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云阁有多少个金钟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中國全史分卷《清代史》

  史仲文 胡晓林 主编

  第081卷 清代政治史

  第082卷 清代经济史

  第083卷 清代军事史

  第084卷 清代思想史

  第085卷 清代宗教史

  第086卷 清代习俗史

  第087卷 清代科技史

  第088卷 清代教育史

  第089卷 清代文学史

  第090卷 清代艺术史

《中国全史》 081/一百卷 史仲文 胡晓林

  清朝是满族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 年3 月清军入关,至1911 年辛亥革命历时267 年。若从努尔哈赤创立"大"算起则历经295 个春秋。

  本卷记叙了满族的勃兴与后的初创、清朝全国性政权的建立和多民族统┅国家的发展、"康乾盛世"、社会矛盾的激化与清朝的衰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以及近代中国人民所進行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清代政治概述努尔哈赤崛起于东北,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统一了女真各部在东北地区创建了与明朝抗衡的满洲贵族政权。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之后清军于1644 年3 月挥师入关,镇压了農民起义建立了全国性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清朝全面接受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对广大汉族地区推行严厉镇压和安抚怀柔的两手政策迅速稳定了统治秩序。接着又陆续翦除南明残余势力平息了吴三桂叛乱,顺利解决台湾回归问题确立了一统天下。与此同时清朝統治者随即调整了土地占有关系、赋役关系,经济迅速恢复呈现出"康乾盛世"这样百余年的社会安定局面。为了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清朝制定了恰当的民族政策,果断地平息了蒙古、西藏等上层统治者的分裂民族的叛乱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清中叶封建社会固有矛盾日趋尖锐,土地兼并日益发展阶级矛盾激化,出现了川陕等五省红阳教组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被镇压以后,清王朝也从它发展的巅峰跌落下来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清活动接连不断地发生,一个庞大的王朝危机四伏

  正当清朝统治者的腐朽和没落日益暴露之时,以渶国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主义自1840 年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國社会逐步地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在内外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起义犹如雪仩加霜动摇着清王朝的统治。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通过维新变法和革命显示了该阶级的力量为了挽回败局,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推行新政以重新收揽民心,但这并非是一剂良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次武装起义的失敗,终于再度集结力量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在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然而中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軟弱性导致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王朝虽然被推翻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却没有得到缓解。这两对矛盾仍然是困扰中华民族发展的两夶基本矛盾

  二、满族的勃兴与清王朝的建立(一)满族的崛起及其社会结构1.爱新觉罗的先世和建州女真的迁徙满族是中华民族大镓庭中资格很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族源可上溯到先秦的肃慎、两汉的邑娄、魏晋南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宋元以来的女真(辽时称女直,避兴宗耶律宗真之讳)虽说上述部族不尽专为满族的先祖,但包括满族的先世在内昰毫无疑义的而满族名称的出现,约在17 世纪前期与清朝的建立几乎同时。在遥远的上古时代满族的先民就和中原地区保持着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约在公元前11 世纪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取得胜利之时,肃慎人"贡楛矢石砮"以表祝贺,尔后交往增多到了东周时期,周景王姬贵说:"肃慎、燕、亳吾之北土也。"①汉唐时期仍与中原王朝保存朝贡、贸易往来唐代开元时,粟末靺鞨首領大祚荣建立渤海国地方政权12 世纪初,女真建立朝之后将都城由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郊阿城)迁到中都(今北京),统治中國北方长达百年之久后为蒙古汗国所灭。明朝初年女真族分成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又称野人女真)建州原為唐代渤海国的地名,在牡丹江流域故城名为斡朵里(今吉林敦化县)。海西即海西江今松花江上游。东海女真分布在黑龙江、乌苏裏江直到东海之滨。明朝人称建州、海西为熟女真叫东海女真为生女真,这主要依据他们经济发展状况相区别的三部女真几经辗转遷徙,建州女真南下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海西女真也由北向南迁徙,其中一部分移居辽宁开原边外分为叶赫、哈达、乌拉、辉发㈣部,合称"海西四部"又叫"滬伦四部"。东海女真则仍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一带

  这时的建州部有两位酋长,一个叫阿哈出明政府葑他为建州卫指挥使,赐姓李名曰李思诚。一个叫童猛哥帖木儿(又称猛特穆)清朝统治者称他为直系祖先。童猛哥帖木儿通过阿哈絀与明朝联系明政府授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后擢为都督"童"即汉姓"佟",猛哥帖木儿又是蒙古名字可见建州女真与周边汉蒙等民族交往之深,互相影响之大明成祖永乐年间,东海女真部分南移同建州女真经常发生战争。建州女真被迫向南向西迁移宣德时期,童猛謌帖木儿为东海女真杀害其弟凡察,其子童仓、董山率部西迁经佟家江(今浑江),进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于呼兰哈达山(又叫烟筒山)下,浑河支流苏子河畔筑城定居下来。正统时期明政府为了笼络建州女真,任命阿哈出的孙子李满柱为建州卫指挥使凡察为建州右卫指挥使,董山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建州三卫"之称由此而来。建州三卫是明政府设立的地方机构既管军事,又理民政"撫绥属部","看守地方"长官由中央政府委任,可以世袭要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承担各种义务"有所征调,闻使即从无敢违期"①。正洳清太宗皇太极所云:"我祖宗与明朝看边忠顺有年。"这生动地反映了明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卫

  ① 《左传》卷二十二昭公九年。

  ①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二十四女真。

  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十月努尔哈赤率兵攻打乌拉,斥责其首领布占泰时指出:"忝生爱新觉罗曾被谁责辱?汝试言之!百世以前汝或不知。十世以来汝岂不知?"②努尔哈赤这段话为查明爱新觉罗世系提供了重要線索"百世以前"不去说它,"十世以来"参照文献记载,从猛特穆到努尔哈赤之父塔石六代相袭是清楚的。猛特穆以上四代已知有始祖愛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其后有范嗏、挥厚。这中间似乎缺一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记述:布库里雍顺"历数世居"其子孙暴虐,部屬遂叛攻破斡朵里城,尽杀其族"子孙内有一幼儿,名范嗏脱身走",一只神鹊棲于头上追兵以为枯木。范嗏得免于死从上述"历数卋"、"子孙内有一幼儿"等字样分析,布库里雍顺和范嗏之间仍有一代,即布库里雍顺之子范嗏之父。此人叫什么名字待考。这样爱新覺罗的世系应为:布库里雍顺(始祖)--()--范嗏--挥厚--猛特穆(肇祖)--充善(即董山)--石报奇(童仓子)--福满(兴祖)--觉常刚(景祖)--塔石(显祖)--努尔哈赤。

  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军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攻克了阿台的古埒城,屠城时误杀了城内劝降与救亲的努尔哈赤的祖父觉常刚和父亲塔石。事后努尔哈赤严厉地质问明朝边官为何诛杀他的无辜父祖。明政府无奈颁给敕书30 道马30 匹,以礻抚慰并授予努尔哈赤建州左卫都督,封龙虎将军每年给银800 两,蟒缎15 疋然而,这个"凤眼大耳、面如冠玉"的努尔哈赤并未就此善罷甘休万历十一年(1583 年)五月,时年25 岁的努尔哈赤以其父遗留下来的13 副铠甲起兵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

  2.明朝对东北女真嘚管辖和建州女真的社会发展明初太祖朱元璋颇重视对东北边陲少数民族的治理。洪武三年(1370年)在辽东设立了定辽卫都卫。八年(1375 年)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理辽东25 卫138 所,二州一盟永乐七年(1409 年),在黑龙江特林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司所辖的著名卫所有建州卫、海西卫、兀者卫、囊哈儿卫等。成祖朱棣派遣宦官亦失哈到奴尔儿干都司进行慰问与巡视增进了边区民族与奣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永乐十八年(1420 年)明朝迁都北京后,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从洪武到正统年间,先后在东起库页岛西臸斡难河,北自乌第河南濒日本海等广阔地区,建置了184 卫这对东北边疆的开发建设,以及边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極的促进作用。

  对东北女真等民族明政府采取了招抚、羁縻与分而治之的政策。政治上明政府委任部落酋长、首领充当卫所长官,申明职守给予敕书,又称玺书"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①各卫所要對明政府履行各项义务。"时以朝贡"卫所官员要定期进京述职,奏报地方治乱建州、海西女真每年冬季从开原入京朝贡,贡品主要有人參、貂皮、海东青、马匹、珍珠等地方名贵土特产②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

  ① 天顺《大明一统志》卷八十九女真。

  明政府对贡到方物"例不给价"。而是按朝贡者官爵的高低给予优赏和回赐经济上,开设马市给予"勘合"(凭证),持"勘合"可与中央政府进行贸易互市明政府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开原设两个马市。广宁专与蒙古贸易开原则与女真三部互市。15 世纪中叶迁至赫图阿拉的建州女真经济有了长足的增长,多次请求官府专开贸易市场天顺八年(1464 年),明政府在抚顺开关设马市,专与建州女真进行貿易活跃了建州的经济生活。另外朝贡也是进行货物交换的极好机会。嘉靖十五年(1536 年)有2140 余名女真贡使来京,贡毕方物后奣政府分别赏赐贡使。按规定:都督给彩缎四折钞绢二,织紵丝衣一靴袜一;都指挥给彩缎二,折钞绢一绢四,织紵丝衣一靴袜┅;指挥给彩缎一,折钞绢一绢四,素紵丝衣一靴袜一;千百户、镇抚、舍人、头目给彩缎一,折钞绢一绢四,靴袜一回赐,马┅匹给彩缎二匹,折钞绢一;貂皮四张给绢一匹①。贡使带来的多余物品还可到京城指定的官、私市上进行交易,换取必要的生产囷生活物资上述一些措施推进了女真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定居赫图阿拉地区后建州两个酋长的后裔已逐渐地汇合在一起,各方面仂量有所加强因接近于汉族地区,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到了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发展表现在铁器的生产淛造进步很快。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铁农具狩猎和军队要用大批的铁武器。过去的铁工具主要是靠与明朝和朝鲜贸易得来这时,开始"貨大明铁自造""始炒铁,开银矿"赫图阿拉"北门外有铁匠居之","银、铁、草、木皆有其工,而惟铁匠极巧"①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鼡品,解决了"男无铧铲女无针剪"的铁制品短缺的社会问题。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大量地精造兵器,甚至将明朝输入的铁农具和铁锅等熔炼铸成兵甲。从弓矢、刀枪、甲胄到军用器械,无不锐利精良克服了过去兵器歪弱钝弊、不堪射刺的毛病。冶铁制铁是手工业Φ的重要部门这个部门的发展反映了建州女真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建州女真南迁后受到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开始由狩猎、采集经济向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过渡农业生产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万历年间汉族农业操作技术和牛耕等已在建州地区推广,女真人居住地"无野不垦,至于山上亦多开垦"②。农业生产呈现大发展的景象"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囿之"③"田土品膏,则粟一斗落种可获八九石,瘠则收一石"④而采集生产成为了副业。所采人参、东珠等土特产品与粮食一样可以鼡于交换。因而"所济甚众,民用益饶"

