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r5 1600超频电压4.0cpu的电压和cpu nb的电压分别要多少才能长期的稳定运行呢

本文约1966字需3分钟阅读()

在之湔锐龙5 1500X与锐龙5 1400的对比测试中我们发现两者在默认频率下差距是有点大,然而频率上的差距是可以通过超频来弥补的在同频测试时两者性能其实差不多,AMD所有的锐龙处理器都可以超频它其实是一款超高性价比的产品。

这个锐龙5 1400它的默认频率其实是相当低的只有3.2GHz双核或单核负载是可以Turbo到3.4GHz,即使加上50MHz的XFR福利频率在现在来说还是很低的超频对它来说几乎是必须的。

虽然说要超频其实搭配供电更好的X370主板使用哽好但是锐龙5 1400的官方售价才1299元,听说有开车价甚至低至899元我想大多数人买回来都会搭配价格更便宜的B350主板的人居多,所以这次超频测試是搭配华硕Prime B350-Plus来做的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直接用原装散热器来超频的,后来想了想为了确保成功超频还是上水冷吧,散热器还是繼续用九州风神的船长240EX

AMD在发布锐龙系列处理器的时候同时也推出了官方AMD Ryzen Master,虽说Dalao们通常都会选择直接进BIOS改设置超频但是对于小白来说这個简单易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选择,在系统里打开软件拉下频率与电压,然后保存重启10秒不到就可以完成超频工作,在完全电压保存鈈变的情况下就可以把锐龙5 1400超到3.8GHz轻松快捷,不过这个软件是不能调主板的防掉压设置的有这方面需求的还是得去BIOS里面或者使用主板厂商提供的软件。

我们把锐龙5 1400的频率从3.2GHz慢慢的提升到4.0GHz并记录下每个频率所需的电压以及此时的功耗温度。

1400时它工作在3.2GHz时的默认电压是1.088V而峩们实际研究过它其实1.079V的电压就可稳定3.2GHz,从3.3GHz到3.5GHz都只需要1.090V就可稳定到3.6GHz时需要把电压稍微调高到1.101V,此时平台的满载功耗变化还不算大到了3.7GHz時电压就需要加到1.166V,功耗上升幅度也更加明显这是一道坎,超过3.7GHz后每100MHz所需的电压和带来的功耗提升幅度都相当大


这是锐龙5 1400在不同频率丅的电压、温度与平台功耗状况

锐龙5 1400稳定在3.8GHz时的电压是1.243V,而稳定3.9GHz的电压是1.341V这个频率与电压其实还蛮适合长期使用的,可能有人已经发行仩表中没有4GHz的电压与功耗其实是因为这主板没法让它稳定在4GHz,主板的电压上限是1.44V然而这电压并不足够让CPU稳定通过AIDA 64 Stress FPU测试,所以就不把它列到表上了

其实我们测试了许多颗锐龙7/5处理器,无论哪一款超4GHz时的电压都是很高的根本不适合长期使用,所以对于普通用户、玩家来說主板上不了4GHz也没什么

CPU包装大致没有变化但是封面的底纹有所改变。

附赠的散热器依然是四热管的RGB幽灵散热器对于36X和37X其实是够用的。

还是要提醒一下AMD目前消费级CPU依然是插针设计,CPU的针脚非常脆弱拆装时候务必小心。

这次的主板规格升级步伐非常的大所以自然也有必要来做一下介绍。这次用到的主板是技嘉的X570 PRO WIFI

这次给嘚附件比较少,只有说明书、驱动光盘、SATA数据线*4、WIFI天线、RGB延长线和M.2 SSD安装螺丝

CPU底座依然是AM4,X570其实也可以使用前代的CPU不过意义不大,基本沒人会这么干

主板的供电和散热是常规L形布局。

内存插槽为四根DDR4可以组双通道。

主板的PCIe插槽配置为 NA\X16\X1\NA\X8\X1\X4其中带金属罩的是从CPU引出,其他昰从芯片组引出主板的PCI_1和PCI_4位置上各有一根M.2 SSD的插槽。上面还提供了散热片以上这些插槽全部是PCIe 4.0的。

PCIe X16插槽旁边可以看到不少芯片的四颗PI3DBS 16412ZHE昰PCIe通道的切换芯片,用来支持主板将一根PCIe X16拆成两个X8实现双卡交火。

每个M.2 SSD插槽旁边则均可找到两颗PI3EQX 16000ZHE芯片这是用在做PCIe 4.0的信号中继增强。从這点就可以看出主板要完全支持PCIe 4.0会比PCIe 3.0更为复杂。

然后来看一下主板上其他的插座接口CPU供电插座依然是在老位置。这次会提供8+4的供电旁边还有一个SYS FAN。

在内存插槽旁边则可以找到CPU FAN和CPU OPT旁边则是RGB灯带的插座。

主板24PIN供电依然是在传统的位置旁边有三个SYS FAN,画面左侧则能找到机箱USB TYPE-C的插座

主板的SATA接口依然是在芯片组散热片旁边,一共有六个其中SATA0和1是从CPU引出(图中右侧的两个),其他四个是从芯片组引出

主板底部依然是有大量连接机箱前面板的延长线插座。靠芯片组这边右起分别是机箱面板插座\USB 3.0插座*2、SYS FAN

靠音频的一侧图中右起分别是USB 2.0*2、MIMI TPM、RGB LED*2、主板展示插座、前置音频。

主板的音频部分设计较为常规采用的是ALC 1220的方案,没有配额外的DAC和功放芯片音频电容是尼吉康+WIMA。

主板的有线网絡为一个Intel千兆网卡型号为I211AT

最后对主板做拆解,看一下用料情况

主板的散热片做的比较特别,其中一侧采用类似常规散热器的鳍片设计从反面可以看到有一根热管。

由于是PCIe 4.0的关系主板改用了6层PCB。

主板的CPU供电为12+2相供电控制芯片为IR 35201。CPU核心部分为12相由六颗DRIVER芯片把供电拆汾出来;输入电容为三颗钰邦固态电容(270微法 16V);供电MOS为每相一颗IR 3553M;供电电感为每相一颗R15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八颗钰邦固态电容(560微法 6.3V)。集显部分为2相输入电容为一颗钰邦固态电容(270微法 16V);供电MOS为每相两上两下,上桥为安森美4C10N下桥为安森美4C06N;供电电感为每相一顆R15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两颗钰邦固态电容(560微法 6.3V)。根据目前搜集到的情报想要完全发挥R9 3950X的最低标准是10相IR 3553M,所以技嘉采用的这个方案可以略有盈余

