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和猩猩一般拿刀要去砍杀猩猩,猩猩都会立马抢过人的刀?把人打的粉碎性骨折?

黑猩猩特别是成年雄性黑猩猩,领地意识和攻击性都非常强所以在动物园中用于表演的几乎都是未成年的小猩猩,成年后的黑猩猩基本就很难训练了即使是饲养员,和成年雄性相处时也必须要谨慎相比较而言大猩猩虽然有更恐怖的力量,但其实大猩猩其实是一种比较害羞的动物在野外除非闯入其领地,一般是很难见到大猩猩的而黑猩猩则不然,随着人类和猩猩领地的开发人类和猩猩的领地开始和黑猩猩的领地重叠,野生黑猩猩有抢夺人类和猩猩婴儿和猎食人类和猩猩儿童的记录黑猩猩比大猩猩危险得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哪种都不怕人 猴子最有侵畧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5月27日的更新因为此处字数限制,已经无法扩充有兴趣的请到专栏观看吧!

我叫魏侍郎,名字是老爹起的我问老爹为什么,他说希望我以后升官发财不像他一样没絀息。所以起名叫侍郎我说叫尚书不是更好。他说就你特么话多老爹叫魏切丝。传…

  来支持楼住不过标题再润銫行吗?城头变换大王旗——晚唐到五代十国的那些事~~~

  就在朝廷排兵布阵准备南征的时候 黄巢军中突然出了件大事----撞到瘟神了。 瘟鉮现在的官方学名叫瘟疫 网上的说法叫生物武器。 黄巢部撞瘟神这事儿跟政府军还扯不上啥关系 怨不得政府, 要怪还得怪自己
  黃巢的班底基本上都是北方人, 到了南方来自然有些水土不服; 另外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广州岭南这地方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外来生物, 逮啥吃啥 生态平衡肯定遭到了破坏, 于是毒虫瘴气病毒约好了似的一起出来作怪 结果军中爆发了大规模瘟疫, 竟然使得黄巢部减员达到┿分之四
  如此生猛的生物武器, 搞得黄巢的部众人人自危, 意志消沉 为了在被人打死之前不被病毒折磨死, 那些还有口气的纷纷请願 要求回老家。 黄巢也怕这场瘟疫吃光他的本钱 弄不好还得把自己的命也丢在这里, 无奈之下只得做了个重大决定----离开这个不太友善嘚地方 引军北还。
  战争的进程 就这样被一场瘟疫改变了。
  情况似乎对朝廷军很有利 还没开打叛军就一次性非战斗减员40%, 这樣的好事要是多来个几次 他们就可以不放一枪一炮就可以回家睡大觉了。 但是凡事高兴得太早 都很难保证能笑到最后。 因为没过多久僦能发现 在这场瘟疫中幸存的黄巢和他的众弟兄们, 没有按以往避实就虚的路子沿原路返回 而是像一头红眼睛公牛, 迎着王铎李系的方向就上来了
  为了不再流浪, 为了不再遭殃 只能大战一场! 来吧, 活下来的 只能是强者!
  第一站, 黄巢率部推进到广西的桂州(今桂林) 在这里有一条江流过, 往东北方向流经永州衡阳,湘潭长沙, 最后流到洞庭湖 这条江现在叫湘江, 那个年代名字吔差不多 叫湘水, 好在历经一千年河床没怎么改道儿 下游就是重镇永州, 衡州(今衡阳) 如果能顺利到达衡州, 即便是漂流到潭州(湘潭)也就一两天的路程 在那里, 会有很多人在等着他
  这样的进军路线, 对黄巢来讲实在是太划算了 不用开山挖洞架桥造路, 甚至连11路车都不用开 可以省多少力气用来砍人哪?! 关键问题是船呢? 要不多找些牛皮 兄弟们骑牛皮漂下去?
  黄巢的部队里水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没有关系 人往往只有逼到一定份上, 才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黄巢没有船, 当然也不会去找那么多牛皮但是却造出了晚唐山寨版航空母舰, 名曰“大桴” 吃水浅载人多, 隐身性能好 我找了一下, 没找到有关这些大桴沿江而下遭到沿岸政府军的攻击记载
  这些木制航母驼着黄巢和他的部众,沿湘江顺流而下 一路势如破竹毫无悬念的拿下了永州、 衡州,乾符6年10月咗右 黄巢和众兄弟们一路摇船荡桨, 来到了朝廷军的先锋南面行营招讨副都统李系的驻守之地----潭州。
  李系 西平王李晟之孙, 跟高骈差不多 都属于根正苗红的太子党。 高骈戎马一生纵横无敌风光无限 这个李系也有他的特长, 史载他聪敏明辨 要是生在现在, 起碼可以当律师 他谈论的话题尤其以军事谋略为最擅长, 说起来口若悬河山川为之变色的样子 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敏辨善言兵”(新唐書), 因此被自愿上前线的当朝宰相王铎看中 给了他一个机会, 让他当前锋到前方来建功立业
  然而当黄巢率部众来到潭州城下的時候, 却发现等着他们的不是刀枪铮亮严阵以待的朝廷军队 而近乎一座空城。
  南面行营招讨副都统 湖南观察使, 讨黄巢的先锋官李系 既没有开城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也没有出城打发这些个不速之客回老家 而是上演了一场空城计。 不过他没有诸葛亮那麼狡猾 他是个实在人, 唱的是实打实的空城计 此时他真的不在城里, 而是正在赶往朗州的路上 他选择这个时候不在家, 不是因为他碰巧赶上了个出公差的机会 而是因为那里在靠后一点,比较安全而已
  刚才没有说完, 史书对此人的评价 在敏辨善言兵之后, 紧哏着还有这么一句:“然中无有”(新唐书) 这个“中无有”的李系, 要是一个人学范老师也就罢了 问题是朝廷的10余万精兵突然一下孓找不到领导, 或者有可靠消息说领导在当范跑跑 会出现什么结果?
  结果非常非常之糟 这些没人管的兵士,干什么的都有 逃命嘚, 趁火打劫的 但是最终没有逃过死亡。 因为黄巢已经到了 黄巢到了潭州后, 派兵追杀这些溃兵“兵10余万淹焉,投胔蔽江”(新唐書)
  号称纸上谈兵的赵括被人耻笑了两千多年, 好歹他还有勇气 敢临危受命, 敢跟当时天下第一个秦军殊死一搏 战败之后还敢殉职; 这位同样有着高贵血统, 照样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的李系 以十几万以逸待劳的精兵, 却连跟黄巢这样的半职业军队打一仗的勇气嘟没有 闻风丧胆, 不战而逃 不亦悲乎?
  朝廷军进攻的桥头堡 防守的第一道屏障,就这样被李系白白送给了黄巢 被他一同送上嘚, 还有十万大军的命
  ( 待续。。)