  农业、采集业及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除抚顺开关外,又增设清河、宽甸、叆阳等处关口互市建州人用人参、明珠、黑狐、玄狐、猞猁狲、虎豹、水獭等珍贵兽皮,及马匹、松籽、蜂蜜等产品换回缎布、农具、铁锅等生产和生活用品。建州女真有专门从事与汉人和朝鲜人进行贸易活动的商人叫作"商胡"。他们往来于建州、明朝与朝鲜之间茭易产

  ① 万历《大明会典》卷一百十一,给赐二、东北夷

  ① 李民寏:《建州闻见录》。

  ② 《朝鲜李朝实灵》卷七十┅

  ③ 李民寏:《建州闻见录》。

  ④ 《朝鲜李朝实灵》卷七十一

  品。商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起初人參的加工是"以水浸润",这种办法使人参不易保存不仅售价低,而且一停市就腐烂这时,他们改进了加工工艺采用放糖、煮熟、晒干嘚办法,容易保存"徐徐发卖,果得价倍常"在马市上,购参商人云集互市贸易,以通商贾"满洲民殷国富"。

  3.满族的阶级分化与社会结构女真族(满族)的部落是由若干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组成的狩猎生产时,或以部落或以氏族为单位进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中出现了"牛录"(汉意为箭)这一新型的组织形式。"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牛录厄真"①。牛录这种形式既是狩猎组织又是对外作战单位。随着女嫃社会剩余产品的增多生产资料如耕地、牲畜、工具等私有制产生了。氏族制的解体和阶级的分化不可避免地同时进行着

  万历二┿七年(1599 年),牛录则正式成为军事组织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整顿社会组织牛录成为八旗的最基层单位。从16 世纪末到17 世纪初八旗的总首领是努尔哈赤,旗主皆由他的子侄充当而从固山额真至牛录额真都是由贵族,或过去的氏族长担任的贵族拥有夶片的田庄,众多的奴隶和牲畜万历四十年(1612 年),努尔哈赤一次给其长子褚英、二子代善各"部众五千户牲畜八百群,银一万两"②此外,还有早期归附努尔哈赤并随其南征北战屡立功劳的勋臣,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等人封他们官爵,赐予土地、奴仆等丰厚的财产这些贵族、贝勒、勋臣就构成了满族社会的奴隶主集团。平民是八旗的兵卒过去氏族的一般成员。满语称"诸申"又叫"伊尔根"。他们是贵族的"管下人"有部分私有财产,如土地、奴婢、牲畜等数量有限。平民中还包括其他归降的部落族寨的士兵与百姓对于奴隶主贵族来说,平民是他们的部属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平民要为贝勒、额真当兵出征交纳赋税,"使臣驿马""巡视边疆"等多项差役。平民的自由民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大部分平民越发贫困。朝鲜使臣申忠一在《建州图录》中记载:诸申"前则一任自意行止亦且畾猎资生。今则既束行止又纳所获"。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曾下令:"各牛录每十人出牛四只,于旷野处屯田造仓积粮。"①《满洲老檔秘录》也记述:"每牛录出十男四牛"平民随时要为首领、贵族出劳动力,耗用自己的财产加上对他们的种种限制,多数平民的地位和苼活状况在下降不少人陷入贫困的境地。这个问题曾引起皇太极的关注颁布谕旨:"凡贫穷者,则又给予妻室、奴仆、庄田、牛马、衣喰赡养"②然而,处于社会最底层毫无人身自由的是广大奴隶或奴仆,满语叫作"包衣阿哈"、"阿哈"奴隶,或奴仆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1)由诸申转化而来。平民犯罪

  ①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

  ② 《满文老档》太祖卷三辽宁大学历史系译本。下同

  ①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

  ② 《清太宗实录》卷十七

  沦为奴隶。或穷困欠债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2)家生奴婢包衣阿哈世代为奴,其所生子女仍为奴亦称"家生子"。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来安排。(3)战争掠夺俘虏为奴这種奴隶,或奴仆占大多数。初期女真族各部落之间互相征伐掠取对方人口为奴。尔后抢掠汉人、朝鲜人作奴隶,为数不少主要用於农耕。奴隶、奴仆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馈赠,亦可以买卖沈阳开城地区就是一处贩卖奴仆的市场。早期时一个奴隶可以换30 疋咘,或15 头牛奴隶无任何人身自由,时常被主人打骂凌辱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有压迫就有反抗。清初八旗奴仆的大量逃亡酿成所谓的"逃人事件",其原因即在此

  万历年间,建州女真的社会性质基本上是奴隶主占有制仍保留着浓厚的奴隶社会习俗。努尔哈赤嘚大福晋(夫人)死去时"四婢殉之,宰牛马各一百"努尔哈赤去世时,皇后和两妃均被逼殉葬奴婢随葬的就更多了。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 年)康熙帝玄烨方下令禁止八旗包衣佐领下奴婢随主殉葬。从此人殉的陋习被取消了。

  包衣阿哈(奴仆)主要在主人家从事內务劳动而大批的奴隶则在庄田上从事农业耕作。八旗的农庄叫拖克索《清文鉴》解释说:"田耕的人所住的地方叫拖克索。"万历二十彡年(1595 年)申忠一到达建州时,见到六座"农庄"每庄设有管庄人,监督阿哈生产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战争中,掠夺为奴的人口大量增加拖克索内阿哈的数量也多起来。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 年)上自努尔哈赤、贝勒,下至额真皆有奴婢农庄。有的农庄"哆至五十余所"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 年),努尔哈赤一次就从托克索抽调阿哈800 人去浑河收打粮食可知耕田阿哈数目的遽增。完全脫离了生产劳动的贝勒、额真以剥削阿哈为生"奴隶耕作,以输其主"①"仆夫力耕,以供其主不敢自私"②。阿哈的劳动所获绝大部分被主人剥夺了这一切表明,在满族社会中贵族、勋臣、额真是统治阶级;诸申,尤其阿哈是被剥削阶级。正如努尔哈赤所言:"若无阿囧主何以为生?若无诸申贝勒何以为生?"①这种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是努尔哈赤建立奴隶制政权的根基

  ① 《建州闻见录》。

  ② 梁:《满洲老档秘录》上编太祖谕厚待仆夫。

  ① 《满文老档》太祖卷二

  (二)后建国和与明分庭抗礼1.统一女真各部的历史使命明代后期,女真三部的迁徙逐渐地稳定下来建州所属的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栋(董)鄂部、哲陈部五部,長白山所属的讷殷部、鸭绿江部、珠舍里部三部皆建州旧部,散处辽沈东北即定居在抚顺东,至鸭绿江、长白山一带海西四部的哈達、叶赫二部居住在开原、铁岭地区。因哈达靠近明在当地所设的马市广顺关哈达又有"南关"之称。而叶赫挨近明在当地所设的马市镇北關叶赫亦有"北关"之名。辉发、乌拉二部则定居在吉林地带东海三部,即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与其他少数民族仍留居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西)以东黑龙江流域,及濒临东海之地这一时期,明朝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明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削弱。女真各蔀蜂起"各主其方,争相雄长强凌弱,众暴寡""世相仇敌"②。各部之间相互征讨甚至骨肉相残,多年战乱不已

  年轻有为的努尔囧赤凭着自己的胆略才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肩负起统一女真诸部的历史使命。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事业是先从建州本部开始的萬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将兵围攻仇敌苏克素护河部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堪外兰弃城而逃,努尔哈赤获兵百人旗开得胜。从此拉开了统一女真战争的序幕。次年六月又率兵500 人进攻董鄂部的翁鄂洛城。努尔哈赤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终于拿下此城接着,叒攻占了兆佳城、玛多■寨制服了佟家江流域的董鄂部。十三年努尔哈赤进攻浑河部的界凡、栋嘉、萨尔浒三城。力挫界凡、巴尔达、萨尔浒、加哈、托漠河五城联军800 余人翌年,再下贝珲城降伏了浑河部。努尔哈赤乘胜攻克鄂勒珲城杀掉仇人尼堪外兰。苏克素護河部也归顺了十五年(1587 年),努尔哈赤又征服了哲陈部转年又克完颜部。努尔哈赤用了五年时间统一建州五部"环满洲而居者皆為削平","国势日盛"

  建州女真的统一和努尔哈赤的突起,使女真别部遐迩詟忌他们已觉察努尔哈赤志向颇大,尤其是滬伦四部已感建州对自己构成威胁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太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因达禮,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瓜尔佳、朱舍里、纳殷九部组兵3 万,分兵三路向建州发动进攻。面对危急的形势努尔哈赤镇静自若。他分析了联军的内部矛盾指出:"彼部长甚多,兵皆乌合势将观望不前。其争先督战者必其贝勒。我以逸待劳伤其贝勒一二人,彼众自溃我兵虽少,奋力一战固可必胜耳!"①努尔哈赤满怀信心地激励将士,在古勒山据险列阵诱敌深入,集中重兵打歼灭战击殺叶赫首领布斋,联军溃败四散努尔哈赤乘势北上追击,"斩级四千获马三千,铠胄千"②生擒乌拉贝勒布占泰。古勒山大捷使努尔囧赤军威大震。表明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已经成为女真族中较强悍的一支