内存供电为一相,MOS为一上两下上下桥均为安森美的4C06N,输入输出电容各为两颗尼吉康固态电容560微法/6.3V。比较中规中矩的方案

这次的X570为AMD自行设计生产,原产地台湾

芯片组旁边可以看到2相供电,可见这次的芯片组功耗还是比较大的

这次X570主板的芯片组散热爿上统一会有风扇提供主动散热。不过好在芯片组再热也不是特别残暴使用中这颗风扇的转速不会特别夸张。

主板BIOS依然是技嘉的双芯片設计还支持无CPU刷新BIOS。这次他们也终于想通给BIOS芯片配上检修插座如果可以用来烧录BIOS,主板的可玩性会有提升

主板的主监控芯片为ITE 8688E。

主板的RGB控制芯片有两颗分别为ITE 8297FM和ITE 8795E看来技嘉是要把灯做到底了。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X570虽然规格提升巨大,但是定价实在是到了下不去手的感覺对于上R5和R7可以考虑上价格更合理的B450和X470。另外还要吐槽一个问题现在主板的USB规格写法又变了,变成了USB 3.2 GENXUSB-IF这个机构可以说已经到了不干囚事的程度了,这里把USB型号的对等关系列一下希望大家不要踩坑。USB 3.0=USB 3.1 GEN1=USB 3.2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本来想測一下R9 3900X还特地去搞了一管乔思伯的CTG-2硅脂,最后就给VEGA换了一下硅脂效果还行。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帶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OpenGL基准

- 功耗测試: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CPU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带宽测试内存带宽上,R5 3600X & R7 3700X在写入项目上表现比较不理想目前的说法是AMD会在部分软件里将写入带宽砍半,保留读取带宽类似于线程撕裂者的游戏模式。

缓存带宽则呈现大跃进的感觉R7 3700X在L1缓存上已经接近i7-9700K的水平,L2缓存则巳经超过i9-9900K的数据L3缓存则继续拉大对Intel的优势;R5 3600X在L3上与R7 3700X大致相当,L1和L2则参照核数带宽下降但均高于i5-9400F

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試软件还会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这个项目过去历来是Intel的坚固堡垒不过这次松动非常明显了。

R5 3600X对i7-9700K的优势大于平均水岼不过R7 3700X对i9-9900K的劣势相比平均水平也被拉大,看来超线程技术为Intel挽回了一些牌面

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这个项目现在是AMD的优势,Intel甚至宣称CINEBENCH的测试结果“没有参考价值”

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这个项目中R5 3600X表现并不好会落後于i7-9700K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CPU综合统计来说R5对i7、R7对i9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了,这个还是很有颠覆性的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单線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一下分解

单线程:单线程性能上R5 3600X & R7 3700X由于睿频频率相同,性能基本一致对比i7-9700K差距仅有3%左右,对R7 2700X的提升达到18%,所以現在AMD的同频单线程性能应该已经反超了

独显3D游戏测试,游戏测试中还是i9-9900K会更强一些

游戏测试中历来有个很大的争议就是关于分辨率,所以这里就直接拆开统计1080P下最强的是i9-9900K,4K下最强的是i7-9700K不过优势都是小到基本可以忽略。

独显OpenGL基准测试OpenGL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1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針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差距与CPU单线程关联度更高一些。这个环节是i7-9700K和i9-9900K略强一些

从测试结果来看,除了一些特定的游戏Intel对AMD的优势已經几乎荡然无存。

磁盘测试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61G的数据文件跑9次,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测试误差测试的SSD分别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挂从盘

简单科普一下这個测试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从CPU或芯片组引出的(看CPU厂商怎么设计)这边为了统一,测试的都是芯片组引出的SATA和PCIe

这边还测试叻一下PCIe 4.0的SSD,采用的是群联PS5016-E16主控从测试结果来看,X570的大功耗收益还是有的不仅带宽上有提升,在延迟上的优化也比较明显所以在NVMe磁盘性能上,目前Intel已经显然落后了

功耗测试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由于使用X570主板的关系AMD这边的功耗都不理想。R5 3600X & R7 3700X的CPU烤机功耗差距则很小FPU下吔只有8W的差距。

- 由于现在CPU的性能测试环境一直在动态变化(系统、BIOS、驱动)而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驱动需要在1903下安装,所以就对测试環境做了比较大的改动操作系统(WIN 10 →WIN 10 1903)、内存频率(2666C15→3200C14)、显卡驱动(17.12.2→19.6.3)。这样不仅对新硬件兼容会更好显卡驱动的调整也可以提高对新游戏的兼容性。

就CPU的性能而言还是相当有意思,在综合各类使用场景后R5 3600X略微赢过i7-9700K(差距可以忽略不计),R7 3700X还是小幅落后于i9-9900K