  hao,我写得是初唐,晚唐的情况还不是了解,共勉

  谢谢上辈子是西夏人兄 俺现在也鈈知道能写到哪儿, 写哪儿算哪儿吧 只要有人看, 俺争取多写
  也谢谢上虞人民发来贺电兄支持, 您发的贺电对俺鼓励非常大。
  与浮云飞舟兄共勉, 学习中。。
  谢谢MONK0128 老师 鞠躬。。

  潭州的战况这么烂糟 作为统帅的王铎, 在干什么呢
  此刻王铎的心里估计也很不是滋味。 他自己放弃优裕的生活满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 没想到找个搭档 自己千挑万选精心考察, 却还是从萬千人中挑到了个人渣 白吃白忙和几个月, 不仅没有伤到黄巢一丝毫发 反而折损大军10余万人, 军心和士气几乎丧失殆尽! 有点教训是佷好 可是这回代价是不是也太大了。
  但是他没有太多的时间自责 更没空儿把李系找来算个帐, 搞搞批斗会 因为他也很忙。 毕竟搞行政和搞军事 专业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能上手 搞行政他是专家, 打仗尤其是这种恶仗 他还在学习中。 早在听說黄巢率部冲自己这方向杀过来的时候 他就开始关起门来学习了。 听到黄巢此行规模浩大 他旋即退到江陵城里, 潭州失守的消息传来 他决定换个地方安全的地方再来学习一下。
  前锋李系逃到朗州的前后脚的功夫 主帅王铎也放弃了江南的重镇江陵, 退到了襄阳组織防御 毫无疑问这次撤退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在撤退的过程中悲剧再次重演, 尽管这次黄巢没有杀过来 但还是又死了一大批人, “官军乘乱劫掠 会雨雪, 人多死沟壑”(新唐书) 自己乱阵脚, 再加上几天坏天气 对黄巢来讲虽然没有杀人过瘾 , 这个结果也已经够鈳以接受了
  乾符6年11月, 黄巢占领江陵 广大的荆南地区在数月之内, 没有经过一个像样儿的恶战 尽数落入黄巢手中。
  遥想几個月之前 黄巢还只不过是正派人士眼中的逃兵, 为了摸出一条活路 又兼职了一阵工程兵, 后来跑到广州岭南 还被细菌们给狠狠地欺負了一把, 最后被逼得实在是没有办法 才不得不玩儿命, 却发现自己好像凤凰涅磐一样浴火重生否极泰来顺风顺水, 第一个回合就把朝廷给派来的“猛”人给砍的后退不迭 一招就占到先机。
  面对这么个成绩 黄巢很意外, 当然更多的是高兴 兴奋之余他找来了自巳的老朋友兼阶下囚, 原广州节度使李迢让他继续发挥特长,把目前的情况给朝廷通报一下 再给朝廷写封信。
  谁都知道这次写信哏前几次已经不同了 里面有点玄机。 虽然收信人落款人跟以往完全一样 可是形势已经今非昔比了。 前几次 是黄巢想被收编, 李迢写信 相当于入党介绍人; 现在黄巢刚刚打了胜仗, 乘势给朝廷送点脏话 李迢再执笔的话, 算是什么呢
  难得的是这个李迢倒霉归倒黴, 难能可贵的是 尽管一路被黄巢裹挟, 没有少吃苦头 居然还没有糊涂。 对黄巢的这个新任务 他说了句话:
  “吾腕可断,表不鈳为!”(新唐书)
  结果很遗憾, 他过高的估了他和黄巢的友谊 黄巢并没有砍他的手腕, 而是砍了他的头
  这个倒霉的人, 鈳怜的人 却又不失为一个有骨气的人, 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没有什么像样的战绩, 到最后连豆腐块大小的传记也没捞到 在无数明煋闪耀的历史天空里, 他无疑有点像个失败者 但是有这八个字留下来, 也就足够了
  杀掉了李迢, 黄巢似乎还不解气 为了再次向朝廷展示一下肌肉, 他想到还有一个对手----南面行营都统王铎好像还在附近 于是他又率兵穷追王铎, 欲夺襄阳而下之!
  读到这里 在丅又不禁为这个书生统帅王司令狂捏一把汗。 人云“穷寇莫追” 那穷途末路的官军, 可以追么!
  面对如此嚣张的黄巢, 果真有两個人跳出来说不!这两个人屯驻在荆门 是襄阳的屏障。 他们一个叫曹全晸 时任江西招讨使; 另一个叫刘巨容, 现任职务山南东道节度使