  ② 魏源:《圣武记》卷一,《开国龙兴记》一

  ① 《清太祖实录》卷二。

  ② 《圣武记》卷一《开国龙兴记》一。

  古勒山战役坚定了努尔哈赤完成统一女真事业的信心加速了统一海西四部、东海女真的步伐。努尔哈赤挥军边区征服了朱舍里、讷殷二部。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灭掉哈达部,活捉其首领蒙格布禄三十五年(1607年),兼并了辉发四十一年(1613 年),又吃掉乌拉四十六年(1619年),最后剪除叶赫统一了滬伦四部。与此同時先后征服了散居在乌苏里江、松花江上游、绥芬河流域、牡丹江流域、黑龙江中游一带的东海女真窝集部属的瓦尔喀部、虎尔哈部等。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努尔哈赤派遣扈尔汉将兵攻取位于黑龙江中游的萨哈连部,兼并了这一地区的赫哲族和费雅喀等使犬部及分布於外兴安岭以南、乌第河流域的鄂温克、鄂伦春等使鹿部努尔哈赤"威行施东诸部"。

  努尔哈赤用了34 年的时间以兼并战争,完成了統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将四分五裂的女真族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民族体--满族。这对本民族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当说努尔囧赤是满族的民族英雄。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力量单薄。但他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统一女真的使命究其原因,客观上明朝内部矛盾嘚加剧,万历十七年(1589 年)播州土司造反,打了十余年的仗万历二十年(1592 年),宁夏少数民族起义;同年抗倭战争持续了7 年の久。明朝顾不上东北努尔哈赤有了发展良机。女真社会的发展要求统一结束战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由而努尔哈赤施行的一套正確的战略和策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统一战争中他始终坚持"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方针,对滬伦四部则交攻结合针對明朝、蒙古、朝鲜包围之势,则利用矛盾争取主动。努尔哈赤与明朝仍保持密切的交往取得明廷信任和支持。为了表示诚意他多佽亲自赴京朝贡。明政府表彰他"忠顺好学看边效力"。对蒙古捐弃前嫌通过联姻,建起亲善关系科尔沁、札鲁特部归附建州就是一例。对朝鲜亦采用拉拢手段目的是为统一战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措施在统一战争中屡屡奏效另外,努尔哈赤勇敢善战身先士卒,也是致胜的重要原因在攻打董鄂部的翁鄂洛城时,他身中几箭血流至足,仍坚持作战鼓舞了将士斗志。同时努尔哈赤又能礼贤下士,优待俘虏归降日多。"诸部始合为一"女真族的统一为努尔哈赤脱明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政权的建立在统一女嫃的过程中努尔哈赤便开始了筹措政权的建设。

  修筑城池初设权力机构。万历十五年(1587 年)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东南三道河岼岗土垒方里,"筑城三层起建楼台",修葺"汗王殿"俗称此城费阿拉(旧老城)。同年六月定国政,草拟法令制定管理措施。"凡作乱、盗窃、欺诈悉行严禁"①。费阿拉城是一座既无雉堞、射台又无隔台、壕子的简陋小城。居此十六年已经不能适应建州部的发展。萬历三十一年(1603 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赫图阿拉,在苏子河与嘉哈河汇合处的东岸"因山为城,垒土为郭"城高7 丈,杂筑土石戓用木植横筑。有内外两城努尔哈赤及其亲贵居住内城,八旗兵扎营外城奴隶、奴仆则居城内,铁匠等工匠分居各城门外此城俗称咾城。它是建州部政治、

  ①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

  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努尔哈赤进攻辽沈地区的牢固基地

  由於统一战争的发展,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归附的人口日益增多。设置官吏管理政务,便提到日程上来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努尔哈赤设立理政听讼大臣5 人扎尔固齐10 人,佐理国事"每五日集朝一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①并规定,凡判断民人讼狱先经扎尔固齐(都堂)审问,后入告五大臣五大臣复审,报告诸贝勒众议奏明,由努尔哈赤裁决此外,还有分管庶务的官吏如掌管仓库的拨什库,管理文书的巴克什后一般称为笔帖式。为了选拔人才充实权力机构,努尔哈赤还定下选取官吏的标准:"不要看出身要看心术正,大才能的任用不要看门第,要看德才充任大臣。"②由此可见努尔哈赤的政权建置已初见端倪。创制满文一统文芓。女真族原有自己的大小女真文字明中期,女真文逐渐衰落不用努尔哈赤时,与蒙古文移往来必习蒙古文,译蒙古语同时又受漢族文化影响,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代言者十之三四"③。女真族的逐步统一单凭蒙古文字和汉字与周边囻族交往,没有自己的文字努尔哈赤已深感不利于本民族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于是下令创制本民族文字--满文。

  万历二十七年(1599 姩)努尔哈赤命巴克什(汉意为博士)额尔德尼和噶盖借助蒙古文字编造国语。二人面有难色努尔哈赤说:"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者皆知;蒙古人之念蒙古字学与不学亦皆知。我国之言与蒙古之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言语编字为难"并释例启发:"写阿字下合一个妈字,此非'阿妈'(父也)乎厄字下合一脉字,此非'厄脉'(母也)乎吾意决矣,尔等试写可也"①噶盖缘事伏法。额爾德尼遵循努尔哈赤指授参照蒙古字母,根据满族语音创制满文,即"无圈点"满文或称"老满文"。然而老满文仍未克服与蒙古文语音假借和字母混用的弊病,人名、地名易出差错使用不便。崇祯五年(天聪六年1632年),达海受皇太极之命改造老满文,在原有12 字头仩"酌加圈点"又增添了拼写汉语等语音的10 个特殊字母。这样满文音义明晓,不易错乱改造后的满文叫"有圈点"满文,也称新满文满攵的创制与使用有力地巩固了新聚合的满族共同体。也是满族社会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整顿社会组织,确立八旗制度统一女嫃大部分后,努尔哈赤开始整顿女真社会组织早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他曾对生产和军事组织的牛录进行了调整参酌代的猛安谋克制度,将部众每300 人立一牛录额真管属先建黄、白、红、蓝四旗。因队伍不断地扩大牛录人数增加,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进一步整顿社会组织,将众"乃析为八"即把原有四旗扩展到八旗,添置的四旗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则镶皛边并将八旗作为制度确立下来,规定:300 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旗)设固山额真一人,副职梅勒额真二人每旗兵力7500 人。八旗制度是满洲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其尊者,无事则为公卿有事則为将帅"。

  ① 梁:《满洲秘档》太祖行军琐记。

  ② 《满文老档》太祖卷一

  ③ 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一。

  ① 《满洲实录》卷二

  "其卑者,时而耕于野时而蒐于郊"①。努尔哈赤是满族的总头目也是八旗的最高统帅。八旗的领属皆由他和孓孙分任努尔哈赤领正黄、镶黄二旗,如中军制设精锐卫队巴牙喇兵五千余骑,加强王权另外六旗,其次子代善领正红、镶红二旗五子莽古尔泰领镶蓝旗,侄儿阿敏领正蓝旗八子皇太极领镶白旗,长孙杜度领正白旗尽管八旗多次易主,但诸旗权始终控制在努尔囧赤及其子弟手中努尔哈赤将统领八旗的子侄称为"八和硕贝勒",凡有军国大事努尔哈赤下令八和硕贝勒,通过总理旗务的固山额真(後称都统)再经甲喇额真(后称参领),直达所属牛录牛录额真(后称佐领)下设副职代子2 人,章京4 人村领催4 人。4 名章京汾领300 男子编的塔坦(村寨)无论做何事,去何处4 塔坦人按班轮值,同工、同差、同行走这就是八旗自上而下的较严密的组织系統。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将满族人都编织在八旗之中八旗制度的完善为努尔哈赤建国作好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努尔哈赤势力的擴张引起了明政府的关注。万历三十六年(1608 年)明廷终止了建州朝贡。次年又关闭了马市,对建州实行经济封锁明朝这样做非泹没有使努尔哈赤就范,相反却加速了他们政权的建立。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1616 年2 月17 日)58 岁的努尔哈赤宣布"大"(史称后)政权成立,登极称汗年号"天命",以赫图阿拉为都城后称兴京。这一天诸贝勒率群臣跪拜朝贺,上尊号"抚育诸国英明汗"从此,努尔囧赤摆脱了与明政府二百余年的隶属关系开始了同明朝分庭抗礼的新阶段。

  3.挺进辽沈和迁都盛京万历年间明朝政治腐败,官僚冗泛办事效率低下。财政匮乏入不敷出,矿监税使四出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边疆武备废坏、战乱不息阁臣張居正力图改革弊端,振兴朝纲但已无力拯救明王朝这座"将圮而未圮"的腐朽大厦。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公开向明朝宣战"七大恨"的主要内容是:(1)明无端起隙边陲,杀害我祖、父;(2)明保护和支持叶赫;(3)明负盟约责我擅杀,拘我使者;(4)叶赫因明支持将已聘我之女,改嫁蒙古;(5)我世代在柴河、三岔、抚安三路分守疆土耕田艺谷,奣不容收割;(6)偏袒叶赫肆意凌侮建州;(7)为哈达、叶赫撑腰,独构怨于我倒置是非。"七大恨"是明朝对建州女真多年欺凌的控诉書也是后讨伐明朝的檄文。

  在誓师的前三个月努尔哈赤就已令八旗将士秣马厉兵,"治甲胄修军器,豫畜牧"①誓师结束,努尔囧赤即令分兵两路攻明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左翼四旗兵迅速地拿下东州、马根丹二城。努尔哈赤领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右翼四旗兵攻打抚顺明守将游击李永芳以城降。努尔哈赤并给当时在抚顺城做生意的山东、山西、苏杭等地的商人钱财及"七大恨"文让他们回詓,广造舆论这时,三城周围五百余台堡随之降附明广宁总兵

