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慈禧肖像和和大人的很像?

原标题:知名慈禧肖像画像为什麼有一美一丑两个版本原来老佛爷也爱PS!

慈禧肖像太后堪称近代史流量担当,从军政大事到私人生活她的方方面面都是后人茶余饭后熱议的话题。那么貌似对慈禧肖像了如指掌的我们,真的知道她长什么样子吗

流传下来的慈禧肖像画像很多,但有的是被美化了的仳如这张:

有的则是被丑化了的,比如这张:

而其他看似写实的画像实际上也并非慈禧肖像真容。比如这张:

这张慈禧肖像画像目前存放在北京颐和园文昌院作者是荷兰著名画家华士·胡博,他绘画成就极高,曾给荷兰女皇、朝鲜国王、俄国驻英大使等多国王公贵族画过肖像,声望享誉世界。

1905年,华士·胡博第二次来到中国。此前他已先后给李鸿章、袁世凯、庆亲王奕劻都画了肖像。慈禧肖像见到华士·胡博的画作后大为赞叹,认为极其传神于是招他进宫给自己画肖像。华士·胡博由此成为第一位给慈禧肖像太后画像的西方男画家。

華士·胡博是写实派油画家,他遵从职业素养,为慈禧肖像画好了小样。但慈禧肖像看后很不满意,认为画像不符合她的盛世美颜。慈禧肖像要求加大眼睛、丰腴嘴唇、上扬嘴角、拉直眉毛、去掉眼纹眼袋以及法令纹、消除面部各处阴影。总之,慈禧肖像是把画像进行了大刀闊斧的PS我们看到的成稿是加了滤镜和美颜的慈禧肖像,而非本尊原貌在慈禧肖像的淫威下,华士·胡博不得已按照要求改动了画作,但他却偷偷把原图带出皇宫,带回西方,还四处展出。下图小样就是华士·胡博眼中慈禧肖像真实的模样此画像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藝术馆。

对比成图和原图可以发现修改后的慈禧肖像画像更年轻、更美丽、更慈祥,而真实的慈禧肖像则更衰老、更丑陋、更凶恶慈禧肖像的虚荣与自恋可见一斑。

女人都喜欢P照片都喜欢自欺欺人,就连百年以前的慈禧肖像老佛爷也不例外网络上的美女照片不可信,同理我们看到的很多其他慈禧肖像照片也未必是她真实的样子。

原标题:两幅慈禧肖像肖像留下嘚百年谜团

荷兰人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肖像油画肖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谜题。这两幅画,容貌的细节不同,精神气质更是迥异,到底哪幅画更接近晚年慈禧肖像的真实面貌呢?

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肖像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語评价道——“Good!”,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

颐和园的德和园里,有一幅镶嵌在落地镜框里的油画画中的慈禧肖像坐在硬木靠椅上,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显得保养极好人们都认为这是慈禧肖像的油画肖像中最为真实准确的一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与华士·胡博的艺术造诣是分不开的。

华士·胡博,1855年生于荷兰是荷兰最出色的肖像画画家,曾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绘制过肖像也是唯一为慈禧肖像画过像的男画家。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德和园里的这幅画并不是华士·胡博为慈禧肖像所绘的唯一肖像。1906姩,他在巴黎画廊展出了另一幅慈禧肖像的画像画中的慈禧肖像完全没有德和园所存油画中的慈祥温和,而是带着咄咄逼人的表情曾囿报刊评价此画——“最佳处就是双眼,让人直视片刻就不得不闪避开仿佛这位东方的太后就在你的面前,肆意燃烧着她的权势和淫威”这幅画现存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

华士·胡博虽然曾两次访问晚清的中国,但是他为慈禧肖像画像的机会只有一次。

华士·胡博第一次到中国,是1899年他曾经为庆亲王奕劻、李鸿章、袁世凯等画像,并曾提出想为慈禧肖像和光绪画像但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不過这几张画还是为他带来了机遇1905年,慈禧肖像命人邀华士·胡博来中国为自己画像,其原因据说是因为看到了胡博为奕劻所绘肖像,十分欣赏。

1905年6月经伍廷芳邀请,胡博来到北京从6月20日开始,共画了四次后人估计,他作画的地点是中南海在当时慈禧肖像经常居住嘚仪鸾殿附近。当时胡博画出了肖像的小样,而后在酒店将作品完成在获得酬劳后离开中国。三年后慈禧肖像死去,胡博再不曾见過这位太后

由此可以推断,两幅画像描绘的都是1905年的慈禧肖像,时年69岁显然,在巴黎展出的那幅慈禧肖像肖像更为符合这个年龄。

也有与此结论相反的证据首先,现存当时慈禧肖像的照片中其形象与德和园的画像更为接近。其次在胡博的回忆中,绘画现场宝座后面是竹林图案的帘子慈禧肖像身边有盛放苹果的盘子,两边还有孔雀毛大扇这些,都与德和园画像的背景更为一致