- 搭配独显的部分,i9-9900K依然是目前最强的游戏CPU只是优势被进一步蚕食。现在除了特定系列的游戏AMD和Intel的游戏性能差距已经相当有限了。

- 功耗上来看由于X570主板会多20W左右的功耗,所以拉低了R5 3600X & R7 3700X的综合评分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结果是R5 3600X & R7 3700X的功耗差不多,R7 3700X的满载功耗也没有高多少

這里放一下烤机时候的截图,R7 3700X的全核睿频频率可以稳定在4.2G左右

最后上一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由于2017年开始系统、驱动、BIOS对CPU性能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这张表仅供指向性的参考

从CPU性能上来说,AMD終于摆脱了过往靠多核堆性能的套路可以在综合应用上与Intel正面对决,不过基于Intel SDK开发的软件还是Intel的基本盘(例如Adobe全家桶)AMD要全面翻身还囿不少战役要打。

游戏性能的提升同样也很大例如全面战争、尘埃、刺客信条等原本AMD长期有弱势的项目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改善。

功耗會高一些肯定是针对高性能电脑才比较合理。而价格实在是不怎么香

我自己没有做超频测试,但是从现在得到情报来看4.4GHz以上就会显嘚比较困难,发热会比较严重电压也需要的比较高。看起来Zen架构功耗悬崖点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比较容易碰到频率墙。

总体来说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改进可以说是全面性的,形成了R5对i7、R7对i9的“越级打怪”格局结合目前的售价来看,AMD的新CPU对现在CPU市场的价格体系会囿颠覆性的改变现在i7-7700K二手散片还能卖到近2000元的奇葩状态可以画上句号了。

回到第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搭配显然R5 3600和R7 3700X价格上高低搭配会更明顯,能耗比的表现也会比较好是目前购买价值比较高的。主板的话B450就足够了等X570自己发烧发完再考虑吧。

一、前沿:三年三次飞跃 锐龙几菦完美

时至今日仍然对2017年2月22日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那一幕记忆犹新:AMD CEO苏姿丰博士手持一颗零售版的Ryzen锐龙,对来自全世界的几十家科技媒體宣布AMD Zen架构成功取得了52%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性能提升,远超最初设定的40%的目标

顿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四起因为这一刻,整個行业都等了太久太久……

在那之前的几乎十年时间里AMD被Intel一直狠狠地摁在地上摩擦,推土机架构在酷睿架构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AMD甚至┅度在桌面、笔记本和服务器市场上都完全放弃了高性能CPU的竞争,任由对手蹂躏“默秒全”的耻辱更是始终伴随着AMD。

知耻而后勇就在Intel瑺年慢悠悠挤牙膏、每年性能提升只有个位数的时候,AMD暗中积蓄力量、厚积而薄发最终实现了华丽丽的转身。

全新Zen架构的锐龙处理器、霄龙处理器让AMD终于重返高性能计算市场尤其是大打“核战”,迫使Intel不得不匆忙应战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两年之间的进步幅度已经遠超之前十年的总和而且又恰好赶上了对手架构和工艺两个方面的“青黄不接”,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的AMD始终牢牢掌握着主动权从曾经哏在对手后边土都吃不到,变成如今一路狂奔向前让对手苦苦追赶

技术和性能上整体领先,价格上坚持超高性价AMD锐龙不但叫好,更加叫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德国、日本等地区的零售市场占比甚至已经常态化反超Intel去年双11期间在天猫京东两平台的全网份额也超过了50%!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AMD锐龙带给整个PC处理器行业的精彩和变革已经无需赘言,而更让人惊叹的是AMD这次并非逞一时之威风,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Zen诞生之初,无论是桌面还是笔记本抑或数据中心AMD就大方公布了未来数年的技术和产品路线图,从不讳訁正在打造Zen+、Zen 2、Zen 3、Zen 4……等一系列后续架构工艺上也是14nm、12nm、7nm、7nm+……一步一个脚印。

14nm Zen的第一代锐龙让整个世界看到了AMD吹响的反击号角12nm Zen+的第②代锐龙显示了AMD坚定不移、死磕到底的决心,而今天7nm Zen 2的第三代锐龙的到来可以说是翻开了全新的篇章,不想废话的AMD向所有人扔出了一个菦乎毫无短板的“木桶”

核心架构、制造工艺、单核性能、多核性能、功耗发热、零售价格、平台兼容……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三代锐龍都有点无可挑剔“默秒全”俨然要变成“R5默秒全”的节奏。

Zen架构才诞生的第三年就能打磨到如此境界,还有7nm工艺的神助攻苏妈这爐火纯青的刀法,老黄也得自叹弗如

二、技术解析:三代锐龙的花式神奇

有关Zen 2架构的特性、三代锐龙处理器的性能、X570和AM4平台的规格,之湔我们已经做过全面、深入的解读这里就不再过度赘述,仅总结一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也是为了展示新平台的提升之巨大。

Zen 2架构昰Zen的第三个进化版本也是第一个大改版,其整体设计目标有三:

一是追求更极致的性能而且任何一个计算节点都要有更充裕的带宽;②是结合最领先的制造工艺(7nm),在集成度、能效方面实现飞跃;三是灵活的扩展性可以在既有AM4封装下无缝实现更多核心、更多I/O,并满足各個领域的需求

从最终的规格和性能表现看,Zen 2完美达成了预期水平甚至可以说超额完成了任务:IPC架构性能提升达到了约15%,在任何应用仩都有显著进步;缓存容量直接翻番作为最大软肋的延迟和游戏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浮点性能直接翻倍,对于创作性应用来说旧貌換新颜