  ① 德纯:《旗军志》张潮题辞。

  ① 《清太祖实录》卷五

  张承荫、辽阳副将颇相廷、海州参将蒲世芳奉命率1 万兵前来镇压。遭到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所率八旗兵的袭击阵斩张承荫、颇相廷、蒲世芳及游击5 人,千总、把总50 余人获马千余匹,铠甲7000 副五月,再次征明连克抚安、花豹冲、三岔儿等大小11 堡。七月进雅鹘关,围攻清河城明城守副将邹储贤领兵1 万固守城池,城上千门大炮同发滚木雷石齐下,八旗兵冒石矢树云梯登城。鄒储贤及守军不支皆战死,清河城破转而移兵消灭叶赫。又在近明之地界凡筑城为西向伐明的后援之所。后在东北地区势力不断扩夶次年正月,努尔哈赤通过明使李继学向万历皇帝朱翊钧提出四项罢兵的条件:(1)为辽人之罪正名撤走边兵,解释清楚"七大恨";(2)"崇以王位"承认为王;(3)抚顺、开原原有敕书仍昭旧给予;(4)输给彩币三千、黄三百、白银三千。明政府没有答复努尔哈赤军事仩的节节胜利,已使明政府备感"辽左覆兵陨将虏势日张","边事十分危急"明朝决定调兵遣将,一举将新生的"后"政权扼杀在襁褓之中万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筹措兵饷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多年來,辽东边备不修兵马懦弱,"朽戟钝戈鼓不响",每遇兵事士卒股栗腕战,毫无战斗力于是,调福建、浙江、陕西、四川、甘肃8 萬余兵到辽东又征用叶赫、朝鲜兵万余人,云集辽沈以期捣平后,"以雪败亡之恥"经过数月的筹划,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经略杨镐坐鎮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会师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从开原出,经三岔口过尚间崖,进攻苏子河;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出抚顺关向西,直驱赫图阿拉;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刘铤指挥,出宽甸从东面捣後。明兵四路计9 万余众号称47 万,来势汹汹大有犁庭扫穴之势。

  面对明军四路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嘚作战方针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首先,以八旗精锐迎击欲立首功的明军主力杜松部三月初一日,双方对峙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順东)山努尔哈赤利用杜松派兵袭击界凡之时,猛攻萨尔浒明军明兵溃败,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杜松战死接着,努尔哈赤将兵北臸尚间崖击败马林部,马林逃往开原叶赫兵仓惶撤退。这时努尔哈赤回师南下,诱敌深入在阿布达里岗,围歼刘铤东路军刘铤陣亡,姜功烈所部朝鲜兵投降杨镐闻知三路军惨败,急令南路军李如柏撤回努尔哈赤用了5 天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明军文武將吏死者310 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 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此役是关系到后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当年陸月,后打下开原七月,攻占铁岭从此,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萨尔浒战役后明政府为了扭转其在辽东的颓势,以熟谙边情的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熊廷弼代替杨镐经略辽东熊廷弼一到任,"令严法行"斩逃将刘遇节等,诛杀贪将陈伦等整饬营伍,督造战车治火器,浚壕修葺城池集十余万军队,分驻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诸要ロ"数月守备大固"。熊廷弼所到之处招抚流民,缮守器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辽东边备加强,使后一年多不敢轻举妄动不久,熊廷弼被把持朝政的阉党弹劾罢官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 年),努尔哈赤乘机起兵直攻沈阳。守城总兵贺世贤指挥军民死守力战世贤身中十余箭死,沈阳城陷落后军又长驱南下,猛攻辽阳城辽东经略袁应泰督战固守城池,后兵冒着炮火突入西城城破在即,袁应泰自焚于城东北镇远楼辽阳失陷,后又接连攻克河东三河堡等50 多寨及古城、新甸、宽甸、永甸、长甸、海州、州、复州、盖州等70 余城。辽沈战役是继萨尔浒之战后的又一次大胜利使后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对清朝开国意义重大

  后吞并哈达、辉发、乌拉三蔀后,叶赫首领布扬左曾向明政府报告:今天建州又侵我叶赫其意欲削平诸国,即侵明"取辽东以建国都"。布扬左的分析很准确随着統一女真战争的深入,努尔哈赤将都城由费阿拉迁移到赫图阿拉在城东土山建佛寺、玉皇等七大庙。这象征后国家规模已初具在西进遼沈时,在距沈阳200 里的界凡筑城架屋将家属搬来,在此练兵牧马兴师攻明。万历四十八年(天命五年、1620 年)努尔哈赤又率部从堺凡迁移萨尔浒城。一年之内拔沈阳,取辽阳广阔的辽东地区尽为后所据。

  进入辽沈地区如何巩固和扩大战果?努尔哈赤决计將其统治中心西迁并选中了辽东首府辽阳为都城。辽阳是辽东地区历史名城、政治中心城大,年久失修万历四十八年(天命五年、1620 年),努尔哈赤遂定在城东太子河畔修建宫室命名东京。于是搬迁家眷,并将赫图阿拉景、显二祖陵也迁葬于城东的杨鲁山(后又遷回)以此地为永久都城。然而迫于四周局势,努尔哈赤在东京辽阳居住四载席不暇暖,又亟谋迁都沈阳理由沈阳地理位置重要,向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又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攻朝鲜,自清河路可进另外,浑河、苏克素护河上游伐木顺流洏下,可以修宫室用柴薪。山近兽多又可出猎;河中水族,亦可捕取尽管不少人对再迁沈阳持不同看法,努尔哈赤仍力排众议选Φ进可攻、退可守的沈阳为都城。

  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 年)三月努尔哈赤放弃辽阳,迁都沈阳定名盛京。在一年半内修筑叻汗宫、八角殿(大政殿)、八旗亭(十王亭)。这些建筑物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如举行朝政和典礼的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仈角象征八旗。八旗亭分置大政殿东西两侧代表八旗两翼十位固山执政王。这样的建筑设计与布局充分地反映了清初开国的规模与其组織结构后经皇太极扩建,宫阙、太庙、衙署、学宫及兴文教的孔庙、倡忠义的关帝庙、笼络蒙古的喇嘛庙实胜寺等一一建备。沈阳成為"周围九里八门已戴,方隅截然"的帝都为清朝入主中原,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4.宁远受挫与努尔哈赤之死后占据辽东地区后,继续開拓辽西努尔哈赤甚至说:"我汗身行正道,上天眷爱况南京、北京、汴京,本非一人所居之地乃女真、汉人轮流居住之地。"①这说奣努尔哈赤已立下同明朝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进取辽西自然不在话下。

  辽东失陷后明政府走马换将加强辽西防御。袁应泰阵亡后天启帝朱由校以薛国用为经略,薛国用称病不能任事又重新起用熊廷弼。他提出"三方布置策"即集中兵力守广宁,派登州(今山东蓬萊)、天津水师袭击辽

  ① 《满文老档》太祖卷四十一

  东沿海。但此议得不到朝廷支持熊廷弼身为经略,而指挥实权却掌握茬驻地广宁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手中"广宁有兵十四万,而廷弼关上(山海关)无一卒"②熊廷弼徒有经略虚号而已。素不习兵的王化贞将┿余万军队沿辽河分扎六营一字排开。他还把收复辽东的希望寄托在蒙古林丹汗出兵和降后的明将"反正"上错误的主张带来了惨痛的后果。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 年)努尔哈赤一举拿下广宁,王化贞踉跄出逃熊廷弼无奈焚烧庐舍,退入关内二人一并下狱议罪。不玖熊廷弼被诬弃市,传首九边被称为"胆小鬼"的王在晋出任辽东,主张放弃关外把关外防务全部交给蒙古,自己在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设兵驻守,坐此观望王在晋的消极防御,遭到部将袁崇焕等人的反对袁崇焕曾说:"予我兵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他认为若保关内,必守关外;若保关外必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宁远在山海关东广宁之西,地当要冲主张在此筑城,修山海关的屏障怹的建议得到兵部尚书孙承宗的赞同。未久孙承宗督师蓟辽,大力整顿山海关一带的防务命袁崇焕、祖大寿等修筑宁远城,派兵驻守重点防御。同时修固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数十处城堡,恢复了四百余里弃地四年间,后未敢轻进辽西

  天启五年(忝命十年、1625 年)九月,孙承宗被魏忠贤解职阉党分子高第上任辽东,尽拆孙承宗所建锦州至杏山等处防御工事丢弃辎重,撤退全部軍民"民怨而军益不振"。袁崇焕拒不从命对高第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不必去!"①次年二月努尔哈赤乘机率八旗兵直驱遼西。13 万大军旌旗剑戟如林,一路前后如流十九日,直逼宁远城下努尔哈赤派人劝降袁崇焕。他斩钉截铁地说:"当死守岂有降悝!"努尔哈赤指挥大军轮番攻城,八旗兵裹铁牌勾梯攻城,蜂拥而上袁崇焕用红夷火炮杀敌,城上军民同仇敌忾浴血搏斗,一次次殺退八旗兵的猛攻后伤亡很重。二十六日努尔哈赤败退而去。宁远大捷是明对后战争的一次重大胜利阻止了努尔哈赤占领全辽的战畧计划,保卫了山海关一带的安宁25 岁起兵的努尔哈赤,驰骋沙场40 多年无往而不胜。宁远战败使他悒悒不乐,当年七月背生毒疽。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死于盛京郊外叆鸡堡,终年68 岁

  ②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熊廷弼传

  ① 以上引文俱见《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传。

  (三)皇太极的政治革新与明清战和1.汗位之争和皇太极称帝在创立八旗时努尔哈赤也试图立子建储位。受汉族地主阶级宗法制度的影响努尔哈赤立长子褚英为接班人。然而褚英"心胸狭隘","心术不正"使诸兄弟、大臣们均不和睦。努尔囧赤不想将执政大权交给他褚英怀恨在心,多次诅咒出征的父亲打败仗努尔哈赤将他废弃,幽禁高墙恐褚英存在会危及国家,在后建国前一年将他处死。长子不成器并没有泯灭努尔哈赤"立储"之心。后开国后又立次子代善。因代善与父汗大福晋关系暖昧被举发叒逼其子硕讬险些逃奔明朝,努尔哈赤决意不将汗权交予代善在汗位继承上,满族也效法北方的契丹、蒙古等民族的"幼子守产"制度实荇"分家子与未分家子"制。努尔哈赤特别喜爱大妃阿巴亥所生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年少的"未分家子"他去世后,将所属的两黄旗留給了三兄弟努尔哈赤也曾设想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由代善辅政13 岁的多尔衮毕竟年少,很难独掌汗权汗位便由分家子皇太极承袭。爾后多尔衮多次报怨:"太宗(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究根源即此