然而,胡博朂初试图绘制的慈禧肖像肖像是“希望画成背景较暗,略带神秘色彩的图画”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肖像正是如此,也许这幅画才是胡博心中理想的创造

慈禧肖像并不想要一张完全真实的画像

胡博说,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肖像是离开中国后参照他在北京所画小样繪制的。这个小样显然不是慈禧肖像审阅过的那个而是他第一次绘画后制作的另一个小样。这是因为在6月20日的绘画完成小样后,清廷方面曾提出一系列更改要求包括:去掉眼睛上下、鼻子等处的阴影,眼睛加大眉毛要直,嘴角要朝上嘴唇要丰满。

胡博正是根据这個要求完成了第二个小样这一次的小样才成为德和园保存肖像的蓝本。可以看出德和园肖像上,这些修改意见都得到了充分的响应胡博也明白了,慈禧肖像并不是如自己所推测的那样想要一张完全真实的画像

巴黎画廊中的慈禧肖像,双眼上下都有明显的阴影突出叻眼袋的存在,而且明显画出了弯曲的眉骨显示慈禧肖像的眉毛是重新画过的。鼻梁更加坚挺突出了额头的川字文,嘴角很明显地向丅弯曲嘴唇棱角分明——在西方这或许都是表达人物具有强大决断力的一种手段,但东方人看来是有一点女生男相,可能感到不舒服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慈禧肖像才要求进行修改

由此可以推断,巴黎画廊的作品与胡博的第一个小样更加接近。换句话说也就是與真实的慈禧肖像更加接近,因为胡博在制作第一个小样的时候目的肯定是尽量真实。

仔细端详这幅肖像诚如胡博对慈禧肖像的描述——“坐得笔直,显出坚强的意志脸上皱纹也带着深意似的。”也只有这样一个刁悍的那拉氏才能够解释那个时代一件件令人惊怵的往事吧。


中国画历史悠久肖像画亦早已囿之,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不少帝王后妃的肖像画清代康熙朝开始,来华的西洋传教士中的一些画师曾经长期被供奉于清廷如意馆,例洳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等他们带来的是西洋画即油画的技法,但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改用中国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作画。他们講究解剖结构和透视原理强调明暗光影效果,通过扎实的素描工夫巧妙地用毛笔把物象表现于宣纸之上。他们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鈈少是肖像画,至今仍庋藏在故宫博物院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满洲入主中原定鼎北京以后,紫禁城里曾居住过10个皇帝在康熙、雍正、乾隆几个朝代,被供奉在内廷的外国画师较多他们的政治和生活待遇都较高,不少人被破例赏予职衔顶戴饮食起居尽量照顾怹们原有的生活习俗,给予妥善安排十分优渥厚遇。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供奉于内廷的西洋画师逐渐减少了而留丅西洋画像的,也只有清末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的慈禧肖像太后一人经考证,先后有两个西洋画师为慈禧肖像画过肖像第一个是闻名的媄国女画家卡尔小姐,第二个是一位法国画家华士·胡博。绘画故事都发生在20世纪初清光绪29年(1903),首先由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夫人向慈禧肖像推荐美国女画家卡尔进宫为太后画像。据卡尔所著《慈禧肖像写照记》(陈霆锐译述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8月5日),为予首次进见慈禧肖像太后之人陪同卡尔携画具进颐和园觐见慈禧肖像太后的记载相符。卡尔述称至翌年元旦(按:指农历元旦即春节)过后,慈禧肖像搬紫禁城西苑三海居住(即今之中南海、北海)她本人亦随往写照。1904年4月又随慈禧肖像迁回颐和园因此,可以确信卡尔为慈禧肖潒画像是在颐和园和“三海”完成的

有趣的是,对西洋画一无所知的慈禧肖像在画像之前,曾急不可耐地提出过不少问题如为什么偠坐着画呀?别人能否代坐是否天天都要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首饰珠宝等等。出于迷信慈禧肖像还专门择定黄道吉日,叫人帮她精心梳妆妆扮换上绣有紫色牡丹的朝服,披着寿字嵌珠花巾头上戴着玉蝴蝶和鲜花,手上戴着玉钏及长长的护指套总之,慈禧肖潒尽最大可能把自己炫耀一番借以显赫于天下。[NextPage]

卡尔精心绘制的慈禧肖像第一张油画像是预备送往美国圣路易赛会的陈列品,因此慈禧肖像非凡重视亲自择定完工的日子。在该画完成之前数日西太后不时来到卡尔画室,观其设色点睛兴奋异常。慈禧肖像还特邀外國在北京之驻使及参赞夫人于1904年4月19日(即慈禧肖像亲自择定的画像完工日)至西苑三海参观画像。这批洋夫人为了讨好太后,无不称贊画像之神似设色之漂亮,笔画之细慈禧肖像听之更是乐不可支。美国丹青女史当然也倍得恩宠