Zen 2架构整体设计图和提升概览:可以说,在之前Zen+优化完善增强的基础之上Zen 2将整个架构的每一个模块、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咑磨,整体焕然一新前端、预取、解码、浮点单元、整数执行、载入存储、缓存、安全,Zen 2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于是,我们看到了全噺的TAGE分支预测器、重塑的一致性缓存体系、翻番的三级缓存、4K指令微操作缓存、全面扩大的整数单元、翻了一番的浮点单元、更高带宽更低延迟的载入存储、更快的安全虚拟化、硬件增强的安全防御、新的缓存与安全指令、强化的Infinity Fabric总线……等等等等

最值得重点说道的地方囿四个地方,一是预取部分这里是一个架构执行效率和性能高低的关键所在。

三代锐龙采用了chiplet多个小芯片组合的设计方式而为了协调汾散的不同模块,不但彼此之前有加强版的Infinity Fabric总线(高带宽低延迟)、翻番的三级缓存(高命中率)还特别强化了分支预测,尤其是增加了新的TAGE分支预测器同时加大了BTB(分支目标缓冲器)容量,加大了1K ITA(间接目标阵列)优化了32KB一级缓存,从而将预测错误率降低了大约30%,使得处理器可鉯花更少的时间完成前端分派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节省功耗。

浮点单元的变化也非常大吞吐量和性能直接翻了一番,关键就在于浮点和载入存储带宽从128bit翻倍到256bit支持AVX2指令集,单个周期就可以一次性完成256bit指令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拆分成两个128bit指令再耗费两个周期分别执荇。

很多人说Zen 2不支持AVX-512但是一方面512bit指令非常稀少,除了部分专业领域日常应用中是基本没有的而且执行512bit指令非常耗电,打开之后功耗至尐增加20%——不信的话试试用i9-9900K跑几分钟AVX-512满载拷机不尿崩回来找我。

当然并不是说AVX-512毫无用处,只是需要分场合、分情况目前消费级处悝器支持它的使用价值还太低,架构设计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或许随着形势的变化,未来的Zen架构也会加入它

Zen 2的缓存架构也有极大调整,支持各级缓存一致性可以大大降低有效延迟,并加入了新的缓存指令

一级指令缓存从4-way 64KB调整为8-way 32KB,和一级数据缓存保持一致关联性更強,预取和利用率都得到改进

二级缓存保持每核心8-way 512KB不变,三级缓存则翻番到了每核心对应4MB(16核心就是64MB)可以很好地提升命中率和游戏性能。

对于多芯片设计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能不能保证不同模块之间足够高的带宽和足够低的延迟,AMD为此设计了Infinity Fabric总线(可以视为当年赫赫有名的HyperTransport總线的超级进化版)是如今和未来AMD CPU、GPU、APU的根基。

三代锐龙上Infinity Fabric总线也进化到了第二代,在扩展性、延迟、能效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其Φ扩展性上,特别针对消费级客户端应用做了优化调整(之前更多还是数据中心上)并且总线宽度从256-bit翻番到512-bit,从而更好地支持PCIe 4.0能效上则将單位功耗降低了多达27%。

延迟更是多芯片互连的致命所在一旦处理不好会导致整体效率的低下,包括核心、缓存、等各个模块都必须保歭最高效率和最低延迟IF总线如今解绑了Fclk时钟频率、Uclk非核心频率,可让内存运行在更高频率同时降低了突发负载下的内存延迟,加速了緩存与缓存之间的传输

说到内存,Zen架构的内存延迟一直是个痛点但也在不断改进,Zen 2架构更是在内存频率和延迟之间设置了巧妙的平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有多种选择。

三代锐龙官方支持的标准内存频率为DDR4-3200(前两代分别为DDR4-)但可以轻松超到DDR4-4200乃至更高,极限情况下甚至做到过DDR4-5133

但内存频率并非绝对的越高越好。三代锐龙的IF总线频率与内存频率有两种比例DDR4-3733及更低频率的时候,二者是1:1继续提高内存频率,就变荿了1:2IF总线频率反而会降低,所以延迟会反弹增加

DDR4-3733的时候,内存延迟是最低的只有67ns提高到DDR4-3866的时候延迟会增加到80ns,之后缓慢降低但就算到了DDR4-4400延迟依然有75ns,甚至高于DDR4-3200

AMD推荐三代锐龙搭配的最佳内存频率是DDR4-3600(CL16),这时候综合性能、价格是最为平衡的除非你需要对内存频率特别敏感的地方,否则不建议超太高

说到频率,还有锐龙处理器本身的频率受制于架构和工艺属性,第一代锐龙的频率不算高自动超频加速最多也不过4.1GHz,二代则来到了4.35GHz最新的三代凭借架构和工艺的双重改进最高可以跑到4.6GHz。

相比于竞品这似乎仍然还不是足够高,很多人鈳是期待5GHz的但是一方面,Zen 2架构和7nm工艺也都有自己的限制不可能随拔高频率,否则功耗就吃不消(7nm也还不是专门针对高性能计算的工艺)叧一方面即便是现在的频率,也足够对手喝一壶了尤其是游戏性能。

架构说完了来看看产品层面。如前所述三代锐龙(和数据中心上嘚二代霄龙)采用了chiplet小芯片设计理念,模块化组合不同单元实现不同规格但比当年的“胶水封装”高明和复杂多了,不只是简单地叠加芯爿而是要把不同工艺、架构、功能的模块按需搭配在一起,还得有利于整体性能发挥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而不是单独设计一个芯片?根夲原因就是——钱!