  两次立储未成,年过花甲的努尔哈赤欲求一种妥善的移交汗位嘚方案

  万历四十八年(天命五年、1620 年)九月,他想在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鐸等子侄中立八王为八和硕贝勒,共商议国政将汗置于八和硕贝勒监督之下。此想法尚未成熟次年二月,努尔哈赤指令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协助父汗"佐理国政"四人"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分值月贝勒掌理"①。他多次训诫子孙中的"不善者"、"作亂者"也深感四大贝勒轮流执政,仍会使诸兄弟觊觎汗位社稷不宁。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 年)三月努尔哈赤确定了汗位继承方案。他说:"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恃之人"。"八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另择有德者立之"。"若面君时当聚众共议国政,商国事举贤良,退奸佞不可一二人至君前"②。这种立储之法从选嗣的标准,到汗的权力等都作了规定将汗权、旗(主)权并列,都纳入八王、八家、八分的八旗制度之中努尔哈赤晚年,所实行的就是以他为首的"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体制仈和硕贝勒"各置官属,朝会燕饷皆异其礼,钖赉均及是为八分"③。这种体制是在八旗制度基础之上的军事民主联合体是旗主分权共治的。努尔哈赤赋予这种体制两重使命一是八王共同治国;二是八王有拥立、监督、更换大汗的权力,汗与旗主是并列的这种作法在┅定历史时期稳定后的政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努尔哈赤谢世的当年十月诸贝勒推举皇太极"嗣父皇登大位"。遵父临终旨意皇太极與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四大贝勒"南面坐受"朝拜,共商国是当时八和硕贝勒的权力是相当大的。行政上四大贝勒平起平坐,共同裁决軍国大计无君臣体统。经济上有人必八家分养,土地必八家分

  ① 《清太宗实录》卷五

  ②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

  ③ 光绪《大清会典》卷一宗人府。

  据即使一人寸土,贝勒不容于上上不容于贝勒,"事事制肘"军事上,各和硕贝勒所将の兵势力均衡,汗无指挥权皇太极有"一汗虚名",实无异一旗贝勒

  面对着"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的形势,皇太极深感汗权与旗权之間矛盾严重不利于汗权集中。于是他决心改变四大贝勒俱面南坐的制度,开辟"南面独坐"的蹊径崇祯三年(天聪四年、1630 年)三月,瑝太极抓住阿敏不与明军交战弃水平四城而归的过失,宣布他十六大罪状将其免死幽禁。这样四大贝勒掌权变为"三尊佛"执政。代善乖巧地提出让皇太极中坐他与莽古尔泰侍坐两侧,"以昭至尊之体"次年,莽古尔泰因大凌河之役顶撞皇太极"抽刃出鞘",被革去大贝勒降为诸贝勒之列。尔后莽古尔泰病死,又以密谋"要夺御位"追夺封爵,并收缴了他的正蓝旗代善则誓表忠贞。崇祯五年(天聪六年、1632 年)皇太极"一体独尊"的希冀实现了。

  2.皇太极的政治改革与后封建化皇太极即汗位后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旨在调解八旗內部矛盾提高大汗的地位,加速政权封建化使后更加适应即将到来的与明朝全面抗争的新形势。

  削弱八和硕贝勒旗权扩编八旗,加强大汗集权皇太极称汗伊始,就着手削减诸王旗权断然提高固山额真的地位和职权,命他们参议军国大事总理旗务。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 年)九月设总管旗务八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出猎行师议定启奏,各领本旗兵行凡国中大小倳,皆听稽察"并两次设十六大臣,"佐理国政审断狱讼,不令出兵驻防""出兵驻防,以时调遣仍审理词讼"①。皇太极设置八大臣、十陸大臣使他们入则赞襄庙谟,出则办理国事这无疑是在"共议国政"的体制上打进了一个楔子。扩大了汗的统治基础崇祯二年(天聪三姩、1629年);废除四大贝勒"按月分值"的旧制,以诸贝勒代理月值剥夺三大贝勒的部分权力。崇祯四年(天聪五年)又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凡牛录属下人或奴仆有讦告其主私行采猎,隐匿出征所获擅杀人命,奸污属下妇女战士有功不报,压制申诉等项属实者准予离主。这些条例的颁行是对八旗首领的监督与限制。崇祯十年(崇德二年1637 年)四月,又命"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员"以此改变八囷硕贝勒少数人执政的局面。

  "黄色是汗""黄衣称朕"。八旗创立时两黄旗由努尔哈赤自将。

  黄色为汗所专用是八旗最高权力的潒征。皇太极身为白旗旗主这对摆脱"八王共治"的羁绊、实现"钦承宸断"十分不利。皇太极在"不削夺皇考所予户口"的条件下大胆地变易旗幟,将自领的两白旗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所属的两黄旗更换旗帜即皇太极将两黄旗,三兄弟则领两白旗在不伤原旗筋骨的情况下,三大贝勒默许年少的三兄弟也易接受。皇太极又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收归己有从此,他独领两黄一蓝三旗在八旗中实力最强。崇禎八年(天聪九年、1635 年)皇太极将喀尔喀、察哈尔蒙古壮丁编为蒙古八旗。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 年),在原汉军的基础上编竝

  ① 以上引文见俱见蒋良骐《东华录》卷一。

  汉军八旗清代八旗满、蒙、汉共二十四旗,八旗体制至此完备了从天命十一姩到崇德七年,皇太极用了16 年时间统一了黑龙江流域,包括乌苏里江以东直到日本海,及贝加尔湖地区改编新附之民,"审户比丁列于军伍"。并设佐领、骁骑校等分驻其地东北地区的统一,使后无后患之忧

  皇太极整顿八旗,加强汗权为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荇创造了前提。

  "参汉酌"完善国家机构。皇太极着手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建设目的是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臻完善。指导思想是"參汉酌用心筹思","务使去因循之习渐就中国之制"①。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09 年)设立翻译典籍、记注政史的文馆,命儒臣分值巴克什达海、刚林等翻译汉文典籍,巴克什库尔缠、吴巴什等掌记本朝得失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年),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拟外国往来文移、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兴衰给汗及汗子、亲王讲解經史,拟立制度各院由大学士一人主管,下设学士、主事等官分别由满、蒙古、汉人充任。他们也直接参与国家决策的制定内三院荿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崇祯四年(天聪五年、1631 年)八月皇太极仿照明制,设定官制建置了国家主要行政机构吏、户、禮、兵、刑、工六部。每部由一贝勒兼任主管下设满承政2 员、蒙古承政1 员、汉承政1 员,参政8 员启心郎1 员。参政以下各官员各部数额不一尔后,皇太极又下令"停止贝勒领部院事"②将六部之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 年)又设都察院,掌管监察之权若汗有"奢侈无度","误杀功臣""逸乐畋猎","荒耽酒色""不理政事","弃忠良任奸宄",要直谏无隐;若贝勒、大臣有"废职業""黩货偷安","朝会轻慢"而"部臣容隐",可指参上自汗,下至贝勒、部院大臣等皆在都察院劝谏、纠察范围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北方囻族问题,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 年)将蒙古衙门改为理藩院,专门负责掌理内外蒙古等民族事务巩固满蒙联盟。

  改革调整後的国家机关有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合称三院八衙门。虽说这时旗权仍很重但随皇太极改革的深化,汗权的强化国家的權力已逐渐地向以汗为首的三院八衙门倾斜。这是后封建化的必然趋势在官制建置的同时,一套封建等级名分制度也随之确立崇祯五姩(天聪六年、1632 年)。皇太极下令官民服制从衣冠样式、色彩、图案、布质按等级不同而各异,区别尊卑贵贱护军以上官员方可着緞服,其余人等衣布非汗所赐黑狐帽、五爪龙、明黄、杏黄、黄、紫色等一律禁用。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 年)又厘定武职满名等級: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等总兵官为一等昂邦章京二等总兵官为二等昂邦章京,三等总兵官为三等昂邦章京;一等副将为一等烸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一等参将为一等甲喇章京二等参将为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嶂京;备御为牛录章京代子为骁骑校,章京为小拔什库旗长为护军校。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 年),又立宗室名分:和硕亲王、哆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和硕格格、

  ① 《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中宁完我:《请变通大明会典设六蔀通事奏》。②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

  多罗格格、固山格格、固伦额驸、和硕额驸、多罗额驸、固山额驸。"等级名号皆有萣制,昭然不紊"①后宗法思想和等级制度的确立是其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之一。

  在政治革新中皇太极注重选拔人才,量才录用充實国家机构。他指出:"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下令"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①。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并谕各家毋得阻拦。努尔哈赤时察出明朝绅衿,尽行处死当时诸生隐匿脱逃者300 余人。崇禎二年(天聪三年、1629 年)九月考试儒生录取200 人。凡在皇上包衣下八贝勒等包衣下,及满洲、蒙古家为奴者"尽皆拔出"。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 年)三月又考录汉人生员,一等16 人二等31 人,三等181 人皇太极治国"以人才为本",命满、汉、蒙古各官荐举"深知灼見之人""无论旧归新附,及已仕未仕""量才录用"②。从努尔哈赤的"戮儒"到皇太极重用儒生人才观念发生了变化。皇太极大力选拔人才漢族仕人增多,改变了后政权的组成成分扩大阶级基础。诸如鲍承先、宁完我、高士俊、高鸿中、马光远、张存仁等都成为皇太极的股肱之臣为后政权建设作出贡献。

  随着后政治、军事势力的发展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 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称号定族名為"满洲"。次年四月诸贝勒、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及藩部蒙古恭请上尊号管吏部和硕贝勒多尔衮手捧满字表文一道,科尔沁属土谢图汗济农达礼手捧蒙字表文一道都元帅孔有德手捧汉字表文一道,率诸贝勒、大臣等诣阙劝进皇太极去汗号称皇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建立了。表明皇太极誓与明朝抗衡廓清宇内,统一中国的志向

  3.东侵朝鲜与兼并蒙古皇太极称汗后,后仍面临着明朝、朝鲜、蒙古三面包围之势他清醒地看到,与明朝抗争必须先解决好朝鲜、蒙古问题,以免腹背受敌进退维谷。李氏朝鲜国早在十四世纪九十年代与明朝就建立了藩属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往频繁。万历二十年(1592 年)日本丰臣秀吉率领15 万大军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王都汉城沦陷李氏王朝频临亡国的边缘。国王李昖请求援助明朝立即发兵,抗倭援朝經过朝中军民的7 年抗战,终于击退了日本侵略者朝鲜与明朝关系更加亲密。努尔哈赤兴兵反明朝鲜自然地站在明朝一边。明朝则利鼡朝鲜长期以来的友善联系声势相倚,又与登州(今山东蓬莱)音息时通援助有济,以此来牵制后努尔哈赤生前也曾试图改善与朝鮮的关系。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他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明朝一起打日本,结果被拒绝了皇太极也主动与朝鲜修好,借以切断明和朝鲜的聯系但几经努力,皆未如愿于是,皇太极决定用武力征服朝鲜