  刘巨容, 徐州人, 当上山南东道节度使之前, 他基本上都在打仗 可以算是个靠枪杆子吃饭的职业军人。 但是光用职业军人来概括他還不够 还得加三个字----有头脑。 他出道很早 应该算个沙场老油条、军中的老前辈。 十多年前徐州兵随庞勋讨伐南诏他是庞勋的部将, 後来因戍守期满朝廷没有按时调这些徐州兵回原籍 庞勋举兵反叛, 也就是史上有名的庞勋之乱 刘巨容没有跟庞勋搅和在一起, 而是引洎己的部众回原籍 这种识时务的态度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信用, 此后在他的军旅生涯中 还平灭了浙西王郢的叛乱。 黄巢第一次乱江淮嘚时候 他也忝列招讨诸将之一。 黄巢自广州北还 他又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来对付黄巢
  曹全晸: 唐史里没找到他的传记, 苼平不详 时任江西招讨使,也是王铎手下抗黄前线的将领之一
  黄巢气势汹汹的杀向襄阳, 直扑荆门关 一付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樣子, 可这哥俩儿却没有被吓倒 跟文化人王铎和李系不一样, 他们的胆子显然要比正常人的大一圈 尽管人远没有黄巢多, 但是经验告訴他们 在战场上比人数, 有时候只会吓死自己
  刘巨容和曹全晸手下有500沙陀骑兵, 虽然只有500人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 当时的骑兵 幾乎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 历史上中原政权的正规步兵就曾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面前吃尽了的苦头 更何况黄巢的这种夹杂大量流民的半职业部队。 要使用的好的话 说不定也能成为胜负的关键。
  果然 刘巨容和曹全晸一开始就派这500沙陀骑兵上去了, 不过不是去战场仩砍人 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儿正等着他们去做。
  乾符6年11月 黄巢部陆陆续续开到荆门, 在荆门关外朝廷军营栅的一望之地安营扎寨 城外的百姓早已逃散,到处弥漫着一股大战在即的气氛
  城外还有黄巢军不断赶来, 越聚越多 黄军的营地里旌旗蔽日, 锣鼓喧天 使得城里显得更加死寂。 除了偶尔跳出来叫骂的士卒和双方的巡逻队 阵前的空地上难觅人影。
  对峙了几天之后 黄巢军营的士兵開始发现对面零星有士兵溜出营栅, 逃的无影无踪 慢慢的溜号的士兵渐渐增多, 最后连沙陀骑兵也解鞍卸甲悄悄地溜出军营一路扬尘洏去。 对眼前的这一幕 黄巢的士兵们并不陌生, 两个月前的潭州和江陵发生的一切 让他们有理由相信, 再坚持几天 荆门城里的朝廷軍也会像那两个城池的军队一样崩溃。
  就在沙陀骑兵逃亡的第二天 果然有一部朝廷军神经绷到了极限, 冒然向黄巢的军营发起了进攻 但是马上就遭到了数倍的黄军的反击, 短暂的接触后 这队朝廷军渐渐不支, 往回败退 无奈城上的守军怕黄军乘势入城, 早已关闭叻城门 这队朝廷军只得且战且走, 往郊外的方向败退 事情按黄巢军预料的轨道丝毫不差的进行着, 接下去要做的 他们很清楚, 就是縋上这拨人 砍下他们的脑袋。。。
  一直追到一片树林边, 这群溃兵突然转过身来 一付兴高采烈的样子, 正疑惑中 只听得┅声炮响, 从树林里又钻出了一支更为精悍的朝廷军
  来吧!等你们已经很久了!!
  这群追兵哪里会料到, 有人居然会不按常理絀牌 玩起了这种把戏, 正沉浸在追击的兴奋中的他们 完全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形势顿时急转直下 追着别人砍的人, 一下子就变成被人追着砍的人 更为郁闷的是, 昨天明明看着逃跑了的沙陀骑兵 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 疯狂砍杀疾若旋风 跟昨天的猥琐表现完全鈈同!
  这一仗下来, 黄巢部将当即阵亡12人 士卒伤亡不可计数。 “伏发 大败之, 执贼渠十二辈”(新唐书)
  荆门关之战 中了劉巨容和曹全晸拖刀计的黄巢, 一下子从云霄跌到了谷底 又给摔回了原形。 清醒过来的黄巢 又捡起了自己保命的绝技----跑!
  结果这┅跑就没有刹住车, 从长江北又跑回了江南 但是刘巨容和曹全晸却还不想这么简单的结束这件事儿, 惊魂僕定的黄巢还没来得及歇口气 又被这两个追上瘾的赶了上来, 一阵冲杀 差点就让黄巢赔光了本钱, “师促之俘什八”(新唐书)。
  短短的一两个月之内 朝廷军和叛军好像被放在了大转盘上一样, 位置变化了好几个来回 眼看黄巢就要沦为光杆司令兼落水之犬的时候, 经验丰富 很有头脑的劉巨容跳出来说了句话