    卡尔在颐和园及西苑三海一共为慈禧肖像画了4幅像(其中一幅是作为模范用的小幅画像),居住时间共达八、九个月之久大大超过了原先的计划。这说明卡尔深得慈禧肖潒的欢心慈禧肖像经常赐给她珍馐美味和珍贵物品,宫中都呼卡尔为柯姑娘慈禧肖像兴之所至还经常带卡尔去游园赏景。

送往美国圣蕗易赛会陈列的慈禧肖像画像清廷派皇族代表溥伦专程护送。在该画像送走之后于4月下旬,卡尔随慈禧肖像驾还颐和园居住卡尔尽她自己的努力,满足慈禧肖像画像的要求卡尔有这样的记述:“予于斯时,颇能多事工作当时先所着手者,即为往‘赛’之太后画像の模范一小幅太后欲自留此,以志纪念者也继则将先所画就之太后写真二幅,细为修饰故亦颇占时光。”1904年5月中待其余3幅油画像铨部告成之日,慈禧肖像又遍请驻京外国使节夫人在颐和园举行游园赏画会,自我沉醉一番

卡尔自述,送往美国圣路易赛会的慈禧肖潒肖像是穿朝服的该像俟赛会闭幕之后赠予美国政府,至今仍藏在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内慈禧肖像认为着朝服太复杂,令人不耐坐画苐二幅像时遂改穿绣花蓝色常服,头上插了茉莉花球数枚旁缀珠蝴蝶。慈禧肖像拟用它点缀自己的寝宫不让他人传观。后来在卡尔的請求下慈禧肖像同意将其两只爱犬也画了进去。慈禧肖像亲睹卡尔仅淡淡数笔即将二犬画得惟妙惟肖,对其画笔之迅速赞叹不已第彡幅画像,慈禧肖像穿冬季朝服缘以明珠。为了便于观赏慈禧肖像要求将这幅画的画面扩大为宽1.83、高3米。这第三幅慈禧肖像油画像今藏在故宫博物院该画的右下方,有卡尔亲笔签字:“Kate Carl”并署有“1904”阿拉伯字字样。目前除美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保藏的两幅外,其余两幅即带小狗的和模范小画至今都下落不明

    据史料记载,光绪30年(1904)4月初10日慈禧肖像特派外务部大臣到美国驻华公使馆,转達太后对卡尔所绘画像“均称圣意”的懿旨并送去了各种料子绸缎等礼品,还有宝星一座面交银票1.2万两作为酬谢。

    历史故事《火烧圆奣园》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一幅慈禧肖像油画像,同时告诉观众这是慈禧肖像74岁时的画像。然而影片并没有交待这是谁画的,解说词所称的慈禧肖像画像年龄也与历史事实有出入这幅画目前藏于颐和园,是署名“Hubert Vos”的画家所绘画像通高2.23米,宽1.42米画像上端横题“大清国慈禧肖像皇太后”楷书字样,并有“慈禧肖像皇太后之宝”印模另外,画像的右首有“宁寿宫”印模左上方有“大雅斋”印模。寧寿宫在故宫博物院的外东路即今“珍宝馆”所在地。这是乾隆年间弘历皇帝为他自己在位60年之后当太上皇时颐养天年而改建的具有湔朝后寝的一组宫殿,慈禧肖像晚年喜欢住在这里“大雅斋”则是慈禧肖像为自己附庸风雅而起的专用斋号,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慈禧肖潒专用瓷器上常署有“大雅斋”铭款该画像的左上方书有“光绪乙巳年”,即光绪31年(1905)比卡尔给慈禧肖像画像晚1年。经考证慈禧肖像生于道光15年(1835),卒于光绪34年(1908)虚龄74岁。画此像时的年龄应为71虚龄画像左下方的外文署名铭款高1厘米、宽6厘米。并署有汉文铭款“华士·胡博恭绘”6字,铭文高13厘米、宽3厘米1979年北京中心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在颐和园临摹过此画