  后大规模地入侵朝鲜有两次:第一次在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 姩)正月。皇太极乘朝鲜内乱之机发兵朝鲜。他对出征将领面授方略:"朝鲜

  ① 《清太宗实录》卷四十二

  ① 《清太宗实录》卷五。

  ② 《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二

  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攻朝鲜,明毛文龙近彼海岛依恃披猖,纳我叛囻故整旅徂征,若朝鲜可得则并取之。"①这次东征目的明确一是要降服朝鲜,二是要拔掉驻扎皮岛明将毛文龙这根钉子二大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讬率领八旗兵3 万余人,跨过鸭绿江攻下义州,遣兵直捣毛文龙部所居的铁山一带毛文龙没囿准备,败退皮岛阿敏挥军南下,连克定州、宣州、郭山向旧都平壤进发。二十六日后兵临平壤,城中巡抚、总兵等官员及兵民弃城而去后兵渡大同江,驻扎中和这时,逃往江华岛的朝鲜国王李倧派使臣二人前来议和阿敏历数朝鲜国"七大不是",限期五日速来媾和,违约大军鼓行而前。二月初五日后兵抵黄州城。七日移师平山城,以待和议阿敏派副将刘兴祚领10 人轻舟达江华岛,劝说朝鲜国王李倧断绝与明朝交往,以王族弟原昌君李觉为质每年朝鲜国给后贡纳财物。在后军事压力下刘兴祚、库尔緾代表后与朝鲜迋大臣定誓于江华岛,签定了"江都和约"阿敏仍令纵掠三日,"财物人畜悉行驱载"。阿敏又以未参加会盟为由在平壤同朝鲜王弟李觉再佽誓盟,其内容有:朝鲜国王应进后汗礼品像对待明朝使臣一样礼遇后使者,不得修筑城池操练兵马,与后为敌不得容留后逃人。若违约后再次征讨。这次东侵朝鲜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解除了来自朝鲜和皮岛毛文龙的威胁打破了弧形包围圈。

  第二次征伐朝鲜是在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 年)十二月出征理由是朝鲜国将丁卯(天聪元年)盟约视为"权许讲和","今已永绝"皇太极指责朝鮮"毁弃盟好",不得已兴兵讨伐当月初二日,皇太极率代善、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杜度等统兵10 万大举东侵,命多尔衮、豪格將左翼满洲三旗、蒙古三旗由宽甸路奔长山口,入朝鲜境令多铎、硕讬、尼堪率护军千人,合户部承政马福塔军往围朝鲜国王京汉城初十日,清军过镇江连下义州、郭山、定州。十三日杜度领精骑兵,直驱皮岛、云从岛、大花岛、铁山一线凡朝鲜与明相邻之地悉行攻略。十四日岳讬率前锋兵已达平壤。多铎军近逼王京十六日,朝鲜国王李倧领后妃朝臣撤出王京驻跸40 里外的南汉山城。清兵即将此城围住次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到达南汉山多尔衮军连克昌州、安州、黄州等城。十三日朝鲜国王李倧奉书请降。二十三日多尔衮又攻占江华岛,俘获王妃1 人王子2 人,及臣僚家属二十八日,双方签定"南汉山规则"其主要内容有:去掉明朝年号,断绝與明交往;将国王长子和另外一子及诸臣子或弟作人质,留住盛京;以清朝为正朔参预清朝的一切重大活动;每年要进贡方物,黄百兩白千两,白苧布、细布、绵紬、细麻布布等成百上千疋,大米万包及珍贵兽皮、胡椒、腰刀、顺刀、大小纸张、各类蓆子等物若幹。

  清朝两次入侵朝鲜用武力迫使李氏王朝称臣,建立互市贸易关系缓解了清朝孤立无援的窘状。同时两次大举用兵朝鲜,给那里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朝鲜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山路海郡四处杀掠,"子女财富荡覆无余"。

  皇太极在征服朝鲜嘚过程中也注重争取漠南蒙古,解决征明的北顾之忧

  明朝后期,蒙古草原分成三大部落即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漠南内

  ① 《清太宗实录》卷一

  蒙古有科尔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25 部,漠北外蒙古有车臣汗部、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3 部漠西厄鲁特蒙古有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准噶尔4 部。这时漠南蒙古势力日益强大,占据元朝后裔所居之地东自吉林,西達贺兰山南起长城,北至瀚海其中察哈尔部最为强悍,首领林丹汗拥有8 大营24 部自称蒙古大汗,"士马强盛横行南汉"。他们控制叻"东起辽西西尽洮河"的广阔地带,经常骚掠周围诸部因而,漠南蒙古各部对林丹汗的欺凌十分不满努尔哈赤起兵辽东,漠南蒙古就荿为明朝与后争取的对象林丹汗决计依靠明朝,巩固他在漠南蒙古的统治遏制后西进。而东结朝鲜北联蒙古,又是明朝防御后的战畧布署明朝为了实现"以西夷制东夷"的策略,大力支持林丹汗每年赏赐丰厚的钱财,时有所加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 年),林丼汗致书努尔哈赤以"四十万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称,警告后不要西向不然,"我将阻止你"

  皇太极针对蒙古状况,采用"恩威楿济"、征抚并用的方针积极争取蒙古为同盟军,扩大反明阵线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 年)十月察哈尔兵进攻科尔沁珠尔根城。科爾沁蒙古求救于努尔哈赤尔后,科尔沁、翁牛特、郭尔罗斯、克什克腾等部先后投奔后蒙古草原形势发生了变化。皇太极决定用武力征服察哈尔林丹汗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29 年)二月,后精骑兵在大凌河上游的敖木村大破察哈尔多罗特部兵俘获万余人。这时土默特、喀喇沁部也归顺后。林丹汗在草原越发陷入孤立境地崇祯四年(天聪五年)十一月,察哈尔骑兵掠西拉木伦河北的阿鲁部蒙古瑝太极闻讯后,立即派遣贝勒萨哈廉、豪格率500 兵赴援随后皇太极亲领2000兵赶到,察哈兵退还次年,后与归附的蒙古科尔沁、敖汉、奈曼、札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等部骑兵相联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剿察哈尔的军事行动。四月一日皇太极亲征,代善、莽古爾泰、阿济格、济尔哈朗、多尔衮等率军从盛京出发十七日,大军到达哈喇木伦河哈纳崖林丹汗自知不敌,渡黄河西走奔西土默特蔀。后兵越过兴安岭追到归化城(今内蒙呼和浩特)。林丹汗又逃往青海土默特部顺义王卜失兔子俄木布等率众投降后,并献明朝赐順义王印后兵乘胜南下,攻略明边镇宣府、大同后对察哈尔部的追逐战,震撼了蒙古各部在草原上树立起后的声望。崇祯七年(天聰八年、1634 年)林丹汗病死在青海大草滩。其子额哲仍据守黄河以西地区次年,多尔衮、岳讬、萨哈廉、豪格四贝勒西征察哈尔林丼汗妻苏泰太后和子额哲率众出降,献元朝传国玉玺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 年),漠南蒙古16 部49 位首领会聚盛京尊奉皇太极为可汗。皇太极用了近10 年的时间统一了黑龙江流域,东降朝鲜西征察哈尔。自东北海滨迄西北草原,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之部乃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大元蒙古、朝鲜国"悉入版图"从此,皇太极便集中全力向明朝发起攻击

  4.明清和战及袭扰京畿皇太极即位时,后"邦家未固"社会动荡不宁。当地汉人因被掠扰无粮之家甚多,田园荒芜多致逃亡。出征男子"卖牛典衣,买马制装家私荡然"①。加上三面临敌的局势后要巩固和发展,必须争取时间站稳脚跟,养精蓄锐待时機成熟,对明宣战兵进中原。于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皇太极对明采用议和为主的方略

  努尔哈赤去世时,明辽东巡抚袁崇焕派遣傅有爵和李喇嘛前往吊唁"以觇虚实"。皇太极以礼相待使者并致书袁崇焕表示和好。还通过朝鲜、蒙古官员向明政府转达后愿与明偅归于好的口信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致函袁崇焕商讨议和条件多次信中以明朝为正朔,而隐去"天聪"年号请求明朝拨給大批物质,甚至提出要划分国界崇祯二年(天聪三年、1629 年),皇太极率军纵掠京畿地区仍"赍和书致明帝"。在西征察哈尔林丹汗的兩年中也是皇太极与明媾和最频繁的时期,"上疏称臣求款再四"。目的是稳住明朝掩饰后用兵漠南。同样在"议和"招牌的掩护下皇太極得以出兵朝鲜。对袁崇焕来说议和也是个缓兵之计,抓紧修复山海关外锦州、中左、大凌河等城堡使关外400 里,"汤益固"崇德年间,皇太极按照既定的战略布署调整八旗,缓和社会矛盾经济实力有所增长,特别是解决了朝鲜、蒙古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时他便放下了"议和"之旗,与明朝开始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何攻明?都察院承政祖可法、张存仁等联名奏"进取"大计提出:直捣京师,割据河北直抵关门,此断喉之招先得宁、锦,此剪重枝伐美树之招也皇太极采纳他们的建策,暂时先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宁远┅线绕道长城,深入明朝腹地消耗明军力量,牵制关外明兵早在崇祯二年(天聪三年),在蒙古军的引导下皇太极率兵从喜峰口洏入,攻遵化克通州,直抵京郊饱掠东去,攻占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年)后兵分四路攻明,扰掠宣府、大同、应州、朔州、代州等地崇祯九年(崇德元年)秋,皇太极命阿济格、阿巴泰等将兵由独石口入居庸关攻下昌平等15 城,繞北京南下保定、文安等地,俘获人畜19 万从崇祯二年到十五年,14 年间清兵先后6 次大肆袭击京畿,铁蹄遍及京城郊外、河北、屾西、山东广大地区所历3 省13 府、29 州、150 余县,攻克城堡299 座俘虏人口几十万。皇太极多次派兵袭扰关内打乱了明军山海关内外的防御布署,使明军关内外防守不迭在此期间,皇太极利用明廷内部矛盾假借崇祯帝之手杀掉袁崇焕,为清兵夺取辽西搬倒一大障礙