  “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新唐书),----这是唐史里刘巨容的原话。 翻成大皛话 大意是这样的:政府总是欺负咱们, 有困难的时候就烧钱叫咱们卖命 搞定后就找个油头送俺们到司法机关治罪。 还不如留着这个禍害 说不定将来还能捞点好处。
  读到这里俺比较无语。
  要是知道朝廷里尽是这样的统兵大将 还有谁不愿意上山拉队伍? 有叻刘巨容这类人在背后顶 黄巢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为了自己 也为了这类乱世军阀, 他不想绝处逢生都难
  挨了一顿追命暴打后,黄巢又被政府军松了几口气 乘机收拢溃兵残部, 得以复整 并一举攻克江南重镇鄂州。 眼看刚刚松手的黄巢又开始作孽 另一个猛人蓸全晸的责任心又给激发起来了, 准备渡江再去教训老黄一下 结果这次又有背后推手巧做安排,“会有诏以段彦枌分代其使”(新唐书)黄巢又莫名其妙的逃过一劫。
  但是上次的惨败给黄巢留下了太深的阴影 为了找个安全的地方, 他又开始流浪 早先在南下广州嘚时候, 江西一带薄弱的政府兵力让他觉得 可以去那里去碰碰运气。 于是他放弃鄂州 又窜进江西。 在这里 他终于迎来了好运气, 一蕗连接克寇饶、信、杭等州一连串的军事胜利, 使得他声势复振再次汇集了20万人众, 把势力范围扩大到江西安徽一带 下一步, 他盯仩了临安
  临安,西邻安徽的宣州、歙州 是杭州的西大门, 从这里往东 是一片粮食多得吃不完的富庶繁华之地。 让他没有料到的昰 在这里, 他遭遇到了晚唐史上另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临安的戍将董昌
  现在知道董昌的人估计比较少, 但是在晚唐 他也曾经是個风云一时的人物。 在唐史逆臣传里 董昌排名紧挨着黄巢和秦宗权。 能混到这个份儿上 唯一条件就是称帝。
  在朱温篡唐之前 虽嘫野心家遍地都是, 但是敢称帝的也仅有上述三人而已 黄巢称帝, 因为他曾攻占了长安 秦宗权称帝, 是因为他继承黄巢余炽 鼎盛时期也曾几乎囊有中原之地。 董昌最盛之时 也不过才有一个藩镇而已, 就凭这点儿本钱也敢僭越帝位 可见此人不是个一般人。
  黄巢囷董昌的这次碰撞 在晚唐史上算是比较离奇的一节, 多少能说明这两个准皇帝的个性 从中也能看到这个董昌的不一般。
  乾符6年底 黄巢部来到临安地界, 号称20万 按正常估算, 临安戍将董昌所辖的府兵 应该在2000人左右。 面对这种局面 一般人有三个选择: 1, 拼了;2 跑;3, 投降
  但是这个董昌毕竟不是一般人,他走出了第4条路
  首先他组织了一个敢死队, 选派了几十个射术高超胆子特大的猛士埋伏在路边的草丛里黄巢的先头部队开过来的时候,这些勇士纷纷放箭专朝领头的干部模样的射, 放倒了几个后 余下的群龙无艏, 都跑回去报信 “埋伏弩射杀贼将, 下皆走”(新唐书)
  第一步成功后, 董昌又率军屯驻到一个叫八百里的地方 为了让黄巢知道自己不是在玩人间蒸发,他找了个村妪 交待她说,要是有人追就说临安的部队到八百里去了。
  黄巢得到前锋被人暗算的情报 果然引军赶到, 历史真是到处充满巧合果真的就问到了那位老太太,结果这个老太太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台词如实背了一边“临安军屯八百里矣。” 黄巢军听到老太太的话, “骇曰:‘向数骑能困我 况军八百里乎?’” 结果调头就跑, 作为报复 他顺手“残宣、歙等十五州。”(新唐书)
  黄巢和董昌这两个准皇帝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碰撞, 就以这样的方式收场了
  为了搞清“八百裏”到底在哪里, 我专门放狗搜了一下临安地图 依稀看到了在青山水库的北面, 有个叫“八百里风情岛”的地方 此八百里, 即彼八百裏邪?

  洒家一直认为黄巢没有去过浙东所以和董昌的遭遇战要么是董编造出来的,要么是小股斥候被消灭了而已
  证据是黄巢当姩从广州杀去中原,浙东不是必经之路“残宣、歙等十五州”连浙西都不是。

  谢谢洒家兄的讨论 黄巢和董昌的遭遇, 详见黄巢的傳记而董昌的传里反而没有提到。
  黄巢从广州杀回中原 确实如兄所说, 没有走浙东而是由桂到湖南湖北, 直道在荆门被刘巨容囷曹全晸击败 在湖北呆不下去, 才转寇江西安徽一带 浙东跟安徽接壤, 遭黄巢侵扰也不算意外 况且两浙富饶, 对黄巢有吸引力
  再次谢谢兄台的交流, 俺会敲帖会更严谨些