随着半导体公司的急剧复杂化不但设计和量产一种新的制造工艺成本急剧增加,新的处理器也是如此有说法称在7nm笁艺上设计一款芯片的费用超过3亿美元。

即便不差钱真的设计出来也要面临制造成本、良品率的问题,因为越大、越复杂的芯片越容易囿大量缺陷而无法正常使用

chiplet小芯片设计就可以分担风险,大大降低成本并提高良品率而且还有更多好处:一是每一个芯片模块可以使鼡最适合自己的工艺,比如Zen 2 CPU部分使用最好的7nm工艺尽可能提升性能,I/O输入输出部分则使用足够好的12nm(霄龙里还是14nm)优化电路并控制成本。

二昰将I/O部分单独拿出来之后再结合新的高速低延迟IF总线,可以确保所有核心、缓存通信的一致性肯定要比全部原生集成要差一些,但是仍然可以有足够好的性能而且综合设计、制造各方面的因素,这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代锐龙处理器内部有两颗(锐龙7 3700X及之下)或三颗(锐龙7 3800X及の上)芯片,其中一颗是I/O Die基本相当于曾经的北桥芯片,集成内存控制器、IO Hub控制器(包括PCIe/USB/时钟发生器/安全等等)另外一颗或两颗是CPU Die,每一颗里邊有两个CCX模块各有4个物理核心和16MB三级缓存,合计每颗就是8个物理核心和32MB三级缓存

同时,I/O Die以及每个CPU Die里都有IF总线端口实现高速互通但注意两个CPU Die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比如经过IF总线和I/O Die来交流这样的好处是CPU Die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减少,比如霄龙上就有多达八个从而做到64核惢,下一代线程撕裂者应该会有最多四个也就是32核心

三代锐龙chiplet设计的详细架构图和电路走线图,尤其后者可以清晰地看到I/O Die与CPU Die之间的各种通道而两个CPU Die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得益于新工艺、新架构和chiplet设计三代锐龙的每个CPU Die面积只有74平方毫米,制造起来易如反掌同时里边的每個CCX模块面积仅31.3平方毫米,比二代锐龙缩小了足足47%从而可以更轻松地做到更多核心。

AMD还宣称Zen架构的多核扩展性极佳,性能几乎是随着核心数量的增加而线性提升比如从6核心到12核心,性能就增加了98%!

由于Zen系列架构的设计和以往截然不同除了硬件本身的优化,也非常需要操作系统、软件程序的支持和优化

AMD也在持续与微软合作,最新发布的Windows 10 v1903五月更新版就有两项针对锐龙的重要功能可有效提升性能。

┅是拓扑感知它会指示Windows 10进程计划程序优先在单个CCX(四核心)内生成和分配线程,直到用完这部分之后才会将线程迁移到第二个或者第三个CCX這将有利于大部分游戏性能的提升。

二是UEFI CPPC2接口(协同和性能控制)是一种较新的时钟速度选择方法,对短时间和突发的工作负载特别有益仳如如网页渲染和应用程序启动。

三代锐龙依然是AM4接口从2016年的第七代APU引入开始已经使用了四年,而且官方一直承诺至少会延续到2020年目測对应Zen 3架构的第四代锐龙,而再往后由于要支持DDR5内存的缘故不换就不行了。

从28nm到7nm甚至到7nm+从4核心4线程到16核心32线程甚至更多,从DDR4-2400到DDR4-3200甚至更高从12条PCIe 3.0到24条PCIe 4.0甚至更多,一种接口能用这么多年也是相当的不易和良心。

三代锐龙继续兼容300/400系列(入门级的A320除外)不过最佳拍档当然是新嘚顶级X570,二者组合才能实现PCIe 4.0以及更多扩展。

三代锐龙处理器本身支持24条PCIe 4.0保留4条用于连接X570,其余20条中有16条固定给另外4条可以全部分给NVMe SSD,也可以2条给NVMe、2条做成SATA

X570芯片组本身支持20条PCIe 4.0,同样保留4条用于连接三代锐龙其余16条来自四个PHY物理层,可以灵活组合为1条x16、2条x8、4条x4、8条x2、16條x1任由主板厂商灵活配置,并且分为两部分其中8条为通用目的可连接网卡、声卡、扩展卡等设备,另外8条还可以配置为8个SATA 6Gbps

三代锐龙镓族型号、定位、规格与价格,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本次我们测试的一个是首发旗舰锐龙9 3900X,12核心24线程对标8核心16线程的酷睿i9-9900K,3999元对4099元

另┅个是锐龙7 3700X,8核心16线程对标8核心8线程的酷睿i7-F,价格2599元对3099元

三、外观:坚持AM4接口多年不变

一块主板用三代处理器, AMD此种做法为DIY玩家所称噵毕竟大大节约了升级换代的成本。锐龙3000这一代处理器依然采用的AM4接口一共有1331个针脚,可以兼容大部分AMD 300/400主板

我们快科技收到了锐龙7 3700X囷锐龙9 3900X这2款处理器,下面为大家展示

锐龙 9 3900X作为准旗舰,包装盒也与众不同抽取式设计,质地也更硬朗

多年不变的AM4接口。

侧面照可鉯看到PCB基板厚度很足。

盒装的锐龙9 3900X与锐龙7 3700X都标配了幽灵棱镜(WraithPrism)采用四条纯铜热管加大面积纯铜底座直触设计,并加入了独立的RGB光环

微星MEG X570 GODLIKE超神板主板是微星在AM4平台最为顶级的主板,采用EATX板型构造8+8Pin供电接口,18相供电电路设计可以为处理器提供超过千瓦的供电功率,不要说銳龙9 3900X即便是未来16核的锐龙9 3950X也能轻松应对。

4条全速PCIe 4.0 x16插槽以及2个M.2 22110以及1个M.2 2280接口。南桥散热片与CPU供电的散热片以热管连接因此南桥风扇同样吔可以辅助供电电路散热。实测在锐龙9 3900X超频满载到200W的时候供电模块的温度也被压制在60度以内。

南桥风扇特写支持智能启停,低负载时洎动停转

这个很像显卡的配件其实是M.2扩展卡,可以额外再接2块全速NVMe协议的M.2 SSD由于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的PCIe通道数远远多于同级别的Intel酷睿处理器,插多个PCIe设备也能跑满速

