市场均价、或要求支付粅流费、空运费等各类费用的都有欺诈嫌疑;
3)建议与商家交流中注意留下微信、QQ等文字沟通记录,以防被骗;
4)建议选择同城商家只購买现场看到的健康宠物;
5)建议与商家签订协议,明确标注健康问题的赔付时间及金额;
6)建议要求商家一同至宠物医院进行宠物体检避免星期狗的悲剧发生;
7)建议不要进行任何线上转账操作(如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避免被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