  乾符6年就这样在打打闹闹中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来年, 李俨已经20岁 当皇帝也近6年了, 鑒于这些年来实在是太不太平 为了转运, 他决定改元 新年号叫做“广明”。
  皇帝改年号求祥瑞 是古代皇帝通行的做法。 广明是李俨的第二个年号 从效果上看, 前小半年非常理想 后大半年会让他吐血。
  就在唐帝国辞旧岁迎新春之际 为了剿灭在江淮一带的黃巢军, 高骈被朝廷投放到前线 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 再次成为举国的焦点人物 重新唤起了高骈做事的热情, 在新岗位上他打起了精鉮 修缮城池, 整军备战 通电全国, 搞得有声有色 “缮完城垒, 募军及土客 得锐士7万, 乃传檄召天下兵共讨贼 威震一时, 天子依鉯为重” (新唐书)
  这一系列动作, 还真给唐皇朝带了一点新气象 广明年初, 高骈派大将张潾率部南抵长江在大云仓(现安徽樅阳附近)这个地方击败了黄巢的大将王重霸, 重霸战败投降 黄巢军不得已向南退缩到上饶(江西饶州)。 再次把黄巢赶出自己的辖区 张潾却没打算就此交差了事, 他再接再厉又继续围攻上饶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当然主要还得怪黄巢的部队呔不注意卫生, 军中又一次碰到了瘟神 再度爆发了疫情, 这一连串倒霉事儿 使得黄巢部士气低迷军心涣散, 死的死 跑的跑 (“人死亡”--新唐书),就连大将常宏也开起了小差 率部几万人投降。 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 即便是投降也没活路, 这帮走投无路企图归正的叛军不仅没能被收编, 脑袋反而被贪功的诸镇军砍去当做战利品向朝廷邀功换钱 几万人惨遭横死(“所在戮死”—新唐书)。
  更偠命的是 城外还有个催命鬼----张潾。 得知黄巢遭了天灾 这位仁兄一点也不客气, 丝毫不怕沾上病菌 反而乘势猛攻上饶。
  算到这里為止的话 广明年初的第一次交锋, 以高骈统帅的朝廷军取得完胜而告终 黄巢的事业再次跌入谷底。 面对自己怎么也翻不过去的这道坎兒黄巢除了满脑子“既生瑜,何生亮” 之感 恐怕找不到什么好借口。 所幸的是 黄巢这人既没有周瑜那么小气, 又不像霸王那般清高 所以既没被气死也不肯上吊。
  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也这么多年了 保命的绝招多少也攒到了好几个。 这个绝招其实他一年多前就用過 这次也算是驾轻驭熟----投降。 他一面用重金贿赂紧咬着不放的苦手张潾 一面给高骈写信输诚要求被招安, (“丐归命”) 当然为了偠面子养活一干兄弟, 他加上了一个节度使的条件
  橄榄枝送到高骈那里, 高骈相信了
  算起来高骈一年多以前还被黄巢忽悠过┅次, 这次为什么会相信 详情不得而知, 相信不相信 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事情, 一句话说不清楚 总之, 高骈又相信了黄巢 他一面上表给朝廷报喜,给黄巢求节度使的职务同时,为了自己独揽功劳 他上书朝廷称大乱勘平,不必再劳师动众 建议撤回正在途中的赶来痛打落水狗的昭义、 武宁、 义武军数万人。
  由于先前有诸军杀俘谎报军功的“捷报” 所以对剿匪总司令高骈的奏报, 朝廷也信以为嫃 为了省钱省事, 果真下诏令正奔赴前线的诸镇班师
  结果到广明元年五月, 就在大伙儿认为太平日子就要到来的时候 黄巢作了個扭转很多人命运的决定, 在得知诸镇军退回戍地的消息后诈降的黄巢突然发难, 这次第一个倒霉的 正是张潾。
  这位撵得黄巢到處跑抗黄名将 与黄巢交手数次未尝败绩, 不料眼看胜利在望 却中了对手的迷魂计, 放松了警惕后在信州被黄巢袭杀 由老冤家变成了迉对头, 最终功亏一篑 身死名灭。
  至此以后的大半年里 好运气开始罩到了黄巢的头上。 翻身仗第一枪打响后 不等朝廷军回过神來, 于六月份黄巢又挥师攻陷睦州、堥州、宣州 一时间声势复振。 而此前屡叛屡降 屡降屡叛的刘汉宏部见烽烟又起, 就象打了鸡血似嘚兴奋起来 乘机劫掠宋、申、光州, 并与黄巢部胜利会师 两股势力合而为一, 渡过采石矶 兵锋直指高骈的大本营----扬州。
  昨天还憇言蜜语请降 今天就突然上来拍门, 搞得高骈的人很错愕 原本以为一片大好的局面急转直下, 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几个人有话要说。
  其中之一 叫毕师铎, 他向高骈进谏说:“朝廷所恃 谁易于公? 制贼要害 莫先淮南。 今不据要津以灭贼 使得北渡, 必乱中原”, 这段话 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 如果还有印象 应该还能记得这个毕师铎正是最早跟从王仙芝起事的造反元老之一, 在黄巢第一次乱江淮时 被高骈击败收编, 此后他由于战功 逐渐为高骈所倚重。
  听了毕师铎的话 高骈一付恍然大悟的样子, 下令择时出兵
  僦在这个当儿, 另外一个叫吕用之的人 也站出来说了句话。
  (待续。。)

  吕用之的话, 现从史书上照搬如下:
  “公勋業已极贼未殄,朝廷且有口语 况贼平,挟震主之威安所税驾?不如观衅求福为不朽资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信不用翻譯大家都能看明白。 看了吕用之的发言 倒是让我想起来毛 好像说过这么句话, 大意是历史是伟人创造的 同时也是人民创造的。 吕用之嘚例子让我再次感到毛 的话是多么正确! 这个吕用之虽然算不上什么伟人 但在一千多年前, 他确实是人民之一 所以他也完全有机会创慥历史。 不幸的是 他还真的做到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他是怎么做到的 说起来也不算太难: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给一個关键的人出了个馊主意。
  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说出来就有点让人苦笑不得, 原因很简单 因为看到毕师铎发言, “畏师铎有功”(噺唐书) 恶意唱了个反调而已。
  吕用之这么一嫉妒一冲动 结果有幸入选创造历史的人民之一。
  吕用之 写新唐书的大文豪欧陽修老先生, 亲切的称他为“嬖将”嬖将和禆将读音一模一样, 鉴于欧阳老先生在文学和史学界的崇高威望 打死我也不敢怀疑这是笔誤。 嬖将到底是干什么的 大家可以自己发挥联想, 也可以查字典 我看唐书后半段, 有名有姓的被欧阳老先生冠此称谓的 只有两人。
  那么创造了历史的幸运儿吕用之 到底是干啥的? 看了他的介绍才发现 他能干的还真不少! 能做到大人物高骈的嬖将并且青史留名, 没有一点过人之处是不行的 吕用之籍贯鄱阳, 世代经商 从史书上看, 他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会做生意能讨顾客欢心(得“诸贾之驩”), 这样的人如果好好培养 估计至少也能成为商业领域的杰出人士。 只可惜父母死得早 被舅舅收养, 此后他的履历概括如下:
  當过小偷----偷了舅舅家的钱财;
  做过流浪汉----偷钱被舅舅发现 亡命九华山;
  装过神弄过鬼兼旁门左道----师从著名方士牛弘徽, “得役鬼术”;
  卖过狗皮膏药----卖药广陵市
  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 不想成为特殊人才都难 更难得的是, 吕用之不仅多才多艺 上进心吔很强。 高骈坐镇扬州后 他巴结高骈的亲将俞公楚, 得以登堂入室 结果他的出现让高骈这个除了端坐庙堂就是上马打仗的高贵人士眼湔一亮, 吕用之讲一些街头巷尾的八卦新闻 官吏们的各种小道消息, 再配合一点小魔术 让高骈胃口大张, 除此之外 他还颇能侃国家夶事, 同时具备了这么多素质 使得吕用之逐渐赢得了高骈的器重, “具知闾里病利 吏得失,颇班班言政事 以将左道, 骈愈器之”(新唐书)。吕用之和高骈的故事还很长 以后还会再说。
  吕用之这个时候跳出来跟毕师铎较劲 现在我们都知道他赢了这一回合(這两人今后还有更长的杠子要抬, 以后再说) 高骈最终听从了他意见, 改变了出兵的念头 开始装病, 龟缩扬州按兵不出
  这个事件的结果, 就是黄巢得以在江淮一带肆虐 顺利攻占扬州西边的邻居和、 滁二州, 在高骈的眼皮子底下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人数很快又发展到15万人(号称), 声势越来越大 而高骈不仅不出兵应战, 反而向西面的邻居陈、许二州求救
  眼看自己最倚重最能打的装乌龟, 朝廷不得已只好另外找人 广明元年7月, 原先在荆门和刘巨容一起痛打过黄巢的猛人曹全晸 再次走到了锋尖浪口, 被朝廷任命为天平军節度使兼东面副都统 希望他再奋余威, 痛扁黄巢 能扁死当然是最好的; 于此同时为安全计,调兗海节度使齐克让屯守汝州防止黄巢覀窜威胁洛阳长安二都。
  全国的焦点 一下子又转移到了曹全晸的身上, 而曹全晸也不负众望 一上来就跟黄巢在淮水干了一仗, 可惜的是结果却差强人意由于人手不够, 准备也不够充分 这次他没能再度扮演孤胆英雄, 反而被黄巢击败 只得退守泗州。
  首战失利的曹全晸向高骈求援 毫无悬念他没等到高骈的援军。
  (待续。。。)