内存使用的是影驰HOF OC Lab DDR4-4000MHz 8GBx2套装。HOF OC Lab DDR4每一条内存都精选三星B-die优质颗粒经过影驰超频实验室精心调试,拥有强劲且稳定的超频性能

这块SSD采用了一条纯铜热管连接散热面的正面和背面,可以有效降低主控的温度

以下所有的测试项目都未开启PBO功能,也即是锐龍9 3900X的功耗会被限制在145W以内而锐龙7 3700X的功耗会被限制在90W内。

锐龙3900X单线程分数为534多线程分数为8220。

锐龙7 3700X单线程分数为524多线程分数为5582。

以往在wPrime v2.1嘚测试中锐龙2000系列处理的单线程性能表现并不好,而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却可以媲美Intel的顶级处理器

在wPrime 32M单线程性能测试中,锐龍7 3700X相比上代的锐龙7 2700X足足少用了6.5秒的时间提升幅度将近20%。

在单线程方面2颗锐龙3000系列的处理器与i9-9900K之间仍然有10%左右的差距。

不过到了多线程新锐龙彻底翻身,锐龙73700X可以领先i9-9900K将近5%而锐龙9 3900X则能领先i9-9900K将近50%。

AIDA64 GPGPU测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CPU的单精度、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这是临时增加嘚测试项目,由于时间有限就仅仅对比了锐龙9 3900X与锐龙7 2700X的性能表现。

很明显的差异虽然锐龙9 3900X的核心数只比锐龙7 2700X多了50%,但是浮点性能却提升了3倍有余

六、生产力工具效能测试:Zen 2构架远远优于酷睿构架

在单线程性能方面,锐龙3000远远强于前代和i9-9900K相比也没多少差距。

而在多线程性能方面锐龙7 3700X则略微领先i9-9900K,锐龙9 3900X是毫无疑问的性能王者

单线程方面,锐龙3000同样有非常大的进步和i9-9900K之间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

多线程方面锐龙 7 3700X罕见的落后于i9-9900K,虽然仅仅是差了121分

在单线程方面,锐龙3000系列与i9-9900K之间存在着8%的差距但是和前代的锐龙7 2700X相比,提升了将近20%

臸于多线程性能,锐龙7 3700X成绩与i9-9900K相当

X264 FHD Benchmark最多只能支持到16个线程,不过好在可以多开我们同时开启2个程序并行测试,取总和作为测试成绩

X264 FHD Benchmark哃样也是最多只能支持到16个线程,我们开启2个程序同时进行编码测试(现在主流的X265视频压缩制作软件都支持多开并行运行处理,因此我們的测试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X265转码方面,锐龙9 3900X几乎是锐龙7 倍的性能

一般来说压制一部X265编码的4K电影使用锐龙7 2700X或者i9-9900K需要1~2天的时间,裝备锐龙9 3900X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时间成本

我们将所有理论测试的成绩汇总如下:

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相比前代有了相当大的提升,锐龙7 3700X相比锐龍7 2700X提升了16%而锐龙9 3900X的提升幅度更是达到了18%。

和Intel主流平台最强的i9-9900K相比锐龙7 3700X还有的8%的差距,而锐龙9 3900X只有不到6%的性能差距

到了多核性能方面,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则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和前代的锐龙7 2700X相比,锐龙7 3700X的全核频率提升了5%(4175MHz vs 3975MHz)但是性能却提升了23%之多,也就是说IPC足足提高了18%

和Intel i9-9900K相比,锐龙7 3700X的多核性能还能领先1%但是要知道的是,前者的全核频率可是高达4700MHz而后者只有4175MHz。锐龙7 3700X以13%的频率差距却达到了對手同样的性能。

在IPC方面Zen 2构架彻底超越了Intel的引以为傲的酷睿构架

七、磁盘性能测试:磁盘读写速度飙到5GB/s

PCI Express发展到3.0之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將近10年的时间这个标准其实早已不能满足玩家对于速度的需求,特别是搭载多个PCIe通道的设备时更是如此。

PCIe版本和传输速度:

显卡若采鼡全尺寸的PCIe x16接口3.0版本可以达到接近16GB/s的带宽,而4.0则能达到32GB/s

现在大部分NVMe协议的M.2 SSD都是PCIe x4通道,3.0版本最高可以达到4GB/s(实际上大部分只能达到3.2GB/s);洏4.0版本则可以达到8GB/s的理论传输带宽

以上是在锐龙9 3900X+X570主板上的测试成绩。

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微星MEG X570 GODLIKE超神板主板上插满了3个M.2 SSD,磁盘的性能并没囿任何的损失

这是在锐龙7 2700X+X570主板上的测试成绩。

八、内存性能测试:最佳内存频率是3600MHz

内存性能一直是AMD的心结所在一代锐龙在发布时连支歭双通道2400MHz都很困难。后来经过AMD不断的优化到了二代锐龙,已经可以支持DDR4 3466MHz但是相比Intel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到了3代锐龙按照AMD的说法,最高鈳以支持5000MHz+的高频内存条下面让我们用实际测试要验证一下。

首先是2400MHz在这个频率上,读取、写入以及复制速度分别为36GB/s、35GB/s、37GB/s三级缓存的讀写速度则接近1TB/s,缓存延迟为9.7ns延迟相比前代降低了一半。另外还需要关注的是此时Infinity Fabric总线也就是传统北桥频率为1200MHz与内存频率为1:1关系。

超频到3200MHz之后读取、写入以及复制速度分别为48GB/s、47GB/s以及50GB/s,内存延迟为74.9ns三级缓存的延迟为10ns,北桥频率1600MHz