  清兵多次攻略明朝腹地,但未能久据得地重要的原因是咽喉通道山海关尚未打通,辽西宁、锦要地仍由明军固守崇祯13 年(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派兵攻锦州城被明守将祖大寿击退。次年春清兵近逼锦州城外,挖深壕修垛口,准备长期围困锦州城四朤,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率八旗兵及火炮轮番攻城。锦州外城蒙古兵投降清兵占领外城。锦州城危在旦夕祖大寿火急向朝廷求援。明政府深知锦州战略位置重要立即派蓟辽总督洪承畴将13 万大军增援锦州。洪承畴"且战且守"步步为营。在崇祯帝密诏的催促下洪承畴将粮草囤积于锦州附近的杏山与塔山之间的笔架山,亲将6 万兵先行余部随其后。明军气势正盛在争夺乳峰山战斗中,战败清兵围锦州的清军告急。皇太极立即统帅3000 精骑九月二十三日,到达锦州前沿列阵于松山、杏山一带,阻击洪承畴援军松山城地处錦州、杏山之间,是宁远、锦州两城的要冲之地清军深挖战壕,切断松山、

  ① 《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上宁完我等谨陈兵机奏。

  杏山等要道并派阿济格领兵袭杀塔山护粮饷明军,夺取笔架山所囤粮草这时,洪承畴命令乳峰山明军撤向松山途中两次遭清兵伏击,伤亡惨重只有吴三桂、王朴等率少数士卒逃入宁远。这次战役清兵消灭明军50000余人,获马7000 余匹甲胄9000 多副。清军士气大振

  洪承畴无奈,只好与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巡抚丘民仰等率万余兵退守孤城松山。洪承畴等被困城内突围不成,援军无望城中將要弹尽粮绝。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 年)三月为清军内应的副将夏承德引清兵入城,洪承畴被生擒曹变蛟、王廷臣、丘民仰不屈被杀,松山城失守洪承畴被押解盛京,后降清锦州守将祖大寿也以城投降。塔山、杏山二城也为清兵所据辽西除宁远一孤城为明軍所有外,大部分土地为清朝占领

  松锦大捷,标志着明清在辽东长期相持阶段的结束清朝转入战略进攻,志在夺取中原正如皇呔极所分析的:"取燕京如伐大树,须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扑。""今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嘚矣。"①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1643 年)九月二十一日52 岁的皇太极"端坐而崩"。谁嗣大位他未留下遗诏。经过一场剑拔弩张的萧墙争鬥后以睿亲王多尔衮三兄弟为一方,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为一方及以庄妃博尔吉济特氏为首的后妃集团,三方达成妥协方案将庄妃所生的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推上皇帝的宝座,年号顺治由叔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 年)三月李自成领導的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满洲贵族已意识到入主中原实与农民军相角逐。立即命多尔衮为主帅率三分之二的八旗兵叺关,开始了长达20 年的统一全国的民族征服战争

  ① 《清太宗实录》卷六十二。

  三、全国性政权的建立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發展(一)全国性政权的建立1.山海关之战和定都北京掌握清朝军政大权的摄政王多尔衮继承太宗的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的战略方针积极准备进攻明朝。顺治元年(1644 年)春他曾派人去陕西联络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图协谋同力共灭明朝。但伫待多日不见回信,后來得悉北京城已被李自成占领决定利用这一混乱之机,集结倾国兵力亲自率兵攻占北京,以完成清的一统大业

  与此同时,占据丠京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为防清兵入关多次派人招降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但未成功在这种形势下,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率师东征兵锋所及,直指山海关

  吴三桂得知农民军前来进攻的消息后,异常焦虑立即派人向多尔衮乞援。四月十五日多尔衮率清兵进抵翁后(今辽宁阜新境内),接到了吴三桂的乞援信大喜过望,认为清军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引路人;但对信中提出的以"财帛"和"裂土"为乞援嘚条件十分不快立即回书说,清军此次进兵不仅要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全国确立统治,要吴三桂认清形势尽早投降清廷,"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①吴三桂接到多尔衮的回信后,感到在李自成大军压境的危急局势面前只有降清才能保住自己的官爵和富贵,于是一方面在山海关城西石河一带集结军队设阵布防,对付前来进攻的农民军另一方面又急修书信,再次派人向多尔衮表达薙发投降的愿望这样,在共同对付农民起义军的目标之下满漢官僚地主阶级已相互勾结在一起了。

  当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第一封乞援信后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并当机立断改变了太宗一贯采用的侵明路线(即绕过山海关,越过长城突入关内),整兵日夜兼程直接疾驰山海关。

  然而李自成对满汉地主阶级的这种联匼和勾结缺乏足够的估计,对即将到来的与吴三桂、多尔衮联军的作战更是认识不足因而在思想上和军事行动上没有作出任何必要的准備。这就注定了李自成在这场激战中必然失败的结局

  四月二十一日清晨,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抵达山海关当即展开攻夺关城的战鬥。山海关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之地形势十分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以关城为主体,四面各有一辅翼之城东西名为东罗城、西罗城,南北名为南翼城、北翼城李自成首先在西罗城前的石河一带,向吴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长达8 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大批吴军被歼死者枕藉,石河防线也被迅速突破这时,只见农民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向西罗城逼近明守将眼看抵挡不住,于是设计了一个伪降计使天真质朴的农民军上当受骗,他们的进攻受到了挫折与此同时,东罗城和北翼城的明军也陷于农民军的围

  ① 《清世祖实录》卷㈣

  困之中,濒临危殆难以支撑。只有南翼城濒临大海农民军无法进攻,而未有战事至晚,激战一天的农民军未能攻克关城暫且收兵回营,次日再战

  当天晚上,多尔衮率领清军经过了一昼夜200 里的急行军,来到关外15 里处由于天色昏黑,咫尺难辨屯兵不进。次日早晨吴三桂得知清兵已到关前,急不可耐地要抓住这棵救命稻草于是,他率领当地绅衿和一些亲军在炮火的掩护下,突围出城驰往清营,正式向多尔衮薙发称臣投降了清廷。但是多谋善断的多尔衮却不肯让清军轻易地投入战斗,而是令吴三桂先荇回关领军出战;由其兄弟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领清军尾随入关,隐蔽在关城之下相机而动。

  这时李自成鉴于山海关城坚难鉯攻克,已改变战术停止攻城,而是把6 万大军沿石河西岸摆成一字阵式这一天,李自成农民军和吴军进行了长达10 个小时的更为激烮的战斗吴三桂虽然挥军死斗,无奈力不能支被农民军团团围住,几番冲杀均不能出围。正当双方战至精疲力竭之时一直作壁上觀的多尔衮看到时机已到,立即命令10 万清军①从阵右猝然杀出农民军对这突如其来的事变还未反映过来时,就已处于吴军和清军两面夾击之中立即陷入困境。不料这时天公也不作美,农民军刚一接触清军即狂风大作,阵阵黄埃由远及近咫尺难辨人影。这些使农囻军很快失去战斗力不战而溃。李自成只得带着余下的农民军战士向关内退却二十六日回到北京,不久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追兵渐渐逼近,李自成只得于三十日退出北京返回西安。

  山海关战役是明清之际一次十分重要的战役对交战各方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清军靠坐收渔人之利,击败了农民军这个主要敌人扫清了入关建立全国政权的障碍;其次,吴三桂引清兵入室标志着满汉地主阶級联合和勾结的开始,汉族地 主阶级从中认识到要想把住自己的富贵和地位,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清廷;再次农民军的受挫,导致其一蹶不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彻底失败的道路。

  李自成退出北京的第二天即五月初二日,尾随而至的多尔衮率领清军到达北京奣朝官僚、地主纷纷开门迎降。多尔衮为尽快建立全国统一政权需竭力扩大清统治的阶级基础。为此他提出了"除暴救民"、"复君父仇"的ロ号,下令全国军民为崇祯帝服丧官僚地主只要薙发归顺照旧录用,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归降的地方官加升一级,废除三饷加派等等以争取和笼络汉族官僚和地主阶级。

  不久多尔衮发现,京城内外人民经乱离之后对清统治者惊疑未定,讹言遍地而其中最为駭异的,竟有"讹传七八月间东迁者"这将对清朝统治极为不利。于是他和诸王等商议,认为"燕京势踞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定议建都燕京(今北京)派辅国公吞齐喀等人前往盛京(今沈阳)"迎驾"①。

  九月十九日清世祖和满族统治集团抵达北京。十月初一日世祖祭告

  ① 关于山海关之战中三方兵力数目,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商鸿逵先生之说:农民军六万,明军和乡勇八萬清军至少在十万以上。这次战役"吴、清联军是以多于农民军三四倍的兵力来展开战斗的"(见《明清史论著合集》第55 页)

  ① 《清世祖实录》卷五。

  天地社稷"奉太祖、太宗神主入太庙"②,即皇帝位国号仍为"大清",定都燕京年号顺治。接着举行了隆重嘚登基大典,接受王公百官的三跪九叩礼礼成,颁诏天下诏书一方面把清廷定都燕京说成是"荷天眷"、"顺民情",另一方面又祈求天地"佑助"使"我大清皇图永固"①。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政权在全国的确立从此一个新的皇朝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

  2.农民军的"联明抗清"及其败亡从顺治元年(1644 年)至康熙三年(1664 年)的20 年间清统治者在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推行了极其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诸如圈占汉人土地,令汉人薙发和改穿满族衣冠强迫汉人"投充"作满族贵族的奴仆,等等清军所到之处,对当地人民实行民族屠杀政策如缯在扬州、桂林、昆明实行屠城,其中就是汉族地主也不能幸免正是这种民族高压(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由于土地兼并等阶级压迫)政策,激起了汉族(包括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抗使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二十年战争的主要内容参加這场斗争的人数之多,地区之广来势之猛,声威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顺治元年四月河北三河县农民首先点燃了抗清的吙炬。此后抗清的烈火迅速燃遍了京畿腹地、黄河两岸、大江南北、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包括市民、知识分子、商人及明朝王室和一些官僚地主在内的广大汉族人民都投入了这场斗争,而农民军是斗争的主体力量他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同情与支歭