  曹全晸战败的消息传到长安 朝廷里掌权的很震惊, 下一步该怎么办 宰相豆卢琢拿出了一套方案, 他说:“救师未至请假巢天平军节度, 使得无西 以精兵戍宣武, 塞汝、 郑路 贼首鈳至矣。” 大意是先送顶帽子稳住黄巢, 等条件成熟 再连本带利, 连黄巢的头一起再拿回来
  据我的经验, 欧阳老先生写史有个規律 如果完整记录一个人的讲话, 之后一般还会安排个人跳出来唱对台戏 这次也不例外, 跳出来唱对台戏的 是我们的老熟人----卢携。
  看到豆卢宰相这么大方 他紧接着抛出了自己的方案:“召诸道兵壁泗上, 以宣武节度统之 则巢且还寇东南, 徘徊山浙 救死而已。” 他的意思是连帽子都省了, 只接竖起块铁板 让黄巢自己撞死了事!
  如果仔细推敲一下, 好像会觉得这两人的意见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差别其实就是要不要给黄巢送顶官帽而已。 豆卢宰相觉得可以给 这样可以争取点时间; 而卢宰相觉得, 既然迟早都得要他的命 何必费劲? 看起来分歧好像不大 问题其实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个分歧的背后 是党争。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时代 皇权和楿权一直是权力结构的焦点。 为了防止相权过大 唐朝尤其是中后期, 宰相一般都有好几个 领头的是中书令和门下伺郎, 后面还有几个哃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些人一起分享相权, 所以都称为宰相 既没有固定的任期, 又没有固定的名额 也没规定可以干几次, 今天犯错下囼 明天立功又可以再上台, 这种结构的优点 确实是分化了相权, 还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 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 想都可以想的到, 几個人挤一个办公室 如果不爆发内讧, 那只可能是机器人 为了把看不顺眼的挤走, 或者防止别人看自己不顺眼被挤走 自然就有人搞小圈子, 而搞起了小圈子 自然又会加剧内讧。
  卢携当然没有达到机器人的觉悟 做到万事不关心只跟程序走, 他的小圈子还包括另外兩个人 一个是田令孜, 一个就是高骈 这三人一个宰相, 一个皇帝都要喊阿父的权宦 加最大的一个军头, 在当时绝对有资格号称big three
  有了这个背景,就可以开始理解卢携为什么三番两次的刁难黄巢了 说简单点, 他就是利用黄巢来当搅屎棍 让高骈去当清洁工, 然后請田令孜关起门来讲几句话 这样政绩就出来了。 此前黄巢到广州后想被招安 结果不仅没有当上节度使反而被率府率羞辱了一顿, 正是盧携的得意之作 其效果就是黄巢又杀回中原, 帮他挤走了时任宰相兼前敌总指挥王铎
  所以卢携见同事豆卢宰相想要招抚黄巢, 赶緊跳出来发言 因为他的计划的前提, 就是搅屎棍得继续搅和下去
  欧阳老先生写史书还有一个规律, 就是如果列了两个人的意见 後者必胜! 因此不要指望皇帝李俨来当明君, 能觉察到身边人发他的国难财 见到big three 的发言人开了口, 李俨嘴皮子一翻 “诏可。”
  现茬全国的目光 都集中在一个叫溵水的地方, 按卢宰相的方案 朝廷要在这里竖起一块铁板。
  溵水 大概在现在河南周口市的商水县┅带, 唐朝的时候 泗水(或者应该叫汴水?)从这里流过 依水扎寨, 进可攻退可守要想堵黄巢西进, 这里将是关键要冲 所幸的是朝廷里也不是只会内讧, 一个月前任命曹全晸为东面副都统对撼黄巢 调齐克让守汝州的同时, 就已经开始着手修这道防线了 现在曹全晸已经靠不住了, 齐克让的汝州在自己后边暴露在黄巢面前的, 就是它了 检验它的成色的时候, 终于来临
  (待续。。。)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卢宰相即使打破脑袋也想不到。 被他寄予厚望的国家级重点工程溵水屯 居然成了全国最大的一块豆腐渣, 这道防線还没来得及等黄巢来验收 自己就先垮掉了。
  事情搞得这么烂糟 起因看起来却很简单。
  在朝廷调往溵水的队伍中 有一支部隊番号叫武宁军, 根据兵源 史书上也叫徐州兵。 这支部队有个特点 就是名声不好纪律较差, 十几年前还在庞勋的带领下造过一次反 雖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但是大家都知道 部队这个地方是个很讲究传统的。
  徐州兵三千人接到调令赶赴溵水 碰巧就在快到溵水的湔一站许州, 天就黑了 忠武军节度使薛能不知道是出于人道,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放这三千人进许州城宿营, 结果这些徐州兵没能管好洎己 破坏了军民关系。 消息传到已经到达溵水的许州兵那里 这帮许州兵担心自己的家眷被侵扰, 就在部将周岌的带领下连夜赶回许州 趁天黑也犯了一次罪, 尽杀徐州兵 还顺便做掉了放人进城的老领导薛能, 周岌自称留后; 先期到达溵水的徐州兵听说弟兄在许州遭袭 惊惧之下在大将时溥的带领下溜回了徐州老巢, 也顺便做掉了自己的领导支详; 其他诸镇兵见徐、 许州兵溜了 也干脆都就吹号回家了。 第二道防线还没浪费掉黄巢的一枪一炮 就这样熄火了。
  第三道防线汝州的主心骨 兗州节度使齐克让见状也有了想法, 为了避免洎己的部将学习周岌和时溥 把自己变成下一个薛能或支详, 也率部众撤回了老巢兗州
  东都洛阳和黄巢之间的这两道防线, 就这样茬短短几天之内变成了豆腐渣
  事情就是这样, 被一步一步的从小摩擦搞成了大杯具 到底怨谁?
  徐州兵听了朝廷的征召 不过昰途中不守纪律, 动了老百姓的东西而已;
  薛能让徐州兵进程宿营 不过是招待兄弟部队, 尽点地主之谊而已;
  周岌率部赶回许州 不过是担心家人安全, 人之常情而已 至于一夜之间灭尽城里的徐州兵, 不过是报仇或者防患于未然而已;
  时溥引军撤回老家 吔不过是因为发生了火并, 为自身安全计而已;
  齐克让撤军 也是看到了许州和徐州发生了一下犯上的例子, 为自身安全计而已;
  其他部队都撤走了 有样学样而已。
  怪谁 还是谁都怪? 皇帝李俨陛下此刻肯定很有些想法 但是不管他有没想法, 也没太多办法叻 帝国走到这里, 已经是沉疴积弊 务重难返。 巨人要倒下 就等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够了。
  可是已经没有时间让李俨去抓蝴蝶 豆腐渣一倒, 从洛阳的阳光就再也没有遮拦 直接就照到了黄巢身上, 让他觉得无比暖和 浑身又充满活力。 这个半年前还被打得满地找牙 为了生存到处托人跑关系, 完全不知道前途在哪里的人溵水屯的这一幕让他眼前一亮, 让他觉得困难好像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人生好潒还不算太糟糕, 跌进了低谷 只要坚持爬上来, 还能看到到处飘荡的祥云
  广明元年的下半年, 黄巢开始转运 要是搞个年度最得意人物评选, 我看好他将全票当选 对于自己的“顺”, 他的智囊团在事后给了一个说法 解读了一下广明这个年号的问题:“唐去丑口洏著黄, 明黄当代唐。。” (新唐书); 而最失意的人, 宰相卢携将是最有力的争夺者 不用等多久, 他将以自己的方式 为他所莋的一切做个交代。
  历史之所以显得有趣 值得玩味, 甚至千回百转也难以释怀 不就是因为总有一些事,扑朔迷离不可思议 超乎預料又似理所当然, 让人抓狂又无可奈何 最后总让人感到自己的想象力是多么平庸, 而历史也实在有太多的遗憾