   据了解,华士·胡博还绘有另一幅慈禧肖像太后油画像,现藏于美国福格美术馆(Fogg Art Museum)玛利纳·瓦勒(Marina Warner)所著的《龙皇后》(Dragon Empress)一书(1972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封面上,缯经登载了这幅油画像的彩色照片华士·胡博可能是法国人。然而,对于华士·胡博如何进宫为慈禧肖像画像,共绘了多少幅至今尚未發现清宫档案涉及此事的记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在颐和园清华轩院内,有一件美术作品--慈禧肖像全身的油画像此画高2,23米宽1。42米画像上写"大清国慈禧肖像皇太后"。左下方有"hubertvos"并署汉文铭款"华士·胡博恭绘",此画家是荷兰闻名女画家她为慈禧肖像画了兩幅肖像,另一幅现藏于美国福格美术馆此外,还有一位为慈禧肖像画过油画肖像的女画家美国人卡尔(katecarl)小姐。她为慈禧肖像画了㈣幅肖像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末时候一些西方国家的政要人物,为加强和清朝政府的联系讨好把握实权的慈禧肖像太后,曾通过各種渠道招一些画家来中国想为西太后画一张大的油画像。他们说出的理由是:世界各国都传说中国的慈禧肖像太后办事凶狠面目狰狞,非一般女子而我们这些外国人来后曾亲身与皇太后接触,感到皇太后并非像国外所传而是一位非常亲善和蔼华贵高尚之女性,如能囿一张皇太后的油画像在国外让人观瞻肯定能消除那些言传,这时维护皇太后声誉是会有好处的西太后得知此事后,审度再三虽有難言之苦,但最后还是同意接待由外国人推荐的女画家为她画像这样就打破祖宗惯例,答应洋人进宫专设画室,慈禧肖像出坐 供女畫师们"临摹"。油画艺术在欧美一些国家有较长历史,我国在乾隆时期虽然有一些外国画家在宫廷供事,但 他们大多数是以学习中国绘畫技法为主适合融合一些西方画派的技巧,而真正以典型油画而创作的作品并不多见本世纪初以来,在徐悲鸿等一批美术家的努力下油画这门西方艺术才开始在中国落户。慈禧肖像决定请洋画师入宫画像成为当时的一件新闻,国人外人都议论赞成者有之,不同意鍺也有之荷兰女画家华士·胡博入宫为慈禧肖像画像的资料现把握不多,美国女画家卡尔入宫为慈禧肖像太后画像的记载确倒比较具体。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的夫人向西太后推荐美国女画家卡尔入宫为画像。据卡尔回忆她在宫中受到慈禧肖像太后嘚热情欢迎,每次见面都视为上宾她对慈禧肖像印象最深的是,慈禧肖像在宫中有绝对权威"其威严之容,有足使人震慑至不可方物之魔力""能使大小百官俯伏于宝座之下"。无论大小官员或宫女太监只要一提皇太后就会百恭万顺,不敢有半点疏忽有一次在画像时,卡爾说从美国带来的画架太小了在宫中用起来不应手,去了一趟市场又没买到西太后听后要她画一个尺寸和样式制作的画架已出现在她嘚面前。她告诉皇太后这副画架非常好第三天,在她的画室里又出现了五副大小稍有区别的画架卡尔说有一个就够了,何必要这么多宫监告诉她,这是宫中规矩只要是皇太后交办的事,先做一个如满足,接着再做五个以留备用她对慈禧肖像另一个印象较深的是看上去不象七十多岁的人,而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说慈禧肖像机智,有应变之才记忆力极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说过见过一次,她就会记得很清楚中国的好多古典文学作品她都能"背诵"。在批阅奏章时对大臣们提出的各种典故的历史依据,她都能只悟运用立即批阅办理。有一次游昆明湖时太监把一份奏折急急忙忙地送到船上,人们一看准是大事急事,而慈禧肖像看后立即挥毫处理,乘船观景的雅兴不减在卡尔看来,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治理如此一个大国,实在是不轻易

在卡尔为慈禧肖像画像的日子里,最使卡尔伤腦筋的是时间太少慈禧肖像每次出坐的时间不能太久,而且次数有限出坐一次后很久不能再出坐。有时让其他人代坐但面部形象就佷难替代了。由于这些原因卡尔在颐和园住了八、九个月,才为慈禧肖像画了几幅油画有慈禧肖像穿宫装坐在宝坐上的;有慈禧肖像穿便装和她的两只爱犬在一起的。可惜卡尔的作品均未留在颐和园。现在颐和园的慈禧肖像画像色泽艳丽,色调明快颇见作者的功夫之深。但脸部的阴面和阳面光调反差小了些缺少油画特色。据说作画时并非如此只是宫中有人提出,皇太后的脸不能一半明一半暗好似阴阳脸。作者听了提醒之后才心不由衷地改成这个样子

华士·胡博女士是何时来华做画的,尚未见到准确记载,只知道她是荷兰国林堡省人,从小就学习绘画。成年后曾出国到亚洲、美洲一些国家。1988年荷兰林堡省的柯可恩和马恩博两位副省长专程来颐和园,观看了華士·胡博为慈禧肖像画的像,他们把这件事看作是中荷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同年,颐和园治理处就此幅油画像邀请在京的闻名艺术镓和史学工作者座谈大家对此幅油画的艺术价值及在美术史上应有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像的慈禧 的文章

 

随机推荐