超频到了3600MHz之后,读取、写入以及复制速度分别为55GB/s、53GB/s以及55GB/s内存延迟为67.6ns,三级缓存的延迟为9.9ns北桥频率1800MHz。

超频到3733MHz之后内存的性能并没有提高。读取、写入以及复制速度分别为55GB/s、53.7GB/s以及55GB/s内存延迟为81.1ns,三级缓存的延迟为10nmns北桥频率933MHz。

这个3733MHz这个频率上内存的延迟反而变高了,从3600MHz的67.6ns增加到了81.1ns主要的原因是此时北桥頻率不再与内存频率保持1:1的比例,而且变更为1:2也就是北桥频率只有内存频率的1/2,这样的好处就是内存频率不再受北桥频率的约束X570主板可以很轻松的支持高频内存条,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北桥频率太低导致了更高的内存延迟,对系统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矗接在XMP的默认时序下(19-25-25-25)将内存频率超频至4400MHz,内存的读取、写入以及复制速度分别为56GB/s、56GB/s以及62GB/s内存延迟依旧较高,达到了78.1ns北桥频率1100MHz,与內存频率保持1:2的关系

我们将测试的结果汇总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的确可以很轻易的上到更高的内存频率但在内存頻率超过3600MHz之后,北桥将不再保持与内存保持1:1的同步频率而是变成1:2的异步频率。北桥频率的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内存延迟变高,实際游戏的帧率表现反而更低了

因此对于Zen 2构架的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来说,3600MHz是最合适的频率这个频率拥有最低的内存延迟,最高的游戏性能

九、游戏性能测试:终于追上 几乎无差距

第一、二代的锐龙处理器虽然拥有强悍的理论性能,但是由于单核性能的弱势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其游戏表现不尽如人意。

那么IPC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能不能实现彻底翻盘呢

为了尽可能消除显卡瓶颈,我们使鼡了一块索泰RTX 2080 Ti玩家力量至尊PGF显卡这是目前的顶级非公RTX 2080 Ti之一(感谢索泰提供测试显卡)。

在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诞生之前Intel的处理器在《绝地求生》有着最好的帧率表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Apex英雄》没有提供测试程序,为了减少测试时变量的干扰我们选取在训练场进行帧数測试,测试时手动调整为最高画质我们在训练场录得的帧率与实战时的帧率较为接近,因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款游戏对显卡的要求夶过处理器,5款处理器的结果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总体来说,Intel的这边略占优势可以领先锐龙处理器10帧的样子。

这是一款传统的A黑游戏AMD處理器在《GTA 5》中的表现一向不太好。

就帧率来说2款锐龙3000处理器相比前代的锐龙7 2700X有了巨大的进步,甚至可以媲美i7-8086K不过与i9-9900K之间还是有13帧的差距。

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中锐龙9 3900X的帧率表现超越了i7-8086K,与i9-9900K之间有2帧的差距;锐龙7 3700X相比锐龙7 2700X则提高了7帧

《孤岛惊魂5》一直都是Intel的优勢项目,锐龙2 2700X与i9-9900K之间有着巨大的性能鸿沟虽然三代锐龙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仍不足以弥补差距

索泰RTX 2080 Ti玩家力量至尊PGF显卡太强了,在《古墓丽影:暗影》中1080P分辨率下以上五款处理器都不同程度上的存在一些瓶颈,无法完全发挥这块显卡的全部性能

《鬼泣5》这款游戏鈈太需求处理器性能,拿它来测试CPU其实是不太合适

以上5款处理器的表现并没有太大差异,锐龙9 3900X稍强一些

很多人认为《奇点灰烬》是AMD的專用游戏,其实它只是对多核的支持更好一些但是也只能支持到6核。

除了锐龙7 2700X之外其他4款处理器的性能差距不大,锐龙9 3900X表现更好

《攵明6》是一款特别需求处理器性能的游戏,同时对多核的支持也非常到位

《巫师3》是一款需求显卡的游戏,即便是在1080P分辨率下他都能讓索泰RTX 2080 Ti玩家力量至尊PGF显卡的占用率达到100%,因此5款处理器同样也没有测出太多的差别

在这5款处理器中,锐龙9 3900X的帧率更加稳定一些帧率表現也更好。

为了方便大家对比我们将游戏的测试结果汇总如下:

首先说明,测试处理器的真实游戏性能必须使用顶级显卡以消除显卡的瓶颈不同档次的显卡测试出来的结果会有区别,比如《古墓丽影:暗影》如果使用GTX 1080级别的显卡,以上5款处理器都能跑出110FPS的帧率测试嘚结果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当然测试项目的选择也会影响整体的结果,《绝地求生》、《GTA V》以及《孤岛惊魂5》这三款游戏可以称作是A黑遊戏大部分媒体在测试AMD处理器游戏性能时会尽量回避这3款游戏。

好了让我们来看结果。

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的表现确实让人吃惊锐龙9 3900X的遊戏性能已经超越了酷睿i7-8086K,与i9-9900K之间仅仅有2%的差距;而锐龙7 3700X的表现则能持平i7-8086K

在热门游戏《绝地求生》中,最新的锐龙处理器的表现甚至要仳Intel最强的i9-9900K更好

在超频之前,必须要知道锐龙9 3900X与锐龙7 3700X在默频下的全核最高频率可以达到多少这样才能知道最终的超频幅度是多少。Intel的处悝器可以通过各种软件查看全核频率而AMD不仅从来不公布锐龙处理器的全核频率,也无法直接在软件中查看到

在这里我们选择一些运行┅些低负载的项目来检测处理器的全核最高频率,测试项目我们选择的是wPrime并跑满全部线程

在未开启PBO的情况下,锐龙7 3700X的功耗上限为90W在wPrime 1024M多線程测试中,处理器的最大的功耗为80.4W离功耗墙还有一段距离,此时处理器的频率为MHz之间徘徊由此判断锐龙7 3700X在默频下的全核最高频率为4.175GHz。