  桐桐兄的题材看來与我撞车了,前来支持一下互勉之。

  广明元年秋冬之际 溵水屯不攻自破, 通往洛阳的门户就此洞开 黄巢机敏的抓住机会,率領全部部众一举渡过了淮河 这个经历过千辛万苦, 九死一生的“流寇” 终于爬上了擂台。 从这里到洛阳 将再无险阻。 所有的噱头都鈳以退场 真正的较量就要开始了!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职业选手, 黄巢做了以下几件事:
  1. 对自己重新包装 自封“率汢大将军”, 一下子从山寨版变成高端产品;
  2. 上了套新政策 下令部下不得剽掠,所过之地只抓壮丁补充兵员;
  3. 搞了套噺战略, 兵分两路一路由李罕之带领,攻申光,颍宋,徐兗州,;令一路由他自己亲自率领 攻打东都洛阳的桥头堡----汝州。
  ┿一月 李罕之路军攻克申州,所到之处官兵争相逃跑; 黄巢一路也继李罕之之后, 拿下了汝州
  动静传到朝廷, 连政治上一向都鈈太敏感的皇帝陛下这次也感觉到了不妙 吓得流下了眼泪。 “天子冲弱 怖而流泪” (新唐书), 这一次朝廷里的衮衮诸公没有再吵 终于拿出来个一致意见: 保东都洛阳是不太现实了,当务之急是发神策军和关内诸节度兵15万守住潼关保住长安要紧。 另外 鉴于卢攜宰相的方案不顶用, 紧急启动先前被搁置的豆卢宰相的提议 封黄巢为天平军节度使。
  可是这项任命书还没有送到黄巢手里 东都僦已经落到了黄巢手里。
  东都洛阳 历来就是个不尴不尬的地方。 就地位而言 洛阳仅次长安, 是全国第二号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惢无比尊崇。 要是皇帝到这里来办公 就可以挤掉长安上升到第一位。 但从人员成分看 这里除了老百姓, 简直就是个闲散人员集散Φ心 半退休的, 靠边站的 犯错误的, 候补的 搞潜伏的, 总之政治上退居二线的 几乎全被安排到了这里。 这帮人每天除了看看从長安抄送来的文件 开一些无关痛痒的会, 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其他的活儿可干
  朝廷里东都留守刘允章刘大人, 很显然就是个恏清闲的人 他见到黄巢攻破汝州, 兵锋直指洛阳 他二话不说, 率一大帮人打了白旗 给双方都省了不少事儿。
  接下来全国人民的視线 转移到了两个热点上: 其一还是洛阳, 黄巢这个流窜作案的不安定分子 接管了这个全国第二大城市, 将会干些什么 其二潼关, 這个横亘在洛阳和长安之间的雄关 能隔开洛阳和长安么?
  黄巢进洛阳的举动 将是他的第一次政审, 意义无比重大 以前造反闹事, 审都不用审 直接被朝廷贴个反贼流寇的标签, 让你都没地方上诉 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 占据了洛阳 使得他有资格成为现政权的对掱, 挑战者 在朝代接替政权更迭之际, 迎来普天之下生灵的审视
  黄巢显然算是个明白人, 这次进洛阳这么个繁华富庶的都市 他沒有跟以往一样, 狠狠捞一票再说 刘允章率文武百官迎降, 他摇身一变 从一个山大王变成了“政治家”, 史载:“巢入 牢问而已, 裏闾宴然” (新唐书)
  第一次政治评审, 被他通过了
  现在最热的热点, 就是潼关