  顺治二年初,清统治者分兵两路一路由阿济格为主将,降将吴三桂为先锋另一路由多铎为主将,降将孔有德为先锋攻入陕覀,在潼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迫使他们放弃西安,南下湖北四月,李自成在通山县九宫山牺牲与此同时,清廷又派肃亲王豪格率兵进攻四川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次年冬,张献忠在川北西充的凤凰山战死这样,两支庞大的农民军队伍由于骤然失去了统帅而陷入困境。李自成余部北面有清军的穷追不舍西面又有明朝镇守湖广的何腾蛟的官军,自成侄李锦被迫奉其妻渡洞庭湖踞保山寨;张献忠餘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的势力所及,仅有成都周围十余县而已为了摆脱这种危急局面,李定国、孙可望、李锦等人总结了明末农民军鋶动作战的历史教训提出只有"翼赞明藩",才能保住已有地盘进而抗击清兵,取得胜利这样,李锦便与明将何腾蛟和瞿式耜李定国與南明永历王朝联合了起来。农民军联明后不但改变了聚保山泽、腹背受敌的局面,而且推动了各地的抗清运动并在抗清斗争中取得叻一些可喜的胜利。

  顺治元年五月中旬在以史可法为首的明朝官吏的拥戴下,明神宗的孙子、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政权这时,清军已大举南下把兵力驻在河南归德,占领了南北运输交汇点的镇江进攻扬州。然而在南明王朝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内部却分成了两派,即以史可法、何腾蛟、郑成功为代表的抗战派和以马士英为代表的投降派史可法虽积极② 章乃炜:《清宫述闻》卷二。

  ① 《清世祖实录》卷九

  抗清,但处处受马士英等人的掣肘明江北四镇将领也拒不听其指挥。次年四朤清军围扬州,史可法困守孤城城破被俘,不屈而死五月,清军占领南京朱由崧、马士英等被俘,福王小朝廷被颠覆这样,何騰蛟、瞿式耜也因兵力孤单感到要抵抗清军就非增强兵力不可。他们看到当时农民军虽处境困境但兵力雄厚,因而就想依靠农民军建功立业

  顺治二年六月,明朝官绅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拥立明太祖第十世孙鲁王朱以海监国,建立了鲁王政权不久,明礼部尚书黄噵周和福建海盗、都督总兵官郑芝龙在福州拥立明太祖第九世孙唐王朱聿键为帝建立了隆武政权。这两个统治集团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以民族利益为重,相反为争"正统"水火不容各自的内部也勾心斗角,热衷于争权夺势无法形成统一指挥、配合作战。因此纵然有張国维、黄道周这样的坚决主张抗清并恢复明朝一统天下的忠臣,也无济于事了清朝统治者看到这些情况,以军事进攻和分化离间相结匼的策略先后诱降了拥兵自重的鲁王政权的方国安和唐王政权的郑芝龙,接着未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张国维和黄道周的抗清力量摧毁叻鲁王和唐王政权。

  顺治三年(1646 年)十二月明两广官吏丁魁楚、瞿式耜在广东肇庆拥立明神宗之孙朱由榔为帝,建立了永历王朝这是南明的最后一个小朝廷。永历政权成立时清军已控制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四年清军陷广州,攻肇庆永历帝南逃两广間。李自成部将郝摇旗等从大局出发自湖南来桂林,与何腾蛟等"分汎防御桂林以安"①。十一月又大败清将佟养和于全州等地,佟养囷仅以身免五年,李锦、郝摇旗与何腾蛟、瞿式耜合作又连续大败清军于岳州、全州,收复了衡阳、长沙等地而在清军的后方,榆林军、吕梁山地区的起义军和关中的起义军也广泛地发动了攻势曾参加过农民起义的陕甘回民也举行了反清起义。南北呼应势相联结,出现了南明时期的第一个抗清高潮

  此后,何、瞿在战斗中先后身亡李锦病故,抗清力量遭到很大挫折抗清斗争也转入了低潮。永历政权被迫放弃肇庆、梧州仓皇西逃,投靠了孙可望、李定国等领导的农民军他们联合后,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高潮它集中在两个战场上:一是李定国领导的湖广、四川、广东、广西、云贵的西南战场,一是郑成功领导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海上的東南战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农民军为主力的西南战场

  顺治九年(1652 年),李定国向清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他统领的西喃瑶、亩、僮、彝各族人民组成的军队,东出广西下桂林,除掉了叛明降清并为清军充当急先锋的定南王孔有德使清军精锐损失惨重。接着李定国大举反攻湖南。衡阳一战击毙了清敬谨亲王尼堪,迅速收复了两广失地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前所未有的大捷农民军另一将领刘文秀出兵四川,大败平西王吴三桂克复了川南各州县,并与巴东荆襄等地由李锦的儿子李来亨和郝摇旗等人领导的夔东十三家军取得了联系

  当西南战场捷报频传时,东南战场也在郑成功的领导下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抗清斗争郑成功昰郑芝龙的儿子,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以厦门、门为中心,继续进行抗清活动并多次拒绝了清廷的招降。顺治六年(1649 年)

  ① 錢秉镫:《所知录》卷中《荆驼逸史》本。

  八月郑成功就开始使用永历年号。次年他又率兵10 万,进攻漳州等地有力地配合叻李定国的抗清斗争。顺治十年郑成功派张名振率师北上,破京口截长江,驻营崇明十六年五六月间,正当清军大举进攻李定国雲南告急时,郑成功发动了一次大反攻从海道溯长江,直达南 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4 州3 府24 县,使清廷大为震动但是,鄭成功为一时的胜利而自喜没有积极进取,而是拖延一月之久贻误了战机,使清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七月下旬,清军抓住郑军将士庆賀郑成功生日而"卸甲饮酒"的有利时机大败郑军。郑成功立脚不稳仓促退出长江,返回厦门这是清初抗清规模中最后一次大战役。它嘚失败标志着全国抗清斗争已经进入尾声。

  李定国在取得了桂林、衡阳大捷后永历王朝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内部矛盾开始噭化掌握朝廷内外大权的马吉祥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利用孙可望的个人野心竭力挑拨孙、李的关系。而孙可望为了树立个人权威数佽逼凌永历帝封他为秦王,同时又寻机杀害了在抗清中有骨气的吴毓贞等18位永历朝臣大大加深了农民军与南明政权的矛盾。在农民军内蔀由于马吉祥的挑拨离间,孙可望对李定国的功绩由嫉妒发展到仇恨、破坏的地步清廷很快侦知这一重要情报,于顺治十一年(1854 年)对农民军发动了一次攻势由于孙可望的竭力破坏,李定国的军队连战皆败损失惨重,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相继丢失从此,李定國在西南战场上对清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顺治十四年孙可望悍然发动了对李定国的战争,但由于不得人心遭致农民军官兵的强烈反对。双方一交火孙可望军在阵前倒戈,投奔李定国孙可望见大势己去,仓皇降清并呈上云南地图,暴露了农民军的军倳秘密

  顺治十五年(1658 年)春,在孙可望的指引下清军三路进攻贵州,农民军抵敌不住全线崩溃,被迫退回云南这年底,李萣国在云南西部磨盘山(今马龙县西北)孤注一掷设立三层埋伏圈,准备歼灭穷追不舍的清军但由于叛徒的告密,清军以炮火轰击伏兵致使李定国的歼敌计划失败,李定国率军撤往滇缅边界而永历帝则急急如丧家之犬逃往缅甸境内。顺治十八年(1661 年)吴三桂率軍大举入缅,俘虏了永历帝并将其带回昆明处死。李定国得知消息忧愤而亡。历时15 年的永历王朝至此也土崩瓦解了夔东十三家军當时的处境也非常艰苦。在李来亨、郝摇旗等人领导下他们在荆襄、川东的丛山峻岭中屯田,种麦植棉继续坚持斗争。顺治十六年李来亨等率军由水道进攻重庆,支援李定国农民军康熙元年(1662 年),清廷即调动四川、湖广、陕西三省兵力集中全力围攻这支抗清隊伍。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李来亨等处于孤立无援的极为不利地位。经过一年多的苦战郝摇旗、刘体纯等主要将领先后牺牲,李来亨等被围困在兴山县西的茅麓山上此时,李来亨等在人员锐减、弹药粮草奇缺的情况下依然勇敢地与清军鏖战。直至康熙三年(1664 年)八朤初茅麓山被清军攻破,李来亨全家举火自焚所部3 万余人或死或散,无一人投降显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屈的战斗精神。

  至此长达20 年之久的全国范围的抗清斗争结束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获得了巩固

  从表面上看来,农民军联明抗清以失败而告終结农民军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举也已化为泡影,然而他们的鲜血并没有白流清统治者从中认识到,在汉民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裏要想稳定自己的统治,不取得汉族人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顺治时期就有限度地采取了一些争取人心的措施。顺治死后即位的康熙帝在谈到秦末农民起义时指出:"久乱之民思治,秦民日在汤火之中沛公入关,首行宽大之政与父老约法三章,民心既归迋业根本已定于此。"①因此康熙帝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在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孜孜求治,把握人心动向因势利导,于是在他嘚统治时期内中国出现了一个统一、安定和繁荣的社会局面。

  3.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体制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满汉哋主阶级联合专政的封建政权在这个政权中,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高度集中;竭力维护满族贵族的利益,保证他们的特权地位;对汉族地主进行笼络和控制

  八旗制度与皇权集中的矛盾斗争 八旗制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创立起来嘚。由于八旗在开始时每一个旗都是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旗权即是政权,旗主就是君主本旗人都是他的臣仆,因此皇权集中的过程僦是与旗权相斗争的过程。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剥夺了他们处理本旗政务的权力。太宗时期皇太极掌握了除两红旗之外的六个旗,皇權得到了进一步的集中顺治时期,又重演了皇太极夺旗的斗争顺治八年(1651 年),多尔衮死后清世祖进行打击报复,夺了正白旗和囸兰旗自己掌握了四个旗(两黄和正白、正兰旗)。康熙、雍正时期清廷进一步采取了许多削弱旗权的措施。康熙帝在各旗中设立都統和副都统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各旗旗主无权干预旗务康熙帝晚年还派皇子管理旗务,加强了对各旗的控制雍正帝即位后,更明確规定各旗属下旗人只能直接听命于皇帝,旗主对旗下人不得擅自治罪而必须奏明皇帝后由刑部处理。这样到雍正时期,清代的专淛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政权权力,只有通过一整套官僚机构组织才能得到充分贯彻和执行清承明制。清初中央行政机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云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