很幸运在wPrime 1024M多线程测试中,锐龙9 3900X的最大功耗为135W没有触碰到功耗墙(未开启PBO时,功耗上限145W)此时处理器的频率在4075MHz~4099MHz之间徘徊,由此判断銳龙9 3900X在默频下的全核最高频率为4.075GHz(或者4.1GHz)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精确增压超频(简称PBO),这是AMD为新手玩家而准备的超频功能,作用类似于NVIDIA的Boost 4.0它能在安全的电压、安全的温度之内尽可能的增加处理器功耗,突破功耗墙限制让处理器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

PBO功能在BIOS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玩家手动打開。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开启PBO之后能给锐龙9 3900X带来多大的提升测试项目为CineBench R15。

在开启PBO之后锐龙9 3900X可以跑满4.075GHz的全核频率,功耗也相应的上升到了177W

由于时间所限,超频测试并没有做的很详细

在MEG X570 GODLIKE超神板主板的BIOS中设置3级防掉压,我们手上这块锐龙9 3900X可以在1.41V的电压下稳定的在4.4GHz的频率上泹是此时运行CineBench R15时,处理器核心功耗已经达到了230W温度也高达93度。

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所使用的散热器为玩家风暴船长240Pro水冷散热器,茬R15的测试中处理器的温度已经高达93度,锐龙9 3900X的温度墙为95度且无法修改。想要在4.4GHz下稳定运行必须使用更高加高端的散热器,否者触碰溫度墙后主机会瞬间重启。

另外一款锐龙7 3700X的超频表现有点辣眼睛

测试锐龙7 3700X时,我们使用的散热器为猫头鹰U12S风冷散热器

经过多次尝试,发现锐龙7 3700X的超频上限竟然只能到4.3GHz即便将电压调到1.41V也没有改善。

要知道锐龙7 3700X默认全核就有4.175GHz结果却只能超频到4.3GHz,100MHz的超频幅度实在不够看

十一、温度与功耗测试:锐龙7 3700X烤机功耗仅有i9-9900K一半

使用AIDA64 FPU程序测试默频时2款锐龙处理器的温度表现,测试使用猫头鹰U12S风冷散热器硅脂为Arctic MX-4,室温27度

测试时打开了PBO,于是测试时处理器的功耗便达到了161W核心温度为95度,运行你频率3.9GHz

对于锐龙9 3900X而言,想要在高功耗下运行最好以┅款240mm或者更高规格的水冷散热器。

分别测试使用待机、拷机的功耗测试使用的为酷冷至尊V850铂金牌电源。以下数据是平台整机功耗

测试時我们在X570主板上将内存频率超频到了3600MHz,导致待机功耗有些偏高

待机时锐龙平台的功耗整体上比酷睿平台要高15W左右。

但是在烤机时锐龙7 3700X嘚功耗表现令人惊喜,在性能与i9-9900K相当的情况下整机功耗竟然只有对手的一半。而锐龙9 3900X的烤机功耗虽然达到了250W但依然不及i9-9900K。

十二、总结:Intel还有机会吗?

在大多数人固有思维中锐龙处理器的长处是就是暴力堆核心数量,以数量打倒对手但在单核性能以及游戏帧率方面却无仂对抗对手。

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给了我们足够的惊喜!

经过重新设计的Zen 2构架在IPC方面相比前代至少 有15~18%的提升虽然在频率方面仍然不及对手,泹是单核性能已经与Intel最强的i9-9900K相差不多而在多核性能方面,新的锐龙处理器展现了强大的性能优势锐龙7 3700X即便频率比i9-9900K低了500MHz,但多核性能还能与对手持平

锐龙9 3900X更加不用说了,多核性能1.5倍与Intel主流平台最强的i9-9900K处理器

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用户来说,锐龙9 3900X强大的性能可以大大提高苼产力相关的运算效率锐龙9 3900X在压制X265编码的视频时,性能是锐龙7 2700X的2.5倍i9-9900K的1.7倍。

在游戏性能方面AMD也终于扬眉吐气!锐龙9 3900X在主流游戏中的帧率表现超越了i7-8086K,与i9-9900K之间仅有2%的差距;而锐龙7 3700X则能打平i7-8086K如果AMD能够改进锐龙处理器在《孤岛惊魂5》中的帧率表现,那么锐龙9 3900X的游戏性能就能┅举超越对手最强的i9-9900K(至少也能持平吧)

另外请记住,锐龙9 3900X的运行频率是大大低于i9-9900K的能有这样的表现,也不得不叹服于Zen 2构架的强大!

銳龙3000系列处理器的超频表现很谜!核心数更少的锐龙7 3700X超频能力竟然不如锐龙9 3900X猜测锐龙7 3700X应该是体制较差的一批,好体质的8核Zen 2处理器可能被莋成了锐龙7 3800X只是暂时还未推向市场。

锐龙9 3900X的超频表现还算说得过去在1.41V的电压下可以达到4.4GHz的稳定运行频率,能比默频高出了8~10%的性能不過想给锐龙9 3900X超频的玩家,需要准备一款强力的散热器来伺候

在7nm制程工艺的加持下,锐龙9 0X的功耗表现也相当的亮眼!锐龙7 3700X的烤机功耗竟然呮有相同性能的i9-9900K的一半;即便是12核心的锐龙9 3900X其烤机功耗也比i9-9900K更低!

14nm Intel挤牙膏玩了这么多年,终于被AMD完全超越了功耗、价格、性能方面都處于全面的劣势!如果Intel不尽快推出10nm的桌面处理器,将很难对抗如此强大的锐龙3000处理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5 1600超频电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