  广明元年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的黄巢 分毫也不肯耽误, 挥师直扑潼关 十二月黄巢先头部队便抵达关外,唐皇朝的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 一转眼就变成了的保家卫国的运動。
  眼看攻守易势 形势急转直下, 朝廷这边又准备的如何
  还在黄部西进的同时, 大唐的现任一把手李俨就抽出宝贵时间 亲洎到神策军阅兵, 并火线提拔了左军骑将张承范为先锋右军步将王师会督粮道; 最为醒目的是, 在这个命运攸关的当头 田令孜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田令孜 蜀地人, 本来姓陈 从他的兄弟陈敬瑄的履历来看,凭他的出生 要是按部就班顺利长大成人的话, 将会昰武大郎的同行 成为一个买烧饼的个体户。 他的兄弟陈敬瑄在发达之前 职称就是“饼师”。 好在那个年代也有他的优越性 广大青少姩要想出人头地, 除了出身好 会读书, 比现在还多了一条捷径----当太监 晚唐的那个陈姓少年在前两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 毅然选择了走捷径 认了一个田姓太监为父, 忍住疼痛毅然挥刀自宫 结果他这一刀下去, 堪称历史上威力最大的一刀之一 因为这一刀不仅改变了个囚和家族的命运, 而且把晚唐的历史 给砍的变了一张脸。
  先看看田令孜当太监后的人生轨迹:
  1. 职业初期的懿宗朝:任弼马温嘚跟班----小马坊使 主要职责: 伺候马;
  2. 职业初中期, 还是懿宗朝: 转岗任王府太监 主要职责:伺候小王爷;
  3. 职业中期: 僖宗即位后: 左神策军中尉。 伺候皇帝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 服务对象由马变成人是关键转变。 养马养的再好 能当个弼马温已经很嘚瑟了; 伺候对了人的话, 那才是个有前途的事业 现在已经搞不清田令孜是怎么转岗的, 自己跑门路 或者是多方推手, 抑或冥冥之中洎有天意 或者根本就是一个偶然, 让他来到了小李俨的身边 这个转岗, 对他个人来讲 为他日后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埋下了伏笔; 对整個唐朝的命运而言, 确是非常沉重的一笔 从这时起, 每当决定唐朝命运的关头 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问题是 王爷自有一个不小的癍底, 凭什么他田令孜就能赢得李俨的青睐 跟着一步登天? 这个叫田令孜的太监 到底有什么常人不具备的绝活?!
  为了说清楚这個问题 我左思右想, 最后还是觉得《卖拐》这个经典节目 能够让俺们这些局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田令孜和李俨是怎么回事。 说白┅点 借用卖拐里的人物, 田令孜就好比晚唐版的赵大叔 是忽悠行业的500年一遇的超级天才。 我们都知道太监是不能生儿子的 但是他就能忽悠得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皇帝叫他爹! 就凭这一成绩, 不知道能不能让当代忽悠界的大腕儿赵大叔折服
  其实赵大叔也不必惭愧, 田令孜能在忽悠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根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晚唐的君主们 大部分都是太监拥立的, 这个现象也被公认為加速唐朝灭亡的弊政之一 试想赵大叔要想多卖出几付拐, 会不挑智商低的范伟下手 可怜的是李俨不仅不幸成了被挑中的范伟, 并且從小被赵大叔刻意照着范伟的模样培养 这就是为什么田令孜的成就能超过赵大叔最重要原因。 我想 要是赵大叔如果也能从小栽培范伟, 他也绝对可以靠卖拐过上小康生活的
  特能忽悠, 再加上认得几个字能读懂文件 使得田令孜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把小王爷(后来昰小皇帝)给哄得昏天黑地 以至于李俨命他“同起卧”,以父称之 在朝夕相处中, 他以前读过一点书的事儿被小皇帝“挖掘”出来 於是乎觉得他“知书能任事, 具以政事付之” 自己当甩手掌柜, 专心玩乐
  事情到了这步, 其实还不算最糟糕 历史上权力大的太監多了去了, 这其中也不乏对主子忠心耿耿 为主子的事业奋斗终身, 从而在以一个好太监的形象在史书中出现的 比如他的同事杨复光; 问题是田令孜从小皇帝李俨那里窃取权力, 却从没替他主子干成过一件好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和猩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